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晚春》赏析

《晚春》赏析

《晚春》赏析
《晚春》赏析

《晚春》赏析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不唯在散文创作上颇有建树,其诗歌创作亦有斐然成就。究其原因,在于韩愈自强不息,勤学上进,勇于探索。韩愈自幼勤学,“读书为文,日记数千万言”,后遂通“诸史百子”,学问精进。其诗歌创作追求新奇,甚至不避险怪。他大力扶持后学,曾极力褒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鼓励其探索诗歌创作艺术。此二人奇僻、瘦硬的诗风成为当时诗坛的别调,自有韩愈怕提携、勉励之功。本诗一作《游城南晚春》。“城南”指长安城南韦曲、杜曲一带。由诗题可知诗中所写乃郊游即目所见。作者作此诗时,已年近半百,见晚春景物而别有会心,寄慨遥深,自在情理之中。

本诗以两幅形象化的画面描绘“晚春”景物,极有艺术感染力。草树“百般红紫斗芳菲”乃是百花千红万紫,争奇斗妍。“斗”即竞胜、比赛。“斗”的内容是指各种草树斗艳(红紫)争芳(芳菲)。杨花榆荚“漫天作雪飞”乃是柳絮随风飘荡,漫天飞舞,与白雪竞胜比美。诗人在形象化地描绘草树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柳絮榆荚不甘寂寞,化作洁白的雪片随风飘飞的灵动奔放画面的同时,精细准确地揣摩出“草树”与“杨花榆荚”的敏感鲜活的心灵。“草树”是因为“知春不久归”,想要留住这即将逝去的春天,才如此多情,争奇斗妍,尽现娇容丽姿,妩媚迷人。“杨花榆荚”自知“无才思”,缺少色泽香味,不能与鲜艳美丽的百花相比,但依然化作洁白的雪片漫天飞舞。她们不藏拙,不畏讥,愿作“红紫”缤纷的晚春图生动的陪衬。诗人如此这般精细揣摩出“草树”与“杨花榆荚”敏感鲜活的心灵,乃是其内心自有万千情思,无限感慨。原来,诗人郊游即目所见的晚春之景已深深拨动了他的心弦。他由草树“红紫斗芳菲”想到了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岁月匆匆,弹指一挥间便到了垂暮之年,因此,应该珍惜光阴,及时努力,在有限的生存时间里,发挥自己最大的活力,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他由杨花榆荚“漫天作雪飞”想到了一个人难免有各种缺陷,关键在于要有自知之明,善于扬长避短,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有如“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清·曹雪芹《红楼梦》黛玉葬花词),不自我菲薄,而是乐观自信,昂扬进取,积极发挥自身潜能,有所作为,在人生的舞台上亮出自己的风采。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描绘景物、抒发感慨,给人诙谐轻松的效果,并非一脸的严肃。诗人在描绘杨花漫天化作雪片飘飞之景象时,用“惟解”一词来揭示杨花的心态,揶揄之中含有怜惜之意,诙谐的调侃之中不乏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索。这种轻松自适的语言增添了诗作活泼幽默的情趣。

诗人见景生感,绘景以寄慨,所绘之景灵动奔放,所寄之慨真挚深沉。年近半百的诗人回首自己的人生旅程,感慨时光流逝之无情,自勉要惜时勤学,以免皓首无成。诗人出于对文坛永葆青春活力的美好愿望,寄予孟郊、贾岛一班年轻人勇于探索、创新的厚望。正由于诗中绘景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诗人缘景而生的感慨炽热而浓烈,因此,这首自勉兼励人的诗作更具有催人奋进的强劲力量。

