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酶与医学

酶与医学

酶与医学
酶与医学

酶与医学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极高催化效能的蛋白质。酶在细胞内外起同样的催化作用。酶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一类生物催化剂。那么酶与医学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我们要去研究它?

首先,酶与疾病。酶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与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密不可分。所以人体中酶系统是否完善,功能是否正常关系到人体健康。而其系统如果发生异常那么就会导致疾病,所以酶与人类健康密不可分,研究各种酶的功能机制有助于指导临床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酶在人体在人体内扮演者多种角色,也就是说它们在人体内起着不同的作用,那么所引起的疾病也就多种多样。

其次,酶与疾病的诊断。酶由于与人体新城代谢有关,其异常导致疾病的同时伴有酶自身的改变如含量发生已成,所在部位发生异常等等。所以酶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指标。

最后,酶与疾病的治疗。酶造成疾病的其中一个机制便是不同的原因引起的酶的含量生成减少或酶的功能减弱从而影响人体代谢活动那么是否可以通过输入这种酶来回复人体代谢系统的问题。所以酶还与疾病的治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与酶相关的疾病(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遗传性疾病

由于先天性原因引起酶的产生发生异常如酶的生成减少:白化病患者, 体内酪氨酸酶缺乏以至没有黑色素生成,患者的皮肤、毛发都为白色。蚕豆病患者缺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2) 中间产物的积累。如糖原积累症,乃糖原分解代谢过程中的酶缺乏, 致糖原积累于肝、心、肌等器官组织内而患病。

( 3) 旁路代谢产物的积累。正常时旁路代谢进行较少, 故产物也少, 易为排泄或分解所消除。若主要代谢途径受阻, 旁路代谢加强, 会使产物积累而导致疾病症。如苯丙氨酸经苯丙氨酸羟化酶的作用, 可转变为酪氨酸,若此酶缺失, 苯丙氨酸转变为酪氨酸的途径受阻, 即会经转氨基作用而形成大量的苯丙酮酸, 高浓度苯丙酮酸在体内的积蓄可抑制无羟色胺的生成, 导致神经幼稚化, 以致尿中出现苯丙酮酸, 成为苯丙酮酸尿症。

二、酶与疾病的诊断

1、血清酶功能的测定此类酶在血浆中发挥特异的催化功能。如催化血浆中胆固醇酯化的卵磷脂胆固醇酯酰转移酶、三脂酰水解的脂蛋白甘油脂酶。这些酶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后分泌人血, 在血中含量较为恒定。测定这些酶在血中的含量, 有助于了解肝的功能。

2、此类酶在血中的浓度很低, 来自全身各组织细胞, 在血中不发挥催化作用。因血液与

细胞相通, 因此测定这些酶的活性, 可反映组织细胞的病变, 实现对疾病辅助诊断的目的。许多组织器官的疾病引起血中酶活性的改变,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 a.体内某些物质代谢发生障碍时, 细胞中酶合成增加, 使进入血中的酶量增加。如成骨肉瘤或佝偻病时, 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合成增加使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 前列腺癌时血清酸性磷酸酶活性增高。

b.组织细胞受损或细胞膜通透性变大, 使进入血中酶量增加。例如急性胰腺炎时血中淀粉酸活性升高, 急性肝炎、心肌梗死时血浆丙氨酸转移酶( ALT) 、天冬氨酸转移酶活性升高。

3、同工酶在I 临床诊断上的价值对两种以上的同工酶形式来说, 其活性是各种同工酶的总和。检测同工酶对疾病的器官定位具有实际价值。a.检测同工酶可提高酶学诊断的特异性: 例如, 乳酸脱氢酶( LDH)总活性升高的同时若证实是主要由于( LDH1)升高引起, 应考虑心肌病变所致。若证实( LDH5) 升高引起, 当怀疑肝或心肌病所致。b.检测工酶可提高酶学诊断的敏感性: 因为某些同工酶的异常可在总活性改变之前出现。如心肌梗塞时, 血清中心型肌酸激酶( CK- MB) 的升高早于肌酸激酶总活性的升

高。c.检测同工酶对某种疾病具有预后价值:如肝炎病人血中天冬氨酸转移酶( AST) 主要自

肝细胞液( 胞液型AST) , 说明细胞由炎症发展到坏死, 提示病情相当严重。

三、酶与疾病的治疗

1、帮助消化。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都可以帮助消化。

2、消炎抑菌。溶菌酶、菠萝酶、木瓜蛋白酶, 可缓解炎症, 促进消肿; 糜蛋白酶可用

于外科清疮, 磺胺类药物通过酶的竞争抑制机理起到抑制消炎的作用。

3、防治血栓。链激酶、尿激酶和纤溶酶均溶解血栓, 防止血栓形成, 可用于脑血栓、心肌梗塞的治疗。

4、治疗肿瘤。天门冬酰胺具有促进血癌生长的作用。利用天门冬酰胺酶分解天门冬酰胺可抑制血癌细胞的生长。人工合成的6—巯基嘌呤、5 一尿嘧啶等药物通过酶的竞争抑制作用阻碍癌肿细胞的异常生长, 可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

研究进展

由于酶种类繁多导致的疾病多种多样,与酶相关的应用也多样化,酶不仅仅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还可以用于发酵食物,

所以下面以列举了几种酶的部分应用:

1、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型药物,DPP4抑制剂副作用小

对2型糖尿病诸多病理和生理学方面的改善作用,尤其是对胰岛B细胞有特殊作用,现今备受人们关注也成为当今糖尿病药物研究的热点、焦点。DPP4抑制剂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减少低血糖和副反应发生的作用。①对肠促胰岛素及其它内源性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增加其GLP-1的活性形式发挥作用,还对肠促胰岛素系统中的GIP和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有一定作用,内源性GIP和PACAP对胰岛素释放都有促进作用。

②降低糖代谢相关指标③降低人体相关脂肪含量④降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增加胰

岛素分泌。

西格列汀治疗 2 型糖尿病

2、噬菌体裂解酶——新型抗菌药物

裂解酶能够快速高效地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且尚未发现对人体的直接不良作用;细菌对其不易产生耐受性。如今可以通过重组DNA和质粒转化细菌从而大量表达目的裂解酶¨“,使其易于获得。

