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痰培养的采集

痰培养的采集

痰培养的采集和结果判读

?感染病原学诊断临床微生物室——提高细菌培养药敏检测质量

?临床医生 ——送合格标本
——准确解读报告单

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要点
?一般原则

–抗生素使用前采集采集后及时送检,最好在0.5h内,不得超过2h。延迟送检或待处理标本应置于4℃保存,保存 标本应在24h内处理。

–避免正常菌群的污染

–标本量足够

–专用培养杯

痰标本的正确采集

?痰液标本的采集以清晨为好,因此时痰量多,含菌量大

。在医生或护士指导下取样。

?嘱病人漱口三遍以除去浅表固有定植菌。

?指导病人深咳以取得下呼吸道标本(而不是唾液及鼻咽部的分泌物)置于一无菌容器

注意:

咳痰不能做厌氧培养!!!

患者昏迷或无力咳嗽痰标本的正确采集
如患者昏迷或无力咳嗽,先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叩背以使痰液松动,再用吸痰器吸引,
在吸引器吸管中段接集痰器,按吸痰法将痰液吸入集痰器内。


进气管吸引术,可避免口腔正常菌群的污染,主要用于肺部厌氧菌的感染、免疫受损的患
者和非典型肺炎的病原菌检查,但其副作用大,患者不易接受,目前已很少应用。


纤支镜的检查不但可以目视三级以上支气管的内壁情况,
同时也可以通过灌洗和保护性毛
刷采样而获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


目前保护性毛刷采样进行定量培养被认为是痰细菌培养的金标准
”,其敏感性可达80%, 特异性达90%

。一般患者难以接受,
其临床的广泛应用受限,
但对于复杂肺炎的患者,
明确病原菌的类型
和药敏情况具有重要作用。

细胞学筛选标本

?不合格标本


指唾液或唾液严重污染的痰标本,含鳞状上皮细胞多,而白细胞少

痰标本的采集
1、痰培养标本的采集时间及频率?

答:①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痰标本;②最好在清晨采集痰标本;多数
患者在清晨痰较多,且含菌量也多,即使对痰量少的患者,也以清晨最为
容易;③对于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1次,连续2-3天;不建议24
小时内多次采集,除非痰液外观性状出现改变;④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
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痰液送检。

2、痰标本的采集方法?

答:①自然咳痰法:留取前刷牙,用清水漱口3次(或硼酸漱口),以除
去口腔内大部分杂菌,之后用出呼吸道深部的痰液吐至无菌的广口瓶内
或小纸盒内,盖好盖子。患者痰液较深不易咳出时,可在咳痰前捶背、
协助排痰。采集痰量不能少于1ml。

以下方法应该由临床医生按相应操



作规程采集。

②经支气管镜抽吸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从肺部感染病灶获取
支气管分泌物,操作较为安全。用支气管镜可直接在病灶部位采集高浓度
的感染病原菌。但不能完全避免咽喉部正常菌群污染,所以一般不采用此
法,但对于不能咳出或诱导出足够痰液的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可作为获取
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培养的一种方法。常用的采集方法有:采集支气管肺泡
灌洗、经支气管镜直接吸引或用防污染样本毛刷采集。

③经人工气道吸引分泌物:经人工气道吸引分泌物是目前临床较为常
用的微生物检验标本,但由于这些宿主的气管纤毛黏液防御机制受到损
害,大气通道常有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定值而不再保持无菌状态,所以有
学者提出此法采集的标本也应该先做细胞血筛选。采集方法可通过导管吸 痰(ETA)
、防污染毛刷(PSB)要集或防污染灌洗(PBAL)采集。

④经气管穿刺吸引物:由于采集到的下呼吸道标本不受上呼吸道正常
菌群的污染,曾较广泛应用于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病原学的诊断。此方
法患者常不易接受,但这样的标本适用于厌氧培养。

⑤经胸壁针刺吸引物:对于感染性疾病,只是偶尔用来诊断一些原因
不明的肺炎(尤其在儿童)和免疫缺陷患者的肺炎或贴近胸壁的肿块病灶
的标本采集。

⑥胃内采痰法:清晨空腹时,将胃管插入胃内,用注射器抽取胃液。
适用于无自觉症状的肺结核患者尤其是婴幼儿不会咳嗽,常将痰液吞咽入
胃,可通过采集胃内容物作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⑦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用棉拭子伸入咽部,小儿因压
舌刺激咳嗽时,可喷出肺部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从而获得标本。

⑧雾化蒸气吸入法:无痰或痰量极少时可用3%~5%的NaCl溶液5ml先雾化
吸入5min,进行导痰。当NaCl浓度过高时,患者常常不能耐受,所以气道
高反应的患者如哮喘患者不宜用此法。

⑨标本采集后需尽快(<24h)送到实验室。

3、为什么痰标本采集前应进行口腔清洁?

答:因为人体喉以上呼吸道黏膜表面及其分泌物含有众多微生物,唾
液含量为108~109/ml;老年、重症或住院患者的上呼吸道定植菌更多,
致使途经口咽部咳出的痰常受到的污染,影响结果判定,所以为减少污
染,需进行口腔清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