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酵工程考试整理

发酵工程考试整理

发酵工程考试整理
发酵工程考试整理

1发酵:把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统称为发酵。

2发酵工程: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

酶活性调节:是指一定数量的酶,通过其分子构象或分子结构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反应的速率。3为什么要采用高浓度微生物的培养?微生物液体发酵大都采用分批培养,这

种培养方式的缺点

是:发酵液中最终细

胞浓度不高。如果通

过改进工艺技术,使

发酵液中微生物细

胞增殖到很高的浓

度,那么,高浓度的

细胞将会产生高浓

度的发酵产物,这样

就可以大大提高发

酵设备的利用率,降

低生产成本。基于这

种目的,人们开始研

究微生物高细胞浓

度的培养技术。采用

高细胞浓度培养技

术,发酵液中菌体浓

度比分批式培养可

高10倍以上

高浓度细胞培养的

方法:1流加培养2

高细胞浓度连续培

养3菌体循环利用等

4四大工程:发酵工

( Fermentation )2

酶工程 (蛋白质工

程) 3基因工程 4细

胞工程

5菌种:用于发酵过

程作为活细胞催化

剂的微生物,包括细

菌、放线菌、酵母菌

和霉菌四大类。

6具有生产价值的发

酵类型有五种:①微

生物菌体发酵;②微

生物酶发酵;③微生

物代谢产物发酵;④

微生物的转化发酵;

⑤生物工程细胞的

发酵

7初级代谢产物:在

菌体对数生长期所产生的产物,是菌体生长繁殖所必需的。8液体深层发酵优点:①液体悬浮状态是很多微生物的最适生长环境。②在液体中,菌体及营养物、产物(包括热量)易于扩散,使发酵可在均质或拟均质条件下进行,便于控制,易于扩大生产规模。③液体输送方便,易于机械化操作。④厂房面积小、生产效率高,易进行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稳定。⑤产品易于提取、精制等。因而液体深层发酵在发酵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9自然选育在生产过

程中,不经过人工处

理,利用菌种的自发

突变而进行菌种筛

选的过程

10诱变育种:就是人

为地利用物理或化

学等因素,使诱变对

象细胞内的遗传物

质发生变化,引起突

变,并通过筛选获得

符合要求的变异菌

株的一种育种方法。

11表型迟延现象:突

变基因的出现并不

等于突变表型的出

现,表性的改变落后

于基因型改变的现

象成为表型延迟现

象。

12原料:从工艺角度

来看,凡是能被生物

细胞利用并转化成

所需的代谢产物或

菌体的物料,都可作

为发酵工业生产的

原料。

13培养基灭菌的定

义:是指从培养基中

杀灭有生活能力的

细菌营养体及其孢

子,或从中将其除

去。工业规模的液体

培养基灭菌,杀灭杂

菌比除去杂菌更为

常用。

14灭菌与消毒的区

别:灭菌:用物理或

化学方法杀死或除

去环境中所有微生

物,包括营养细胞、

细菌芽孢和孢子。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

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皿内外的病源微生物。

15初筛一利用固体平板的生化反应进行筛选:1透明圈法2变色圈法3生长圈法4抑菌圈法;二随机分离方法

啤酒发酵容器的变迁过程,大概可分为三个方面:(1)发酵容器材料的变化(2)开放式发酵容器向密闭式转变;(3)密闭容器的演变。

16圆筒体锥底发酵罐发酵的优点:1、加速发酵 C.C.T发酵和传统发酵相比,由于发酵基质(麦汁)和酵母对流获得强化,可加速发酵。

C.C.T发酵由于罐高

度要大于传统5~10

倍,发酵液对流的三

个推动力得到强化。

①发酵罐底部产生

CO2汽泡上升,对发

酵液拖曳力大。②在

发酵阶段,由于底部

酵母细胞浓度大于

罐上部,底部糖降

快,酒精生成快,造

成罐上、下部间密度

差而造成对流。③在

发酵时控制罐下部

温度高于上部(差

1~2℃),由于温差引

起热对流,特别在发

酵后期第一、二推动

力减小后,温差对流

更能发挥作用。在

C.C.T发酵技术中,

主发酵结束不排酵

母,全部酵母参于后

发酵中VDK的还原,

特别是凝聚性差的

酵母,发酵液有高浓

度酵母参于VDK还

原,大大缩短了还原

时间。发酵温控自

由,可以灵活采用各

种温度(大多较高温

度)下VDK的还原,

更可以缩短后发酵

周期。传统发酵酿造

周期,低温发酵需

50d以上,快速发酵

需25~30d,而C.C.T

发酵如单酿罐发酵,

酿造周期一般为

16~22d,如两罐法发

酵一般20~30d,即酿

造周期可缩短

1/3~1/2倍。可大幅

度减少罐数,节省投资。2、厂房投资节省传统发酵必须在有绝热层的冷藏库内发酵和贮酒。

C.C.T发酵可以大部分或全部在户外,而且罐数、罐总容积减少,厂房投资节省。

3、冷耗节省,C.C.T 发酵冷却是直接冷却发酵罐和酒液,而且冷却介质在强制循环下,传热系数高。传统发酵和贮酒,冷量多消耗在冷却厂房、空气、操作人员和机器(如泵、电动机)、发酵罐支座等。根据计算和测定, C.C.T发酵比传统可节省40%~55%冷耗。

4、发酵罐清洗、

消毒传统发酵罐和

贮酒罐基本上依赖

人工清洗和消毒,根

本无法实现自动化

程序化。 C.C.T发酵

可依赖CIP自动程序

清洗消毒,工艺卫生

更易得到保证。当然

C.C.T发酵也有弱

点。由于罐体比较

高,酵母沉降层厚度

大,酵母泥使用代数

一般比传统低(只能

使用5~6代);贮酒

时,澄清比较困难

(特别在使用非凝聚

性酵母),过滤必须

强化;若采用单酿发

酵,罐壁温度和罐中

心温度一致,一般要

5~7d以上,短期贮酒

不能保证温度一致。

17氧传递模型:当液

体混合程度高,而且

悬浮的细胞被包围,

上述传氧过程的限

速步骤一般认为是

氧分子通过液膜的

扩散过程。(步骤3)

因此我们用界面氧

传递方程来描述氧

传递速度(OTR):