3、AMPK-ACC信号通路与相关代谢疾病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与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不仅作为各自代谢调节的关键环节,且相互间存在密切联系,可形成细胞内上下游信号通路.AMPK与其下游靶点ACC构成的AMPK-ACC信号通路在机体能量代谢、脂肪合成与氧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在肥胖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

4、去泛素化酶与肿瘤:去泛素化酶具有逆转泛素化的作用,其大多数研究还保留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在转化医学研究中尚未引起充分的重视。目前研究发现,去泛素化酶的目的蛋白通过各种途径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如细胞凋亡和自噬、炎性反应和肿瘤的关系、肿瘤缺氧、肿瘤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的调节和DNA损伤等。

5、糖苷水解酶:木质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多功能糖苷水解酶对于木质纤维素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低成本的高效利用木质纤维素开辟广阔前景。

酶与医学

酶与医学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极高催化效能的蛋白质。酶在细胞内外起同样的催化作用。酶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一类生物催化剂。那么酶与医学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我们要去研究它? 首先,酶与疾病。酶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与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密不可分。所以人体中酶系统是否完善,功能是否正常关系到人体健康。而其系统如果发生异常那么就会导致疾病,所以酶与人类健康密不可分,研究各种酶的功能机制有助于指导临床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酶在人体在人体内扮演者多种角色,也就是说它们在人体内起着不同的作用,那么所引起的疾病也就多种多样。 其次,酶与疾病的诊断。酶由于与人体新城代谢有关,其异常导致疾病的同时伴有酶自身的改变如含量发生已成,所在部位发生异常等等。所以酶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指标。 最后,酶与疾病的治疗。酶造成疾病的其中一个机制便是不同的原因引起的酶的含量生成减少或酶的功能减弱从而影响人体代谢活动那么是否可以通过输入这种酶来回复人体代谢系统的问题。所以酶还与疾病的治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与酶相关的疾病(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遗传性疾病 由于先天性原因引起酶的产生发生异常如酶的生成减少:白化病患者, 体内酪氨酸酶缺乏以至没有黑色素生成,患者的皮肤、毛发都为白色。蚕豆病患者缺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2) 中间产物的积累。如糖原积累症,乃糖原分解代谢过程中的酶缺乏, 致糖原积累于肝、心、肌等器官组织内而患病。 ( 3) 旁路代谢产物的积累。正常时旁路代谢进行较少, 故产物也少, 易为排泄或分解所消除。若主要代谢途径受阻, 旁路代谢加强, 会使产物积累而导致疾病症。如苯丙氨酸经苯丙氨酸羟化酶的作用, 可转变为酪氨酸,若此酶缺失, 苯丙氨酸转变为酪氨酸的途径受阻, 即会经转氨基作用而形成大量的苯丙酮酸, 高浓度苯丙酮酸在体内的积蓄可抑制无羟色胺的生成, 导致神经幼稚化, 以致尿中出现苯丙酮酸, 成为苯丙酮酸尿症。 二、酶与疾病的诊断 1、血清酶功能的测定此类酶在血浆中发挥特异的催化功能。如催化血浆中胆固醇酯化的卵磷脂胆固醇酯酰转移酶、三脂酰水解的脂蛋白甘油脂酶。这些酶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后分泌人血, 在血中含量较为恒定。测定这些酶在血中的含量, 有助于了解肝的功能。 2、此类酶在血中的浓度很低, 来自全身各组织细胞, 在血中不发挥催化作用。因血液与 细胞相通, 因此测定这些酶的活性, 可反映组织细胞的病变, 实现对疾病辅助诊断的目的。许多组织器官的疾病引起血中酶活性的改变,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 a.体内某些物质代谢发生障碍时, 细胞中酶合成增加, 使进入血中的酶量增加。如成骨肉瘤或佝偻病时, 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合成增加使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 前列腺癌时血清酸性磷酸酶活性增高。 b.组织细胞受损或细胞膜通透性变大, 使进入血中酶量增加。例如急性胰腺炎时血中淀粉酸活性升高, 急性肝炎、心肌梗死时血浆丙氨酸转移酶( ALT) 、天冬氨酸转移酶活性升高。 3、同工酶在I 临床诊断上的价值对两种以上的同工酶形式来说, 其活性是各种同工酶的总和。检测同工酶对疾病的器官定位具有实际价值。a.检测同工酶可提高酶学诊断的特异性: 例如, 乳酸脱氢酶( LDH)总活性升高的同时若证实是主要由于( LDH1)升高引起, 应考虑心肌病变所致。若证实( LDH5) 升高引起, 当怀疑肝或心肌病所致。b.检测工酶可提高酶学诊断的敏感性: 因为某些同工酶的异常可在总活性改变之前出现。如心肌梗塞时, 血清中心型肌酸激酶( CK- MB) 的升高早于肌酸激酶总活性的升 高。c.检测同工酶对某种疾病具有预后价值:如肝炎病人血中天冬氨酸转移酶( AST) 主要自

