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激素指标的应用

激素指标的应用

激素指标的应用
激素指标的应用

1.糖皮质(皮质醇)激素指标应用

皮质醇是反映机体分解代谢水平的重要指标,与人体的运动能力密切相关,皮质醇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有利于运动水平的发挥。人体对运动训练的应激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发生变化,高水平皮质醇可能会引起肌肉蛋白质分解过多而影响运动能力,因此,可根据其变化特征合理地安排运动训练,使运动员机体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但应用皮质醇评定运动机能时,应注意血皮质醇浓度受昼夜节律、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应用时,通常采集阶段性训练周期开始的第一天晨起的血样,检测血清皮质醇浓度,以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 (1)皮质醇用于评定运动机能

①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对机体内皮质醇影响较大,强度不大的运动可使皮质醇的清除加快,当运动强度低于50%VO2max 时,血清皮质醇浓度下降,运动负荷的增加达到皮质醇的阈强度时,会导致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兴奋而使皮质醇分泌增强,皮质醇大量释放进入血液导致血浆皮质醇浓度上升,一般认为60%VO2max 的运动强度是皮质醇升高的阈强度。

②训练有素者由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功能较好,能对运动刺激产生强而集中的兴奋,从而促进皮质醇的合成与分泌,因此,在力量训练后的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上升,且运动后恢复期短;而机能状态差或训练水平低者血浆皮质醇浓度上升不明显,且血浆皮质醇恢复速度缓慢。 ③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机能正常,有利于运动员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通常以一次性高强度长时间定量负荷后血清皮质醇的变化幅度来评价,对于同样负荷的运动,运动后血清皮质醇上升越多或下降越少,是适应运动量的表现,表明其肾上腺皮质机能较强,越能适应高负荷运动,是运动员取得良好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 (2)T/C 比值

①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睾酮与皮质醇保持一定的水平是维持分解与合成代谢平衡的重要基础。长期高负荷的运动训练,可造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应激,引起皮质醇分泌增加,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使血睾酮水平下降,皮质醇上升,造成TC 比值降低,出现“运动性低睾酮”症,机体表现出过度疲劳。因此,根据T/C 比值变化,对于了解长时间训练时机体合成与分解代谢的情况更具指导意义,可为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重要的依据。

②合理的运动训练前后,TC 变化较小或无变化;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睾酮下降,皮质醇上升,使睾酮与皮质醇比例失调,但通常在3d 左右能恢复正常;若长期处于低血睾酮、高皮质醇血症,TC 下降超过25%且不回升,可诊断为过度疲劳,应及时调整训练计划或采取恢复措施。但T/C 在应用时,还应结合其他评定运动负荷大小的生化指标,如Hb 、血尿素、尿胆原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使评定结果更具科学性。

2.儿茶酚胺激素指标应用

CA 在机体生理调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动可增加CA 分泌,提高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使其迅速适应运动刺激,有利于运动员运动水平的发挥,此外,情绪紧张也可导致CA 的分泌增加。因此,CA 可以作为评定运动机能与判断运动焦虑状态的重要参考指标。

①运动类型、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等均会对机体CA 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运动强度是刺激CA 分泌的关键性因素。低强度运动时,运动持续时间是刺激CA 浓度增加的必须条件;运动心率变化不大时,血浆中CA 浓度没有显著变化,当运动心率的增加超过30次/min 时,血浆中

CA 水平出现显著增高;当VO2mx 保持恒定时,无论运动强度的大小,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都会不断增加,直至力竭;DA 含量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升高,但运动强度过大则会导致DA 水平降低,使机体运动能力下降;运动形式与运动时间相同时,血浆CA 浓度与运动强度呈较强的相关性。

②CA 可作为反映运动焦虑状态的特征性指标。体育比赛的不确定性是运动焦虑产生的根

源,运动员在比赛时不但体力活动增加,情绪也处于紧张、兴奋状态,体有运动和情绪紧张均可使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排出量增加,其中,运动负荷主要导致去甲肾上腺素增高,精神负荷则主要导致肾上腺素增高,故可通过检测二者的含量判断运动员CA水平增高的原因。

③运动导致尿液CA排量出现变化。训练水平高者,在进行相同运动负荷的运动时,尿CA排量减少,而身体机能状态不佳时,尿CA排量则增加;运动强度与心理压力越大,机体CA的分泌越高,尿CA的排量也越大。通过对尿CA的检测,能准确掌握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况,判断运动员赛时的兴奋程度,对于提高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在比赛中正常发挥其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正常情况下,机体CA的合成与转化受性别、体位、时间、情绪、应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体位影响机体CA的浓度,安静状态下,人体直立位CA浓度高于坐位和卧位;昼夜有较大的差异,白天多于夜间等。因此,CA应用于运动实践,应充分分析导致变化的各种因素,才能保证指标使用的科学性。

3.血乳酸指标应用

乳酸是人体供能系统中的一种重要中间产物,它既是糖酵解的产物,又是有氧代谢氧化的底物,还可经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可反映机体能量代谢的状态,是诱导机体出现运动性疲劳的重要物质。了解运动过程中乳酸的生成与运动后的消除规律,定期检测乳酸阈,对于指导运动员选材、评定运动训练水平与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正常情况下,乳酸的生成与消除处于动态平衡中,正常人安静时血浆乳酸浓度低于2.2mmol/L,运动员血乳酸安静值与正常人无差异,但赛前情绪紧张可使CA分泌增多,导致糖无氧酵解增强,其安静值可能出现升高现象。但应注意取样时间,安静值应在早晨起床前采样,运动后血乳酸的测定应根据不同运动项目而定。

运动强度直接影响血乳酸浓度,根据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可判断机体所动用的能量供应系统。以磷酸原系统供能为主的运动,血乳酸生成较少,一般不超过4mmol/L;以糖酵解系统供能为主,血乳酸浓度急剧升高,剧烈运动时,肌肉中糖的无氧酵解加强,血乳酸浓度显著升高,可达15~32mmol/L。

(1)最大血乳酸水平

最大血乳酸水平常用于速度耐力项目的训练与选材,最大血乳酸值越高表明机体耐受乳酸能力越高,无氧代谢能力越强。研究表明,速度耐力性运动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最大浓度值也高;耐力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在完成相同运动负荷时,优秀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相对较低。血乳酸的这一特点可用于评定运动员训练水平或用于速度型项目运动员的选拔。

(2)乳酸恢复速率

运动后乳酸的消除途径主要有三个:在骨骼肌、心肌等组织内被氧化;在肝、骨骼肌内重新合成葡萄糖和糖原;经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研究表明,血乳酸的恢复速率与机体有氧代谢能力相关,运动后血乳酸的消除速率快,表明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强,般认为血乳酸恢复到安静时水平大约需30min,清除的半时反应约为15~20min,通过测量运动后乳酸半时反应可评定运动机能状态和训练水平。