《晚春》赏析

《晚春》赏析 晚 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不唯在散文创作上颇有建树,其诗歌创作亦有斐然成就。究其原因,在于韩愈自强不息,勤学上进,勇于探索。韩愈自幼勤学,“读书为文,日记数千万言”,后遂通“诸史百子”,学问精进。其诗歌创作追求新奇,甚至不避险怪。他大力扶持后学,曾极力褒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鼓励其探索诗歌创作艺术。此二人奇僻、瘦硬的诗风成为当时诗坛的别调,自有韩愈怕提携、勉励之功。本诗一作《游城南晚春》。“城南”指长安城南韦曲、杜曲一带。由诗题可知诗中所写乃郊游即目所见。作者作此诗时,已年近半百,见晚春景物而别有会心,寄慨遥深,自在情理之中。 本诗以两幅形象化的画面描绘“晚春”景物,极有艺术感染力。草树“百般红紫斗芳菲”乃是百花千红万紫,争奇斗妍。“斗”即竞胜、比赛。“斗”的内容是指各种草树斗艳(红紫)争芳(芳菲)。杨花榆荚“漫天作雪飞”乃是柳絮随风飘荡,漫天飞舞,与白雪竞胜比美。诗人在形象化地描绘草树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柳絮榆荚不甘寂寞,化作洁白的雪片随风飘飞的灵动奔放画面的同时,精细准确地揣摩出“草树”与“杨花榆荚”的敏感鲜活的心灵。“草树”是因为“知春不久归”,想要留住这即将逝去的春天,才如此多情,争奇斗妍,尽现娇容丽姿,妩媚迷人。“杨花榆荚”自知“无才思”,缺少色泽香味,不能与鲜艳美丽的百花相比,但依然化作洁白的雪片漫天飞舞。她们不藏拙,不畏讥,愿作“红紫”缤纷的晚春图生动的陪衬。诗人如此这般精细揣摩出“草树”与“杨花榆荚”敏感鲜活的心灵,乃是其内心自有万千情思,无限感慨。原来,诗人郊游即目所见的晚春之景已深深拨动了他的心弦。他由草树“红紫斗芳菲”想到了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岁月匆匆,弹指一挥间便到了垂暮之年,因此,应该珍惜光阴,及时努力,在有限的生存时间里,发挥自己最大的活力,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他由杨花榆荚“漫天作雪飞”想到了一个人难免有各种缺陷,关键在于要有自知之明,善于扬长避短,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有如“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清·曹雪芹《红楼梦》黛玉葬花词),不自我菲薄,而是乐观自信,昂扬进取,积极发挥自身潜能,有所作为,在人生的舞台上亮出自己的风采。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描绘景物、抒发感慨,给人诙谐轻松的效果,并非一脸的严肃。诗人在描绘杨花漫天化作雪片飘飞之景象时,用“惟解”一词来揭示杨花的心态,揶揄之中含有怜惜之意,诙谐的调侃之中不乏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索。这种轻松自适的语言增添了诗作活泼幽默的情趣。 诗人见景生感,绘景以寄慨,所绘之景灵动奔放,所寄之慨真挚深沉。年近半百的诗人回首自己的人生旅程,感慨时光流逝之无情,自勉要惜时勤学,以免皓首无成。诗人出于对文坛永葆青春活力的美好愿望,寄予孟郊、贾岛一班年轻人勇于探索、创新的厚望。正由于诗中绘景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诗人缘景而生的感慨炽热而浓烈,因此,这首自勉兼励人的诗作更具有催人奋进的强劲力量。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韩愈《讳辨》原文、译文与赏析

讳辨 作者:韩愈 愈与李贺书[1],劝贺举进士[2]。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3],同然一辞。皇甫湜曰[4]:“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5]。”释之者曰:“谓若言‘徵’不称‘在’,言‘在’不称‘徵’是也[6]。”律曰:“不讳嫌名[7]。”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8]。”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9]?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10],非周公孔子欤[11]?周公作诗不讳[12],孔子不偏讳二名[13],《春秋》不讥不讳嫌名[14],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15]。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16]。周之时有骐期[17],汉之时有杜度[18],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19],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20],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21],不闻讳浒、势、秉、机也[22]。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23],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24],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25],稽之以国家之典[26],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27]。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28],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29],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注释】 [1]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因避父讳,不能应试出身,只做过奉礼郎之类的小官。著有《昌谷集》。 [2]进士:唐代科举制度分常科和制科,常科是定期分科举行的考试,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名目;制科是皇帝临时特设的考试。 [3]和(hè)而唱之:一唱一和。 [4]皇甫湜:字持正,元和进士。曾从韩愈学。 [5]律:此处当指唐代某项法律条文。唐代法典总称《唐律》,分十二篇五百条,其中未见“二名不偏讳”及下引“不讳嫌名”等条文。“二名不偏讳”最早见于《礼记》的《典礼上》及《檀弓下》,意为二字之名在用到其中某一字时不避讳。偏:一半。一说偏即徧(遍),全部、普遍的意思。根据《礼记》的释文,似乎不能作这样的解释。 [6]“谓若”二句:孔子的母亲名“徵在”,孔子在说“徵”时不连用“在”,在说“在”时不连用“徵”。意即只要不连用,就用不着避讳。如唐代律文中有“二名不偏讳”的条文,则二句为律的释文。这条释文袭用《礼记·檀弓下》正文及《礼记·曲礼上》郑玄注。 [7]嫌名:指与名字中所用字音相近的字。音近则有称名之嫌,所以叫嫌名。 [8]“谓若禹”二句:亦袭用《礼记·曲礼上》郑玄注。禹、雨,丘、蓲,都是同音字。禹即夏禹,丘为孔子名。 [9]为:是。 [10]法制:礼法制度。 [11]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名姬旦,周武王的弟弟,帮助武王灭殷(商),又辅佐成王,主持制定了周朝的典章制度。他和孔子都被历代统治者尊崇为“圣人”。

