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基础-第一章 管理概述

管理基础-第一章 管理概述

管理基础-第一章 管理概述
管理基础-第一章 管理概述

第一章管理概述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性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协作程度的不管加深、社会政治结构日益复杂等使得生产和社会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管理逐渐成为专门的社会活动。

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未来实现特定目的,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定义的含义: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管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3、管理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资源。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1、管理者是指挥和领导他们活动的人。管理主体是多元的,既包括国家的统治者、政府的领导者、生产资料所有者以及各种形式的委托代理人。管理的主体:个人形式和集体形式。

2、管理的环境和条件主要是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外部环境和条件主要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如生产力水平、自然资源状况。内部环境和条件主要指组织内部的状况,包括组织性质、人员状况。管理的环境和条件有动态和稳态之分。

3、管理的目标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共性。

4、有效的资源包括人、财、物,也包括机会、时间、信息。动员和配置资源是达到有效管理的必要环节。

5、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是一切管理活动共有的,其他具体复杂的职能知识对基本职能的进一步具体化。

6、管理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主观作用于客观;管理通过被管理者的活动来有效实现管理目标,主要作用对象是被管理者。管理是管理者主观作用于被管理者客观的活动,具有典型社会性。

二、管理的特性:两重性、目标性、组织性、创新性。、

(一)管理的两重性首先是指一般性和特殊性,也指科学性和艺术性。

1、管理与社会生产和公共生活相伴而生的特性表明管理是人类社会的自认属性,使得管理普遍存在于一切社会协作生产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具有一般规律。管理都是在非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进行的,管理的社会性质是由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决定的。管理的这种特殊性使得管理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性质、具有特定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方式。

2、科学性是指管理必须按照客观规律,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具有可检验的标准性和可重复检验性。由于人的活动复杂性,管理又具有特定的艺术性,集中体现在对于‘度’的把握,还体现在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二)管理具有目标性

1、共同认同的目标,不包括他们之间的不同部分。

2、层次结构性,总目标下有不同分目标。

3、具有时间跨度的区别,包含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

4、多元价值性,企业在盈利外也包含市场地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内部和谐等多钟管理价值;而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

的管理具有效率、公平、公正、秩序、安全、民主等多钟价值要求。

管理目标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既要有先进性又要有现实可能性,和一定的弹性。

管理具有目标性,使得管理具有明确的活动和资源配置方向,具有激励被管理者积极性,增强责任感的功能;具有创造和谐管理环境的作用,是有效检测管理绩效的依据。管理具有目标性是目标管理方式的重要依据(德鲁克目标管理)。

(三)管理具有组织性

组织是特定的社会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按照特定的规则组成的集合。构成组织的基本因素是人,其中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组织是管理的基础,管理是组织的机能,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因素。

管理的组织性体现为:目标同一性、组织作为载体和依托、组织的合理构建是有效实施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职能、管理活动受组织规则和规范的制约和按组织程序进行。

组织在管理中起着关键枢纽作用,构成管理的核心要素。

(四)管理具有创新性

管理本质上具有不断创新的特性。创新性来源于环境和条件的变化、管理因素的发展变化和管理方式的深化更新。管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和类型

一、管理的职能

法国亨利法约尔指挥、协调

美国孔茨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

美国古利克指挥、协调、人事、沟通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一)计划:活动条件研究、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1、活动条件研究包括内部能力研究和外部环境研究。

2、活动条件研究为业务决策提供了依据。

3、编制行动计划实质是将决策目标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解到组织的各个部门和活动的各个环节,对每个单位、每个成员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二)组织:设计组织、人员配备、组织变革。

(三)领导:指导和协调组织成员,包括激励下属、指导活动、选择沟通渠道、解决冲突。

(四)控制:衡量工作绩效、发现偏差、采取矫正措施。控制在管理活动中起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

管理的基本职能分别回答了组织做什么、怎么做、靠什么做、如何做得更好以及做得怎么样的基本问题,各项职能相互神偷并融为一体。

二、管理职能的发展:决策、创新、协调。

管理者是决策者也是创新者,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管理的工作过程都是由决策的制定和决策的执行主城,决策渗透到管理的所有职能中。

创新是组织活力之源泉,创新关系到组织的兴衰成败。现代管理面临是动荡的环境和崭新的问题,创新是保持组织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协调是指组织的一切要素、工作或活动都要和谐地配合,以便于组织整体目标得到顺利

实现。协调是管理活动所力图要实现的根本要旨。协调收到1+1>2的协同效应。

三、管理的类型

按照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把现代社会管理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一)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公共管理的基本特点: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以公共组织为依托、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具有独占性、接受公众监督。

1、公共管理的构成价值具有多元综合性,至少包含生存、安全、秩序、效率、效益、公平、公正、民主等。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公共管理的根本目标。

公共利益的实现具体体现为公共服务的提供。公共服务的承担包括公共性事物的管理和公共产品的供给。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包括有形产品,如国防、公共道路、桥梁以及其他公共工程设施,也包括无形的产品,如法律、规章制度、政策以及意识形态等。

2、公共组织的特殊性在于其公共性,这是与其他组织区别的标志。

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政府的管理具有典型的合法性和强制性。政府的各部门和各层级是公共管理的主要组织依托,政府进行的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主要形式。

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包括学校、医院、医疗保健机构、社区服务机构、文化团体、咨询机构、行业和部门协会、消费者协会。非政府公共组织分为事业单位和公共性服务中介组织。

3、公共权力来源于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的权利。在阶级社会中,公共权力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权力。在我国,公共权力来源于全体人民的政治权利。

公共权力是社会力量中最大的力量,以政治合法性为基础。公共权力对全社会成员具有强有力的约束力和合法权威性,由此形成的权威——服从关系是公共管理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政府是典型的直接运用公共权力进行公共管理的组织。非政府的公共组织一边是经过授权或认可,凭借的也是公共权力。

4、公共管理的独占性使得公共管理具有统一性,可以避免重复浪费,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缺乏竞争而效率不佳、质量不高。

5、公共管理活动不仅需要组织内部的认同,而且需要获得社会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公共管理者有义务以法定的方式向公众报告工作和通报情况。

(二)企业管理

企业是以企业法人的个体身份进行活动的,企业的利益是个体利益,企业的管理也是为实现单个个体利益进行的管理活动。

企业管理的特点:管理目标单一、具有竞争性、具有典型的经济理性,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所有权以及由此委托的经营管理权。

