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效研究

药效研究

药效研究
药效研究

药效学研究

一、药效学研究的内容

新药的药效学研究主要指对其药理作用的观测和作用机理的探讨。内容包括:

(一)观测生理机能的改变。如新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还是抑制;对心肌收缩力或胃肠道运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对血管或支气管是扩张还是收缩等。

(二)测定生化指标的变化,如血糖、电解质;生理活性物质,如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环磷苷浓度的改变等。

(三)观测组织形态学变化,如血细胞大小、甲状腺大小、肾上腺皮质萎缩等。

二、药效学研究的目的

主要达到二个目的:一是确定药物的治疗作用,二是确定药物的一般药理作用,为新药临床试验提供可靠依据。

三、基础药效学研究方法

药效学研究方法很多,概括讲可分为综合法和分析法两种。所谓综合法是指在整体动物身上进行,是在若干其它因素综合参与下考察药物作用,根据实验动物情况不同,可分为正常动物法和实验治疗法。所谓分析法是指采用离体脏器,例如离体肠管、离体心脏、血管、子宫及离体神经肌肉制备等,单一地考察药物对某一部分的作用。深入研究还包括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分析研究。

(一)整体动物实验一般应用小鼠、大鼠、兔、猫、猴、狗,根据不同情况可用正常动物、麻醉动物、病理模型动物。

1.观察药物对动物行为的影响,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作用的基本方法之一,最常用正常动物。如将动物的行为进行分级,对用药组和对照组动物进行细心观察,并按分级法打分,求出平均数,进行显著性测验,从而可判定新药是中枢抑制作用还是中枢兴奋作用。用转棒法观察动物的协调运动,是测定新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和对骨骼肌松弛张作用的最简单而经典的方法。观察药物对记忆力的影响,以及测定药物的依赖性实验都是用正常动物。

2.观测药物对疾病的疗效,则常用病理模型动物。

(1)研究抗精神病药:常用去水吗啡造成大白鼠舔、嗅、咬等定向行为,从而观测新药的安定作用。

(2)研究抗惊厥药物时:常用电惊厥法,化学物质引起的惊厥法,如戊四唑、苦味毒等造成动物惊厥模型,从而观测药物的抗惊厥作用。

(3)研究镇痛药物时:常用热刺激法,如小白鼠热板法,电刺激小白鼠尾部法以及化学刺激法,如用酒石酸锑钾腹腔注射造成扭体反应,从而观测镇痛药的作用。

(4)研究抗炎药物:用定量的致炎剂如鸡蛋清、右旋糖酐等注入大白鼠踝部皮下,造成关节肿胀,测定用药前后的肿胀程度,从而观测抗炎药物的作用。

(5)研究抗高血压药物:用线结扎狗或家兔肾动脉,造成肾性高血压。或使大白鼠长期处在噪音刺激中,以诱发神经源性高血压等,是观察抗高血压药物的最常用方法。

(6)研究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氯仿、肾上腺素、乌头碱等诱发小白鼠或大白鼠心律失常,或将电析直接联在心房或心室诱发房颤或室颤,是评价抗心心律失常药的常用新方法。

(7)抗溃疡药物的研究和评价:常采用大白鼠或豚鼠制备实验性溃疡模型。方法有应激性刺激法(如将大白鼠浸于20℃水中)、组织胺法、幽门结扎法等诱发溃疡。其中以应激法较优,成功率达100%,更为常用。

(8)研究镇咳药:猫静脉注射致咳物二甲苯基哌嗪,引起咳嗽发生咳嗽次数在一定范围内与致咳物剂量呈线性关系。这是研究评价镇咳药的好方法。

(9)研究抗糖尿病药:给兔、大白鼠、狗、猫、猴、羊静脉注射四氧嘧啶,选择性地损伤胰腺β-细胞,引起实验动物糖尿病,是经典的研究抗糖尿病的方法。

(10)研究抗肿瘤病药:动物移植肿瘤,用来评价研究肿瘤药,是目前发现肿瘤药最多的途径。

(11)研究抗微生物药:将致病微生物接种小白鼠、计算死亡数,是抗微生物药实验室评价的常用方法。

3.用整体动物实验时,常用麻醉动物,但应注意麻醉深度的控制和麻醉药物的选择。如在研究评价镇咳药物时,麻醉过深则明显抑制咳嗽反射,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在研究药物对子宫影响时,最好不用乙醚和氯仿,而选用戊巴比妥钠。因前者对子宫有明显抑制,而后者只要剂量适当,不影响子宫活动。

(二)离体器官实验常用的离体器官有心脏、血管、肠段、子宫及神经肌肉标本,用离体标本可比较直观地观测药物的作用。不同的动物标本用于测定不同类的药物作用。

1.离体蛙心和兔心是观测药物对心脏活动(包括心率、输出量、收缩力等)的影响最常用的标本;猫、兔、豚鼠和狗乳头肌标本制备比较简单,在适宜条件下,可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实验状态,是观测药物对心肌基本生理特性(如收缩性、兴奋性、自律性)的影响较好的实验标本。

2.兔主动脉条对α受体兴奋药十分敏感,是测定作用于α-受体药作用的一个理想标本。已被广泛用来鉴定和分析似交感药和其对抗药的作用。

3.豚鼠回肠自发活动较少,描记时有稳定的基线,可用来测定似胆碱药的剂量一反应曲线。而兔空肠具有规则律收缩活动,可观测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似胆碱药和胆碱药对活动的影响。

4.未孕兔子宫对α-受体兴奋药十分敏感,可用于鉴定α-受体兴奋药或阻断药。豚鼠离体气管片主要含β-受体,广泛用于鉴定和分析作用于β-受体的药物的作用。

5.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小鸡颈半棘肌,大白鼠膈神经标本常用来评价作用于骨胳肌的药物。

6.在离体器官法中,不同动物的不同器官都要求最适宜的营养环境,因此各种动物的人工生理溶液成份和配制都有区别。在离体器官研究中应特别引起重视。

(1)渗透压:要等渗,但不同动物对同一物质的等渗浓度要求不同。如生理盐水溶液,冷血动物用0.6~0.75%;温血动物用0.8%~0.9%。

(2)各种离子:溶液中含有一定比例的不同电解质离子职Na+、K+、Ca2+、Mg2+、H+、OH等是维持组织器官功能所必须。组织器官不同,对生理溶液中离子的成份和浓度要求亦不同。

