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术语

管理术语

管理术语
管理术语

华能汕头电厂企业标准

标准化与企业管理基本术语

QG/HNSTDC-01-01·01-200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华能汕头电厂企业管理及企业标准化工作中使用的基本名称、术语与分类。

本标准适用于华能汕头电厂企业管理及企业标准化工作。

2 引用标准

GB3935.1 标准化基本术语第一部分

GB6583.1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第一部分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集》

3 基本术语

3.1 标准化管理

3.1.1 标准化

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3.1.2 标准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施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3.1.3 国际标准

由国际标准化团体通过的标准。

3.1.4 国家标准

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3.1.5 行业标准

由行业标准化机构或团体组织批准、发布,在某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3.1.6 地方标准

由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主管机构组织批准、发布,在某地区

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3.1.7 企业标准

由企(事)业批准、发布的标准。

3.1.8 基础标准

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

3.1.9 技术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订的标准。

3.1.10 管理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订的标准。

3.1.11 工作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订的标准。即以人或人群工作(或作业)为对象,对工作的内容范围与行为的方法质量所做的统一规定。

3.1.12 企业标准体系

在企业标准化活动范围内,各类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3.1.13 规范

对设计、施工、制造、校验等技术事项所做的一系列统一规定。它是标准的一种形式。

3.1.14 规程

对工艺、操作、安装、检定、安全、管理等具体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所做的统一规定。它是标准的一种形式。

3.1.15 规格

同一品种或同一型式的产品按尺寸、重量、功率或其他有关参数划分的类别。

3.1.16 代号

指经有关方面批准,用来表示事物或概念的字母、文字、数字、标志、符号、颜色或它们的组合。

注:用来表示技术经济信息分类方面的数字、字母称为代码。

3.1.17 型号

用字母、数字等表示产品型式、规格的一种符号。

3.2 综合管理

3.2.1 管理

是根据事物客观规律,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作用于管理对象使之适应于外部环境,以达到预定目的的人类活动。

3.2.2 企业管理

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合理组织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

3.2.3 科学管理

按事物本身的发生、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去实施管理。

3.2.4 现代化管理

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和高度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对社会(包括企业)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科学管理发展的新阶段。

3.2.5 管理职能

指管理的功能与作用。管理的基本职能有计划与预测、组织与指挥、监督与控制、挖潜与创新等。

3.2.5.1 计划职能

是决定企业目标和规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的管理活动,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它为组织职能提供目的和要求,为控制职能提供目标和标准,它包括分析和预测企业未来的情况变化,制定企业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方案、编制计划,检查总结计划的实施情况。

3.2.5.2 组织职能

为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分工和协调,合理地配合和使用企业资源,正确地处理人们的相互关系的管理活动。

3.2.5.3 控制职能

接受企业内外的有关信息,按照规定的目标和标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以实现原定目标的管理活动。

3.2.6 系统工程

以系统为对象,从系统整体出发,用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和技术,最优地达到系统目的、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3.2.7 系统管理

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程序对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系统,以系统的输入、处理到输出及反馈的全过程实施动态的全面的最优管理。

3.2.8 决策

为确定行动目标、方针、策略,而提出行动计划,制订对策的重要活动。

3.2.9 参谋

为指导者或机构所指定的任务提出调查、研究、论证活动。

3.2.10 责任制度

规定企业中每个成员在自己岗位上应该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以及相应的权力。

3.2.11 企业经济责任制

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一种新型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它以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实行责、权、利紧密结合,并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经营管理制度。

企业经济责任制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明确企业对国家承担的经济责任制;另一个是企业内部实行层层落实到人的经济责任制。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3.3 质量管理

3.3.1 质量

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总和。

3.3.2 质量方针

由最高管理者正式颁布的总质量宗旨和目标。

3.3.3 质量保证

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需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全部活动。

3.3.4 质量控制

为保持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和活动。

3.3.5 质量管理

为确定和达到质量要求所必需的职能和活动的管理。

3.3.6 质量监督

为保证满足质量要求,由用户或第三方对程序法、条件、产品、过程和服务进行连续评价,并按规定或合同要求对记录进行分析。

3.3.7 质量检验

指检查和验证产品或服务质量是否符合相应标准或有关规定的活动。

3.3.8 质量审核

由具备一定资格且与被审核部门的工作无责任的人员,为确定质量活动是否遵守了计划安排,以及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所做的系统、独立的检查和评定。质量审核一般指对产品、过程、服务、体系和要素等方面进行的审核。

3.3.9 控制点

为保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件或薄弱环节。

3.3.10 质量体系

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等构成的有机整体。3.3.11 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

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综合运用一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组织企业全体职工和各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质量全过程的各种因素,以经济地研制、生产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为目的。全面质量管理是综合性的管理,是对全员、全过程、全面质量的管理。

3.3.12 QC小组

质量管理小组又叫QC小组,在生产(工作)现场的职工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方针以质量为目的,自愿组织起来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的小组。

3.3.13 质量管理工作循环(PDCA)

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的顺序不断循环进行质量管理的一种方法。PDCA循环在转动过程,不是原地转动,而是每转一圈就前进一步,螺旋式上升。

3.3.14 4M1E

指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因素。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a)人的因素(Man): 包括技术水平、思想状态、疲劳状态等。

b)设备因素(Machine): 包括设备精度、维修保养状态等。

c)方法因素(Method):包括工作方法、工艺方法、测量方法等。

d)材料因素(Material): 包括形状、性能等。

e)环境因素(Environment): 包括温度、湿度、噪音等。

3.3.15 质量管理点

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为控制一定质量目标,对于生产以及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或薄弱环节,需要特别注意监督(H)、控制的重点(W),它要求集中力量,采取措施,严格规范,使用各种有效手段、工具和方法,加强管理,正确建立管理点,突出质量关键,是工序质量的保证。

3.4 生产管理

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工作的总称。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管理是指以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为对象的管理,即对企业生产技术准备、原材料投入、工艺加工直至产品或劳务完工的具体活动过程为对象的管理。广义的生产管理指对企业全部生产活动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管理。

3.4.1 工序管理

使工序保持稳定并达到质量要求的活动。工序管理是通过控制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机器设备和刀夹量具、原材料和半成品、工艺方法和检测方法,通过运用工序能力分析、控制图、排列图、因果图等科学方法,通过严格工艺纪律和执行有效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工序达到稳定状态和质量要求。

