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 春 微课教学设计

11 春 微课教学设计

11 春 微课教学设计

11 春

一、导入新课

1、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用笔来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今天要学的散文《春》描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文《春》。(板书课题及作者)

2、简介作者及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3、检查预习情况。

二、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中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2、课文围绕“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第一部分(1)盼春第二部分(2—7)绘春第三部分(8—10)赞春

3、作者笔下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幅图画。

四、研读第一部分--盼春

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①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急切、喜悦)

②哪些词语最能表达这种心情?(盼望着,盼望着)

③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用一个“近”字非常准确,写它的脚步,把春天拟人化,让人倍感亲切。)

小结: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描绘了五幅春天的图画,把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眼前。

五、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春天的俗语、成语、歌曲、诗词等。

2利用早晚读多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并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朱自清

盼春

春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颂春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读:本文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课文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

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教案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3、学习作者全面而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有条理地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表现景物特点的方法。 4、了解文章寓情于景,表达对春天赞美之情的特点,体会精确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1、培养“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11 春 微课教学设计

11 春 一、导入新课 1、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用笔来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今天要学的散文《春》描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文《春》。(板书课题及作者) 2、简介作者及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3、检查预习情况。 二、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中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2、课文围绕“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第一部分(1)盼春第二部分(2—7)绘春第三部分(8—10)赞春 3、作者笔下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幅图画。 四、研读第一部分--盼春 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①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急切、喜悦) ②哪些词语最能表达这种心情?(盼望着,盼望着) ③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用一个“近”字非常准确,写它的脚步,把春天拟人化,让人倍感亲切。) 小结: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描绘了五幅春天的图画,把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眼前。 五、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春天的俗语、成语、歌曲、诗词等。 2利用早晚读多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并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盼春 春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颂春

1班第11课教案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授课班级:七年一班授课教师:田炜授课时间:2012.10.31 【教材分析】 秦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显示了人民的伟大力量。教学中要抓住对秦朝暴政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到秦的暴政使其失去民心,推翻秦朝是民心所向。教学中应抓住本课难点:刘邦、项羽领导的前后战争性质的变化,秦朝灭亡前是农民战争的范畴,秦亡后就是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 【学情分析】 农民战争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和学习的内容,应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训练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针对本班同学思维活跃,能力较强的特点,可多采取体现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方式来安排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掌握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引导学生分析秦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学会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使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通过研读史料、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 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二、难点 秦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媒体使用】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导入 播放视频“大风歌”,并指 出歌曲描绘的是建立汉朝的一 位英雄,而汉朝的建立结束了秦 朝的历史。 看幻灯片,回忆秦朝建 立的历史。 让学生对于秦朝仅仅统治15年 就灭亡的原因产生研究的兴趣。

深圳优质微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学习比喻、拟人的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初步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清全文结构,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教学过程: 导入: 古人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美好的季节,那飘落的小雨润如酥,春江水暖绿草如茵,三两枝竹外桃花正开得烂漫,乱花迷人眼,微风燕子斜……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都在描绘春天,赞美春天,春天的美好都是相似的,但不同人笔下的春天各有各的不同……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感受到了他笔下春天的美好。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这篇文章,体味文中景物描写的精妙,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检测: 请学生上台用白板笔展示,学生点评。 蓑suō笠lì 嗡嗡wēng 酝酿yùn niàng 应和hè嘹亮liáo 黄晕yùn 烘托hōng 静默jìng 抖擞dǒu sǒu 朗读: 接下来,请几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朗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音量、咬字、抑扬顿挫、流畅、感情 读完文章后,请学生点评。 春天是一支悠扬婉转的乐曲,轻柔地吟唱生命的喜悦; 春天是一首清新秀美的诗歌,温柔地赞颂生命的美好; 春天更是一幅淡雅动人的图画,灵动地描绘生命的可爱 …… 小试牛刀: 如果《春》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文中写了哪几幅图(绘春)?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概括出“绘春五图”。 含英咀华: 迎春五图中,你最喜欢哪幅图呢?理由? (小组合作,赏析任一幅图) 提示:可从词语、修辞、情感来进行赏析。 活学活用: 请同学们根据五幅图中的任意一图进行仿写,描写一种自然景物,要求语言生动传神。(不

