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材剖析(人教版)

一、课标解读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的内容。“地理课程标准”要求: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能够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本节是中国省级区域地理学习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为后面学习港澳台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位置、气候、河流、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的评价;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和收集资料掌握了解一座城市基本思路和方法,从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材分析

北京是认识省级区域中第一个介绍的,主要原因是: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共分为三个框题:即“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悠久的古城”、“建设现代化大都市”,这三方面的内容环环相扣、线索明确,始终围绕着“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城市发展建设”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框题“政治文化中心”,教材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及课文介绍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地理位置、对外联系、地形地势等方面的优越条件,并且通过“北京的国家机关、对外机构等部门数量多、文化机构和设施密度大”的事实,进一步验证“它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材是通过图6.1“北京市略图”和19页活动题使学生了解。通过“北京市略图”可以得到以下信息:一是北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二是其交通位置——由于它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需要与各地联系,所以具有四通八达的铁路线,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结合活动题图中的文字,会对北京作为古都的战略性地理位置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图6.1“北京市略图”中,只能从整体上来看北京的自然条件,而局部的自然特征主要是通过图6.3“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图上的说明来

介绍的。从图上可以看出,北京的地势特征为西部和北部高,东部和南部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永定河、潮

白河、温榆河等河流经境内。当然最主要的是突出北京在对外联络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下一框题打基础,说明悠久的历史与自然条件关系密不可分。

北京的城市职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为了说明北京在中国的政治地位,教材选择了中国政治中心的象征─天安门广场的照片图6.2,学生会通过天安门的位置以及设立在北京的党政机构,认识到其重要的地位;北京还是全国的文化中心,主要体现在北京有很多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体育场馆、博物馆和文艺团体等文化机构和设施,教材中“北京城区文化机构和设施分布”图6.4,目的是想通过学生观察,得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对地图上信息的提取、认定和加工能力。

第二框题“历史悠久的古城”主要介绍北京的传统文化,包括城市的格局、历史遗迹等,同时还提出如何保护古城特色的问题,为后面作铺垫。教材中文字、图6.5“北京旧城”和图6.6“北京的部分名胜古迹”以及阅读资料“北京旧城的城市布局”共同说明了3个问题:第一,北京是一个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第二,这样悠久的历史,使得今天的北京在建筑风格以及城市的规划格局上很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风格;第三,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更加突出了北京的文化职能,这也是北京不同于其它城市的地方,北京可以凭借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通过这一框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研究一个地区,要更好了解它现在的地理环境,就应该了解它过去的地理状况,一个地区的现状往往与它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材两次出现北京城区地图,活动题中的图6.7“北京古代城区的变迁”决不是图6.5的重复,而是为了说明北京城址的迁移与水源的密切关系,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一个城市发展的影响。从图上可以看出,不管城区如何变迁,有一个宗旨是不变的,那就是始终要保证城市附近有丰富的水源。既然历史为北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那么就应该珍惜它,使之能够持续地利用下去,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第23页活动第2题,就将这个“利用”与“保护”的问题摆在了学生的面前,供学生讨论。

第三框体“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介绍古城北京现代化的一面,无论从城市的建设还是从城市的经济发展来看,北京都体现了时代的气息。当学生对北京“传统”与“现代”的层面都有所了解之后,教材又很自然地提出了是“保护”还是“发展”的问题,启发学生辩证、全面地思考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图6.9“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布局”中可以看出:北京周围密布着卫星城和新区,这是大都市的典型特征;北京不仅拥有四通八达的铁路线,并且还有发达的公路系统,它使北京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内部各区的联系和沟通更加方便、快捷。图6.11的四幅照片介绍“北京的重点功能区”,这充分反映了北京城的现代化特征。高速的发展必然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材紧接着就通过活动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点滴变化,从而感受到北京的时代气息。由于其特殊的身份,使得北京必须要朝着现代化大都市的方向发展。由于北京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特有的城市职能,使得北京出现“传统与现代共存”的景象。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也必然会出现“发展”与“保护”的矛盾,这对北京来说,是一个独特的考验。教材通过图6.10“北京城市道路改造一例”介绍了一个较为典型

的例子,即平安大街的改建。并且紧接着将“胡同”和“四合院”的问题提出,让学生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合理发展区域的意识。

四、活动建议

建议本节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完成“政治文化中心”,第2课时学习“历史悠久的古城”和“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政治文化中心”教材安排了2个活动,第1题的(1)、(2)小题通过读图6.3和文字说明让学生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第2题培养学生从图6.4获取知识的能力,进而对知识进行拓展和迁移。“历史悠久的古城” 教材安排了3个活动,第1题的(1)、(2)小题是对本框题知识的延伸,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一个城市发展的影响。第2题讨论对名胜古迹如何“利用”和“保护” ,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第3题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建设现代化大城市” 教材安排了2个活动,第1题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点滴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的气息。第2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https://www.doczj.com/doc/09922466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99224669.html,/】

最新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1.doc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 教材分析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另外,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