3.4.2 生产调度

以生产作业计划为依据,监督、控制、组织生产作业计划实现的手段。

3.4.3 网络技术

各种网络计划方法的总称。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运用网络模型及网络分析技术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活动(工序或作业)的监督及所需资料进行计划、协调、平衡、优化及控制。

3.4.4 定额管理

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为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所定的消耗标准、占用标准等。它主要包括:劳动定额、物资资料消耗定额、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定额、管理费用定额等。定额的编制依据是科学的组织生产的手段,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工具。

3.4.5 生产能力

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企业参与生产的固定资产,在劳动力配备合理、物资供应充分、设备正常运转条件下,所生产一定种类、一定质量的产品的最大数量。

3.4.6 物资管理

对企业管理过程中所需要各种物资的订购、储备、使用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3.4.7 ABC分析法

又称巴雷特分析法。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验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的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把被分析对象分成 A、B、C、三类,所以称为A、B、C分析,对起决定性的影响的A类事物进行重点管理。

3.5 计划管理

企业的计划管理任务是根据总公司、广东电网的统一计划要求,结合本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把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科学地组织起来,有计划地、协调地进行生产,以保证安全经济、均衡地完成国家任务。

3.5.1 目标管理

让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亲自参加工作目标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制度适用于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故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

3.5.2 数理统计

以概率论为基础,研究随机事件数量变化基本规律的科学,是数学的一门分科,其主要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分析、试验设计和非参数统计等。

3.5.3 5W1H

5W1H 是PDCA工作法的阶段中第四步,制定措施计划的办法和内容。它包括Why 计划的必要性;what目标; where执行的地点;when实施阶段;who谁负责执行;how采用什么方法。

3.6 安全管理

是企业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和在生产工作中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进行的思想、组织、制度、设备、措施等一切组织工作的总称。

3.7 科技管理

对企业的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工程技术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总称。科技管理的目的是按照科学技术的规律性,建立科学的工作程序,有计划地、合理地使用企业的技术力量和资源,把新的科技成果尽快地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以推动科学技术工作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8 劳动人事管理

企业有关劳动和人事方面的领导、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其内容除了正确执行国家有关人事的方针、政策、法令和规定外,主要包括劳动力管理、劳动报酬和劳动福利管理、劳动保险管理、劳动计划和统计管理等。

3.9 财务管理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合理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它是一项以资金活动为对象利用价值形式进行综合性管理工作,它包括固定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成本管理、销售收入和企业纯收入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

3.9.1 资金管理

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收入和分配的预测、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等管理工作。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有利于保证企业再生产资金的需要,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加速资金周转。

3.9.2 固定资金

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是体现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3.9.3 流动资金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供周转使用的、随产、供、销过程进行的一次全部转移价值的资金。它是用于垫支劳动对象和支付其它生产费用的资金。

3.9.4 专项资金

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外的,从特定来源形式,供一定专门用途使用的资金。它的特点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特定渠道取得,并用于指定用途,它不参加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周转。

3.9.5 固定资产

指生产领域中,可供长期使用的劳动资料。包括在劳动过程中,把劳动者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传导物,如机器设备等。以及虽不直接参加劳动过程,但

却为生产进行必需具备的或保证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其他物质条件,如房屋、建筑物、运输工具等。

3.9.6 量-本-利分析

量、本、利分析,是数量(产量、销售量、工作量)—成本—利润分析的简称,又称损益平衡分析,保本分析和利量分析等,是对业务量、成本、利润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分析。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构成了量-本-利分析的基础。在未考虑销售税金的情况下,本、量、利三者的关系表现为:销售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或销售利润=销售数量×(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量-本-利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盈亏临界点分析、影响利润的各种因素分析、不同生产方式盈利对比分析和实现目标利润应采取的措施。

3.9.7 成本管理

对成本进行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和采取降低措施等管理工作。它是涉及企业各部门的一次综合性管理工作。

3.9.8 固定成本

也称固定费用。它的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产量的增减而变动的成本。

3.9.9 价值分析

分析产品功能和成本间的关系,力求以最低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实现成本产品必要功能的有组织的活动。

4 管理的分类

4.1按管理的属性分有两种

4.1.1 管理的自然属性;

4.1.2 管理的社会属性;

4.2 按管理的职能分三种:

4.2.1 计划职能

4.2.2 组织职能

4.2.3 控制职能

4.3 按管理内容分有七种:

4.3.1 组织领导

4.3.2 计划管理

4.3.3 生产管理

4.3.4 科技管理

4.3.5 劳动人事管理

4.3.6 财务管理

4.3.7 思想政治工作

4.4 按管理的功能,管理分为如下几种:4.4.1 运行管理

4.4.2 设备管理

4.4.3 安全环保管理

4.4.4 计划与统计管理

4.4.5科技管理

4.4.6 技术监督管理

4.4.7 能源管理

4.4.8 计量管理

4.4.9 信息管理

4.4.10 管理基础管理

4.4.11 标准化管理

4.4.12 全面质量管理

4.4.13 方针目标管理

4.4.14 财务管理

4.4.15物资管理

4.4.16 企业组织管理

4.4.17 定额管理

4.4.18 审计与法规管理

4.4.19 档案管理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厂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行政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编写人:肖化群

初审:程卫东

复审:李文学

批准:郑祥云

本标准由厂标准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华能汕头电厂企业标准

管理方法统筹规定

QG/HNSTDC-01-01·02-2000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华能汕头电厂统筹实施国家推广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和上级机关要求的管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华能汕头电厂管理方法的基本统筹模式。

2 管理思想

2.1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思想领先;生产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基础,创一流”的治厂方针,弘扬“敬业多奉献,爱厂创一流”的企业精神,以“三高一创”(高质量、高效益、高效率,创一流)为准则,大力推进“三大工程,建设(文明行为工程、科学管理工程、凝聚力工程),创建社会主义一流电力企业。

2.2根据电力行业深化改革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全面落实“市场导向,立足竞争;管改结合,集约增效;降低成本,效益优先”企业创一流的指导思想,优化企业管理,构筑科学管理体系,实现管理跨越;培育一流职工队伍,追赶知识经济浪潮;规范组织机构,减人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商业化运营,提高经济效益,使我厂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电力企业,在创建社会主义一流火力发电厂的基础上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接轨。

