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学大事年表.doc

地理学大事年表.doc

地理学大事年表.doc
地理学大事年表.doc

地理学大事年表

公元前25~前23 世纪巴比伦人在陶片上刻划的地图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地图。

公元前1217 年中国甲骨文中有连续10 天的天气记录。

公元前1000 年中国《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一年前的物候和农事,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物候记

录。

公元前9~前8 世纪希腊荷马史诗含有许多地理记述,其中对小亚细亚沿岸地带的描述较为详细。

公元前 6 世纪希腊泰勒斯最先在地球表面进行测量和定位。

公元前6~前 5 世纪《考工记》第一次提出中国南北植物和动物分布的界线。

公元前 5 世纪希腊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提出须用地理观点研究全部历史,用历史观点

研究所有地理。

公元前5~前 4 世纪中国《夏小正》按月记述全年的物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物候专篇。

公元前5~前 3 世纪中国最古老的区域地理专篇《尚书?禹贡》问世。

中国最早对土地进行科学分类的《管子?地员》篇问世。

约公元前350 年希腊亚里士多德证明大地是个球体,并将南北半球划分为若干对称的温度带。

约公元前310 年随葬于河北平山的“兆域图”,为中国已发现最早的地图。

公元前241/前239 年中国《吕氏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到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共200 多年的水旱记录。

公元前 3 世纪希腊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一词,第一个用几何方法计算地球周长,奠定数理地理的

基础。

公元前168 年随葬的《马王堆出土西汉地图》中的“地形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以实测为基础的地图,“驻军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彩色军事地图。

公元前 2 世纪希腊喜帕恰斯提出用经纬网在地球表面确定地物位置,并创立极投影和正投影。

公元前139~前126 年中国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

公元前104~前91 年司马迁著中国最早的边疆和域外地理专篇《史记?大宛列传》和中国最早的经济

地理专篇《史记?货殖列传》。

公元10~20 年罗马斯特拉波编写西方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地理学》。

公元23 年前中国刘歆编定《山海经》。

公元54~92 年班固著中国第一部用“地理”命名的著作《汉书?地理志》。

公元 2 世纪托勒密著《地理学指南》

公元 3 世纪中国裴秀创立平面测量绘制地图的理论──“制图六体”;绘制《禹贡地域图》(18 篇)。约公元 3 世纪中国最早记述河流水系的地理著作——《水经》问世。

公元304 年嵇含著中国最早的区域植物志《南方草木状》,提出南岭为中国植物分布的另一条界线。

公元 4 世纪常璩著中国现存最早以“志”命名的方志《华阳国志》。

公元399~412 年中国法显经陆路到达印度,并由海路归国。416 年著《法显传》。

公元515~527 年中国郦道元完成以河流为纲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

公元 6 世纪科斯马斯著《基督世界地形》,用宗教迷信解释地理现象。

公元627/629~645 年中国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经,并回到长安。646 年著《大唐西域记》。

公元762 年后杜环著现知中国最早记述北非的地理著作《经行记》。

公元766~779 年窦叔蒙著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潮汐专篇《海涛志》。

公元801 年中国贾耽完成《海内华夷图》,在图中首创以朱、墨两色分注古今地名的方法。

公元813 年李吉甫著中国现存最早的全国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图志》(图已佚)。

公元921 年阿拉伯巴尔基编成第一部《世界气候图集》。

公元10 世纪阿拉伯马苏第旅行西亚、南亚、南欧、东非,著《黄金草原和宝石宝藏》一书。

公元976~983 年中国乐史编著《太平寰宇记》。

公元11 世纪税安礼绘著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地图集《历代地理指掌图》。

公元1076 年宋敏求著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志《长安志》。

公元11 世纪末中国沈括著《梦溪笔谈》,论述了河流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等。

公元1107 年中国宋代设立第一个官方修志机构:九域图志局,从此纂修方志大规模进行。

公元1121 年中国现存最早以县为基本单位的全国行政区划图《九域守令图》绘制、立石。

公元1136 年中国现存的最早用于印刷的石版地图《禹迹图》和《华夷图》上石。

公元1154 年阿拉伯伊德里西著《一个想周游世界者的愉快旅行》。

公元1175 年中国范成大写《桂海虞衡志》,较详细地介绍了喀斯特洞穴。

公元1180~1181 年中国吕祖谦的《庚子?辛丑日记》,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实测物候记录。

公元1190 年中国黄裳作《地理图》等。

公元1219 年中国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西行,1228 年著《西游录》。

公元1225 年中国赵汝适著《诸蕃志》。

公元1270 年中国古代最大的城市平面图《静江府城图》绘成。

公元1271 年意大利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在中国居住、旅行17 年,1295 年回威尼斯,后由其口述记成《马可波罗游记》。

公元1280 年中国都实考察黄河源。

公元1311~1320 年中国朱思本绘制《舆地图》。

公元1349 年中国汪大渊著《岛夷志略》。

公元1405~1433 年中国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首创中国船队横渡印度洋的记录。

公元15 世纪早期葡萄牙亨利亲王创立地理研究机构,发展远航探险,标志地理大发现时代开始。

公元15 世纪中期中国《郑和航海图》成图。

公元1492 年 C.哥伦布于10 月12 日到达西印度群岛,发现美洲。

公元1497~1498 年葡萄牙V.da 伽马发现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线。

公元1502 年意大利亚美利哥?韦斯普奇航行到南美洲,并向世界发布发现“新大陆”的消息。

公元1516 年阿里?阿克巴尔著《中国纪行》,是现知惟一记述中国地理情况的波斯文古籍。

公元1519~1522 年葡萄牙 F.de 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约公元1541 年罗洪先绘成中国最早刊印的分省地图集──《广舆图》。

公元1544 年德国S.明斯特尔主编的《宇宙志》出版。

公元1569 年G.墨卡托首次采用所发明的正轴等角圆柱投影(又称墨卡托投影),绘制世界航海地图。1595 年出版《墨卡托地图集》。

公元1602 年意大利利玛窦编绘的《坤舆万国全图》刊行。

公元1607 年中国徐霞客开始旅行考察,写《徐霞客游记》。

公元1623 年意大利艾儒略著《职方外纪》,是最早用中文描述世界地理的著作。

公元1639 年中国顾炎武始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公元1650 年德国 B.瓦伦纽斯著《普通地理学》。

公元1659 年中国顾祖禹始撰《读史方舆纪要》。

公元17 世纪中国孙兰著《柳庭舆地隅说》,论述流水作用和地貌形成过程。

公元17 世纪后期中国刘献廷著《广阳杂记》,提倡地理学应探讨“天地之故”。

公元1679 年中国郁永河考察台湾,著《采硫日记》。

公元1717 年中国首次在实测基础上采用经纬网绘。

公元1723 年中国图理琛著《异域录》刊行。

公元1743 年中国《大清一统志》首次成书。

公元1750 年中国绘成《京城全图》。

公元1760~1770 年中国绘成《乾隆内府舆图》。

公元1761 年中国齐召南著《水道提纲》。

公元1773 年英国J.库克率领船队于 1 月17 日首次到达南极圈。

公元1805 年德国 A.von 洪堡和法国 A.J.A.邦普朗合著的《植物地理学论文集》出版,创立植物地理学。公元1817 年德国 C.李特尔《地学通论》第 1 卷出版,至1859 年共出19 卷。

