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调查、处理程序

XX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调查、处理程序

XX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调查、处理程序
XX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调查、处理程序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调查、处理程序QW-YJ-020/A

一、临床医师、护士、药师发现可能与所用药品有关的不良反应、药害事件应详细记录、调查,对患者进行处理与积极救治,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新的、严重和群体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立即封存可疑药品,及时通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及医务部,并提供患者相关的病历资料以备分析、评价;

二、临床医师、护士、药师按要求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报告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写完整后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

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对收集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登记、整理、完善和初步分析评价后,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要求,及时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同时将评价信息向报告人(部门)反馈。

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收到严重ADR报告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员应亲临病房,落实ADR发生过程,封存可疑药品,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的关联性评价,指导医师采取处理措施和完整填报ADR报告表;按照报告时限要求及时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并根据不良反应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书写调查报告,分析发生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后医务部及药剂科应当立即向省、市卫计委,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积极救治患者,迅速开展临床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必要时可采取暂停药品的使用等紧急措施。

六、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将原始报告单应按时间存放并长期保存;每月汇总;每季度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在考核会、院质量分析会、《医院药讯》上公示;每年汇总全年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汇报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及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同时分析该年度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重点分析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提出改进措施。

七、在《医院药讯》中开辟专栏报道严重和新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八、对于积极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医务人员,根据其填写报表的数量和

质量,每份奖励20元,隐瞒不报、弄虚作假的每份罚款50元。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奖励措施.doc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 鼓励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措施 一、目的 为了加强医院临床用药的安全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程序,研究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因果关系和诱发因素,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同时也为评价淘汰药品提供服务和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的相关规定,医院实行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医院鼓励各临床科室和个人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二、报告人: 负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人员、临床药师及药剂科各部门负责人。 三、主要内容 (一)定义 1.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等。 2.药品不良事件(ADE):是指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学事件,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用药有因果关系。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人群的用药风险,本着“可疑即报”的原则,对有重要意义的ADE也要进行监测。

3.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是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 4.药害事件:泛指由药品使用导致的患者生命或身体健康损害的事件,包括药品不良反应以及其他一切非预期药物作用导致的意外事件。相对于药品不良反应,药害事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被扩大。药害既包括非人为过失的不良反应,也包括人为过失导致的其他负面药物作用。药害事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由于药品质量缺陷(假药、劣药)导致损害的事件;二是由于合格药品使用过错(超剂量中毒、用错药和不合理用药等)导致损害的事件;三是合格药品在按说明书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不良反应损害,即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5.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是指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6. 药品重点监测:是指为进一步了解药品的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征、严重程度、发生率等,开展的药品安全性监测活动。 7. 同一药品:指同一生产企业生产的同一药品名称、同一剂型、同一规格的药品。 (二)机构设置和职责 机构: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管理机构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领导的医院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办公室及临床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网组成,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的收集、

