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读精讲系列 《诗经》棫朴

精读精讲系列 《诗经》棫朴

精读精讲系列 《诗经》棫朴
精读精讲系列 《诗经》棫朴

棫朴

【原文】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注释】

(1)芃芃〔péng〕棫〔yù〕朴:芃芃,茂盛貌。棫朴,白桵和枹木。

(2)槱〔yǒu〕:聚积木柴以备燃烧,以祭祀天地及日月星。

(3)济济〔jǐ〕辟〔bì〕王:济济,庄重恭敬貌,一说美好貌。辟王,君王。

(4)趣:通“趋”,趋向,归向。

(5)奉璋:奉,两手恭敬地捧着,后作“捧”。璋,璋瓒,古代祭祀时打鬯酒的玉器,以璋为柄。

(6)峨峨:华美盛大。

(7)髦士:俊杰之士。

(8)淠〔pì〕彼泾舟:淠,船形貌。泾,泾水。

(9)烝〔zhēng〕徒:众人。

(10)倬〔zhuō〕:广大,显著。

(10)章:红白相间的花纹,亦泛指彩色纹理。

(11)作人:造就任用人才。

(12)追琢:雕琢。追,通“雕”。

(13)相〔xiàng〕:质地,一说外表,一说看。

(14)纲纪:治理,管理。

【译文】

白桵枣树枝叶扬,劈作柴烧火势旺。

君王仪态多端庄,左右群臣奔走忙。

君王仪态最端庄,左右群臣捧玉璋。

手捧玉璋貌堂堂,俊士安排最恰当。

泾水船儿顺流行,众人划浆齐用劲。

周王挥师去伐崇,六军跟随军容盛。

天上银河广又亮,布满天空成文章。

周王年寿长无疆,培育人才安家邦!

雕琢修饰成文章,质如金玉最精良。

我王勤奋又努力,条理分明治四方。

【解读】

本诗是《大雅》的第四篇,与前三篇一样,也是赞美周王的作品。但赞美的究竟是哪一位,却不像前三篇那样具体有所指,只是因为诗中提到“周王寿考”,而传说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所以历来认为非文王莫属。

至于本诗的主旨,就不那么一致了,主要有两种意见。《毛诗序》云:“文王能官人也。”“官人”语出《尚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意谓善于选取人才并授以适当官职。而姚际恒《诗经通论》则曰:“此言文王能作士也。小序谓‘文王能官人’,差些,盖袭《左传》释《卷耳》之说。”“作士”一语直接取自本诗的“遐不作人”。孔颖达疏:“作人者,变旧造新之辞。”朱熹《诗集传》:“作人,谓变化鼓舞之也。”概而言之,即为培育造就人才及鼓舞振作人心。其实这两种意见并无大异,小序着眼的是前三章,故得出“官人”的结论,姚氏着眼的是后二章,故得出“作士”的结论。“官人”也罢,“作士”也罢,都离不开周王的盛德,所以《诗集传》曰:“此诗前三章言文王之德,为人所归。后二章言文王之德,有以振作纲纪天下之人,而人归之。”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除第二章外,其余四章均以兴为发端,这在《大雅》中是罕见的。

首章以“棫朴”起兴。毛传释曰:“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此是将棫朴喻贤人。而《诗集传》释曰:“芃芃棫朴,则薪之槱之矣;济济辟王,则左右趣之矣。”意为灌木茂盛,则为人所乐用,君王美好,则为人所乐从。此是将棫朴喻君王。毛传释兴,每每孤立地就兴论兴,所以兴与下文的关系往往显得牵强附会。朱熹释兴,总是将起兴句与被兴句有机地联系起来,符合其“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兴的定义。就本章而言,朱熹的解释似更为合理。