(3)乳酸阈

乳酸阈反映了机体的代谢方式由以有氧代谢为主过渡到无氧代谢为主的临界点,反映了血乳酸开始积累VO2max的利用率,较VO2max更能反映人体实际有氧代谢能力,乳酸阈越高者,机体对氧的利用率越高,有氧工作能力越强,更适合从事耐力型运动项目。

乳酸阈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小,合适的运动训练可使乳酸阈值大幅度提高。长期耐力训练可使慢肌纤维中毛细血管数量增多,肌肉组织中的相对氧含量增加,肌细胞线粒体、代谢酶活

性发生改变,提高了肌肉对氧的利用率和有氧工作能力,从而推迟无氧代谢的发生,使乳酸阈增加。

乳酸阈常用于评定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指导有氧耐力运动项目的训练。在运动训练中,针对运动员的机能状况,根据乳酸阈强度制定一套科学的控制训练强度的方法,以提高其有氧运动能力,利用个体乳酸阈选择训练强度进行耐力训练,合理地施加运动负荷使其有氧供能系统处于最大负荷状态,可提高运动员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机能,使骨骼肌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氧供能,降低能量代谢中无氧代谢的比例,从而有效地提高长时间耐力运动水平。在健康促进方面,乳酸阈还可作为衡量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常用于指导减肥、降压等。

4.运动与糖代谢

糖是机体供能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能源物质,在人体内主要是以葡萄糖( glucoseGlu)和糖原( glycogen,Gn)的形式存在,二者均能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为机体提供能量葡萄糖是糖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其含量可反映机体内糖代谢的情况;糖原是糖在体内的储存形式,包括肝糖原、肌糖原和肾糖原等,其储备与运动能力密切相关。

运动能使机体出现不同的应激特点,导致机体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等产生适应性变化,不同的运动强度、运动方式与运动时间,均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机体糖代谢途径,出现不同的代谢产物。如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能提高机体无氧代谢酶的活性,加强乳酸调节能力,提高无氧代谢供能能力;而长时间的运动,可增加肌糖原数量,提高有氧代谢酶活性和脂肪代谢能力,由此提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通过监测机体内糖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可评定人体的运动机能,指导科学的运动训练。

指标应用

机体内的糖在运动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储存和提供机体所需的能量,以保证中枢神经和RBC等持续获得葡萄糖;降低蛋白质分解,有助于组织蛋白质含量的稳定和机能的发挥;调节脂肪代谢,抑制酮体的生成,提高长时间运动的能力等。

运动员安静时与普通人血糖值无差异,血糖会随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而出现变化。运动时,收缩肌对血糖的需求剧增,肝脏持续释放葡萄糖,中枢神经系统吸收血糖的速率基本不变,因此,机体内血糖浓度可反映肝脏释放葡萄糖与收缩肌消耗葡萄糖间的动态平衡。

血糖在极量运动的能量代谢中占很小地位。在短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依靠肌糖原分解供能,血糖的供能量仅占糖供能总量的1%。研究表明,1~2min短时间激烈运动时,主要依靠肌糖原酵解供能,血糖值变化不大;4~10min的全力运动,由于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抑制胰岛素分泌,引起肝糖原分解加强,肝脏对葡萄糖释放速率高于运动肌吸收和利用血糖的速率,故血糖浓度明显上升,甚至可超过肾糖阈,可达到1.0mmol/L左右。

长时间运动可致血糖浓度降低。长时间运动时,由于机体糖原储备不足或消耗过大、骨骼肌吸收利用血糖增多等因素,导致血糖浓度不断降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并影响RBC 的能量代谢,使氧的运输能力下降,严重时甚至发生低血糖昏迷,因此,血糖可能成为长时间运动能力的限制因素之一。如1~2h长时间运动,由于肌糖原大量消耗,甚至接近耗尽,血糖供能比例可高达总耗氧量的40%,血糖水平处在正常范围低限;运动3h以上至疲劳时,如果没有外源糖类的补充,利用糖异生产生和输出的葡萄糖,已很难满足运动肌的需要,可能出现低血糖,血浆葡萄糖浓度可低至2.5mmol/L,此时,由于脑组织能供不足,可能发生功能障碍甚至昏迷。

长时间运动时骨骼肌吸收利用血糖的过程加强,速度加快,血糖浓度下降。在运动员训练中监测血糖浓度的变化,及时补给糖以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延迟血糖下降,有利于推迟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5.运动与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所组成的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是机体内重要的结构与功能物质,在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行使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蛋白质通常以一定的速度进行分解与合成代谢,以维持其动态平衡。

机体内蛋白质与氨基酸等的代谢会生成氨、尿素及肌( creatinine,Cr)等多种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循环最终经肾脏排出体外。运动会加速体内蛋白质的代谢,在机体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的中后期,当体内糖原储量被大量消耗时,蛋白质可参与氧化供能并促进FA的氧化代谢,使得代谢产物增加。运动导致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代谢产物增多,肾脏血液供应减少,滤过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体外而造成积累,使机体出现运动性疲劳,导致运动机能下降。通过检测上述指标,对于了解机体蛋白质代谢,客观评价机体的运动机能状态,指导科学的运动训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1血氨

氨是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产物,血氨主要来自于肠道内肠菌酶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氨基酸的腐败作用及对尿素的分解作用所产生的氨,其次来源于各组织细胞中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血氨的主要代谢途径是在肝内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和在组织细胞中合成谷氨酰胺,血氨水平可反映氨进入血液及从其中消除的动态平衡。运动可破坏体内氨的生成与消除之间的平衡,使血氨升高,表现为高氨血症,而耐力训练可以降低安静时血氨的浓度。血氨对运动应答的变化规律,可用于指导运动训练,如评定运动强度和量度、训练水平、疲劳程度和机能状态等,也是反映机体疲劳状况的重要指标。

血氨指标应用

安静状态下,机体内氨的产生和消除保持着动态平衡,人体安静时血氨的浓度较低运动可导致体内氨的生成与消除间的平衡遭到破坏,使血氨水平升高,不利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与运动后疲劳的恢复。因此,血氨是运动机能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可反映机体的运动强度、疲劳程度、训练效果等,可用于指导运动训练,并辅助应用于运动员选材。

①评定运动强度,指导耐力训练。机体血氨水平随运动强度的不同而不同,运动强度不大且持续时间在30min以内时,血氨浓度变化不大。当运动强度超过60%~70%VO2max时,血氨浓度急剧升高,且与乳酸含量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几乎平行增加。血氨在剧烈运动后即刻即可达到高峰,在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达到稳态之后,血氨水平仍然会持续升高。因此,血氨可为指导耐力训练的持续时间提供参考。

②评定运动性疲劳。运动后血氨增高会导致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影响人体的运动机能。短时间的激烈运动,由于无氧供能系统失衡而使血氨浓度增加,产生运动性疲劳;长时间运动,由于氨的积累将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氨还对体内许多生化反应起不良作用,进而导致疲劳的出现,因此,血氨含量的变化可用于评定疲劳程度和机能状态。

