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作物轮作的效益

论作物轮作的效益

论作物轮作的效益
论作物轮作的效益

■专论与综述

论作物轮作的效益

黄国勤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江西井冈山 343600)

摘 要:作物轮作是我国一项传统而古老的农业增产技术,是现代“循环农业”的重要技术之一。作物轮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12个方面对作物轮作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概括和分析,可供有关方面进一步研究作物轮作和生产实践推广应用作物轮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作物轮作;效益;循环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物轮作(Crop Rotation),亦叫作物换茬,或将二者合称为作物轮作换茬,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轮换采用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1]。作物轮作是作物种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耕作制度的重要研究内容[2]。作物轮作是我国农业精耕细作、协调地力用养的传统经验,在我国古代《吕氏春秋》、

《齐民要术》等诸多农书中,对作物轮作均早有有详尽记载[3]。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增产增效技术,作物轮作早已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可以说,作物轮作在世界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农业”[4]。作物轮作是循环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推广应用作物轮作技术,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效益。文章拟在综合国内外大量科学研究资料及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作物轮作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概括和分析,以便为作物轮作的进一步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有益参考,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物轮作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作物轮作的效益

国内外大量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实行作物轮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1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实行作物轮作换茬,就是根据生产要求、社会需要和生态“可能性”等,在同一块农田上于不同年份(或不同季节)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轮换采用不同复种方式,显然,这一“轮换”(轮作换茬),可以使不同作物更好地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可以更好地利用农田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一句话,轮作换茬可以更好地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

相反,实行“连作重茬”,长期单一种植某种作物或采用

收稿日期:200820422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江南丘陵区农田循环生产综合技术集成研

究与示范”(编号:2007BAD89B18)研究内容

第一作者:黄国勤(19622),男,农学博士后,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农业发展与区域农业、生态学理论与

实践等。E-mail:hgqjxauhgq@sina1com1cn。某种复种方式,过分、偏面、单一地消耗某一种或某几种自然资源(当然也包括社会资源),这必然造成两种“不良”后果:一方面某些资源不足或被“耗竭”,另一方面,有些资源“闲置”,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如江西、湖南、湖北等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长期实行“绿肥(紫云英)—早稻—晚稻”复种连作,一方面,不仅消耗大量“水资源”,造成有些地区淡水资源日趋紧张;或者在干旱季节,由于水资源缺乏,不能满足双季稻(主要是晚稻)生长发育的要求,致使水稻产量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还由于长期“两板一旱”的耕作制,导致稻田土壤长期板结,土壤次生潜育化严重,土壤长期处于“缺氧”(通气性差)、

“有毒”(土壤中有毒物质积累)状态,有很多“营养物质元素”不仅不能被利用,还由于长期“缺氧”,而成为有毒、有害物质,有的因含量过多而成为“污染物质”[5]。显然,这种状况不利于作物高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2 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实行轮作换茬,不断改善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对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如在长期种植双季稻的农田,改种棉花,实行“肥—稻—稻”→“油菜/棉花”复种轮作(简称“稻棉轮作”),对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有明显效果,对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大有裨益。峡江县是江西的一个烟草生产大县,长期以来,广泛推广“烟稻轮作”[6],在长年实行“肥—稻—稻”的稻田,发展“烟草—晚稻”复种方式,不仅提高了烟草产量、提升了烟叶质量,还大大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节省了肥料施用量,可谓“一举多得’,深受农民欢迎。

1.3 不断提高作物产量

轮作能提高作物产量,这早已为国内外所公认,轮作被认为是“不化钱的增产技术”。在我国广泛流传的“年花年稻,眉开眼笑”、

“谷后谷,坐着哭;豆后谷,享大福”等谚语,就足以说明轮作的增产作用和连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般认为,合理的作物轮作,可使作物至少增产5%~8%,高的轮作方式可增产10%~15%,有的甚至可高达20%左右[7]。作者于1998年冬至2003年秋在江西南昌江西农业大学实验站进行了水稻轮作与连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轮作早稻平均增产9115%,轮作晚稻平均增产5196%[8]。江西农业大学钟树福、刘隆旺等在1983—1986年进行了“鄱阳湖区耕作制度调查与试验”的课题研究,结果表明,轮作方式(大麦—早稻—晚稻→油菜—早稻—晚稻→混播绿肥—早稻—晚稻)多年、多点平均产量为507104kg/ 667m2,连作方式(绿肥—早稻—晚稻→绿肥—早稻—晚稻→绿肥—早稻—晚稻)多年、多点平均产量为420196kg/667 m2,轮作比连作平均增产为20145%[9]。

1.4 有效改善产品品质

轮作不仅可以增加作物产量,还能提高产品品质。

1998—2001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实验站进行的“稻田水旱轮作定位试验”,将长期种植“肥—稻—稻”的水田,改种“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紫云英—早稻—晚玉米”、“紫云英—早玉米—晚稻”等新型复种方式,进行水旱轮作对比试验,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实行水旱轮作,不仅水稻产量比连作平均增加1311%,而且稻米蛋白质含量也有较大提高,如轮作早稻稻米蛋白质含量为7168%,晚稻稻米蛋白质含量为6159%,而连作分别只有7139%和6155%,轮作比连作稻米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0129个百分点(早稻)和0104个百分点(晚稻)[10]。由于蛋白质含量是稻米营养品质的一个主要鉴定指标,这就充分说明了轮作对改善产品品质、增加稻米蛋白质含量有一定作用。

此外,实行轮作,可有效减少农田病、虫、杂草和有毒物质的危害(详见下述),从而减少或避免农药使用,对生产绿色产品(或无公害产品、有机产品、健康产品)有利,这实际上是在更高层次、更高要求上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农产品的“安全性”、“健康性”、“保健性”———这正是未来耕作制度改革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1.5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实行轮作,轮换种植不同作物于农田土壤中,由于不同作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如植株高矮、叶片大小、根系深浅等)、生态特征和营养生理特性,将其“合理”搭配,必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产生积极作用。

作者于1998—2006年的田间试验表明,实行稻草轮作、水旱轮作和多种作物复种轮作的稻田土壤物理性状,轮“肥稻稻”长期连作的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均有较明显改善,表现为土壤容重下降、土壤总孔隙度上升、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均有一定上升等;同样,实行轮作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均比连作高,说明轮作的“改土”、

“增肥”效果是明显的[11]。这也正是轮作增产原因之所在。

1.6 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

农田实行轮作,土壤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光、热、水、气、土各种营养元素得到充分协调和利用,对于丰富土壤生物多样性起到了良好作用。土壤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又反过来促进土壤生态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从而又进一步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和持续增产。

微生物是农田土壤中非常活跃的生物因子,对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和优化土壤生态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有的学者把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看作是衡量土壤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对稻田轮作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实行轮作,尤其是水旱轮作,改善了土壤的通气性,有利于增加农田土壤中氨化细菌、自生固氮菌、硝化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磷肥分解菌等各种微生物的数量[12];稻田水旱轮作,也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和对土壤的养分吸收,使轮作田水稻根系活力增强,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升高,从而有利于水稻高产。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多,不仅可加速土壤的生理生化过程,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高效运转”,对培肥地力十分有利,而且可使作物(水稻)获得丰富的养料,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从而从整体上提升稻田轮作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

1.7 消除土壤有毒物质

任何一种生物(作物),长期固定生长在同一个地方,必然会产生很多不利于自身生长发育的有毒、有害物质(有些是来自身的排泄物,有的则是来自周边环境),从而产生所谓的“自毒现象”[13]。这对生物(作物)的生存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农业生产中,为避免产生这种不利现象的出现,常常要实行作物轮作,并尽量减少或避免作物连作(事实上真正要避免作物连作是非常困难的)。

