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习题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习题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习题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习题

考点13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对应学生用书P029

(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1~2题。

1.[考向人口的迁移]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答案 D

解析根据经纬度数值可以推测出:甲、乙、丙三地分别位于我国的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图中人口主要是从四川盆地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

2.[考向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D.文化教育

答案 A

解析人口从四川盆地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主要是由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即收入差距引起的。

[2018·南昌调研]读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完成3~4题。

3.[考向人口分布]造成B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

B.土质疏松

C.夏季暴雨集中

D.本区合理承载力较大

答案 A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B地区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是其主要环境问题。从图中可明显看出,该处的人口密度为47人/平方千米,已远超出30人/平方千米的合理人口密度,故导致生态破坏严重,进而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

4.[考向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本区北部合理承载力低的原因是()

①土地资源质量差,以沙地、草原为主②降水较少,水资源较少③科技水平低④对外开放程度低⑤人口受教育水平低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答案 B

解析图中北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旱,经济、科技水平较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故合理承载力低。

[2018·广州模拟]下图为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考向人口迁移的特点]上海流入人口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

A.20~24岁B.25~29岁

C.30~34岁D.35~39岁

答案 A

解析读图可知,流入人口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20~24岁。

6.[考向人口迁移的影响]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下降最快的城市之一,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大幅下降B.死亡率迅速上升

C.大量年轻劳力流入D.大量老龄人口迁出

答案 C

解析上海的老龄化程度下降快与大量年轻劳力迁入有关。

7.[考向人口迁移的特点]目前上海市流动人口正处在()

A.劳动力个体流动阶段

B.老人跟着孩子流动阶段

C.夫妻带着孩子流动阶段

D.农村流动人口回流阶段

答案 A

解析目前流入上海的人口以20~29岁年龄段为主,主要是劳动力。

[强素养—争夺分水岭]

[2017·河北名校联考]2005~2010年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四省级行政区总迁入人口中来自河北的人口所占比重具有明显差异(如图所示)。完成8~9题。

8.[考向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造成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四省级行政区迁入人口中河北人口所占比重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达程度B.自然地理环境

C.区域产业政策D.空间移动距离

答案 A

解析据图可知,迁入人口中河北人口所占比重较大的是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的迁入人口中河北人口所占比重较小,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达程度。

9.[考向人口迁移的影响]河北人口迁入北京、天津,则()

A.减轻迁入地就业压力

B.提升迁入地城市化水平

C.缓解迁入地环境污染

D.加剧迁入地人才外流状况

答案 B

解析河北人口迁入北京、天津,因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所以会导致迁入地劳动力增加,增加迁入地就业压力;能够提升迁入地城市化水平;使迁入地环境压力增大,可能加重迁入地环境污染;不会加剧迁入地人才外流状况。

[2017·浙江金兰合作组织模拟]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考向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主要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

①应届高校毕业生②投夫(妻)者③购房者④特殊人才⑤投父母者⑥投子女者⑦郊县农民

A.①③⑦B.①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⑦

答案 C

解析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投夫(妻)者、投父母者、投子女者主要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

11.[考向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A.推进城市化进程B.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C.解决城市交通困难D.改善城市住宅质量

答案 A

解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增加劳动力,促进工业化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2018·北京市丰台模拟]下表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域人口数据,其人口密度与我国平均水平相当。完成12~13题。

12.[考向人口分布]该省级行政区域可能是()

A.贵州省B.青海省C.江苏省D.上海市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知,该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密度与我国平均水平相当,说明该省级行政区域不可能是青海省和上海市,故B、D两项错误;根据其城市化水平约为40%,可以判断该省级行政区域不可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故C项错误;贵州省位于西南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最有可能,故A项正确。

13.[考向人口迁移的特点、城市化进程]该省级行政区域()

①总人口数持续增加②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

③人口流出现象严重④乡村人口迁入城市现象普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据上题可知,该省级行政区域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发展的潜力较大,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故②正确;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人口流出现象严重,故③正确;城市化处于加速阶段,故乡村人口迁入城市现象普遍,④正确;据图中数据可知,总人口数波动增加,故①错误。综上,B项正确。

[2017·云南曲靖一中期中]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 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14~16题。

14.[考向人口迁移的特点]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答案 A

解析题干中信息表明我国人口流动的规模扩大了,人口的空间分布更不均匀了,A项正确、C项错误;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只是意味着中西部地区所占人口比重减小,但不意味着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B项错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增多,属于人口迁移,并不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D项错误。

15.[考向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答案 C

解析我国现阶段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即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

不平衡导致了人口的空间移动,C项正确。政策、生育观念、耕地变化等会影响人口迁移,但不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B、D三项错误。

16.[考向人口迁移的影响]该现象会()

