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会计软件基础

【授课题目】:会计软件基础

【教学内容】:

Ⅰ.会计软件概述

Ⅱ.会计软件的基本流程及基本功能

Ⅲ.财务处理系统的基本流程及功能

Ⅳ.会计软件的选择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会计软件的产生、发展以及主要的内容

2、掌握会计软件的流程及基本功能

3、掌握账务处理系统的流程及功能

4、了解如何进行会计软件的选择

【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

1、会计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分类

2、会计软件的流程及基本功能

3、账务处理系统的流程及功能

【难点】

1、电算化账务处理系统与手工处理系统的区别

2、电算化账务处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及权限设置、岗位划分

3、电算化账务处理系统的功能

【教学方式与时间分配】:

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结合PPT教学。本章预计占用6学时,其中实验占用4学时。

【基本约定】:

:多媒体演示

:强调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 课堂类别:理论 教学目标: 1、了解机器的组成;明确零件的概括分类及零件与机器的关系。 2、明确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注意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的关系和相应的学习方法。 3、深刻理解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4、深刻理解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及设计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机器的主体及其基本组成要素和机械零件的分类,机械零件(局部)和机器(总体)的关系; 难点: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步骤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集体讨论、个别回答、师生互动启发 2.教学手段:课件演示、视频课件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章绪论 (一)内容 1、机器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2、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 3、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 机械设计是以一般通用零部件的设计为核心的设计性课程,而且是论述它们的基本设计理论与方法,用以培养学生具有设计一般机械的能力的技术基础课程。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在于培养学生:

1、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用及设计理论与设计计算方法。 2、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机械传动部件及简单机械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表和查阅有关资料的能力。 4、学会典型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第二章机械设计总论 (一)内容 1、机器的组成:原动机、传动部分、执行部分、控制系统及辅助系统等。 2、设计机器的一般程序:计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技术文件编制阶段 3、对机器的主要要求:使用功能要求、经济性要求、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要求、寿命和可靠性要求、其他要求。 4、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整体断裂、过大的残余变形、零件的表面破坏、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 5、设计机械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避免在预定寿命期内失效的要求; 2)结构工艺性要求 3)经济性要求 4)质量小的要求 5)可靠性要求 6、机械零件的计算准则:强度准则、刚度准则、寿命准则、振动稳定性准则、可靠性准则 设计方法:理论设计、经验设计、模型试验设计 7、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 8、机械零件材料的选用原则 9、机械零件设计中的标准化 (二)基本要求

《创业创新》课程教案

《创业创新》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创业 创新 课程编码: 61010 开课单位: 基础部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61010 课程名称 创业创新 教学单位 基础部 创业就业教研室 课程学分 2 考核方式 √ 考试 √ 考查 □ □ 其他方式:

教案首页

第五次教学活动设计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学生活动安排

教师寄语学海导航小组创新成果展示(10分钟) 【教师寄语】 《赢在中国》节目主持人王丽芬说过,做事情的人会清楚用心地对人,别人才会如此对待自已;做事情的人会因着希望事情的成功而不得不宽容,因为他不宽容别人,别人就不会宽容他;做事情的人会知道设身处地替别人想,因为他要成一件事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别人设身处地替他着想;做事情的人会懂得共赢的心态,因为一副与人争斗的姿态只会让他要做的事情莫名其妙地流产;做事情的人懂得生活并不是由白和黑或者对与错构成,因为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只会将原本复杂的生活简单化,而很难想像一个思维简单化的人会成事;做事的人不会用情绪说话,而是用智慧用头脑说话,否则他将陷入一个又一个的窘景;做事情的人会透彻地知道一件事件做成的全部秘密永远是无法言传的,也是无法模仿的,所以他知道如何听别人说的那些关于成功的话,如何面对成堆的知识和理论。 【学海导航】 印度一位学者讲过,人有两只眼睛,神有三只眼睛,如果通过创造力开发,那么人就会比神还聪明,人就会有第四只眼。高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劳动者,本身既要有从业的技能,也必须具备创新创业的人格素质,才能适应职业不断变更转移和自主创业的需要,才能在学会生存的基础上学会创业或开创新的事业。市场经济永远呼唤创新创业型人才。一个成功的创新创业者应当具备哪些品质和素质呢?高等职业院校又如何培育和发展这些品质和素质呢?本章正是探讨和研究上述问题,并努力作出相应的回答:强调创新创业人格养成对创新创业能力形成的重要性。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不仅能掌握创新创业人格养成的基本知识和具体方法,更能学会铸就自身的创新与创业人格。 第三讲风劲正是扬帆时 ——创新与创业人格 案例教学案例1:创业者 1994年的统计:30位亿万富翁中,70%出身农民,70%只有 小学文化。一穷二白,无牵无挂,所以,才敢于下海创业 案例点评:创业要过六道坎 第一关:创意——灵感不等于现实 第二关:产品——不做大而全,力求精而专 第三关:市场——一招不慎全盘皆输 第四关:团队——创业凭激情,守业需稳定 第五关:管理——原则大于人情 第六关:资金——企业存活的死坎儿 小组创新成果 展示