动画影片赏析 实训题

实训题 一、《功夫熊猫》 第一部分简答题 1、怎样让你的题材一鸣惊人? 2、如何在动画电影中突出动画表演? 3、如何看待创作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4、如何运用看似简单却独具匠心的方式来实现“画龙点睛”的效果? 5、如何运用对比实现影片强烈的视觉特征和美学特点? 第二部分论述题 1、作为一部功夫题材的动画电影,举例说明,创作者如何借鉴了中国功夫片的 创作素材? (提示:导演马克·奥斯本用了多年时间研究中国文化,尤其迷恋中国功夫;制作这部影片历时5年,制作人员认真翻看了从20世纪70年代起至今的大量港产功夫片;为了把中国功夫的招式放到动画里,幕后人员亲自上阵接受中国功夫的训练。) 2、讨论创作者如何在动画电影的创作中展现中国文化? 二、《海底总动员》 第一部分简答题 1、怎样将生活中稀疏平常的事情提炼成一部充满情感的优秀影片? 2、怎样处理主要人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典型性格对于剧情的推动? 3、如何在电影中塑造众多人物的同时又赋予他们鲜明的个性? 4、在当代动画电影中童心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5、如何为自己的电影选择一个恰如其分的切入点? 6、如何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动画电影的视觉奇观? 7、怎样运用多种线索交织的叙述方式来制造影片的节奏和悬念? 8、怎样编织动画电影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9、如何运用简单的故事来编制出一部精彩纷呈的影片? 第二部分论述题 1、结合《海底总动员》谈如何有效地发挥配角、群众角色在电影中的作用?(提示:整个影片中人物有点有面,控制得相当成熟。在众多人物中有着重表现了几个人物的个性,比如鱼缸中几个在面貌狰狞的吉哥领导下的难友、成天喊着“鱼儿不是食物”的鲨鱼布鲁斯、性格乐天豁达的大海龟、人心敏感的鹈鹕尼格等。) 2、讨论创作者在影片的美术设计与电脑技术上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三、《埃及王子》 第一部分简答题 1、如何运用人物转变历程来塑造人物? 2、怎样将一个重大严肃题材改编成动画影片?

《晚春》唐.韩愈.拼音版

晚w ǎn 春ch ūn 【唐t án ɡ】韩h án 愈y ù 草c ǎo 树sh ù知zh ī春ch ūn 不b ù久ji ǔ归ɡu ī,百b ǎi 般b ān 红h ón ɡ紫z ǐ斗d òu 芳f ān ɡ菲f ēi 。 杨y án ɡ花hu ā榆y ú荚ji á无w ú才c ái 思s ī,惟w éi 解ji ě漫m àn 天ti ān 作zu ò雪xu ě飞f ēi 。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 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

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解:知道。 【白话译文】 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鉴赏】 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古诗蝴蝶儿·晚春时翻译赏析

