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光的色彩颜色优质课件

初中物理光的色彩颜色优质课件

基础色彩教案课程

基础色彩教案 一。色彩的基本原理 1?色彩的起源 我们在自然中,看到各种各样的现象,如红色,使我们感到可爱感到温暖,绿色使我们感到心情舒畅,蓝色的海洋,使我们感到心境宽阔,金黄色的大地使我们感到兴奋和精神饱满,以及我们还在各种环境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色彩变化和色彩现象,这些都给我们视觉上的一种美的感受。我们之所以能见到自然界的各种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物体的色彩,主要是由于光的照射。凭借了光我们才看到了物体的色彩,如果我们将苹果,香蕉置于一个没有任何光亮的地方,这样我们只感觉到物体的存在,闻到它们的气味,至于它们的色彩就看不见了。由此可见,色彩是由于光作用于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而产生的。没有光就没有色彩,所以光是色彩之源。 2. 光与色的关系 光作用于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而产生了色彩。同样也是由于光作用于自然界的物质,再由不同性质的物体经过不同程度的吸收而反射视觉上,引起视觉细胞兴奋,通过神经达到支配着大脑后部的视觉中枢,因而产生了明度和色彩感 光有种波长,不同波长的光分别给人们以不同的色彩感受。研究绘画色彩是以太阳光为标准去解释的,阐述光与色的物理现象的。所以我们讲的课,就是以太阳光来进行研究的。太阳光是由各种不同波长组成的,其中有一部分是人眼可以看到的称之为可见光。太阳光中还有许多人眼看不见的光波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等。作为色彩学我们主要 研究可见光,至于其它对于我们绘画色彩关系不大的内容只是顺便提一下。 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1666年通过三角梭镜研究色的现象,科学地证实了太阳光谱的可见部分中包含着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这七种色光中,蓝色.青色区别很小,青包括蓝所以人们皆称之为为六种色光中。 光谱用的六种色光是反映一切物体色彩的科学依据。六种色光中,按顺序排列,则红色光的波长最长,橙色次之,黄绿青再次之,紫色光的波长最短。红色光传得最远,传说人类最早发现认识的就是红色。我们把红.橙.黄.绿.青.蓝.紫定为标准色,绘画上的用色皆以六种色为依据。 自然界的物体为什么会程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呢? 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是光的反映体,(即受光体)由于各种物体的质量与所含的元素不同,他们对阳光中所含各种色光都具有选择性的吸收与反射,一部分光线被较多地吸收,另一部分色光又被较多地反射出去,色光混合起来就构成了该物体所呈现的颜色,也就是我们用眼所见物体所呈现的颜色。女口:凡反射红色光而吸收橙.黄.绿.青.蓝.紫色光的,我们看到的便是红色光而吸收橙。反射黄色而吸收其它色光的便是黄色,其它以此类推。对于阳光中各种色光全反射的物体是白色,全吸收的是黑色。由此可见,色彩现象的产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光作用于自然界各种物体,二是自然界各种物体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 自然界物质的构成是复杂的,那么光与色的关系也是极为复杂的。研究光与色的关系,表现光与色的关系,是绘画与设计色彩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色彩写生时,就需要把光与色紧密结合起来去观察分析,并努力做到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对象的色光效果。 3. 两种色彩学 色彩学应用在艺术上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装饰色彩学,一种是写生色彩学。 装饰色彩学:主要应用于工艺美术.中国画.年画.璧画.宣传画等。装饰色彩学的观察方

光的颜色色彩说课稿

《光的颜色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简介: 1、编者意图 新课标对于初二物理上册的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编者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的活动来培养兴趣,并且在自己的探究活动中体会自然界的奥秘,充分体现物理课程总目标的第一点“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本节教材主要容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三个容:光的色散、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对比和光具有能量。除了“光具有能量”这一容由学生通过阅读插图得出外,其他两个容都需要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探究得出。 3、本节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有如下几个特点: ⑴本节开始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课改思想,让学生对身边形态各异的光源进行举例并分类。 ⑵通过颜料的混合和色光的混合的对比,揭示出了问题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 ⑶突出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如探究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⑷不过份强调知识的严密性,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如探究过程中只要求学生进行颜料混合的尝试和体验,知道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结果有区别,不需要学生知道原理。 ⑸本节结束时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课改思想,即光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本节教学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 了解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尝试用实验对比法来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感受获得成功的愉悦,并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节的主要物理知识蕴含于探究活动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增长、研究方法的习得与探究过程密不可分,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而如何让学生成功地观察到实验现象,顺利地完成本课的两个探究活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思路 本节容教学的素材都是从生活中、从学生最感知的现象中来的。因此教学过大量的多媒体图片引入,展示生活中多彩的光,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光源的概念,并对它们进行