企业最大和最根本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经济效益通过企业盈利来实现和衡量。

企业的管理活动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理性为最大原则。

第三节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

一、管理者和管理者的类型

(一)管理者的角色

亨利明茨伯格管理者10种角色,分成三个方面: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

1、人际关系:挂名领导、联络者、领导者

挂名领导(首先、礼仪事务)

联络者(同组织以外的人相互交往)

领导者(处理同下属关系)

2、信息传递: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制定:企业家(变革)、故障处理者、资源分配者(做决定)、谈判者。

(二)管理者的类型

1、管理者的层次分类

按管理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整个组织层次还包括处于第一层的作业人员。

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基本相同,不同层次管理者工作上的区别是各项管理职能履行的程度和重点不同。

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组织、控制上比较多,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上更多。

2、管理人员的领域分类

按照工作的领域宽度和专业性质的不同,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二、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者没必要成为精通某一领域技能的专家,但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

概念技能是能够洞察组织和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判断、抽象、概括并迅速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

概念技能包括:把组织看成一个整体的能力,识别某一领域的决策会对其他领域造成何种影响的能力,能够提出新想法和新思想的能力,以及能够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

这三种技能是各个层次管理者都需要具备的,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需要更多是概念技能,集成管理人员必须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与本单位工作内容相关的各种技术技能,而人际技能是组织各层管理者都必须具备的技能。

第四节管理环境

一、环境对组织的影响

环境是组织生存的土壤,它既为组织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必然对组织的活动期制约作用。

环境的变化一方面提供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产生威胁。

环境分为三大类:一般或宏观环境、具体或微观环境、组织内部环境。

二、组织的一般环境

组织的一般环境分为: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五个方面。

1、政治环境包括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政治环境的变化无法预测,但它对组织的影响是可以分析的。

2、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念、价值观念等。教育影响需求层次;宗教和风俗习惯会禁止或抵制某些活动;审美影响对组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活动成果的态度;价值观念影响对组织目标、组织活动以及组织存在的态度。

3、经济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的人口、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微观经济环境指企业所在地区或所需服务地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偏好、储蓄、就业程度等,直接决定着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规模。

4、技术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尤为明显。

5、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状况。地理位置是制约组织活动尤其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环境变动与管理模式选择

管理的基本问题就是要再应付变动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经济、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利益相关主地位的变化。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人群流动性、家庭规模的大小等。技术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技术变化的方向和技术创新的速度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首先对组织的决策变量产生影响,最后就影响到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

一个管理系统需要再满足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维持内部稳定之间求平衡。

一般而言,组织在对付复杂性方面的能力要比对付不确定性方面的能力强。

(二)管理模式的类型

组织的管理模式是指组织拥有的对某一特定类型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特点的概括性描述。

按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程度将管理模式分为:直线管理系统、科层系统、直线——参谋系统、矩阵系统。

1、直线管理系统适合环境简单又确定,工作高度结构化。

2、科层系统适合复杂又稳定的环境,环境的确定性越高,在整个系统中科层因素的比例就越大。参谋团体的职能是使组织内部的活动程序化。

3、直线——参谋系统,参谋团体的职能是研究外部环境的变动,组织所面临的任务是不确定的,首先任务是适应而不是理性化。

4、矩阵系统中组织的核心是直接处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在某些企业中存在矩阵式的项目团队,它是一个临时组织,解决重复任务。矩阵系统是永久性的组织,它所面临的是新的任务而不是重复的任务。

第五节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国内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一)国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1、古埃及建造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大金字塔。古巴比伦颁布汉穆拉比大法典。

2、比较高一级的管理产生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时代。希腊人认识到体力劳动的效率与劳动分工之间的关系。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对劳动分工论述,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能工作得最好,这一管理思想与泰勒科学管理相近。古罗马尽力了层次分明的中央集权帝国,实行把分权和集权相结合的连续授权制度。

3、到中世纪,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威尼斯兵工厂形成了相互制约和平衡原则的领导体制、生产过程的流水作业、人事和成本的控制的现代管理特征的管理方式。

4.、马基埃维利《王子》书中提出思想四项领导者原则:领导者要得到群众的拥护,权威来自群众;领导者必须维持组织的内聚力;领导者具备坚强求生存的意志力;领导者必须有崇高的品德和非凡的能力。

(二)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1、儒家的管理思想:仁义礼智信

2、道家管理思想集中反映在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中,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思想的核心。首先组织地个人要少干预或不干预,其次是强调顺应自认;再次是要求管理者要善于管理大事;最后是政策要有稳定性。

3、法家的管理思想核心是法治。主要代表人物韩非主张立法为教,反对人治。提出法的有效性、正确的管理方法即“术”与管理者的威信与强制力即“势”连个条件的配合。《孙子兵法》是体现法家管理思想的重要著作。强调计划、强调组织、指挥和协调,强调对人的激励。

4、商家的经营管理思想。范蠡积著之理。白圭治生之学。治生之学的核心是乐观时变。(三)产业革命后的管理思想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最早对资本主义管理思想做出贡献。亚当斯密《国富论》劳动分工。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主张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开辟人际关系和行为管理理论的先河。

英国剑桥教授查尔斯巴贝奇焦躁将科学方法应用于管理实践,成为科学管理启蒙者,《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

《美国铁路日报》编辑亨利普尔强调管理专业化的要求。

二、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产业革命后,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1、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作业管理和组织管理两方面。

(1)作业管理:1)制定科学作业方法代替工人经验作业,工作定额的原理;2)科学地挑选并培训工人,学会按最好的作业方法工作;3)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2)组织管理:1)计划只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职能工长制(殷多头领导,违反统一命令原则,未推广);3)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这种以例外原则为依据的管理控制原理以后发展为管理上的分权化原则和实行事业部制管理体制。

2、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

卡尔乔治巴斯,研究了许多数学方法和公式,为泰勒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亨利甘特,发明了掌握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作业指示图表——甘特图。

吉尔布雷斯夫妇为企业制定劳动定额和工效学的形成奠定基础。

亨利福特贡献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

3、科学管理理论的历史地位

(1)贡献:1)以生产实践为基础,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2)强调实践对理论的作用;3)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和方法。

(2)局限性:1)把人当简单经济人;2)只重视个人作用,忽视集体作用;3)仅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因素;4)没有超出车间管理的范围。

(二)古典组织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侧重基层作业管理,古典组织理论侧重于企业的整体协调与控制,代表人物法约尔和韦伯。

1、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欧洲伟大的管理学先驱,著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包括企业的基本活动与管理、管理的一般原则。

