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

硕士课程论文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以及在我国的运用研究

姓名:姜静

年级:2013级

学号:201308023

专业:会计学

院系:会计学院

二○一五年一月

摘要

战略成本管理作为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相结合的产物,是传统成本管理对竞争环境变化做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它从战略高度对企业成本行为及结果进行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运用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帮助企业制定战略,从而努力寻求并创造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弥补了传统成本管理在新环境下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

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情况。首先,本文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接着,对战略成本管理现有的四种典型模式分别进行描述与评价,且重点分析这几种典型模式目前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状况,并选取一些典型的企业应用案例进行分析,肯定其在应用中取得的成绩,总结其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最后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我国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应用研究

目录

1、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概述 (1)

1.1战略成本管理内涵 (1)

1.2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工具 (2)

1.2.1战略价值链分析 (2)

1.2.2战略定位分析 (2)

1.2.3成本动因分析 (2)

2、战略成本管理模式 (3)

2.1克兰菲尔德模式 (3)

2.2罗宾.库珀模式 (3)

2.3成本企划模式 (3)

2.4桑克模式 (4)

2.5各模式之间的比较 (4)

3、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实际应用 (4)

3.1罗宾.库珀模式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典型事例 (4)

3.2成本企划模式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典型事例 (5)

3.3桑克模式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典型事例 (6)

3.3.1战略价值链的管理 (6)

3.3.2战略定位 (7)

3.3.3战略成本管理制度 (8)

4、对我国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建议 (8)

参考文献 ..................................................... .. (10)

战略成本管理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Kenneth Simmonds)提出,其产生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从宏观方面来说,它是为了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从微观方面来说,它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企业传统成本管理系统为了弥补自身缺陷、自身变革的需要。

1、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概述

1.1战略成本管理内涵

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SCM)是指如何利用战略性成本信息进行战略选择,以及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就是将成本管理置身于战略管理的广泛空间,从战略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成本行为和成本结构进行分析,为战略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战略成本管理是对企业传统成本管理思想和管理体制的一次适应性变革,也是对企业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及核算方式的一种挑战,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拓宽成本管理的时间范围。即从一个单纯的会计年度经营管理的层次提升到更长时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管理层次;(2)拓宽成本管理的空间范围。即从单纯会计成本核算层次提升到企业内部所有经营活动核算层次;从单纯地关注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延伸到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企业外部;(3)拓宽成本管理的适用范围。创新运用多种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使其更好地满足成本战略管理对成本信息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新环境,战略成本管理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外向性。要重视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注重行业背景、竞争对手情况的分析,将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置于整个市场的环境中予以全盘考虑,更能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变化。(2)战略性。从其涉及的时间来看,该模式的管理超越了个会计期间的界限,并争取在较长时间的竞争中保持一定优势。从其涉及的空间来看,其管理的对象包括整个行业的价值链和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是对整个生产经营进行的全面管理。就其涉及的内容而言,它是对与企业经营成本有关的所有方面的综合性管理。(3)竞争性。该模式重点是发展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上,其目的是帮助企业确立竞争战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4)动态性。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竞争战略的改变,企业的成本管理措施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动态性是战略成本管理模式中最突出的特点。

1.2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工具

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有三种分析工具,即战略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1.2.1战略价值链分析

战略价值链分析是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的基础,指通过分析和评价企业内、外部的相关活动来实现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及成本的持续降低,能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强成本竞争力。其包括行业价值链分析、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及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

1.2.2战略定位分析

战略定位分析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帮助企业选择适合自己所处行业特征及自身特点的竞争战略。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看,就是通过对企业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确定要采取的竞争战略,从而明确成本管理的方向和重点,建立与企业战略管理相适应的成本管理系统。

战略定位分析的方法主要有PEST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

PEST分析方法主要是用于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方法。PEST分别是政治(Poxities)、经济(Economies)、社会(Society)、技术(Technology)的英文缩写。PEST 分析法的出发点主要是考虑哪些环境因素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并将这些因素按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方面归类,分析它们对企业发展的长期影响,从而正确制定企业应采取的竞争战略,确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SWOT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企业面临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及企业自身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对比,从而正确定位企业所要采取的战略。SWOT分析法的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SWOT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

A.罗列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可能的机会与威胁;

B.优势、劣势与机会、威胁相组合,形成SO、ST、WO、WT策略;

C.对SO、ST、WO、WT策略进行甄别选择,确定企业应采取的战略与策略。

1.2.3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微观层次上与企业具体生产作业相关的成本动因,如作业量、物耗等;二是战略层次上的成本动因,比如企业规模、质量管理等。战略成本动因对成本的影响比重较大,可塑性也大,一般来说,可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两大类。结构性成本动因是指决定企业基础经济结构的成本动因,执行性成本动因是指决定企业作

业程序的成本动因,它主要反映企业的业务和管理决策如何有效运用资源来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

2、战略成本管理模式

2.1克兰菲尔德模式

1995年,以托尼格兰迪(Tony Grundy)为首的欧洲著名的克兰菲尔德(Cranfield)工商管理学院提出了一种战略管理模式,其特点是把战略成本管理的工具运用于问题的诊断以及提出具有争议性的选择方案,根据成本效益分析,对方案进行评估和规划,然后予以执行,通过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价以及不断学习,开始新的循环过程。他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工具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竞争战略的制定;争对手分析和目标瞄准;行业分析;成本动因分析;评估组织面临的挑战,确定自身的目标。其实质是把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工具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2罗宾·库珀模式

1998年,一向推崇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英国教授罗宾·库珀(Robin Gooperand)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中全面引人作业成本法,关注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从而构成一种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它建议从企业内部、各部门、企业外部、竞争对手等方面,全面运用ABC,使企业管理者和各级人员把自身的工作与企业的战略地位联系起来,以准确的成本核算资料,达到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3成本企划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成本管理的理论界和企业界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划。该模式是一种。源流管理。,即从事物的最初点开始,实施充分透彻的分析,来减少或者消除非增值作业,使成本达到最低。其本质是一种对企业未来的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战术。其特点如下:从成本管理的思路来看,从传统的生产现场转移到开发设计阶段,具有超前意识;从目标成本的确定来看,通过市场上消费者认可的售价,减去期望利润,倒推计算出目标成本,作为设计的依据,也就是说,在设计产品的同时,也设计产品的成本。从成本管理的方法技术看,不把成本看成是单纯的账簿产物,而是从工程学、技术领域去掌握处理成本信息,以工程学的方法和技术对成本进行监控和管理。