光的色彩颜色教案

§3.1 光的色彩颜色(一) 教学目标: ⑴知道什么是光源,光源的分类。 ⑵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⑶通过实验了解光的三原色,色光的混合。 教学重点:光源的理解,色散实验,理解白光是复色光。 教学难点:色光的混合实验 教具准备:三棱镜、光屏、光色散与合成演示仪、手电筒、红、绿、蓝色玻璃、白纸若干、多媒体设备 教案实施过程: (一)预习作业的展示与交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光源。在月亮、太阳、课桌、点燃的蜡烛当中,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源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类。在太阳、闪电、舞台上的灯光、激光束、发光的水母、蜡烛光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人造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见过光的色散现象吗?自己做做看: ①找一个三棱镜,对着太阳光,看一看,太阳光经三棱镜后会变成什么? ②含一口水,对着太阳,喷出雾状,看一看,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现象叫光的____ ___,由此可见太阳光是由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 所组成。最早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的是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 4、色光的混合: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_______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______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_______光。光的三原色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1.光源 通过看几张图片,了解下什么是光源,什么不是光源,从而了解光源的定义。 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出的光、含磷矿物发出的光,这些是自然光源; 篝火、火把、点燃的油灯和蜡烛,发光的电灯,这些是人造光源. 2.光的色散实验 让一束手电筒光通过三棱镜,观察置于三棱镜后的光屏,有什么现象? 太阳光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实验。此实验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3.色光的混合 ①得到单色光 让手电筒光分别通过红色,蓝色,绿色玻璃纸时,会看到什么现象? 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红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蓝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绿光。 这三种单色光就是光的三原色。 ②色光的混合 将红光,蓝光,绿光中任意两种色光照射到白纸上,相互重叠的区域是什么颜色?三种色光一起照射到白纸上呢?

光的色彩颜色教案练习题

3.1 光的色彩颜色 1、光源:正在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分为人造光源(发光的灯,火焰,激光等)自然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光水木) 2、光的色散现象:(牛顿发现)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光的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光的色散想象:彩虹路面的积水表面有油脂时在太阳底下五彩斑斓,太阳下吹的泡泡五彩斑斓等 3、光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电视计算机显示器(颜料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体的颜色:(看到物体颜色取决于进入人眼睛色光的颜色) 透明物体颜色:由物体能透过的色光颜色决定(呈现什么颜色的透明物体就只能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其他色光会被反射回去)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能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呈现什么颜色就只能反射什么颜色的色光,其他色光会被吸收) 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 黑色:能吸收所有的色光(没有光进入人的眼睛) 例戴绿色眼镜看白纸什么颜色?看白纸上红色的字什么颜色? 用黄色的灯光去照黑色的裙子时看到的裙子什么颜色?用红色的灯光照白纸看到什么颜色? 用黄色灯光照红色的裙子看到裙子是什么颜色呢? 5、光具有能量 能说明的生活中的例子光照到人身上会干到暖和可以发电可以帮助绿色植物惊醒光合作用太阳能热水器 练习: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可分为______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发光水母等)和______光源(如电灯、蜡烛等).2.下列关于光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能被眼睛看到的物体一定是光源 B、宇宙中的星星都是光源 C、太阳是自然光源 D、蜡烛在任何时候都是光源 3.英国物理学家____首先用实验证明了太阳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太阳光发生色散现象时,传播方向改变最大的是___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______现象,而红光通过三棱镜后,看到的是______光. 4.在冬天的阳光下人感到暖和,这说明光是具有的_______________. 5.光的三原色是指____ __,颜料的三原色是指____ __. 6.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 7.用红色和蓝色的玻璃纸遮住手电筒前的玻璃,打开开关,并将射出的光投到白纸上,互相重叠的区域呈现的色光是( ) A、粉红 B、青色 C、品红 D、紫色 8.普通彩色电视机的显像管中有三支电子枪,工作时向荧光屏发射电子束,不同电子束的电子轰击到荧光屏上,能使荧光屏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你认为三支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能使荧光屏分别发出的色光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_最为合理. 9.将红、蓝两种色光射到白纸上,相互重叠的区域______(是/不是)品红颜色;将红、蓝两种颜料涂在白纸上,相互重叠的区域______(是/不是)品红颜色.这说明颜料的混合和色光的混合情况______(相同/不相同).这是用______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 10.在太阳光下看一张红纸,它呈现色,因为它只能反射光;将它置于只有绿色光源的屋子中时,它将呈现色,因为. 11.在摄影中为了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常在镜头前加滤色镜,在镜头前加红滤色镜,会让色光 通过而吸收的光,从而使照片偏暖色调,在镜头前加蓝滤色镜,会让色光通过而吸收的光,从而使照片偏冷色调.所以滤色镜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12、雨过天晴,蔚蓝色的天际一条彩虹凌空飞架,这是一种现象 13、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闪闪发光的红宝石 C.萤火虫D.电子表上的液晶屏 14.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用不同颜料能调配出其他的颜色 B.不同色光混合能得到的新的色光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彩颜色》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彩颜色》教案2020-05-1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分类,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的三原色及光具有能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光源的要领及知道白光是一种复合光。 2、色光的混合。 难点:物体颜色由谁决定的。 一、引入: 1、观看图片,切换幻灯片一片黑暗,引出光源。 二、新授: 光源 1、请学生例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发光体,并展示图片观看常见的光源。 问题1:你刚才这些物体的共同点是什么吗?(光源的`定义) 教师引导对这些光源做一个简单的分类。 2、问题2:我这里还有个闪闪发光的宝石它是光源吗?并与学生讨论月亮、钻石、投影幕它们是否是光源。 观察光的色散