C L——液体中溶解

的氧的浓度k L——

液膜传质系数 a

——气液两相的接

触面积C* ——氧在

气液接解面的浓度

18传氧系数及界面

积(a)准确测定气

液两相接触面积(a)

)

(*C

C L

L

a

k

dt

dC

OTR-

=

=

是不可能的,因此将k L和 a 合成一个整体,定义为 K L a.K L a 表示单位体积的传氧速率

19提高K L a的途径(1)增加搅拌器转速,以提高搅拌轴功率可以有效地提高K L a;

(2)加大通气量Q,以提高V S。在低通气量时,提高Q可以显著增大K L a。但当通气量已经很高时,进一步提高Q,Pg也将随之剧烈降低,其综合效果将不会使k L a 增加,甚而可能下降。*为了提高N V,除了提高 k L a之外,提高C*也是可行的方法之一。在空气中通入纯氧,或在可能

时提高罐内操作压

力,均可使C*增高,

从而提高了氧传递

的推动力。

20传递系数K L a的测

定:1 亚硫酸盐氧化

法2复膜电极和氧分

析仪法(动态法)—

—溶氧电极法

溶氧电极法最先进、

最合理的方法优

点:①耐高温

②连续测量原理:

把溶解氧浓度转化

为电流信号,由电流

直接指示溶解氧浓

度。

阳极:

阴极:

应用溶氧电极测定

K L a:通气搅拌系统的

体积传氧系数K L a

(1/hr)与溶解氧积

累之间的关系:

测定步骤:(1)用此

式测定时,先在培养

过程中的某一时刻

停止通气(A点),根

据溶解氧浓度随时

间的增加而减少的

数据求出Q O2x。

(2)然后在溶解氧

浓度下降到某一点

(B点),再开始通

气,C随着时间增加

而增大,得dC/dt值

(即曲线的斜率)

-

+

?→

?

+

+

+

?→

?

OH

O

H

O

e

e

Pb

Pb

2

2

1

2

2

2

2

2

()

*

*

2

2

2

2

1

C

X

Q

dt

dC

a

k

C

r

X

Q

X

Q

C

C

a

k

dt

dC

O

L

O

O

O

L

+

?

?

?

?

?

+

??

?

?

?

?

-

=

=

-

-

=

(耗氧速率)

dt

dC

X

Q

O

-

=

2

(3)假定从通气停止过渡状态期间所求得的Q O2X 适用的话,则可用前式作图,并推算出C *和K L a 值。

21测定K L a 的三个用途:1对生物反应器的传氧性能进行测定,以便选择最佳条件进行操作,并对其进行评价。2对发酵过程传氧性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判断发酵过程的供氧情况。3为通风罐的研究过程找出设备参数(如D/T ),操作变数(如N -搅拌器转数 Q

-通风量)与K L a 的关系,以便进行运用发酵罐的放大和合理设计

22挡板的作用是改变液流的方向,由径向流改为轴向流,促使液体剧烈翻动,增加溶解氧。通常,挡板

(0.1~0.2)D ,装设6~4块即可满足全挡板条件。全挡板条件:是指在一定转数下再增加罐内附件而轴功率仍保持不

变。要达到全挡板条件必须满足下式要求

23常用的轴封有填料函和端面轴封两种。(1)填料函式轴封是由填料箱体,填料底衬套,填料压盖和压紧螺栓等零件构成,使旋转轴达到密封的效果。优点是结构简单。主要缺点是:死角多,很难彻底灭菌,容易渗漏及染菌;

轴的磨损情况较严重;(2)填料压紧后摩擦功率消耗大;寿命短,经常维修,耗

'-''

-'=

1

21

2t t C C dt dC

工时多。(3)端面式轴封又称机械轴封。密封作用是靠弹性元件(弹簧、波纹管等)的压力使垂直于轴线的动环和静环光滑表面紧密地相互贴合,并作相对转动而达到密封。优点:清洁;密封可靠;无死角,可以防止杂菌污染;使用寿命长;摩擦功率耗损小;轴或轴套不受磨损;它对轴的精度和光洁度没有填料密封要求那么严格,对轴的震动敏感性小。缺点:结构比填料密封复杂,装拆不便;对动环及静环的表面光洁度及平直度要求高。

25○1空气分布管:空

气分布装置的作用

是吹入无菌空气,并

使空气均匀分布。分

布装置的形式有单

管及环形管等。常用

的分布装置有单管

式,管口对正罐底中

央,装于最低一挡搅

拌器下面,喷口朝

下,管口与罐低的距

离约40mm,并且空气

分散效果较好。若距

离过大,空气分散效

果较差。该距离可根

据溶氧情况适当调

整,空气由分布管喷

出上升时,被搅拌器

打碎成小气泡,并与

醪液充分混合,增加

了气液传质效果。环

形管的分布装置,以

环径di等于0.8Di

(搅拌器直径)时最

为有效。喷孔直径为

5~8mm,喷孔直径向

下,喷孔的总截面积

约等于通风管的截

面积。这种空气分布

装置的空气分散效

果不及单管式分布

装置。同时由于喷孔

容易被堵塞,已很少

采用。

○2消泡器:消泡器就

是安装在发酵罐内

转动轴的上部或安

装在发酵罐排气系

统上的,可将泡沫打

破或将泡沫破碎分

离成液态和气态两

相的装置。从而达到

消泡的目的。机械

消泡装置类型:1、耙式消泡。2.涡轮式消泡器 3、离心式消泡器4、碟片式消泡器

26轴功率:搅拌器输入搅拌液体的功率:是指搅拌器以既定的速度旋转时,用以克服介质的阻力所需的功率,简称轴功率

27搅拌功率准数N P 的求解:Re M>104,达到充分湍流之后,Re M增加,搅拌功率P0虽然将随之增大,但N P保持不变,即施加于单位体积液体的外力与其惯性力之比为常数,此时对圆盘六平直叶涡

轮 N P≈6圆盘

六弯叶涡轮

N P≈4.7圆盘六箭叶

涡轮 N P≈3.7

P0=N P D5N3ρ

某细菌醪发酵罐罐

直径T=1.8(米);圆

盘六弯叶涡轮直径D

=0.60米;一只涡轮

罐内装四块标准挡

板;搅拌器转速N

=168转/分;通气

量Q=1.42米3/分

(已换算为罐内状态

的流量);罐压P=

1.5绝对大气压;醪

液粘度μ=

1.96×10-3牛·秒/

米2;醪液密度ρ=

1020公斤/米3要求

计算P g

(1)计算Re M :