古诗蝴蝶儿·晚春时翻译赏析 《蝴蝶儿·晚春时》作者为唐朝诗人张泌。其古诗全文如下:蝴蝶儿,晚春时。阿娇初着淡黄衣,倚窗学画伊。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拭胭脂,惹教双翅垂。【前言】《蝴蝶儿·晚春时》这首词是写一位少女在描画蝴蝶过程中的情思。晚春时节,蝴蝶翻飞。少女倚窗学画,初如花间所见,翩翩成双;忽而无故拭泪,使得画面蝴蝶双翼下垂。全篇不言恋情,只摄取学画者情绪的细微变化,遂将少女难言的心事和盘托出。【注释】①阿娇:汉武帝的陈皇后名阿娇。此泛指少女的小名。②无端:无故。胭脂:一作“燕脂”。【翻译】无。【赏析】早期的词,词牌往往也就是题目。它兼具两个作用:确定音乐上的曲调,一般也限定了词的创作内容。张泌的《胡蝶儿》便有这一特点。开篇两句即紧扣题目,前三字完全重复题目字面,可说是特例。审视题旨,词应该描绘胡蝶的形神姿态,这两句偏不作摹写语,而用叙述的方法,但却把胡蝶翩翩飞动的轻盈形象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关键是“晚春时”三字起到了极好的作用。它虽只点明特定的时节,却可以让我们想象出繁花如锦,草木丰茂,莺歌燕舞的暮春三月的风光。胡蝶正是在这时出现,驾东风,采花粉,扇起它灵巧的双翅,又给春天增添了新的活力和气息。接着,诗人撇下胡蝶,运转笔锋写人。“阿娇初着淡黄衣,倚窗学画伊。”阿娇,汉武帝陈皇后的小名,后用以代称少女。陶宗仪《辍耕录》“关中以女儿为阿娇”可证。这少女被翩翩飞

舞的胡蝶所吸引,凭倚着疏窗,手挥彩笔为它真。这对上文摹写胡蝶具有充实深化的作用,更好地表现了纷飞的胡蝶非常惹人喜爱,以至少女捃摭入画。这两句写少女也是十分工致的。晚春是春夏更替的季节,人感受到新季节的来临,带着欣喜的心情送旧迎新,换装是自然的事。“初着淡黄衣”,不仅说出了这些变化,而且刻划了少女美丽动人,充满青春活力的形象。“倚窗”的情态更描写出了少女凭窗握管的风姿。前人说:“阿娇二句妩媚。”(旧题汤显祖《花间集评》)是很有见地的。换头就少女“学画”运笔“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画出的胡蝶栩栩如生,妙通造化,犹如真的胡蝶一样。“双双对对”既同字重叠,又近义词反复,强调了所画蝴蝶的特点。古代诗词中,写蜂蝶成双成对的情景,往往是表现男女相恩相爱的感情。词中的少女这么爱画双蝶,透露了她内心的感情活动。她触景生情,借物寓情,一种热切的怀春感情涌起。眼前数不清的双蝶可说是冶游酣畅,春情骆荡,而少女的心事毕竟虚幻成空,这就引起了她的伤心。“无端和泪湿胭脂,惹教双翅垂。”她泪下滂沱,沾湿了脸上的胭脂,真是伤心透了。这似乎感染了胡蝶,惹得它们双翅下垂,不再翩翩飞动,同情少女的悲伤。作者不直写主人公心情沮丧,致使她笔下的胡蝶失却了写真的生气,而说蝴蝶灵犀一点,关怀同情人,极为深刻地表现了人的感情的婉曲、细腻。这首词,写得切题但又不粘题,既写真蝴蝶,也写画的蝴蝶,真假不辨,玲线透脱,还关合著作画少女的情感,表现了深致、凄婉的心理活动。词虽属小令,气势却一波三折,极富变化。词的语言浅近通俗,颇具民间词的特色,而表情达意,则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文及译文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① 韩愈【唐】 其一: 天街②小雨润如酥③,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④,绝胜烟柳满皇都⑤。 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字词翻译 ①呈:恭敬地送给。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工部官名,主管水利建设)。”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就是说这首诗的主题是早春,是题赠给张籍的(给张籍赏读、鉴赏,就像西方人写好诗后献给某某某) ②天街:京城街道。 ③酥: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④最是:正是。 ⑤绝胜:绝,绝对;胜,胜过。(一说为:最美的景色,编者注)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文翻译 其一: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

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一说为:早春皇都长安烟柳满城的景色是绝美的,从诗意上看编者同意此说,详见附文)。 其二: 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范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

古诗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翻译赏析

古诗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翻译赏析 《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韩愈。其全文古诗如下: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前言】 《晚春》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 【注释】 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文艺创作的思路;文思。 解(iě):知道。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人已年近半百。 【翻译】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好像漫天飞雪。 【赏析】 《晚春》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韩愈《晚春》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韩愈《晚春》原文、译文及赏析 《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作品原文 晚春⑴ 草树知春不久归⑵,百般红紫斗芳菲⑶。 杨花榆荚无才思⑷,惟解漫天作雪飞⑸。[1] 词句注释 ⑴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⑵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⑶百般红紫:即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斗芳菲:争芳斗艳。 ⑷杨花:指柳絮。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榆荚(jiá):榆树的果实。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太平御览》卷九五六引汉崔寔《四民月令》:“二月榆荚成者,收乾以为酱。”才思:才