首章是总述,总述周王有德,众士所归。而士分文、武,故二、三篇又分而述之,以补足深化首章之意。

二章四句皆为赋。前两句“济济辟王,左右奉璋”承上两句“济济辟王,左右趣之”而来,而又启出下两句:“奉璋峨峨,髦士攸宜。”“璋”有二解,一为“牙璋”,发兵所用;一为“璋瓒”,祭祀所用。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此诗下章言六师及之,则上言奉璋,当是发兵之事。故传惟言半圭曰璋,不以为祭祀所用之璋瓒耳。”据此,本章则与下章一样,均与武士有关。但马瑞辰注意了下章的“六师”而疏忽了本章的“髦士”。“髦士”在《诗经)中凡二见,另一为《小雅·甫田》中的“攸介攸止,烝我髦士”。《甫田》的髦士肯定为文士(多以为是田畯,即农官),故本诗恐亦不例外。所以璋还是训“璋瓒”为好。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及其归心也,莫大乎承祭与征伐。文王承祭,‘奉璋峨峨’,无非‘髦士攸宜’,则其作文德之士也可知。”此言能得其实。

三章以“泾舟”起兴。朱熹《诗集传》以为舟中之人自觉划动船桨实喻六师之众自觉跟随周王出征,云:“言‘淠彼泾舟’,则舟中之人无不楫之。‘周王于迈’,则六师之众追而及之。盖众归其德,不令而从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亦云:“文王征伐,六师扈从,有似烝徒楫舟,则其作武勇之士也又可见。”齐诗根据本章末两句“周王于迈,六师及之”而断定本诗是言文王伐崇之事,后人多有从之者。其实以诗证史可信,以史证诗难信,况且把诗中所言一一坐实并无多大意义,所以还是把本章看作泛言为好。

如果说前三章是以众望所归来烘托周王的话,那么后两章则转为直接的歌颂了。

四章以“云汉”起兴。郑笺曰:“云汉之在天,其为文章,譬犹天子为法度于天下。”姚际恒《诗经通义》云:“此章言文王法天之文章,以兴文治而作人材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四章)以天文喻人文,光焰何止万丈长耶!”显然,诸家多认为“云汉”乃喻周王。末句“遐不作人(何不培养人)”虽是问句,实则是肯定周王能培育人。严粲《诗缉》云:“董氏曰:‘遐不作人,甚言其作也。”’类似的用法还见于《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遐不黄耇”。

末章的兴义较难理解。朱熹在《诗集传》中曰:“追之琢之,则所以美其文者至矣。金之玉之,则所以美其质者至矣。勉勉我王,则所以纲纪乎四方者至矣。”他还在《诗传遗说》中补充道:“功夫细密处,又在此一章,如曰‘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四方都便在他线索内牵著都动。”他答人问“勉勉即是纯一不已否?”又曰:“然。如‘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是那工夫到后,文章真个是盛美,资质真个是坚实。”二者合而言之,也就是说:精雕细刻到极致,是最美的外表,纯金碧玉到极致,是最好的质地,周王勤勉至极,有如雕琢的文彩和金玉的质地,是天下最好的管理者。如此释诗,似太迂曲,所以很多人并不把前两句视作兴,他们认为,“追琢其章”、“金玉其相”的“其”指的就是周王,意谓周王既有美好的装饰,又有优秀的内质,而又勤勉不已,所以能治理好四方。汪龙《毛诗异义》谓本章“言文王圣德,纲纪四方,无不治理,又总著政教之美,官人之效。经之设文,盖有次第矣”。他的分析是很中肯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刘姥姥逗笑习题苏教版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 刘姥姥逗笑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发怔.(zhènɡ)姊.妹(zǐ) 2.文学常识填空。 (1)曹雪芹(约1715—约1763),我国清代(朝代)伟大的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2)《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3.修改下列句子。 (1)通过阅读《红楼梦》,使同学们了解到清朝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 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2)刘姥姥的表现之所以会让贾府女孩、老人都大笑不止,主要原因是因为她的粗俗。 句式杂糅,删去“主要原因”或“因为”。 02拓展阅读 ①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②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③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肏攮一个。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取笑。贾母又说:“谁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

