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内涵及其关系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内涵及其关系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内涵及其关系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内涵及其关系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内涵及其关系

作者:杨春平文章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网站点击数:2297 更新时间:2010-5-27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间关于气候变化的种种话题讨论愈来愈热,特别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由理念转入行动后,“低碳技术”、“低碳产品”、“低碳经济”的概念在西方发达国家应运而生,并迅速传播开来。特别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确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后,低碳经济成为各种国际经济论坛中热度最高的词汇之一,已有专家断言,低碳经济会成为发达国家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和国际经济秩序的新规制。那么,低碳经济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它产生的背景又是什么?它与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的循环经济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弄清这些问题,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低碳经济、确定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和产生的背景

作为一种新的前沿经济理念,到今天为止,低碳经济其实还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最早在政府文件中出现,是英国政府于2003年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英国主张,在本世纪要努力维持全球温度升高不超过2度,为此,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要削减一半。英国的目标是到2010年CO2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在英国建成一个低碳经济体,并需要建立低碳排放的全球经济模式。经过几年的研究和认识,专家们普遍承认低碳经济的内涵大致可以这样描述:低碳经济旨在通过不断提高碳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逐步使经济发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改善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开发问题。

低碳经济的提出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前提和背景: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增加大气中CO2的浓度,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共6种)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将给全球人类的基本生活元素带来灾难性伤害——水资源失衡、粮食减产、生态系统损害、海平面上升等。这本来是早在1896年由阿累利乌斯提出的一个科学假说,长期以来被业界的许多专业人士怀疑。但近些年来,这个命题被国际上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的几千名科学家所做的四次评估报告以及英国的《斯特恩报告》给予了证明。IPCC是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8年共同建立起来的,IPCC的第四次评估报告于2007年公布,为这个命题提供了新的更有力的证据:在1906-2005年的100年时间里,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0.74℃,最近50年,气温上升的趋势是过去100年间的2倍左右,且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报告并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度会上升1.8到4℃。报告认为,人类在本世纪所能接受的温度升高的极限是2到2.4℃,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到2050年将大气中CO2浓度增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的两倍以内,才可能避免发生极端的气候变化后果。对于这样的结论,许多专家其实还有一些不同意见。但是,西方国家的政治家和科学家们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高度一致。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加以宣扬,即使是不关心气候变化的美国也在2007年7月,由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中提出了“绿色振兴”计划,承诺到2020年,美国将会把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到1990年水平的80%,把新能源比重提高到30%,每年拿出150亿美元大举投资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源等,创造500万个绿色就业岗位,并且举全国之力构建美国的低碳经济领袖地位。奥巴马上台后在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把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的改造作为政府拉动经济的主要投资方向。

不管气候变化的命题是真是伪,也不论如何看待气候变化所催生的低碳经济这个命题,

在世界范围内,碳减排行动的帷幕已经拉开,到2008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已召开了十四次会议,《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也开了四次会议,取得了一些共识和阶段性成果,但在下一步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减排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之间正在进行艰苦地谈判,这里包含着国家、民族之间利益的博弈,也有对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低碳经济也因而具有多面色彩。

二、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

循环经济也是起源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新理念,但在时间和发展阶段上要早于低碳经济。为了解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关系,我们不妨也来看一下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演变。循环经济产生有两个基本背景:一是上世纪50年代已经完成工业化后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解决他们“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迫使人们寻求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二是上世纪

70年代爆发的能源危机使人们认识到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迫使人们寻求资源永续利用的途径和方法。他们在环境治理和节约资源的探索性实践中逐渐发现,单纯的末端污染治理模式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投入巨大,难以为继。要真正化解经济增长与环境和资源的矛盾,必须从以下三个关键环节解决问题:首先从生产源头上通过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进入生产过程的物质量,其次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再利用减少废物的排放,第三是在产品经过消费完成它的使用价值变成废弃物后,不是简单抛弃,而是经过处理后变成再生资源回到生产的源头上。有人把这种方式方法总结为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Recycle)三项原则(简称3R 原则),并把这种方式下的资源利用模式概括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改造和构建新型国民经济体系,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节约了资源,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综合效益,而且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大量废弃物被资源化地循环利用不仅解决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的再生利用问题,又产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把3R原则作为一种理念和模式从生产领域引伸到建设、流通、消费等领域,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可持续发展从理念变成现实。1990年英国经济学家珀斯和特纳(D. Pearce和R. K. Turner)把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概括为“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德国政府1996年在《废弃物管理和循环经济法》中,第一次在国家法律文本中使用了循环经济概念。从此,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模式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共识。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温家宝总理对此分析指出:“发达国家在两百多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我国现阶段集中显现出来,发达国家在经济高度发达后花几十年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在五到十年里逐步解决,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为此,中国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审时度势,借鉴国外的经验,从中国国情出发,在本世纪初,把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加以大力推进,取得了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同步趋优的良好态势。例如,

