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 多角度认识分数----读懂教材,设计活动_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 多角度认识分数----读懂教材,设计活动_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 多角度认识分数----读懂教材,设计活动_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多角度认识分数----读懂教材,设计活动_说课稿

今天,从教材安排的角度读懂教材,并设计组织活动认识分数。

读懂教材

教材中,在三年级,在初步认识中,安排“分一分(一)”的活动,这里的活动都是从“分”的角度不认识分数。有分一个物体的,也有分一个群体的情况。

教材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在认识(一)”,除了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安排了一个图形的1╱4是两个小正方形,画出这个图形,显然是通过找1╱4的整体这样的活动来感受分数。还有一个活动:拿出你所有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数为什么会不一样?通过这个活动感受部分找整体。

在最开始认识分数,安排了从整体到部分;分数的在认识,又从部分回到整体。这样的安排建立对部分与整体的认识,渗透理解分数的丰富性。“分数的在认识(二)”安排了量数学书长与宽的活动,通过学生的度量活动,发现学生对分数度量这一维度的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感受分数比的维度的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感受分数作为商这一维度的认识。

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设计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分数。

设计活动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设计分纸活动。

第一个活动:通过分纸活动,认识1╱2。把若干张作业纸分给两个人,如果有偶数张,可以平均分;有奇数张,一张纸平均分给两个人,再把一张纸评论分给两个人的时候,不同的分发当中,相同的是一种1╱2的关系。同时,还可以有一个逆向的过程,给出一个1╱2的结果,问这是谁的1╱2?经历一个从部分到整体的过程。

第二个活动:通过四个人分三张纸的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同时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生1:先将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人1╱4张,同样,再分第二张和第三张纸,这样每人分到3个1╱4,也就是3╱4张。

生2:将三张纸叠放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1份,同样是3个1╱4,也就是3╱4张。这两种方法,学生看到的现象结果是一样的。

还有学生想到一种分法:先拿出两张纸,各平均分成两份,四个人每人分到一份,也就是1╱2张,在将最后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1╱4张,这样每人一共分得3╱4张。通过这两个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了分数的价值,对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体验到了标准在确定分数关系时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发展分数“比”的这条线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五年级-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 (1)

小学数学五年级分数练习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9分) 1、填一填。 (1)5个 15 是( ),( )个 1 6 是1。 (2)7 8 里面有( )个81,322里面有( )个31。 (3)18个 9 1 是( )。 2、考考你。 (1)6枝铅笔的13 是( )支,10铅笔的) () (是4支铅笔。 (2)一盘苹果的 2 1 是4个,2个同样的盘子里共有( )个苹果。 4、( )÷( )=5 3=10) (=) (21= 100) ( 5、25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小贝说自己吃了一块蛋糕的 52 ,妈妈吃了这块蛋糕的 10 4 ,那么妈妈吃的比小贝多。 ( ) 2、任何两个相邻的自然数(0除外)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就是121。( ) 3、如果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么这个分数就是最简分数。( ) 4、1812的最简分数是 9 6。( ) 5、分母是10的真分数共有10个。( ) 三、按要求解答。(共36分) 1、在( )里填上“>”、“<”或“=”。(6分) 53 ( )64 831 ( )11 8 2016( ) 54 2、圈出最简分数,把其余的分数约分。(12分) 5 4 16 12 40 8

24 12 60 100 131 130 3、把95和12 7都写成分母是3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6分) 4、写出与5 3 相等的三个分数。(6分) ( ) ( ) ( ) 5、两个工程队修公路,甲队3天修了25米,乙队4天修了33米,谁修得快些?(用带分数比较)(6分) 四、我会解决问题。(共35分) 1、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共有30道题。小红做对了18题,做错了12题。请你用最简分数 表示小红做对的题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2、某商店有3种数量相同的冰激淋,星期六的销售情况如下。 售出 7 3 售出 5 2 售出 3 1 如果这个商店要进货,应该多进哪种冰激淋?为什么? 3、旅游公司计划买两辆车,比较一下,哪辆车更贵?请写出比较的过程和结果。 4、把20块共重2千克的巧克力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每人分得多少千克的巧克力?每人分得全部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5、小明和小华在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需8分钟,小华跑一圈需10分钟。现两人同时从起点出发后,至少需要几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