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均证明,轮作对于消除农田土壤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是非常有效的。其原因有二:第1,当农田实行轮作,改种另一种作物(或采用另一种复种方式)后,原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往往就成为改种的另一种作物(或采用另一种复种方式)的“无毒”、“无害”物质,甚至变成其“营养”物质而被吸收、利用;第2,由于改种另一种作物(或采用另一种复种方式),使原有的农田土壤生态环境自然地发生了“改变”,包括通气性、透光性和耕作栽培措施等与原来不一样,这就使得原有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在新的条件下发生“转化”、“分解”,如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多个小分子物质,从而使物质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有毒”、“有害”物质变成了“无毒”、“无害”物质,甚至是“有益”物质或“营养”物质。这样的例子在农业生产中并不少见[14]。

1.8减少病、虫、杂草危害

连作(尤其是长期连作)加重病、虫、杂草危害,轮作则减轻病、虫、草害。这是因为连作条件下,土壤生态环境没有得到改变,导致病、虫、杂草的生存、生活环境越来越稳定、越来越适应、越来越“优越”,这就大大有利于病、虫、杂草的繁衍和发展,最终必然导致农田病、虫、杂草危害日益严重。相反,实行轮作后,尤其是水旱轮作,农田土壤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改变,随之,农田生物群落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即原来“猖獗”的病、虫、杂草,因为一时不能适应“新”的生态环境,而被“淘汰”,特别是对于“土传性”的病害而言,其受到的“打击”更是“致命”的。

花生是南方红壤旱地上广泛种植的重要作物之一,但花生是“忌连作”的作物,如连作,特别是长期连作,势必造成病、虫害加重,严重影响花生产量。花生连作后,往往导致花生青枯病、病毒病、根线虫病、叶斑病等病虫害危害严重,且大都是由于土壤中带菌传病的,连作时间越长,花生染病的几率就越高。而新茬种植的花生或实行轮作的花生,则发病轻或不发病。试验表明,花生连作2年,减产8%~10%,连作3年减产25%~30%,连作4年以上减产50%以上[15]。

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田间试验表明,稻田水旱轮作第二年度(2000—2001年)轮作晚稻田比连作晚稻田的杂草总覆盖度减少80%[16],说明水旱轮作对减少农田杂草成效是显著的。

1.9 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农田实行轮作换茬,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促进了作物生长发育,加速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流动,必将提高系统的能量产投效率,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生产力。

1998—2007年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进行的稻田轮作系统定位试验研究表明[17],虽然全年的总投入能以轮作系

统(实行“稻草轮作”和“水旱轮作”)高于连作系统(长年“紫云英—双季稻”连作),轮作系统年投入总能量达到1131×1011J/hm2,轮作处理的总投入能都比连作处理平均高出4103%。但由于轮作系统全年的总产出能比连作系统高,轮作系统全年的总产出能达到5136×1011J/hm2,轮作系统的总产出能比连作系统平均高出10192%。其能量转化效率的结果是:轮作系统的能量产投比达到4110,而连作系统只有3181,轮作系统比连作系统平均高出6182%;单位面积的净增能轮作系统达4105×1011J/hm2,轮作系统的净增能比连作系统平均高出13147%;能量净增率轮作系统达到3110,轮作系统的能量净增率平均比连作系统高出9113%。显然,实行轮作有利于提高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

1.10 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一般来说,轮作较连作而言,增收效果可达10%~15%以上[18]。这是因为:首先,实行轮作后,作物可以均衡地利用农田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有的作物还可将原有土壤中“潜在”养分释放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农田肥料特别是化肥的使用,即轮作可以节省肥料成本;其次,轮作可以明显减轻作物病、虫、杂草危害,从而可以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从而节省农药成本;第3,轮作可以调剂农忙时的劳动力,从而一定程度上可节省劳动力成本;第4,轮作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尤其是对生产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有利,这实际上也是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和经济效益(在日常生活中,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的价格往往是普通农产品价格的3~5倍或更高);第5,轮作后,农作物产量普遍可以增加10%左右(如前所述),这实际上也就是增加了农田经济产出。一句话,轮作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产量,提升农产品质量,从而增加农田经济收入,提高经济效益。

1.11 产品多样,种类丰富

若实行作物连作,农田作物种类单一,产品品种偏少、单调,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实行作物轮作,将蔬菜、瓜、果、花卉、食用菌等各种高效经济作物纳入农田种植,组合成高效复种轮作体系,可以极大地丰富农产品种类,增加产品的“花色”,并突出各地的“特色”和各自的“个性”,还有的地方将养殖业纳入到农田“轮作体系”中,对实现“产品多样、种类丰富”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改善人民生活、丰富市场供给、活跃市场经济十分有利,深受广大农民欢迎[19]。

1.12 农牧结合,良性循环

在当前农田轮作中,不仅强调稳定粮食生产和发展经济作物,而且也特别重视将饲料生产纳入轮作体系中,组成“粮———经———饲———肥———菜”多元复合轮作体系,这对实现农牧结合,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以及维护生态平衡,建立良性循环的大农业“生态———经济———技术”复合系统,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正是今后中国南方农田轮作的重要发展方向[20]。

2 综 评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作物轮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更直观、更清晰地了解生产实践上推广应用作物轮作的效益,并为今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作者将作物轮作的效益作如下简化和概括(详见表1),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表1 作物轮作的效益

“三大”效益指标和内容

经济效益

11节本———节省生产成本,减少化肥、农药等物质投入。

21增收———增加产量,增加产值。

生态效益

31节能———节约能源资源,包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节

省能源资源投入和提高能量转化利用效率等。

41促长———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为实现作物高产高效

打下坚实基础。

51改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培肥地

力。

61减害———减少病、虫、杂草危害,消除“毒”害(即土壤

中有毒物质的危害),从而可大大减少农药、除草剂等化

学药品的使用量,不仅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还有利于

生产“健康食品”(生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

品)。

71农牧结合,良性循环———有利于发展“循环农业”,实

现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效益

81增产———维护“粮食安全”,确保社会稳定。

91改善品质———改善农产品品质(如通过轮作可增加

稻米蛋白质含量),尤其是有利于生产“健康食品”,有利

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营养保健水平。

101丰富种类———通过轮作,增加农产品的“花色”和品

种,有利于改善膳食结构,提高健康水平。

作为一项传统的和重要的循环农业生产技术,作物轮作的效益是多方面的。但由于作者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限,加上所掌握资料的局限性,文章没有也不可能将作物轮作的“所有”效益全部概括出来,这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参 考 文 献

[1] 沈学年主编1耕作学[M]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41

[2] 刘巽浩,牟正国,主编1中国耕作制度[M].北京:农业

出版社,19931

[3] 郭文韬1中国古代农作制[M],中国农史,1982,1(1)1

[4] 唐华俊1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战略对策[J],中国

农业科技导报,2008,(1)1

[5] 章熙谷1耕作制度基本原理[M]1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2

[6] 谢 敏1烟稻轮作效益及主要技术措施[J]1江西农业

科技,1989,(1)1

[7] 元生朝1合理的复种轮作与湖北省稻田耕作制度改革

[J]1作物学报,1981,(3)1

[8] 黄国勤,熊云明,钱海燕,等1稻田轮作系统的生态学

分析[J]1土壤学报,2006,43(1):692781

[9] 钟树福,刘隆旺,曾庆太,等1鄱阳湖区耕作制度调查

与试验[J]1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89,11(1)1

[10] 王淑彬,黄国勤,黄海泉,等1稻田水旱轮作的生态经

济效应研究[J]1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23(6)1

[11] 常新刚,黄国勤,熊云明,等1双季稻与黑麦草水旱轮

作的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分析[J]1耕作与栽培,

2005,(4)1(下转第6页)

