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在沙漠的中心》教学设计Array设计人:纪芙蓉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品味重点语句,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路程。

3、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能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学习重点: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难点: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预习设计:

一、预习任务

任务一: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任务二:标出段前序号,划出生字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任务三:默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大意:(什么人在沙漠怎么样,为什么会在沙漠那样)

任务四:初步感受人物形象,说说你的认识。

二、预习内容

(一)认知前提

20世纪的航空事业:20纪初的飞行,飞机制造技术不完善,信息技术不发达,天气预报不准确。飞行是一项冒险的事业,飞行员每一次驾驶飞机上天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开辟新的航线更是一件冒险的事情。

故事背景:圣埃克絮佩里和机务员曾盲目撞在利比亚沙漠地。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碛上东奔西走。(二)新知认知

1. .本文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国家)作家(人名),1935年,他的西茂恩号飞机在撒哈拉大沙漠靠近利比亚边界的地方坠落,经过三天的漫长等待,他和他的同事被北非贝督因人救了出来。其代表作有《》、《》、《》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打嗝()协()奏躯壳()ji?()毛lí()明ji?()毛

遮bì()遗hàn()真谛()辐()射筛()糠打嗝()协()奏躯壳()口干舌zào()

3.解释下面的词语。

身不由己:卷土重来:

死得其所:芸芸众生:

4. 作者在沙漠中遇到了、、等问题,他的心理

变化过程可以概括为:——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主人公、的精神品

质。

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作者是国作家。其作品多描述飞行员生活,代表作有、、、等。2、字音字形:

(1)给下列字注音。

乙醚()虫豸()硌()犁铧()()

脐带()真谛()噎()筛糠()()

(2)根据下列的解释,写出相关的词语。

①指死亡的期限。()

②虫子。泛指虫类小动物。这里比喻碌碌无为的人。()

③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④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预习质疑:

学习过程:

一、【初读——整体感知】

(一)、导入请学生朗读PPT上的名言:

人在跟障碍较量时,才发现自己的价值。——圣埃克絮佩里

师: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最早的飞行员之一,是撒哈拉航线的飞行员。在1935年的一次飞行中,飞机坠毁在利比亚沙漠。

师:飞机不幸失事,坠毁在沙漠中,圣埃克絮佩里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他以为自己要死在那里,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和障碍让他感觉自己要死在那里?下面让我们跟随圣埃克絮佩里,走进他的《在沙漠中心》。

(二)、预习交流

1、同桌交流、组间交流

2、师生共同交流疑难问题

三、【研读——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品味赏析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作者在沙漠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

困难:(干渴疲惫孤立无援环境恶劣物资匮乏)

预设:品读赏析的重点语句

①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不只是夜晚的寒冷”,还有内心的恐惧。

这句话用“格格作响”的声音,用“跟糠筛似的”身子形象地写出了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状况。

②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漠中寒风刮得又猛又急,来势汹汹,令人无法躲避,“冲”写出了风来的气势之大之狂。

2、师:寒风的侵袭,干渴的折磨,死亡的威胁……可以说作者处在绝境之中,在如此悲惨的境遇里,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在文章中找出描写我心情的语句,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情绪。(比如痛苦、绝望、乐观、平静等)。

(一)表达作者心情痛苦的句子

第1节: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斗得像筛糠似的。

第2节: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屠刀就在我的头上。

第5节: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第9节: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

(二)表达作者心情绝望的句子

第4节: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

第11节:永别了,你们这些我曾经爱过的人。

(三)、表达作者心情乐观的句子

第17节: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

第18节:我没有一点儿遗憾。

第21节: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四)、表达作者心情平静的句子

第10节: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在大海深处,江河就平静了。

3、师:在那样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作者的心情是复杂的,思绪是有些混乱的,在他的内心希望和失望几乎总是交替出现的。面对困境和死亡,作者具有普通人的脆弱,他痛苦、疲惫、恐惧、绝望,但他也有一般人所没有的乐观和坚强。正如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里所说的: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没有黑暗,只是永远不被黑暗所掩蔽,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为卑下的情操所屈服!