③评定运动训练水平。运动训练不会影响氨产生的能力,但可增加肌肉线粒体数量并提高血流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动所致的AMP脱氨酶活性的升高,延迟最大强度运动时氨的产生,加速机体机能能力的动员,降低血氨的水平与变化幅度,并可提高运动后氨的消除速率。血氨峰值及恢复速度与机能状态、训练水平密切相关,机能状态好,

5.2尿素

尿素(urea)是机体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在肝脏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后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主要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量随汗液排出。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加强,氨转运至肝脏并合成尿素,促进了肌肉内氨基酸参与供能,导致尿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长时间激烈运动使肌肉能量的平衡遭到破坏,ATP不能迅速再合成时,生成

的单磷酸( adenosinemonophosphate,AMP)在肌肉中易脱氨基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脱下的氨基转化为尿素,血尿素增加。因此,常将血清尿素作为判断运动员机能状态的灵敏指标,用于评定其对训练负荷的反应与疲劳状况。

尿素指标应用

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清尿素的正常值范围为2.9~8.2mmol/L,成人血清尿素浓度的日间生理变动平均为0.63mmol/L,男性血清尿素浓度比女性血清尿素浓度平均高0.3~0.5mmol/L。

①长时间运动训练导致血尿素含量增高。长时间高负荷运动导致肌肉中蛋白质、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供能加强,使氨基在肝脏中代谢产生的尿素增多而使血尿素含量明显升高。研究表明,运动时间在30min以内血尿素变化不明显,而运动超过30min后,其含量往往明显升高,绝大多数出现在运动45~60min。

②血尿素是评定机体机能状况的灵敏指标。训练水平越高、机体机能状况越好者血尿素水平恢复正常的速度越快,反之,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性越差,恢复的速度越慢。

③血尿素用于指导运动训练。训练期每天或隔天、或于大运动量训练后次日晨测定血尿素,可指导运动训练。若训练中血尿素含量不变,表明运动量过小;若于训练期开始上升,然后逐渐恢复正常,表明运动量足够大,且身体能适应;若训练后次日晨血尿素超过8.0mmol/L,或训练期中始终升高,或在训练后3~5d甚至1周仍未恢复,表明运动量过大,身体未能适应,必须对运动量进行调整,一般认为运动后以不超过8.0mmol/L为宜。

④血尿素指标应用时需充分考虑影响其变化的因素。血尿素有个体差异,评价时应针对不同个体进行系统分析与比较;尿素测定结果与饮食中蛋白质含量相关,摄入过量蛋白质会导致血尿素增高;不同检测方法的参考范围也有一定的差异。

5.3肌酐

骨骼肌是人体最大的组织,它提供了移动躯体、完成运动所必需的动力,参与其能量供应的代谢途径是肌酸—磷酸肌酸—肌酐代谢,其中磷酸肌酸属磷酸原供能系统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如短跑、举重、投掷)中起着主导作用。

肌酐( creatinine,Cr)作为肌酸一磷酸肌酸供能系统的终产物,最后经肾小球过滤随尿液排出体外,肾小管内很少吸收,其水平反映了骨骼肌磷酸肌酸的含量与机体的肾功能状况,可用于评定肌肉的机能水平、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训练效果。

肌酐指标应用

血液中肌酐分为外源性肌酐和内源性肌酐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的代谢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若未进行剧烈运动且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机体内每天生成的肌酐就会比较恒定。

①运动导致肌酐增高。剧烈运动时机体储备的ATP不能满足机体所需时,机体可动员肌酸-磷酸肌酸供能系统,在肌酸磷酸激酶的作用下直接将肌酸磷酸的能量传递给ATP供机体所用,从而生成肌酐,且由于运动使肾血流量减少,肾组织缺血,肾小球滤过机能降低,导致肌酐随尿液排出的量减少,血清肌酐浓度增加。

②肌酐指标应用于运动员选材。肌酐既可反映骨骼肌的发达程度,也可反映骨骼肌内磷酸肌酸水平的高低,故其测试是衡量体内磷酸肌酸水平的非损伤性简便方法,肌酐/体重系数是一项重要的运动生化指标,常用于运动员选材与指导运动训练。

糖皮质激素 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 1、替代疗法 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的补充替代疗法。 2、严重急性感染或炎症 1)严重急性感染,对细菌性严重急性感染在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的同时。配伍GCS,利用其抗炎、抗毒作用,可缓解症状,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对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GCS,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用后可加剧。但对重度肝炎、腮腺炎、麻疹和乙脑患者用后可缓解症状。 2) 防止炎症后遗症、对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及烧伤等。用GCS后可减轻疤痕与粘连、减轻炎症后遗症。对虹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除上述作用外,尚可产生消炎止痛作用。 3、呼吸疾病 支气管哮喘是由单纯气道平滑肌功能性过度痉挛深化为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理论。此种炎症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如肥细胞、嗜酸粒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的。其主要的作用有: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减少白三烯和列腺素的合成;促使小血管收缩,增高其内皮的紧密度,减少血管渗漏;抑制炎症细胞的定向移动;活化并提高呼吸道平滑肌β受体的反应性;阻止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组胺酸脱羧酶,减少组胺的形成等。但不同激素使用疗效差异有显著性。通过以上对照结论表明甲强龙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观察引起水钠潴留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HPA)抑制等不良反应轻。地塞米松虽在临床广泛应用但起效慢,因在体内由肝脏转化为泼尼松后起效,且半衰期长对HPA抑制作用强而持久,对糖代谢的影响大。故两者比较甲强龙因起效快、半衰期适中、抗炎作用强、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4、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 1)自身免疫性疾病:GCS对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病均可缓解症状。对器官移植术后应用,可抑制排斥反应。 2) 过敏性疾病:GCS对荨麻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均可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 5、治疗休克: 对感染中毒性休克效果最好。其次为过敏性休克,对心原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也有效。 6、血液系统疾病: 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较好。对再障、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也能明显缓解,但需长期大剂量用药。 7、皮肤病: 对牛皮癣、湿疹、接触性皮炎,可局部外用,但对天疱疮和剥脱性皮炎等严重皮肤病则需全身给药。 8、恶性肿瘤: 恶性淋巴瘤、晚期乳腺癌、前列癌等均有效。 9、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常见的白血病之一 由糖皮质激素组成的方案是临床上常用的化疗方案,但是应用哪一种糖皮质激素最好尚存争议。有研究认为应用地塞米松的疗效好于强的松,因能透过血脑屏障可以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止白血病复发,其所治疗的患者持续缓解时间延长。 糖皮质激素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1.长期大量使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1)消化系统并发症2)诱发或加重感染结核病患者使用时应合用抗结核药 3)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停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必要时加用抗高血压药,抗糖尿

