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剧本创作》教学大纲

《剧本创作》教学大纲

《剧本创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独立的进行影视剧本的改编和创作。

作为一门创作实践课程,它要求学生有良好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因此在开设本课程之前,要先行开设《基础写作》、《文学欣赏》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同时本课程的深入学习又为《电视专题创作》、《纪录片创作》等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作了有力的铺垫。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任务和课程体系结构,掌握本门课程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导向现实,立足应用。

(2)正确运用案例教学和实证教学。通过对中外优秀影片和电视剧剧作角度分析,不断印证理论的正确性和运用的广泛性,使学生能够从理论的高度、规律的广泛性和技巧的灵活性上把握影视作品,并能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

(3)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探究教学、启发教学,问题教学等开放式教学方法,避免理论的乏味和枯燥感,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谐融洽、积极思考、敢于发言的课堂氛围。

(4)课程学习和剧本创作的双结合。要求学生勤动笔杆子,把章节理论和章节训练相结合,把章节训练和完整的剧本创作相结合,学以致用,为以后课程的开设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5)全面提升学生的剧本创作素养。除了理解和把握剧作的规律、方法和技巧之外,学生还应具有广泛的知识视野,以及对于社会人生和内心的深刻体察。因此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观摩中外优秀影视剧作,积累创作经验;阅读相关书籍,伸展知识触角;关注社会人生,扎根现实。

3.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把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巧

(2)能够运用影视剧作的理论知识评鉴电影电视剧的优劣,借鉴其成功经验

(3)能够独立进行简单影视剧本的改编和创作

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以多媒体教学为依托,围绕理论基核灵活的运用案例教学、启发教学、探究教学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2)充实课堂空间,延展课下空间。给学生列出与本课程有关的书籍和优秀的中外影片的目录,较好的利用业余时间,寓教于乐。

二、课程知识结构

1.基本知识结构

本课程知识由三大块构成:影视剧作本质论、创作论和影视剧作的运作

(1)影视剧作本质论:本课程的导入部分,通过与小说、戏剧等文本的比较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剧本的本质特征有较好的感知和把握,同时对于剧作的分类和常用格式能够熟稔于心。

(2)影视剧作创作论:本课程的核心和主干,主要在于掌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巧,如再对其细分,又可分为人物论、情节论、时空论、语言风格论、改编等内容。

(3)影视剧作的运行:本课程的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一点关于关于剧本定位、推销、签约和动笔修改的一些常识,是剧本创作市场化的体现。

这三块知识呈递进态势,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剧作基础理论。其中,剧作本质论是理论前提,学生在把握剧本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论的学习和研究,而最终将其付诸于剧作运行的实践过程。

2、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本质论

一剧作的概念和类型

1. 教学目的

通过与小说、舞台剧的比较学习,使学生深入的理解影视剧本和其他叙事文学的差异,把握剧本的本质特性——以文字为媒介的画面讲述的故事;了解常见的影片和电视剧的分类方法。

(1)与小说、舞台剧的差异

(2)影视剧本的概念内涵

(3)了解常见的题材分类、风格分类等

2. 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要求:

(1)了解:影视剧作分类的方法

(1)熟悉:其他叙事文学常用的手法

(2)掌握:深入的理解影视剧本的本质特征

作业与实践要求:

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影视剧本的概念内涵

3.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讨论

4. 教学学时

4学时理论讲授。

二剧作的格式

1.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剧本写作的格式:分场景格式、小说格式、分镜头格式等,并能准确把握分场景格式的特点和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把握文学剧本和导演剧本(脚本)的区别;理清镜头、场景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2.教学内容

(1)分场景格式写作和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小说格式一般特征

(3)分镜头格式一般特征

(4)不同格式划分的依据,把握它们各自的特质

3.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要求:

(1)熟悉:小说格式和分镜头格式

(2)掌握:分场景格式写作和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业与实践要求:

(1)能够说出常见的几种剧本写作的格式和各自的特点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镜头、场景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4.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讨论

5. 教学学时

2学时,全部理论讲授。

第二部分影视剧作的创作论

三人物论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能够把握人物创造的一般规律,立足现实,积极借鉴,依托合适的题材故事,创造一个或几个个性鲜明类型人物或者血肉丰满的立体人物(圆整人物)。

2.教学内容

(1)影视剧本人物的概念、人物的种类和功能

(2)概念人物、类型人物和性格人物分类的标准与各自的特征

(3)人物关系建构的一般规律

(4)叙事线的概念以及一般的结构模式

(5)分析人物内在生活、外在生活,确定人物需求,建构冲突,创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6)介绍几种常见的人物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细节

3.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要求:

(1)熟悉:人物分类的方法

(2)掌握:熟练掌握人物关系建构的规律,并能根据不同的主体题材,具体的建构人物关系图表;理清人物的内在外在生活以及人物小传的写作方法;灵活的运用常见的人物表现手法。

作业与实践要求:

(1)观摩影片,准确指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副主人物以及各自的意义

(2)阐述类型人物在影视剧作中的意义和性格人物的塑造手法

(3)根据要求为主要人物写出人物小传

(4)立足生活,寻找典型,抓住特征,为身边的某个人物作一个速写

4.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影片解读、课堂讨论

5. 教学学时

10学时,全部理论讲授

四情节论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人物性格衍生合理的情节,根据情节建制矛盾冲突,并使之发展、达到高潮并产生耐人寻味的结局,注重情节的张弛、曲折,形成较好的故事张力,具有较强的可视性。