A.提高我国人口容量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答案 B

解析人口的流动能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吸引大量的农村人口到城市定居生活,从而提高城市化水平,B项正确。人口容量和资源、科技、消费水平等有关,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是相对不变的,与人口迁移无关,A项错误;题中现象为国内人口迁移,我国总劳动力数量并没有增减,故劳动力负担并没有加重,粮食需求也不会增加,C、D两项错误。

[2016·全国卷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7~18题。

17.[考向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答案 A

解析人口迁入地的拉力因素通常有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生活教育条件好、气候适宜等,其中,最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因素。上海作为我国发达城市,2015年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说明原来吸引大量普通劳动力的企业已转移或者转型升级,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减少,故A项正确。食品价格不会短时间内大增,也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随着社会发展,环保要求和环保技术提高,上海环境质量只可能提高,不可能下降,C项错误;交通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D项错误。

快解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上海作为我国发达城市,其流动人口减少,只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与其他因素无关,可直接选择A 项。

18.[考向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外来常住人口由上海流入周边中小城市,说明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上海转移到了周边中小城市,就业机会也随之转移,②③正确,故选C项。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显然不如上海齐全,①错误,可排除A、B两项;生态环境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④错误,排除D项。

关键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外来常住人口由上海流入周边中小城市,则可从比较周边中小城市与上海的优势中找到答案。

[提智能—勇攀最高峰]

[2017·福建泉州一模]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读图完成19~21题。

19.[考向我国老龄人口的分布特点]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

B.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

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

D.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

答案 A

解析比较两个年份的曲线,可看出东西向明显升高,南北向升高与降低呈相间分布,但波动不大;则整体上人口老龄化系数升高。同时2010年东西向曲线较2000年东西向曲线波动更大,说明东西差异扩大了。故A项正确。

20.[考向人口老龄化]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入B.放开二胎

C.出生率持续较低D.城市化水平提高

答案 C

解析图示东北老龄化系数2010年较2000年明显升高,说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口增加、老年人口以外的人口减少;结合选项可判断C项正确,即出生率下降所致。

21.[考向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不均的影响]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

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

B.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

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

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答案 B

解析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一般表明该区域劳动力人口比重会增加;因有较充足的劳动力供应,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故B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近几年来平均人口迁移状况,迁入人口多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据此回答第22题。

22.[考向人口迁移的影响]有关人口迁移对该城市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扩大了该城市的环境人口容量

B.加速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C.促进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D.加快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

答案 B

解析从图中可知,该城市人口迁入大于迁出,人口增多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促使该城市郊区城市化。而且迁入人口以中青年(15~44岁)为主,净迁入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不多,可以缓解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迁入人口学历较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人口容量大小与人口迁移关系不大。

(共4题,共56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23.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6分)

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在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材料三下图为“闯关东”路线示意图。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出现“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4分)

(3)简述“雁南飞”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8分)

答案(1)相比山东,东北地区有广阔肥沃的土地。

(2)老工业区的衰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更高的工资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3)有利影响: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不利影响:环境、资源压力增大,带来交通、住房、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解析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无论是过去山东人“闯关东”,还是现在东北人“雁南飞”,都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时代也有所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人口迁移给迁入地区带来的影响,在分析的过程中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

[强素养—争夺分水岭]

24.读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请判断甲、乙两国间人口的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6分)

(2)分析甲、乙两国间人口迁移给两国带来的积极影响。(4分)

(3)甲、乙两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情况,除可以用上图表示外,还有其他形式,如下面所示。请再设计一种新图形来表示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情况。(4分)

答案(1)甲国人口向乙国迁入。甲国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就业压力大;乙国青少年比重小,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力不足。

(2)甲国: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获得外汇收入。乙国: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

(3)图略,要求图例或注记正确,图形美观。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读出甲、乙两国三个年龄段人口的比重,再分析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甲国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就业压力大,乙国青少年比重小,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力不足,由此可判断出甲、乙两国间人口迁移方向。第(2)题,甲国人口迁出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获得外汇收入,乙国人口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第(3)题,人口结构图还可以用扇形图、饼状图、横向柱状图等形式,画图合理即可。

25.[2016·海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3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5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地理位置)邻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地区省份比例高。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应该限制。理由: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不该限制。理由: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否则不可)

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几个省份的共性分析。第(2)题,从河南、四川、湖北3省份到北京、上海、广州的距离、人口总量及文化特性等方面分析。第(3)题,先明确观点,若限制外来人口从人口迁移对输入地的不利影响角度分析;若不限制则从人口迁移对输入地的有利影响角度回答。

[提智能—勇攀最高峰]