公元1820 年德国柏林大学在世界上最早开设地理学讲座。1874 年普鲁士政府决定在每所大学设置地理

教授席。

公元1821 年法国巴黎地理学会(SGP)成立;

中国徐松撰《西域水道记》。

公元1826~1865 年德国J.H.von 屠能的《孤立国对于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系》陆续发表,最早提出农

业区位论学说。

公元1828 年德国柏林地理学会成立。

公元1830 年英国伦敦地理学会(GSL) 成立(1859 年后改称皇家地理学会(RGS)。

1933 年成立英国地理学家协会(IBG)

公元1832 年中国李兆洛等绘成《皇朝一统舆地全图》。

公元1840 年瑞士J.L.R.阿加西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冰川研究站;发表《冰川研究》,系统地提出冰川理论。公元1842 年中国魏源撰《海国图志》。

公元1845~1862 年德国A.von 洪堡《宇宙》(5 卷)陆续出版。

公元1845 年俄国地理学会成立(1938 年后改称苏联地理学会)。

公元1848 年中国徐继畲编著《瀛环志略》。

公元1852 年纽约美国地理与统计学会(AGSS)成立(1871 年后改称美国地理学会,AGS) 。

1888 年成立美国国民地理学会(NGS)。

1904 年成立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AG)

公元1855 年美国M.F.莫里的《海洋自然地理学》出版。

公元1859 年中国何秋涛撰《朔方备乘》。

公元1860 年英国 A.R.华莱士确立“华莱士线”,1876 年发表《动物的地理分布》。

公元1863 年中国《大清一统舆图》刊行。

公元1864 年美国G.P.马什著《人与自然》。

公元1865~1870 年德国O.佩舍尔先后出版《地理学史》和《比较地理学的新问题》,主张地理学二元论。

公元1871 年第一届国际地理大会在比利时召开。

公元1876~1894 年法国E.雷克吕著《新世界地理》(19 卷),创立以区域为基础描述全球的方法。

公元1877~1912 年德国 F.von 李希霍芬出版《中国》一书。

公元1882 年德国 F.拉采尔《人类地理学》第 1 卷出版,第 2 卷于1891 年出版。

公元1882 年德国 F.拉采尔《人类地理学》第 1 卷出版,第 2 卷于1891 年出版。

公元1883 年俄国В. В道.库恰耶夫发表《俄国黑钙土》,提出土壤地带性学说。

公元1889 年英国G.齐泽姆的《商业地理学手册》出版。

美国W.M.戴维斯创立侵蚀轮回学说。

公元1891 年法国P .维达尔-白兰士创办《地理年鉴》。

公元1893~1896 年挪威F.南森在北极地区探险,到达当时人类所到的最高纬度(北纬86°14)′。

公元1895 年英国《泰晤士世界地图集》出版。

公元1896 年中国邹代钧建立“舆地学会”。

公元1897 年德国 F.拉采尔的《政治地理学》出版,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和“生存空间”概念。

公元1900~1936 年德国W.P.柯本发表气候分类方案。

公元1901 年张相文的中国最早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和《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出版。

公元1901~1909 年德国A.彭克和 E.布吕克纳合著的《冰川时期的阿尔卑斯山》(3 卷)陆续发表。

公元1904 年中国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在全国中、小学开设地理课。

中国杨守敬等完成《水经注疏》初稿。

英国H.J.麦金德发表《历史的地理枢纽》演讲,1919 年著《民主的理想与现实》,提出“陆心说”。

公元1905 年英国 A.J.赫伯森提出世界 6 大自然区域和12 个副区的划分方案。

公元1906 年德国O.施吕特尔发表《人类地理学的目的》,提出文化景观形态学。

中国杨守敬绘制《历代舆地图》。

公元1908 年张相文的中国第一本自然地理著作:《地文学》出版。

公元1909 年美国R.E.彼利到达北极。

中国地学会在天津创立,翌年创办:《地学杂志》。

德国 A.韦伯提出工业区位论。

法国 E.de 马东的《自然地理学专论》出版。

公元1910 年法国J.白吕纳的《人地学原理》出版。

公元1911 年美国 E.C.森普尔著《地理环境的影响》,宣传环境决定论。

挪威R.阿蒙森到达南极。

公元1912 年德国 A.L. 韦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

公元1913 年俄国Л. С贝.尔格提出景观学说和“自然综合体”概念。

公元1915 年美国 E.亨廷顿的《文明与气候》出版,主张气候决定论。

公元1917 年瑞典R.谢伦提出“地缘政治学”一词。

公元1919~1930 年德国S.帕萨尔格先后发表《景观学基础》(3 卷)和《比较景观学》(4 卷),提出全球景观分类、分级的原理和方法。

公元1920~1925 年苏联Е. Е费.奥多罗夫创立综合气候学。

公元1921 年竺可桢在东南大学创办中国第一个地理系。

美国I.鲍曼的《新世界:政治地理学若干问题》出版。

公元1922 年法国P .维达尔-白兰士的《人文地理学原理》由 E.de 马东整理出版。

国际地理联合会(IGU) 成立。

公元1923 年美国H.H.巴罗斯发表《人类生态学》,提出生态调节论。

公元1924 年德国W.彭克的《地貌分析》出版,提出山坡平行后退理论和“山麓阶梯”概念。

公元1925 年美国 C.O.索尔发表《景观的形态》,提出文化景观论。

公元1926 年苏联Н. Н巴.兰斯基发表《苏联经济地理──国家计委划定的各州区概述》一书,提出区域的地理综合研究方法。

公元1927 年德国 A.赫特纳的《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出版。

澳大利亚G.泰勒发表《环境与人种》。

公元1927~1935 年中国和瑞典合作组织西北科学考察团(团长徐旭生、斯文?海定)对中国西部的地理等进行考察。

公元1927~1948 年法国L.加卢瓦主编的《世界区域地理》(15 卷23 册)陆续出版。

公元20 世纪德国K.豪斯霍弗创办《地缘政治学杂20~40 年代志》,主持慕尼黑大学地缘政治学研究所,其地缘政治思想成为纳粹德国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

