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间构成教案

空间构成教案

空间构成教案
空间构成教案

概述

空间构成是现代造型艺术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主要阐述在三维空间构成中涉及的设计形式规律与法则,空间构成将感性的设计因素与理性的设计思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虽然空间构成知识只借用三维空间为媒介,但它其中蕴含的形式规律与法则适用于其他任何维度的设计领域,所以空间构成是所有参与设计行业的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学科。

空间构成主要研究“分”与“和”;“拆解”与“重构”;“结构”与“规律”等几个认识过程对形态的控制与心理情绪的表达。现代设计教育不仅仅是对感性的描述,对理性规律的总结与扩展,而是更加有利于设计过程的良性发展。空间构成将设计引入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研究领域,本书也将借此为契机从认识平面构成、如何学习空间构成、怎样构建构成化思维等等开始逐一讲空间构成的基础要素、空间构成的形式法则及空间构成在实际中的应用,使读者全面地认识平面构成的主要内容。同时,本书每一章节都将融入对设计心理学于视觉思维知识的讲解,力求达到对设计更深层次的理解。

空间构成的教学过程是对形式规律的一系列总结、设计实例的分析及其课程中阶段性的训练,并不是为今后的设计设置框架与限制,它最终的目的是培养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设计作品的表现能力,所以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式,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是我们不断追求的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和认同设计者产生的新理念、发展的新想法将会使空间构成这门学科迈向新的阶段。

第1章

本章要点

·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含义

·掌握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

·对构成思维形成基本认识

·学习造型形态基础知识

立体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

第一节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

一、立体构成的起源

我们讲的构成是来源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GES 一TALTUNG—词的译语词汇它是指一种基本的设计思维方法。包豪斯设计学院是现代设计的发源地它所提倡的构成教育给后来的设计界带来了极大的影响。2O 世纪初英国的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变革产品的生产由以前的手工劳动变成了机械化大生产,新功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需要有与之相配的产品形式和外观造型。而传统的产品模式形体复杂、装饰繁琐、制作时间长这些都与高效的工业生产不能协调,设计业明显滞后于生产业。正因为如此包豪斯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理论发展造型基础教育将现代造型规律与新技术、新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设计和生产符合时代的变化顺应社会的进步。他们认为设计和生产不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必须与时代相结合。产品的设计不仅要在功能上、美学上符合社会的需要还要在生产上也能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在对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对工艺加工特性的了解与掌握中获得个人的体验从中培养设计能力使产品达到符合使用、符合工艺的要求。

在设计基础课程中立体构成逐渐成为构成教育中重要的部分。它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共同组成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并应用于设计实践推动了由传统设计意识向现代设计转变的进程对世界现代设计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立体构成的概念

在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在三维空间中进行艺术造型活动。当属于二维空间范畴的表现手段如平面设计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时就要通过属于三维范畴的立体构成来实现了。那什么是立体构成呢?

立体构成是指运用立体造型元素及构成规律借助材料和技术的手段来塑造立体和空间完成三维视觉造型。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 立体构成是二度空间的一种体验

我们生活在一个三度空间的世界里相对于平面构成来说立体构成要有更复杂的空间体验。平面构成是将造型基本元素表现为二次元形状从一个视点观察趋于视觉化的感受。而立体构成则是将造型基本元素表现为三次元形状从多个视点观察趋于视觉化和触觉化的感受。平面构成可以用形状来确定某一物体而立体可以说是没有固定的轮廓和形状,它是随着观察者的角度和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当我们拿起一个物体进行观察不自觉地旋转物体时就会发现物体的形状会随着每一次的旋转而改变。当我们改变观察的距离时形状的大小又会随着远近而变化。而立体构成就是研究立体形态的本质及其规律因此可以说是三度空间的一种体验。

2 立体构成是一种相对模仿的造型新观念包括感性的直觉创造和理性的逻辑创造

也就是在立体的空间形态中组构基本形态元素(点、线、面、块)并使用各种材料将造型元素按照美学原则组成新形态。它不仅是材料媒介的运用、个人情感意志的表达也是形态的逻辑创造是科学的造型方法。因此立体构成的训练是综合性的是把视觉、技术、材料相结合的基础学科。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认识立体构成的起源和立体构成的概念.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从二维空间进入三维空间,要具备的条件.

教学方法是:用卡纸先做一张张长(a)*宽(b)的卡纸,再做一个长(a)*宽(b)*高(h)变成一个长方体的卡纸模型.

教学总结:通过教学内容讲授,学生逐步认识立体构成的框架,逐步过渡立体设计的思维和想法.为立体构成设计打下基础.

第二节立体构成的基本条件

立体构成的基本条件可以分为视觉特性、环境因素、形态本身这三个方面。

1 视觉特性

形态是人们感知的对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与物体的接触十分频繁。无论是观看或使用都与物体有着行为联系。当面对一个物体时它的形态、位置、尺度和材料的色彩、肌理、质感等都是可以通过观看、触摸而感知的。而视觉感知是人类对环境最主要的感知方式人类通过视觉来获取环境中的第一信息。视觉是人的本能,在人与物的联系中,首先通过眼睛对所看到的对象进行感知,在大脑中形成图像,并进行记忆。人们会在头脑中对物体产生印象一旦某

种印象形成,就会致使人们从心理上产生对物体的评价也决定了对物体的接受与否从而产生视觉效应。

2 环境因素

在环境因素中最为活跃的是光、色彩、明暗度、距离、大气等它们都会影响视觉的判断。光线与色彩是构成形态的必要因素。它们不仅是视觉辨认的主要媒介而且也是形态作用于人们生理、心理的机能因素。人们看到的色相,是物体受到光线照射反射的结果没有光线也就没有色彩的存在闰时也由于光线反应的强弱而有明暗的差距三龙光线、明暗度、色彩与形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3 形态本身

形态本身就是指形态内在的结构、机能、组织等,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形成不同造型的内部因素。我们所接触的立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复杂的、简单的、抽象的、具象的、夸张的、含蓄的、动感的或是稳定的等等。尽管呈现出的立体形态各具特征但是在其结构组成上仍然有规律可循包括形态要素的构成、材料的成型法、空间构成原理等。而相对视觉、环境这两个基本构成条件形态本身的存在却是最直观的最根本的,是立体构成的首要条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认识立体构成的基础条件、视觉特性、环境因素、形态本身.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光线、明暗度、色彩和形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用实物进行示范)

教学总结:让学生认识视觉效应、环境因素、形态本身互为关系,但形态本身的存在确是最直观的最根本的是立体构成的首要条件.

第三节立体构成与现代设计

现代设计运动的出现,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一种艺术和科学的现象是人类文化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符合人们生活水平对物质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设计的领域非常广泛,它可以分为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等。立体构成是属于设计基础范畴的,但它又不同于其他设计门类。立体构成研究的是设计门类之间相互关联的立体因素,从整个设计领域中抽取出来,科学地、系统地研究其造型特点及视觉关系。立体构成在训练过程中,没有设置具体的目标,也没有为某一具体的设计门类服务,在练习中需要从立体造型的角度来研究形态的可能性与变化性。

因此作为基础课程的立体构成与今后的设计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立体构成成为设计提供了广泛的发展基础。立体构成的构思不是完全依赖于设计师的灵感,而是把灵感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结合起来,可以通过一定的练习,从感性上的体验过渡到理性上的深刻认识,并在训练过程中结合技术和材料来考虑造型的可能性。不仅要掌握立体造型规律,而且还必须了解和掌握技术、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尝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立体构成可以为设计积累大量的素材。立体构成的目的在于培养造型的感觉能力、想象能力和构成能力.从周围众多的形态中概括、提炼、抽象地表达形态。在基础训练阶段,创造出来的作品可成为今后设计的丰富素材。可以说,立体构成是综合的、内在的训练,能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基础。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到灵感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结合起来,可以通过一定的练习,从感性上的体验过渡到理性上的深刻认识,并在训练过程中结合技术和材料来考虑造型的可能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造型,难点是如何把造型完善,使造型产生美感.

教学方法:先理论美学教授,然后结合现实实例,进行讲评.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用美学观念的潜移默化,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使同学们认识到立体构成设计的重要性,对将来设计事业的帮助是巨大的,是培养设计师的基石.

第四节立体构成的教学目的

立体构成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抽象视觉构成的:练和直接的空间体验完善学生的基础设计能力为一亏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阐述:

一、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造型乃立体构成的基础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对于立体构成以及今后的专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立体构成所涉及的是空间中的不同形态,需要学生把握形恶、创造形态,有分析立体、归纳演绎立体的能力。要求学生能从外在的表象中思考,研究形态本质与构成逻辑,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造型的构思能力。

二、强化学生的立体感觉

立体构成的学习有很大的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立体感觉。平常的基础课程所接触到的皆以平面的、二维的为主,例如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于曹它们也是在用二维的语言来表现立体的、三维的形态但立体构成却是让我们在空间中塑造立体形态,是直观的,完全的接触立体。因此在这一过程,学生对于立体的感觉就更为明确和丰富。感觉在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是人们的直观判断力,良好的感觉会有助于形态的塑造,情感的表达。在造型活动中,敏锐的立体感觉会使学生更善于抓住复杂复杂形态的构成规律,塑造具有空间美感的形态。立体构成不仅要注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离不开感觉的培养,理性与感性是相辅相成的。

三、训练动手能力和提高表现技巧

立体构成相对其他基础课程来讲,其表砚手法更为丰富。多种多样的材料和不同的加工工艺都会使立体形态得到完整的、精彩的表达:学生在从构思到表现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材料,了解到各种加工工艺,可以结合形态自身的结构规律,综合的演绎立体形态。从而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总结、积累,提高表现技巧,并运用于今后的创作设计中,从综合能力上提高自己。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抽象视觉构成的训练和直接的空间体验,完善学生的基础设计能力,为今后的专业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不仅要注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离不开感觉的培养,理性与感性是相辅相成的。难点是同时要进行实际操作,创造形体。

教学进程组织与设计:板书十五分钟,理论讲授十五分钟,表现技巧十五分钟。

第二章

第一节形态的分类

一、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里常常用‘’形态’来描述所看到的立体的物质存在。立体在空间中占有实际的位置之所以被称为形态是因为它没有固定不变的轮廓.在不同角度会呈现出不同的外形,所以仅用形状一词是不能完全确定一个立体的而要用形态来表达。看一看周围的环境中有各式各样的形态那众多的形态又是如何分类的呢?