3.1 市场前景比较广阔

生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硅、维生素A、C等,具有特殊的辣味和香味。它是中医的良药,具有发汗、温胃、止呕、驱风、散寒、祛痰、解毒功效。姜还含有多种营养和保健作用的物质,如姜辣素、姜醇、姜酮、姜烯、姜酚类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由原来的温饱型向保健型转化,对生姜的需求正逐渐扩大。近年来,生姜加工系列产品深受国内及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客户的青睐,产品销路十分广阔。

3.2 生产条件比较优越

六盘水市地处黔中山原向滇东高原和广西丘陵向黔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峦起伏,高差悬殊,海拔在581~2900m。北盘江流域各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左右,无霜期300d,年降雨量为1400mm,非常适宜生姜的生长。六盘水市境内土壤富硒或含硒,且分布面广,许多生姜都种植在富硒或含硒地带,内在品质优异,是天然的富硒或含硒农产品,极富市场竞争力,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3.3 内在品质好

由于六盘水市特殊的生态环境,生产的生姜内在品质较佳。2000年经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鉴定,水城小黄姜为高品质生姜,其姜油含量为0172%,姜辣素为2185%,有机硒1120mg/kg。姜油含量和姜辣素含量分别是国内其他姜品种的2~3倍,生产与加工潜力很大,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水城县的烤姜早在70年代就已出口。

3.4 群众基础较好

六盘水市生姜种植历史悠久,相当部分农民有种植生姜的习惯,在长期的生产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栽培经验。同时,通常情况下种姜的效益比较好,一般种姜可增收1000~1800元/667m2,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5 交通运输网络日趋健全

六盘水市位于川、黔、滇、桂的结合部,依靠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六盘水市公路、铁路建设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三线一站”,公路主干线以及县乡公路、乡村公路的建设,已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六盘水市生姜运输外销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4 六盘水市生姜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4.1 科学规划,稳步发展

在种植规模上应稳步发展,科学规划,实行区域化布局,以沿北盘江的低热河谷地带为主,在海拔1300m以下的区域适当扩大面积。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带动面上提高种植水平。种植基地应当布局在水城县的都格、发耳、新街、鸡场、猴场、红岩、果布戛、杨梅、阿戛、蟠龙、顺场、花戛、营盘、野钟、龙场、米箩;六枝特区的中寨、洒志、毛口、折溪;盘县的板桥、水塘、保田、石桥、普田、新民等地。

4.2 加大龙头企业建设力度,增强带动力

改造和完善现有加工企业,依托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研发和引进生姜精深加工技术和专利,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它们在生产中的带动作用,促进生姜产业不断发展。

4.3 打造品牌,建立和完善市场营销体系

通过建立适度规模的批发市场,组建生姜协会等形式理顺销售渠道。争取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注册商标,打造品牌,借助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树立形象,积极参加各种农产品博览会,多管齐下,构建起强大的对外宣传网络。由乡农技站、营销大户、种植大户牵头,成立协会,背靠大农户,面向大市场,走“农户分散生产+协会+大市场的发展路子”,通过整合,由原来的竞争对手变为合作伙伴,形成集团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4.4 加强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

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合作,对本地小黄姜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培育脱毒姜苗,为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进一步加大引种力度,引进外地优质高产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逐步提高生姜良种推广率。

4.5 强化技术指导,提高科技含量

加强生产技术指导,积极推广旱地宽厢宽带、水旱轮作、沼肥综合利用等适用技术。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户科学技术水平,提升姜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6 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发展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等资金的投入。相关部门要做好农业项目库建设,加大项目申报力度,努力争取项目实施。二是制定优惠措施,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农村信贷、社会闲散资金等支持产业发展工作。三是通过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兴办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的示范样板等措施,增强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意识,引导他们增加投入。

(上接第3页)

[12] 王淑彬,黄国勤,李年龙,等1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2,23(3)1

[13] 王利文,潘志华1农作系统内异株克生现象研究的进展[J]1

作物杂志,1999,(1)1

[14] 范明生,江荣风,张福锁,等1水旱轮作系统作物养分管理策

略[J],应用生态学报,2008,(2)1

[15] 王明珠,陈学南1低丘红壤区花生持续高产的障碍及对策

[J],花生学报,2005,(2)1

[16] 王淑彬,黄国勤,李年龙,等1稻田水旱轮作(第3年度)的土

壤微生物效应[J]1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

(3)1

[17] 俞伟强1稻田轮作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及评价[J]1江西

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1

[18] 肖恕贤1双季稻田冬季不同复种轮作方式的增产效果及对土

壤肥力的影响[J]1中国农业科学,1980,(2)1

[19] 黄国勤1“入世”后南方稻田耕作制度的多样化趋势[J]1耕作

制度通讯,2002,(3):4-6

[20] 黄国勤1中国南方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途径[J],中国农学

通报,2002,(4)1

论作物轮作的效益

■专论与综述 论作物轮作的效益 黄国勤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江西井冈山 343600) 摘 要:作物轮作是我国一项传统而古老的农业增产技术,是现代“循环农业”的重要技术之一。作物轮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12个方面对作物轮作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概括和分析,可供有关方面进一步研究作物轮作和生产实践推广应用作物轮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作物轮作;效益;循环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物轮作(Crop Rotation),亦叫作物换茬,或将二者合称为作物轮作换茬,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轮换采用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1]。作物轮作是作物种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耕作制度的重要研究内容[2]。作物轮作是我国农业精耕细作、协调地力用养的传统经验,在我国古代《吕氏春秋》、 《齐民要术》等诸多农书中,对作物轮作均早有有详尽记载[3]。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增产增效技术,作物轮作早已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可以说,作物轮作在世界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农业”[4]。作物轮作是循环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推广应用作物轮作技术,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效益。文章拟在综合国内外大量科学研究资料及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作物轮作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概括和分析,以便为作物轮作的进一步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有益参考,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物轮作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作物轮作的效益 国内外大量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实行作物轮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1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实行作物轮作换茬,就是根据生产要求、社会需要和生态“可能性”等,在同一块农田上于不同年份(或不同季节)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轮换采用不同复种方式,显然,这一“轮换”(轮作换茬),可以使不同作物更好地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可以更好地利用农田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一句话,轮作换茬可以更好地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 相反,实行“连作重茬”,长期单一种植某种作物或采用 收稿日期:200820422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江南丘陵区农田循环生产综合技术集成研 究与示范”(编号:2007BAD89B18)研究内容 第一作者:黄国勤(19622),男,农学博士后,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农业发展与区域农业、生态学理论与 实践等。E-mail:hgqjxauhgq@sina1com1cn。某种复种方式,过分、偏面、单一地消耗某一种或某几种自然资源(当然也包括社会资源),这必然造成两种“不良”后果:一方面某些资源不足或被“耗竭”,另一方面,有些资源“闲置”,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如江西、湖南、湖北等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长期实行“绿肥(紫云英)—早稻—晚稻”复种连作,一方面,不仅消耗大量“水资源”,造成有些地区淡水资源日趋紧张;或者在干旱季节,由于水资源缺乏,不能满足双季稻(主要是晚稻)生长发育的要求,致使水稻产量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还由于长期“两板一旱”的耕作制,导致稻田土壤长期板结,土壤次生潜育化严重,土壤长期处于“缺氧”(通气性差)、 “有毒”(土壤中有毒物质积累)状态,有很多“营养物质元素”不仅不能被利用,还由于长期“缺氧”,而成为有毒、有害物质,有的因含量过多而成为“污染物质”[5]。显然,这种状况不利于作物高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2 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实行轮作换茬,不断改善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对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如在长期种植双季稻的农田,改种棉花,实行“肥—稻—稻”→“油菜/棉花”复种轮作(简称“稻棉轮作”),对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有明显效果,对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大有裨益。峡江县是江西的一个烟草生产大县,长期以来,广泛推广“烟稻轮作”[6],在长年实行“肥—稻—稻”的稻田,发展“烟草—晚稻”复种方式,不仅提高了烟草产量、提升了烟叶质量,还大大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节省了肥料施用量,可谓“一举多得’,深受农民欢迎。 1.3 不断提高作物产量 轮作能提高作物产量,这早已为国内外所公认,轮作被认为是“不化钱的增产技术”。在我国广泛流传的“年花年稻,眉开眼笑”、 “谷后谷,坐着哭;豆后谷,享大福”等谚语,就足以说明轮作的增产作用和连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般认为,合理的作物轮作,可使作物至少增产5%~8%,高的轮作方式可增产10%~15%,有的甚至可高达20%左右[7]。作者于1998年冬至2003年秋在江西南昌江西农业大学实验站进行了水稻轮作与连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轮作早稻平均增产9115%,轮作晚稻平均增产5196%[8]。江西农业大学钟树福、刘隆旺等在1983—1986年进行了“鄱阳湖区耕作制度调查与试验”的课题研究,结果表明,轮作方式(大麦—早稻—晚稻→油菜—早稻—晚稻→混播绿肥—早稻—晚稻)多年、多点平均产量为507104kg/ 667m2,连作方式(绿肥—早稻—晚稻→绿肥—早稻—晚稻→绿肥—早稻—晚稻)多年、多点平均产量为420196kg/667 m2,轮作比连作平均增产为20145%[9]。 1.4 有效改善产品品质 轮作不仅可以增加作物产量,还能提高产品品质。