2.3在高起点上创建一流企业,必须从三个方面起步实现管理跨越: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向市场经济管理跨越;从封闭的、粗放型的经营向开放的、集约的经营跨越;从古典的科学管理向现代知识经济的管理跨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与国际接轨。

2.4科学管理是振兴企业的必由之道人!一流企业,首先就要创一流管理,实现管理跨越,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加强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的基础上,强化综合管理,因此,创建一流企业管理,在战略上要整体优化。只有实施企业管理整体优化,才能实现管理跨越。这也是“科学管理工程”推进到创一流

阶段的新的内涵。

2.4.1一个适应,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必须把企业放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电力生产的特殊规律,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适应电力市场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2.4.2二个更新,实现管理跨越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质的飞跃。必须更新观念,一要充分认识到管理也是生产力,二要做好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

2.4.3三个取向,要按照国家电力公司“公司化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改革取向,规范运作。

2.4.4四个接轨,财务管理与国际接轨;可靠性管理与国际接轨;质量保证体系引入1SO一9000与国际接轨;环境保护1SO一14000与国际接轨。

2.4.5五个跨越

2.4.5.1企业管理由计划经济模式下,以完成计划任务为目标的管理转向研究市场,针对企业内外环境,突出全局性的企业战略决策,全面作好经营战略、人才战略、科技战略、质量战略、资本战略、营销战略。实行科学、民主决策,走安全、质量、科技、效益型企业管理之路。

2.4.5.2 改革旧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管理体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公司制经营模式的现代科学管理体系。

2.4.5.3设备检修管理改变,‘预防为主,计划检修”旧的管理方式,从质量管理入手,以点检定修制为切人点,实行状态管理预知检修,达到ISO9002认证标准,运行管理变分散控制方式为集中控制,从标准化入手,以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为切入点,实行全面优化管理,指标在线分析与控制,达到低耗高产。

2.4.5.4加速M1S信息系统的建设,达到实用化要求,以适应本企业管理的需要和电力市场运作的需要。

2.4.5.5大力开展、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依靠科技进步,全面实现现代化管理。

3 管理手段

3.1行政手段:运用行政权力,依靠行政指挥系统,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组织、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

3.2经济手段:运用工资、奖金、经济惩罚、经济规律、进行利益调整,激励、

惩戒、协调经济利益。

3.3法律手段:运用国家颁布的适用于企业的各种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细则约束企业内部的各种行为,划清合法与违法的界限,按法律程序执法,以法治厂。3.4制度手段:运用各类标准或规章约束协调企业内部的各种行为,它是法律手段的具体化和补充,是对管理秩序、工作秩序、行为方法的规范。

3.5教育手段:运用技术知识教育、政治理论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宣传舆论工作、文化娱乐活动,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影响人的行为,协调人际关系。

3.6民主手段:运用群众的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评议等沟通人际关系、协调相互行为。

3.7科学手段:运用行为科学,现代化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管理技术等科学管理手段,协调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把科学技术引入管理,全面理解科技进步。

3.8组织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和机构改革及必要的组织措施,协调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落实各项管理和工作业务。

4 管理基础工作

4.1管理基础工作是实现管理目标和管理职能,提供依据资料,共同准则和前提条件等的管理工作,是反映本厂的综合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

4.2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

4.2.1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责任制包括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技术责任制,设备责任制等。

4.2.2标准化管理:是以制定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4.2.3计量管理:是企业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对计量技术采取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奖惩等各项措施保证的总和。

4.2.4定额管理:是指企业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和管理。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为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所规定的消耗标准,占用标准等。

4.2.5信息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计划、控制所必需的资料数据的收集、处理、传递、贮存等管理工作。包括数据信息管理,文字信息管理,档案管理,电子计算机管理。

4.2.6职工教育: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不同对象,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

地组织起来,进行政治、文化、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全员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管理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全员培训和现场培训,继续深造教育。

4.2.7 班组建设:班组是企业直接组织职工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单位,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第一线,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班组的任务是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和计划,安全、文明、优质、高效地全面完成生产工作任务。

5 电力行业传统管理

对行之有效的传统管理方法,在巩固、完善、提高的基础上,向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

5.1生产技术管理

5.1.1建立健全责任制

5.1.1.1建立健全生产副厂长领导下的生产指挥系统,建立生产的正常秩序,每天早上召开发生产调度令,每月下达计划任务书等。

5.1.1.2建立生产技术人员责任制,明确各级技术人员的职责。

5.1.1.3建立各级生产人员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明确各台设备的负责人和每个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5.1.2技术管理工作

5.1.2.1一项资料:要求图纸正确、齐全,有人管理,使用方便。

5.1.2.2二个计划:反事故措施计划,技术措施计划。

5.1.2.3三种规程: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安全规程。

5.1.2.4四项监督:化学监督、电气绝缘和电气仪表监督、热控监督、金属监督压力容器监督)。

5.1.2.5五项制度: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设备缺隐管理制度、操作票制度、工作票制度。

5.1.3班组管理和经济核算。

5.1.3.1制订全厂的经济考核指标,主要是发电量、煤耗率、厂用电率、可靠性管理指标等。

5.1.3.2班组建立安全员、培训员、考勤员、宣传员、核算员。

5.1.3.3建立培训制度,开展现场培训。

5.1.3.4在运行人员中,开展背画系统图、考问讲解、反事故演习等。

5.1.3.5在检修人员中,开展练基本功,短期钳工培训班,焊工培训班,高压阀门检修培训班,电工培训班等。

5.2经营管理(即三基工作: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

5.2.1基层建设:建立基层领导核心,对职工进行“敬业、爱岗”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训养过硬的工艺作风,带出一支优秀的“四有”职工队伍。

5.2.2基础工作

5.2.2.1一套计划:即生产计划、设备检修计划、反事故措施和技术措施计划、劳动工资计划、物资供应计划、财务计划、成本计划、国家计划指标,建立月度计划任务书制度。

5.2.2.2二种分析:即综合分析,每季一次;专题分析,按管理职能每月一次。

5.2.2.3三级核算:实行模拟市场核算机制,厂级核算是全面的、系统的,起着主导的作用;部级核算是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条件地逐步走向市场;班组核算是群众性的核算,是基础。

5.2.2.4四项资料:即生产管理资料、财务会计管理资料、劳动工资管理资料、物资供应管理资料。

5.2.2.5五大制度:即计划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劳动工资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供用电管理制度。