26.[2017·江西十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2011年以来的叙利亚内战引发了严重的难民危机,大量叙利亚难民涌入欧洲。下图为叙利亚难民入欧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科斯岛属于希腊,位于爱琴海的东南部,距离土耳其西南部海岸约20 km,是叙利亚难民进入欧洲的最近通道。

材料三2016年2月共有67 797人在德国联邦移民与难民局申请避难,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9.9%。2016年1至2月德国接收的难民人数已超过10万人。

(1)从气候角度分析叙利亚难民经爱琴海进入欧洲可能遇到的危险。(6分)

(2)德国应不应该接收大量的难民?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6分)

答案(1)途经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气候炎热干燥,难民在船舱中容易因中暑、缺少淡水等原因而生病甚至死亡;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海上风浪大,易发生沉船事故。

(2)应该。理由:接收大量的难民,可以增加德国的劳动力数量;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德国经济发展。

或不应该。理由:接收大量的难民会影响德国的社会安定;难民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会加重社会负担。

解析第(1)题,难民大多通过偷渡的形式进入欧洲,加之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所乘坐船舶的质量较差、乘坐环境较差,因此容易受航行海域气候条件和水文条件的影响。第(2)题,本题为开放型设问。若答应该,则应分析人口迁入对德国的有利影响;若答不应该,则应分析人口迁入对德国的不利影响。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习题

考点13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对应学生用书P029 (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1~2题。 1.[考向人口的迁移]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答案 D 解析根据经纬度数值可以推测出:甲、乙、丙三地分别位于我国的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图中人口主要是从四川盆地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 2.[考向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D.文化教育 答案 A 解析人口从四川盆地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主要是由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即收入差距引起的。

[2018·南昌调研]读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完成3~4题。 3.[考向人口分布]造成B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 B.土质疏松 C.夏季暴雨集中 D.本区合理承载力较大 答案 A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B地区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是其主要环境问题。从图中可明显看出,该处的人口密度为47人/平方千米,已远超出30人/平方千米的合理人口密度,故导致生态破坏严重,进而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 4.[考向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本区北部合理承载力低的原因是() ①土地资源质量差,以沙地、草原为主②降水较少,水资源较少③科技水平低④对外开放程度低⑤人口受教育水平低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答案 B 解析图中北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旱,经济、科技水平较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故合理承载力低。 [2018·广州模拟]下图为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高一地理学案人口迁移1

1.3 人口迁移 第1课时 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学案(湘 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学会判断人口迁移的类型。 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人口变动的原因 (1)人口的①______________,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 (2)人口的机械增长,即②______人口的增加值。 2.人口迁移的概念:是③____________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④________________的空间流动行为。 3.人口迁移的分类 迁移。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 人口迁移与分类 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 .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 .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D .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2~3题。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最有可能表示(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山东 C.从新疆流往甘肃 D.从湖北流往重庆 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解决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问题 D.甲地优美的环境 4.2011年春运铁路运送旅客2.1亿人,比2010年多发送1 000万人,日均运送旅客能力达620万人,能力增长幅度为历史最大,铁路春运秩序正常。春运旅客流属于() A.国内人口迁移 B.省际人口迁移 C.人口流动 D.人口迁移 5.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国际间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农村 D.由城市到城市 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________国家历史上和________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若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填写图中的序号),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填写图中序号),这种分类是以人口迁移的____________为标准来划分的。 (3)若甲、乙代表城市,丙代表农村,那么图中表示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 ____________(填写图中序号)。 (4)人口的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产生的影响是:对迁出地而言,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缓解迁出地的____________,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但也可能导致迁出地________________的外流。对迁入地而言,人口对环境的影响更为广泛,有组织、有计划的人口迁移可使迁入地综合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但盲目的人口迁移可增加迁入地的环境和人口压力。 方法技巧练 判断人口移动是否属于人口迁移的依据 2011年9月4日,从由西安开往上海的火车上四位旅客的谈话中,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旅游观光”

