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科版必修1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

鲁科版必修1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

鲁科版必修1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

改编试题

改编一.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x H2O,Fe2O3、SiO2等)提取纯Al2O3做冶炼铝的原料,提取时操作过程如下图,指出图中操作错误的是( A )

A. ④⑤

B. ③④

C. ②⑤

D. ①②

改编二、工业上用铝土矿(含氧化铝、氧化铁)制取铝的过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C的化学式为,该物质除了用于金属冶炼以外,还可用作。

(2)操作I、操作II、操作III都是(填操作名称),实验室要洗涤Al(OH)3沉淀,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3)生产过程中,除NaOH、H2O可以循环使用外,还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填

化学式)。用此法制取铝的副产品是(填化学式)。

(4)写出Na2CO3溶液与Ca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经分析,生产原料(铝土矿)和提取Al2O3后的残渣(赤泥)的部分成分见下表(以

铝土矿将产生吨赤泥,每炼铝,理论上需要

吨铝土矿,应补充吨NaOH。

答案:(1)Fe2O3、颜料;(2)过滤,烧杯、漏斗、玻璃棒;(3)CaO和CO2,Fe2O3和O2;(4)CO32-+CaO+H2O=CaCO3+2OH-;(5)1/3、3.78、0.129

改编三、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杂质Fe2O3和SiO2)是冶炼金属铝的主要矿石原料。据统计,按目前铝的消费速度,已探明的铝土矿仅能维持30年左右。因此保护铝资源和回收利用废旧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目前废旧铝的回收利用很不理想,你认为回收铝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有哪些?(任写三条)

2、常温下,SiO

2

与强碱或强酸反应反应速率很慢。现利用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气、二氧

化碳和水中的某些物质,从铝土矿中提取纯净的 Al

2O

3

。试设计一个简单适用的提纯方案,用

化学方程式表示提纯的过程。

3、工业上通过电解氧化铝和冰晶石熔融混合物生产铝。已知一个电子的电量约为1.6×10-19 C。计算:制取2.7 kg Al理论上需要多少库仑的电量?

答案:

1、回收铝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是:①人们的资源意识薄弱;②废铝价格不高,缺乏回收积极性;③提炼废铝的费用较高;④废旧金属的回收缺乏专门机构,等。(3分,每条1分)

2、①Al

2O

3

+2NaOH=2NaAlO

2

+H

2

O (2分)

②NaAlO

2+CO

2

+2H

2

O=Al(OH)

3

+NaHCO

3

(2分)

③2Al(OH)

3 Al

2

O

3

+3H

2

O↑ (2分)

3、6.02×1023 mol -1×(3×2700 g/27 g ·mol -1)×1.6×109 C=2.9×107

C (2分) 改编四.(10分)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 2O 3,含有Fe 2O 3、SiO 2等杂质,按下列操作从铝土

矿中提取Al 2O 3。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物的化学式分别是:a ;d ;f 。

(2)溶液b 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是 ;溶液c 中所含的酸根阴离子是 。

(3)加入的试剂A 是 ,通入的气体B 是 ,能否将B 换成A ?其理由是 。

改编五.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 2O 3,还有少量的Fe 2O 3、SiO 2)提取冶炼铝的原料氧化铝。工艺流程如下图:

⑴原料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步骤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⑵滤液1中要加入稍过量原料B ,原料B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

23

⑶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果省去步骤①,即溶解铝土矿是从加入原料B开始,则会对氧化铝的提取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盐酸(硫酸、硝酸)Al2O3+6H+=2Al3++3H2O Fe2O3+6H+=2Fe3++3H2O

⑵NaOH H++OH-=H2O Fe3++3OH-=Fe(OH)3 ↓Al3++4OH-=AlO2-+2H2O

⑶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⑷若用NaOH溶液溶解铝土矿,则有部分SiO2溶解在NaOH溶液中生成硅酸钠,最后使

加热制得的Al2O3混有SiO2杂质

改编六、2009届深圳市高三九校联考化学26题(李晋成命制)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 N/N(A) 2.物质的量n(mol)= 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复合材料》同步练习5(鲁科版必修1).doc

