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方式调结构促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转方式调结构促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转方式调结构促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转方式调结构促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转方式调结构促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关于制约苍山县庄坞镇蔬菜产业科学发展的调研汇报

摘要:蔬菜产业作为庄坞镇的支柱产业,对实现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全镇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找出制约其科学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庄坞镇蔬菜产业科学发展建议对策

庄坞镇位于苍山县东南部,地处罗庄、郯城、苍山三县区交界处。东、北和罗庄区的黄山镇、褚墩镇为邻,东靠沂河,沂河东属郯城县的庙山镇,南面与郯城县的胜利乡接壤,西面与本县的长城镇、磨山镇相连。232省道汤郯公路干线纵横贯通,交通方便。总面积84.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万亩,辖11个工作区,53个行政村,总人口8.9万人。庄坞镇系沂武河冲积平原,土层深厚,质地适中,通透性良好,肥力较高。独特的地域环境和适宜的自然、气候特征,特别适合蔬菜种植。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创汇蔬菜、温室油桃、优质粮食、四种五收、早春西瓜草莓等五大优质农产品基地,享有“中国牛蒡之乡”、“山东洋菜园”之美誉。

一、庄坞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庄坞镇党委、政府以建设优质特色农业大镇为目标,重点打造了“蔬菜重镇”和“林果强镇”两大特色品牌。2012

年,牛蒡、大根、山药和日本洋葱等创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5万亩,四种五收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2万亩。特别是庄坞牛蒡的发展,商品化种植始于1980年,发展到2012年已经形成了当地3.6万亩,外地辐射10万亩的种植规模。形成了牛蒡酒、牛蒡茶、牛蒡胶囊、牛蒡饮料、五行茶等八大系列20个多各个产品。注册了“多善多”、“双营”、“情海”、“多哈”等注册商标,其中“多善多”产品在中国绿色食品2009烟台博览会上一举拿下金奖,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在大力发展牛蒡种植的基础上,庄坞镇于1999年从江苏丰县和连云港引进优质大萝卜品种,主要品种有短叶13号、RA-0901、碧玉春、日本夏之玉、春雷4号等。大萝卜生长周期短,大约为60天,一年可两季生,分别在立春、立秋前后播种,亩产5000公斤。目前,庄坞镇本地种植面积已达2000亩,主要集中在南、北营子;南、北多福;西高尧等沂河沿线村庄,在外地辐射种植面积已达2000亩,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产基地。由于大萝卜具有食用、医疗等价值,有清热、解毒、散瘀、健胃消食、化痰止咳、补中、安五脏等功能,且对于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产品销路较好,主要销往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并出口日本、韩国等地创汇,亩产增收5000元。

目前全镇已发展种植专业合作社33个,牛蒡、油桃等县级优质农产品基地3个,有机转换认证了牛蒡、大萝卜、油桃、山药、西红柿等品种16个。发展民营企业120家,其中具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12家,外商独资、合资企业5家,建立了高标准牛蒡加工生产线120条,国内市场庄坞牛蒡占到全国45%以上份额,国外畅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年可创汇1100万美元。

二、制约蔬菜产业科学发展的因素

虽然目前庄坞镇的蔬菜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化水平不高。现在庄坞镇的蔬菜产业主要围绕出口创汇蔬菜和牛蒡深加工项目,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营销品牌化整体水平偏低,基地建设小而散,骨干龙头企业少,精深加工产品少,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规模优势。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蔬菜产业要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产业,需要有一套完备的科技知识普及推广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用科技支撑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目前庄坞镇在蔬菜生产方面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特别是制约蔬菜发展的水、电、渠系等问题仅靠一家一户根本无力解决,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无序经营状态,直接影响了蔬菜产业发展后劲。同时,蔬菜基地主要由租赁土地的种植大户所为,即使他们按标准化生产的规程生产出

蔬菜,由于没有设立专门的检验机构、人员、设备,从而也无法实现认证标识销售,也不能实现优质优价。而且,全镇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稀缺,全镇53个村,仅有5名真正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平均每11个村才能有1名专业技术人员,已逐渐成为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三是市场信息滞后。蔬菜产业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蔬菜产销信息收集、发布不畅,在一定程度上使蔬菜生产与市场衔接不紧密,导致市场对蔬菜生产的引导、调节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农民种植蔬菜主要以农产为单位分散经营,缺乏对市场的宏观了解,每年种植什么蔬菜完全是靠上一年市场行情来决定,大多处于盲目种植,而蔬菜的市场行情在上下年之间的波动很大,造成种菜农民市场收益低下。

四是价格受多方面影响。蔬菜产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蔬菜生产时常遭遇台风、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作物受淹、减产等,从而影响种植效益。庄坞的蔬菜大多为创汇蔬菜,受国外市场牵制多、影响大;以今年为例,受中日关系的影响,牛蒡的价格一度降到0.2元一斤,大量的牛蒡烂在地里无人问津。