思路。因此说,北京这节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从内容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和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部分介绍了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第三部分描述了北京的未来发展趋向。本节教材的线索非常明确,即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政治职能;正是由于北京自古就是政治中心,所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全国的文化中心;正因为北京是首都,所以需要进一步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发展,又因为它是历史古都,所以在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传统风貌的保留。从整体上来看,教材始终围绕着“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城市发展建设”三个方面展开的。 首先,教材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及活动式课文介绍了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地理位置、对外联系、地形地势等方面的优越条件,并且通过“北京的国家机关、对外机构等部门数量多、文化机构和设施密度大”的事实,进一步来验证“它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与古都有着直接的渊源。于是,教材在第二部分介绍了北京的传统文化,包括城市的格局、历史遗迹等,同时还提出了如何保护古城特色的问题,为后面作了铺垫。 第三部分介绍了古城北京现代化的一面,无论从城市的建设还是从城市的经济发展来看,北京都体现了时代的气息。当学生对北京“传统”与“现代”的层面都有所了解之后,教材又很自然地提出了是“保护”还是“发展”的问题,启发学生辩证、全面地思考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学思考题: 1、北京位于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海。 2、北京属带气候。 3、北京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夏季。 4、北京是全国的、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5、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6、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7、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材剖析(人教版) 一、课标解读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的内容。“地理课程标准”要求: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能够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本节是中国省级区域地理学习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为后面学习港澳台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位置、气候、河流、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的评价;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和收集资料掌握了解一座城市基本思路和方法,从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材分析 北京是认识省级区域中第一个介绍的,主要原因是: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共分为三个框题:即“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悠久的古城”、“建设现代化大都市”,这三方面的内容环环相扣、线索明确,始终围绕着“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城市发展建设”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框题“政治文化中心”,教材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及课文介绍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地理位置、对外联系、地形地势等方面的优越条件,并且通过“北京的国家机关、对外机构等部门数量多、文化机构和设施密度大”的事实,进一步验证“它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材是通过图6.1“北京市略图”和19页活动题使学生了解。通过“北京市略图”可以得到以下信息:一是北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二是其交通位置——由于它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需要与各地联系,所以具有四通八达的铁路线,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结合活动题图中的文字,会对北京作为古都的战略性地理位置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图6.1“北京市略图”中,只能从整体上来看北京的自然条件,而局部的自然特征主要是通过图6.3“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图上的说明来 介绍的。从图上可以看出,北京的地势特征为西部和北部高,东部和南部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永定河、潮

中国文化体验

中国文化体验报告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一、调查地区: (3) 二、调查时间: (3) 三、调查方式: (3) 四、调查主题: (3) 五、考察目的: (3) 六、关键词: (3) 七、报告梗概: (3) 八、调查结果 (3) 九、参考文献 (5)

一、调查地区: 黄埔古港 二、调查时间: 2017/6/24 三、调查方式: 实地考察 四、调查主题: 中国海外贸易 五、考察目的: 本篇报告的考察目的不在于将黄埔古港作为单个的文化点进行琢磨,目的是通过将黄埔古港的文化历史的实地考察作为启发点,更好地体味广州在中国海外贸易历史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六、关键词: 广州黄埔古港港口中外经济海上贸易 七、报告梗概: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工程的发展,更多人开始认识到对外贸易对于中外经济交流的强大推动作用,认识到海上贸易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中外经济交流口之一。清代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关闭了闽、浙、江三大海关口,只留下广州一处通关口岸,广州的全国对外贸易中心位置也就由此确立,衍生出了丰富的海贸文化。而地处粤海关、珠江之滨的黄埔港更是广州对外贸易中的外贸重地,清政府在黄埔村南边的酱园码头设立黄埔挂号口,黄埔村也成为中外贸易的必经之地和向外国商船征收关税之所。黄埔港记录下了海外贸易在清代中国的兴盛与繁华,成为我们再看中国海贸文化的重要一隅。在贸易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要体悟其中盘恒的深味,汲取文化中所蕴藏的内涵与精神,寄以深远的思考。 八、调查结果 (一)海贸文化之策源地——广州 纵观历史,中国其实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国家,反而是在对外经济中秉持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国力的强盛使中国以一种强国姿态与他国进行贸易往来,为了宣扬国威,郑和由广州七下西洋,朝贡贸易应运而生。在诸如此类的外贸活动中,我们都不难听到“广州”作为贸易重镇出现。直到今天我们提起广州,我们依旧认为它为一个商业流通重地。自古以来,广州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拥有历久不塞的河海联通港口,成为中外贸易往来的重要一环。

