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

一、概述和概念

针对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逐年增加的状况,我们进行了“分层、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所谓分层分组合作教学,就是针对教学班内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意等方面有差异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一方面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利用差异资源开展合作学习。我们认为,学生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利用这种资源的主要手段是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在合作学习中,这种差异资源的效益方可释放。“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它不仅克服了传统教学因内容、要求、方法同步划一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而且保证了教师、学生在教学程序中的不同环节上主体作用的发挥,保持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把教学系统诸要素合理组合,并把“合作”融入“分层”之中,较一般的“分层”教学更具有优越性和创新性。

二、理论和主张

⒈“掌握学习”理论。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并能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

⒉教学形式最优化。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认为,个别指导、分组学习和集体讲授的最佳结合是教学形式的最优化。

⒊合作学习理论。我国古老的教育专著《学记》中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

三、方法和程序

(一)准备

⒈调查学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和兴趣、动机、意志、合作精神等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非智力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问题。调查的形式采用集体问卷、个别谈话和心理咨询。我们设计了六份调查或测试问卷,其中有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考察;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智力因素的测试;对学生的人文性格的测试。我们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尽量采用统计量化的方法,为教学班分层分组做好准备。

⒉培训教师。“分层、分组、合作”教学实质上是在探索新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模式,因此,它必然会涉及到课程和课程改革的诸多领域。我们注重教师重新认识现代教育的本质;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和任务;认识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的重要性;认识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以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认识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高起点的理论学习为教学模式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

⒈对教学班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在掌握了学生学习成绩、心理情

意等因素的调查结果,并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研究之后,我们征得了学生和部分家长的建议,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层、分组。对学生的分层是隐性的:设为A、B、C三层,即基础层、普通层、提高层。对学生的分组是显性的:按照1:2:1的比例组成四人为一单位的学习小组,每班约设12组。这样,“班内有组,组组同质;组内有层,层层异质”。对学生的分层分组,我们没有机械地按成绩的高低,而是采取了模糊聚类、综合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办法,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心理、性格和交往能力等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⒉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中,我们对课堂教学目标实行了分层设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分层设定不仅要与各层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要为学生自主选择目标提供可能。分层目标不仅要明确、具体,而且各层目标间的梯度要平缓,做到教学易操作,学习易合作。对C 层,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通过简单模仿,让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规律;对B层,以再现学习为主,在巩固强化中夯实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对A层,以创造性学习为主,让他们在质疑、解

惑中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策略上,我们做到了(1)对各层学生提出了明确而适度的目标和要求。特别地,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目标是可调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2)精心设计最近发展区,且视个别学生学习的需要复习必要的旧知识,使学生的新旧知识能迅速地互相作用。(3)尊重学生的差异

性,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创设问题或情境,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学生合作的环境。(4)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重视总结和宣传小组合作学习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和补课。

⒊分层分组合作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与合作;各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当关键的“问题”被提出后,首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组内“优生”和“差生”的互助中统一“认识”,形成小组意见;然后各小组轮流发言或选派发言人,进行班内交流、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互相质疑、释疑、讨论或辩论,最后再次统一“认识”。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而且激发了不少同学的责任感。“优”“差”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息息相关,荣辱与共”。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断地矫正自己。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中,我们注意培养和鼓励师生接纳别人、悦纳别人、欣赏别人的行为。这样,三种合作形式同处于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调控全局,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中,我们力图克服传统教学的惯性: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又有提高、补差的“分”;既有全体学生(或一部分)和教师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又有小组的自学、自查的“静”。“合分相间、动静有序;合分灵活、动静适宜;全员参与、互助合作;各得其所、共同进步”,在教学程序的不同环节上,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在课堂上开放交互

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同时,开展各小组之间的竞赛,将学习的竞争机制引入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激活了课堂教学诸多积极因素。分层分组合作教改实验开始以后,师生一起制定竞赛规程,把学习成绩、合作效益、小组成绩提高率、小组间比赛情况等列为竞赛的内容。例如,小组间的命题赛、答题赛、歌赛、诗赛、记账赛、表演赛等。通过分层分组合作教学的竞争机制,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沉闷局面,使师生在生动、互动、主动、活泼的氛围中都得到发展。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这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总体目标。同时也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评价和说明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传统的教学系统对学生的评价,过分强调其甄别功能,通常是一次考试一张试卷定“质量”。“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改变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注重多元评价的激励和教育功能。既注意终结性评价,也注意形成性评价;既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也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改革考试方法,构建多种形式结合,重在就业能力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知识测试和力

