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出版社《数据结构》唐国民DS08-查找
- 格式:ppt
- 大小:471.50 KB
- 文档页数:94
第八章选择题1. C2.A3.B4.C5.D6.B7.B8.A9.D 10.D 11.C 12.C填空题1.n、n+12. 43.8.25( 折半查找所在块 )4.左子树、右子树5.266.顺序、(n+1)/2、O(log2n)7.m-1、[m/2]-18.直接定址应用题1.进行折半查找时,判定树是唯一的,折半查找过程是走了一条从根节点到末端节点的路径,所以其最大查找长度为判定树深度[log2n]+1.其平均查找长度约为[log2n+1]-1.在二叉排序树上查找时,其最大查找长度也是与二叉树的深度相关,但是含有n个节点的二叉排序树不是唯一的,当对n个元素的有序序列构造一棵二叉排序树时,得到的二叉排序树的深度也为n,在该二叉树上查找就演变成顺序查找,此时的最大查找长度为n;在随机情况下二叉排序树的平均查找长度为1+4log2n。
因此就查找效率而言,二分查找的效率优于二叉排序树查找,但是二叉排序树便于插入和删除,在该方面性能更优。
3. 评价哈希函数优劣的因素有:能否将关键字均匀的映射到哈希表中,有无好的处理冲突的方法,哈希函数的计算是否简单等。
冲突的概念:若两个不同的关键字Ki和Kj,其对应的哈希地址Hash(Ki) =Hash(Kj),则称为地址冲突,称Ki和K,j为同义词。
(1)开放定址法(2)重哈希法(3)链接地址法4.(1)构造的二叉排序树,如图(2)中序遍历结果如下:10 12 15 20 24 28 30 35 46 50 55 68(4)平均查找长度如下:ASLsucc = (1x1+2x2+3x3+4x3+5x3)/12 = 41/128.哈希地址如下:H(35) = 35%11 = 2H(67) = 67%11 = 1H(42) = 42%11 = 9H(21) = 21%11 = 10H(29) = 29%11 = 7H(86) = 86%11 = 9H(95) = 95%11 = 7H(47) = 47%11 = 3H(50) = 50%11 = 6H(36) = 36%11 = 3H(91) = 91%11 = 3第九章选择题1. D2.C3.B4.D5.C6.B7.A8.A9.D 10.D填空题1.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2.移动(或者交换)3.归并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4.保存当前要插入的记录,可以省去在查找插入位置时的对是否出界的判断5.O(n)、O(log2n)6.直接插入排序或者改进了的冒泡排序、快速排序7.Log2n、n8.完全二叉树、n/29.1510.{12 38 25 35 50 74 63 90}应用题11.(1)Shell排序(步长为5 3 1)每趟的排序结果初始序列为100 87 52 61 27 170 37 45 61 118 14 88 32步长为5的排序14 37 32 61 27 100 87 45 61 118 170 88 52步长为3的排序结果14 27 32 52 37 61 61 45 88 87 170 100 118步长为1的排序结果14 27 32 37 45 52 61 61 87 88 100 118最后结果14 27 32 37 45 52 61 61 87 88 100 118 170(2)快速排序每趟的排序结果如图初始序列100 87 52 61 27 170 37 45 61 118 14 88 32第一趟排序[32 87 52 61 27 88 37 45 61 14]100[118 170]第二趟排序[14 27]32[61 52 88 37 45 61 87]100 118[170]第三趟排序14[27]32[45 52 37]61[88 61 87]100 118[170]第四趟排序14[27]32[37]45[52]61[87 61]88 100 118[170]第五趟排序14[27]32[37]45[52]61[87 61]88 100 118[170]最后结果14[27]32[37]45[52]61[61]87 88 100 118[170](3)二路归并排序每趟的排序结果初始序列[100][87][52][61][27][170][37][45][61][118][14][88][32]第一趟归并[87 100][52 61][27 170][37 45][61 118][14 88][32]第二趟归并[52 61 87 100][27 37 45 170][14 61 88 118][32]第三趟归并排序[27 37 45 52 61 87 100 170][14 32 61 88 118]第四趟归并排序[14 27 32 37 45 52 61 61 87 88 100 118 170]最后结果14 27 32 37 45 52 61 61 87 88 100 118 17012.采用快速排序时,第一趟排序过程中的数据移动如图:算法设计题1.分析:为讨论方便,待排序记录的定义为(后面各算法都采用此定义):#define MAXSIZE 100 /* 顺序表的最大长度,假定顺序表的长度为100 */ typedef int KeyType; /* 假定关键字类型为整数类型 */typedef struct {KeyType key; /* 关键字项 */OtherType other; /* 其他项 */}DataType; /* 数据元素类型 */typedef struct {DataType R[MAXSIZE+1]; /* R[0]闲置或者充当哨站 */int length; /* 顺序表长度 */}sqList; /* 顺序表类型 */设n个整数存储在R[1..n]中,因为前n-2个元素有序,若采用直接插入算法,共要比较和移动n-2次,如果最后两个元素做一个批处理,那么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将大大减小。