原则糖皮质激素合理应用的基本

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适应证尤其是相对适应证较广的药物,但是,临床应用的随意性较大,未严格按照适应证给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如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有抑制自身免疫的药理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自身免疫病治疗如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炎(桥本病)、1型糖尿病、寻常型银屑病等。 (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及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本《指导原则》中除非明确指出给药途径,皆为全身用药即口服或静脉给药。 1.品种选择:各种糖皮质激素的药效学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应根据不同疾病和各种糖皮质激素的特点正确选用糖皮质激素品种。 2.给药剂量: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应按不同治疗目的选择剂量。一般认为给药剂量(以泼尼松为例)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长期服用维持剂量:2.5~15.0 mg/d;(2)小剂量:<0.5mg·kg-1·d-1;(3)中等剂量:0.5~1.0 mg·kg-1·d-1;(4)大剂量:大于1.0 mg·kg-1·d-1;(5)冲击剂量:(以甲泼尼龙为例)7.5~30.0 mg·kg-1·d-1。 3.疗程:不同的疾病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冲击治疗:疗程多小于5天。适用于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如暴发型感染、过敏性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过敏性喉头水肿、狼疮性脑病、重症大疱性皮肤病、重症药疹、急进性肾炎等。冲击治疗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可迅速停药,若无效大部分情况下不可在短时间内重复冲击治疗。 (2)短程治疗:疗程小于1个月,包括应激性治疗。适用于感染或变态反应类疾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及胸膜炎、剥脱性皮炎或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短程治疗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停药时需逐渐减量至停药。 (3)中程治疗:疗程3个月以内。适用于病程较长且多器官受累性疾病,如风湿热等。生效后减至维持剂量,停药时需要逐渐递减。

激素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一、视神经炎。 视神经的炎症,在眼球内段称为视神经乳头炎,在眼球后段称为球后视神经炎。表现为突然视力下降,眼球转动痛,瞳孔直接对光反应迟缓或消失,视野出现中心或旁中心暗点或哑铃形暗点。视神经乳头炎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充血水肿、出血渗出;球后视神经炎眼底可无异常。 【治疗原则】 1.查找病因:脱髓鞘疾病、急慢性传染病、中毒等。 2.病因治疗。 3.除外传染病等可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 4.支持疗法,如用维生素B1、B12,血管扩张剂等。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治疗时机:要求在发病8天内治疗。 2.方案:甲泼尼龙静脉注射1g/d(或250 mg /6h),共3天,随后给予泼尼松1 mg?kg-1?d-1,11天;之后很快减量,在第15天给予泼尼松20mg/d,第16天和18天10mg/d。 二、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有视神经的挫伤和断裂伤,后者光感消失,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挫伤导致的视神经病变可以因为视神经水肿导致视力严重损伤,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果及时可以挽回部分视力。 【治疗原则】 1.眼眶CT确定无视神经断裂伤,应尽快行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 2.神经营养药辅助治疗。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各种原因所致眼外伤,包括机械性、物理性等,均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法可参照葡萄膜炎的治疗。 1.方案:(1)静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①于伤后3天内启用治疗的患者:首次甲泼尼龙30mg/kg,静脉滴注8小时,以后5.4 mg?kg-1?h-1,静脉滴注,用药至23小时;24~48小时内用250mg/6h静脉滴注,第3天起改口服50mg/d,逐渐减量至14天。②伤后3天以后开始治疗的患者:首次甲泼尼龙1g静脉滴注,然后改为500mg静脉滴注,2次/d,滴注2天,后改为口服50mg/d, 逐渐减量至14天。(2)口服泼尼松:1 mg?kg-1?d-1, 分2次口服,共3天,继续口服7.5mg/d,逐渐减量,用药14天。 2.特别注意:启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必须有血糖检查结果。有明确的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必须确认病情稳定的前提下使用。 三、眼科手术后。 眼科手术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对不同的手术要求不同,但糖皮质激素浓度逐渐递减,点药次数逐渐递减的原则不变。 角膜移植术后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一个复杂且有多因素参与的过程,其发生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但众多的研究显示,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是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的迟发型超敏反应。预防和治疗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是保证角膜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角膜移植术后最常应用的抗排斥药物仍首选糖皮质激素。 【治疗原则】 1.局部予以抗生素点眼。 2.局部应用人工泪液等润滑剂促进角膜上皮生长。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 罗慰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北京市 100730) 中图分类号 R977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124(2004)05-0299-01 糖皮质激素常被运用于治疗各类应激反应、免疫性疾病和炎症状态。治疗的效果取决于适应证的正确选择、药物剂量的控制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 1 正确选择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1] 111 糖皮质激素在对抗炎症和抑制免疫的作用有相似的分子细胞学基础,许多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细胞都会受糖皮质激素的影响。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后中性粒细胞数迅速增加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数降低。 注射糖皮质激素后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数增加的原因是由于骨髓中成熟中性粒细胞释放到全身循环和血管内的中性粒细胞向血管外渗出减少。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糖皮质激素对抗的炎症是非特异性炎症。 112 不应将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理解为“对抗非特异炎症和特异炎症”。临床上当遇到一些患有高热不退、抗生素疗效欠佳的肺炎病例,医生求效心切,便往往在应用抗生素之外又加用糖皮质激素。其结果是,热度很快减退了,但肺炎病灶反而经久不消。一般来说,微生物所致的肺炎理应寻找其致病原。治疗细菌性肺炎首先应针对它的病原菌选用抗生素。在有条件做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实验的单位,不但应关注肺炎的致病菌,更应了解该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情况而后施治。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每当我们会诊到“难治的肺炎”病例时,追问其病史,一般都能发现在其以往治疗过程中都曾被不适当地应用过糖皮质激素。 113 将糖皮质激素当做“退热剂”不是正确的实践。 糖皮质激素能抑制下丘脑对致热原的反应并能抑制白细胞致热原的生成和释放,有一定的退热作用。许多免疫系统疾病,当伴有高热时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在这种目的情况下用药是合理的,因为它是针对病因治疗的。众所周知,糖皮质激素是当前由于免疫反应失常而造成疾病的一种重要药物。 问题是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只片面地观察到糖皮质激素对免疫性疾病的疗效而将该激素推广用于其他许多伴有发热的疾病。譬如患者患有纵隔淋巴结结核病,伴发热,当其诊断未明确时医生为了“退热”,常不适当地应用了糖皮质激素,结果造成患者表面上解除了发热,但纵隔淋巴结却不断地增大,到后来通过活检和病理学检查证实其为结核性淋巴结炎,淋巴结内呈干酪样坏死,继续随诊的结果观察到此类病例后来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效果比没有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例差。这是应当注意的。 作为对症治疗,降低体温过高的措施有许多,像物理方法降温,适量的解热药剂或采取辩证施治方法应用中药等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并不见得一定要用糖皮质激素。关键的问题是应明确其发热的原因再加以解决。 2 糖皮质激素药物剂量的控制 由于糖皮质激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应用时应当注意可能产生的各种生理影响和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对人体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此外 ,该药对水和电解质代谢有潴钠排钾和拮抗利尿 素的作用,促进尿钙排泄。它对造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骨 骼的作用也是明显的。其抗毒素和抗休克、抗炎症和免疫抑制 作用自1948年以来即为世人所认知。 对于不同的药剂,针对不同的疾病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全 身状态酌情处理。对于某些结缔组织病或肉芽肿病(如结节 病),其常用量更应考虑到该次治疗是初治还是复治加以区别。 为了增强疗效有时除糖皮质激素之外更宜辅以其他免疫抑制 剂。口服糖皮质激素的等效量和常用量见表1。 表1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比较 药物等效量(mg)口服常用量(mgΠ次) 氢化考地松201010~2010 可的松2512.5~20.0 强的松5 2.5~10.0 强的松龙5 2.5~10.0 甲基强的松龙4 2.0~8.0 曲安西龙4 2.0~8.0 地塞米松0.750.75~1.5 倍他米松0.600.60~1.2 应用糖皮质激素后逐渐递减药量,以稳定药效、避免撤药 综合征是很必要的。 3 采取措施减少不良反应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应注意不良反应。未加必要的防卫 往往造成细菌(如结核菌)和真菌等感染。已罹结核病的患者 必须加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去曾患结核病而适合应用糖皮 质激素的患者,其每日服用相当于30mg强的松者一般应辅以 抗结核药物,不然持续数月治疗后可能出现结核病复发。陆慰 萱等报告2003年对S ARS患者愈后追查,MRI显示骨损害476 例患者34%出现骨坏死,他们认为甲基强的松龙应用总量少 于1000mg者未发现有骨坏死。有的患者则死于糖尿病、结核 病、真菌和细菌感染。S ARS流行时期重症患者均接受糖皮质 激素治疗,上述不良反应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Winkelstein A.Immunosuppresive Therapy[M].In:S tites DP,T err AI,Parslow TG.Medical Immunology.9th Edition. C onnecticut:Appleton&Lange,1997:852~861. [2]张海英,李玉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理特性及合理 应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4,2(3):36. (收稿日期:2004-09-07)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4年第4卷第5期 ?299  ?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原则