在文化交流互鉴中促进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发展调研报告

在文化交流互鉴中促进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发展调研报告 xxxx《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05日05版)2015年5月,我们随“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与‘一带一路’建设”调研组赴比利时、西班牙和埃及三国调研,了解我国在布鲁塞尔、马德里和开罗设立海外文化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状况,研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挥海外文化中心在传播中华文化中的独特作用,为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目标作出更大贡献。调研期间,拜会了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曲星、驻西班牙大使吕凡和驻埃及大使宋爱国,与驻上述三国文化参赞进行了深度交流,实地考察了布鲁塞尔文化中心、马德里文化中心和开罗文化中心,观摩了文化中心的部分活动,听取了长期从事中国文化交流传播工作的专家、当地有关媒体代表以及国内媒体驻外记者的意见,较为全面准确地了解了目前我国对外文化宣传工作的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1.海外xx文化中心功能及发展历程 在国外设立文化中心是世界主要国家战后普遍采用的文化“走出去”方式,是其宣传和推广本国文化、传播思想价值理念、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文化中心面向驻在国主流社会,覆盖各个阶层,围绕“文化交流、教学培训、思想对话、信息服务”等职能,常态化开展活动,全面、协调、持续地推广和传播本国文化,并为文化的交流互鉴和民心沟通提供稳固的平台。 西方主要国家早在20世纪中叶就开始在国外设立文化中心提升国家形象,扩大影响力。 目前,英国已在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30个文化中心,德国在92个国家设立了150多个文化中心(歌德学院),法国在91个国家设立了144个文化中心,美国也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文化推广场所80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也设立了37个文化中心。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成立60年来,为在全世界传播推广德国语言文化,帮助德国摆脱“二战”纳粹阴影,树立和平发展的

文化中心主义

文化中心主义 文化中心主义指这样一种倾向:以自己的文化评价衡量其他文化,并认为自己的文化比其他文化优越。 文化中心主义文化观是一种以本族文化为第一优秀文化,进而排斥别族文化的一种文化观,是一种畸形的心理状态。从心理学角度讲,这从实质上放映了一种心理上的文化自卑心理。严格来说,清政府的文化中心主义的产生始于乾隆年间(18世纪中叶)。这一时期正是西方工业化文明高速发展,而东方农业文明迅速衰落的时期。这一历史背景,对于研究清政府时期的文化中心主义主具有重大的意义。 反观清朝中期,也就是乾隆年间,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到达了顶峰,军机处的完善使得国家大政真正的把握在了乾隆一人手中。而同时期的西方殖民侵略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因此清政府于1757年正式实行闭关的政策,乾隆皇帝宣布西洋商船只准在广东的虎门一处停泊贸易。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政府通过专制的强大力量强制中断了西学东渐的历程。为了给其全面的闭关锁国找一个安抚民心的合理借口,文化中心主义文化观的产生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了。你想想,假如有一天别人带着孩子来你家玩儿,带着各式各样的好东西,你家孩子不好奇,不眼馋?但是你又怕拿了人家东西别人给你讲条件,所以你会告诉你家孩子:“咱们家的东西好,他们的不好,他们的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总之一句话,自己的最好。我们没必要去渴望别人的东西。 文化中心主义在中国又被称为中国中心主义,是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的一种概念,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世界观。近代以来这也被认为是很多民族都具有的种族主义的表现。在政治方面,中国中心主义是中国历代王朝对外关系的核心。汉族聚居的区域为世界中央,而华夏之外的民族被称为“化外之民”或者“蛮夷”(史称“四夷”,即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中国的皇帝是天子,中国的皇朝是天朝,而其他民族和中国的关系是贡国和属国的关系,其首领只能被称为王。在东亚历史中,很少有挑战中国在东亚外交的统治地位的例子。中国占据统治地位的东亚外交系统在清朝末期逐渐衰落,而西方的弱肉强食的国家关系逐渐占据统治地位,二战以后则形成了平等互利的主流国家关系。在一些东亚国家和民族个性的形成过程中,和中国的关系占据了重要地位。日本圣德太子在给隋炀帝的信中写道:“日出之处天子致日落之处天子无恙”,这也成为日本国名的由来。被中国统治千年的越南的名字,源自中文的“百越之南”,是以和中国南部之间的地理位置来命名的。在文化方面,中国中心主义表现为因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长期是文明中心,对邻近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影响巨大,所以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比中国低等,极端者甚至拒绝承认其他文化的价值。虽然加强人们对传统的信

形势与政策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和建议要点

安阳工学院 《形势与政策》课程 社会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题目: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和建议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和建议 摘要:近年来,随着世情、国情的发展变化,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越来越多地表现在文化市场上,表现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资本的竞争上。显然“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差距还非常明显,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总体上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规模总量偏小、结构不尽合理、营销手段落后,特别是缺乏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怎样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何让我们的文化产生经济价值,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已经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文化、全球化、走出去、竞争力、经济价值 一、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 “走出去”首先是在经济领域提出的一个战略,其萌芽可以追溯到党的十四大。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引进先进技术”、“对外贸易多元化”、“跨国经营”、“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等就是“走出去”战略的核心概念。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此次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各个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各种文化之间会加速影响和融合。在此意义上说,文化也存在一种全球化的趋势,这意味着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doc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教学设计 株洲市芦淞区体育路中学张辉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评价。 2、利用资料分析说出北京的城市职能。 3、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建设的成就。 4、通过学习北京祝福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北京城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 课时: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课型:新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多媒体播放歌曲《北京欢迎你》,在歌声中把同学们引入新课。 二、学生自主预习 教师给出本节学习目标,学生阅读教材自主预习,可以组内互相讲解。 措施: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在预习时,把重点的基础知识点理解并记住。 三、学生分组上黑板 每组按老师分派的任务在黑板上写出来,组内讨论,各个过关,组内完成的可以去其他组学习讨论。同时组内分工,明确各自上台展示的内容。 四、分组展示 全班同学集中在黑板前,各小组轮流上台分析讲解本组的学习内容,并指出容易出错或容易混淆的地方。 第一小组:政治文化中心 1、北京位于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 2、北京的经纬位置大致是、;北京的地势,

