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整理版
- 格式:doc
- 大小:162.50 KB
- 文档页数:43
第一单元走向文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体验为基点,通过了新旧社会分别在经济上与政治上的四次对比,点燃孩子体验的情感火花,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的道德认知→形成爱国的道德情感→落实到爱国的道德行为实践中。
教学设计力求使扎根在“生活体验”沃土中的自豪情感,在学生身上结出美丽的爱国之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取得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2.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行为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激情导入,回顾激动人心的时刻。
人们不会忘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时,北京沸腾了,全国沸腾了。
(播放申奥成功录象)师:为什么一个体育运动会申报成功,会牵动那么多人的心?(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
)师:对,中国申奥成功不单单是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体育事业的发展竟和国家实力挂钩?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还要出示什么证明的话?就让我们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这段历史中寻找证据吧!活动一:在资料展示体验中引发情感萌动,提高道德认识师:在旧中国,由于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
从1896年至1948年,奥运会举办了14届,而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仅仅参加过3次。
均因国力衰败而留下了“零的记录”谁搜集了资料,请小组出示图片等资料汇报一下:(中国参加1932年奥运会,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的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了奥运会,他的两项比赛在预赛中即被淘汰。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人与自然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1.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人与自然的关系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总结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提出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第二章:我与集体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集体的意义,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集体的意义学生在集体中的作用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义2.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集体的意义讲解学生在集体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总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义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集体的意义,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提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方法。
第三章:我与社会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在社会中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3.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讲解学生在社会中的责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总结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
学生能够提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方法。
第四章:自尊与尊重他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自尊的意义,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自尊的意义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的方法4.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自尊的意义讲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重他人总结尊重他人的方法4.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自尊的意义,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提出尊重他人的方法。
第五章:诚实与信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诚实的意义,认识到信任的重要性。
六年级品社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1课:我们的国家1. 学习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
2. 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2课:我们的价值观1.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 讨论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单元:我们的团队第3课:团队的力量1. 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学习团队合作的方法和技巧。
第4课:团队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活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团队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对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五、教学课时本单元共4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一课时:我们的国家第二课时:我们的价值观第三课时:团队的力量第四课时:团队活动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我们的权利和义务第5课:我们的权利1. 学习宪法和法律中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
2. 讨论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保护权利。
第6课:我们的义务1. 学习宪法和法律中关于公民义务的规定。
2. 讨论如何履行公民义务。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素养。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对权利和义务的认识。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和责任,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一定的职责和义务。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事的品质。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中第1课:社会大家庭第2课:规则与秩序第二单元:尊重他人第3课:尊重他人,从我做起第4课:关爱他人,温暖社会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一定的职责和义务,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事的品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社会生活。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进程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中第1课:社会大家庭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社会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中。
2. 教学内容:讲解社会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社会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4. 总结提升: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一定的职责和义务。
第2课:规则与秩序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讲解社会规则的种类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遵守规则的意义。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讨论等方法,了解社会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2)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的情感。
