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个超级稻品种的比较

9个超级稻品种的比较

9个超级稻品种的比较
9个超级稻品种的比较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观察记载标准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观察记载标准 (试行) 一、试验概况 1、试验田基本情况 (1)土壤质地: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 (2)土壤肥力:分肥沃、中上、中、中下、差5级。 2、秧田 (1)种子处理: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3)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公斤/亩表示。 (4)育秧方式:水育、半旱、旱育等及保温防护措施。 (5)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6)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治虫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3、本田 (1)前作:冬闲田、绿肥田、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生产田等。 (2)耕整情况:机耕、畜耕、耙田等日期及次数。 (3)田间排列: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区试)、大区随机排列(生产试验)。 (4)重复次数:区试重复3次,生产试验不设重复。 (5)保护行设置:对应小区(大区)品种。 (6)小区(大区)面积:实插面积,以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7)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8)行株距:以寸 寸表示。 (9)每穴苗数:1粒谷苗、2粒谷苗、3粒谷苗、4粒谷苗等。 (10)基肥:肥料名称及数量。 (11)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12)病、虫、鼠、鸟等防治:防治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 (13)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 4、气象条件:生育期内气象概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

5、特殊情况说明:如病虫灾害、气象灾害、鸟禽畜害、人为事故等异常情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声明试验结果可否采用。 二、试验结果 在填写书面记载表和制作电脑文件时,中籼、晚籼、晚粳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统一编号顺序、早籼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试验方案中的品种顺序填写,以便电脑汇总分析。 1、生育特性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 秧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 (4)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5)齐穗期:8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6)成熟期:籼稻85%以上、粳稻95%以上实粒黄熟的日期,以月/日表示。(7)全生育期:自播种次日至成熟之日的天数。 2、主要农艺性状 (1)基本苗:移栽返青后在第Ⅰ、Ⅲ重复小区相同方位的第3纵行第3穴起连续调查10穴(定点),包括主苗与分蘖苗,取2个重复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基本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生产试验、筛选试验不查苗,要求记载项目见记载表。 (2)最高苗:分蘖盛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每隔3天调查一次苗数,直至苗数不再增加为止,取2个重复(单元)最大值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最高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3)分蘖率:(最高苗-基本苗)/ 基本苗? 100,以%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4)有效穗:成熟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调查有效穗,抽穗结实少于5粒的穗不算有效穗,但白穗应算有效穗。取2个重复(单元)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有效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5)成穗率:有效穗/最高苗?100,以%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6)株高:在成熟期选有代表性的植株10穴(生产试验20穴),测量每穴之最高穗,从茎基部至穗顶(不连芒),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

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 发表时间:2012-05-10T11:35:53.53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刘传琴辛学敏段晓明郜海涛[导读] 由结果与分析中可知,由于2011年特殊的气象条件,所有的品种都未发现稻瘟病、并且都能够正常的成熟。 刘传琴辛学敏段晓明郜海涛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管理局科研所 156300 摘要本文对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品种比较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空育131、龙粳26、龙粳25、龙粳31、龙粳29、龙粳20、龙交04-908、龙交06-2110、龙交04-2717、龙交09-1116、龙交06-192、龙稻一号、三江一号。 1.2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择在鸭绿河农场科技园区地处第三管理区157号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旱改水第七年,土壤有机质含量5.4%、pH值5.86、碱解氮210.91mg/㎏、速效磷20.2mg/㎏、速效钾163.15mg/㎏、速效硅133.76mg/㎏。 1.3试验设计 以当地主栽品种空育131为对照,4月21日播种,5月20日插秧,每一处理7行,行长40米,不设重复,插秧规格为9*3寸,每穴3-5株。施肥量:亩施肥总量31kg/亩,其中尿素10kg,二铵9kg,钾肥12kg;硅肥5kg/亩。氮肥按照基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3:3:1:3的比例施入;磷酸二铵在基肥时全部施入;钾肥按照基肥:穗肥=6:4施入。其它管理同常规。 2.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期 表1 不同品种、品系的生育期 品种播种期出苗期插秧期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 龙粳26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2日7月26日7月27日 龙交04-908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6日7月27日 龙粳31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1日7月26日 龙交06-2110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7日7月30日 龙交04-2717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2日7月26日 龙交09-1116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1日7月23日 龙粳25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3日7月26日 龙稻一号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19日7月24日7月26日 空育131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3日7月26日 三江一号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9日7月21日7月23日 龙交06-192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9日8月2日 龙粳29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4日7月26日 龙粳20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5日7月18日7月21日由表1可知,在相同播期、插秧期条件下,各品种(品系)的始穗期、抽穗期和齐穗期虽都存在一定差异,但除了龙交06-192是12片叶品种外,其余的品种与对照品种空育131都能正常成熟。 2.2抗性比较 表2 不同品种(品系)抗性比较 品种株高(cm)倒伏程度(﹪)叶瘟(级)穗颈瘟(级) 龙粳26110.3000 龙交04-9081042000 龙粳3193.6000 龙交06-2110103.61000 龙交04-271798000 龙交09-111689000 龙粳2588.6000

