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鲁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含模块综合测试题,共6套

阶段验收评估(一)运动的描述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6~8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不全得3分,选错不得分)

1.2015年11月18日,俄罗斯历史上首次在实战中使用了最新的X-101巡航导弹对叙利亚进行了轰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析该导弹的形状时,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B.研究该导弹的飞行时间时,不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C.研究该导弹滑行过程中经过某标示物的时间时,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D.分析该导弹在空中的飞行轨迹时,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解析:选C分析该导弹的形状时,其大小和形状不能被忽略,A错误;研究该导弹的飞行时间时,导弹的大小远小于飞行距离,可以把它看成质点,B错误;研究该导弹滑行过程中经过某标示物的时间时,导弹的长度即为位移的大小,不能忽略,故不能把它看成质点,C正确;分析该导弹在空中的轨迹时,导弹的大小可以忽略,可以把它看成质点,D错误。

2.一个人从北京到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1所示,则在这几种情况下,该人的()

图1

A.运动轨迹一样B.路程相同

C.位置变化不同D.位移相同

解析:选D在题中所述的三种情况中,人的运动轨迹不同,路程也不同,但人的始末位臵相同,故位移相同,即位臵变化相同,选项D正确。

3.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Δv

Δt可知()

A.加速度a与速度的变化Δv成正比B.加速度a与时间Δt成反比

C .加速度a 的方向与速度v 的方向相同

D.Δv

Δt

叫速度的变化率,它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解析:选D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

Δt 知,加速度a 等于Δv 与Δt 的比值,当Δv 一定时,加速度

a 与时间的变化量Δt 成反比,当Δt 一定时,加速度a 与速度的变化量Δv 成正比,故选项A 、B 均错;加速度a 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 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选项C 错误;Δv

Δt 是速度变化量与时间变

化量的比值,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选项D 正确。

4.如图2所示,F1赛车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运动。F1赛车不仅加速快,而且有很强的制动特性,可以在1.9 s 内从200 km/h 减速到0,则其制动加速度大小约为( )

图2

A .10 m/s 2

B .20 m/s 2

C .30 m/s 2

D .40 m/s 2

解析:选C 其制动加速度a =Δv

t =0-200×

1

3.61.9 m/s 2≈-29.2 m/s 2,即制动加速度的大小约为30 m/s 2,

C 正确。

5.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度为v 1,下山的平均速度为v 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v 1+v 22 v 1+v 22

B.v 1-v 22 v 1-v 22

C .0

v 1-v 2

v 1+v 2

D .0

2v 1v 2

v 1+v 2

解析:选D 由于此人爬山往返一次,位移s =0,平均速度v -=s

t =0,由于此人往返一次的路程为山脚到山顶距离的2倍,设单程为s ,则平均速率v -

′=s +s t 1+t 2=2s s v 1+s v 2

=2v 1v 2v 1+v 2

,所以D 项正确。

6.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 ,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 ,可知( )

A .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 .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 .这里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

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解析:选ACD

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

度的大小等于速率,故A 、C 正确,B 错误;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运动,s =2×10 m -(-4)×10 m =60 m ,故D 正确。

7.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s -t )图像如图3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 .t 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

B .t 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 .t 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D .0到t 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等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解析:选AD 位移-时间图像反映了运动物体的位臵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并不代表运动轨迹。图线上过每一点的切线斜率表示运动速度,反映运动快慢,每一点反映了某时刻物体处在某位臵。由图像知,在t 1时刻,甲、乙处在同一位臵,二者相遇,t 1时刻乙图线对应的切线斜率大于甲的斜率,说明t 1时刻乙运动的比甲快,但t =0时刻,甲、乙在同一位臵,甲、乙同时同地出发,且乙总在甲后面,故t 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选项A 正确,而选项B 、C 错误;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位臵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 1时间内二者位移相同,则0到t 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选项D 正确。

8.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 ) A .汽车的速度也减小 B .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

C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

D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

解析:选BD 因汽车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所以汽车做加速运动,其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减小,说明速度增大变慢,所以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再发生变化,达到最大值,故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9.(14分)如图4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 =20 cm 的圆周自A 点出发,逆时针运动2 s ,运动3

4圆周到

达B 点。求:

图4

(1)质点的位移大小和路程。 (2)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

解析:(1)位移s =2r ≈28.3 cm ,路程l =3

4

×2πr =94.2 cm 。

(2)平均速度大小v -=s t =28.32 cm/s ≈14.2 cm/s ,平均速率v -

′=l t =94.22 cm/s =47.1 cm/s 。

答案:(1)28.3 cm 94.2 cm (2)14.2 cm/s 47.1 cm/s

10.(16分)如图5所示是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s -t 图像,试根据图像求出:

图5

(1)汽车在15 min 、25 min 、45 min 时的瞬时速度; (2)汽车在50 min 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解析:由s -t 图像知,前20 min 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20 min ~30 min 汽车静止,30 min ~50 min 汽车又做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与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相等。 所以v 1=Δs 1Δt 1=20-0

20-0 km/min =1 km/min ≈16.7 m/s

v 2=0 v 3=

Δs 3Δt 3=50-2050-30

km/min =1.5 km/min =25 m/s 。 (2)50 min 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都是50 km ,所以v -速度=v -