诗经二首

<<诗经二首>>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诗经》表现手法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的艺术技巧,在句式方面的显著特点就是句式整齐,每句都是四言,这是《诗经》和后代诗歌的一个明显不同。 B.《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与内容有关,“雅”、“颂”诗多为叙事而又夹以说理,因此用赋的手法较多。 C.《诗经》中的“风”以抒情诗为主,“比”、“兴”手法运用较普遍,而《周南·关雎》则兼用了“赋”、“比”、“兴”三种手法。 D.《关雎》、《蒹葭》在结构上相似,都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手法。 2.下面句子中对《关雎》一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 A.《关雎》是《诗经》的开篇,属十五国风中的“周南”,是一首民间爱情抒情诗。 B.诗中“关关”是雎鸠雌雄二鸟彼此呼应的叫声。传说这种鸟“雌雄相爱,情真专一”,故用来象征男女诚挚的爱情。 C.第二、三章细腻而层层深入地抒写了对姑娘的爱慕和追求。 D.第四、五章采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抒写与姑娘成亲时欢快而热闹的幻境。 3.下面对于《蒹葭》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选自十五国风中的“魏风”,属于民间创作的诗歌。 B.这首诗表现的内容是追求意中人而又未达到目的。每章前两句都是点明时令、场景,后几句诉说自己的追求与苦恼。 C.诗的第一句为我们勾勒出写意式的画面,为全诗扑朔迷离的境界提供了想像的线索。 D.“在水一方”四字写作手法既可理解为写实,又可理解为比喻,但无论

怎样都为我们传神地描绘出远远意中人的身影,暗示了追求的难以实现。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是历史散文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体例是一样的。 B.律诗、绝句、词、曲在字数、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都有格律规定,不可以称为古体诗。 C.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D.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的是唐代的诗人白居易。 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乡愁四韵(录其二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的腊梅香 腊梅的芬芳 是母亲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A.作者通过具体而又概括的象征性的形象──长江水、香腊梅,倾注了自己对祖国的河山的挚爱,表现了海外游子对母亲深情的眷恋。 B.“长江水”和“腊梅香”都在相同的位置上连续或间隔地复唱了五次,“母

诗经爱情十二讲答案分析

智慧树《诗经爱情诗十二讲》答案 第一章: 1.《诗》收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年的诗歌作品。 五百 2.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其中二代是指()。 夏、商 3.下列《诗经》分类中最有文学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风》 4.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个学派,其中有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读到的《诗经》,就是()一派的传本。 毛诗 5.《诗经》原名《诗》《诗三百》,《诗经》之称是从()开始的。 西汉 6.《吕氏春秋·音初篇》:“禹行功,见涂山氏之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为()音。 南 7.《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大铃)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其中“行人”是指()。 采诗官 8.著有《诗经的性欲观》,提出“《诗经》是一部淫诗”的现代学者是()。 闻一多 9.“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中春之月,会(令)合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地官·媒氏》)“中春之月”是指()。 农历二月 第二章: 1.最早的情人节之辞《郑风·溱洧》中溱、洧两条河流在今天的()省。

河南 2.“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出自《诗经》哪一首()。 《郑风?溱洧》 3.“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在《诗经》下列那两首中出现()。 《郑风·子衿》《王风?采葛》 4.《郑风·溱洧》:“女曰:‘观乎?’士曰:‘既且’。”“观”一般解释为()比较妥当。 看 5.方玉润《诗经原始》所说:“每值风日融和,良辰美景,竞相出游;以至蘭勺互赠,播为美谈,男女戏虐,恬不知羞。……开后世冶游艳诗之祖。”是评价下列哪一首诗() 《郑风?溱洧》 6.“尾(yi)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一典故后概括为“尾生之信”“抱柱之信”“蓝桥之约”。最初出自() 《庄子》 7.《诗经·周南》开端六首《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都与男女爱情婚姻有关,其中祝贺新郎的诗是() 《樛木》 8.贯穿《周南·关雎》一诗的纲领性诗句是()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9.“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窈窕“一词本义是指() 深闺 10.《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瑤……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其中质地最次的一种玉石是() 琼玖 11.与古希腊爱情诗人萨福《新娘》“像一枝可爱的红苹果还在枝头,还在顶梢,被采摘的人遗忘了,不是遗忘了,是够不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经·国风》中的诗歌是()《召南?摽有梅》 12.关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孔子家语》评论说“关雎兴于鸟,而君子美之,取其雌雄有别。”“雌雄有别”的实质是指() 男女隔离制度

