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连续号 1 【课题】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目标】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

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

观。

2、酵母菌的培养。

【实验用品】酵母菌培养液龙胆紫染色液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

玻片滴管洁净的纱布

【实验过程】

(2)要求学生4人一组讨论和制定观察

【实验及交流】

酵母菌的繁殖

★根据能否进行有性繁殖,可将酵母菌分为: ●假酵母:只有无性繁殖过程。 ●真酵母:既有无性繁殖,又有有性繁殖过程。 1、芽殖 是yeast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 一个酵母能形成的芽数是有限的,(平均24个) 出芽方式: 多边出芽、两端出芽、三边出芽、单边出芽。 环境适宜时,可出现假菌丝 芽殖过程: 母细胞形成小突起(A—D) 核裂(E—G) 原生质分配(H—I) 新膜形成(J—K) 形成新细胞壁(L) 出芽痕和诞生痕: 酵母出芽繁殖时,子细胞与母细胞分离,在子、母细胞壁上都会留下痕迹。在母细胞的细胞壁上出芽并与子细胞分开的位点称出芽痕,子细胞细胞壁上的位点称诞生痕。由于多重出芽,致使酵母细胞表面有多个小突起。 ◆芽痕 ◆假菌丝: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芽殖过程 有的酵母菌进行芽殖后,长大的子细胞不与母细胞立即分离,并继续除芽,细胞成串排列,这种菌丝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假菌丝的各细胞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呈藕节状。而霉菌的菌丝为真菌丝,即相连细胞间的横隔面积与细胞直径一致,呈竹节状的细胞串,称为真菌丝。 借细胞横分裂法繁殖,与细菌类似.如Schizosaccharomyces octosporus(八孢裂殖酵母)。进行裂殖的酵母菌种类较少. 2、裂殖; 掷孢子(ballistospore)是掷孢酵母属等少数酵母菌产生的无性孢子,外形呈肾状。这种孢子是在卵圆形的营养细胞上生出的小梗上形成的。孢子成熟后通过一种特有的喷射机制将孢子射出。因此,如果用倒置培养皿培养掷孢酵母并使其形成菌落,则常因其射出掷孢子而可在皿盖上见到由掷孢子组成的菌落模糊镜像。 此外,有的酵母如Candida albicans等还能在假菌丝的顶端产生厚垣孢子。产生掷孢子等无性孢子 适宜的条件下,二倍体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子囊孢子殖。 1、有性繁殖的过程:一般通过邻近的两个性亲和性不同的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随即相互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个通道,再经过质配、核配形成双倍体细胞——接合子。接合子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核,每一个子核和周围的细胞质一起,在其表面形成孢子壁后就形成子囊孢子,形成子囊孢子的细胞称为子囊。一般一个子囊可产生4-8个子囊孢子。孢子数目、大小、形状因种而异。 酵母的二倍体营养体细胞

酵母菌知多少

酵母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天天都离不开酵母菌。为了让学生对酵母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文将有关酵母菌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汇总。 1酵母菌的分布 酵母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尤其喜欢在偏酸性、温暖潮湿且含糖较多的环境中生长。例如,在水果、蔬菜、花蜜的表面和果园土壤中最为常见,因而有人称其为糖菌。在牛奶和动物排泄物中也可找到。但它们既怕过冷又怕过热,所以市场上出售的鲜酵母一般要保存在10℃~25℃之间。 2酵母菌的形态、大小、结构 酵母菌是一种显微镜下可见的单细胞微生物,是微生物王国中的“大个子”,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腊肠型、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酵母菌细胞核与细胞质有明显的分化,个体直径比细菌大几倍到十几倍。一般为1~5μm×5~30μm,最长的可达100μm。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 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核糖体等,有的还具有微体,如白假丝酵母。酵母菌细胞壁的厚度为25~70nm。重量约

占细胞干重的25%,主要成分为葡聚糖、甘露聚糖、蛋白质和几丁质(总共超过90%)。 3酵母菌的分类、生态学地位 酵母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称,而是一个形态学类群,酵母菌只是一个俗称,是指以芽殖为主,并大多数为单细胞的一类真菌,在分类上大部分属于真菌门的子囊菌纲,也有一些属于半知菌纲,如假丝酵母。已知的酵母菌有370多种。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除个别酵母菌营寄生生活外,绝大多数酵母菌能利用无生命的有机物或从死亡的机体及残余部分获取能

