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干化学技术与应用所谓干化学是与传统的湿化学即溶液化学相对比

干化学技术与应用所谓干化学是与传统的湿化学即溶液化学相对比

干化学技术与应用所谓干化学是与传统的湿化学即溶液化学相对比
干化学技术与应用所谓干化学是与传统的湿化学即溶液化学相对比

干化学技术与应用

所谓“干化学”是与传统的“湿化学”(即溶液化学)相对比较而言的。它是以被检测样品中的液体作为反应媒介,待测物直接与固化于载体上的干粉试剂反应的一种方式。它与传统湿化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参与化学反应的媒介不同。随着生物化学中酶的分离、提纯、存储等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光度计和电极技术的进步,以及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干化学技术在近20年里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相对于“湿化学”,“干化学”具有如下优点:

干化学试剂载体的结构干化学试剂载体的结构分为二层结构,三层结构,和多层膜。

最简单的二层结构

用于生化分析的试剂载体最简单的是二层结构,在支持层塑料基片上有一试剂层纤维素片,在纤维素片中预固相了全部试剂。常见的是尿生化分析试剂条:

尿液中的待测成分与预固相在纤维素片上的试剂直接反应,通过反射光度计测定其颜色的改变,从而计算待测成份的浓度。这种机构只能对待测成分进行定性或半定量测定,这样就限制了它在其它须准确定量的标本的应用。

稍加改进的三层结构

在试剂层上加一多孔胶膜过滤层,其作用是将样品中的杂质过滤掉,并起保护试剂层作用。常见的是微量法测定葡萄糖的试剂条。

三层试剂载体的测定光路是通过透明的塑料基片,而不经过最上面的过滤层,这样消除了样品中干扰成分的影响,保证了待测成分测定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比较完善的多层膜

当代临床检验中的干化学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多层膜法,即干化学的多层膜试剂载体。它集现代化学、光学、酶工程学、化学计量学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

多层膜分为三种类型:比色/速率法干片、离子法干片和免疫速率法干片

1.1 介绍比色/速率法干片

比色/速率法干片主要用于常规生化项目的测定,干片模式图(图1)显示了一个临床化学比色/速率法干片模式简图。在这个试剂片中,多种反应试剂被固化在一张透明聚酯膜上,上面覆以多孔的扩散层,然后被夹在一个塑料结构中。如图所示,共有4个功能层:扩散层、试剂层、指示剂层和支持层。每个试剂片的层数视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而定,干片的大小大致与一枚邮票相同,显色剂层呈现的颜色深浅与待测物浓度成正比。

扩散层:扩散层的概念最早是由柯达研究实验室Edwin Przybylowic博士提出的,是由TiO2,BaSO4和醋酸纤维素构成的100-300微米的多空聚合物,聚合物的孔径在1.5-30微米之间。扩散层的孔径和厚度将取决于特定分析的需要。扩散层的中空体积占40%-90%,这种毛细网状结构能使样品溶液快速、均匀地分布到下层。当一滴样品约10微升加在试剂片上后,毛细作用将样品迅速吸入多空扩散层,但样品在一瞬间被下面的凝胶层所排斥,因为凝胶层在接受血清组份之前,必须先生成水合物。

扩散层不仅可阻留细胞,结晶和其他小颗粒,它也可以根据需要让大分子,如蛋白质等滞留。当待检样品通过扩散层后,可以消除溶液中影响检测反应干扰物质。扩散层中的TiO2和 BaSO4.一方面可用来掩盖待检样品中的有色物质,使反射光度计的测定结果不受影响,同时这些反光化合物也给干片底层的显色层提供反射背景。在一些特定试剂片中,扩散层中还含有选择性阻留某种成份或启动某种反应的物质,以提高分析的特异性。

试剂层:在化学试剂层中,根据实际测定的需要,可由数层至数十个功能试剂层组成。反应区的功能是将待测物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酶学等反应转化为可与显色剂结合的化合物。试剂层中按照反应的顺序涂布了不同的化学试剂,使反应按照预先的设定依次进行。针对不同检测项目的个性化设计为化学反应提供了最理想的物理和化学反应环境-这就是为什么干化学技术能够确保更准确的试验结果。尿酸干片是使用清除剂层的一个示例。清除剂层含有抗坏血酸氧化酶,用于将抗坏血酸(维生素 C)(一种内源性干扰物)转化,对试剂层中所发生反应不产生干扰。

指示剂层:反应底物进入指示剂层,在这里发生显色反应。此层包含染料或相似的指示剂,使反应产物到达指示剂层后生成了有色化合物,其颜色变化与分析物浓度成比例,被反射光检测。

支持层:此层是透明塑料制成,起到支持其它层的作用,且允许光线百分之百透射,以便对有色复合物进行测量。

颜色变化通过反射光检测,由于光线不通过已经被阻留在扩散层上的潜在干扰物,从而避免了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因为多层的设计,不同的项目加入了特殊的试剂层增强反应的特异性,干化学具有优异的抗干扰能力。结合非结合胆红素 (BuBc) 干片是使用屏蔽层的一个示例。屏蔽层可有效阻隔可能的干扰成分(例如,血红蛋白)以防其进入扩散层,从而防止它们影响测量结果。