2.4桑克模式

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杰克·桑克(Jack Shank)和戈文德瑞亚(V. Govindarajan)等人于1993年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他们通过对成本信息在战略管理的四个阶段(战略的简单表述、战略的交流、战略的推行、战略的控制)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将战略成本管理定义为。在战略管理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对成本信息的管理性运用。其主要内容包括:战略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参考前文1.2)。这种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得到了西方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的普遍认可,并得到了广泛采用。

2.5各模式之间的比较

上述四种模式各有特点。克兰菲尔德模式主要是将战略成本管理工具运用于问题的诊断以及方案的选择,根据成本效益分析对方案进行评估和规划;但是,这种方法运用战略成本管理的范围狭窄,运用层次太低,没有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

罗宾·库珀模式从作业成本法出发,侧重微观的成本动因分析,强调准确的成本核算。但是该模式运用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工具太少,缺少企业战略分析,在降低成本时,势必会造成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冲突,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日本的成本企划则将成本管理的视野全面转换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针对目标成本将价值工程分析方法与成本估算结合为一体运用,以达成先导式更具实效的成本避免。但是对作业链的运作管理与控制却有所忽视,缺乏成本动因和作业分析,忽视空间层次对成本的管理。

桑克模式是以上模式中最完善的,但是该模式忽视了成本核算具体过程的控制,并且没有形成从企业环境分析到制定目标、环境分析、战略成本规划、战略成本的实施和控制、战略成本业绩评价的闭路管理循环。

3、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实际应用

3.1罗宾·库珀模式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典型事例

罗宾·库珀模式是以ABC为基础与核心的,在我国,ABC管理模式的实践运用还不是很多,其主要用于大中型制造业和银行等金融企业,以下将以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来分析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状况。

许继公司是一个大型的国有电力公司,其生产的产品往往具有技术含量高、价格高、非标准性等特点,产品的前期研发费用及生产过程中的间接制造费用较多。其开始使用的是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但是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大力发展,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研发销售费用等快速增长,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无法真实

反映产品成本;另外,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的限制,在人才引进方面有所欠缺,技术进步缓慢,许继电气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在这种种形势压力下,许继公司形成了以ABC为核算基础的较全面的成本核算与控制体系:首先优化了各生产流程,通过与企业的部门经理、一线职工多次交流,使得作业流程得到了很大改进,并消除了部分不增值作业,减少了不必要的库存空间;其次,许继公司根据各作业中心归集费用,通过作业动因把费用分配到各合同上去,然后运用ABC软件系统,及时得到各作业中心消耗各项费用的数据,使得企业员工都能了解到各个作业中心是否存在浪费现象,提高了员工控制成本费用的意识,及时有效地为成本控制阶段提供信息;再次,新的成本管理模式注重培养员工的积极性,积极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且通过制定单位标准作业成本,有效消除了不合理费用,并发现了一些明显不合理的费用及费用下降的空间。

从以上许继公司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所取得的各方面效益来看,ABC的实际应用确实可大大提高国内制造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在企业优化制造流程、消除无效作业、提高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我国,像许继公司这样通过作业成本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使企业取得整体价值提升与不断发展的制造业典型企业还有厦门三德兴、西安农业机械等企业。总之,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深化了成本意识,并建立起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ABC的实施给许继公司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2成本企划模式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典型事例

成本企划模式很大程度上运用了目标成本法的思想,邯钢集团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以目标成本为驱动力”的观念是成本企划模式在我国萌芽的例证。

邯钢模式有它自己的行业及企业特征:我国钢铁行业产品较稳定,技术规范标准,而且市场弹性系数小,价格基本有规可循等等。于是邯钢模式主要靠设计目标成本的成本降低方法来获取成本竞争优势,以提高市场占有率。邯钢模式实行目标成本管理的主要特点有:

(1)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的会计核算与管理模式,开始把引入市场机制作为新型经营管理机制的实现前提。把固定的“内部计划价格”转变成动态的“内部结算价格”。

(2)改变了核算方式;实行“模拟市场”核算方式,以市场价格作为核算依据,来核算产品的成本并计算内部利润率,从而为实施成本否决制度、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提供了基础条件。

(3)改变了目标成本的确定方式;邯钢实行成本的“倒推法”,即从产品的市场

价格为依据,并结合亏损产品情况来确定目标成本,然后根据推算来把握产品生产各项目的成本差异,进而推算出产品上一步骤的目标成本水平。

(4)加大成本考核力度,实施成本否决制度;此制度下要求产品各成本费用之和应该小于或者至少等于市场价格,即决不能亏损。这样便使得企业职工与企业之间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利益共同体,有助于建立一套较完整的目标成本责任体系。

很多专家学者认为,邯钢模式就是参照成本企划模式,同时结合自身特点而产生的,因为邯钢模式以市场为基础来测算目标成本并实施成本否决制度的核心,与成本企划模式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其次,邯钢模式实施目标利润与目标成本的方法和成本企划模式也非常相似;再次,邯钢的“市场倒推、全员否决”模式与成本企划的策划程序也基本相同;最后,尽管邯钢在形式上尚未形成日本的“成本筑入”,但实质上其“成本否决”制度就是对成本筑入结果的评判。

根据这些相同或相似点,我们可总结出成本企划模式在我国萌芽与初步借鉴的例证。然而,这两者又不是完全相同的,因为邯钢模式只是在内部核算经验的基础上引入成本企划的一些成功观念,然而其在产品设计的改良方面还是很有欠缺的,而且目标成本的确定缺乏反复预演的推测,基本上就只是成本指标的分解和责任制,成本管理很多方面还是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体现。总之,邯钢模式借鉴成本企划模式的做法是成功的,但还有很多地方是需要继续改进的。

3.3桑克模式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典型事例

桑克模式是战略成本管理模式中发展最完善的,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也比较广泛,我国的青岛啤酒、海尔集团、奇瑞汽车公司等著名企业都有运用,企业应用时,主要是基于价值链分析来进行企业的定位分析,通过成本动因分析找出影响企业成本发生的因素,对企业的发展有良好的指示作用。接下来将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的成功案例为主来分析桑克模式在我国的运用情况。

公司从1996年起就开始以并购为主要手段实行扩张,然而,这一战略造成了集团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急剧上升。为改变这一状况,从2001年起,青岛啤酒就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内部资源整合措施,意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青岛啤酒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集团已将其提升了到了一个战略的高度,基本采用桑克模式对企业实施了战略成本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3.1战略价值链的管理