诗经二首赏析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305首诗歌,所以也称《诗三百》。传说是由孔子编写的。后来被奉为儒家经典,才被称为《诗经》。诗经中的诗按照内容可以划分三类,“风”、“雅”、“颂”。“风”又称为“十五国风”,指的是15个国家的民歌;“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是贵族们在宴会上作的诗;“颂”是周王朝祭祀宗庙时用的诗,也是贵族们创作的。国风的数量最大,共160篇,“雅”总共是105篇,“颂”最少,40篇。《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直陈其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就是比喻。“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兴这种表现手法,一是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如《周南?关睢》。二是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如《秦风?蒹葭》。三是起协调音律的作用,如《秦风?黄鸟》。《诗经》中常常是比兴结合运用的,因此,比兴连称。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 关雎内容介绍:描写了一个男子思慕一个女子时的心情,反映出他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内容: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正是小伙子喜爱的配偶。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寻找。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醒着睡着都把你追求。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睡着醒着都把你思念。夜长长相思不断,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挑右选。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弹着琴瑟来亲近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拔取。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敲着钟鼓使你快乐。 诗歌层次:第一层(1小节)河边邂逅,一见钟情。第二层(2—3小节)朝思暮想,辗转反侧。第三层(4—5小节)琴瑟钟鼓,欢庆娱乐 三、深入理解课文 1、诗歌开头用雎鸠起兴,生动形象地表明他的爱情纯洁而又真诚,也暗示了淑女具有贞洁的品德。 2、用“窈窕”“淑”来形容这个女子,直接赞扬了女子的文静美丽和善良,这交代了男子追求她的根本原因。 3、“君子好逑”显示了这个男子的坦率自然,毫无顾忌,也显示了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 4、“差荇菜,左右流之。”既进一步刻画了姑娘窈窕之色,又突出赞美了她的勤劳。“流”字用得极妙,使满篇生辉,极写少女顺着水流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右地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使全篇充满了动感和生机。 5、第三小节:写思念情人的心理活动,极其生动、逼真、形象。 6、“悠哉”叠用,深刻地表达了这个男子长夜不寐、绵绵不断的忧思。连用两个“悠”字,把他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一直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把这种炽热的渴望之情入木三分地揭示出来。 7、四、五小节写求之既得的喜悦。(这并非事实,而是男子由“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而生出的幻想)。“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既写出了君子和淑女结为伉俪之好时那种载歌载舞、尽兴狂欢的场面、又把青年人愿望实现后相处和谐、相亲相爱的欢乐感情深刻的表现出来。这一结婚热闹场面的描写,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8、A:诗的表现手法:兴(使全诗产生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B:采用的形式:一咏三叹、重章叠句(使内容递进,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君子”炽热的情怀,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加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C:流传不衰、优秀民歌的原因:真切地表达了率真、淳朴、健康的情感,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中心思想:诗歌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由“一见钟情”到“日夜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学案(无答案) (新版)苏教版 基本目标: 1. 读懂诗歌内容。 2. 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提升目标:能够正确赏析古诗,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能理解诗歌的大意和情感。 教学难点:能够赏析这两首诗歌,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默一默 二、读一读 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弄请文章的大体含义,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等会全班交流。) 设计目的:首先为了解决基本目标1和2,在读诗的过程中,理解整首诗的内容。