测试相结合,卷面考试与作业检查相结合等综合评价方法。二是改革评价标准。在我校,过去的期中、期末考试这种单一试卷成绩在学的总评成绩中所占比值较大。现在,我们注重学生的学习参与过程,尝试“档案袋”式的综合过程的评价方式,将学生有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诸多因素,如记录的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表现、对学习的科学态度和关注帮助他人的行为等进行综合评价。我们还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使评价产生教育意义。

经过两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对实验班进行了纵向的和横向的相关数据分析比较(含假设检验)后发现,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我们还特别对实验班原C层后1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喜人。为了客观地评价“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根据评价的多元性,我们还分别进行了分层前后在涉及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对比问卷测试。从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自信心、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设问。调查表明,分层后学生的各方面指标均超过了分层前。“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个开放的和可以不断更新的系统,其管理是动态的和顺其自然的。“层”和“组”在一定时段内具有稳定性,但在长期内又是可变的、可调的。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它的适应性。“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适用于解决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差生”的学习问题以及学生间的显著差异问题,对于文化基础课其效果更为明显。我们认为,学生的知识差异和个性差异是永远存在的,即使是他们在不断地进

步。因此,“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应当适用于一般的课堂教学。

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的操作要义: 1.分层编组、按组定标。 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知识智能实际,按学科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不同的学习竞赛小组,分组的目的是适应学生学习要求,便于教师辅导,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引发求知欲,培养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组不打破学生座次,不宣布学生等级。分组后根据教学大纲向各组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种只宣布每组学生姓名和对每组人员分别要求的方法,不但不会伤害学生自尊心,而且能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希望;学生强烈的荣誉感,好胜心又激励自己向目标迈进。同进鼓励组内竞争,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奖励并恰当调整其要求,符合学生好胜心理,能培养学生的注意、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进一步诱发学生内动力。 2.分层教学,教师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原则、控制论原理和学生实际,将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分成几个相应的教学层次。 在统一授课,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保证低层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适当分层发散学生思维,使上等生“吃得饱”、下等生“吃得了”。实际上,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食量”(接受能力)不同,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要尽可能达到每个层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如在教学第十一册数学第五页“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可分这样三层画线段图教。①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用去多少块?②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还剩多少块?③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修码头用去剩下的1/4修码头用去多少块?先集体授课第一层,布置低层组学生练习适当作业,再分别引导中、高层次组学生学习第二、三层知识(不要求全部掌握),并布置相应的作业。然后回过头来检查和指导第一组学生学习情况(要求人人过关)。在分层教学中注意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特别是对低层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指导,牵着低层次学生“过河”,指导高、中层次学生“过河”,为每个学生掌握新知识内容,达到知识的彼岸,开发学生智能创造了条件。 3.分层辅导,教师根据学生信息反馈,利用复习课和练习课按复式班教学形式进行分层辅导。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可分这样三层辅导不同层面的学生:①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开题报告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内容: 该课题是研究职业院校课堂低效和学生学习效率低的现状以及各种因素如何影响课堂教学低效的,如何切实有效的建立起较为稳定的以高效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优化课堂教学,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施“做、学、教、赛”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为最高目标,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从理论上研究为什么需要针对性进行“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第二个层次,从操作层面研究怎样具体实施“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个层次的支撑内容有四个:1、分析我国各职业院校的实际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而从实证的角度论述“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职业院校提升教学水平的必要性与重要性。2、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国外不同区域的课堂教学经验,阐述我国“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3、在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总体思想。 第二个层次的支撑内容有四个:操作层面的研究是