在GDP从2005年的18万亿增加到2008年的30万亿元人民币的同时,万元GDP用水量却从2005年的357立方米,下降到2008年的231.8立方米,万元GDP能耗从2005年的1.43吨标准煤,下降到2007年的1.16吨标准煤,2008年又比2007年下降4.59%。2007年我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首次出现“双下降”,2008年两项指标继续双下降,分别减少4.42%和5.95%。我国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单位GDP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的约束性指标,是节能减排的具体行动,是对世界气候变化的实际贡献。中国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发展,在国际上赢得了尊重。

三、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联系和区别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同样都是起源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双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最终目标上,都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但循环经济追求的是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三位一体的三赢模式,而低碳经济是聚焦于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的双赢上;在实现的途径上,二者都强调通过提高效率和减少排放。但低碳经济强调地是通过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循环经济强调的是提高所有的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所有废弃物的排放。从循环经济在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根本的不同是所对应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换言之,循环经济是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全过程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低碳经济是新世纪新阶段应对气候变化而催生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也可以这样认为,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理念在能源领域的延伸,循环经济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循环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走向低碳经济。对于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循环经济是不可逾越经济发展阶段。

很明显,循环经济关注的是提高生产、流通、消费领域所有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所有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这其中包括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小化。

低碳经济的关注点和重点领域在低碳能源和温室气体的减排上,聚焦在气候变化上,这是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发达国家经过两百多年的工业化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后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传统污染物(SO2、COD、固废等)治理以及资源利用率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改善的空间不是太大。由于资源禀赋的条件限制和经济规模的扩张,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没有减少,可是从CO2排放量的构成看,还有较大的降低空间。日本学者茅阳一给出了测算一个国家和地区碳排放量的Kaya公式,揭示了碳排放推动力的四个因素,这个公式得到国际上认可。

碳排放量=人口×人均GDP×单位GDP的能源用量×单位能源用量的碳排放量。

前两项很容易理解,但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看,人口数量和人均GDP一般不会出现下降情况,相反却是不断增长的趋势。因此,要减少碳排放的总量,只能在后两项因子中寻找下降的空间。单位GDP的能源用量又称能源强度(Energy

Intensity)。产业不同,能源强度不同。同一行业中,技术水平低,则能源强度高。要降低能源强度,就必须提高能源效率。单位能源用量的碳排放量又称碳强度(Carbon Intensity)。能源种类不同,碳强度差异很大。化石能源中,煤的碳强度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有一定的碳强度,而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都是零碳能源。核电站在运行中也不排放碳。由此可见,碳排放总量的主要决定因素在能源强度和碳强度,而能源强度的大小取决于能源效率,碳强度大小取决于能源结构。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说,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在于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可以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技术进步来实现,但改善能源结构却受到资源禀赋的较大约束,特别是对于像我国这样的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发展中国家,在低碳能源结构中,本来存在的比较优势变成了比较劣势,带来的挑战是可想而知的,这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认真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污染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又摆在面前,发达国家在引领低碳经济发展同时,利用低碳技术、低碳标准设置关税贸易壁垒,从而起到打压新兴工业国家、巩固自己的传统优势、保持较强竞争力的作用,这些是发展中国家制定自己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时所应该考虑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终极目标上是高度吻合的,但二者的关注点和重点发展领域有一定的区别,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发展中国家应该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与发达国家一道实现“长期合作行动的共同愿景”,在讨论长期减缓气候变化目标的同时要立足当前,把低碳经济作为战略取向,坚定不移地走具有本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为低碳社会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系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

文章录入:stjj 责任编辑:stzx

上一篇文章:污染应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预防

https://www.doczj.com/doc/0b11935043.html,/environment/ShowArticle.asp?ArticleID=2988