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 5 讲 一、名称:资金的时间价值概述 二、教学时数:2 三、教学目的: 1.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概念。 2.熟悉利息的概念。 3.掌握复利的计算 四、重点和难点: 1.重点: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概念; 2.难点:年金终值、现值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教学方法 1.采用分析与比较的方法,分析资金的时间价值各部分知识的理论意义,相互联系,差异性与相似性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思维逻辑。 3.师生互动、学生主动,交流和讨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通过充分交流实现共同智慧成果。 4.通过练习的方法,学生做作业和练习,检查学习理解的情况,巩固学习效果。 (二)教学手段 1.编写好教学大纲、教案、PPT,用于课堂教学 2.借助电子手段和网络,搜集和整理参考资料,提供给学生学习研究 3.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让学生学会认识、分析社会现象,培养解决证券投资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额是不同的。复利的计算公式是:S=P(1+i)^n 复利现值是指在计算复利的情况下,要达到未来某一特定的资金金额,现在 必须投入的本金。所谓复利也称利上加利,是指一笔存款或者投资获得回报之后, 再连本带利进行新一轮投资的方法。Array复利终值是指本金在约定的期限内获得利息后,将利息加入本金再计利息, 逐期滚算到约定期末的本金之和。 例如:本金为50000元,利率或者投资回报率为3%,投资年限为30年,那 么,30年后所获得的利息收入,按复利计算公式来计算就是:50000×(1+3%) ^30 由于,通胀率和利率密切关联,就像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所以,复利终 值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用以计算某一特定资金在不同年份的实际价值。只需将公式 中的利率换成通胀率即可。 复利现值是指在计算复利的情况下,要达到未来某一特定的资金金额,现在 必须投入的本金。 例如:30年之后要筹措到300万元的养老金,假定平均的年回报率是3%, 那么,现在必须投入的本金是3000000×1/(1+3%)^30 4、利率(25分钟) 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 利息量÷本金÷时间×100% 利率(interest rate),就表现形式来说,是指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 比率。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经济学家一直 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 银行控制,在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现在,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 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 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因此,利率是重 要的基本经济因素之一。 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 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 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 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合理的利率,对发挥社会信用和利率 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合理利率的计算方法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利息率的高低,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 系。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时间长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西 方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 接调节通货。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 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所以,利率对我们的生 活有很大的影响。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亦是放款人延迟 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利率通常以一年期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计算。 利率是调节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亦用以控制例如投资、通货膨胀及失业率等, 继而影响经济增长。 从借款人的角度来看,利率是使用资本的单位成本,是借款人使用贷款人的 货币资本而向贷款人支付的价格;从贷款人的角度来看,利率是贷款人借出货币 资本所获得的报酬率。如果用i表示利率、用I表示利息额、用P表示本金,则 利率可用公式表示为:i=I/P 一般来说,利率根据计量的期限标准不同,表示

对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认识和分析

对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认识和分析 在学了本书之后,我了解到: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在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的差额。也就是资金在投资和再投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资金之所以具有时间价值,根源在于其在再生产过程中的运动和转化,它是生产的产物,是劳动的产物。通常情况下,资金的时间价值可以看成是没有风险(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额)。资金的时间价值表现形式:绝对值——利息;相对值——利率。 资金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增值。它也可被看成是资金的使用成本。资金不会自动随时间变化而增值,只有在投资过程中才会有收益,所以这个时间价值一般用无风险的投资收益率来代替,因为理性个体不会将资金闲置不用。它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时间的函数,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价值的变化,变化的那部分价值就是原有的资金时间价值。只有和劳动结合才有意义,不同于通货膨胀。 我们还学过另外一个经济名词:资金成本。那么资金成本和资金的时间价值又有什么关系呢? 资金成本和资金时间价值,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如果以相对数表达时,资金成本是筹资人付出的代价,而得到这个代价的一方,我们就可以叫它为资金时间价值,当然其中还包括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因此如果同时从从投资者和筹资者双方来考虑,对于某一具体年度来说,筹资者付出的资金成本率=投资者得到的资金时间价值率+投资者得到的风险价值率。由于资金时间价值率是一个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所以在实际工作很难找的准确的计算,因此通常可能由资金成本率来替代,尤其在投资决策中,我们用资金时间价值方式来判断方案的可行性时,理论上应该以资金时间价值率为依据,但是实际上都是以资金成本率来替代,这个很容易理解,因为资金成本就是资金时间价值的最低底线。 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的资料查阅,我对资金的时间价值再次进行了深入分析,了解到以下几点时间资金价值与其他因素的实际应用。 一.资金在企业投资决策的应用 由于资金时间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就应充分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货币如果闲置不用是不会产生时间价值的,同样,一个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肯定会赚得比原始投资额要多的资金,闲置的资金不会增值,而且还可能随着通货膨胀贬值,所以企业必须好好地利用这笔资金,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好的投资项目将资金投入进去,让它进入生产流通活动中,发生增值。企业的投资需要占用企业的一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是否应被占用,可以被占用多长时间,均是决策者需要运用科学方法确定的问题。因为,一项投资虽然有利益,但伴随着它的还有风险,如果决策失误,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灾难。有的企业由于乱投资,瞎投资,造成公司破产或寿命缩短的现象。