(1)企业的基本活动与管理

任何企业都存在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其中管理活动处于核心地位。

(2)管理的一般原则:14条,劳动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合理的报酬、权力集中、等级链与跳板原则、秩序、公平、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

法约尔跳板,违反跳板原则的情况就是推卸责任的表现。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系统性和理论性更强,为管理学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理论构架,具有理论一般性。

2、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著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提出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所谓理想的,并不是指最合乎需要的,二是指组织的纯粹形态,即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

理想行政体系的主要特征:1)明确的分工,2)自下而上的等级系统,3)职务要求决定人员任用,4)理性的人员关系,5)管理人员职业化,6)严明的规则和纪律。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系统简介 此套系统是一套基于成本分析的计算机资产与设备全面质量维修管理软件,该系统为任何规模的作业提供经济快捷的维修管理; 此套系统结合了国外先进的计算机设备维修与资产管理思路,采用三层系统开发模式以及开放式系统体系结构,易于用户进行二次开发与修改;此套系统全面支持Internet、Intranet,为用户提供先进、功能强大、实用、易用、美观的MIS管理系统!它既能独立存在于MIS管理体系中,又能同ERP 中的供应链(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生产制造管理,工程技术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数据管理(PDM),品质管理,人力资源系统管理,财务管理等子系统全面集成。 设备管理系统支持WEB查询:设备管理部门可以很方便地通过BOM查询设备的零配件资料,在库存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根据维护计划,按照一定的采购方案采购所需要的零部件,满足维护与维修的需要;对设备检测仪表资料、设备设计图资料、设备参考文件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可以方便维修人员的在线查询。

自我服务也体现在设备管理中。虽然生产设备是从国外引进的,但初来乍到者可以根据设备的技术文档(设备检测仪表资料、设备设计图资料,设备参考文件,设备维修中的典型案例等)在线查询,快速找出问题的症结,无须反复地从外面聘请专家解决问题,从而节省维修时间,节约成本;除此之外通过相关资料的学习,还可以针对自己产品的特点来改造设备,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增加企业效益;操作工人的自我培训可以减少误操作带来的紧急维修申请工作单,减少人为的生产计划延误和生产成本增加。 由于某种原因,例如由于操作工人误操作,产生一项紧急维修申请工作单,在这个系统中可以直接快速地给予反应,相关维修资源与审批程序能及时到位,责任事故能准确分析,事故报告准确属实,同时可以提醒以后的操作工人免于再次的误操作,从而防止意外的停工事件;维修人员借助设备维护系统,可以按每项维修申请单的紧急程度安排计划,从被动性维修进入预防性维护。 设备管理部门还需要管理预防/状态性维修工作,准确的数据存储和计算,易损配件的更换或维修恰好在需要之前,确定设备最佳维护点和报废点,制定设备维修计划;整理设备维修记录,对设备维修成本进行统计,在需要的时候将统计信息提交人事,财务或工程技术等相关负责部门;对停机/故障性维护管理,维护工作排程,维修工作报告管理,项目性维修,维修计划,维修资料记录,维修资料统计信

第一章 现代企业管理概述

第一章现代企业管理概述 案例一 三孔啤酒公司 三孔啤酒有限公司位于山东曲阜,是1987年由破产倒闭的原曲阜化肥厂改建而成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宋文俊,军人出身,授命之初,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经过13年的持续努力,从一个年生产能力1万吨啤酒的小厂起步,走过了艰苦创业——站稳脚跟——称雄鲁西——争强山东——跻身全国的发展历程。自1994年起,三孔啤酒与德国最著名的啤酒酿造公司DAB公司进行了全方位技术合作,成为亚洲地区获准生产销售DAB公司世界名牌——汉沙啤酒的唯一厂商。公司现已形成“三孔”、“汉沙”两大品牌,十几个品种和十几种不同包装方式的产品系列,高中低档兼备,风格风味各异的产品线格局。市场以淮海经济区为中心,辐射到全国23个省市。 三孔啤酒厂,较早就开始借鉴国际先进管理模式,按国际惯例建立组织机构,改变过去的科室建制,设立了生产部、营销部、市场部、人力资源部、技术质量部、发展部、供应部、企业文化部和公司办公室等8部一室。在三孔啤酒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后,又以其投资中心和控制中心的职能,设立了“一办五中心”的管理机构,即办公室、研究发展中心、人力资源中心、资产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企业文化中心。 十多年来,在一个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宋文俊放眼未来,纵观全局,做出了一系列正确而富有成效的决策。为此人们称其为战略家;在驾驭三孔啤酒这条企业之舟时,宋文俊时刻关注着人的作用,除了重视中高层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外,还特别重视普通员工的学习和培训,除了员工的自我学习以外,努力实施企业培训,进行大面积人才开发,培养自己的专家,自我造血。为此人们称其为教育家。 宋文俊带领他的员工,坚持“以厂为家,厂兴我兴,厂衰我耻,与企业共命运,全力奉献,同心奋斗,同力拼搏,让曲阜满天下”的精神,牢记“诚信和善”的经营理念,按照“质量保生存,开发增活力,销售促生产,管理求效益,培

设备管理规范概论

设备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国家及集团总部关于设备治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公司设备治理工作,使设备工作处于有序的治理之中,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设备治理范围 公司内所包含的全部设备,重点为列于固定资产的生产设备、动力设备等均为设备的治理范围。 第三条:设备治理的内容 1:设备的日常治理工作:包括设备的选型、分类、编号、登记、迁移、封存、报废、残值处理和事故处理。 2:设备维修的治理: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小修、中修、大修的组织和打算工作,备品配件的定额贮备,设备检修的工作制度等。 3:设备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设备的工艺改造。 第四条:设备治理的要紧任务: 通过技术和经济治理措施对设备进行综合治理,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配置,择优选购,科学检修,适时更新和改造,保持设备完好,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装备素养。在不断完善现有的设备治理方法和维修技术的基础上,积极采纳先进的治理方法。