(2)增强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1课《我们生活的社会》1. 学习社会的基本概念,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
2. 分析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
第2课《我们遵守规则》1. 学习社会规则,了解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
第3课《我们关心环境》1. 学习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 分析环境问题,探讨保护环境的方法。
第4课《我们关爱他人》1. 学习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同理心。
2. 学会关爱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5课《我们服务社会》1. 学习服务社会的意义,培养社会责任感。
2.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体验服务社会的快乐。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道德品质。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道德情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检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价: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情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3. 实践活动材料: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需的相关材料。
4. 参考资料:与社会现象、道德品质等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案例。
六、教学安排1. 第1课《我们生活的社会》:2课时2. 第2课《我们遵守规则》:2课时3. 第3课《我们关心环境》:2课时4. 第4课《我们关爱他人》:2课时5. 第5课《我们服务社会》:2课时七、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道德情感。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一、第一章《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的情感。
2. 教学内容:a. 我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c.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 教学活动:a.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b. 分组讨论,探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学生发言,表达自己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和看法。
二、第二章《遵守社会规则》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培养遵守社会规则的习惯。
b. 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的意识。
2. 教学内容:a. 社会规则的种类和作用b. 遵守社会规则的方法和技巧c. 违反社会规则的危害和后果3. 教学活动:a. 案例分析,讨论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b. 角色扮演,模拟遵守社会规则的场景。
c. 学生分享,交流自己遵守社会规则的经验和感悟。
三、第三章《关爱他人》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b.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
2. 教学内容:a. 关爱他人的意义和方法b. 关爱他人的注意事项和技巧c. 关爱他人的实际案例分享3. 教学活动:a. 观看关爱他人的视频,感受关爱他人的快乐。
b. 小组讨论,分享关爱他人的经验和感悟。
c. 角色扮演,模拟关爱他人的场景。
四、第四章《保护环境》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b.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保护家园的责任感。
2. 教学内容:a. 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危害b. 环保知识和方法c. 环保行动的实际案例分享3. 教学活动:a. 观看环保视频,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危害。
b. 小组讨论,探讨环保行动的方法和策略。
c. 学生分享,交流自己参与的环保行动和感悟。
五、第五章《自尊自信》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认识到自尊自信的重要性,培养自尊自信的品质。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阿拉伯国家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教科书分析参见第82~83页。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阿拉伯地区社会发展、民俗、民情的图片和资料。
2、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东邻日本的情况。
这节课,让我们沿着南海向西行,穿过印度洋,到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去看一看。
”2、识图练习。
从地球仪、世界政区图或两半球图上找到西亚、北非地区的位置,查找从我国到阿拉伯国家的路线。
3、阅读与探究。
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8~39页的文字,欣赏教科书第38~39页的图片。
教师将自己补充的材料也给学生。
思考:(1)阿拉伯人从事什么农业?(2)阿拉伯地区最发达的工业是什么?(3)阿拉伯地区最著名的资源是什么?(4)你知道哪些阿拉伯地区的古老文明?(5)阿拉伯人为什么喜欢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长袍?(6)阿拉伯地区最主要的宗教是哪一种?4、交流与讲解。
学生根据前面活动的结果,尽可能充分地讨论有关阿拉伯国家的概况、经济发展、文化传统,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或讲述。
5、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1、要准备好有关阿拉伯地区农业、工业经济发展和发达的古老文明传承的资料和图片。
2、要准备好地球仪、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家庭作业预习与探究关于非洲地区的社会状况。
建议就学生对西亚、北非阿拉伯国家的了解程度给予。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篇二一、教材分析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
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四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一些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我们生活的社会1.1 学习目标: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的基本情况,认识社会中的各种组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1.2.1 社会的基本情况:人口、地理、文化等。
1.2.2 社会中的组织:家庭、学校、政府、企业等。
1.2.3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1.3.1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社会的基本情况。
1.3.2 分组讨论,了解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及其作用。
1.3.3 小组分享,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4 教学评价:以小组讨论和分享的表现作为评价标准。
第二章:我们生活中的规则2.1 学习目标:了解我们生活中的规则,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学会遵守规则。
2.2 教学内容:2.2.1 生活中的规则:交通规则、学校规则、家庭规则等。
2.2.2 规则的重要性:规则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2.2.3 遵守规则:如何自觉遵守规则,遵守规则的好处。
2.3.1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生活中的规则。
2.3.2 分组讨论,了解规则的重要性。
2.3.3 角色扮演,学会遵守规则。
2.4 教学评价:以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表现作为评价标准。
第三章:我们身边的资源3.1 学习目标:了解我们身边的资源,学会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
3.2 教学内容:3.2.1 身边的资源:水、土地、能源等。
3.2.2 合理利用资源: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2.3 保护资源:如何保护资源,防止资源浪费和污染。
3.3 教学活动:3.3.1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身边的资源。