Re M=5.25× 105 >104

(2)由N P~ Re M查N P,

N P =4.7(3)计算P0;

P0=N P D5N3ρ= 8.18(千

瓦)4)计算Pg:

28空气除菌的方法:

1辐射灭菌2加热灭

菌3静电除菌4介质

过滤

29 无菌空气制备原

理○1惯性冲击

滞留作用机理:如图

所示,图上是直径为

d f的纤维的断面,当

微粒随气流以一定

的速度垂直向纤维

方向运动时,空气受

阻即改变运动方向,

)

(

61

.6

10

)

(

25

.23

39

.0

08

.0

3

2

千瓦

=

?

=-

Q

ND

P

g

P

绕过纤维前进,而微粒由于它的运动惯性较大,未能及时改变运动方向随主导气流前进,于是微粒直冲到纤维的表面,由于磨擦粘附,微粒就滞留在纤维表面上,这称为惯性冲击滞留作用。

○2拦截滞留作用机理:1气流速度降到临界速度以下,微粒不能因惯性碰撞而滞留于纤维上,捕集效率显著下降,但随时着气流速度的继续下降,纤维对微粒的捕集效率又有回升。2原因是微生物直径很细,质量很轻,它随低速气流流动慢慢靠近纤维时,

微粒所在的主导气

流流线受纤维所阻,

而改变流动方向,绕

过纤维前进,并在纤

维的周边流速度更

慢,进到这滞留区的

微粒慢慢靠近和接

触纤维而被粘附滞

留,称为拦截滞留作

用。3形成一层边界

滞流区。滞流区的气

流速度更慢,进到这

滞留区的微粒慢慢

靠近和接触纤维而

被粘附滞留,称为拦

截滞留作用。

○3布朗扩散作用机

理:直径很小的微粒

在很慢的气流中能

产生一种不规则的

直线运动,称为布朗

扩散。布朗扩散的运

动距离很短,在较大

的气速,较大的纤维

间隙中是不起作用

的,但在很慢的气流

速度和较小的纤维

间隙中,布朗扩散作

用大大增加了微粒

与纤维的接触滞留

机会。

○4重力沉降作用机

理:重力沉降是一个

稳定的分离作用,当

微粒所受的重力大

于气流对它的拖带

力时,微粒就容易沉

降。就单一的重力沉

降情况下,大颗粒比

小颗粒作用显著,对

于小颗粒只有在气

流速度很慢时才起

作用。一般它是与拦

截作用相配合的,即在纤维的边界滞留区内,微粒的沉降作用提高了拦截滞留的捕集效率。

○5静电吸附作用机理:干空气对非导体的物质相对运动磨擦时,会产生诱导电荷,纤维和树脂处理过的纤维,尤其是一些合成纤维更为显著。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微粒大多带有不同的电荷,如枯草杆菌孢子20%带正电荷,20%带负电荷,15%中性,这些带电的微粒会受带异性电荷的物体所吸引而沉降。此外,表面吸附也归属于这个范畴,如活性炭的大

部分过滤效能应是

表面吸附的作用。

30提高过滤效率的

措施:1、减少进口

空气的含菌数。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

手: 1)加强生产环

境的卫生管理,减少

环境空气中的含菌

量; 2)提高空气进

口位置(高空采风),

减少空气进口含量;

3)加强压缩前的空

气预过滤。2、设计

和安装合理的空气

过滤器。 3、降低进

入总过滤器空气的

相对湿度。主要从以

下几个方面入手:1)

采用无油润滑空压

机;2)加强空气的

冷却,去油水3)提

高进入总过滤器的

空气温度,降低其相

对湿度。

31杂菌:是指在发酵

培养中侵入的有碍

生产的其他微生物。

染菌:感染了对正常

发酵有影响的其他

腐败微生物或噬菌

体。染菌的具体危

害:1)分解产物;2)

污染产品;3)抑制

生产菌的生长和代

谢的产生;4)影响

产物的提取

32不同种类的杂菌

对发酵的影响:青霉

素发酵:污染细短产

气杆菌比粗大杆菌

的危害大;链霉素发

酵:污染细短杆菌、

假单孢杆菌和产气杆菌比粗大杆菌的危害大;四环素发酵:污染双球菌、芽孢杆菌和夹膜杆菌的危害较大;柠檬酸发酵:最怕污染青霉菌;肌苷、肌苷酸发酵:污染芽孢杆菌的危害最大;谷氨酸发酵:最怕污染噬菌体;高温淀粉酶发酵:污染芽孢杆菌和噬菌体的危害较大33总染菌率:指一年内发酵染菌的批次与总投料批次数之比。设备染菌率:统计发酵罐或其他设备的染菌率,有利于查找因设备缺陷而造成的染菌原因。不同品种发酵的染菌

率:统计不同品种发

酵的染菌率,有助于

查找不同品种发酵

染菌的原因。

34不同发酵阶段的

染菌率:将整个发酵

周期分成前期、中期

和后期三个阶段,分

别统计其染菌率。有

助于查找染菌的原

因。季节染菌率:统

计不同季节的染菌

率,可以采取相应的

措施防止染菌。操作

染菌率:统计操作工

的染菌率,一方面可

以分析染菌原因,另

一方面可以考核操

作工的无菌操作技

术水平。

35从染菌的规模来

分析染菌原因:大批

发酵罐染菌:首先可

能是空气系统

部分发酵罐(或罐

组)染菌:1前期可

能是种子带杂菌,或

灭菌不彻底,中后期

则可能是中间补料

系统或油管路系统

发生问题所造成的2

个别发酵罐连续染

菌:设备问题(如阀

门的渗漏或罐体腐

蚀磨损),设备的腐

蚀磨损所引起的染

菌会出现每批发酵

的染菌时间向前推

移的现象3个别发酵

罐偶然染菌:原因比

较复杂,因为各种染

菌途径都可能引起。

36从染菌的类型来

分析:1耐热性芽抱杆菌:可能是由于原料中原有的芽孢未能杀灭,或者死角或灭菌不彻底。2球菌、酵母:可能是从蒸汽的冷凝水或空气中带来的,或者设备渗漏。3浅绿色菌落(革兰氏阴性杆菌):发酵罐的冷却管或夹套渗漏。4霉菌:灭菌不彻底或无菌操作不严格5噬菌体:很可能是空气系统,特别是在大风天气后。