属气候。 3、北京是新中国的,是全国的、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 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4、举例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 措施:以上内容板书在小黑板上,由第一小组不同组员上台讲解,在讲解第2题时,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从图上把知识点落实到位。讲完第3题后,教师应追问:北京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有什么有优点?第4题可以让学生通过书本的图片文字说明后,再举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的实例。以把课堂气氛推向一个小高潮。 第二组:历史悠久的古城 1、列举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3 教学设计 株洲市芦淞区体育路中学张辉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评价。 2、利用资料分析说出北京的城市职能。 3、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建设的成就。 4、通过学习北京祝福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北京城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 课时: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课型:新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多媒体播放歌曲《北京欢迎你》,在歌声中把同学们引入新课。 二、学生自主预习 教师给出本节学习目标,学生阅读教材自主预习,可以组内互相讲解。

文化中心的迁移

最佳答案 文化中心的迁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文化运 动现象。它是在经济中心转移的牵引力和政治中心转移的推动力共同作用下逐步迁移的。然而,数干年来中国和世界文化中心迁移的历史表明,一旦世界文化中心转移到某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的文化中心转移到某一个地区,它又会进一步促进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认为,一千多年来中国文化中心的南迁,尤其是近百年来南沿海新月形文化带的形成,为东南沿海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这是历史的必然。如果我们不能从理论上真正认识到这种历史的必然性,那么,在实践中,在制订经济发展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就会瞻前顾后,踌躇不前;就会失去机遇,遗恨千古。一、文化中心转移的内在机制经济中心(又称经济重心)即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地区。经济中心的转移,是导致文化中心转移的基本的、稳定的、也是最大的牵引力或推动力。当然,经济中心的转移是逐步过渡的,是在地理环境变迁、社会政治动乱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由一个地区渐次向另一个地区迁移的。根据作者长期研究的结果,从上古到秦汉时代,中国的经济中心一直稳定在中原地区。从魏晋到南北朝时期,拉开了江南经济开发的序幕。虽然此时中国的经济重心仍在黄河流域,但是已经开始微微向东南倾斜。唐代中叶的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全国的经济中心基本上完全转移到了长江流域的下游地区。自宋元以来的干余年间,由于黄河流域环境不断恶化,长江流域条件优越,致使中国的经济中心始终稳定在江南地区,而且从未出现过再度回复到黄河流域的任何可能性。这种南盛北衰的格局起码还会维持若干个世纪或更久。正是由于中国经济中心转移的这种基本趋势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发展格局,吸引着中国的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先后在北宋王朝末叶和灭亡之后相继转移到了江南地区。换言之,如果没有经济中心的转移,另两类中心的转移就很难实现。政治中心一方面随着经济中心的转移而转移;另一方面,由于国内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形势的不断转换,它有时往往脱离经济发达地区而向斗争的第一线转移,它对文化中心转移的影响是有条件的、不太稳定的。当两者转移方向一致的时候,政治中心则往往促进文化中心地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从夏、商、周三代到北宋灭亡的三干多年间,中国的政治中心始终在黄河流域,并且沿着西安—洛阳—开封轴心缓缓自西向东迁移其中历时最长者当属西安。自秦汉到隋唐的千余年间,长安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它领导中国文化第一次在汉代、第二次在唐代登上了世界封建文化的高峰。公元1127年的开封陷落和宋室南迁,标志着中国的政治中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江南。杭州和南京曾一时成为偏安王朝的首府。然而,由于塞外游牧民族对农业王朝的威胁并未消除,所以,中国的政治中心便在明朝初年北上燕赵,北京成了最近数百年间中国的政治中心。二、中国文化中心转移的历史轨迹1.中原文化时代根据我们对2500多年来中国历代人才地理分布的空间转换过程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①,从夏商时代文明起源一直到北宋灭亡的300。年间,中原地区始终支撑着中国文化的江山。故将这一时期称为“中原文化时代”。从上古到秦汉时代,由于中国的经济中心稳定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因而这里人才辈出,学风浓厚,齐、鲁、关、洛为学术重镇。春秋战国时代诸子崛起,百家争鸣,各持学说,各据地域,学风弥漫于黄淮之间的鲁、齐、楚、魏、卫、韩、赵地区,尤以孔子讲学的鲁国学风最浓。东汉时代,中国的文化中心仍然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春秋战国时代文化发达的齐、鲁、宋、楚、韩、卫一带,学风依然浓重。就东汉的行政区划分 来看,也是以充州学风最盛,而充州又首推陈留郡鼎盛。从三国时代开始,随着中国经济重心(中心)的微微向东南倾斜,历魏晋南北朝而至隋唐,一直到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基本上转移到东南地区,南方学风经历了长达六、七百年的逐渐兴起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中心由北向艰难转移的过渡时期。唐代学风的全国分布仍然表现出北盛南弱的总态势。在学风浓重的黄河流域,学风分布的轮廓恰似一把以关中为柄的巨型扇子,扇叶覆