速率=5050 km/min =1 km/min ≈16.7 m/s 。

答案:(1)16.7 m/s 0 25 m/s (2)16.7 m/s 16.7 m/s

11.(22分)计算下列物体的加速度:

(1)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 s 速度达到108 km/h 。 (2)高速列车过桥后沿平直铁路匀加速行驶,经过2 min 速度从54 km/h 提高到 216 km/h 。

(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0 m/s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原速度大小反弹,小球与墙壁接触的时间为0.2 s 。

解析: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1)对汽车,初速度v 0=0,末速度v t =108 km/h =30 m/s ,时间t =10 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有a 1=v t -v 0

t =3 m/s 2,加速度方向与汽车运动方向相同。

(2)对列车,初速度v 0=54 km/h =15 m/s ,末速度v t =216 km/h =60 m/s ,时间t =2 min =120 s ,根

据加速度的定义有a 2=

v t -v 0

t

=0.375 m/s 2,加速度方向与列车运动方向相同。 (3)对小球,初速度v 0=10 m/s ,末速度v t =-10 m/s ,时间t =0.2 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有a 3=

v t -v 0

t =-100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1)3 m/s 2,方向与汽车运动方向相同 (2)0.375 m/s 2,方向与列车运动方向相同 (3)-100 m/s 2,方向与小球初速度方向相反

阶段验收评估(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6~8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不全得3分,选错不得分)

1.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 )

A .等效替代法

B .实验归纳法

C .理想实验法

D .控制变量法

解析:选C 由于时间测量上的困难,伽利略无法直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而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合理外推,最终得到倾角为90°时小球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所以,在当时并没有直接对落体运动进行实验,伽利略所用的物理实验方法属于理想实验法,选项C 正确。

2.如图1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关于该物体在4 s 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

A .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 .4 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 m ,而位移为零

C .4 s 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解析:选B 图像的斜率不变,因此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开始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t =2 s 时,物体速度减为零,然后物体反向加速运动,t =4 s 时回到出发点,由图像可知物体通过的路程为s =2×1

2

×2×2 m =4 m ,位移为零。故选项A 、C 、D 错误,B 正确。

3.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 时速度是1 m/s ,车尾经过O 点时的速度是7 m/s ,

则这辆列车的中点经过O 点时的速度为( )

A .5 m/s

B .5.5 m/s

C .4 m/s

D .3.5 m/s

解析:选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v s

2

v 02+v t 22,代入数据得v s

2

=5 m/s ,A 正确。 4.一物体从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 s 到达斜面底端,并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过9 s 停止运动。则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与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之比是( )

A .1∶1

B .1∶2

C .1∶3

D .3∶1

解析:选C 设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为v ,则物体在斜面上和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均为v 2,根据x =v -

t 可得x 斜x 平=t 斜t 平=39=13

,故选项C 正确。 5.一列客车沿平直轨道以30 m/s 的速度向前运动,司机发现正前方150 m 处有一块山上滑落的巨石挡住了道路,司机立即刹车使车做匀减速运动。为了避免与巨石相撞,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至少为( )

A .2 m/s 2

B .5 m/s 2

C .0.5 m/s 2

D .3 m/s 2

解析:选D 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可得a =302

2×150

m/s 2=3 m/s 2,选项D 正确。

6.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1,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

A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2∶1

B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1

C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2

D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1 解析:选AD 由v 2=2gh 得知v 甲

v 乙

h 甲h 乙=2

1

,所以落地时的速度之比为2∶1,A 对,B 错;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g ,与重力无关,故C 错,D 对。

7.如图2所示,以8 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 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 。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 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5 m/s 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 m/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图2

A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D.如果距停车线5 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解析:选AC如果汽车立即以最大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t1=2 s内的位移s0=v0t1+1

2a1t1

2=20 m>18

m,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1=v0+a1t1=12 m/s<12.5 m/s,汽车没有超速,选项A正确,B错误;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绿灯熄灭前汽车通过的距离一定小于16 m,不能通过停车线,选项C正确;汽车以最大

加速度减速时,速度减为零需要的时间t2=v0

a2=1.6 s,此过程通过的位移为s2=v0t2-

1

2a2t2

2=6.4 m,故选

项D错误。

8.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其速度图像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

A.开始阶段乙在甲的前面,20 s后乙在甲的后面

B.20 s末,甲追上乙,且甲、乙的速度相等

C.40 s末,甲追上乙

D.在追上前,20 s末两物体相距最远

解析:选CD v-t图像中,纵坐标表示速度,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臵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所以追上的条件是位移相等,40 s末,甲、乙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相等,说明甲、乙相遇,分析可知是甲追上乙,选项A、B错误,C正确;20 s末,甲、乙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相差最大,说明追上前,20 s末两物体相距最远,选项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9.(6分)利用图4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

图4

(1)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天平B.停表C.米尺

(2)若实验中所得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时间由打点计时器确定,用米尺测定位移。

(2)打点计时器与纸带间的摩擦以及空气阻力都会阻碍物体运动,从而使测得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变小。

答案:(1)C

(2)打点计时器与纸带间的摩擦(或空气阻力)

10.(10分)如图5甲所示为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装置,开始时小车在水平玻璃板上匀速运动,后来在薄布面上做匀减速运动,所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附有刻度尺),纸带上相邻两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纸带上记录的点迹情况可知,A、E两点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小车在玻璃板上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小车在布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

图5

解析:由纸带数据分析可知,小车在玻璃板上运动对应的是AE段,在薄布面上运动对应的是EJ段。

A、E两点对应的刻度分别为x A=13.20 cm,x E=6.00 cm,则x AE=x A-x E=7.20 cm

故小车在玻璃板上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v=x AE

4T=0.90 m/s

E点以后小车做匀减速运动,相邻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Δx=0.20 cm

由Δx=aT2得a=Δx

T2=

0.20×10-2

0.022m/s

2=5.0 m/s2。

答案:7.200.90 5.0

11.(18分)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

(1)

大小是否相等?