1.2 直接选择性电极离子检测干片

离子(钠,钾,氯)检测是干化学检测项目中的传统优势项目,采用离子法干片。其设计采用直接电势法,样本无需稀释。离子干片是由纸桥将两个离子选择性电极相连,通过电压表来测量患者样本和已知参比液之间的电势差,从而计算出钠,钾,氯的离子浓度。

1.3 免疫速率法干片

免疫速率法干片主要用于进行药物浓度和蛋白质检测,分为竞争法和非竞争性干片两类。

I. 竞争法(例如地高辛)

读数时采用了多点速率法来检测分析物浓度。分析物与酶标抗原竞争有限数量的抗体结合位点。加入含底物的免疫洗液,一方面洗去未结合物质,另一方面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无色底物反应显色以670nm波长加入免疫洗液并孵育2.5min后读数;通过速率的变化采计算分析物浓度,发射光密度与分析物浓度成反比。

II. 非竞争法(CRP)

读数时采用定点速率法。待测物与固相抗体、酶标抗体形成夹心“三明治”。加入含底物的免疫洗液后洗去读数视窗区域未结合物质,抗原抗体结合物与底物反应显色,孵育2.5分钟时读数670nm发射光密度与待测物浓度成正比。

1 反射光度法的原理――干化学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反射光度法依据反射介质不同,有多种理论。光线进入介质后出现下列效应:

-在照射表面产生反射(和折射)

-内部吸收

-在内部或照射表面产生散射

这些效应的总和决定了光再离开介质的比率和方向。反射光密度与分析物浓度不呈线性关系的原因是检测到的光信号包含了反射光和散射光。光通过各层干片时,干片内部各个层和表面会产生散射和反射。

检测比色/速率和免疫速率法干片时采用的是反射分光光度法。强生干化学技术反射光理论是Williams,Clapper等提出的。在仪器内部光源发出一束光透过透明支持层,在试剂层光被有色化合物部分吸收后,在扩散层提供的反射面被反射,反射光经滤光装置后回到光度检测器被读数。光密度由此被转化为电压读数,并计算成分析物浓度。

干化学技术中入射光(IO)100%进入干片。有色物质吸收一定比例光后反射。反射法检测反射光(IR),反射比为R= Ir/Io 反射光密度(DR)公式为DR=log10

反射法中,分析物浓度与DR不成比例关系。

C不等于Ao(截距)+A1(斜率)*DR

虽然不呈线性关系,但是结果仍然可以预测。严密的研究建立了患者标本浓度与反射光密度间的数学关系。通过一个函数就可完成二者间转换。函数关系是使用前通过定标盘载入检测系统,通过函数实现每种测试项目的转换。

通用定标模式

这是用来把仪器检测光密度与分析物浓度建立关联的通用公式。A0、A1、A2是未知的,需经定标程序计算得出。g(DR)是将检测光密度与分析物浓度关系线性化的转化函数。K在每项测试中是已知常数。

将DR转换成g(DR),转换函数是出厂时由大量该仪器反复研究得出的,确保了g(DR)与浓度呈线性关系。许多分析项目用了二条曲线来完成分析物浓度的转换。

“DR”曲线及“函数转换”曲线,二者在通过原点的直线上相交几点可以看到二者呈镜像关系。将它们叠加后,结果将全部落在直线上。正是引入“函数转换”的目的。当然,此图8只是为了便于理解而画的比较规律,实际更为复杂。

函数转换曲线与定标曲线是相对应的,当DR为1.0时则转化为g(DR)校正读数为1.3,当DR为0.6时,校正读数应为0.4。

g(DR)与通用定标模式

每个定标品的g(DR)值都定义在通用定标模式中,方程式A(图9)

已知值和未知值

定标中的已知值有:

C:三个是标品的已知浓度,是通过定标盘载入仪器的

DR:从干片测得

K:每种项目固定不变由定标载入

虽未知但可计算出,是定标参数:

A0=截距

A1=斜率

A2=曲率

通过厂家的设置和用户端的定标操作,每个标本的结果就可以通过光信号值计算得到。

反射光的反射背景是扩散层,光线不通过已经被阻留在扩散层上的潜在干扰物,从而避免了对检测结果的干扰。这是扩散层承担排除干扰的基础。

由试剂片的结构和反射光检测技术可见涂层技术相对于溶液化学分析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在试剂片中化学反应可以在个别物理分层中进行,如图所示,前一反应的产物可以继续进入另一层进行其他化学反应,从而引导一个反应序列,因此在多层复合薄膜中的各层可以给出一种特定的环境用以完成某种特定的反应。这一点溶液化学分析是无法完成的,例如乳糜血的样品,在进行溶液方式生化分析时,就需要先脱脂,然后进行分析,而利用多层复合膜技术,即可在一个薄膜上一次完成全部反应,明显提高了分析的特异性。同时由于没有溶液对待检样品的稀释作用,所以本方法也可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这种能够实施几个连续的物理和或化学反应而无需操作者介入的方法,就像计算机领域中广泛应用的芯片技术,可以使繁杂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各种器皿联合完成的工作固化在一个多层复合薄膜上,极大的简化了操作和提高重复性及稳定性。因此,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干化学技术即在世界各临床化学实验室广为应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干化学试剂已可进行近70余项化学分析,已囊括常规生化项目、内分泌激素、毒素药物和特种蛋白等各个领域,干化学分析已能够满足常规临床实验室的需要了。