(3)pH影响:人工生理盐水中pH一般要求在所中性,对于哺乳动物心脏冠状动脉,酸性生理深夜可使平滑肌松驰;碱性则可使节律加快,振幅缩小。

(4)其它条件:葡萄糖提供组织活动所需能量,临用时再加入,以防变质;有的离体器官需要氧气,如离体子宫、离体兔心、乳头肌等。而离体肠管通以空气就可以了。

(三)细胞培养实验细胞培养是在细胞水平甚至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作用并分析作用机理的实验方法。

1.抗肿瘤药物的体外研究,就是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根据不同原理测定药物抗肿瘤作用。在美蓝试管法中,就是根据癌细胞含有氢酶,该酶可使代谢底物脱氢使美蓝还原变为无色这一原理,将肿瘤细胞悬液与受试药物混合,加放美孵育。如美蓝不退色,即初步判定该药具有抗癌作用。

2.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免疫药理学研究方法也是在细胞水平观察免疫功能改变。如小白鼠腹腔区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及玫瑰花结试验,可用于初步评价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

3.在抗生素作用机理研究中,利用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对金葡萄超薄片进行观察,可以看到青霉素类抗生素使其细胞形态的改变,还可看到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使肺炎杆菌核糖体数目减少,这些都是在亚细胞水平对药物作用机理的探索。

(四)生化实验方法

随着药理科学的不断深入,药理研究手段逐渐由生理转变为生化或酶学手段为主了,从

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分子药理学,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用离体脂肪组织研究作用于β-受体的药物(脂肪组织存在β-受体),如果药物对β-受体有兴奋作用,则引起游离脂肪酸释放增加。预先加入β-受体阻断剂,则可使游离脂肪酸释放量明显减少,甚至完全阻断。因此通过测定游离脂肪酸含量,可评价作用于β-受体的药物。

2.抗过敏药物研究,先腹腔注射抗原致敏,24小时后注射受试药物,再次注射抗原攻击,然后处死动物,收集腹腔液并离心,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组织胺含量,从而评价受试药物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3.利用蛋白激酶与一定量氚标记的cAMP结合,而内源性cAMP可竞争置换出氚标记的cAMP,再通过微孔滤膜把结合的和游离的氚标记的cAMP分开,再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放射性,从而可换算成体内cAMP含量,可分析鉴定作用于β-受体药物作用机理。

4.将配基(如药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应用放射自显影枝术,可研究受体的分布和数量。

总之,这些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使药理学的研究达到崭新的境界。

新药作用机理的研究是对一个药物最本质的研究,但由于机体的复杂性,使之耗时、费功、致使大部分药物在分子水平的作用尚不清楚。然而,尽管一个药物作用机理还不清楚,只能在临床上有适应症而毒副反应小,就可以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再进行深入的研究。不少药物,通过基础研究一临床应用一基础研究的途径,不仅加深了对药物作用本质的了解,还发现新的用途,即所谓的老药新用。

四、新药基础药效学研究程序

(一)观察新药的特定药理作用所谓特定药理作用是指新药的主要治疗作用。包括:

1.体外研究如新药对离体器官的作用;在试管内研究新药对致病微生物的作用;抗肿瘤药物体外筛选等。共同特点是方法简便,敏感性高,比体内法用药量少,结果判断更直接,不需使用大量动物。

2.体内研究

(1)用正常动物:如观测新药对行为的影响。

(2)制作动物病理模型:如心律失常动物模型;高血压动物模型;肿瘤及感染动物模型等。

(3)观测新药的疗效:包括症状改善及计量指标(如血压、呼吸深度、心电图等)和计数指标(如心率、血细胞计数、死亡率等)。

(二)观测一般药理作用所谓一般药理作用,是指新药对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作用(包

括离体和整体)。包括: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如对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兴奋还是抑制。

2.心血管系统如心率、血压、心输出量、心电图等。

3.呼吸系统如呼吸次数和深度以及对呼吸道平滑肌的作用。

4.消化系统胃肠刺激作用,张力变化、大便次数及形态。

5.造血系统红、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血小板数及血红蛋白数量等。

6.肝脏功能包括SGOT和SGPT测定。

7.肾脏功能肌酐清除率。

8.药物相互作用协同和拮抗作用。

9.其它药理作用动物活动力、行为变化等。

五、用动物实验评价新药的要点

(一)动物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实验的成功和质量高低。一般应选择某一功能高度发达或敏感性较高的动物,如鸽、狗、猫的呕吐反应敏感,常用来评价引起催吐和镇吐的药物的作用,而鼠类和兔则不能;家兔对冷损伤易发生,狗则不能;豚鼠对铜离子及汞离子的急性毒性很敏感,而大鼠、小鼠则较耐受;因此有人说,在评价动物选择是否得当时,主要看是否用“专家”式动物。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好“专家”式动物之后,还应注意动物的性别、年龄和纯种。如大鼠腹腔注射八甲基焦磷酸胺,此药经肝药酶转化成毒物,新生鼠无药酶活性,所以不死;药酶活动性随年龄增高,但雌鼠药酶活动性低于雄鼠,故到100天雌鼠仅死亡20%,而雄鼠全死。

动物纯种亦很重要,有人报告6个试验室测定同一药物的LD50结果很不一致,后发现动物种系是一个重要因素,改为一农场繁殖的纯种动物后,结果变为一致。

(二)动物分组是否随机随机分组是动物实验设计和临床观察的一个重要原则。其目

的是使一切干扰实验的因素分配到各组时只受纯机遇的抽样误差的影响,而不受实验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动物实验时,因为一次可得到足够的动物,所以常用随机数目表法分组。只有随机化的实验数据才能进行统计学处理。否则实验结果不可靠,统计学处理无意义。

(三)观测指标是否客观新药的疗效水平必须靠客观指标反应出来,如生理、生化的化验指标,病理切片,X线检查等。为使客观指标更精确,仪器应尽量先进,灵敏度高,每次药品应用同一批号,温度和湿度都应进行适当控制。