气和思致。《后汉书?文苑传》:“(刘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 ⑸惟解:只知道。漫天:满天。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九:“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2][3] 白话译文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2] 创作背景 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4]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

林雪娇-《经典动画片赏析》教学大纲

《经典动画影片赏析》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总课时:32课时(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教学0课时) 课程类别:选修课程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本科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经典动画影片赏析》是本科公选课程。 动画片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反映了儿童的天性,表现出儿童的形象思维,是儿童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动画片能培养和提高儿童敏锐的审美感受力,丰富的审美判断力和审美创造力。目前中国动画片市场处于一个不稳定的过度转型阶段,鱼龙混杂,大量低质、劣质动画片充斥市场,而真正意义上的优质影片却是凤毛麟角。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画片与儿童的关系;了解儿童喜欢动画片的原因以及动画片对儿童各方面的积极消极的影响;通过观摩分析中外经典动画片,提高学生的动画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将有效的动画资源用于教学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打好基础。 教学基本方式:主要采用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同时加强实践能力训练,通过动画影片实例讲解,幻灯片展示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与讲解,并通过课堂动画影片赏析进行教学,使学生能直观的学习动画影片分析,利用其声、光、电等先进技术辅助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记忆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大纲的使用说明:由于本课程暂时无任何教材可用,故大纲的制定以自编教材为蓝本;在每章的教学纲要中都标明了课时、讲授要点、重点和难点,在具体授课时可依此为参照;本课程理论教学32学时,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实际适当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自学的相应内容。 大纲正文 第一章动画片概述课时:4课时(理论教学4课时,实践教学0课时) 基本要求:了解什么是动画。了解当代动画的几种表现类型。掌握动画片的的基本特点。 重点:当代动画的几种表现类型。 难点:动画片的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外经典动画片片段欣赏 一、中外经典动画片片段欣赏 二、问卷调查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呢!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齐鲁大地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韩愈《游城南晚春》赏析

【原文】: 《晚春》① 唐·韩愈 草木②知春不久归③, 百般红紫斗④芳菲⑤。 杨花⑥榆荚⑦无才思⑧, 唯解⑨漫天⑩作雪飞[11]。 【注释】: ①晚春:一作《游城南晚春》 ②草木: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现在有的地方修改为草树,也许是认为大家不知道古代木字的意思吧!) ③久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 ④斗:竞争,比赛 ⑤芳菲:本指花草树木,此指花草的芳香。 ⑥杨花:即杨花柳絮,实际就是杨树、柳树种子承受之后随风飘飞的棉絮一样的东西,如蒲公英的小伞。

⑦榆荚:榆树籽儿,又名榆钱,形状圆而小,象小铜钱。 ⑧无才思:原指人没有才华,写不出美好的诗文。此指杨花榆荚不象百花那样鲜艳美丽。才思(sì),才气,文思,此指花草姿色。 ⑨惟解:只知道。 ⑩漫天:遍布空中。 [11]作雪:装作雪,化作雪的模样。 【翻译】: 翻译一这些花草树木,意识到春天将要离去,纷纷以各种绚丽的色彩,竞相争奇斗艳。 翻译二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俏丽色彩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简析】: 本篇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动画片赏析

2012-2013-2学期全校通识选修课 《动画影片赏析》结课作业 浅论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影响之嬗变 浅论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影响之嬗变 陈立业土资1201 A03120734 摘要: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动画片进入中国至今,许多经典的日本动画片已经是中国受众耳熟能详的,特别是伴随着动画片成长起来的八零后那一代人。除此之外,在中国还到处充斥着与日本动画片相关的产品,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本文则旨在分析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实现跨文化适应的原因及其它的跨文化传播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动画片;跨文化传播;青少年亚文化