《复合材料》 【典型例题】 例题1.下列关于复合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经简单混合便成父合材料 B.合金就是复合材料 C.复合材料屮的各部分作用相同 D.复合材料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经特殊加工而制成的 答案:D 解析:复合材料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经特殊加工而制成的,并不是简单的混合。复合材料的两部分作用是不同的,基体起连接作用,增强体起骨架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复合材料的概念,它不同于混合物、不同于合金。 例题2.对下列材料的特征及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玻璃纤维柔软如丝,可像棉纱一样纺织,但拉伸强度低 B.光导纤维传导光的能力很强,是非常好的通讯材料 C.氮化硅陶瓷耐高温且不易传热,可用于制造柴油机 D.玻璃钢强度高,密度小,耐腐蚀,可用于废水处理系统的管道 答案:A 解析:玻璃纤维虽然极细如丝,但其拉伸强度大,其拉伸强度接近于钢。显然A项错误。 点评:玻璃纤维不同于植物纤维,是一种高强度的新型材料。 例题3.复合材料的优点是() ①强度高②质量轻③耐高温④耐腐蚀 A.仅①④ B.仅②③ C.除③外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复合材料既能保持原来材料的长处,又能弥补它们的不足,具有强度高,质量轻, 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 点评:父合材料继承了原来天然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等优点,极大改善了材料各种性能。 例题4.下列对玻璃钢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玻璃钢是由普通玻璃加强热然后骤冷而得到的,所以其成分与普通玻璃相同

B.玻璃钢是以玻璃为基体,钢纤维做增强体的复合材料 C.玻璃钢的基体是合成树脂,增强体是玻璃纤维 D.玻璃的强度和机械加丁性能比合金钢稍并,但耐腐蚀性和绝缘性比合金钢好 答案:C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玻璃钢这种复合材料的基体纽?成结构和性能特征,应对复合材料的基体和增强体的功能有淸楚的认识,需通过分析备组与复合材料在性能上的关系,进行比较判断,方能得出结论。故答案是C。 点评:木题全面考查玻璃钢的概念、性能。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有1或2个正确答案) 1.随着社会的发展,复合材料是一种新世的有前途的发展材料。目前复合材料最主要的应用 领域是() A.高分了分离膜 C.宇宙航空工业 2.下列复合材料的类别屮, A金属基复合材料 C.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B.人类的人工器官 D.新型药物 有一种与其他三种不同,这一种是() B.树脂基复合材料 D.绝缘基复合材料 3.航天飞机机身上使用的隔热陶瓷瓦是() A.仿生复合材料C.纳米复合材料 B.陶瓷和纤维复合而成的材料D.分子复合材料 4.飞机,火箭的机翼和机身以及导弹的壳体,尾翼屮的复合材料是() A.金屈基复合材料C.绝缘基复合材料 B.树脂基复合材料D.智能复合材料 5.纤维复合材料屮的增强体为纤维状,其中战用比较广泛的有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对纤维 的说法屮,不正确的是() A.玻璃在一定条件下拉成极细的丝,可川于纺织宇航服等,但其拉伸强度却接近同强度 的钢 B.玻璃纤维易断,不能川于纺织 C.碳纤维化学性能好,耐酸碱腐蚀,冇良好的I耐低温性能 D.氧化铝、氧化硅、碳化硼等也可拉成纤维,做复合材料的增强体 6.据报道,H前射程最远的导弹是俄罗斯的“白杨一号〃,正是复合材料的使川使导弹的射程 更远。复合材料使导弹射程有了更大提高的原因是() A.复合材料的使用可以使导弹能承受超高温 B.复合材料的使用可以使导弹能质量变轻

化学必修一(鲁科版)课后答案

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 第一章 第一节(8页) 1.C 2.D 第二节(18页) 1.(1)B (2)氧气、水蒸气;煤油。 (3)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是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后是NaOH与CuSO4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而不发生生成铜的置换 反应。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 2H2O + CuSO4 = Na2SO4 + Cu(OH)2↓ + H2↑。 2. (1)B (2)先变红,后褪色。 第三节(26页) 1`6.02×1020个 2`(1)1×10-6 mol (2)2×10-6 mol 1.204×1018 3` 2×10-3mol/L 500 L 4` 不相等。第二种情况下碳酸钠溶液的浓度为1mol/L。对于第一种情况,所得溶液体积大于1L ,其浓度小于1mol/L。 5`一定条件下: CO + 2H2→CH3OH ① 1个CO + 2个H2→1个CH3OH ② N A个CO + 2N A个H2→N A个CH3OH ③ 1mol CO + 2mol H2→1mol CH3OH ④ 28g CO + 4g H2→