谈对既判力论的理解和感想

谈对既判力论的理解和感想 法学院1201班杨柔情(2003120126) 既判力是西欧法律文化传统中历史中形成的一种观念,它起源于罗马法“诉权消耗”理论和制度。一般认为,既判力是判决实质上的确定力,是指确定判决对诉讼标的之判断对法院和当事人产生的约束力。同时又指生效判决在实体上对当事人和法院的强制性通力,既:当事人不得在以后的诉讼中主张主张与该判决相反的内容,法院也不得在以后的诉讼中作出与该判决冲突的判断。判决在确定之时即产生既判力(法院判决处于不能够利用上诉取消或变更的状态,叫做判决的确定)。 既判力是生效判决实质效力中的一种确定力,是一种“禁止后诉”的效力,它并不是生效判决在形式上的确定力。既判力禁止后诉的效力体现在当事人不得在后诉中提出与前诉中有既判力的判决相反的判决的主张(这就是既判力的“禁止反覆”的作用,为既判力的消极效果)和后诉法院的判决必须以前诉法院生效判决的内容作为前提(这是既判力的“禁止矛盾”的作用,为既判力的积极作用)。对于既判力的消极效果(或作用),则强调一事不再理的理念和意义,而对于既判力的积极效果(或作用),则强调判决具有拘束后诉判决的积极作用。 关于既判力和一事不再理原则,其中又存在区别于联系。同一说认为,一事不再理原则属于既判力的概念范围,既判力当属一事不再理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特殊表现。区别说认为,既判力重视的是禁止法院就同一事件为前后矛盾的判决,并非一事不再理,而一事不再理是指判决一经确定,法院不得就同一事件再为审理。但一般主张赞同交叉说,该学说认为在既判力的消极效果方面,既判力和一事不再理有着一致的内容,然而既判力的积极效果则是一事不再理所不具有的,而一事不再理中的诉讼系属效力则不为既判力所包含。从以上学说中可看出,既判力与一事不再理原则有一定差别,不可单纯的将二者等同,在学习既判力理论时,还须深入了解二者的区别,但与此同时,我们可借助对一事不再理原则更加深入的探讨对既判力的理解。 既判力理论在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说诉权论是关于诉讼出发点的理论,那么既判力论可以说是诉讼终结点的理论”。关于既判力的概念、作用、本质或根据、范围以及既判力与诉讼价值、目的、诉权、诉讼标的之间关系等问题的认识,构成了既判力理论。它不仅对一国的审级制度有构建作用,而且可以保证民事纠纷的及时解决,提高诉讼的效率,摆脱了诉讼的恶性循环。同时,既判力也体现了国家法律、法院和司法权的权威。在当今的法治时代,既判力的确定更加的有必要,但在我国的诉讼历史上,却从来未产生过既判力的概念,也没有具体制度,这一切都与我国的历史传统“有错必纠”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在大陆法系中,再审制度对此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我国的法制也不是十分健全,这些问题都是阻碍既判力在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既判力理论在我国的不健全,表明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在一定的侧面反映了我国法制还有许多不足,毕竟既判力在法制较强的国家更易发展和得以运用。 赋予判决以既判力,在我国将成为一种必要,它体现的是法律和诉讼的权威性和安定性,是我国法院判决若要能够被外国法院的承认或执行的必经之路。由此也可考虑,再审制度的一再运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法律的公正性,但由此带来的损失和耗费却也值得思考。法律和诉讼的权威性和安定性不应绝对排除个案正义,在符合严格的法定要件下,可以排除判决的既判力,比如可以通过严格的再审程序对既判事项再次审判。 关于既判力的学说有诉权消耗说(一事不再理说),继一事不再理说而起的是(旧)实体法说,继后产生了(旧、新)诉讼法说、(新)实体法说、权利实在说和实体法诉讼法二

论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论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作者:张磊论文整理:胜法网 论文摘要:既判力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范畴,主要是以其客观范围为核心.既判力客观范围是以确定判决中所裁判的诉讼标的为限的,它涉及诉讼标的、判决理由、诉权等多项诉讼法学理论,是研究既判力理论必须经过的桥.在诉讼标的和诉权理论不断发展,判决理由进一步充实化的今天,对既判力客观范围的深入研究也势在必行. 论文关键词:既判力,客观范围,诉讼标的,判决理由,抵销抗辩 既判力理论是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范畴,与诉权论和诉讼标的理论共同成为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中三大抽象而又重要的基本理论.正如日本法学家兼子一、竹下守夫所言"如果诉权论是关于诉讼的出发点的话,那么既判力可以说是关于诉讼终结点的理论."这个论断确切地道出了既判力在大陆法学民事诉讼理论中的地位. 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判决一旦确定,即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对于当事人而言,双方都要受到判决的拘束,不得再就该判决的内容另行诉讼;对于法院而言,其也必须尊重自己的判断,不得随意改动或撤消判决,更不能做出与前诉确定判决相互矛盾的判断.这种前诉确定判决对后诉实质上的拘束力,就称之为判决的既判力.一般认为,既判力是指确定判决对诉讼标的之判断对法院和当事人产生的拘束力.其中既判力对当事人及法院所具有的拘束力即为既判力的客观范围.既判力客观范围就是关于对那些法律关系或实体请求权有拘束力的问题.换言之,既判力客观范围就是要研究在判决以后当事人诉讼行为受到哪些法律关系或实体请求权的拘束,法院审判活动又受到哪些制约. 一、既判力客观范围与诉讼标的既判力的客观范围,原则上限于判决主文中所作的判断,以确定的终局判决中经裁判的诉讼标的为限.由于诉讼标的有传统理论与新理论的区别,既判力客观范围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采纳的诉讼标的理论不同,既判力的客观范围亦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一般说来,采纳旧诉讼标的理论,既判力的客观范围较小;采纳新诉讼标的理论,既判力的客观范围则较大. 传统诉讼标的理论认为诉讼标的是原告在诉讼中提出的特定的,具体实体法上的权利主张.原告在起诉时,必须在诉讼上具体表明其主张的实体权利或法律关系,即诉讼标的的识别.以原告所享有的实体法上的所规定的实体请求权为标准,实体上有多少个请求权就存在多少个诉讼标的,又称旧实体诉讼标的说.旧实体法说的既判力客观范围明确,不容易产生争执,而且对于法院和当事人来讲都是非常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例如,如果原告基于租赁关系请求返还出租房屋,经法院判决败诉后,仍然可以根据所有权法律关系请求返还房屋,不受既判力的约束.按照传统的诉讼标的理论,前诉判决的诉讼标的为租赁物返还请求权,而后诉判决的诉讼标的为所有物返还请求权,体现为不同的实体权利,两诉的诉讼标的不同,因而前诉判决的既判力不及于后诉.

