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笔迹学代表人物

笔迹学代表人物

笔迹学代表人物
笔迹学代表人物

目前在中国,能称得上笔迹学专家的大概只有30余人。

韩进:男,职业笔迹学专家,大学毕业,曾任党校讲师,研究笔迹30多年,发明了“临摹直觉感知分析法”,从1992年起领取营业执照,专门从事笔迹分析至今。著有专著《怎样从笔迹看性格》、《笔迹学-从笔迹看性格》、《笔迹学-从笔迹看人生》。合著过《笔迹心理学-书写心理透视与不良个性矫正》。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香港明报》等均有报道,是中国笔迹学研究会主要发起人,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市场报》称之为“中国笔迹学泰斗”。

徐庆元:男,职业笔迹学专家,中学毕业,研究笔迹30多年,发明了“徐庆元笔迹主动触觉心理分析法”,创立了“笔迹主动触觉心理理论”。其著作有《笔迹与心迹——笔迹触觉的个性心理》、《笔迹心理学》(笔迹线条与心理)。《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等均有报道,是中国笔迹学研究会主要发起人。

江柯:男,笔迹分析专家,潜心于笔迹学研究多年,曾经是东方养生专栏栏主,于1992年受遵义科委之托,组建“翰魂笔迹心理科学研究所”,出任所长,先后在广州、海南、深圳、长沙等地展示,在组建研究所不到半年时间里,所推出的两个笔迹学项目就双双获国家科委银奖。近两年冒似玩失踪。

殷凯:男,笔迹分析专家,1955年出生,江苏淮安人,潜心于笔迹学研究多年,曾任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东莞站首席笔迹分析师,提出“人类行为残留影息同一性比对”学术理论。

黎玲:女,曾经在IT、快速消费品、传媒及通讯领域拥有近10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曾为数十家外资、国有、民营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HR管理和测评服务,成功举办培训课;尤其擅长于笔迹分析测评在性格方面的个性化剖析;具体体现在人力资源斟选中、高管人才;企业个性化团队人才的匹配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曾在咨询、测评公司为客户提供专业HR管理咨询服务近3年。现为智联招聘的测评顾问、培训师,创亿猎头的资深顾问、以及笔迹心迹工作室的首席测评顾问。

张福全:男,合肥学院心理学教授。2005年在吉林省北华大学开设笔迹心理学课,这也是中国大学中首次开设笔迹心理学课程。2005年7月请韩进面授笔迹学。现正在合肥学院筹备成立“笔迹心理学研究所”,主要开展汉字笔迹心理的实证研究,著有专著《笔迹心理学》。

黄翰琳:国内最早一批从事汉字笔迹心理学研究的专家之一,清华大学总裁班主讲教授,浙江大学工商管理总裁班主讲教授,香港政府青年学院主讲教授,澳门政府劳工局生产力转移中心主讲教授,上海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香港凤凰

卫视西安《华山论剑》主讲嘉宾,黄瀚琳著《字如其人——笔迹心灵解码》,是笔迹心理学领域的一大突破,首次用笔迹破译了九型人格。得到了国内各大出版社的大力推荐。

高家峰:男,笔迹分析培训讲师,江苏人,在企业做过技术和销售工作,担任过中型企业总经理,《国学》专栏作家,《人才与企业》主编。2002年以来在广州专业从事笔迹分析的推广和普及,曾在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做过100多次现场咨询,曾担任广州点通笔迹咨询机构负责人、南方笔迹分析中心首席顾问。

童辉杰:男,心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副所长,苏州大学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测验与软件开发。在国内外共发表或出版学术论著90多篇(部);另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有关心理咨询治疗的普及性文章100多篇。有获奖项目16项。专著:《投射技术——对适合中国人文化的心理测评技术的探索》,书中用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介绍作者对笔迹分析的研究,对当前的汉字笔迹分析进行了科学验证,这是以前的笔迹学著作没有做的。

周文娟:女,台湾人,现职世盈有限公司首席笔迹分析师,美国笔迹分析学院授证分析师。著有《字的世界》,翻译及合著的著作有《成功的捷径》、《国际笔迹分析字典》等

十几种。2005年请韩进面授笔迹学。擅长英文笔迹分析。

陈丽光:女,台湾人,上善国际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美国笔迹分析学院授证分析师。2005年与周文娟一起请韩进面授笔迹学。擅长英文笔迹分析。

欧锦年:男,香港人,1957年香港大学中文系毕业,在校期间学习笔迹学,于1956年获取美国笔迹学函授毕业证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曾赴加拿大、美国参加笔迹学会议和活动,2008年4月请韩进面授笔迹学,随后又请徐庆元面授笔迹学。擅长英文笔迹分析。

金一贵:男,1948年9月15日生于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现任“厦门教育学院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负责人、“中国笔迹学会”主要研究成员、“全国中小学教育专家讲学团”讲学成员、“厦门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1974年开始从事书法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书法教育教学中积累许多经验,并不断探索,逐步解开“字如其人,心手相通”的一系列谜团。1980年在厦门教育学院从事中学书法教学研究、指导工作,期间为了帮助全市中学书法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完成了“书法个性教学法”一整套教学方法。

由于书写特点与个性特征的关系研究获得成果,也就自然、稳步地走进“笔迹心理学”领域。在不断的实践中,金老师在“书如其人”研究中取得很大进展,首创了“笔迹心理分析——练字矫正法”(即廿八种矫正法)。1994年2月这

一成果刚刚应用到厦门市心理学会“心明心理诊所”时,立刻显示其科学性和广泛的实用价值,受到社会的关注。厦门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四套《中华大地》栏目、厦门日报、香港各报纸均作了详细报道。

羊俊龙:男,学历不高(但文化程度颇高),自学成才。中国第一个笔迹心理学专栏创始人(注意,不是笔迹学专栏创始人)。是东方养生期刊社读者服务部主任、《笔迹看人生》专栏栏主。还有,海南一俊汉字文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周安山:男,湖北襄樊周安山笔迹咨询中心经理。1991年开始涉足笔迹心理分析技术研究,目前主办有中国笔迹心理网,进行推广和教学工作。