1、学生活动:下面让我们来再现一个伟大的实验――分解太阳光!学生利用手电和三棱镜完成光的色散实验。 问题3: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讨论太阳光是否是单一的色光。 2、教师利用“雨后彩虹”的例子,略加解释色散现象。 观察色光的混合 1、观看放大的手机和电视机屏幕,引出光的三原色,介绍色光的混合。 问题4: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从白光中得到一种色光? 问题5(试一试):太阳光通过红色(蓝色或绿色)玻璃纸照到白纸上,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2、介绍滤色镜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 物体的颜色 1、问题6:既然说到了玻璃纸这类透明物体,那么我们现在来讨论下这些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2、问题7:那么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谁来决定呢?(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并让学生回忆刚才的实验进而验证结论。 四、自主探究 活动3学生讨论结束后利用玻璃纸观看不同颜色的小兔子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五、自主学习 展示电筒点燃火柴。 光具有能量――光能 六、课堂小结、随堂反馈 七、作业布置

色彩基本知识教案

《色彩基本知识》 一.授课班级:基础班 二.学科:美术 三.课题《色彩基本知识》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与懂得色彩主生的基本条件以及绘画用色的基本知识,并尝试运用这些知识。 六.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色彩三要素及同种色、类似色、固有色、条件色与色性的理解。 2、教学难点:类似色、对比色的组合调配。 七.课的类型:讲授课 八.教学方法:讲述法、引导法、图片展示法、启发法、练习法相结合 九.教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色卡,类似色与对比色的范围,示范用的水粉纸若干张,水粉画工具材料。 学生准备:教材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应该都看过一些黑白电影或是黑白电视节目,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只有黑、白、灰的世界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一两个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所以说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不是单调的。那么,人为什么能看见颜色呢?光进入视觉的三种形式:1.光源光(自然光、人造光)2.透射光3.反射光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通过物体的吸收、反射或穿透作用,反射回来的色光作用于人的视觉,便产生了某种色彩的感觉。色彩的产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是直觉。 (二)颜色 色彩范畴:色彩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范畴 无彩色:黑、白、灰色。