(四)对照组设立是否妥当对照组非常重要,用生理盐水代替实验新药称阴性对照或空白对照;用已知药或叫工具药代替实验新药者称为阳性对照或标准对照。对照组应在同时同样条件下进行,否则失去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数应相等,轻视对照或使用少量动物作对照是不妥当的。

(五)报告资料是否完善新药的特定治疗作用和其它药理作用(包括毒副作用)都应如实、全面地写入报告,特别是毒副作用反应不得有意删节或隐瞒。为稳妥可靠,就尽量采用两种动物和两种药理指标进行评价。

六、临床药效学

(一)概念药物和机体间可产生影响。临床使用的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作用,属临床药效学范畴。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属药代动力学范畴。

(二)临床药效学的研究内容

1.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作用。

2.药物对病原体产生的作用。

3.药物对组织器官的作用。

4.药物作用于机体的位点“受体”(Receptor)现已确知,所谓受体是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能同体内神经传导介质、激素及其它内源性活性物质或药物相结合,从而引起一系列生化反应,产生生物效应。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

(1)受体的种类:①胆碱能受体;②肾上腺素能受体;③多区胺受体;④组织胺受体;

⑤各种激素受体;⑥阿片受体。

(2)受体激动剂: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兴奋作用。

(3)受体阻断剂: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功能抑制。

5.药物不良反应。

(三)临床药效学研究目的为临床筛选疗效高、毒性小的药物,避免毒副作用,达到安全、合理用药的目的。

(四)临床药效学与基础药效学的异同两者研究的内容和目的的基本相同,前者是对已提供临床使用的药物进行再评价、后者则用于新药的研究。研究的对象也不同,前者是使用药物的病人,而后者则是供药物研究的动物。

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和重要观点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和重要观点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是:强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这是历史赋予基础教育的神圣使命。新课改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而语文新课标则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提倡一种内涵的课程文化”。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到文化的深度和厚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最大兴趣,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对它进行尝试。这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求知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研究目标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老师同步认识、深入理解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让他们遨游在文学的海洋里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3、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语文课堂为载体,试图通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将语文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体会语文作品的底蕴,拓展我们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本课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1)如何提高学生认识,进而明确阅读的价值,激发阅读的兴趣。 (2)鼓励学生精选读物,提出质疑,优化阅读环境。 (3)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研究方法 本课题内容覆盖面广,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 5、重要观点: 本课题研究拟形成以下主要观点: ①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②鼓励学生精选读物,提出质疑,优化阅读环境; ③提高学生认识,进而明确阅读的价值,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研究价值:本课题研究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1、创新程度

药效研究

药效学研究 一、药效学研究的内容 新药的药效学研究主要指对其药理作用的观测和作用机理的探讨。内容包括: (一)观测生理机能的改变。如新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还是抑制;对心肌收缩力或胃肠道运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对血管或支气管是扩张还是收缩等。 (二)测定生化指标的变化,如血糖、电解质;生理活性物质,如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环磷苷浓度的改变等。 (三)观测组织形态学变化,如血细胞大小、甲状腺大小、肾上腺皮质萎缩等。 二、药效学研究的目的 主要达到二个目的:一是确定药物的治疗作用,二是确定药物的一般药理作用,为新药临床试验提供可靠依据。 三、基础药效学研究方法 药效学研究方法很多,概括讲可分为综合法和分析法两种。所谓综合法是指在整体动物身上进行,是在若干其它因素综合参与下考察药物作用,根据实验动物情况不同,可分为正常动物法和实验治疗法。所谓分析法是指采用离体脏器,例如离体肠管、离体心脏、血管、子宫及离体神经肌肉制备等,单一地考察药物对某一部分的作用。深入研究还包括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分析研究。 (一)整体动物实验一般应用小鼠、大鼠、兔、猫、猴、狗,根据不同情况可用正常动物、麻醉动物、病理模型动物。 1.观察药物对动物行为的影响,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作用的基本方法之一,最常用正常动物。如将动物的行为进行分级,对用药组和对照组动物进行细心观察,并按分级法打分,求出平均数,进行显著性测验,从而可判定新药是中枢抑制作用还是中枢兴奋作用。用转棒法观察动物的协调运动,是测定新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和对骨骼肌松弛张作用的最简单而经典的方法。观察药物对记忆力的影响,以及测定药物的依赖性实验都是用正常动物。 2.观测药物对疾病的疗效,则常用病理模型动物。 (1)研究抗精神病药:常用去水吗啡造成大白鼠舔、嗅、咬等定向行为,从而观测新药的安定作用。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阅读、翻阅与本文相关的著作、论文、期刊等理论成果,来学习前人的分析研究思路和写作手法,吸取宝贵经验、开拓本文的写作分析思路,丰富理论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调查问卷法。我根据J公司员工是否愿意宣传自己的公司、员工是否自愿留在公司为公司效力和员工等方面设计问卷,收集分析相关数据,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做到理论与数据相结合,科学分析。 3.访谈法。我在J公司三个部门中各选取了1~2名员工,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根据他们的回答进行归纳整理。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收集文献等相关资料,丰富更多的理论知识,吸取宝贵经验,开拓研究分析思路。 2.调查分析。通过收集h公司管理人员针对工作压力的调查问卷,运用SPSS分析法分析数据,同时运用所学理论相结合,做出科学的研究结果。 3.总结归纳。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提出相对的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文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和招聘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目标、任务、胜任力模型理论、结构化面试理论和人才测评,用以上理论作为基础,结合哲博百众(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管理和人才甄选的现状,对其招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优化的建议。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 文献阅读:阅读期刊、著作、论文等文献,研究相关知识理论,学习理论基础,并思考论文的内容核心和写作方式,寻找书籍间内容的相互联系,总结出共通点,加入自己的思考,打开思路。结合实际:收集与研究相关的实际案例,跟阅读总结的文献理论相结合,同时积极做出个人思考,根据实例分析理论。总结归纳:得出最终的结论,从不同方面进行优化和总结,加以个人的观点和意见。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大量阅读、仔细翻阅与本文相关的著作、论文、期刊等理论成果,来学习前人的分析研究思路和写作手法。吸取宝贵经验、开拓本文的写作分析思路,丰富理论知识。2.问卷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理论所需相关数据,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做到理论与数据相结合,科学支撑。 3.总结归纳。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提出个人看法与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大量阅读、仔细翻阅与本文相关的著作、论文、期刊等理论成果,来学习前人的分析研究思路和写作手法。吸取宝贵经验、开拓本文的写作分析思路,丰富理论知识。2.问卷调查。进行问卷的设计和发放,以及后期的数据处理,从得到的数据中得出结论分析问题。 3.总结分析。除了分析已知数据外还要对其提出建议和参考,为其发展提供信息参考。