单茂宏:男,1985年、1992年先后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1995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专业方向:心理测量。1992年开始笔迹心理分析研究,学习国外的笔迹学原著,把心理测量、心理咨询与笔迹分析相结合,探索中国汉字的笔迹分析理论与技术。1999 年与中国笔迹学研究会筹委会成员合作编著《笔迹心理学——书写心理透视与不良个性矫正》。

沈初旭:男,长期在湖南从事笔迹分析实践活动,主持《长沙公安科技》“笔迹观人”栏目。现在任创亿猎头测评顾问。

许铭:男,本名许晓敏,1965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南

康市。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人才测评师、南方智尊人力资源网人才测评中心高级测评顾问、广州好牧人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婚姻辅导成长中心主任、营销心理学及笔迹心理学讲师。1984年开始涉足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和笔迹学研究。1994年到广州后一直从事人才招聘甄选、人力资源整合指导、员工职业生涯设计、营销服务及管理工作; 1997年加入美国友邦保险广州分公司; 2002年初开始为广告、通讯、保险、美容、贸易等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内训, 并在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管理学院国际MBA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市劳动资源开发中心、市劳动管理协会培训中心等处作了数十场笔迹心理分析应用专题讲座,反响热烈。2004年始致力于研究推广适合中国人文化的心理测评技术--投射技术,尤其是苏州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童辉杰博士开发的《笔迹投射分析专家辅助系统》、《恋爱婚姻互动评估预测系统》、《梦的分析系统》等系列相关软件及应用,并建立【心镜界咨询服务网https://www.doczj.com/doc/0b13615190.html,】。

张祖其:男,字不惶,号草野,1943年生于上海市,1965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现为中文高级讲师、九三学社基层负责人、河南省中专语教会常务理事。

1960年读高二时自学心理学而涉足笔迹学。大二时受命治理一乱班,通过研究分析全班笔迹,扬长避短,很快将之建成各项工作俱优之全校先进集体并保持至终。十年动乱至

今,研究领袖、名人、各色人等的笔迹与其实际,积累了数千例笔迹分析个案;改革开放以来,在律师、记者、编辑、企业顾问、大集团公司智囊机构总负责人等兼职业务中,实践应用笔迹分析技术,相辅相成,如1988至1990年任中国中原国际集团公司暨人力资源中心顾问时,兼管全集团人事招聘的筛选评荐工作,运用笔迹分析技术成效显著,广受集团领导与用人部门好评。1999年加入中国笔迹学研究会,中国笔迹学会筹委会成员,是《笔迹心理学——书写心理透视与不良个性矫正》一书作者之一,现领衔筹建河南省笔迹心理学研究会(属河南省心理学会,已集爱好者七十余)、河南省笔迹咨询中心、中国笔迹咨询网站河南分站等,上项目、办讲座、发文章、编专著。所撰论文曾获省、全国一等奖,现任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副总编兼第四册主编(该书今夏由高教社出版)、河南省经济技术研究所专家、国际名校上海市上海中学校友会理事与河南联络组长等。

张思怡: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方向硕士毕业。1993年从事笔迹学研究至今,做笔迹分析人数三千余,担任中国笔迹学研究会(筹)秘书,与人合著《笔迹心理学》一书。本人接受人本流派的心理咨询员的培训一年,接受拉康流派的精神分析培训三年,自己接受精神分析三年,参加北京、成都的国际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和学术研

讨会多次。1998年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曾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担任过心理咨询员,现在北京新世界耀东诊所心理咨询中心任专职心理咨询师和笔迹分析师。

赵庆梅:女,国家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考核评价室测评专家,中国笔迹学研究会(筹)秘书处负责人,主要从事笔迹分析测评、现代管理人员素质测评(MMP)、美国加州心理测验(CPI)及职务分析、人事考核等工作。首次将已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的笔迹分析测试(TAE)技术引入我国的人才开发领域。1999年她与北京人才市场共同推出笔迹咨询,引起了强烈反响。

刘福生:男,现任北京民生物证司法鉴定所主任。原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助检员、副处级检察员、正处级检察员(首任高级检察官),并获有北京市科干局评定“笔迹、文件检验工程师”的任职资格,1985年始专业从事笔迹、文件的检验工作至今。

87年在公安部126所进修笔迹检验技术,88年在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知识班受训。

对笔迹分析技术亦有浓厚的兴趣,并结合个人所学,有独道的见解。主张汉字笔迹分析的研究,一定要紧紧地依托汉字和书法的产生、发展背景,认为西方笔迹分析技术的成果,在汉字笔迹分析中的有效性是有限的,汉字笔迹分析技术主要不是吸收西方成果,而是挖掘古代,开辟有汉字特色

的新路。

饶军福:男,笔名饶冠州,1958年生。江西临川人,现在北京博雅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科工作。1987年接触笔迹学以后,一直搜集研究笔迹分析资料。1998年完成《汉字解释中国人--兼谈汉字改革》一文,2000年完成《笔迹学:一个新学科在快速崛起》一文,现已编写完《笔迹学要略》一书(尚未出版),该书就笔迹学的原理和笔画的含义论述尤为简要精当。

汪昌禹:男,1987年开始潜心于笔迹研究,出版著作有《笔迹神秘现象破译》、《笔迹与成功》。

胡魁:男,1957年生,党员,复员军人,大专文化,四川达州人。

从1992年开始在四川达州市滨河游园搞笔迹分析,十年来,将10余本笔迹学书上所讲的知识用于实践,从而逐渐掌握了披沙拣金的本领,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目前,只凭一个人随手写的几行字,就能分析出这个人的性格、道德品质、主要优缺点、处事能力、交际能力、婚恋情况以及适合干什么职业等等。待出版的专著:《笔迹分析实战60问》,以问答的形式对笔迹分析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每个问题均配有典型案例,并将作者的多年经验不做任何保留地融入其中。

林景怡:女,1949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无

声世界-笔迹与性格61》、《无声世界-笔迹与性格61》(续集)、《人生密码》等。

林泉:男,原名董雍,原在某宣传部做秘书工作,当过杂志社主编,擅长书法和诗歌。现专业从事笔迹学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从1999年开始接触笔迹学,多次与这方面的专家进行交流沟通,并不断进行广泛实践。近年来,受邀请讲解笔迹分析的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达五十余家,分析个人笔迹千人以上,准确率令人满意。近期在河南大学讲解《笔迹与爱情》,在中原地区引起广泛关注。日常在中国翰园碑林为游人分析名人笔迹。