第十一课《提袋的设计》教学设计

第十一课《提袋的设计》 教学设计 一、《提袋的设计》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的内容,是一节“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认识设计和生活的关系,并了解手提袋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功能。 2.认识提袋的结构设计和制作方法,并发挥想像力,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美观的手提袋。 3.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设计,通过提袋的设计和制作,提高立体思维的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提袋的造型设计。模仿制作一个一般的长方形的提袋较为容易,教师画一个图纸或把旧提袋拆开照样做一个就行了,这样的教学缺乏趣味性与创造性。要启发学生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如形状上的变化:方形、三角形等;在提手处加以变化,如绳、刻挖、粘贴等;在袋口处加以变化,在装饰上加以变化等。 难点:提袋的结构。一般的结构为袋帮的四个面和袋底,但如果袋的形状发生变化,如梯形,那么展开制作图纸就会发生变化,需要一定的计算才能准确地做出来。 四:课前准备

(学生)旧挂历纸(或旧画报纸)、剪刀、胶水、绘画常规用具、粗毛线(或绳子) (教师)教学课件、包装纸、旧挂历纸、剪刀、胶水、范作(包括礼品、鞋服的拎袋)等 五、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谈话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孩子们,瞧瞧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呀? 生:手提袋。 师:这些都是老师自己做的哦。 师:孩子们,你们也想自己做一个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设计提袋。 2、出示课题——提袋的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的展示,引起学生的注意,根据教学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如何设计和制作。(教学重、难点) 1、看一看、说一说。 (1)请孩子们欣赏书中提袋样品。掌握提袋的材料和功能。 师:你们平时生活中见过提袋吗?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有什么用呢? 生:纸做的。 生:放衣服的。 ……

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声声慢》 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试着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师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单元解读 《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之一),这个单元所选皆为唐宋诗词文的名篇杰作,本专题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 2、课文特点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李清照作为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为主,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 二、学情分析(包括三维目标整合及重难点确立) 1、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与众不同的学科,它时时震撼学生的内心,常常牵动学生的真情,而三维目标的整合正是这样一个发挥教育功能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个活动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传授新知识时,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接教学对策。 2、三维目标:根据学情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结合本词的特点,我确立三维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3、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闲愁”与“丢家弃国之愁”的区别,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2)教学难点:这首词选择的意象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视角,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教师教法 ①诵读感悟法。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 ②自主合作探究法。 结合学讲计划,结合导学案的“问题导学,互助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启发。 ③比较分析法。 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多诵读、多分析、多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④多媒体“情境法”。 通过多媒体和mp3的展示,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1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1课教案 《小桥流水人家》 目标预设: 1.借想象理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等词义。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和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识作者,引入课题 1、月是故乡明,家乡是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思念家乡课文,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看了课题后,你的脑子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看来,小桥流水人家确实是一幅幅诗情画意的画面,那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来读一读这个诗情画意的题目吧。(师可范读) 3、师:这个题目就是一首词中的句子。课件出示词。指名读。 这首《天净沙.秋思》,我们的题目就出自这首词。齐读。 4、现在人们常常用小桥流水人家来指代美丽的江南水乡,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位美丽的江南水乡的著名女作家谢冰莹(出示照片简介作者)。她一生命运坎坷,经历了战火纷飞的战争岁月。她曾经深情地说过这样一句话“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5、到底是哪段日子,哪些美好印象,让作者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让我们走进那——小桥流水人家。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打开书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平时老师已经跟大家介绍过,我么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按照这四个步骤来做。来一起先来

读一读。(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1、读准读顺。2、读思结合。3、圈画批注。4、交流讨论。) 2、自由地读读课文,想想谢冰莹奶奶常常怀想的,永远难忘的到底是什么? 3、让我们一起来认认这篇课文里的生字。 4、那么作者常常怀想的,永远难忘的到底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 三、细品“思乡之情” 1、品读“景美” (1)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评读。 重点体会“婀娜的舞姿”。请大家注意观察“婀娜”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课文中说谁有婀娜的舞姿? (2)(出示句子)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11课