在总体预设高效课堂教学要素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标准、各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的现状、创新“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质量评价机构的构建四个方面。 (二)研究思路: 本课题是在了解国内外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和高效教学模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和高效教学模式现状调查并考察二者的关系,探讨即“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教学模式的建立途径和方法。具体研究思路为:问卷调查――现状分析――制订本教学模式的雏形、形成假设――具体实施――阶段总结――修正假设、完善教学模式――再次实施――成熟“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分析总结――推广应用。 在当今压力剧增的社会,尤其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提出更高要求。于是,针对学生的具备高技能、高理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课堂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重中之重。开展“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教学模式,“赛”贯穿于“做学教”增强课堂活力,才能为学生个人自主、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这将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保证,研究并实践“做学教赛”四位一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高质、教学提质,利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等

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篇一: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4)交流总结:先找学困生动手操作演示;然后找学优生口述几何推理过程;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等角对等边”性质定理。 2.同类变换 找中等生依次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4,在 abc中,如果∠a=∠c,那么。 (2)如图5,在rt abc中,如果∠a=∠b,那么。 3.方法总结 (1)先用箭头指出一个三角形中两个等角所对的两条边,然后写出结论。 (2)“等边对等角”是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所以它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等角对等边”是由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等角得到两个等边,所以它是等腰三角形的识别定理。 4.解释应用 (1)求∠acb的度数。 (2)轮船在b处时,到灯塔c的距离是多少? 对于例题,采用如下步骤处理: 先找学优生将题中的数据转化成三角形有关内角的度数; 接着找中等生计算 abc各内角的度数; 然后找学困生分析得出结论; 最后找学优生口述解题过程,中等生、学困生书写解题过程。 拓展题:等边三角形的识别条件 (1)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找中等生回答) (2)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找学优生回答)(4)请你概括一下等边三角形的条件。(找学优生回答) (三)分层作业,共同提高 学困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中等生必做题目: 中等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学优生必做题目: 学优生完成: 1.如图13,已知ad bc,bd平分∠abc, abd是等腰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14,在 abc中,已知ab=ac,bd,ce是两条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交于点o。 obc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四)畅谈收获,回顾反思 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六课后反思 1.更多的学生得到关注,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只提问十多个学优生、中等生,导致大 多数学生听课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而在本节课上,对于三个不 同层次的学生,我设置不同的学习方法,给他们搭建不同的舞台, 他们感到了被关注、被尊重,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动 手探究,积极发表见解,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笨,只要努力学习自 己也能会做练习题,90%以上的学生独立完成了作业题,他们体验 到了成功的感觉,一个个脸上露出了笑容。 2.使我感受到“面向全体学生”离我们并不遥远。 以前,我认为农村中学学生基础差,班容量大,“面向全体学生”是 无法实现的。通过研究发现:只要我们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心 中真正装着全体学生,认真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在不同的环节关注 不同的学生,精心设计分层作业,我们的课堂离“面向全体学生”就 会越来越近。 3.要坚持实践,不断反思,完善分层教学模式。 每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放之所有课皆能用,不能生搬硬套,应该因 课而异。分层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以后 的教学中,还需要通过“计划——行动——反思”不断去完善。 总而言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 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 机会。分层教学中要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并帮助困难学生:分层 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随 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与身心的变化,教师应及时调整学生层次,让所有同学时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要鼓励同一层次学生相 互竞争,不断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分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主 动发展”的教学理念。所以说分层教学是一种值得实践探究,并受到 师生欢迎的成功教学法。 【篇二: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王宗平(执笔)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我校是一所城区中学,有一大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有相当部分的中等生和后进生。而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是为每一个学生设计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给英语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英语分层教学是以我校教学现状为背景的教学探索,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尝试,它的有效实施能为我校英语组教师在教学实践上形成更完整的理论体系。 我校实验班的老师爱岗敬业,教学基本功扎实,并深入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由“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分层教学是把“因材施教”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进行改革,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能力,依靠现有的条件和已有经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它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强调的是“大众化”教育。 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人的先天遗传因素不同,而且表现在人的后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有区别,因而决定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策略”的理论,他认为,“世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为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 分层教学的人文性。“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认识过程的一种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轻“学”; 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师要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还是当时“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我国学者张璐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1期中指出了国际有效教学的四条标准:教学对话、语言发展、挑战性的活动和学习背景化。 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两者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