有彩色:红、黄、蓝等含彩的色。 我们在画色彩的时候,什么颜色是必不可少的呢? 1、三原色 不能用其它颜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叫原色。用原色却可以混出其它色彩!(不是全部)。 原色包含两个系统:光的三原色和和色料或颜料的三原色! (1)色的三原色: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 (2)色料的三原色:紫红,柠檬黄,天蓝! 在一张画里面,同一种颜色不同距离的物体我们证明体现呢? 2、间色 又叫"二次色"。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是由2种原色调配出来的。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3、复色 也叫"复合色"。复色是由原色与间色相调或由间色与间色相调而成的"三次色",复色是的纯度最低,含灰色成份。复色包括了除原色和间色以外的所有颜色 一个物体由于受到光的影响,暗面我们一个怎么体现呢? 4、补色 是广义上的对比色。在色环上划直径,正好相对(即距离最远)的两种色彩互为补色。如:红色是绿色的补色;橙色是蓝色的补色;黄色是紫色的补色。补色的运用可以造成最强烈的对比 (三)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相貌,即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不同的波长给人不同的色彩感受!红、橙、黄、绿、蓝、紫色每个字代表一个具体的色相!注意:色相是由波长决定的,所以比如粉红色,暗红色,灰红色是同一色相(都是红色相)只是彼此明度和纯度不同而已! 色相可以分为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 2、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最适合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光的色彩颜色” 教学设计

“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 顾永健姜忠年姜孝春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六中学(215126) 一、设计思路: “光的色彩颜色”是苏科物理八上的内容,主要包括“光源、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光具有能量”等多个知识点。它们之间看似分散,实际暗藏了人类认识、发现和利用“光”的历史。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设计了一条“历史之旅”,既让学生看“风景”,较好地激发了探究物理的愿望,又让他们扮演小“科学家”,进一步增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光源及分类 ②知道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七种色组成 ③知道光的三原色和物体的色彩形成原因 ④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②探究色光的混合和物体色彩的形成原因,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颜色之迷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培养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探究物体颜色的形成 四、器材准备: 三棱镜、各种有色玻璃纸、手电筒、暗箱、布若干(红、白、蓝、绿、黑等) 五、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分别将红、黄、蓝三种颜料中的任意两种涂在课本P60WWW-1各方格内的两个圆圈中,观察重叠区域的颜色。 2.用放大镜观察正在播放节目的彩电屏幕,你能看到什么现象? 3、向父母请教(或通过网上搜索)了解彩虹是如何形成的? 设计意图: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物理学习的。设置课前预习作业,一方面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经验,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为新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课堂教学: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国庆天安门夜景 国庆天安门夜景非常壮观,点缀其中的是就各种各样、色彩丰富的灯光。除此之外,你还见过哪些物体能发光? 设计意图:探究之旅从欣赏国庆60周年庆祝晚会上天安门广场美丽夜景开始,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其他发光的物体,充分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光源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如“太阳”、“闪电”、“烟花”、“极光”、“发光的水母”、“完全燃烧的煤气火焰”、“不完全燃烧的煤气火焰”等。 结合课本内容,学生将以上发光物体的特点进行归纳:①可以自行发光(称为光源); ②可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③不同的光源发出光的色彩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争论:月亮与太阳一样也能普照大地,月亮是光源吗? 设计意图:有关光源的知识比较简单,教师充分提供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再抛出“月亮是不是光源”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不是教师去暗示谁对谁错。 2.光的色散 太阳是我们看到的最大的天然光源,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给你一块三棱镜,你能通过哪些办法来获得太阳光的彩色光带?并交流各自的做法: ①通过三棱镜观察开着的日光灯; ②学生走到教室外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引到教室墙面上…… 学生观察,并初步获得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太阳光不单纯”等结论。

《光的色彩、颜色》教案全面版

光的色彩颜色 胥浦中学毛福文 教学目标: 1.亲历光的色散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 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通过实验并运用对比的研究方法,简单了解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的不同 3.通过阅读和联想,确认光具有能量 教学重点: 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 教学难点: 让学生成功地观察到实验现象,顺利完成本课的两个探究活动 教学用具: 平面镜、狭缝、三棱镜、手电筒、光屏、透明玻璃纸(各种颜色)、颜料 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眼前的世界?是眼睛发出了光照亮了物体,所以物体才被我们看到吗?学完本节之后,我们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3.1 光的色彩颜色 二、新课教学 我们知道,我们人类能在地球上生存,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太阳的光芒带给我们光和热。像太阳这样能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我们就把它叫做光源。 〈板书〉:一.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教师问:“除了太阳是光源,同学们能列举出其他例子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老师做适当总结) 〈板书〉:天然光源:太阳、闪电 生物光源:发光的水母、萤火虫 人造光源:舞台上的灯光、激光束、煤气火焰 过渡:各种光源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光到底有多少种颜色? 实验探究:分解太阳光 过渡:我们看到的阳光是白色的,17世纪前,人们认为白色的阳光是最单纯的,的确是这样吗? 演示实验: 1.光的色散演示