XX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调查、处理程序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调查、处理程序QW-YJ-020/A 一、临床医师、护士、药师发现可能与所用药品有关的不良反应、药害事件应详细记录、调查,对患者进行处理与积极救治,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新的、严重和群体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立即封存可疑药品,及时通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及医务部,并提供患者相关的病历资料以备分析、评价; 二、临床医师、护士、药师按要求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报告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写完整后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 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对收集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登记、整理、完善和初步分析评价后,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要求,及时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同时将评价信息向报告人(部门)反馈。 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收到严重ADR报告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员应亲临病房,落实ADR发生过程,封存可疑药品,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的关联性评价,指导医师采取处理措施和完整填报ADR报告表;按照报告时限要求及时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并根据不良反应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书写调查报告,分析发生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后医务部及药剂科应当立即向省、市卫计委,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积极救治患者,迅速开展临床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必要时可采取暂停药品的使用等紧急措施。 六、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将原始报告单应按时间存放并长期保存;每月汇总;每季度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在考核会、院质量分析会、《医院药讯》上公示;每年汇总全年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汇报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及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同时分析该年度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重点分析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提出改进措施。 七、在《医院药讯》中开辟专栏报道严重和新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八、对于积极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医务人员,根据其填写报表的数量和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管理程序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药品不良反应(ADR)监察报告。 2.职责 综合部:负责收集、整理ADR的信息,并进行分析、评估、分类。 负责组织讨论ADR处理方案(措施),以及方案(措施)的制订,提交审批。 负责ADR处理方案(措施)的具体实施、跟踪、监督、检查及所有资料的收集、 整理、建档。并将ADR报告给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质量部:负责组织对B型ADR进行生产过程及质量检验、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调查。 3.内容 3.1.定义 3.1.1.药品不良反应(简称ADR)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包括药品引起的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以及对生育力的影响等。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药物药理作用的关系,一般将药品不良反应分为A型和B型。 3.1.2.A型药品不良反应 是指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其程度轻重与用药剂量有关,一般容易预测,发生率较高而死亡率较低。 3.1.3.B型药品不良反应 是指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通常难以预测在具体病人身上是否会出现,在药物研究阶段的常规毒理学试验中难以发现,一般与用药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 3.2.范围 3.2.1.所有危及生命、致残直到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的不良反应。 3.2.2.新药投产使用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 3.2.3.疑为药品所引致的突变、癌变、畸形。 3.2. 4.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 3.2.5.非麻醉药品产品的药物依赖性。 3.2.6.疑为药品间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3.2.7.其它一切意外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的制度与程序-----

药害事件调查处理流程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正确处置院内发生的药害事件,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流程。 一、药品安全危害事件(以下简称药害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药品质量事件、群体性药害事件、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重大制售假劣药品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药品安全事件。 二、医院任何科室和个人有权及时向医院药品及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报告。重大药害事件可越级上报。 三、医疗科室在发现有关药害事件时,在做好患者的紧急救治的同时,立即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重大药害事件信息需在第一时间上报,不得隐瞒、缓报和谎报。 四、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后,对与药害事件相关的、可疑的药品进行全院暂停使用,以免药害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五、领导小组指派临床、药学、检验等各专业学科的专家对药害事件进行情况调查、分析和汇总,在规定时间内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药害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后,领导小组须在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七、药害事件发生后,有关临床科室或人员未依照本流程履行职责或行动迟缓、失职、渎职而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医院将予以严惩;对表现突出并做出贡献的予以表彰奖励。 药品及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

报告实施办法 一、概述 药品和医疗器械作为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与诊治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加强药品及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以下简称“监报”)工作,对促进医疗安全有积极作用。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 二、医院监报组织机构 1、医院监报领导小组 医院监报领导小组工作由分管院长负责,小组成员由医务科、药剂科、器械科、护理部、门诊部、内外妇儿科等部门及临床科室负责人组成,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2。 领导小组职责:承担全院药品及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上报工作的组织、监督和管理工作。 2、医院监报办公室 (1)医院监报领导小组下设监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药剂科。办公室的具体工作由医院监报领导小组成员、药剂科副主任负责。办公室设监报专职人员1人,兼职人员3人。监报办公室工作人员名单见附件3; (2)监报办公室职责:①承担与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工作内容相关的技术咨询与指导,对本院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核实、评价、统计并及时上报于平度市药品监督管理局;②密切关注药品不良反应和用药安全性的相关信息,对某些药物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要及时提供给临床医务人员,以便在临床治疗中做好防范措施;③负责全院医务人员的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宣传及培训工作,及时反馈本院药品不良反应信息;④负责本院监报工作相关资料的管理; (3)器械科负责全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见附件4)填写,填写后的报表应及时上报平度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3、医院监报工作基层监测点