5个杂交水稻的品种对比

5个杂交水稻的品种对比 摘要引进4个杂交稻品种:华优2号、B优827、丰优香占和Q优1号与对照品种金优63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华优2号、B优827和丰优香占3个品种分别比对照增产达3.09%、6.91%和0.94%;Q优1号单产比金优63减产6.61%。 关键词杂交水稻;品种;品比试验 为筛选出更加适合贵阳市花溪区孟关乡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水稻新品种,提高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笔者于2007年4月4日至9月14日引进了杂交水稻品种Q优1号、B优827、华优2号、丰优香占4个品种,在海拔1 100 m 地区种植,对其性状表现、抗病性、生育期和特征特性等进行比较分析,为全面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该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参试品种(组合)5个,分别为Q优1号、B优827、华优2号、丰优香占和金优63(CK)。品种(组合)均统一由贵阳市种子管理站提供。 1.2 试验地点试验地点选在孟关乡五星村一组刘忠明家责任田进行。该田块海拔高度为1 100 m,肥力中等,通风向阳,排灌方便。 1.3 试验设计采用大田同田对比法,2次重复。每小区长13.5 m,宽5 m,小区面积67.5 m2,株行距0.18 m×0.21 m,折合密度264 675穴/hm2。田间调查记载各品种生育期,病虫害发生程度,抽样进行室内考种,并计算产量。 1.4 田间管理 1.4.1 育秧。参试品种采用旱育稀植两段育秧,播种前先将种子在阳光下晒4 h左右,再用强氯精浸泡24 h进行消毒,洗净后再用清水泡24 h进行催芽。4月4日将浸泡好的谷种均匀地播于整好的秧床,用细土覆盖芽谷1.0 cm,拱膜保温育苗,待秧苗长到1叶1心时再移植到厢宽1.2 m、厢长视其田块而定的秧田里,5月19日移栽大田,秧龄45 d,叶龄5~6叶。 1.4.2 施肥及管理。试验田施厩肥22 500 kg/hm2,复合肥375 kg/hm2,尿素150 kg/hm2。施用稻田除草剂750~1 200 g/hm2,进行稻田除草。6月22日用蚜虱净480 g/hm2,叶虫清300 ml/hm2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效果较好,各品种生长正常。 2 结果与分析 2.1 丰产性(表1)比对照金优63增产的有3个品种,分别是华优2号、