量,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酵母菌的代谢 由于酵母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因此在同化作用方面属于异养型。在异化作用方面,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气存在时,酵母菌可通过有氧呼吸,把糖类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获得较多能量;在无氧环境下,酵母菌又可以通过无氧呼吸,把糖类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少。 5酵母菌的应用 工业酿酒就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原理,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酵母菌的无氧发酵把果汁或麦芽汁酿制成美味可口的酒类。另外,它还能使面粉中游离的糖类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在蒸煮过程中,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于是馒头就变得松软,所以被称为发酵之母。 利用酵母菌发酵还可以生产维生素、有机酸、脂肪等。也可以从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多种贵重药物,如核苷酸、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核黄素等等。自1980年以来,酵母菌一直被用来大规模生产人、动物以及植物来源的蛋白质。 在基因工程中,可以将酵母菌的染色体改造后作为运载体,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但是与其他环状质粒载体不同的是,酵

酵母菌简介

酵母 英语名称:yeast 酵母菌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根据酵母菌产生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的能力,可将酵母分成三类:形成孢子的株系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不形成孢子但主要通过芽殖来繁殖的称为不完全真菌,或者叫“假酵母”。目前已知大部分酵母被分类到子囊菌门。酵母菌主要的生长环境是潮湿或液态环境,有些酵母菌也会生存在生物体内。 【生理】 和乙醇来获取能量。 酵母营专性或兼性好氧生活,目前未知专性厌氧的酵母。在缺乏氧气时,发酵型的酵母通过将糖类转化成为二氧化碳 C6H12O6 (葡萄糖)→2C2H5OH + 2CO2 在酿酒过程中,乙醇被保留下来;在烤面包或蒸馒头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将面团发起,而酒精则挥发。 【特征】 多数酵母可以分离于富含糖类的环境中,比如一些水果(葡萄、苹果、桃等)或者植物分泌物(如仙人掌的汁)。一些酵母在昆虫体内生活。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腊肠形、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微米′5~30微米。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有的还具有微体。酵母菌的细胞形态酵母菌的细胞形态酵母菌细胞结构的显微照片酵母菌的菌落。 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啤酒酵母的菌落红酵母的菌落各种酵母菌的菌落。 【生殖】 酵母可以通过出芽进行无性生殖,也可以通过形成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即在环境条件适合时,从母细胞上长出一个芽,逐渐长到成熟大小后与母体分离。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会形成孢子(一般是四个),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一些酵母,如假丝酵母(或称念珠菌,Candida)不能进行无性繁殖。 【酵母菌的生长条件】

酵母菌

酵母的营养价值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一、营养价值 酵母含有水分、矿物质和有机物。矿物质占干酵母菌含量的6.0%-10.0%,包含钾、镁、钙、铁、硅、硫、磷等元素。有机物占干酵母的90%-94%,蛋的质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分,一般占细胞干物质的30%-50%,蛋白质中含有鱼类、甲壳类等所需的10种必需氨基酸,脂类中含有较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此外,有机物中还包括生长刺激素、维生素、助消化的酶类等,因而酵母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活饵料。 二、酵母在水产名的应用 酵母中水产动物养殖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苗种培育上,酵母菌个体为4x5微米,粒径大小适合于各类育苗幼体作为早期开口饵料或整个幼体时期的饵料。此外,其营养丰富,运输、保藏和使用都比较方便,无毒副作用。目前已在河蟹、海参、对虾、海湾扇贝等育苗生产中得到了应用。从使用效果来看,酵母主要有如下四大功效: (一)强化营养 酵母菌体内各种营养成份非常丰富,其蛋白质除色氨酸和甲硫氨酸含量略低外,其它氨基酸都非常丰富,为鱼类和甲壳类所必需。它还含有一般饵料所缺少的必需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也较为丰富。酵母所具有的这些营养成分弥补了其它常规

饵料的不足,对鱼、虾、蟹早期幼体和贝类、海参等浮游期幼体起到重要的营养强化作用。 (二)净化水质 酵母是活的菌体,投入水体中可继续进行新陈代谢活动,育苗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态氮、硫化氢等对幼体有害的物质能够被酵母菌迅速降解利用,从而保证了育苗水体水质理化指标的稳定。 (三)抑制病害 酵母作为幼体饵料,它在育苗水体中是占有绝对优势的种群,致使其它微生物被排斥和抑制,防止了有害细菌的繁殖,起到生物抑制作用。除此以外,酵母体内含有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幼体摄食酵母后,能够增强对外界恶劣条件和病害的抵抗力,有利于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四)培养饵料生物 轮虫、丰年虫、水等是水产动物苗种培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活饵料。因酵母菌大小适宜,又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在培养这些活的饵料生物过程中投喂酵母菌,对这些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酵母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方法 在河蟹育苗中,Z1-Z2变态阶段对营养十分苛求,如果在Z1期开始使用酵母,直到幼体变成Z2期,保持酵母在水中的密度为每毫升7-10万个菌体,并搭配投喂藻粉5-10ppm,蛋黄1-2ppm,