低碳经济概念的出现时间和背景以及挑战

低碳经济概念的出现时间和背景以及挑战、途 径、误区、生活方式的变化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当前,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有: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包括与碳减排有关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换和低碳排放能源系统的建立;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主要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阶段、速度与碳排放的关系;农业生产与碳排放,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与结构的变化等;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等。 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 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而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则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内涵及其关系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内涵及其关系 作者:杨春平文章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网站点击数:2297 更新时间:2010-5-27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间关于气候变化的种种话题讨论愈来愈热,特别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由理念转入行动后,“低碳技术”、“低碳产品”、“低碳经济”的概念在西方发达国家应运而生,并迅速传播开来。特别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确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后,低碳经济成为各种国际经济论坛中热度最高的词汇之一,已有专家断言,低碳经济会成为发达国家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和国际经济秩序的新规制。那么,低碳经济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它产生的背景又是什么?它与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的循环经济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弄清这些问题,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低碳经济、确定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和产生的背景 作为一种新的前沿经济理念,到今天为止,低碳经济其实还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最早在政府文件中出现,是英国政府于2003年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英国主张,在本世纪要努力维持全球温度升高不超过2度,为此,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要削减一半。英国的目标是到2010年CO2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在英国建成一个低碳经济体,并需要建立低碳排放的全球经济模式。经过几年的研究和认识,专家们普遍承认低碳经济的内涵大致可以这样描述:低碳经济旨在通过不断提高碳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逐步使经济发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改善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开发问题。 低碳经济的提出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前提和背景: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增加大气中CO2的浓度,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共6种)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将给全球人类的基本生活元素带来灾难性伤害——水资源失衡、粮食减产、生态系统损害、海平面上升等。这本来是早在1896年由阿累利乌斯提出的一个科学假说,长期以来被业界的许多专业人士怀疑。但近些年来,这个命题被国际上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的几千名科学家所做的四次评估报告以及英国的《斯特恩报告》给予了证明。IPCC是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8年共同建立起来的,IPCC的第四次评估报告于2007年公布,为这个命题提供了新的更有力的证据:在1906-2005年的100年时间里,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0.74℃,最近50年,气温上升的趋势是过去100年间的2倍左右,且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报告并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度会上升1.8到4℃。报告认为,人类在本世纪所能接受的温度升高的极限是2到2.4℃,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到2050年将大气中CO2浓度增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的两倍以内,才可能避免发生极端的气候变化后果。对于这样的结论,许多专家其实还有一些不同意见。但是,西方国家的政治家和科学家们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高度一致。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加以宣扬,即使是不关心气候变化的美国也在2007年7月,由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中提出了“绿色振兴”计划,承诺到2020年,美国将会把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到1990年水平的80%,把新能源比重提高到30%,每年拿出150亿美元大举投资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源等,创造500万个绿色就业岗位,并且举全国之力构建美国的低碳经济领袖地位。奥巴马上台后在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把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的改造作为政府拉动经济的主要投资方向。 不管气候变化的命题是真是伪,也不论如何看待气候变化所催生的低碳经济这个命题,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习题及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 一.单选题(红色标记为正确答案) 1、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是(A ) A、上海 B、北京 C、杭州 D、成都 2、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 A )。 A、美国 B、日本 C、挪威 D、英国 3、在使用生物乙醇减排方面( C )走在了世界前列。 A、印度 B、中国 C、巴西 D、南非 4、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C )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A、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B、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C、绿色政绩考核制度 D、碳排放考核 5、20XX年中国全国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减少了(C ) A、6.50% B、7.50% C、8.70% D、10% 6、低碳经济理念是在(B )的背景下产生的。 、经济危机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气候变化 C、全球合作 D、知识经济 7、( B )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A、产业规模 B、科技进步 C、绿色革命 D、节能减排 8、中国在20XX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A )年下降40%-45%的承诺。

A、2005 B、2006 C、2007 D、2008 9、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D )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10、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C ) A、京都会议 B、巴厘岛会议 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D、坎昆会议 11、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C )的曲线关系。 A、倒“V”形 ”形V“、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倒“U”形 D、“U”形 12、( D )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

低碳经济概念总结

低 碳 经 济 1提出背景 过去三百年中,以“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为特征的增长方式主导了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在要素配置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传统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扩散,很多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延续了“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老路,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尽管关于人类生产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程度、机理等问题仍存在重大争议,但进入21世纪,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为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迫切需要改变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向低碳化转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抓住“气候变暖”、“低碳经济”等概念,加强政策刺激和国际协调力度,试图在这些领域占得先机,以主宰新型战略性领域的全球治理。目前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共识。 2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概念出现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莱斯特·R.布朗在其《生态经济革命:拯救地球和经济的五大步骤》一书中描绘了低碳经济概念的雏形。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将低碳经济阐述为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表面上低碳经济是为了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出的努力,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简言之,就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答案大全

1、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得概念就是( A) A。天气 B.气候 C、气温 D.水汽 2.中国在2009年12月7日召开得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得排放,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A )年下降40%—45%得承诺。 A.2005 B.2006 C.2007 D.2008 3。“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C)。 A。资源与能源得消耗量最小 B。资源与能源得消耗量最经济 C。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 D.不危及后代得需求 4。(B)就是指允许企业对政府规定得碳排放权利进行买卖得市场行为 A、碳汇 B。碳交易 C。低碳技术 5。( B)就就是生态意识与生态理念以及由此形成得生态文明观与文明发展观。 A。企业文化 B。生态文化 C。校园文化 6。日本独创得一种“鞭打慢牛"得促进企业节能得措施就是( D) A。补助金制度 B、“绿色证书”制度 C。特别折旧制度 D、“领跑者”制度 7.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施行?(C ) A.2008年8月29日 B。2008年12月1日 C。2009年1月1日 D、2009年7月1日 8.火力发电过程中,哪种物质得排放量最大?(B)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硫酸钾 D.粉煤灰 9。一般混合动力车得混合动力指得就是(A ) A.油-—电混合动力 B.油—-气混合动力 C。油---太阳能混合动力