药害事件调查处理程序

药害事件调查处理程序 为做好药品安全事件的处理,减轻后续事件的发生,减少药品安全事件的不良影响,做好药害事件的预防工作,特制定药害事件调查、处理程序。 第一条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按照以下程序处置。 (一)接到药害事件报告后,院领导小组应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对报告的内容进行核实,确认后下达指令,督导组尽快赶赴现场,同时报告卫生局和食品药品监管局。 (二)到达现场后应立即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以下工作: 1. 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2. 协助医疗卫生部门,开展伤员救治工作; 3. 查明事件原因,依法提取有效证据; 4. 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及其有关证据材料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对质量可疑的药品进行抽样送检; 5. 已流入社会的有毒有害物品立即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对源头和流通、使用渠道进行全面监控。 6. 必要时会同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协调有关单位采取紧急控制措施,以控制药害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三)现场处理工作实行动态报告制度。即每4小时一次向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药害事件的应急工作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 (四)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在岗、车辆备勤、通讯畅通,有关人员都要服从所在单位的统一调度。 (五)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应急值班制度,设专门值班室,安排双人24小时值班电话,做好记录。 (六)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及时向媒体发布药害事件动态,公正舆论,稳定人心,消除恐慌。 (七)加强后勤保障工作,各级有关单位要保障交通工具及其他所需物品的及时提供。 第二条后期处置 (一)药害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后,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须在2小时内向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市政府报告。 (二)药害事件发生后,有关单位或人员未依照本规定履行职责或行动迟缓、失职、渎职而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有关部门应依照纪律处分;对表现突出并做出贡献的予以表彰奖励。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分析报告管理制度流程与程序

精心整理邯郸市第一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组人员名单 主任委员:刘吉祥 副主任委员:张延荣郑河川李春平 委员:姜心灵李艳芳申子路叶静辉李焱 申子路刘杰左建新刘晋宁刘冬青 赵存杰王小平于华孟昭英常祥平 申鲁生李建华林杰陈卫兵么子伟 熊云田段海风段泽敏焦清海张光信 程利萍常超 秘书:李春平(兼)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医院临床用药的安全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程序,研究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因果关系和诱发因素,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同时也为评价淘汰药品提供服务和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的相关规定,医院实行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二、责任人: 负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人员、临床药师及药剂科各部门负责人。 三、主要内容: (一)定义 1、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反应、药物依

赖性、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等。 2、药品不良事件(ADE):是指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学事件,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用药有因果关系。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人群的用药风险,本着“可疑即报”的原则对有重要意义的ADE也要进行监测。 3、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是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 4、药害事件:泛指由药品使用导致的患者生命或身体健康损害的事件,包括药品不良反应以及其他一切非预期药物作用导致的意外事件。相对于药品不良反应,药害事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被扩大。药害既包括非人为过失的不良反应,也包括人为过失导致的其他负面药物作用。药害事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由于药品质量缺陷(假药、劣药)导致损害的事件;二是由于合格药品使用过错(超剂量中毒、用错药和不合理用药等)导致损害的事件;三是合格药品在按说明书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不良反应损害,即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5、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是指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6、药品重点监测:是指为进一步了解药品的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征、严重程度、发生率等,开展的药品安全性监测活动。 二、机构设置和职责 机构: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管理机构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领导的医院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办公室及临床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网组成,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的收集、核实、评价、上报、反馈及其相关工作。从事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医学、药学、流行病学或者统计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科学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能力。 1.医院药物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组:由主管行政领导、医学、药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相关的专家组成。职责如下: 1.1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在所在地药监局和国家ADR监测中心的领导下,制定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的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 1.2全面指导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工作,从法规及业务上协助并督促监测工作的落实。 1.3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提供咨询和指导,如对新的、严重、突发、群发、影响较大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调查、分析、评价和确认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对特殊或疑难病例给予评判,对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1.4审核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工作情况,了解、督促、检查各项工作执行、进度和完成情

药害事件处理应急预案(简单)