微生物酵母菌

酵母菌 酵母菌的特点: 是一类单细胞真菌的统称,多数出芽繁殖少数裂殖或产子囊孢子,能发酵糖类产能,细胞壁含葡聚糖和甘露聚糖,喜含糖量高,酸性的水生环境下生长 酵母菌包括:线粒体,芽体液泡,芽体,核,液泡膜,细胞壁,细胞膜 酵母菌细胞壁: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萄糖,其间夹有蛋白质分子 酵母菌细胞膜功能: 用以调节细胞外溶质运送到细胞内的渗透屏障;细胞壁等大分子成分的生物合成装配基地;部分酶的合成和作用场所 酵母菌其他细胞构造: 液泡:储藏含有营养物和一些水解酶,金属离子,也可以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线粒体:富含参与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的酶,是进行氧化磷酸化的细胞器 微体:存在于有些酵母菌中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生殖: 芽殖:主要的无性繁殖方式,成熟细胞长出一个小芽,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体继续长成新个体。 裂殖:少数酵母菌可以象细菌一样借细胞横割分裂而繁殖,例如裂殖酵母。 有性生殖:酵母菌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式进行有性繁殖 1.两个性别不同的单倍体细胞靠近,相互接触 2.接触处细胞壁消失,质配 3.核配,形成二倍体核的接合子 酵母菌生活史的三种类型: 营养体以单倍体/双倍体两种情况存在 营养体只以单倍体存在 营养体只以双倍体存在 营养体以单倍体/双倍体存在的特点: a.一般情况下都以营养体状态进行出芽繁殖; b.营养体既可以单倍体形式存在,也能以双倍体形式存在; c.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有性繁殖; 营养体以单倍体存在的特点:a. 营养细胞为单倍体;b.无性繁殖以裂殖方式进行; c.二倍体细胞不能独立生活,故此阶段很短; 营养体以双倍体存在的特点:a.营养体为二倍体,不断进行芽殖,此阶段较长;b.单倍体的子囊孢子在子囊内发生结合;c.单倍体阶段仅以子囊孢子形式存在,故 不能进行独立生活 霉菌 霉菌概念:菌丝体发达,绒毛状、网状或絮状,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通称为霉菌。 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霉菌菌丝直径约为2~10 m,比一般细菌和放线菌菌丝大几到几十倍。 菌丝可分为营养型菌丝和气生菌丝。 密布在营养基内部主要执行吸取营养物功能的菌丝称为气生菌丝。 伸展到空气中的菌丝体称为气生菌丝。 霉菌的繁殖方式:无性孢子,有性孢子,菌丝断片 无性孢子生殖:不经两性细胞配合,只是营养细胞的分裂或营养菌丝的分化(切割)而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无性孢子有:厚垣孢子、节孢子、分生孢子、孢囊孢子等。 有性孢子生殖: 霉菌有性孢子繁殖的特点: a)霉菌的有性繁殖不如无性繁殖那么经常与普遍,多发生在特定条件下,往往在自然条件下较多,在一般培养基上不常见。 b)有性繁殖方式因菌种不同而异,有的两条营养菌丝就可以直接结合,有的则由特殊的性细胞(性器官)--------配子囊或由配子囊产生的配子来相互交配,形成有性孢子。c)核配后一般立即进行减数分裂,因此菌体染色体数目为单倍,双倍体只限于接合子。 d)霉菌的有性繁殖存在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两种情况。 e)霉菌的有性孢子包括接合孢子、卵孢子、子囊孢子等 霉菌生活史: 无性繁殖阶段:菌丝体(营养体)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无性孢子,无性孢子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多次重复 有性繁殖阶段:在发育后期,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丝体上分化出特殊性器官(细胞),质配、核配、减数分裂后形成单倍体孢子,再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 霉菌的代表:毛霉,根霉,曲霉,青霉 毛霉属: 特征:低等真菌,菌丝发达、繁密,为白色、无隔多核菌丝,为单细胞真菌。菌落蔓延性强,多呈棉絮状。 代表种:高大毛霉、总状毛霉和梨形毛霉。 繁殖: 无性繁殖:产孢囊孢子。 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应用: 能产生蛋白酶,具有很强的蛋白质分解能力,多用于制作腐乳、豆豉。 有的可产生淀粉酶,把淀粉转化为糖。在工业上常用作糖化菌或生产淀粉酶。 有些毛霉还能产生柠檬酸、草酸等有机酸,有的也可用于甾体转化。根霉应用:①根霉能产生一些酶类,如淀粉酶、果胶酶、脂肪酶等,是生产这些酶类的菌种。在酿酒工业上常用做糖化菌。②有些根霉还能产生乳酸、延胡索酸等有机酸。③有的也可用于甾体转化。曲霉属: 繁殖:无性繁殖产分生孢子;大多数有性阶段不明,归为半知菌类。少数种可形成子囊孢子,归为子囊菌亚门。曲霉的菌丝、孢子常呈现各种颜色,黑、棕、绿、黄、橙、褐等,菌种不同,颜色各异。 应用: ①是制酱、酿酒、制醋的主要菌种。 ②是生产酶制剂(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的菌种。 ③生产有机酸(如柠檬酸、葡萄糖酸等) ④农业上用作生产糖化饲料的菌种。 青霉的应用: 是生产抗生素的重要菌种, 如产黄青霉和点青霉都能生产青霉素。 生产有机酸,如葡萄糖酸、柠檬酸。 霉菌孢子与细菌芽孢的比较: 黄曲霉素的去除:强碱去除,淘洗去除,活性炭吸附,排除破碎的花生粒 青霉素发明者、英国科学家弗莱明爵士 真核微生物的特征: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比较: 真核微生物包括:真菌,显微藻类,原生动物 真菌包括:覃菌,霉菌,酵母菌 真菌的特点: 1、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但没有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2、以产生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二种形式进行繁殖; 3、营养方式为化能有机营养(异养)、好氧; 4、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