既判力范围理论在审判中的适用

既判力范围理论在审判中的适用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审判实务中涉及既判力范围的相关案件,从既判力的主观范围、既判力的客观范围及既判力的时间界限三个方面介绍了既判力范围理论的相关内容和在案件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民事诉讼既判力既判力范围 既判力是诉讼要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由于既判力理论在我国民诉法上的规定非常简单,且现有这方面的理论也不够完善,法院在适用既判力理论审理案件时往往出现执法不统一,尤其是在如何确定既判力的界限方面争议较大。因此,本文结合审判实践中遇到的相关案例和即判力范围理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能对此类案件的统一执法有所裨益。 一、既判力范围概述 确定判决之判断被赋予的共有性或拘束力就是既判力。终局判决一旦获得确定,该判决针对的请求所作出的判断就成为规制双方当事人今后法律关系的规范,当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项再度发生争执时,就不允许当事人提出与此相矛盾的主张,而且当事人不能对该判断进行争议,法院也不能做出与之相矛盾或抵触的判断。简而言之,不允许对该判断再起争执的效力就是既判力。而对既判力所涵盖范围进行的限定,就是既判力的范围。 既判力的范围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问题:(1)从当事人争议的对象来看,判决的既判力作为解决及终结纠纷的作用范围,是指前诉中纠纷解决事实确定的具体范围,即既判力的客观范围或者称为客观界限。(2)从诉讼主体的角度来看,前一诉讼与后一诉讼的当事人是否一致是判断前后两诉是否属于同一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既判力的主观范围或者称为主观界限。(3)从时空关系来看,虽然既判力是针对特定诉讼案件中已经作出的确定裁判,但是,作为判决基础的纠纷事实以及程序本身都只能限定在一定时间内的某一点上。在现实生活中,同一当事人的同一纠纷在判决确定后,有可能又出现新的情况或者发生新的变化,确定判决不能对这些新情况或者新变化具有拘束力。判决形成的具体时间就是既判力的时间范围,又称为既判力的时间界限或者既判力的基准时间。[1] 以下就结合审判实务中遇到的关于既判力的客观范围、主观范围及时间范围的三个相关案例对既判力的以上三个界限进行逐一讨论。 二、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案例:王某以加工承揽合同欠款纠纷为由起诉丁某,要求丁某支付加工款,丁某对欠款的金额不持异议,但是表示由于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欠款,后经法院主持,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王某对欠款金额作出一定让步,丁某一次性偿付所有欠款,调解书的最后一款为“双方其他无争议”。经双方签字后调解书生效,此后丁某也按照调解书的内容履行了付款义务。丁某随后又以王某交付的定作物存在质量瑕疵为由起诉王某,要求王某进行赔偿,该案在处理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双方加工承揽合同达成的调解协议的范围应仅限于加工款,调解协议约定的“双方其他无争议”针对的也是加工款,而不涉及其他纠纷,故现在丁某以加工物存在质量问题为由起诉,不属于重复起诉,应当受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调解书中的“双方其他无争议”的范围应该涵盖了截至签收调解书时双方加工承揽合同中发生的全部争议,故理应包含加工物的质量问题,现丁某在调解书已经生效且履行完毕的情况下就同一事实再次起诉,显然属于重复起诉,故应裁定驳回起诉。 本案涉及既判力的客观范围。现有的通说一般认为既判力的客观范围原则上只及于判决书的主文部分,理由部分除了关于债务相抵的判断之外并不具有既判力。而对于判决主文的判断即为对诉讼标的之判断,由于现有诉讼标的理论有新旧之分,而适用不同的理论对既判力客观范围的认定也会完全不同,因此,在确定既判力客观范围时适用何种诉讼标的理论至关重要。 我国民事诉讼中关于诉讼标的识别采用的是旧实体法说,也就是传统的诉讼标的理论。即诉讼标的是指原告在诉讼中主张的具体而特定的实体法权利或法律关系。这一理论的优点在于使法院易于确定审理范围,使当事人易于进行攻击和防御,使既判力的客观范围易于确定;缺点是无法解决请求权竞合的情形下一个事件将可能经过数次审判,产生数个判决的问题。因此,也就产生了新的诉讼标的理论。新的诉讼标的理论则主张给付诉讼应超越实体法规定的请求权

论资金时间价值论文

毕业论文 题目:资金时间价值的探讨系部:管理系 专业:会计电算化 班级:会电1032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年 3 月 15 日

目录 摘要 .................................................................................................................................................................. III 绪论 (1) 第一章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及类型 (2) 1.1概念 (2) 1.2 资金时间价值的基本类型 (2) 1.2.1一次性收付款项 (2) 1.2.2年金 (2) 1.3资金类型的区分 (3) 第二章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前提和原因 (4) 2.1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前提 (4) 2.2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原因 (4) 2.2.1资源稀缺性 (4) 2.2.2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货币的固有特征 (5) 2.2.3资金时间价值是人们认知心理的反映 (5) 2.2.4资金时间价值的影响因素 (5) 第三章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方法 (6) 3.1 单利计息 (6) 3.2复利计息 (6) 第四章资金时间价值的应用 (7) 4.1资金时间价值在生活中的运用 (7) 4.2资金时间价值在企业中的运用 (7) 第五章资金时间价值下的企业风险 (8) 5.1投资收益不确定性 (8) 5.2投资活动具有周期性与时滞性 (8) 5.3投资活动的投资测不准性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9)

资金的时间价值

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二节资金的时间价值 、资金时间价值的意义 广义地说,资金是劳动者在再生产过程中,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货币表现,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扩大再生产及其循环周转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值。 资金随时间变化而增值的原因,是因为一定量的货币如果作为资金投入到生产过程,由于劳动者的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利润,会增加社会财富,使社会的总资金扩大,就相当于原有资金或货币发生了增值。资金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值的另一个含义是,作为货币一般都具有的时间价值——利息。资金随时间推移出现增值,其比率常用“”表示,称之为贴i 现率或折现率。一般情况下贴现率按银行的年利率计算。 如果决策者能认识到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就会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努力节约使用资金,并根据资金的增值程度来检验利用资金的经济效益。 无论是在国内或者是在国外,无论是利用国内银行贷款或是拨改贷,还是借贷外资,都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并据此作为还本付息的依据。在进行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时,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否则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 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的基本方法是计算利息的方法。它可以归结为单利法和复利法。 单利法,是计算利息的一种方法。在每一个计算利息的时间单位( 如年、季、月、日等) 里,均以最初投入的本金按规定的利率计息,而上一期所产生的利息并不加入下一期的本金中。这种计算利息的方法称为单利法。

设本金为,利息为,利率为,本利和为,计息期数为。PIFni 单利法的计算公式为: ,?? (3 —1) IPni , ,,(1 ,?n) (3,2) FPIPi 由此可知,单利法的利息、本利和均是时间的线性函数。n 单利法是从简单再生产的角度计算经济效益,即假定每一年的新收益,不再投入国民经济的建设中去。 复利法是计算利息的另一种方法。它与单利法的不同点是上一期的利息要加入到下一期本金中去,按本利和的总额计算下期利息。 复利法的计算公式为: nIP ,,,1, (3,3) (1 ,i) nFP , (3,4) (1 ,i) 式中计算利息周期,一般单位为年。由此公式可知,复利法的利息、本利和均是时间n 的非线性函数关系。 复利法计算的出发点是: 资金在投入生产后的当年就得到一定的收益,将这部分收益再投入生产,又可能获得一定的效益,为社会增加一定的财富。然后再投入生产,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复利法比单利法更为合理。 同样的年利率,由于计息的时期不同,即期数不同,利息也就不同。 名义利率。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说的银行公布的利率或借贷双方商定的利率。如年利率为 9, ,每年计息一次,它既是名义利率,也是实际利率。如果每年计息次数为12 次,则其名义利率为9, ,但实际利率需要计算。

最新既判力的主观范围

既判力理论作为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学中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在民事案件日益纷繁复杂之当今中国作用日益突出。本文笔者拟就民事判决既判力的主观范围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概括。 一、既判力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民事诉讼当事人因私权发生纠纷而起诉到法院,进而展开了一系列诉讼行为,消耗金钱和大量精力,为的就是得到法院的一纸判决。法院的判决之所以对当事人有这么大的吸引力,除了就判决本身而言,它所具有的在其生效后对抗当事人和其他任何人对判决的随意变更以及法院后来裁判的效力外,还有判决所具有的对特定范围主体的既判力。前一种效力指的是一个判决生效以后,当事人与其他任何人、组织、法院都不得随意更改判决所确定的内容,这是一种对世的绝对的效力。而既判力指的是判决所描述的内容对一定范围内的主体所享有的拘束的效力,在这种拘束力的影响下,特定主体需按照判决内容为作为或不作为,同时判决所确定的法律关系对特定范围内的主体产生遮断效力,在这种拘束力没被依法定程序撤销之前,特定范围主体亦不得申请公权力或运用公权力对该法律关系进行变更。 作为大陆法系基础理论之一的既判力理论,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罗马法。“原告提起的案件,一旦以某个诉为根据开始法庭程序或为争点事实,将因争点事实被消耗而不允许当事人再度提起诉讼”[1] 。罗马法这种一事不再理理论应该可以看做是既判力理论的雏形。经过后来很长时间的发展和丰富,逐步演变为今日的大陆法系较为成熟的既判力理论。 我国传统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中并无所谓的既判力理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实践中我国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不具备“既判力”这个法学概念所蕴含的实际效力。事实上,“尽管没有采用既判力这一术语,但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中存在不少实质上的既判力规范,构成了我国的既判力制度。”[2] 只不过和大陆法系较为完整严密的既判力制度比起来,我国显得比较零散和粗糙。 二、既判力的主观范围 (一)既判力主观范围的相对性。 既判力既然是一种拘束力,必须作用于一定的对象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既判力的主观范围即既判力作用在主体上的对象。同时前面也提到判决本身所具备的对世的普遍力,不过这种对世的普遍力只是判决必须依法作出这一特征在现实上的反应,它的作用主体是全社会所有人和组织,在法治社会还应包括国家和政府。而判决的既判力则是指判决的内容会对特定范围的主体形成的拘束力,因为判决内容的特定性,既判力的主观范围也应该是特定的。 一般情况下,由于判决的内容仅仅针对当事人双方发生的纠纷,所以并不能对当事人以外的其他没有参与到诉讼中的人产生既判力。学术界把这种现象称作