《春》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9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朱自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出现是有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并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 学习者分析 初一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作者的情感。我打算从朗读入手,利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朗读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不断的“读”中逐步加深对“美”的体验,逐步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奋发向上的情感。 教学设计 《春》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之一,本文不管在选材、布局谋篇还是语言上都堪称典范。按照编者的思路,通常我们都是采用盼春—绘春—赞春这一顺序来教,重点带领学生分析作者描绘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而这次教学设计,我尝试打破这一常规,整篇课文的教学以朗读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理论依据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中,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朗读是培养学生精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可以在反复地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品味。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A.用普通话有感情反复地朗读课文,理解并品味文中美的情景,美的结构,美的语言。 B.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品读精彩句、段。 C.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精品】2021年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微课教案 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共四个课时

【精品】2021年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微课教案 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两个课时 第1课时青春的情绪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知道人最常见的情绪种类;懂得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了解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带来的不同影响。 过程与方法能够理解并说明自己的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把握情绪的多样性;辨别分析不同情绪可能带来的不同后果,保持乐观心态。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热爱生活、自信开朗,乐观向上、全面发展,积极地追求美好生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情绪不同,结果不同 教学难点: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歌曲《今个真高兴》)听歌曲《今个真高兴》,学生谈听了这首歌之后的心情怎样? 教师总结:高兴,笑容满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了解我们的情绪。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情绪面面观 活动一:古诗词鉴赏 (多媒体展示下面诗词内容)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漫卷诗书喜欲狂 哀民生之多艰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怒发冲冠 闻风丧胆 问题:上面古语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教师指出:人的情绪是丰富多样的,情绪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把情绪分成四大类:喜、怒、哀、惧。 活动二:词语接龙 (多媒体展示活动要求)把全班分成四组,各代表

喜、怒、哀、惧四种情绪,看哪一组写出的这类词 语多,如:喜: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等。 教师强调: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即使是 同一种情绪,它的具体表现也不是千篇一律的。 总结:情绪的种类 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常见的喜、怒、哀、 惧等基本情绪,在这四种情绪的基础上,又可以组 合成很多复杂的情绪,如:惊喜、悲愤、喜忧参半、 悲喜交加等。 活动三:说说情绪的那些事儿 (多媒体展示活动内容)其实,大家在学习、生活 中也有喜、怒、哀、惧的经历,下面请大家敞开心 扉,谈谈你印象中记忆深刻的最高兴的事、最愤怒 的事、最伤心的事、最害怕的事分别是什么?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自由发言。 活动四:聚焦生活 (多媒体展示情景)(1)我把自己的生日忘了, 却意外收到好朋友的生日祝福。 (2)我因为睡懒觉而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 (3)同伴误解我,赌气不理我了。 (4)还有许多作业要做却突然停电了。 (5)雷雨交加的夜晚,向来胆小的我独自在家。 问题:下列情境中自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 提示:不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教师总结:情绪的影响因素 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 二、情绪的青春色调 观看视频材料:(癌症患者笑对生活) 问题:材料中众多癌症患者为什么比一般的癌症患 者更加长寿? 提示:情绪不同,结果不同教师讲述:情绪的作用 情绪的作用非常神奇,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它可以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也可以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 活动五:探索与发现 (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1)根据我国史书记载,伍子胥过韶关,陷入进退维谷境地,结果因极度焦虑而一夜间须发全白。(2)《岳飞传》牛皋,大败金兀术并处死了金兀术后,激动地狂笑不止,高兴过度而死,“乐极生悲”。(3)《儒林外史》范进多年考不中举人,直到50岁时,终于听到自己金榜提名,“喜极而疯”。 (4)《三国演义》周瑜,才华出众,机智过人。但诸葛亮利用其气量狭小的弱点,巧设计谋,气得他断送了风华正茂的性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情绪不同,结果不同。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教师讲述:长期保持积极的情绪,如宁静、愉快等,能增强人的机体免疫能力,有益于身心健康。相反,人若长期处于抑郁、紧张、焦急等情形之中,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 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保持积极的情绪,快乐的