在内部价值链的管理方面,青岛啤酒首先成立了仓储调度中心,对产品的仓

储、转库实行统一管理和控制,同时还对运输仓储过程的各环节重新整合、优化,以减少运输周转次数、压缩库存、缩短产品周转时间。现代物流管理体系的建立,使青岛啤酒加快了走向市场的速度,同时使库存占用资金、仓储费及周转运输费每年下降4000万元以上,使青岛啤酒的整体营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得到很大提高。

在外部价值链管理方面,青岛啤酒的经销商、供应商、分销商之间都通过青岛啤酒这一主线相互联接。如:供应链的计划不是企业单独做计划,而是与经销商、批发商一起协商计划,而且还通过供应链的管理与公司的计划协调一致。青岛啤酒和旗下的销售公司之间,及与各分销商之间,均达到很好的协调,从而在成本控制、客户响应等方面创造了新价值。为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更牢固的合作关系,青岛啤酒在外部价值链管理时,还注重建立与竞争对手、供应商和经销商的战略联盟。

在竞争对手价值链管理方面,青岛啤酒自1996年以来,积极实施。低成本扩张,高起点发展。战略,在全国范围内收购、兼并啤酒生产企业,并先后建立了华南事业部、华东事业部。

3.3.2战略定位

青岛啤酒的SWOT分析矩阵见下图:

通过SWOT分析,青岛啤酒在政策、品牌、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都具备了较好的优势,但其劣势也不容忽视,从市场中存在的机会来看,其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威胁主要是体现在竞争与价格方面,但若处理得好,威胁亦可能转化成机会。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青岛啤酒在实施其战略的具体措施中,

不断树立大名牌企业形象,坚持走。低成本扩张,高起点发展。的发展道路,即通过低档大众市场收购当地品牌,扩大市场,提高企业影响力;另外,主要通过中、高档产品来获利。于是形成了独有的。金字塔。产品结构(高、中、低档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创建国际一流企业。

3.3.3战略成本管理制度

经过几年的努力,青岛啤酒建立和规范了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体系,完善了财务分析系统,并在压缩存货占用,控制应收账款的增长及财务结构的优化方面制定了详实的方案。这些举措为青岛啤酒持续其成本降低策略提供了基本保障。

(1)加强内部成本管理

公司对管理体系进行重构,推行事业部制,压缩管理环节,精简管理机构,降低了因沟通协调发生的管理费用,同时提高了整个集团的管理效率。此外,公司强化了节能降耗等环节的控制,订立了合理的消耗指标并严格考核,积极推行经济目标责任制,使各项能耗指标有较大程度的下调。、

(2)加强资金管理

一是利用资金结算中心,对50余家销售公司实施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二是通过集中财产保险管理每年节约保险费用300多万元;三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1998年至2003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3.4倍,应收账款下降67%;四是严控对外担保,至今除控股子公司以外对外担保为零。通过以上一系列举措,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成本。

综上所述,青岛啤酒以其独特的远见,在战略的角度运用适合自身发展的成本管理模式对我国企业借鉴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启发作用。4、对我国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建议

从以上典型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就成本管理的实践应用而言,并不存在统一的完善模式。我国的每一个特定企业,都应结合自身特点,借鉴、取舍、综合与改造国内外先进的成本管理观念和方法,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相对完善的成本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战略成本管理观念

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注重企业全局与未来发展,能主动适应环境的新型成本管理形式。我国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要获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基础准备。

首先,应树立成本意识,更新成本观念;企业进行战略成本管理之时,领导及员工应有较强的成本意识,能自觉地为战略目标作出贡献,企业才具有获得竞争优势这一最终战略目标的保障。

其次,树立正确的战略成本管理目标与竞争观念;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应该服从于战略管理的总体目标,不仅应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和保持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建议企业在确立战略成本管理目标之时,把企业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综合起来,在关注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同时,还应关注竞争对手和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以帮助决策者进行最佳的战略选择,促进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三,改进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应以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创造学习型组织,并组建动态项目团队,提高全员管理的成本意识和素质,以使各部门的战略成本管理协调、有效地进行。

最后,加强成本信息系统的建设;按成本项目和成本要素所提供的现行成本信要求对传统成本信息系统进行整理,以便与企业各价值链活动相匹配,及时提供战略成本管理所需的上、下游渠道及竞争对手的成本信息。这是成功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保证。

(2)建立全面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措施体系

为了保证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措施实施的有效性及保证战略成本管理顺利实施,则需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保障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就是以既定目标和控制标准为依据,采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短期成果进行业绩评价,考察其目标完成程度,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以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对结果进行衡量,便于形成持续的解决方案。

(3)正确对待国外战略成本管理的经验,不断总结和完善我国的成本管理经验目前,我国要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必须学习国外先进的成本管理经验,争取在国际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但由于我国与国外的社会制度、经济环境等方面均有差异,我国企业在借鉴国外经验时,不能照搬照抄,对那些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与我国具有共性的东西,可以充分吸收;而对于那些不适应我国国情的东西,则要坚决摒弃。同时,还应总结我国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经验,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将其重新进行开发、改革、创新,使之成为适合自身发展的优良成本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珂著,《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2]焦跃华,袁天荣,《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J],会计研究,2001年2月,第40-43。

[3]何瑛,《战略成本管理研究综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4年1月,第37-39。

[4]许亚湖,《企业战略成本管理》[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6月,第107-111。

[5]杨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现状评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2月,第55-56。

[6]陈淑梅,《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的应用》[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9月。