公元1930 年英国P.M.罗士培提出人地关系的适应论。

公元1931~1935 年L.D. 斯坦普领导英国第一次土地利用调查。

公元1932 年美国K.C.麦克默里首次采用航空摄影像片绘制小区域植被与土地利用图。

公元1933 年德国W.克里斯塔勒著《南部德国的中心地》,创立中心地学说。

公元1934 年中国丁文江、翁文灏、曾世英编纂的《中华民国新地图》出版。

中国地理学会在南京成立,同年创办《地理学报》。

公元1936年中国禹贡学会成立,会刊为《禹贡》半月刊。

英国H.C.达比主编的《1800年以前的英格兰历史地理》出版。

公元1937~1940年《苏联世界大地图集》(2卷)出版。

公元1937~1956年法国R.布朗夏尔发表《法国阿尔卑斯山区》(12卷)。

公元1939年美国R.哈特向的《地理学性质》出版,提出区域分异为地理学研究对象。

公元1940年中国地理研究所在四川重庆成立。

德国 A.廖什发表《区位经济学》,发展了工业区位论。

德国 C.特罗尔创立高山比较地理学。

公元20世纪40年代瑞典T.哈格斯特朗最先研究新技术的时空扩散过程,推动地理学发展。

公元20世纪40年代中期苏联Б.Б波.雷诺夫提出地球化学景观概念。

公元1947年苏联С.В卡.列斯尼克发表《普通地理学原理》。

公元1948年美国R.H.布朗的《美国历史地理》出版。

公元1949年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的第16届国际地理联合会大会上接纳中国为会员国。

公元1953年中国地理学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成立(1986年后改称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

公元1955年美国W.L.加里森在华盛顿大学开办第一个地理数量方法研讨班。

公元195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成立,于1959年完成《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等9种区划方案。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成立(1986年后改称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

委员会)。

苏联□.И布.德科的《地表面热量平衡》出版。

公元1957年中国登山队首次登上贡嘎山主峰,进行第一次高山考察。

法国J.戈特芒在论文中创用“大城市集群区”一词,1961年发表《大城市集群区》一书。

公元1958年中国国家地图集编纂委员会成立,主持绘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196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正式成立(1988年后改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前身)成立,开始对中国冰雪资源进行考察、研究。

公元1959年中国首次对珠穆朗玛峰进行科学考察。

国际地图学协会(ICA)成立,中国于1980年加入。

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兰州沙漠研究所前身)成立,开始对中国沙漠和戈壁进行考察、研究。

公元1960年苏联В.А阿.努钦著《地理学的理论问题》,推动苏联地理学发展。

公元1960~1962年美国H.H.赫斯和R.S.迪茨创立海底扩张说。

公元1962年美国W.W.邦奇的《理论地理学》出版。

公元1965年法国J.-L.-F.特里卡尔和 A.凯勒发表《气候地貌学导论》,标志气候地貌学的建立。

公元1967年英国R.J.乔利和P.哈格特主编出版《地理学的模型》。

公元1967~1968年美国W.J.摩根、D.P.麦肯齐、R.L.帕克和法国X.勒皮雄提出板块构造说。

公元1972年中国竺可桢发表《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公元1973年《中国农业地理丛书》开始编写,至1984年底出版21册。

公元1973~1988年中国对青藏高原开展综合科学考察,预计1991年完成。

公元1979~1988年《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自然地理》(11篇13册)出版。

公元1980年第24届国际地理大会在日本东京举行,倡议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公元1980~1985年中国开展全国地名普查。

公元1981年《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出版,记述中国农业区划的成就和体系。

公元1982~1988年《中国历史地图集》(8册)出版。

公元1985年中国南极长城站于2月20日建成。

公元1987年《中国人口地图集》出版。

公元1988年第26届国际地理大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中国代表当选为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2.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3.下列选项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都不是 ()4. “阴在,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阴阳什么关系的高度概括?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根据五行相侮的规律,下列哪项可能会侮“金”?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7.阴阳在一定围的消长保持动态平衡称为? A.阴阳离决 B.阴平阳秘 C.阴阳对立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8.中医“五官”中什么“五行”属“火”?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9.中医总结“五行”中“木”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下列“五行”相生关系错误的是? A.木生火 B.水生木 C. 土生木 D.金生水 E.火生土 ()11.下列“五行”相克关系错误的是? A.木克土 B.火克水 C. 水克火 D.金克木 E.土克水 ()12.“后天之本”是指?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3.五脏中“五行”属“木”的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阳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18.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 A.阴邪 B.易伤阳气 C. 凝滞,主痛 D.收引 E.以上均是 ()19.以下情志影响脏腑气机错误的是? A.怒则气上 B.喜则气消 C. 思则气结 D.恐则气下 E.惊则气乱

原子物理学简史和大事年表

原子物理学简史 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的结构、运动规律及相互作用的物理学分支。它主要研究:原子的电子结构;原子光谱;原子之间或及其他物质的碰撞过程和相互作用。 经过相当长时期的探索,直到20世纪初,人们对原子本身的结构和内部运动规律才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之后才逐步建立起近代的原子物理学。 1897年前后,科学家们逐渐确定了电子的各种基本特性,并确立了电子是各种原子的共同组成部分。通常,原子是电中性的,而既然一切原子中都有带负电的电子,那么原子中就必然有带正电的物质。20世纪初,对这一问题曾提出过两种不同的假设。 1904年,汤姆逊提出原子中正电荷以均匀的体密度分布在一个大小等于整个原子的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则一粒粒地分布在球内的不同位置上,分别以某种频率振动着,从而发出电磁辐射。这个模型被形象的比喻为“果仁面包”模型,不过这个模型理论和实验结果相矛盾,很快就被放弃了。 1911年卢瑟福在他所做的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原子的中心是一个重的带正电的核,及整个原子的大小相比,核很小。电子围绕核转动,类似大行星绕太阳转动。这种模型叫做原子的

核模型,又称行星模型。从这个模型导出的结论同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很快就被公认了。 绕核作旋转运动的电子有加速度,根据经典的电磁理论,电子应当自动地辐射能量,使原子的能量逐渐减少、辐射的频率逐渐改变,因而发射光谱应是连续光谱。电子因能量的减少而循螺线逐渐接近原子核,最后落到原子核上,所以原子应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 但事实上原子是稳定的,原子所发射的光谱是线状的,而不是连续的。这些事实表明:从研究宏观现象中确立的经典电动力学,不适用于原子中的微观过程。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子现象,探索原子内部运动的规律性,并建立适合于微观过程的原子理论。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卢瑟福所提出的核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原子光谱的经验规律,应用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的量子假说,和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的光子假说,提出了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形成不连续的能级,当能级发生跃迁时,原子就发射出一定频率的光的假说。 玻尔的假设能够说明氢原子光谱等某些原子现象,初次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氢原子结构理论。建立玻尔理论是原子结构和原子