所以说作者不仅仅是与自然界较量,也是与自我内心较量,在与自我内心较量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对于人生、对于生活的思考,那么作者笔下的“生活”指什么?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生活”的?请学生默读11至19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指在自己从事的事业中,在与大自然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承担生命的责任,寻找人生的真理,实现生命的价值。与农人对比,表明“生活”是一种平凡的事业,是人生的责任;与“芸芸众生”荒唐而短促的礼拜日相对比,表明自己因“生活”而幸福、满足,死而无憾;与斗牛士对比,表明自己热爱生命。

4、师:在作者的思考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所以有人这样评价圣埃克絮佩里:痴迷飞行,并不是喜欢冒险,而是因为热爱生活;无畏死亡,并不是看轻生命而是因为热爱生命。

师:正是因为这份热爱,圣埃克絮佩里鼓足勇气,决定不抛弃不放弃。继续走下去,请学生读最后一节。

师:圣埃克絮佩里对同伴说:“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这句话中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作者求生的渴望?(上路继续)所以朗读时我们要重重地读,来表达作者这份坚定,一刻也不会卸下的精神。

指导后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齐读。

师:“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因为有了这个坚定的信念,即使在看来山穷水尽的地步,作者也没有放弃生的职责,行动的职责。他们继续上路了,大家肯定想知道最终他们有没有走出沙漠。

5、教师配乐读PPT资料链接:

另一个阿拉伯人的侧影出现在沙丘上。我们呼叫,但声音很低。于是我们挥动双臂,我们感觉整个天空都被我们的信号填满了。

现在,他在那里不慌不忙地转了四分之一圈。就在他正面对我们的那一秒钟,大功就可告成,就在他看到我们的那一秒钟,他就已经能消除了我们的干渴、死亡和幻影。他在那里转上四分之一圈,就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只要他上身动一动,只要他目光移一移,他就能创造生命,他在我眼里无异于神……

真是奇迹……他朝我们走来,在沙漠上,就像上帝在海上一样……

四、拓展延伸最终圣埃克絮佩里他们获救了,征服了沙漠绝境。经历重重的星夜、穿越风雨雷电后,圣埃克絮佩里且行且歌。他不仅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成为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同时他又成为一位出色的作家。通过驾驶飞机,他拥有了飞翔的翅膀,通过写作,他为万里高空的同伴们代言,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不仅写出了《人类的大地》,还有美丽的童话

《小王子》。(PPT出示《人类的大地》、《小王子》的封面图)

五、小结:面对绝境,如果圣埃克絮佩里坐以待毙,等待他的只有死亡。而最终他征服了沙漠,靠的是一颗坚强的心,靠的是一种与困难障碍做斗争的勇气!让我们再次重温圣埃克絮佩里的话:人在跟障碍较量时,才发现自己的价值。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勇敢坚强的与障碍较量,实现自己的价值。

达标检测:(时间:10分钟总分:10分)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1分

A.乙醚.(mǐ)虫豸.(zhì) 硌.(ɡa) 犁铧

..(líhuá) B 真谛.(dì) 脐.(qí)带噎.(yē)住筛糠

..(shaīk ānɡ)

C.辐.(fú)射遮.(zhē)蔽篱.(lí)笆膝.(xī)盖 D.颤.(zhàn dǒu)抖忧虑.(lù) 抱怨.(yuàn) 胸膛.(tǎng)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1分

A 颤抖打嗝死得其所辐射B疲倦哆嗦遮蔽口干舌躁C脐带胸膛短促芸芸众生 D 依赖滋养躯壳循环不畅三、下列词语字形、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斗志斗勇:用智慧和勇气进行争斗。B.自以为是:自己是正确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C.死的其所:死在值得死的地方。指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D. 硌:一种金属元素。

四、下面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1分

①为了躲避它,我像困兽一样团团转②我在天使的重负下挣扎③好像是膝盖硌着我的胸膛④之后我感到呼吸困难⑤刚才,风驱赶着我四下乱窜

A.③④⑤②① B.⑤①④③② C.③⑤④①② D.⑤④②①③五、下列各句中没有用到比喻修辞的是( )1分

A.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

B.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C.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人鞭打。