(2)该汽车从开出到停止经历的时间一共是多少?

(3)该汽车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解析:(1)由题表中的数据可知,该汽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12 m/s;该汽车做加速运动时速度从3 m/s 增大到6 m/s所用的时间是1 s,做减速运动时速度从9 m/s减小到3 m/s所用的时间也是1 s,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不一样,但所用的时间一样,故加速度大小不相等。

(2)该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

a2=

3-9

10.5-9.5

m/s2=-6 m/s2

设速度从3 m/s 减小到0所用的时间为t ′,则 t ′=0-3-6

s =0.5 s

故汽车从开出到停止经历的时间一共为 t =10.5 s +0.5 s =11 s 。

(3)该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 a 1=6-32-1 m/s 2=3 m/s 2

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 1=12-0

3

s =4 s 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 2=

0-12

-6

s =2 s 做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 3=t -t 1-t 2=(11-4-2)s =5 s 则汽车通过的总路程为

x =v 2t 1+v t 3+v 2t 2=????122×4+12×5+12

2×2m =96 m 。 答案:(1)是 不相等 (2)11 s (3)96 m

12.(18分)刑法修正案将醉酒驾驶定为犯罪,极大地遏制了酒后驾驶,大大降低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因为酒精会使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思考距离”变大,从而使“制动距离”变大。“反应时间”是指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经历的时间,“思考距离”是指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运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已知某汽车以v =40 m/s 的速度行驶时,驾驶员的正常思考距离为s 1=16 m ,酒后的思考距离为s 2=35 m ,正常的制动距离为s 3=66 m 。假设该驾驶员正常和酒后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相同。

(1)求该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长多少? (2)求该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3)若该驾驶员酒后驾驶,则制动距离为多少?

解析:(1)设该驾驶员的正常反应时间为t 1,酒后的反应时间为t 2,则s 1=v t 1,s 2=v t 2 解得t 1=0.4 s ,t 2=0.875 s

则该驾驶员酒后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长 Δt =t 2-t 1=0.475 s 。

(2)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则有s 3=s 1+v 2

2a

解得a =16 m/s 2。

(3)设该驾驶员酒后驾驶的制动距离为s 4,则有s 4=s 2+v 2

2a ,代入数据得s 4=85 m 。

答案:(1)0.475 s (2)16 m/s 2 (3)85 m

阶段验收评估(三)相互作用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6~8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不全得3分,选错不得分)

1.下列有关力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被竖直向上抛出后,因为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升力作用才上升

B.放在斜面上的物体会沿斜面下滑,是因为受了一个下滑力的作用

C.放在水中的木块浮于水面,是因为受了一个浮力的作用

D.运动员跳远腾空后,是因为受了一个强大的冲力作用所以能前进几米

解析:选C竖直向上抛出去的物体的上升过程,升力是谁施予的?沿斜面下滑的物体,下滑力是谁施予的?运动员腾空后冲力是谁施予的?因为都找不到施力物体,所以A、B、D均错,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所以C正确。

2.如图1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左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粗糙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图1

A.l2>l1B.l4>l3

C.l1>l3D.l2=l4

解析:选D四种形式拉弹簧的过程中,由于弹力大小都为F,由胡克定律x=F

k,得l1=l2=l3=l4。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B.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C.一本书在桌面上静止,书对桌面的压力是因为书发生了弹性形变

D.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就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解析:选C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时一定会产生弹力,A错误;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B错误;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书发生了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时,对桌面产生的作用力,C正确;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不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D错误。

4.如图2所示,两个相同的木块,在外力的拉动下,分别以5 m/s、8 m/s的速度向右滑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F甲>F乙,因为甲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

B.F甲<F乙,因为乙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

C.F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选D两物体和地面间的摩擦力均为滑动摩擦力,其大小f=μN=μmg,与接触面积及运动速度均无关系,即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故选D。

5.如图3所示,两个物体A、B的质量均为1 kg,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3,同时用F=1 N 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B上,则地面对物体B,B对物体A的摩擦力分别为()

图3

A.6 N 3 N B.1 N 1 N

C.0 1 N D.0 2 N

解析:选C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零;再以A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知B对A的摩擦力与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大小为1 N,所以选项C正确。

6.如图4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体向着弹簧运动,且使弹簧发生压缩,则物体A的受力情况是()

图4

A.重力、支持力、动力、摩擦力和弹簧的弹力

B.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弹簧的弹力

C.弹簧的弹力是动力,而摩擦力是阻力

D.弹簧的弹力和摩擦力均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解析:选BD物体A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弹簧的弹力,地面的摩擦力,后两力与运动方向相反为阻力,故B、D正确。

7.如图5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和弹力大小的关系。根据图像判断,正确的结论是()

图5

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 N/m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