一、日本动画片在中国播出历史概述 动画(Animate)在英语字典中的解释是“赋予生命”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似乎具有上帝的权威,然而这种权威不是别的,正是人类思维的能力以及由思想支配的创造技能。这种技能使得本来没有生命的各种造型艺术符号活动起来,并能够赋予其某种含义。在日本,大约在1925年前后由山本藤延郎和村本安次创始动画片,此后持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80年代以来涌现了以宫崎骏、大友克扬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动画人,日本也成为世界上的动画大国之一[1]。动画片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并且还影响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其中也包括中国。从日本动画片的传播媒介来看,其在中国的传播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动画片趁着中国改革开放之机进入中国,但这个时期从没有大规模、成系列地引进过日本动漫,但积少成多,各电视台陆陆续续引进的动画片数量仍不在少数,《变形金刚》、《一休》、《花仙子》、《忍者乱太郎》、《机器猫》等片子皆是在这一时期引进。这一传播时期,传者为官方电视台;是主流媒体;动画片的受者主要为当时就读幼稚园、小学、中学的学生,动画片只是作为少年儿童的娱乐手段之一。所以尽管此时的日本动画片也很受欢迎,但没能形成一股潮流。但这种情况很快被打破,1990年左右,《圣斗士星矢》开始在国内部分电视台播放,其精彩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角色、新颖的画面造型对孩童无疑有着无比的诱惑力。《圣斗士星矢》迅速在播放的当地受到青少年的热捧。看到了有如此热烈的反响,各地电视台竞相引进此片,并由此带动内地掀起一股巨大的《圣斗士星矢》热潮。现时众多二十岁左右的动画迷,几乎都是从那时开始真正喜欢上日本动画片的。但这时由于对动画片的播放仍然只限于官方的电视台,而且电视台的播出也是根据少年的闲暇时间来安排,所以此时日本动画片的影响范围还是很有限的。 第二个时期是从1998年开始,当年,几乎是全国的电视台都在热播同一部动画《灌篮高手》。并且,这部充满热血的作品引发了比《圣斗士星矢》更为巨大的反响。当年的中小学生,无论男女,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樱木花道或是流川枫(两人为片中主角)的名字。这一次的情况跟上次不同的是,还引发了盗版动画的风行,或许是巧合,当时正好产生了一种利用数字技术将影像存储在光碟上的技术—VCD技术,而这是盗版所需要的。或许这一切已是历史的必然,正是受众对动画片的巨大需求量,催生了大量的盗版动画片,远远超过了官方译制片。这可能是因为通过官方引进的动画片不管从数量和内容上都不能满足市场和受众的需要。但盗版的产品就难以避免粗制滥造。这样受众肯定是叫苦不迭。但又无能为力。 第三个时期是互联网的出现。动画迷们能够利用互联网获取动画片资源,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量观看动画片。但他们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字幕翻译问题。于是这时又应运而生了众多的字幕社,如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数十间高校都曾建立过基于动漫社的字幕组。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尝试使动漫迷开始正视互联网对于动漫本身的传播作用。除此之外原本只是作为动漫迷交流平台而存在的漫游、空间、极影、天香、花园等各大动漫论坛也纷纷成立字幕社。 二、日本动画片的跨过文化传播及影响 跨文化传播,从学理上说,是指属于不同文化体系的个人、组织、国家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与文化交流活动[2]。通过以上对日本动画片在中国播出情况的简单梳理,可以看到日本动画片在中国的流行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且它的风靡不是借助于主流媒体而是非主流媒体。但不管怎样,日本动画片在中国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它得到了中国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受众的青睐,那么日本动画片是如何跨过文化体系界限实现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的呢?

韩愈晚春的写作背景

韩愈晚春的写作背景 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呢?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写作背景 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 赏析 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