现实生活中的形态可分为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自然形态”是指在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形态1 例如山石、流水、树木、花草等;而所谓的人工形态则是指通过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而产生的形态.例如机械产品、办公用品、服装、家具、雕塑、建筑等.这些人工形态也是人类从自然形态的形成规律中研究、总结将意识进行物化的结果。

二、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

就形态的面貌即外形而言,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两类。所谓具象形态是指未经提炼加工的原型,即自然形态。”抽象形态”可以解释为不具有客观意义的形态是以纯粹的几何观念表达客观意义的形态观者无法辨认原始的形象和意义。从另一方面来说许多抽象形态本身就是具体物的形象。凡从自然形态提炼变化出来的形象或形态不管你看得懂还是看不懂它都是抽象的。由自然形态到抽象形态的变化要经历如下这样的过程:

其实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在造型活动中都是通过抽象的方法来创造的,只是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处于不同的阶段.提炼程度高的是抽象形态,提炼程度低的则被称为具象形态.而对于到底是具象是好还是抽象的好,并无标准和定论,因为各自都有其特点,只是立体构成的教学中着重探讨的是抽象形态.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注重抽象形态的创造,有利于抓住形态的主要因素,培养概括、提炼能力;可以更好地认识、理解形态,把握复杂形的本质以便创造美观、实用的设计形态.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目的:重点是自然形态装饰形象抽象形态难点是抽练的过程。

教学总结:在学习过程如果注重抽象形态的创造,有利于抓住形态的主要因素,培养概括,抽练能力;可以更好地认识,理解形态;把握复杂的形态的本质以便创造美观使用的设计形态。

第二节形态的基本要素

一、点

(一)点的基本概念

点是最简洁的几何形态是视觉能感受到的基本元素。

几何学所谈到的点是表示空间中的位置本身没有大小、面积、色彩、方向之分。在线与线的交叉处线的起点到终点线段的等分点,多边形的角顶都是点的存在。而作为造型要素的基础,点是相对较小而集中的立体形态具有一定的大小、体积和形状。点的空间位置

点在空间中的位置不仅和人的视觉相联系,还依赖于和周围的造型要素的比较,或者说依赖于所处的空间位置从而被感知具有相对性的特点。例如我们看到的夜空中的星星花园里的花朵江面上的小舟街道上的车辆等都是在我们感觉经验中对点的印象。点在空间中的位置非常灵活。空间中居中的一点会引起视知觉稳定的集中注意常常成为视觉中心而与空间的关系显得+分和谐;而当点居于空间边缘时静态的平衡关系则被破坏。点的位置移至上方一侧会产生不安定的感受。当点移至下方中点就会产生踏实的安定感。如果想在踏实安定之中增加运动感可将点移至左下或右下能看见的位置。

点的排列

在造型活动中点常用来表现强调和形成节奏。而空间中点的不同的排列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关系。

点的连续排列可以形成空间中无形的线,当其距离越近时形成线的感觉越明显。

由大到小排列的点产生由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产生空间深远感能加强空间变化,起到扩大空间的效果。

点依据水平或垂直方向排列,成为静态的构成关系如果点沿着斜线、曲线或螺旋排列,则形成动态的构成。

点在空间中的作用

点在空间中往往起到点缀的作用。在空间中实体的点本身有形状、大小、色彩、质感等特征当这些特征与周围环境要素的对比强烈时就形成视觉的注目点,吸引人的视线从背景中跳跃出来。点在空间中又可以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在规则、呆板的空间环境中,常常需要用点实体来丰富空间、活跃气氛。

(二)点的立体构成

在立体构成中点常常是与其他形态要素相组合的很少作为纯粹的三维结构来造型。因为很多时候要将立体的点固定在空间中,就必须依赖于支撑物如线材、面材的立体形态所以从构成形式上看就很少有单独的点造型。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目的:创造形态的元素之一的认识。

教学重点:对点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对在二维中过渡到三维的认识。

教学总结:学生深刻认识点从二维空间过渡到三维空间,为空间设计发挥点体(球)的作用。

二、线

(一)线的基本概念

在几何学的概念中线是点移动的轨迹线的运动计构成了面。线是构成空间立体的基础,线的不同组合方家式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如最常见的面和体。立体构成中的线是指相对细长的立体形。在设计中丛我们常常利用不同线形的特征来进行立体设计。书线从形态上大致可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

1 直线

从心理和生理来看直线具有男性特征能够表达冷漠、严肃、紧张、明确而敏锐的感觉。直线又分为水平线、垂直线、斜线这三种。

2 曲线

从心理和生理的角度看曲线形体具有女性性格.能表达幽雅、优美、轻松、柔和富有旋律的感觉。曲线又分为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

线有长短和方向之分不同的线有不同的语义。长线保持一定的延续性短线具有不定性感,常用作划分空间直线表达安定、稳重、平稳的感受垂直线显示出强烈的上升与下落的力度表达严肃、明确、生长、希望的感觉斜线的动势造成不安定、动荡和倾斜,表达飞跃、活泼的感受。曲线从生理角度看,具有女性的性格特征优雅、轻松、柔和富有旋律。几何曲线如圆、椭圆、抛物线等能表达饱满、理智、明快的感觉自由曲线是一种自然、优美的线形能表达丰润、柔和的感觉极富人情味。

线的空间变化

线通过集合排列形成空间中面的感觉。运用线的粗细变化、长短变化、疏密变化的排列可以形成有空间深度和运动感的组合。

运用线的粗细渐变排列或者间隔距离的大小渐变排列.能形成有规律的渐层变化的空间感。线的中断应用可以产生点的感觉。运用线的不同交叉方式或方向变动可以追求放射旋转且具有强烈动势结构的图形。

(二)线的立体构成

线在立体造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是通过线材来完成形态塑造。线能够形成形体的骨架,成为结构体本身线还能决定形体的方向强调形体的轮廓等。而使用线材在三维空间中构成立体时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其造型的结构二是线材间的空隙。只有处理好了这两个方面,才能使整个立体形态具有较强的层次感、伸展感以及力动性的韵律感。我们将材料的连接点称为“节点‘’这是线材造型中重要的结构连接方式。节点的构造概括起来有三种:

滑节:可以在接触面上自由滑动或滚动的连接方式。

铰接点:像铰链一样可以上下左右旋转但相互间不能脱离和移动.具有各方向受力的特性。刚节点:完全固定死的连接方式。

而利用线材进行构成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独立线框的空间组合是一种重要的线材构成方式。在建筑和装置中经常可以看到框架构造这种方式的应用。以线材作框架构造时.可以是几何形规则的也可以是自由形不规则的。由于框架构造直接显露结构关系,则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力度感和形式感。

从其构成的特点可以将框架构造分为两个部分:平面线框构造和立体线框构造。它们可以是单体造型也可以是单元体组合造型;组合方式有重复、渐变、类似等。

( 1 }重复:用相同的平面线框按一定的秩序排列或交错进行垒积。

( 2 )渐变:用大小渐变的线框排列、插接。

( 3 )类似:采用类似的线框作自由组合。

2 垒积构造

把材料重叠起来作成立体的构造物称为垒积形式的构造。垒积构造与框架构造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其节点不是刚节而是松动的滑节是靠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来维持形体,只要横向一受力就会移动倒塌。但当受到外力作用时,材料自身会移动,而不会在材料内部产生破坏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垒积构造的运用,如为了晾晒木材而将其垒积起来、超市商品的陈列,展示上也常采用这种方式。制作时应注意:

( 1 )接触面不要过分倾斜,否则会引起滑动。

( 2 )不同的形状影响着重心的位置变化,通常重心的垂线必须落在支撑百下万能构成稳定的构造。

(3 )注意单位形体育的空隙大小和韵律变化。

( 4 )在固定时可以月钻合剂固定成刚节点。

3 析架构造析架又称为网架是采用一定长度的线材,以铰节构造将其组合成为三角形。以此为单位组成的构造体就称为析架构造。由于其各部件间相互能又撑作用因而整体性较强稳定性较好空间刚度大乙析架构造的最大特点是节点处受力后可以通过连杆将所受的力分散后传递出去以减轻因局部受压而导致的线材变形。析架构造常被用来作球形屋顶的结构和展览用的球形展架。

制作时应注意:

( 1 )制作一个不变形的立体析架构造最少需用六根线材其基本形为正四面体的骨架。以这种基本形为基础向周围连续发展就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立体形态来。

( 2 )析于架构造与地面或台面基础部分可以是完全固定的也可以是靠铰节点相连的。( 3 )受力点一定要在材料的结合部。

( 4 )材料自身虽不能弯曲,但仍有倒塌的可能所以应该把材料组合成三角形。

4 神拉构造

通过锚固等固定措施将线材拉神而构成的稳定立体

线材被拉神后则会产生很强的反抗力利用这种反抗力可以‘’悬挂”起很重的物体来。斜拉桥就是这种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制作时应注意:

( 1 )被固定的部分应结实稳定而不易变形或脱落。

( 2 )线材只有被拉神后才产生反抗力否则就没有效果。

( 3 )对神拉构造所施加的力应该在相对应的方向。( 4 )线材拉神后产生的反抗力与线材的长度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应该选择最为有效的拉神距离使线材被拉神后发挥最大功效。

5 线织面构造

以线材按某种规律(母线及母线移动的轨迹)来逐渐排列出相应的曲面或直面这种造型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线织面构造。以基本线织面为基础再加上母线软硬的不同、导线物质的变化、运动速度的差别、方向位置的区别……将得到无数奇妙的线织面。根据有无支撑架还可以进行线织面的组合从而创造出神奇的形态来。

线织面构造按其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 1 )圆锥形线织面:以一点为圆心,母线的另一端沿穿过该点的直线的垂直平面做圆周运动。

( 2 )圆柱形线织面:以相互平行且同轴的两个圆为导线作同向平行移动。

( 3 )螺旋形线织面:母线与平面成一定夹角而进行旋转所获得的线织面。

( 4 )单双曲线回转面:空中间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以某一线为轴,另一线作圆形旋转所产生的曲面为单双曲线回转面

( 5 )双曲线抛物线:以空间中不相交的两直线作导线,其相交的母线在导线上作顺势的移动。母线两端移动速度相同时,产生的曲面叫双曲线抛物线。

制作时应注意:

内外及曲面所具有的方向性。使观察者在不同的角度观看时,能够呈现多种空间变化。( 2 )在线织面的构成中可以使母线的走向富于变化.以创造丰富的形态。

6 曲线层

利用同一曲线作排列,或利用曲线的渐变作排列(渐变的形式可以是锥面渐变或球面渐变),能获得非常生动的形态。

曲线层的造型在制作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 1 )注意其层次的变化和高低的错落以便能获得丰富的立体效果。