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

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试行) 一、试验概况 1、试验田基本情况 (1)土壤质地: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 (2)土壤肥力:分肥沃、中上、中、中下、差5级。 2、秧田 (1)种子处理: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3)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公斤/亩表示。 (4)育秧方式:水育、半旱、旱育等及保温防护措施。 (5)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6)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治虫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3、本田 (1)前作:冬闲田、绿肥田、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生产田等。 (2)耕整情况:机耕、畜耕、耙田等日期及次数。 (3)田间排列: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区试)、大区随机排列(生产试验)。 (4)重复次数:区试重复3次,生产试验不设重复。 (5)保护行设置:对应小区(大区)品种。 (6)小区(大区)面积:实插面积,以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7)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8)行株距:以寸x寸表示。 (9)每穴苗数:1粒谷苗、2粒谷苗、3粒谷苗、4粒谷苗等。(10)基肥:肥料名称及数量。 (11)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12)病、虫、鼠、鸟等防治:防治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 (13)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 4、气象条件:生育期内气象概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 5、特殊情况说明:如病虫灾害、气象灾害、鸟禽畜害、人为事故等异常情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声明试验结果可否采用。 二、试验结果 在填写书面记载表和制作电脑文件时,中籼、晚籼、晚粳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统一编号顺序、早籼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试验方案中的品种顺序填写,以便电脑汇总分析。 1、生育特性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 秧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 (4)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5)齐穗期:8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水稻品种比武试验

水稻品种比武试验 发表时间:2012-01-18T13:40:48.907Z 来源:《赤子》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刘洪亮[导读] 各处理没有发生稻瘟病,各处理均有褐变穗和鞘腐病,但发病较轻没有达到危害的程度,对产量没有影响。 刘洪亮(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局创业农场农业科技园区,黑龙江建三江 156321)摘要: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龙粳21、龙粳25、龙粳26、龙粳26(原种)、三江一号、龙粳29、垦鉴稻6号、垦稻13、空育131、垦稻20、龙盾104、中龙稻一号、绥粳4号、紫稻、绿洲4号、超级稻、龙辐玉一号、新月光、牡丹江28号、龙粳20等20个品种的丰产、稳产以及抗性,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水稻品种。关键词:水稻;品种;抗性;产量水稻是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中国稻作面积约占世界稻作总面积的1/4,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1/3,而产量则约为世界上稻谷总产量的37%,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5%。在谷类作物中稻米所含有的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均较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粮食。水稻是黑龙江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但综合我省水稻现有品种来看,优质、高产、早熟抗病品种依然很少,且推广力度不够,现只有空育131推广面积较大。为此,对省内水稻品种进行比较研究,以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最佳品种,实现早熟,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多优集成,为我省水稻的加快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创业农场科技园区,土质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11.8mg,碱解氮164.3mg/kg,速效磷7.7mg/kg,速效钾125.9mg/kg,pH值6.2,老稻田,井灌区。4月14日播种,5月20日插秧。 1.2试验材料。供试品种:龙粳21、龙粳25、龙粳26、龙粳26(原种)、三江一号、龙粳29、垦鉴稻6号、垦稻13、空育131、垦稻20、龙盾104、中龙稻一号、绥粳4号、紫稻、绿洲4号、超级稻、龙辐玉一号、新月光、牡丹江28号、龙粳20等20个品种。 1.3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每份材料作为一个处理,进行随即排列,不设重复,每处理8行区,两边保护行6行。统一时间插秧,田间管理措施一致。5月20号开始插秧,插秧规格30cm×10cm,田间管理措施一致,施肥量:每亩施尿素11斤、磷酸二铵7斤、33酸钾8公斤,每点取连续的10穴将基本苗统一留4~5株,调查分蘖情况,以空育131作为对比,严格按水稻“叶龄”进行栽培管理。 1.4田间管理。秧田封闭药剂30%阿罗津,亩用量60毫升,秧田茎叶除草药剂为千金每棚60毫升。本田除草两次,第一次,插秧前5~7天施阿罗津60ml;第二次,插秧后15~20天喷施阿罗津60ml+吡嘧磺隆10g。插前三带。本田防病五次,在6月28日喷施20%稻瘟酰胺60毫升/亩;在7月8日喷施三环唑+稻瘟酰胺30g+60ml;7月18日2%加收米+25%咪酰胺乳油+磷钾动力80ml+80ml+25g;7月28日2%加收米+20%稻瘟酰胺+磷钾动力80ml+60ml+25g;8月8日稻瘟酰胺+2%加收米+磷钾动力60ml+80ml+25g。 1.5气象资料。创业农场2011年终霜期5月15日,较2010年晚5天,初霜期较2010年提前3天,为9月23日,无霜期127天,全年积温2448℃。5月上中旬气温较低,插秧后气温回升,水稻返青分蘖速度较快。7月正是水稻孕穗至抽穗时期,同往年比降水量较少,日照时数增加。水稻灌浆期光照充足,温度较高,有利于水稻结实期灌浆成熟。 1.6秧苗素质调查。在苗期的具体表现(表1)为:三江一号出苗最早在4月19日,绥粳4号出苗最晚在4月23日,苗期没有发生病害。通过移栽前秧苗素质调查表2可以看出株高最高的品种是超级稻,株高16.9厘米,根数也是最多的,百株平均根数为13条根。 2 结果与分析 2.1各品种生育时期调查。从表2可以看出绥粳4号分蘖最早5月17日,其次是三江一号、龙粳25始蘖期是5月18日,分蘖最晚的是牡丹江28始蘖期是5月24日。从成熟期来看最早成熟的是龙粳29、空育131日期在9月9日,成熟最晚的是紫稻,日期在9月20日。 2.2各品种产量性状情况。由于2011年天气条件利于水稻生长,前期水稻返青分蘖速度快,后期的日照充足保证了水稻灌浆结实,对于产量的增加打下了基础。龙盾104亩产834.9kg,增产率58.4%;龙粳26(原种)亩产751.3kg,增产率42.5%。表1 移栽前秧苗素质调查表