逻辑学第二章教案

一、课程名称: 《逻辑学》第二章 二、教学目的:明确概念是判断、推理的组成要素;概念与语词的关 系;概念的种类及概念间的关系;概念的内涵、外延; 掌握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三、教学重点:概念的划分 四、教学难点: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概念的种类 五、教学时数: 1 学时,其中实践性教学 1 学时。 六、教学内容(上课内容、步骤、方法): *概念与感觉、知觉、表象有着质的区别。感觉、知觉、表象是反映对象的具体形象的。在具体形象中,对象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是混合在一起没有分开的。概念不是反映对象的具体形象,而是抽象地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舍弃了对象的非本质属性。所以,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性质。 例如,质、量、色、味、时空、性能、功用等性质,以及和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性质和关系,我们通称为事物的属性。可以说一切事物都是由属性组成的,任何属性都属于一定的事物。 *在事物的属性中,有些是特有属性,有些是非特有属性。所谓特有属性,是指

为一类事物所独有而其他类事物都不具有的那些属性。如“犯有罪行并受到刑罚处罚”就是罪犯的特有属性,而“有眼睛”、“有脚”却不只为罪犯所特有,因此,“有眼睛”、“有脚”就是罪犯的非特有属性。 二、概念与语词 *概念与语词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所形成的概念,还只是头脑中的思想。它必须借助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传达给别人。语词是表达概念的声音与符号,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概念与语词又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为: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例如,“秘书” 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处于枢纽地位,主要以办文、办会、办事来辅助决策并服务于领导的人员。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范围。例如,“秘书”这个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凡是处于枢纽地位,主要以办文、办会、办事来辅助决策并服务于领导的那些人,包括机要秘书、文字秘书、生活秘书、外事秘书,等等。 (二)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例如“人”这个概念,当我们确定其内涵为“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的动物”时,那么其相应的外延“所有的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的动物”也就确定了下来。因为“人”这个概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反复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经过质变而形成的。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总是确定的、不变的。 *但另一方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具有灵活性。因为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而认识具有发展性和不完整性,所以,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某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人民”这个概念,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四化”建设这三个时期的内涵和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套教案

人教版A版高一数学必修2 全套教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A4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必修2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备课时间]:2012年3月12日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能力目标: 1.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情感目标: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关键] 理解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教学方法] 导学案教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插图 [课型] 新课 [课时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指导学生预习,初步了解萨顿的假说,初步把握类比推理法,并尝试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预习内容 1、萨顿的假说 (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 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 (2)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完整__性和___独立___性。 a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 b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 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 合的。 (3)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摩尔根及实验材料: 果蝇的优点是: 容易饲养,繁殖周期智短,有许多相对性状 (2)实验及结果分析:观察图2—8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直线与直线的方程》教案8

第八课时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熟练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能力和方法: 会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求解两平行线距离 3、情感和价值:认识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教学难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学导式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导入新课 前面几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学习了两直线的平行或垂直的充要条件,两直线的夹角公式,两直线的交点问题,两点间的距离公式。逐步熟悉了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这一节,我们将研究怎样由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方程直接求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 用POWERPOINT 打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进行移动,使学生回顾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且在直线上取两点,让学生指出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复习前面所学。要求学生思考一直线上的计算?能否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进行推导? 两条直线方程如下: ?? ?=++=++0 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二)、研探新课 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点),(00y x P 到直线0:=++C By Ax l 的距离为:2 2 00B A C By Ax d +++= (1)提出问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已知某点P 的坐标为),(00y x ,直线=0或B =0时,以上公式0:=++C By Ax l ,怎样用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方程直接求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呢? 学生可自由讨论。 (2)数行结合,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019精选关于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个人总结_1