09高考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练习题

2009高考地理复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练习题 [基础训练] 1.深圳市在预测未来人口数量时主要考虑(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出生率 B.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死亡率 C .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 D .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 2.以下人口迁移,属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的是( ) ①支边开荒,建设新城 ②大量的自发迁移 ③务工、经商 ④高校招生、搬迁、分配的人口迁移 A.①④ ?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读某关系式图,回答3-4题。 3.若甲代表人类社会,乙代表自然环境,则箭头a 表示 ( )( ) A .利用风力发电 B.排放工业“三废” C.治理荒漠 D.开山采石引起崩塌、滑坡 4.若甲代表我国东部沿海,乙代表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关我国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a 代表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 B.a 代表的人口迁移主要是政策性移民 C.目前,b人口迁移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 D.三峡库区移民的方向主要为b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5-7题。 5.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 ) A.0.775% B .3.7% C.0.885% D.0.95% 6.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 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 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C .发展中国家有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7.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 .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下表是X 、Y 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8-9题。 人口密度(人/K m2) 出生率(%) 死亡率(%) X 国 108 4.2 1.8 Y 国 257 0.6 0.7 8.具有X 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 ) A.欧洲 B .大洋洲 C .非洲 D.北美洲 9.造成 X 、Y 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总计 甲 人口数 2 100 00 死亡率(%) 0.6 0.6 2.5 乙 人口数 35 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2019)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资料,了解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情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会分析人口迁移所带来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通过学习,认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并理解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人与环境协调的一种体现。 地理实践力:了解自己家乡人口迁移的情况,并分析迁移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重难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师:(播放“人口普查”视频)“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近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正如视频中所说,每位公民都有责任与义务积极参与全国人口普查。视频中也提到了人口普查的内容,即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人口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而于11月1日正式开始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更是意义非凡,不仅能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更能为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今天,深圳市的人口普查工作人员来到了经纬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信息登记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了经纬一家的‘人口迁移之旅’。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对‘人口迁移’的学习”。首先请同学们齐读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综合思维,开始。” (学生齐读) 师:“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经纬讲述的家族故事。” (展示PPT,请学生朗读) 师:“看完后请同学们思考,材料中展示的人口流动活动中,那些属于人口迁移?” 师:“要想做出正确判断,必须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经过课前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在课本中划出来了。” (PPT展示,请学生朗读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含义及属性) 师:“明确概念后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易去分开这两个概念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随堂检测,请同学来判断一下。” (请学生做题,并解析,老师给予评价) 师:“由此我们可以做出判断,经纬家的到贵州工作、结婚到贵州、出国留学、在深圳工作都属于人口迁移行为。但又是哪些因素驱使他们不断进行人口迁移、改变定居地呢?” 生:“经济、政策、婚姻......” 师:“同学们给出了很多答案,让我们一起通过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学习,进一步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答案。” (PPT展示人口推拉理论) 师:“加好代表拉力,减号代表推力,哪位同学能起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点名,请学生回答,并点评,展示定义)师:“2分钟时间大家小

第二节 人口迁移学案设计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学案设计 课题: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 主备老师:李世龙 审核老师:王艳红 学生班级: 学生姓名: 课程标准及核心素养要求: 1.区域认知:通过不同时期国际与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了解国际与国内的不同时期的迁移特点 2.综合思维:根据图文材料,集合实例,能够综合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迁移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4.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资料和身边案例,能够说出影响周边人口迁移的因素 课前预习: 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_______的空间流动行为。 (2)判断标准。 人口迁移具有两个属性,即:_____属性、_____属性。 (3)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和_____人口迁移。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理论: “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 _____力)与拉力(或 _____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早期:主要受_________的影响。 现代: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___,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___。 另外,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_____的出台,都有可能吸引人口大量迁入。 二、国际人口迁移 三、我国人口迁移 1.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有政治、_____、战争、灾害等。

近代西方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和渗透,促使大连、_____、青岛、_____、广州等城市移民增加 现代 战争和饥荒导致中原人口大规模向___________诸省区迁移 改革开放后,内地的农村___________前往大城市和_____________地区 当代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行政导向的组织性迁移为主。主要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的迁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自发性迁移为主。主要从中部向东部迁移,西南、西北向东部迁移,向发达国家迁移 四、自学检测 一、结合课本P11页活动题,并把答案标注下面 1.①()②()③()④() 2.①()②()③()④()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6~7题。 3.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②③B.③④C.④⑤D.⑥⑦ 4.与发展中国家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相同的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回答下题。 5.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亚洲迁往非洲D.从欧洲迁往亚洲 下图为2017年我国外出农民工地区分布及构成统计。据此完成6~7题。 6.与中、西部地区比较,东部地区外出农民工总量较少,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 A.经济发展水平高B.人口总量少 C.老龄化严重D.国土面积大 7.中、西部地区同为外出农民工主要源地,但外出农民工的构成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数量B.经济发展水平