D.油---风能混合动力 10。(B )就是监测有害物质排放量以及分析已排放有害物质得成分与技术含量、 A、无害化技术 B.环境监测技术 C.再利用技术 11.( C)就是巨大得碳储存库。 A.空气 B.海洋 C、森林 12。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改变世界格局得“第四次浪潮”指得就是(A) A。低碳革命 B、绿色革命 C.科技革命 D.产业革命 13、低碳经济得发展方式就是(B)、 A、低碳发展 B。节能减排 C、碳中与技术 D.扩大碳汇 14、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得节能激励机制。制定向节能倾斜得价格、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就是引导、推进企业与全社会积极开展节能活动得必要条件。其中,合理得能源(A )尤为重要。 A.价格政策 B、财政政策 C、税收政策 D.信贷政策 15.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得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就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C)就是破坏臭氧层得主要原因。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C。氯氟烃类化学物质 D、化肥农药等物质 16。被喻为“拯救人类得最后一次机会”得会议就是(C ) A。京都会议 B、巴厘岛会议 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D。坎昆会议 17。“碳汇”则就是指自然界中碳得寄存体,( D)就是地球上存在得巨大得碳汇 A。飞禽走兽 B、污水处理厂 C.江河湖泊 D。森林植被 18、下列属高耗水、高污染得行业就是(A) A。造纸

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1、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与理论基础是什么 一、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 低碳经济是在人类温室效应及由此产生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从多种途径展开低碳经济建设行动。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发表以后,特别是“巴厘路线图”达成以后,低碳经济理念更加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末结束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与会各国虽然没能就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更加广泛的共识,但却进一步掀起了各界对“低碳经济”的热议。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低碳经济的特征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更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一个国家博弈的结果,是一个政治化的科学问题;同时,低碳经济也是一个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低碳经济的经济性,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其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二是低碳经济的技术性,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前者要求在消耗同样能源的条件下人们享受到的能源服务不降低;后者要求在排放同等温室气体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不降低;三是低碳经济的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

2018年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考试答案(最全)

1.当全球的平均气温比1750年工业革命之前测定的标准气温高出多少摄氏度的时候生态灾难将会一触即发 A.2摄氏度 B.3摄氏度 C.4摄氏度 D.5摄氏度 2.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世界的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 五分之一 3.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让其自然晾干,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A.1.6公斤 B.1.9公斤 C.2.3公斤 D.2.6公斤 4.中国碳汇能力下降,从37%到2007年下降为10%—15%,据预测,2030年还将下降至 A.8%—9% B.7%—8% C.6%—8% D.6%—7% 5.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光伏发电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的是 A.中国

B.日本 C.英国 D.美国 6.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其中仅哪一个国家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中国 7.哪些国家在全球排放量中所占的上升比例较快,已占到了全世界的42% A.欧美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亚洲国家 D.发达国家 8.2007年中国什么资源总量比常年减少了8.7% A.煤炭 B.天然气 C.水 D.森林 9.到07年底,中国农村沼气用户2650多万户,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多少吨 A.4300万吨 B.4350万吨 C.4400万吨 D.4450万吨 10.太阳每秒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标准煤

A.495亿吨 B.500亿吨 C.505亿吨 D.510亿吨 11.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2000年完成的未来100年碳排放情景的分析,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呈上升趋势,而且主要源于哪些国家的碳排放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亚洲国家 D.欧洲国家 12.地热发电不象火力发电那样要备有庞大的锅炉,也不需要消耗燃料,他所用的能源就是 A.风能 B.地热能 C.水能 D.核能 13.本身具备一定的低碳产业性质,具备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基础的行业是 A.商业 B.工业 C.旅游业 D.农业 14.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每分钟节省10公升的水,还能够把3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 A.30% B.40%