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文化

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文化 【摘要】中国的文化在不断的影响着世界,本文从中国的文化节开展的意义及影响,中国的春节文化在各地的顺利开展,外国朋友对中国文化的喜爱等方面诠释了中国的文化对世界各国的渲染。介绍了吉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文化。【关键字】中国文化世界舞台中国春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文化也在悄悄的融入了世界的舞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会看到中国的身影,看到中国的那一抹红,那一个精彩的瞬间。走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再也不全是陌生的环境,我们将会有归属感,每一个佳节,我们与家乡的亲人过着同样的欢乐节日。中国文化的精髓缠绕在世界舞台的中心。 8年前,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办,首次将“文化+交易”的旗帜高高扬起;如今,文博会已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文化第一展”,在这里交易的文化项目累计已超过5000亿元。每一届的文博会上,都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代表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产品项目亮相,他们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同时,勇敢地走向海外参与国际竞争,成为引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风向标。 世界的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孔子学院。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是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文化还便出现在很多地方。如美国的唐人街,纽约曼哈顿唐人街的孔子像,纽约曼哈顿唐人街的舞狮,龙的雕像,中医文化,戏曲艺术。随处可见的中国特色的灯笼等。 在国外我们随处可见中国特色的小店,非常受国外朋友的欢迎。齐白石的作品也非常受欢迎,毕加索说过“我不敢来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2012年1月28日中午,“欢乐春节”龙年庙会在古朴优美的加拿大温哥华中山公园开幕。在异乡土地上的中式亭台楼阁里和水池小溪畔,嘉宾们观赏到荡气回肠的京剧、诙谐幽默的曲艺和精彩的汉唐服饰表演。庙会现场,除了有折纸、写春联、猜灯谜等传统春节活动,小食摊上那香喷喷的饺子、老北京冰糖葫芦,都让旅加华人华侨和外国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国年味儿。2012 年中国春节期间,全世界82 个国家和地区的144 个城市都举办了像温哥华庙会这样的庆祝活动。这场由中国文化部等多个部门组织的2012 年第三届海外“欢乐春节”活动,让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们沉浸在中国春节的欢乐气氛中。从国内派出的丰富多彩的剧场演出、综艺表演、广场巡游、文博展览、民俗展演、图片展示、图书展销活动,加上各驻外使(领)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在当地组织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春节文化活动,把龙年春节舞动得姹紫嫣红,喜庆吉祥。今年,文化部邀请倪萍、杨澜、郎朗等海内外知名文化人士担任形象大使,并参加在法国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 【作者】许启贤 8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兴起了一股研究、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近些年,这一热潮又和我国国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热”结合起来,呈现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关注和研究国外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讨论的问题、观点及其讨论情况,对我们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一、国外“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发展情况 国外的中国传统文化热在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远的日本、新加坡、韩国最为突出。 在日本,东京、京都等地现在有许多研究孔孟思想的学会和研究所。他们把研究中国儒家思想与日本现代化结合了起来。1987年,日本文部省资助了一项《东亚比较研究》的大型研究计划。在第一次会上,项目负责人、东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岛岭雄说:“应在新的现代化论的框架中,重新考虑支持日本人行为方式的儒教性因素的有效性。”为了把经济搞上去,日本许多思想家企业家主张用儒家伦理精神激励人们。日本著名的伦理研究所创始人凡山敏雄在会员必读的《人类幸福之路》一书中,就引用了不少中国传统美德的语录。他用《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语录激励人们不要怕苦难。用《史记》中的“得时难而失之易”的话,教诲人们爱惜人生,爱惜今日。被誉为日本“企业之父”、“日本近代经济的最高指导者”的涩泽荣一,他一生按孔子《论语》精神倡导和实践的企业精神,在日本影响很大。在他所著的被誉为“商务圣经”的《论语与算盘》一书中说:“《论语》中有算盘,算盘中有《论语》”,“打算盘是利,《论语》是道德”,主张义利合一,不可分离。成立于1970年的日本松下电器商学院,处处以儒家经典为学习内容。该院的研修目标就是《大学》中的“三纲领”:“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竭尽全力地实践商业道德,至诚无欺地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实现尽善尽美的目标而努力。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教授沟口雄三在去年北京举行的“孔子诞辰2545周年纪念与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发言中说:“现在,人类面临着利己主义还是共生主义问题。这正是儒学再次崛起的契机,因为儒学才是关注人类最根本问题的思想。儒学的共生主义正体现在‘达己必先达人’的精神中。” 在新加坡,从80年代就开始推行以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为中心内容的“文化再生”运动。1982年春节,李光耀总理就号召新加坡人民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儒家的传统道德,并把“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作为政府必须坚决贯彻执行的“治国之道”。教育当局宣布在中学三、四年级开设《儒家伦理》课,以培养具有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一代人。1988年10月,第一副总理吴作栋又提议把儒家东方价值观提升为国家意识,并使之成为每个公民的行动指南。1990年2月,新加坡政府发表了充满儒家伦理精神的《共同价值白皮书》。