药害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一、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正确处置各类药害事件,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预案。 二、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体健康严重损害的药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三、药品安全危害事件(以下简称药害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药品质量事件、群体性药害事件、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重大制售假劣药品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药品安全事件。 四、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执行。 五、重大制售假劣药品事件或严重影响公共群众生命安全的突发药品危害事件,本院有关科室或个人立即向医院分管院长报告,并立即停药、抢救、对症处理,将危害降至最低。 六、本院任何科室或个人均有责任向分管院长或上级汇报不良反应事件的义务。医疗科室在获释有关药害信息时,应立即向领导小组汇报,重大药害事件信息在一小时内上报,不得缓报、隐报、乱报、谎报。 七、医疗科室得到药害事件信息后,应及时发动人员处理,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 八、分析事件发生的事态,预防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分析报告应有初次报告、动态报告、总结报告。

1、初次报告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数、潜在影响、发展趋势分析、拟采取的措施等。 2、动态报告内容:根据药害事件的发展趋势,及时报告药害事件的发展、变化以及采取的应对或处理措施。 3、总结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的因果分析和应对措施的探讨,对以后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建议等。 九、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积极进行临床救治,做好医疗记录,保存好相关药品、物品的留样,并对事件进行及时的调查、分析,按规定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十、将患者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如实记入病历中。 十一、根据药品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可能或已经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将突发事件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重大药害事件。指药害事件在全院范围影响大,波及范围广,蔓延势头紧急,已经发生一人以上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或者致人严重残疾、或者十人以上轻伤或者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事件。 二级:较大药害事件。指药害事件在医院范围影响扩大,蔓延势头有升级趋势,已经导致一人重伤、或者五人以上轻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事件。 三级:一般药害事件。指药害事件在一定区域内造成较大影响,危害较为严重,具有较为明显的蔓延势头,已经导致一人以上、五人以下轻伤或其他严重后果的药品药害事件。

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目的 早期、正确地处理药品不良反应是保证患者依从性、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保证用药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 ● 1.药物不良反应概念 ● 2.超敏反应发生机理 ● 3.毒性反应发生机理 ● 4.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 5.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原则 ●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是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有害的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 ●分类 副作用(side effect)、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药物不良反应 ●超敏反应: 与剂量及疗程无关,一般发生在用药2周以 ●毒性反应: 与剂量及用药时间和药物的蓄积有关 超敏反应发生机理(1) ●结核药物(半抗原)+蛋白质→全抗原→特应机体→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当再次接触同种药物即可产生超敏性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 临床表现: 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血管性水肿、瘙痒、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喷嚏、咳嗽、发热等,可引起这种反应的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链霉素、氟喹诺酮类。 Ⅱ型反应(细胞毒型)(1) 在这一类型反应中IgG、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Ⅱ型反应(细胞毒型)(2) 药物+血细胞膜蛋白(血浆蛋白) ↓ 免疫原性 ↓ 机体 ↓ 特异性抗体 ↓再次与药物接触 ┏━━━━━━━━━━━━━━┓ 抗原抗体复合物RBC,WBC,PLT ↓│ ↓ 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Ⅱ型反应(细胞毒型)(3)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在血液学方面,出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溶血性贫血。引起此类反应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PAS。 Ⅲ型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临床表现: 血清病样反应,有发热、关节痛、荨麻疹、淋巴结肿大、腹痛、蛋白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药物热有人认为也属Ⅲ型过敏反应。一般在用药10天发生,热型为稽留热型或弛型,可同时伴有皮疹。引起此类反应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PAS。 Ⅳ型反应(细胞介导或迟发型) 临床表现: 主要是接触性皮炎,一般发生在与药物接触3-12个月,在两手手臂、眼睑、颈等处,表现为皮肤搔痒、发红丘疹、眼睑水肿、湿疹等,停止接触可逐渐消退。各种抗结核药物均可以发生。 毒性反应发生机制 ●毒性反应是由于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对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 ●毒性反应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减少剂量和缩短用药时间可以防止毒性反应的发生。 ●毒性反应一般是可逆的。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异烟肼 1)周围神经炎:四肢感觉异常,肌肉痉挛等。 2)中枢症状:欣快感,兴奋,记忆力减退,抑郁,中毒性脑病,癫痫发作等。 3)肝脏损害:转氨酶升高,极少有黄疸出现,发生急性肝坏死或肝萎缩者更为罕见。 4)分泌失调:男性乳房增大,柯兴氏综合症,月经不调,阳萎等。 5)血液系统: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6)过敏反应:皮疹,药物热。 7)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利福类 1)肝损害:多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可出现黄疸,亦可引起急性坏死性肝炎。 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过敏反应:用于间歇疗法或治疗间断后再用药时易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流感样综合征等。 4)血液系统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急性溶血性贫血。 5)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疲倦等。 6)其它副反应: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关节肿胀。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吡嗪酰胺 1)肝损害:PZA的肝毒性与剂量、疗程有关。用量大、疗程长不良反应较多见。表现为肝肿大,压痛,转氨酶升高,偶可因肝坏死而造成死亡。 2)关节痛:PZA的代产物吡嗪酸能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清除作用,使尿酸升高,停药48小时恢复正常。 3)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过敏反应:偶见发热、皮疹、对光过敏、皮肤暴露部位呈鲜红色。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乙胺丁醇 1)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眼球运动疼痛,干燥感,异物感,辨色力减弱等 2)其他神经系统反应::周围神经炎,表现为下肢麻木,异物爬行感,感觉过敏及活动障碍,个别可出现听神经损害,听力障碍,声带麻痺等。 3)过敏反应:皮疹,严重可到剥脱性皮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支气管痉挛导致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医院药害事件处理的应急救援预案