中药药效学研究的意义特点和基本思路

第一章中药药效学研究的意义、特点和基本思路 第一节中药药效学意义 中药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l)是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理以及产生作用的物质基础(化学成分),阐明中药防治疾病原理的科学 一. 药效学研究对促进中医药发展有重要意义 1. 中药功效是几千年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 2. 我国传统医药学和当代高新科学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医药学水平 3. 沟通中西医间的学术思想 4. 阐明中医药理论 5.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二. 中药药效学研究对促进中药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的发展不但要促进中医药的自身发展,我们还应当站在科学的前沿,以现代医药学的发展为发展方向,以中医药的发展去促进现代医药学的发展,如:SARS病人的中西药合用。 中药药效学研究对促进中药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三.中药药效学是中药新药的重要研究内容 研究开发尚未用于临床的新药,必须进行药效学试验,其理由是: (一)现代科学最基本的方法是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将自然现象的某一过程表现出来,便于人们反复观察,揭示事物的规律。药效学试验研究,可严格控制试验条件,排除各种干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获得详细准确的结果,发现某些内在的规律。 (二)动物试验可获得大量在人体无法获得的信息 动物试验可反复进行在人体无法进行的伤害性试验,获取各种器官组织标本,进行多指标的动态观测,进行分析性及综合性研究,深入了解新药的各种作用,对机体有益或有害的影响,获得大量在人体无法获得的信息。 (三)为新药的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在不了解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的情况下,进行人体试用、临床研究,有可能对试用者造成危害,甚至发生意外。因此在新药试用于人体之前,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必要的了解,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确保试验者不致延误病情,产生不良后果。 药效学试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是新药有效性评价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继续与最后判定,两者相辅相成,综合判断,才能对新药的有效性作出科学、准确、全面的评价。

中药新药药效学研究指南

中药新药药效学研究指南 1、中药新药一般药理学研究 (2) 2、中药新药药效学研究基本要求 (2) 3、治疗胸痹心痛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4) 4、治疗高血压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5) 5、治疗外感热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6) 6、治疗慢性咽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7) 7、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8) 8、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9) 9、治疗寒湿困脾、湿热蕴脾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0) 10、治疗泄泻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0) 11、治疗胃脘痛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1) 12、治疗消化性溃疡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2) 13、治疗吐血、黑便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3) 14、治疗胆囊炎、胆石症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4) 15、补肾壮阳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5) 16、治疗痛经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5) 17、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6) 18、治疗水肿证(急性肾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7) 19、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7) 20、治疗外科疮疡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8) 21、治疗腰腿痛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19) 22、治疗痹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20) 23、治疗血虚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21) 24、抗疟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22) 25、治疗恶性肿瘤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22) 26、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24) 27、治疗厥脱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25) 28、治疗中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26) 29、治疗风温肺热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28) 30、治疗支气管哮喘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29) 31、治疗脾虚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29) 32、治疗肝郁脾虚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30) 33、治疗肝胃不和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31) 34、治疗胃热证、胃阴虚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31) 35、治疗痞满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32) 36、治疗肝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32) 37、治疗消渴证(糖尿病)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33) 38、安胎保婴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34) 39、调经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35) 40、治疗淋证(泌尿系感染)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36) 41、治疗慢性肾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37)

中药药效学研究的意义特点和基本思路

中药药效学研究的意义特点和基本思路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第一章中药药效学研究的意义、特点和基本思路 第一节中药药效学意义 中药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l)是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理以及产生作用的物质基础(化学成分),阐明中药防治疾病原理的科学 一. 药效学研究对促进中医药发展有重要意义 1. 中药功效是几千年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 2. 我国传统医药学和当代高新科学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医药学水平 3. 沟通中西医间的学术思想 4. 阐明中医药理论 5.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二. 中药药效学研究对促进中药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的发展不但要促进中医药的自身发展,我们还应当站在科学的前沿,以现代医药学的发展为发展方向,以中医药的发展去促进现代医药学的发展,如:SARS病人的中西药合用。 中药药效学研究对促进有重要意义: 三.中药药效学是中药新药的重要研究内容 研究开发尚未用于临床的新药,必须进行药效学试验,其理由是: (一)现代科学最基本的方法是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将自然现象的某一过程表现出来,便于人们反复观察,揭示事物的规律。药效学试验研究,可严格控制试验条件,排

除各种干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获得详细准确的结果,发现某些内在的规律。 (二)动物试验可获得大量在人体无法获得的信息 动物试验可反复进行在人体无法进行的伤害性试验,获取各种器官组织标本,进行多指标的动态观测,进行分析性及综合性研究,深入了解新药的各种作用,对机体有益或有害的影响,获得大量在人体无法获得的信息。 (三)为新药的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在不了解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的情况下,进行人体试用、临床研究,有可能对试用者造成危害,甚至发生意外。因此在新药试用于人体之前,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必要的了解,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确保试验者不致延误病情,产生不良后果。 药效学试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是新药有效性评价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继续与最后判定,两者相辅相成,综合判断,才能对新药的有效性作出科学、准确、全面的评价。 第二节中药药效学特点 中药防治疾病基本作用是扶正祛邪,调节阴阳平衡。其基本药效与其他化学药物一样,都是通过调节机体功能,补充机体不足,或杀灭病原体而发挥作用。但是由于传统中药包括及其组成方剂的中药药效学研究有与一般化学药物研究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值得我们中药新药研究药效学时注意: 一.中药药效学研究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注意结合中药功效设计药理试验