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它的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教学”是一样的。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或分得更细,再根据《大纲》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一种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素质教育是全面性的,普及的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是一种发展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使学生能由被动变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对学优生我们应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学困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 教学案例: 课题: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继上一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之后。首先由“等边对等角”逆用是否成立引出;之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然后得出“等角对等边”定理;接着进行应用;最后是关于等边三角形的识别的“大家谈谈” 学情分析:学优生通过启发引导探究出几何推理的方法得到“等角对等边”;中等生、学困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等角对等边”。在复杂图形中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的方法应予以指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优生掌握“等角对等边”的几何推理方法,并能够综合运用有关定理解决三步几何说理题。 2.中等生学会运用全等的方法证明“等角对等边”,并能运用有关定理解决二步几何说理题。 3.学困生学会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并能够区分“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优生经历用几何推理方法得到“等角对等边”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几何推理能力。 2.中等生、学困生经历动手操作方法验证“等角对等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究热情,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学困生:(如图1)在△ABC中,如果AB=AC,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教师提问中等生:(如图2)在△ABC中,如果AB=AC,AD=BD=BC,你能得到哪些等角? (二)探究新知

分层目标教学

分层目标教学的过程 学生分层。首先,在初一第一学期开学的第一、二个月内,教师通过自己的 观察以及与各科任教师和班主任交谈,对全班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现有基础、表现等各方面深入了解,把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具体到某阶段某学生属于某层次等,并记录在案,谨记于心,同时做好成绩的跟踪。为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避免助长“高层”学生的骄气和挫伤“低层”学生的自尊心,我采取的是隐性分层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学生的分层是一个动态的分层,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能力和成绩的提高,学生的分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分层教学是“保底不封顶”的教学,尽量使更多的学生尽快达到更“高”的层次。具体的分层如下:各科成绩优良,智能水平较高,接受能力好,反应快的学生,定为高层生,即优生;各科成绩中等,智能水平中等,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定为中层生,即中等生;各科成绩较差,反应慢,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定为低层生,即所谓差生。但也有例外的,如中等生中有特别偏爱生物学,学习勤奋的学生,亦可定为优生。低层生中有特别喜欢学生物学且认真学的,亦可定为中等生。学生分层只是手段,目的是让学生在原有层次中不断努力,争取进入更高层次。 目标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是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客观差异和划分类别层次的基础上,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各层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制定出各层次学生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使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并

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台阶。根据学生划分的 三个层次,教学目标也分为三个层次:紧扣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或稍为降低要求的,定为基础目标,为差生制定;能体现教学大纲的较高要求的,定为提高目标,为中等生制定;能全面体现教学大纲的最高要求的,定为深化目标,为优生制定。下面以“有机物的制造”一章为例,简要说明分层目标的制定:知识点 1、完全叶的组成 2、叶脉的种类 3、单叶、复叶的区别 4、叶序的种类 5、叶的向光性 6、叶片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7、制作徒手切片 8、显微镜观察叶片横切面及表皮 9、画叶片表皮细胞图 10、光合作用的概念 11、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12、光合作用的意义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要求公民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文 化素养和科学素养,新课程的实施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虽然,七年来, 我校也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当中,努力改变以往陈旧落后、忽视 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善于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探索、 勇于创新的合格公民。然而,我们却发现“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累”这 一现状依然很难改变。我们课题组张伟定校长完全以朋友的身份,向六年级某 班学生调查这样一个情况:“真正发自内心喜欢学习(指学校知识性内容)的同 学请举手”,结果只有寥寥几位!其实这种不喜欢学习、甚至憎恶学习的现象在 很多班级、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的厌学呢?我想,原因是 多方面的,但主要核心就是我们对学生作为正在迅速成长的个体生命的忽视, 一味的“以师为本”,师生的本末倒置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学生学习没有积极 性、主动性。那,如何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 要学”这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呢?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 教育”,它的办法就是:把学习还给学生。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 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把学习还给学生,就像邓小平把土地还给农民, 学生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所以,如果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持自悟、脚踏实地的学 习态度,增强学生敢于质疑、学会学习的科学意识,就必须实施生本教育,因 为生本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最本质的东西,能全面依靠学生的本能,最大程度地 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生命的提升。 (二)国内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历经十年的实验,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这对 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极大的帮助。时下,全国很多省份的老师都纷纷 到广州取经,并积极的投入到生本教育的实验中。但是,郭思乐的生本教育体 —3—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数学的分层教育不是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也不是放弃学习不好的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个体,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都会存在不同,我们要做的是根据每一个小学孩子的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教学计划,通过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育方法的个性化教学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分层教育,进而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分层教育在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中针对性较强,兼顾了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培养孩子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教学质量。(一)分层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分层教育可以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区分,避免了传统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同时,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更加合理,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二)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一个学校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中的孩子对于数学的敏感度又存在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学数学教学要有针对性。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根据每一个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有层次的开展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计划,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并且在分层教学中也应该不断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变化进行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的同步调整。(三)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停的实践,通过实践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在小学数字中所提倡的分层教学的理念,就是为教师提供的一个提高自身的舞台,教师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充分的锻炼自己的才能,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小学数学的分层教育,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方案,这样