医院药害事件处理应急预案(试行)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正确处置各类突发性药害事件,保障患 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山东省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原则 药害事件处理应急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快速反应的原则。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称药害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药 品质量事件、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及其他突发药害事件。根据药害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及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将药害事件分为四级。 一级:特别重大药害事件。已经发生三人以上死亡,造成特别严 重社会影响的药害事件。 二级:重大药害事件。已经发生一人以上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 伤、或者致人严重残疾、或者十人以上轻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药害

事件 三级:较大药害事件。已经导致一人重伤、或者五人以上轻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药害事件。 四级:一般药害事件。已经导致一人以上、五人以下轻伤或其他 严重后果的药害事件。 三、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1、成立医院药害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任组 长,分管业务的副院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行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院办、医务科、药剂科、护理部、设备部、后勤部、保卫处、应急专家组等部门领导为小组成员,成立药害事件调查专家组及医疗救治组。 2、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职责:负责对本院药害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并组织、协调、检查和督促有关科室开展工作;负 责向县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事故处理情况;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发布事故的重要信息。 3、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1)负责综合协调全院药害事件的预警和日常管理,督促、检查和落实有关科室所需的准备工作;负责有关人员(包括病人家属)接待、沟通工作; (2)负责组织实施院应急领导小组的各项指令,提出应急处理建 议和应急处理措施,协助解决应急处理中的具体问题;负责信息的收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与报告管理制度及目标任务

河南**医院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各科室: 为规范医院临床用药的安全监管,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及三级医院评审细则等相关规定,特制定河南**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与报告管理制度。 一、组织机构 医院成立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领导小组,其中组长1名,由主管院长担任;副组长2名,由医务科、药学部负责人担任;成员若干名由医疗、护理、门诊部、药学、采购办、经管科等人员担任。 二、工作职责 1、起草或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流程及应急预案。 2、定期组织召开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工作会议,及时传达上级部门有关指示精神和要求。 3、全面指导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工作,做好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上报等技术管理工作。 4、定期向全院通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提出相关减少或预防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发生的意见或建议。 5、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有关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学术活动,开展有关的宣传、咨询、教育、培训及科学研究工作。 三、报告程序及要求 1、报告程序:本着“可疑即报”的原则,全院医务人员对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均可报告,及时汇报给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与药