郑州全人心理研究院2016年大事记

2016年全人心理研究院大事记 1、1月16日,全人关怀系列免费课程正式推出,第一批全人关怀师资接受授权,奔赴郑州、平顶山、驻马店、洛阳等地开展全人关怀系列免费课程; 2、1月16日,全人关系心理学十期研修班开班; 3、1月16日,武汉大学应用心理学研修班结业; 4、1月30日,郑州全人心理科技研究院理事会召开; 5、1月30-31日,邀请许振国教授为全人学员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的授课; 6、3月19-20,全人妈妈成长坊师资培训举行,带领人:毕然老师; 7、4月2-3日,全人学员赴武汉大学参观学习,邀请武汉大学美学教授范明华为学员带来《艺术与审美心理学》的授课; 8、4月8-10日,第三期全人妈妈成长坊(圆融版)召开; 9、5月22日,全人关怀带领老师督导课程《学而时习之》,郇玉峰院长、毕然老师为全人关怀课程三十多位带领老师进行课程督导; 10、5月28日,全人关系心理学研修班(第十一期咨询与治疗实战班)在平顶山举行开班典礼; 11、6月2日,郑州全人心理科技研究院发起一场《你我尽一份力,让爱的生命延续》募捐活动,为身患尿毒症的研修班学员盛亚伟募集换肾资金,短短两天时间,筹得两万元善款,给病重中的盛亚伟老师带来希望! 12、6月4-5日,第一期全人关系育儿坊课程进行,课程主题:《儿童品格训练》,主讲老师:郇玉峰,这是郑州全人心理科技研究院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家庭的又一项成熟课题; 13、6月19日,全人影响力高峰论坛暨全人关怀小组结业典礼举行,经过三个月的传播,全省乃至全国有近三十个小组三百余名小组成员完成全人关怀小组课程的学

习,顺利结业; 14、6月25-26日,第一期全人关系辅导师课程进行,课程主题:《人本绘画分析技能》,主讲老师:程颜敏,全人关系辅导师系列课程,是为心理学专业人员提升专业而量身定做的技能性专业课程; 15、7月9日,全人关系心理学研修班(第十二期咨询与治疗实战班)在郑州开班; 16、7月23-24日,全人关系育儿坊第二阶段课程进行,课程主题:《儿童心理创伤恢复》,主讲老师:刘翠平; 17、8月4日,美国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杨吉膺博士,带来《体验性存在工作坊》,通过电影解析、现场互动,带领学员感悟存在的勇气、关系的疗愈; 18、8月5-7日,第七届中原心理咨询专家大会暨存在体验与关系疗效高峰论坛召开,来自不同领域的心理咨询专家和学者共同就“存在、孤独、关系、疗愈、希望”等话题进行探讨和对话; 19、8月19-21日,第四期全人妈妈成长坊(品质版)课程进行,带领老师:郭佩兰,主讲老师:程颜敏; 20、8月31日,全人网校正式开课,首期推出“公益521计划”,52个星期,每周一课;第一个系列全人健康系列十讲,主讲人:郇玉峰老师; 21、9月3-4日,全人关系辅导师第二阶段课程进行,课程主题:《存在释梦分析技能》,主讲老师:张国宪; 22、9月10日,全人关怀中心成立,引领心理行业发展新模式,促进身心和谐健康; 23、9月16-17日,全人关系育儿坊第三阶段课程进行,课程主题:《儿童亲密能力提升》,主讲老师:郑磊; 24、9月18-28日,武汉大学教牧博士班课程在休养胜地鸡公山进行; 25、10月3-13日,郇玉峰院长受邀赴美国进行学术访问,与美国旧金山心理学会及以色列哀伤治疗中心结为姊妹单位,共享专家资源库,拥有丰厚的学术底蕴;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年代重要事件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 协商。 →《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 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 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 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1月洪秀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颁布《天朝天亩制度》、天平军北伐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 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 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年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 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 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兴起早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 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一场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 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 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1.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我国境内迄今发现最早的猿人化石) 2.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属于直立人,是国内材料最丰富、最重要的猿人化石) 3.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磨光钻孔技术、人工取火) 4.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干栏式 房屋、饲养猪狗)、半坡母系氏族公社(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最早种粟的国家、半地式房 屋饲养猪狗水牛) 5.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 黄帝、尧、舜、禹时期(山东泰安大汶口、制陶业、粟农作物、饲养猪狗牛羊)(皇帝与 蚩尤大战于逐鹿,并将其击败杀死)(尧舜禹禅让制)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1.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商(王位世袭制)2.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都城在毫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井田制度) 1.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牧野之战、定都镐京)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对公私土地一律按亩征税,承认了私田的合法存在)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1.公元前179-公元前141年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减轻刑法,实行重农抑商和轻徭薄税(十五税一变三十税一),亲儒臣,求贤良,一一意与民休息。 2.汉文帝按照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开始削弱诸侯王实力。 汉景帝听取晁错建议削藩,结果导致“七王之乱”。 3.汉武帝的大统一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原地区 4.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 东汉(25年到220年)25年西汉宗室刘秀在洛阳称帝东汉建立 1.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2.两汉时期的文化: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诠释了中医理论》;华佗麻沸散;《九章算术》;西汉关于太阳黑子、北极光的观测记录是世界最早的,新星和超新星的明确记载也首见于汉代;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3.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4.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5.东汉后期,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相结合,道教形成。

中医内科学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五套)

中医内科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不属内科疾病发生的外部因素是: A病邪B地域C行为D时间 2.风热感冒的首选方是: A新加香薷饮加B荆防败毒散C桑菊饮D银翘散 3.下列症状哪一项对诊断外感发热最有意义? A恶寒B烦渴C面赤D发热 4.痢疾初起,兼风热表证,发热,头痛身重者,应解表清里,选用下列何方为宜? A荆防败毒散B麻杏石甘汤C葛根芩连汤D银翘散 5.下列哪一项对诊断痢疾最有意义? A大便里急后重B腹痛腹泻C有饮食不洁史D大便培养出痢疾杆菌 6.外感咳嗽的治法是: A祛邪止咳B祛邪化痰C解表止咳D祛邪利肺 7.患者咳嗽气粗,痰多色黄粘稠厚,咳吐不爽,胸胁胀满,咳时引痛,身热,口干口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最佳选方是: A清金化痰汤B沙参麦冬汤C二陈汤D泻白散 8.喘促气短,气怯声低,咳声低弱,吐痰稀薄,自汗畏风,易感冒,咳呛痰少质粘,口干烦热,咽喉不利,颧面潮红,舌红苔剥,脉细数。治疗选方为: A七味都气丸B五磨饮子C真武汤D生脉散合补肺汤 9.喘息气急,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咳吐不利,或呕恶、食少,口粘不渴,舌苔色白厚腻,脉滑。其辨证属何证? A风寒闭肺B水凌心肺C肝气乘肺D痰浊阻肺 10.肺胀的病变首先是在: A肺系B肺C肾D心 11.证见胸部膨满胀闷,气短、气急不得卧,咳痰白稀,量多,呈泡沫状,恶寒发热,无汗,周身酸楚,面色青黯,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首选方是: A小青龙汤B大青龙汤C真武汤D平喘固本汤 12.苓桂术甘汤是以下心悸哪一证的主方? A心阳不振B水气凌心C心血瘀阻D肾阳虚衰 13.心悸不宁,心烦不寐,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尤甚,头晕目眩,耳呜,舌红,苔少或无,脉细数,其主方是: A归脾汤B安神定志丸C朱砂安神丸D黄连温胆汤 14.提出“无痰则不作眩”的论点的医家是: A张景岳B刘河间C朱丹溪D李东垣 15.黄某,男,38岁,眩晕,头目昏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诱发加重,面色潮红,性情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舌苔黄,脉弦。辨证为: A肝火上炎B痰浊上蒙C肝肾阴虚D肝阳上亢