32g CH3OH ⑤在同温同压下,且温度高于甲醇沸点时: 1L CO + 2L H2→1L CH3OH 6`1.204×1023个 本章自我测评(28页) 1` 4Na+O2=2Na2O; Na2O+H2O=2NaOH; 2NaOH+CO2= Na2CO3+H2O 2` (1) H O Cl (2) HCl H2O (3) Cl2 + H2O = HCl + HClO 3`略 4` D 5`(1) 0.050 L; 0.050 L。 (2)知道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取用一定体积的溶液,就知道了其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进行化学计算十分方便。 (3) ①40g ②abdcfe ③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 第二章 第一节(38页) 1`(1)碱性氧化物 (2) CaO+ H2O = Ca(OH)2

高中化学必修一《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

概念: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丝和硬质细粒等。

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和意义 1、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 6000年前人类就已经会用稻草加粘土作为建筑复合材料。水泥复合材料已广泛地应用于高楼大厦和河堤大坝等的建筑,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0世纪40年代,美国用碎布酚醛树脂制备枪托、代替木材,发展成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这种种广泛应用的较现代化复合材料。

如果将玻璃强化树脂看作是第一代 复合材料,则CFRP(碳纤维增强塑料)、BFRP (硼纤维增强塑料)可以称为第二代复合材料。进一步,以金属或陶瓷为 基体的先进复合材料则可以称为第三代 复合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其含碳量随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在90%以上。碳纤维具有一般碳素材料的特性,如耐高温、耐磨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但与一般碳素材料不同的是,其外形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方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碳纤维比重小,因此有很高的“比强度”。碳纤维属于聚合物碳,是有机纤维经固相反应转变为纤维状的无机碳化合物。碳纤维是一种新型非金属材料,它和它的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抗蠕变、导电、传热、比重小和热胀胀系数小等优异性能,碳纤维单独使用时主要是利用其耐热性、耐蚀性、导电性和其它性质。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目标导航] 1.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的基础上认识物质和制备物质的一门科学。2.了解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 3.认识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 1.化学科学的含义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2.化学科学的创造性 (1)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2)创造性的体现 ①发现并提取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 ②制造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 ③根据需要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具有特殊性质或功能的新物质。 3.化学科学的实用性 (1)农业——合成氨的化工技术解决了人类面临饥饿的问题。 (2)医药——新药物的成功研制,使人类能对抗多种疾病。 (3)信息——以硅及其化合物为原料制成的芯片和光导纤维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请完成下列表格。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1.古代的化学实践活动 主要有: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炼制“仙丹”等。 2.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3.现代化学的发展 (1)现代化学科学的重大成就 例如: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创造新分子的合成化学的崛起、高分子化学的创立、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以及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等。 (2)现代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例如:X射线、原子吸收光谱、紫外线和红外线、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 4.化学科学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请完成下列表格 (1)化学科学形成和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一期末复习提纲(一)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一部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基本概念辨析 1.质点的概念---------实际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对于我们的研究而言属于无关的或者次要的因素时。 例题1: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做质点处理的是: A.自转中的地球 B.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 C.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 D.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 2.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形式可能不同。 例题2:某校高一部分学生分别乘甲、乙两辆汽车去参加社区劳动实践,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甲车内的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问参考系,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乙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行驶 D.甲车、乙车以相同的速度向西行驶 3.位移与路程-------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出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实际走过的路径长度,是标量。 例题3从5m高处落下一个小球,它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2m高处被接住,则在全段过程中: A.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 B.小球的位移为2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 C.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 D.小球的位移为4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4.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等于物体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对应一段时间;瞬时速度对应的是一个时刻。 例题4: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一位公认的“飞人”,在男子100m决赛和男子200m决赛中分别以9.69s和19.30s的成绩打破两项世界记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m/s