曾健雄:男,1954年生,江西省铅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

经过10年的探索,编写了《汉字笔迹测定程序》,该程序从笔迹26个方面的特征分析入手,经过排列组合分类,从而在性格、气质、人品和能力等方面进行鉴定,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开创了汉字笔迹研究的新天地。《汉字笔迹测定程序》通过具体测定、分类测定、卡氏测定、综合测定、笔势图、建议书等为用户提供详尽准确的笔迹分析结果。

巫昂:女,水瓶座作家,她在国内众多一线媒体开设专栏,并持续创作诗歌和小说。她研究笔迹心理学10多年,是素质过硬的笔迹分析专家。并开了跟博客同名的笔迹分析

网店:淘宝春药铺,被认为是淘宝网最离奇的店铺。同时接待企业客户。她有天南海北的旅行经验,以追求自由为己任,思想活跃,精力过剩,三十而不惑。

马鹏程:男,1974年2月生,辽宁省沈阳市人。自1997年始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学习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测量,并获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颁发的心理测验使用资格证书。

自1995年始致力于笔迹心理学研究,并制定了"中华笔迹分析预测技术量表",用于对笔迹的系统分析。2002年下半年在北京向笔迹学者徐庆元先生学习笔迹学。主要作品有《春天的笔迹--笔迹的奥秘》(上下册)、《笔迹与心迹的感悟--探索字如其人的真谛》、《笔迹心理学入门--透过笔迹窥人心》、《夏天的笔迹--笔迹的成长》(上下册)、《福尔摩斯与笔迹学--侦探艺术对笔迹学的启示》、《马鹏程笔迹学刊例(2003上)》等。

李运亭:男,工业组织心理学(I/O Psychology)硕士,1970年1月生,祖籍山东省枣庄市;世界华人心理学家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成员、中国笔迹学会第二届研讨会成员(1999)、美国注册笔迹心理咨询师;美国PDI Profilor?领导力评价与发展教练、美国LIFO?团队管理与发展教练;

目前担任上海、北京、深圳和成都等地多家企业和咨询机构的专兼职人力资源管理高级顾问和讲师,过去曾任职于

国家组织部门和华为(深圳总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等跨国企业,担任过招聘经理、战略人力资源规划经理、人力资源总监和高级人力资源管理顾问等职务;是国家注册“人才测评师”、“职业心理咨询师”和“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讲师。

庄寅亮:男,毕业于政法学院,长期从事笔迹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工作。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起,公开见诸于报刊杂志的笔迹分析文章有:上海《青年报》上的《应聘人信件的笔迹及其心态》(栏目编辑朱秋萍);上海《解放日报》上的《笔迹,心理健康的“脑电图”》;上海自然博物馆主办《自然与人》杂志上的《笔迹与驾车行为》;在《上海法制报》首版刊登的《力透纸背识破假文凭》(栏目编辑甄涛)等。

目前,着重对世界和地区政要人物作笔迹分析。例如:对伊拉克萨达姆关于海湾战争形势判断的笔迹推断,对台湾陈水扁性格的笔迹预测、以及对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玛过敏体质的签名解析。

陈今朝:男,湖南人,辨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研究者,1998年开始研究笔迹学。著有《笔迹个性分析技术》,合著书籍《汉字笔迹心理学》。

艺青:男,"签名设计师"笔迹心理分析研究者.祖籍广东海丰赤坑,从小酷爱书画,潜心研究签名设计和笔迹分析.

深于实践取得了乐观的成绩,著有"艺青签名设计作品集"并长期致力于笔迹心理学的推广活动。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题目和答案

. . . .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与综合复习 一、基本概念 1、管理 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 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决策 是管理的基本要素。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都是管理的职能,而每项职能都要求做 出迅速且明确的决定,这些都是决策问题。 广义定义:人们为了实现目标,根据客观条件,通过调查和研究,在掌握大 量有关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从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满意或合 理的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狭义的决策:为达到某个目标,从众多方案中选定一个满意方案的行为,也就是通常 所说的“决定” 、“拍板”、或“决断”。 3、保健因素 是指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由于这类因素带有预防性,只起保持人的积极性、 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 4、控制 对组织各方面的活动给以监控,使组织实际运行状况与组织计划要求保持动 态适应的工作过程。这项工作由管理人员来做,并作为一项管理职能开展,通常称之为“管理控制” 。 5、反馈控制 把组织系统运行的结果返送到组织系统的输入端,与组织预定的计划标准进行比较,然 后找出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并采取措施纠正这种差异的一种控制方法。 6、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也称为管理宽度,指一个管理者直接管理下级人员的数目。 二、基本原理 1、决策的程序 要使决策有效就要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一般来说,决策的程序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步 骤: (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问题是决策的起点,任何管理组织的进步、发展都是从发现 问题开始,然后做出变革而实现的。这里的问题是指应有的状况和实际之间的差距。 (2)确定决策目标:决策要求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 (3)拟定备选方案:决策的基本含义是抉择,这就要求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可行性方案要具备 3 个条件,能够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有可行性,具有排他性。 (4)分析评选备选方案:鉴定所有方案执行后可能产生的后果。要明智地评价备选方案,必须设法预测该方案执行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应尽量把所有可能都估计到。 专注专业