2013级全科九班李安虎学号:320130916971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原则 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适应证尤其是相对适应证较广的药物,但是,临床应用的随意性较大,未严格按照适应证给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如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有抑制自身免疫的药理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自身免疫病治疗如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炎(桥本病)、1型糖尿病、寻常型银屑病等。 (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及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本《指导原则》中除非明确指出给药途径,皆为全身用药即口服或静脉给药。 1.品种选择:各种糖皮质激素的药效学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应根据不同疾病和各种糖皮质激素的特点正确选用糖皮质激素品种。 2.给药剂量: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应按不同治疗目的选择剂量。一般认为给药剂量(以泼尼松为例)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长期服用维持剂量:2.5~15.0 mg/d;(2)小剂量:<0.5mg〃kg-1〃d-1;(3)中等剂量:0.5~1.0 mg〃kg-1〃d-1;(4)大剂量:大于 1.0 mg〃kg-1〃d-1;(5)冲击剂量:(以甲泼尼龙为例)7.5~30.0 mg〃kg-1〃d-1。 3.疗程:不同的疾病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冲击治疗:疗程多小于5天。适用于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如暴发型感染、过敏性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过敏性喉头水肿、狼疮性脑病、重症大疱性皮肤病、重症药

激素定义、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副作用

激素定义、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副作用 广义定义:激素类药物就是以人体或动物激素(包括与激素结构、作用原理相同的有机物)为有效成分的药物。狭义定义:通常,在医生口中的“激素类药物”一般情况下在没有特别指定时,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简称。其他类激素类药物,则常用其分类名称,如“雄性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1 分类 激素类药物可以分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激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 该类药物常见使用方式:静脉使用、口服、外用及其他。常见剂型:注射粉针、水针、胶囊、片剂、霜剂、膏剂、气雾剂。 依不同方法分类若按药物类别来划分,共可分为以下五类: 1、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 2、性激素类:包括雌激素类.孕激素类.雄激素类.同化激素类.促性腺激

素类 3、甲状腺激素类:包括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类. 4、胰岛素类: 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中效胰岛素类.短效胰岛素类. 5、五垂体前叶激素类:包括生长激素类.生长抑素类.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及类似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类. 其中,第一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是指肾上腺皮质部分泌多种激素的总称。 肾上腺是位于肾脏上面的一个内分泌腺体,左、右各一,重约5g,左肾上腺近似半月形,右肾上腺呈三角形。肾上腺可划分为皮质部分与髓质部分。其中,皮质部分分泌三大类激素: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及少量性激素。所以,男性也会分泌雌性激素,女性也会分泌雄性激素。分泌紊乱时,会导致第二性征紊乱。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若按种类划分: (1)盐皮质激素:由皮质的球状带合成分泌,以醛固酮和去氧皮质酮为代表,对水盐代谢有一定的影响,故称盐皮质激素。较少用于药物。 (2)糖皮质激素类:由皮质的束状带合成和分泌,主要影响糖和蛋白质等代谢,且能对抗炎症反应,而对水盐代谢影响较小,临床应用较广。主要药物以氢化可的松为代表,一般所说的“皮质激素”即指这一类。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比天然激素具有的抗炎作用更强,对水盐代谢影响更小的优点,因而在应用上更为重要。常用的药有泼尼松、氢化泼尼松和氟美松。

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完整版)

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完整版) 作者:宋红梅 选自:中华儿科杂志, 2018,56(3)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 GC)自20世纪4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经历了70余年的检验,除了作为替代治疗用于肾上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疾病外,其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以及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使其在炎症性、过敏性、免疫性以及肿瘤性疾病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 然而,GC的双刃剑之虑也是众所周知的。也正是由于GC作用的广泛,特别是长期大剂量应用时,GC可同时引起多个器官和系统的不良反应,包括感染、类库欣综合征表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消化性溃疡、青光眼、白内障、骨质疏松以及神经精神症状等;而且临床应用的GC品种多样,其生物效价、药物代谢动力学、所需剂量、给药时机及途径也存在个体差异。如何正确选择GC的不同种类、剂型和给药途径以及掌握好治疗剂量和用药疗程,在发挥其药理作用的同时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是对临床医生的考验。最大的治疗效果,最小的不良反应,这如同对精湛艺术品的追求,考验的是临床医生实践的功底。

首先,要根据不同的临床适应证选择不同的GC进行治疗,紧急情况例如脓毒症、严重哮喘发作、严重药疹、急进型肾炎以及部分危重症风湿性疾病等需要给予大剂量静脉冲击,冲击剂量一般为甲泼尼龙15~30 mg/(kg·d),静脉滴注,连用3 d为一个疗程(应<5 d),可根据病情重复2~3个疗程;但是反对在感染性疾病中以单纯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GC。同时,要了解不同种类GC的代谢和作用特点,针对不同需求来选择应用。例如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是最符合生理状态的GC,适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内分泌疾病的替代治疗;泼尼松(龙)或者甲泼尼龙抗炎作用强、作用时间长,多用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泼尼松必须在肝脏转化成泼尼松龙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肝功能异常时应该选用泼尼松龙或者甲泼尼龙以免影响疗效。 要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治疗剂量以及给药途径,需长期用药时应尽可能应用小剂量维持,通常为7.5~15.0 mg/d [1];一些轻度关节炎可能给予相当于或甚至低于生理分泌量的剂量就能达到长期控制[2]。局部炎症为主要表现者尽可能采用非全身GC治疗,以力图达到局部更高的浓度同时减少全身暴露,例如关节内注射治疗关节炎症、吸入给药治疗哮喘以及局部涂敷治疗皮肤炎性疾病等。 其次,GC的不良反应主要因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所致。一般情况下大剂量持续数日内(冲击剂量应<5 d)应该是安全的,但有资料显示,3年内至少接受过1次短疗程(<30 d)门诊GC治疗的成人患者,脓毒症、静脉血栓和骨折的发生率均有增加[3]。大剂量特别是冲击治疗