①一块带有窄缝的遮光板放在幻灯机上,调节幻灯机的镜头,使从平面镜中 反射出来的光束大约与水平成60°,并在屏幕上形成一条清晰的狭窄的白 光带,将三棱镜安装在铁架台上,并让棱镜可绕轴转动。 ②观察:a.白光分解成了几种色光? b.各种色光的排列顺序 c.与三棱镜的相对位置 ③讨论后得出结论:光屏上从上到下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 紫七种色光,其中红光靠近三棱镜的尖的一端。 2.色光混合成白光的演示 ①将另一三棱镜的顶角相对,对应边平行地放在色光的传播路径上。 ②观察:在色光经过另一个棱镜偏折后,各种颜色的光相交的区域,又能看 到白光 〈板书〉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 3.观察色光的混合 活动:让学生分别透过红色,蓝色等玻璃纸观察周围的景物,看一看它们是否还是原来的颜色。 猜测:白色通过红色玻璃纸时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探究1: 在手电筒上蒙一块有颜色(红色,蓝色或绿色)的玻璃纸,让光透过玻璃纸射出,照到白色的光屏上,屏幕上就会出现与玻璃纸同样颜色的光斑。 教师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不同颜色的玻璃纸将白光滤成和它们同种颜色的色光。也就是说,红色玻璃纸只让红光透过,蓝色玻璃纸只让蓝光透过,绿色玻璃纸只让绿光透过。” 实验探究2: 用两把手电筒演示,将两块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红色,蓝色或绿色)分别蒙在两把手电筒上,将不同色光投影到屏幕上,形成不同色光的交汇。观察交汇处色光颜色的变化。 教师问:“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能够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的光。” 〈板书〉:二.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介绍光的三原色,见课本信息库材料 4.颜料的混合 学生活动:让学生将红绿蓝三种涂料两两涂在课本P57表中

每种颜色的光与波长的对应值

每种颜色的光与波长的对应值 紫光 400~450 nm 蓝光 450~480 nm 青光 480~490 nm 蓝光绿 490~500 nm 绿光 500~560 nm 黄光绿 560~580 nm 黄光 580~595 nm 橙光 595~605 nm 红光 605~700 nm

根据光子能量公式:E=hυ 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υ为光子频率 可见光的性质是由其频率决定的。 另外,在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中,光的波长会改变而频率不变。

色温 色温(colo(u)r temperature)是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单位为K(开尔文)。色温在摄影、录象、出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光源的色温是通过对比它的色彩和理论的热黑体辐射体来确定的。热黑体辐射体与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时的开尔文温度就是那个光源的色温,它直接和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相联系。 一.概述 基本定义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一般用Tc表示。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

分布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K (开尔文温度单位);钨丝灯为2760-2900K;荧光灯为3000K;闪光灯为3800K;中午阳光为5600K;电子闪光灯为6000K;蓝天为12000-18000K。 我们知道,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7种色光的光谱叠加组成。但其中有些光线偏蓝,有些则偏红,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和计算光线的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其具体确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长。 三种色温的荧光灯光谱 显示器指标 色温(ColorTemperature)是高档显示器一个性能指标。我们知道,光源发光时会产生一组光谱,用一个纯黑体产生出同样的光谱时所需要达到的某一温度,这个温度就是该光源的色温。15英寸以上数控显示器肯定带有色温调节功能,通过该功能(一般有9300K、6500K、5000K三个选择)可以使显示器的色彩能够满足高标准工作要求。高档产品中有些还支持色温线性调整功能。 光源颜色 光源的颜色常用色温这一概念来表示。光源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在黑体辐射中,随着温度不同,光的颜色各不相同,黑体呈现由红——橙红——黄——黄白——白——蓝白的渐变过程。某个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看起来与黑体在某一个温度下所发射的光颜色相同时,黑体的这个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黑体”的温度越高,光谱中蓝色的成份则越多,而红色的成份则越少。例如,白炽灯的光色是暖白色,其色温表示为2700K,而日光色荧光灯的色温表示方法则是6000K。 某些放电光源,它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各种温度下所发射的光颜色都不完全相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用“相关色温”的概念。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发射的光的颜色最接近时,黑体的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 <3300K温暖(带红的白色)稳重、温暖