舒茨和他的现象学社会学

舒茨和他的现象学社会学 一、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的思想渊源 作为一位兴趣广博的学者,舒茨的思想深受奥地利经济学派、韦伯的解释社会学、胡塞尔的现象学和美国的实用主义等研究传统的影响。 1.奥地利经济学派 在舒茨的大学学习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几位老师中就包括当时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核心人物:米塞斯和维塞尔。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主要价值理论和先验范畴理论,都对舒茨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奥地利经济学派主张从主观价值的角度来理解边际效用乃至所有类型的人的行动,批判实证主义“曲解了人类的基本经验”,构成了“对人类历史的彻底误解”,用适用于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原则来分析人的行动,“毫无意义”。这些思想和韦伯的解释社会学有许多相似之处,是舒茨理解韦伯社会学思想的桥梁之一。 但是,奥地利经济学派和对韦伯思想产生很大影响的德国历史注意经济学派的观点背道而驰。简言之,韦伯为了保护历史的具体性和特殊性宁愿牺牲理念理性的“纯洁”,而奥地利经济学派则为了捍卫先验范畴的形式性而清洗掉历史的观点,反对极端的历史主义做法,认为始终存在先于历史范畴的非时间范畴,而我们正是借助这些“类型”才能理解历史。这样在韦伯著作中占中心地位的比较历史分析和对各种不同历史社会中的意义取向差异的强调,到了舒茨的解释社会学这里,就骤然转变为对普遍性“类型”的分析。在舒茨对韦伯思想的这种“去历史化”的“操作”中,奥地利经济学派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韦伯的解释社会学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发轫于对韦伯的批判性发展。终其一生,韦伯的解释社会学都是舒茨社会学思考的出发点。但是舒茨和韦伯的思想风格存在着根本的差异,他几乎是沿着根本想不到的方向发展了后者的观点。韦伯的社会学著述中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冲突,而韦伯在发展自己的学说时,也正是借助了这些思想上的张力,来充分把握具体的社会现实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而舒茨的著作中尽管同样存在矛盾和含糊的地方,但他关注的是怎样明晰地分析生活世界中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结构。所以,舒茨在韦伯著作中发现的那些“问题”,在韦伯看来并不是什么实质性的问题,真正的关键是如何用经验方式分析具有特殊的历史现实。总的来说,随着舒茨逐渐摆脱超验现象学的羁绊,致力于对生活世界的具体分析,他与韦伯的这种差异也在逐渐的减少。 3.胡塞尔的现象学 可以说没有对胡塞尔思想的不断反思和批判,也就不会产生现象学社会学。舒茨在尝试改造韦伯的解释学社会学时,最初运用的是柏格森的哲学思想,但他发现仅靠伯格森的哲学难以完成自己预想的目标,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思路。但柏格森的哲学对舒茨的时间和意识流分析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舒茨最终发现,胡塞尔的现象学,特别是其构成分析,可以用来分析社会行动的意义问题,从而为韦伯的解释社会学提供了更牢固的基础。不过,尽管舒茨对胡塞尔的著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他却没有亦步亦趋地跟随胡塞尔的思想。到了美国之后,随着舒茨生活世界

缪勒比较宗教学与伊利亚德宗教现象学方法之比较研究_宗教研究的方法论及学科旨归

缪勒比较宗教学与伊利亚德宗教 现象学方法之比较研究 ———宗教研究的方法论及学科旨归 王 涛 缪勒的比较宗教学借助比较语言学进路,试图对宗教现象作出科学的归纳与解释,并赋予宗教研究以独立学科地位。但其方法论中充斥着自然科学的客体化、实在化特征,化约了宗教作为人类存在活动的主体性本质,将宗教学研究的最终旨归确立为内涵含混的客观真理,宗教学术活动从而成了对宗教信仰或宗教性的化约,宗教研究和宗教之间的矛盾对立在缪勒的体系中凸显出来。伊利亚德的宗教现象学方法则倡导“非化约主义”,在宗教研究中使宗教近乎其所是的显现自身,“神圣”因素成为宗教最终不可化约的特质和宗教学的学科母体,而体验“神圣”、以宗教性方式生存的“宗教人”则成为宗教活动中的主体。 关键词:比较宗教学 缪勒 宗教现象学 伊利亚德 化约论 作者王涛,1977年生,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天主教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由于宗教同人的存在具有本体上的关联,拥有突出的主体性特征,因此将宗教离析出主体生存论范畴之外,而将其客体化、实在化的宗教学,在创建伊始便面临着学科合法性的问题。缪勒早先对宗教学的学科构想勾画出了这一门新兴学科的大致轮廓。当今宗教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学者,美国芝加哥大学神学院宗教史学系已故教授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1907~1986)则凭借其宗教现象学(p henomenology of religion)方法,代表了宗教学发展的新方向,使这门方兴未艾的学科更趋向成熟。对于以缪勒为代表的宗教学早期的比较宗教方法同以伊利亚德为代表的宗教现象学方法的比较研究,不但可以窥见宗教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更能展开宗教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和内在矛盾张力的图景,明确宗教学的学科定位,对于宗教学的学科前途具有前瞻性的重要意义。

新版简明英语语言学 Chapter 6 pragmatics 语用学

Chapter 6 pragmatics 语用学 知识点: 1.*Definition: pragmatics; context 2.*sentence meaning vs utterance meaning 3.*Austin’s model of speech act theory 4.Searle’s classification of speech acts 5.*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考核目标: 识记:*Definition: pragmatics; context 领会:Searle’s classification of speech acts 综合应用:sentence meaning vs utterance meaning;Austin’s model of speech act theory;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一、定义 1. Pragmatics语用学: Pragmatics: the study of how speakers of a language use sentences to effe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Pragmatic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a kind of meaning study.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使用者是如何使用句子成功进行交际的。语用学也可以看作是一中意义研究。(它不是孤立地去研究语义,而是把语义置于使用语境中去研究的一门学科。) 2. Context 语境:The notion of context is essential to the pragmatic study of language, it’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constituted by the knowledge shared by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 语境这个概念对语言的语用研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认为他是由言者和听者的共享知识所构成的。 二、知识点 6.1.2 pragmatics vs. semantics语用学与语义学 二十世纪初,Saussure’s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开始,同时也为现代语言学奠定了基础调,即语言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在的系统来加以研究。 语用学和语义学既有相关性又有相异性。两者都是对意义的研究。传统语义学把语义看成是抽象的,内在的,是语言本身的特性,不受语境的影响。因此传统语义学只研究语义的内在特征,不把语义研究置于语境中来考察。语用学研究的是交际过程中语言意义的表达和理解。语用学家认为不把意义放在语境中来考虑就不可能对语义进行充分的描述,因此在研究语义时是否考虑语境便成了传统语义学和语用学的根本区别所在。 Semantics 和Pragmatics的区分 Pragmatics studies how meaning is conveyed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The bas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that pragmatics considers meaning in context, traditional semantics studies meaning in isolation from the context of use.