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一章肾上腺皮质激素 【概述】 一、来源 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组成。肾上腺皮质组织从外向内依次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由于各带所表达的酶系不同,故合成和分泌的激素也不同: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束状带和网状带主要分泌糖皮质激素和少量的性激素,上述激素总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al hormones)。 肾上腺皮质细胞主要利用血循环中的胆固醇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类激素为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属于类固醇激素(甾体激素)。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是21个碳原子的甾体,而雄激素含19个碳原子,雌激素含18个碳原子。 通常所指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为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 二、生理作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 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广泛而复杂,且随浓度不同而异。生理情况下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主要影响物质代谢过程,超生理浓度的糖皮质激素还有抗炎、抗免疫等药理作用。 (1)糖代谢:糖皮质激素是机体调节糖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升高血糖: ①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②增加肝葡萄糖异生作用,使葡萄糖产生增多,一方面诱导糖异生的酶系,同时又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分解、糖酵解,提供糖异生所需底物; ③促进肝糖原合成,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 ④减慢葡萄糖氧化分解过程。因此,糖皮质激素过多时可出现类固醇性糖尿病;而缺乏时则可发生低血糖。 (2)蛋白质代谢:糖皮质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负氮平衡。长期过量的糖皮质激素可引起严重的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伤口愈合延缓,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3)脂肪代谢:糖皮质激素可直接或通过增强儿茶酚胺和生长激素等的脂肪分解作用来促进脂肪分解,增加血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同时因其升高血糖的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促进脂肪合成,使体内总的脂肪量增多。超生理浓度的糖皮质激素可改变体脂的分布,形成满月脸和向心性肥胖。 (4)水和电解质代谢:生理浓度的皮质醇可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促进钠的再吸收和钾、钙、磷排泌,起到保钠排钾作用,但此为较弱的盐皮质激素样作用。皮质醇过多时可使11b-羟类固醇脱氢酶的结合能力达到饱和而与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促进肾远曲小管钠、钾交换,导致水、钠潴留和钾丢失。糖皮质激素引起钾丢失的另一个原因是组织蛋白质分解增强,钾从细胞内释出。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

2.给药剂量: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的作https://www.doczj.com/doc/0a11620912.html, 7 用,应按不同治疗目的选择剂量。一般认为给药剂量(以泼尼松为例)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长期服用维持剂量:2.5~15.0 mg/d;(2) 小剂量:<0.5mg〃kg-1〃d-1;(3)中等剂量:0.5~1.0 mg〃kg-1〃d-1;(4)大剂量:大于1.0 mg〃kg-1〃d-1;(5)冲击剂量:(以甲泼尼龙 为例)7.5~30.0 mg〃kg-1〃d-1。 3.疗程:不同的疾病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情况: (1)冲击治疗:疗程多小于5 天。适用于危重症病人的抢救, 如暴发型感染、过敏性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过敏性喉头水肿、狼疮性脑病、重症大疱性皮肤病、重症药疹、急进性肾炎等。冲击治疗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可迅速停药,若无效大部分情况下不可

在短时间内重复冲击治疗。 (2)短程治疗:疗程小于1 个月,包括应激性治疗。适用于感 染或变态反应类疾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及胸膜炎、剥脱性皮炎或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短程治疗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停药时需逐渐减量至停药。 (3)中程治疗:疗程3 个月以内。适用于病程较长且多器官受 累性疾病,如风湿热等。生效后减至维持剂量,停药时需要逐渐递减。(4)长程治疗:疗程大于3 个月。适用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 的预防和治疗及反复发作、多器官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系统性血管炎、结节病、大疱性皮肤病等。维持治疗可采用每日或隔日给药,停药前亦应逐步过渡到隔日疗法后https://www.doczj.com/doc/0a11620912.html, 8 逐渐停药。 (5)终身替代治疗: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 能减退症,并于各种应激情况下适当增加剂量。 4.给药途径:包括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等全身 用药,以及吸入、局部注射、点滴和涂抹等局部用药。 分类及常用药物(表1~4) (一)按作用时间分类:可分为短效、中效与长效三类。短效药 物如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作用时间多在8~12 小时;中效药物如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作用时间多在12~36 小时;长效药物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作用时间多在36~54 小时。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

a)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 2. 【摘要】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应用最广的药物之一。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前要权衡利弊,应严格掌握 适应证、使用方法、激素种类、剂量、疗程、减药方法及不良反应的预防等,全面考虑治疗益处及不良反应极为重要。 3.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剂量;依赖;撤药综合征 4.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已经应用了半个多世纪,是临床应用最广的药物之一。几乎每一位临床医生都非 常熟悉,不少医生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并形成了各自的激素用药习惯。然而,临床上不合理使用激素的现象却非常普遍。而且在激素的用法上,的确还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 因此,激素的临床合理应用,虽然不是一个新颖的问题,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a) 1 糖皮质激素内科适应证[1] 1.1 内分泌代谢病 b) 急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生理替代剂量)、恶性突眼、甲状腺危象、亚急性甲状腺炎、垂 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生理量)、垂体性昏迷、抗胰岛素性糖尿病等,高钙血症。 1.2 感染性疾病 c) 各种严重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时,也适用于寄生虫病引起异性蛋白反应而致症状严重者,如急 性血吸虫病,结核性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有大量积液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心肌 炎。 1.3 血液病 d) 过敏性紫癜、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多发 性骨髓瘤。 1.4 心血管疾病 e) 重症心肌炎、心肌梗死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1.5 消化疾病 f) 吸收不良综合征、克罗恩病、暴发型肝炎(黄疸重)、特发性脂肪泻。 1.6 呼吸疾病 g) 呼吸窘迫综合征(尤其婴儿)、哮喘、结节病、变应性肺泡炎、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 1.7 肾脏疾病 h) 肾炎肾变期急性肾功能不全。 1.8 风湿免疫病