全国南方稻区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

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 (试行) 一、试验概况 1、试验田基本情况 (1)土壤质地: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 (2)土壤肥力:分肥沃、中上、中、中下、差5级。 2、秧田 (1)种子处理: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3)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公斤/亩表示。 (4)育秧方式:水育、半旱、旱育等及保温防护措施。 (5)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6)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治虫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3、本田 (1)前作:冬闲田、绿肥田、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生产田等。 (2)耕整情况:机耕、畜耕、耙田等日期及次数。 (3)田间排列: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区试)、大区随机排列(生产试验)。 (4)重复次数:区试重复3次,生产试验不设重复。 (5)保护行设置:对应小区(大区)品种。 (6)小区(大区)面积:实插面积,以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7)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8)行株距:以寸 寸表示。 (9)每穴苗数:1粒谷苗、2粒谷苗、3粒谷苗、4粒谷苗等。 (10)基肥:肥料名称及数量。 (11)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12)病、虫、鼠、鸟等防治:防治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 (13)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 4、气象条件:生育期内气象概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

5、特殊情况说明:如病虫灾害、气象灾害、鸟禽畜害、人为事故等异常情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声明试验结果可否采用。 二、试验结果 在填写书面记载表和制作电脑文件时,中籼、晚籼、晚粳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统一编号顺序、早籼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试验方案中的品种顺序填写,以便电脑汇总分析。 1、生育特性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 秧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 (4)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5)齐穗期:8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6)成熟期:籼稻85%以上、粳稻95%以上实粒黄熟的日期,以月/日表示。(7)全生育期:自播种次日至成熟之日的天数。 2、主要农艺性状 (1)基本苗:移栽返青后在第Ⅰ、Ⅲ重复小区相同方位的第3纵行第3穴起连续调查10穴(定点),包括主苗与分蘖苗,取2个重复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基本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生产试验、筛选试验不查苗,要求记载项目见记载表。 (2)最高苗:分蘖盛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每隔3天调查一次苗数,直至苗数不再增加为止,取2个重复(单元)最大值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最高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3)分蘖率:(最高苗-基本苗)/ 基本苗? 100,以%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4)有效穗:成熟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调查有效穗,抽穗结实少于5粒的穗不算有效穗,但白穗应算有效穗。取2个重复(单元)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有效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5)成穗率:有效穗/最高苗?100,以%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6)株高:在成熟期选有代表性的植株10穴(生产试验20穴),测量每穴之最高穗,从茎基部至穗顶(不连芒),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超级稻品种超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稻品种超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稻具有生势强盛、超级高产、米质好等优点。我市近年来超级稻生产发展较快,为适应各地超级稻生产的发展,现根据亩产量600公斤以上的目标,制订出超级稻超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提供给各地农民参考: 一、适时抛植 适当延长本田营养生长期,是超级稻获得高产的基础措施之一,因此,应适时抛植,做到匀抛、浅抛,合理密植,确保禾苗早生快发,平衡生长。要求耙田后经过6~8个小时沉浆后才进行抛秧,秧龄在3.8~4叶时抛植,每亩抛1.8~2.0万科左右。即亩抛434孔55~60盘左右。 二、规范施肥 根据超级稻穗大、粒多、粒大的特点,管理上要求做到前期早够苗、中期不疯长、后期巧施肥。以实现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等特点,为此,要求做好: 1、重施基肥,每亩重施腐熟农家肥或各种作物茎杆1500公斤做基肥,亩施30公斤优质复合肥(氮:磷:钾比为15:15:15)或每亩施碳铵30~35公斤、过磷酸钙35公斤再加硫酸锌1公斤于起耙前全层施下,也可用省农科院土肥所出的控释肥65公斤于起耙前全层施下(施用控释肥在抛植后视生长情况可于生长中期补施一次肥即可)。 2、早施分蘖肥,抛植后至够苗期的主要目标促禾苗早生快发,