实验一-人口迁移问题

实验报告一 人口迁移问题 一、 实验内容 假设一个城市的总人口数是固定不变的,但人口的分布情况变化如下:每年都有5%的市区居民搬到郊区;而有15%的郊区居民搬到市区。若开始有700000人口居住在市区,300000人口居住在郊区。请分析: (1)10年后市区和郊区的人口各是多少? (2) 30年后、50年后市区和郊区的人口各是多少? (3)分析(2)中数据相似的原因。 二 、实验目的 1.巩固线性代数的知识,培养学生用矩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立n 年后的人口预测模型,如题目中所要求建立的矩阵为A=??????85.005.015.095.0和B=?? ????300000700000 则第n 年后的人口模型为C=(A ^ n )*B,其中C 的a11元素为n 年后市区居民人口,a21元素为n 年后郊区居民人口 三、 实验结果 (1)(2)题实验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三、实验拓宽 对于(3)问中提出的“实验结果趋近于相似数据”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证明: 如果选择R^2的基u1和u2,令u1为??? ???13,u2为?? ????-11,则B 可以由该两基表示为 B=?? ????300000700000=250000??????13+50000??????-11=250000* u1+50000* u2 且A*u1=??????85.005.015.095.0??????13=?? ????13=u1 A*u2=??????85.005.015.095.0??????-11=0.8?? ????-11=0.8u2 由此得到(A^ n) B=250000 u1 + 50000 (0.8)^ n u2 所以,当n 增大的时候,右式第二部分趋近于0 则数据会趋近于250000 u1=?? ????250000750000. 四、实验总结 本题通过建立有关矩阵乘法及其幂运算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 数学软件,将原本复杂的人口迁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从而成功将问题进行简化。 通过多次幂运算的结果,得出了数据趋近某一极限值的结果,并通过对相应线性空间合理选取其基础解系的方法,成功解释并证明了“人口将逐步趋近于稳定这一结论”。 这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如类似的人口迁移计算问题,有着极大的帮助。 实验人:金铭 学号:2110101162 班级:机自17 2011.12.15

1.2人口迁移(学案)

学案(1课时) 【目标解读:】 1.基础要求: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状况。 2.核心要求:利用有关资料或图标分析某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影响 【课前自主学习】 一、基础概览 1. 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 的行为。 2.按照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和 。 3.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 、 、 、 、 。其中 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预习思考 1、 我国古代人口迁移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课堂合作探究】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 ■特别提示,目前我国庞大的民工潮由于其定居地并没有发生改变故不算人口迁移而是一中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课堂活动:比较二战前后,由迁出地变为迁入地有 ,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有 ,始终是迁入地的是 。 3.

4.人口迁移的意义 总的来说人口迁移可以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经济因素 2.政治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4.生态环境因素 5.其他因素 〖基础过关〗 北京市某学生的爷爷在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携带全家人到了新疆定居;爸爸在北京寻找到好的工作后携全家落户北京;叔叔求学移民美国,并且在美国结婚,现在全家在美国定居。分析所给材料,回答1-3题。 1.该同学的爷爷一家的迁移属于 A.短期流动 B.自发的国内人口迁移 C.经济因素迁移 D.政策因素迁移 1.关于该同学的爸爸迁移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自发的国内人口迁移 B.国家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迁移 C.爸爸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D.爸爸的迁移方向是从落后地区向较发达地区迁移 3.该同学的叔叔的迁移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 B.劳务输出 C.政治因素迁移 D.集团性迁移 下图是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 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练习题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练习题 一、单选题 爱尔兰(地理坐标北纬53度,西经8度)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与英国隔海相望,全国绿树成荫,素有“翡翠岛国”之称,经济发达。从1845年起,爱尔兰连续数年,土豆因因病虫害严重歉收,引发大饥荒。在短短的几年中,爱尔兰就有100多万人背井离乡,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为纪念爱尔兰大饥荒150周年,1997年爱尔兰人在首都都柏林兴修了一系列逃荒者的雕像(如下图),图中痛苦的逃荒者无声地叙述者爱尔兰人曾经的悲惨经历。据此,回答下列题。 1.爱尔兰绿树成荫,其“树”最可能是() A. 热带雨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温带草原 2.爱尔兰从1845年起的移民潮,其原因是() A. 战争因素 B. 文化因素 C. 自然灾害 D. 政治因素 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中,影响家庭中第一批流动人口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家庭因素

4.目前,我国家庭人口迁居的主要方向是( ) ①由城市迁居到郊区 ②由西部地区迁居到东部地区 ③由平原地区迁居到山区 ④由农村地区迁居到城市地区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煤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D.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6.“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C.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读某市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下列各题。 7.关于该市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B. 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 迁入人口不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 D. 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高中地理试卷人口迁移练习

2019年02月26日xx学校高中地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下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完成1―2题。 1.以下四国中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惠民政策 B.家庭原因 C.自然空巢 D.个人原因 2.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上海游览, 这种现象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3.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4.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 A.凡是人口在两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5. 十九世纪,我国有大量广东人、福建人“下南洋”。 回答1-2题。 1.这种人口迁移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有组织的迁移 D.民工流动