( 2 )选择合理的曲线部位做固定点。

( 3 )注意造型的高度与曲线曲率的协调关系。

( 4 )注意曲线层线材截面的形状与整体形态的造型效果。

( 5 )注意曲线的长度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的:创造形态的元素之一的认识

教学重点是:对线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对线在二维中过渡到三维的认识。

教学总结:学习深刻认识线从二维空间过渡到三维空间,为空间设计发挥柱的作用。

三、面

(一)面的基本概念

面是线不沿原有方向移动所形成的,是点的面积的扩大,也是构成空间立体的基本元素之一。立体构成中的面是二维特征(长和宽两个方向)比较明显的、薄的形体。它虽然有一定厚度但其厚度与长度相比要小得多。面的形态非常丰富,一般概括为平面和曲面两种空间形态。平面有规则平面和不规则平面可细分为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平面在空间中具有伸展、平和的特征曲面也有规则与不规则之分,细分为几何曲面和自由曲面,而曲面在空间中则表现出活泼、自由、流动、优雅的特征以柔和的形态融入环境中。在立体造型的设计中常常结合平面与曲面创造出丰富的空间效果。

规则面的基本形式

规则面的基本形式有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圆形是根据中心构成的源自一个点,这个点放射到全部边缘在边缘周围移动形成了圆形。圆形具有向心集中和饱满的视觉效果能表现流动、和谐、完美的感觉。

方形由四条边或四个直角组成。其中长方形能表达单纯、明确和规则的特征平行四边形构成动势正方形更具有稳定感。

三角形是由三条直线围绕而成的形状以三边和三角为构成特点。正三角形、平放的三角形非常稳定;倒三角形或一点支撑的三角形极不安定,会产生强烈的动态和紧张感。

不规则的面的基本形式

不规则的面的基本形式是指一些毫无规律的自由形包括任意形、偶然形和有机形。

任意形体潇洒、随意,体现的是洒脱、自如的感情。而偶然形具有不定性和偶然性往往富有惊人的魅力和人情味。有机形则是表现自然界有机体中存在的一种生命力,由流动而有弹性的曲线构成。

(二)面的立体构成

直面立体构成

1 层面排出

层面排出是指若干面,在同一平面上进行各种有秩序的连续排列而形成的立体形态。

设计制作中应注意:

( 1 }面型的确定。首先要确定创造怎样的立体形态然后将想象的形恶分解成面层的排列。当然面型应该是简洁的、便于制作的,但力求组合后具有丰富的变化

( 2 )面型的变化形式可以是重复、交替、渐变、近似等

( 3 )层面的排列方式一般为直线、曲线、折线、分组、错位、倾斜、渐变、发射等类型。

2 折板构造

根据平面若不收缩便不能隆起的原理可以制作折板构造。在平面上画平行线每隔一条折成凸起或凹陷的高低起伏结构,便成为简单的折板构造。以此为基础加上切割和再折叠的二次加工就可以创造出复杂但有整齐感的浮雕形态或立体形态。

折板构造的特点有两个方面:

( 1 )产生或加强立体感。面材的立体效果比较差但如果进行折叠后效果就大不一样了。经过折叠后旷面材一般具有浮雕的效果,立体感大大增强。

( 2 }面材经过折叠后强度得到很大提高。一般来说面材的正面受力较小而侧面则相对较大经过折叠后受力的方向得到了转换或分解因而正面承受的压力相应也增大了许多。

此外,折板构造除了整体为平面造型外,还可将其整体做成柱体或各种旋转体造型这样折板构造就变成了完全的立体造型。

这时候会产生几种不同的效果

( 1 )当折板构造比较细小且十分密集时它会产生肌理的效果

( 2 )当折板构造起伏较大时则会对整体形态产生较大影响,甚至会改变整体的形态。

( 3 )可以对折板进行切割折叠,但经过切割后的折板构造强度会受到一些影响。

( 4 )还可以将两个以上的折板进行局部或整体重

3 插接构造

将面材裁出缝隙后,相互插接相互钳制,形成的较稳定的立体构造称为插接构造。由于插缝是靠摩擦力结合起来的因而插接的牢固与否与面材切缝的长度和截面厚度有很大关系这种方式也便于拆装和组合。

插接的形式可以分为:

( 1 )几何形体的插接:包括断面形插接和表面形插接。断面形插接是将几何形体分成若干断面.并将这些断面通过相互插接构成立体形态。而表面形插接的方法比较简单由于插接面不是直交只需注意插缝的形状尤其是较厚面材可以做成八字口。

( 2 )自由形插接:是用一个单位面形做自由的插接创造出丰富的立体效果。

曲面立体构成

1 连续曲面立体构成

( 1 )切割翻转构造

将面材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切割,然后把切割的部分进行翻转处理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立体形态造型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切割方法只指出了一个大致走向切割时要灵活运用。既可以反复利用一种切割法也可以组合利用两种切割法。不过切割的形状不应过于复杂。

( 2 )带的构造

带状材料经过卷曲、翻转就可以连续曲面的立体设

形态。创造这种立体形态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带状材料的连续性避免形成交叉。

②把握运动的节奏。

③使个别部分互相接触或近乎接触,形成空间趣丛味性。

2 薄壳构造

利用面材的折叠或弯曲来加强材料强度的形态称为薄壳构造。由于此种构造类似贝壳形态因而得其名。此种构造的特点是将表面为平面的面立体形态改为表面为曲面的面立体形态,其强度和视觉效果会得

到大大的改观。例如玻璃板易碎但如果将其烧制成球状却能装很重的物体。蛋壳很薄一瓣就碎了但完整的鸡蛋壳却具有一定的强度。

为了丰富薄壳构造的造型效果,还可以在其原结构上作二次加工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它的强度。壳体构造可分为筒形壳体和球形壳体两种。

( 1 )筒形壳体能忍耐各方向的压力。制作时要考虑到形体的完整性注意直径和高度之比、纹理粗细与强度的关系等。

< 2 )球形壳体在制作时要注意边缘要收缩用弧线来折叠形成曲面。利用简单的壳体作单元组合可创造出变化丰富的球形壳体。

四、体

(一)体的基本概念

立体是平面进行运动的轨迹。体就是在三维空间中按不同方向运动的面的结果,可以由面围合而成也可以由面运动形成。其基本特征是占据三维空间体与外界有明显的界限是一个封闭的、力度感强的形体。一般来说我们指的体是体块、体量的概念能独立支撑的形体在造型中常使用块材来作为基本形。体的视觉感受与体量的大小有一定关系大而厚的体量能表达浑厚、稳重的感觉;小而薄的体量能表达轻盈、飘浮的感觉。

体的基本形式

体从形态上大致分为:几何平面体、几何曲面体、自由体和自由曲面体等

几何平面体是指以匹人以上的平面,以其边界直线互相衔接在一起所形成的封闭空间的实体如正三角锥体、正立方体、长方体和其他以几何平面所构成的多面立体。它们能表现简练、大方、稳定的特点。几何曲面体是指由几何曲面所构成的回转体,如圆球、圆环、圆柱等它们的特征是:表面为几何曲面秩序感强,能表达理智、明快、幽雅和严肃又端庄的感觉。自由体是指无特定规律的自由构形,有柔和、平滑、流畅、单纯、随意的视觉感受它们大多反映的是朴实而自然的形态。

自由曲面体是指由自由曲面构成的立体造型。其中大多数造型为对称形表现为对称规则的形态加上变化丰富的曲线具有端庄、优美、活泼的特点。

态与形态要素的构成

(二)体的立体构成

体的立体构成是利用块材进行造型的,其基本方法是变形、切割和积聚这三种

1 变形

通过变形可以让立体形态更为丰富,使冷漠的形体变为生动的形态,增加情趣;使简单的形体变为复杂的形态,使表面为平面的形态变为表面为弯曲的形态.

变形加工的手段有扭曲、膨胀、倾斜等.在造型过程中应注意整体动势,各部分之间的连续应有强烈的一体感。小的形体动势要含蓄、亲切;大的形体动势应明显强烈。

2 分割

分割造型是指对基本形进行切削、分割和重组等,运用空间构成原理加以组合,创造出新的、完整的形态,着重研究被分割体与整体形态的关系.具体方法有:

分裂:使基本形断裂开来表现出内力的变化和生命力,使分裂后的立体形态既统一又相互间有变化.

破坏:在完整的基本形上人为地进行破坏,打破规律,寻求形体变化。

退层:使基本形体层层脱落外皮渐次后退。退层增强了造型的层次感和节奏感从而使主体和与之相应的空间更为丰富。

切割:形体的任何部位,作由表面向内部的不同角度的切割,从而使简单的形体发生体面的转换变化。切割不仅能改变原有形态,同时也增强了立体感。

积聚

为了创造出较为复杂的形态,通常将简单的形态与别的形态相组合。经过不同形式的组合,一方面丰富了原有形态,另一方面增大了原有形态的外部尺度,加强了立达视觉效果。

(1)重复形、相似形的积聚:重复不仅使形体产生一种律动的感受,而且有规律的间隔重复表现,使立体形象具有强调的特性。这里的重复除了同一单元形的重复,还应包括各种变体如渐变形、相似形,它们三方向、组织(线性、放射式、中心式、轴线式)以及形体间的连接等方面的变化,丰富了积聚后的立体形象。

(2)对比形的积聚:对比形的积聚不同于重夏形或相似形的积聚,它是一种更为自由的形式主要培养平衡感觉。对比的范围很广,主要有形状、大小,动静,垂直与水平、多少、粗细、疏密、轻重等.可按中轴线将对比形积聚成完全均齐形(等形等量、等形不等量或等量不等形)创造出生动而庄重的感觉,更可以创造出从各方面看来都是自由的、均衡的形体产生明朗、悦目的视觉效果。

一般来说形体在作积聚时,应注意其整体效果,所加的形在原则上应与原形态相适应,这种适应不仅是形的适应也是大小尺寸的适应。此外附加的形应注意具牢固性防止脱落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目的:面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面在二维空间中过渡到三维空间中它的形状变化的认识。

教学总结:学习深刻认识线从二维空间过渡到三维空间成为面体(块状

)为空间设计发挥面体的作用。

第三章

第一节空间感

在立体创造的活动中.我们不得不谈到空间。所谓空间是指实体周围的空虚部分,空间本身本身无法造型或被限定,它需要借助实体来完成。实体通过大小、容积、轮廓等造型因素来形成空间,实体是有限的、实在的而空间却是看不见.但它能够被感知到。所以,在创实体形态时,实际上也是在创造空间形态,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与运动现象中的静和动对应起来动的运动

空间大致分为两类,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与运动现象中的静和动对应起来,动的运动表现为物理空间,静的运动表现为心理空间。

一、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物理空间是指实体所包围的可以测量、划分、限度的空间具体化为形体间的空隙或隐含的虚线、虚面、虚体。这也是一般人都能认识的空间范围这样的空间不能脱离实体必须依靠实体来形成自身的长、宽、高和深度。物理空间是有形的取决于实体的造型和实体间的组合不同的立体形态会形成不同的空间。因此在创造立体形态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实体的造型、轮廓还要考虑到实体所构成的空间处理好实与虚、凸与凹的关系从而塑造完整的立体空间。