预设:有学生不太理解“甲光向日金鳞开、塞上燕脂凝夜紫”这两句诗的意思,不太会翻译,第二首诗相对翻译难度较低一些 答案:(一)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二)三年来我奔走四海,今天却又成为了俘虏。我为了这河山流了多少泪,谁又说天地宽广四海为家?我已经知道自己的长辞之日不远了,想要与故乡诀别却又难舍。待到我英魂归来的那一天,拭目以待抗清的义旗在空中飘扬。 三、想一想 1.请大家再次通读全诗,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然后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设计目的:解决提升目标。诗歌赏析一直是学生学习诗歌的难点,很难突破,只能在平时的课堂中多加训练。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全面铺开,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发现、点拨、推动。 预设:1)“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

诗经爱情诗十二讲教程考试

诗经爱情诗十二讲教程 考试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名称诗经爱情诗十二讲 对应章节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2016-04-24 23:59 题目数50 迟交处理允许迟交 总分数100 说明: 评语: 80 第1部分 总题数:50 1 【单选题】(2分)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出自列《诗经》哪一首诗歌() A. 《魏风· 园有桃》 B. 《陈风防有鹊巢》 C. 《郑风丰》

D. 《王风黍离》 正确答案是:A 查看答案解析 2 【单选题】(2分)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其中的“帨”在下列哪一首诗经诗歌又提及到() A. 《豳风· 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B. 《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C. 《陈风东门之杨》:“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D. 《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正确答案是:A 查看答案解析 3 【单选题】(2分) 《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中的“摽”“梅”解释妥当的是()

A. 飘落、梅花 B. 打落梅子 C. 飘落梅子 D. 打落梅花 正确答案是:B 查看答案解析 4 【单选题】(2分) 下列关于《诗经》爱情婚姻诗篇的描述不妥当的项是() A. 《郑风· 出其东门》最早描写男子汉的贞情 B. 《小雅隰桑》见到丈夫后她特别快活 C. 《郑风绿衣》把爱缝制在丈夫黑衣里 D. 《郑风女曰鸡鸣》鸡鸣时分夫妻叙温馨 正确答案是:C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使至塞上》《黄鹤楼》《归园田居》导学案2(含答案)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使至塞上》《黄鹤楼》《归园田居》导学案2(含答案) 导读:《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世称“诗佛”,他的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为“王孟”。苏轼评其诗画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语。 《黄鹤楼》作者崔颢,唐代诗人,作品有《崔颢集》。 《归园田居》作者陶渊明,东晋(时期)诗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田园诗人之一。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候骑(jì)燕然(yān)崔颢(hào) 萋萋(qī) 晨兴(xīng) 荒秽(huì)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征蓬出汉塞:随风远飞的枯蓬。(2)萧关逢候骑:侦察骑兵。 (3)日暮乡关何处是:故乡。(4)晨兴理荒秽:杂草。 4.阅读诗歌,按照原文填空。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整体感知。 《使至塞上》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排挤而孤独、寂寞感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

之情,显露出一种英雄本色,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黄鹤楼》从传说写起,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又由登楼远眺异乡风景,引发日暮怀归之情。全诗气象雄浑,意蕴深厚。 《归园田居》从表面上看是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实质上,是表现自己不与那污浊的现实同流合污的愿望。 合作探究 问题一:《使至塞上》一诗中“征蓬”和“归雁”各有什么含义?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问题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受到后人高度赞赏,这句诗好在何处?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学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 学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体会《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意境,熟读成诵。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和价值观。 2、理解《己亥杂诗》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航:( 1、收集送别诗歌,将其中的一些名句写下来。 2、查阅资料,了解王勃、龚自珍的生平。 3、诵读这两首诗,注意节奏。 二、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一)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指名朗读该诗,读出节奏停顿。 2、理解诗歌内容,说说各联写了什么。 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处,颔联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急转,变为勉励,颈联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尾联是对友人的劝慰。 3、体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表达的含义及情感。 4、诵读练习 读一读,比一比,感受诗歌独特的意境。 (二)自学《己亥杂诗》 1、由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引出对诗人龚自珍的介绍,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主题。 2、学生齐读全诗。 3、对不懂的词句质疑,讨论诗句的含义。 4、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深意。 5、迁移:比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两句诗不一样的思想境界。 三、随堂练习: (一)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回答下列问题: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B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 (二)读《己亥杂诗》,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2.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3.作者拿落红自况,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4.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诗经中的九大爱情诗