2.教学内容

(1)情节和故事的关系;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关系

(2)情节划分的方法: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以及不同划分的依据及其理论缺陷

(3)用点、线、面建构人物关系图表;静态分析情节点和情节线的关系

(4)关于情节发展的基本表现技巧:悬念、震惊、巧合、误会、伏笔等

(5)情节和冲突的内涵;冲突的形式:不同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冲突、人物与自身之间的冲突等形式

(6)结构和情节的区别联系;剪裁和布局的概念

(7)结构划分方法:戏剧性结构、小说性结构、散文化结构、心理式结构等;了解关于结构的其他划分依据

(8)了解反情节、反冲突的剧作结构及其代表性作品

3.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要求:

(1)了解:反情节、反冲突的剧作结构

(2)重点:情节和人物性格;情节的表现技巧;冲突的类型;结构划分的依据

(3)难点:情节和故事的关系;反情节、反冲突的特征

作业与实践要求:

(1)结合人物创造的知识,利用情节和结构常识,立足现实,创作一个小剧本

4.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影片解读、课堂讨论

5. 教学学时

12学时,全部理论讲授。

五时空论

1.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影视剧作中的时序、时长和频率以及时间转场的常见方式;把握空间的种类及其常用的转场方式;了解视点的概念,种类;把握视点转换的方式和功能。

2.教学内容

(1)时间:时序、时长和频率以及时间的转场方式

(2)空间:空间的种类及其常用的转场方式

(3)视点:视点和聚焦者、叙述者;视点和人称;视点和镜头视点;视点的划分依据和转换的方式和功能

3.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要求:

(1)了解:时序、时长和频率的概念

(2)重点:时空和视点的转场、转换的方式

(3)难点:时序、时长和频率的概念内涵;视点和聚焦者、叙述者

作业与实践要求:

观摩一部优秀影片,分析其时空和视点的特征

4.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理论教学

5. 教学学时

10学时,全部理论讲授。

六语言风格论

1.教学目的

在了解影视艺术语言广义和狭义的基础上,使学生把握叙述性语言的形象性、综合性的特点,明晰叙述性语言的基本要求:简洁、准确、生动;了解和掌握旁白、独白和潜台词的特点和基本要求;把握普通话与方言、白话与文言、汉语与外语之间的矛盾;在梳理风格定义的基础上,把握悲与喜、雅与俗、虚与实的风格特征和表现手法。

2.教学内容

(1)影视艺术广义的语言和狭义的语言的范畴

(2)叙述性语言的特征及其要求

(3)对白和旁白的特征及其要求;潜台词的运用

(4)关于剧本语言运用常见的几组矛盾:普通话与方言、白话与文言、汉语与外语

(5)风格的定义;风格分类:悲与喜、雅与俗、虚与实及其常见的表现手法

作业与实践要求:

创作或者选择一篇小故事,分别尝试用文言、白话、普通话、方言讲述,注意其中的喜剧性效果,形成不同的风格

3.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要求:

(1)了解:广义和狭义的影视艺术的语言

(2)重点:叙述性语言、对白和旁白的特征及其要求;

(3)难点:潜台词的运用;风格虚与实的表现技巧

4.教学方法

理论教授、课堂讨论、影片分析

5. 教学学时

12学时,全部理论讲授。

七改编

1.教学目的

使学生从形神兼备、得神略形、略神得形、形神兼备四个方面体会改编作品和原作之间的关系,了解和掌握一些关于改编剧本的基本方法:改变背景、改变人物、改变情节、改变结构、改变主题等。

2.教学内容

(1)观点:形神兼备、得神略形、略神得形、形神兼备

(2)方法:改变背景、改变人物、改变情节、改变结构、改变主题

3.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要求:

(1)了解:由文学作品改编成功影视剧的经典案例

(2)重点:掌握改编的技巧和方法,并在改编的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创新

作业与实践要求:

(1)以一部成功的改编作品为特例,研究原作和改编后剧本的差异,并思考其中原因

(2)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改编练习

4.教学方法

影视分析为主辅以理论讲授、作业实践和课堂讨论

5. 教学学时

6学时,全部理论讲授。

第三部分运作

八运作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剧作的创意、定位、推销、签约、动笔、修改等方面的常识

2.教学内容

(1)影视剧作的创意:定位、推销

(2)影视剧作的创作:签约、动笔、修改

3.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要求:

了解:影视剧作的创意、定位、推销、签约、动笔、修改等方面的常识

4.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分析为主,理论阐释为辅

5. 教学学时

8学时,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

四、教材与教学设备

1.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影视编剧艺术陈吉德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参考书

《影视剧作元素与技巧》周涌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虚构的自由—电影剧作本体论》刘一兵张民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剧作教程》刘立滨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教学设备要求

多媒体教室

丰富的影像资料

五、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按平时作业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2.平时作业着眼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3.期末试卷限定大致内容,自主考试,开阔思维,发挥创造性,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