研究思路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⑴观察法.⑵调查法.⑶测验法.⑷行动研究法.⑸文献法⑹经验总结法.⑺个案研究法.⑻案例研究法. ⑼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4)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思路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思路和实施步骤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特点适合实施研究性教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理论教育,最终使大学生成为品学兼优适合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课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知行统一,知识的识记只是其手段。而研究型教学主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实践、探究、强调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体验并把所学知识内化。这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目的是一致的。 研究方法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注重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 以求得到客观事实。定性研究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行动研究、历史研究法等。两种研究方法各有所长。本课题采用多种科学研究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研究,以期取得理想的研究成果。项目预期的成果形式为调查报告、论文。 拟用三年时间实施本课题的研究,实施范围为北海职业学院的在校生,收益学生估计为三千到四千人。 第一阶段为动员和调查阶段(2006年9月至2007年8) 推动研究性教学,必须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具有针对性的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深入开展研究性教学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讨论。 课题组成员采用集中、分散、问卷、开座谈会等方式调查本院学生。调查内容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课程讲授、课堂讨论、作业训练、实践训练、考核方式等六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法律意识等基本情况。收集第一手材料为研究作准备,此阶段拟用九个月时间。 第二阶段为教学环境现代化建设阶段、理论研究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8) 推动研究性教学,必须积极营造教学资源丰富的环境,特别是有信息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支持下的教学环境,具体包括立体化精品教材、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全球知识共享的校园网络以及有利于推动研究性教学的组织、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等,为推动研究性教学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 课题组成员根据第一手资料的原始数据进行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提出改革策略。此阶段拟用九个月时间。

体内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

体内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 中药药代动力学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模型处理方法,定量描述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通过各种给药途径进入体内后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即研究给药后体内的药物位置、数量、疗效和时间之间关系的科学。目前常用于研究中药制剂体内药物动力学的方法主要有:(1)以某一成分为代表研究体内药物动力学:它适用于化学成分比较明确的制剂;(2)生物药效法:包括药理效应法、药物累积法和效量半衰期法。在本研究中,牡丹皮为组方中的君药,丹皮酚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因此,以血药浓度法测定血浆中代表成分丹皮酚的含量,并测定对豚鼠冠脉流量的增加百分率以考察其综合药效,从而将二者结合来考察通栓救心缓释微丸的体内药动学过程。 1.血药浓度法药物动力学研究将原料药粉按处方比例混合装胶囊作为参比制剂,受试与参比制剂的服用量均相当于丹皮酚500mg。采用健康家犬进行交叉实验,受试制剂(T)与参比制剂(R)的药一时曲线如图9-30所示。根据所测血药浓度结果,得到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3. 08%。 2.生物效应法药物动力学研究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实验具体方法‘3:为:取豚鼠( 300~350g),雌雄兼用;击头处死后迅速取出心脏,按Langendoff法制备离体心脏,以氧饱和的任洛氏液(任洛氏液的配制: NaCl 9g, KCl o.42g, NaHC()30.Sg, CaCl2 o.24g,葡萄糖lg,加蒸馏水至1 000ml)恒温、恒压灌流,待稳定后,从灌流系统中注入各组血清Iml,测定给药后5分钟内每分冠脉流量,计算给药后流量的最大增加百分 率,剂量一效应曲线、时间一效应曲线分别如图9-31、9-32所示,药动学参数结果见表9-11。

我国药剂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基本思路分析

我国药剂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基本思路分析 我国药剂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基本思路分析 药剂学是药学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对我国新形势下药学科学和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我国药剂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包括靶向制剂、控释制剂、透皮吸收制剂以及药物稳定性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药剂学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和基础研究等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现通过分析和探讨我国药剂学研究中的热点领域和基本思路,对我国药剂学的研究进行回顾和反思。 1.靶向制剂研究 靶向给药系统能将药物定向输送到靶器官,减少药物在正常组织中的分布,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用量,减轻毒副作用[4—6]。靶向制剂包括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和物理化学靶向制剂三大类。 1.1被动靶向制剂 普通的微粒给药系统具有被动靶向的性能。微粒给药系统包括脂质体(1S)、纳米粒(NP)或纳米囊 (NC)、微球(MS)或微囊(MC)、细胞和乳剂等药物载体。被动靶向的机理在于:网状内皮系统(RES)具有丰富的吞噬细胞,可将一定大小的微粒(0.1—3um)作为异物摄取于肝、脾;较大的微粒(7-30uln)不能滤过毛细血管床,被机械截留于肺部;而小于50nm的微粒可通过毛细血管末梢进入骨髓。 1.1.1用NP或IS实现肝脏靶向给药 我国肝癌死亡率较高,化疗是主要手段。使用普通抗癌药后全身分布,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有研究者以新型抗癌药为模型,以聚氰基丙烯酸酯NP为载体,利用被动靶向的机理,研究其作为靶向治疗肝癌的可行性。 5—Fu是目前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主要药物之一。有研究者用不同性质的天然物质作为载体,并掺人对肝亲和力强的物质,将5—Fu制成口服NP,探讨载体的化学性质和肝靶向的相关性,为寻找肝靶向性强,释药时间长的理想载体提供依据。? 乙肝治疗比较困难,原因是药物在肝内达不到有效浓度。故设想将抗病毒药载人NP,提高药物在肝脏中的浓度,并使药物不经破坏地进入肝细胞。除此之外,还可在NP表面交联糖蛋白,由于肝细胞膜存在糖蛋白受体,可进一步提高NP对肝细胞的靶向性。 包虫病是肝脏的寄生虫病,丙硫咪唑被证明是有效的药物,但口服吸收较差,肝脏浓度低。有研究者用IS作为载体,试制了IS丙硫咪唑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动物试验证实本制剂可提高综合治疗包虫病的水平。 1.1.2用NP和IS实现基因输送 采用NP(NC)或阳离子15包裹基因或转基因细胞是近年医用生物材料领域中的前沿课题。有研究者将NP或Is包裹技术和病毒转染技术相结合,用NP或阳离子IS包裹重组腺病毒颗粒,制成载基因NP或阳离子13。利用NP和IS对肝脏的高度靶向性和对肝细胞的较高通透性,使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病毒可广泛均匀的滞留于肝脏内,持续l—2月,并在包装细胞中不断大量产生,持久地对肝内及淋巴广泛转移癌灶等起治疗作用。 1.1.3用MS实现肺部靶向给药 有研究者选用对肺癌有效的抗癌药为模型,以明胶MS为载体,通过控制粒度大小,将药物导向于肺,提高疗效,减少剂量,降低副作用。 结核病是我国常见病之一。有研究者用载药MS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使药物在肺部有较高的浓度,降低全身的毒副反应,对治疗大咯血的病人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2主动靶向制剂