C.弹簧的原长为6 cm

D.弹簧伸长0.2 m时,弹力的大小为4 N

解析:选BC弹簧处于原长时,弹簧的弹力应为0,由此可知弹簧原长为6 cm。由图像可知:当拉长2 cm时,弹力为2 N,可得劲度系数为100 N/m。

8.机场常用传送带为顾客运送行李或货物,在传送带运送货物过程中主要有水平运送和沿斜面运送两种形式,如图6所示,甲为水平传送带,乙为倾斜传送带,当行李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下列几种判断中正确的是()

图6

A.甲情形中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B.甲情形中的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

C.乙情形中的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

D.乙情形中的物体所受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选AC甲情形中的物体受重力和传送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A对,B错;乙情形中的物体受三个力的作用,即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和传送带对物体的摩擦力,C对;乙情形中的物体所受支持力垂直斜面向上,重力竖直向下,二者不在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9.(8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时,弹簧的弹力用F表示,弹簧未挂钩码时的长度用l0表示,弹簧挂上钩码后的长度用l表示,弹簧的伸长量用x表示,则x=l-l0。该同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请根据所记录的数据探索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测量数据作出F-x图像,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可以认为这些点在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上。得出结论: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

答案: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10.(12分)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与木块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图7

方案一: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二:用弹簧测力计钩住木块,用力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除了实验必须的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若干重量均为2.00 N的砝码。

(1)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以F为横坐标)。图像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a)中,若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很难使其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读数会忽大忽小,不能准确测出摩擦力的大小。图(b)中拉动木板向左运动(并未要求匀速),木块稳定后,其受力平衡,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2)图线如图所示,由图线可知压力为零,而摩擦力不为零,说明计算压力时漏掉了木块的重力。

答案:(1)二木板向左运动的快慢不会引起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生变化

(2)图像见解析压力中漏掉了木块的重力

11.(14分)如图8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200 N,物体和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求下列情况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图8

(1)当给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F1=10 N的拉力时;

(2)当给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F2=30 N的拉力时。

解析:若物体滑动,则物体和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μN=μmg=0.1×200 N=20 N。

(1)F1=10 N<20 N,物体保持静止,物体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其大小f静=10 N。

(2)F2=30 N>20 N,物体滑动,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其大小f=20 N。

答案:(1)10 N(2)20 N

12.(18分)书桌和书柜分别重500 N和1 50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一同学用一轻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书桌。

(1)当测力计的读数为150 N时,书桌仍静止,此时书桌受摩擦力多大?

(2)当书桌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00 N,此时书桌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

(3)该同学用200 N的力去拉书柜,能拉动吗?为什么?

解析:(1)书桌受静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静=150 N。

(2)当书桌匀速运动时,滑动摩擦力f与测力计的拉力F大小相等。

f=F=200 N

又f=μN,得μ=f

N=

200

500=0.4。

(3)假设能拉动,则滑动摩擦力为

f′=μN′=0.4×1 500 N=600 N>200 N

因为要拉动书柜所需的水平拉力至少为600 N,故不能拉动。答案:(1)150 N(2)0.4(3)见解析

阶段验收评估(四)力与平衡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6~8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不全得3分,选错不得分)

1.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解析:选B本实验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位臵,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同样能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臵O,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效果与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效果相同,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相互替代。因此本实验中采用的科学方法为等效替代法。

2.若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此物体一定是()

A.静止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速度均匀变化

D.所受共点力的合力为零

解析:选D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A、B错误;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所受共点力的合力为零,D正确;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加速度等于零,而C项中速度均匀变化,说明有恒定的加速度,故C错误。

3.物块受向上偏右的拉力作用而做向右的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所示,则物块所受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为()

图1

A.向右偏上B.向上偏左

C.竖直向上D.竖直向下

解析:选C对物块受力分析知,受竖直向下的重力mg、竖直向上的弹力N、斜向上的拉力F、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物块匀速,处于平衡态,则有F沿水平方向的分力与f相等,故合力等于F沿竖直方向的分力,故选C项。

4.2015年体操世界锦标赛吊环冠军是希腊的佩尔罗尼亚斯,其中有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就是先双手撑住吊环,然后身体下移,双臂缓慢张开到如图2所示位置,则在两手之间的距离增大过程中,吊环的两根绳的拉力T(两个拉力大小相等)及它们的合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为()

高一物理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测试题2017.11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把太阳当作质点。 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把地球当作质点。 C、高考理科综合的考试时间为:150min 指的是时间间隔 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2、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只不过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 B、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 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的路线 D、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总大于或等于路程 3.下面有关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火车以70km/h的速度从广州开往上海,这里的70km/h是指平均速度B.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这里的600m/s是指平均速度 C.小球在第5s 内的速度是6m/s ,这里的6m/s 是指瞬时速度 D.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36km/h ,这里的36km/h 是指瞬时速度 4.下列所描述的直线运动,可能的是() A.速度变化很小,加速度很大 B.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某瞬间速度为零,加速度很大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也可以相反。 6. 下列关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力是使物体位移增加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 C.合力的大小可能比一个分力大,而比另一个分力小 D.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队拔河,甲队获胜的原因是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 B.以卵击石,鸡蛋破碎,原因是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比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小 C.汽车牵引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驱动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 D.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其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8.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物体只有运动时才体现出惯性 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的缘故 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9、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了庐山瀑布的美景,如果三尺为 1 米,则水落到地面的速度约为(设初速度为零)() A.100m/s ; B、140m/s ; C、 200m/s ; D、 2000m/s ;10.如图所示, 一同学沿一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记录了他行走中的9 个位置,观察图片,能比较正确 反映该同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是() 11.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在0-4s 内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 像可知() V/m/s A.在第 2 秒末,两车处于同一位置20 甲 B.在第 2 秒末,两车的速度相同 10 C.在 0-4s 内,甲的加速度和乙的加速度的大小相等乙 D.在 0-4s 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0 123 4t/s 12、在水平面上放一个物体,用水平的力推物体,物体仍然静止不动。如图所示, 对于物体这时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体受到四个力,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推力和对地面的压力 B.该物体受到四个力,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推力和摩擦力