激素合理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 1、激素不合理使用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激素用于临床已经有半个多世纪,是临床应用最广的药物之一。几乎每一个临床医生都有一套使用激素的经验,有各自的使用激素的习惯。但是,临床上不正确或不合理使用激素的现象确广泛存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用药指征不明确或完全无指征用药这是不合理使用激素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在各级医院都存在,在基层医院更为普遍。有人对11所乡镇卫生院激素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抽查的使用激素的病例中,有用药指征者不足lO%,完全无用药指征或有禁忌症者占60%以上;最突出的表现是有73%以上的用药目的是为了降低患者的体温。调查者认为,造成乡镇卫生院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乡镇医院部分临床医生对激素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应用指征及禁忌症缺乏清晰的认识,认为激素退热效果好,把激素当作退热药使用;②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对不合理使用激素所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对其危害性体会不深。因为一旦使用激素造成感染扩散等严重不良反应时,病人往往已转入上级医院救治;③少数医生业务差,对激素的药理作用毫无了解,却错误地总结所谓的“经验”,把激素用到一些诊断不清、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身上,以图缓解症状;④近年来,农村医疗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吸引、留住病人,明知无用药指征,还把激素当退热药使用。而农村病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缺乏卫生常识,治疗时急于退烧,认为体温下降了就是病情好转了,这是导致将激素当作退热药使用的社会基础。 1.2无适应症不恰当地采用“冲击疗法”或超大剂量长疗程使用激素这种形式的激素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主要发生在大、中型医院中,一些医生对激素的用量很随意,尤其对危重病人的用药更是无所顾忌,主观上有激素用量越大越好的思想,或是盲目追随权威。事实上,临床上很少有确实需要使用超大剂量激素或冲击疗法治疗的情况,国内外关于冲击疗法“有效”的报道都缺乏循征医学的证据。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表明,冲击疗法或超大剂量激素治疗都是弊大于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目录 前言 (7) 第一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8) 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8) (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8) (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8) (三)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 (10) (四)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10) (五)注意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 (10) 二、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11) (一)儿童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1) (二)妊娠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1) (三)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1) 第二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 (12) 一、管理 (12) 二、落实与督查 (12) 第三章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事项 (14) 一、适用范围 (14) 二、不良反应 (16) 三、注意事项 (17)

(一)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7) (二)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7) (三)其他注意事项 (18) 四、分类及常用药物(表1~4) (18) 第四章糖皮质激素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疗原则 (23) 一、内分泌系统疾病 (23) (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23) (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25) (三)肾上腺皮质危象 (28) (四)Graves眼病 (30) (五)糖皮质激素在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31) 二、呼吸系统疾病 (33) (一)哮喘(成人) (33) (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34) (三)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37) (四)结节病 (38) (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9) (六)变应性鼻炎 (41) (七)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42) 三、风湿免疫性疾病 (43) (一)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43) 系统性红斑狼疮 (43) 系统性硬化症 (44)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试题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试题 一填空题 1?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有:抗毒、抗休克、免疫抑制、抗炎。 __ 2?糖皮质激素的等效当量:5mg泼尼松相当于泼尼松龙4.0mg、甲泼尼龙4.0mg、地塞米松 0.75mg、氢化可的松20mg。 3. 糖皮质激素常见的用药途径有: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吸入、局部注射。 点滴和涂抹。 4. 停药反应长期中或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减量过快或突然停用可岀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样症状。 5. 那些特殊人群应慎用糖皮质激素: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 二单选题 1. 下列哪项不是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症( d ) A. 原发性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B. 风湿免疫性疾病 C. 感染中毒性休克 D. 发热 E. 过敏性疾病 2. 下列那些药物是长效糖皮质激素( e ) A. 可的松、氢化可的松 B. 泼尼松、泼尼松龙 C. 甲泼尼龙、 D. 曲安西龙 E. 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3. 下列关于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哪项是不正确的( a ) A. 维持量(泼尼松)2.5~15.0mg/ kg衣d B. 小剂量(泼尼松)<0.5mg/kg衣d C. 中等剂量(泼尼松)0.5~1.0mg/kg * d D. 大剂量(泼尼松)1.0mg/kg * d E. 冲击剂量(甲泼尼龙)7.5~30mg/kg * d 4. 下列情况应慎用糖皮质激素,除外( e ) A. 库欣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肠道疾病或慢性营养不良的患者及近期手术后患者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B. 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有精神病倾向、青光眼、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压、重症肌无力、严重骨 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病患者 C. 感染性疾患 D. 儿童 E. 风湿免疫性疾病 5.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要求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e ) A. 严格限制没有明确适应证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如不能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 质激素。 B. 冲击疗法需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 C. 长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需由相应学科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制定

糖皮质激素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办法

医院糖皮质激素临床使用的管理办法 根据市卫生局相关文件的要求,为加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作出如下规定: 第一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 一、管理要求 1. 严格限制没有明确适应证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如不能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 2. 冲击疗法需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 3. 长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需由相应学科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制定。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长程治疗方案(6个月以上)制订需三级医院内分泌专业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随访和剂量调整可由内分泌专业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 4. 急诊病人非急救情况下不得随意使用糖皮质激素,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高于上条所列权限使用糖皮质激素,但仅限于3天内用量,并严格记录救治过程。

二、督查 1. 培训与考核 每年定期对各科室医师、药师与护理人员进行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知识的培训,定期进行考核,考核不通过者暂停开具糖皮质激素的处方资格。 2. 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检查 方法如下:每季度随机抽取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各30名,根椐患者病情,以药品说明书及卫生部2011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依据,分别对其进行合理性评价,并填写表1、表2。并对检查结果及时上报医务部,并由医务部统一向各科室反馈,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培训教育,并予以奖惩。 表1 住院病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管理检查表 检查时间:20年月日 病人所属科室:病历号:序号: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试题讲课稿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培训试题 科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45分 1. 下列哪项不是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症() A. 原发性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B.风湿免疫性疾病 C.感染中毒性休克 D.发热 E.过敏性 疾病 2. 下列那些药物是长效糖皮质激素() A. 可的松、氢化可的松 B.泼尼松、泼尼松龙 C.甲泼尼龙、 D.曲安西龙 E.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3. 下列关于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哪项是不正确的() A. 维持量(泼尼松)2.5-15.0mg/ kg*d B. 小剂量(泼尼松)<0.5mg/kg*d C. 中等剂量(泼尼松)0.5-1.0mg/kg*d D. 大剂量(泼尼松)1.0mg/kg*d E. 冲击剂量(甲泼尼龙)7.5-30mg/kg*d 4. 下列情况应慎用糖皮质激素,除外() A. 库欣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肠道疾病或慢性营养不良的患者及近期手术后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 女 B. 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有精神病倾向、青光眼、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压、重症肌无力、严重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病患者 C. 感染性疾患 D.儿童 E.风湿免疫性疾病 5.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要求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A. 严格限制没有明确适应证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如不能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 B. 冲击疗法需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 C. 长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需由相应学科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制定 D.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长程治疗方案制订需三级医院内分泌专业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