D.风驱赶着我四下乱窜,为了躲避它,我像困兽一样团团转。

六、课文揭示了探险的意义,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3分

七、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2分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在沙漠的中心》教学设计Array设计人:纪芙蓉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品味重点语句,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路程。 3、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能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学习重点: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难点: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预习设计: 一、预习任务 任务一: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任务二:标出段前序号,划出生字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任务三:默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大意:(什么人在沙漠怎么样,为什么会在沙漠那样) 任务四:初步感受人物形象,说说你的认识。 二、预习内容 (一)认知前提 20世纪的航空事业:20纪初的飞行,飞机制造技术不完善,信息技术不发达,天气预报不准确。飞行是一项冒险的事业,飞行员每一次驾驶飞机上天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开辟新的航线更是一件冒险的事情。 故事背景:圣埃克絮佩里和机务员曾盲目撞在利比亚沙漠地。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碛上东奔西走。(二)新知认知 1. .本文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国家)作家(人名),1935年,他的西茂恩号飞机在撒哈拉大沙漠靠近利比亚边界的地方坠落,经过三天的漫长等待,他和他的同事被北非贝督因人救了出来。其代表作有《》、《》、《》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打嗝()协()奏躯壳()ji?()毛lí()明ji?()毛 遮bì()遗hàn()真谛()辐()射筛()糠打嗝()协()奏躯壳()口干舌zào() 3.解释下面的词语。 身不由己:卷土重来: 死得其所:芸芸众生: 4. 作者在沙漠中遇到了、、等问题,他的心理 变化过程可以概括为:——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主人公、的精神品 质。 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课导学案 学校学科数学小组修改建议 教学内容新课标一年级 数学下册 课题例三 授课教师教学时间 20XX年5月17 日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 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技能目标 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 学 重 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 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 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法选择参与式教学法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前预习提纲预习例三 教研组长签字:周云志 合作学习提纲小组合作小学:讨论如何解决例三这样的问题 教研组长签字:周云志 达标检测题完成课本做一做的P29。 教研组长签字:周云志 教学过程导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导学过程: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 3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教学过程 15人做游戏,平均每组有几人? 15人做游戏,平均每组5人,有几组?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 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1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2、3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四、作业。 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达标检测回馈表检测方式提问监测情况 分析 辅导措施

第15课《无言之美》导学案(含答案)

九下第15课《无言之美》导学案(含答案) 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学会从生活中细微之处发现美的存在。 4.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大荒漠中一缕炊烟升起,因为没有风,所以它显得特别直;远方横着一条大河,落日好像自河面上升起,看起来格外的圆。 比较A与B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更美,更能打动你 学生明确:A句,虽然B句描写得十分详细,还包括了A句中的景物,但是,它却没法像A句一样呈现出悲凉雄浑的意境。 教师再问:明明B句描写得更加详细,为何反而还达不到A句的效果呢难道是因为说得太多反而不够好也许,今天的课文内容,能解答这个疑问。 【教学预设】 教师亦可以选择其他意境深远的诗句作为教学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在言外之句,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无言”现象,以便于深入把握课文。 二、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作者朱光潜笔名孟实籍贯安徽桐城人 评价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 三、字词积累 1、重点字 附丽(fù) 意蕴( yùn) 寂寥(liáo) 谚语(yàn) 急促(cù) 颦( pín) 心旷神怡(yí) 易错警示 “拈”应读“nin”,不读“lian”;“颦”应读“pin”,不读“ping”。 2、形近字 笼(lòng)笼罩峨(é)峨眉 笼(lóng)葱茏峨(é)巍峨 记忆方法 用“竹”草木条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是“笼”,“草木”青翠茂盛是“茏”。 3、重点词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二年级语文导学案 1、找春天(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羞”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春天。 过程与方法 4.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教学本课着重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5.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春天。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2.难点 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三、知识梳理 本文以“找春天”为题引导读者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无限美好,去发现春天的特点。 四、学法指导 本课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春光的美好的基础上,再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能够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教师口述目标,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 1.自学指导 (1)认识“羞”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春天。 2.教师设问 (1)自由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并多读几遍。。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意借助汉语拼读准字音。(3)自读或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画出描写这种心情的词句好好读读体会词语蕴含的意思。 (5)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6)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想想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该怎样读出发现春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课题: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我的 学习任务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我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流程知 识 链 接 对称现象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让我们来关注什么是对称。 这些都是对称的,我能说一说我在生活中发现的对称现象。 合 作 探 究 1、看书29页例1,剪一剪 像上面这样,先把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剪一剪。 (1)我把我剪的图形在沿折痕对折,我发现了: 2、想一想、说一说 对称轴对称轴对称轴 我发现:像我们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而且我还会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学习 流程归 纳 总 结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这样的图形是()。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课题:图形的运动(一)平移我的 学习任务1.初步感知平移的现象。 2.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 学习流程知 识 链 接 1、平移现象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让我们来关注什么是平移。 这些都是平移现象。我能说说我平常发现的平移现象。 合 作 探 究 2、自学书30页例2,认识平移。 (1)我知道并会说什么是平移?(2)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3)、看图填一填。