除了物理空间还存在心理空间即实际不存在但

却可以被感受到的空间。它没有明确的边界但也是由形态限定所致。例如:同样大小的房间深色的墙壁会使我们感到空间的压抑以为空间比刷成白色墙壁的那间要小这就是空间感。我们所说的心理空间是人通过形态所感应到的空间存在。心理空间的实质是形体向周围的扩张是人类知觉的实际效果。而形体向周围扩张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内力运动和变化实际是创造了一种不可视的运动即空间的张力。由此形成人们的心理空间并影响人们的情感。

所以说物理空间比较容易把握,而心理空间更具艺术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利用人和空间的关系来创造空间感。

二、空间感的创造

1 制造空间紧张感

针对立体造型的活动我们常说的紧张感有两种状态一是形态具备从原有状态脱离的倾向,另一个是当空间中配置有两个以上的形态要素时两个分离的形态要素构成一个整体的最大距离。所谓整体最大距离是指超越该距离形态就分散而不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若小于这个距离,即使能够构成统一的整体但也失去了两个形态分离的意义。因而这个最大距离就构成了视觉和心理上的紧张感。

制造空间紧张感的方法有:

制造点的紧张感:通过放置的位置使点产生某种作用,完成对整体具有强烈影响力的布局。制造线的紧张感:沿着该线的方向作用的力可以感到伸展的力及其方向.线的紧张强度与该线的长度、粗度成正比。

制造角的紧张感:与该角的大小及夹角两直线的长短有关可以通过夹角两直线的长短差异显示出其扩张和前进的不同。锐角所具有的紧张感比左右要扩展的紧张感远为强大,表示出急速向下方进行的锐利的表情。

分离布置的紧张感:两个物作分离布置距离多大才合适呢P 能够构成一个整体的最大距离则称为具有紧张感的布局。超越这一最大距离就构不成一个整体使人感到松散、零乱而小于这个最大距离,构成一个整体虽然没有问题但会使人感到堵塞、拥挤。从这个意义上说,紧张感是分离布置中的最舒适距离。

2 强调空间进深

进深,是指物体或空间的前后距离。强调进深就是所谓强化进深是指在有限的深度内创造比有限深度大得多的进深。

强调空间进深感的手法很多这里我们介绍几种:

(1)加强透视效果:同一或同样大小的物体在不同距离上投影在网膜上的映象大小不同距离远者较小,距离近者较大所以通过加强视觉上的透视效果可以增加进深感。

( 2 )采用镜子反射:通过镜子将前面的物体反射进去,从而达到加强进深的效果。

( 3 )加强立体感:就是利用阴影和明暗来增强立体感。阴影不但是距离和深度感觉的线索也是构成立体感的重要线索。对象表面的明暗、光亮或阴影的分布是产生立体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 4 )加强层次感:可以通过遮挡等手段来增加层次从而达到加强进深的效果。物体的互相遮挡是单眼或双眼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物体部分地掩盖了另一物体,那么了前面的物体便被知觉认定为近些。当观察者在运动时或者对象在运动时遮挡的改变使我们更容易判断物体的前后关系。若同一形态在遮挡的基础上增加大小的变化或使中心偏移,那么将使进深感得到进一步的强调。

( 5 )采用错视的手段:可以通过错视的手法,如矛盾空间、光影效果、虚假形体、隐藏终端等来达到增加进深的效果。

3 创造空间流动感

所谓空间流动感主要是指虚空间的扩张感。空间不同于实体,实体是受限定的、非连续的我们在外围就能观察和欣赏它;而空间却不同,它是连续的、无限的因流动而得以扩展。所以它需要通过视线的流动和思维的流动来观察和欣赏到它的全貌,才能感知空间而产生联想。我们可以利用“分隔和联系”、“引导和暗示”等手法创造出空间的渗透和层次创造空间的流动感。

总之空间和实体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相辅相成而非是孤立存在的因此需要我们全面的把握。由于空间形态是看不见的比实体形态更难掌握就要靠感觉慢慢地去体会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重点:实物空间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心理空间的认识和被感知和如何创造。

教学总结:空间和实体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相辅相成而非是孤立存在的,因此需要我们全面的掌握。由于空间形态是看不见的,比实体形态更难掌握,就靠感觉慢慢地去体会它。

第二节错视空间

在人的知觉系统中对事对物或对人我们常常既会有正确的反映,也会有不正确的反映。而当主观的判断和客观存在不一致时人脑对人和事物作出的不正确反映就称为错觉。错觉是一种知觉现象而我们要讨论的错视是属于视觉领域的错觉,是主观的视觉与客观的存在发生不一致的状况。在造型领域中,为了达到设计的预期目的,必须掌握错视的内容和规律。一、错视的内容

错视的内容很多它既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既有实体的也有空间的;既有静止的,也有运动的;既有形状、大小的也有方向、位置的。常见的有:

1 长度的错视:长度相等的两条线段由于存在的环境和介入的其他形象的差异在视觉上就会造成不一样长的错视。

2 形状的错视:原本规则的形状,随着纳入的具体背景的变化会产生变形的迹象。

3 大小的错视:原本大小相同的形由于种种原因看起来大小不一样。

4 空间的错视:同一形体,由于诱导线索不同而被看作不同的形状。

二、错视的利用和矫正

错视是一种知觉现象,我们要从知觉特性来探讨错视的原因矫正或强化视错觉这将有助于在造型活动中获得更佳的立体效果。

1 视点的固定

观察形体的视点不同透视、形状也有不同的效果有时会带来透视变形。所谓固定视点就是在一个固定的视点看来造型具有独特的意义而离开这个视点则成为意义不明确的形态。

2 透视和遮挡的补救

当透视和遮挡影响了形体的视觉效果造成错视时可以对透视角度很大的物体或被遮挡的物

体进行矫正。例如在高层建筑及塔的尖端进行强化达到垂直向上的效果增强气势。

3 调整形态

当物象高度与水平长度相等时二者在视觉上有差异并不相等这是因为同样的尺度,出现了水平长度缩短垂直长度增加的错视。若要求在视觉感知上二者相等就要对形态做一定的调整

( 1 )调整比例通过分割线对视线的引导作用可以改变造型整体的比例形象。

( 2 )大小调整:利用形与背景或临近的相似形的对比关系的调整可以改变实物的大小。

( 3 )正形:适应视觉规律对几何形态作出适当的调整以求获得正确的感受。

在我们的造型设计中错视既带来了很多困难同时只要把握好错视也可以给我们的设计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对于错视需要合理的利用并加以矫正才能减少它的不利因素从而充分发挥其有利的因素创造丰富的视觉效果。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错视空间的认识,来完善我们的空间构成,只要把握好错视,也可以给我们的设计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错视空间的产生。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错视合理的利用:如何加以矫正,减少不利的因素,发挥有利因素,创造丰富的视觉效果。

教学总结:让同学们对错觉空间的认识,掌握矫正的方法,减少不利因素,发挥有利因素,创造丰富的视觉效果。

第三节色彩与空间

一、色彩的心理效果和生理效果

“色彩是破碎了的光……太阳的光与地球相撞因而使整个地球形成美丽的色彩……”(小林秀雄)。色彩是光刺激眼睛再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而产生的一种感觉也就是通过人的视觉而感知经过大脑而形成色彩的心理效应。从色彩心理学的研究上我们知道色彩对人的头脑和精神的影响力是客观存在的可以左右人们的情绪和行为。不同的色彩刺激我们,使之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例如在红色、橙色等暖色环境中会联想到火、大阳、热情、活力、温暖……令人感到鼓舞,为之兴奋:而在蓝色、绿色的环境中会联想到大海、绿地、天空和水……给人以安静、平和的感受。在色彩的心理分析过程中,色彩的记忆性、色彩的联想、色彩的象征是三个重要的方面与我们对环境的反应有着直接的联系在人们生活中产生各种各样的效果在人们心理上形成印象、观念。同时人们根据对色彩的记忆、理解而赋予色彩各种性格例如红色意味着热情、危险、活力、幸福、喜庆……;黄色象征着光明、辉煌、灿烂、快活……蓝色是幸福色表示希望、平静、悠久、理智、深远……绿色是大自然草木的颜色,所以绿色意味着自然、生命、生长、和平、安全……

同样色彩对人的生理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配色不当会在生理上引起疲劳甚至会生病。色彩的明暗对比等关系应用不当时会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沉重负担,这是精力和视力得不到及时调

节和休息而造成的后果。相反也可以利用色彩给病人治病、催眠。因此在立体设计中应根据色彩的心理效应合理地运用色彩,塑造丰富的空间效果。

二、色彩的知觉和表情

色彩除了具有联想和象征性外还具有知觉和表I 清的特征它们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1 色彩的知觉:是指色彩对人们的知觉有各种不同的作用,这些作用大致包括色适应、色彩的诱目性、色彩的认知性、色彩的进退感等。

色适应:是指眼睛对色彩的变换有个适应的过程即由明到暗的时候会暂时看不清物体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看清由暗到明也是如此。

色彩的诱目性:当人们无意识地观看色彩容易引起注视的性质称为诱目性。根据人们注视色彩的时间长短五种色彩为例诱目性的次序是红>蓝>黄>绿>白。

色彩的认知性:人的眼睛容易识别出来的性质称为认知性。认知性和背景的色彩关系较大,主要是和背景的明暗度差异有关。如在黑色背景下黄色最为醒目二在白色背景下紫色最醒目。

色彩的进退感:是指波长较长的色彩如红、橙、黄等色彩具有扩大、向前的特征,而波长较短的色彩如蓝色、紫色则具有退后感;同样,明度高的有扩张感明度低的有退后感。在实际空间构成中可运用色彩的这种特征来表现空间。

2 色彩的表情是指色彩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使之产生一定的表情。表情也和人的心理感觉有关一般有以下几种:

色彩的轻重感是指明度高的有轻感明度低的有重感;色彩的软硬感是指色彩的柔和感;色彩的冷暖感是指色彩有暖色如红、橙、黄和冷色如蓝、紫之分色彩的华丽和朴素是指在中国古代金、黄、红为华丽、高贵之色蓝、白、黑为朴素、低等之色在色彩的活泼和忧郁感中一般来说明亮则活泼阴暗则会感到忧郁色彩的兴奋和沉静如红色让人躁动蓝色让人平静色彩还有明暗感。

三、色彩的匹配

色彩的匹配就是两种以上的颜色在环境中以各自的位置、色调、面积进行组合、安排使它们之间保持协调。当配色让人感到舒服时即称之为协调否则为不协调。配色的协调是通过变化求得统一而获得的即色彩的色相、明度、彩度以及位置面积等相互比较接近又能反映自身的色彩性质各部分之间和谐有共同的韵律使环境中的色彩融为一体,具有统一协调的感觉。在进行色彩匹配设计时应该符合色彩协调性原理