第五条:设备治理工作的目标: 加强设备基础工作和治理,抓好设备维护,提高设备完好率,降低动、静密封点泄漏率,延长设备运转周期,缩短检修工期和降低维修成本,杜绝设备事故的发生。 第二章设备治理机构设置 第六条:依照公司设备治理工作的需要,公司设置机修厂,其它各部门由部门负责人和设备员负责本部门的设备治理工作,各工段由工段长负责。 第七条:机修厂厂长对公司设备治理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机修厂对其它各部门设备工作实行业务领导。 . 第三章设备治理工作职责 第八条:机修厂在设备治理中的职责如下: 1、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设备治理的规章制度和决定,掌握技术状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2、加强设备的基础工作,做好设备检查和设备技术状况分析及设备治理工作总结,汇总上报设备年(月)报表。 3、负责固定资产的治理工作,审批新增固定资产投入,调拨和报废工作,主持设备的改造与更新,参与重点差不多项目技措、安措方案的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 4、组织编制年度大修、月度检修打算,搞好综合平衡工作,落实打算完成情况。

设备管理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设备管理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1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写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2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需求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运行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功能器求与程序的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人工处理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尚未问决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3接口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用户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外部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内部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4运行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运行模块组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运行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运行时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

设备管理体系(概要) 设备管理对是设备的购、管、用、养、修等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保持设备的生产能力,满足生产需要和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要求。设备管理可分为两大部分: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 前期管理 一、评估 技术评估(对文献、型号、技术参数、配套性、供应商资质、售服、货期进行研究);(或自主开发的技术能力、货期进行预估) 经济评估(评估投资效益、价格、投资回报期) 配套分析(场地、配套设施——水、电、气等) 二、选型(确定品名、规格型号、技术要求、选样) 三、购置(确定供应商、签的购买合同、价格、货期、付款方式等) 四、安装(安装日程计划、跟进、实施) 五、调试(试运行记录、验收) 后期管理 一、组织建设 1、组织职能:以确定的安全要求(国家法规、公司规则、设备设施特点)和合理的成本 保障生产工具处于良好状态——对设备设施进行系统的研究和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达到效率最高,性能最好,成本最低,故障最少,安全可靠。 2、组织目标: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设备设施的生产能力。 3、工作内容: 1.运用已有资源进行纠错性和预防性维修工作(局部或全局保养、预防性检查、修 理、设备改进等)

2.确定工作方法、技术手段和人力资源 3.参与新设备选购和安装投产工作 4.制定合理的操作指南,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设施 5.将设备保持高度安全状态,杜绝人身及公司财产的损伤 4、工作守则:略 5、组织架构:略 6、岗位职责:略 7、设备管理程序:略 二、文档管理 1、公司一、二、三、四级及部门三、四级文件管理 2、设备台帐——清晰反映设备设施的名称、品名、生产编号、资产号、设备管理号、型 号规格、生产日期、生产厂商、购入日期、采购金额、使用部门、体积、功率等 3、技术资料——使用说明、维修手册、总图、原理图、功能图、安装手册、配件手册等 4、记录资料——使用记录、润滑记录、能耗记录、保养记录、检修记录、整改记录、培 训记录、会议记录等 三、使用管理 操作指南编制与执行督导 1、操作指南编制——重点规范操作资格认定程序、基本操作程序(使用前点检及确认、 开机程序、安全事项等)。 2、执行督导——实行点检确认制,由设备管理员于作业前用数分钟时间,按照点检规定 项目对设备进行随机抽查,检查操作员的点检实施情况并记录,以确保点检制度的落实,并为设备的预知维修提供依据。 四、维修维护管理

第一章-设备管理概论

第一章设备管理概论 设备是工业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决定企业生产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设备管理,对于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秩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现代化设备与管理 一、现代化设备的待征 设备是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工业生产中可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的总称。 在冶金企业中,根据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设备可分为两大类:—类为主体设备(工艺设备),如焦炉、烧结机、高炉、平炉、转炉、电炉及各类轧机等。主体设备一般是由一些单机设备有机组成的联动机组或作业线,并大多属于专用设备。另一类为辅助设备,如动力设备、起重和运输设备、机修设备、试验设备、仪器、电气和仪表等。辅助设备一般为单机设备,亦大多属于通用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高效、低耗的现代化设备被广泛地应用和推广,使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迅速提高。生产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现代化设备。现代化设备在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之所以越来越重要,这是由它的一系列特征所决定的。 1、设备大型化 设备大型化是指设备的容量和规模向大型化发展。例如,90年代巳投人生产的高炉,国外最大的有效客积达5500立方米,年产能力为450万吨铁,国内最大高炉为4063立方米,年产能力为300万吨铁;纯氧顶吹转炉

容量,国外最大为450吨,国内为300吨;国外电 炉容量已达400吨;初轧开坏机最大直径,国外已达1500毫米,国内为1300毫米;国外最大烧结机已达600立方米,国内最大为450立方米等等。设备大型化带来了生产上高效率和经济上的高效益。例如,—台年产600万吨的带钢轧机与两台年产300万吨的带钢轧机相比较,设备总重量减少30一40%,单位投资降低35%,劳动生产率提高60—70%。 还要指出的是,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在设备大型化的同时,有些设备却朝着小型化、高效能方向发展,各类微型机、超小型设备相继问世,并迅速推广应用。 2、设备连续化 设备连续化是指设备连续生产作业。设备连续化是生产高效率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设备连续化迅速发展。现代化企业各类大型连续作业线不断出现,如汽车生产线、化工生产线、电视生产线以及冶金方面的连铸、连轧、高炉皮带连续上料和连续出铁等。连续化可以大大提高设备效率和减少中间环节的能量消耗,从而带来生产上的高效率和经济上的高效益。 3、设备高速化 设备高速化是指设备的运转速度、加工速度、化学反应速度和运算速度等大大加快。如线材轧机的终轧速度最高可达每秒120米,冷轧扳轧机终轧速度最高可达每秒31.6米,最新计算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l0亿次。设备高速化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4、设备精密化

企业管理概论 第一章 企业概述.