原子物理学简史和大事年表

原子物理学简史 原子物理学就是研究原子得结构、运动规律及相互作用得物理学分支。它主要研究:原子得电子结构;原子光谱;原子之间或与其她物质得碰撞过程与相互作用。 经过相当长时期得探索,直到20世纪初,人们对原子本身得结构与内部运动规律才有了比较清楚得认识,之后才逐步建立起近代得原子物理学。 1897年前后,科学家们逐渐确定了电子得各种基本特性,并确立了电子就是各种原子得共同组成部分。通常,原子就是电中性得,而既然一切原子中都有带负电得电子,那么原子中就必然有带正电得物质。20世纪初,对这一问题曾提出过两种不同得假设。 1904年,汤姆逊提出原子中正电荷以均匀得体密度分布在一个大小等于整个原子得球体内,而带负电得电子则一粒粒地分布在球内得不同位置上,分别以某种频率振动着,从而发出电磁辐射。这个模型被形象得比喻为“果仁面包”模型,不过这个模型理论与实验结果相矛盾,很快就被放弃了。 1911年卢瑟福在她所做得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原子得中心就是一个重得带正电得核,与整个原子得大小相比,核很小。电子围绕核转动,类似大行星绕太阳转动。这种模型叫做原子得核模型,又称行星模型。从这个模型导出得结论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很快就被公认了。 绕核作旋转运动得电子有加速度,根据经典得电磁理论,电子应当自动地辐射能量,使原子得能量逐渐减少、辐射得频率逐渐改变,因而发射光谱应就是连续光谱。电子因能量得减少而循螺线逐渐接近原子核,最后落到原子核上,所以原子应就是一个不稳定得系统。 但事实上原子就是稳定得,原子所发射得光谱就是线状得,而不就是连续得。这些事实表明:从研究宏观现象中确立得经典电动力学,不适用于原子中得微观过程。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子现象,探索原子内部运动得规律性,并建立适合于微观过程得原子理论。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卢瑟福所提出得核模型得基础上,结合原子光谱得经验规律,应用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得量子假说,与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得光子假说,提出了原子所具有得能量形成不连续得能级,当能级发生跃迁时,原子就发射出一定频率得光得假说。

洲泉中心卫生院大事记

序言 《大事记》本着尊重历史,记载我院自1952年以来至2010年医院的主要事件。《大事记》主要反映医院的机构变革、人事变动、单位重大决策、规划,科研成果的提高,科室的设臵、医疗技术的提高,及房屋变迁等方面的情况。 本卷主要依据立档单位室藏档案及院志编写,内容真实可靠。 洲泉镇中心卫生院 2011年5月

大事记 1952年 4月,建立崇德县人民政府洲泉区卫生所,单惠璋为负责人,有医务人员9名。所址设在洲泉镇圣贤桥西堍公和浜3号。 1953年 11月,崇德县人民政府卫生院派吴成科来洲泉区卫生所举办?新法接生培训班?,共三期,历时二十一天,为一镇三乡培训了10余名卫生员。 1954年 5至7月,洲泉地区连续降雨80多天,造成特大洪涝灾害,卫生所抽调医务人员投入抗洪救灾防治工作,并进行昼夜巡回医疗。 8月,李孝宏任崇德县人民政府洲泉区卫生所所长。 1955年 1月,钱范任崇德县人民政府洲泉区卫生所副所长。单惠璋调石门卫生所,所长暂缺。 12月,崇德县人民政府洲泉区卫生所更名为?崇德县洲泉区卫生所?。 是年,普治疟疾、钩虫、丝虫病,组织培训乡村保健员,

发放药物,安排医生分片宣传并督导服用。 1956年 5月,为配合县血防工作,卫生所抽调陈立夫等四人组建血吸虫病治疗小组,前往同福乡高道庙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血吸虫病治疗工作。 7月,吴成科调入任所长。 1958年 5月,洲泉晚村公社泉溪大队发现麻疹疫情,卫生所派医务人员连夜赶赴该地开展防治,病情及时得到控制。 11月,桐乡、崇德两县合并。崇德县洲泉区卫生所更名为?桐乡县洲泉人民公社医院?。洲泉区联合诊所、洲泉镇医药合作商店、洲泉环卫所并入。医院院址迁移至夹河里,赵宇斌为负责人、叶赏之为业务负责人。 是年,招收禇文仙、张惠娟2名社会青年,在挂号室和药房工作。 医院组织人员为社队培训了27名卫生保健员。 1959年 春,医院创办制药厂,替杭州胡庆余堂加工桑椹膏。 4月,医院设立化验室,开展血、尿、粪三大常规,化验医生禇文仙。 9月,潘志贵调入,任医院负责人,赵宇斌调崇德医院。