37原料染菌的防治:1对于液体原料:采用连消方式2对颗粒状淀粉质原料或者小发酵罐,采用实消为好。而且升温时需

搅拌,或加入α-淀

粉酶。

38种子带菌的原

因及防止1、带菌

的原因;无菌室的

无菌条件不符合

要求,培养基灭菌

不彻底,操作不

当。2种子带菌的

防止;种子带杂菌

是发酵前期染菌

的原因之一。在每

次接种后应留取少

量的种子悬浮液进

行平板、肉汤培养,

借以说明是否是种

子中带杂菌。种子培

养的设备和装置有

无菌室、灭菌锅和摇

瓶机等。

40种龄:是指种子罐

中培养的菌丝体开

始移入下一级种子

罐或发酵罐时的培

养时间

41接种量:是指移入

的种子液体积和接

种后培养液体积的

比例。

42种子扩大培养:1.

表面培养是指将保

存在砂土管、冷冻干

燥管中处于休眠状

态的生产菌种接入

试管斜面活化后,在

经过扁瓶或摇瓶及

种子罐逐级放大培

养而获得一定数量

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43种子扩大培养:由

保藏的菌种开始,经

过逐级扩大培养,最

后获得一定数量和

质量的纯种过程。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44生产菌种的来源:根据资料直接向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45小结:从自然界中分离微生物需要注意的问题:

1、明确目的:分离什么种类的微生物

2、寻找来源:从哪里分离

3、选择手段:充分考虑所分离微生物的生产能力、生长速度,选择适宜的培养分离方法和检

测方法

46培养基设计的基

本原则:培养基的组

成必需满足细胞的

生长和代谢产物所

需的元素,并能提供

生物合成和细胞维

持活力所需要的能

量。

47为何要进行培养

基的设计?

完善的培养基

设计是实验室

的试验、实验

工厂和生产规

模的放大中的

一个重要步

骤。

在发酵过程

中,我们的目

的产品是菌体

或代谢产物。

而发酵培养基

是否适合于菌

体的生长或积

累代谢产物,

对最终产品的

得率具有非常

大的影响

48发酵工业应用的

“无菌空气”是指通

过除菌处理使空气

中含菌量降低在一

个极低的百分数,从

而能控制发酵污染

至极小机会。此种空

气称为“无菌空气染

菌概率为10-3

49无菌空气制备的

整个过程包括两

部分:对空气进

行过滤处理,除

去微生物颗粒,

满足生物细胞培

养需要(无菌)

对进入空气过滤

器的空气进行预

处理,达到合适

的空气状态(温

度、湿度、除油)50空气预处理目的:提高压缩前空气的

洁净度,降低空气过滤器的负荷;去除压缩后空气中所带的

油水,以合适的空气湿度和温度进入空

气过滤器。

设备:高空取气管

除尘器空气压缩

机贮气罐气液

分离器冷却器

空气加热器

51染菌的后果:

生产菌和杂菌同时生长,可能会使生产

菌丧失生产能力;在

连续发酵过程中,杂

菌的生长速度有时

会比生产菌生长得

更快,结果使发酵罐

中以杂菌为主;杂菌

及其产生的物质,使

提取精制发生困难

杂菌会降解目的产

物,会污染最终产

品;发酵时如污染噬

菌体,可使生产菌发

生溶菌现象。“吃糖

不吃菌”和“吃菌不

吃糖” 52 连续发酵

流程预热—加热

—保温—冷却

连消——喷淋冷却

流程

1.配料罐将培养基

预热60-70℃,防止

培养基在杀菌时料

液与蒸汽

温度相差过大而产

生水汽撞击声。

2.连消塔(加热塔)

使培养基迅速(20 s)

升温(126-132 ℃)。

3.维持罐:使培养基

温度保持在灭菌温

度下一段时间。

2-7min.