三、蔬菜产业科学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推动庄坞镇蔬菜产业科学发展,必须按照生产低碳、生态、绿色、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蔬菜要求,在规模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品牌创建上狠下功夫,努力实现从追求数量的增加向注重质量的提高转变,从追求经济效益向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转变,力争提高蔬菜供应保障、优质高效安全和蔬菜可持续发展水平。

1、优化产业结构。一是优化种植模式。因地制宜,优化布局,高标准建设优质蔬菜基地。继续推进利泉露天牛蒡、多福大棚牛蒡、润民油桃、碧丰园葡萄等特色种植基地建设。全面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不断提高集约化种植水平,实现蔬菜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二是优化种植比例。根据市场需求,季节特征,做好蔬菜的合理布局,防止品种单一和品种泛滥。

2、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抢抓政策机遇,利用争取中央配套资金的小农水工程落户层山镇的机遇,重点支持科技示范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农林、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联合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水、电、路等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积极实施信息入村工程。争取建设基层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站,充分发挥现有农业信息示范村的作用,广泛利用信息平台,提高信息采集量和使用率,不断推动庄坞镇新农村建设信息化进程。

4、实施科技兴菜,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一是稳定科技

队伍,解决蔬菜技术难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培养蔬菜种植技术人员,使产前、产中、产后都有一支服务蔬菜的科技人员活跃在蔬菜产业第一线,解决蔬菜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二是广辟资金来源,增加蔬菜科技投入。在增加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同时,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投入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的状况;三是突出科技工作重点,做好蔬菜科技成果推广。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扩大科技示范样板,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含量、市场竞争力和土地产出率,增加种植收益。

5、培植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尽快形成蔬菜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的蔬菜生产、流通龙头企业,加快蔬菜产业化经营步伐,引导蔬菜产业化企业进驻蔬菜产业带,建蔬菜基地、搞产品加工、进行蔬菜营销。以发展蔬菜加工业为突破口,大力扶持山东富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双营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产品龙头企业,多上精细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大生产规模,使发展方式由单一的冷藏储存向深加工、配套生产多元化方向发展;打响做强牛蒡酒、牛蒡茶、牛蒡胶囊、牛蒡饮料、五行茶等八大系列产品,积极与汇源果汁、王老吉等大型企业洽谈,争取能够挂靠生产或销售,促使庄坞的牛蒡产业尽快转型升级,真正形成我镇一个产业集群。