(完整word版)管理学期末考试题库

管理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D) A.作业标准化B差别计件制C职能工长制D提高劳动生产率 2、在下面的各种陈述中,哪个属于企业使命的描述(B) A、在2008年完成销售额1000万 B、成为消费者群体中最优秀的商用计算机和商用计算机服务器的供应商 C、顾客第一,服务至上 D、以上都不是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计划的功能(A)。 A、为领导提供决策 B、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 C、为实施控制提供依据 D、利于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 4、根据赫茨柏格的双因素理论,(B)因素可激励员工。 A、报酬、成就、认可、责任 B、成长、成就、责任 C、成就、责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成长 D、报酬、工作条件、良好的工作关系 5.某公司总经理安排其助手去洽谈一个重要的工程项目合同,结果由于助手工作中的考虑欠周全,致

使合同最终被另一家公司截走。由于此合同对公司经营关系重大,董事会在讨论其中失误的责任时,存在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最为合理? (A) A、总经理至少应该承担领导用人不当与督促检查失职的责任 B、总经理的助手既然承接了该谈判的任务,就应对谈判承担完全的责任 C、若总经理助手又进一步将任务委托给其下属,则也可不必承担谈判失败的责任 D、公司总经理已将些事委托给助手,所以,对谈判的失败完全没有责任 6、关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前者是经过人为筹划设计而形成的,后者是自发形成的 B、两者都有明确的组织目标 C、组织成员形成非正式组织的心理需要,正是正式组织不能满足的 D、非正式组织对于正式组织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7、根据价值链分析法,下列不属于基本活动的是(B)。 A、内部后勤 B、技术开发 C、生产作业 D、服务 8,下列关于强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实施负强化,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

心理学代表人物

第一节心理学初创时期 冯特(心理学之父) 1、“心理学之父”,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独立科学正式诞生。 3、《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认为是科学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是科学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巴甫洛夫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奠基人。 1、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退化、泛化与分化。 1)习得: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 2)退化: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的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3)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对学会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4)分化:通过选择性的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2、信号系统理论 1)第一信号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体刺激物,以第一信号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被称之为第一信号系统,这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条件作用机制。 2)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和文字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是人类特有的条件作用机制。 3、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解释了气质的生理基础。 艾宾浩斯 德国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最早对遗忘进行了实验研究。 1、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块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型,并在到了一定程度上便不再遗忘。

2、我们需要进行过度学习。过度学习,也称继续学习,即再达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要达到过度学习的百分之五十,总复习程度的百分之一百五十。 桑代克(动物心理学的创始人,教育心理学之父)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联结—试误”理论 1)学习的实质在于情景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的公式是S—R。他认为刺激与联结之间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 2)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错误反映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再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 3)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联结的加强和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解状态;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不重复或练习,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效果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3、学习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 一种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只是由于这两种学习情境存在相同的成分。两种情景中,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量也就越大。 贾德 美国心理学家,概括化理论的提出者。该理论的实验经典是“水下击靶实验”。他认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之中,是因为在先前的学习之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地运用于后续的学习中。 耶克斯和多德森 美国心理学家,共同提出了“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下降趋势。

管理学期末考试题A及答案

《管理学》试卷(A 卷) 适用专业年级:级工商管理 考试形式:开()、闭(∨)卷 选择题答案请填在下面的空格内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上表中) 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有许多企业家倾向采取较为集权的组织结构。从理论上说,你认为支持采取集权组织结构的最为合适的理由是什么? A.维护政策统一性与提高行政效率。B.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的决策水平。 C.提高整个组织的市场应急反应能力。D.激发整个组织内部员工的工作热情。

2.在具备一定规模的公司里,高层领导常常会对如何评估各部门负责人的业绩问题感到困惑。以下是几种关于依据什么衡量管理人员业绩的提法,你最赞同其中哪一提法? A.各人所辖部门对企业整体目标的贡献。B.各人自身对于企业整体目标的贡献。 C.各人对于实现部门及企业整体目标的贡献。D.个人所在部门人员的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的一致性。 3.假设你是一个大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如果你获得提升,在以下几种选择继任者的标准中,你会优先考虑哪一条? A.是否具有较高的学历与较强的业务能力。B.能否得到部门成员及上级领导的普遍认同。C.能否保持你原先形成的管理风格。D.是否具备创新开拓能力。 4.在一个市场需求高速增长的行业中,有家企业近年的产品销售增长率连续翻番,但却仍然发现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以下是对于这种现象产生原因的几种猜测,你认为哪一种更为可靠? A.该企业产品销售增长率比过去有所下降。 B.该企业产品销售增长率慢于整个市场需求增长率。 C.该企业产品销售增长率慢于同行企业产品销售增长率。 D.该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对手企业数量显著增加。 5.只要注意观察,几乎在所有单位都能发现许多小团体。对于这些小团体,存在着以下几种看法,请问你最赞同哪一种? A.这些小团体通常不属于正式组织,无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B.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出这些小团体的产生根源,以清除其产生的土壤。 C.承认小团体客观存在的合理性,积极引导,促进组织目标实现。 D.找出小团体的领导人,要求他们不要再搞小团体,以免影响组织正常运行。 6.有些企业领导在谈经营之道时,非常强调外部机会的作用,认为只要抓住了机会,不愁企业不发展。假设这是一种可接受的说法,你认为需要具备什么前提? A.企业有没有能力是无所谓的,机会自然会锻炼出能力。 B.有能力还需要有机会,仅有能力还不足以保证企业的发展。 C.外部环境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要远大于内部实力的作用。 D.机会是相对于能力而言的,没有能力肯定抓不住机会。 7.某民营企业为了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企业的研究开发工作,由财务部制定量化指标,对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每月进行分等考评。考评结果在与个人报酬挂钩的基础上,还每月定期张榜向全企业公布。你认为这样做以后,最有可能产生什么现象? A.获得低分者认识到自己水平差,从而会更安心于企业的工作。 B.获得高分者发现了自身价值后会跳槽到同行企业谋取更高的报酬。 C.这种过于严格僵化的考核,会挫伤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工作安排。 D.获得高分者会留下求发展,而低分者则会由于面子过不去而另谋他就。 8.某教授讲到管理控制部分时,要求学员做一项练习。教授说:"大家都受过高等教育,对大学的情况比较了解,你们是否知道目前大学管理部门都是从哪些方面控制教师的?每人只要说一个方面即可。"学员们发言踊跃,有的说要检查教师的教案更新情况,有的说要检查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有的说要检查教师所教授的学生的成绩,……学员边说,教授边记,很快黑板被写满了。面对如此多的控制标准,教授问学员:"现在,有谁愿意当老师,请举手。"大家盯着黑板,长时间没有举手。造成上述控制标准过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A.没有明确或忽视了控制的目的。B.没有选择好关键控制点。 C.管理人员希望控制全局的欲望。D.人们看待和分析问题角度不同。 9.长期以来,企业的组织结构大体上形成垂直式和扁平式两种类型。垂直式组织管理工作分工细致、层次较多;扁平式组织层次较少。以下是关于这两种组织结构特点的比较,哪一种说法更为恰当?A.垂直式组织更加倾向于集权,管理成本更高,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更差。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 1.如何理解韦伯社会学同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联系? 答:韦伯的解释社会学是现象社会学的理论渊源: (1)韦伯深受德国历史主义的影响,认为人与动物不同,社会与自然不同,没有客观的规律,自然科学的方法不能用于研究社会,要正确认识社会,就必须采取理解与解释的方法,通过研究个体行动者的社会行动的意义来研究社会。他认为,所谓社会行动,就是指行动者主观上有目的,并且其行动指向他人,意义为他人所理解的行动。他从社会行动出发,研究社会关系、群体组织、制度与权力等等。他的社会学坚持一种方法论个体主义,把理解与解释结合起来了,注重对主观因素的研究。因此,韦伯的解释社会学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方法有着很大的区别。 (2)舒茨认为,韦伯的方法是正确的。但是舒茨同时又认为,韦伯关于行动意义的概念充满矛盾,对行动意义的理解存在很多不深入与模糊之处,舒茨对韦伯的理想类型的“极端历史主义”运用也不能接受。因此,舒茨想为解释社会学建立一个意义理论的基础,并由此生发开来;创立了现象学社会学。 (3)由此可见,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发端于对韦伯的批判性发展。终其一生,韦伯的解释社会学都是舒茨社会学思考的出发点,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就是对韦伯社会学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2.舒茨在哪些方面深化了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 答:(1)舒茨指出韦伯观点的不足:

①韦伯认为社会行动的关键是行动者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但我们可以根据行动者与他人的关系的强度程度不同,区分出从完全不考虑他人,到以对他人的行动意义的理解为基础而产生的行为,因而行动的意义就有多种含义。因此,韦伯没有充分考虑行动者与他人的关系对社会行动的意义产生的复杂影响。 ②韦伯在分析主观意义与客观意义时,只是把它们看成是从不同角度出发理解的意义,而没有意识到他们之间的真正区别。 ③韦伯关于观察式理解与动机式理解的区分是无意义的,并不能真正理解行动的意义。 ④韦伯对行动动机的论述,没有认识到,动机有两种含义,可以指一个人努力实现的目标,也可以指行动的原因,因此动机有目的动机与原因动机之分。 ⑤韦伯没有指出行动的核心特征。舒茨认为行动的核心特征是筹划(project),正是通过筹划,行动者将其行动的意义指向他人,对他人产生影响。而韦伯所说的以他人为指向的行动,并不一定会影响到他人,因此我们必须从社会影响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以他人为取向”的角度来分析社会行动。 (2)舒茨的深化: ①对行动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行动的主观意义与客观意义涉及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 a.主观意义是“我”(行动者)如何确定意义的问题。主要涉及的是时间问题,也就是行动者自己的意识流问题。 b.客观意义是“我”与他人如何建立主体间性的意义问题。主要涉及的是观察者与行动者之间的符号与沟通问题。 ②区分了行动与行为 a.行动是一种正在进行的、发生的过程,也是一个意识过程,具有时间性。

作为方法的现象学概述

作为方法的现象学概述 我们可以把现象学方法广义地理解为“现象学的还原方法”,具体分为(1)悬搁,(2)本质直观(还原),(3)先验(超越论的)还原。在某种意义上说,以悬搁为出发点,可以从本质还原到先验(超越论的)还原,也可以从先验(超越论的)还原到本质还原。 一,本质还原--排除事实,还原到本质(观念) 本质直观=本质还原 本质直观或本质还原的方法是现象学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唯一具体的操作方法。在《逻辑研究》中,本质=观念=eidos。通常人们在谈论某物的时候,或者是思想中的存在,或者是自在的超越的存在。胡塞尔则认为,观念之物既不存在于空间之中(外在的超越存在),也不存在于时间之中(单纯的主观存在),它是超时空的存在。 胡塞尔在1925年的讲座《现象学的心理学》中为本质直观规定了一个新的名称:“自由想像的变更法”(本质变更法)。倪梁康教授在《意识的向度》中分五步描述了本质变更法的基本特征(P27-32)。 1、本质变更法的初步过程 经验被看做出发点和基础,而本质变更法则是在想像中进行的。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孩子无法进行任何想像,不过想像又可以超出经验之外,经验有限而想像是无限的。在想像中,事物“浮现”在我们

眼前。例如一把红椅子,在获得本质之前我们只知道一堆感觉材料而并不知道它是什么。我们可以自由地任意地进行类似的想像,例如一张红色的床、一张红桌子……于是我们会发现,在变更过程中以及由变更而产生的变项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常项,忽略了变项,有一个统一保留了下来--红。这就是在杂多的变项中把握更高层次的一致--常项。 2、本质变更法的深入 最初层次的本质变更须以经验为开端,以后的本质变更则可以摆脱经验,直接对第一层次所获得的一般本质本身进行自由想像的变更了。从一系列的变更中获得了“红”的一般之后,我还可以再进行各种系列的变更,由此而把握住黑、黄、蓝、绿的一般。这是同一层次的递推。在这个变更系列中,黑、黄、蓝、绿等一般之物,观念本身成为杂多的变项,从它们中在更高阶段上观察到一个一般之物,一个出自观念的观念,一个观念的观念--颜色,它构成了颜色的区域范围。 3、本质变更的概括说明 我们进一步将这些把握到的观念据为己有,我们命名它们,将它们陈述出来,如红的概念,颜色的概念。这样,一般陈述便成为可能,如:红是一种颜色。不恰当地说,我们不能说观念=命名,而只能说命名是关于观念的命名。换言之,观念=绝对的被给予性。 4、本质直观与一般化的区别 变更过程把握的对象是观念,一个超时空的观念是无所谓变化的。