中国动画赏析报告

中国动画发展史及经典动画赏析报告 学院:美术学院 院系:数码设计 指导老师:宗世英 班级:09级十班 学号:210941016 姓名:李盼

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特别是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但是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 中国动画一共经历了六个时期 一.1922~1945年是萌芽和探索时期。 1918年《从墨水瓶里跳出来》等美国动画片陆续在上海登陆,使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对神奇的动画片着迷。抱着创造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的信念,以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动画片的开山祖。经过他们艰苦的探索与研制,1922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之后,1924年中华影片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狗请客》、上海烟草公司摄制了动画片《过年》。这两部影片是中国最早的动画片。但它们都没有产生影响,产生影响的是万氏兄弟于1926年绘制的《大闹画室》。1935年,万氏兄弟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1年又推出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铁扇公主》同时也是亚洲第一部长动画片,比美国迪士尼公司出品的世界第一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只晚了四年,该片以精湛的动画技术和卓越的艺术性被载入世界动画电影史册。影片于1941年底在上海上映,获得空前好评,其后又在香港和东南亚及日本上映,反响热烈。日本动画片《铁壁阿童木》的导演、日本动画和漫画的鼻祖手冢治虫,就是在看了这部动画后放弃学医,决定从事动画创作的。 2. 1946-1956年是中国动画片的稳定发展时期。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电影制片厂生产力木偶片《皇帝梦》(1947)、动画片《瓮中捉鳖》(1948),为建国后的生产奠定了基础。1950至1956年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片的创作和生产呈现以下特点:在题材上,用童话的故事服务于少年儿童,拍摄了《小猫钓鱼》(1952)等;风格上,踏上民族化的道路,制作了木偶片《神笔》(1955)、动画片《骄傲的将军》(1956);技术上,由黑白片向彩色片转化,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3)、第一部彩色传统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5)。 3. 1957-1965年是中国动画片第一个繁荣时期。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使中国有了第一家独立摄制美术片的专业厂。在毛泽东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引下,艺术家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中国动画片生产进入繁荣昌盛的发展时期。产量上升,在艺术上和技术质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平,不少影片在国际电影节获奖,形成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这一时期,生产出享誉世界的经典大片《大闹天宫》(上下集,1961、1964)。新片种不断问世:1958年,第一部中国风格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试制成功;1960年,创作出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1961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为世界动画影坛增添了最能代表华夏风范的新片种;1963年,又拍出水墨动画片《牧笛》,用水墨表现人物、家畜和山水,扩大了水墨动画片的表现领域。此外,题材多样化,也是这一时期动画片生产的一大特点。 4. 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7年、1969年和1970、1971年这4年时间全国的动画片生产厂家都“停产闹革命”。1972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率先恢复生产,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共摄制动画片17部。这一时期的动画片,如《小号手》(1973)、《小八路》(1973)、《东海小哨兵》(1973)等,都以描写建国前的革命战争,描写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思想斗争,歌颂工农兵为内容。在表现手法上,遵循写实主义。1976年摄制的水墨剪纸片《长在屋里的竹笋》,将中国的水墨画与民间剪纸巧妙结合,为世界动画片的百花园地又增添了一棵新苗。1976~1989年是中国动画片第二个繁荣时期。 从1978年底开始,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年代。 这一时期,是20世纪中国动画片最繁荣的年代。这10年间,涌现出多家新的动画片生产部门,改变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枝独秀的局面;全国共生产电影动画片219部,产生了批代表中国动画片最高水平的优秀影片,如《哪吒闹海》(1979)、《天书奇谭》(1983)、《鹿铃》(1982)、《山水情》( 1988),

晚春教案

《晚春》“自主—导学”课堂导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 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3、由早春和晚春拓展进行比较阅读,积累经典古诗名句,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通过早春和晚春拓展进行比较阅读 一、创景导入: 提到晚春,我们的眼前往往会出现残花落红,杨花子规。心中顿时涌起不尽的伤感,失意惋惜与惆怅,“流水落花春去也”这是李煜的苦恼,风住尘香花已尽”,这是易安的愁绪。但是人的心态不尽相同,同样面对晚春,韩愈表现出来的情绪就显得格外 与众不同。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晚春》。( 二、自主学习 【过渡】这是一首课外诗词,主要考察大家的自学能力。 请同学们结合书上已经给予的注释和阅读提示,快速地自由 地朗读课文。1、请生朗读。2、师评:从画面感,流动感和景物的情态等方面评价。3、思考并回答:自主学习——抓景物、品情感 ①《晚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预设:( 景物:花草、树木、杨花、榆荚画面:百卉千花争奇斗艳,杨花榆荚漫天飞舞)师评:我们学习诗歌经常会有这种想象画面的题目,我们 要用散文化的语言把画面说得生动、形象、唯美。②“知春不久归”时,草树、杨花、榆荚是怎样做的?作者对这些景物持什么态度? 预设:争妍斗艳,漫天飞舞。赞许、肯定。③作者赋予晚春的景物一反常见的动作,传递了一种怎样的情感?预设:“对春天的留恋,对生活的乐观”。师评:情感把握很好,但是分析还不够。晚春时节,百花凋零,但晚春这首诗中杨花榆荚却尽情绽放,拼命留住春天, 一个斗”字可看出,传递的对春天的留恋,对生活的乐观。 4.竞答与点评【小结】花草本无情,榆荚更无才,但他们依旧想为美好献出一份力量,为春天展现一份精彩。春去也,我不伤,无才思,我不卑。让我们在春天的尾巴上看到了一道少人关注的风景,这是一种何其向上何其乐观的心态。三、合作交流 【过渡】学习一首诗,我们不仅要弄清他的内容情感,还要关注作 者的人文情怀,更要品味诗能永恒流传的意义。我们已经描绘了诗 歌的景,更体会了诗歌的情。请再读诗歌。感悟诗歌的“理”合作交流——悟道理,析异同1、思考:结合诗歌中的意象,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预设:a、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b、珍惜光阴、不失时机C、勇于亮出自我,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里,弹琴复长。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解漫天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独然而涕下! 【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呢!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云,决入归鸟。 会当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齐鲁大地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缘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游山西村