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美国会计学家罗宾·库帕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指运用成本管理技术,使得公司在提高战略地位的同时降低成本,具体而言,他说战略成本管理是一个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主要是从战略的视角来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从而进一步发现降低成本的途径,其目标是营造企业持久竞争优势。在我国加入WTO后,在这种新的经济时代下,传统的成本管理已经失去了生命力,我们的成本管理不能只控制在降低成本,更关键的是我们应该考虑到企业长远的、潜在的各种优势,运用战略的观念实现成本管理的新价值。为此,我们必须要了解传统成本管理衰弱的原因、战略成本管理的优势,以及在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传统成本管理衰落的原因 (一)不重视企业的外部因素。 战略成本管理强调的是知己知彼,也就是说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关注自己,又要去了解别人。既要知道上游供应商的情况,又要清楚下游客户的情况、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对同游的竞争对手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它的重点是放在企业产品的生产环节,所以说传统的成本管理它重视的是企业内部的各种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一是在采购之后就开始成本管理,这样就失去了同上游供应商开展战略合作的机会,而这对于企业的低成本供应商优势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二是不考虑竞争对成本控制的影响情况,没有揭示出本企业同竞争对手相对成本的地位;三是没有从行业价值分析供应商、本企业和购买商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二)过多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会计的追求目标。成本会计为财务会计服务,传统成本管理视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已任,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利润最大化不仅未能考虑企业的长远规划,而且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及不利的一面。如:很多企业,常常会延长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少摊或者不摊无形资产,尽可能节约降低成本等。这样的话就会在最终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战略成本管理它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来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创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尽管降低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忽视的,但如果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依靠新产品的开发与完善的售后服务,能够取得竞争优势,即使成本管理把目光过多地集中于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上,没有很好地将成本管理与竞争优势联系起来,就可能使企业失去良好的发展战略,影响了竞争力的形成。同时单纯依靠降低成本来提升企业的效益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是不可取的。 (三)未能对竞争对手的成本状况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 在21世纪,每个企业都处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要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取得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必须通过分析自己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竞争态势来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这就要求企业了解对手的成本情况,必须模拟计算竞争对手的成本。但是传统成本管理只重视明显的成本因素,如材料费,人工费,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等,而忽视了隐含的成本因素,如市场开拓,内部结构的调整,企业规模,管理文化等,所以没有能够全面地揭示出企业成本的真正构成,这样的成本信息就不能破解地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优越性

论战略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论战略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随着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战略成本管理已逐渐成为企业战略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国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特殊阶段的产物,其成本管理有着其他国家企业所不具备的特点。如何在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经验上与我国的企业实际相结合,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企业发展 置身于当代知识经济浪潮中,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新兴产业层出不穷,顾客需求个性化、多变化和企业国际化趋势的加快,使得全球性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加深。为了争夺市场和生存发展的空间,企业的目光不能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内部,而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培育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成本管理也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相配合,将成本管理活动提高到战略层次,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一、企业实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领域;把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有利于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战略成本管理是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成本优势,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才有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来源往往在于企业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战略成本管理上一定有其独到之处。因此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与竞争对手抗衡的基本战略和有力保证。战略成本管理是针对来自竞争对手的冲击、压力、威胁和困难的行动方案,它与传统的单纯为改善企业现状,增加经济效益的成本管理方法不同。 战略成本管理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途径。交易成本过高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一大特色。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我们的企业越来越难以适应,难以生存,这实际上暴露出了企业本身的问题。既然企业面临的交易成本过高的外部环境是单个企业、单个人没办法改变的,所以我们每个人只能去适应环境。企业必须在实施战略管理的同时加强战略成本管理,使战略成本管理真正成为行之有效的决策依据和实施手段。 二、企业发展中的战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企业应用战略成本管理的实践中,有很多突出且具有共性的问题显现出来。 从目前我国企业状况来看,不少企业管理者对成本管理工作重视不足,将主要

战略成本管理及其主要分析方法

战略成本管理及其主要分析方法(2) SWOT分析基本步骤为:(1)分析企业的内部优势、弱点既可是相对企业目标而言的,也可是相对竞争对手而言的。(2)分析企业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可能来自于与竞争无关的外环境因素的变化,也可能来自于竞争对手力量与因素变化,或二者兼有,但关键性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应予以确认。(3)将外部机会和威胁与企业内部优势和弱点进行匹配,形成可行的备选战略。SWOT分析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组合:优势——机会(SO)组合、弱点——机会(WO)组合、优势——威胁(S T)组合和弱点——威胁(W T)组合。优势——机会(SO)战略是一种发展企业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当企业具有特定方面的优势,而外部环境又为发挥这种优势提供有利机会时,可以采取该战略。例如良好的产品市场前景、供应商规模扩大和竞争对手有财务危机等外部条件,配以企业市场份额提高等内在优势可成为企业收购竞争对手、扩大生产规模的有利条件。

弱点——机会(WO)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弱点,使企业改劣势而获取优势的战略。存在外部机会,但由于企业存在一些内部弱点而妨碍其利用机会,可采取措施先克服这些弱点。例如,若企业弱点是原材料供应不足和生产能力不够,从成本角度看,前者会导致开工不足、生产能力闲置、单位成本上升,而加班加点会导致一些附加费用。在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的前提下,企业可利用供应商扩大规模、新技术设备降价、竞争对手财务危机等机会,实现纵向整合战略,重构企业价值链,以保证原材料供应,同时可考虑购置生产线来克服生产能力不足及设备老化等缺点。通过克服这些弱点,企业可能进一步利用各种外部机会,降低成本,取得成本优势,最终赢得竞争优势。优势——威胁(ST)战略是指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如竞争对手利用新技术大幅度降低成本,给企业很大成本压力;同时材料供应紧张,其价格可能上涨;消费者要求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企业还要支付高额环保成本;等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成本状况进一步恶化,使之在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但若企业拥有充足的现金、熟练的技术工人和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便可利用这些优势开发新工艺,简化生产工艺过程,提高

战略成本管理

硕士课程论文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以及在我国的运用研究 姓名:姜静 年级:2013级 学号:201308023 专业:会计学 院系:会计学院 二○一五年一月

摘要 战略成本管理作为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相结合的产物,是传统成本管理对竞争环境变化做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它从战略高度对企业成本行为及结果进行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运用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帮助企业制定战略,从而努力寻求并创造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弥补了传统成本管理在新环境下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 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情况。首先,本文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接着,对战略成本管理现有的四种典型模式分别进行描述与评价,且重点分析这几种典型模式目前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状况,并选取一些典型的企业应用案例进行分析,肯定其在应用中取得的成绩,总结其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最后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我国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应用研究

目录 1、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概述 (1) 1.1战略成本管理内涵 (1) 1.2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工具 (2) 1.2.1战略价值链分析 (2) 1.2.2战略定位分析 (2) 1.2.3成本动因分析 (2) 2、战略成本管理模式 (3) 2.1克兰菲尔德模式 (3) 2.2罗宾.库珀模式 (3) 2.3成本企划模式 (3) 2.4桑克模式 (4) 2.5各模式之间的比较 (4) 3、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实际应用 (4) 3.1罗宾.库珀模式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典型事例 (4) 3.2成本企划模式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典型事例 (5) 3.3桑克模式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典型事例 (6) 3.3.1战略价值链的管理 (6) 3.3.2战略定位 (7) 3.3.3战略成本管理制度 (8) 4、对我国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建议 (8) 参考文献 ..................................................... .. (10)