害事件监测员(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然后由科室监测员上报至药学部临床药学室,经专职人员进行核实评价后按照要求通过外网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报告时限:新发、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于发现之日起3日内上报,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一般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于发现之日起7日内上报;群体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发生后必须立即上报。 3、填报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纸质报告表填写字迹要清晰,容易辨认。医师应将患者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在病程记录中如实记录。 4、对影响较大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领导小组应迅速组织有关专家积极救治,并开展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必要时可采取暂停药品的使用等紧急措施。 四、奖惩标准 1、医院鼓励全院医务人员主动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并与绩效考核挂钩,对于能完成目标任务的科室给予每例30元的奖励。 2、各科室应当积极配合医院和上级有关部门进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调查、分析和资料收集。 3、对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造成不良影响且不按要求履行报告的责任人,按相关文件予以处罚;经上级部门处理者,按上级部门处理意见执行。 4、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五、本制度下列用语的含义: 1、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2、药品不良事件:是指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学事件,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用药有因果关系。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人群的用药风险,本着“可疑即报”的原则,对有重要意义的药品不良事件也要进

境外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处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一、目的:规范境外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处理操作规程。 二、责任:药物警戒总负责人及ADR专员 三、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境外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处理操作规程的确认。 四、内容: 1、进口药品和国产药品在境外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包括自发报告系统收集的、上市后临床研究发现的、文献报道的),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填写《境外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自获知之日起30日内报送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要求提供原始报表及相关信息的,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在5日内提交。 2、进口药品和国产药品在境外因药品不良反应被暂停销售、使用或者撤市的,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在获知后24小时内书面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3、收集或获知境外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后,要立即进行核实与调查。 3.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确认 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应进行确认。需要确认的内容主要包括:是否为有效报告、是否在报告范围之内、是否为重复报告等。 3.1.1有效报告 首先应确认是否为有效报告。一份有效的报告应包括以下四个元素(简称四要素):可识别的患者、可识别的报告者、怀疑药品、不良反应。如果四要素不全,视为无效报告,应

补充后再报。 “可识别”是指能够确认患者和报告者存在。当患者的下列一项或几项可获得时,即认为患者可识别:姓名或姓名缩写、性别、年龄(或年龄组,如青少年、成年、老年)、出生日期、患者的其他识别代码。提供病例资料的初始报告人或为获得病例资料而联系的相关人员应当是可识别的。对于来自互联网的病例报告,报告者的可识别性取决于是否能够核实患者和报告者的存在,如提供有效的电子邮箱或者其他联系方式。 3.1.2报告范围 对于来自上市后研究或有组织的数据收集项目中的不良反应,经报告者或持有人判断与药品存在可能的因果关系,应该向监管部门报告。其他来源的不良反应,包括监管部门反馈的报告,无论持有人是否认为存在因果关系,均应向监管部门报告。 文献报告的不良反应,可疑药品如确定为本持有人产品,无论持有人是否认为存在因果关系,均应报告;如果确定非本持有人产品的则无需报告。如果不能确定是否为本持有人产品的,应在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中进行讨论,可不作为个例不良反应报告。 如果文献中提到多种药品,则应报告怀疑药品,由怀疑药品的持有人进行报告。怀疑药品由文献作者确定,通常在标题或者结论中作者会提及怀疑药品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报告人认为怀疑药品与文献作者确定的怀疑药品不同,可在报告的备注中说明。 4、详细了解境外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品使用、患者诊治以及药品生产、储存、流通、既往类似不良反应等情况。 同时,根据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处置管理规定,迅速开展生产自查,分析和控制、处理;调查、分析、处理情况应及时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抄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必要时应当暂停生产、销售、使用和召回相关药品,并报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流程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流程 一般的ADR/ADE病例报告流程 发现ADR/ADE病例 填写ADR/ADE报告表 于发现之日起10日内向ADR监测组报送报告表 分类整理报告表 ADR/ADE病例分析评价~签署关联性评价意见 将关联性评将ADR/ADE报告按规定时限 价意见反馈表信息输入ADR上报市ADR 报告者监测组报告表数监测中心 (以书面形式) 据库 新的、严重的ADR/ADE病例报告流程 发现新的、严重的ADR/ADE病 例 立即填写ADR/ADE报告表 于发现之日起7日内向ADR监测组报送报告表 分类整理报告表 组织专家分析评价~签署关联性评价意见 将ADR/ADE报告将关联性评于发现之日 表信息输入ADR价意见反馈起15日内上 监测组报告表数报告者报市ADR监据库 (以书面形式) 测中心 死亡的、群体性的ADR/ADE病例报告流程 发现死亡的、群体性的ADR/ADE病例 立即报告ADR监测组、医务处