调结构促转型预示了经济下行压力的长期性

请注册或登录我要开户 调结构促转型预示了经济下行压力的长期性 作者: [宣, 宇]时间:2014-06-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稳增长的“双轨制”逻辑,很好地解释了当前中国经济的两个典型“背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但就业仍总体良好;决策层没有 再“明确强调”房价调控目标,但房价已开始环比回落。现在看来,通过局部可控的风险暴露,引导资源“正确”流动,正是中国经济祛病健体的 一味良药。 5月多项经济指标呈现积极变化。工业生产、消费均小幅改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明显,构成“克强指数”的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新增信 贷三个指标也有了积极变化。但5月整体投资仍延续8个月的回落态势。其中房地产投资面临加速下行压力,受库存和产能过剩影响,制造业 景气改善仍未传导至上游投资端,1至5月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增幅分别回落1.7和1个百分点。部分经济指标温和回升,更多反映出短期稳增 长政策的“有限度”特征。无疑,投资仍承担着稳增长 “调节器”作用。然而,当下的投资力度远不能满足市场的 “胃口”。而一季度末以来推出的 诸如80个示范项目、放宽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放宽社会力量办医准入,由于种种制约因素,短期还难以见到明显效果。  另一方面,需要强调的是,今年历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都在强调通过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微观放活“先手棋”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以培育 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长效能动。当前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清理和压缩前置审批事项、降低执业门槛,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创业创新创造的积极 性、简化合并增值税特定一般纳税人征收率等一系列放权放活、释放改革红利的措施,充分体现了宏观调控“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政策逻 辑。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不能把今天的垫脚石变成明天的绊脚石”,其要旨即在形成“简政放权→中小微企业活力增强→就业状况良好 →经济下行容忍度提高→经济转型升级空间和力度增强”的正螺旋反馈机制。  正因如此,当下的“稳增长”措施体现出鲜明的“双轨制”特征。一方面,加快相关投资力度和资金拨付,短期形成“稳增长”的强大拉力;另一 方面,进一步简政放权、微观放活,扩大中小微企业减税等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和经济内生动能,培育后劲,是长效措施。可见,加快相关 投资进度,绝不仅为短期拉动经济增长,更是调结构、转方式的载体和抓手,这些投资本身也是简政放权和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此外,通过 结构性政策安排加强金融对“三农”支持,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这与规模刺激有本质区别。在经济持续下行压力下,一季度万元 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压力只增不减。  稳增长“双轨制”是新一届政府创新调控框架的基本内涵,它强调通过简政放权与微观放活这一内源路径。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运行态势, 政府保持定力,“不随波动频繁的市场起舞,不因莫衷一是的声音变调”,明确经济运行合理区间,只要经济运行处于这个区间,就着力促改 革、调结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如果上述逻辑成立,在就业良好的情况下,依靠投资短期拉动经济增长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就大为降低,除 非突发不可预期的外部冲击,投资稳增长力度会适可而止(类似去年二季度),稳增长“双轨制”要求更多通过改革、放权、放活创造更多空间 和动力来有效培育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长效能动。  在持续近3个多月的“稳增长”政策下,投资仍未“预期”大幅回升;相反,决策层不断推出举措减轻企业负担、扩大扶持力度,化解中小微企 业融资难和办事难的顽症,并着力督查政策落地。这个稳增长“双轨制”逻辑,好地解释了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两个典型“背离”:经济下行压力持 续存在,但就业仍总体良好;决策层没有再“明确强调”房价调控目标,但房价已开始环比回落。  现在看来,调结构促转型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决定了经济“下行压力”的长期性。这才是决策层面临的长期课题。尤其在经济转型升级、爬坡 过坎的初始期,因各级政府、市场主体的预期差异导致经济过分波动的可能加大,因此,明确和稳定预期就显得至关重要。  数据显示,1至5月城镇新增就业60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0%,超额完成阶段性目标,其中3、4、5月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17%、 5.15%和5.07%,呈回落态势。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能保持较好的就业态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简政放权、微观放活的改革举措,激发了中小微 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我们判断,中性条件下7.2%的季度增速是“合理区间”的底线,在此区间内,政策重点将在“调结构、促改革、惠 民生”上。  当前市场对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分歧,是在经济持续下行压力下,房地产政策要不要或该不该放松?去年以来,公开报道的信托兑付危 机事件至少有22起,其中55%与房地产开发有关,41%与资源矿产开发有关。局部行业风险暴露以及可能导致的连锁反应,引发政策放松预 期很自然。但我们认为,局部结构性风险释放是扭转刚性兑付心理惯性、还原和完善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 作用的必由之路。无疑,房地产市场正徘徊在十字路口。中国经济要成功转型,房地产市场就得回归本原,以释放被其吸附的大量资源,是 最根本的一环。据此而论,我们的判断是:房地产市场政策上不会整体松动,在经济窄幅震荡背景下,房地产业和资源开发等行业持续下行 压力较大,未来可能有更多相关结构性的风险暴露。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长久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刚性”兑付造成了金融市场以及参与者的不理性和不成熟。风险本来就是金融市场本质特 征之一,没有风险的金融市场,还谈什么资源优化配置?因此,通过局部可控的风险暴露,引导资源“正确”流动,正是中国经济祛病健体的一 味良药。 关闭窗口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六)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 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六)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长:60 分钟 正确答案以红色字体标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30题) 1.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答案正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旧动能转换 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上均不对 2.我国创业活动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导向有待提高。与(二十国)集团相比,中国的创新型企业比例为25.80%,在效率驱动型经济体中排在前列,与创新驱动型经济体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答案正确 十八国 二十国 二十一国 二十三国 3.(2008)年以后,中国企业法人单位数有较大增长,明显的新开企业法人单位数增长较快,2015年新增企业法人单位数达218162个,而2006年新增的企业法人数仅有70353个,2015年是2006年

的3倍多,创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引擎。答案正确 2006 2007 2008 2009 4.我国传统政府监管主要是依据(行业特征)设立,但“互联网+”经济下产业边界模糊,导致原有监管模式出现“要么多头监管,要么不知道谁来监管”。答案正确 行业特征 群众观点 政府通知 现有模式 5.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在“一带一路”贸易中,(民营企业)也是主力军,出口额占比始终保持最高且逐年上升。答案正确 个体户 国企 事业单位 民营企业 6.根据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新设立企业27900家,比上年增长5.0%。答案错误

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分析

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陆根尧发布日期:2010/8/17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浙江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简要分析了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含义和路径,并着重从产业、企业、市场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浙江新阶段经济发展之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以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为特色的浙江经济发展迅速,全省人均GDP由1978年的381元,增加到2009年的4433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已达到6490美元。工业是浙江国民经济的主体,而传统产业又占相当高的比重。当前,浙江已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传统产业,出现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产业集群。其中,皮革、化纤、纺织、服装等行业的销售收入、利润和市场占有率都位居全国前列。 虽然浙江产业结构一直在优化之中,但传统产业在浙江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007年浙江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总额的80%,而其中纺织业占了10.5%,位居第一,传统产业的投资规模依然较大。2007年,全国纺织服装等10个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的产值比重是18.3%,而浙江是28.2%,比全国高9.9个百分点。《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