学习 流程归 纳 总 结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 1、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且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现象 就是()。 2、平移的方法: (1)确定物体平移的() (2)确定物体平移的() (3)()移动后的各点,就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导学案及答案

15、《说“屏”》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欣赏文章美点 3、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细心积累生字词 帷()幕伧()俗忒()文化休憩()2、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3、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4.根据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说话 △假如时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 a、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b、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 c、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课堂探究 5、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和作用 6、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7、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8、阅读课文2-5段,完成下列各题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忒()倚()膝() 2.“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在第一段中起什么作用?屏除了分隔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3.概括第三段的段意 4.作者认为屏风怎样设置才合适? 5.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当堂检测 阅读后答问: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漩涡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上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指纹的特性和类型。 B.指纹的特性和用途。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1-4课导学案课题1找春天备课组主备初审审定 过程和环节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更新和改进 教学目标: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信息资料: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学生:课前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1、谈话导入。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2、歌曲导入 (播放《春天在哪里》)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3、自读识字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2、教师出示生字词,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3、小组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预习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2 《在沙漠中心》预习学案 一、基础常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乙醚虫豸硌犁铧 脐带真理噎筛糠 篱笆打嗝辐射芸芸众生 2.依据下列的解说,写出相关的词语。 (1)释教指全部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很多的平常人。() (2)比方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颤栗。() (3)比方失利之后从头康复实力。() (4)描绘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5)自以为自己是正确的,不接受他人的定见。() 3.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国作家 _____________。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2)本文首要记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之间的所思所想。作者在沙漠中遇到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等问题,他的心思改变进程能够归纳为:______ ______ _______ ,从中咱们能 够体会出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精力质量。 4.预习后的疑问: 二、常识链接 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位置的作家,但 他的终身首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从1921年服兵役学习飞翔;1926年进入法国的一家航空公司作业;1929年协同法国 闻名飞翔员梅尔莫兹、吉约梅拓荒非洲——拉丁美洲航线;第二次世界大战迸发,逃亡美国;1943年潜回北非,参与法 国抵抗运动,至驾驭侦查飞机殉难停止,他的终身是飞翔员的生计。他的小说特点是环绕他自己的航空阅历,描绘了其时法国飞翔员的惊险豪放的日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导学案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学习目标: ①、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 ②、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③、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抓住文章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首先自读课文,感知这封信的内容,思考:这个孩子是谁?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然后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通过感情朗读、思考、交流等手段感受作者悲痛、缅怀、渴望和平的情感。 课前准备: ①、课下搜集关于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通过充分自读课文,争取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且很好的完成下列任务:①、我能把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并组词。 zh k k w m 卓.越蓝盔.,凯.旋手腕.弥.漫 11