资金的时间价值

《资金的时间价值》读书笔记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我国自古也流传着“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谚语”,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它说明了时间与价值是密切相关的这样一个基本原理,即协调好时间、效率、价值之间的关系是经济管理的主要机制[1]。今天的钱比明天的钱更值钱,似乎像常识一样扎根在每个人的心里,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如果你有100万,是希望现在要还是未来要”这样的问题,当然毫无疑问我们会选择现在,其实无形之中我们已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一)资金的时间价值概述 本学期所学的《工程经济学》课程中,工程经济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数额将日益增加而发生的增值现象,其实质是处于社会生产总周转过程中的资金在使用中由劳动者创造的,因资金所有者让渡资金使用权而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一种形式[2]。所学《工程经济学》[3]课本中指出,资金的时间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资金的时间价值是资金作为生产要素,在技术创新、社会化大生产、资金流通等过程中,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增值;2.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使用稀缺资源——资金的一种机会成本,是使用货币的利息,使用土地的租金,是使用技术要素的付费,是企业家才能创造的利润;或者是让渡资金使用权所得的报偿,是放弃近期消费所得的补偿。两笔等额的资金由于发生在不同的时期,它们在价格上就存在着差别,发生在前的资金价值高,发生在后的资金价值低,其根源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是商品经济中的普遍现象,就像我们今天存入银行一笔钱,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获得本金加利息一样,同样,如果我们今天支付一笔钱,延长一段时间后支付,那么我们支付金额的价值就会相应的降低。 资金时间价值存在以下重要意义:(1)资金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其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只要商品生产和货币存在,就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2)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促使合理有效地利用建设资金,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过去我国建设资金的无偿使用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对投资体制改革后,由无偿使用改为有偿贷款,贷款要利息使人们逐渐意识到资金具有时间价值,从而推动了企业资金周转和固定资产的利用,促进企业合理有效使用资金,加快资金周转速度。资金利用率越高,经济效果越好,带来的利润就越大[4]。 资金的时间价值与我们工程管理专业密切相关,无论是在招投标、房地产项目开发还是工程施工中,有效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润。比如工程建设中普遍采用的垫付资金、延期支付工程款等现象,就充分运用了资金的时间价值,用比预期的计划资金较少的资金投入,完成预期的计划资金投入所

(价值管理)资金时间价值

(价值管理)资金时间价 值

资金时间价值 一、时间价值的概念 (一)什么是资金时间价值? 资金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增值,这种现象称为资金具有时间价值。(二)资金时间价值的本质 西方经济学者:放弃现在的消费,得到未来的补偿。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在周转使用中产生,让渡资金使用权而参与社会财 富分配的一种形式。 实质:资本的增值,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它是在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需要注意的问题: 时间价值产生于资金运动之中; 时间价值产生于生产流通领域,消费领域不产生时间价值。 即使在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今天1元钱的价值亦大于1年以后1元钱的价值。 (三)时间价值的表现形式 1、绝对数:利息额 2、相对数:利息率(纯利率) 利率=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风险收益率 如果通货膨胀很低的话,可以用政府债券利率表现时间价值。 利息的计算: 单利——指一定期间内只根据本金计算利息,当期产生的利息在下一期不作为本金, 不重复计算利息。(Simpleinterest) 复利——不仅本金要计算利息,利息也要计算利息,即通常所说的“利滚利”。 (Compoundinterest) 复利的概念充分体现了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在讨论资金的时间价值时,一般都按复利计算。 复利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复利是宇宙间最强大的力量。 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是复利。 二、现值和终值的计算 (一)单利终值现值 1、单利终值 F=P×(1+i×n) 2、单利现值 P=F×1/(1+i×n)

金终值系数FVIFA(i,n) (A/F,i,n)偿债基金系数 A 年金现值系数PVIFA(i,n)或(P/A,i,n 例:某人在60岁时拟存入一笔钱以作今元,20年后正好取完。设利率10%,问 即:P V A A i 1 1/(1 i )n ) 现 (二)复利终值现值 1、复利终值 F=P×(1+i)n复利终值系数(F/P,i,n)>1 2、复利现值 P=F/(1+i)n=F×(1+i)-n 复利现值系数(P/F,i,n)<1 P 、F 、i 、n 四个变量中,只要知道任何三个, 就可求ft 第四个变量。 例:某人有10000元本金,计划存入银行10年,现有三种储蓄方案: 方案1:10年定期,年利率14%; 方案2:5年定期,到期转存,年利率12%; 方案3:1年定期,到期转存,年利率7% 问:应该选择哪一种方案? FV1=24000元 FV2=25600元 FV3=19672元 (三)年金终值和现值 定义:一定时期内每期等额收付的款项。 (等额、同向、间隔相同、利率相同) 分类: 普通年金(后付年金) 即付年金(先付年金) 递延年金 永续年金 1、普通年金终值的计算 年F V A (1 i )n 1或(F/A,i,n) i 例:有一零存整取储蓄计划, 1000 元,连续存 10 年,设利率 6%,问 10 年期满的总价值? FVA =1000×FVIFA(6%,10)=13181 元 2、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 后20年的生活费。计划今后每年末支取3000 在应存入多少? PVA=3000×PVIFA(10%,20)=3000×8.5136=25542 (A/P,i,n )资本回收系数 3.先付年金终值:

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分析

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分析??? 从考试来说本章单独出题的分数不是很多,一般在5分左右,但本章更多的是作为后面相关章节的计算基础。 第一节资金时间价值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 1.含义: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价值量的差额。(P27) 2.公平的衡量标准: 理论上:资金时间价值相当于没有风险、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实务上:通货膨胀率很低情况下的政府债券利率。 [例题]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政府债券利率来衡量资金的时间价值()。答案:× [例题] 国库券是一种几乎没有风险的有价证券,其利率可以代表资金时间价值()。(2003年)答案:×。 二、资金时间价值的基本计算(终值、现值的计算) (一)利息的两种计算方式: 单利计息:只对本金计算利息 复利计息:既对本金计算利息,也对前期的利息计算利息 (二)一次性收付款项 1.终值与现值的计算: (1)终值

单利终值:F=P×(1+n×i) 复利终值:F=P ×(1+i)n 其中(1+i)n 为复利终值系数,(F/P,i,n) 例1:某人存入银行15万,若银行存款利率为5%,求5年后的本利和? 0210003:针对该题提问】 单利计息: F=P+P×i×n =15+15×5%×5=18.75(万元) F=P×(1+i×n) 复利计息: F=P×(1+i)n F=15×(1+5%)5 或: F=15×(F/P,5%,5) =15×1.2763=19.1445(万元) 复利终值系数:(1+i)n 代码:(F/P,i,n) (2)现值 单利现值:P=F/(1+n×i) 复利现值:P=F/(1+i)n =F×(1+i)-n 其中(1+i)-n 为复利现值系数,(P/F,i,n) 例2:某人存入一笔钱,想5年后得到20万,若银行存款利率为