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方案

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这是苏科版的八年级《物理》上册中的第三章第一节,是学生接触光学知识的开始,本课主要包含三个内容:光的色散、色光混合、光具有能量。前两个内容都需要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探究得出。所以,如何在探究活动中获得色光,及确定物体颜色是本节内容的中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光的色散、色光混合及探究物体颜色的形成。教学难点是色光的混合实验。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②知道光具有能量。 ③了解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不同。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光的色散实验探究白光由色光组成。 ②通过光的混合与颜料混合的实验,了解两种混合是不同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前面的学习表现而做出的。 1、学生是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三张镇第二初级中学的初二学生。 2、学生对光学知识以前没有接触,但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 3、.学生对多媒体大屏幕环境下的课堂环境非常熟悉,对物理实验很感兴趣,愿意自己探究。 4、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思维活跃,对自己动手的活动兴趣很高。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1、自主探究策略:学生通过自己独立的探究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比较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加工和认知结构的建立; 2、协作学习策略: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制定实验方案,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3、情境迁移策略:在完成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设置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于社会生活、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五、资源

色彩基础知识教案

色彩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讲授新课: 一、色彩的概念、意义 在《艺术辞典》中对色彩的概念是这样概括的:色彩是光的特性的延伸,色彩是在色光物体,视觉器官三者之间极其复杂的关系下面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 色彩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独立的艺术审美性,色彩使万物生机勃勃,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启示作用和暗示力,用以表现画者内心的感受,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色彩,因为色彩它是作为形态以外的另一个设计要素,色彩是无可替代的信息传达方式和最富有的吸引力的设计手段之一。 二、色彩的基础知识 1、色彩的分类 (1)原色:无法调制出来的三原色:红、黄、蓝、又称为一次色。 思考:光的三原色与颜料三原色是什么: A、颜料混合的三原色:红、黄、蓝 B、色光混合的三原色:红、绿、蓝 思考问题:色光混合的次数越多色光越:A、亮B、暗C、不变 (2)间色:两种原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称为间色,又称为二次色橙(红+黄)、绿(蓝+黄)、紫(红+蓝)。 (3)复色:三种原色或两种间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称为复色,又称为第三次色和再间色,复色纯度低为灰色调。 (4)补色:补色又称为互补色,余色或强对比色。在色相环中任何直径两端相对之色都成为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补色之间混合会产生黑色。

2、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是指颜色本身所具有的面貌,也是区别其他颜色的名称。 如黄、红、绿、橙等. (2) 明度:是指色相的明暗程度,它包括同一颜色的色相差别,也包括不同色 相自身所具有的明暗差异。即人们常说的“深浅差别”或“素描关 系”。一个色彩加入白色越多,明度越高。加入黑色越多明度越低。(3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饱和程度。它是由颜色中含有其它 颜色的多少所决定的。 一个色彩只要不加入其他色彩,就是高纯度的,只要加入 了其他色彩,纯度就会降低。 3、色彩的属性 (1)暖色系:指的是包括黄色、红色、褐色的所有色彩。 它们给人以热烈、欢快、温暖、奔放的感觉。 (2)冷色系:指的是包括绿色、蓝色、紫色的所有色彩。 它给人以清冷、宁静、凉爽的感觉。 (3)同类色:相同类别的色彩称为同类色。 柠檬黄、中黄、土黄,就属同类色。 (4)近似色 A、同类别色彩称为近似色;如桔红与朱红,朱红与大红等,都是近似色。

41光的色彩、颜色教案

10月8日总第20课时 课题:光的色彩颜色 【教学目标】 ⑴历光的色散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 种色光组成的。 ⑵过实验并运用对比的研究方法,简单了解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的不同。 ⑶通过阅读和联想,确认光具有能量。 ⑷体验并初步学会运用对比的研究方法。 ⑸通过课前活动,锻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⑹通过分组活动及分组实验,培养合作意识及实验能力。 ⑺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 受到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的探究活动。 【教学用具】 装饰用彩灯,棱镜,舞台灯光用透明胶片(红、绿、蓝各一张),光屏(白纸),投影仪,铁架台,带狭缝的挡光板,平行光源,凸透镜,红、绿、蓝玻璃纸(书中提供),红、绿、蓝颜料,毛笔,调色板、水等。 【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亲历实验探究学习过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研究,领略光的世界和颜色世界的缤纷多彩。 ⑴学生展示调查结果,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⑵通过运用对比的研究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思维方法的训练; ⑵通过教师有序的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课前探究活动 自学问题: ⑴什么是光源?列举常见天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⑵发光的物体是否都是光源? 把班级同学分成5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选取下面某一专题进行活动。