x zh 威胁.驻.军●对()个,错()个 ②、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xīshēng) (kǎi xuán)(zhēng fú) (ā yí) (jīng jì (gòng xiàn) (shén shèng)(zuìè)(jiàn kāng) (yǒng zhù rén jiān) (zhí xíng) ③、我理解并批注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如:“蓝盔、征衣、军事观察员……”这些词我通过上网查找理解的,有 ;向老师请教的,有;查字典的,有 2、我会听写“牺牲、罪恶、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经济、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健康、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3、通过自读课文,我知道这篇文章是写给的一封信。信的正文首先写了,接着写了 ,最后呼吁 。让我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我还知道了是在呼吁,他发出呼吁,他因为 呼吁。 4、我把疑问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准备课堂交流: 5、我要记住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22

《在桥边》导学案

《在桥边》导学案 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孙小燕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中重要词语 2、理清文章的情节,在情节的行进中,体会“我”的情绪变化 3、思考并领悟对处于困境中的人出给予物质帮助之外,还应给予精神关怀这一道理。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归纳、演绎、朗读、抓关键词句等 【课堂导入】今天天气阴沉,天空灰灰的,沉沉的,然而我们教室确是拥挤而有 序的,即将也是热闹的.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专家莅临指导.(掌声)怀揣着一份好心情,我们一起去德国的一座大桥边,看看发生了什么故事.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作家作品。 伯尔出生在科隆一雕刻匠的家庭,中学毕业后,曾在书店当学徒。1939年在科隆大学学习,不久即应召入伍,随军到过法国、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增长了不少见识。二战结束后,曾在战俘集中营待了几个月。六年战争生活经历,成为伯尔早期创作的主要题材。战后除继续在科隆大学研究语言与文学外,还当过木匠和人口统计员,因此对下层人民的生活较为熟悉,并在许多作品中有所反映。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伯尔的创作题材有所变化,主要描写”小人物”在经济复苏过程中的痛苦挣扎和悲惨遭遇,表现他们的苦闷彷徨,有时也渗透着欢乐的精神,揭露和批评战后西德社会的种种不公正现象。 中篇小说《正点到达》、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成名作《正点到达》是联邦德国“废墟文学”的代表作。1971年发表的《与一位女士的合影》(又名《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是其全部创作的结晶,获次年(197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被评委会誉为“臻于顶峰”之作。 2、翻阅工具书,解决重要字词,学会用成语造句。 3、整体感知:请用一两句话简述故事情节。 明确:他们让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我每次都故意把一位可爱的姑娘漏数掉了。 4、那么《在桥边》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全文共9段,请大家根据小说的情节运行流程划分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个部分的内容。 明确:发生:1-3段,交代主人公的基本现状以及他对职业的态度。(现实生活乏味) 发展:4-5段,主人公暗恋过桥的姑娘,她成了主人公乏味生活中的亮色。(暗恋过桥姑娘)

第15课心声导学案教案

第15课心声导学案教案 篇一:第15课心声导学案第15课《心声》学案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主备人:邵三群审核:孙孝智教师寄语:放开包袱,展现心灵。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xK b1.C om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展示自己的个性,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人文素养。学习方法⒈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概述小说内容⒉细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刻画3.合作交流根据本课的特点,注重培养自己阅读的速度和文章概括能力,以及培养自己对文章主题的把握,细腻心理描写的品析。学习过程一、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结构: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二、生生互动小组讨论,深入探究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所体现的主题。⒈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⒉主要描写了哪几人?⒊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小说内容,简述你的看法、理由。)⒋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三、深入体会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1、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想朗读课文)2、为什么特别渴望在公开课上读一读课文?提示:为什么凡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使他在朗读时涌出了泪水。3、由李京京读课文这件事,你认为朗读课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提示:模仿赵小桢的读法、学学李京京的朗读〈课文第56自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在沙漠中心》导学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家作品,增加语言积累。 2. 培养学生快速月的课文的能力并感知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知识链接 本文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家)作家圣埃克絮佩里(人名),其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1.圣艾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自主学习 1.词语积累 乙醚()虫豸()硌()犁铧()() 脐带()真谛()噎()筛糠()()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2.请一位学生叙述故事内容 合作探究 一、速读,感知内容,走进作者内心: 速读要求:①默读,不要朗读,力戒回读。(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能力) ②调整阅读速度。(根据阅读材料和阅读时间而定) ③抓住内容要点、关键词句来阅读。 ④标出段前序号。 1、学生自由默读,教师适当巡视。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提示:可在题目加前后词语 3、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死亡危险?(提示:有针对性速读1.2小节。) 4、请设想一下,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样做?你的感受会是什么?多媒体设备适用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16)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案(无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及历史意义; 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史实,会评价戚继光。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1、郑和下西洋 (1)背景(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国力,成为当时世界上的。 (2)明成祖称帝后,派率领船队出使。 (3)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________和,“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4)概况:从____ __年到年,________先后七次率船队下“西洋”。船队从出发,先后到达和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和沿岸,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 (5)地位:的远航,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6)意义:增进了中国同________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____________和奸商。 (2)倭患: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