美、日、中动画电影赏析

美、日、中动画电影赏析 梁宸 回顾我们的童年,有谁不是与动画片一起相伴成长的呢?所以今天我想来说一说这些风格各异但又各具特色的动画片。 说到动画电影,人们脑海里大都会想起一些美国动画电影,日本动画电影与中国动画电影的名字。不得不说的是中国的动画电影市场主要由这三方主导,但是就电影质量和收欢迎成度而言,美国动画电影和日本动画电影则更胜一筹。我也不是刻意去贬低中国动画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电影一样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等。 在我看了很多的动画电影后,我也总结出了各国的动画电影的不同点。比如说动画的剧情,描写手法,画风和影片传达的价值观等。 首先就来说一下我之前最喜欢的美国动画电影吧。美国一直都宣称自己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美国梦”俨然已经成为了美国一个闪亮的标志。除了这个之外,我还是不得不说一下他们的“英雄主义”。好莱坞大片中从来都不缺少的就是英雄,例如超人、蝙蝠侠、金刚狼和钢铁侠,这些美国超级英雄的名称早已熟透人心。所以说,在这种全民“英雄主义”的背景下,美国的动漫电影同样存在“英雄”的情结,也就不足为怪了。就拿前两年上映的《超能陆战队》来说吧。影片改编自漫威于1998年出版的同名漫画,故事设定在一个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虚构大都市旧京山中,一位精通机器人技术的小神童滨田广发现,这座充斥高新技术的城市正遭遇着一场犯罪危机,为了拆穿阴谋拯救家园,他将携伙伴机器人Baymax,与一伙生拉硬凑的菜鸟团队组成“六大英雄”联盟,共同作战抗击罪恶。不得不说,光看影片简介就觉得这个电影的故事非常的老套。永恒不变的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漫威电影的经典套路。但为什么这类型的电影如此受欢迎呢?不可否认,虽然“个人英雄”的主题非常老套,但是美国动漫电影的画质一流,叙事风格幽默风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团圆的结局也是非常符合国人的口味。美国电影受到国人的追捧也就不作为怪了。 除此之外,我也曾注意到美国的动画的人物的形象都比较偏卡通化,人物的身材比例一般不会像我们所见到的正常人的身体比例。为了突出人物的形象,绘画师一般会把人物造型夸张化,例如《无敌破坏王》中的“破坏王”拉尔夫,他有着十分健壮的身体和奇大无比的手,这很显然是常人无法可能有的形态。而《超能陆战队》的技术宅主角滨田广却又非常的瘦弱,或许是为了突出机器人“大白”白白胖胖的的可爱形象。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功夫熊猫》的系列电影,人们都说美国的电影抄袭了中国的国宝和中国的功夫。其实我想说的是早在多年前制作《花木兰》的美国人就已经将眼光看向了中国。其实就像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加入中国元素一样,这只不过是为了吸引消费者,打开中国市场的手段而已。其实早在美国电影场景融入中国元素之前,日本元素也曾经常出现在美国电影中。其实就美国电影融入中国元素这件事而言,我们不必太过消极亦或是沾沾自喜,理性看待才是最重要的。 到这里开始,我想开始说一下日本的动画电影了。其实一提到日本动画电影,许多人都会想宫崎骏的电影。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在日本的动漫界已俨然成为了一面旗帜,他的作品是其他作家争相模仿、追赶和祈求超越的对象。相对于美国英雄主义的电影题材,宫崎骏动画的题材选择驳杂而不拘形式,其动画来源十分丰富,纵横古今,无论是日本本土、欧洲还是世界各地的传说、神话、史诗、小说、影视动漫等各种样式的素材都会在他的创作中有所体现,从《风之谷》、《幽灵公主》和《千与千寻》等作品中我们就能有所感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