5.2.2.6六类定额:即消耗定额、储备定额、劳动定额、资金定额、管理费用定额、设备利用定额。

5.2.3基本功:即做好岗位本职工作应当具有的基本工艺和技能。

5.2.3.1运行工人的“三熟三能”

“三熟”:熟悉设备构造、性能、系统布臵和工作原理;熟悉操作和故障处理方法;熟悉本岗位有关规章制度。

“三能”:能分析运行情况;能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能掌握一般维修技能。

5.2.3.2检修工人的“三熟三能”

“三熟”:熟悉设备的构造、性能、系统布臵和工作原理;熟悉检修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运行知识;熟悉本岗位有关的规章制度。

“三能”:能修好设备、排除故障;能掌握一般钳工工艺、电工工艺等的常用材料性能;能看图纸和画简单的加工图。

6 国家经委提出的推广十八种现代化管理项目。

即现代管理十八法,各部门和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6.1系统工程

6.2经济责任制

6.3市场调查与预测

6.4企业决策

6.5全面计划管理

6.6滚动计划

6.7线性规划

6.8网络计划技术

6.9成组技术

6.10看板管理

6.11ABC管理法

6.12价值工程

6.13全面质量管理

6.14优选法(正交试验法)

6.15全员设备管理

6.16全面经济核算

6.17量、本、利分析

6.18电脑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厂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行政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编写人:肖化群

初审:程卫东

复审:李文学

批准:郑祥云

本标准由厂标准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华能汕头电厂企业标准

规章制度管理标准

QG/HNSTDC-01-01·03-200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华能汕头电厂规章制度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华能汕头电厂现场规程及生产、经营、行政等方面的制度、规定等(以下简称规章制度)的管理。

2 术语

2.1 规程

是标准的一种形式。它是对工艺、操作、安装、检验、安全、管理等具体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的统一规定,是指导职工进行生产技术等活动的规范和准则。

2.2 规定

是处理某种事项制定的办法。

2.3 规则

是对某一事项制定的规定。

2.4 条例

是国家机关制定批准的,规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某种事项或者规定某一机关的组织、职权等项的法律文件。

2.5 制度

是要求职工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

2.6 办法

是对某些具体事务、单一事项进行处理,加以解决所规定的方法。

2.7 标准

是对生产、行政等方面长期重复性的事务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

2.8 程序

是按时间的前后、事物的规律、规章制度的规定、工作标准依次安排的工作步骤。

2.9章程

是政党、团体对本组织的性质、宗旨等内部事务和活动规则做出的明文规定。

2.10 规章制度

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学校对行政管理、生产操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制定的各种规则、章程和制度的总称。

3 管理职能

3.1 行政部是全厂规章制度的综合管理部门,其职责是:

3.1.1 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3.1.2 负责全厂各种规章制度的分类编号。

3.1.3 负责主办或会签、颁发及废止有关规章制度的文件。

3.1.4 负责协调各种规章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确保规章制度在体系及内容上不断完善。

3.1.5 负责编制规章制度年度修编计划,并组织实施。

3.1.6 有权代表厂部解释有关规章制度。

3.2 有关职能部门是本专业规章制度的具体归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3.2.1负责组织实施厂有关规章制度修编计划。

3.2.2负责审核有关本专业的规章制度及会审、会签其它部门有关规章制度。3.2.3 负责草拟颁发或废止有关规章制度的文件。

3.2.4 有权监督所属部门及职工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的情况。

3.3 规章制度由行政部负责印制、发放、归档。

4 管理内容与要求

4.1 规章制度的制定或修编

4.1.1 现场设备运行、检修的每项工作,都应有相应的规程制度,使每个生产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新增设备及重大设备改造等项目,都应在试运前制定相应的规程或措施,并组织人员学习或考试,否则不应投入运行。

4.1.1.1 规程制度修订时,应广泛收集和研究有关材料,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论证,凡是修订规程制度必须符合国家及专业技术标准的要求,符合现场实际,便于学习和执行。

4.1.1.2所有规程制度的编写,应做到“符合实际、指导生产”,达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的目的,应根据生产的发展、设备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随

工程项目管理-名词解释

项目:是由一组有起止时间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目标,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 建设项目:需要一定量的投资,按照一定程序,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应符合质量要求的,以形成固定资产为明确目标的特定任务。 工程施工项目:施工企业自施工承包投标开始到保修期满为止全过程中完成的项目。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为了使项目取得成功(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活动。 工程项目范围管理:是指工程项目各过程的活动总和,或指组织为了成功完成工程项目并实现工程项目各项目目标所必须完成的各项活动。 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是指为实现工程项目组织职能而进行的组织系统的设计、建立、运行和调整。 工程项目监理: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他建设合同,对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目标控制:是指实现计划目标的过程中,行为主体通过检查,收集实施状态的信息,将它与原计划比较,发现偏差,采取措施纠正这些偏差,从而保证计划的正常实施,达到预定目标。 目标管理:指集体中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在实施中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行为科学,借助人们的事业感、能力、自信、自尊等,实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目标。 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 施工项目经理:是承包人的法定代表人在施工项目上的委托授权代理人,是对施工项目管理实施阶段全面负责的管理者,在项目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流水施工:建立在分工协作和大批量生产的基础上,其实质就是联系作业,组织均衡施工。它是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有效方法。 工艺参数:是指一组流水中施工过程的个数。 空间参数:指单体工程划分的施工段或群体工程划分的施工区的个数。 流水节拍:指某个专业队在一个施工段上的施工作业时间。 流水步距:指相邻的工作队进入流水作业的最小时间间隔。 工期:是指从第一专业投入流水作业开始,到最后一个专业队完成最后一个施工过程的最后一段工作退出流水作业为止的整个持续时间。 横道图:是以横向线条结合时间坐标表示各项工作施工的起始点和先后顺序的,整个计划是由一系列的横道组成。 总时差:是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自由时差:是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网络计划优化:是在编制阶段,在满足既定约束条件下,按照一定目标,通过不断改进网络计划的可行方案,寻求满意结果,从而编制可供实施的网络计划过程。 质量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检验批: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 检验:对检验项目中的性能进行量测、检查、试验等,并将结果与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性能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见证取样检测:在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监督下,由施工单位有关人员现场取样,并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所进行的检测。 交接检验:由施工的承接方与完成方经双方检查并对可否继续施工做出确认的活动。