该书提出了五大共同价值观为:(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2)家庭为根,社会为本;(3)关怀扶持,同舟共济;(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5)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在韩国,儒学思想早在汉唐时代就传入朝鲜半岛,影响很大。创建于公元992 年的国子监,1398年更名为成均馆,1946 年改建为成均馆大学。该校现在仍以儒学为宗旨,以仁义礼智为校训。该校一年级学生都必须学习《儒学原理》。中央有成均馆,各郡县则设乡校300多所,利用寒暑假对中小学生进行儒家修身和忠孝仁爱的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并且他们把儒家道德和企业经济发展结合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让中华文化“走出去” 2011年12月31日 09: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年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以下简称文化中心)建设快速推进,目前正式开放的已达9个。他们在所在国常态化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关注和欢迎。有读者想了解这些文化中心是怎样的机构、主要开展哪些活动、如何与之接洽等,本报记者日前就上述问题对文化部外联局侯湘华局长进行了访谈。 ——编者 为什么在海外设立文化中心 侯湘华局长介绍说,在海外设立中国文化中心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和现实需求,是对外文化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方向,是提高国家文化地位、扩大其影响力和软实力、加深相互文明对话和认同的传统而有效的做法。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文化中心的建设,多次考察文化中心或见证其奠基仪式、文件签署等,并对此项工作做出了明确指示。 文化中心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而起步和发展的。1988年,我国在毛里求斯和贝宁设立了文化中心。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与埃及、法国、马耳他、韩国、德国、日本、蒙古、英国、印度、意大利、西班牙、泰国、俄罗斯、墨西哥、新加坡、罗马尼亚、土耳其、塞尔维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和匈牙利等21个国家的政府签署了设立文化中心的政府文件。目前共有9个文化中心正式运营。 主要开展哪些工作 它是在驻在国开展日常文化活动的国家文化中心 通过举办演出、展览、文化节、影视周、图书节、旅游推介会、体育赛事、产品展示会等专题性或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介当代优秀艺术成果。配合驻外使领馆举办各种活动,推动中国文化产品、文化精神和价值观进入驻在国主流文化视野,进入驻在国社会生活和公众的情感世界。 它是向驻在国提供全方位资讯的国家信息服务中心 与国家图书馆等权威机构合作,利用互联网、数字多媒体向驻在国公众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科技发展和当代社会生活等;定期组织讲座、研讨会、报告会、影片欣赏等活动,增进驻在国公众对中国文化作品、社会现象以及价值观的了解、理解和认同;与驻在国开展图书、信息交流与合作,向公众提供中国信息咨询与服务。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祖国心脏”北京、“繁华都会”香港、“海上花园”澳门》学案 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你认为“北京、香港、澳门”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自主学习,完成下面的练习 一、对号入座——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你选一选。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北京旧城面向南方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A.利于采光B.体现“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 C.利于保暖、避寒D.体现传统文化的建筑风格 2.如今,许多外国人喜欢游览北京的胡同,原因是 A.旅游消费的钱少B.北京胡同的环境好 C.北京胡同有独特的历史文化D.北京胡同的交通方便 3.北京交通格局特点是 A.“井”字形格局B.由圆环路和“井”字路组成的 C.棋盘形格局D.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 4.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保留着众多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这些古建筑、园林和街区应当 A.全部拆除 B.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C.根据建设需要拆除D.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5.北京的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目标是 A.建设成为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 B.建设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C.建设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 D.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北京机动车按尾号每周停驶一天的限行规定于2008年10月11日正式生效,

但由于10月11日和12日恰逢周末不停驶,因此13日周一才是限行首日。这也是限行管理措施实施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1)下面是四位学生关于“北京市实行机动车按尾号每周限行一天规定”的讨论,你赞同的观点是()(可以多选) ①玲玲说:“这可以让北京的交通快捷畅通起来,也让很多人看到了大气环境改善的希望” ②贝贝说:“限行后,我们可以骑自行车上班,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减少机动车 对大气的污染” ③姜陵说:“通过限行很多的乘客选择了轨道交通作为他的出行工具,这样的话给北京市 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④齐齐说:“限行后,司机出行不方便” (2)请你为北京市的交通堵塞问题出谋划策。(说两点即可) 7.冬冬在旅行社选择了“天坛、颐和园、故宫三日游”。他此次旅游的目的地位于A.北京B.南京C.上海D.重庆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悠久与灿烂,回答8-9题。 8.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全部封闭,禁止游人参观B 为适应现代生活要彻底改造C 拆除后都做成微缩景观供人参观D.核心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 9.下列建筑能够体现北京城市政治职能的是 A B C D 10.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29届夏季奥运会,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关于