由于干化学分析系统的简便、快速和不易受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等特性,它不仅在医院临床实验室得到普遍认可及广泛应用,同时也逐步使临床生化分析由实验室走向临床医护人员,甚至患者。他们可以很方便地由自己来检测各种项目,从而会逐步转变医院及医生的职能。

尿常规干化学过筛实验试纸条法具体版

尿液化学检验采用试条法已逐步发展为现在的多联试条,根据现有水平仍然是一种筛选检查,操作应有质控,凡是异常的检出项目均应进行手工的确认试验,以免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尿液中各种检测项目的试条反应原理因各厂家的试剂组成、敏感性、判定时间、色泽改变等的不同而略有差异。现将主要的几种检测项目上的反应基本原理和特异性分述如下。 (一)pH值试验 [原理] 用变化范围较大的pH指示剂制成复合pH试纸,如溴麝香草酚蓝及甲基红,pH值指示范围为4.8~8.5。 [特异性] 本试验一般无干扰,但细菌繁殖尿样可影响pH值。 [临床意义] 正常尿液呈酸性,若尿液呈碱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所致的泌尿系统感染存在。 2.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 (二)蛋白试验 [原理] 利用指示剂的蛋白误差原理。试条浸有四溴酚蓝或四氯酚四溴磺酞及酸性缓冲液。当蛋白浓度由低至高时,显色由黄绿色经绿变至蓝;蛋白阴性时,试垫呈原有黄色。 [特异性] 试垫只对白蛋白有相应的反应,检出白蛋白150~300mg/L(±),300mg/L(+),1000mg/L(2+),3000mg/L(3+)。对于球蛋白、本周氏蛋白及其他尿蛋白不发生或仅轻度反应,故反应阴性并非一定不含蛋白。 强碱性尿(pH值>9),尿容器有季胺盐、氯已定等污染,操作时试条浸尿时间过长或某种药物治疗时可出现假阳性反应。 [临床意义] 分为功能性、体位性及病理性蛋白尿,后者见于各种肾炎、肾病综合征及高血压发生肾动脉硬化,许多药物可使尿蛋白阳性(如阿司匹林、青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等)。 尿蛋白定量,见尿蛋白质的测定。 (三)葡萄糖试验 [原理] 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偶联原理,对葡萄糖有特异性。尿葡萄糖阳性时显色由黄、橘黄至棕色。 [特异性] 检出敏感度为葡萄糖4~7mmol/L。引起假阴性的因素有大量维生素C、高比重碱性尿;引起假阳性的因素有漂白粉、次亚氯酸等强氧化剂。本试条不受乳糖、半乳糖或果糖的影响。 [临床意义] 尿糖阳性分为暂时性和病理性。暂时性见于应激反应;病理性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继发性高血糖性糖尿病(胰腺疾病、肝脏疾病、甲亢、肥胖症等)。 (四)酮体试验 [原理]

干化学技术与应用所谓干化学是与传统的湿化学即溶液化学相对比

干化学技术与应用 所谓“干化学”是与传统的“湿化学”(即溶液化学)相对比较而言的。它是以被检测样品中的液体作为反应媒介,待测物直接与固化于载体上的干粉试剂反应的一种方式。它与传统湿化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参与化学反应的媒介不同。随着生物化学中酶的分离、提纯、存储等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光度计和电极技术的进步,以及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干化学技术在近20年里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相对于“湿化学”,“干化学”具有如下优点: 干化学试剂载体的结构干化学试剂载体的结构分为二层结构,三层结构,和多层膜。 最简单的二层结构 用于生化分析的试剂载体最简单的是二层结构,在支持层塑料基片上有一试剂层纤维素片,在纤维素片中预固相了全部试剂。常见的是尿生化分析试剂条: 尿液中的待测成分与预固相在纤维素片上的试剂直接反应,通过反射光度计测定其颜色的改变,从而计算待测成份的浓度。这种机构只能对待测成分进行定性或半定量测定,这样就限制了它在其它须准确定量的标本的应用。 稍加改进的三层结构 在试剂层上加一多孔胶膜过滤层,其作用是将样品中的杂质过滤掉,并起保护试剂层作用。常见的是微量法测定葡萄糖的试剂条。