微课教案,

微课视频教学设计 ---《认识平角和周角》 张掖市山丹县东街小学陈艳红 教学内容及背景: 这节微课展现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 单元《线与角》中第四课时《旋转与角》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本课从旋转活动角(纸条)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的概念。本课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 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 设计思路: 《认识平角和周角》是《旋转与角》中的重点内容,我 紧紧抓住旋转这个主要活动,通过视频展示角的旋转过程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平角和周 角的形成过程。视频教学中我将直观的课件和精炼的讲解恰 当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直观地让学 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在主讲 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和 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掌握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3.通过转一转、量一量、拼一拼等活动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平角和周角并掌握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教学方法: 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跟随主讲老师动手操作,开动脑筋,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锐角、直角、和钝角,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两种特殊的角。 二、复习过渡 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活动角的旋转过程(将角的一边固定,另一边进行旋转),带领学生旋转自制的活动角,进一步熟识锐角、直角和钝角。 三、探索新知 1.认识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 (1)认识平角的特征。

第11课《春》三维目标新教案

第11课《春》三维目标新教案第11课《春》三维目标新教案 朱自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过程与方法: 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把握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2.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2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们渴望春天,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

人希望,给人力量。不少诗人极尽赞美。唐代的杜甫写下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高唱“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二、预习检查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应和hè 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黄晕yùn蓑suō衣巢cháo 2、理解下列各词的意义: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朗润:明朗润泽卖弄。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三、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

微课教学设计(2)

微课教学设计 单位北京市通州区培智学校授课教师陈颖学科生活数学 微课名称5以内的减 法 视频时间7分59秒 知识点来源学科:生活数学年级:二年级教材版本:培智自编教材 知识点描述掌握5以内的减法,看图列式计算 预备知识学生掌握5以内加法。 教学类型√讲授型□问答型□启发型□讨论型□演示型 □实验型□练习型□表演型□自主学习型□合作学习型 □探究学习型□其他类型 适用对象二年级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 设计思路 学生数学知识掌握薄弱,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点数,简单地看图对加法进行列式计算,掌握减号,减数,被减数,等号,得数等名称。利用图片不同的观察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根据问题的不同进行列式计算,发现规律。利用ppt的动画功能,对减法中的“减去”进行动画设计,直观感受减法的意义,促进了目标的达成。通过直观地观察和动手实践,不仅丰富学生的感性,而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内容时间 一、片头 12秒 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5以内的减法》。12秒 二、过程5分3秒 第一步:复习5以内的加法,根据图意从左 到右和从右到左的不同顺序列式计算。 第二步:根据图意不同的问题列式计算 ①留下一个,拿走几个? ②和拿走两个,剩下几个? 完成3-2=1和3-1=2的列式计算。 第三步:巩固复习 根据图意的不同问题列式计算 25秒—59秒 1分—2分20秒 2分22秒—3分31秒

①一共有四朵花,拿走三朵,还剩几朵?4-3=1 ②一共有四朵花,留下一朵拿走了几朵?4-1=3 第四步:得数是0的减法 根据图意图中有两只小鸟,飞走了两只,还剩几只小鸟? 2-2=0 第五步:想一想填一填 3-2=? 4-1=? 1-1=? 3-3=?3分32秒—4分30秒4分32—5分28秒 三、结尾 24秒 总结本节课内容和注意事项。下课。5分29秒—5分53秒 自我教学反思 此微课是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5以内的减法的意义。通过ppt的直观动画讲授,让学生通过观看演示了解不同的问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看了一目了然。微课内容涵盖了简短的复习,新授和练习三个部分,讲练结合。 此微课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课后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此内容,培养了智力落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2016春一年级音乐下册第11课《划船》教案湘艺版

划船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大胆、自信地演唱歌曲《划船》和《小雨沙沙》。 2、在律动活动中,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快慢和强弱变化,并作出相应的身体动作。 3、听赏歌曲《小螺号》,在听赏中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能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能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 4、能在歌曲演唱中,与他人合作,初步感受二声部歌曲和谐的音响效果。 重难点:能用自然的声音,大胆、自信地演唱歌曲《划船》和《小雨沙沙》。能在歌曲演唱中,与他人合作,初步感受二声部歌曲和谐的音响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法、演示法) 1、发声练习 师:春天来了,大地万物苏醒,一片春意昂然,生机勃勃,它们离不开沙沙的小雨。老师要用一首歌曲来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对雨水的热爱。让我们一起用这首歌曲做发声练习。 引导掌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份小礼物,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生:高兴,都说想看。)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和一只米老鼠(CAI出示猫与鼠), 有谁能用一个字母为这两只小动物取个名字呢? 生1:小猫用mi,米老鼠用s…… 师:引导学生认识3和5。 师:接下来,我们做第二个练习,节奏练习(课件出示×××| ×××|×-||节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条节奏有哪几类节奏。 生:二分节奏,四分节奏,八分节奏…… 师:请同学们用击掌法练习上面这条节奏。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请个别学生来拍……,今天课前练习到这。 (三)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画面上有些什么内容。(请学生欣赏画有小苗、花朵、雨水……的画面。) 生:看见了春雨、青蛙、小草……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画面上画有小草、青蛙、春雨……,你们喜欢春雨吗?Www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小雨沙沙》,出示VCD《小雨沙沙》。 2、新课教学 ①学习歌词,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拟人句微课教学设计教案资料