中国(武功山)国学文化中心策划方案

中国(武功山)国学文化中心 策划方案 陈传焕 一.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早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它的某些内容,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意义,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却超越时空的界限而亘古常青。 大力弘扬国学精粹、普及民族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现实体现。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智慧的高度总结,浸淫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就形式而言,国学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它就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珍珠串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就内涵而言,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像流水一样,滋润着中华民族的茁壮成长;像土壤一样,培育着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使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华夏五千年,国学常盛不衰,优秀文化生生不息;四顾寰宇,华夏文化乍起,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溯本寻源,一切尽在道然中,一切尽在文明传承中。时至今日,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华民族经所创造的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雨考验而依然生机勃发,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会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也应该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科学的态度来传承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让博大精深的国学所产生的文化张力永远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心灵! 因此,弘扬国学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完整版)文化中心调研报告

文化艺术中心调研报告 ——以琴台文化艺术中心等为例 班级:建筑学0601 姓名:陈冠宏 学号:0120603540210 指导老师:陈李波 日期:2011.3.11

文化艺术中心调研报告 文化艺术中心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内用于呈现文化艺术作品的建筑群体。通常围绕剧院或音乐厅修建,配备艺术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等。融市民业余活动、博览展示、教育研修、娱乐、商务、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建筑综合体。文化艺术中心作为一种大型的城市建筑综合体,它具有地域性,体现不同城市的文化特征。现代文化艺术中心在我国起步较晚,功能技术还不成熟。文化艺术中心是城市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支脉,文化艺术中心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一方面在积累国家文化财富、传承展示优秀民族文化方面担负着重大责任;另一方面也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承载着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重任。 1文化艺术中心功能与作用 1.1文化艺术中心的定位 文化艺术中心作为一种大型的城市建筑,在城市的区域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艺术特色,应该将之纳入城市设计的范畴,并且在其立项之初就要对其进行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位,这是建成一个成功的、为市民所接受的文化艺术中心的重要保证。 视觉的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一般规模较大,从远观有助于展示城市轮廓线之美,近看可以成为一定区域的构图中心,成为城市中引人注意的视觉焦点,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而这个范围是与建筑的尺度相关的,可以通过视觉分析法来确定。 生活的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是城市居民进行文化,娱乐,交往,商业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生活最活跃的部分之一,进行着大量物、人与信息的交流,是城市社会生活的中心。 心理的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作为公众视觉与生活的中心,必然要体现共同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情趣,是环境具有场所感,成为心理与情感的中心。 在对文化艺术中心定位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民意调查,确定最适合于本地的文化艺术中心形式,以保证建成后的使用效率与长期效益。具体地说,对文化艺术中心的定位,就是要确定建造的目的是什么,需要建造何种形式的建筑。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对文化中心的地位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只有将文化艺术中心定位在适合于本地区城市风格与城市规模以及居民精神生活构成的基础之上,才能保证建成一座被大家认可的文化艺术综合体。当人们游览一个城市,“大多数人都能够回忆起几种自己喜欢的特殊场景,”(摘自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这些场景就构成他们对于一个城市的印象,而建筑师就是要创造这样的场景。因此,这样一座文化艺术中心必须要体现城市精神的建筑风格,或者说是这座城市风格,不仅仅是在造型上,还应体现在空间、技术等各个方面。同时它所处的位置要求它提供为市民活动服务的场所。这就是对于城市文化艺术中心的定位。 1.2文化艺术中心的外部造型 文化引述中心作为市民视觉的中心、生活的中心和心理的中心,其外部空间设计对于建筑性格的塑造和文化特质的反映有重要作用。文化艺术中心外部空间设计可分为建筑造型设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了解北京的位置、气候、河流、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能力目标 1.培养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德育目标 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培养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 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讲述: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 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主办地在哪?→北京 讲述: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上清华北大,中央电视台,去参观故宫,去八达岭长城……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讲授新课] 【政治文化中心】 首先安排学生读图6.1“北京市略图”,明确北京的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并且让学生结合图6.3的文字,简要评价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接着读图获取信息,并讨论归纳出北京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势地形、河流、对外交通等等。在对外联络的问题上,注意让学生观察图6.3的古关口和图6.1中的铁路线,将历史和现在对比,说明北京由于自身的位置优势,始终是一个对外联系、对外发展的窗口。 北京的城市职能。这部分内容学生多多少少有一些认识,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要使学生心中的印象变得更加实在、深刻,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看到真凭实据。北京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时可以不拘泥于课本,教师可以安排他们说一说天安门周边的党政机关,还可以让他们介绍自己知道的重要的党政机关所在地和自己家附近有哪些文化机构和设施,并且安排学生把党政机关补充到图6.4中,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他地区的学生在学习时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做不了,但教师可以请去过北京的学生介绍情况,并且找一张或几张“北京市地图”,让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 一、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问:1.北京市的海陆位置。2.北京市的经纬度位置。3.北京市在什么方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北京的东南是华北平原(板书)的一部分。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为山麓冲积扇。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平原东南地势低洼,属于冲积平原,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 二、北京的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降水量609mm。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多风;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形成7~8月间的高温多雨天气。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气爽,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由此得出,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三、北京的河流