三层试剂载体的测定光路是通过透明的塑料基片,而不经过最上面的过滤层,这样消除了样品中干扰成分的影响,保证了待测成分测定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比较完善的多层膜 当代临床检验中的干化学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多层膜法,即干化学的多层膜试剂载体。它集现代化学、光学、酶工程学、化学计量学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 多层膜分为三种类型:比色/速率法干片、离子法干片和免疫速率法干片 1.1 介绍比色/速率法干片 比色/速率法干片主要用于常规生化项目的测定,干片模式图(图1)显示了一个临床化学比色/速率法干片模式简图。在这个试剂片中,多种反应试剂被固化在一张透明聚酯膜上,上面覆以多孔的扩散层,然后被夹在一个塑料结构中。如图所示,共有4个功能层:扩散层、试剂层、指示剂层和支持层。每个试剂片的层数视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而定,干片的大小大致与一枚邮票相同,显色剂层呈现的颜色深浅与待测物浓度成正比。 扩散层:扩散层的概念最早是由柯达研究实验室Edwin Przybylowic博士提出的,是由TiO2,BaSO4和醋酸纤维素构成的100-300微米的多空聚合物,聚合物的孔径在1.5-30微米之间。扩散层的孔径和厚度将取决于特定分析的需要。扩散层的中空体积占40%-90%,这种毛细网状结构能使样品溶液快速、均匀地分布到下层。当一滴样品约10微升加在试剂片上后,毛细作用将样品迅速吸入多空扩散层,但样品在一瞬间被下面的凝胶层所排斥,因为凝胶层在接受血清组份之前,必须先生成水合物。 扩散层不仅可阻留细胞,结晶和其他小颗粒,它也可以根据需要让大分子,如蛋白质等滞留。当待检样品通过扩散层后,可以消除溶液中影响检测反应干扰物质。扩散层中的TiO2和 BaSO4.一方面可用来掩盖待检样品中的有色物质,使反射光度计的测定结果不受影响,同时这些反光化合物也给干片底层的显色层提供反射背景。在一些特定试剂片中,扩散层中还含有选择性阻留某种成份或启动某种反应的物质,以提高分析的特异性。 试剂层:在化学试剂层中,根据实际测定的需要,可由数层至数十个功能试剂层组成。反应区的功能是将待测物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酶学等反应转化为可与显色剂结合的化合物。试剂层中按照反应的顺序涂布了不同的化学试剂,使反应按照预先的设定依次进行。针对不同检测项目的个性化设计为化学反应提供了最理想的物理和化学反应环境-这就是为什么干化学技术能够确保更准确的试验结果。尿酸干片是使用清除剂层的一个示例。清除剂层含有抗坏血酸氧化酶,用于将抗坏血酸(维生素 C)(一种内源性干扰物)转化,对试剂层中所发生反应不产生干扰。 指示剂层:反应底物进入指示剂层,在这里发生显色反应。此层包含染料或相似的指示剂,使反应产物到达指示剂层后生成了有色化合物,其颜色变化与分析物浓度成比例,被反射光检测。

嵌入式干化学试纸颜色识别关键技术研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Currently the main dry chemistry automatic urine analyzers on the market, such as AVE-752 automatic urine analyzer, cobio XL automatic urine analyzer are based on PC system. They have large volume, high expensive, high power consumption, and being inconvenient to carry. The detection performance is needed to be further enhanc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AVE-752 urine analyzer,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embedded technology to achieve the miniaturization of automatic urine analyzer,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make it easy to carry, and improve the detection of analyzer.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embedded system, designs and implements a kind of urine analyzer based on ARM embedded system. The main work is as follows. Firstly, this paper constructed a miniaturized hardware platform model for embedded dry chemical urine analyzer. Cortex-A8 S5PV210 Samsung chip is the Hardware platform core, with a number of peripheral hardware devices (such as CCD camera, micro motor, LCD display, SD card, etc.). Secondly, this paper developed the embedded software system of the dry chemical urine analyzer. Based on the urine analyzer hardware platform, we designed the embedded software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built a Linux 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 by compiling and transplanting the driver, and cutting the kernel. Then, we use Qt to write code, followed by testing module and optimizing code. Lastly we achieve the embedded software system of the dry chemical urine analyzer. Finally, we aim at the typical micro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AVE-752 urine analyzer, because the false negative sample is too much and the recognition rate is not high. After analyzing the reasons of these problems, we put forward a new weighted method to measure the distance. With the new recognition method, the recognition performance has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new method 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rate by inhibiting the un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which disturb the recognition results, but also to establish a simple and efficient, representative models. Key Words:embedded;ARM;hardware platform;software system;Qt;micro-grid method of identification 第ii 页