附录习题参考答案习题1参考答案1.1.选择题(1). A. (2). A. (3). A. (4). B.,C. (5). A. (6). A. (7). C. (8). A. (9). B. (10.)A.1.2.填空题(1). 数据关系(2). 逻辑结构物理结构(3). 线性数据结构树型结构图结构(4). 顺序存储链式存储索引存储散列表(Hash)存储(5). 变量的取值范围操作的类别(6). 数据元素间的逻辑关系数据元素存储方式或者数据元素的物理关系(7). 关系网状结构树结构(8). 空间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9). 空间时间(10). Ο(n)1.3 名词解释如下: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机程序加工和处理的对象,包括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
数据项:数据项指不可分割的、具有独立意义的最小数据单位,数据项有时也称为字段或域。
数据元素: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一个数据元素可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
数据逻辑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就是指数据元素间的关系。
数据存储结构:数据的物理结构表示数据元素的存储方式或者数据元素的物理关系。
数据类型:是指变量的取值范围和所能够进行的操作的总和。
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是指令的有限序列。
1.4 语句的时间复杂度为:(1) Ο(n2)(2) Ο(n2)(3) Ο(n2)(4) Ο(n-1)(5) Ο(n3)1.5 参考程序:main(){int X,Y,Z;scanf(“%d, %d, %d”,&X,&Y,Z);if (X>=Y)if(X>=Z)if (Y>=Z){ printf(“%d, %d, %d”,X,Y,Z);}else{ printf(“%d, %d, %d”,X,Z,Y);}else{ printf(“%d, %d, %d”,Z,X,Y);}elseif(Z>=X)if (Y>=Z){ printf(“%d, %d, %d”,Y,Z,X);}else{ printf(“%d, %d, %d”,Z,Y,X);}else{ printf(“%d, %d, %d”,Y,X,Z);}}1.6 参考程序:main(){int i,n;float x,a[],p;printf(“\nn=”);scanf(“%f”,&n);printf(“\nx=”);scanf(“%f”,&x);for(i=0;i<=n;i++)scanf(“%f ”,&a[i]);p=a[0];for(i=1;i<=n;i++){ p=p+a[i]*x;x=x*x;}printf(“%f”,p)’}习题2参考答案2.1选择题(1). C. (2). B. (3). B. (4). B. 5. D. 6. B. 7. B. 8. A. 9. A. 10. D.2.2.填空题(1). 有限序列(2). 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3). O(n) O(n)(4). n-i+1 n-i(5). 链式(6). 数据指针(7). 前驱后继(8). Ο(1) Ο(n)(9). s->next=p->next; p->next=s ;(10). s->next2.3. 解题思路:将顺序表A中的元素输入数组a,若数组a中元素个数为n,将下标为0,1,2,…,(n-1)/2的元素依次与下标为n,n-1,…, (n-1)/2的元素交换,输出数组a的元素。
清华大学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以下是清华大学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试题一:1. 请解释什么是数据结构。
答案: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研究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方式的学科。
它涉及到数据的表示、操作以及与之相关的算法的设计和实现。
2. 请列举常见的数据结构类型。
答案:常见的数据结构类型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
3. 请解释什么是算法。
答案:算法是一系列解决特定问题的指令和计算步骤。
它描述了在给定输入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计算并产生所需输出。
4. 请列举一些常见的算法。
答案:常见的算法包括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查找算法(如二分查找、哈希查找)、图算法(如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等。
5. 请解释什么是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答案:时间复杂度是描述算法执行时间与输入规模之间的关系。
空间复杂度是描述算法所需内存空间与输入规模之间的关系。