物理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

物理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 摘要:物理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学习物理不止学习它的理论知识,更是要学以致用。物理在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今天我来浅谈一下物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讲述物理在医学领域中如何为人类谋幸福。 随着近代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逐步深入,医学的各分支学科已愈来愈多地把它们的理论建立在精确的物理科学基础上,物理学的技术和方法,在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透视对医学的巨大贡献是大家早已熟悉的。光学纤维做成的各种内镜已淘汰了各种刚性导管内镜,计算机和X射线断层扫描(X—CT)、超声波扫描仪(B超)和磁共振断层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等的制成和应用,不仅仅大大地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创伤,提高了诊断的准确度,而且直接促进了现代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临床诊断技术发生质的飞跃。 1.X射线透视 1895年11月8日,伦琴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实验室研究稀薄气体放电时发现X射线。X射线发现后3个月就应用于医学研究。X射线透视机早已成为医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伦琴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X射线透视是根据不同组织或脏器对X射线的衰减本领不同,强度均匀的X射线透过身体不同部位后的强度不同,透过人体的X射线投射到照相底片上,显像后就可以观察到各处明暗不同的像。X射线透视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骨折的程度、肺结核病灶、体内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脏器形状以及断定体内异物的位置等。X射线透视机已成为医院的基本设备之一。 2.B超 B超是超声波B型显示断层成像的简称,之所以称为B超显示,是因为对过去显示超声检查结果的方法又创立了一种方案而增加的新名称,把已有的那种一维显示一串脉冲波的方案称为A型显示,而新的这种二维纵向断层显示称为B型显示。 B超的基本原理是将一束超声波从体外垂直于人体表面射向体内,当超声波在体内组织中传播时,碰到有分界面或不均匀处就会产生反射。把这种反射超声波再在体外同一部位接收下来,根据发射探头的所在位置,可以知道反射点在体内对着探头的位置,而根据发射超声波的时间差,可以知道它在体内垂直于体表的深度。B超图像非常直观,很容易看懂。 B超与X射线透视相比,其结果的主要差别是:X射线透视所得的是体内纵向投影的阴影像,而B超得出的是纵切面的结构像,在切面方向没有重叠,可以准确判断切面的情况。 3.X射线电子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成像(X—CT) 1972年英国EMI公司的电子工程师洪斯菲尔德在美国物理学家柯马克1963年发表的数据重建图像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发明了X—

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酶(enzyme),早期是指in yeast 在酵母中的意思,指由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大多数由蛋白质组成(少数为RNA)。能在机体中十分温和的条件下,高效率地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中的消化、吸收、呼吸、运动和生殖都是酶促反应过程。酶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基础。细胞新陈代谢包括的所有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生物体由细胞构成,每个细胞由于酶的存在才表现出种种生命活动,体内的新陈代谢才能进行。酶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催化剂,只有酶存在,人体内才能进行各项生化反应。人体内酶越多,越完整,其生命就越健康。当人体内没有了活性酶,生命也就结束。人类的疾病,大多数均与酶缺乏或合成障碍有关。 酶有很多特性:如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快;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多样性,酶的种类很多,大约有4000多种;温和性,是指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活性可调节性,包括抑制剂和激活剂调节、反馈抑制调节、共

价修饰调节和变构调节等。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因子有关。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破坏。酶的这些性质使细胞内错综复杂的物质代谢过程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使物质代谢与正常的生理机能互相适应.若因遗传缺陷造成某个酶缺损,或其它原因造成酶的活性减弱,均可导致该酶催化的反应异常,使物质代谢紊乱,甚至发生疾病.因此酶与医学的关系十分密切。每个细胞由于酶的存在才表现出种种生命活动,体内的新陈代谢才能进行。酶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催化剂,只有酶存在,人体内才能进行各项生化反应。 在生物体内,酶发挥着非常广泛的功能。信号转导和细胞活动的调控都离不开酶,特别是激酶和磷酸酶的参与。酶也能产生运动,通过催化肌球蛋白上ATP的水解产生肌肉收缩,并且能够作为细胞骨架的一部分参与运送胞内物质。一些位于细胞膜上的ATP酶作为离子泵参与主动运输。一些生物体中比较奇特的功能也有酶的参与;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参与在动物消化系统的工作。以淀粉酶和蛋白酶为代表的一些酶可以将进入消化道的大分子(淀粉和蛋白质)降解为小分子,以便于肠道吸收;在代谢途径中,多个酶以特定的顺序发挥功能:前一个酶的产物是后一个酶的底物;每个酶催化反应后,产物被传递到另一个酶。有些情况下,不同的酶可以平行地催化同一个反应,从而允许进行更为复杂的调控。

配合物在医学中的应用.

配位化合物在医学中的应用 配位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组成较为复杂、在 理论和应用上都十分重要的化合物。目前对配位化 合物的研究已远远超出了无机化学的范畴。它涉及 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催化动力学、电化学、量子化学等一系列学科。随着科学的发展,在生物学和无机化学的边缘已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生物无机化学。新学科的发展表明,配位化合物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配位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生化检验、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等方面。本文对配位化 合物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医学、药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作简单的论述。 1 配位化合物及其理论的发展 1.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配位化合物( coordination compound, 简称配合物, 旧称络合物) 是指独立存在的稳定化合物进一步结合而成的复杂化合物。从组成上看,配位化合物是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对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统称为配位体)和具有接受孤电子对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空位的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子)按一定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 中心原子大多是位于周期表中部的过渡元素。配位体中可作为配原子的总共约有14种元素,它们主要是位 于周期表的A、A、A族及H - 和有机配体中的C原子,这些元素是: H、C、O、F、P、S、Cl、As、Se、 Br、Sb、Te 、I[ 1]。 1. 2 配位化合物理论的发展配位化合物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国外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在1704年,普鲁士染料厂的工人迪巴赫( Dies-bach) 把兽皮或牛血、Na2CO3在铁锅中煮, 得到一种兰色染料普鲁士蓝( Fe4[ Fe( CN)6]3)[ 2]。虽然如此,人们通常还是认为配位化合物始自1798年法

浅谈物理在医学上的应用

浅谈物理在医学上的应用姓名:雷宜学号:20112744 班级:食质11-2班物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学习物理不只是学习它的理论知识,更是要学以致用。物理在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这次我就来浅谈一下物理在医学领域上的一些应用。 一、物理在植物医学上的应用 利用温、光、电、磁、辐射、遥感、激光等物理技术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具有无污染、无残毒、效果好、成本低的特点,是一种无公害植保新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微波、荧光、激光杀虫 美国用微波快速加热杀死面粉和谷物中的害虫,当微波加热到60℃时所有害虫都被杀死,用15千兆赫以上频率的微波杀虫仅需6秒钟。象鼻虫寄生于玉米、麦类籽粒中由于虫体的含水量比谷物高微波可快速杀死谷物中的害虫而不影响其发芽率。荷兰菲利浦照明灯具公司研制成一种太阳能荧光杀虫器用太阳能电池板作电源太阳光照射1小时,电池板可使,13-15小时,采用TL—16超节能灯管和高频镇流器,省电55%-60%杀虫电场的电流和电压更高杀虫范围更宽。英国用激光扫描法鉴别寄生在马铃薯中的线虫种类。德、日用红外线扫描早期诊断作物病害提高防治效率。 2、静电、磁场处理农药 用静电或磁场处理农药,使农药分子极化,更有效地被吸附于害虫和植物体上,可提高农药药效,减少农药用量50%。