战略成本管理海尔集团

战略成本管理: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SCM)思想,是上世纪80年代在英美等国管理会计学者的倡导下逐步形成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这一思想与相关方法的讨论日趋深入,日本和欧美的企业管理实践也证明了这是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一)海尔集团基本情况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海尔集团2010年实现全球营销业额1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其中海尔品牌出口和海外销售额55亿美元。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9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2010年,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进入第五年。海尔将继续发扬“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深入推进信息化流程再造,以人单合一的自主经营体为支点,通过“虚实网结合的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商业模式创新,努力打造满足用户动态需求的体系,一如既往地为用户不断创新,创出中华民族自己的世界品牌。 (二)海尔集团日常成本管理状况 本文从四个角度探讨海尔集团成本管理状况。 1.海尔集团成本管理组织机构 (1)海尔集团组织结构概况 关注“海尔”的人都知道,为了应对网络经济和加入WTO带来的挑战,“海尔”从1998年就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在第一个五年中,“海尔”主要实现了组织结构的再造:变传统企业金字塔式的直线职能结构为扁平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市场链流程;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动,加快了用户零距离、产品零库存和营运零资本的“三零”目标的实现。 (2)海尔组织结构分析 海尔集团理念的确立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从传统的职能管理下的业务流程,发展到矩阵型结构的项目流程;然后从解决基于矩阵结构所构建的业务流程,在运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发展到新流程的确立和业务流程的重组。 第一、“海尔”的组织结构是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的转移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从实现“海尔”名牌战略的职能型结构,到实现“海尔”多元化战略的

第十二章 战略成本管理

第十二章战略成本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许多战略计划都是以()为目标的。 A.成本领先 B.差异领先 C.成本集中 D.目标集中 2.()是分析竞争优势的源泉。 A.价值链分析 B.成本动因分析 C.战略定位分析 D.成本优势分析 3.()重在创新。 A.成本领先战略 B.差异领先战略 C.目标聚集战略 D.所有战略 4.下列有关价值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要优化价值链,首先要尽可能消除所有不增加价值的作业 B.每个价值链既会产生价值,同时也要消耗资源 C.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的目的从战略上明确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 D.价值链分析最重要的应用是揭示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相对成本地位 5. 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重点是()。 A.成本降低 B.成本控制 C.成本分析 D.成本考核 6. 既决定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也会对企业的产品质量、人力资源、财务、生产经营等方面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的是()。 A.作业成本动因 B.结构性成本动因 C.执行性成本动因 D.经营性成本动因 7.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可以通过()来进行。 A.价值链分析 B.成本动因分析 C.战略定位分析 D.战略成本管理 8. 揭示企业与竞争对手的相对成本地位是()最重要的应用。 A.价值链分析 B.成本动因分析 C.战略定位分析 D.外部环境分析 9.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A. 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在强化所选择的战略定位同时降低成本 B. 采用SWOT分析可初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 C.采用产品生命周期进行分析是为了确保战略目标的合理性

D. 目标成本是获得预定的市场份额需要的销售价格与期望单位利润之间的差额 10. 如果购买者偏好的多样性太强,标准化的产品难以完全满足,那么,( )就成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竞争战略。 A.成本领先战略 B.差异化领先战略 C.目标聚集战略 D.所有的战略 二、多项选择题 1.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由()等三个部分构成。 A.价值链分析 B.成本动因分析 C.战略计划编制 D.战略定位分析 E.成本领先战略 2.下列各项中属于可增加价值的作业有()。 A.产品设计 B.加工制造 C.存货储存 D.产品包装 E.产品营销 3.战略成本动因具有()等特点。 A.与企业战略密切相关 B.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更长期、更持久、更深远 C.可塑性大 D.形成与改变均较为困难 E.常常被传统的成本管理所忽视 4.下列各项中属于结构性成本动因的是()。 A.整合程度 B.全面质量管理 C.生产能力运用模式 D.技术 E.地理位置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控制成本驱动因素和重构价值链是获取成本优势的两种主要方法 B.成本领先是一种特别强调先发制人策略的战略 C.成本领先意味着以成本为竞争的中心或先导 D.成本优势的价值取决于它的持久性 E.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成本领先战略都能取得竞争优势 6.下列各项作业中,属于非增值作业的是()。 A.产品的设计 B.存货的储存 C.产品的检验 D.产品的加工

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 1.传统成本核算的本质是()作基础的分摊标准。 A:产品质量 B:产品产量 C:作业成本 D:产品收入 2.某产品的价值链上,主要进行差别化竞争,则该产品的战略定位在()环节。 A:生产 B:运输 C:研发 D:售后服务 3.准确的管理信息需要()。 A:正确的产品成本核算 B:正确的控制系统 C:正确的绩效评估系统 D:以上三个都需要 4. 影响会计准则的主体不包括() A:从业会计人员 B:税务部门 C:企业 D:政府代表 5. 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 A:信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完善的 B:战略定位与产品的市场定位有关 C:在作业成本法中得到的信息也存在被会计核算制度扭曲的现象 D:作业成本法以企业战略和发展为导向 6.()通常是商业经营者用于计划和控制主要信息来源的工具。 A:人力体系 B:销售体系 C:会计体系 D:工会体系 7.部门和车间转向作业是()的分析重点。 A:战略目标管理 B:战略盈利管理 C:战略成本管理 D:战略方针管理 8.战略成本管理的第二个要素称为战略定位,它和()有关。 A:产品的价格定位

B:产品的市场定位 C:产品的用户定位 D:产品的质量定位 9.以下不属于跨国公司常常使用四个基本方法来分摊一般管理费用的是() A:劳动力时间 B:作业成本 C:机器运转时间 D:原材料使用 1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产量平均分摊这些成本,肯定会扭曲产品的真实成本。 B:在很多企业中,直接劳动力正随着近几年来的生产手段的自动化而急剧减少。 C:产品成本是公司战略的一部分,它们必须能够代表“现实”。 D:品种成本法提供了一个清晰得多的产品种类复杂的真正成本图表 11.经理使用的信息最初是为满足()而准备的信息。 A:内部使用者 B:销售人员 C:外部使用者 D:财务人员 12.作业成本的顺序是重点或目标->作业->()->成本 A:资源消耗 B:增值 C:研发 D:原材料 13.()被看成特定部门的“固定成本” A:调试时间 B:供应 C:检验 D:以上三个都是 14.关于成本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新产品引进是一个长期战略决策 B:管理会计的成本信息适合于我们来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 C:许多交易的定价是根据成本加上商定的利润额来进行的 D:管理会计是根据会计制度来确定产品成本分摊的方法 15.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下,成本不单单取决于()。 A:质量 B:销量 C:产量 D:存货量 16.管理者应当从直接为管理者准备的()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正确答案:A) A:产品成本和控制信息 B:产品预算和控制信息 C:产品成本和销售信息 D:产品预算和销售信息 17.关于传统的成本管理中确定产品成本的最常用方法的优缺点,下面哪一项说法是正