尿11项检测干化学测定的原理

干化学测定的原理 干化学法尿pH检查的原理是采用酸碱指示剂法,其测试膜块区含有甲基红(pH4.6~6.2)和溴麝香草酚蓝(pH6.0~7.6)。两种酸碱指示剂适量配合可反映尿pH4.5~9.0的变异范围。 二、干化学法检查尿pH的注意事项 (1)检测时尿标本必须新鲜,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液成分可导致pH改变,大多数细菌如变形‘ 等,分解尿素产生氨,可使尿液呈碱性;但在少数情况下,细菌也分解尿液成分产生酸性物质,使尿q偏酸。 (2)当肾脏分泌的尿液含有过多的碳酸氢盐和碳酸缓冲对时,如果尿液放置时间过久,尿液中?氧化碳会自然扩散到空气中,使尿pH 增高。 3)在测定过程中,应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将试剂带浸泡尿液标本中,浸尿时间过长,尿pH呈减低 4)在使用多项试剂带进行测定时,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试剂带上不能浸量的尿液标本,防止试剂带相互之间的“溢出"(runover)现象,影响尿pH测定。 5)尿液pH主要反映肾脏在维持血浆和细胞外液正常氢离子浓度方面的能力,而干化学法测定只4\半定量的实验结果。因此在临床观察结果时,不要单从尿pH测定值分析,要结合临床其他资料驻数据,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方法原理:干化学法尿pH检查的原理是采用酸碱指示剂法,其测试膜块区含有甲基红(pH4.6~6.2)和溴麝香草酚蓝(pH6.0~7.6)。两种酸碱指示剂适量配合可反映尿pH4.5~9.0的变异范围。 临床意义: 1、尿pH检测了解体内酸碱平衡情况 在代谢性酸中毒、痛风、糖尿病、肾结石、Ⅳ型肾小管酸中毒、白血病和坏血病时,常有强酸性尿。碱中毒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酸中毒(Ⅰ、Ⅱ、Ⅲ型)、泌尿系变形杆菌感染时,可呈碱性尿。 2、观察尿pH变化,指导临床用药,预防肾结石的形成和复发,减轻泌尿系微生物的感染 研究证明,某些肾结石的形成与尿pH变化密切相关,如在尿pH 降低时容易形成酸性结石;而在尿PH增加时容易形成碱性结石。因此,临床对于某些患者有形成酸性结石(如尿酸和胱氨酸结石)倾向S 时如果给药使尿pH保持碱性或至少尿pH在6.5以上,就不会形成酸性结石。相反,临床对于某些患者有形成碱性结石(如磷酸钙结石)倾向时,如果给药使尿pH保持酸性,也就不会形成碱性结石。此外,碱性尿可促进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同样使尿液呈酸性也可预防细菌的生长,减少泌尿系统的感染。 尿pH检测不仅可了解体内酸碱平衡情况,还可监控尿pH变化对其他膜块区反应的干扰作用,如尿蛋白测定、尿比重检查受尿pH影响很大,因此,当尿pH明显升高或减低时,要考虑同时检测尿比重、尿蛋白结果:是否可靠或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测。。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1.思考题 (1)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数据库是存贮在计算机的有结构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用以维护数据库、接受并完成用户对数据库的一切操作;数据库系统指由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专业领域的数据体和管理人员构成的一个运行系统。 (2)当前,主要有哪几种新型数据库系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于什么领域,试举例说明?答:主要有:分布式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数据仓库技术、空间数据库。 (3)什么是数据模型?目前数据库主要有哪几种数据模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数据模型是一组描述数据库的概念。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数据、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的语义和完整性约束。很多数据模型还包括一个操作集合。这些操作用来说明对数据库的存取和更新。数据模型应满足3方面要求:一是能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二是容易为人们理解;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目前在数据库领域,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以及最近兴起的面向对象的模型。 (4)关系数据库中选择、投影、连接运算的含义是什么? 答: 1)选择运算:从关系中筛选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记录)。选择是从行的角度进行运算,选择出的记录是原关系的子集。 2)投影运算:从关系中指定若干个属性(字段)组成新的关系。投影是从列的角度进行运算,得到的新关系中的字段个数往往比原关系少。 3)连接运算:将两个关系按照给定的条件横向拼接成新的关系。连接过程是通过两个关系中公有的字段名进行的。 (5)关键字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个关系中可以确定一个字段为关键字段,该字段的值在各条记录中不能有相同的值。(如:门牌);关键字段的作用主要是为建立多个表的关联和进行快速查询。 (6)什么是E-R图?E-R 图是由哪几种基本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如何表示? 答:E-R图也称实体-联系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提供了表示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有3种,即实体、属性和联系。其表示方法为:用矩形框表示现实世界中的实体,用菱形框表示实体间的联系,用椭圆形框表示实体和联系的属性,实体名、属性名和联系名分别写在相应框。 ABAAC ABCAA 第2章习题解答 1. 思考题 (1)在SQL Server 2008中的数据库中包含哪些对象?其中什么对象是必不可少的?其作用又是什么? 答:SQL Server 2008中的数据库对象主要包括数据库关系图、表、视图、同义词、可编程性、Service Broker、存储和安全性等。其中表对象是必不可少的。表是由行和列构成的集合,用来存储数据。 (2)SQL Server提供的系统数据库master它的作用是什么?用户可以删除和修改吗?为什么?答:master 数据库记录SQL Server 系统的所有系统级信息。主要包括实例围的元数据、端点、服务器和系统配置设置以及记录了所有其他数据库的存在、数据库文件的

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检测结果的分析比较

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检测结果的分析比较 目的对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检测结果的差异进行探讨,了解两者间的线性关系和相关程度。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院方法对比评价EP9-A 文件的要求,使用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对40例新鲜血清样本中的淀粉酶(AMS)、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浓度进行测定,使用SPSS14.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两组结果进行比对[1]。结果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对标本中淀粉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的检测结构无显著差别。结论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检测结果差异不明显,相关性良好。 标签:干化学法;湿化学法;分析比较 临床检验中的干化学法是相对于传统的湿化学法而言的,干化学法是将液体检测样品加到为检测不同项目特定生产的干燥试剂条上,被测样品中所含的水分作为特定化学反应的溶剂进行化学分析的方法[2]。近年来,高新技术的发展干化学法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干化学法与湿化学法是目前临床检验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但因检测手段的差异,使得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难以比较。本文通过对样本中淀粉酶(AMS)、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的测定,总结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上的数字随机抽取40份血清标本。 1.2仪器与试剂本研究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强生VITROS-350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所用试剂由科方公司和强生公司提供。 1.3方法 1.3.1校准与质控在测定标本前应先对生化分析仪和干化学分析仪进行保养和校准,质控结果需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1.3.2两种检测系统的比对测定将40个血清样本分别放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强生Vitros350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上对AMS、AST和LDH进行双份重复测定,每天测定8个样品,在进行第2次重复测定时应将顺序完全颠倒,同批样品需在2h内完成测定,共测试5d[3]。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技术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进行检验。 2结果