酵母菌生殖方式要点

资料14-1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1) 资料14-2几种促进插枝生根的生长调节物质及其使用方法 (2) 资料14-3果树为什么要用嫁接方法生殖而不用种子生殖 (3) 资料14-4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3) 资料14-5仙人掌类的嫁接 (5) 资料14-6无性生殖的种类 (6) 资料14-7削取不带木质部的芽接接穗的方法 (6) 资料14-8水螅的生殖 (7) 资料14-1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酵母菌多数为单细胞,呈卵圆形或圆柱形,比细菌大得多,直径大约为5~6μm。酵母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液泡、线粒体及各种贮藏物质。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有多种类型,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生殖方式: 1.无性生殖 芽殖酵母菌主要是通过出芽的方式进行无性生殖。在良好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下,酵母菌生长迅速。这时可以看到所有细胞都长有芽体,而且在芽体上还可形成新的芽体,所以经常可以见到呈簇状的细胞团。芽体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在母细胞形成芽体的部位,由于水解酶对细胞壁多糖的分解,使细胞壁变薄。大量新细胞物质--核质(染色体)和细胞质等在芽体起始部位上堆积,使芽体逐步长大。当芽体达到最大体积时,它与母细胞相连部位形成了一块隔壁。隔壁的成分是由葡聚糖、甘露聚糖和几丁质构成的复合物。最后,母细胞与子细胞在隔壁处分离。于是,在母细胞上就留下一个芽痕,而在子细胞上就相应地留下了一个蒂痕。根据酿酒酵母细胞表面留下芽痕的数目,就可确定细胞曾产生过的芽体数,因而也可用于测定该细胞的年龄。裂殖酵母菌的裂殖与细菌的裂殖相似。其过程是细胞伸长,核分裂为二,然后细胞中央出现隔膜,将细胞横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各具有一个核的子细胞。进行裂殖的酵母菌种类很少。 2.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的方式是指一般通过邻近的两个性别不同的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随即相互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个通道,再通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核,每一个子核与其附近的原生质一起,在其表

酵母菌和霉菌

酵母菌和霉菌 课题:酵母菌和霉菌 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以及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 设计思想:本节课可以先通过学生对实物的探究了解入手,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及生理特征。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参考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课前准备好的腐烂的水果及发霉长毛的食品以及各种蘑菇。指导学生观察。教师介绍引起水果腐烂的是酵母菌、引起食品长毛的是霉菌,它们和蘑菇都属于真菌。 二、讲授新课: (一)酵母菌 1、酵母菌的形态结构,教师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边讲解。 (1)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2)指导学生对照酵母菌的结构图和教师出示的酵母菌的微观投影,学习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特征。 (3)提出问题:酵母菌与植物细胞及前面所学的细菌有什么异同? (4)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5)教师总结: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单细胞个体,所以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1)播放录像或动画:介绍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2)教师讲解: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一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性生殖。酵终菌还有另一种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在条件恶劣时,产生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个体。 (3)指导学生观察临时装片,找出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仔细观察并画出来。 3、酵母菌的营养方式: (1)提出问题:酵母菌具有叶绿素吗?它的营养来源是什么? (2)学生讨论、发言。 (3)教师讲解: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无氧条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4、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1)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所熟悉的酵母菌的应用。 (2)播放录像:介绍人类生活中对酵母菌的应用。 (3)教师总结:酵母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应用较早的一类微生物,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酵母菌,已发现的酵母菌达数百种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在酒类酿造方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另外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体捉取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卵磷脂和多种氨基酸等。近几年,酵母菌在石油脱蜡、酶制剂和发酵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二、讲授新课: (一)霉菌的形态结构: 教师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边进行讲解。 1、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皮或长有曲霉的馒头,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其形态和颜色; 2、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青霉或曲霉的装片。注意观察菌丝和孢子的颜色。