管理学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

1.管理与组织导论 管理者:(manager) 基层管理者:(first-line managers) 中层管理者:(middle managers) 高层管理者:(top managers) 管理:(management) 效率:(efficiency) 效果:(effectiveness) 计划:(planning) 组织:(organizing) 领导:(leading) 控制:(controlling) 管理角色:(management roles) 人际关系角色:(interpersonal roles) 信息传递角色:(informational roles) 决策制定角色:(descisional roles) 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 人际技能:(human skills) 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s) 管理得普遍性:(universality of management)

2.管理得历史 劳动分工:(division of labor) 工作专业化:(job specialization) 工业革命:(industrific revolution) 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 一般行政管理理论:(general administrative theory)管理原则:(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官僚行政组织:(bureaucracy) 定量方法:(quantitative approach) 组织行为:(organizational behavior) 霍桑研究系统:(Hawthorne studies systems) 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s) 开放系统:(open systems) 权变理论:(contingency approach) 劳动力多元化:(workforce diversity) 电子企业:(e-business) 电子商务:(e-merce) 内部网:(intranet) 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1.管理(2007):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 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2.管理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 完成管理任务的能力。 3.行为科学:行为科学是指一门研究人类工作的动机、情绪、行为 及工作环境的关系,探索影响生产率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4.管理原理(2013):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 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是显示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 5.人本原理: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想。 6.效益原理:是指在管理中讲求实效,使管理制造出更多的经济效 益与社会效益,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7.管理道德(企业道德??2012):是指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 总和,是在社会一般道德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是通过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去实现调整管理关系的目的,并在管理关系和谐、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管理系统的优化、提高管理效益。 8.社会责任(2014,2007):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 会长远目标的义务,这种义务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作为经济细胞,企业不只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且同时是,也必须使、应当是一个伦理实体。

9.决策(2012):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 程。 10.集体决策:又称群体决策,是指多个人一起做出的决策。 11.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 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每当他们出现时,不需要再重复处理他们。 12.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具有极大偶然性和随机性,很少重复发生、 结构不清、无先例可循,并且具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决策。 13.风险性决策(2013):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 不能知道那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14.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纪人”假设提出来的,古典决策理论 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15.头脑风暴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 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16.德尔菲法:是指采用通讯方法将所需预测的问题征询专家的意见, 经过多次信息交换,逐步取得比较一致的预测结果的一种预测方法。 17.计划(2008):是指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 实现目标的途径做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 18.战略性计划(2007):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

项目管理系统专业术语

项目管理常用项目管理专业术语: 一、缩写 AC 实际成本 ACWP 已完成工作实际成本 AD 活动描述法 ADM 箭线法 AF 实际完成日期 AOA 双代号网络图 AON 单代号网络图 AS 实际开始日期 BAC 完工预算 BCWP 已完成工作预算成本 BCWS 成本核算计划 CCB 变更控制委员会 CPFF 成本加固定费(合同) CPIF 成本加奖励(合同) CPI 成本执行指数(费用指数) CV 成本偏差 DD 数据日期 EAC 完工估算 DU 历时或工期 EF 最早完工日期 ES 最早开始日期 ETC 完工尚需估算 EV 挣值 EVM 挣值管理 FF 自由时差或完成-完成(逻辑关系) FFP 完全固定总价(合同) FPIF 固定价加奖励(合同) FS 完成-开始(开始) GERT 图形评审技术 IFB 投标邀请 LOE 投入水平 LS 最晚开始时间 OBS 组织分解结构 PC 完成百分比 PDM 前导图 PERT 计划评审技术 PF 计划完成日期 PM 项目管理或项目经理

PMBOK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PMP 项目管理专业人员 PS 计划开始日期 PV 计划值 QA 质量保证 QC 质量控制 RAM 责任分配矩阵 RDU 剩余历时或工期 RFP 邀请提交建议书 RFQ 邀请报价 SF 计划完成日期或开始-完成 SOW 工作说明 SPI 计划执行指数(进度指数) SS 计划开始时间或开始-开始 SV 进度偏差 TC 目标完成日期 TF 总时差或目标完成日期 TS 目标开始日期 TQM 全面质量管理 VE 价值工程 WBS 工作分解结构 二、定义 职责矩阵:责任分配矩阵 活动:项目过程中的工作单元,一个活动通常具有预计的时间,预计的成本和预算的资源需求,活动通常细分成单个任务。 活动定义:确定完成项目各种可交付物成果所需要执行的具体活动。 活动描述:在项目网络中使用的短语或标示。活动描述通常是描 述某个活动的工作内容 活动历时估算:估算完成单项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时间。 双代号网络图:用箭线表示活动 活动排序:识别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形成相应文档。 真实成本:给定一段时间范围内,完成工作所引起的、在与计划值和挣值(它们有时仅是直接人工工时,或仅是直接成本,或是包括间接成本 在内的所有成本)范围内预算的任何成本相关的全部成本。 单代号网路图:用节点表示工作 已完成工作实际成本: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进行某项工作(直接或间接)实际 发生的成本 实际完成日期:活动的工作实际完成的时间点(某些应用领域,当工作“基 本完成”时这个活动认为是完成) 行政收尾:为项目正式结束而建立、收集和分发有关信息 应用领域:具有一些共同元素的项目,这些沟通元素并非在所有项目都出现,应用领域通常按照项目产品(如按照类似的技术活产业部门)或 客户类型(如外部的或内部的,政府与商业)来定义,应用领域 也有重叠。