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 引导学生分析: 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 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

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小结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参考系 导入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得出什么结论? 2.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三、坐标系 创设实例:从一中到冶浦桥的公交车或刘翔的110m栏。 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地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教师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学生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小结

高一物理期中试卷及答案详解

2006--2007高一级物理期中考试卷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漏选2分,错选0分) 1.以下几种关于质点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发看作质点 B .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 C .质点是一种特殊的实际物体 D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2.观察图5-14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的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左运动。 B .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 .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 .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3.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30km/s ,我们在下课休息的10min 内,实际上已在太阳系中绕太阳运行了( ) A.0mm B.30km C.300km D.18000km 4.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m/s ,v 2=15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12.5m/s B.12m/s C.12.75m/s D.11.75m/s 5.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t s 内位移为x 1;第2个t s 内 位移为x 2,则物体在第1个t s 末的速度是( ) A .( x 2-x 1)/t B .(x 2+x 1)/ t C .(x 2-x 1)/2t D .(x 2+x 1)/2 t 6.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去,开出一段时间之后, 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 =10 s ,前进了15m ,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 A .1.5 m/s B .3 m/s C .4 m/s D .无法确定 甲 图5-14 坐位号 班级 姓名 坐号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练习:第三章本章高效整合

(精心整理,诚意制作) 一、选择题 1.关于弹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 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 解析:根据弹力的产生条件,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缺一不可.A、C都只是弹力产生条件的一个方面,而B只说是“有相互吸引”,只能证明有力存在,不一定产生弹力,故选D. 答案: D 2.两个大小分别为F1和F2(F2

A.F f甲>F f乙>F f丙B.F f乙>F f甲>F f丙 C.F f丙>F f乙>F f甲D.F f甲=F f乙=F f丙 答案: D 5.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 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右图所示).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该实验验证两个分力的效果等效于其合力的效果,不必要求两分力等大,故B错;与两绳长短无关,A错;但需使两分力与合力在同一平面内,故C正确. 答案: C 6.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F2-F1 l2-l1 B. F2+F1 l2+l1 C.F2+F1 l2-l1 D. F2-F1 l2+l1 解析: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原长为l0, 当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时,由胡克定律得F1=k(l0-l1)①当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时,由胡克定律得F2=k(l2-l0)② 由①②解得k=F2+F1 l2-l1 ,故C正确. 答案: C 7. 如右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B所受的拉力F=25 N,则物块A受到B的摩擦力为( ) A.0 N B.大于0 N,小于25 N C.25 N D.都可能 答案: A

高一物理必修一试题及答案(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1.一辆汽车沿直线运动,先以15m/s的速度驶完全程的四分之三,剩下的路程以20m/s的速度行驶,则汽车从开始到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16m/s B.16.3m/s C.17.5m/s D.18.8m/s 2.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恒定,在第7s初的速度是2.6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A.0.4m/s2B.0.37m/s2C.2.6m/s2D.0.43m/s2 3.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第1、2s为第I段,第3、4s为第II段,第5s为第III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1s内与第5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1s的加速度大于第5s的加速度 C.第I段与第III段的平均速度相等 D.第I段与第III段的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都相同 4.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1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同学根据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 5.在轻绳的两端各拴住一个小球,一人用手拿着绳一端站在三层楼的阳台上,放手让小球自由落下,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t。如果站在四层楼的阳台上,同样放手让小球自由落下,则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将 A.不变B.变大C.变小D.无法判断 6.某物体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行的轨迹是抛物线 B.物体运行的时间为8s C.物体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80m D.在t=4s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为零

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 ★新课标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如何建立运动中的相关概念,并体会用概念去描述相关质点运动的方法。了解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意义。 2、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学会用计时器测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通过学习思考及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中模型和工具的特点,体会其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重要作用。如质点的抽象、参考系的选择、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等。 4、体会物理学中,相关条件的特征及作用,科学的方法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如瞬时速度、图象等。 ★复习重点 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及对这三个概念的应用。 (一)投影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1、知识框架图 2、基本概念图解

(二)本章专题剖析 [ 例1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大,则速度也大 B. 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也越大 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就越大 D. 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解析: 对于A 选项来说,由于速度和加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因此A 错误。B 选项,t v a ??= ,速度变化量越大,有可能t ?更大,a 不一定大,B 也错。