第三章 3酵母菌

3.3 酵母菌的形态与结构 了解:酵母菌与我们的生活关系 理解:酵母菌的结构及与食品发酵的关系 掌握:酵母菌细胞的结构、繁殖方式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1、酵母菌的形态、大小和菌落特征 2、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3、繁殖及生活史 4、酵母菌的代表属 1、酵母菌的形态、大小和菌落特征 2、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3、繁殖及生活史 1、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2、繁殖及生活史 结合生活实践启发式讲授 思考题、课后习题1-10 借助多媒体播放生产视频

复习:1、霉菌的基本结构 2、霉菌的菌落和类型 引入:多媒体啤酒的生产过程视频 第三节酵母菌 酵母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称,是非丝状真菌。酵母菌广泛应用与食品、医药、化工、饲料等各方面,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作用。 ①、酿酒,作馒头 ②、医药和化工方面的重要菌种。目前,可利用酵母菌制造酵母片、核糖核酸、核苷酸、核黄素、辅酶A、细胞色素以及脂肪酶、乳糖酶和多种氨基酸等产品。 ③、在以石油为发酵原料制取柠檬酸,反丁烯二酸,脂肪酸的工业中,也应用酵母菌。 ④、在农业生产中可用作发酵饲料。 但是,也由少数酵母菌是发酵工业的污染菌,它们消耗酒精;降低酒精产量或产生不良气味,影响产品质量。少数是高渗透压的酵母菌可使果酱、蜂蜜及蜜饯等食品腐败变质。可见,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酵母菌在自然界的分布非常广泛,在很多水果、蔬菜及多种植物的花和果实上都有酵母菌的存在。在果园土壤中酵母菌的含量很多,由于一些水果掉在地上,酵母菌可利用水果的糖分,致使果园中有酒味。 一、酵母菌的形态、大小和菌落特征

酵母的菌体为单细胞。通常为卵圆形,也有的酵母为球形、柠檬形、香肠状和菌丝状等。菌体无鞭毛、不能游动。 酵母菌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的多,约1-5×5-30微米或更长,不同酵母菌的个体差异很大。在工业上常用的酵母菌其平均直径约为4-5微米。 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有的酵母菌培养时间过长时,菌落表面呈皱缩状,菌落多为乳白色,仅有少数呈红色。酵母菌菌落特征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不同酵母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也不相同。有的在液体中均匀生长;有的在底部生长,产生沉淀;有的在表面生长,产生菌膜,菌膜的表面状况及厚度也不相同。以上特征对分类也具有意义。 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与其他真菌的细胞结构基本相同。但也有本身特点。 酵母菌结构特点: 1.细胞壁:由外到内依次为甘露聚糖、蛋白质、葡聚糖(与细胞壁强度有关),也有少量类脂和几丁质。 2.细胞膜 细胞膜的功能是:①调节胞外溶质运送到细胞内的渗透屏障;②细胞壁等大分子成分的生物合成和装配基地;③部分酶的合成和作用场所。

四酵母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实验四酵母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2.观察酵母菌的菌落特征。 3. 学习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 二、基本原理 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胞核与细胞质已有明显的分化,菌体比细菌大。繁殖方式也较复杂,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仅裂殖酵母属是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制成水浸片,和水-碘水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由于细胞中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而对于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但美蓝的浓度、作用时间等均有影响,应加注意。 三、器材 1.活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2-3d培养物; 2.染液: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3.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四、操作步骤 1.酵母菌落形态观察并记录。 2.美蓝浸片观察 (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碱性美蓝染液,液滴不可过多或过少,以免盖上盖玻片时,溢出或留有气泡。然后按无菌操作法取斜面上培养2-3d的酿酒酵母少许,放在碱性美蓝染液中,使菌体与染液均匀混合。 (2)取盖玻片一块,小心地盖在液滴上。盖片时应注意,不能将盖玻片平放下去,应先将盖玻片的一边与液滴接触,然后将整个盖玻片慢慢放下,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气泡。 (3)将制好的水浸片放置3分钟后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然后换用高倍镜观察酿酒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同时可以根据是否染上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2.水浸片观察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取酿酒酵母少许,放在水-碘液滴中,使菌体与水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可以适当将光圈缩小观察。 五、实验报告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酵母菌综述