分组教学法

小组分层教学法 海孜中心学校数理组 由于我们海孜中心学校地处农村,家长对小孩的教育不够重视,放任自留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基础千差万别,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单从掌握的知识角度讲,可以有初中水平,小学高年级水平,小学低年级水平。如果同一尺度,同一要求,有一半以上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有些中等程度的学生可能也会下滑。分层教学能够解决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因此我校在学习了杜郎口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小组分层教学法,以八年级数学为试点年级。具体做法如下: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三组,即学优生(A)、中等生(B)、学困生(C),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法各组学生的不同要求: 首先将学生按平日成绩划分为A\B\C三组,宣布不同要求: C组学生的最低目标不能低于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既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重在形成其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基本能力。要求学生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 B组学生应侧重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能够比较灵活

运用知识,培养创造能力。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 组习题及部分B 组习题; A 组学生侧重于能力的迁移及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其灵活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 、 B 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 、 C 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小组分层教学法的基本环节如图: 备课环节 挖掘教材 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 实际差异科学地制定分层目标,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 一、概述和概念 针对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逐年增加的状况,我们进行了“分层、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所谓分层分组合作教学,就是针对教学班内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意等方面有差异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一方面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利用差异资源开展合作学习。我们认为,学生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利用这种资源的主要手段是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在合作学习中,这种差异资源的效益方可释放。“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它不仅克服了传统教学因内容、要求、方法同步划一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而且保证了教师、学生在教学程序中的不同环节上主体作用的发挥,保持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把教学系统诸要素合理组合,并把“合作”融入“分层”之中,较一般的“分层”教学更具有优越性和创新性。 二、理论和主张 ⒈“掌握学习”理论。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并能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 ⒉教学形式最优化。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认为,个别指导、分组学习和集体讲授的最佳结合是教学形式的最优化。

⒊合作学习理论。我国古老的教育专著《学记》中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 三、方法和程序 (一)准备 ⒈调查学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和兴趣、动机、意志、合作精神等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非智力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问题。调查的形式采用集体问卷、个别谈话和心理咨询。我们设计了六份调查或测试问卷,其中有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考察;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智力因素的测试;对学生的人文性格的测试。我们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尽量采用统计量化的方法,为教学班分层分组做好准备。 ⒉培训教师。“分层、分组、合作”教学实质上是在探索新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模式,因此,它必然会涉及到课程和课程改革的诸多领域。我们注重教师重新认识现代教育的本质;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和任务;认识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的重要性;认识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以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认识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高起点的理论学习为教学模式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 ⒈对教学班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在掌握了学生学习成绩、心理情

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构建

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构建 一、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概念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与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就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 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就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就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1)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理论 个别差异就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与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就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与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与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的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教学正就是实现她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 (3)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就是现有水平,二就是潜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与“教学最佳区”,教学就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三、分层教学就是数学、英语教学的必然 1、学校扩大招生的必然需要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我校组织的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性问题:一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盲然;二是新课前盲目出示学习目标,淡化了情境创设,整个教学机械呆板,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学生无法当堂完成作业;四是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自学流于形式;五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机械模仿,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三、研究现状