3、辐射、空气放电保鲜 利用辐射线、静电场、空气放电产生的空气负离子、臭氧可杀虫灭菌广泛用于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贮藏保鲜。浙江省柑桔研究所用空气放电技术保鲜柑桔110天好果率94%。广西桂林空军炮兵学院用空气放电技术保鲜,金柑贮藏50天,好果率89%,温州蜜柑29000kg,贮藏127天,好果率99%。中科院石家庄辐射技术中心年处理水果和马铃薯各24000t,增加经济效益500多万元。 二、物理在疗养医学上的应用 自然界的物理因子——电、光、声、磁与人类生存与健康息息相关,这些物理因子具有双重作用:离开它们人类不能生存;超过一定强度,则引起机体损伤甚至死亡。物理疗法是将自然物理因子和人工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康复,提高健康水平的一种治疗方法。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理疗学的发展和进步丰富了疗养学的治疗手段,尤其在缺乏海水、矿泉等自然疗养因子的疗养院,理疗已成为主要治疗方法。正确运用人工物理因子,对提高疗养效果、加速疾病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1、电疗法与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可进行肝胆区直流电疗,15次1个疗程,有预防结石形成的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脾区直流电疗,可调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近年来,有学者研究了较大分子药物,如利多卡因、地塞米松、透明质酸酶、芬太尼等的导入。每隔数分钟逆转1次极性的方法可使

酶的分类、命名及与医学的关系

第四节酶的分类与命名 一、酶的分类 1.氧化还原酶类(oxidoreductases) 催化底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酶类,如琥珀酸脱氢酶。 2.转移酶类(transferases ) 催化底物之间进行基团的转移或交换的酶类,如氨基转移酶。3.水解酶类(hydrolases) 催化底物发生水解反应的酶类,如蛋白酶、淀粉酶等。 4.裂解酶类(lyases) 催化底物移去一个基团并留下双键的反应或其可逆反应的酶类,如碳酸酐酶。 5.异构酶类( isomerases) 催化各种同分异构体之间相互转化的酶类,如磷酸丙糖异构酶。 6.合成酶类(ligases, synthetases) 催化两分子底物合成一分子化合物,同时偶联有ATP的磷酸键断裂释能的酶类,如谷氨酰胺合成酶。 二、酶的命名 1. 习惯命名法——推荐名称 ⑴规则:将底物名字、或底物发生的反应、或该酶的生物来源等 加在“酶”字前面组合而成的命名法。 ⑵举例: 按催化反应类型分类:脱氢酶、脱羧酶、连接酶、聚合酶等。 按组织来源及性质分类:胃蛋白酶/胰蛋白酶,酸/碱性磷酸酶等。

2. 系统命名法——系统名称 ⑴规则:系统命名包括酶作用的底物名称和该酶的分类名称。 若底物为两个或多个则通常用“:”号隔开,作为供 体的底物,名字排在前,而受体名字在后。 ⑵举例:乳酸脱氢酶的系统名称是L-乳酸:NAD+氧化脱氢酶介绍国际系统分类(课本P36最后) 第五节酶与医学的关系 一、酶与疾病的关系 (一)酶与疾病的发生 有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酶的异常或酶活性受到抑制有关。 例如:酪氨酸酶缺乏引起白化病。 (二)酶与疾病的诊断 临床上常通过测定血中酶的活性来协助诊断某些疾病。 例如:急性肝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升高。(三)酶与疾病的治疗 许多药物可通过抑制生物体内的某些酶来达到治疗目的。 例如:磺胺类抗菌药是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二、酶在医学上的其他应用 (一)酶作为药物用于临床治疗 述:酶作为药品最早用于助消化,如胃蛋白酶。现在酶作为药品已扩大到消炎、抗凝、促凝及降压等方面。 举例:课本P37

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五行学说也是被引进医学领域的哲学学说,代表着一种比阴阳学说更进一步的哲学思想租认识方法。阴阳学说的认识方法建立在“一分为二”的基础上,主要是针对互相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五行学说的认识方法建立在“五行归类”的基础上,则不再是针对互相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而主要针对各种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或现象内部结构之间的互相联系。古代医家将五行学说引进医学领域,为研究人体脏腑组织结构之间和生理病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一种比较原始的系统思维,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学领域的哲学思想。 五行学说以五行为论理工具,具有比较朴素的系统思想,被引进医学领域以后,仍是发挥论理工具和系统思想的指导作用。 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分析研究人体的复杂结构和脏腑组织器官的五行属性;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来分析研究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五行之间的乘侮来阐释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用五行学说阐释五脏的生理功能,首先要将五脏与五行的基本特性相比类,分别确定五脏的五行属性。即: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在此基础上,将六腑和其他组织器官以及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五方、五时、五气、五昧、五色、五音、五律等,分别归属五行。然