见》(浙政办发[2009]72号)中所确定的产业集群试点20个行业中,也有12个属于传统产业。毫无疑问,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 1、国内外发展环境迫使浙江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从国际环境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当前国内市场已经国际化,国际竞争的影响也蔓延至国内市场,这迫使浙江企业必须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具体而言,一方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日益深化,如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并且低碳经济将加快发展,这对浙江对外贸易都将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直接影响了浙江对外贸易的进程。以出口为主的浙江企业也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国际市场的压力从客观上要求浙江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才能继续保持出口增长的良好态势。尤其是金融危机使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也使得不同国家、不同发展水平的传统产业竞争优势出现变化。以纺织产业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世界纺织产业生产中心转移到中国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纺织生产地和出口地。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很可能会加速中国沿海地区的纺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或东南亚、非洲等地转移。 从国内环境来看,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将普遍实现小康,更多的居民群体由“小康型”向“富裕型”消费结构过渡。以服装消费为例,居民消费总体上将从满足生活需要向重视服装质量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同时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随着消费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转化,一般品牌服装在总

转方式调结构促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转方式调结构促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关于制约苍山县庄坞镇蔬菜产业科学发展的调研汇报 摘要:蔬菜产业作为庄坞镇的支柱产业,对实现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全镇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找出制约其科学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庄坞镇蔬菜产业科学发展建议对策 庄坞镇位于苍山县东南部,地处罗庄、郯城、苍山三县区交界处。东、北和罗庄区的黄山镇、褚墩镇为邻,东靠沂河,沂河东属郯城县的庙山镇,南面与郯城县的胜利乡接壤,西面与本县的长城镇、磨山镇相连。232省道汤郯公路干线纵横贯通,交通方便。总面积84.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万亩,辖11个工作区,53个行政村,总人口8.9万人。庄坞镇系沂武河冲积平原,土层深厚,质地适中,通透性良好,肥力较高。独特的地域环境和适宜的自然、气候特征,特别适合蔬菜种植。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创汇蔬菜、温室油桃、优质粮食、四种五收、早春西瓜草莓等五大优质农产品基地,享有“中国牛蒡之乡”、“山东洋菜园”之美誉。 一、庄坞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庄坞镇党委、政府以建设优质特色农业大镇为目标,重点打造了“蔬菜重镇”和“林果强镇”两大特色品牌。2012

年,牛蒡、大根、山药和日本洋葱等创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5万亩,四种五收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2万亩。特别是庄坞牛蒡的发展,商品化种植始于1980年,发展到2012年已经形成了当地3.6万亩,外地辐射10万亩的种植规模。形成了牛蒡酒、牛蒡茶、牛蒡胶囊、牛蒡饮料、五行茶等八大系列20个多各个产品。注册了“多善多”、“双营”、“情海”、“多哈”等注册商标,其中“多善多”产品在中国绿色食品2009烟台博览会上一举拿下金奖,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在大力发展牛蒡种植的基础上,庄坞镇于1999年从江苏丰县和连云港引进优质大萝卜品种,主要品种有短叶13号、RA-0901、碧玉春、日本夏之玉、春雷4号等。大萝卜生长周期短,大约为60天,一年可两季生,分别在立春、立秋前后播种,亩产5000公斤。目前,庄坞镇本地种植面积已达2000亩,主要集中在南、北营子;南、北多福;西高尧等沂河沿线村庄,在外地辐射种植面积已达2000亩,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产基地。由于大萝卜具有食用、医疗等价值,有清热、解毒、散瘀、健胃消食、化痰止咳、补中、安五脏等功能,且对于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产品销路较好,主要销往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并出口日本、韩国等地创汇,亩产增收5000元。

持续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行动方案(最新)

持续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行动方案(最新)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是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按照《xx 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行动计划的通知》(xx府字〔xx〕96号)、《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xx办发〔xx〕3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的通知》(xx办字〔xx〕16号)精神,现就我市持续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制定以下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富民产业兴旺工程,加速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态化发展,建设现代高效、绿色生态、循环发展的农业强市。 二、发展目标 到xx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达到450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以上,基本形成“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一)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到xx年,全市六大富民产业总

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生猪规模循环养殖占全市年出栏生猪总量的90%以上,草地畜禽肉类总产占畜禽肉类总产比重18%以上,水稻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80%以上,全市培育超百亿产业2个(稻米、畜牧业)。 (二)绿色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到xx年,在稳定粮食总产82亿斤的前提下,绿色农产品总量占全市农产品总量的6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xx山”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实现对全市名特优农产品全覆盖。 (三)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xx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3%以上,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5%;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 三、工作重点 (一)以“三区”建设为抓手,调优县域农业产业布局 按照国家优化农业主体功能和空间布局,聚焦主要品种和优势产区,划定并建设“三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实行精准化管理,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力争每个县(市、区)都有2-3个农业主导产业进入“三区”建设的“笼子”,形成科学适度有序的农业空间布局体系。在全市主推xx蜜柚、绿色大米、有机蔬菜、有机茶叶、特色竹木、特色药材六大富民产业的总格局下,本着集中集优的原则,充分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历史传承、产业基础和群众意愿,明确各县(市、区)农业产业发展的主攻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需要反思的若干问题 1、我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目标过分强调比例关系的变化 理论界研究工业发达国家在不同工业化阶段所对应的产业各种比例关系(如钱纳里模式、库兹涅茨模式等所规定的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我国往往以此为基准来确定当前我国工业化阶段,确定三次产业之间是否存在偏差,并以“纠偏”作为结构调整的目标。当前我国一直强调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就是以为当前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从而要进行“纠偏”。 追求单纯的数量比例关系变化往往其效果难以取得。这么多年来我国一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纠偏效果并不明显,值得反思。实际上,单纯的数量上升并不能解决产业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三次)产业之间内在的协同发展往往比单纯的数量比例关系更为重要。也就是说,解决某些制约相关产业的“瓶颈”更为重要。 2、我国工业发展的定位目标没有确定 一是重化工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定位没有确定。目前我国有两种观点,一是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要尽量利用国际贸易或走出去来获取重化工业产品,从而减少能耗和污染;二是我国无法绕过重化工业阶段,重化工业将为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支撑。尽管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但依靠国外市场来发展本国经济总是存在风险和难度。不能否认根据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所总结出来的工业化规律。当然,重化工业阶段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应该说,重化工业的内容和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存在差异。 二是制造业的国际产业分工定位目标尚未确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理论界一致认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加工厂”,要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转型,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实际上,一方面,我国产业发展需要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基本出发点;但另一方面要解决产业高端化(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创造”)问题,需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是战略任务。这二者之间存在矛盾性。从而导致了我国产业政策的出台存在摇摆性或者矛盾性。 3、重视产业链升级融入国际产业链而忽视了本土产业链的建设