及早搭起丰产的“禾架”。要求抛植后4~5天每亩用碳铵15公斤加过磷酸钙15公斤加20%抛秧好除草剂70~80克均匀撒施;抛后8~10天每亩用尿素7.5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撒施,促禾苗分蘖、壮蘖;抛秧后15~18天视禾苗长相情况,每亩适施尿素5~6公斤加氯化钾7.5公斤做平衡肥;要求精细管理,并于抛后25天达到够苗的预期目标。 3、中期管理,该期的管理目标:一是壮蘖、壮茎、增强植株营养抗性,增加田间有效穗数,提高成穗率,促进穗大粒多;二是促进颖花分化,减少颖花退化,施好孕穗肥(壮胎肥)。抛植30~35天后每亩施复合肥7.5~8公斤或尿素4~5公斤加氯化钾7.5~10公斤左右壮穗(如果叶色不顺调,此次肥可减半于颖花退化期分次施用)。 4、后期管理,本期肥料管理应注意避免施肥过氮出现禾苗贪青,导致有机物转化,确保叶片转色顺调,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要求在始穗期和齐穗期结合除虫防病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15公斤加尿素0.25公斤兑水100公斤喷施各一次。 三、科学用水 科学用水是保证稳产高产的一个重要措施,在整个超级稻生长期间可采用“浅水抛植活棵,薄露发根促蘖,够苗露晒控蘖,疯长贪青重晒田”的水分管理原则。通过“以水调肥,以水控肥,以水调气”的措施促进禾苗平衡生长。要求水稻抛秧后保持浅水,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应排水露田,以促进分蘖和生根。抛秧后25天达到基本够苗时,要及时排水露晒田,以多露轻晒为主,晒田可以抑制无效分蘖,

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指南

国品审[2014]1号 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指南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3年第4号)(以下简称《审定办法》)第十五条、第二十四条规定,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申请国家级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品种审定,按规定自行开展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适用本指南。 第三条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注册资本1亿元、达到《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1年第3号)第十六条规定条件的种子企业(以下简称申请者),可以自行开展自有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 已通过省级审定的品种,具备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同一生态类型区10个以上生产试验点连续两年试验数据的,

申请国家级审定时可以免予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第四条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承担单位应当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相应的试验用地、仪器设备、技术人员。 第五条品种试验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3年以上品种试验相关工作经历,并定期接受相关技术培训。 第二章方案确认 第六条申请者参照现行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编制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实施方案,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品种(含对照品种)及育种者、试验设计、试验组别与试验点生态布局、承担单位与试验具体负责人、栽培管理、观察记载、抗性鉴定、品质分析、转基因检测、DNA指纹检测、DUS测试、试验总结等内容。申请者可根据农业生产需要调整试验方案,并向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说明调整理由。 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和调查记载表,从全国农技推广网品种管理子网站下载。 第七条申请者应当在每年12月15日前将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实施方案(含电子版)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进行方案初审,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