后,根据各自的基本特性和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五脏之间、五脏与其他组织器官之间以及与自然界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比如: 肝属木,心属火,因木能生火,故肝藏血以济心。 心属火,脾属土,因火能生土,故心阳之热以温脾。 脾属土,肺属金,因土能生金,故脾生化气血以充肺。 肺属金,肾属水,因金能生水,故肺之清肃可助肾水下行。 肾属水,肝属木,因水能生木,故肾水藏精可以养肝。 这是用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互相资生的关系。 再如: 肝木克制脾土,可以疏泄脾土之雍滞。 脾土克制肾水,可以制约肾水之泛滥。 肾水克制心火,可以制约心火之亢盛。 心火克制肺金,可以制约肺金清肃太过。 肺金克制肝木,可以制约肝阳之过亢。 这是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应用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已渗透到医学及其管理的各个领域。 人工智能是当代计算机应用的前沿。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编制的辅助诊治系统,一般称为“医疗专家系统”。这种系统借助计算机辅助诊断和辅助决策,在计算机上建立数学模型,对病人的信息进行处理,提出诊断意见和治疗方案。其核心由知识库和推理机构成。由于在诊治中有许多不确定性,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这种不精确推理问题,使医疗专家系统更接近医生诊治的思维过程,获得较好的结论。有的专家系统还具有自学功能,能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再获得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诊治水平。 这类系统较好的实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MYCIN系统,它能识别出引起疾病的细菌种类,提出适当的抗菌药物。在中国类似的系统有中医专家系统,或称“中医专家咨询系统”。此外,人工智能在医学还有很多的方面的应用。 医院信息系统(HIS): 用以收集、处理、分析、储存和传递医疗信息、医院管理信息。一个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可以完成如下任务:病人登记、预约、病历管理、病房管理、临床监护、膳食管理、医院行政管理、健康检查登记、药房和药库管理、病人结帐和出院、医疗辅助诊断决策、医学图书资料检索、教育和训练、会诊和转院、统计分析、实验室自动化和接口。 医学情报检索系统: 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库技术和通讯网络技术对医学图书、期刊、各种医学资料进行管理。通过关键词等即可迅速查找出所需文献资料。 计算机情报检索工作可分为三个部分:①情报的标引处理;②情报的存贮与检索;③提供多种情报服务,可向用户提供实时检索,进行定期专题服务,以及自动编制书本式索引。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制的“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MEDLARS)是国际上较著名的软件系统,这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实时联机检索的网络检索系统。通过该馆的IBM3081计算机系统能提供联机检索和定题检索服务,通过通讯网络、卫星通讯或数据库磁带的方法,在16个国家和地区中形成世界性计算机检索网络。其他著名的系统如IBM4361,MEDLARS等。中国开发了一些专题的医学情报资料检索系统,如中医药文献、典籍的检索系统。 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包: 药物代谢动力学运用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定量地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等动态变化的规律性。人体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不可能也不容易直接测定,因此常用血尿等样品进行测量,通过适当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和推断药物在体内各部分的浓度和运动特点。在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中,最常用的数学方法有房室模型、生理模型、线性系统分析、统计矩和随机模型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与应用,都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不开。已开发了不少的药代动力学专用软件包,其中较著名的有NONLIN程序(一种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程序)。 疾病预测预报系统: 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规律,与环境、社会、人群免疫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计算机可根据存贮的有关因素的信息并根据它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作出人群中疾病流行情况的预测预报,供决策部门参考。荷兰、挪威等国还建立了职业病事故信息库,因此能有效地控制和预测职业危害的影响。中国上海、辽宁等地卫生防疫部门,对气象因素与气管炎、某些地方病、流行病(如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等)的关系作了大量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用这些模型在微型机上可成功地作出这些疾病的预测预报。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医学科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更好地利用医学知识

回归分析在医学中的应用

毕业论文 (2014 届) 题目回归分析在医学中的应用 学院数学计算机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级2010级3班 学生学号12010244100 学生姓名蔡慧 指导教师纳艳萍 2014年5月8 日

毕业论文任务书 附表一 论文题目回归分析在医学中的应用选题方向应用数学 学生姓名蔡慧所学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级10级(3)班指导教师姓名纳艳萍所学专业应用数学职称讲师 一、毕业论文基本要求(指导教师填写:包括学生论文应完成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要求、学生应遵循的学术规范、论文对本专业相关能力的训练要求等)。 1、所选论文题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2、认真学习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搜索、查阅与论文有关的各种资料. 3、按规定程序认真撰写论文,按时完成初稿并提交论文. 4、论文的观点正确,内容充实,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5、引用参考资料、信息及运算准确无误.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二、学生学术诚信承诺: 郑重承诺:本论文在选题、写作、修订完稿过程中将保守学术诚信之要,由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所使用的相关资料、数据、观点等均真实可靠,凡论文引用他人观点、材料均将注明出处,保证不剽窃或不正当引用他人学术成果。如有违反上述内容者,本人愿承担一切后果。 学生签名:年月日 三、毕业论文合作者及分工: 独立完成 四、毕业论文进度安排 阶段各阶段内容起止时间指导教师 检查签名 1 选择论文题目,查阅相关文献2013.12.1—2014.3.1 2 撰写开题报告2014. 3.1—2014. 3.10 3 论文初稿2014. 3.10—2014. 4.10 4 论文修订稿2014. 4.10—2014. 4. 20 5 定稿2014.4.20—2014.5. 8

医学检验--常用血清酶和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常用血清酶和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1.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 2.连续监测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总活性 3.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4.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5.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6.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中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7.淀粉酶(AMY)测定 8.比色法测定酸性磷酸酶(ACP) 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 CK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 正常人体中有三种同工酶,即CK-BB(CK1)、CK-MB(CK2)和CK-MM(CK3)。 CK作用后生成的磷酸肌酸含高能磷酸键,是肌肉收缩时能量的直接来源。 CK需要镁离子激活。 1.原理 酶偶联反应测定CK活性浓度。 在340nm监测NAD(P)H的生成量,可计算出CK的活性浓度。 2.生理变异 年龄、性别和种族对CK含量都有一定影响。 CK含量和肌肉运动密切相关。 3.参考值 男性38~174U/L(37℃); 女性26~140U/L(37℃)。 4.临床意义 升高: (1)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生后2~4h此酶即开始升高,12~48h达最高峰值,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在2~4天降至正常水平。 (2)病毒性心肌炎。 (3)肌营养不良症、皮肌炎、骨骼肌损伤。 (4)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及一些非疾病因素如剧烈运动、各种插管及手术、肌肉注射冬眠灵和抗生素。 降低:甲亢,长久卧床者总CK(主要为CK-MM)可下降。 5.CK同工酶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 CK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正常人体中有三种同工酶:

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和发展

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和发展 发表时间:2010-11-01T13:32:03.9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8期供稿作者:于欣王玉红[导读] 重组DNA技术的发展使得设计新的无毒副作用的疫苗成为可能,并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于欣王玉红(通讯作者)(辽宁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大连 116011)【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8-0206-02 【摘要】基因工程在诊病、制药、病毒疫苗、治疗疾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它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人们期待着基因工程能给人类带来财富、健康和幸福。 【关键词】基因工程抗体 DNA 遗传基因重组基因工程制药基因工程抗病毒疫苗基因工程治疗疾病基因工程诊病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医学已经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疾病。新的药物层出不穷,在医学历史上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波澜。近年来,尤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胚胎细胞工程,动、植物细胞工程备受科学家青睐。其中最为基本的就是基因工程。那么,究竟什么是基因工程呢?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按着人们的科研或生产需要,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切割,拼接形成重组DNA,然后将重组DNA与载体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再将其引入到没有该DNA片段的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生产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产品或创造出生物的新性状,并使之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按目的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系统,分为原核生物基因工程、酵母基因工程、植物基因工程和动物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工农业生产和医药卫生事业开辟了新的应用途径,也为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方法。基因工程还可应用于基因的结构、功能与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等重大问题的探讨。基因工程是最为复杂的科学技术之一。 基因工程的基本程序简单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对目的基因的提取;2.对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受体细胞导入的检验。 2 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发展和影响 目前,通过重组DNA产生的工程菌已大量高效地合成出许多人体中的活性多肤,为人体战胜多种疑难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也是国际医药工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重组DNA技术的发展使得设计新的无毒副作用的疫苗成为可能,并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正在开发研制的疫苗种类繁多,成为控制疾病的有效手段。 蛋白质工程是指根据蛋白质的立体结构,采用基因工程等各种手段,根据人们的意愿对天然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使之在多种性能方面优于天然蛋白质。在医学方面,可望通过某些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与毒素队融合,来制造“生物导弹”药物,用以攻克肿瘤及其他疾病的治疗等。转基因动物已进入实用阶段,把人的基因或其他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的技术已经成熟,一种用途是建造新的动物模型;另一种用途是使转基因动物成为一种生物反应器,将有医学价值的活性蛋白基因导入易于繁殖的家畜或家禽受精卵中,在长成的转基因动物体液或血液中收获基因产物。 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恶性肿瘤的防治从1991年开始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科学史上最重大的科学项目之一,是当今生物学,医学领域内一项最为引人注目的系统工程。 3 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 3.1基因工程制药 基因工程制药开创了制药工业的新纪元,解决了过去不能生产或者不能经济生产的药物问题。现在,人类已经可以按照需要,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大量廉价优质的新药物和诊断试剂,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基因工程抗病毒疫苗 为人类抵御病毒侵袭提供了用武之地。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狂犬病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应用于临床,提高了人类对各种病毒病的抵御能力。 3.3基因工程治疗疾病 基因治疗有两种途径,一是体细胞的基因治疗,二是生殖细胞的基因治疗。体细胞的基因治疗是将正常的遗传基因导入受精的卵细胞内,让这种遗传物质进入受精卵的基因组内,并随着受精卵分裂,分配到每一个子细胞中去,最终纠正未来个体的遗传缺陷。而生殖细胞的基因治疗是将人类设计的“目的基因”导入患有遗传病病人的生殖细胞内,此法操作技术异常复杂,又涉及伦理,缓行之理充足,故尚无人涉足。 3.4基因工程诊病 运用基因手段诊病,从基因中寻找病根,旨在根治遗传性疾病和为癌症、艾滋病、白痴病之类的“不治之症”寻找新的诊断渠道。目前,聚合酶链反应的基因诊断技术是在基因水平上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的最新技术。此外,用在法医上,特别是鉴定犯罪,只要在犯罪现场采到一滴血、一根毛发或者微量的唾液、精斑或者单个精子,都可为擒获犯罪提供线索。 基因工程是20世纪生命科学领域中最伟大的成就,开辟了生命科学的新纪元。基因工程是一种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是生物工程的灵魂,它可以超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界限,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基因工程不仅在医学上应用广泛,而且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冶金、环保等领域,为人类的丰衣足食和健康长寿提供了持续的实用价值很高的产品,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参考文献 [1]李立家,肖庚富.基因工程.2004. [2]朱宝泉.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工业中的应用及进展.1997(2).

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

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 骆旺达 (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612班15061230) 摘要: 目的:了解激光的基本特性及激光仪器在医学中的作用。 方法:通过分析激光4个基本特性,对其在医学中的应用进行分类总结。 内容:进行传统医学与激光医学的对比,探讨激光在医学上的应用。 结果:通过对比分析,了解激光为何能在医学中发展。 结论:激光已被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研究及医疗诊断、治疗。 关键词: 激光;激光医学仪器应用;激光特性;激光针灸 引言 激光(laser)是受激辐射光放大的简称。1964年经钱学森教授建议而得此名,它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激光医学是激光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一们新兴的边缘学科。上世纪60年代,激光问世不久,就与医学结合起来。激光技术从临床诊断、治疗到基础医学研究被广泛应用。目前激光医学已基本上发展成为一门体系完整、相对独立的学科。在医学科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激光有4个特性: 1)方向性好。普通光源表面所辐射出来的每列光,是向四面八方发散的;而激光束的发散角是很小的,与普通光束相比差10倍~10000倍,是理想的平行光束。利用激光方向性好的特点,经聚焦后可获得不同尺寸的光斑,分别用做普通手术刀和微手术刀;还可以进一步压缩光斑到1um,直接对DNA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切割或对接。 2)高亮度,强度大。激光的方向性好,其能量可以在时间及空间上高度集中起来,使激光的亮度达到普通光的1×1012倍1×1019倍,强度可达1×1017W/cm2,在医学上用其独特的优点,可以对肿瘤及其他病变组织进行照射治疗,可使病变组织立即汽化而消失或做组织的切割及组织焊接。 3)单色性好。一般的激光器只发射单一波长的激光,是世界上最好的单色光源,给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增加了新的手段。 4)相干性好。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具有相对固定的位相差,使得激光的相干性非常好。激光全息技术已广泛地应用在牙科、眼科和肿瘤科,来观察和分析细胞及其生物组织的形态。 激光仪器在医学上的应用:

激光技术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

激光技术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 ——物理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摘要】:应用是高新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本文从激光的基本特性出发,以激光与人体相互作用产生的热效应为根据,综合论述了激光在医学临床上的两种主要应用方式:激光凝固疗法和激光汽化疗法. 【关键词】:应用激光医学临床激光技术激光汽化激光凝固疗法【引言】:激光是物质受激辐射产生的一种相干光,具有单色性好,高亮度,辐射方向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使激光非常适合于疾病的诊断、监测和高精度定位治疗。1963年Goldm an等人用激光有效地治疗了皮肤病,从而揭开了激光医疗技术革命的序幕。随着各种新型激光器的研制与开发,激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激光疗法。激光疗法具有非接触、无侵袭等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激光用来治疗疾病时,就是利用激光高能量密度辐射对人体组织所产生的生物效应,这些生物效应主要包括: 光热效应、光压效应、光化效应、生物刺激效应、强电磁场效应等。本文从激光的生物效应机理以及临床应用方面阐述激光技术在医学上的若干应用。

一、临床应用 1. 激光诱导荧光光谱诊断 近年来,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诊断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已引起国内外肿瘤专家的关注。这种方法有利于在肿瘤早期找出其存在的部位,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目前,人们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法诊断肿瘤组织主要有两种方法: a. 外加光敏物质诊断 根据荧光物质与肿瘤组织有比较强的亲和力的原理,在病人静脉注射或口服光敏剂后一段时间(一般为48~72h)接受激光照射,根据记录下来的荧光光谱特性曲线,便可以确定肿瘤的部位。但这种方法常受到其他组织荧光和自体荧光的干扰,容易引起误诊,所以这种非自身的激光诱导荧光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尚待改进,医学界正致力于寻求更为有效且无副作用的染色药物。 b. 自体荧光光谱诊断 该方法不用外源性荧光物质,利用人体组织在激光激励下产生的荧光,进行光谱特征分析,可以将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区分开来。以荧光强度比为参数诊断胃癌在实验和临床上已获得成功。该方法能够避免注射或口服光敏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不会损伤病变组织的生物状态和正常细胞的生理功能,因而是一种无侵袭诊断技术。同时该方法快捷、无损伤,避免了活检需长时间等待病理分析结果的缺点,它将会成为早期肿瘤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

人工智能在医学上的应用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本文阐述了人工智能的概念,概括了人工智能的起源和发展,总结发展历史,对人工智能发展前景进行探索,并探讨了人共智能在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人工智能,医学,应用。 前言: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其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已经渗透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各种冠以“智能”的学科、技术、系统、工程和产品,以及各种以智能为标志的社会形态、产业领域和生活方式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智能”这个具有无限潜力的学科,正在以其无穷的魅力引领者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医学领域,其应用前景无限,同时也任重道远。 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如何用人工的方法去模拟和实现人类智能的学科,它是集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研究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较传统科学技术技特别突出。 人工智能从产生以来走过一条坎坷和曲折的发展道路。从古希腊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的演绎法,到德国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兹奠定的数理逻辑的基础;再从英国数学家图灵1936年创立的图灵机模型,到美国数学家、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先驱莫克利等人1946年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这些都为人工智能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和物质技术基础。

1943年,美国神经生理学家麦卡洛克和皮茨一起研制出了世界上的第一个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开创了以仿生学观点和结构化方法模拟人类智能的途径;1948年,美国著名数学家威纳创立了控制论,为以行为模拟观点研究人工智能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1950年,图灵发表《计算机能思维吗》著名论文,明确提出了“机器能思维”的观点。至此,人工智能初步形成,这一时期被称为人工智能的孕育期。 1956年夏季,以美国年轻数学家、计算机专家麦卡锡为主的10位来自美国数学、神经学、心理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年轻杰出科学家在达特茅斯大学举行夏季学术研讨会,他们在一起共同学习和探讨了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的有关问题,麦卡锡提议正式采用“人工智能”这一术语。从此,一个以研究如何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的新兴学科——人工智能诞生了。此后,人工智能有了较大的发展。正当人们为人工智能所取得的成就而高兴的时候,人工智能遇到了许多困难,遭遇了很大挫折。但先驱们没有放弃,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开创了一条以知识为中心、面向应用开发的研究道路,人工智能逐步向应用方向发展。至今,科学家们在人工智能在医学上的应用研究越来越积极。 通过查阅资料,我总结出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有如下这些: (1)、人工智能可以为医生提供完整和有效的信息,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2)、人工智能极大提高医学数据的测定和分析过程的自动化

血清酶对肝胆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血清酶对肝胆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姓名:吴氏海燕 学号:201340627 地址:广西医科大学-药学2013级19班2组 【摘要】探讨血清酶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急诊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及胆结石组5’-NT水与对照组比较均呈显薯性升高。血清酶检测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具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一项干蛋疾病辅助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核苷酸酶类;肝炎;肝硬化;肝结石 【前言】血清中有很多酶,是血清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血细胞和各种组织。除少数血清酶在血中发挥重要催化功能外,大多数血清酶的活性很低。但当体内某些器官或组织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影响一些血清酶的活性,因此测定血清酶活力在疾病诊断上具有重意义。血清酶活力测定已广泛用于诊断与治疗肝胆疾病,心肌梗死,肿瘤,骨骼疾病等。 A/血清酶对肝胆疾病诊断的应用: 当肝脏病变时,可引起血清中很多酶活力的变化,主要有:转氨酶(sAST),卵磷脂-胆固醇转酰基酶(LCAT),?-谷氨酸转肽酶(?-GT)。 I/转氨酶(sAST): 转氨酶(aminotransferase,transaminase)是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一类酶。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组织和微生物中,心肌、脑、肝、肾等动物组织以及绿豆芽中含量较高。转氨酶参与氨基酸的分解和合成。此酶催化某一氨基酸的α-氨基酸转移到另一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成α-酮酸。转氨酶是人体肝脏这个“化工厂”正常运转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是肝脏的一个“晴雨表,肝细胞是转氨酶的主要生存地。当肝细胞发生炎症、中毒、坏死等时会造成肝细胞的受损,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 人们常常对转氨酶存在各种错误认识,认为转氨酶升高就是肝炎;转氨酶异常就有传染性;转氨酶水平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呈正比等等。事实上,很多情况下转氨酶水平正常与否,不能代表肝脏功能好坏单纯转氨酶偏高。 转氨酶高的早期症状?一些人认为转氨酶高意味着肝炎,转氨酶高还不能确定是病毒性肝炎,确定患上肝炎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点才成立。 1、有肝炎的症状、体征(如发热、厌油、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差、肝脏肿痛等)和临 床诊断(如急性黄疸型、慢性迁延型等); 2、血清转氨酶增高;病原学诊断(有抗甲肝抗体是甲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 抗体阳性是乙型)。