项目管理常用术语

项目管理常用术语 一、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WBS) 工作分解结构WBS是项目管理必需的工作方法和技术。WBS 是一个以项目为根的树结构,它将项目自上而下,逐层分解到便于进度安排、费用估算、资源分配的控制单元。 WBS分为两部分,上层部分为大项工作分解结构PSWBS,它最多分为项目、大项、装置和工区四级。第一级大项,如工艺设施、公用及辅助工程、厂外工程等大象,第二级装置相当于子项,如破碎厂房、主厂房、循环水泵房等;子项还可以细分一级,对我院来说分两级就可以。 在PSWBS下面与之相衔接的,是标准化的层次结构,即公司标准工作分解结构CSWBS,它以PSWBS的末级作为第一级, 其余各级依次为组码、标准分类记账码(SCAN)和可变码(工作包)。顾名思义,此处所谓“标准”,是对一个工程公司内部而言。SCAN 是编制项目估算、费用报告以及逐步向上汇总费用和测定执行效果的基本记账单元,也是应用WBS 进行项目管理和综合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账目编码。WBS 系统中全部记账码费用值的总和构成项目的总费用,即在项目的WBS记账码之外不能有该项目的其他费用发生。记账码资源的载体,每个记账码具有一项费用值或人工时数或设备材料数量。工作分解结构WBS的一个例子见下图: 由于CSWBS 是以PSWBS 的末级作为它的第一级, 而PSWBS 是一个非标准化的结构,它的末级不是固定的。因此PMIS提供的CSWBS 编码模板不包括第一级,而是从组码开始。在PMIS中,组码是作为一个整体使用;记账码也是作为一个整体使用;而凡提到CSWBS 编码就是指从组码开始的编码。即:组码、记账码、可变码。它既不包括PSWBS 的末级,也不将组码或记账码分解使用。 二、组织分解结构(Organization Breakdown Structure [OBS])

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管理: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时间、信息等)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决策、激励与创新,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组织: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群人的集合,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以完成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完成的各项任务。 3、管理职能:管理作为一个工作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也即通常所说的管理者的职能。 4、环境复杂性程度:环境复杂性程度是指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及组织所拥有的与这些要素相关的知识广度。 5、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构成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经济政策,它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系统,主要是由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等4个要素构成。 6、战略性计划: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 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7、决策:决策是决策者为达到某种预订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制定出若干行动法案,对此作出一种具有判断性的选择,予以实施,直到目标实现。 决策的简单定义就是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 8、5W1H: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 Who—谁去做?人员 When—何时做?时间 Why—为什么做?原因 Where—何地做?地点 How—怎样做?达到目标的方式、手段 9、程序:程序是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它详细列出必须完成某类活动的方式,并按时间顺序对活动进行排序。 10、目标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就是要通过企业目标体系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把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合理地组织起来,把上下左右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把每个人的潜力全部挖掘出来,形成一个为实现企业总目标而相互紧密协作地有机整体。通过这个有机整体的运转,就能把整个企业的人、财、物和供、产、销等各项管理工作协调起来,朝着企业总目标健康地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项目管理名词解释

1、项目的定义:项目是一个专门组织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所开展的 一次性活动或所要完成的一个任务,以形成独特的产品或服务。 2、项目基本特征:整体性,目的性,一次性,被限制性 (1)一次性;每个项目都有确定的起始和终结时间,即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次性并不意味着短期内完成。(2)整体性;项目是经一系列工作后完成的,是一个整体管理对象。 (3)目的性;项目均有特定的目标或结果,即独特的产品或服务。(4)被限制性;资金、时间、资源等方面。 3、项目的内涵:1、具有专门的组织去实施;2、具有预定的目标;3、项目的实施受到某些 条件的约束;4、项目是一次性活动或一个任务,项目的结果为独特的产品或服务。 4、项目与工业企业的生产运作或运营的区别 ①工作性质或内容不同(项目:一次性创新劳动;生产运作或运营:常规性重复劳动) ②工作环境与方式不同(项目:开放、不确定;生产运作或运营:封闭、确定) ③组织与管理不同(项目相对变化、相对临时;生产运作或运营:相对不变、相对持久) ④所得成果不同 3、工程项目是指为达到预期的目标,投入一定的资本,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经过决策与 实施的必要程序从而形成固定资产的一次性事业。(其对象为建设工程实体。) 4、工程项目的特殊性 (1)工程项目实体的特殊性:1)实体体型庞大。2)空间上的固定性3)实体的单件性。(2)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特殊性:1)建设周期长。2)建设工程的连续性和协作性。时间上不间断,空间上不脱节。3)施工过程的流动性。工程实体固定性决定建设过程的流动性。一方面,在工程项目间的流动;另一方面,同一工地,一个工种在不同作业面之间流动。4)受建设环境影响大。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工程项目的分类:①按建设性质分:新建项目、扩建项目、迁建项目、恢复项目 ②按行业构成、投资用途分类:生产性建设项目、非生产性建设项目 ③按投资主体分类:政府投资项目。非政府投资项目。 ④按投资用途分类:工业项目、商业项目、住宅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公益项目 6、工程项目分解: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 (1)单项工程是指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可以独立施工,建成后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工程。(2)单位工程是指具有独立设计文件,可以独立组织施工,但完成后不能独立发挥效益的工程。 2、一般工程项目建设的程序: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准备阶 段;建设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3、工程项目主要参与方:1、工程项目投资方2、工程项目业主/项目法人3、工程项目施工 承包方/设备制造方4、工程项目设计方5、工程项目建设监理/咨询方6、其他相关主体,包括政府的计划管理部门、建设管理部门、环境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建筑材料供应商、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设备租赁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用户等。 1、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工程项目管理是在建设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内,用系统工程的理 论、观点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规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从而使工程项目在既定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下,其质量、工期和投资目标得以实现。 1、工程项目决策分析定义:是指项目投资方或项目发起人按既定的投资策略或发展目标, 在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科学方法、手段,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建设工期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工程项目是否必要和可行的过程。 2、工程项目决策分析的基本原则:1)科学化2)民主化 3、国内外工程项目常见决策分析过程:国外(1)投资机会研究(2)项目预可行性研究(3) 项目详细可行性研究。国内:(1)工程项目建议书(2)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 4、工程项目立项要点:1、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审批制;2、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 录》内的项目,实行核准;本目录所列项目,是指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重大和限制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外的项目,实行备案。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本目录以外的项目,除国家法律法规、国务院和省政府专门规定禁止投资的项目以外,实行备案管理。4、各企业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管理术语解析