第三章 中药药效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第三章中药药效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第一节中药药效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中药新药的基本要求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和稳定。药效学是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内容。 一.药效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一)通过药效学研究确定有效性 通过药效学研究可以初步明确新药是否有效,作用的强弱,与同类药比较在药效上的优缺点和特色,确定有无实用价值及开发前景,结合毒理学研究结果,确定可否进行人体试验及临床研究。 (二)提高临床疗效 通过作用机制研究及配伍规律研究,可以揭示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原理,使临床使用充分发挥药物特色,提高临床疗效。中药新药的药效学研究应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制定科学、严密、具有中医药特点的试验计划。根据新药的特点、功能主治、临床实践经验及近年研究成果,合理选用试验方法,建立与临床相符的“病”“症”或“证”相似的动物模型与指标,对新药的有效性作出科学的评价。 对天然药物及中药中提出的单一化合物不强求用中医药理论来指导 二.药效学基本要求 (一)试验负责人 应是具有药理、毒理专业高级职称和有较高理论水平、工作经验与资历的人员。确保试验设计合理,数据可靠,结论判断准确。试验报告应有试验负责人签名及单位盖章。 (二)受试药物 应处方固定、制备工艺及质量基本稳定。 (三)研究单位 从事新药安全性研究和药理研究的实验室应符合国家《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的要求。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技术实力,组织管理,具有较好的客观条件,其实验室、仪器设备、药品试剂等,均应符合要求。 (四)实验动物 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种属、性别、年龄、健康状况、饲养条件、动物等级、特殊模型动物等,均应符合试验要求。 (五)试验记录 1.记录要求:实验记录应真实、完整、详细、准确、规范,防止漏记和随意涂改,对试验中出现的新问题和特殊现象应详细写明情况。描记和形态学检查应有记录图和照片。不得伪造、编造数据。记录应符合国家《药品研究实验记录暂行规定》的要求。 2.记录内容: 实验名称:每项实验首先记录课题名称及实验名称。 实验方案:实验方案是进行实验的依据。实验首页应有一份详细的实验设计及方案。 实验日期:每次实验须记下年、月、日及时间。 试验动物:种属、性别、年龄、数量、健康状况、提供单位、合格证,动物等级或特殊模型动物、饲养管理、试验前观察与处理,随机分组的方法。 试验用药:品种、学名、产地,提取工艺,药物含量、浓度,给药剂量与容积,给药途径、次数、时间。阳性对照药的选择依据、处方、功能主治,生产厂家名称,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及出厂日期,实验前预处理,有无特殊溶媒、基质、防腐剂、助溶剂、填加剂等。试验用其他药品试剂的品名、规格、生产厂家、批号等。 主要仪器及试验用品:型号、规格、性能、生产厂家及批号等。

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作用规律和作用方式,阐明药物对机体 产生的生物效应的学科。简称药效学。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与药物结构特异性和剂量有关。选择性高的药物,药理活性 也较高,使用时针对性强;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范围广,针对性不强,不良 反应常较多。 例:强心甙对心肌细胞的兴奋作用 苯巴比妥对中枢的抑制作用 对因治疗:用药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或称治本。 对症治疗: 用药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症状,或称治标。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 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引起死亡;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 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对器宇功能产生永久损伤。 A型不良反应: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所引起,为固 有药理作用增强和持续所致。 特点:与药物的常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 剂量相关反应的发生与否或者发生的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或血药浓度的 高低直接相关。 一般能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较低。 1)副反应: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这是药物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的结果。 2)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在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较严重。 但可以预知,也是应避免发生的不良反应。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LD50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 ●致畸胎(Teratogenesis) ●致癌(Carcinogenesis) ●致突变(Mutagenesis)

3)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低到阈浓度以下时 残存的药理效应。 ●苯巴比妥催眠→次晨头晕、困倦 ●长期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持续数月 4)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重。也称反跳(Rebound reaction) ●长期服用可乐定停药次日血压即急剧升高 5)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在药物治疗作用的基础上继发的不良反应,又称治疗矛盾。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引起的继发性感染(二重感染) 及出血等 6)首剂效应 B型不良反应:是与固有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与用药者的体质有关。 特点: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用常规毒理学方法筛选不易发现,难以预测。 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无关,主要与机体的特异体质有关。 发生率较低,但其死亡率较高。 仅见于少数特异质病人 很小量即可引起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机体接受药物(半抗原或抗原)刺激后发 生的异常的免疫反应。也称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action)。 C型不良反应:非特异性反应,以疾病形式出现,如糖尿病,癌症。一 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 特点:背景发生率高,用药与反应之间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难以预测潜伏期长,难以用试验重复, 其发生机理不清,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 (一) 药物方面: 1.正常的药理效应。 2.杂质:如青霉噻唑酸。目前的药品标准对于某些有害物质只是限度检查, 且项目有限。