诗经 --九首动人的爱情诗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游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於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於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摡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江苏省句容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学案苏教版

古诗两首 基本目标: 1、朗读、欣赏、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默一默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给下列问题: (1)多音字注音:赵翼()冀州()风骚()搔首弄姿()涨秋池()涨红了脸()(2)了解作者: 李商隐,字,号,代诗人,和被称为小“李杜”。《论诗》的作者,代诗人,著有《》等。 二、读一读 读课文,初步了解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夜雨寄北》的主要内容: 《论诗》的主要内容: 三、想一想 1、交流讨论“自学导引”部分的知识点。 2、学习《夜雨寄北》 1).解题。试题中的“寄北”,有的选本作“寄内”。“内”即内人,妻子。你的看法如何? 2).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 3).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4).本诗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3、学习《论诗》 1).“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从这两句看,诗人是不是在故意贬损李、杜? 2).“江山代有才人出”中“江山”指什么? 3).“各领风骚数百年”中“风骚”指什么?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你如何理解诗人的观点? 四、练一练 1.解释下列诗句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1)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________;话:__________ 2.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3.对“至今已觉不新鲜”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李杜的诗到了今天已经让人觉得不新鲜了。 B.李杜的诗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俗的、旧的、陈腐的东西了。 C.李杜的诗与现今社会现状不能扣合,缺少时代气息。 D .李杜的诗篇尽管精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也会逐渐不适合后世读者的口味。4.名句默写 何当共剪西窗烛,。江山代有才人出,。 5、阅读 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对赵翼的《论诗》,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是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口传诵,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已觉得不新鲜了。 B.后两句是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 C.诗人认为李白、杜甫的诗也有其时间的限制,流传一阵后就没有生命力了。 D.“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文学写作的事叫“风骚”。

《诗经二首》

《<诗经>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有关常识,感受古代民歌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2.认识古代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3.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反复咏唱的章法特点,体会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雅》分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课前预习】 1.注意以下加粗字词的读音。 睢鸠()窈窕()好逑()荇莱() 寤寐()芼之()蒹葭()伊人() 溯洄()晞()湄()跻()坻()涘()2.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的大意。 【课堂探究】 3.自由诵读《关雎》,概括主人公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4.《关雎》这首诗歌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蒹葭》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文所呈现的画面,感受其意境之美。 6.《蒹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只是在押韵处换几个字,这样写有何妙处? 7.比较阅读:两首诗在内容、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课堂反馈】 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寒夜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之情。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⑴.上阕前两句暗用班超投笔从戎“以取封侯”的典故,回顾了怎样的生活往事? ⑵.下阕结尾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经爱情诗十二讲教程考试

?名称诗经爱情诗十二讲 ?对应章节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6-04-24 23:59 ?题目数50 ?迟交处理允许迟交 ?总分数 100 ?说明: ?评语: 80 ?第1部分 ?总题数:50 ? 1 【单选题】(2分)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出自列《诗经》哪一首诗歌() A. 《魏风·园有桃》 B. 《陈风?防有鹊巢》 C. 《郑风?丰》 D. 《王风?黍离》 正确答案是:A 查看答案解析 2 【单选题】(2分)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其中的“帨”在下列哪一首诗经诗歌又提及到() A. 《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B. 《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C. 《陈风?东门之杨》:“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D. 《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正确答案是:A 查看答案解析 3 【单选题】(2分) 《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中的“摽”“梅”解释妥当的是() A. 飘落、梅花 B. 打落梅子 C. 飘落梅子 D. 打落梅花 正确答案是:B 查看答案解析 4 【单选题】(2分) 下列关于《诗经》爱情婚姻诗篇的描述不妥当的项是()