色彩配色的协调有类似协调和对比协调两种。类似协调:是在色彩统一的前提下求得变化如采用橙色为主色调时与相邻的黄色匹配则协调同时两种色彩还存在着适度的对比。

对比协调:是将变化放在首位,在变化中求得统一如采用不同的色相对比以衬托主体对象,从而获得变化的效果。

在进行色彩匹配设计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 色彩要有共性。在色彩匹配时,要考虑色相、彩度、明度等方面的相同或相近。色相结合时有共性,才能达到统一协调,一般来说色相相同易构成色彩的相似关系。

2 要有显明性。配色要清楚、明确,应体现不同色彩的性质。对比和差异是构成色彩显明性的重要手段色彩的差异会打破单一色相的空间单调感,放入另一种色彩会增加活力,打破平淡的气氛。

3 要有主从感。在色彩匹配时要有主有次,才能既有变化,又协调统一。

四、色彩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色彩是立体造型中不可忽视的造型手段,它富有表现力,在空间中有一定的意义同时色彩在环境中最易烘托气氛,传达感情满足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需求办

1 利用色彩可以使造型的结构更明确,强调立体感。

2 利用色彩可以加强空间的表现力,如可以利用色彩的进退、明暗来塑造空间感。

3 恰当的色彩能够对空间起点缀的作用,给平淡的空间带来生机。

4 由于色彩能够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其本身的象征性常可利用色彩来传达某种情感。

5 色彩能

加强立体空间的统一,采用相同或相似的色调会增强整体感。

因此在设计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各种色彩的艺术表现力针对不同造型和空间构成合理地运用

色彩、选择色调创造丰富多彩的立体效果。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色彩与空间的认识,为空间构成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在设计活动中应充分

考虑各种色彩的艺术表现力,针对不同造型和空间构成,合理地运用色彩,选择色调,创造

丰富多彩的立体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充分认识错视空间的产生.难点是:如何把错视含理的利用.如何加以矫正.

教学总结:让同学们对错视空间的认识,掌握矫正的方法,减少不利因素,发挥有利因素,创造

丰富的视觉效果.

第四节空间的构成手法

分割和集合是我们在空间中塑造形态的两种基本方式。一个整体的形可以被分割分割后的部

分又可以再集合成新的整体。从根本上来看分割与集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分割

立体的分割是通过各种方法将各种形态分割开来以便发现新的形态,为创造新形体提供更广

泛的空间。利用分割来进行的空间造型不同于由内向外的制造形体而是发现并利用立体内部

结构来造型。换句话说后者是做加法形成完整形体而’‘分割‘’则是做减法破坏完整的形

态以获得新形体。基于本书在”体的构成”章节中对分割手法进行了一定的讨论,现就从空

间构成的角度加以分析。

1 均等分割

若将立体切割则可在切断口处创造新的形态。如果将直平面二等分割,则正方体的断面可变

成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六角形。球体的断面只有圆形。圆柱体的断面则有圆、椭圆、长

方形。圆锥的分割虽然不算是均等分割但是其断面会成为各种圆锥曲线。立体的均等分割,

并非以创造相等的体积及形状为目的,其造型的目的为:

①使形态具有独特性。

②使形态具有美感。

如何能在一定的条件(原有的形态及分割方法)下制造出各种不同的结构创造能力是至关重

要的。除此之外.在限定的空间内调整正与负、部分与部分关系的美观感觉也是分割必须具

备的条件。

在分割正方体时.将原来的正方形表面联想为正方体是容易的但是各面都被分割的形体,则

很难联想出原型来。因此应设法避免分割成容易联想到原本是正方体的样子,或相反地分割

成过分复杂的样子。分割后有了变化的单纯形态是成功的。此外不仅仅有直线分割还可以采

用曲线切割法。例如不是从正方体的正方形对角线笔直地切下去而是等速旋转地使上下切口

成为直角的二等分割形成流畅的曲面。

2 分割与构成

立体分割及构成的造型,也可以视为类似积木游戏的某些规则和规律的造型。所谓规律、规则是指原来的形态与分割方法即:

①形状的关联性。

②大小的关联性。

如何设定上述的关联性决定着造型的组合及视觉的效果。当单位形体较为单纯、简洁时,最后的造型反而有更多的变化性及明快性。若形状与大小的关联性适合则遵循一定的规则可以发展成具有内在性及多样性的构成造型。相反,由于单位形体为特殊复杂的形状固化了观者的印象则所构成的造型反而单调.缺乏变化。此夕卜分割构成的造型除应具备视觉美感外也必须具备立体的构筑性,此类造型较能兼具合理的结构性及功能美感。

二、集合

在现代造型领域里利用组合方式进行空间表现的作品很多。例如同一要素或同类要素的单元体以对称、重复的排列方式进行集合构成体现了序列美感和空间的力度使创造意图更为明确印象深刻。即使不同种类的元素或材料通过组合的方式,也往往会比单一体更具表现效果和含义。

组合’‘的作品由于其构成个体数目的差异显示出各种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来分析:

1 成对

在立体构成中两个单元体的组合与单独存在的组合相比在对比上显得更为强烈由于相互比较、对照强调个体具有的相互’}生格.因此多以对立或对称的关系表现。例如,在表现对称、一对的时候,常常会有雌雄、男女、双手、双亲等词汇。虽然这些词汇明确地表示两个个体形成一组的概念,但是其中的单方与另一方具有正好相反的关系因此只要有两个个体同时存在则必然产生某种关系。在这种双方的连带所具有的平衡中可以发现造型的主题美感。

另外,在表现对立时有反对、对立、两端、正负等词汇。这些词汇代表各自的自我主张是两者彼此相对的形式。若从综合性的客观角度观察这种对立表示了彼此的均衡状态,暗示其共通性从而表现丰富的视觉效果。

2 三个单元

前面我们讲到两个单元组合主要表示对立或成

对的性质。如果两个再增加一个变成三个单元的组合那么整个概念则完全改变。当面临三这个数字时可以有这样的理解:

( 1 )表示基本要素。例如三原色、三和音等( 2 )表示完全及安定。例如三位一体等( 3 )表示关系及均衡。例如三权分立三角形等_

3 若干

所谓构成中的若干,是指由四个以上的单元体进设

行组合并且总和数目是由能够在目测计数范围内的计个体所构成。一般说来由两个或三个所形成的组合如果数目增加或减少一个时作品的基本含义全然不家

同。然而,以若干所形成的组合其个体数目稍微增减丛并不会对作品的基本含义带来太大的变化及影响。

此外通常富于变化的配置因其单位个数并不多,大多采取齐整的配置方式。即使采取不规则的配置也并非能够展示疏密感或方向感,而是单纯的位相空间感觉而已。通常决定作品含义的关键,并非构成个体的数目或配置方式而是与各个体的形态密切相关。例如以重复来表现同一形体的方式强调出单一的要素或逐渐变化的要素或是将全然不同的要素以单个要素分别表现从而起到使主题明确化的作用。

4 多数

在造型构成中‘’多数‘’是指以目测无法立即判断但是计数后便能明了的个体数目所构成的作品。以多数进行空间构成的作品很多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橱窗设计为了对商品进行充分的展示,多采用”集合‘’手法安排整体造型进而达到美观吸引行人的效果。

在表现内容方面,多数的构成方式是通过数量来强调同一要素使表现主题更为明确。由于它能够有效地表现配置的疏密个性、韵律感、方向性因此能自由地展示出动态构成、静态构成,从而创造出构成的整体夕成

5 无限

无限’‘是指由不计其数的庞大数目的个体所构成的组合作品。在视觉上具有一定气势和视觉冲击力在观者心理上容易产生震撼。例如在自然界中看到的波涛汹涌的江面和风吹过的层层麦田。

在作品整体的价值方面并非仅依靠单位数目的庞大。各个个体的形态大多采用象征单纯的造型及色彩。即使采用形与色较复杂的个体.或许也无法展现任何含义。然而借助于无限集合、排列,便能够表现每个组成个体彼此的意义因而常着重于概念的表现。另一方面,组合之后每个单一个体的意义也相反地变得淡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目的:(1)使形态具有独特性.(2)使形态具有美感.

教学的重点是:形态分割产生新形态.

教学的难点是:用新形态进行排列与组合.

教学的总结:用形态分割产生新形态这在造型中是常用的,也是很有效的,然后进行重新排列与组合,可产生许多新的造型.

第四章

第一节主次与重点

在统一的立体形态中我们常常会强调主体形成明确的主次关系从而得到突出的鲜明的视觉形象。推敲主次关系也就是明确哪一个要素是重要的处于主导地位的统领着立体形态;哪一个是次要的处于辅助地位是烘托形象的二而哪一个又是附属的使整个三维形态更精彩有趣。所有这些主要的、次要的或附属的形体,统一在整体形态中,相互补充。就像一支乐曲既有主角领唱又有和声、伴唱。由此当我们面对一定数量的形态时,就好像是指挥一场演奏应明

(完整版)平面构成教案1

第一章概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平面构成、什么是“二维设计”,以及什么是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平面构成概念,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2、学习难点: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板书) 四.课时安排: 4 课时 五.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1、导入阶段 2、主要内容 第一节平面构成概论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 态一一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 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第二节什么是“二维设计” 整个课程更多的是围绕“二维”这一概念展开的。谈到“二维” ,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下“二维” 的定义以及它与“三维”的关系,即“纬度”的基本概念:如果说“一维”只有长度,呈一种相对的线 性状况;“二维”则有长度与宽度,呈现一种相对的面形状况;而“三维”有长度,宽度与高度, 呈一种体积或空间的状况。这里我们所谈论的均是在“二维”,也就是平面范围中的一些设计造型的基础问题。 说到“二维设计基础” ,首先要提及二维形态的基本元素,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点、线、面所 组成的,与形态相关的质地(肌理)和色彩。可以说所有的形态都是相对的点、线、面所组成 的,与形态想国的又有他们的质地,再就是色彩的问题。这两方面都与形态相辅相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希望叫给学生的是关于点、线、面三元素有关的综合组织关系与形式法则。告诉学生如何从感性与理性两个方面,去灵活有效地把握这三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所谓“理想形态”的造型关系。这一“理想形态”更多地是指人们在造型的创作实践中,根据自己对审美的认识与理解,营造出的一种自我满意的组合形式与效果。 “二维设计基础”应该包括自然的具体形态与抽象的形态。但在本课程中,我们把讨论的范围基本限定在抽象的形态语言之中,因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有另一门课程专门研究如何把具体的“物”变成“图像”的“图形语言”的问题。所以,在这门课中我们暂且不讨论自然、具象 形态范围的问题,而集中探讨属于“二维设计基础”范围内的抽象形态的构成与组织关系、形