关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思考

关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0-11-22T09:33:24.59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年第16期供稿作者:耿玉和[导读]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摘要: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主体性;分层教学作者简介:耿玉和,任教于安徽省滁州明光市四中。 去年我校向滁州市教育局申请了“初中数学有效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笔者有幸成为课题组的组长,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对课堂分层教学感触特别深。一年来笔者一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了“分层教学”模式,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分层教学的特征 分层教学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恰当的组织和有效的调控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个人自学”、“小组分层”、“班级分层”为基本教学形式,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分层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1.分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分层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积极分层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主角”,教师起“主导”和“导演”的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自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 在分层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分层沿着前人研究、探索数学问题的路子去思维、动脑、动口、动手,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这样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怎样学习。这种方法的学习远远比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要深刻得多,而且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 在分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形成了双向反馈的模式。教师能从分层过程中充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点拨、引导,使学生顺利地分层学习,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1.营造课堂上良好的分层气氛 在分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使学生在分层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分层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响课堂分层的气氛和效果。如设计学习问题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杂、难度高,学生接受不了,无法分层学习。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使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有一定知识坡度和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分层教学课堂活动的操作 分层教学课堂活动操作的主要环节是:引、读、议、练、结。 (1)引: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每节课的引入,创设情境。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手法,为新课的导入铺路搭桥。“引”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读:教师给出阅读提纲,为学生自学定标定向,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阅读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者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后,再由学生阅读教材,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在阅读时,要求学生对于书中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等,一定要边看边思,反复推敲,顺着导读提纲的思路,弄清知识的提出、发展和形成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对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小组同学可以小声议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教师必须来回巡视,指导学生阅读,了解阅读效果,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 (3)议:对各小组自学存在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让全班学生分层议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解惑释疑。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即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分层精神。 (4)练:这环节的目的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突出解题的思路和思想方法,突出在练习过程所出现的难点、疑点,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共同议论,后由教师提问或学生板演的形式促进全班分层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x+1)2=2(x+1),由二个小组代表板演。第一小组解法是先去括号,另一小组则把2(x+1)看作一个整体,采用先移项后提公因式。后者解法较为简捷,这就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的结果。 (5)结: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课堂小结也应师生分层参与进行。先让学生谈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再予以“画龙点睛”。学生之间交流自身学习的体会,往往能击中知识和方法的关键点,更易于被同伴接受,起到教师单独小结不能达到的功效。同时也体现师生分层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强化人际互动,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分层教学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教师与学生小组的双向交往,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等多种交流形式。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因此重视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相互作用,使学生群体建立起一种互助分层关系,增加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要做法是:

小学数学中分层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中的分层教学方法浅析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是新课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体现,也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体现。这些就要求小学教师在数学实际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分层教学,从而尽可能多地采用多种方法来适应小学生的发展,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从小就打好数学的基础,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就对小学数学中的分层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发展分析和探索 小学生的数学基础、思维、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及想象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掌握的能力不一样,因此分层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就从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情况。 一、分层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必要性 分层教学就是人们所谓的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差异,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对其因材施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进展,使他们能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达到学习的最优化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分层教学方法承认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由于受先天遗传基因、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理解力和接受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果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同一种方法教学,就不能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就显得比较吃力,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就显得比较枯燥乏味,随着时间的发展,学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同时还可能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感和抵触感,特别是小学生,由于接受能力本来就弱,如果产生这种心理,这将会对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带来困难,因此采用分层学习的方法,不但可以使每个学生适应数学课程,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为小学生打下数学的基础,使他们能够在以往的基础上获得进展,这中教学方法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小学数学中的具体分层教学方法 1、综合分层法 在实施数学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基础知识的把握和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具体的了解和分析,可以通过测试、观察和谈话等方式来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而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综合能力对每个小学生可以按照a、b、c三个层次来分层,然后将每一层次的学生座位排到一起,便于他们相互交流和合作,对于a层优等生,培养他们的自觉能力和自学的能力,对于c层差等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和解答,从而能够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