4.冷却管:将培养基

迅速冷却到

40-50 ℃,输送到灭

菌后的发酵罐

53影响灭菌的因素

1. 培养基成分对灭

菌的影响。油脂,糖

类及一定浓度的蛋

白质可增加微生物

的耐热性;另一些物

质,如高浓度的盐类、色素等可削弱其耐热性。

2. 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对灭菌的影响

3. 培养基中微生物数量对灭菌的影响

4. 培养基中氢离子浓度对灭菌的影响培养基中氢离子浓度直接影响灭菌的效果。培养基的pH越低,所需杀灭微生物的温度越低。

5. 微生物细胞中水分对灭菌的影响细胞含水越多,蛋白质变性的温度越低

6. 微生物细胞菌龄对灭菌的影响老细胞水分含量低、低龄细胞水分含量高

7. 空气排除情况对

灭菌的影响

8. 搅拌对灭菌的影

9. 泡沫对灭菌的影

54对菌种的要求

1.不是致病菌

2.发酵周期短,产

量高

3.不易变异退化,

抗噬菌体能力强

4.最好是产生胞外

产物的菌种,利于分

5.对医药和食品用

产品还应考虑安全

55圆筒体锥底罐

(C.C.T)简称露天

锥形发酵罐

C.C.T发酵和传统发

酵相比,由于发酵基

质(麦汁)和酵母对

流获得强化,可加速

发酵在C.C.T发酵技

术中,主发酵结束不

排酵母,全部酵母参

于后发酵中VDK的还

原,特别是凝聚性差

的酵母,发酵液有高

浓度酵母参于VDK还

原,大大缩短了还原

时间。? 发酵温控自

由,可以灵活采用各

种温度(大多较高温

度)下VDK的还原,更

可以缩短后发酵周

期。? 传统发酵酿造

周期,低温发酵需

50d以上,快速发酵

需25-30d,而C.C.T

发酵如单酿罐发酵,

酿造周期一般为

16-22d ,如两罐法发酵一般20-30d ,即酿造周期可缩短1/3-1/2倍。可大幅度减少罐数,节省投资。

56微生物发酵类型 1 微生物菌体发酵

2微生物酶发酵 3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

4微生物的转化发酵

5生物工程细胞发酵

57

发酵工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一、思考题 1.发酵及发酵工程定义 答:定义:发酵工程是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所以又称为微生物工程。 传统发酵是指酵母作用于果汁或发芽的谷物时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 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或者更严的说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如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利用产生酒精并放出CO2。 工业上的发酵泛指利用生物细胞制造某些产品或净化环境的过程。 青霉素发酵能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解决了两大技术问题:1)通气搅拌解决了液体深层培养时的供氧问题;2)抗杂菌污染的纯种培养技术:无菌空气、培养基灭菌、无污染接种、大型发酵罐的密封与抗污染设计制造。 2.发酵工程基本组成部分 答:从广义上讲,由三部分组成: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 3.发酵工业产业化应抓好哪三个环节 答:三个环节:投产试验、规模化生产和市场营销 4.当前发酵工业面临三大问题是什么 答:菌种问题、合适的反应器、基质的选择 菌种问题:纯种、遗传稳定性、安全、周期短、转化率高产率高、抗污染能力强:噬菌体、蛭弧菌 合适的反应器:生产规模化、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节能、结构多样化、操作制动化、节省劳力 基质的选择:价廉、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易被利用、副产物少、满足工艺要求 5.我国发酵工业应该走什么样的产业化道路

答:第一步为技术积累阶段、第二步为产业崛起阶段、第三步为持续发展阶段 二、思考题 1、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标本采集→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分离(初筛、复筛)→发酵性能鉴定→菌种保藏目的:高效地获取一株高产目的产物的微生物; 2、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富集 答:富集的目的: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富集的基本方法:1、控制营养:如以唯一碳源或氮源作底物;2、控制培养条件:如pH、温度、通气量等;3、抑制不需要的种类 3、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 答:定义: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 意义:自然选育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退化、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虽然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回复突变:高产菌株在传代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突变导致高产性状的丢失,生产性能下降,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回复突变。 4、诱变育种对出发菌株有哪些要求 答:出发菌株定义:出发菌株指用于诱变育种的最初菌株或每代诱变的试验菌株。 要求:★对菌株产量,形态、生理等情况了解;★生长繁殖快,营养要求低,产孢子多且早;★对诱变剂敏感;★菌株要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多出发菌株:一般采用3~4个出发菌株,在逐代处理后,将产量高、特性好的菌株留作继续诱变的出发菌株。 5、诱变选育的流程 答:出发菌株经纯化活化前培养(同步培养)→培养液(离心、洗涤、)→单细胞获单胞子悬液→诱变处理→后培养(中间培养)→平板分离→初筛→复筛→保藏及扩大试验 筛选的关键是选择一定的特征(如菌落特征、生化特征等)去判断所筛选的菌株是我们所需要的突变株。

发酵工程期末考试重点 终极版

●发酵工程:以微生物、动植物细胞为生物作用剂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工程,包括发酵工艺和发酵设备。 ●主要研究内容:菌种选育与构建、大规模培养基和空气的灭菌、大规模细胞培养过程、细胞生长和产物形成动力学、生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和操作、发酵产品的分离纯化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等。 ●发酵工程原理:指导发酵产品研究与开发,发酵工厂设计与建设以及发酵生产实践的理论。 ●初级代谢:是许多生物都具有的生物化学反应,蛋白质、核酸的合成等,均称为初级代谢。 ●初级代谢产物: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多糖等。 ●次级代谢:微生物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提合成的对微生物本身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自然选育: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然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 ●杂交育种: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经吻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分离和筛选具有新性状的菌株。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化学等诱变剂处理均匀而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在促进其突变率显着提高的基础上,采用简便、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出少数符合目的

的突变株,以供科学实验或生产实践使用。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两个亲本的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混合,由聚乙二醇作为助融剂,使它们互相凝集,发生细胞融合,接着两个亲本基因组由接触到交换,从而实现遗传重组。 ●前体:某些化合物加入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中去,而自身结构并没有明显变化,产物的产量却因前体的加入而有较大的提高。 ●抑制剂:某些化合物可以抑制特定代谢途径的进行,使另一种代谢途径活跃,获得人们所需产物的积累。 如生产甘油加抑制剂亚硫酸钠,它与代谢过程中的乙醛生成加成物。这样使乙醇代谢途径中的乙醛不能成为NADH 2(还原型辅酶I)的受氢体,而使NADH 2在细胞中积累, 从而激活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活性,使磷酸二羟基丙酮取代乙醛作为NADH 2的受氢体而还原为α-磷酸甘油,其水解后即形成甘油。 ●促进剂:指那些既不是营养物质又不是前体,但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如加巴比妥盐能使利福霉素单位增加,并能使链霉菌推迟自溶,延长分泌期。 ●灭菌: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杀灭或除掉物料及其器皿中所有的生命体。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分批灭菌:培养基置于发酵罐中加热,达到预定温度后维持一段时间,再冷却到发酵所需温度的灭菌。

最新发酵工程重点总结

发酵工程重点总结

第一章 发酵:通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产生和积累人们所需产品的生物反应过程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在生物反应器中生产有用物质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菌种选育与保藏、菌种扩大生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分离纯化制备等技术。 发酵工业的特点?(7点) 1.发酵过程一般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化反应,反应安全,要求条件较简单。 2.可用较廉价原料生产较高价值产品。 3.反应专一性强。 4.能够专一性地和高度选择性地对某些较为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特定部位的生物转化修饰。 5.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防治至关重要。 6.菌种是关键。 7.发酵生产不受地理、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限制。 工业发酵的类型? 厌氧发酵 1. 按微生物对氧的不同需求需氧发酵 兼性厌氧发酵 液体发酵(包括液体深层发酵) 2.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浅盘固体发酵 深层固体发酵(机械通风制曲) 分批发酵 按发酵工艺流程补料分批发酵 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连续发酵多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带有细胞再循环的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发酵生产的基本工业流程? 1. 用作种子扩大培养及发酵生产的各种培养基的配制; 2. 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消毒灭菌; 3. 扩大培养出有活性的适量纯种,以一定比例接种入发酵罐中; 4. 控制最适发酵条件使微生物生长并形成大量的代谢产物; 5. 将产物提取并精制,以得到合格的产品; 6. 回收或处理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物质。

工业发酵的过程的工艺流程图? 第二章 1、发酵工业菌种分离筛选的一般流程? 调查研究(包括资料查阅) 试验方案设计 含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如何使样品中所含微生物的可能性大?) 样品预处理(如何在后续的操作中使这种可能性实现) 菌种分离 根据目的菌株及其产物特点分 选择性分离方法随机分离方法 (定向筛选←选择压力) (用筛选方案- 检测系统进行间接分离) 富集液体培养固体培养基条件培养 (初筛) 菌种纯化 复筛 菌种纯化 初步工艺条件摸索再复筛生产性能测试 较优菌株1-3株 保藏及进一步做生产试验某些必要试验和 或作为育种的出发菌株毒性试验等 2、菌种选育改良的具体目标。(4点)? 1.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

发酵工程试题及答案.