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实施方案

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X办发〔X〕5X号)精神,推进我省石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省政府同意,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X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为指导,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三个转化”不动摇,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去产能、降消耗、减排放,补短板、调布局、促安全,推动石化产业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X年,我省石化产业形成现代煤化工(煤制烯烃〔芳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气)、煤制油、基本化工(有机化学品、无机化学品、化肥氯碱)、精细化工(含化工新材料)4条主产业链,产值规模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实现增加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22%。产业外贸依存度达到10%以上。精细化工产值率占比由目前的18%提高到35%。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产业体系建设。现代煤化工:重点支持延长X一期填平补齐、延长X、XX二期、X煤X二期等煤制烯烃项目建设,到X年形成煤制烯烃产能520万吨;鼓励X100万吨煤制芳烃项目建设,到X年形成一期50万吨煤制芳烃产能;支持X煤集团、省燃气集团煤制气项目建设,到X年形成40亿立方米煤制气产能;支持X煤X等煤制乙二醇项目建设,到X年形成60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到X年,现代煤化工产业可转化煤炭约6000万吨,形成千亿级产值规模。煤制油:重点支持X等不同工艺路线的煤制油项目建设,到X年煤制油总产能达到1000万吨,转化利用煤炭约1亿吨,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基本化工:重点支持X煤业X等项目建设,到X年基本化工产品产能达到X万吨,形成500亿元产值规模。精细化工: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鼓励烯烃、芳烃、煤制油企业向产业链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延伸,培育壮X、X、X、X等精细化工产业园,到X年形成500亿元产值规模。 (二)努力化解过剩产能。以国家产业政策为主导,着力依法淘汰化肥、无机盐、氯碱、农药、染料、涂料、轮胎等七大行业技术落后、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严格控制尿素、磷铵、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纯碱、黄磷等过剩行业新

关于加快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关于加快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大力发展优势传统产业,初步建立了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家具制造、家用电器、金属制品、轻工造纸及中成药制造等8个行业为支柱的优势产业体系,为推动我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省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我省优势传统产业竞争力,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以企业为主体,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等为载体,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研发设计、品牌提升、渠道拓展和产业链整合,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道路,加快做大、做优、做强。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我省优势传统产业发展实现以下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8%,开展技术改造企业达到90%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 9%,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达到600家,产品技术含量国内领先,技术出口占产品出口比例进一步提高;形成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建成10个左右广东商品国际采购中心,打造一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2-3家,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5万元/人以上;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90%以上;节能技术进一步应用,“十二五”优势传统产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 到2020年,我省优势传统产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2%,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达5家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8万元/人以上。广东成为引领全国传统产业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和全球传统产业研发、设计、制造、采购和营销的中心之一。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鼓励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抓好核心技术产业化、先进装备更新、信息技术应用、品质提升、工业设计等主要环节的升级突破。制定发布《广东省鼓励进口产品和技术目录》,鼓励传统产业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等产品进口,落实《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内资项目进口设备免关税,以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教学提纲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发布处室:重项办发布日期:2011-08-10 点击数:3339 【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 “十二五”时期是宁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实现宁波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牢牢抓住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对宁波而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宁波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走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一、今后三年是决定宁波转型升级命运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宁波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而未来五年关键在前三年。当前,宁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经受着市场格局既有国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又有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双重考验,要素资源既有供给瓶颈又有价格上升导致成本不断推高的双重困扰,节能减排既要完成硬指标又要保证城乡居民生态权益的双重压力,产业升级既要压“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又要上“新”发展新兴产业的双重任务。宁波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经受住这一系列挑战与考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转型升级不