第一章企业概述 本章学习内容:1.企业的概念; 2.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3.企业的法律形式; 4.企业的组织结构。 一、企业的概念 1.企业的定义 企业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2.企业的一般特征: 第一,企业的属性特征—企业是一种社会经济组织。企业有自己的机构及工作程序。在经营活动中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企业的职业特征—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这一特征表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企业主要进行什么活动,发挥什么作用,从事什么职业等。 第三,企业的行为特征—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单位。 第四,企业的目标特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追求最大化利润是企业的基本目标。这是企业的本质特征。 第五,企业的人格特征—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企业通过依法设立,可以获得合法的身份,取得相应的法律地位,得到国家法律的认可和保护。 3.企业的分类 (1)按照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可以划分为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 (2)按企业所属行业不同划分,可以分为农业企业、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 (3)按企业使用的主要经营资源划分,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如金融业)、技术密集型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 (4)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5)从企业财产组织形式方面考察,分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等。 (6)按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不同,分为:生产型企业 (主要从事生产的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和建筑安装企业等)、流通型企业(主要指交通运输企业、邮政电信企业和贸易型等企业)、服务型企业(主要指金融、饮食、旅游、咨询、信息服务等企业)。 二、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成长壮大。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是商品生产的产物,并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18世纪工业革命前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生产的发展,作为社会基本经济单位的企业,包括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活动的各种企业,开始大量出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技术装备的不断现代化,现代企业开始出现。以工业企业为例,它是在简单协作的手工作坊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工场手工业,最后

机械设备管理概述

机械设备管理概述 -----------------------作者:-----------------------日期:

特种设备管理 四防及五大伤害都包括机械伤害,(四防包括高处坠落,施工坍塌、机械伤害、触电),根据国务院373号令,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渝建发[2003]184号文件规定,塔式起重机、移动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电动吊兰等起重机械设备称为起重机械。 其中塔式起重机、移动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等起重设备必须要走三步曲。 1、备案登记:产权单位在购回产品15日,带上产品的有关技术文件,向当地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机构办理《备案登记》, 2、安装告知:安装前必须进行安装告知 3、使用登记证。验收合格使用之前30日,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物料提升机(龙门架、井字架)《龙门架及井字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JGJ88——92) 第一本资料P116. 适用于新建、整修、拆除等工程施工中,额定起重量在2000kg 以下,以地面卷扬机为动力、沿导轨做垂直运行的高、低架物料提升机。 1、物料提升机的分类:

(1)按形状分类:a、龙门型;b、井字型; (2)按提升高度分类:a、低架物料提升机(提升高度≤30m);b、高架物料提升机(提升高度31m—— 150m); 2、安全装置及要求: 1、安全保护装置: (1)安全停靠装置。物料提升机的吊蓝运行到位时,必须停靠在架体上的停靠装置,严禁不安装停靠装置,用卷扬机钢丝绳拉住上人员进行上、下运货; (2)断绳保护装置。物料提升机在运行时,吊蓝升降的工作钢丝绳突然发生断绳时,该装置立即打开,可靠地将其固定在架体上。当吊蓝在满载时,其下滑行程不得超过1m; 2、限位装置: (1)超载限位器。根据该机械额定起重量安装合格的重量限位器,并在使用中保持灵敏、可靠;当荷载达到额定荷载的90%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荷载超过额定荷载时,切断提升电源。 (2)上极限限位器(高度限位器)。该装置应安装在吊蓝允许提升的最高工作位置(规要求吊蓝的最高位置与承重钢梁的距离不小于3m)。当吊蓝上升达到限定高度时,该装置立即动作,切断上行电源,防止操作人员操作失误造成承重钢梁受冲击力(冲顶)而破坏,造成架体跨踏。 (3)下极限限位器。该限位器安装位置,应满足在吊篮碰到缓冲器之前限位器能动作。当吊篮下降到最低位置时,限位器自动切

企业管理综合概述

第一章企业与管理概述 企业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它是由各生产要素的投入者集合而成。要素投入者为什么要组合成企业,即企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看法不一,但有代表性的应该是科斯(R.H.Coase)的交易费用理论。科斯用交易费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企业产生和扩张的原因。本章首先阐述了企业的概念、企业的一般特征和企业类型,然后用科斯理论讨论企业产生的原因,最后简要介绍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企业及其一般特性 一、企业的概念 所谓企业,是指从事商品生产、商品流通或服务性经济活动,实行独立核算,以营利为目的,依法成立的经济组织。 企业并不是人类社会存在以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生的,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最早出现的是工业企业。工业企业的早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资本主义手工业作坊、手工业工场和工厂企业。手工业作坊是一种简单协作劳动的组织形式, 是工厂企业的萌芽。手工业工场是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形成的, 具有比手工业作坊规模更大的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形式, 它是企业的初期形态,马克思曾指出:“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在工场手工业上取得了自己的典型形态。这种协作,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殊形式,在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占统治地位。这个时期大约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叶。”1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产生了以机器为基本生产手段的工厂。1769年水力纺织机发明并使用以后,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棉纺厂,随后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普遍向工厂这种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827页。)

生产组织形式过渡。这种工厂就是工业企业的近代形式。在大量工厂的涌现,并与社会各个方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后,企业也就从早期的工业领域迅速扩展到商业、建筑、金融、采掘、运输、邮电等各个领域如是。 二、企业的一般特征 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反映它们各自特殊性的某些特征。但凡企业,也都具有反映其共性的一般特征。 1.经济性 企业是经济组织,它在社会中所从事的是经济活动,以谋求利润为目的。企业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它以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通过交换来满足社会需要,并从中获得利润。企业如果没有盈利,就不能发展,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而且,如果没有盈利,就没有企业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他们也就没有搞好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企业就会消亡。 企业的经济性是它区别于从事非经济活动的政府机关、政治组织、事业单位、群众组织和学术团体等非经济组织的最本质的特征。 2.社会性 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从商品生产角度看,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与其它子系统发生着广泛的经济联系;从企业与社会其他各部门、各单位的非经济关系看,它既依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也依赖于党和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它从属于一定的政治和社会体系,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它具有社会性。 3.独立自主性。企业是独立自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在国爱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其它主体的干预。法人企业的独立自主性在法律上表现为财产独立、核算独立、经营自主,并以自己独立的财

企业管理综合概述

第一章企业与治理概述 企业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它是由各生产要素的投入者 集合而成。要素投入者什么缘故要组合成企业,即企业产生的缘故是什么,看法不一,但有代表性的应该是科斯(R.H.Coase)的交易费用理论。科斯用交易费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企业产生和扩张的缘故。本章首先阐述了企业的概念、企业的一般特征和企业类型,然后用科斯理论讨论企业产生的缘故,最后简要介绍企 业治理的差不多理论。 第一节企业及其一般特性 一、企业的概念 所谓企业,是指从事商品生产、商品流通或服务性经济活动,实行独立核算,以营利为目的,依法成立的经济组织。 企业并不是人类社会存在以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进展到一定水平常产生的,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最早出现的是工业企业。工业企业的早期进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即资本主义手工业作坊、手工业工场和工厂企业。手工业作坊是一种简单协作劳动的组织形式, 是工厂企业的萌芽。手工业工场是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形成的, 具有比手工业作坊规模更大的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形式, 它是企业的初期形态,马克思曾指出:“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在工场手工业上取得了自己的典型形态。这种协作,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专门形式,在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占统治地位。那个时期大约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