(完整)高一化学必修一(鲁科版)方程式大全,推荐文档

高一化学必修一(鲁科版)方程式 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反应: 1、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 2 == Na 2O 2 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4Na + O 2 == 2Na 2O 2、Na 与H 2O 反应:2Na +2H 2O == 2NaOH +H 2↑ 3、Na 2O 2与H 2O 反应: 2Na 2O 2+2H 2O == 4NaOH +O 2↑ 4、Na 2O 2与CO 2反应: 2Na 2O 2+2CO 2 == 2Na 2CO 3+O 2 氯气的相关反应:1、实验室制Cl 2 : 4HCl(浓)+MnO 2 == Cl 2↑+MnCl 2+2H 2O 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 2 == 2FeCl 3 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 2 == CuCl 2 4、钠与氯气反应:2Na + Cl 2 == 2NaCl 5、氯气与氢气反应:Cl 2 + H 2 == 2HCl 6、氯气与水反应: Cl 2+H 2O == HCl +HClO 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 2 + 2NaOH == NaCl + NaClO + H 2O 8、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 2HCl + O 2↑ 9、工业制漂白粉: 2Cl 2+2Ca(OH)2 == CaCl 2+Ca(ClO)2+2H 2O 10、漂白粉漂白原理: Ca(ClO)2+H 2O + CO 2 == 2HClO +CaCO 3↓ 11、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 2O + CO 2 == CaCO 3↓ + 2HClO 2HClO == 2HCl +O 2↑离子检验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 2++ SO 4 2— == BaSO 4↓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 2+ + CO 32— == CaCO 3↓ 3、银离子的检验: Cl — + Ag + == AgCl ↓铁的相关方程式 1、铁和稀盐酸Fe +2HCl == FeCl 2+H 2↑ 铁和稀硫酸Fe +H 2SO 4 == FeSO 4+H 2↑ 2、铁置换金属铜Fe +CuCl 2 == FeCl 2+Cu 铁置换金属银Fe +2AgNO 3 == Fe(NO 3)2+2Ag 3、铁和非金属反应:3Fe +2O 2 == Fe 3O 4 Fe +S == FeS 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 氧化亚铁与稀盐酸:FeO +2HCl == FeCl 2+H 2O 磁性氧化铁和稀盐酸:Fe 3O 4+8HCl == FeCl 2+2FeCl 3+4H 2O 5、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 2 + Cl 2 == 2FeCl 3 点燃 光照△△点燃点燃光照点燃点燃加热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鲁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含模块综合测试题,共6套 阶段验收评估(一)运动的描述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6~8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不全得3分,选错不得分) 1.2015年11月18日,俄罗斯历史上首次在实战中使用了最新的X-101巡航导弹对叙利亚进行了轰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析该导弹的形状时,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B.研究该导弹的飞行时间时,不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C.研究该导弹滑行过程中经过某标示物的时间时,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D.分析该导弹在空中的飞行轨迹时,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解析:选C分析该导弹的形状时,其大小和形状不能被忽略,A错误;研究该导弹的飞行时间时,导弹的大小远小于飞行距离,可以把它看成质点,B错误;研究该导弹滑行过程中经过某标示物的时间时,导弹的长度即为位移的大小,不能忽略,故不能把它看成质点,C正确;分析该导弹在空中的轨迹时,导弹的大小可以忽略,可以把它看成质点,D错误。 2.一个人从北京到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1所示,则在这几种情况下,该人的() 图1 A.运动轨迹一样B.路程相同 C.位置变化不同D.位移相同 解析:选D在题中所述的三种情况中,人的运动轨迹不同,路程也不同,但人的始末位臵相同,故位移相同,即位臵变化相同,选项D正确。 3.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Δv Δt可知() A.加速度a与速度的变化Δv成正比B.加速度a与时间Δt成反比