C 选项,加速度a 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a 越大,所以C 对。 D 选项, t v ??称为速度变化率,t v a ??=,故有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所以D 对。故答案应选C 、D 。 点拨:本题往往会误将A 、B 选项作为正确选项而选择,原因是没有弄清楚a 与v 、v ?的关系。而D 选项部分同学却认为不正确而漏选,其原因是没有把握好加速度定义式 t v a ??= 所包含的本质意义,造成错解。 [ 例2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 图象如图1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 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 ) A .甲乙同时出发 B .乙比甲先出发 C .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 0处 D .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出发时物体离原点的距离。当直线与t 轴平行时表示物体位置不变,处于静止,两直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离原点距离相等。 答案ACD 拓展思考:有人作出了如图2所示的x-t 图象,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同一时间不能对应两个位移) [例3]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试分析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特点。 分析:开始计时时,物体沿着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初速度v 0= -20m/s ,并且是减速的,加速度a 是正的,大小为a =10m/s 2,经2秒钟,物体的速度减到零,然后又沿着规定的正方向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一直不变。

高一物理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物理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后7页为答案及解析) 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A.五秒内 B.前两秒 C.三秒末 D.下午两点开始 2、一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三个力的作用,下列几组力的合力可能为零的是() A、6N,3N,4N B、7N,5N,3N C、4N,5N,10N D、1N,10N,10N 3.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的大小为20 N;则当它们之间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 A.40 N B.10 2 N C.20 2 N D.10 3 N 4.右图中的四个图象依 次表示四个物体A、B、C、 D的加速度、速度、位移 和滑动摩擦力随时间变 化的规律.其中物体可能 受力平衡的是( )

5.如图2-4所示,物体A放在水平面上,通过定滑轮悬挂一个重为10民N的物体B,且已知物体A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4 N,要使A静止,需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1,则力F1的取值可以为( ) A.6 N B.8 N C.10 N D.15 N 6.(2008·高考海南卷)如图2-5,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 ) A.(M+m)g B.(M+m)g-F C.(M+m)g+F sinθD.(M+m)g-F sinθ 7.(2009·扬中模拟)如图2-6,质量均为m的物体A、B通过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相连,开始时B放在地面上,A、B均处于静止状态,现通过细绳将A向上拉起,当B刚要离开地面时,A上升距离为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练习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希望中学2010-2011高中物理同步练习 第一章第1课时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1.在2010年央视开年大戏《闯关东》III中,从山东龙口港到大连是一条重要的闯关东路线.假如有甲、乙两船同时从龙口出发,甲船路线是龙口——旅顺——大连,乙船路线是龙口——大连.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以下关于两船全航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两船的路程相同,位移不相同 B.两船的平均速度相同 C.“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一句中,“两天”指的是时间,“下午 三点”指的是时刻 D.在研究两船的航行时间时,可以把船视为质点 解析:在本题中路程是船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龙口指向大连的有向线段,两船的路程不相同,位移相同,故A错误;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故B正确;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故C正确;在研究两船的航行时间时,船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故D正确. 答案:BCD 图1 2.小明周末到公园坐摩天轮(如图1所示),已知该轮直径为80 m,经过20 min转动一周后, 小明落地,则小明在摩天轮上的平均速度为( )

A .0.2 m/s B .4 m/s C .0 D .非直线运动,不能确定 解析:平均速度是指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与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无关.小明在摩天轮上转动一周,总位移为零,故其平均速度为零,C 正确. 答案:C 3.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 =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 m/s ,方向向东,当t =2 s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 ,方向仍向东,则当t 为多少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 m/s ( ) A .3 s B .5 s C .7 s D .9 s 解析:a =v t -v 0t =8-122=-2 m/s 2,故t ′=v t ′-v 0a =±2-12-2 =5 s 或7 s. 答案:BC 图2 4. 北京奥运火炬实现了成功登上珠峰的预定目标,如图2所示是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 请根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的位移 B. 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的平均速度 C .在计算登山运动的速度时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 D .顶峰的重力加速度要比拉萨的重力加速度大 解析: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的路程.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的平均速率.火炬手在运动中,忽略其大小,可以看成质点.顶峰的高度大于拉萨的高度,顶峰的重力加速度要比拉萨的重力加速度小. 答案:C 图3 5.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某防空雷达发现一架飞机正在以水 平速度朝雷达正上方匀速飞来,已知该雷达发射相邻两次电磁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10 -4 s ,某时刻在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波形如图3甲所示,经过t =173 s 后雷达向正上方发射和接收到的波形如图1-1-10乙所示,已知雷达屏上相邻刻度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 1×10-4 s ,则该飞机的飞行速度大小约为(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含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下列几个速度中,指瞬时速度的是( ) A.上海磁悬浮列车行驶过程中的速度为400 km/h B.乒乓球运动员陈玘扣出的乒乓球速度达23 m/s C.子弹在枪膛内的速度为400 m/s D.飞机起飞时的速度为300 m/s 2.在公路上常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如图2-3-8所示的限速标志,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 图2-3-8 A.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B.瞬时速度的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C.必须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 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 3.短跑运动员在100 m比赛中,以8 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处的速度是9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图2-3-9 A.9 m/s B.10.2 m/s C.10 m/s D.9.1 m/s 4.2012伦敦奥运会上,中国游泳名将孙杨以3分40秒14的成绩,夺得男子400米自由泳冠军,并打破奥运会记录,改写了中国男子泳坛无金的历史,高科技记录仪测得他冲刺终点的速度为 3.90 m/s,则他在400米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率约为( ) 图2-3-6 A.2.10 m/s B.3.90 m/s C.1.67 m/s D.1.82 m/s 5.(2013·临高一中高一检测)晓宇和小芳同学从网上找到几幅照片,根据照片所示情景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大炮水平发射炮弹轿车紧急刹车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13秒15!刘翔出人