KPI(关键业绩指标)和MBO(目标管理)虽然都是把目标加以数量化,但两者本质上最大的差异就是,KPI是比较策略性的,所以通常都是属于公司的重大目标;而MBO则不一定,但通常多数情况下、会偏向例行性的工作。 目标管理是指由下级与上司共同决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并且定期检查完成目标进展情况的一种管理方式。由此而产生的奖励或处罚则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确定。 目标管理法属于结果导向型的考评方法之一,以实际产出为基础,考评的重点是员工工作的成效和劳动的结果。 关键业绩指标是一系列既独立又相关,可以测定及评估,且能较完整地描述员工岗位职责及业绩不同侧面的重点因素。 关键业绩指标是企业开展绩效管理的基础,是推动公司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在编制关键业绩指标的基础上,制定岗位的绩效目标,经过一定的工作周期后,开展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员工的薪酬、岗位调整、培训、职业发展等,并对关键业绩指标进行修正,从而形成绩效管理的闭环。在绩效管理流程中,制定关键业绩指标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关键业绩指标是岗位说明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并随公司战略的演化而不断修正。它是对岗位关键重点工作行为的反映,而不是对所有工作活动的反映。 MBO是绩效管理方法的一种,而KPI只是考核的一种工具;另外,MBO是关注过程管理的,而KPI是关注结果的。 三大绩效管理工具全解析:MBO KPI BSC MBO(目标管理)、KPI(关键绩效指标)、BSC(平衡计分卡)这三种工具其实是最常用的绩效体系设计工具。要想切实地在企业中做好绩效管理,首先就是要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好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然而,就是选择哪一种绩效工具呢?其实许多企业在设计绩效体系时,是没有详细考虑这些绩效工具是否适应该企业的实际情况的。那么这几种绩效设计工具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在运用它们设计绩效体系时应该如何选择呢? 目标管理(MBO) MBO被管理学界喻为像哥白尼日心说一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管理工具,与学习型组织和企业流程再造(BPR)并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三大管理思想。目标管理(MBO)是由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首先提出来的。MBO的特点在于以人为本,强调员工参与管理,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它基于员工的所完成工作来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 我国很多企业在运用MBO时都陷入了一个误区:把目标管理用成了计划管理。一般都是企业老板制定年度目标,然后将工作任务强行分摊给各部门,部门再分摊到每个员工。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没有员工的参与。因而,目标难以得到认同,执行起来自然大打折扣。 在实施MBO上,我们在长期的管理咨询实践中,提出了“四个共”的思想,即共识、共担、共享和共赢。 MBO有许多优点: (1)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对于那些在技术上具有可分性的工作,由于责任、任务明确目标管理常常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对于技术不可分的团队工作则难以实施目标管理。 (2)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由于组织目标的成果和责任力图划归一个职位或部门,容易发现授权不足与职责不清等缺陷。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作者:————————————————————————————————日期: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1.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要达到的具体成果,它是为实现组织目的或宗旨而提出的。 3.策略:拽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合理分配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是指住址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原理。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的特点:一般性。历史性,多科性,实践性。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较换性,相互依存性。系统的观点:整体观点,开放性与封闭性,封闭则消亡的观点,模糊分界的观点,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信息反馈的观点,分级观点,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等效观点。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管理道德: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组织活动本身极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管理道德问题。一般环境包括哪些因素:一般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具体环境,往往称为产业环境或者行业环境,是指哪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其他具体环境因素。简述外部环境的类型:依据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状况,简单动态,复杂动态,简单稳定,复杂稳定。简述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管理者的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道德问题的强度等。计划工作:是指指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管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索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素,就越能准确的客观的选择可行方案。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许诺原理:是指任何可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有四个方面,1目标性,组织是通过精心安排的合作去实现目标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2主导性,计划工作应在组织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工作以及控制工作之前进行。3普遍性,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者的一个基本职能,具有普遍性。4经济性,也就是说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计划工作的意义: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4有利于控制。计划工作的程序: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5W1H:做什么,讨论为什么要做,确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以及如何做。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目标是使命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况。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索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部各部门管理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指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的考核依据。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活动都应当有一个使命。使命表明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目标的性质:;1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2目标的纵向性3网络性4多样性5时间性6可考核性。目标的作用;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2激励作用3凝聚作用4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目标的SMART特点;目标要具体明确specific,目标可以测量或度量measurable,目标可以实现achievable,目标之间相互关联relevant,时间限定timebond。目标管理的特点;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2强调“自我控制”3促使下放权力4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目标管理的过程;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2组织实施3检查和评价4进入下一轮循环。目标管理的局限性;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的不够2没有

人力资源管理术语(汇总)

人力资源管理术语(汇总) HR常用公式的汇总: 1.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 / 在职总人数 2.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 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 / 淘汰率=离职人数 / 在职总人数 =离职人数 /( 期初人数 +录用人数)×100% 4.异动率=异动人数 / 在职总人数 5. 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 总人数) / 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6.招聘达成率 =(报到人数 +待报到人数) / (计划增补人数 +临时增补人数) 7.人员编制管控率 =每月编制人数 / 在职人数 8.人员流动率 =(员工进入率 +离职率) /2 9.离职率 =离职人数 / ((期初人数 +期末人数) /2 ) 10.员工进入率 =报到人数 / 期初人数 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 1、每天工资 =月固定工资 / 21.75 天 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 x 当月有效工作天 x 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 3、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 - 当月休息日天数 4、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 - 全无薪假期 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 21.75 天/ 当月应工作天数 : 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 1、劳动生产率 =销售收入 / 总人数 成本效用评估: 1、总成本效用 =录用人数 / 招聘总成本 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 / 招募期间的费用 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 / 选拔期间的费用 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 / 录用期间的费用 ! 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 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 1、录用比 =录用人数 / 应聘人数 *100% 2、招聘完成比 =录用人数 / 计划招聘人数 *100% 3、应聘比 =应聘人数 / 计划招聘人数 *100% 4、工资计算 =月工资 /21.75* 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 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 总出勤时间 ! 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 间接人员

管理类专业术语一览

A access discrimination 进入歧视 action research 动作研究 adjourning 解散 adhocracy 特别结构 administrative principle 管理原则 artifacts 人工环境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工巧匠 avoiding learning 规避性学习 ambidextrous approach 双管齐下策略 B balance sheet 资产负债表 BCG matrix 波士顿咨询集团矩阵 bona fide occupation qualifications 善意职业资格审查 bounded rationality 有限理性 bureaucracy 官僚机构 benchmarking 标杆瞄准 bounded rationality perspective 有限理性方法 boundary-spanning roles 跨超边界作用 C Computer-aided design https://www.doczj.com/doc/0011273478.html,puter-automated manufacturing(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自动生产confrontation 对话 consortia 企业联合 change agent 变革促进者 chaos theory 混沌理论 charismatic leaders 魅力型领导者 charity principle 博爱原则 coercive power 强制权 cohesiveness 凝聚力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合作型管理 comparable worth 可比较价值 competitive benchmarking 竞争性基准 confrontation meeting 碰头会 constancy of purpose 永久性目标 contingency approach 权变理论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公司社会表现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公司社会责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veness公司社会反应 critical incident 关键事件 current assets 流动资产 current liabilities 流动负债 culture strength 文化强度