计算机系统组成教学设计

《计算机系统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校初一级学生,基础比较薄弱,针对其好奇好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当中,多设计一些教学过程让学生动手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多联系生活及身边的事物,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 学习本课之前,许多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一定了解,但学生对于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各部件的功能,工作原理还没有形成具体概念。因此必要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是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涉及到计算机的系统构成的术语和概念比较多,应用范围广泛,在教学中多运用实物介绍比较和基础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计算机是由特定功能的各种设备组合在一起的一个整体。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 (1)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3)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 ⒈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多名称术语,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教学辅助软件,展示计算机硬件实物,讲解投影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 ⒉学生通过填写、拼图比较,思考回答,讨论表述,理解巩固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同学们,计算机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了,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环节中去了。那么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计算机的名词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出相应的小结)。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名词有的是计算机的硬件,有的是计算机的软件,还有一些则是计算机的应用,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有许多部件,如显示器、主机、键盘等,这些部件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呢?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又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一)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屏幕广播) ⒈硬件:指计算机实际设备的总称 ⒉硬件部分按其功能划分为: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内外)、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⒊展示一台打开的计算机,用实物介绍硬件的组成与作用。 ⒋硬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图和功能作用。 ⒌网络传送“硬件分类填空练习课件”,让学生独自或者讨论完成练习。选一到两个学生上讲

绘画中的点线面教案

课题:绘画中的点线面 课时:第1课时 课型:欣赏课 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本课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点.线.面造型艺术的欣赏.体验与感受,能对点.线.面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学会用点线面进行造型设计来表达自己的“感觉”,但“感觉”能否表现呢?又如何表现呢?这一系列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做出各种尝试。因此,结合本课程内容及作业要求,针对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力的特点,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在《美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通过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形象造型设计的范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能力,表现能力,形成基本的学术素养。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点.线.面的心理感受,视觉美感.形式美感的赏析,引导学生认识点.线.面是基本的造型艺术语言之一。并学会用各种工具和表现手段.形式及心理情感表现的美感。 2.过程和方法目标:相关图片赏析,启发引导,自主创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但它是可以用自然界的事物把它表现出来,同样用几何形体也能表现我们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用点.线.面进行造型设计,感受联想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以及学会用点.线.面来设计出精美的图片。 教学难点:对点线面的了解并不是绝对的尝试用点.线.面来表现抽象情感,并能积极自主的发散性思维引导。 教学方法:欣赏.解读.演示.练习. 1.教法:放映关于点.线.面的相关图片请学生们欣赏并思考。结束后,在黑板上做示范,运用点.线.面.色块来表达某一情感或事物,并请同学进行设计构思创作。 2.学法: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发挥想象力,运用点线面等在画纸上进行大胆尝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相关图片 学具准备:图画纸.各种笔.尺.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请同学们准备好学具,先思考有关用点. 线.面等做成的画面,并在纸上表现出来。 二:引入新课:(2分钟)开头语:同学们面对自然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最概括的绘画语言.最简练的表现手段表达,你们想过没有?是什么?那你们尝试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来表现过自己的内心世界吗?你们在网上看到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做的图形会运动吗? 三:讲授新课:(25分钟) (一):相关图片赏析

最新黑白平面构成教学设计

黑白平面构成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根据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整堂课体现了自主学习,使学生在主动寻求资料小组间互相配合中完成学习任务。本活动是一堂绘画习作课,学生根据特点、优势不同分成小组,课前上网搜寻平面构成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1. 认识和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形式法则、构成要素等; 2. 培养学生对设计元素和美的法则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3. 掌握基本的平面构成的设计语言,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掌握构成设计要素、基本法则、表现方法。 难点:对平面构成设计形式的理解和运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工具。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范画讲析。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回顾以前讲过的二方连续图案的特点,组织学生欣赏图片,对比发现图片特点引出有别与二方连续图案的另外一种基本图案平面构成, 同时揭示新课题--黑白平面构成。感受平面构成图片艺术效果。 新课讲授一、讲解定义 构成——现代设计的造型基础训练 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法,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怎样组合, 以及形象排列的方法,构成艺术,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 构成艺术,分为三种: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 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 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 也就是说,平面构成是在平面上以多种造型元素按照一定的秩 序与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设计。 我们学习构成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是培养一种创 造观念。平面构成一般只用黑白两色,目的是便于研究和表现形态自 身的情感力量。 一造型元素点、线、面, 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本基础的元素, 可以存在于任何造型设计之中。 点的形态可分为规则形与非规则形的点,规则形的点常称为几 何形态的点。非规则形的点为自然点,偶然形点。 学习、了解。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制定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性质:构成基础是室内设计专业中基础课向专业课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设计创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地位: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版式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实验课程掌握平面构成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从技工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注意课堂讲授和实验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收基础》和《统计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

最新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点线面》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点线面》教 学设计

《点线面?黑白灰》 教材分析: 《点线面黑白灰》是江西版美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五年级上册美的体验这一单元的美术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点、线、面是视觉构成的基本元素,自然界的万物形态构成都离不开点、线、面。点、线、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又具有不同的情感特征;黑、白、灰属无彩色,无彩色有明有暗,最亮是白,最暗是黑,以及黑白之间不同程度的灰。有彩色的明暗,其纯度和明度,都能以无彩色灰掉的明度来表示其相应的明度值。合理地安排好点线面和黑白灰的互相关系,才能创作出具有最佳视觉效果的画面,充分表达自己的设计思维。本课将美术知识融入到手工制作中,通过设计服装,将所学知识展现出来,让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美术的理论与技能、技法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点线面与黑白灰,感受他们在艺术造型中的独特魅力。 2、学生尝试运用点线面与黑白灰这种抽象艺术语言,进行表达自己的感受,装饰美化漂亮的服装。 3、注重审美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大胆的展示自我,对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 能很好的把点线面与黑白灰结合设计。

教学难点: 1、合理的安排好点线面和黑白灰的互相关系创作出具有最佳视觉效果的画面,充分表达自己的设计思维。 2、能运用点线面与黑白灰装饰美化服装。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师:准备好了吗同学们?好,上课! 生起立问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咱们班的每一个孩子都那么精神抖擞,老师能够和你们一起上课非常的开心,上课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作品,请看大屏幕: 师:同学们,这是一幅表现什么的作品?(生:树叶)非常好,我们大家一眼就看出来了,仔细观察,看看我们有没有新的发现?(这些树叶都是一样的吗?哪里不同?师从颜色和脉络上启发:叶子上的脉络组成不同:点线面组合,颜色有深有浅有实有虚虚实形成了黑白灰) 师:真是聪明的孩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点线面?黑白灰》 2、教授新课,感受点线面的构成 (1)师 : 点线面是视觉构成的基本元素,自然界的万物构成形态都离不开点线面。点、线、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又具有不同的情感特征;黑白灰属于无彩色,无彩色有明有暗,最亮是白,最

色彩构成设计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第一章 人类从一生下来就开始了对世界的认识,而这个认识,便是从色彩开始的。 色彩是世间万物存在形式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存在丰富了世界视觉感受的层次,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设计艺术中,它也是我们必然要研究和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因为有了色彩,世界才会精彩纷呈;因为有了色彩感觉,人类才能准确、完整地接受这精彩纷呈的世界。人们的生活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关系,由色彩造成的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刺激感,不断影响着人们,色彩完全融合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设计的诸要素中,色彩被认为是商品上一大价值,对于设计者和消费者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件设计作品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运用的优劣,美的色彩具有美化和装饰性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虽然,大多数人都能够感知色彩;但是后天的教育、感染、熏陶、训练在相当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环节,靠严格的科学训练,从对色彩的理性认识着手来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力和色彩感悟力。 学习目的和要求: 1.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真正去触摸身边的色彩,用情感区体会不同色彩带来的不同感受, 用科学的方法去了解和分析每种色彩的特点及色彩之间的关系,从色彩的性质、特征出发,研究色彩的对比调和规律,从而达到熟练组织各种色彩构成并显示色彩的表现力。 2. 通过一系列写生和练习,掌握运用色彩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增强色彩的敏感度,丰富自 己的色彩层次,提高色彩修养和审美品位,并养成用色彩去观察和理解世界的观察习惯。 3. 明确本课程对色彩的学习是基于为设计而服务的目的。 学习方法: 1.色彩来自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中的色彩层次与搭配规律。 2.色彩也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商品的用色,观察画册以及各种设计作品如何搭配色彩,哪些是自己喜欢的,哪些觉得好看不好看,思考为什么。 3.课堂记笔记,会记笔记(并非一字一句记笔记);生活中养成随时记录自己想法的好习惯。

构成基础教案

构成基础教案 第一章平面构成部分 1、平面构成的概念 一、平面构成的概念: 1组织教学、大体叙述构成所讲内容 2教授新课 首先将构成学习与学生的关系: ●构成艺术指是艺术形态的艺术构成.及时将形态要素按照视觉原理,力学原理,组织 成离乡的形态与色彩的造型效果. ●举例: 太极图:阴阳鱼太极图源于道教 平面构成就是研究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的形态(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按照一定原理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多种理想的形式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如在企业标志、商品广告、商品包装、ci设计等现代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中被大量应用。 1 平面构成的由来 包豪斯 包豪斯都应该被视为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而建立的学校,通过十年的发展,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与试验成果,特别是荷兰风格派运动、苏联构成主义运动和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成果,使这个学院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精华的中心,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推倒一个空前的高度。 包豪斯把绘画、建筑、舞台设计、摄影、编织、陶瓷、染织、印刷等统一运筹,抛弃了纯艺术与实用艺术的分解观念,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脱离社会。物质可分解成分子、原子、电子、核子等等,绘画艺术可分解为最简单的点、线、面等形体,以及空间色彩个元素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2 平面构成的特点 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的,但它反映了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规律性。他有两方面的特点。 第一,她以知觉为基础。平面构成不是以简单的模仿具体的物体形象,而是以直觉为基础,强调客观现实的构成规律。 第二,它是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的、自觉地、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平面构成运用了数学逻辑、视觉效果、空间构成等方法,并突出它的运动规律,表现出具与超越时间、空间的图形效果。 第三,平面构成与传统几何图案的连续纹样有所区别。几何图案的连续纹样实在非常有规律的反复中求变化,平面上产生一种规整统一的视觉感受,而平面构成突破了几何图案中的平面时空,增强了画面中运动感和空间深度,在平面的纸上产生了一种空间起伏的视觉效果。这就是平面构成所追求的三元立体空间的错视效果。在构成中已数量的等级增长,位置的远近聚散,方向的正反转折等变化,在结构上整体或局部的运用重复、渐变、变异、发射、密集、对比等方法分解组合,构成有组织有秩

平面构成教案(一)(点线面的构成)

平面构成(一) 一、室内设计的概念 室内设计: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两方面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艺术氛围、意境等 心理因素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二、室内设计具有以下作用和意义 (一)提高室内造型的艺术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二)保护建筑主体结构的牢固性,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增强构筑物、景观的物理性能,以及辅助设施的使用效果,提高室内空间的综 合使用性能。 三、构成的含义 所谓构成是指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四、什么是平面构成? 具象抽象