中医内科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中医内科学(一)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一)胃痛 1.1心下痞(胃痞):胃脘部胀满痞闷不舒,但外无胀急之形,触之濡软,按之不痛。 1.2心嘈: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痛非痛,似辣非辣,胸膈懊憹,得食暂止或食已复嘈。 1.3泛酸:泛吐酸水,分为吞酸、吐酸。吞酸:酸水上涌于口而复入于胃中。吐酸:吐出酸水。 1.4胃脘痛:心窝部以下、脐以上的胃脘部疼痛为主症,伴脘胀、纳呆、泛酸、嘈杂、恶心呕吐。 2.1胃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哪些方面? 寒邪客胃,气机郁滞;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情志失畅,肝胃不和;体虚久病劳累,脾胃虚弱。 2.2治疗肝胃郁热型胃痛,在理气药的选择上应注意什么? 肝体阴用阳,阳明胃土喜润恶燥,且内热最易伤阴,故投药慎用香燥,可选理气而不伤阴的解郁止痛药。 3.1胃痛与腹痛 胃痛者,位于心窝以下之胃脘部。腹痛者,位于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 4.1试述胃痛与肝脾的关系。 肝属木,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胃属土,为多气多血之腑,喜濡润而主受纳。木土相乘,故肝气郁结易横逆犯胃,致气机痞阻,发为胃痛。脾胃互为表里,经脉互络,同居中焦,皆为后天之本。脾为湿土,以升为顺,胃为燥土,以降为和。燥湿相济、升降得调,则水谷得以受纳腐熟,精微得以转输运化。两者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脾病可及胃,胃病可及脾。 4.2在胃痛的治疗中如何理解“通则不痛”的治疗原则。 由于胃痛主要病机特点是不通则痛,所以通则不痛即理气和胃止痛是治疗胃痛的基本法则。只是运用中要针对引起不通的机制(寒、热、食、气、虚)来辨证论治。寒者散寒以通,热者泄热以通,食停者消食以通,气滞者理气以通,血瘀者化瘀以通,阴虚者益胃养阴以通,阳弱者温运脾阳以通。总以开其郁滞、调其升降为目的,把握“胃以通为补”的真谛。 5.0分型与主方 寒邪客胃,良附丸。饮食停滞,保和丸。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肝胃郁热,化肝煎合左金丸。湿热中阻,清中汤。瘀血停滞,失笑散合丹参饮。胃阴亏虚,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 (二)呕吐 1.1呕吐:胃里的食物、痰涎、水液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 1.2干呕:呕吐的一种,有声无物。 1.3反胃:食入之后,停留胃中,脘腹胀满,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1.4泄肝安胃:对于肝气犯胃,通过疏泄肝气的方法,使肝气条达,胃不受侮,则胃自安和。 2.1为什么说呕吐不论虚实均存在胃气上逆?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顺。《圣济总录》:“呕吐者,胃气上而不下也”。说明引起呕吐的直接原因是胃气上逆。其中,实证者,若邪气犯胃,胃失和降,则胃气上逆致呕吐;若食滞内停,胃气壅阻,则浊气上逆致呕吐。虚证者,若脾胃虚寒,脾不升而胃不降,则致呕吐;若胃阴不足,胃失润降,则致呕吐。可见呕吐者不论虚实,胃气上逆是病机关键。 2.2如何根据呕吐物进行辨证? 呕吐酸腐难闻者,多属食积肉腐;呕吐黄水苦水者,多属胆热犯胃;呕吐酸水绿水者,多属肝热犯胃;呕吐浊痰涎沫者,多属痰饮中阻;呕吐清水者,多属脾胃虚寒;呕吐少量黏沫者,多属胃阴不足。 3.1呕吐与反胃 呕吐者,吐无定时,吐出物多为食物或痰涎清水,量或多或少。反胃者,朝食暮吐而暮食朝吐,吐出物多为不化之宿谷,量较多。 3.2呕吐与噎膈 呕吐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病情轻,病程短。噎膈者,进食哽咽不顺,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吐多出现于进食时,病情重,病程长。 4.1呕吐、胃痛、泄泻均与肝气有关,其病理变化及治疗有何异同?

历史作业趣味谈.doc

历史作业趣味谈 长期以来,历史作业形式单调,学生感到死板乏味。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学特征,注意作业的趣味性,那么,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增强知识点对学生大脑的“刺激度”,加深印象,既可以使学生喜爱做作业,又能起到巩固提高,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改实践中,我在布置作业趣味性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1.整理题列举题。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提示从外貌、工具、用火、社会组织等几个方面去考虑。)又如列举“夏、商、西周的建立者和暴君。 2.连线题。用线把相关的人事连接起来。如基础训练上的连线题,我都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因为比较简单,学生在不太费力的情况下经过努力达到成功。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强化,而且能经常感到学习的满足和快慰。所以学生积极发言,作业当堂就完成了。 3.巧记题。让学生想法巧妙地记住某一知识点或某一类知识。如学习“ 夏商西周的兴亡”这一课后,我布置作业:结合课本内容背会顺口溜“夏商西周的兴亡歌”——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夏朝经历四百七,暴君夏桀被商取。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商,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暴君厉王无人道,前七七一周灭亡。学生很感兴趣。 4.收集材料题。组织学生收集与学过的知识或将学的内容相

关的历史材料,如古钱币、歌曲、故事、诗歌等,可以起到巩固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的作用。如讲“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前,我让学生收集有关历史成语故事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利用历史成语故事的出处,让学生根据史实解释成语,得到启示,提高文学修养。 5、制作大事年表的方法,也适合于各个学习阶段。这种方法使用简单,对知识的整理归类也很有效。”学生都很积极,作业完成的很好。6.重写历史中的某些片段,增加历史体验。历史是过去的,无论如何也不能重现,对于现在的学生,让他们去理解其中的现象总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种时候,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回到历史中去,可以极大的改变这种状况。如讲到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时,我设计出这样一道题目“假如你是半坡人或河姆渡人,简介一下你一天的生活、生产情况”。让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发挥想象力,分组讨论完成作业,学生对这样的作业普遍感到很新鲜,对这些问题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真正“动”起来了,非常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讨论和研究活动。我非常惊讶地发现,学生原来有如此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许多学生描述得相当详尽、精彩,有个学生写道:“天明了,我起来穿上野兽皮毛做成的衣服,从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出来。小狗朝我跑来我和它玩了一会儿,开始摩擦起火做早饭,用鱼纹彩陶盆把粟和蔬菜煮熟,还烤了一块鹿肉,好香啊!然后,带着尖尖的骨*到河边*鱼……”这位学生把他利用什么工具,如何捕鱼,如何狩猎,写得合情合理,但又不落俗套,引人入胜。 7、改错题。学完第一单元后有些知识容易混淆,我在课堂上用改错题进行检查和训练。如我读了这样一道题:下面是一位同学想象的北京人一天的生

大事年表(最新版)

新课程高考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最新版)

学术研究的“新”替代教材的“旧”。 以下问题,供大家参考。 中国历史到底可以上溯到多少年? 西周政治制度的特征是分权。 孔子“礼”的主张和君臣关系的思想。孟子、荀子、韩非子思想的异同。董仲舒用阴阳学说论证天君关系。定义“三纲五常”。 秦汉政治制度的特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 中医药学的地位和成就。 唐宋政治制度的进步;科举制的进步、实施与失误;儒学的地位。唐宋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 宋代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城市的繁荣,西方史学家眼中的宋史。 宋代的主流思想与理学的地位。理学强化了三纲五常。