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 多角度认识分数----读懂教材,设计活动_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多角度认识分数----读懂教材,设计活动_说课稿 今天,从教材安排的角度读懂教材,并设计组织活动认识分数。 读懂教材 教材中,在三年级,在初步认识中,安排“分一分(一)”的活动,这里的活动都是从“分”的角度不认识分数。有分一个物体的,也有分一个群体的情况。 教材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在认识(一)”,除了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安排了一个图形的1╱4是两个小正方形,画出这个图形,显然是通过找1╱4的整体这样的活动来感受分数。还有一个活动:拿出你所有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数为什么会不一样?通过这个活动感受部分找整体。 在最开始认识分数,安排了从整体到部分;分数的在认识,又从部分回到整体。这样的安排建立对部分与整体的认识,渗透理解分数的丰富性。“分数的在认识(二)”安排了量数学书长与宽的活动,通过学生的度量活动,发现学生对分数度量这一维度的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感受分数比的维度的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感受分数作为商这一维度的认识。 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设计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分数。 设计活动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设计分纸活动。 第一个活动:通过分纸活动,认识1╱2。把若干张作业纸分给两个人,如果有偶数张,可以平均分;有奇数张,一张纸平均分给两个人,再把一张纸评论分给两个人的时候,不同的分发当中,相同的是一种1╱2的关系。同时,还可以有一个逆向的过程,给出一个1╱2的结果,问这是谁的1╱2?经历一个从部分到整体的过程。 第二个活动:通过四个人分三张纸的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同时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生1:先将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人1╱4张,同样,再分第二张和第三张纸,这样每人分到3个1╱4,也就是3╱4张。 生2:将三张纸叠放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1份,同样是3个1╱4,也就是3╱4张。这两种方法,学生看到的现象结果是一样的。 还有学生想到一种分法:先拿出两张纸,各平均分成两份,四个人每人分到一份,也就是1╱2张,在将最后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1╱4张,这样每人一共分得3╱4张。通过这两个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了分数的价值,对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体验到了标准在确定分数关系时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发展分数“比”的这条线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分数的再认识(一)优秀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太和县桑营镇淝南小学 郭亚磊 2014.11.28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63—64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分数。(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成语。) 十拿九稳()一分为二()七上八下()在三年级时,我们就对分数进行了初步的认识,老师有几个题目想考考大家。 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

( ) ( ) (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1、平均分;2、一个圆是一个整体, 一个长方形是一个整体。 3、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能用 3 1 表示吗?为什么? 通过检查同学们学的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分数的世 界,让我们共同享受分数带给我们的快乐!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 的再认识(一)”。【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 二、探究新课。 (一)、说一说。 4 3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 1.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2.教师课件出示,教材63页上的三幅图。教师强调:同一个分 数的意义,可以有三种方式来表示,一是把一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 二是把多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三是把多组图形看作一个整体。 3.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 用分数表示。 (二)画一画。 1.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老师奖励给大家一副精美的图案, 课件呈现一张图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三篇 《铺地砖》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铺地砖”。在本次活动中,学生将综合应用图形、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探索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与应用,是培养学生初步数学意识的好教材。能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习惯,增强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大家能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铺地砖的实际问题。 2.在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大家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中对大家进行美育渗透。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铺地砖的实际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选择所需的地砖,根据不同要求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活动展开充分交流,并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情境引入(出示装修图)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小明卧室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启发学生思考: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汇报。 3、出示两种地砖(让学生说说地砖的形状及大小) 4、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问题?(用边长为40cm的正方形地砖铺满卧室地面,至少要多少块砖?需要多少元?) 学生小组讨论(四人一组),指名汇报。 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试一试 1、如果要用边长为50cm的正方形地砖,那么铺满整小明卧室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元? 2、买这两种地砖大约各需要多少钱?选择哪一种比较合适? 四、巩固练习 小明爸爸、妈妈的房间地面的长和宽分别是6m和4m,用哪种地砖铺更少钱?(1)组内分工计算; (2)交流 (3)汇报。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迎新年》 一、说课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与生活 二、说教材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再认识》优秀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再认 识》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我的说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分数的再认识〉 (34~36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知识储备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