战略成本管理基本框架

战略成本管理基本框架 现代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争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引入了战略管理新理念。顺应于战略管理这一管理革命,将成本管理会计导入战略管理并与之融合,无疑是传统成本管理会计顺应潮流的重大突破。本文侧重探讨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 “战略”一词原属军事术语。《辞海》(1979年版)对战略的定义是“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 将“战略”观念运用于管理形成了战略管理。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一词最初由美国学学者安索夫(Ansoff)在其1976年所著《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其定义为:的高层领导为了保证持续经营和不断发展。根据对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对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和指导。近年来,战略管理通常被视为将的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与调整过程中相关战略要素综合而成的一种经营管理方法;是在对环境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确立长期和短期目标。进而开发和实施导向目标的战略的全过程。典型的战略管理过程包含环境分析、确立目标与战略规划、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价等阶段。 成本管理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成本管理中导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便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在战略思想指导下,战略成本管理关注成本管理的战略环境,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业绩,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服务于战略的开发的实施,实质上就是成本管理会计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循环,成本分析与成本信息置身于战略管理的广泛空间,与影响战略的相关要素结合在一起,通过从战略高度对成本结构和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战略成木管理的基本框架是关注成本驱动因素,运用价值链分析工具,明确成本管理在战略中的功能定位。价值链分折、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 1.价值链分析 每一种最终产品从其最初的原材料投入至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要经过无数个相互的作业环节,这就是作业链。这种作业链既是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

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论文(doc 30页)

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论文(doc 30页)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次贷危机与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今天,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有相应的转变与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成本低的产品,能否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战略成本管理如今已成为各行业争相讨论的热门话题,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环境,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把重点放到制订竞争战略上来,而传统的成本管理仅仅是在如何降低成本上做文章。不可否认,在成本管理中,降低成本作为企业的一种经营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事实上在企业采用不同竞争战略的情况下,当以保证企业产品的差异化(如售后服务)为重点时,可以适当提高成本,同样也能达到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所以,现在社会所需要的不再是浅显、片面的考虑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深入分析、多角度的看待问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虽然为企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与更多的机遇,但也让企业开始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国际上一些实力雄厚的房地产企业纷纷进入我国,竞争更加激烈,可以说本土企业的外部环境相当恶劣。而我们也与国际上的大企业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因此,为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控制房地产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再是单纯的以降低成本为目标。我们必须在管理上有所创新,采用战略的思想,进行企业的管理和成本的控制。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2.1 国外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现状 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思想是上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提出,他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这一角度对战略管理理 第 2 页

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读书笔记 会计学2012级姚慧雯学号12110021073 本书从系统介绍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技术入手,挖掘竞争优势和战略管理之间的联系,尤其是竞争优势与战略成本管理之间的关系,从而系统的了解成本管理是如何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第一篇总论 1、内容概要: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方式相比主要有两点改变,一是从只着眼于企业内部到放眼于企业外部,第二点从只关注降低成本到统筹企业战略。战略成本的内涵、特点、基本要素都围绕这两点展开。 2、摘录及批注: (1)战略成本的内涵可以表述为:企业如何利用成本信息进行战略选择,以及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就是将成本管理置于战略管理的广泛空间,从战略高度对企业及其相关企业的成本行为和成本结构进行分析,来为战略管理服务。 (2)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a.观念的创新性 (市场变化带来战略成本管理的创新) b.管理的开放性 (研究与开发设计环节--采购环节--供应商--企业--经销商--顾客) c.对象的全面性:战略成本管理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制 定战略目标,具有结果控制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的特征。 d.目标的长期性 e.策略的抗争性 f.信息的多样性 (3)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要素: a.环境审视:企业实施战略管理,首先必须深入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外部环 境可以分为总体环境和特定营运环境。 b.竞争者分析:企业在制定自身目标和战略时应充分考虑其相关的主要竞争者的目 标和战略 c.用战略眼光看待内部消息

第二章 价值链分析 1、内容概要: 2、摘录及批注: (1)产业价值链是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它是从最初原材料投入到最终用户产品形成之间的所有价值形成和转移环节所构成的一条链条。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就是从战略上明确企业在产业价值中的位置,分析自身与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分销商与顾客)充分利用上游与下游价值链活动,促进成本的降低,调整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与范围。 (产业价值链分析师内部价值链的延伸,有效的战略成本管理要求对外部予以关注,借此可以估算整个价值链中每一部分的利润率、资产回报率等指标在整个行业中的相对地位,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决策。) (2)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的目的,就是找出最基本的价值链,然后分解为单独的作业,并根据其战略目标进行价值作业之间的权衡、取舍、调整,以降低成本、增加价值。 (内部价值链分析的目的并不是一味的降低成本,而是在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减少非增值作业。) (3)顾客也会对一个企业的战略地位产生重大影响,选择细分市场是明确战略地位的首要企业价值链 作业成本管理 分析、识别 依据、加强

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次贷危机与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今天,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有相应的转变与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成本低的产品,能否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战略成本管理如今已成为各行业争相讨论的热门话题,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环境,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把重点放到制订竞争战略上来,而传统的成本管理仅仅是在如何降低成本上做文章。不可否认,在成本管理中,降低成本作为企业的一种经营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事实上在企业采用不同竞争战略的情况下,当以保证企业产品的差异化(如售后服务)为重点时,可以适当提高成本,同样也能达到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所以,现在社会所需要的不再是浅显、片面的考虑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深入分析、多角度的看待问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虽然为企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与更多的机遇,但也让企业开始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国际上一些实力雄厚的房地产企业纷纷进入我国,竞争更加激烈,可以说本土企业的外部环境相当恶劣。而我们也与国际上的大企业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因此,为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控制房地产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再是单纯的以降低成本为目标。我们必须在管理上有所创新,采用战略的思想,进行企业的管理和成本的控制。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国外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现状1.2.1 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思想是上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提出,他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这一角度对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探讨,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出战略决策所需信息。”后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提出了运用价值链进行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杰克.桑克和戈文德瑞亚等人在迈克尔.波特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于1993年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通过对成本管理的四个阶段(战略的简单表述、战略的交流、战略的推行、战略的控制)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将战略成本管理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对成本信息的管理性运用。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成本管理的理论界和价值界也开始加强对战略成本管理及其竞争情报的应用等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划。这种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是从事物的最初点开始,实施从分透彻的成本分析,其本质是一种对企业未来的利润进行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将成本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成本管理的方法体系之中去。 1.2.2 国内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现状 国内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要有相对应的现实环境,而当时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基本上是处于传统管理的阶段,战略成本管理先进的概念和方法还没有被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所认识和接受,