破坏,时称“”。 (3)经过:________率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在________九战九捷,后又与其他抗倭将领消灭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倭寇,使__________的倭患基本解除。 (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__________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____和爱国主义者。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1、读图题: 图一图二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能够实现成功远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抗倭的地点在哪里?请用一句话评价他。 2、材料题“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请回答:材料表达了戚继光的什么意愿(不得用材料中的原话作答)?他最突出的功绩是什么? ●知识建构: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 《在沙漠中心》课中导学案 【学习方针】 1.理清课文叙说的次序及头绪。 2.品尝要害句子的意义,了解作者的优秀质量 3.领会生命的意义,培育勇于面临波折的坚强意志与质量。【学习进程】 一、导入 你见过沙漠吗?谈谈你对沙漠的观点? 二、预习查看 1.查看预习学案的完结状况。 2.查看课文吟诵和字词的掌握状况。 3.查看收集的作者、著作等状况。 三、全体感知 1.快速阅览要依据要求,捉住内容要害,捉住要害字词句段,默读课文,不重读不回读。 2.速读要求:

①默读,不要朗诵,力戒回读。(培育学生专注阅览的才能) ②调整阅览速度。(依据阅览资料和阅览时刻而定) ③捉住内容要害、要害词句来阅览。④标出段前序号。 3.著作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优点? 4. 在沙漠中心,“我”遭受了哪些苦楚与折磨?怎么处 理这些苦楚? 5.面临这些苦楚,作者心境产生怎样的改变?(先找出 表达作者心境的句子) 四、评论研讨 1.圣埃克絮佩里在荒芜的沙漠中终究阅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2.(1)请找出表达作者心境苦楚的句子,并领会一下。 (2)请找出表达作者心境失望的句子,并领会一下。 (3)请找出表达作者心境安静的句子,并领会一下。 (4)请找出表达作者心境达观的句子,并领会一下。 3. 深陷窘境的“我”能忍耐巨大的苦楚,表现出主人公 怎样的精力? 4. “我”为什么能从苦楚、失望转变为安静、达观的呢?

5. 阅历屡次生与死的斗争,圣埃克絮佩里向咱们展现的 人生意义、举动价值,文中是怎么表现的? 6. “我”所以为的“日子”的意义是什么?(要害研读13、16、19段) 7. 齐读20-21段,想想圣埃克絮佩里的阅历给咱们带来 了怎样的启示。 8.作者为咱们提醒的“探险”的真理是什么? 9. 作者用很多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临死亡威胁时的感触,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络作者的生平,你以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五、品尝言语 细读课文,细细品尝下列句子的意义。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仅仅 夜晚的冰冷。 2.北风就像平原上的马队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 以逃避它的来犯。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_数据收集整理导学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一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学习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出示例1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 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 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

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 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师: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师: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第15课 钢铁长城》教学设计(附学案)