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以上理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过程,自主思考,总结规律,自我反思,质疑评价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课前每个学生准备不同数量的圆片,叫学生拿出你全部圆片的1/2。你拿了几个?是怎么拿的?通过怎么拿圆片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复习要把圆片平均分,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几个,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根据学生拿出

《分数的再认识》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P63—6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任意大小的圆一个。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联系旧知,理解意义(5分钟) 师:(课件出示1/4)在三年级时我们就学习过分数,谁来读一读?1/4表示什么意思? 1/4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分数,有把一个图形、一个物体看成整体“1”进行平均分,也有把多个图形、多个物体看成整体“1”。是的,像同学们所说的(板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可是,老师还是想检验大家一下,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接受我的检验呢? 课件出示:笑笑说,她一次能吃一块蛋糕的3/4,你觉得她能做到时吗? 生1:有可能,是一个蛋糕。 生2:不可能,如果是一个大蛋糕呢。 师:同学们,他们两人说的都有道理,可为什么同样是蛋糕的3/4,结果却不一样呢?(整个蛋糕的大小不一样,一个是小蛋糕的3/4,一个大蛋糕的3/4,看来分数和它所对应的整体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探究分数的奥秘。《分数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活动,深化理解 活动一:分一分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三盒水彩笔,谁能帮我拿出每盒水彩笔中1/2吗? (请三名学生到讲台前) 师: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动手拿,并将拿到的水笔展示给大家看) 师:现在请你大声的告诉大家你拿出这盒彩笔1/2是几枝? 师:你们听了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 师: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吗?(问拿的同学,你们是不是数错啦?确认?) 师:奇怪啦,为什么都是拿出一盒彩笔的1/2,拿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师:有想法,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汇报) 师:同学都安静下来了,是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吗?向大家你的想法。 生1:(这是这个小组的想法,你们小组的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优秀说课稿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说课内容 本课的内容“分数的再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分数的再认识(一)》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已将“认识分数”设置了独立的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本节课对分数进行再认识(一),教材安排了“3、4 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已知一个图形的1、 4 ,画出原图形”、“圈一圈,与同伴交流”三个数学活动,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部分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完成分数意义的构建,即通过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到分数的相对性。为后续真分数、假分数、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教学难点:对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理解,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1)情境教学法,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2)动手操作实践法,在合作交流中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三、说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复习分数旧知。 师:你们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三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吗?(预设)生:这三个图形用分数表示分别是1/2,1/2,2/6。师:前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预设)生:前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因为这两个图形大小相同。(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使学生理解整体“1”相同,同一个分数对应的部分也相同,为整体“1”不同的情况作铺垫。) 2.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63活动1 (1)独立想一想,并自己说一说可以表示什么。(2)小组交流并填写表格。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 取几份用分数表示 4份3份▲▲▲△ 4份3份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同一个分数,由于单位一的不同,所表示的含义、大小也分别不同。 2、通过一个分数单位,能理解并准确找到这个分数所在的整体。 3、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单位一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同一个分数,由于单位一的不同,所表示的含义、大小也分别不同。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单位一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分数,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分数知识。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分数。 二、新课 (一)活动一: 1、请你拿出你所有铅笔的二分之一。 (按要求操作) 2、拿出的铅笔为什么不一样多?(说说你的想法。) 3、小结:因为每个人的铅笔总数不同,所以拿出的二分之一也不同。在这件事上,铅笔的总数要看作单位一。 4、师拿厚薄两本书,说这两本书的三分之一的页数一样吗?为什么? (小组内说明理由,全班交流想法。) 5、我一次能吃四分之一块蛋糕,看图,这两个四分之一一样吗?为什么? 6、小结:两本书的三分之一中,因为两本书的厚薄不同,因此结果不同。在这里,要把书看作单位一。 在蛋糕的问题上,也是由于蛋糕本身的大小不同,因此它们的四分之一也不同。要把蛋糕看作单位一。 由此可以看出,单位一不同,所表示的分数的大小和实际含义也不同。 7、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二)活动二:画一画。

1、一个图形的四分之一是正方形,画出这个图形。 2、回答下面的问题。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理由。) 2个二分之一是(),()个四分之一是1,5个八分之一是(),七分之三里面有()个七分之一。 越往下分,单位一越小,1中所包含的单位一也越多。 你还能继续往下分吗? 三、总结 分子越小的分数越接近0。分子越大的分数越接近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