2.导致这种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宗教因素 6.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密度差异 B.国家政策 C.自然资源的丰歉程度 D.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7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据此回答4一7题。 小题1:图甲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号表示一个地区吸引人口的因 素,“一”表示一个地区排斥人口的因素,“0”表示无关的因素。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A.矿产资源丰富 B.文化教育发达 C.土壤盐渍化 D.老龄化小题2:近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人取消了户口限制,这种行为 A.使城市人口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B.使劳动力和劳动市场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 C.缓解了人口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 D.有利于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 8.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 ) A.外出讲学 B.上街购物 C.外出旅游 D.移民国外 9.下列有关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社会的人口迁移对环境无影响 B.工业社会科技的进步削弱了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C.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 D.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在任何时候都大于对迁出地 10.下列关于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迁移促进了经济发展 B.可以缓解迁入地的人地矛盾 C.改变了世界人口的分布格局 D.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11.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出现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 A.重大工程建设 B.人口分布不均 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经济收入差距 D.户籍制度的改变 12.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政治因素的是( ) A.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 D.深圳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移 13.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2节人口迁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人口迁移 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重点)3.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影响。(重难点) 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人口迁移 (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属性 ①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 ②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3)分类 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②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4)形式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1)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2)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他因素包括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政策的出台等。 二、国际人口迁移 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特点 (1)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①15世纪:欧洲殖民者及其从非洲贩运的奴隶移民到“新大陆”。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 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 ③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拉丁美洲取代欧

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一)

80年代以来,从不同学科研究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①的成果迅速涌现。作为经济和社会双重转型条件下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城市化以及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的迁移和流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等多方面正在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由此也决定了当代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问题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口和发展研究方面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研究在最近20年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但在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不成熟的色彩。在经过早期以数量型为主的迅速发展后,现在是对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研究本身进行回顾与总结的时候了。本文将对1978至1998年中国(大陆)中文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专题研究当代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问题的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资料来源主要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口学》专题②,根据标题中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另外也补充了一些《人口学》专题中没有收录的论文,由于迁移研究、特别是城市化研究散布于众多学科,以及检索手段的不完备,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指正。一、关于人口迁移研究的简要回顾从7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人口科学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由宏观背景和政策需要等因素所决定,早期人口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人口再生产方面,有关人口迁移和流动的研究很少见,只有一些介绍国外人口迁移状况和政策的资料零星散布于各类期刊。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口迁移特别是非农产业部门的劳动力迁移调配纳入了国家计划之中,从根本上否定了人口自由流动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有关人口迁移和劳动力流动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显化及其转移问题开始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并逐步向相关问题和学科扩展,形成跨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的格局。城市流动人口的剧增强化了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对人口流动问题的关注,从80年代中期起,我国东中部若干特大城市都相继开展了流动人口调查。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首次全面调查了中国人口迁移的状况,为迁移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料支持。进入90年代以来,政策研究部门和学术研究机构继续对80年代后期开始对社会形成强烈冲击的“民工潮”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其研究方法和主要成果带有浓厚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特色。仇为之(1981)发表的“对建国以来人口迁移的初步研究”,是可检索到首篇对当代中国人口迁移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论文。从1981到1983年,检索到的迁移和流动研究论文仅有5项。从1984年开始,迁移和流动研究开始迅速发展:1984年检索到11篇论文,1985年为22篇,1988年成为迁移和流动研究的一个高潮,有41篇论文。1995年形成一个新高潮,论文达到65篇。由此大致形成三个阶段:1981至1987年为起步阶段,这一阶段迁移和流动方面的资料极其缺乏,研究理论和方法也很薄弱,因此,论文主要是一般性分析或小规模的调查,但这一阶段为后期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专著方面,田方等(1986)主编的《中国人口迁移》较系统地总结了建国后至80年代中期的主要迁移活动,包括边疆地区的开发型移民、水库移民、自流人口问题等。胡焕庸等(1984)编著的《中国人口地理》和孙敬之(1987)主编的《中国人口》丛书,都有专门章节讨论人口迁移,为之后的人口迁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和资料基础。李德滨(1987)的《黑龙江移民概要》总结和分析了解放后至80年代初自发或组织迁入黑龙江的移民,也具有重要价值。1988到1995年为人口迁移研究大发展阶段,研究成果迅速涌现,初步确定人口迁移和流动研究的框架地位。这一阶段的大发展,除了学科发展的自身要求外,还有几方面的有利因素:一方面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人口的流动性大大加强,要求学术界对此问题开展专门研究;另一方面资料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主要如《中国人口》丛书,户籍迁移统计资料的整理和发布,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主持的“74城镇迁移调查”,若干特大城市“流动人口调查”,以及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都为迁移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庄亚儿1995)。综合利用相关资料进行的研究如李梦白等(1991)对大城市流动人口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和分析;杨云彦(1994)主要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抽样数据对人口迁移状况作了较详实的分析;彭勋等(1992)从理论上探讨了人口迁移的学科体系。1996年以来是人口迁移研