纪末叶。”1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产生了以机器为差不多生产手段的工厂。1769年水力纺织机发明并使用以后,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棉纺厂,随后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普遍向工厂这种生产组织形式过渡。这种工厂确实是工业企业的近代形式。在大量工厂的涌现,并与社会各个方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后,企业也就从早期的工业领域迅速扩展到商业、建筑、金融、采掘、运输、邮电等各个领域如是。 二、企业的一般特征 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反映它们各自专门性的某些特征。但凡企业,也都具有反映其共性的一般特征。 1.经济性 企业是经济组织,它在社会中所从事的是经济活动,以谋求利润为目的。企业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它以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通过交换来满足社会需要,并从中获得利润。企业假如没有盈利,就不能进展,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而且,假如没有盈利,就没有企业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他们也就没有搞好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企业就会消亡。 企业的经济性是它区不于从事非经济活动的政府机关、政治组织、事业单位、群众组织和学术团体等非经济组织的最本质的特征。 2.社会性 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从商品生产角度看,企业所从事的生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827页。)

设备管理概论

设备管理概论 一、现代设备管理模式 1、后勤学(Logistics) 2、设备综合工程学(Technology) 3、全员生产维修(TPM) 4、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 5、适时管理(JIT) 二、企业设备管理热点 1、设备租赁 2、设备招标 3、维修费用 4、设备技术经济指标 三、济南将军烟草集团设备管理模式创新 1、综合一体化目标 2、两大管理理念 3、三项管理规范化 4、四项连锁保证体系 四、宝山钢铁集团公司维修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1、设备维修管理的重心转移 2、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阶段 3、预知维修为主、多种维修方式并存的维修摸式的探索与实践 ?后勤学 1,定义:后勤学是为了支援目的,计划和实施有关需求,设计,供应,维持各种资源的经营管理,工程学以及技术性工作的方法和科学。

2,特点 ? 以追求产品,机构,程序,设备等周期性成本的经济性为目的; ? 使产品,机构,设备等从出厂经过流通到使用者手中为止的整个过程 的实际总成本减少到最低限度,并达到最适宜的有效程度; ? 强调装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 ? 着重于全过程的后勤学支援; ? 是综合了经营管理,工程学及其他技术科学学科的技术方法的一门综 合工程学。 3,后勤学强调预防维修和故障维修并重。 4,后勤学应用范围极广,它的使用范围涉及各种资源的整个周期过程, 包括系统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生产支援,流通过程的管理与服务。 ?设备综合工程学 1,定义:设备综合工程学是管理,财务,工程技术和其他各种应用于有形资产的实际作法的结合,它所追求的是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 2,特点: ? 以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效率最高为目的; ? 从工程技术,财务经济和组织管理三方面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 ? 强调研究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 ? 用系统论观点对设备进行一生管理; ? 注重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费用的信息反馈。 3,87年我国制定的“设备管理条例”,体现了设备综合管理思想与我国企业实践的结合。 4,设备综合工程学对传统的设备管理观念有很大的冲击,引起全世界关注,在我国企业得到广泛的推行。 ?全员生产维修(TPM)

设备管理手册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设备管理概述 第二章、设备资产管理 一、固定资产的申购 二、固定资产的安装调试验收 二、固定资产的调拨 三、固定资产的报废 四、固定资产的借用和租赁 五、闲置设备的管理 六、固定资产的基础资料 第三章、设备的使用 一、设备技术状态完好标准 二、生产安全防护 三、设备的密封管理 四、设备的润滑管理 五、设备使用程序 第四章、设备的维护 一、设备维护的使用要求 二、设备维护的类别 三、设备事故 第五章、设备的修理 一、维修方式 二、预防维修的类别 三、维修费用考核指标 第六章、设备操作规程 一、TBA/22操作规程 二、缓存塔操作规程 三、TBA/8操作规程 四、TBA/19型机操作程序 五、TFA/3操作规程 六、百利包(中亚)操作规程 七、百利包(德建)操作规程 八、酸奶(125g)灌装机操作规程 九、 DXR—12000型塑杯热成型灌装封切机操作规程 十、贴管机操作规程 十一、贴盖机操作规程 十二、杯酸奶杀机操作规程 十三、超高温杀菌机(4T)操作规程 十四、超高温杀菌机(6T)操作规程 十五、超高温杀菌机(13T)操作规程 十六、READ UHT操作规程 十七、巴氏杀菌机操作规程 十八、均质机操作规程 十九、胶带封箱机操作规程

二十、多米诺喷码机操作规程 二十一、伟迪杰喷码机操作规程 二十二、依码士喷码机操作规程 二十三、清洗机操作规程 二十四、浮动床操作规程 二十五、装箱机操作规程 二十六、混粉机操作规程 二十七、高效混料机操作规程 二十八、净乳机(进口)操作规程 二十九、净乳机(国产)操作规程 三十、热收缩包装机操作规程 三十一、板式换热器操作规程 三十二、BR3系列热交换器成套设备操作规程三十三、闪蒸操作规程 三十四、离心卫生泵操作规程 三十五、胶体泵操作规程 三十六、变频泵操作规程 三十七、软化水增压泵操作规程 三十八、高压水泵操作规程 三十九、热水回流泵的操作规程 四十、隔膜泵操作规程 四十一、自吸泵操作规程 四十二、软水泵操作规程 四十三、化糖锅操作规程 四十四、回流罐操作规程 四十五、清洗罐操作规程 四十六、酸碱罐操作规程 四十七、无菌罐操作规程 四十八、贮奶罐操作规程 四十九、立式冷热缸操作规程 五十、单层缸与保温缸的维护 五十一、缓冲缸操作规程 五十二、回流缸使用程序 五十三、CIP操作规程 五十四、打码机操作规程 五十五、行星摆线针轮减速机 五十六、剪包机操作规程 五十七、电子秤操作规程 五十八、空气幕操作规程 五十九、液压升降梯操作规程 六十、叉车驾驶、操作和日常维护 六十一、叉车充电器操作规程 六十二、手动液压叉车操作规程 六十三、输送带操作规程 六十四、纯净水设备操作规程