课题的研究思路怎么写

这个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 基本思路:描述研究过程,呈现“我打算怎么做”。 所谓基本思路,也就是要让大家描述一下自己申报选题的研究过程,呈现一下“我打算怎么做”。它要说明的是我们已经有一个研究选题了,那么现在,我们将要告诉评审专家关于这个研究选题,我打算如此这般如此这般……这样做,然后把自己的做法一二三四,用文字和图表呈现出来。 这里的写作技巧主要包括:首先,用一个自然段,300字左右搞定问题。 关于基本思路这回事呢,一般一个自然段落就足够了。而且这个段落也不需要太长,一般三百字也就差不多了。关于这个问题,可能不同选题和不同学科也不是太好通约,各有各的特点,但是使用类似这样的句式来说可能会比较好。 表述方式参考:从……问题切入,在……理论视角之下,采用……方法,就……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最终形成……研究结论。 比如说,本项研究是从怎样一个问题来切入的,这个问题应该是在现实中或理论上有所呼应的一个问题。那么,我们从这样一个问题切入,打算在哪个理论视角之下,采用怎样的方法,来就这样几个问题展开系统分析。然后,我们试图得出一个能够回应刚才那个问题的一个研究结论。这样一来,它所呈现出来的基本就是我们打算怎么做了,我们的整个研究思路也就表述的差不多了。 具体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真正运用的方法 所谓具体研究方法,说的就是我们在研究展开的过程之中会用到的那些研究方法,一般有哪些呢?我们看一下,其实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也就是那么多。像什么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 我一般是从这样一些方面来说的。当然现在还有什么质化研究、量化研究,不同专业和学科也有很多细化的、不同的研究方法,这些都是可以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和专业背景去进行专门的学习和了解,有很多这方面的书籍的,比如风笑天老师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斯蒂芬·范埃弗拉的《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等等,这里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三个问题:一是要写具体研究方法,而不是写方法论原则,也不是“方法群”。像什么理论联系实际,保持价值中立,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唯物地、辩证地、发展地看问题……这些都是方法论的,不是具体方法。而像什么归纳法、演绎法、矛盾分析法……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方法群”,或者叫方法的集合。因为这些方法的内部包含着很多具体的研究方法,是具体方法的一种概括和归类。所以,方法论原则和“方法群”,尽量别出现在“具体研究方法”条目的写作中。二是研究过程能用上哪些方法,就写哪些方法。真正用得上的,确实在我们的研究中会有使用的方法,有几个就写几个。提醒大家注意,研究方法从来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而是要去使用,写得太多了,太不专业了,容易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三是要说明研究方法是在哪个研究环节或内容中使用的。不仅要写出具体研究方法,还要说明一下这种方法是在我们研究哪个环节和内容中加以运用的。比如说文献分析法,我们主要用在一个概念梳理上,或者说这个实证分析法,我们主要是用在田野工作上,我将要去哪些地方,就哪个问题开展田野工作。研究方法一定要对应着我们的研究内容,这样评审专家会知道我们这里列举的方法不是胡乱堆砌用来蒙人的,而是在研究过程中确实可以用上的,而且用得很有必要。

抗生素药效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抗生素药效学研究与临床应用(II) Antibiotic Pharmacodynamic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0I) 1.β一内酰胺类药效学 青霉素G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β-内酰胺抗生素,由于该药半衰期短,最初临床常需反复多次给药,以取得临床疗效。20世纪40年代,Eagle等进行了青霉素G的药效学研究,动物试验发现给药方案中所存在的无药间歇使治愈时间延长,少量多次给药较大量较少次数给药更有效,血清2-5倍MIC浓度与杀菌作用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时间依赖性杀菌作用的概念。β-内酰胺抗生素后效应是PK/PD研究的重要相关因素,对于设计该类药物给药方案有重要作用,体外研究证明,β-内酰胺抗生素对各种革兰阳性菌有1-3h的PAE,对各种革兰阴性菌,除碳青霉烯有最长2h的PAE 外,其余药物缺乏PAE;和其他抗生素一样,体内PAE较体外长。β-内酰胺抗生素蛋白质结合是影响其抗菌活性的另一因素。理论上抗生素进入体内后,只有游离部分发挥抗菌作用,而与蛋白质结合部分起抗生素存储作用,与游离抗生素间构成动态平衡,蛋白结合率愈高,治疗效果愈差。但研究证明,抗生素蛋白质结合率与药效在不同药物、不同细菌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头孢曲松蛋白质结合率95%,对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MIC值,人血清超滤物使其上升程度不如蛋白;但对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情况并非如此;上述情况推测可能与血清中含有某种促进杀灭革兰阴性菌物质有关。头孢尼西也是一种高蛋白结合的抗生素(结合率95%),体外MIC 值几何平均数为4.6mg/L,在50%血清中的MIC值可上升达27.9mg/L;治疗心内膜炎时,血药浓度达l50mg/L,但血清杀菌滴度确MIC,对治疗该部位感染有较大价值。β-内酰胺抗生素属于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在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证实,Gerber等给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小鼠一次给予或分次给予替卡西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两者均可达到清除细菌的目的,但一次给药(C/MIC为20:1)并不比分次给要(C/MIC为5:1)细菌清除更快。对每一种药物、每一种细菌,T>MIC比例各不相同,如替卡西林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T>MIC 期望值分别为60%或20%,差别可能来于有无PAE。β-内酰胺类对常见敏感细菌T>MIC期值一般为碳青霉烯类20~25%,青霉素类20-35%,头孢菌素类35-55%。随着β-内酰胺抗生素PK/PD研究不断深入与丰富,以及社会对提高医疗质量减低医疗成本要求的不断高涨,β-内酰胺抗生素的给药方式也逐渐由传统的间歇多次给药向持续静脉滴注转变,尤其是轻便恒量输液器的应用,使持续静脉滴注更易为临床所接受。大量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证明,β-内酰胺抗生素能以较少的用药量与社会成本获取更好疗效。头孢他啶对大鼠革兰阴性菌感染ED50,单次给药所需剂量为持续静脉滴注的65倍,原因在于后者T>MIC的时间远较前者长。美国Hartford医院就β-内酰胺抗生素间歇给药与持续静脉滴注进行了两项研究。第一项研究以每日持续静脉注射头孢呋辛1 500mg与750mg每日三次静脉注射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两种方案的血稳态浓度为1 3.25±6.29mg/L,高于致病菌MIC90 2-4倍,结果两组病人总体治愈率相同,但两者用药量分别为5.9±3.2g与8.0±3.4g,日均相关费用分别为63.64±30.95与83.85±34.82美元,具有统计学差异。另一研究比较头孢他啶每日3g持续静脉滴注与2g每日三次静脉注射,合并使用每日一次妥布霉素治疗ICU肺炎,结果两

(完整word版)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实验方法及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实验方法及指导原则 一、基本原则 1. 抗肿瘤药物分类 (1) 细胞毒类药物(cytotoxic agent):包括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拓扑异构酶及作用于微管系统的药物等; (2) 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 (3) 肿瘤耐药逆转剂(resistance reversal agent); (4) 肿瘤治疗增敏剂(oncotherapy sensitizer); (5)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or); (6)分化诱导剂(differentiation inducing agent); (7) 生长因子抑制剂(growth factor inhibitor); (8)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 2.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需研究内容 2.1 包括体外抗肿瘤试验,体内抗肿瘤试验。 2.2 评价药物的抗癌活性时,以体内试验结果为主,同时参考体外试验结果以做出正确的结论。 2.3 I类抗肿瘤新药应进行药物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 1. 试验目的 1.1 对候选化合物进行初步筛选; 1.2 了解候选化合物的抗瘤谱; 1.3 为随后进行的体内抗肿瘤试验提供参考,如剂量范围、肿瘤类别等。 2. 试验方法 选用10-15株人癌细胞株,根据试验目的选择相应细胞系及适量的细胞接种浓度,按常规细胞培养法进行培养;推荐使用四氮唑盐MTT还原法、XTT 还原法、磺酰罗丹明B(SR染色法、或51Cr释放试验、集落形成法等测定药物的抗癌作用。