脂肪酶与淀粉酶的临床意义

脂肪酶与淀粉酶的临床意义 (源于丁香园)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且较为严重的急腹症,其发病迅猛,病死率高。急性期胰腺炎和其他急腹症较难鉴别,且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因而急性胰腺炎的及时准确诊断尤为重要。 急性胰腺炎临床症状多有典型的腹痛、恶心、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升高。每一天都有很多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用于评估腹痛患者,甚至是常规生化检查的一部分。 血清淀粉酶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急性胰腺炎酶学诊断指标之一,优点是技术简单,容易获得,灵敏度高。脂肪酶存在于胰腺腺泡内,当患者发生胰腺炎时,腺泡出现损伤并致使脂肪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导致血清中脂肪酶含量升高。脂肪酶作为胰腺组织分泌的消化酶,在胰腺疾病的特异性较淀粉酶高,可作为胰腺疾病的主要辅助诊断指标。 然而在平常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急性胰腺炎患者,有的血清淀粉酶升高而脂肪酶活性不升高;有的脂肪酶活性升高而血清淀粉酶不升高;有的淀粉酶和/ 或脂肪酶升高却不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所有这些叫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无所适从,因为解释这些测试结果可能非常困难。 血清淀粉酶和/ 或脂肪酶正常,能诊断急性胰腺炎吗?胰腺急性炎症和自身消化导致淀粉酶和脂肪酶的释放,血液中的水平升高。出于这个原因,在急性腹痛患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水平正常通常会排除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诊断急性胰腺炎脂肪酶阴性预测值非常高(≥95%)。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胰腺炎的诊断却可能极具挑战性。急性胰腺炎时,患者可表现为正常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 根据一些学者研究发现,19%~32% 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正常的血清淀粉酶。因此,单纯检测血清淀粉酶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报道指出,伴高甘油三酯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水平不升高,其原因是不确定的,最有可能是某些血清因素抑制了酶的活性。急性酒精性胰腺炎也常常有正常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单纯依靠高淀粉酶血症,对于急性酒精性胰腺炎的诊断是不合理的,应该放弃。在急性胰腺炎时正常血清淀粉酶可以见到,但正常血清脂肪酶是极其罕见的。Shafqet 等报告了首例氢氯噻嗪引起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正常脂肪酶。Shah 等认为,临床上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正常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应该被予以接受。急性胰腺炎时表现为正常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可出现在高甘油三酯血症、大量胰腺坏死、胆石胰腺炎、酒精性胰腺炎及急性胰腺炎恢复期患者等疾病中。重症胰腺炎时由于胰腺组织大量坏死,胰腺腺泡严重破坏,淀粉酶生成很少,脂肪酶不能再分泌,导致血淀粉酶/ 脂肪酶反而可能不高。正如肝衰竭时转氨酶进行性下降一

电子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生物医学电子学是应用电子技术解决生物医学中的问题,从生命体本身的特殊性出发,来研究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处理、显示与记录等电子学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理论、方法与手段。 生物医学电子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确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但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大量的电子学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已经获得广泛应用,激发了生物医学欧诺工作着与工程师或物理学家之间的密切合作。生物医学电子学发展十分迅速,研究领域不断括宽,地位日益重要,展示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生物医学电子学综合应用电子学和有关工程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从工程科学的角度研究生物、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功能与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1] 电子学由产生的那刻,就注定是为其他学科服务,也与其他学科共同发展。特别是在生物电被发现后,生物医学和电子学更是一拍即合,相互扶持,共同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和发展着。 1676年,光学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微观的世界,推动着医学的发展。1895年,X射线的发现,使得医学更上一层楼。上世纪三十年代,电子显微镜的产生推动着微生物学的发展,也因此使医学更进入了更精微的世界。 随着生物医学电子学的发展,电子技术逐步深入医学领域:医学的电子设备、人造器官等等。如果这些技术和设备消失了,那么,很多的医疗技术也会随之消失,甚至很多小毛病也会因此没检查出来结果变大病然后死亡。 说到医疗的电子设备,很多人都了解,例如呼吸机、CT、心电图仪器等。下面,就详细讲解心图仪器: 心电图是一种经胸腔的以时间为单位记录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并通过皮肤上的电极捕捉并记录下来的诊疗技术。这是一种无创性的记录方式 人体心脏工作产生的生物电流在身体表面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电势,并且随心跳的节律呈现规律性的升降变化,通过电极将变化着的电位差检测并记录下来就是心电图(ECG)。心电信号是一种带宽为0.05Hz 至100Hz(有时高达1kHz),幅度在10μV~5mv的微弱交流信号,并且混杂有人体生物电干扰以及各种外部电磁干扰。如何从环境噪声中提取微弱的心电信号是设计的难点和要点。[2] 低成本低功耗便携式简易心电图仪是设计的最大考量。它顺应了保健电子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系统采用常见电池供电,能采集标准导联方式I或II心电信号,通过放大、滤波得模拟心电信号(ECG),并能利用液晶实时显示或存储回放ECG波形。 分析可知,简易心电图仪系统主要包括输入回路、前置放大模块、后级放大模块、滤波网络模块以及存储回放等模块。设计重点在于前置放大模块,和滤波网络模块和数字化存储回放部分。 在未来,可植入式的装置可能会应用于相性心电图的记录和诊断。这些装置还有可能通过兴奋某些神经(如,迷走神经)的方式来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此外,这些装置还可能释放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甚至可以直接对心脏进行除颤。 作为交叉科学,生物医学电子学的研究是双向的:一方面将电子学用于生物和医学领域,使这些领域的研究方式从定性提高到定量、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从单向信息到多项信息;另一方面生命过程中揭示出的许多规律,特别是经过亿万年进化而形成的生物信息处理的优异特性将会给电子学科以重要的启示,这不仅会推动电子学的发展,还将会使信息科学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