设备管理手册

设备管理手册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设备管理概述 第二章、设备资产管理 一、固定资产的申购 二、固定资产的安装调试验收 二、固定资产的调拨 三、固定资产的报废 四、固定资产的借用和租赁 五、闲置设备的管理 六、固定资产的基础资料 第三章、设备的使用 一、设备技术状态完好标准 二、生产安全防护 三、设备的密封管理 四、设备的润滑管理 五、设备使用程序 第四章、设备的维护 一、设备维护的使用要求 二、设备维护的类别 三、设备事故 第五章、设备的修理 一、维修方式 二、预防维修的类别 三、维修费用考核指标 第六章、设备操作规程 一、TBA/22操作规程 二、缓存塔操作规程 三、TBA/8操作规程 四、TBA/19型机操作程序 五、TFA/3操作规程 六、百利包(中亚)操作规程 七、百利包(德建)操作规程 八、酸奶(125g)灌装机操作规程 九、 DXR—12000型塑杯热成型灌装封切机操作规程 十、贴管机操作规程 十一、贴盖机操作规程 十二、杯酸奶杀机操作规程 十三、超高温杀菌机(4T)操作规程 十四、超高温杀菌机(6T)操作规程 十五、超高温杀菌机(13T)操作规程 十六、READ UHT操作规程 十七、巴氏杀菌机操作规程 十八、均质机操作规程 十九、胶带封箱机操作规程 二十、多米诺喷码机操作规程

二十一、伟迪杰喷码机操作规程 二十二、依码士喷码机操作规程 二十三、清洗机操作规程 二十四、浮动床操作规程 二十五、装箱机操作规程 二十六、混粉机操作规程 二十七、高效混料机操作规程 二十八、净乳机(进口)操作规程 二十九、净乳机(国产)操作规程 三十、热收缩包装机操作规程 三十一、板式换热器操作规程 三十二、BR3系列热交换器成套设备操作规程三十三、闪蒸操作规程 三十四、离心卫生泵操作规程 三十五、胶体泵操作规程 三十六、变频泵操作规程 三十七、软化水增压泵操作规程 三十八、高压水泵操作规程 三十九、热水回流泵的操作规程 四十、隔膜泵操作规程 四十一、自吸泵操作规程 四十二、软水泵操作规程 四十三、化糖锅操作规程 四十四、回流罐操作规程 四十五、清洗罐操作规程 四十六、酸碱罐操作规程 四十七、无菌罐操作规程 四十八、贮奶罐操作规程 四十九、立式冷热缸操作规程 五十、单层缸与保温缸的维护 五十一、缓冲缸操作规程 五十二、回流缸使用程序 五十三、CIP操作规程 五十四、打码机操作规程 五十五、行星摆线针轮减速机 五十六、剪包机操作规程 五十七、电子秤操作规程 五十八、空气幕操作规程 五十九、液压升降梯操作规程 六十、叉车驾驶、操作和日常维护 六十一、叉车充电器操作规程 六十二、手动液压叉车操作规程 六十三、输送带操作规程 六十四、纯净水设备操作规程 六十五、制冷设备操作规程 六十六、空调机的操作规程 六十七、空压机操作规程 六十八、循环水设备操作规程

设备管理第一章

本文由风中的沙粒4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设备管理 主讲:田中建、吉兴香 联系电话:89631189 89631133 现代化设备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现代化的设备具有大型化或微型化、连续 化和自动化、高速化、高精度化、综合化 等特征,因此,设备投资巨大、设备维修 费用高昂和停机损失巨大。 现代化设备的广泛应用,虽然大幅提高了 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对设备管 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管好这些先进设 备,关键是确定一个与现代化设备管理相 适应的现代化设备维修管理方式。 实施现代化设备管理是现代化企业对设备 管理的客观要求 传统的静态的设备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 现代化设备管理的要求了,只有现代化设 备与现代化管理方式结合起来,相辅相成, 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才能充分发挥现代 化设备的作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增加 企业效益。 第一章 现代设备管理概述 一、设备及设备管理的概念 1、设备的概念 主要指企业生产所需用的除土地和建筑物 以外的有形固定资产,如各种机器、机械 电子装置等。 2、设备的分类 按其在生产中的作用分: 生产工艺设备、辅助生产设备、试验研究 设备、管理用设备、公用福利设备 2、设备的分类 按固定资产分类 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 规定范围内的劳动资料,称为固定资产。 企业采用哪一种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 应该根据行业特点、企业大小等情况来决 定。中央企业由主管部门同财政部门商定; 地方企业由省、直辖市、自治区主管部门 同财政部门商定。 如按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分析固定 资产的构成,固定资产可分为以下4类。 按固定资产分类 (1).工业生产固定资产 (2).非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 (3).未使用固定资产 (4).不需用固定资产 (1).工业生产固定资产 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是指用于工业生产方面(包括管理 部门)的各种固定资产,其中又可具体划分为下列几类。 A.动力设备 是指用以取得各种动能的设备。如锅炉、 蒸汽轮机、发电机、电动机、空气压缩机、变压器等。 B.传导设备 用以传送由热力、风力、气体、其他动 力和液体的各种设备。如上下水道、蒸汽管道、煤气管道、 输电线路、通信网络等。 C.生产设备 是指具有改变原材料属性或形态、功能 的各种工作机器和设备。如金属切削机床、锻压设备、铸 造设备、木工机械、电焊机、电解槽、反应釜、离心机等。 在生产过程中,用以运输原材料、产品的各种起重装 置,如桥式起重机、皮带运输机等,也应该作为生产设备。 D.工具、仪器及生产用具 是指具有独立用途 的各种工作用具、仪器和生产用具。如切削工具、 压延工具、铸型、风铲、检验和测量用的仪器、 用以盛装原材料或产品的桶、罐、缸、箱等。 E.运输工具 是指用以载人和运货的各种用具。 如汽车、铁路机车、电瓶车等。 F.管理用具 是指经营管理方面使用的各种用 具。如打印机、计算机、油印机、家具、办公用 具等。 G.其他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 是指不属于以上 各类的其他各种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例如技术 图书等。 (2).非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 非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系指不直接用 于工业生产的固定资产。包括公用事业、 文化生活、卫生保健、供应销售、科学试 验用的固定资产。如职工宿舍、食堂、浴 室、托儿所、理发室、医院、图书馆、俱 乐部、招待所等单位所使用的各项固定资 产。这类固定资产为职工提供正常的生活 条件,对职工安心生产和发挥积极性有重 要意义。 (3).未使用固定资产 未使用固定资产指尚未开始使用的固定资 产。包括购入和无偿调入尚待安装或因生 产任务变更等原因而未使用或停止使用, 以及移交给建设单位进行改建、扩建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