拟人句微课教学设计

《有趣的拟人句》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拟人句? 2.了解拟人句的运用方式。 3.能使用拟人修辞手法来写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拟人的知识,能判断拟人句,尝试写拟人句。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理解拟人修辞手法的概念 同学们,欢迎来到我的微课堂!请看这些图片: (出示灯片): (1)春天来了,小草长出来了。 (2)春姑娘来了,小草探出绿色的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世界。 师: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呢?对,你一定更喜欢第2句话。谁都知道小草是没有脑袋的,更不会像人一样去打量世界。第2句话不仅说小草探出了脑袋,还会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世界,多么顽皮可爱的小草啊! 2.定义:同学们,像这样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就叫拟人。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像这样用拟人手法写出来的句子就叫拟人句。

二、正文讲解: 1、常见的拟人句有以下三种形式。 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1)把植物拟人化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师:从这句,我们可以形象地感受到笋芽儿渴望快快长大的迫切心情。 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 师:柳树怎么会有辫子呢?哦,原来是嫩绿的柳枝呀,多像小姑娘的长辫子呀。这里就把柳树拟人化了。 (2)把动物拟人化 百灵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蝴蝶在花丛中跳起舞来。 师:这里把百灵鸟的叫声形容为在歌唱,顿时让我们觉得百灵鸟不仅仅是小鸟,更是位歌唱家了。而蝴蝶也成了优秀的舞者,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将蝴蝶的欢乐、美丽生动、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我们留下了美的享受。(3)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 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 师: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读到大嗓门的雷公公和温柔的春雨姑娘呢?这比“打雷了,天上下起了小雨。”生动多了吧?

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教案

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学习目标 认知与技能: 1、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 2、能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运用与方法: 1、引导学生确立人生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2、通过活动提升信息处理与革新创新职业核心能力。 情感态度观念: 养成乐观有为的态度及个人理想要服从社会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导入 1.理想像什么: 让学生们展开充分的想象,用比喻的手法,将理想形象化,具体化; 老师进行总结,提炼 2.我的理想:

让同学们静思三分钟,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并与同学们分享。 老师进行引导与鼓励 3.分享前人事迹 与同学们一起分享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林肯的奋斗历程;引导同学们总结出,有了理想才有了奋斗的方向,同时,要克服实现理想路上的一切困难,最终实现个人目标。 学生:讨论,回答。 青年学生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大家说的理想涉及了各个方面,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的。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现实的条件。 请同学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阐述的理想是否具有以上特征。 (学生分析) 展示孙中山的理想与袁世凯的理想相比较。 (学生比较) 孙中山的理想是:推翻 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袁世凯的理想是:实行帝制,独裁统治