主管中药师 相关专业知识 中药药理学第二十单元 中药新药(医院制剂)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基本知识

中药药理学——第二十单元中药新药(医院制剂)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基本知识细目一中药新药主要药效学研究基本知识 要点一受试药与实验动物的要求 (1)含义:受试药物是药效学研究的对象和物质基础。 (2)对受试药的要求为: 处方固定 制备工艺、药品质量标准应基本稳定 剂型和质量标准应与临床用药基本相同 可选用不含赋形剂的中药提取物。 (3)动物的选择: 要注意动物的种类、品系及质量、健康状态等。 考虑对药效学检测指标的敏感性,注意与临床病人反应的一致性。 尽量选择功能、结构与人类相似的实验动物,使其对药物的反应接近人类。 选用符合等级要求的健康动物,并附有供应单位的合格证书。 目前我国的药理学研究大多采用清洁级动物或SPF级动物。 (4)药理学研究广泛采用的动物种系有: 昆明种小鼠、Wistar大鼠、SD大鼠、青紫蓝兔、新西兰白兔、豚鼠等。 (5)研究工作一般优选雄性动物或雌雄各半做实验,雌者应未孕。 (6)选用雌性动物的目的: 为观察药物的——避孕作用、保胎作用、对生殖期和围产期的毒性等 要点二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各类新药主要药效试验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 大动物(犬与猴等)可设2个剂量组。 小动物如小鼠和大鼠每组动物数至少10~14只 大动物每组动物数不少于6只。 1.给药剂量 合理的剂量设计在药效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按动物体重估算临床等效剂量: 已知其临床人日用量可推算出动物每公斤体重用量。 在药效学试验的3个剂量组中,其中1个剂量应相当于临床的等效剂量[指根据体表面积折算法换算的在同等体表面积(m2)单位时的剂量]。 实验时常常以等效剂量作为中剂量,大、中、小剂量差为2~3的等比级数为宜。 (2)根据预试验: 一般不论用何种方法选择有效剂量均应通过预试验找出最小有效量,再做正式试验。 (3)根据急毒试验结果:凡能测出LD50。可用其1/20~1/10作为有效剂量的参考。 (4)考虑长毒剂量设计: 药效试验高剂量组应明显低于长期毒性试验的中剂量组,为此药效试验的高剂量组,不宜超过人用量的20倍(指大鼠试验)。 2.给药途径 对于1、5类中药新药——采用两种给药途径(其中主要途径应与临床相同) 6类中药复方新药——可仅用一种与临床一致的给药途径。 溶解性好——可注射给药,注射给药能保证药物的吸收。 口服给药——吸收不规则,生物利用度较低,量效关系常常不明显。 特殊情况,给药途径难以保持与临床一致,如静脉注射剂,在进行大鼠长期毒性试验时,可采用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方法给药,但如制剂有刺激性,则不宜使用。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指导原则规范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指导原则 一、基本原则 1. 抗肿瘤药物分类 (1) 细胞毒类药物(cytotoxic agent):包括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拓扑异构酶及作用于微管系统的药物等; (2) 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 (3) 肿瘤耐药逆转剂(resistance reersal agent); (4) 肿瘤治疗增敏剂(oncotherapy sensitizer); (5)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or); 分化诱导剂(differentiation inducing agent); (7) 生长因子抑制剂(growth factor inhibitor); 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 2.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需研究内容 2.1 包括体外抗肿瘤试验,体内抗肿瘤试验。 2.2 评价药物的抗癌活性时,以体内试验结果为主,同时参考体外试验结果以做出正确的结论。 2.3 I类抗肿瘤新药应进行药物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 1. 试验目的 1.1 对候选化合物进行初步筛选; 1.2 了解候选化合物的抗瘤谱; 1.3 为随后进行的体内抗肿瘤试验提供参考,如剂量范围、肿瘤类别等。 2. 试验方法 选用10-15株人癌细胞株,根据试验目的选择相应细胞系及适量的细胞接种浓度,按常规细胞培养法进行培养;推荐使用四氮唑盐MTT还原法、XTT 还原法、磺酰罗丹明B(SR染色法、或51Cr释放试验、集落形成法等测定药物的抗癌作用。药物与细胞共培养时间一般为48-72 小时,贴壁细胞需先贴壁24 小时后再给药。试验应设阳性及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用一定浓度的标准抗肿瘤药,阴性对照为溶媒对照。 3. 评价标准 以同一样品不同浓度对肿瘤细胞抑制率作图可得到剂量效应曲线,然后采用Logit法计算半数有效浓度(IC50值或EC50值)。体外试验至少重复一次。 附注:评价药物抗癌活性的方法: 1. MTT还原法 1.1 基本原理: 四氮唑[MTT,3-(4,5-dimethylib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是一种能接受氢原子的染料。活细胞线粒体中与NADP相关的脱氢酶在细胞内可将黄色的MTT转化成不溶性的蓝紫色的甲[月替] (formazan),而死的细胞则无此功能。用二甲基亚讽(DMSO)溶解甲[月替]后,在一定波长下用酶标仪测定光密度值,即可定量测出细胞的存活率。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2009年04月04日星期六 12:35 1、研究什么?——怎样确定研究课题 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则就不是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 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A.实践来源——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存在的问题。 教育教学与其外部的矛盾(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 B.理论来源——现有教育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以及理论体系中的空白和矛盾点(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产生的过程) 2、怎样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 我们既然已选定了一个课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怎样对一个课题进行论证呢?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A.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B.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D.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E.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 F.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3、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观察法⑵ 调查法⑶ 测验法⑷ 行动研究法⑸ 文献法⑹ 经验总结法⑺ 个案研究法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3.1 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3.1.1 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