分层次目标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分层次目标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由于学生自身的因素,他们在智力上和学习能力上,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性。如果对这些学生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难免会导致两端学生学得不到位。鉴于此,本文就围绕分层次目标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这一主题,重点从分层次目标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次目标教学法的作用,从这个层面积极展开论述,旨在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标签:高中;物理教学;分层次;教学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最让教师感到困难的是学生的学习层次不一致问题。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采用取中位数的办法——面对中等生进行教学。也就是说不在考虑优等生,也不考虑后进生,教学面向的是中等学生。这样一来,导致的后果就是,优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东西太少,根本不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而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面对他们的,他们学习起来非常吃力。鉴于此,如何有效地解决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这种困难?实际上分层目标教学法就是最好的一种选择。 一、对分层次目标教学法的内涵阐述 学生的知识基础存在差异,智力存在差异,非智力中的学习态度不一样,将这一群存在种种差距的学生放在一个教学平台上进行教学活动,他们的学习效果必然存在差距。针对学生的这种差距因素,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其分为几个学习层次,给不同层次制定不同层次的信息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式,我们称之为分层目标,其目的在于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二、分层次目标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一)高中学生分层 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首要的一步就是要对学生准确地分层次。在分层次中,如果不够准确就会导致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分层次这一步非常重要。高中物理教学,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所占的位置及其重要。因而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低是进行分层教学重要的参考标准,此外学生的信息态度和他们的知识储备差异性都要充分地考虑进去。因此,在充分地掌握学生的实际状况之后,可以按照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分层(不宜分更多的层次,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站在自己的学习层次中进行学习活动,进而保证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学有所得,真正落实教学面向全体这一要求。 (二)教学内容分层次

英语分层教学法

英语分层教学法 江西都昌县慈济中学黄少华黄云雷 课堂教学的主要缺点是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堂教学,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又缺乏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和氛围,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困难。许多教师尝试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针对性因材施教,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一、循序渐进及趣味性分层教学。 我国古代的教学就十分重视循序渐进和以趣激学、《学记》中就有:“学而不躐、不陵节而施”的主张。南宋大教育家的朱熹亦指出“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循序渐进和以趣激学的重要。 据此,我们在预先不告诉学生真相的前提下,按对高中学生摸底的英语成绩,将他们分为好、中、差三个档次;同时釆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即统一进度,不同要求:(1)差生,只要求他们在掌握基本词汇,理解教学内容,能应用简单的英语就行。(2)中游生,要求他们在(1)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较难的阅读和写作训练。(3)好生,要求他们在(2)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较难的听说训练,严格训练用英语思维;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巧妙地规定不同难度的任务,设置不同程度的提问,规定不同程度的作业任务。迅速找出各层学生的优缺点,逐渐熟悉全体学生。利用学校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幻灯机、语音室、闭路电视、音频发射装置等设施,设计和组织有趣的、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进行课堂英语教学。如:生动的场景动画,戏剧表演,故事讲述,即兴演说、场景对话、生活写真、幽默漫话、提问抢答、英语小竞赛等。每次教学活动尽力做到气氛活跃,以趣激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每周,每半月,每月都举行一次竞赛性听说读写测试,这样既能激起学生们学英语的兴趣,教师又能从中分析评估学生们的进步情况。有利于下一步教学的实施。 二、成就激励法。 学生的成就感又称“成就动机”。是推动学生努力取得成就的原动力,正如苏霍姆斯林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人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要求各位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分层设疑激学,设计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从而产生动力,推动学习。如:对差生提出:“right or wrong?”、“what ?”、“when?”、“where?”等问题;对中游生提出:“How?”、“why?”等问题;对好生提出“what differences?”、“exatly speaking”、“what different opinions?”等问题。一旦学生回答了,解决成功了就及时表扬,激励;使其产生自信心,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每周一测试,半月一考评,每月一考评(包括听、说、读、写),以得分量化评估。每次测评后,指出学生的弱点,提出解决办法;大力表扬优点,发扬优点,克服困难,乘胜前进。经这一阶段的教学,学生一定会有一个较快的进步。尤其是后进生,在扎实基础方面,会向前猛跨一大步。 三、适时量质转变进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