低碳经济开题报告

湖北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两型社会视角下的武汉市低碳经济实证分析姓名周青学号 2007221112130016 专业年级经济学2007级 指导教师高志英职称副教授 2011年02月10日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武汉市碳排放现状及因素分解进行实证和统计的分析,联系武汉市经济发展现状进一步为武汉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 对于写作本文的意义,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有助于加深理解经济发展带来的的生态环境效应。特别是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各地区更加重视经济行为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估和管理,以绿色GDP为目标的政府行为取代了传统的GDP评价体系,对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决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将环境效应引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相关的经济模型,加深对低碳经济的量化分析。 二是,有助于全面地认识武汉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特别是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关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国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也是集中于近几年,相关的研究仍在逐步发展之中。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经济观念的日益深入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也更加全面详尽。武汉市纳入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后,对于经济发展中环境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更加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武汉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并且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有关低碳经济理论的研究 (一)关于低碳经济内涵及相关概念的解释框架 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首次提到“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这一概念,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低碳经济作出不同表述。 西班牙学者格利高里·乌恩鲁(Gre90ry c.under)最早提出和使用“碳锁定”(carhonLDck —in)一词,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对化石能源系统高度依赖的技术盛行于世,政治、经济、社会与其结成一个“技术一制度综合体”(Techno—Institutional complex,TIC),并不断为这种技术寻找正当性,并为其广泛商业化应用铺设道路,结果形成了一种共生的系统内在惯性,导致技术锁定和路径依赖,阻碍替代技术(零碳或低碳技术)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解除“碳锁定”。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2007年12月,联合同开发署(UNDP)发布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应对气候变化:分化世界中的人类团结》对于“碳足迹”作了如下评论:一个国家的碳足迹可以通过存鼍和流量进行衡量。国家碳足迹的深浅同过去和现在的能耗方式密切相关。尽管发展中国家总的碳足迹在加深,但发达国家更应承担排放的历史责任。 1997年英国伦敦的未来森林公司(Future Forests)提出“碳中和”的概念,是指计算出个人或者团体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投资建设节能环保新设施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抵消掉,以此达到环保目的。 碳税是根据化石燃料的碳含量征收的同内货物税,因而仅限于含碳燃料。长期以来,经

2021年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精选)

2021年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知识竞赛题库 及答案(精选) 单选 1.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 B) A.天气 B. 气候 C.气温 D.水汽 2.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C ) A. 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C.氯氟烃类化学物质 D.化肥农药等物质 3.从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 A ) A.亚洲 B. 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4.日本独创的一种“鞭打慢牛”的促进企业节能的措施是。( D) A.补助金制度B.“绿色证书”制度C.特别折旧制度D.“领跑者”制度 5.欧盟唯一的能源净出口国和最低单位GDP能源消耗国是。( C )

A.冰岛 B.挪威 C.丹麦 D.瑞士 6.目前世界上风能占发电量比例最高的国家,有着“风电王国”美誉的是丹麦。( B) A.荷兰 B.丹麦 C.中国 D.沙特 7.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是( D ) A.《节能法》的出台 B.制定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C.“低碳技术计划”的公布 D.“福田蓝图”的提出8.最早发现于南美,被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国家的渔民们称为“圣婴”的气候现象的是( A ) A.厄尔尼诺 B.拉尼娜 C.蝴蝶效应 D.飓风 9.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 C ) A.京都会议 B.巴厘岛会议 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D.坎昆会议 10.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改变世界格局的“第四次浪潮”指的是(A ) A.低碳革命 B.绿色革命 C.科技革命 D.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公共课考试题库答案完整版,96分通过

一、单项选择题 第1题: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指的是()。 A:恒温消费 B:经济消费 C:新领域消费 D:可持续消费 第2题:()的碳减排潜力巨大,应当大力发展。 A:太阳能 B:水电 C:火电 D:石油 第3题:( )即对低碳消费方式的了解和认知。 A:认知性 B:可行性 C:可操作性 D:可承受性 第4题: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有()。 A:政策支持 B:法律保障 C:节能减排经验 D:技术低 第5题:广义的低碳消费方式涵义包括“五个层次”,不包括()。 A:恒温消费 B:经济消费 C:安全消费 D:环保消费 第6题:固碳技术指把燃烧气体中的()分离、回收,然后深海弃置和地下弃置。 A:二氧化氯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 第7题: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于()年完成。 A:1988年 B:1989年 C:1990年 D:2001年 第8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对全国900多个气象站测算,陆地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地区。 A:北部 B:中部 C:南部 D:东部 第9题:近百年我国气候在变暖,以()最为明显。 A:春季

第10题:气候变化是由()的变化引起的。 A:生态系统 B:环境系统 C:水系统 D:气候系统 第11题:由于氟利昂,可以存在50至100 年,即使议定书完全得到履行,臭氧层的也只能在()以后才有可能复原。 A:2050年 B:2051年 C:2052年 D:2053年 第12题:(),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第13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人 B:政策 C:市场机制 D:自然 第14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的实基本国情,针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指()。 A:系统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C:顺应发展趋势原则 D: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第15题:地球表面()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又叫水球。 A:50% B:60% C:70% D:80% 第16题:可再生能源不包括()。 A:石油 B:太阳能 C:风力能 D:水力能 第17题:低碳模式可分为()个相互影响时间跨度。 A:三 B:四 C:五 D:六 第18题: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是()。 A:《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习题及答案