浙江大学管理学期末考试题

管理学院本科生《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授权的表述正确的是(D) A授权相当于代理职务B授权是部门划分产生的 C授权是分权的延伸 D授权是上级在一定条件下委授给下属的自主权 2、控制工作的关键步骤是(B) A制定计划B拟定标准C衡量成就D纠正偏差 3、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就是一个信息沟通网络,处在这个信息网络中心并对网络的畅通负有责任的人是(B) A信息系统管理员B高层管理者C一线员工D主管人员 4、进行了霍桑试验并导致人际关系学说问世的管理学家是(D) A罗伯特·欧文B亨利·法约尔C泰罗D梅奥 5、战略决策的特点是(D) A非常规性、风险性、进行的难度大B非常规性C风险性、全局性、进行的难度大 D非常规性、全局性、进行的难度大 6、领导工作的领导者(A) A为实现本群体目标尔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各种活动 B为实现其领导目标而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 C 在其权限范围内进行的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活动 D对被领导者施加各种影响的所有活动 7、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激励因素是(C)

A那些使人得到满足就没有不满,得不到满足则产生不满的因素 B那些使人得到满足就没有不满,得不到满足则没有满意的因素 C那些使人得到满足则感到满意,得不到满足则没有满意感觉的因素 D哪些使人得到满足则感到满意,得不到满足则产生不满的因素 8、授权的基本过程是(C) A规定职责、授予权力、进行监控、兑现奖惩 B分派任务、授予权力、规定奖惩、确立监控权 C分派任务、授予权力、明确责任、确立监控权 D规定职责、授予权力、确立监控权、兑现奖惩 9、某位管理人员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直接监督下属工作上,他一定不会是(A) A厂长 B总经理C领班D车间主任 10、控制工作中,评估和分析偏差信息时,首先要:(C) A判别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B判别偏差产生的严重程度 C找出偏差产生的确切位置D找出偏差产生的责任人 11、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对正式组织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其中对于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所起的积极促进作用的最主要表现在:(D) A增强其成员的群体意识B加强对其成员的行为规范 C促进群体成员意见的一致D更好地满足其成员的心理需要 12、一个组织结构呈金字塔状的企业内,对于其上层管理的描述(与中层管理相比),哪? 项是恰当的:(C) A管理难度与管理幅度都较小B管理难度较小,但管理幅度较大 C管理难度较大,但管理幅度较小D管理难度与管理幅度都较大

评述西方近代心理学三大流派的代表人物

评述西方近代心理学三大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理论及其贡献 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7-6-2 07:49 希望概括一点,不要太具体的~谢谢~ 提问者:露面超人WD50 - 书童一级最佳答案 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以及其后的荣格)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 要想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还可以读几本介绍其思想的著作。查尔斯·布伦纳所的《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2000)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内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弗洛伊德和马克思》 容,阐述明确贴切,在同类书中极为难得。 阐述了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书虽写于上世纪30年代,却仍不失其价值。 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在其后,行为主义得到不断发展,以斯金纳最有影响。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可以被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哲学背景:20世纪初,把人当作机器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潮(包括笛卡尔关于人的身体机制的机械论思想、拉o美利特等把人看做机器的观点),以及以经验事实作为勾销主客观界限的工具的新实在论都对华生有很大的影响。 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目标管理 预测 决策 人员配备 激励 控制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 A. 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 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 A.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7.()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A.经营预算B.投资预算 C.财务预算D.成本预算 8.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这体现了目标的() A. 差异性B.层次性 C. 时间性D.先进性 9.某企业制造并销售单一成品,固定成本总额为60万元,产品售价为每件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该企业的盈亏平衡时的产量为() A. 3000 B.2000 C. 30000 D.20000 10.按照决策的主体,可以将决策分为() A. 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B.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 C. 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D.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11.下列关于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共同决定组织规模 B. 为了保证管理效果,管理幅度越大越好 C.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规模成正比关系 D.管理幅度越窄,管理层次就越多,组织结构就呈扁平型 12.如何留住人才、减少人才的流失、发挥人才优势,这体现的是领导艺术中的() A.授权艺术B.决策艺术 C.用人艺术D.创新艺术 13.对应试者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考察,避免以偏概全,这是指人员招聘和选拔原则中的() A.全面考核原则B.公开招聘原则 C.择优录取原则D.公平竞争原则 14.一个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指() A.厂容厂貌B.职工风貌 C.沉淀于企业职工心里的意识形态D.产品形象 15.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是()的典型代表 A.领导特质理论B.领导行为理论

精神分析四大流派(终审稿)

精神分析四大流派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精神分析各个流派主要心理学思想 12心本班 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约在1897年开始创立了精神分析这个理论,1902 年发展成心理分析学。他的学生阿德勒、荣格等发展了它,后又与他分道扬镳,现在它被称为经典精神分析。他是精神病医师,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主要着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理论贡献: 1.对人类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揭示 2.人格结构理论: a,本我-性欲望驱动,按照快乐原则行动。 b,自我-社会经验积累的理性或正确的判断,它按照现实原则行动。 c,超我-理想道德,是最上面一层,即能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理想化了的自我。 3.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例如投射,压抑,合理化,升华等。 4. 精神层次理论,它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潜意识却

对人的情绪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面里发生和进行。 5.性本能驱动理论(后被继承者修正为更全面的生物本能驱动理论)。 6.焦虑的描述: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7.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1)儿童早期性器官发育前的三个阶段——口头阶段、肛门阶段、生殖器阶段; (2)某种延长了的“潜伏期”(大约从6岁到青春期,个体慢慢地成熟,性欲逐渐消失) (3)“青少年时期” (4)成熟期的“生殖器阶段” 弗洛伊德提出,个体的人格由三个系统组成: (1)本我——由生而有之的某种心理本性——诸如本能——的所有东西构成。由人的人格的生物成分构成的本我,借助于作为减少紧张的手段的快乐原则来发挥作用。对于本我来说,不存在善和恶;它不知道道德。 (2)自我——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这里,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