平面设计通过透视错视等原理营造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五、学习平构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构成能力,丰富造型设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平构作为设计的的基础训练,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它是摒弃功能、材料、造价等关系,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造型能力的训练,特别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必经的途径。重点在于开发思维技巧,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艺术可以借助摄影、电脑处理等方式来提高,而设计的超群创意则只能通过设计师构思的奇巧和视觉美感的独特来完成。

六、设计中美的形式法则 (一)、对称与均衡 1、对称: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 对称形式2、均衡 均衡

(二)、对比与调和1、对比 2、调和

装修风格上 古朴的简约现代的色彩运用上 冷色调明快色调 (三)、节奏与韵律 1、节奏

2、韵律 重复 渐变

构成基础学习知识(平面构成)

评比教案 教案科目:构成基础(平面构成) 使用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构成基础》

授课形式新授授课时数2课时(80分钟) 授课章节名称模块一平面构成单形及群化构成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构成,之前只接触过素描、色彩之类比较直观的美术形式,但是对于较抽象的构成概念理解不透彻。 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目标: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设计单形,并群化,感知图形的奇妙,并基本认识构成; 认识图形的8种组合方式;会通过多种尝试,组合新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讲、答、练相结合的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抽象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提高表达概念要素的能力;借助实例,渗透相关专业的设计思想.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渗透平面构成单形与群化的理念及作用,激发观察、分析、探求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想象的力量是无穷的”意识;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感受构成的抽象美和简洁美. 教学重点单形及群化构成的理解及运用 教学难点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及建立新的思维方式 教学方法发现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谈话、讨论等 辅助教学 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巩固知识(计划5分钟) 二、观察生活、引入新课(计划5分钟) 首先我们来看两段视频,大家可以观察下有什么必然的联 系?有什么规律吗?(让学生观察造房子与搭积木的小视频) 此设计充分利用 学生感兴趣的事 物,提出问题,引 导学生主动思考, 激发学生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

教学过程 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复杂的物体都是由简单的小部 件组成的,同一个物体通过数量、方向等变化可以组合成新的形 象。那“简单的小部件”有多简单呢?它又可以构成多少种形态 呢?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讲述今天的课题:单形及群化构成 三、讲授新课(计划60分钟) 在单元式造型中,决定了一种单元形(或几种单元形)后, 将他们组合而成的形体是无限的。 1 单元型的组合(计划5分钟) 1.1单元型的概念 单元形即基本型,是指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一个点、一条 线、一块面都可以成为单元形的元素。单元形是千变万化、丰富 多彩的,这就给设计者提供了无数的设计资源。 几何形为基础的变化求取单形: 利用数学方法,对原有形态进行变化。圆、方、三角、直线、 折线、曲线等形态都是比较简单的几何形。对它们进行相减或相 溶合的办法,可以产生出形态各异的新单形。 自然形为基础的改造构成的单形 大自然与生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形象与形态,每一种都独 具特征与美感。 对自然形进行加强、减弱、夸张和变形,可以创造出各种符 合设计目的的新形象。 学生学会倾听,能够 主动思考。

构成设计教案

构成设计 任课教师:王娟所教班级:14建筑可视化学院:软件学院

构成设计 【教学目标】 建筑可视化专业的学生没有绘画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什么是构成,什么是设计,以及对本专业的帮助和影响,今后努力的方向。了解构成设计的背景,什么是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教学重点和难点】 构成设计产生的背景,平面构成的三大元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构成设计概述 19世纪70年代,日本从西方引进DESIGN一词,初译为“图案”,20世纪中叶,又译作“设计、意图”。DESIGN本意为设计、构思、绘制、计划(动词),名词为设计、图样、图案。构成设计的观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活动。无论是在绘画还是在设计当中,都主张以抽象的形式来表现,放弃传统的写实,这种观念经过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新造型主义,风格派,以及在造型设计中影响最大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从新的思维方式、美学观念建立起一个新的造型原则、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也随之发展成为现代设计教学训练的基础。本世纪70年代以来,平面构成已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与印染设计、时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舞台美术、商业美术设计、视觉传递等领域广泛运用。

构成的概念 构成: 是一种造型概念,既把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单元或元素(包括不同的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 第二章二维构成 作为基础造型的平面构成,我们虽处三次元的空间,但就造型表现来说,在二次元的空间中进行的情况反而较多。从绘画到平面甚至曲面乃至立体形态的广泛领域内,我们都会不断碰到下面的问题,那就是,它的表面如何处理;如何将立体的东西表示于纸上才好? 平面构成可以说是具有各种造型领域共同必要的基础内容,它是基本的造型活动之一。它以基础造型活动为其内容。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入门知识的基础,基础置于造型之后,造型基础,所谓基础造型乃是以各种造型领域(绘画、雕刻、各种设计等)共同存在的基础性问题。以形态、色彩、质感、构图、表现方法、或美的感觉、作为研究及教授的对象。 丰富的构想(IDEA)及敏锐的感性(SENSE)是区别艺术家与工匠的关键。工匠(材料、工具、技术、知性、经验五者俱备),而感性与构想是构成创造力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平面构成的最终目标就是在于创造力的培养。 平面构成是现代基础造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在于探索

设计基础教案

设计基础 湘南学院美术系 毛鸿达 第一课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概述及平面构成的元素、基本形与骨骼 课程类型:设计·工艺 教材:平面构成(安徽美术出版社) 授课方式:讲解、展示、示范、练习 授课对象:2010级美术学3班 课时:90分钟 教学工具:教师准备——教材、范图 学生准备——教材、参考书、素描纸或白卡纸、铅笔、 直尺、勾线笔、水粉颜料、水粉笔、调 色盘等绘画工具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构成的特点与分布、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平面构 成与艺术设计的联系。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平面构成的构成元素、基本型、图与底和平面构成的多种基本构成骨骼 形式。 教学重点: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面构成的确切含义,重点掌握平面构成中图与底的运用和基本构成骨骼的 多种形式。 教学难点:1.使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平面构成的骨骼形式的用途以及将其灵活运用于此后的练习作业当中。

2.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了解绘制平面构成练习作业中基本的重要的绘制技巧。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5分钟) 调整课堂秩序,集中在座学生的注意力。 二、展示少量范图(5分钟) 展示教师自备的平面构成作品范图。 教师提问:我想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在设计类型中,我 们以上所看到的这些作品通常被称为什么?是 立体构成?色彩构成?还是平面构成? (学生回答) 三、引入新课(5分钟) 借学生回答的问题,把课堂进度引入到下面将要讲述的新课内容当中来。 教师提问:请一位同学谈谈,在你的头脑当中,你觉得什 么叫平面构成? (学生回答) 四、讲授新课(40分钟) 第一部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 平面构成是一种以研究视觉语言的特性和审美原理为主要内容的二维视觉形象的造型活动,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中的造型问题。

美术《点、线、面》教案

《点、线、面》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点线面在美术设计、创作中的作用,掌握简单的点线面组合。 运用点线面知识进行风景写生练习。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感受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习点线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利用生活中的场景进行点线面的写生练习。 教学难点: 理解点线面在美术创作的重要作用,创作出富有节奏感的作品。 教学准备: 写生工具。 教学课件,相关知识资料。 作业要求: 用点线面为元素创作一幅富有节奏感的风景写生画。 用毛线、碎纸片、火柴、纽扣、筷子、铅笔、橡皮、尺子、大小树叶、小石子、黄豆、绿豆、绳、彩带等等生活、学习材料进行点线面的排列。 一张片子,不管内容多么复杂或简单,它内在的构图要素还是点、线、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一个点:这是什么?点(板书:点) 用尺画:如果画一串点,就是什么?线,虚线。(板书:线) 谁还会画别的样子的线?请几位同学画各种线(直线、曲线、浪线……)。 继续画:一条线连接起来就成了什么?(圆形) 三条线连接起来就是什么?(三角形) 你还会用线画别的形状吗?请同学画各种形。 这些形状都是一块一块的,我们称为:面(板书:面) 二、学习新课:

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点线面,我们来找找看—— ①同学例举身边的点线面,老师可以不断提示:同学们的衣服,教室里的窗,黑板报…… ②不仅在教室,我们的家里,也处处是点线面。不信,你来看—— (欣赏两幅家装照片,找找里面的点线面。)初步理解:点线面是相对的。 ③在广阔的大自然,点线面也是触目可及的—— (欣赏自然风景,找找里面的点线面。)进一步理解点线面的相对性。 原来,点线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创作也离不开点线面。点线面是绘画、设计中的基本元素。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大师的绘画作品,请大家来找找作品里的点线面。 出示一组康丁斯基的代表作品,请同学来找找作品里的点线面。 总结:看,大师用看似简单的点线面,构成了这么缤纷多姿的画面! 从前面的照片以及大师的作品来看,点线面好象是三个亲密的好朋友。每幅图里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亲密无间却又性格不同。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图,来一起分析一下它们的性格到底不同在哪里。 看图,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并板书:活泼的(点)、洒脱的(线)、稳重的(面)。 三个好朋友,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欣赏点线面组图。) 看,就是这么简单的点线面,却组成了这么富有韵律、富有动感的画面! 三、布置作业: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点线面知识,参考窗外的风景,写生与添加、创作相结合,画一幅有趣的点线面画面。 四、学生作业,老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展示:做好作业的同学,可以自由参观别人的作品,互相评论。 六、延伸:生活中找找身边的点线面,找到自己喜欢的画面,下节课用废旧物品制作出来。 《点、线、面》教案 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教案——完成教学内容

教 案 首 页 课 目 第一章 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在于通过对理论的学习,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以及在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次的造型能力、审美判断力。 教学重点与措施: 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以及在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与措施: 了解平面构成在今后学习中的重要性,讲解结合图片说明。点、线、面的灵活应用及灵活理解。 课型与教法: 理论指导与实践。多媒体演示、举例分析 课后要求及作业: 作业一:点、线、面及点线面组合的构成各四个, 规格:A4 要求:1.注意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画面的整体感 2.草稿数个,教师确定 详细见作业样板 本节课确定作业底稿 2011年 2月 23日 教学步骤及内容: 装 订 线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概论 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 构成就是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成具有美好形象和 色彩的一种新的形体.这种组成的行为及过程就叫构成.所谓平 面构成就是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将造型要素(点、线、面) 进行 理性的组合排列主要在二维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 的界 限,描绘形象。 二、平面构成的目的和意义 构成设计作为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法,它打破了传统美术的具 象描写手法,主要是从抽象形态入手.构成和绘画不同;绘画讲概 括,其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都是整体的;构成讲分解,它把对象分 解成最小的单元,然后再根据作者的思想配合一定规律重新组合 起来.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现代美术设计不可缺少的训 手段之一, 是引导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基础。 平面构成作为设计的基础训练,在于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 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把注意力集中于造型能力的训练.特别 在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反 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必经的途径. 教 页 装 订 线