1、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是( A ) A、上海 B、北京 C、杭州 D、成都 2、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 A )。 A、美国 B、日本 C、挪威 D、英国 3、在使用生物乙醇减排方面( C )走在了世界前列。 A、印度 B、中国 C、巴西 D、南非 4、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 C )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A、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B、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C、绿色政绩考核制度 D、碳排放考核 5、2007年中国全国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减少了( C ) A、6.50% B、7.50% C、8.70% D、10% 6、低碳经济理念是在( B )的背景下产生的。 A、经济危机 B、气候变化 C、全球合作 D、知识经济 7、( B )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A、产业规模 B、科技进步 C、绿色革命 D、节能减排 8、中国在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 A )年下降40%-45%的承诺。 A、2005 B、2006 C、2007 D、2008 9、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D )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10、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 C ) A、京都会议 B、巴厘岛会议

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D、坎昆会议 11、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 C )的曲线关系。 A、倒“V”形 B、“V”形 C、倒“U”形 D、“U”形 12、( D )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老布什政府 B、克林顿政府 C、小布什政府 D、奥巴马政府 13、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C ) A、双元回收系统模式 B、行业协会推进模式 C、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D、单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14、人们所谈及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温室气体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狭义范围上的,主要指的是1997年《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 C )种气体。 A、4 B、5 C、6 D、7 15、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排放量中所占的比例上升较快,占到了全世界的( B )A、40% B、42% C、44% D、46% 16、当全球气温比1750年工业革命之前测定的标准气温高出2摄氏度的时候,将会引起( B )的灾难一触即发。 A、工业发展 B、生态环境 C、农业发展 D、商业发展 17、截止2010年上半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相当于少排放( B )吨二氧化碳。 A、7.5亿吨 B、8亿吨 C、8.5亿吨 D、9亿吨 18、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 B ) A、天气 B、气候 C、气温 D、水汽 19、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世界的( A )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适合连云港的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考试题库及答案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公共课考试题库完整版 一、单选题 (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 1、二氧化碳增多对气候变化将有怎样的影响? C、长期 2、联合国人居中心出版物上把()列为一个海平面上升威胁的一个重点地区? D、亚洲 3、大气里面二氧化碳平均会存留多少年? B、二百年 4、中国2006年出版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里面对平均气温升高的报道数字是? C、0.5-0.8 5、____年6月份,美国的众议院终于以微弱的多数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 A、2009 6、很多国家在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比例,中国投资了____元到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方面。 A、四万亿 7、2007年,日本提《美丽星球50》计划,目标于____年日本要进入低碳社会? A、2050 8、2006年,日本发布了《新国家能源战略》,它提出来到____年能源效率提高30%,石油供应量要从50%降到40%,交通的能耗依靠石油的依存度要从现在100%降到80%。 C、2030 9、哪一个国家提出了世界上第一部针对全球变暖政策方案? A、中国 10、什么能源被普遍认为是21世纪的骨干能源? C、核能 11、中国哪一个省市利用太阳能最好? C、西藏 12、低碳经济并不意味着降低生活水平,而是___? A、反对奢侈浪费,提倡绿色消费低碳生活 13、低碳发展要求经济系统___。 A、从高碳走向低碳,从低效率走向高效率 14、胡主席联合国发言的关键是?

A、确保资金技术 15、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参与发展___有关规则的制定。 A、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 16、IEA预测,2030年,中国每1000人拥有的车辆数将由现在的20辆增加到多少辆? D、140 17、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言的关键点是? A、确保资金技术 18、中国在什么时候制定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年对策》? A、1992年 19、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什么会议? A、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 20、1994年,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查批准,我国制定颁发了哪个跨世纪的环境保护法案? B、《中国21世纪议程》 一、单选题 (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 1、何年何月,中国正式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B、2007年6月 2、山东济南实现了多少层楼房的太阳能设备和建筑一体化? A、24 3、江苏的什么大学,建立了一个数字化的节约型生态低碳校园,并通过了教育部的鉴定? C、江南大学 4、联合国政府间气侯变化专门委员会已经发布过几次评估报告? C、四次 5、中国现在的发电效率是多少 C、超过30% 6、发电效率的世界先进水平是多少? C、45% 7、国家能源局说,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争取要达到多少千瓦? B、1亿 8、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提到,1979年,太阳能光伏电池每一瓦特价格在25美元以上,但2001年降到了多少美元? C、3 9、2007年,我国的人均碳排放量是多少吨? C、4.58

2017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最全题库)