能是局部性、策略性、缓慢性的转型升级,而是要全局性、战略性、紧迫性的转型升级。 (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倒逼和机遇 宁波经济出口比重大、外贸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依赖性强。“十二五”时期,假如我们不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服务业比重,GDP要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则分别要达到年均20%以上增速才能实现。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模式改变、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和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今后5年外贸要达到年均20%的增速非常困难。 上述情况对高外贸依存度和货物贸易占主体的发展方式形成倒逼。宁波必须要抢抓国家实施扩内需战略的新机遇、国际市场新变化孕育的新机遇,从简单地卖低附加值的“仿制品”走向卖拥有专利、标准、品牌的高附加值“智造品”转变,从主要做“有形的货物贸易为主”向“有形的货物贸易与无形的服务贸易并重”转变,从主要面对国外生产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生产转变。 (二)劳动力对象、利益等形成的成本倒逼和机遇 长期以来,宁波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低成本竞争型和低附加值型的产业体系。现在这种比较优势越来越成为劣势,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一是土地资源难以支撑。二是人口承载力难以支撑。三是生产要素价格难以支

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最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坝上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剂种植结构,蔬菜成为**等坝上几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产业之1。通过实行“优种优法、范围生产、市场引导、品牌销售”,大力推动蔬菜产业化进程,蔬菜产业已见成效,构成了种植范围化、生产标准化、品种多样化、质量安全化、销售1体化、服务多元化的生产格局,成为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是北方夏秋优良蔬菜生产基地。2002年**县被农业厅命名为“**省蔬菜之乡”。 2008年被肯定为北京奥运会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被农业部命名为蔬菜产业重点县。 1、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力条件 1、气候条件独特,蔬菜品质高 **地处坝上冷凉地区,具有蔬菜生长发育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1是气温偏低年平均3.2℃,昼夜温差大,为9.4⑴4.6℃,比北京地区温差大2.8℃。蔬菜产量高、品质好、耐储耐运;2是光照条件充足,年照时数2908小时,比北京多202小时,78月份光能更好,非常适合露地菜生产;3是雨热同季,月平均气温不高于19℃,蔬菜生长旺盛,病虫害产生轻。 2、无公害条件具有 **县气候冷凉,地势高,空气相对干燥,冻结期长,限制了很多病虫害的产生。蔬菜病虫害产生种类少,危害程度轻,农药使用量少,农家肥多,化肥量少,这就减少了土壤、蔬菜的污染机会。所以**县是信得过的无公害生产基地。 3、错季明显区位优越 我县7月到9月份是蔬菜采收旺季,正是**以南地区的无菜

时期,错季明显,互补性强。我县地理区位优势也明显,交通10分便利,有310多家蔬菜贩运大户,与京、津蔬菜销售公司建立了长时间合作关系,市场活跃繁忙。 4、生产条件不断完善 随着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农民种菜积极性高,蔬菜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全县大弄农田基本建设,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灌溉农业。同时积极沤制购买有机肥,自发的加大投工、投肥、投资力度,蔬菜生产水平得以提高。 5、良好品种不断引进 为了提高蔬菜品质,从科研单位引进了1批抗病力强、品质优的蔬菜名、优、特新品种,如大白菜主推品种有:金美、金峰、金冠等及迷你星娃娃菜、金童娃娃菜;甘兰有:中甘21、贝思特等;西兰花有优秀;莴笋主要是特大白尖叶;大白萝卜主要有春森、春蕾等;白菜花主要有:雪宝、椰莉亚等,逐渐代替过时淘汰的品种。 2、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1、发展蔬菜种植,引进名优品种 **县蔬菜从1961年开始小面积种植,80年代全县种植面积不足万亩,平均亩产唯一750千克,品种以农家品种为主,如晚熟甘蓝、油**菜和本地芹菜,这些品种单1,品质不高,所产蔬菜以自食为主。由于缺菜,特别是细菜,城镇居民食菜都需要从**、北京调入。进入90年代,蔬菜面积发展到5万亩左右,引进了各类蔬菜新品种,如大白菜、西芹、、早熟甘蓝、西兰花、接球生菜、莴笋、红胡萝卜、大白萝卜等。特别是最近几年来,以市场为导向,调剂种植结构,依照“重市场、要效益、重时差、错播期”的原则和压粗菜,扩细菜,种特菜的种植结构,发展了3白2绿1红的优良菜,积极引进西兰花、