干化学和湿化学生化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对干化学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血糖(Glu)、肌酐(Cr)、尿素(Urea)、血清钙(Ca)、磷(P)、淀粉酶(Amy)、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这两种检测方法之间进行方法学的评价。方法以320例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162例,女158例,平均年龄(43.6±21.1)岁,分别进行GLu、Cr、Urea、Ca、P、Amy、CK、ALT 八个项目干化学试纸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相关性;用BECKMAN 未定值人血基质质控血清LEVEL1和LEVEL3以两种方法对GLu、Cr、Urea、Ca、P、Amy、CK、ALT各进行10批次检测,分析两种仪器精密度。结果干化学试纸法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各项检测结果有高度正相关性(r>0.93),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批内变异系数小于5%,精密度高。结论干化学试纸法具有准确、快速、重复性好、污染小及片易保存等优点,可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实验诊断参考依据,适用于临床急诊生化项目的检测。 【关键词】干化学试纸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比分析 干化学又称为固相化学,采用多层薄膜的固相试剂技术,只要把液体样品直接加到已固化于特殊结构的试剂载体,即干式化的试剂中,以样品中的水为溶剂,将固化在载体上的试剂溶解后,再与样品中的待测成分进行化学反应,从而进行分析测定,根据Kubelka-Munk理论,可计算出待测物的浓度。V350干式生化分析仪所使用的干试剂条为三层:第一层为分布扩散层;能使标本均匀分布,能过滤大分子,将溶血、高血脂血及胆红素干扰减至最低,同时还提供反射测定的背景;第二层为试剂层:包含干性试剂,控制反应顺序;第三层为指示剂层:包含染料以产生显色复合物。多层薄膜技术不仅能掩盖待测物的有色物质并提供背景、选择性地阻留或去除干扰物质;而且还将等同于湿化学法反应原理的各种物质分层中进行,某一层中的反应产物又可进入另一层中进行其他反应,从而引导反应序列;其各层可以给出一种特定的环境用以控制反应序列和反应时间。我院检验科添置了强生公司VITROS 350干式生化分析仪,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我们用VITROS 350干式生化分析仪和雅培AEROSET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急诊生化检验中最常用的检测项目GLu、Cr、Urea、Ca、P、Amy、CK、ALT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的相关性、重复性、精密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 (1)VITROS 350干式生化分析仪。干式生化分析仪及其干化学法Glu、Cr、Urea、Amy、Ca、P、CK、ALT测定干片。(2)雅培AEROSET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均采用中生北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产试剂盒,以试剂盒自带标准液定标校准。 1.2 标本来源 (1)以门诊及住院病人为检测对象,其中男162例,女158例,年龄35~75岁,平均(43.6±21.1)岁。空腹采集血标本,待血液凝固后分离血清分别进行GLu、Cr、Urea、Amy、Ca、P、CK、ALT的干化学试纸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避免溶血,高胆红素标本。(2)用BECKMAN未定值人血基质质控血清Level 1( 批号:M807741)、Level 3 (批号:M807743)分别在两台仪器上各进行10批次检测。

干化学尿液分析仪产品技术要求hh

2.性能指标 2.1外观 2.1.1仪器外观整齐、清洁,表面涂、镀层无明显剥落、擦伤及污垢; 2.1.2仪器铭牌及标志应清楚。 2.2重复性 分析仪反射率测试结果的变异系数(CV,%)≤1.0。 2.3与适配尿液分析试纸条的准确度 检测结果与相应参考溶液标示值相差同向不超过一个量级,不得出现反向相差。阳性参考溶液不得出现阴性结果,阴性参考溶液不得出现阳性结果。 2.4稳定性 分析仪开机 8h 内,反射率测试结果的变异系数(CV,%)≤1.0。 2.5携带污染 检测除比重和 pH 外各测试项目最高浓度结果的阳性样本,随后检测阴性样本,阴性样本不得出现阳性。 2.6功能 分析仪应具有下列功能: a)应能开机自检,识别并报告错误; b)应具有输出端口; c)应能存储测试数据; d)仪器应具有校正功能; e)蓝牙无线通信功能,无障碍通信距离 2 米; f)显示屏显示及语音提示。 注:其中 YY/T0475-2011 中4.6 功能b)结果至少应有国际单位制,不适用。产品与适配试纸条配合尿液检验,输出结果为阴性(-),弱阳(+-),阳性(+、++、+++、++++),输出结果非国际单位参数。

2.7环境试验 应符合 GB/T 14710-2009 中气候环境试验Ⅱ组,机械环境试验Ⅱ组及表 1 的要求。运输试验、电源电压适应能力试验应分别符合 GB/T14710-2009《医用电器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中第 4 章、第 5 章的要求。