关于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个人总结 关于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个人总结 《仓储管理实务》教案 课时一仓储概述 一、仓储的概念 仓储是通过仓库对物品进行储存和保管。 二、仓储活动的性质 仓储活动的性质是指仓储活动具有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两方面。 (一)仓储活动的生产性 (二)仓储活动的非生产性 三、仓储的基本功能 从物流系统角度看,仓储功能可以按照其所实现的经济利益和服务利益加以分类。 课时二仓储的种类及作用 一、仓储的种类 (一)按仓储活动的运作方划分1.自建仓库仓储2.租赁仓库仓储3.第三方仓储 (二)按仓储的功能划分 1.储存仓储 2.物流中心仓储 3.配送仓储 4.运输转换仓储 (三)按仓储物的处理方式划分1.保管式仓储2.加工式仓储3.消费式仓储 二、仓储在物流中的作用 (一)仓储是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仓储是物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三)仓储能对商品进入下一环节前的质量起保护作用 (四)仓储是加快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 (五)仓储为商品进入市场做好准备 课时三仓库分类 一、仓库的概念 仓库是保管和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可以是库房、货场、货棚、容器、天然洞穴等形式。 二、仓库的分类 (一)按用途分类⒈储存供应仓库 ⒉批发仓库 ⒊储备仓库⒋中转仓库⒌加工仓库⒍保税仓库 (二)按所储存的货物特性分类⒈通用仓库 ⒉专用仓库⒊特种仓库 (三)按仓库的构造分类⒈单层仓库⒉多层仓库⒊筒仓 ⒋露天堆场 (四)按管理体制分类⒈自用仓库⒉公用仓库 课时四自动化立体仓库 一、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概念 自动化立体仓库是指采用计算机管理和控制,高层货架以货箱或托盘储存货物,用巷道堆垛起重机及其他机械进行作业,在整个作业过程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的仓库。 二、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产生及发展 三、自动化立体库的基本组成: ⒈高层货架:

普通逻辑学教案(二)第二章 概念教学

第二章概念 [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其语言达形式,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培养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概念,以便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 [课时] 6课时 [要点]一、什么是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三、概念的种类与相互间的关系 四、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五、定义和划分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与语词 (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 举例:“xx登报征求xx” 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质的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量的方面。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总是确定的、不变的。 但另一方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具有灵活性。因为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而认识具有发展性和不完整性,所以,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

创新教案

【创新教案】 1.《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都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这篇课文,还学习了生字新词,现在我们就比比谁的记忆力最强,好吗? 课件出示:复习词语,理清脉络。 平静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师:这四组词语都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那么,大家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这四组词语分别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潮水的样子和声音。)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吧! 师:江潮还没有来,江面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找出描写江面的句子读一读?师:那么,海塘大堤上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谁能找出描写海塘大堤上景象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等啊,盼啊!那么,如果你就是这人群中的一员,你会等什么,盼什么?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二、品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段:潮来之前 1.课文一开头就把作者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写作者感受的词,字(出示卡片:天下奇观) 2.大潮的“奇”充分体现在下面的文章中,让我们细细体会。 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观察了哪几处地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部教案(最全最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由六根火柴最多可搭成几个三角形?(空间:4个) 2在我们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 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

3、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 问题:请根据某种标准对以上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二)、研探新知 空间几何体:多面体(面、棱、顶点):棱柱、棱锥、棱台; 旋转体(轴):圆柱、圆锥、圆台、球。 1、棱柱的结构特征: (1)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 思考: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 (2)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棱柱的概念): 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③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3)棱柱的表示法及分类:

最新创新课程教案

创新课程教案

侧向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知识目标:了解侧向思维;能力目标:运用侧向思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过程和方法:按照“案例——理论——案例——方法——实训”的思路,简单介绍理论,通过案例分析让侧向思维的理念形象地深入学生头脑,然后通过实战演练,训练学生的侧向思维,并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侧向思维的方法进行创新思维的习惯和能力,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鼓励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运用侧向思维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和题目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侧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侧向思维,并运用侧向思维解决问题。 教学设想:由剪圆活动导入,引出侧向思维,然后通过课本上的五个侧向思维的案例阅读,引导学生归纳出侧向思维的概念,再通过一组课外案例,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侧向思维,最后进行侧向思维实战演练,将侧向思维运用到不同问题的解决上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发明创新中的侧向思维运用,则作为课外作业,由学生放入生活去思考和行动。 教学过程: 一、剪圆圈比赛(约5分钟) 让学生在三分钟时间内,利用圆规和剪刀,剪六个从小到大的实心圆。 假如有学生能够完成,并且边缘剪得都圆,那么就用对折再对折的办法检测是否是圆,不对称为不合格,合格的给予加分奖励;假如一开始就有学生提出可以更简捷的办法快速剪出圆,那么就激励该生,在还没有学习侧向思维的情况下,已经会侧向思维,再告诉他这只是侧向思维方法的一种,课堂上将会全面学习侧向思维的方法,学了侧向思维以后一定更得心应手。 活动过后。教师引导语:在三分钟内剪完六个完美的实心圆,有难度,当然了,熟能生巧,练多了一定可以做到。但是熟能生巧不是创新理念,创新理念会告诉我们,一定有巧妙的办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剪最多的圆。这节课,我们又将要学习一种创新思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可以有办法在三分钟内完成剪六个甚至更多完美的圆。课堂学习中,我希望同学们积极运用联系思维,在老师讲一个案例的时候,你就能联想到其他相关的案例或事件,使自己对侧向思维的理解更深入。 二、展示课堂学习任务(约1分钟)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教案(完整版)教学文案

(必修二) 高 中 数 学 第 二 章 教 案

2.1.1 平面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平面的概念及表示; 2.平面的基本性质,注意他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 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 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 1.长方体由哪些基本元素构成? 答:点、线、面. 2.观察长方体的面,说说它的特点?答:是平的. 指出:长方体的面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生活中常见的如黑板、平整的操场、桌面、平静的湖面等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 (二)探究新知 1.平面含义 指出:以上实物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几何里所说的平面,就是从这样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平面是没有厚薄的,可以无限延伸,这是平面最基本的属性常见的桌面,黑板面,平静的水面等都是平面的局部形象;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两部分,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 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①平面的画法:和学生一起,老师边说边画,学生跟着画. 在立体几何中,常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当平面水平放置时,通常把平行四45,且横边长画成邻边长的两倍;画两个平面相交时,当一个平边形的锐角画成0 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应把被遮住的部分画成虚线或不画. ②平面的表示方法 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平面ABCD等. 3.点与平面的关系及其表示方法 指出:平面内有无数个点,平面可以看成点的集合.