四川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91511723.html, 四川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 作者:折宏毅王婷任然 来源:《山西农经》2016年第02期 摘要:现阶段,四川农业产业的产值在四川整体产业结构体系中有持续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间产业结构中呈现趋同性。四川当前的农业产业结构体系中种植业中除甘孜、阿坝两地(市)州外,其余地区种植业占农业产值比例趋同;而畜牧业较为集中的地(市)州,也呈现类似情况,畜牧业占农业产值比重趋同;林业上,资源较为丰富的川西北地区、攀西地区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没有凸显明显的地域特点。 关键词: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 文章编号:1004-7026(2016)02-0109-01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 1产业结构趋同且布局不合理 1.1四川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现状 四川农业产业结构在构成形式和比例关系上过于雷同,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也呈现相似的情况。而当前四川农业产业布局中则存在整体规模偏小,区域布局零散,区域特色不足,且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1.2四川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产业布局四川农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四川农业产业结构的趋同不利于区域市场有序竞争,例如成都平原地区与盆周山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大致相同,但两地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这说明两地区部分农业产品可能存在无差异化现象,这必然会导致过度竞争,对两地农业产业的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并且,农业产业结构使得各地区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这样既不利于地区特色产业的培育,也导致区域性产业没有专业化分工,最终不利于区域间农业产业发展。因此,消除结构同质化现象,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是四川农业化产业升级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四川农业产业布局分散,必然导致产业集约、规模程度小,不利于区域专业化分工。而区域特色不明显,会使得地区产业难以利用当地自身的资源禀赋进行布局生产,导致区域间同质化的产品过多,无法发挥农产品品牌效应的优势。 2产业链条过短且融合度低 2.1四川农业产业链及产业融合度现状 四川省目前农业产业链呈现“短而细”的畸形结构。从产业链纵向来看,产业链前后一体化程度较低,没有很好的生产、加工、销售整合为一体,尤其是对农产品的深精加工的不足,导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重点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破解资源环境制约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目标要求,都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将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未来5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是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所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而扩大消费需求,是调整需求结构的关键环节,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根本途径。因此要不断增强消费拉动作用。不断提升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突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要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发展。 突出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需求、提供了新的动力,科技重大突破和创新会极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我国要赶上和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就必须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竞争的关键在人才,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是关键。 突出优化社会管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必须进一步优化社会管理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和重要动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推进基本公

加快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

加快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 自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海南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渐趋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但竞争力还有待增强、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有效供给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些“成长中的烦恼”困扰着海南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产业特色优势不明显。海南拥有全国最丰富的海洋渔业、海洋植物资源,但海南省海洋渔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很低;海南省发展羊牛畜牧业潜力巨大,但总体发展水平离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海南畜牧业”的目标还很远;海南在热带经济作物、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生产和南繁育种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但各自为战、分散经营、耕作技术落后、信息渠道不畅等问题亟待解决。 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短板,尚未形成一条具有紧密联系、门类齐全的主导产业链。第三产业根基薄弱,关键性的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研、咨询、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领域发展相对滞后。 海南省产业转型路径 海南积极促进产业转型,应将工作重点放到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特色产业上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

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低耗低排的绿色发展道路。 农业转型路径: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应从推进技术进步、加快土地流转以及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考虑。要加快产业融合,以第一产业为主体,将第二、第三产业附着其上,使原本单一的农业变成集种植、加工生产、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热带特色产业。这对促进产业集聚融合,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有着积极作用。工业转型路径: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和以海洋油气和深海生物资源的深加工工业和海洋生物制药业。服务业转型路径: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转型发展互联网、康体、会展、休闲养生医疗旅游、保险、教育、现代金融服务业等高端产业。 海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促进海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需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海南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发展热带果蔬、热带花卉、南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以下是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我市机械制造、印刷装订、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四大传统产业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步发展而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曾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看,从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看,我市四大传统产业竞争优势逐步弱化,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如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我市科学协调发展,是推进繁荣幸福新**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市政协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采取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具体调研与建议如下: 一、传统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据统计,截止到“十一五”末,全市共有传统产业1153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安置就业人员59736人,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纳税32098万元,占当年全市税收的%。分析“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企业规模偏小。我市1153家传统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XX万元以上)仅为47家,占总数的%。这表明传统产业中具有龙头带动作用、较大规模企业少,应适时转型升级。二是

纳税贡献不够大。XX—XX年我市传统产业纳税分别为27454万元、26344万元、28948万元、30968万元、32098万元,分别占当年全部税收的%、%、%、%、%。总体看“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纳税贡献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占当年全部税收比例呈逐年递减之势。与高新技术产业相比较而言,以XX年为例,XX年118家高新技术产业纳税52769万元,而1153家传统产业纳税额仅为32098万元,仅占传统产业个数10%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创造了传统产业倍的税收,这表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三是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我市四大传统产业遍布城乡,截止XX年底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近60000人,为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四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前景可期。我市四大传统产业均属民营性质中小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但是正所谓“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应对个性化、多样化、快速变化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比较强。加之,四大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对稳定的市场,相对成熟的经营模式,有了比较坚实的发展基础,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条件。 通过全面分析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科技投入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我市绝大多数传统产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原始资金不充裕,在市场行情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宜兴市蔬菜办公室陆志新 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中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3%、49%,均居世界第一。 2007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达2.6亿亩,总产量5.65亿吨,人均占有量420多公斤。(中国经济网消息). 蔬菜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2007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1.3%,总产值6300多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比例高达25.5%.蔬菜生产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57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13.8%. 2、蔬菜市场供应显著改善 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优势产区的逐步形成,产销布局的日趋合理,我国已基本实现了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的目标。 2、蔬菜市场供应显著改善 本报讯近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国将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特色的8个蔬菜重点区