2019年(春)五年级音乐下册 第11课《尼罗河畔的歌声》教案 花城版

2019年(春)五年级音乐下册第11课《尼罗河畔的歌声》教 案花城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埃及传统乐器、舞蹈,学习演唱埃及民歌《尼罗河畔的歌声》,感受埃及民歌的风格,并尝试为歌曲编配伴奏节奏型; 2、欣赏钢琴曲《海蛇庙》,了解钢琴家马克西姆,感受埃及音乐的多元风格;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欣赏、歌唱、创编等途径,坚持探究性学习教学方法;通过设计课堂音乐互动环节,让学生从音乐实践中感受和体验世界多元音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 拓宽学生音乐文化视野,增进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愿望和兴趣 教材分析 重点 歌曲《尼罗河畔的歌声》 难点 1、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掌握歌曲中装饰音的准确演唱; 2、课堂创编活动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埃及王子》主题曲——《Whenyoubelieve》,营造课堂气氛。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欣赏周杰伦的歌曲《蛇舞》 思考:在这首歌曲中,你发现了什么元素?(提示:场景、人物) 《蛇舞》这首歌曲弥漫著尼罗河畔的气息,歌曲的灵感来自埃及市集里吹笛的弄蛇人。全曲以尼罗河、纸沙草、金字塔、人面狮身、羊皮卷铺陈出埃及的华丽风貌。埃及艳后的惊艳、金碧辉煌的宫殿以及模仿蛇的蜿蜒律动的舞蹈,无不透露着令人向往的神秘气息。 三、学习新课

走进非洲——埃及 (一)埃及风光 展示图片: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哈布城、尼罗河风光 (二)埃及传统舞蹈 1、转裙舞——只有男人才会跳的舞蹈。 大裙舞又称旋转舞,是埃及的传统舞蹈之一,舞者均为男性,他们身着色彩缤纷的圆裙,在鼓声中不停旋转,速度时快时慢,圆裙像波浪般翻滚。 2、肚皮舞——比伊斯兰教还古老的舞蹈。 肚皮舞是源自于埃及,传说肚皮舞与古时候的宗教仪式有很大的关连,另一种传说是肚皮舞是身心合一的修身养性之舞,是神圣,崇高的宫廷舞,一如西方的芭蕾舞。 3、棍子舞 (二)埃及传统乐器 1、鲁特琴 也称琉特琴,是一种曲颈拨弦乐器。鲁特琴几乎全部由木头制成,音箱形状类似对半切开的梨。可以独奏、重奏,也可以用来为歌唱伴奏。 2、埃及非洲鼓 鼓的主要原料是兽皮(一般为牛皮)、木材,演奏姿势一般有三种:一种是坐着,双脚夹着鼓;一种是站着将鼓绑在身上;第三种是把鼓横放在地上,坐在鼓上打尝试模仿非洲鼓的鼓点节奏 3、木卡姆 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木卡姆体裁多样,节奏错综复杂,曲调极为丰富。生动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语言,深沉缓慢的古典叙诵歌曲,热烈欢快的民间舞蹈音乐,流畅优美的叙事组歌,在艺术成就上是无与伦比的。 (三)埃及音乐 1、古埃及音乐,可追朔到公元前2700年,从埃及古遗迹出现的古乐器显示埃及的古乐史迹。古埃及的音乐近5千年的历史是以祭典仪式及宫廷音乐为主。 2、现存埃及的传统音乐,无论在风格、理论,是阿拉伯伊斯兰音乐的一支。 3、埃及民歌是埃及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尼罗河畔的歌声》是一首大家十分熟悉的埃及民歌。 4、学习埃及民歌《尼罗河畔的歌声》

Unit2 colors 微课教学设计

Unit2 Colors Part A let’s learn微课教学设计 I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能听说认读red,yellow,green,blue四个颜色单词。 (2) 能用“I see +颜色”来描述自己所看到的颜色。 (3) 能听懂“show me….”的指令来练习有关颜色单词。 能力目标: (1) 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颜色单词,并能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简单描述。 (2) 学生能够根据指令做动作。 3.情感目标: (1) 通过有趣的情景和游戏,激发学生说英语,学英语的兴趣。 (2) 让学生辨认色彩,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II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听说认读四个颜色单词并运用,能用“I see +颜色”来描述自己所看到的颜色。难点: red和green的发音。 III教学过程: 1.Lead-in T: Hello, everyone!In this class, we will learn Unit2 Colors, Part A let’s learn. Areyou ready? 1).学习知识要点 2).zoom:good afternoon!I am zoom,Today, I want to draw some pictures in the park. Would you like to go with me? OK, let’s go. 2. Presentation 1) 呈现新知: T:Here we are! Look,this is the park. (PPT呈现下雨场景,并播放下雨的声音。) T: Oh, it’s raining now…(暂停) Everybody, Look! A Rainbow! Zoom: The rainbow is beautiful, T:What colors do you see ? Zoom:in the rainbow I see red……….. (PPT播放单词教学课件) 2) 朗读巩固: T: Well. Can you read now? Read after me,. (PPT呈现彩虹,出现颜色和单词,老师带读。其中,red和green要用音标重点拼读) 3) color song的动画 3.Practice 1)火眼金睛 T:Oh! Look! There are so many balloons. What color do you see? T:Look carefully!What color is it? Ss: Green(Yes!) T: How about this one? Ss: Read (read? Sorry, not “read”, but “red”, once again, red, better!)(正音,以突破