激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讲义

激素:为所有的内分泌腺体所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理调节作用。其作用强大、活性高、用量小。调节机体的主要物质代谢,调控机体器官的发育和功能,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今天我们学习的激素主要指的是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症、用法及疗程。 我们先了解什么是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所分泌激素的总称,属甾体类(类固醇)化合物,为环戊烷多氢菲(甾核)的衍生物。 我们复习一下解剖和生理学的内容,看看肾上腺在哪?见图。肾上腺左右各一,位于肾脏的上方,腹膜后。右肾上腺呈三角形,左肾上腺呈椭圆形或半月形,肾实质分皮质和髓质两部分。肾上腺皮质又分为三层,由外到内分别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球状带细胞分泌盐皮质激素,主要是醛固酮(aldosterone),调节人体的水盐平衡;束状带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以皮质醇为主,参与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调节。网状带细胞分泌性激素,主要是雄激素,也有少量雌激素,如脱氢异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和雌二醇(estradiol)。 关于肾上腺的知识是如何获得的呢?1855年,Addison描述了肾上腺破坏性病变引起的症状,肾上腺的生理意义为人们所了解。1856年,Brown-Sequard 的创造性实验,摘除肾上腺,证明肾上腺为生命所必需。1927年,Cori等证明肾上腺机能不足的特征是碳水化合物的贮存耗竭。1933年,Harrop和Loeb证明,肾上腺机能不足的特征是钠从肾的丢失。这样,肾上腺就与糖代谢和钠代谢相联系。 到1943年,Reichstein和Shoppee从肾上腺皮质分离出28种类固醇物质结晶,阐明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1952年,Tait做了同样的工作,最后找到了醛固酮(Simpson et al.1954)。 1950年,美国科学家亨奇(Philip S.Hench)因发现可的松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美国科学家肯德尔(Edward C.Kendall)和瑞士科学家莱希斯坦(Tadeus Reichstein)因研究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合成类固醇的化学基础研究)和生物效应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中最重要的一类药糖皮质激素类药(glucocorticoid)。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发表时间:2010-12-08T14:18:32.4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1期供稿作者:周刚徐伟邢汉学[导读] 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多种形式的行为异常。此外,糖皮质激素也可能诱发癫痫发作。周刚徐伟邢汉学(山东省桓台县人民医院人民医院山东桓台 256400)【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1-0404-01 【摘要】糖皮质激素为维持生命所必需,对蛋白质、糖、脂肪、水、电解代谢及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有重要影响。具有抗炎、抗休克、抗过敏等重要药理作用。由于具有多方面的治疗作用,目前已成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类药物。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若用到好处,受益非浅,若滥用,则为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如果对糖皮质激素的作用认识不够或不恰当地使用,其不良后果将会超过原发疾病本身。而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引起的并发症也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医师的重要学习内容。【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合理使用 1 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糖皮质激素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在各种急性炎症的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早期的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和吞噬等反应,从而改善炎症早期出现的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在炎症后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防止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瘢痕形成,但必须注意,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和修复功能,可导致感染扩散和延缓创口愈合。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反应有多方面的抑制作用,能缓解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休克:超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已广泛用于各种严重休克,特别是中毒性休克的治疗。糖皮质激素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大剂量可使血小板增多,并提高纤维蛋白原浓度,缩短凝血时间;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成骨细胞的活力,减少骨中胶原的合成,促进胶原和骨基质的分解,使骨盐不易沉着,骨质形成发生障碍而导致骨质疏松症。大量糖皮质激素还可促进钙自尿中排泄,使骨盐进一步减少,这也是糖皮质激素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骨质疏松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必须停药的重要指征之一。糖皮质激素能影响认知能力及精神行为,并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可出现欣快、不安、失眠甚至产生焦虑、抑郁及不同程度的躁狂等异常行为,甚至诱发癫痫发作或精神失常。糖皮质激素可增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同时,由于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胃粘液分泌减少,上皮细胞更换率减低,使胃粘膜自我保护与修复能力削弱。故长期应用超生理量的糖皮质激素有诱发或加重溃疡形成的危险。 2 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停药后可自行消退。但肌无力恢复慢且不完全。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及加用氯化钾等措施可减轻这些症状。糖皮质激素由于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可延缓创伤病人的伤口愈合。在儿童可因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而造成负氮平衡,使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故长期应用常可诱发感染或加重感染,可使体内潜在的感染灶扩散或静止感染灶复燃,必要时需与有效抗菌药合用,特别注意对潜在结核病灶的防治。糖皮质激素能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并抑制胃粘液分泌,降低胃粘膜的抵抗力,故可诱发或加剧消化性溃疡,糖皮质激素也能掩盖溃疡的初期症状,以致出现突发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应加以注意。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钠、水潴留和血脂升高,可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及椎骨压迫性骨折是各种年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中严重的合并症。这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钙磷排泄,抑制肠内钙的吸收以及增加骨细胞对甲状旁腺素的敏感性等因素有关。如发生骨质疏松症则必须停药。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多种形式的行为异常。此外,糖皮质激素也可能诱发癫痫发作。 3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替代治疗:替代治疗主要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作糖皮质激素的补充治疗。此外,在严重感染、处于严重的应激状态的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病人,必需用大量的糖皮质激素作替代治疗。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原则上应限于严重感染、症状凶险、组织破坏严重,并伴有中毒或休克症状严重的急性感染的危重病人。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常可迅速缓解症状,减轻炎症,保护心和脑等重要器官,减少组织损害,从而帮助病人渡过危险期。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猩红热、败血症、暴发性流行性脑膜炎等感染性炎症,在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的前提下,可加用糖皮质激素作辅助治疗,对某些重要脏器或要害部位的炎症,为了避免组织粘连或瘢痕形成,也可考虑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症状及防止后遗症的发生。在严重感染性炎症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宜用足量短期,达到目的后即可迅速撤药。对过敏性疾病(当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和抗组胺药治疗无效时,或病情特别严重时,也可考虑用糖皮质激素作辅助治疗。适用于各种休克,有助于病人度过危险期。对感染中毒性休克,须与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合用,糖皮质激素的剂量要大,用药要早,短时间突击使用,产生效果时即可停用,及早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有利于维持血压和减轻毒血症,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对过敏性休克,糖皮质激素是次选药,常与肾上腺素合用。对于心源性休克和低血容量休克要结合病因治疗。关于停药: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不能突然停药。这是由于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分泌一定量的糖皮激素以供人体重量功能的需要,某些疾病状态下,人体需要长期利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这时由于应用了大量外来激素,使自身分泌的腺体受到抑制,分泌量减少,如果突然停药,而体内的激素分泌一时还来不及作相应的增加,这样就会造成一系列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症状,如恶心、呕吐、乏力、低血压、体温调节紊乱等, 4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停药后的不良反应及对策反跳现象:在糖皮质激素减量乃至停药的过程中出现原有疾病加重。防止或减轻"反跳现象"的方法是采用"下台阶"的方法逐渐撤减激素。应激危象:长时期、连续服用糖皮质激素后下丘脑一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功能被抑制,停用后该轴功能需分期恢复,需要9~12个月或更长时间完成,因此,当遇感染、外伤、分娩、手术、吐泻、脱水、饥饿、寒冷和过劳等应激状态时可因体内皮质激素分泌不足而发生皮质功能衰竭。因此,各种应激状态均应加大糖皮质激素用量,己停用激素者可再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