中国文化大省十大排名

中国文化大省十大排名 2009-04-07 21:21 第一名:山东 山东又称齐鲁(周代齐、鲁两国均在其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诸子百家时代里表现最优异并首先崛起的文化中心,涌现了一大批至今仍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影响的文化巨子,如孔子、孟子、管子、曾子、孙子、墨子等等,他们为奠定中华文化的基脉贡献甚巨,尤其是孔子、孟子家乡,其地儒家学说思想渊源流长,亦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宋代苏轼诗云:“我生本西南,为学慕齐鲁”,齐鲁学风为士夫文人所景仰,从中可见一斑。故有人称,山东文化是中国文化之源,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并且在随后(指秦汉以后)的历朝历代中表现虽有些起伏,但总体上可称上佳。宋之前,其综合表现仅次于河南;北宋中后期之后,河南迅速地失去其作为文化中心的地位而风光不再,山东人文状况却较之其隋唐五代时期的相对低迷而有着显著的改观,并在北方诸省中,表现一直最出色、最稳定(即使是元代以来,长期作为都畿之地、挟政治优势的河北亦不能驾其而上),像“智神”诸葛亮、贾思勰“书圣”王羲之、刘勰、颜真卿(祖籍山东)、王禹、张择端、辛弃疾、李清照、戚继光、冯惟敏、李攀龙、宋琬、王士祯、蒲松龄、孔尚任、赵执信、刘墉、傅斯年等都出自山东。 所以,五个文化大省山东理应占有一席。 第二名:河南 河南地处中原,古称中州,其在第一个诸子百家时代表现也很突出,比如老子、庄子、范蠡、商鞅、李斯、苏秦、吕不韦、石申等也堪称那一时期出类拔萃的人物,总的来说,在这一时期河南的人才从总体质量及对后世影响上虽然稍逊于山东,但在人才数量上却占有一定优势。尤有甚者,自秦汉以后迄北宋前期的一千多年里,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一直稳居中国文化中心的位置,晋朝即有“天下名人,中州过半”的说法;并且在盛唐时期达到其辉煌的顶点,钱仲联曾云:“唐诗大家胥出中州”可为印证之一。虽然北宋以后中州人才下降的趋势明显,但相对北方诸省,仍在高位上运行。先秦以后其地出产的代表人物有晁错、张仲景、张衡、向秀,阮籍、谢灵运、谢眺、庾信、钟嵘、玄奘、一行,“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一代文宗”韩愈、刘禹锡、岑参、白居易与元稹、李贺、元结、李商隐、程颢与程颐、岳飞、许衡、王铎、侯方域以及近代的冯友兰等等难以胜数。中州名人见于《二十五史》,事迹可查者不下5000人。据缪世鸿“历代杰出专家学者的地域分布”表,元之前各时期河南人才数量曾长期稳居前三(绝大多数时期列第一,总人数列第一)。亦可参观丁文江对《二十四史》辟有列传的历史人物进行籍贯考证提供的人物分布资料。 这样一个人才辈出省份入选五个文化大省是不容置疑的。 第三名:江西 号称“文章节义之邦”的江西,在宋代以前,所出人才并不突出,除陶渊明之外几乎举不出其他有份量的文化名人,但在北宋中后期迅速崛起并完全取代了河

中国城市文化底蕴排名

中国城市文化底蕴及纵横古今影响力排名 1.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旅游胜地。从周人制礼乐,华夏初成,到秦国统一中国,奠定历朝帝制基础,到大汉马踏寻奴远征大漠,开拓汉人生活版图,再到时隋唐万邦来朝,傲居天朝上国。远古时代,考古遗址古老的“华胥古国”位于西安华胥镇,将西安市建成史推进到万年以上。“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中国城市文明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在沣河两岸建立丰镐二京,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有着6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汉唐时期,西安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是世界上最早超过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都城,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西罗马,东长安”是其在世界古代历史地位中的写照。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度、包容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秦始皇 1.1.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如今的西安是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航空航天产业中心。2011年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西安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基地”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纪录片将西安称作 mother city 城市之母,并于永恒之城罗马并称为不朽之城。 关键词; 长安,华夏,华胥古国,世界四大古都,城市之母,秦中自古帝王州,兵马俑,周,秦,汉,隋,唐,丝绸之路,东方文明,西安事变。 2.南京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有厚重的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