《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一)》。 2、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的。在三年级,学生已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一些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分数,为后面进一步学习、运用分数知识做好铺垫。本课的课题是《分数的再认识》,这个“再认识”,我想应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进一步认识、理解分数的意义,二是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从而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在“说一说”、“画一画”、“圈一圈”及“想一想”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提高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会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及解释所得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再建构;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 教学难点: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二、说学情 在三年级,学生已对分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五年级的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语言积累较丰富,表达已有条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理解知识需要动手操作,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基于此,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索、开展讨论、准确表达。 学法:在“说一说”、“画一画”、“圈一圈”及“想一想”的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开展探究性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分数旧知。 师:你们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三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吗?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应聘小学语数教师的(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再认识》(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分数的再认识》是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五)年(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通过在(“拿铅笔”、“看书”等)情境中提出问题,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学习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根据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教具准备: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电脑课件等。 二、说学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一定的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他们需要方法上的指导,在知识方面他们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及反思

“认识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 《认识的再认识》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分数的加减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这是本套教材第三次安排分数的认识,也是最后一次。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学习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奠定良好的基础。考虑到这一课的重要性,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会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 2、经历自学、交流、比较、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并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的意义。 现对本节课教学的得与失作如下分析: 成功的地方: 1、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强调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2、教态自然,不紧张。这是参加工作以来,也自认为这是讲课最不紧张的一次,可见心理素质在一次次的锻炼中不断提高。 3、教学过程顺利、流畅。因为课前准备得比较充分,还进行了两次试讲,在听课老师的建议下对本节课进行了适当修改完善,所以教学过程中没有遇到什么问题。通过做练习,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反馈也比较好。 需要改进的地方: 1、讲解例题时,分苹果环节讲的不够透彻,没有让学生来讲台详细展示分的过程和结果。 2、在讲填空题的时候,第二组第二个,有学生填带分数,没有及时处理,给学生一个正确的交代。

1.分数的再认识(一)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2. 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 3.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苹果,如果把这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如果老师只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又分得多少呢?你们认识它吗?请大声地读出它?(二分之一)它是什么数?(板书:分数) 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各部分的名称:上面是分子,下面是分母,中间的横线是分数线。分数表示平均分;(板书:分子、分母、分数线、平均分) 2. 师:对于分数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新课——学生“找分数”贯穿始终 1. (出示43)这个分数怎么读?看到4 3你想到了什么?(两三个同学回答,这个43是谁的43?)——引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三份就可以用43来表示。 2. 现在呢,老师有一盒巧克力,想把它平均分给咱们班的四位同学,三个人共得到的巧克力是? (1)为什么说得到这盒巧克力的4 3,而不说每人得到几块巧克力呢? (2)这盒巧克力究竟有多少块,老师给你看看。(4块)

(3)从这4块巧克力中,你还能找到 43吗? (4)他认为这一块巧克力可以用 43来表示行吗?明明是一块巧克力,应该用数字“3”来表示,你怎么能说是4 3呢? 设计意图:“明明是三块巧克力,为什么是43?”这正是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在难点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可以抓住学生的发言及时提炼出“整体”的概念,进行形象的讲解。在学生活动和思考的基础上的教师讲解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教师才有能力把这个问题讲深、讲透、深入浅出地讲懂,才能使学生释疑解困。 (5)你的意思是把4块巧克力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块就是3份,这样的3份就是这个整体的 43。谁能像老师这样再说一遍?(强调“一个整体”) 3. 你们能不能从12颗棋子中找出4 3? (1)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找一找,并把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2)(投影展示)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组是如何得到 43的?(把12个棋子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3份用 4 3表示;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3份用43表示;) (3)把谁看成一个整体? 4. 教师概括:我们可以把4块巧克力,12个方块等一些物体,以及以前所学的一个物体都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来得到?(4 3)。 5. (课件闪烁一份)请你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1)(虽然整体的数量不同,但是平均分后取同样的份数都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为什么数量不同,都可以用 43来表示呢? (2)(都是4 3,每份的数量却不相同。)为什么? 设计意图:“都是4 3,每份的数量却不相同。为什么?”这是学生感到困惑的第二个地方。教师抓住这个问题步步追问,促使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设计抓