既判力的时间界限

既判力的时间界限 一、既判力的基准时点 既判力的基准时点,是指在该时点,争论的权利义务关系经过确定,并不是说于此时就产生既判力。在大陆法系认为,由于在事实审言词辩论终结后, 情形之变迁没有反映于判决内容的可能,所以, 既判力的基准时点应为事实审言词辩论终结时。但是,在我国则有所不同,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法庭辩论后, 当事人有最后发言的权利, 法院此时还可以进行调解。所以, 在我国既判力的基准时点为法庭审理终结时。具体言之, 在我国由于实行两审终审制, 第二审既是事实审, 也是法律审, 既判力的基准时点为: 1 、诉讼依第一审判决而确定的, 包括因撤回上诉而第一审判决获得确定在内, 为第一审法庭审理终结时。 2 、在第二审经实体审理作出判决的, 因第二审也是法律审, 即使上诉因无理由被判决驳回, 且不管在第二审实际上是否提出新的攻击防御方法, 都是第二审法庭审理结束时。但是, 上诉因不符合形式要件或超过期间由第二审法院以裁定驳回的, 即使第二审法院实际上曾经进行了法庭审理, 既判力基准时点仍然是第一审法庭审理终结时。 二、既判力的发生 判决确定时,判决发生既判力。所谓判决确定, 我国通常称作判决生效, 指该判决在该诉讼中已没有被废弃或变更的可能, 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律要件而发生法律效力, 具体如下: 1 、可以上诉的判决, 主要指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由第一审判决和依照第一审程序审理的再审案件的判决: 第一,当事人双方在上诉期间内均未提起上诉的, 于上诉届满时发生。 第二,一方当事人未提起上诉, 他方当事人虽然提起上诉, 但是又撤回上诉的, 于撤回时判决对该方当事人而言已确定, 但对他方当事人仍须待上诉期间届满对未上诉一方当事人发生既判力; 若在上诉期间届满后才撤回的, 视同未上诉, 溯及于上诉期间届满时发生。 第三,如果两方当事人都提起上诉的,须两方当事人都撤回判决才确定;如仅有一方当事人撤回的,判决不确定。既判力发生时间可参照前述第二项确定。 第四,上诉不符合程序要件,由法院以裁定驳回的,于该裁定生效时发生。 第五,当事人双方如果在上诉期间内都明确表示放弃上诉权的,应于放弃在后之时为判决确定时,发生既判力。 2、依第二审程序作出的判决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由于它们是终局判决,因此判决宣告时即为既判力发生时。

XXXX资金时间价值

资金时间价值 一、时间价值的概念 (一)什么是资金时间价值? 资金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增值,这种现象称为资金具有时间价值。 (二)资金时间价值的本质 西方经济学者:放弃现在的消费,得到未来的补偿。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在周转使用中产生,让渡资金使用权而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一种形式。 实质:资本的增值,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它是在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需要注意的问题: 时间价值产生于资金运动之中; 时间价值产生于生产流通领域,消费领域不产生时间价值。 即使在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今天1元钱的价值亦大于1年以后1元钱的价值。(三)时间价值的表现形式 1、绝对数:利息额 2、相对数:利息率(纯利率) 利率=纯利率 + 通货膨胀补偿率 + 风险收益率 如果通货膨胀很低的话,可以用政府债券利率表现时间价值。 利息的计算: 单利——指一定期间内只根据本金计算利息,当期产生的利息在下一期不作为本金,不重复计算利息。(Simple interest) 复利——不仅本金要计算利息,利息也要计算利息,即通常所说的“利滚利”。(Compound interest) 复利的概念充分体现了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在讨论资金的时间价值时,一般都按复利计算。 复利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复利是宇宙间最强大的力量。 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是复利。 二、现值和终值的计算 (一)单利终值现值 1、单利终值 F=P× (1+i×n) 2、单利现值 P=F ×1/(1+i ×n) (二)复利终值现值 1、复利终值 F=P×(1+i)n 复利终值系数(F/P,i,n)>1 2、复利现值 P=F/ (1+i)n= F× (1+i )-n 复利现值系数(P/F,i,n) <1 P、F、 i、n四个变量中,只要知道任何三个, 就可求出第四个变量。 例:某人有10000元本金,计划存入银行10年,现有三种储蓄方案: 方案1:10年定期,年利率14%; 方案2:5年定期,到期转存,年利率12%; 方案3:1年定期,到期转存,年利率7% 问:应该选择哪一种方案? FV1=24000元

蔬菜轮作大全

蔬菜轮作大全 什么是种植作物的重茬障碍? 轮作是指同一块地上有计划地按顺序轮种不同类型的作物和不同类型的复种形式称为轮作。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常见的有禾谷类轮作、禾豆轮作、粮食和经济作物轮作,水旱轮作、草田轮作等。 为什么要轮作? 同一块地上长期连年种植一种作物或一种复种形式称为连作,又叫重茬,重茬的危害,经常胜过连作;两年连作称为迎茬。这些都会导致减产,如发生病害、土壤养分失衡、土壤生态恶化等。因此,要实现农作物持续高产优质,必须实行轮作: 1)轮作可均衡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把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 2)可以改变农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物多样性。 3)免除和减少某些连作所特有的病虫草的危害。利用前茬作物根系分泌的 灭菌素,可以抑制后茬作物上病害的发生,如甜菜、胡萝卜、洋葱、大蒜等根系分泌物可抑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小麦根系的分泌物可以抑制茅草的生长。 4)合理轮作换茬,因食物条件恶化和寄主的减少而使那些寄生性强、寄主 植物种类单一及迁移能力小的病虫大量死亡。腐生性不强的病原物如马铃薯晚疫病菌等由于没有寄主植物而不能继续繁殖。 5)轮作可以促进土壤中对病原物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的活动,从而抑制病原物的滋生。 蔬菜轮作的基本原则 ★根据病原菌特点决定轮作模式 如黄枯萎病的轮枝菌的寄主范围较广,棉花和茄科植物如马铃薯、茄子轮作,病害将越来越重,因为它们都是轮枝菌的寄主。不同病虫害在作物的土壤中存活的时间不同,轮作的年限也不同。

★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蔬菜进行轮作 如不需要或者用农药量少的蔬菜有: 薯蓣科:山药、日本薯蓣、芋头; 藜科:菠菜、甜菜、碱蓬; 伞形科:胡萝卜、水芹、香芹、芹菜、茴香、香菜等; 菊科:牛蒡、莴苣、茼蒿; 唇形科:紫苏、薄荷; 姜科:姜; 旋花科:甘薯; 百合科:韭菜、大蒜、大葱、洋葱、石刁柏、百合等。 ★利用时空差进行轮作 如豆科(豌豆、蚕豆、小豆、花生、大豆、菜豆、豇豆、扁豆、刀豆),十字花科(白菜、甘蓝、萝卜、芜青、芥菜、油菜),如选择冷凉地区、高海拔地区或春冬冷凉季节生产,不用农药或者少用农药即可生产出优质的蔬菜。 ★作物茬口特性的评价 茬口特性是指种植某种作物后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反映在后作上的影响,是作物生物学特性与其耕作技术措施对土壤和作物共同作用的结晶,由于茬口特性不同,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影响后茬作用生长发育的好坏和产量的高低。因此,掌握各类作物茬口特性是做好轮作计划的基础。 (1)豆科作物:包括食用豆类作物与豆科饲料、绿肥,是生物固氮作物,每亩固氮量大豆为5—10公斤、蚕豆3.5—9.5公斤、小豆3.7公斤、菜豆3—6公斤、绿豆5—7.5公斤、豌豆5—5.5公斤、豇豆5—15公斤。根瘤菌固氮量可提供豆类蔬菜一生所需总氮量的50%—75%,前期施足有机肥,就可完全满足豆类蔬菜一生对氮的需求。豆类作物根茬和脱落物较多,土质疏松,土壤含氮量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