C .加速度a 的方向与速度v 的方向相同 D.Δv Δt 叫速度的变化率,它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解析:选D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 Δt 知,加速度a 等于Δv 与Δt 的比值,当Δv 一定时,加速度 a 与时间的变化量Δt 成反比,当Δt 一定时,加速度a 与速度的变化量Δv 成正比,故选项A 、B 均错;加速度a 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 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选项C 错误;Δv Δt 是速度变化量与时间变 化量的比值,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选项D 正确。 4.如图2所示,F1赛车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运动。F1赛车不仅加速快,而且有很强的制动特性,可以在1.9 s 内从200 km/h 减速到0,则其制动加速度大小约为( ) 图2 A .10 m/s 2 B .20 m/s 2 C .30 m/s 2 D .40 m/s 2 解析:选C 其制动加速度a =Δv t =0-200× 1 3.61.9 m/s 2≈-29.2 m/s 2,即制动加速度的大小约为30 m/s 2, C 正确。 5.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度为v 1,下山的平均速度为v 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v 1+v 22 v 1+v 22 B.v 1-v 22 v 1-v 22 C .0 v 1-v 2 v 1+v 2 D .0 2v 1v 2 v 1+v 2 解析:选D 由于此人爬山往返一次,位移s =0,平均速度v -=s t =0,由于此人往返一次的路程为山脚到山顶距离的2倍,设单程为s ,则平均速率v - ′=s +s t 1+t 2=2s s v 1+s v 2 =2v 1v 2v 1+v 2 ,所以D 项正确。 6.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 ,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 ,可知( ) A .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 .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 .这里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 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解析:选ACD 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

鲁科版重点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鲁科版重点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 N/N(A) 2.物质的量n(mol)= 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化学必修一(鲁科版)课后答案