人口迁移 练习题

课题:人口迁移------练习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不同的分类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实例说明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1.用具体实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我国当代的人口迁移。 3.除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因素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基础经典题] 1.以下人口的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某老人去外地旅游B.某学者出国讲学 C.某家庭乔迁新居D.南方某学子去北方上学 2.下列人口移动的现象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美困一些老年人退休后到南方“阳光地带”生活 B.大学生毕业后又回到家乡工作 C.我国三峡库区的移民 D.有些省市组织人员到日本等国参观学习 3.关于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政治因素基本上不影响人口迁移 B.造成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是地区之间的人口数量的不平衡 C.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迁移越来越明显的受经济条件的制约D.难以改变的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地区分布与迁移的根本因素 4.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政治因素的是( ) A.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D.深圳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移 5.下列各组国家中,都属于典型移民国家的是( ) A.美国、德国B.南非、埃及C.日本、澳大利亚D.加拿大、新西兰6.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 ) A.多为短期流动人口 B.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 c.是在社会文化因素起主要作用的情况下发生的 D.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 下图为人口相等的四城市某年人口变动资料,据图完成7~ 8题。 7.在上述四个城市中,由移民迁入引起的人口变动最大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8.在上述四个城市中,受“推拉理论”中拉力影响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9~10题 9.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 市是( ) A.abc B.acd C.abd D.bed 10.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 功能中主要地位的是( ) A.a B.b C.c D.d 11.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迁移人口数量变动图,回 答(1)~(6)题。 (1)按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划分,图中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迁移。 (2)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人口流动在数量上呈_____________的趋势,原因是______ (3)从流动方向上看,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方向主要是从_____到_____,从_______ 到_______地区。 (4)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____性的,流动和迁移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__ (5)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 ①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②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③大城市老龄化问题严重 ④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A.①④ B.③C.②④ D.①②④ (6)图中表现的人口迁移与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相比较,引起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能力提升题] 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伊拉克发动大规模战争,他们解释目的是要帮助伊拉克建立自由、民主的国家,从而使该国政治、社会稳定,使该国国民生活条件优越。但是,就目前伊拉克情况来看,伊拉克社会混乱,经济倒退,这些都会影响伊拉克人口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l~3题。 1.战争中,许多伊拉克人民惧怕战争前往其他国家,导致伊拉克人口数量减少,这种人口迁移属于( ) A.经济因素的迁移B.社会文化因素的迁移 C.生态环境的迁移D.政治因素迁移 2.战争中伊拉克迁往其他国家的难民被称作国际难民,具体来说应该属于( ) A.环境难民B.民族难民 C.经济难民D.战争难民 装订线

高三第一轮复习——人口迁移学案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 【高考考点】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考纲解读】 1、掌握人口迁移的含义和分类。 2、了解世界和我国的人口迁移。 3、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4、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差异,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人口的增长包括人口 增长和人口 增长。 2.概念: 的一种形式,指人们变更 的空间流动行为。 3.分类:(1)根据人口迁移的空间范围分为 和 。 (2)由 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特别提示] 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内,人口迁移情况不相同,有时是迁入区有时是迁出区,这是因为一个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是随时变化的。当本地或外地条件发生 变化时,人口的迁入或迁出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地域文化:是指在 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2.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1)世界文化 ①婚俗???? ? 初婚年龄偏低,会加快人口增长晚婚乃至不婚、不育,可以降低人口的出生率婚姻关系不稳定,离婚率的增高会降低出生率 ②宗教:一般不反对人口增殖,易形成较高的出生率。

(2)中国文化??? ?? 生育变化? ???? 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人口流动: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二、母题导引 例1、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4)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5)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6)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反思归纳: 1.人口迁移的条件: ; ; 。 2.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在于定居地的变更和时间限度两个方面。 例2 (独立思考完成,时间为5分钟) 闯关东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东北地区辽阔的土地便吸引了来自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移民。明、清时期,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尤以山东人居多。 “关东”原指山海关以东一带地区,泛指东北各省。明朝以后,人们把不顾官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作“闯关东”。19世纪中期,我国人口突破4亿大关,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开放长期封禁的东北山林、草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1987-1911年,东北地区人口由700多万猛增到1800多万,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5%。到1933年,该地区人口已达2910万,成为当时全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自古以来经济差距是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益省份之一,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除上述原因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也影响着人口迁移? 反思归纳: 《导与练》P87核心突破要点一 补充:1、中国人口迁移 (1)我国人口迁移的阶段,迁移方向及成因 分三个阶段,历史上,由黄河流域到长江和珠江流域,原因主要是北方战争、自然灾害;清朝到新中国成立为近代,从黄河流域到西北和东北,主要原因还是战争、自然灾害;建国