试题二:1. 请给出数组和链表的区别。
答案:数组是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元素在内存中按照索引顺序排列。
链表是由节点组成的数据结构,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2. 请解释什么是栈和队列。
答案:栈是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只允许在栈顶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允许在队尾插入数据,在队头删除数据。
3. 请给出树和图的区别。
答案:树是一种由节点和边组成的数据结构,每个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
图是一种由节点和边组成的数据结构,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任意的,包括有向和无向边。
4. 请解释什么是哈希表。
答案:哈希表是一种通过哈希函数将键映射到特定位置的数据结构。
它能够快速地进行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
5. 请解释什么是递归。
答案:递归是一种通过调用自身的方法或函数来解决问题的编程技巧。
在递归过程中,问题会被拆分成一个或多个规模较小的子问题,直到达到基本情况。
以上就是清华大学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三版__清华大学出版社_习题参考答案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三版__清华大学出版社_习题参考答案引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对于学习和理解数据结构的相关概念和算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三版》中的习题进行参考答案的提供。
通过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这些习题的解答,读者可以加深对数据结构的认识,并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
第一章:绪论1.1 数据结构的定义与作用数据结构是指数据对象以及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运算和存储结构的总称。
数据结构的作用是在计算机中高效地组织和存储数据,同时支持常见的数据操作和算法。
1.2 算法的定义与特性算法是解决特定问题的一系列步骤和规则。
算法具有确定性、有穷性、可行性和输入输出性等特点。
第二章:线性表2.1 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线性表是同类型数据元素的一个有限序列。
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包括初始化、查找、插入、删除和遍历等。
2.2 顺序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是将线性表中的元素按顺序存放在一块连续的存储空间中。
顺序存储结构的特点是随机存取、插入和删除操作需要移动大量元素。
2.3 链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通过结点之间的指针链表来表示线性表。
链式存储结构的特点是插入和删除操作方便,但查找操作需要遍历整个链表。
第三章:栈和队列3.1 栈的定义和基本操作栈是只能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栈的基本操作包括初始化、入栈、出栈和获取栈顶元素等。
3.2 队列的定义和基本操作队列是只能在一端插入操作,在另一端进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队列的基本操作包括初始化、入队、出队和获取队头元素等。
第四章:串4.1 串的定义和基本操作串是由零个或多个字符组成的有限序列。
串的基本操作包括初始化、串的赋值、串的连接和串的比较等。
第五章:树5.1 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树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
树的基本概念包括根结点、子树、深度和高度等。
5.2 二叉树二叉树是每个结点最多有两个子树的树结构。
830数据结构考研参考书目
830数据结构考研的参考书目有:
1.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是国内最经典的数据结构教材之一,被广大考生认为是必备的参考书之一。
它涵盖了所有考研数据结构的知识点,并且讲解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2. 《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是上述教材的配套题集,包含了大量的练习题和真题,对于考研生来说非常有价值。
通过练习这些题目,可以加深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以目标院校官方网站上公布的信息为准选择最合适的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