第四节酵母菌 三、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与生活史 (一)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类,其中无性繁殖又分为芽殖和裂殖。各种酵母的繁殖方式不尽相同。在发酵工业中常用的酵母以无性繁殖中的芽殖为主。 1.无性繁殖 (1)芽殖 1)酵母菌的出芽过程(图2-72,图2-73)。首先是细胞核邻近的中心体产生一个小的突起点,同时细胞表面向外突出,逐渐冒出小芽。然后部分已经增大的核、细胞质、细胞器(如线粒体等)进入芽内,最后芽细胞从母细胞得到一套完整的核结构、线粒体、核糖体、液泡等,与母细胞分离并成为独立的细胞。 2)酵母的出芽数。一个酵母能形成的芽数是受到限制的。在酿酒酵母中,若营养不受到限制,产生的芽即人为除去,则每个细胞可产生9~43个芽。然而在正常情况下,在达到平衡期的正常群体中,大多数细胞或没有出芽痕或只有很少的芽(1~6个),仅少量的细胞有12~15个芽,也有的研究者认为常见的是以20个芽为度。在群体中,最老的部分细胞出芽数小于最大值的原因是营养消耗和(或)细胞数量太大(图2-74)。 图2-72 酵母细胞的出芽过程

图2-73 酵母细胞出芽过程的核行为 3)酵母细胞的出芽位点。在双倍体酵母属中,芽的分布或多或少是随机的。在单倍体酵母属中,出芽痕多数以排、环或螺旋状出现。在产生3~4个子细胞后,细胞表面逐渐不规则,在产子囊的尖形酵母中,出芽点都在细胞的两极,出芽痕彼此重叠。由于细胞的极区被一系列环圈占据,因而具有特殊的芽痕特征。红酵母属的种株通常在同一位点重复形成芽,由于在原来细胞壁下面连续地出芽,于是形成厚厚的领圈状。 图2-74 酵母细胞的多个芽痕 一般当芽长到正常大小时,子细胞就与母细胞脱离,以典型的单细胞状态存在。但也有的酵母在芽长到正常大小时仍与母细胞相连,而且还继续产生芽。如此反复进行,最后成为具有发达或不发达分枝的假菌丝(图2-75,图2-76)。实际上假菌丝就是芽殖后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之间极窄的相连面,像一细腰。而真菌丝横隔处两细胞的宽度是一致的。是否形成假菌丝在酵母分类上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假菌丝的形态会随培养条件改变,因而它在分类上的参考价值不大。 图2-75 假菌丝的几种类型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题目】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酵母菌一般形态与细菌的区别 2.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区分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3.学习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方法 【实验器材】 1.菌种: 酿酒酵母2d麦芽汁斜面培养物 2.溶液和试剂: A) 0.1%吕氏碱性美蓝溶液、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5%孔雀绿水溶液、 0.5%番红水 溶液、蒸馏水 B)香柏油、二甲苯 3.仪器及其它用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绸布、酒精灯、载玻片、接种针、培养皿、双层瓶(内装香 柏油和二甲苯)等 【实验原理】 1、单细胞的酵母菌个体是常见细菌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大部分采取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也可以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2、由于细胞个体大,采取涂片的方法制片有可能损伤细胞,一般采用美蓝染液水浸片法或水-碘液浸片法来观察酵母菌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3、采用美蓝染液水浸法可以对酵母菌的活细胞和死细胞进行鉴别。美蓝对细胞无毒,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由于新陈代谢,活细胞内有较强还原能力,使美蓝由蓝色氧化型转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死细胞或衰老细胞胞内还原性弱,染色后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因此,用美兰染色后,活细胞呈无色,死细胞呈蓝色。 【实验内容及步骤】 1、酵母菌制片与简单染色--美蓝染液水浸片法 1)滴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于载玻片中央,无菌操作用接种环由酿酒酵母麦芽汁斜面培养物挑取少许菌体置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2)用镊子取一盖玻片,将盖玻片一边与菌液接触,缓慢将盖玻片倾斜并覆盖在菌液上。 3)将制片放置3min后,用低倍镜及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细胞颜色区分死细胞和活细胞。 