管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单元 Manager:Someone who coordinates and oversees the work of other people so that organizational goals can be accomplished 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员 First-line Managers:Individuals who manage the work of non-managerial employees. Middle Managers:Individuals who manage the work of first-line managers. Top Managers:Individual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making organization-wide decisions and establishing plans and goals that affect the entire organization.基层管理者:最底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 中层管理者:对基层管理者进行管理的人员。 高层管理者:负责为整个组织制定决策、计划和目标并进而影响整个组织的管理人员。Management:coordinating and overseeing the work activities of others so that their activities are completed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 管理: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其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Efficiency: Doing things right,or Getting the most output for the least inputs 效率:正确地做事,或者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Effectiveness: Doing the right things,or Attaining organizational goals 效果:做正确的事情,或者实现组织的目标 Planning:management function that involves setting goals, establishing strategies for achieving those goals, and developing plans to integrate and coordinate activities. Organizing: management function that involves arranging and structuring work to accomplish organizational goals. Leading : management function that involves working with and through people to

管理类专业术语英汉对照

管理类专业术语英汉对照管理类专业术语英汉对照 目录 [隐藏] ? 1 A ? 2 B ? 3 C ? 4 D ? 5 E ? 6 F ?7 G ?8 H ?9 I ?1 0 J ?1 1 K ?1 2 L ?1 3 M ?1 4 N ?1 5 P ?1 6 Q ?1 7 R ?1

8 S ?1 9 T ?2 0 U ?2 1 V ?2 2 W ?2 3 Z [编辑] A ? access discrimination 进入歧视 ? action research 动作研究 ? adjourning 解散 ? adhocracy 特别结构 ? administrative principle 管理原则 ? artifacts 人工环境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工巧匠 ? avoiding learning 规避性学习 ? ambidextrous approach 双管齐下策略[编辑] B ?balance sheet资产负债表 ?BCG matrix波士顿咨询集团矩阵

? bona fide occupation qualifications 善意职业资 格审查 ? bounded rationality 有限理性 ? bureaucracy 官僚机构 ?benchmarking标杆瞄准 ? bounded rationality perspective 有限理性方法 ? boundary-spanning roles 跨超边界作用 [编辑] C ? Computer-aided design https://www.doczj.com/doc/0011273478.html,puter-automated manufacturing(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 计算机自动生产 ? confrontation 对话 ? consortia 企业联合 ? change agent 变革促进者 ?chaos theory混沌理论 ? charismatic leaders 魅力型领导者 ? charity principle 博爱原则 ? coercive power 强制权 ? cohesiveness 凝聚力 ?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合作型管理 ? comparable worth 可比较价值 ? competitive benchmarking 竞争性基准

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教学内容

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术语 第一节质量管理原则 ISO9000:2000标准引言部分提出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并以此作为ISO9000族标准(2000版)修订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为了成功地领导和运行一个组织,需要采取系统的和透明的管理方式。要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其业绩的管理体系,才能满足各相关方的需求。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 最高管理者应以八项管理原则来管理组织并改进其业绩。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予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为此,组织应当:一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或期望; 一将顾客的需求或期望转化为顾客要求; 一将顾客要求传达到整个组织; 一加强与顾客联络; 一就有关顾客满意信息实施监视和测量; 一持续改进组织的过程和产品,使顾客满意。 二、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为满足各相关方的利益,在组织的管理活动中,领导者起着关键作用,如:建立本组织的方针、目标并创造一个实施方针和目标的内部环境。领导者应当: 一考虑所有相关方的利益; 一对组织的未来有明确的了解; 一确立协调一致的宗旨和方向; 一建立信任,消除忧虑; 一教育,培训员工; 一鼓舞和激励员工并承认员工的贡献。 三、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组织应用“全员参与”原则将会使员工进行下列主要活动: 一了解自身贡献的重要性及其在组织中的角色; 一接受所赋予的权力和职责并解决各种问题; 一每个人根据各自应承担的目标评估其业绩; 一主动寻求提高其能力。知识和经验的机会; 一自由地分享知识和经验; 一为自己成为组织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一为组织创造更好的形象。 四、过程方法 将工作或活动作为过程来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能。

项目管理常用名词

项目管理常用名词 大型项目经理——Program Manager 项目组合管理——Project Portfolio Management 项目发起者——Sponsor 少量试生产——LRIP 项目章程——Project Charter 项目摘要——Project Brief 项目办公室——Project Office 权衡——Trade-off 整体变更控制——Overall Change Control 变更控制委员会——Change Control Board, CCB 工程审查委员会——ERB 技术审查委员会——TRB 技术评估委员会——TAB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集成管理控制计划——控制说明计划(CPA) 甘特图(Gantt Chart)=横道图(Bar Chart) 条形图——Bar chart 活动定义——Activity Definition 活动排序——Activity Sequencing 活动历时估算——Activity Duration Estimating 制定进度计划——Schedule Development 进度计划控制——Schedule Control PDM(Precedence Diagramming Method)-前导图法(顺序图法)=AON(Activity-On-Node)-单代号网络图法(单节点网络图法) ADM(Arrow Diagramming Method)-箭线图法=AOA(Activity-On-Arrow)-双代号网络图 项目计划评审法(PERT)——计划评审技术——Project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 关键路径法(CPM)——Critical Path Method 工作分解结构(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工作持续时间估算(WDEM)——Work Duration Estimating Method 活动——Activity 任务——Task 工作项——Work Item 人工量——Effort 分立人工量——Discrete Effort 分摊人工量——Apportioned Effort 投入水平(努力水平)——LOE 事件——Event 里程碑——Milestone 强制性相关关系(Mandatory dependencies)=硬逻辑关系(hard logic) 可自由处理的相关关系(Discretionary dependencies)=首选逻辑关系(preferrede logic)=优先逻辑关系(preferential logic)=软逻辑关系(soft logic) 外部相关关系——External dependencie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