国外社会学名词解释

国外社会学名词解释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合法性来自于对生物科学的借鉴--孔德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整体大于互相依赖的各个部分之和,社会现实高于个人的现实,因此要从整体上充分认识社会。但为理解这个现实,就要确信社会就像物质现象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必须用经验调查的方法。认为社会知识也必须通过自然科学所普遍使用的经验研究手段去获得,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历史分析来认识外界事物的方法。 社会团结: 社会团结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联结关系,这种连接关系既可以建立在共有情感体验、共有道德情操和共同理想信念之上,也可以建立在因为生活需求、功能依赖而形成的相互依存关系之上。 机械团结: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以及现代的那些不发达的社会的一种社会联结方式,通过根深蒂固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诸多个体凝结成一个整体,由于社会分工不发达,人们的经历,活动,生活方式都十分相同,对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个性都淹没在对集体的遵从中,并有一致的宗教和道德倾向。(约束性制裁) 有机团结:由发达的社会分工,以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定的另一种社会联结方式-近代工业社会。在这种社会联结形式下,由于分工导致的专门化,增强了个体间的相互依赖。一方面,分工越细致,个人对他人或社会的依赖就越深入,另一方面,每个人的行动越是专门化,个性就越鲜明,就越能摆脱对集体意识的束缚。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每个人按照社会的分工执行专门化的职能。(复原性制裁) 权威类型:(1)感召权威:是典型的人治,是以领袖人物的非凡才能为根据行使政治权力的社会控制形式--魅力型统治。统治的行动基础:情感性行动。统治的合法性来源:领袖人物的崇拜和信赖。统治的存在范围:追随者拥戴和服从领袖人物,甚至对领袖人物产生。狂热崇拜和盲目服从;打破传统、破坏现存秩序的革命时期;领袖人物具有非凡的、超人的特征,使他

语言学知识_语用学

语用学 一.语用学(Pragmatics)的定义: 语用学是用以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使用句子成功进行交际的学问。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虽然都涉及对语言意义的研究,但是语义学(Semantics)只是将语言视作一个独立的系统来研究,而语用学(Pragmatics)则是将语言置于语境(context)之中。所以,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将语境(context)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之内。 二.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Sentence Meaning Vs. Utterance Meaning): 1) 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句子意义指的是独立于语境的句子本身所传达的字面意义。 2)话语意义(Utterance Meaning):话语意义指的是将句子的意义置于特定语境中以表达言者某种意图的意义。 三.指示现象(Deixis): 指示现象指的是说话人利用语言形式表达说话内容所涉及的人员、事物、时间、地点等方面。指示现象是连接语言形式及其发生语境的桥梁。指示语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的参与者。 2)空间指示语(spatial deixis):用于指代言语活动中所涉及的人、物或事的相对位置。 3)时间指示语(temporal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活动中的时间点和时间段。 四.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 1) 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的言语行为模式: 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言语行为模式区分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 随后,他又对原先的理论进行了发展,放弃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的区分,发展出了新的言语行为模式。该模式认为,言者在说话时可同时执行三个动作:即言内行动(locutionary act),言外行动(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动(perlocutionary act)。 言内行动(locutionary act):指言者发出言语,传达字面意义的行为动作。 言外行动(illocutionary act):指言者通过话语所表达的意图。例如:某人说I promise to give you a surprise时,他是在许下诺言。 言后行动(perlocutionary act):指言者通过言语表达的而实际实施的行为。 2)舍尔(Searle)的言语行为分类: 美国语言学家舍尔(Searle)在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的言语行为模式的基础上对言外行动(illocutionary act)进行了分类:阐述性言语行为(representatives),指令性言语行为(directives),承诺性言语行为(commissives),表达性言语行为(expressives),宣告性言语行为(declaratives)。 3)直接和间接言语行为(direct and indirect speech act): 直接言语行为:直接通过话语来实施某一行为。 间接言语行为:句子的意思不能按照其字面意义去理解,需要推导其话语的施为用意。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895年,在《原强》一文中首先介绍了斯宾塞及其社会学的学者是( ) A.康有为 B.严复 C.章太炎 D.谭嗣同 2.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指的是社会学的( )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预测性功能 D.规范性功能 3.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属于定性方法的是( ) A.介入性研究 B.问卷调查 C.社会实验方法 D.实地研究 4.初级社会关系是次级社会关系的基础,但社会关系大量表现为( ) A.初级社会关系 B.血缘关系 C.次级社会关系 D.结合关系 5.人口资源具有两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 ) A.社会属性 B.群体属性 C.资源属性 D.价值属性 6.在自然资源的分类中,天然气属于( ) A.矿产资源 B.环境资源 C.生物资源 D.替代资源 7.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A.文化模式 B.文化集丛 C.文化特性 D.文化特质 8.在文化的功能中,表现为提供知识和积累成果两方面的是( ) A.反功能 B.价值功能 C.社会导向功能 D.整合功能 9.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 ) A.哥伦比亚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哈佛学派 D.牛津学派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理论逐步走向多元化,其中包括吉登斯的( ) A.社会批判理论 B.现象学社会学理论 C.沟通理论 D.结构化理论 11.人们认知与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被称为( ) A.价值观念社会化 B.思维社会化 C.思想社会化 D.文化社会化 12.美国心理学家哈维格斯特强调人的社会化是持续一生的思想,他把人一生的社会化过程分为( ) A.五个阶段 B.六个阶段 C.七个阶段 D.八个阶段 13.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被称为( ) A.语言 B.符号 C.词汇 D.语法 14.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可以把群体分为( ) 15.A.内群体和外群体 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5.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完全家庭 16.为了使组织更有效地实现它的目标,必需使组织的结构和过程科学化和合理化,这种观点来自于( ) A.科学管理理论 B.人际关系理论 C.组织行为理论 D.权变理论 17.根据韦伯对合法统治的分类,世袭制属于( ) A.魅力型 B.传统型 C.法理型 D.法治型 18.反映并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的原始的关系——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紧密相联的经济活动的规范和制度,被称为( ) A.自发制度 B.派生制度 C.从属制度 D.本源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