明清政治制度的特征:加强皇权,官僚奴仆化,八股取士与理学的作用。怎样看明清历史? 清代对中国版图的贡献:满蒙关系、满蒙藏关系、康熙对西藏的政策,总督、巡抚、将军、办事大臣的不同。 鸦片战争怎样暴露了中国的落后。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中国资本主义和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史的分水岭。 有关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史实考证。 近代化视野中的立宪派与保路运动。革命史观与现代化史观的不同。 民国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黄金时期与白银时期。 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火烧赵家楼的评价。 张学良在九一八坚持不抵抗。淞沪会战以中央军为主,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中国远征军。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国民党的腐败。 斗争哲学与和谐社会。什么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靠自己的收入生活”的英国国王,大宪章与英国议会,妥协不是坏事。 代议制是创举。 从经济角度认识罗斯福新政。二三十年代苏联高度集中体制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李杲 B.孙思邈 C.李时珍 D.张仲景 E.刘完素 ()2.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3.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4.“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阴阳什么关系破坏的结果?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气机基本形式是? A.升 B.降 C.出 D.入 E.以上均是 ()7.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8.中医“五官”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 ()9.中医总结“五行”中“金”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属于中焦的脏腑为 A.心肺 B.脾胃 C. 肝胃 D.肝肾 E.肾与大肠 ()11.以下哪个描述属于阳的属性 A.下降的 B.寒冷的 C. 内守的 D.抑制的 E.剧烈运动的 ()12.金元四大家不包括? A.李杲 B.张从正 C. 刘完素 D.张仲景 E.朱震亨 ()1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 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以上均是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阴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内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

梁漱溟生平大事记

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原名焕鼎,字寿铭。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印度哲学概论》、《唯识述义》等,今编有八卷本的《梁漱溟全集》。 (一)清末(1-19岁) 1893年1岁夏历癸巳年九月初九出生于北京。 1907年14岁本年开始读梁启超主编之《新民丛报》和《新小说》等出版物。自称此时开始思考苦乐问题。 1910年17岁甄元熙来顺天中学读书,梁漱溟与其讨论中国政治改造问题。本年开始阅读立宪派之《国风报》、革命派之《民立报》。 1911年18岁中学毕业。毕业前参加了京津同盟会。 1912年19岁任《民国报》编辑兼外勤记者。总编辑孙炳文为其拟“漱溟”作笔名。本年开始读佛典。 (二)民国(19-56岁) 1913年20岁正月赴西安期间开始素食。年初,读幸得秋水《社会主义之神髓》,年末写出《社会主义粹言》。7月,向父兄表示志愿出家为沙门。 1914年21岁2月,在《正谊》发表《谈佛》。 1916年23岁9月,在《东方杂志》发表《究元决疑论》。蔡元培聘请先生到北京大学任教(印度哲学讲师)。 1917年24岁欲往衡山出家为僧,未能成志。12月5日到北京大学任教,为哲学门三年级讲授印度哲学概论。 1918年25岁3月,在北大哲学门研究所开始讲授佛教哲学。10月,在研究所开设孔子研究。11月,在北大出版部出版《印度哲学概论》。

1919年26岁1月,与陈大齐等人在北大发起组织哲学研究会。5月,北京爆发学生运动,先生在《国民公报》发表《论学生事件》。6月,开始写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对中国、印度、西方三个文化系统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作了系统的分析,预测了世界文化未来的趋势,对儒学的前途作了乐观的估价),欲以此书为《孔家哲学》、《唯识述义》两书之“引子”。 1920年27岁1月,《唯识述义》第一册出版。本年春,阅读《东崖语录》有感,遂放弃出家之念。暑假,访问金陵刻经处研究部,向欧阳竟无介绍熊十力。秋,在北京大学讲演《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讲演记录自10月始刊于《北京大学日刊》。 1921年28岁暑假间应山东省教育厅邀请赴济南讲演《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0月,该讲演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初版。本年四、五月间决定过农家生活,年末与黄靖贤女士结婚。 1922年29岁年初访太原,结识卫中并参观其所办学校。12月,发表《曲阜大学发起和进行的情形并我所怀意见之略述》。 1923年30岁9月,在北京大学开设“孔家思想史”课程。 1924年31岁8月,发表《重华书院简章》。秋,辞去北大教职,应邀前往山东菏泽任省立第六中学高中部主任。熊十力偕往。 1925年32岁春,返回北京。后与熊十力及山东六中部分学生住什刹海讲学。 1926年33岁1月,与师友迁居万寿山北大有庄同住共学。讲《人心与人生》。 1927年34岁1月,应邀为北京高校讲演《人心与人生》、《我对于心理学上见解的变迁》等。 1928年35岁春,访南京陶行知所办晓庄师范学校。7月,任广东省立第一中学(今广雅中学)校长(他将广雅精神提炼为“务本求实”四个字,并成为延续至今的校训)。在广州期间,代李济深任广东政治分会建设委员会主席。提出请办乡治讲习所建议案及试办计划大纲。9月,发表《请办乡治讲习所建议书》,并为广东地方警卫队编练委

中医药大学儿科学期末考试卷

南京中医药大学200X年中医儿科学课程期末考试试题5 南京中医药大学200X年中医儿科学课程试卷(E) 姓名专业年级学号得分 考试科目:中医儿科学 考试时间: 试题类型:本科期末 一、是非题:对题目的正确性作出判断,是打“√”、非打“╳”。(每题1分,计10分)1.小儿12岁时上下部量相等。() 2.感冒夹惊的病机是邪陷厥阴。() 3.麻疹为麻毒时邪所致,透疹时不可用温散补托之法。() 4.水痘临床以发热、咳嗽、皮肤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疹、结痂为特征。() 5.痄腮患儿年长者可并发睾丸肿痛。() 6.年龄小的儿童不能自诉畏寒,可以从其依偎母怀,倦缩而卧等姿态 改变测知。() 7.新生儿期是指出生后1个月内的小儿。() 8.辨别疳积有积无积主要是看腹部有无鼓胀。() 9.水痘若不注意护理,抓破感染可引起脓胞疮。() 10.一般早产儿的黄疸出现得早,消退得迟。()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最佳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计20分)11.哮喘反复发作的最主要内在因素是:() A 肺气虚弱 B 脾虚气弱 C 肾虚不纳 D 痰饮留伏E遗传因素12.口疮风热乘脾证的选方是:()

A泻心导赤汤B凉膈散C银翘散 D 泻黄散E清热泻脾散 13.患儿大便稀黄呈蛋花汤样,泻下急迫,气味秽臭。治疗首选方是:() A 葛根黄芩黄连汤B芍药汤C白头翁汤 D 藿香正气散E葛根汤 14.资生健脾丸多用于治疗:() A疳气 B 疳积 C 疳积脾虚夹虫积者 D 疳积脾虚夹气积者 E 干疳夹气滞者 15.厌食与疳证的共同点在:() A均有食欲不振 B 病因多由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 C常见脘腹胀满D均有明显消瘦E病机都属脾胃虚弱 16.6岁男孩,浮肿,尿少4天,突然出现头痛,呕吐,烦躁不安,继之抽搐,昏迷。血压140/100mmHg,其辨证为:() A 风水相搏证 B 湿热内侵证 C 水气上凌心肺证 D 邪陷心肝证 E水毒内闭证 17.治疗麻疹初热期的首选方是:() A银翘散B解肌透疹汤 C 透疹凉解汤D清解透表汤E宣毒发表汤 18.出疹性疾病中疹退后见有脱皮脱屑,无色素沉着的是:() A麻疹 B 丹痧C风痧 D 水痘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19.水痘隔离期为:() A疱疹消退后一周 B 发热消退后一周 C 疱疹出现后3天 D疱疹与结痂并见时E疱疹全部结痂 20.急性肾炎风水相搏证,浮肿先见于头面的原因是:()E A风性向上B风邪上受C肺气失宣D肺气上逆E风邪兼夹水邪21.下列症状除哪项外,均为遗尿脾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