点A 在平面α内,记作:A α∈ 点B 在平面α外,记作:B α? 想一想:点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4.平面的基本性质 思考:如果直线与平面有一个公共点P ,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如果直线与平面有两个公共点呢? 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观察理解:把一把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桌边,可以看到,直尺的整个边缘就落在了桌面上. 得出结论: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2前几行相关内容,并加以解析)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l A B ααα∈??∈? ???∈??∈?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师:生活中,我们看到三脚架可以牢固地支撑照相机或测量用的平板仪等等…… 引导学生归纳出公理2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补充3个推论: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与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教师用正(长)方形模型,让学生理解两个平面的交线的含义. 引导学生阅读P42的思考题,从而归纳出公理3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选修2-3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教案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1离散型随机变量 第一课时 思考1: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数可以用数字1 , 2 ,3,4,5,6来表示.那么掷一枚硬币的结果是否也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呢? 掷一枚硬币,可能出现正面向上、反面向上两种结果.虽然这个随机试验的结果不具有数量性质,但我们可以用数1和 0分别表示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图2.1一1 ) . 在掷骰子和掷硬币的随机试验中,我们确定了一个对应关系,使得每一个试验结果都用一个确定的数字表示.在这个对应关系下,数字随着试验结果的变化而变化. 定义1:随着试验结果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 ).随机变量常用字母 X , Y ,ξ,η,… 表示. 思考2:随机变量和函数有类似的地方吗? 随机变量和函数都是一种映射,随机变量把随机试验的结果映为实数,函数把实数映为实数.在这两种映射之间,试验结果的范围相当于函数的定义域,随机变量的取值范围相当于函数的值域.我们把随机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随机变量的值域. 例如,在含有10件次品的100 件产品中,任意抽取4件,可能含有的次品件数X 将随着抽取结果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随机变量,其值域是{0, 1, 2 , 3, 4 } . 利用随机变量可以表达一些事件.例如{X=0}表示“抽出0件次品” , {X =4}表示“抽出4件次品”等.你能说出{X< 3 }在这里表示什么事件吗?“抽出 3 件以上次品”又如何用 X 表示呢? 定义2:所有取值可以一一列出的随机变量,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 ( discrete random variable ) .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例子很多.例如某人射击一次可能命中的环数 X 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它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10;某网页在24小时内被浏览的次数Y 也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它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 1,2,…. 思考3:电灯的寿命X 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吗? 电灯泡的寿命 X 的可能取值是任何一个非负实数,而所有非负实数不能一一列出,所以 X 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 在研究随机现象时,需要根据所关心的问题恰当地定义随机变量.例如,如果我们仅关心电灯泡的使用寿命是否超过1000 小时,那么就可以定义如下的随机变量: ?? ≥?0,寿命<1000小时; Y=1,寿命1000小时. 与电灯泡的寿命 X 相比较,随机变量Y 的构造更简单,它只取两个不同的值0和1,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研究起来更加容易. 连续型随机变量: 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取某一区间内的一切值,这样的变量就叫做连续型随机变量 如某林场树木最高达30米,则林场树木的高度ξ是一个随机变量,它可以取(0,30]内的一切值 4.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区别与联系: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都是用变量表示随机试验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习杜局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上发言材料心得体会 王慧丽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它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加强学校内涵发展这一中心,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在全校开展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活动,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为建设学习型校园、创建研究型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领会课改理念,深入开展课堂模式创新活动
多年来,我校注重引导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根据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师资、生源、设施等),明确提出了“善导?互动?精练?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进的教与学关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成功体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学期以来,我校以全市第三次课改现场会为契机,把课堂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作为实施新课程的核心,从教师角色转变、教学目标确定、信息资源整合、教学程序设计、学习过程监控及学生评价反馈等方面,进一步引导教师进行探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为保证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扎实开展,学校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进行及时的宣传、动员、指导,组织所有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和反思文章,营造探究的氛围,激发教师创新的潜能;组织文科、理科骨干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分别召开师生座谈会,用心了解师生们的想法,悉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反馈、总结、改进、完善各项工作;各教研组、备课组通过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探讨适合学科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广大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形成人人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喜人局面。 二、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课堂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创新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锻炼分析和判断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中,我校注重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同步教案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学科数学 授课教师上课时间年月日 第()次课 共()次课 课时:2课时教学课题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同步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性质定理,理解并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性质 定理 能力目标: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问题,平面与平面平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利用判定定理解决有关线面、面面平行问题. 难点: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知识梳理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例题精讲 【题型一、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的理解】 【例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这条直线就平行于平面内的任何直线; (2)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平行; (3)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平行; (4)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平行的平面有无穷多个.

【方法技巧】理解线面平行的定义和判定定理→逐个判断是否正确 【题型二、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应用】 【例2】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是AB的中点.证明:BC1∥平面A1CD. 【方法技巧】: 1.应用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的步骤 上面的第一步“找”是证题的关键,其常用方法有:利用三角形、梯形中位线的性质;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应用的误区 (1)条件罗列不全,最易忘记的条件是a?α与b?α. (2)不能利用题目条件顺利地找到两平行直线. 3.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 (1)定义:证明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不易操作). (2)排除法:证明直线与平面不相交,直线也不在平面内. (3)判定定理法. 变式1:如图,直三棱柱ABC-A′B′C′,点M,N分别为A′B和B′C′的中点.证明:MN∥平面A′A′CC′. ●误区警示 易错点:忽略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使用的前提条件 例:如果两条平行直线a,b中的a∥α,那么b∥α.这个命题正确吗?为什么?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课 文化创新教案 一、本课设计意图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〇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〇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〇文化创新的作用。 〇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〇文化创新的途径。 〇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 〇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继承、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〇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〇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及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及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〇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〇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由引言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两个框的内容构成。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设三个目。 第一目“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通过活动导入,引出文化创新及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开启下文。接着阐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无论是思想理论、 73 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如果不能反映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不能回答社会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它们的生命力也就衰竭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美妙之青春,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及时俱进,不断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同时,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也为文化发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第二章教学案