构成基础4线、面的构成资料讲解

银川能源学院教案首页1 1本表及教案续页每一大节填写一次

银川能源学院教案续页 组织教学, 1、回顾上节课内容,点的构成,提问学生对点的概念理解,以及 说出点的情感。并且对课题训练作业进行点评。 2、导入:通常女性的曲线美,男性的刚劲之美可以用什么线可以 形容呢?在构成要素中,与点有着息息相关的要素还有:线。 在我们的生活中,线无处不在,错落有致的电线杆、五线谱、纵横 交错的交通道路等等,那在构成中线到底是怎么定义的呢? 引入本节课构成要素线的概念: (一)线的概念 线的概念:只有位置、长度而不具有宽度和厚度。线是点移动 的轨迹,因而是点所产生的。 思考直线和曲线两种线的形态分别能体现哪些不同的性格表现? (二)线的形态、特征 1、线从形态上可以分为:直线(1)水平线平和、寂静 (2)垂直线高大挺拔 (3)斜线方向速度之感 曲线(1)自由曲线对称秩序的美感 (2)几何曲线自然洒脱之感。 常见的有:正圆形、扁圆形、卵圆形及涡线型等。 (批注、补 充、思考提 问、作业等)

它具有直线的简单明快和曲线的柔软运动的双重性格。 规则的几何曲线有着对称和秩序性的美。在设计 中有组织地加以变化,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2、直线具有男性的阳刚之美,是力度稳定的象征, 有强烈、单纯、明晰、直接的特点。 粗线:粗笨、厚重的感觉。 细线:尖锐、纤弱之感觉。 3、曲线:是女性的象征。具有柔和、优雅的性格。 表现出感性、含蓄、丰富、圆润、弹性、韵律等美感,但易给人以不安的感觉。 自由曲线:是用圆规表现不出来的曲线。它的美主要表现在其自然的伸展,并具有圆润及弹性,因此,在设计中要注意自由曲线美的塑造。 (三)线的表现要点: 以长短、粗细、疏密、方向、肌理、形状、线型组合的不同来创造线的个性,反映不同的心理效应。 (四)线的作用 通过作品的分析,导出线在画面中的作用 1、线具有分割空间,引导人们视线的作用。

奇妙的点线面组合教案

平面构成 ——奇妙的点线面组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使同学们体验生活中点、线、面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 2.知识目标: 对点、线、面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 3.能力目标: 运用基本造型要素,采用平面构成的方法进行造型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平面构成的构成方法及平面构成在生活中的体现。 教学难点:基本形的设计及排列。 三、教具准备:图例、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彩色纸、直尺、三角板、圆规、铅笔、橡皮、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发现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引入课题。(通过欣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件展播】

展播内容:两幅奇妙的图片。 【教师活动】讲述展播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这两幅图片中,你能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活动】观看课件、观察、探究、议论。 【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由这种点、线、面组合的奇特、美妙的图形很多,那怎样才能用这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奇妙的图案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引入新课) (二)、新授: 1. 认识点、线、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点线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说出自己对点线面有哪些认识。 【教师小结】 点:是相对细小的形象,细小是相对周围环境而言。点可从形状、大小、颜色等分成不同的种类,越小的点,点的感觉越强,距离越近,相反就越弱、越远。 线:分为直线、曲线、折线、斜线。自然界中的面和体都由线来表现,如:树枝、灯柱、电话线等。 面:在生活中具有一定面积(通过对比)的形被看成面。如:大海、沙滩、草地等。 2. 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 【教师提问】用点线面三要素组合平面构成图有哪些基本方法? 【学生活动】 活动一:分四人一个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基本形进行拼贴,看能拼出哪些图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

(完整版)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中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马媛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的综合应用能

力,即能熟练应用各种元素进行平面设计,提高审美和对设计元素的解读能力,形成新的设计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并使学生熟练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与意义、基本要素、形式美法则以及表现方法等。 二.教学章节: 1. 平面构成概述 2. 平面设计的门类、元素和形象 3. 点、线、面构成 4.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5. 构成的形式种类 三.授课计划:平面构成共3周48学时, 四.授课地点:9 号楼9603画室 五.授课方式:课堂理论讲授、辅导写生实践 六.授课内容: 1. 构成的起源 1919 年德国建筑师格罗佩马斯创建了“国立魏玛建筑学校”,这就是著名的“包豪斯(bahous),包豪斯顺应工业社会的发展,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的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建立起了现代工业设计的新体系(就是包豪斯学院成立),也是现代教育史上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充分展现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和造型设计的新形态。包豪斯设计学院贯彻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建筑设计为中心,以艺术设计综合化为手段,倡导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性,在不断深入实践的教学中寻求现代工业相适应的教育途径,包豪斯的设计基础是其核心内容,现代造型和设计教育,主要是教育内容。 1921 年,荷兰“风格派”艺术运动领袖温?杜斯伯格来到 魏玛,驱散了包豪斯的神秘主义烟蒂, 反对神秘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旧教学理

《点、线、面》教学设计

点、线、面 一、教学目标:了解点线面在美术设计、创作中的作用,掌握简单的点线面组合。运用点线面知识进行风景写生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感受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学习点线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利用生活中的场景进行点线面的写生练习。 三、教学难点:理解点线面在美术创作的重要作用,创作出富有节奏感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写生工具。教学课件,相关知识资料。 作业要求:用点线面为元素创作一幅富有节奏感的风景写生画。用毛线、碎纸片、火柴、纽扣、筷子、铅笔、橡皮、尺子、大小树叶、小石子、黄豆、绿豆、绳、彩带等等生活、学习材料进行点线面的排列。一张片子,不管内容多么复杂或简单,它内在的构图要素还是点、线、面。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老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一个点:这是什么?点(板书:点)用尺画:如果画一串点,就是什么?线,虚线。(板书:线)谁还会画别的样子的线?请几位同学画各种线(直线、曲线、浪线……)。继续画:一条线连接起来就成了什么?(圆形)三条线连接起来就是什么?(三角形)你还会用线画别的形状吗?请同学画各种形。这些形状都是一块一块的,我们称为:面(板书:面) 2、学习新课: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点线面,我们来

找找看—— ①、同学例举身边的点线面,老师可以不断提示:同学们的衣服,教室里的窗,黑板报…… ②、不仅在教室,我们的家里,也处处是点线面。不信,你来看——(欣赏两幅家装照片,找找里面的点线面。)初步理解:点线面是相对的。 ③、在广阔的大自然,点线面也是触目可及的——(欣赏自然风景,找找里面的点线面。)进一步理解点线面的相对性。原来,点线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创作也离不开点线面。点线面是绘画、设计中的基本元素。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大师的绘画作品,请大家来找找作品里的点线面。出示一组康丁斯基的代表作品,请同学来找找作品里的点线面。 总结:看,大师用看似简单的点线面,构成了这么缤纷多姿的画面!从前面的照片以及大师的作品来看,点线面好象是三个亲密的好朋友。每幅图里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亲密无间却又性格不同。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图,来一起分析一下它们的性格到底不同在哪里。看图,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并板书:活泼的(点)、洒脱的(线)、稳重的(面)。三个好朋友,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欣赏点线面组图。)看,就是这么简单的点线面,却组成了这么富有韵律、富有动感的画面! 3、布置作业:下面,请同学们运用点线面知识,参考窗外的风景,写生与添加、创作相结合,画一幅有趣的点线面画面。

构成设计教案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设 计 构 成 教 案 班级:室工 0802班 任课教师:周碧浩 2008-2009年第一学期

●讲授课过程: 单元课教案首页 第1---6 次课

注:1、每次课须填写“单元课教案首页”。以单元课的每一子课题的教学要求设计每一个教案。每个单元的备课由多个教案构成。 2、教学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一.平面构成 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构成的含义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第二章点、线、面、三要素 形象在构成设计中是表达一定含义的形态构成的视觉元素。形象是有面积、形状、色彩、大小和肌理的视觉可见物。在构成中点、线、面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形象。由于点、线、面的多种不同的形态结合和作用,就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形象。 一、点 点在人们头脑中是一粒尘埃,一个分子。一个标记点在几何学中是不具有大小只具有位置的。但在构成中是有大小、形状、位置和面积的。如人站在辽阔的海滩上就会小得像一个点,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个物体在他周围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儿童点线面认识教案

米乐童画小小启蒙班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点线面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讲授使学生认识点线面 (能力目标)学生能利用点线面的不同组合构成美的画面 (情感目标)认识点线面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 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大树和小草。 (师)黑板上的树和草口渴了,我们能为它们下点雨吗? 很好,小树小草正向你道谢呢。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只是添 加了一些小竖点就使画面上出现了一场雨。看来这个点的作用还不小呢。老 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动物我们来看看它的身上有什么样的点好不好?(展示 斑点狗图片,从中发现豆点、水滴点、椭圆点) 小狗很可爱,下面我们再来 看一个凶猛一点的它们是 什么样的。(云朵点、圈点) 演示介绍各种点-沙子点、 星星点、波纹点、圈点、米 字点 下面我们再来看另外的两种动物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种动物身上的特点(都有黑白条纹)这个和刚才我们看到的点一样吗?这叫线条,有的线条是直的,而有的线条是弯曲的。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什么样的线条呢?老师出示一组图片你试着把你看到的线条画下来,比比看谁画的多 直线,(横线、竖线、斜线、网状线)曲线、(锯齿线、弧线、波浪线、蜗牛线、螺旋线、回形线)虚线轻 轻松松画出的线象散步(画例) 急促滑动的线象跑步象溜冰(画例) 一起一浮的线象波浪(画例) 旋转的线象蜗牛的壳(画例)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线条,大家太棒了。的确生活中的线条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笔直的,有的是弯曲的。有的是粗的,有的是细的。还有的给我们的感觉是柔软的,而有的是坚硬的。 今天老师不止给大家带来了点和线还有一位朋友,它就是面。 其实面就是点的括大化。点与面是比较而形成的,同样一个点,如果布满整个或大面积的平面,它就是面了,如果在一个平面中多次出现,就可以理解为点; 点线和面我们都认识了,让我们用它们组成漂亮的画面好不好? 其实用点线面装饰出来的画面很漂亮,大家想不想看看啊。(给学生一张长方形的纸从两边分别对折,得到四个小长方形,四个小长方形分别构成四幅画面按自己的意愿装饰画面。要求四幅各不相同) 板书 点:沙子点水滴点星星点竖线点波纹点豆点圈点云朵点米字点 线:直线:横线竖线斜线虚线网状线 曲线:锯齿线弧线波浪线蜗牛线螺旋线回形线 面:几何形自然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