查阅资料、走访调查、收集材料: ⑴收集有关灯光的色彩资料,了解灯光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和灯光装饰。 ⑵发现和描述自然界中缤纷多彩的光源。 ⑶到美容院调查染发颜色信息,并收集一本头发颜色卡。 ⑷收集立邦漆颜色资料,最好能提供一本色卡。 ⑸收集各种不同颜色的布头,并标出颜色名称。 2.阅读:请一位同学朗读书P53面《在明媚的阳光下》日记。自然界中的色彩真是异常的 丰富,缤纷的色彩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无处不在的艺术享受。课外,同学们已收集了很多有关色彩的信息,现在请大家分别来展示自己的成绩。 请第一组和第二组同学介绍丰富多彩的光;其它组的同学展示收集到的丰富多彩的材料。 点亮课前挂在室内的彩灯,让学生观察感受光的色彩。 3.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light source)。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发光的物体不一定都是光源,如月亮、放电影的银幕等。 光有各种不同的色彩,17世纪前,人们以为白色的阳光是最单纯的,真是这样吗?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实验探究活动一:分解白光 ⑴教师演示1: 用一块带有窄缝的遮光板放在投影仪上,调节镜头,使从平面镜中反射出来的光束大约与水平面成60度角,并在屏幕上形成一条清晰狭窄的白光带,将三棱镜安装在铁架上,并让棱镜可绕轴转动。演示前,调节好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演示时,调节三棱镜高度并转动三棱镜,可观察到屏幕上白色的光带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光谱。 ⑵学生探究1: 指导学生利用三棱镜将平行光源发出的光色散,仔细观察分解得到的色光排列次序和与三棱镜的相对位置。 ⑶结论1: ①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②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实验探究活动二:观察色光的混合

《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

《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与地位 《光的色彩颜色》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主要对光的色彩之谜的揭秘。此内容位于《物理课程标准》科学内容第二部分:运动和相互作用。课标对本节的规定为:2.3.6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例9,观察两只手电筒分别射出的红光与蓝光在白墙上重叠部分的颜色。本节知识是光学的第一节,与前面所学内容基本没有联系,但要用的物理探究的一些方法。对于后面光学知识的学习做铺垫,联系也不是很大,内容难度不大,课标要求为了解级,尽量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来探究问题。(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没有学过相关知识,但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见到或用到到这节的光学知识,前两章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在能力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对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 难点:色光的混合及物体的颜色。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多种色光。 (3)知道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现象。 (4)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亲历光的色散的实验探究过程。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体和不透明体颜色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2)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缤纷多彩,培养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法和学法 根据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计划综合采用启发法、实验探究及学生分组学习等多种方法教学。 三、教具学具 手电筒、水、平面镜、三棱镜、彩色透明纸、三基色演示仪等、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预期 效果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色彩和颜色教案

光的色彩和颜色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②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 ③了解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④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②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尝试用实验对比法来研究物理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光源的要领及知道白光是一种复合光。 2、色光的混合。 3、光具有能量。 难点:色光的混合及颜料的混合。 三、教具准备: 三棱镜、光屏、平面小镜子、手电筒两只、绿色和蓝色玻璃纸各一张、红绿蓝颜料各一、白纸若干、颜料笔一支(分组)。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 引入:

2、伴随着音乐《红太阳》的播放,利用投影出示 一组图片(图 3 2、3 3、3 4、3-5、36) a)师提议与学生共同探讨光的色彩和颜色之谜。 3、新授: (一)分解太阳光 a)师提出问题:17世纪前,人们以为白色 的阳光是最单纯的,真是这样吗? b)师鼓励学生利用实验进行探究,找出正确的答案。 c)师生交流:分析讨论实验结论,并举例说明结论的正确性。d)教师利用"雨后彩虹"的例子,略加解释色散现象。 (二)观察色光的混合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为了美观常在玻璃上帖上带 有色彩和图案的玻璃纸。 1、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当白光通过红色(或蓝色或绿色)玻璃纸时,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光的色彩颜色(教案)