《我们是春天》教案

《我们是春天》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我们是春天》这首歌曲,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春天的到来; 2.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和灵活清晰的吐字咬字,表达春天来临时欢欣喜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感受以“春天”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快乐情绪,进一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教学难点能够熟练的用简谱演唱歌曲旋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教具钢琴、多媒体电教板。 板书设计《我们是春天》 1=C C调 4/4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前八后十六节奏型: X XX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教师播放《春天在哪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春天的到来。 师:春天天气转暖,万物苏醒,春天,耕耘插种,充满希望。而校园的春天,更加是生机勃勃。接下来我们学习新学期第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我们是春天》。 三、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 1.这首歌是什么调? (生)··· 2.拍号? (生)···

3.词曲作者分别是? (生)词作者:李幼容,曲作者:徐锡宜。 (二)合作探究: 1.认识前八后十六节奏型; 2.认识反复记号; 3.认识连音记号; 4.教唱歌曲《我们是春天》。 预备练习:C大调音阶模唱。 (1)教师边弹边唱歌曲,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再次示范,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风格、速度等; (3)学生边听边轻声用lǖ模唱第1—10小节的旋律,声音要明亮、清脆、富有弹性,用la模唱第11—18小节的旋律,声音要柔美、圆润、连贯; (4)教师系统的教唱歌曲; (5)教师伴奏,学生巩固练习演唱全曲。(要求:情绪与声音要统一。) (三)展示点评: 分组演唱(指出优缺点,再次提高。) 四、课堂小结: 春天是恬静的、活泼的、绚丽的。它属于我们大家,我们要保护春天,爱护春天。春天来了,来年,春天还会和我们相见,但是,人的春天却只有一季,“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美好春光,愉快学习、健康成长。(这首歌中“春天的寓意”。)

微课教学设计 (2)

微课《把物比作人的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定义和特点 2.能够准确判断把物比作人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定义和特点 难点:区分把物比作人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三.教学过程 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修辞方法比喻句和拟人句吗?下面先让我们走进熟悉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喻句通常是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去写,识别的重点应当体现在“比”上,所抓住的共同点是两事物间的相似点。例如: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而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例如: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比喻句和拟人句他们的区别在哪呢?它们的区别在于比喻句是把事物比作人来写,而拟人句是把“物”当成人来写。 你平时在进行比喻句和拟人句练习的时候,出现过易混淆的地方吗?老师可有一处,就是把物比做人的时候容易混淆比喻句和拟人句。为此老师给你带来了3个例句,你能很好的区分哪句是比喻句和拟人句吗?快来读一读吧!(你可以边读边标出拟人句和比喻句) 1、啄木鸟在给树治病。

2、啄木鸟像医生在给树治病。 3、啄木鸟成了医生。 老师曾经发现很多学生是这样做的:这3句都标出是拟人句;第1句和第3句是拟人句。哪一个对呢?显然这两种都不对。那么错在哪,我们该怎样正确的判断区分它们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我们很容易的看出第2句中啄木鸟像医生在给树治病。有典型的比喻词“像”,第3句中啄木鸟成了医生。有典型的形式“……成了……”,而且本体和喻体都有,都是把啄木鸟比作了医生,因而是比喻句。第1句中啄木鸟在给树治病。只有一个事物啄木鸟,治病是动作,是描写句子中的啄木鸟来写的,也就是说我们根据想象把啄木鸟的动作替换成人具有的动作,这就相当于把啄木鸟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啄木鸟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因而是拟人句。 学到这,相信你对把物比作人的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下面让我们来做几道这样的小练习,看看你是不是更拿手了! 1、流水像一位歌手在欢唱。(比喻) . 2、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拟人) 3、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 4、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拟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