2015年常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最全题库)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B)A.天气B.气候C.气温D.水 2.中国在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D)年下降40%-45%的承诺.A.2005 B.2006 C.2007 D.2008 3.“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C)。A.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B.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经济C.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D.不危及后代的需求 4.(A)是指允许企业对政府规定的碳排放权利进行买卖的市场行为 A.碳汇 B.碳交易 C.低碳技术 5.(C.)就是生态意识和生态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A.企业文化 B.生态文化 C.校园文化 6.日本独创的一种“鞭打慢牛”的促进企业节能的措施是(C)A.补助金制度B.“绿色证书”制度C.特别折旧制度D.“领跑者”制度 7.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施行?(B)A.2008年8月29日B.2008年12月1日C.2009年1月1日D.2009年7月1日 8.火力发电过程中,哪种物质的排放量最大?(C)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硫酸钾D.粉煤灰 9.一般混合动力车的混合动力指的是(.C)A.油--电混合动力B.油--气混合动力C.油---太阳能混合动力D.油---风能混合动力 10.(A.)是监测有害物质排放量以及分析已排放有害物质的成分和技术含量。A.无害化技术B.环境监测技术C.再利用技术 11.(B)是巨大的碳储存库。A.空气B.海洋C.森林 12.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改变世界格局的“第四次浪潮”指的是(B) A.低碳革命 B.绿色革命 C.科技革命 D.产业革命 13.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是(D)。A.低碳发展B.节能减排C.碳中和技术D.扩大碳汇 14.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激励机制。制定向节能倾斜的价格、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是引导、推进企业和全社会积极开展节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合理的能源(A)尤为重要。A.价格政策B.财政政策C.税收政策D.信贷政策 15.15.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A)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A.二氧化氮B.二氧化碳C.氯氟烃类化学物质D.化肥农药等物质 16.16.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B)A.京都会议B.巴厘岛会议C.哥本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 B A.天气 B.气候 C.气温 D.水汽 2.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C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C.氯氟烃类化学物质 D.化肥农药等物质 3.从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 )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A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4.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 C A.京都会议 B.巴厘岛会议 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D.坎昆会议 5.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改变世界格局的“第四次浪潮”指的是 A A.低碳革命 B.绿色革命 C.科技革命 D.产业革命 6.中国在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年下降40%-45%的承诺。 A A.2005

C.2007 D.2008 7.“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C A.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 B.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经济 C.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 D.不危及后代的需求 8.长期来看,()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对节能减排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C A.水电 B.风电 C.可再生能源 D.太阳能 9.“碳汇”则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是地球上存在的巨大的碳汇。 D A.飞禽走兽 B.污水处理厂 C.江河湖泊 D.森林植被 10.“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构建低碳城市和()的战略部署,这反映了以低碳经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B A.低碳经济实验区 B.低碳农村 C.低碳工业 D.碳汇减碳 11.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是 A A.上海 B.北京 C.杭州 D.成都 12.下列不能被循环再利用的物质或材料是 B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含答案)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低碳经济的理论溯源可推至(B) A、生态经济论 B、可持续发展论 C、循环经济论 D、绿色经济论 2、“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初起源于(A) A、生态学 B、社会学 C、经济学 D、管理学 3、“可持续发展”概念明确定义于(D) A、《环境状况报告》 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C、《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D、《我们共同的未来》 4、“绿色经济”的概念在英国经济学家(A)1989 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首次提出 A、皮尔斯 B、帕斯特 C、布伦特兰 D、格罗斯曼 5、根据国家目前实行的“五级能效”标准,(B.)以上属于节能产品。 A. 一级 B.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6、(D)是最早提出“低碳”概念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的国家 A、美国 B、俄罗斯 C、德国 D、英国 7、(B)是《京都议定书》的诞生地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英国 8、(A)是推动生物燃料业发展的先锋,也是当前生物燃料业发展较为成功的范例 A、巴西 B、日本 C、法国 D、美国 9、欧盟对低碳技术的选择侧重点在(C) A、节能技术 B、碳排放降低技术 C、清洁能源技术 D、碳回收与储 藏技术 10、北欧各国得天独厚的林木和风能资源,是世界上最早利用(B)的地区。 A. 核能和风能 B. 生物质能和风能 C. 太阳能和风能 D.地 热能和风能 11、(D)是农业低碳化最简易、最有效的途径 A、节水农业 B、有机农业 C、退耕还林 D、植树造林 12、(B)是建立低碳化发展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 A、能源低碳化 B、工业低碳化 C、农业低碳化 D、服务低碳化 13、我国明确提出“限制过度包装”的法律是(B)。 A.《节约能源法》 B.《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C.《循环经济促进法》 D.《清洁生产促进法》 14、在低碳城市发展中,(C)作为先期设计后期引导的“城市版图”,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A、环境评估 B、土地规划 C、城市规划 D、设施设备规划 15、(A)是中国促进低碳转型过程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政策手段。 A. 规划引导 B. 法律手段 C. 市场途径 D. 经济激励 16、为了让纽约持续地发展,在2006 年底市长彭博宣布一项名为(A)的行动,长远规划未来30 年的发展。 A、《策划纽约》 B、《规划纽约》 C、《纽约规划》 D、《纽约策划》 17、北欧各国得天独厚的林木和风能资源,是世界上最早利用(B)的地区。 A. 核能和风能 B. 生物质能和风能 C. 太阳能和风能 D.地