类。 微生物的育种方法主要有三类: 诱变法,细胞融合法,基因工程法。 发酵培养基主要由 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组成。 6、利用专门的灭菌设备进行连续灭菌称为 连逍,用高压蒸汽进行空罐灭菌称为 空消。 7、可用于生产酶的微生物有 细菌、真菌、酵母菌。 常用的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有 酸化、加热、加絮凝剂。 8、根据搅拌方式的不同, 好氧发酵设备可分为 机械搅拌式发酵罐 和通风搅拌式发酵罐 两种。 9、 依据培养基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将其分成 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 10、 现代发酵工程不仅包括菌体生产和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还包括微生物机能的利用。 11、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生产菌种的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反应器的设计及 产物的分离、提取 与精制。 12、发酵类型有微生物菌体的发酵、微生物酶的发酵、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微生物转 化发酵、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 13、发酵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14、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 变异菌,从自然选育转向 代谢调控育种, 从诱发基 因突变转向 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15、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液体深层发酵主要有 分批发酵、连续发酵、补料分批发酵。 16、分批发酵全过程包括 空罐灭菌、加入灭过菌的培养基、接种、发酵过程、放罐和洗罐, 所需的时间总和为一个发酵周期。 发酵工程 、名词解释 1、 分批发酵:在发酵中,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出,中间除了空气 进入和尾气排出外,与外部没有物料交换。 2、 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不 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 3、 絮凝: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下,溶液中的较小胶粒聚合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二、填空 1、 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 菌种制备、种子培养、发酵和提取精^_等下游 处理几个过程。 2、 根据过滤介质截留的物质颗粒大小的不同, 过滤可分为粗滤、微滤、超滤和反渗透四大 3、 4、 5、青霉素发酵生产中,发酵后的处理包括: 过滤、提炼,脱色,结晶。 基三种。