北师大版 分数的再认识 五年级上 说课稿

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评价及板书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分数的再认识(一)》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从63页到64页。本课为1课时,本课主要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过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次的再认识学习,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后续学习分数的运算和应用题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课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至关重要。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说一说,画一画和游戏等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发展大家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和献爱心意识,促进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 三、说重难点 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四、说教法学法 结合学情分析我将采取以下教法:1、组织学生通过说一说、涂一涂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2、密切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3、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游戏法、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应采取知识迁移法,探究合作、创设情境等方法进行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创设情境 出示涂有阴影的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写出对应的分数。(提问: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分数表示?) 总结(板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二、探究合作,学习新知 (一)活动一:拿铅笔比赛 (1)拿铅笔:首先,我们进行一场小小的比赛,(出示三盒铅笔)老师这里有3盒铅笔,我想请三个同学分别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1/2,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最快! (2)设疑:三个人都是拿出每盒铅笔的1/2,为什么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并且第一名拿出的枝数最少,这是怎么回事呢? (是不是他们拿错了?) (是不是每盒铅笔的枝数不一样多?) (3)检验与整理:那你们三个分别说说自己铅笔盒里的总枝数

五年级上数学说课稿分数的再认识_北师大版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地位与作用 《分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34~36页)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的,为后面学习分数的性质以及公因数、公倍数等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的小学数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 过去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维。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将教学目标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二、说学情 《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 三、说教法学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1.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2.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通过故事“西游记中的唐僧分饼”引入课题一天,在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博罗县柏塘镇柏市分教点曾德强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再认识”第一课时,在课本的第36~38页。 (二)教材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已经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粉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二是创设了“拿粉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四盒(4 4 6 8) 学具准备:彩色笔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这一理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过程,自主思考,总结规律,自我反思,质疑评价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我通过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顺利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这样五个环节: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上课时我先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出一个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说分数表示的意思其实是对分数意义的加深认识和理解,根据分数的意义,从而引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再认识〉,教材(34~35页)的内容。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 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 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 分数意义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 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铅笔若干 五、说教法和学法:创设情境、观察交流、归纳总结。 六、说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由于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上课时就先让学生写一个分数,并说说 它表示的意思。(通过让学生写分数、说分数表示的意思,其实是对分数意义的加深认识和理解, 根据分数的意义,从而引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分数的再认识2

分数的再认识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34—3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任意大小的圆一个。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

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学生分析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的分数吗?通过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谁能给老师说出几个分数? (自由说出已知分数) 师:谁能给老师说说,1/2表示什么? (1/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有关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有关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1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应聘小学语数教师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再认识》(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分数的再认识》是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五)年(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通过在(“拿铅笔”、“看书”等)情境中提出问题,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学习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

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根据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教具准备: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电脑课件等。 二、说学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一定的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他们需要方法上的指导,在知识方面他们已经认识了单位”1”但对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理解还存在问题,这些都将作为我教学过程中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 四、说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我设计了如下的学法。在自主探究、讨论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动口,动手、

三年级《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三年级《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三年级《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再认识》一课,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材通过创设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数量也就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先安排了“拿铅笔”活动,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然后,教材又安排了一个“说一说”的活动,联系“一本书的1/3”等实际情境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正方形,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和我班学生实际,我把教学教学目标定为: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32支铅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4个完全一样的基本图形、长方形纸条一张 教学流程: 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相对性呢?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拿铅笔”“猜大小”这两个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多少和大小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就是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相同)。二是整体与部分的'具体关系,也就是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越多(大),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越多(大),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越少(小),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越少(小),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一样多,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一样多。 在“拿铅笔”的活动中,我首先为学生准备了四盒铅笔,分别是8支、8支、6只和10支,与教材不同的是我多准备一盒,其原因是想让学生体会到得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不是偶然的。在活动的开始,我请上四个同学上台来分别拿出所有铅笔的1/2,这时学生很自然地就发现“都是拿出所有铅笔的1/2,为什么有的同学拿出的铅笔支数相同,有的同学拿出的铅笔支数不同呢?”从而诱发他们去思考、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