域。 据介绍,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拓展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同时,我国蔬菜产业发展也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生产布局不合理,市场供应 不稳定等问题。 针对蔬菜生产季节性强,蔬菜产品新鲜易腐,贮运困难的特点,根据气候、区位优势以及产业基础,农业部规划将全国蔬菜产区划分为4大功能区8大重点区域, 包括:华南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黄土高原夏秋蔬菜 重点区域、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域、东南 沿海出口蔬菜重点区域、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区域、东北沿边出口蔬菜重点区域。 按照规划,到2015年,重点区域基地县蔬菜播种面积占全国的42%,蔬菜产量占全国的48%,出口量和出口额占全国的90%以上,蔬菜生产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贡献额超过1200元,产品安全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产品商品化处理和精(深) 加工率达到65%以上。 为此,农业部将改善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实行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 水平;推行商品化处理与加工,提高产品采后产值;完善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产销衔接;发展产业化经营与品牌,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增收作用更加明显,蔬菜总产值约5000亿元。 对全国9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约430元, 全国958个蔬菜播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人均来自蔬菜的纯收入达725多元。 3.蔬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根据农业部200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参照国际标准判定, 37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全年平均合格率为94.3%, 以京津沪深四城市为例,2005年与2001年相比,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 合格率提高了近29个百分点 4.国际贸易快速增长

农业转型升级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陈广泉综述

农业转型升级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陈广泉 近年来,卓尼县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受资源要素、生态环境、市场变化的制约越来越突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从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是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城乡统筹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一、明确农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卓尼县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抓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核心,以“结构调整、项目带动、产业融合、功能拓展、科技创新、品质提升”为重点,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着力从六个方面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一是围绕农业产业功能,加快推进由单纯农业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并重的转型升级。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单一的农业生产功能难以满足人们日益扩大的多种需求,我们必须从广度和深度来扩展开发农业的功能,大力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理念,在保证食品和原料供给这一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其生态保护、能源原料、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大力发展集生产、生态、

经济、文化、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二是围绕农业发展内涵,加快推进由注重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转型升级。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要发挥生产发展在城乡统筹中的重要作用,必须按照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以现有的农业产业链、产业带、产业群为基础,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联结和融合,做强一产,突破单位产出,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做大二产,突破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活三产,突破市场营销,提高流通服务水平,构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 三是围绕农业增长动力,加快推进由主要依靠土地等自然资源向更加依赖科技和资本驱动的转型升级。我县耕地资源较少,要使有限的耕地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就必须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先进技术装备农业,用优质品牌包装农业,通过开展农业科技入户示范活动、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提升农产品知名度等一系列措施,把农业增长的后劲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益的轨道上来,增强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是围绕农业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和劳动投入向更加注重可控的设施农业转型升级。传统农业受制于土壤、温度、光照、水、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在自然灾害频发的环境下,很大程度是靠天吃饭。我县耕地面

调结构 促转型

调结构促转型 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通州核心区创建进程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2015年10月30日 今年以来,我区以南通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创新举措、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有效提升了农业经济的运营质态。一是狠抓“米袋子”工程建设,粮食生产再创佳绩。大力实施粮食高产万亩创建工程,巩固了“亩产吨粮县”水平。今年全区粮食面积120.2万亩,预计单产452.8公斤,较去年增长1.1%。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实现“十二连增”。二是狠抓“菜篮子”工程建设,保障市场供给。以市“863”工程为核心,大力发展设施园区、规模设施基地,全区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8.55万亩,占耕地比重达到17.6%。十总镇、东社镇、二甲镇成为万亩设施农业镇,二爻、迎阳等村居成为设施农业专业村。全区蔬菜播种面积42万亩,较去年增长5.4%;蔬菜总产量120万吨,较去年增长5.8%;蔬菜全年总产值19.5亿元,较去年增长6%。狠抓经营主体培育,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全区新增家庭农场127个,总数达到356个。新增“全托管”服务组织95个,总数达到176个。农业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19.83万亩,

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19%,其中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2.86万亩。“全托管”服务组织经营面积3.2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61.65万亩,占比超过60%;累计流转土地31.57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41%。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新发展农产品电商26个,销售额20万元以上的12家,至今年底将超过20家。 今年秋播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调优农业结构,围绕实施市级“863”工程和通州“842”工程,重点培育发展优质粮油、设施园艺、现代渔业、生态畜禽、休闲观光、加工出口六大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南通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通州核心区建设。力争通过两年努力,压减收干豆类5万亩,减少油菜种植面积8万亩以上。主要增加种植小麦8万亩、蔬菜2.5万亩,发展设施农业2万亩;新增家庭农场80个以上,新增100亩以上全托管项目180个以上。 为此,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以主攻单产为重点,着力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坚持走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持续发展路子,不断提高“亩产吨粮县”建设水平。继续实施7个部、省级“麦油高产增效万亩创建”项目。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开展全程专业化服务,积极推进整村、整镇专业化服务,促进整建制高产增效创建。今冬明春,以夯实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