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 第一章 第一节(8页) 1、C 2、D 第二节(18页) 1、(1)B (2)氧气、水蒸气;煤油。 (3)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就是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后就是NaOH与CuSO4反应生成蓝色得Cu(OH)2沉 淀,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而不发生生成铜得置 换反应。总反应得化学方程式为2Na + 2H2O + CuSO4 = Na2SO4+ Cu(OH)2↓ + H2↑。 2、(1)B (2)先变红,后褪色。 第三节(26页) 1`6、02×1020个 2`(1)1×10-6 mol (2)2×10-6 mol 1、204×1018 3` 2×10-3mol/L 500 L 4` 不相等。第二种情况下碳酸钠溶液得浓度为1mol/L。对于第一种情况,所得溶液体积大于1L ,其浓度小于1mol/L。 5`一定条件下: CO + 2H2→CH3OH ① 1个CO + 2个H2→1个CH3OH ② N A个CO + 2N A个H2→N A个CH3OH ③ 1mol CO + 2mol H2→1mol CH3OH ④ 28g CO + 4g H2→32g CH3OH ⑤在同温同压下,且温度高于甲醇沸点时: 1L CO + 2L H2→1L CH3OH 6`1、204×1023个 本章自我测评(28页) 1` 4Na+O2=2Na2O; Na2O+H2O=2NaOH; 2NaOH+CO2= Na2CO3+H2O 2` (1) H O Cl (2) HCl H2O (3) Cl2 + H2O = HCl + HClO 3`略 4` D 5`(1) 0、050 L; 0、050 L。 (2)知道某溶液得物质得量浓度,取用一定体积得溶液,就知道了其所含溶质得物质得量,进行化学计算十分方便。 (3) ①40g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教案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方法】实验、多媒体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D1]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D2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1节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的含义和特征 1、化学的含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的自然科学。 2、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1661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诞生。 1771年,法国,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存在,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形成单质和化合物。 2、研究物质的顺序:金属非金属→氢化物 ↓↓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碱含氧酸 ↓↓ 盐盐 3、氧化物的酸碱性: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一)Na 的性质 1、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97.8℃,沸点为882.9℃,密度为0.97g/cm 3。 2、化学性质: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 +(稳定结构),还原性极强。 (1)与非金属反应:①4Na+O 2====2Na 2O ②2Na+O 2====Na 2O 2 ③2Na+Cl 2====2NaCl ④2Na+S==== Na 2S (2)与水反应:2Na+2H 2O====2NaOH+H 2↑现象:浮:Na 浮在水面上;熔:融化成一 个小球;游:四处游动;响:发出咝咝响声;红:试液变红。 (3)与酸反应:2Na+2HCl====2NaCl+H 2↑ (4)与盐反应:①2Na+2H 2O+CuSO 4====Cu(OH)2↓+Na 2SO 4+H 2↑ ②6Na+6H 2O+2FeCl 3====2Fe(OH)3↓+6NaCl+3H 2↑ ③4Na+TiCl 4(熔融状)高温Ti+4NaCl (5)Na 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Na ?→?2O Na 2O ??→?O H 2NaOH ???→?O H CO 22,Na 2CO 3·10H 2O ??→?风化 Na 2CO 3 4Na+O 2====2Na 2O → Na 2O+H 2O====2NaOH → 2NaOH+9H 2O+CO 2====Na 2CO 3·10H 2O → Na 2CO 3·10H 2O 风化Na 2CO 3+10H 2O ↑ 3、Na 的保存: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4、Na 的用途: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高压钠灯;金属冶炼。 (二)Na 2O 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可燃。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Na 2O+H 2O====2NaOH (2)与酸反应:Na 2O+2HCl====2NaCl+H 2O (3)与非金属反应:Na 2O+CO 2====Na 2CO 3 3、Na 2O 的用途:制NaOH ,Na 2CO 3 (三)Na 2O 2的性质 1、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2Na 2O 2+2H 2O====4NaOH+O 2↑(放出大量的热) (2)与非金属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放出大量的热) (3)与酸反应:2Na 2O 2+4HCl====4NaCl+2H 2O+O 2↑ 3、Na 2O 2的用途:作供氧剂、漂白剂、强氧化剂 【向NaOH 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至过量】:无明显现象,加热溶液后生成气体。 2NaOH+CO 2====Na 2CO 3+H 2O+O 2↑ → 2NaHCO 3加热Na 2CO 3+H 2O+CO 2 ↑ 【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至过量】: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加热溶液后生成沉 淀和气体。 Ca(OH)2+CO 2====CaCO 3↓+H 2O → CaCO 3+H 2O+CO 2===Ca(HCO 3)2 → Ca(HCO 3)2加热CaCO 3↓+H 2O+CO 2↑ 点燃 点燃 点燃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第四章 元素与材料世界 4.3 复合材料教案 鲁科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 4.3 复合材料教案 鲁科版必修1 一. 教学内容:第4章第3节复合材料 二. 教学目的 1、了解复合材料的形成和组成部分 2、体会物质的元素组成与材料性能的关系 3、能列举几种常见的复合材料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三. 教学重点、难点复合材料的组成 四. 知识分析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推动力。20世纪的历史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常常会超乎我们的想像,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又离不开我们的想像。人类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而新材料技术是技术的基础,它是文明大厦的基石,它包括对超导材料、高温材料、人工合成材料、陶瓷材料、非晶态材料、单晶材料、纤维材料、高性能材料等的开发和利用。 运动员在登山时用的保险绳、滑雪时用的滑雪板及钓鱼竿上的渔线等这些小巧、灵活而强度高的东西是用什么材料构成的呢? (一)认识复合材料 1、材料科学的发展过程 材料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天然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复合材料这五个过程。 其中,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陶瓷材料、玻璃材料、无机非金属涂层材料等。此类材料一般耐高温、抗腐蚀,有些材料还有独特的光电特性。硅酸盐材料主要指水泥、玻璃、陶瓷等,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而半导体材料、超硬耐高温材料、发光材料等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2、复合材料的定义及组成 复合材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经特殊加工而制成的。 复合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称为基体,在复合材料中起黏结作用;另一部分称为增强体,在复合材料中起骨架作用。 3、复合材料的分类 按基体分类,可分为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按增强体分,可分为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夹层增强复合材料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发展较快、应用较广的是纤维做增强体的复合材料。 4、复合材料的特点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模块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下列关于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后剩余的钠粒可放回原试剂瓶中 B.用一般的化学还原法不能制取金属钠 C.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钠存在 D.钠在自然界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取一小块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钠先熔化②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得到浅黄色固体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①③④ 将一块钠投入到盛有煤油和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煤油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煤油中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煤油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下跳动 下图A、B、C、D、E、F六种物质中除D为单质外其余均是常见的化合物,E和F的水溶液均呈碱性,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D的化学式A ,B ,D 。 (2)E和F可相互转化,图中己标明F向E转化的关系,请写出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H2O CO2Na2O2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高一必修一鲁科版物理知识点复习