4)染色30min后,再次观察,注意死活细胞的比例是否发生变化。 2、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 1)涂片。先在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用接种环无菌操作挑取适量酵母菌菌体于蒸馏水中,混合均匀。 2)干燥固定。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上方来回移动,注意不要让载玻片距离火焰过近,以免 烫死酵母菌细胞,可用手背反复试温度。 3)染色。孔雀绿染色 1-2min;水洗后用95%的乙醇溶液脱色30s;水洗后用番红染液复染1min;水洗后干燥。 4)镜检。将制好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下镜检,由低倍镜到高倍镜,最后用油镜观察。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题目】 酵母菌得形态观察 【实验目得】 1.掌握酵母菌一般形态与细菌得区别 2.观察酵母菌得出芽生殖,区分酵母菌得死细胞与活细胞 3.学习酵母菌子囊孢子得观察方法 【实验器材】 1.菌种: 酿酒酵母2d麦芽汁斜面培养物 2.溶液与试剂: A) 0、1%吕氏碱性美蓝溶液、质量分数为95%得乙醇溶液、5%孔雀绿水溶液、0、5%番红水 溶液、蒸馏水 B)香柏油、二甲苯 3.仪器及其它用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绸布、酒精灯、载玻片、接种针、培养皿、双层瓶(内装香柏油与二甲苯)等 【实验原理】 1、单细胞得酵母菌个体就是常见细菌得几倍甚至几十倍,大部分采取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也可以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2、由于细胞个体大,采取涂片得方法制片有可能损伤细胞,一般采用美蓝染液水浸片法或水-碘液浸片法来观察酵母菌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3、采用美蓝染液水浸法可以对酵母菌得活细胞与死细胞进行鉴别。美蓝对细胞无毒,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由于新陈代谢,活细胞内有较强还原能力,使美蓝由蓝色氧化型转变为无色得还原型,而死细胞或衰老细胞胞内还原性弱,染色后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因此,用美兰染色后,活细胞呈无色,死细胞呈蓝色。 【实验内容及步骤】 1、酵母菌制片与简单染色--美蓝染液水浸片法 1)滴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于载玻片中央,无菌操作用接种环由酿酒酵母麦芽汁斜面培养物挑取少许菌体置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2)用镊子取一盖玻片,将盖玻片一边与菌液接触,缓慢将盖玻片倾斜并覆盖在菌液上。 3)将制片放置3min后,用低倍镜及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形态与出芽情况,并根据细胞颜色区分死细胞与活细胞。 4)染色30min后,再次观察,注意死活细胞得比例就是否发生变化。 2、酵母菌子囊孢子得观察 1)涂片。先在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用接种环无菌操作挑取适量酵母菌菌体于蒸馏水中,混合均匀。 2)干燥固定。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上方来回移动,注意不要让载玻片距离火焰过近,以免烫死酵母菌细胞,可用手背反复试温度. 3)染色. 孔雀绿染色1-2min;水洗后用95%得乙醇溶液脱色30s;水洗后用番红染液复染1min;水洗后干燥。 4)镜检。将制好得装片放在显微镜下镜检,由低倍镜到高倍镜,最后用油镜观察。【实验结果】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试题: 酵母菌的主要生殖方式是() A.分裂生殖 B.孢子生殖 C.出芽生殖 D.接合生殖 答案:C、出芽生殖 【解析】 出芽生殖,即芽殖是酵母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在良好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下,酵母生长迅速,这时,能够看到所有细胞上都长有芽体,而且在芽体上还可构成新的芽体,所以经常能够见到呈簇状的细胞团.芽体的构成过程是这样的:在母细胞构成芽体的部位,由于水解酶对细胞壁多糖的分解,使细胞壁变薄.超多新细胞物质--核物质(染色体)和细胞质等在芽体起始部位上堆积,使芽体逐步长大.当芽体到达最大体积时,它与母细胞相连部位构成了一块隔壁.隔壁的成分是由葡聚糖、甘露聚糖和几丁质构成的复合物.最后,母细胞与子细胞在隔壁处分离.于是,在母细胞上就留下一个芽痕酵母能够透过出芽进行无性生殖,也能够透过构成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即在环境条件适合时,从母细胞上长出一个芽,逐渐长到成熟大小后