3.3.2 分组讨论,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方法。
3.3.3 小组分享,交流保护资源的实际行动。
3.4 教学评价:以小组讨论和分享的表现作为评价标准。
第四章:我们的权利与义务4.1 学习目标:了解我们的权利与义务,学会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4.2.1 我们的权利:人身权利、言论权利、受教育权利等。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3(优秀8篇)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对世界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2、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学会处理信息。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一些邮票、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我最关心的问题1、教师:环游世界一周,你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是不是更感兴趣了呢?2、提问:你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从哪里可以获得信息?3、生答。
二、从衣着开始认世界1、分小组研究各国的衣着为什么不同?2、组员一起讨论研究计划,也可参考书上的基本研究过程。
三、领略异域风情认世界1、教师提示学生搜集一些邮票、图片等,合作办一个“世界风情展”,让更多的人领略异域风情,了解世界。
2、各小组讨论、探究更多如何去了解世界的方法。
四、计划去旅游1、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某洲、某国家你最感兴趣的事物,想想用什么办法来了解?2、小组商议,确定最佳旅行路线,安排行程。
五、活动——世界真奇妙▲抢答赛1:1、你知道这些国家的别称吗?泥泊尔——高山之国(泥泊尔是当之无愧的高山之国,大部分土地都位于世界最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马尔代夫——无猫之国(马尔代夫人认为猫是祸根,从不养猫,以至于国内的老鼠又大又肥,成群在大街上乱窜。
)墨西哥——仙人掌之国(在墨西哥,随处可见仙人掌。
在墨西哥的国旗、国徽和货币上,都可以见到仙人掌图案。
仙人掌以成为墨西哥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梵蒂冈——无理发店之国(梵蒂冈国内有高大的教堂、宫殿和电台,可却没有一家理发店,人们理发,需要到外国去。
)泰国——千佛之国(泰国是佛教王国。
泰国男子成年后,必须削发为僧一次,否则,将会受到他人的歧视及家人的冷淡。
)冰岛——冰与火之国(冰岛是一个冰川广布、气候寒冷的国家,可就在这样一个国家,却又有着众多的火山与温泉,形成一道别致的景观。
)(芬兰——千湖之国瑞士——钟表之国新西兰——绵羊之国法国——葡萄之国荷兰——风车之国塞内加尔——花生之国)2、小组合作交流:给国家取别称。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道德与社会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案针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道德与社会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道德与社会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道德与社会的概念- 掌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研究一些简单的道德准则和生活规则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判断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力-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努力向上的精神三、教学内容1. 模块一:我与家庭- 研究家庭的重要性和作用- 探讨家庭中的责任与义务- 研究尊重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2. 模块二:我与同学- 了解友谊的意义和内涵- 探讨友谊中的互相帮助和信任- 研究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和纠纷3. 模块三:我与社会- 了解社会的组成和结构- 探讨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研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4. 模块四:我与他人-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研究尊重他人的差异和惯- 探讨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和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3.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社会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4. 多媒体展示法:结合多媒体教具,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法: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问答评估法:通过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堂作业评估法:布置相应的作业,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
六、教学资源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社会教材2. 多媒体教具:电脑、投影仪等3. 案例材料和活动素材七、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本教案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道德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次备课第一单元走向文明1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了解并认识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一些常见的科技产品。
3、懂得科学技术如何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的方法。
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
教学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引入新课师:(引言)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那时侯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用什么照明?用什么做交通工具?怎样传递信息?吃什么东西?二、学生活动: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利用设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好奇心理及求知欲,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一个情景。
)探究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二次备课1、引导学生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师: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那时侯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怎样生活?2、指导并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体会在缺少科学技术的时期,人们生活上的种种不便)3、教师出示课件。
加深学生对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及生活情景的认识。
探究活动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1、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积极发言;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
其次,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
如:(1)表格展示式科技成果空调电视洗衣机冰箱电脑采访对象大家的感受和认识对生活的影响程度二次备课4.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深入探讨,如“假如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等。
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带来的好处。
5.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科技给我们带来了……。
探究活动三:科技是把双刃剑1、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警惕它对我们的伤害。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2、根据教材第4页中提供的信息,启发学生思考科技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
3.组织辩论。
(1)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5页中的克隆技术这一事例,谈自己对克隆技术的认识。