物理必修一 2016-2017期中考试 高一物理试卷 含答案

2016-2017 学年上期期中联考 高一物理试题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四页,答题卷共二页。请按要求把答案 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范围内,超出答题框或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卷。 第Ⅰ卷(48分) 一、选择题(本项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8题为单项选择题,9-12题为多项选择 题,在9-12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B.根据速度定义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用 x t ? ? 表示物体在t时 刻的瞬时速度,这是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玻璃瓶内装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泥封口。手捏玻璃瓶,细管内液面高度变化,说明玻璃瓶发生形变,该实验采用放大的思想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2、如图所示,由于有风,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A、B两只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 向左飘,则两条船的运动状态是() A.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B.A船肯定是静止的 C.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B船可能是静止的 3、下列关于质点的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细小的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 B.任何静止的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 C.一个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要看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 D.一个物体在某种情况下可以看做质点,那么在另外的情况下也可以看做质点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拳击手一拳击出,没有击中对手,这时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 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足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足球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 C.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而乙对甲没有力 D.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 5、一物体沿直线一直向东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是2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应是 A.2m/s B.2.4m/s C.2.5m/s D.3m/s 6、一个轻弹簧挂30 N的重物时,轻弹簧总长为17.2 cm,挂100 N的重物时,轻弹簧总 长为20 cm(轻弹簧伸长均在弹性限度内),则轻弹簧的原长为 A.12 cm B.14 cm C.15 cm D.16 cm

高一第一学期物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B A F F v F θ A 第六题图 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16分) 1.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关于地球能否看作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的质量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B .地球的体积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C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D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2. 如图所示,在地面上的物体A 、B 在水平力F 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对A 、B 进行受力分析,以下关于A 、B 受力的情况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B 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B .A 受到重力、支持力、压力和两个摩擦力 C .A 受到重力、支持力、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摩擦力 D .通过B 的传递,A 亦受到力F 的作用 3. 三个共点力F 1,F 2,F 3,其中F 1=1N ,方向正西,F 2=1N ,方向正北,若三力的合力是2N ,方向正北,则F 3应是:( ) A . 1N ,东北 B . 2N , 正南 C.3.2N ,东北 D . N ,东北 4.下列图示为一位体操运动员的几种挂杠方式,其手臂用力最小的是( ) 5.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 A .人跳起后,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 .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 .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 偏后距太小,不明显而已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 6. 物体从具有共同底边、但倾角不同的若干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当倾角为多少时,物体滑至底端所需的时间最短( ) A .300 B .450 C .600 D .750 7. 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 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 与a 之间关系的图像是( ) 8.质量为M =70kg 的人通过光滑的定滑轮拉质量为m=25kg 的物体,如图所示, 物体以a =4 m/s 2加速上升时,则人对地面的压力为,g 取10m/s 2 ( ) A .350N B .500N C .650N D .800N 二、多选题(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共8题,每题4分,答不全得2分,共32分) 9. 把一个质量为2kg 的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在电梯中看到弹簧秤的示数是16N ,g 取10m/s 2 ,则可知电梯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 以4m/s 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B. 以2m/s 2 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C. 以2m/s 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D. 以4m/s 2 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10. 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一物体A在斜向下的推力F 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推力与水平面夹角为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A 一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B .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F cos θ C .推力F 与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的合力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 D .物体A 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1. 如图所示,A 和B 的质量分别是2 kg 和1 kg ,弹簧和悬线的质量不计,在A 上面的悬线烧断的瞬间 2

高一物理试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在力学单位制中,选定下面哪一组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 ) A.长度、质量和时间B.重力、长度和时间 C.速度、质量和时间D.位移、质量和速度 2.一皮球从离地面2m高处竖直下落,与地相碰后,被反向弹回至0.9m高处.在这一过程中,皮球经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A.2.9m,2.9m B.2m,0.9m C.2.9m,1.1m D.2.9m,0.9m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越大的物体越难让它停止运动,故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静止的物体惯性最大 C.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才有惯性 D.行驶车辆突然转弯时,乘客向外倾倒是由于惯性造成的 4.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出发,如图是甲、乙两车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 ) A.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 B.t1时刻甲、乙两车的加速度相等 C.t1时刻甲、乙两车相遇 D.t1时刻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5.已知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分别为10N和30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不可能等于() A.15N B.20N C.35N D.40N 6.如图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有()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下滑力、摩擦力 D.重力、压力、下滑力、摩擦力 7.一种测定风力的仪器如图所示,它的细长金属丝一端固定于悬点O,另一 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金属球。无风时,金属丝自然下垂,当受到沿水平方向 吹来的风时,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角度θ.风力F 与θ、m 之间的关系式正 确的是()