与母体分离.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会构成孢子(一般是四个),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 【相关阅读】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分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大类。 无性繁殖包括:芽殖,裂殖,芽裂。 有性繁殖方式:子囊孢子。 芽殖:这是酵母菌进行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成熟的酵母菌细胞,先长出一个小芽,芽细胞长到必须程度,脱离母细胞继续生长,而后构成新个体。有多边出芽、两端出芽、和三边出芽。 裂殖:少数种类的酵母菌与细菌一样,借细胞横分裂而繁殖。 芽裂:母细胞总在一端出芽,并在芽基处构成隔膜,子细胞呈瓶状。这种方式很少。 子囊孢子: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会构成孢子(一般来说是四个),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一些酵母,如假丝酵母(或称念珠菌,Candida)不能进行有性繁殖。

酵母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简介

酵母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简介 酵母菌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酵母菌是人类文明史中被应用得最早的微生物。可在缺氧环境中生存。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根据酵母菌产生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的能力,可将酵母分成三类:形成孢子的株系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不形成孢子但主要通过出芽生殖来繁殖的称为不完全真菌,或者叫“假酵母”(类酵母)。目前已知大部分酵母被分类到子囊菌门。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境中,而在酿酒中,它也十分重要。生理酵母营专性或兼性好氧生活,目前未知专性厌氧的酵母。在缺乏氧气时,发酵型的酵母通过将糖类转化成为二氧化碳和乙醇(俗称酒精)来获取能量。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在酿酒过程中,乙醇被保留下来;在烤面包或蒸馒头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将面团发起,而酒精则挥发。在有氧气的环境中,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在温度适合时,氧气和养料充足的条件下,以出芽方式迅速增殖。化学元素组分酵母的化学组成与培养基、培养条件和酵母本身所处的生理状态有关。一般情况下:酵母细胞的平均元素组成(%)如下:碳-47 氢-6.5 氧-31 氮-7.5~10 磷-1.6~3.5其他元素的含量很少(%) 钙-0.3~0.8 钾-1.5-2.5 镁--0.1~0.4 钠-0.06-0.2 硫-0.2 在酵母中发现的微量元素 (mg/kg) 铁--90-350 铜:20-135 锌:100-160 钴:15-65细胞壁细胞壁厚约25~70nm,细胞壁分为三层,外层为甘露聚糖;中层为蛋白质,其中多数是酶,少数是结构蛋白;内层为葡聚糖,它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机械强度。此外,细胞壁还含有少量脂类和几丁质(芽痕)。不同种属的酵母菌细胞壁不含甘露聚糖。细胞膜酵母菌的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中间嵌有甾醇和蛋白质。细胞 核每个细胞通常只有一个核,但也有含有两个核或者甚至多个核。细胞核由核被膜、染色质、核仁和核基质组成。核由双层膜包被,核膜上有许多核孔。染色质的基本单位是核小体,它是由DNA与组蛋白结合而成。染色体外DNA主要有两类,即线粒体DNA和 2μm质粒DNA。线粒体DNA是双链DNA,编码大量呼吸酶。细胞质和细胞器细胞质位于细胞膜内,是一种粘稠液体,内含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微体、液泡。特征多数酵母可以分离于富含糖类的环境中,比如一些水果(葡萄、苹果、桃等)或者植物分泌物(如仙人掌的汁)。一些酵母在昆虫体内生活。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腊肠形、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微米或 5~20微米。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有的还具有微体。酵母菌的遗传物质组成:细胞核DNA,线粒体DNA,以及特殊的质粒DNA。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

识别酵母菌

项目3 啤酒的酿制(Brewing beer)——任务1 识别酵母菌 【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酵母菌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了解啤酒酵母菌的大小、形态、主要繁殖方式、生长环境等,了解啤酒酿造工艺流程,能掌握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并能初步设计啤酒小试方案。 【方法】项目教学法(准备方案、检查、小组讨论等) 【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分组,设定角色。 子任务1 酵母菌的应用 ?引探准备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准备回答思考题。 ?引学1 酵母菌的应用 分小组讨论5分钟。在此基础上请同学回答。若不全面,教师进行补充,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 酵母菌在酿酒、食品、化工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①酿造啤酒酵母、黄酒酵母、葡萄酒酵母等。 ②食品面包酵母、营养素、味精、 ③化工化工产品如酒精、丙酮、乙酸、丁醇等有机酸。 ④保健品维生素、氨基酸、酵母片,又是提取核苷酸、辅酶A、细胞色素C、谷胱甘肽、三磷酸腺苷等多种生化产品的原料。 ⑤其它生产饲料酵母(产原假丝酵母)、解脂假丝酵母用于石油脱蜡等。 ⑥病原菌少数酵母可寄生在动物体上,是人类和动物的病原菌,如白假丝酵母可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系统等多种疾病; ?引学2 实例:啤酒的酿制 ●生产主要原料水、大麦芽、米、酒花、啤酒酵母 ●工艺流程 大麦芽大米 ↓↓ 粉碎粉碎 ↓↓ 水→糖化糊化←水 ↓ 麦汁过滤 ↓

煮沸←酒花 ↓ 沉淀→酒花 ↓ 冷却 ↓ 酵母增殖←酵母 ↓ 发酵→酵母→综合利用(提取DNA、RNA等) ↓ 啤酒过滤 ↓ 清酒罐→鲜啤灌装←清洗桶、杀菌 ↓ 包装 ●子任务2 肉眼区分酵母菌菌落 ?引学1 啤酒酵母菌的菌落是怎样的?比较酵母菌菌落与细菌菌落的区别?思考、讨论。 菌落(colony)由单个细胞或少数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单个微小的细菌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但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时产生的大量细胞,形成肉眼可见、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 菌苔(lawn)当一个固体培养基表面有许多菌落连成一片时,称……。 纯种菌落一个菌落可由单个或多个细胞繁殖而来。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称克隆(clone)。 1)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 ①外形与细菌菌落极为相似,其特征为表面湿润粘稠,与培养基质结合不紧密,但比细菌菌落 大而厚。 ②颜色多数呈乳白色,少数呈红色、黑色等。 不同种类的菌落在形态、质地和边缘特征上表现不同。如菌落光滑或起皱、平整突起、边缘完整或有不规则的毛状边缘等。 2)液体培养基中的特征有一定的鉴定、分类意义。 生长在底部产生沉淀物; 在液体中均匀生长; 生长在液面产生不同形态的菌膜。 3)菌落特征描写方法(见细菌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