必修二1.3人口迁移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必修二1.3人口迁移练习题 姓名:班级:学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居住地发生改变就属于人口迁移 B.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其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C.美国人到中国旅游(为期3个月)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D.小明从德州到北京上大学,不属于人口迁移 读图,完成问题。 2.下列因素中,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推力”可能是 A.甲地环境较乙地优美B.甲地经济较乙地落后 C.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D.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3.2011年6月中国移居俄罗斯人数约42万,大大促进了俄罗斯商业和农业发展,中国移民俄罗斯的主要原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优的自然环境D.更高的收入4.改革开放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有 ①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东南部地区劳动力不足 ③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④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迁出国数量(万人/年)迁入国数量(万人/年) 中国30.3美国110.0 墨西哥26.7德国21.1 印度22.2加拿大17.3 印度尼西亚18.0英国13.6[ 菲律宾14.4澳大利亚8.3 5.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6.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来自中间障碍因素。同时人口的迁移过度可能会给迁入地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人口迁移:中国人口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计划生育教育--人口迁移:中国人口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日期:2007-04-24]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流动性不断加强,迁移的流向和机制亦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口迁移的宏观流向发生逆转,延续数百年的向北方迁移转换为向东南沿海迁移;城镇化进程加速,向稀疏地区进行开发性迁移转变为向人口稠密区的集聚性迁移,中国正在经历着和平时期最频繁的人口流动。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在加入WTO的压力情况下,中国可能发生大规模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大量农村劳动力将脱离传统农业,其中相当部分将以不同形式进入大城市,而城市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以及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变化,必将促使中国人口迁移日益频繁,这样,人口的流动性也会随之不断提高。总之,当代中国的人口迁移和劳动力流动问题是中国人口转变、城市化迅速与经济转型的历史性重要阶段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口和发展研究方面最有活力的领域之一。 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都是社会活跃度的重要衡量指标,其中,以定居为目的的人口迁移作为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过程,其研究价值尤为突出。 我国人口迁移与流动性的急剧变化,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有关部门也进行了多项调查。但是迄今为止,有关的研究仍然被统计数据和统计口径等问题所困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不断加强,现有的户籍迁移统计数据却不能反映这一趋势,各次人口普查所取得的迁移数据,则是反映一个时间截面上的存量指标,它是所有年份迁移累计的结果。迁移年度数据是计算迁移强度、测算整个社会人口流动性活跃程度的一个基础性问题,长期以来,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多种探索。 人口迁移是有一定时间和空间界定的人口移动现象,它和临时性的人口流动,特别是旅游、商务、通勤等类型的人口流动有明显差别。国际上一般将人口迁移定义为改变常住地超过半年或一年的人口移动。但目前在公安部门发布的迁移统计中,人口迁移被局限于迁移手续的那部分人口,即"户籍迁移"人口。而其他没有完成户口迁移手续的"事实迁移人口",则和其他类型的流动人口一起全部被称之为"流动人口"或"暂住人口"。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将越来越多的没有办理户口迁移的自发性人口迁移排斥在外,从而不能准确反映中国人口迁移的实际情况。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在1990年和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和1987、1995年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均按常住地标准统计人口,按其统计口径,迁移不仅包括办理了户籍迁移手续的人口,也包括那些没有办理户口迁移、但是离开原住地超过一定时限的人口。我们认为,各次普查/调查所采取的迁移统计口径更能反映人口迁移的真实含义,因此采取这一口径。资料是另一个问题。目前全国性的迁移资料,一是由公安部门发

人口迁移练习题

第二节人口迁移自我学习效果检测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人口迁移自古就有,但原因各不相同,且环境与人口迁移之间会相互影响。据此回答1~4题。 1.从迁移方向看,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由城市到农村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城市 D.由农村到农村 2.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C.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3.20世纪末因战争而引起的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一组国家是( ) A.伊拉克、伊朗、科威特 B.古巴、海地、巴拿马 C.卢旺达、刚果、前南斯拉夫 D.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4.下面有关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对迁出地区有积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消极影响 B.对迁出地区有消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积极影响 C.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只有积极影响,没有消极影响 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既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压力 5.我国“十一黄金周”,大量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6.我国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 )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气候因素 D.资源开发因素 7.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社会文化因素的是( ) A.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 D.珠海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8.关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B.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国家组织的 C.流动人口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D.人口流动主要有自发形成的和国家有组织的两种形式 9.从第四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广东省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其原因是( ) A.政区变更,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B.政策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提高 C.经济发展,人口的死亡率降低 D.人口迁入,人口的机械增长加快 10.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 A.组织性迁移为主 B.自发迁移为主 C.规模大、频率高 D.规模大、迁入城市为主 11.下列城市的发展早期是矿产资源开发并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形成的是( ) A.中国的广州、深圳 B.美国的阿伯丁、伦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