(2)知识拓展与思考:通过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克隆技术,你了解到了什么?运用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如果滥用这一技术甚至克隆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3)全班交流5、探讨并交流:人们应该怎样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6、拓展与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以科技是把双刃剑为内容,写一篇小论文。
,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具体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观点,同时提出预防不利因素影响的措施。
二次备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2 社会文明大家谈教学目标:1.通过对社会或自己生活的社区中人们文明素养的现状考察探究,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对人的文明素养的要求也在提高,文明社会需要文明人。
2.通过活动,体验做文明人价值所在,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
3.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学重点: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
教学难点: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学过程:1、看图片资料(教材的第8、9页)二次备课师:“你从教材提供的这些信息中想到了什么?你最想对哪件事发表自己的评论?2、学生拟定题目,写出自己的交流要点,如:“从乱扔口香糖想到的……”、“时尚穿着与出口成脏”、“一口痰虽小,影响却大”等。
3、小组交流。
如:“假如你是清除口香糖的工人…”、“假如你是一个游客…”等,设计问题。
4.全班交流。
师:如果大家都在小事上不注重文明,会是什么样的情景?活动二文明素养面面观1.组织班级交流。
师:课前,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学校、社区或进出的公共场所做了一次调查,找到了与文明社会不和谐的看上去不起眼的行为,现在请同学们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
2、学生汇报师:你对哪些不文明行为感到厌恶。
生:对自己所做的不文明行为感到羞愧;对破坏文明氛围的人感到气愤;对不文明的做法提出批评等……2.师生谈话。
师:“……一点小事能折射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总结:是呀,小事不可忽视,小事也体现公民对社会的责任二次备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3 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教学目标:1.知道人们在休闲时间里开展的各种各样活动有的是健康的,有的是不健康的。
2.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3.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难点: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我看休闲活动1、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调查休闲时候大家在做什么?现在清在小组里交流。
"2.交流: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
二次备课(1)每个同学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在小组交流。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汇总,把全小组同学的内容合在一张表上。
(注意:相同的进行合并。
)(3)班级交流。
各小组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向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汇总,从中可以看到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们休闲时候开展了哪些活动。
3.讨论: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为什么?(1)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
看看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为什么?(2)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选出观点不一致的项目作为专题进行深入讨论。
如:教材中提到的“麻将是非小辩论(3)讨论小结。
在讨论中你知道了什么?师:参加休闲活动应坚持一个原则,把握好一个度,那就是任何活动要有益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文明。
活动二休闲活动树新风活动二我们社区的新风课件演示:1、我们社区的新风尚(1)师:各地人们追求高品质、高品位的休闲生活的信息,看看这些新风尚给大家带来了什么?(2)利用课前调查自己社区的人们有关休闲活动的情况,组织交流:在社区人们的休闲活动中,哪些是新风尚?这些新风尚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3)体验讨论。
什么是高品质、高品位的的休闲活动?二次备课 2.师:让我们为社区休闲活动提提建议。
(1)交流。
在我们的社区休闲活动中,你认为还有哪些是品位不高或不满意的?(2)小组讨论。
选择大家认为好的的办法给社区提建议。
用各种形式表达你的建议,可以是唱跳的;也可以是文字的等。
(3)交流建议。
一边交流,一边评价,这些建议怎样?可以给大家带来什么?第二课时活动三:走进流行文化1.师:流行文化是我们休闲活动的一种方式,大家知道什么是流行文化吗?我们经历过哪些流行文化?2.班级交流。
你喜欢流行文化中的哪些形式?有什么感受?3.读读教材中提供报道,说说我们的看法。
4.师: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不健康的流行文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5、讨论。
怎样抵制流行文化中的垃圾文化对我们的不利影响?6、学生寻找多种办法。
如:不参加;寻找其他健康的休闲方式;创编健康的内容等。
7、师:阅读,也是一种休闲方式。
我们可以选择这健康的休闲方式。
你喜欢读的书有哪些?谈谈你的感想?8、小组活动。
用健康的内容抵制垃圾文化。
各小组选择编童谣二次备课或做游戏等形式进行创编活动。
引导学生就近期学生中流行的玩耍形式进行内容创编,不只拘泥于教材中提供的形式。
9、交流创编成果。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4 学会拒绝教学目标:1、知道在社会生活中有“阳光”,也有“陷井”,从小应当学会识别生活中的陷井。
2、认识毒品、烟酒、痴迷网络对少年儿童的危害。
3、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抵御各种危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陷井”,避免受到伤害。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认识生活中陷阱1、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个圆圆、表示陷井,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陷井,依次写在圆圈中,并写一个说明:为什么你认为它是陷阱?二次备课2、模似表演,让学生扮演生活中常见的陷阱,分别走到同学中,“引诱”大家“上当”,遭到“陷阱”引诱的学生写出一句话,分别展示出来。
3、小结:生活中要小心,要学会认识生活中的陷阱。
二、远离毒品1、交流谈话,认识毒品的危害。
1)毒品是什么?2)它是怎样摧残生活的?举事例进行说明。
3)播放有关毒品的危害的光盘、图片等,让学生观看。
4)学生交流感受和想法。
5)小结:要远离毒品,一口也不能沾,千万不要上当。
2、控诉毒品对生命、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
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列出毒品的罪状,控诉毒品的罪恶。
2)小组汇总。
3)继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3、防止毒品的侵害。
1)交流我国政府打击毒品犯罪的有关内容。
2)讨论:为防止毒品侵害,我们自己应做到什么4、小结:我们要建立一道心理防线,随时提高警惕,远离毒品。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说说吸烟和过度饮酒的危害二、拒绝烟酒二次备课1、交流调查情况,人们吸烟、酗酒的情况2、引导学生讨论:看到这些现象时的想法和感受。
3、学生谈吸烟、喝酒的看法4、对书上所列学生的各种看法做出判断,并说理由。
5、做小小宣传员根据书上提供的范例,思考应该怎样做宣传。
同桌交流自己的初步想法。
三、选择一个专题,选择一种形式,设计自己的宣传手册。
展示自己做的宣传资料,评价作小结。
四、小心网络陷井1、请上网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上网经历。
2、交流:你上过网吗?你喜欢网上的哪些内容?你喜欢在网上做什么?3、讨论:你认为网络有陷井吗?小结:网络陷井指的就是在网络上进行对话,在利用网络进行交往或娱乐进入迷恋状态,不能自拔而受到的各种伤害。
五、了解落入网络陷井的后果。
六、金点子活动,预防陷井伤害。
1、提要求:人人动手动脑,为防范陷井献计献策。
2、自己动手动脑设计。
3、汇报交流。
七、课外作业办一张报纸——宣传身边的好网站。
板书设计:二次备课课后反思: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1、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目标:1、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
2、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3、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4、阐述自己的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己肩上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