表 1 环境试验要求 2.8电磁兼容性 应符合 GB/T 18268.1-2010、GB/T 18268.26-2010 中适用条款的要求。

干化学和湿化学生化结果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尿液干化学室内质控结果,说明尿干化学室内质控的重要性。方法统计该室质控液批内连续20次测定结果及该室半年来132次测定结果,并分别计算出其与靶值的符合率;统计不同时段质控液中WBC测定结果与靶值的符合率,分析其随时间变化的稳定性情况。结果该室所用的质控液中GLU、PRO、BIL、BLD、KET、NIT、pH等7个项目测定结果与靶值完全符合。SG、WBC、URO3项的符合率较低。WBC的测定结果与靶值的符合率随放置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结论开展尿液干化学检验的室内质控工作非常重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选用与室内仪器及试纸条相匹配的高质量的专用质控品。 参加河南省显微镜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的结果及总结.方法:对4年中参加的12次河南省显微镜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共216幅彩图的反馈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16例回报结果中,回报正确195例,错报21例,其中同系统错误16例,异系统错误5例.结论:参加河南省显微镜形态学室间质评能够拓展视野,督促查阅图谱及资料,加强相互交流,提高正确 讨论 49幅图片中笔者共误认了8幅(14.6%),分析误认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人为因素,其中上皮细胞的误认由此造成。此类误认与日常工作中长期养成的习惯有关,我科临检人员多认为上皮细胞相对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其它尿沉渣成分而言临床意义较小,在部分(特 别是女性)病人的正常尿沉渣标本中亦常出现而易于忽视,以致对各种上皮细胞的形态特征未能很好的掌握而有4次误认。泌尿系统不同部位由不同的上皮细胞组成,生理情况下虽可出现少量上皮细胞,但当泌尿系统发生病变时可出现大量的不同种类细胞,分别提示相应部位的病变n]。因此,临检工作人员应改变观念,认识其重要性并努力提高对各种上皮细胞的识别能力。技术因素导致误认的有3幅,分别是脂肪管型误认为混合管型、尿酸结晶误认为胱氨酸结晶、白细胞误认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在临检中心提供的这3幅图片中,脂肪管型染色后不呈正圆形,折光性明显减弱,部分脂肪滴中有染料颗粒沉积而与混合管型相似;尿酸结晶形态不是其典型形态而类似胱氨酸结晶,在检验工作中结晶形态难以辨认时,多用加热、酸碱反应予以鉴别;白细胞图片为不染色标本,图中白细胞变性坏死后胞体肿胀,结构模糊,浆内充满粗大颗粒,核不清楚,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类似,单凭此图很难辨认,检验工作中多用染色后镜检加以鉴别。建议临检中心以后再作此类沉渣质控时能提供多幅图片(不染色及染色后形态)及不典型形态图片的相关物理、化学反应结果,使我们在辨认时有更多帮助。人员素质导致腺癌细胞误认为移行上皮细胞癌1幅。尿沉渣中癌细胞较其它沉渣成分明显少见,加之我科癌细胞由专设的细胞室检验,临检人员多不轮转细胞室,故对此方面知识有明显的欠缺而混淆。建议科领导加强临检与细胞室、血液室等相关实验室的轮转交流,提高临检人员专项素质。5年的符合率分别为90%,100%,66.7%,70%,90%,总符合率85.4%,能取得以上结果表明我科临检工作人员对掌握尿沉渣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有较好的基础。但在工作中,由于日常工作的繁忙、夜班单独工作的特殊性、人个能力的参差不齐(新参加工作人员较多)、部分人员因尿沉渣分析仪的使用而忽视镜检及个别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原因,以致实际工作能力较做质控时低,以上类似的漏诊、错诊仍时有发生。尿液常规检查包括一般物理、化学和尿沉渣检查等,其结果可互相比较、印证。其中,尿沉渣检查可以弥补尿液理、化检查不足造成的漏诊,了解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变化,对辅助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有重要意义。目前,尿沉渣检查常用的方法有传统的显微镜检查法和仪器检查法,仪器法又有干化学及尿沉渣分析仪,且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日益广泛。目前最先进的尿沉渣分析仪采用流式细胞术如 UF-50,UF-100尿沉渣分析仪,DiaSys R/S尿沉渣工作站等。此类仪器虽检测速度快,

干化学技术与应用讲解学习

干化学技术与应用

干化学技术与应用 所谓“干化学”是与传统的“湿化学”(即溶液化学)相对比较而言的。它是以被检测样品中的液体作为反应媒介,待测物直接与固化于载体上的干粉试剂反应的一种方式。它与传统湿化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参与化学反应的媒介不同。随着生物化学中酶的分离、提纯、存储等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光度计和电极技术的进步,以及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干化学技术在近20年里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相对于“湿化学”,“干化学”具有如下优点: 干化学试剂载体的结构干化学试剂载体的结构分为二层结构,三层结构,和多层膜。 最简单的二层结构 用于生化分析的试剂载体最简单的是二层结构,在支持层塑料基片上有一试剂层纤维素片,在纤维素片中预固相了全部试剂。常见的是尿生化分析试剂条: 尿液中的待测成分与预固相在纤维素片上的试剂直接反应,通过反射光度计测定其颜色的改变,从而计算待测成份的浓度。这种机构只能对待测成分进行定性或半定量测定,这样就限制了它在其它须准确定量的标本的应用。