质量管理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第一节质量和质量管理 一、质量的概念及意义 有没有同学没有听过“质量”一词?想必是没有的。在生活、工作中,我们如此轻易地使用“质量”一词,以至于人们在专业领域之外很少深入地去探究“质量”一词的含义。然而,不对质量的含义进行深入探讨和准确界定,就很难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 一般而言,质量被用来描述“产品或者服务的好坏、优劣程度”。也常常加入一些限制词,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建筑质量和教育质量等等,或更加具体的如“空调质量”、“衣服质量”、乃至“信息质量”、“系统质量”、“生活质量”等,以使得质量的指向更为明确,意义表达更为具体。由此可见,质量是一个具有十分丰富内涵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产品、经营过程,经济增长,管理机制)进行审视并达到深层的理解。 质量有一个重要特性值得注意,即质量的含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质量的含义将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调整表述而具有时代气息。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几乎总包含着质量及其控制和管理的内容。周王朝春秋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记载了手工业产品的工程技术规格、制作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质量管理的方法。例如《考工记》开始就写道:“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审曲面势”就是对当地手工业品类型和规格的设计;“以饬五材”即在设计后确定所用原材料的成分比例;“以辨民器”就是对生产的手工业品,通过检查确定是否合格、可以使用。这就是当时人们对质量形成过程的记录,融入了他们对质量及其保证手段的理解。再如,中东古代史上,一块呗发掘的泥土上有这样的记载:公元前429年,巴比伦阿尔坦尔西王朝一世第35年,对给皇室生产戒指的工场要求:金戒指所镶嵌的翡翠要保证20年不会脱落,否则将会受到处罚。 1、质量的定义 ISO9000:2000族标准中给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所谓的特性,是指可区分的特征 ①固有特性 固有特性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如相机快门使用的次数。 ②赋予特性 赋予特性不是固有的,不是某事物本来就有的,而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硬件产品的供货时间和运输要求(如:运输方式)、售后服务要求(如:保修时间)等特性。

第一章:项目管理概论

第一章项目管理概论 1、什么是项目?(P12页——P13页) 答案: 现代管理理论对项目的定义: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所开展的一种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的工作。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项目的定义:项目是由一系列具有开始和结束日期、相互协调和控制的活动组成的,通过实施活动而达到满足时间、费用和资源等约束条件和实现项目目标的独特过程。 2、什么是项目管理?(P22页) 答案: 项目管理是运用各种相关知识、技能、方法与工具,为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所展开的各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 3、项目管理与一般运营管理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答案:(模板1) 1) 工作性质与内容的不同 一般在日常“运营”中存在着大量的常规性、不断重复的工作或活动,而在“项目”中则存在较多创新性、一次性的工作或活动。因为运营工作通常是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所以运营中的工作基本上是重复进行的常规作业,但是每个项目都是独具特色的,其中的许多工作是开创性的,所以二者的工作性质与内容是不同的。 2) 工作环境与方式的不同 一般日常“运营”工作的环境是相对封闭和相对确定的,而“项目”的环境是相对开放和相对不确定的。因为运营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是在组织内部开展的,所以它的运营环境是相对封闭的,同时,运营中涉及的外部环境也是一种相对确定的外部环境,由于工作环境的这种相对封闭性,加上运营工作的重复性,所以运营中的不确定性较低,而且在不断重复的作业过程中还可以使许多不确定性因素逐步得以消除。 然而,项目工作基本上是在组织外部环境下开展的,所以它的工作环境是相对开放的,由于项目所处环境的这种相对开放性,再加上项目工作的一次性和独特性,就使得项目的不确定性较高,因为人们对新的尝试很难全面预先认识和预测事物的未来和发展的。 3) 组织与管理上的不同 由于“运营”工作是重复性的和相对确定的,所以一般运营工作的组织是相对不变的,运营的组织形式基本上是分部门成体系的。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和相对不确定的,所以一般项目的组织是相对变化的和临时性的,项目的组织形式多数是团队性的。同时,运营工作的组织管理模式以基于部门的职能性和直线指挥管理系统为主;而项目的组织管理模式主要是基于过程和活动的管理系统为主。 答案:(模板2)(P26——P27页) 二者的管理对象、管理原理、管理方法、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管理周期不同。 项目管理与日常运营管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项目管理过程中包含有起始过程和结束过程,而日常运营管理中没有这两个管理子过程。因为日常运营是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所以它不需要专门设立起始和结束过程。项目管理中的一般管理知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同项目的实现过程需要有不同的项目管理过程。

设备管理理论概述

设备管理理论概述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某公司熔铸厂工业炉设备管理优化探析 【第一章第二章】设备管理理论概述 【3.1 3.2】SWA公司熔铸厂概况 【3.3】SWA公司熔铸厂工业炉设备管理现状 【3.4】熔铸厂工业炉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针对SWA公司熔铸厂工业炉管理缺陷的解决方案 【第五章】熔铸工业炉解决方案的保障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工业炉设备管理机制改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笔者之所以将对工业炉设备的管理研究作为自己的硕士学位的论文课题,主要是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第一,选题与笔者的工作息息相关。 笔者作为一个热能工程师在SWA 公司熔铸厂从事工业炉设备管理工作已有五年时间。期间参与了SWA 公司熔铸厂工业炉设备的几乎所有技术交流、协商购买、安装调试、改造维护的工作。对于一名工程师而言,专业技术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同时作为一名

设备管理者,熟知一些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方式,并依靠自身的洞察力,将所知的设备管理方法用于改进目前的设备管理状况,这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年通过在重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学习,使我获知了大量管理学的理论知识,随后我开始对本单位的设备管理方式,有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看法,此次就借撰写学位论文的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这一来可以获得有关专家教授的指正,二来或许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本单位的相关设备管理制度。 第二,工业炉设备是SWA 公司熔铸厂的关键设备,其设备管理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熔铸厂的企业效益。 熔铸厂顾名思义,就是从事熔炼和铸造的工厂,采用的主要设备就是工业炉和铸造机。工业炉因其易损性和高能耗,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公司高层的关注。加强工业炉设备管理水平对熔铸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工厂建立安全合理的生产秩序。工业炉设备是熔铸厂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熔铸厂所有的生产活动几乎都是以工业炉为中心,工业炉设备的可靠性关系到全厂的生产效率。为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确保工厂生产活动的连续性,我们必须要求员工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维护规程来使用设备,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状态监视。 其次,有利于工厂提升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工业炉的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都是非常高昂的。随着近年来工业炉设备的更新换代与人工费用的上涨,使得与工业炉相关的费用在熔铸厂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