原子物理学谱

原子物理学年谱 原子物理学大事年表 公元前384~322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四元素说”. 公元前500~400年古希腊人留基伯及其学生德谟克利特等古希腊哲学家首先提出“原子说”. 公元1661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首先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 公元1687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其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奠定了经典力学基础,引入超距作用概念. 公元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质量守恒原理. 公元1789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首先发现了自然界中最重的元素——铀. 公元1808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在他的著名著作《化学哲学新系统》中,提出了用来解释物质结构的“原子分子学说”. 公元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理想气体分子的假设,得出了著名的阿伏加德罗常数,并在1865首次实验测定. 公元1820年瑞典化学家白则里提出了化学原子价概念,并在1828年发表了原子量表. 公元1832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提出了电解定律. 公元1854年德国的吹玻璃工匠兼发明家盖斯勒用“盖斯勒管”进行了低气压放电实验. 公元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在研究低气压放电管时发现面对阴极出现绿色辉光. 公元1864年德国物理学家汗道夫发现阴极射线. 公元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和德国化学家迈耶按照原子量的顺序将元素排成了“元素周期表”,又在1871年写成了《化学原理》一书. 公元1876年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断定低气压放电管中的绿色辉光是由阴极射线产生的. 公元1884年瑞典化学家阿仑尼乌斯首先提出了电离学说,认为离子就是带有电荷的原子. 公元1885年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用实验证明阴极射线是一种具有质量带有电花的粒子流,而不是没有质量的光束. 公元1891年爱尔兰物理学家斯托尼首先提出把电解时所假想的电单元叫做“电子”. 公元1895年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12月28日宣布发现了x射线(又称伦琴射线).为此他获得了1901年度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法国物理学家佩兰断定阴极射线确是带负电荷的微粒流,他曾因研究物质的间断结构和测量原子体积而获得了192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世纪西欧大事年表

中世纪西欧大事年表 476,西罗马帝国衰亡 5-8世纪,诸蛮族王国建立 496,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7-9世纪,七国争雄 715-741,查理·马特//封君封臣制开始 约750,英雄史诗《贝奥武夫》 751,法兰克加洛林王朝开始 843,《凡尔登条约》签订//查理曼帝国解体,形成德、法、意871-899,英格兰阿尔弗烈德在位 962,日尔曼王奥托一世加冕称帝//神圣罗马帝国开始 1054,基督教会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 11世纪,城市的兴起 11世纪中叶,罗马式艺术诞生 1066,诺曼征服 1066-1154,英国诺曼底王朝时期 1086,英国进行土地赋役调查//《末日审判书》基本形成 约1095,史诗《罗兰之歌》基本形成 1096-1099,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12世纪,哥特式艺术诞生 12世纪,大学的兴起约1167,牛津大学 1209,剑桥大学1154-1399,英国金雀花(或安茹)王朝时期 1154-1189,金雀花朝亨利二世在位

1180-1223,法国菲力普二世在位//王权逐渐加强1204,第四次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建立拉丁帝国1215,英国无地王约翰颁布《大宪章》 1229年,天主教会设立异端裁判所 1265,正式使用“巴黎大学” 1265,英国议会的开始 1337-1453,英法百年战争 1347-1350,黑死病肆虐欧洲 14世纪中叶,文艺复兴开始 1356,德国皇帝查理四世颁布《黄金诏书》 1358,法国扎克雷起义 1381,英国瓦特·泰勒起义 1431,圣女贞德被处死 约1450,活字印刷发明 1455-1485,英国玫瑰战争 1461-1485,英国约克王朝时期 1485-1603,英国都铎王朝时期 1509-1547,亨利八世在位 1558-1603,伊丽莎白一世在位 1492,西班牙统一 1492,哥伦布航行发现美洲

新课程高考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最新版)

一、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 1、距今约5000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开始迈入早期国家的历史阶段 2、中国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 3、夏朝开始“家天下”制度开始 4、周武王率兵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朝 5、周朝实行分封制(对象、权利和义务、意义、代表性诸侯国:燕、鲁、宋、齐) 6、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宗法制(特点) 7、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先后灭六国结束长年战乱 8、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 9、水利:大禹治水、战国时期李冰修都江堰、郑国修郑国渠 10、纺织:新石器时代,发现了陶纺轮、骨针等,纺织原料是麻和葛、丝 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周礼》记载,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从事这种劳动的人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及农夫并列称作“国有六职” 11、冶金: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铜器,商周青铜器发达,春秋时期出现人工冶铁,战国推广,出现锻铁、铸铁、炼钢、淬火技术 12、陶瓷:原始时代有彩陶,龙山文化有蛋壳黑陶,早期瓷器是一种釉陶,又称原始青瓷 13、经济政策: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14、春秋时期文化:孔子(思想、教育、文化)、老子(辩证法) 15、战国时期文化: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庄子、韩非子、墨子 16、战国时期出现指南针(司南) 17、商周时期,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是用木炭,春秋战国已经具有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18、《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西周——春秋) 19、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楚辞(《离骚》) 20秦代李斯是著名篆书家 秦汉时期 1、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秦始皇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推广郡县制(概况、特点) 2、前220年派屠睢征岭南(开凿灵渠、设置郡县) 3、前215年派蒙恬北击匈奴(夺河套、攻阴山、修直道、筑长城) 4、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 5、前213-前212年,焚书坑儒 6、汉武帝削落相权措施:频繁换相、提拔身份低微人士形成中朝(内朝) 7、前106年汉武帝设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政治 8、西汉时期选官实行察举制 9、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出现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东汉时出现耦犁(二牛抬杠) 10、水利:汉代关中的水利取得显著成效,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11、西汉崔寔《四民月令》反映了汉代田庄的生产,四民是指士、农、工、商 12、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工官”制度 13、汉代时期,中国被称为“丝国”(马王堆汉墓的素纱禅衣) 14、冶金:汉武帝时代推行铁业官营制度,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 排鼓风 15、东汉末期墓葬中出土有青瓷器 16、秦代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汉代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中央设置亭楼。四周 建有门墙 17、商业:王莽在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南阳、成都)设“五均”官,控制市 场物价,汉代的都市还有:蓟(北京)、江陵(湖北江陵)、寿春(安徽寿县)、合肥、吴(苏州)、番禺(广州) 18、汉武帝时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思想巩固,儒家思想逐渐被确立为 正统思想 19、汉武帝创建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