第15课钢铁长城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教学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这就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万里长城,当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为了抵御外族的掠夺和屠杀,保卫国家安全。 教师:对,如今我们不再依靠长城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古老的泥土城墙被现代化装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钢铁长城所取代,但长城仍是国防的象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成为钢铁长城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一)陆军 1.图片展示: 某重装陆军部队 2.教师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何时建军的? 提示:1927年8月1日。 3.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陆军的新发展。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4.教师过渡:陆军是人民军队中最早建立的军种,那么其后建立的军种是哪一个?(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关海军的内容。 (二)海军 1.播放2009年4月我国海上阅兵式的视频。 2.教师讲述:2009年4月23日,我国在青岛成功地举行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多国海军阅兵式,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海军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海军阅兵式为什么要选在4月23日进行? 提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4月23日,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3.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了哪几支海军? 提示: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4.史料展示: 1970年12月,中国自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服役后,加快了研制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步伐。1983年8月,中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正式服役。1988年9月27日,中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海上核反击力量。 5.教师提问:读材料和教材,说说20世纪70年代,我国海军有了什么新的发展。 提示:陆续装备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 6.教师继续提问: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 提示: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7.引导学生思考:近代我国也曾经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请问这支海军是什么?最后结局如何? 提示: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教学案《课前预习单》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预习单 ★1 古诗二首 第一步:朗读古诗,识记作者(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第二步:再读古诗,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1.《咏柳》的作者是,诗人用独特的手法描写了,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2.《村居》的作者是,诗人描写了早春二月,儿童们兴致勃勃地的情景,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 第六步:我的疑问: ★2 找春天 第一步:朗读课文,标自然段(本课共有自然段) 第二步:再读课文,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本文把春天比作。她,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第六步:我的疑问: ★3 开满鲜花的小路 第一步:朗读课文,标自然段(本课共有自然段) 第二步:再读课文,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邮:左右结构,右边的“阝”不要写成“卩”。 递:半包围结构,书写时注意“辶”的写法。 原:半包围结构,由“厂”+“白”+“小”组成。 第五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故事,它运用的手法,讲述了长颈鹿大叔寄来包裹,鼹鼠先生不小心把包裹里的小颗粒漏在路上,春

天的时候,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上开满了鲜花的故事。 第六步:我的疑问: ★4 邓小平爷爷植树 第一步:朗读课文,标自然段(本课共有自然段) 第二步:再读课文,标画字词(听范读,朗读,圈出生字,画出新词)第三步:查字典,认生字(查字典,学习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第四步:学习“会写字”

《在沙漠中心》导学案设计

《在沙漠中心》导学案设计 《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3、学会品读重点语句,体味其精妙。 4、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与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培养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并探究其源本、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 【知识链接】即使是绝望,仍要选择上路;即使是面对死亡,仍要选择卷土重来。圣埃克絮佩里就是如此的人、(教师补充作者简历) 在服兵役期问通过了飞行员合格证书、尝试过多种职业之后,她成了民航驾驶员,先后驾驶过邮运飞机与法航班机、当时飞行依然一件冒险的情况、特不幸运,她们在绝望的情况下,在沙漠里跋涉坚持了五天五夜之后,被一支骆驼商队救出。但幸运之神不估计永远眷顾她……1944年尽管她当时差不多超过了年龄限制,在她努力的争取下,依然又服起了

兵役、7月31日,她为了拍摄法国南部的地面军情况况,为盟军着陆作准备,驾飞机从法国科西嘉岛起飞,去地中海及阿尔卑斯山上空执行空中侦察任务,结果一去不返……没有人明白,刹那间发生了什么,没有人明白,刹那间这位飞行家兼作家的圣埃克絮佩里有多少感受要抒写。这一切都成为了永远的遗憾。2019年7月,法国文化部的打捞小组正式宣布,她们在马赛外还发现了60年前失踪的圣埃克絮佩里驾驶的飞机残骸,从而揭开了她的生死之谜。20纪初,飞机制造技术不完善,信息技术还不发达,天气预报也不准确。因此当时的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冒险,飞行员每一次驾驶飞机上天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自从莱特兄弟制造了飞机后,有特不多飞行员把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蓝天之上,开辟新的航线既是一种探险更是一种冒险。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目标】 1、自学积累字词、 2、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对课文作自我解读、 【预习内容】 1、标出段前序号,划出生字词,计时快速阅读课文,测测您