稍加改进的三层结构 在试剂层上加一多孔胶膜过滤层,其作用是将样品中的杂质过滤掉,并起保护试剂层作用。常见的是微量法测定葡萄糖的试剂条。 三层试剂载体的测定光路是通过透明的塑料基片,而不经过最上面的过滤层,这样消除了样品中干扰成分的影响,保证了待测成分测定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比较完善的多层膜 当代临床检验中的干化学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多层膜法,即干化学的多层膜试剂载体。它集现代化学、光学、酶工程学、化学计量学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 多层膜分为三种类型:比色/速率法干片、离子法干片和免疫速率法干片 1.1 介绍比色/速率法干片 比色/速率法干片主要用于常规生化项目的测定,干片模式图(图1)显示了一个临床化学比色/速率法干片模式简图。在这个试剂片中,多种反应试剂被固化在一张透明聚酯膜上,上面覆以多孔的扩散层,然后被夹在一个塑料结构中。如图所示,共有4个功能层:扩散层、试剂层、指示剂层和支持层。每个试剂片的层数视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而定,干片的大小大致与一枚邮票相同,显色剂层呈现的颜色深浅与待测物浓度成正比。 扩散层:扩散层的概念最早是由柯达研究实验室Edwin Przybylowic博士提出的,是由TiO2,BaSO4和醋酸纤维素构成的100-300微米的多空聚合物,聚合物的孔径在1.5-30微米之间。扩散层的孔径和厚度将取决于特定分析的需要。扩散层的中空体积占40%-90%,这种毛细网状结构能使样品溶液快速、均匀地分布到下层。当一滴样品约10微升加在试剂片上后,毛细作用将样品迅速吸入多空扩散层,但样品在一瞬间被下面的凝胶层所排斥,因为凝胶层在接受血清组份之前,必须先生成水合物。 扩散层不仅可阻留细胞,结晶和其他小颗粒,它也可以根据需要让大分子,如蛋白质等滞留。当待检样品通过扩散层后,可以消除溶液中影响检测反应干扰物质。扩散层中的TiO2和 BaSO4.一方面可用来掩盖待检样品中的有色物质,使反射光度计的测定结

干化学法测定谷丙转氨酶的方法学研究

干化学法测定谷丙转氨酶的方法学研究 马心林 (聊城市血液中心,聊城252000) 【摘要】 目的 建立干化学分析法在非固定采血点检测献血者血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LT)活性技术。方法 对干化学法的准确性(包括线性)和精密度进行方法学研究并与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推荐的速率法进行比较。结果 干化学法测定A LT线性范围上限可达1000U/L,对速率法测定出来的高值、临界值和低值标本进行批内检测,不精密度分别为4. 59%、3.24%和3.25%。结论 干化学法与IFCC推荐速率法的测定结果近似,可以用于街头无偿献血的初步筛查。 【关键词】 干化学法 速率法 谷丙转氨酶 Methodological study on detection of A LT with dry-chemical analysis Ma Xinlin Liaocheng B lood Center, Liaocheng25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 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blood A LT assay using dry-chemical analysis.Methods The accuracy including linearity and precision of the dry-chemical analysis com pared with those of kinetic method recommended by IFCC.R esults The maximal limit of linear range for measuring A LT by dry-chemical analysis could reach1000U/L.The within-run im precision was4.59%,3.24%and3.25%for high,critical and normal A LT values,respectively.Conclusions Dry-chemical analysis can be used for preliminary screening of blood donors. 【K ey w ords】K inetic method M icrotiter plate method A LT 干化学法测定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 LT)是根据丙酮酸氧化酶反应原理制备的试纸条 方式,使用专用机器自动检测全血、血清、血浆中 A LT活性浓度。操作简便、快速、易于掌握。直接采 集毛细血管血或静脉血测定。本项技术在采供血单 位用于街头无偿采血的初筛工作,明显减少了因 A LT不合格所造成的血液及相关材料浪费。本文就 此方法的应用进行报道。 方法原理:A LT催化L—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 生成丙酮酸和L-谷氨酸,丙酮酸氧化酶(PY OD)催 化丙酮酸和H2O及O2生成丙酸和H2O2,过氧化物 酶(POD)再催化H2O2、4-氨基安替比林(4-AAP) 和酚生成醌亚胺和水,此即为著名的T rinder反应。 醌亚胺的最大吸收峰在510nm左右,连续监测 510nm吸光度变化可直接映丙酮酸生成量,其与 A LT活力成正比,可反映A LT活性,反应式如下: L-丙氨酸+α-酮戊二酸A LT 丙酮酸+L-谷 氨酸 丙酮酸+2H2O+O2PY OD丙酸+2H2O2 2H2O2+4-AAP+酚 POD 醌亚胺+,2H2O2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 奥林帕斯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 pus AU-400,日本)、艾科浦超纯水机(AUP-4-150G-2,重庆)、全自动加样仪(Microlab ST AR和AT2Plus, H AMI LT ON,瑞士)、酶标仪(ANTH OS htⅡ,澳地利)、孵育振荡仪(ANTH OS,澳地利)、离心机(国产)、干化学分析仪(Refiotron Plus,瑞士),-30℃低温冰柜(国产),普通冰箱(海尔)。 1.1.2 器材 5ml、10ml、20ml试管,0.5ml、1.0mld 刻度吸管和10ml可调定量移液器、微量移液器(32μl)。 1.2.3 试剂 A LT检测试剂盒由北京中生公司提供,批号为20021101;干化学法试纸条由罗氏公司提供,批号分别为200204,200303;去离子水为艾科浦 ? 3 2 ? 齐鲁医学检验 2004年第15卷第6期 Qilu Journal of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s,2004,V ol15,N o.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