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方法与应用(doc 12)

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方法与应用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日趋激烈的竞争局面,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实力,战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兴起。它突破了传统管理“正确地做事”的思维X式,而立足于“做正确的事”。这一思想深深影响了作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会计,成本管理自然也不例外,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SCM)应运而生。本文将对SCM的思想观念、在这一观念指导下的方法集以及这些观念和方法如何在我国企业中有效推行等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一、战略成本管理(SCM)的观念 美国会计学界两位著名的教授库伯(Cooper)和斯拉莫得(Slagmulderr)对SCM 曾作如下简明的界定:SCM意指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improve thestrategic position of a firm)之目的[1]。综合当今SCM的思想观念与方法,笔者认为其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至少具有以下特点: l.成本管理的目的变化SCM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也就是说企业必须探求提高(或不损坏)其竞争地位的成本降低途径。如果某项成本降低途径削弱了企业的战略地位,则应弃之不用;另一方面,如果某项成本的增加有助于增加企业的竞争实力,则这种成本的

增加是值得鼓励的。如某细分市场上的顾客需要设立某项特殊的产品售后服务,虽然这一做法会增加企业成本,但它吸引了顾客,保持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当然企业亦可通过工程再造(reengineerin)来重组业务流程,以达到同时降低成本和强化企业的竞争地位之目的。比如某医院通过精简就诊程序来降低成本,并且力图使得重新设计后的就诊程序有利于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医院这一举措导致顾客增加,战略位置加强。 2.成本管理的X围拓展SCM是全方位、多角度、突破企业边界的成本管理。首先,由于当今企业成本结构中,产前与产后的成本比重逐步增加,则其成本管理不应停留在产品生产过程的耗费控制方面,更应着眼于产前的产品设计和材料采购成本、产后的产品营销和顾客使用成本控制等方面。因而SCM深入到企业的研发、供应、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部门,以全面、细致地分析和控制各部门内部及各部门之间(intra-organizational)相互联系的成本。其次,战略成本管理X围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还超越企业边界进行跨组织(inter-organiza-tional)的成本管理,诸如与企业价值链相关的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分销商)企业建立电子资料信息交换系统(EDI)、及时运输系统,相互协调地进行成本改进。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企业成本管理不应局限于国内而应在全球X围内重构企业价值链,以获取全球经济的组合优势。最后,还应对企业外部(extra-organizational)竞争对手成本信息进行推测与分析,在相互比较中找出本企业的成本差距,重塑企业的成本与竞争优势。 3.成本管理的重点转移传统成本管理重在成本节省(cost reduction),即力求在生产过程中不徒耗无谓的成本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本将发生的成本支出,它

战略成本管理的三种方法

战略成本管理的三种方法 为使企业取得长期竞争优势,本文归纳了以下三种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方法。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价值链分析法 每一种最终产品从其最初的原材料投入到达最终的消费者手中,都要经过无数个相互联系的作业环节,这就是作业链。价值链分析法由波特首先提出,它将基本的原材料到最终用户之间的价值链分解成与战略相关的活动,以便理解成本的性质和差异产生的原因,是确定竞争对手成本的工具,也是SCM制定本公司竞争策略的基础。我们可以从内部、纵向和横向三个角度展开分析。 1.战略成本管理的内部价值链分析 这是企业进行价值链分析的起点。企业内部可分解为许多单元价值链,商品在企业内部价值链上的转移完成了价值的逐步积累与转移。每个单元链上都要消耗成本并产生价值,而且它们有着广泛的联系,如生产作业和内部后勤的联系、质量控制与售后服务的联系、基本生产与维修活动的联系等。深入分析这些联系可减少那些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并通过协调和最优化两种策略的融洽配合,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为纵向和横向价值链分析奠定基础。 2.战略成本管理的纵向价值链分析 它反映了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为企业增强其竞争优势提供了机会。企业通过分析上游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特点及其与本企业价值链的其他连接点,往往可以十分显着地影响自身成本,甚至使企业与其上下游共同降低成本,提高这些相关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例如,施乐公司通过向供应商提供其生产进度表,使供应商能将生产所需的元器件及时运过来,同时降低了双方的库存成本。在对各类联系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可求出各作

业活动的成本、收入及资产报酬率等,从而看出哪一活动较具竞争力、哪一活动价值较低,由此再决定往其上游或下游并购的策略或将自身价值链中一些价值较低的作业活动出售或实行外包,逐步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其范围,从而实现价值链的重构,从根本上改变成本地位,提高企业竞争力。四川峨铁的重组便是个典型的例子。川投集团整体兼并峨铁厂、嘉阳电厂和嘉阳煤矿,重组后占峨铁生产成本60%的电价将大幅降低,每年可节约成本几千万元。通过调整,峨铁的产量可以上一个台阶,实现规模经济,又可降低单位固定成本。而对嘉阳电厂和嘉阳煤矿而言,则有了一个稳定的销售市场,其销售费用亦大幅降低。同时川投集团还并购了长钢股份,为峨铁打开了销路。这一重组并购搞活了三家劣势国有企业。 如果从更广阔的视野进行纵向价值链分析,就是产业结构的分析,这对企业进入某一市场时如何选择人口及占有哪些部分,以及在现有市场中外包、并购、整合等策略的制定都有极其重大的指导作用。 3.战略成本管理的横向价值链分析 这是企业确定竞争对手成本的基本工具,也是公司进行战略定位的基础。 比如通过对企业自身各经营环节的成本测算,不同成本额的公司可采用不同的竞争方式,面对成本较高但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可采用低成本管理策略,扬长避短,争取成本优势,使得规模小、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的小公司在主干公司的压力下能够求得生存与发展;而相对于成本较低的竞争对手,可运用差异性战略,注重提高质量,以优质服务吸引顾客,而非盲目地进行价格战,使自身在面临价格低廉的小公司挑战时,仍能立于不败之地,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二、强势——弱势——机会——威胁分析