1、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 1)位移图象(x-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化学复习:实验综合题练习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142 1. 下列各组气体,通常情况下能共存,并且能用浓硫酸和碱石灰干燥的是:() A. H2、O2 B. SO2、H2S C. NO、O2 D. HCl、NH3 2.对溶液中的离子进行鉴定,下列实验所得结论不合理的是:() A.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溶液中含有Cl-B.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继续加入氯水,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加入后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可推断该溶液中含有NH4+ D.向溶液中加入盐酸,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可推测溶液中含有CO32-3. 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 B.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C.配制0.100 0 mol· L-1氯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D.检验NH+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4. 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目的操作 A 配制100 mL 1.0 mol· L-1 CuSO4溶液将25 g CuSO4·5H2O溶于100 mL蒸馏水 中 B 除去Fe3+溶液中的Fe2+加入适量的H2O2 C 在溶液中将MnO-4完全转化为Mn2+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至 紫色消失 D 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 现白色沉淀 B题:5.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2.1《运动、空间和时间》教案 教材分析 由于本部分内容初中有所涉及但不够深入,所以在这部分内容处理上,时间分配少一些,但侧重知识的应用。通过运动形式的对比引入,剖析大量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生活实例来展开,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物理的兴趣,通过大量的生活和社会实例,在原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再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形式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及其符号.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2)、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爱国注意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参考系的概念,及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 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的引入: 结合课本内容,在学生自行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入本章内容并简要讲解本章的学习要求 (二)教学内容 1、机械运动和参考系: (1)、各种运动:(2)、机械运动的定义:(3)、参考系的概念:教学过程:(4)、参考系的确定方法 2、空间位置的描述

3、时间的描述 (三)本节小结: 1、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 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 (四)课堂练习(可相互讨论):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习得,更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正确理解知识的同时,体会如何进行问题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的态度,关注学科间的渗透,辨证思想的渗透。特别是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和处理抽象物理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其中的知识。 2、2 质点和位移 学习目标: 1. 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 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2. 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学习重点: 质点的概念 位移的矢量性、概念。 学习难点: 1.对质点的理解。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主要内容: 一、质点: 二、路程和位移 三、矢量和标量 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课堂训练 课后作业: 2、3速度和加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纲要

《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必修一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第3版《化学1》 授课课时:48课时左右 授课对象:高一全体学生 模块总目标 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并能应用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3.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4.通过每个专题的复习与总结,初步掌握分类、比较、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等学习方法。 5.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能从化学的视角观察、关注人类生活及生存环境,体会化学与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对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能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化学1》是高中化学必修部分的第一个模块,承担着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相衔接,为高中学生学习化学打好基础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因而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1课时)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发展趋势。 2.能举例说明化学科学与生活、生产、科技进步及个人的关系。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3课时) 1.通过对钠、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认识过程,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和方法。 2.能利用钠、氯的化学性质分析一些实验现象和实际问题。

第3节化学研究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3课时) 1.知道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含义。 2.能利用物质的量定量的认识一些化学问题及相关的简单计算。 3.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3课时) 1.能从多种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能列举生活中的胶体。 第2节电解质(3课时) 1.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书写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 2.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利用离子反应检测Cl-、SO42-、CO32-。 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3课时) 1.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能列举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以Fe、Fe2+、Fe3+间的转化为例,初步学会从氧化还原的视角研究物质的性质。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1节碳的多样性(2课时) 1.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知道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2.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知道它们性质的差异和转化并能实施鉴别。 第2节氮的循环(3课时) 1.能列举含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了解它们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3节硫的转化(3课时) 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含硫元素的物质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2.能通过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认识硫单质、二氧化硫、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能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4节海水中的元素(2课时) 1.了解镁单质的还原性和重要用途。 2.了解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及氧化性递变情况,了解卤素单质和化合物的重要用途。 第四章:材料家族中的元素 第1节硅无机非金属材料(2课时) 1.了解硅和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质及这些性质在材料中的应用,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第2节铝金属材料(3课时) 1.了解铝的还原性,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能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