发酵工程完整版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传统发酵工程:通过微生物生长的繁殖和代谢活动,产 的生物反应过程。 将DNA重组细胞融合技术、酶工程技 综合对 发酵过程控制、优化及放大 指迄今所采用的微生物培养分离及培养 微生物。(特别是极端微生物) 4富集培养主要方法:是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繁 求不同,如温度、PH、培养基C/N 等,是目的微生物在最适条件下迅速生长繁殖,数量增加, 成为人工环境下 的优势种。方法:⑴控制培养基的营养成 消毒仅仅是杀死生物体或非生物体表 死营养细胞,而不能杀死细菌芽孢和 真菌孢子等,特别适合与发酵车间的环境和发酵设备、器 具的灭菌处理。灭菌杀灭所 有的生命体,因此灭菌特别适 的灭菌处理。 法及其区别:湿热灭菌法:指将物品置 高压饱和蒸汽、过热水喷淋等手段使微生 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该法灭菌能力强,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 菌方法。药品、容器、培养基、无菌衣、胶塞以及其他遇 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均可采用本法灭 菌。干热灭菌法: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 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 的方法。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灭菌的物品灭 菌,如玻璃器具、金 属制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 用本法灭菌。 即在规定温度下杀死一定比例的微生物所用 8致死温度: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温 在致死 微生物所需要对 的致死时间。 制好的培养基放入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 基和所用设备一起(实罐灭菌)进 行灭菌 10连续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向发酵罐等培养装置输 热、保温盒冷却等灭菌操作过程。 是指将 冷冻干燥管,沙土管中处于休眠 状 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摇瓶及种子罐 逐级扩大培养而和质量的纯种的过程 纯培养物称为种是指种子的 龄:是指种子始移入下一级 的培养是指移入的种子液体积和 影响呼吸所能允许的最低溶氧浓 13稀释度D:单位时间内连续连续流入发酵罐中的新鲜 的培养总体积的比值。 把导致菌体开始从系统中洗出时的稀 发酵过程中,引起温度变化的原因是由 于 生的净物在生长 繁殖过程中,本身产生的耗氧培养 的 发酵罐都有一定功率的做机械 运动,造成液体之间、液体与设备之间的摩擦,由此产生 。 依靠无菌压缩空气作为液体的提升力, 翻动实现混合和传质传热过程。其 特点是结构简单,无轴封,不易污染,氧传质效率高,能 耗低,安装维修方便。缺点:不适合高粘度或含大量固体 感菌体的生产。 培养基中某些成分的加入有助于 生长因子、前体。产物抑制和促进剂。 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不是 必需。 18前体:指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 物 到产物分子中去,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 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其加入而有较大提高的一类 那些细胞生长非必需的,但加入 量的一些物质,常以添加剂的形式 20 分批发酵(序批式发酵):指一次性投料、接种直到发 留在发酵罐内。 在发酵过程中,连续向发酵罐流加培养基, 培养液。 搅拌器输入搅拌液体的功率,具 用以客服介质阻力所需用的功 率。 23供氧:指空气中的氧气从空气泡里通过气膜、气液 界 液体主指氧气从液体主流通 内。 生产菌种或选育过程中筛选出来的优良 传代和保藏之后,群体中某些生理特 征和形态特征逐渐减退或完全丧失的 现象。 25氨基酸发酵:指合成菌体蛋白质的氨基酸脱离其正 常 是对产品 使污染物 产生量、流失量和治理量达到最小,使资源充分利用。② 末端治理:把环境责任放在保护研究、管理等人员身上, 产生的污染物的 处理上,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地位。③因为工业 生产无法完全避免污染的产生,推行清洁生产的同时还需 要末端治理。 二、选择填空 1染菌概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实现每批次发酵都 完 染几乎是不可能的,一般采用“染菌概率” 一般 为10-3 ①细菌②放线菌③酵母菌④霉菌⑤未培养 采集样品→样品预处理→目的菌富 酵性能鉴定→菌 种保藏 层的微生物数量最多,秋季采土样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诱饵法。 因突变;直接原因:连续 传 菌种保藏方法:①斜面低温保藏法②砂土管保藏法 ③冷 液保藏法⑥液体 石蜡保藏据微生物生理、生化特点,人为地 于不活泼、生长繁殖受抑制的 持菌种存活率②减少变异③保 持 优良性状 7液氮超低温保藏法:原理:在超低温(-130℃)状态下 延续,且不发生 加保护剂(甘油等)制成菌悬液封于安瓿管内 温速度的冻结后,贮藏在-150~-190℃液氮冰箱内;特 点:适合各类微生物①适合各类微生物②保存时间长③需 特殊设备④操作较复杂 8培养基成分: ①碳源(糖类,导致PH下降;油和脂肪, ,导致PH上升)②氮源(有机、无 量元素④水⑤生长调节物质。 ⑴一般首先是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培养基成 因子实验确定培养基个组分及其适宜的浓 度;⑵响应面分析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①最陡爬坡实验 10检测染菌方法:镜检查法 ②平板划线培养检 法④发酵过程异常现象观察法(溶 CO 2、粘度)。 种子带菌②过滤空气带菌③设备的 培养基霉菌不彻底⑤操作不当⑥噬 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射线灭菌法, 除菌法,火焰灭菌法 13空气除菌方法:辐射杀菌,加热杀菌,静电除菌,过 乙醇发酵;部分相关型,中间 复杂发酵类型:抗生 15DO值只是发酵与 配合起OUR: CER:CO2 的 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 式、固定化、 指在一定的搅拌转速下,在搅拌罐中增 加而漩涡基本消 18发酵罐构件:搅拌器,挡板,空气分布器,换热装置。 罐的基本体积上升,单位发酵液 清洁生产过程,清洁产品和 理,改进生产工艺,废 20工艺技术改革方式:改变原料,改进生产设备,改革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 ,反应过程,后 23总成本费用=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①气泡与包围着气泡的液体之 间 体分子处于层流状态,氧气以 浓度差方式透过双膜,任何一点的氧浓度 氧分压相等;② 在双膜之间的界面上,氧分压与溶于液体中的氧浓度处于 平衡状态;③氧传递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时,传递途径上各 间而变化。 为了提高分离效率,通常富集培养课增加 数量。 是为了获得大量的活力强的种子,以便 中尽可能的缩短延迟期,种子最好 是在对数生长期接种。 27. S0 为底物初始St为发酵时间为t时底物的 残留 小。 、传热及混合效 30发酵罐放大极限为100级 成本的20% ~30% 32酒精发酵原料:淀粉质原料、糖质原料、纤维质原料。 三、简答 1影响微生物耗氧因素:①微生物本身遗传特征的影响 菌龄④发酵条件⑤代谢类 影响③碳氮比对菌体代谢调节的重要性④ PH对不同 3发酵工艺过程:①用作种子扩大培养及发酵生产的各 种 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灭菌; ③扩大培养有活性的适量纯种,以一定比例形成大量的代 谢产物;④控制最适的发酵条件使微生物生长并形成大量 的代谢产物;⑤将产物提取并精制,以得到合格的产品; 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物质。(P8图) ①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生长,且 生 量高、易于回收;②生长较快,发酵周期 短;③培养条件易于控制;④抗噬菌体及杂菌污染的能力 强;⑤菌种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 稳定;⑥对放大设备的适应性强;⑦菌种不是病原菌,不 性物质和毒素。 必须提供合成微生物细胞和发酵产 少培养基原料的单耗,即提高 单位营养物质的转化率。③有利于提高产物的浓度, 以提 高单位容积发酵罐的生产能力。④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合成 速度,缩短发酵周期。⑤尽量减少副产物的形成,便于产 物的分离纯化,并尽可能减少“三废”物质。⑥原料价格 低廉,质量稳定,取材容易。⑦所用原料尽可能减少对发 酵过程中通气搅拌的影响,利于提高氧的利用率,降低能 ①原材料质量:生产过程中经常 其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质量 波动;②培养温度:温度对多数微生物的斜面孢子质量有 显著影响;③湿度:斜面孢子培养基的湿度对孢子的数量 和质量都有较大影响。湿度低,孢子生长快;湿度高,孢 子生长慢;④通气与搅拌:在种子罐中培养的种子除保证 供给易于利用的营养物质外,应有足够的通气量,以保证 菌种代谢的正常,提高种子的质量;⑤斜面冷藏时间:斜 面冷藏时间对孢子的生产能力有较大影响,通常冷藏时间 越长,生产能 力降低越多;⑥培养基:一般来说,种子罐 是培养菌体的,培养基的糖分要少而对微生物生长起主导 作用的氮源要多,而且其中无机氮源所占比例要大些;⑦ pH:各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生长和合成酶的最适pH,为了 达到微生物的打了繁殖和酶合成的目的,培养基必须要保 ①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生长,且 生 量高、易于回收;②生长较快,发酵周期 短;③培养条件易于控制;④抗噬菌体及杂菌污染的能力 强;⑤菌种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 稳定;⑥对放大设备的适应性强;⑦菌种不是病原菌,不 性物质和毒素。 ①分批作业操作简单,周期短,染菌 程产品质量易控制;②不利于测定其 过程动力学,存在底物限制或抑制问题,出现底物分解阻 遏效应以及二次生长现象;③对底物类型及初始浓度敏感 的次级代谢产物如一些抗生素等就不适合采用分批发酵; ④营养层分很快耗竭,无法维持微生物继续生长和生产; ①添加新鲜培养基,克服养分不足所 延长对数期生长期,增加生物量 等;②长时间发酵,菌种易变异,易染菌;③操作不当, 新加入的培养基与原有培养基不易完 全混合。 10补料分批发酵优缺点:①可以解除底物的抑制,产 物 应;③避免在分批发酵中因 一次性投糖过多造成细胞大量生长,耗氧量过多,以致通 风搅拌设备不能匹配的状况;③菌体可被控制在一 续的过度态阶段,可用来作为控制细胞质量的手段 ①无菌要求低;②菌体变异 11分批补料发酵的应用:①消除分解阻遏作用,保障通 浓度培养基的抑制作用并延 配置合适的培养基,调节培养基初始 使其具有很好的缓冲能力;②培养过程 中加入非营养物质的酸碱调节剂;③培养过程中加入基质 性酸碱调节剂;④加入生理酸性或碱性盐基质;⑤将pH 控制与代谢结合起来,通过补料来控制pH。 13搅拌式、气升式结构特征及其应用:①搅拌式: 带有 机 械搅拌的作用是使发酵液充分混合,保持液体中的固性物 料呈悬浮状态,并能打破空气气泡以提高气液间的传氧速 率。较适合对剪切力生长,不适于高粘度或 含大量固体的培依靠无菌压缩空气作为 液体的提升力,下翻动实现混合和传 质传热过程,特点是结构简单、无轴封、不易污染、氧传 质效率高、能耗低、安装维修方便。 14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 的比较:①清洁生产:是对产品 使污染物 量和治理量达到最小,使资源充分利用。② 把环境责任放在保护研究、管理等人员身上, 产生的污染物的 处理上,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地位。③因为工业 生产无法完全避免污染的产生,推行清洁生产的同时还需 15味精清洁生产工艺优点:①取消离子交换工艺,减少 温结晶,节约大量冷冻 耗电;③因为采用闭路循环工艺,除了副产品中夹带少量 目标产物外,没有其他损失,故产品得率高;④实现物料 主体闭路循环,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应的三统一;⑤ 冷凝水可循环作为工艺用水,实现废水零排放。