光的色彩颜色 如城镇大明初中李桂祥 一、引入新课 请一位学生朗读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 教师提问:①有谁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一下你刚才听到的景色? ②景色美是因为有什么才美的? ③假如在没有月光也没有灯光的夜晚大家还能看到美景吗? 引出课题。板书 二、新授课 1.光的色散 提问:文学作品中描写阳光的颜色有那些形容词?{金灿灿红艳艳苍白} 那么太阳光到底是什么颜色? 引出第一个探究活动——光的色散 实验:①介绍实验的做法。注意让通过狭缝的光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从侧面的底部斜射入三棱镜中,在另一个侧面放置光屏,转动三棱镜移动光屏,直到找到彩色光带,然后有学生完成实验。 ②引导学生观察彩光的排列。 ③由学生得出结论:白色光可以分解成红、橙、绿、蓝、靛、紫等颜 色的光。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④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是最早用实验研究色散实验的。(由学生看书得 出) ⑤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光的色散现象,由学生回答。 ⑥利用另一个三棱镜将色散的色光再复合成白光。提问:色散实验中 得到的各种色光可以再复合成白光,那么两种不同的色光混合可不可以得 到一个新的色光呢? 引出下一个活动——光的混合。 2.光的混合 ①要将色光混合首先要有色光,那么色光从哪儿来呢?怎样从白色光中简单获取 呢? 让学生思考后讨论,接着让学生先猜想方法,然后用实验验证。教师再用蓝光射向红色透明玻璃观察能否通过。 ②实验后由学生总结:红色玻璃纸只能让红光通过。 蓝色玻璃纸只能让蓝光通过。 绿色玻璃纸只能让绿光通过。 …… 进一步归纳:透明物体只能让与他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通过。 ③让学生阅读滤色镜并会思考问题:现在要拍摄天空,要求照片上颜色较蓝,而 实际天空并不蓝时可采取什么方法? ④实验探究色光的混合。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红绿、红蓝、绿蓝光的混合,观察混合后会产生什么颜色的光。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红、绿、蓝等比例混合会得到什么颜色的光。 改变光的强度,观察混合的光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光色与绘画教案

光色与绘画 胡钧毅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本课是绘画技法理论课,也是色彩理论第一课,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光色呈现的原理,认识色彩的调配规律,掌握色彩的对比关系,认识景物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关系,以及在绘画中的表现。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色彩基本知识,掌握色彩的调配规律与对比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和辨别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的关系以及在绘画中的表现。 内容结构 本课题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光与色的关系,即色彩的呈现;第二部分讲述色彩调配规律;第三部分讲述色彩的各种对比关系,第四部分讲述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以及在绘画中的表现。 二、教法 本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提问讨论等教学方法。 三、学法 记录、观察、讨论、分析、理解、记忆、等学习方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播放幻灯片——五光十色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姿的生活色彩、绮丽无比的艺术色彩——导入; 色彩伴随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因为有了色彩我们才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在黑暗中,我们看不到周围景物的形状和色彩,这是因为没有光线。因此,人类最基本的视觉经验得出了一个最朴素也是最重要的结 论:没有光就没有色。因此世界美妙的一切都源自于光。 一. 光与色——色彩的呈现 二. 色彩的调配——太阳光三原色与颜料三原色 ——三原色、三间色 ——复色 三. 色彩的对比——色彩三要素及对比 ——三类色及对比 ——色彩的色性及对比 1.同类色,对比关系,和谐、统一 2.临近色,对比关系,明快、协调 3.对比色,对比关系,鲜明、强烈、刺激 4.色彩的色性及对比—色彩的冷暖性 四. 景物与光色——固有色 ——光源色 ——环境色

光的色彩和颜色说课教案

光的色彩和颜色说课教案 一、教材简介: 1、编者意图 新课标对于初二物理上册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编者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的活动来培养兴趣,并且在自己的探究活动中体会自然界的奥秘,充分体现物理课程总目标的第一点“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本节教材主要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三个内容:光的色散、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对比和光具有能量。除了“光具有能量”这一内容由学生通过阅读插图得出外,其他两个内容都需要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探究得出。 3、本节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有如下几个特点: ⑴本节开始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课改思想,让学生对身边形态各异的光源进行举例并分类。 ⑵通过颜料的混合和色光的混合的对比,揭示出了问题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 ⑶突出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如探究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⑷不过份强调知识的严密性,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如探究过程中只要求学生进行颜料混合的尝试和体验,知道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结果有区别,不需要学生知道原理。 ⑸本节结束时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课改思想,即光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本节教学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 了解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尝试用实验对比法来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