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练习题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知识梳理双基再现】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最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是绝对的,是相对的。2.质点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和,把它简化为一个,称为质点,质点是一个的物理模型。 3.参考系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是否随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的物体称为参考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轻松过关锋芒初显能力拓展】 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3.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4.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 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5.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 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D.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 6.坐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选取作为参考系的缘故,而“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取作为参考系的。7.指出以下所描述的各运动的参考系是什么? (1)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2)月亮在云中穿行;(3)汽车外的树木向后倒退。 (sin30°8.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度的方向运动10 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至B点。 =0.5)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9.在二战时期的某次空战中,一英国战斗机驾驶员在飞行中伸手触到了一颗“停”在驾驶舱边的炮弹,你如何理解这一奇怪的现象? 1.A 2.CD 3.ABD 4.AC 5. A 6. 地面、地心 7.(1)地面(2)云(3)汽车 8.(1)坐标系如图,线OAB为运动轨迹(2)x A=53m y A=5m; x B=53m y B=0m 9.由题意可知,炮弹以飞机为参考系,是静止的,所以飞行员不会被炮弹击伤;炮弹相对地面以很大的速度运动,站在地面上的飞行员是不敢抓炮弹的。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全套)所有考点汇总

(共5套210页)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 所有考点汇总 重点名称重要指数 重点1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和位移★★★ 重点2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重点3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重点1: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和位移。 【要点解读】 1.质点 (1)定义:研究物体的运动时, 在某特定情况下, 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 这样的点称为质点。

(2)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不影响问题的研究时, 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2.参考系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 就必须选择另外一个物体作参考, 这个用来作参考的物体就叫做参考系。 选取原则:(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 一般根据研究问题的方便来选取。 (2)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 通常把地面或者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 3.建立坐标系的目的: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建立坐标系的方法: (1)建立何种坐标系要针对物体是在直线上、平面内, 还是空间中运动而定。 (2)建立坐标系时应明确坐标原点、正方向及单位长度, 标明坐标单位。 4.时刻:表示某一瞬间, 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 时间间隔:表示某一过程, 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 5.路程:路程指的是物体运动时经过的轨迹的长度, 没有方向, 是标量。 位移:(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2)定义: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 (3)大小: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 (4)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考向1】对质点的理解 【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可以看成质点 B.研究足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时足球可以看成质点 C.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D.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 只要物体的大小形状对研究的问题影响可忽略不计, 就可以看成质点 【答案】D 考点:考查质点的条件.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 关键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

高一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抽测 物理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选对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各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A.位移B.路程C.速度D.加速度 2.下面列出的单位,均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 A.m、N、J B.m、kg、J C.m、kg、s D.kg、m/s、N 3.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位科学家开创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并研究了落体运动 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C.亚里士多德D.笛卡尔 4.学校操场的环形跑道周长是400m,小明同学沿着跑道跑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原出发点。则他运动的 A.路程是400m,位移大小是400m B.路程是400m,位移是0 C.路程是0,位移大小是400m D.路程是0,位移0是0 5.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以下是生活中对“加速度”的几种说法,其含义与物理 学中的加速度不同 ..的是 A.跑车比一般汽车的加速性能好 B.小汽车比大货车提速快 C.汽车刹车太急Array D.高铁列车比汽车运行快 6.如图1所示,一个长约1.5 m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金属片和小羽毛放到 玻璃筒里,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抽去里面的空气后,再把玻璃筒倒立 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B.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均做自由落体运动 C.抽去玻璃筒里的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3节摩擦力同步练习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3节摩擦力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7高一下·辽宁期末)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作用在物体上的滑动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减速,不可能使物体加速 B . 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C . 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 D . 作用在物体上的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 2. (2分)(2016·杨浦模拟) 某同学骑自行车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1 ,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f1;推自行车时,地面对前轮摩擦力为F2 ,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f2 ,则() A . F1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B . F2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C . Ff1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D . Ff2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3. (2分) (2016高一上·桐乡期中) 关于动摩擦因数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由公式μ= 可知,μ与摩擦力Ff成正比,与正压力FN成反比 B . μ只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C . μ只跟两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D . μ既跟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有关,又跟接触面粗糙有关

4. (2分) (2018高三上·宁波期末) 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在楷书笔画中,长横的写法要领如下:起笔时一顿,然后向右行笔,收笔时略向右按,再向左上回带,该同学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为防止打滑,他在白纸的左侧靠近边缘处用镇纸压住。则下列关于行笔过程中各物体的受力情况() A . 毛笔对纸的压力一定大于毛笔的重力 B . 镇纸受到了向右的静摩擦力 C . 白纸受到了3个摩擦力 D . 桌面受到了向右的静摩擦力 5. (2分)关于摩擦力,有如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 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B .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C .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总是在同一直线上; D . 物体与支持面间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二、多项选择题 (共2题;共6分) 6. (3分) (2017高一上·临桂期中)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速度反向 B . 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但不一定受到摩擦力 C . 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D . 静止的物体也可能受动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也可能受静摩擦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力学测试题。带答案

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 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拉车前进,马先对车施力,车后对马施力,否则车就不能前进 B.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相互作用的物体一定接触 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 D.某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 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 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由施力物体产生,被受力物体所接受的 B.由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C.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对应着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 5.铅球放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关于铅球和地面受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坚硬没发生形变 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铅球也发生了形变 C.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铅球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D.铅球对地面的压力即为铅球的重力 6.有关矢量和标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都叫矢量 B.矢量的大小可直接相加,矢量的方向应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C.速度是矢量,但速度不能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速度,因为物体不能同时向两个方向运动 D.只用大小就可以完整描述的物理量是标量 7.关于弹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必有弹力的作用②通常所说的压力、拉力、支持力等都是接触力,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由电磁力引起的③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垂直④所有物体弹力的大小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的大小成正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