A. 《郑风·出其东门》最早描写男子汉的贞情 B. 《小雅?隰桑》见到丈夫后她特别快活 C. 《郑风?绿衣》把爱缝制在丈夫黑衣里 D. 《郑风?女曰鸡鸣》鸡鸣时分夫妻叙温馨 正确答案是:C 查看答案解析 5 【单选题】(2分)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中的“蚩蚩”妥当的解释() A. 敦厚 B. 无知 C. 嘻嘻 D. 痴痴 正确答案是:C 查看答案解析 6 【单选题】(2分) 《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历来被称为描摹美人之绝唱,这位美人是指() A. 宣姜 B.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2.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 3.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诵读欣赏《使至塞上》、《黄鹤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 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 二、诵读欣赏《使至塞上》 1.简介作者 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诵读,理解诗意。 ①创作背景介绍: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②教师范读〈〈使至塞上〉》,学生集体诵读。注意节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③学生试说说每句诗的大意 明确: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诗经二首教案

诗经二首 静女 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的文言词 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比兴、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体会《静女》蕴含的感情,把握人物形象 一、课文导入: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我们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而刚刚所举的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子皆出自《诗经》,那么我们今天再来看一首这样的爱情篇章。(老师关键字词板书)————《静女》 首先,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关于《诗经》的一些文学常识(同学回答): ①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诗305篇。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诗歌体式以四言为主。 ②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是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③语法:多数隔句用韵,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④“风”、“雅”、“颂”与“赋”、“比”、“兴”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现代:“赋”就是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起头,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 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昨天布置大家回去预习课文了,大家先来说一下《静女》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静女》选自《诗经·邶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它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情景,表达了“我”见到恋人前后的不同心情。 二课文详解 ⑴我们先来看课文。大家昨天在家里翻译的时候有哪些地方翻译不出来的? 解答翻译不出来的句子。然后请一位同学上来对整篇文章进行翻译。 参考翻译: 文雅的姑娘长得美,约我相会在城楼。暗里躲着不出现,害我想走又不走。 文雅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支红管箫。红色管箫有光泽,我对箫管很喜爱。 郊外采茅送给我,茅草美丽又稀奇。不是茅草长得美,美人送礼最珍贵。 课文的顺序是:第一章讲两人见面前的情景。第二、三章讲两人见面后的情景。 主要描写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前两句点明了约会的地点与人物。与我约会的是一位文雅而美丽的姑娘,这从“静”、“姝”二字可以看出。约会的地点是“城隅”:城墙上的角楼。爱而不现,急的“我”抓耳搔首,徘徊不前。“搔首踟蹰”四字,把“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现出来,表达了我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诗经》里最动人的十一首爱情诗,令人如痴如醉

一直以来,中国的民歌就很动听,读了《诗经》更能体会民歌的妙趣横生,《诗经》中的爱情更是令人神往。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游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於嗟阔兮,不我活兮! 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於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於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摡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采葛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学案教案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行路难》 主备人:卫志华单位:大港中学审核人:张琳玲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体会李白诗风,感悟诗意。 正课: 一、朗读《行路难》。 二、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了解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四、赏析。 (1)前四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停” “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如此呢?(联系背景)

(2)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如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3)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4)最后两句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入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5).学生再读这首诗歌,背诵。 五、小结: 这首诗为古风,巧用典故,夸张的描写,象征的运用,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全诗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六、板书设计 行路难 停杯、不食、拔剑、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应题“行路难”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昂扬激越豪迈乐观) 课后作业

初中语文教案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学案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 三首》教学案教案 导读:第一单元诵读欣赏《行路难》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2:体会李白诗风,感悟诗意。正课:一、朗读《行路难》。二、解题。《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了解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四、赏析。(1)前四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如此呢?(联系背景)(2)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冰

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如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3)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4)最后两句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入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5).学生再读这首诗歌,背诵。五、小结:这首诗为古风,巧用典故,夸张的描写,象征的运用,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全诗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六、板书设计行路难停杯、不食、拔剑、茫然——忧郁悲愤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应题“行路难”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昂扬激越豪迈乐观)课后作业背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