立即报告市ADR立即组织核查 监测中心和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填写报告表 及时向ADR监测组报送报告表 及时分类整理报告表 及时填写报告表 及时组织专家分析评价~ 签署关联性评价意见 将ADR/ADE报告将关联性评及时报告市表信息输入ADR价意见反馈ADR监测中 监测组报告表数报告者心 据库 (以书面形式) 下面是诗情画意的句子欣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 谢谢!!!!! 1. 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2. 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3. 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4. 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5. 红尘嚣浮华一世转瞬空。 6. 我不是我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 7.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8. 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9. 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然,我长活一世,却能记住你说的每一话。 10. 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11. 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12. 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13.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14. 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15. 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16.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17. 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18.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19.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20.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1. 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22. 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23. 人天自两空,何相忘,何笑何惊人。

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应急预案及程序

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应急预案及程序 1 2020年4月19日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应急预案 1、应严格适应症,出现不良反应停药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处理。 2、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3、患者在注射或输液时发生反应,如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寒战、面色苍白、皮疹、发热等,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4、出现休克者,行抗休克治疗 5、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6、及时报告药剂科、护理部。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和药物进行封存。 (二)处理程序 停药→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处理→就地抢救→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药物→送检 临床治疗中一旦发现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原则上应立即停药,并立即值班医生,同时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停药期间应观察患者,采取简易的处理方法。根据医嘱进行处理,情况严重者立即抢救。 2 2020年4月19日

如怀疑药品质量问题,应与药剂科联系,由药学人员、医护人员共同进行相关药物的封存工作。如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将撤下的输液器形成密闭状态,并用无菌治疗巾包裹,标明时间,冷藏备检。 临床科室发现不良反应,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时报告给药剂科不良反应监督员,并将未填齐项目填写完整。若不良反应症状仍未愈,药学人员将负责继续检测事件发展,并负责与病人沟通进行情况进展登记。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时限不良反应发生后各部门需在一周内上报至药剂科,药剂科不良反应监测员及时到科室调查,并将发生情况按月向区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报。严重不良反应,科室及时上报给药剂科,药品监测员在一周内在线报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死亡病例最快速度及时上报。 出现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给予积极治疗,尽最大可能降低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向科室主任报告详细情况,按规定时限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并将情况分别报告医务科及药剂科。药剂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病历讨论,究其不良反应与可疑药品的相关性,若与药品相关,分析是药品质量、多种药物相互作用,还是由于患者自身等原因造成,整理总结后通报全院。 药学人员有义务对医师及患者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达和用药安全知识的宣传。 3 2020年4月19日