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学习目标1、学习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感受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2、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的品质; 3、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以及克服险境、勇于拼搏的精神。 了解作者:圣艾克絮佩里是法国优秀的飞行员,被称为“蓝天白云的耕耘者”。他常常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写入作品。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有人这样评价:万丈红尘的商业社会里,读这样的作品会让你重新变得纯净和坚强。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人类的大地》等。 学习过程 一、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 __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国作家 ______________。其作品多描述飞行员生活,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辐()射筛()糠打嗝()乙醚()犁铧()虫豸()协()奏躯壳()真谛()噎住()jié()毛 lí()明口干舌zào()遮bì()遗hàn() 二、速读课文,感知内容,走进作者内心: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提示:可在题目加前后词语,概括应该包含人物+事件)

例:《在沙漠中心》写___________(人物)因飞机坠毁被困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事件)。 2、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写了“我”濒临死亡的处境以及面对死亡,从痛苦、绝望到坚定、顽强的心理活动过程。请根据记叙内容划分文章层次,划分时要注意从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语言标志,思考自己划分的理由。 3、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 4、当时作者和同伴置身沙漠,遭遇了哪些艰难处境采取了哪些应对办法有何生理反应请找出相应的语句认真体会。 5、请设想一下,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样做你的感受会是什么圣埃克絮佩里是不是陷于绝望之中,一蹶不振,束手待毙呢他的心境有了怎样的转变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结合完成课后习题一) (1)表达作者心情痛苦的句子: (2)表达作者心情绝望的句子 (3)表达作者心情乐观的句子

《在沙漠中心》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 在这种没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热量很快就辐射完了。天气已经很冷了。我站起来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我颤抖的手几乎抓不住电灯。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我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 因为懒得在大热天带着我的橡胶雨衣,我把它扔在路上了。可如今风越刮越猛。我发现在沙漠里根本没有藏身之所。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阴凉,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遮蔽。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我躺下,又站起来。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的鞭打。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 过了一会儿,我才清醒过来。我站起身,笔直朝前走去,身子一直颤抖着!我在哪儿?啊!我刚离开,我听见普雷沃的声音!是他的呼叫唤醒了我…… 我朝他走回来,一直哆嗦着,好像全身都在打嗝。我对自己说:“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我已经缺水缺得太厉害了。前天,还有昨天我独自出去走了那么多路! 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宁可死在内心的幻影里。那个十字架,那些阿拉伯人,那些灯。不管怎么说,它们开始引起我的注意。我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我仍然跪在地上。 我们随身还带了一点药品。一百克纯乙醚,一百克九十度的酒精和一瓶碘酒。我试着喝了两三口纯乙醚,那就好像我吞了刀子下去。之后我又喝了一点九十度的酒精,这下总算是把我的喉咙封住了。 我在沙地上挖了一个坑,我躺在里面,然后再用沙子盖住身体。只有我的脸露在外面。普雷沃找到了几根枯枝,生了一堆很快就会燃尽的火。普雷沃不愿意把自己埋在沙子里,他宁可跺脚取暖。他错了。 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但我自我感觉好过一点了。我感觉平静,一种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静。我身不由己地踏上旅程,面对星空被绑在贩奴船的甲板上。但我或许还不是很不幸…… 1 “我”在沙漠中遇到了哪两大困难? 寒冷、干渴。 2 结合上文并根据对全文的了解,“我”采用哪些办法应对困难? 喝纯乙醚,喝90度的酒精;在沙漠中挖一个坑将自己埋住;试图用布获得一点点露水。 3 文中“我”的情绪经历哪些变化? 痛苦、绝望、乐观、平静。 4 画出第2段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说说作用。 渲染环境的恶劣,突出“寒冷”这个困难。 (二) 除了你们的痛苦,什么我都不在乎了。不管怎么说,上天待我不薄。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卷土重来。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我这里说的根本就不是飞行。飞机,它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工具。人们并不是为了飞机而去冒生命的危险,同样农人也不是为了犁铧才去耕种。通过飞机,人们可以离开城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