公司战略成本管理问题探讨

公司战略成本管理问题探讨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政策以来,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的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对好多现代化企业来说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必须按照市场及自身的情况建立起更加科学及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的任何运行都离不开资金,合理高效的资金运用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资金作为企业运行的基础,其目的是使企业的成本因素和企业的竞争力地位相互作用,从而找到一种使企业的成本不断降低的情况下而其竞争力不断提高,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讲是一种重要的推动力。由于我国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正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阶段,很多企业出现了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和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不匹配的情况。他们大多传统观念固化,忽略了科学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有效运行,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企业进行管理,从而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及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很多企业越来越面临优胜劣汰的竞争压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企业必须通过自身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才能站住脚跟,不断脱颖而出。追求高收益是企业的最终目标,企业可以通过科学、高效的战略成本管理来节约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后来者提供新思路,及为中介机构对企业成本管理的服务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引,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本文以AMK电器公司为例,对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当前我国战略成本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最佳的成本或效率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AMK 电器公司在产品、核心技术、质量管理、品牌及生产规模的优势使其成为了世界级的空调生产企业。AMK电器公司想要保持市场地位,实现AMK电器公司百年目标,就必须形成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由此战略成本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分析了AMK电器公司在战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对战略定位、价值链分析、

战略成本管理方法

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试论战略成本管理方法 摘要: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日趋激烈的竞争局面,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实力,战 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兴起。它突破了传统管理“正确地做事”的思维范式,而立足于 “做正确的事”。这一思想深深影响了作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会计,成本管理自 然也不例外,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战略成本管理应运而生。本文将对战 略成本管理的涵义、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以及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现实意义三方面进行 探讨和阐述。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内涵和特点方法现实意义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战略成本管理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 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 化的环境的目的。战略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可表述 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即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

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 势。正如波特所讲的取得“成本优势”。成本优势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而传统的成 本管理是要实现“降低成本”。不难看出,“降低成本”与“成本优势”是两个有着不 同内涵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通过分析比较传统成本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可以总 结出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1.长期性。战略成本管理的宗旨,是为了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以便企业长期生存 和发展,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则立足于短期的成本管理,而未从 长远的持续地降低成本的策略上考虑,属于战术性的成本管理。比如企业进行人工成本 管理,按“降低成本”,企业宜雇佣年龄相对较大、技术熟练程度高的员工以便降低人 工成本。以“成本优势”标准衡量,企业宜从长远出发雇佣对年轻、文化程度高的员工 ,利用学习曲线,以获得较长时期的成本优势。 2.全局性。战略成本管理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

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1绪论 1.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次贷危机与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今天,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有相应的转变与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成本低的产品,能否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战略成本管理如今已成为各行业争相讨论的热门话题,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环境,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把重点放到制订竞争战略上来,而传统的成本管理仅仅是在如何降低成本上做文章。不可否认,在成本管理中,降低成本作为企业的一种经营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事实上在企业采用不同竞争战略的情况下,当以保证企业产品的差异化(如售后服务)为重点时,可以适当提高成本,同样也能达到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所以,现在社会所需要的不再是浅显、片面的考虑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深入分析、多角度的看待问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虽然为企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与更多的机遇,但也让企业开始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国际上一些实力雄厚的房地产企业纷纷进入我国,竞争更加激烈,可以说本土企业的外部环境相当恶劣。而我们也与国际上的大企业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因此,为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控制房地产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再是单纯的以降低成本为目标。我们必须在管理上有所创新,采用战略的思想,进行企业的管理和成本的控制。 1.2国内外研究情况 1.2.1国外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现状 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CostManagement)思想是上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提出,他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这一角度对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探讨,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出战略决策所需信息。”后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提出了运用价值链进行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杰克.桑克和戈文德瑞亚等人在迈克尔.波特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于1993年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通过对成本管理的四个阶段(战略的简单表述、战略的交流、战略的推行、战略的

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新的成本管理 学生论文网整理收集近年来,在英、美、日等国家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战略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取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我国企业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对成本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很多成本管理经验,但这些成本管理经验基本上局限于传统的战术成本管理的范畴,很少涉及战略意义上的成本管理。要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加强战略成本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战略管理的发展对传统成本管理提出了挑战 成本管理的基本功能定位就是要为管理者提供成本信息,并帮助管理者利用成本信息进行各种各样的决策。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越来越发现,传统的强调以企业内部价值耗费为基础的成本管理系统,没有能够及时适应这一管理环境的变化,不能够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在战略管理的大背景下,传统成本管理的缺陷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第一,传统成本管理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耗费,而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则很少考虑,从而表现出与战略管理极强的不适应性。战略管理强调的是知己知彼,也就是说要在开放型、竞争型的市场环境中既关注自己,又要去了解别人。既要知道上游供应商的情况,又要清楚下游客户与经销商的情况,并协调好与他们的关系,同时更需要对竞争对手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由于传统成本管理的范围开始于材料的采购,结束于产品的销售,而且将重点放在产品制造环节,它实质上采用了“增加价值”这一观念,而不是“竞争优势”观念。如果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增加价值”观至少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在采购之后开始成本管理,失去了同上游供应商开展战略合作的机会,而这对于企业的低成本供应商优势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二是以产品售出作为成本管理的终端,失去了同下游购买商进行战略合作的机会,无疑会影响购买商的价值链。增加最终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三是不考虑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没有揭示出本企业同竞争对手相比的相对成本地位;四是没有从行业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分析供应商、本企业和购买商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第二,传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最大限度地避免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的成本,来谋取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这是难以同战略管理的目标相协调的。战略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来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创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客观地说,传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由成本管理的初始动机和直接动因所决定的。尽管降低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忽视的,但如果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依靠新产品的开发与完善的售后服务,能够取得竞争优势,即使成本有所提高,这种战略仍然是可以接受的。传统成本管理把目光过多地集中于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上,没有很好地将成本管理与竞争优势联系起来,就可能使企业丧失良好的发展战略,影响了竞争力的形成。 第三,传统成本管理所采用的管理手段是对现实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规范和约束,是基于实时实地控制的管理思想,而战略管理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前瞻性管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站的高,看的远”,战略管理的重点不在于战略的实施,而在于战略的决策。因此,无论是早期的标准成本控制,还是后来的成本性态分析及相应的本量利分析,乃至现在的全面质量管理和责任会计等,它们都是以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为基础而进行的约束性管理,所产生的成本信息也是为日常的经营决策服务的,并没有考虑战略管理的信息需要。因此,依靠传统成本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是不能提供出战略决策所需要的成本信息的。 第四,传统成本管理对决定成本高低的因素的分析不全面,它有形无形地阻碍了管理者的视野,约束着各种潜在的、可能的成本管理模型的创新和运用。战略管理要求对企业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产生供战略决策的各种方案,作为提供成本信息的成本管理系统也应该把对企业成本产生影响的一些关键因素挖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