(完整版)药害事件药事管理应急预案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药害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正确处置各类药害事件,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体健康严重损害的药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第三条药品安全危害事件(以下简称药害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药品质量事件、群体性药害事件、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重大制售假劣药品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药品安全事件。 第四条根据药品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可能或已经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将突发事件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重大药害事件。指药害事件在全院范围影响大,波及范围广,蔓延势头紧急,已经发生一人以上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或者致人严重残疾、或者十人以上轻伤或者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事件。 二级:较大药害事件。指药害事件在医院范围影响扩大,蔓延势头有升级趋势,已经导致一人重伤、或者五人以上轻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事件。 三级:一般药害事件。指药害事件在一定区域内造成较大影响,危害较为严重,具有较为明显的蔓延势头,已经导致一人以上、五人以下轻伤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药品药害事件。 贯常备不懈的方针,应坚持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药害事件应急工作,第五条. 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依法处理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医院成立由院长任组长、有关分管院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药害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药品药害事件应急处理的领导指挥、协调和决策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药害事件的组织协调和处理日常工作,包括收集、分析和综合有关药品安全检测信息,提出预警建议。 第七条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督导和后勤保障三个工作组。 (一)综合组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和实施药害事件应急工作预案;药害事件发生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联动和配合;建立药害事件处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组织撰写总结报告;及时与新闻媒体联系,通报或发布有关情况。 (二)督导组主要职责是深入现场,调查取证、收集药害事件第一手信息资料,根据事件的势态,必要时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现场情况,提出相关的措施建议,根据领导小组决定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蔓延。(三)后勤保障组主要职责是经费保障、车辆调度等后勤服务工作。 第三章药害事件的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与报告管理制度与程序【最新版】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与报告管理制度与程序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为了加强药品管理,做好药品的安全监测工作,保证病人用药的有效和安全,建立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与报告管理制度管理制度。 二、医院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副院长任组长,医务科长、药剂科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临床和药剂人员组成。由医务科负责宣传、组织和实施,药剂科负责分析、处理和保存报告档案。 三、医院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各科室负责人作为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联络员,负责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掌握,及时督促和帮助临床医生认真地填写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保持与药剂科的密切联系。药剂科具体承办对临床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鉴别,向临床医师提供药品不良反应处理意见,医务科负责汇总本院药品不良反应资料,通过网络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另外负责转发上级下发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材料。

四、药师接到临床医师填写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后,必须立即到病人床前询问情况、查阅病历,与医师一起共同进行因果关系评价,提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意见。填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由药剂科专人负责存档。 五、医务科和药剂科负责提供对本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咨询指导,组织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讨论、解答。对某些药物在使用中可能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及时提供给临床医师以便做好防范措施。 六、发现或者获知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30日内报告。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除一般的病例外,其余病例报告时均要求向医务科呈报药品说明书和病例摘要,死亡病例还需呈报死亡小结。 七、医护人员获知或者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后,应当立即报告医院药剂科和医务科,经分析确认后由医务科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等方式报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同时填写《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基本信息表》,对每一病例还应当及时

新的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登记与处理程序

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登记与处理程序 (试行) 1.目的:明确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登记要求,分类办法,登记范围,规范报告登记与处理过程,确保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的顺利进行,制订本程序。 2.责任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岗位的工作人员。 3.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4.登记制度: 各市级中心监测机构要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登记制度,收到报告后进行登记。 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药品不良反应分析评价过程中所有的新的和严重的病例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登记内容应包括:报告编码、药品通用名称、患者姓名、报告单位、报告时间、收到时间、上报时间、生产企业、药品批号、不良反应名称、报告类别。新的一般和新的严重需要注明新的不良反应名称。严重的需要注明转归情况。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实行分类登记制,按“新的一般”、“严重的”和“新的严重”进行登记。 5.处理程序 每天要按时登陆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查看是否有上报的新的

或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 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规定的报告时限,确认不良反应报告的上报时限是否符合规定的时限要求。不符合规定的转入退回程序。 根据该怀疑药品说明书,分析不良反应报告是否属于新的或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属一般的不良反应报告则修改完善,按照一般报告的上报程序进行上报。 对于新的或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应认真核对报告的真实、完整、准确性及填写内容,缺少项目,内容填写不祥,或填写不正确的,必须及时与报告单位或报告人联系,复核报告内容,补充资料。 如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补充资料,应敦促报告单位及时上报补充资料。无法补充资料的,予以退回并登记。 对报告进行关联性评价。 新的或严重的不良反应应于15日内报告,市级中心于接到报告之日起3日内审核、评价上报省级中心,省级中心于3日内审核上报国家中心。死亡病例及时上报,同时抄报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河南省卫生厅。 对项报告时限超期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应予以退回,并进行退回登记(登记表见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退回制度-附件)。 对项不符合要求的报告,应及时退回便于报告单位补充资料,并进行退回登记,同时与报告人或市级中心评价人员联系进行说明。 所有合格的新的和严重的病例报告在上报之前要进行登记(登记表见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登记与处理程序-附件)。 6.附件: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登记表(电子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