低碳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试卷一

低碳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试卷一 1、只有(),才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安全的和经济的工业能源 C 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体系的对象不包括() D 可再生能源不包括() A 循环经济最广泛的参与主体是() A 企业低碳责任的驱动乏力主要原因没有() A 以德国双元系统(DsD)为典范。 C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是() C 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指的是() B 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 A ()是政府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职责 A

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 B ()是指倡导低碳的思维模式、生产观念、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将企业低碳理念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C 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不包括() D 太阳能资源的特点不包括() D 发展低碳经济,加速煤炭企业转型的对策与出路不包括() D ()即人们实行低碳消费方式的经济成本可以承受 D ()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A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缓解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根本出路是() B 我国光伏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最终还要归于() C 延长原料或产品使用周期,通过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

耗的技术是指() C 解决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加强和健全环境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因素不包括() C 以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为典范 B 1990到1995年间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就几乎达()美元 D 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力量() D 实施低碳营销应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D 近百年我国气候在变暖,以()最为明显 D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并周期性出现 D ()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 A 从经济运行的动力条件和市场保证上看,经济运行又依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__习题及答案

A.进口 B.出口 C.进出口 D.生产 35.与新能源相比,()能源的范畴更为广泛 A.太阳能 B.地热能 C.绿色能源 D.核 36.()目前可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7%或全部发电量的17%是一项已具备竞争力的低排放并能提供大量电力的技术。 A.风能 B.核能 C.热能 D.水能 二、37.()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A.植被 B.森林 C.草原 D.河床 38.()既是总资源库,又是总废物处理场。 A.太空 B.大海 C.环境 D.森林 39.发达国家中,()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呈现强脱钩的特征。 A.美国 B.日本 C.挪威 D.英国 三、40.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是2003年2月24日由()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41.中国完成“十一五”20%的节能目标,仅通过降低能耗一项,五年内可节省能源()吨标准煤。 A.4.5亿吨 B.5.5亿吨 C.6.2亿吨 D.6.5亿吨 42.未来十年中国公司每年从CDM项目上可以获得的收益接近50亿美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哪些国家() A.美国 B.日本 C.欧盟 D.发展中国家 43.()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老布什政府 B.克林顿政府 C.小布什政府 D.奥巴马政府 44.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挪威 D.英国 二、多选题 45.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是()。 A.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 B.注重开发新能源 C.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 D.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 46.气候系统有()。 A.大气圈 B.冰雪圈 C.生物圈 D.水圈 47.富营养化是由于()等植物营养成分大量积聚,使水生生物,特别是水藻类过分繁殖引起污染的现象。 A.氢 B.氧 C.氮 D.磷 48.以下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的水系有()。 A.长江 B.滇池 C.巢湖 D.太湖 49.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 A.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 B.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 C.低碳设备技术 D.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 50.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 A.雷雨 B.冰雹 C.台风 D.寒潮 51.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考题答案)

第一章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理念的产生 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 低碳经济理念是在( B )的背景下产生的。 A. 经济危机 B. 气候变化 C. 全球合作 D. 知识经济 2. 人们所谈及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温室气体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狭义范围上的,主要指的是1997年《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 C )种气体。 A. 4 B. 5 C. 6 D. 7 3. 从1990年启动《公约》谈判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国际气候谈判在20年间经过了( B )阶段。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4. 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是2003年2月24日由( D )发表的《能源白皮书》。 A. 美国 B. 中国 C. 日本 D. 英国 多项选择题 1. 以下气体中属于《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温室气体的是(BDE )。 A. 水汽 B. 二氧化碳 C. 臭氧 D. 甲烷 E. 氧化亚氮 2.《京都议定书》虽然在1997年就已经面世,但由于( BDE )等国迟迟不愿批准而未能尽早生效。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澳大利亚 E. 俄罗斯 3. 低碳转型的推力是( ABCDE )。 A. 保障能源安全 B. 避免碳锁定效应 C. 提升国际竞争力 D.实现可持续发展 E. 应对金融危机 判断题 1. 二氧化碳当量是常被用于测量温室气体的单位。(对) 2. 臭氧是温室气体中在大气中存活时间最长、存量最大的气体。(错) 3. 国际气候博弈的本质是生存权之争。(错) 4. 产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的碳排放对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对) 第二章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 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 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 C )。 A. 美国 B.日本 C. 挪威 D. 英国 2. 发达国家中,( D )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呈现强脱钩的特征。 A. 美国 B.日本 C. 挪威 D. 英国 3. 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 C )的曲线关系。 A. 倒“V”形 B. “V”形 C. 倒“U”形 D. “U”形 4.( D )是实现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 A. 经济发展阶段 B. 资源禀赋 C. 消费模式 D. 技术进步 多项选择题 1. 目前,对“低碳排放”的理解有不同的角度,主要基于以下( BCD )三种原则。 A. 国际合作原则 B. 国际公平原则 C. 人际公平原则 D. 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