山东技师学院理论课时授课计划 科目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课题课题三:坚定理想信念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年月日课时安排 2 授课教师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适应人生的新阶段,为大学生活以及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心理准备、知识准备、能力准备。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 1.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 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解决措施案例解析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难点 1.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3.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解决措施案例讨论 教学用具教材多媒体 PPT 教学环节及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及答疑

时间分配时间分配5分钟5分钟5分钟65分钟5分钟5分钟作业布置如何把实现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 课后记 附教学过程

整顿课堂秩序: 1.要求学生集中并靠前坐 2.要求学生把手机放在指定位置,并把手机调为静音或关机 3.要求学生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出入课堂或者在课堂内随意走动 4.要求学生整理教室卫生(在有必要的情况下) 复习旧课: 1.如何理解正确人生观的具体内容 2.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与方法 3.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和荣辱观 课程引入: 你长大想成为什么??? 放羊娃的故事 一天,一位学者来到了一个穷苦的小山村.在山上碰到了 一个放羊娃在放羊.闲扯之余,学者问到放羊娃. 问:你为何放羊? 答:养大了卖钱. 问:卖了钱干什么? 答:盖房子. 问:盖房子干什么? 答:娶媳妇. 问:娶媳妇干什么? 答:生娃. 问:生娃干什么? 答:放羊. 学者无言……前排不许留空位,不能有“四脚朝天”的凳子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完整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

教育学第二章教案

皖西学院单元教案

第二章教育功能 学习目标: (1)理解教育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教育的负向功能、显性教育功能、隐性教育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等概念。 (2)识别教育功能的类型。 (3)理解教育对人和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的表现。 问题讨论: 对学生的教育都是有效的吗?会不会、有没有出现教育作用失灵现象?为什么有时会出现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一)功能的含义 功能是指有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中所表现出的作用。因此,在严格意义上,作用与功能是有区别的。 第一,功能是指一事物或方法对于其它事物的作用。因此,离开了该事物或方法与其作用对象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就不能认识功能。 第二,某一事物或方法的功能是它的自身所内含的,离开了事物或方法的结构就不可能产生功能,结构变了,功能必然发生变化。 第三,功能在具有功能的事物或方法未与其作用对象发生关系时处于潜在状态。 1、功能的自身规定性——系统的性质、结构。如职业中学与普通中学。 2、功能的环境制约性——事物与外部事物的联系和环境影响。 “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吗? 千里马也可能死于奴隶人之手,也可能由“伯乐慧眼识金”(机遇重要) 3、功能的实然性、客观性、必然性,而非价值的应然性、主观性,不宜混同。(二)教育功能 1、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构成。→教育功能就体现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上。 教育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皆与它有作用与反作用。 2、教育功能是客观结果而不是主观期望(具有客观性) 教育功能是教育的实然表现(即教育实际上干了什么,有什么影响)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 (一)从作用的对象看:个体功能即本体功能;社会功能即工具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对于个体即人的发展作用,主要由教育内部要素决定,如师资、课程、学校管理、教育技术手段、学校条件等,也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如考试制度、教育规模、教育制度等。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功能的实现即人参与社会活动而发展的,它的发挥受到社会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和制约。如古代社会主要发挥政治功能,现代社会主要发挥经济功能。 (二)从作用的方向看: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默顿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根据客观的结果而非主观设定的价值取向,因而功能就有正负之分。 正向教育功能: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如识字、技能掌握。即促进人和社会发展。 负向教育功能: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如欧洲中世纪教育、法西斯教育、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不仅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而且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大革命培养红卫兵小将,现在的教育只培养应试能力而忽视全面发展,重视共性而忽视个性尤其是创造性的培养。 在这一点上,教育是双刃剑。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两种表现: 一是不断加大习题量和使用各种辅导材料; 二是不断增加课时,拉长授课时间。 危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