发酵工程试题(卷)E与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C ) A 发酵工程产品主要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酶和菌体本身 B 可以通过人工诱变选育新菌株 C 培养基、发酵设备和菌种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 D 环境条件的变化既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又影响菌体代谢产物的形成 2.当培养基pH发生变化时,应该(C ) A 加酸 B 加碱 C 加缓冲液 D 加无机盐 3. 甘油生物合成主要由下列哪种物质引起(D ) A 尿素 B 硫酸铵 C 酶 D 亚硫酸盐 4. 对谷氨酸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D ) A 菌体是异养厌氧型微生物 B 生物素对谷氨酸生成无影响 C 谷氨酸的形成与搅拌速度无关 D 产物可用离子交换法提取 5. 为使淀粉和纤维素进行代谢而提供能量,(B ) A 它们必须第一步变成脂肪分子 B 它们的葡萄糖单位必须被释放 C 环境中必须有游离氧存在 D 遗传密码必须起促进作用 6. 关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 A 初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 B 次级代谢产物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 C 初级代谢产物在代谢调节下产生 D 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无需代谢调节 7. 在发酵中有关氧的利用正确的是(B ) A 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 B 微生物只能利用发酵液中溶解氧 C 温度升高,发酵液中溶解氧增多 D 机械搅拌与溶氧浓度无关 8.某药厂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没有谷氨酸而产生乳酸及琥珀酸,其原因可能是(B ) A 温度控制不适 B 通气量过多 C pH呈酸性 D 溶氧不足 9.下列可用于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是(C )

微生物工程总复习整理

微生物工程总复习 名词解释:15题共45分 简答题: 7题共35分 论述题: 2题共20分 第一章概论 微生物工程: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的基本原理有机地结合 起来,是一门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又称为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 简述微生物工程发展简史(四个阶段特征) 1、天然发酵 2、纯培养技术——第一代发酵技术 3、深层培养技术——第二代发酵技术 4、微生物工程——第三代发酵技术 简述微生物工程组成及研究内容 1、微生物工程组成 从广义上讲,由三部分组成: 上游工程 发酵工程 下游工程 2、微生物工程研究内容 (1)无菌生长技术; (2)计算机控制技术; (3)种子培养和生产培养工艺技术; (4)小试中试动力学模型; (5)发酵工程工艺放大。 第二章生产菌种的来源 试述生产菌种的来源及其分离思路 来源:根据资料直接向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分离思路:依照生产要求、产物性质、菌种特性(分类地位及生态环境),设计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 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杂菌,也必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 筛选重点:抗生素及治疗作用的药物产生菌。 试述生物物质产生菌的分离纯化和筛选步骤(1)定方案 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2)标本采集 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3)增殖: 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4)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5)性能鉴定发酵性能测定 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括形态、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 产品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 pH值、提取工艺等。 第三章微生物代谢调节及代谢工程 新陈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代谢):新陈代谢(metabolism) 是指发生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分解代谢(catabolism)和合成代谢(anabolism)的总和。即:新陈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腺苷三磷酸(ATP)形式的能量和还原力(或称还原当量,一般用[H]来表示)的作用。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正好相反,是指在合成代谢酶系的催化下,由简单小分子、ATP形式的能量和[H]形式的还原力一起合成复杂大分子的过程。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含义及其间的关系可简单地表示为: 酶活性调节:酶分子水平上的一种代谢调节,通过改变酶分子活性来调 节新陈代谢的速率,包括:酶活性的激活和抑制两个方面。 能荷:细胞 ATP、ADP、AMP可作为代谢反应功能的高能磷酸键的量度,通 过 ATP、ADP、AMP三者的比例调节代谢。 协同反馈抑制:指分支代谢途径中的几个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才能抑制 共同途径中的第一个酶的一种反馈调节方式 合作反馈抑制:两种末端产物同时存在时,可以起着比一种末端产物大 得多的反馈抑制作用。 累积反馈抑制:每一分支途径的末端产物按一定百分率单独抑制共同途 径中前面的酶,所以当几种末端产物共同存在时,它们的抑制作用发生累积。 顺序反馈抑制:当 E过多时,抑制 C→D,由于 C浓度过大而促使反 应向 F、G方向进行,结果造成 G浓度的增高。由于 G过多抑制了 C→F,结果造成 C的浓度进一步增高。C过多又对 A→B间的酶发生抑制,从而达到反馈抑制的效果。通过逐步有顺序的方式达到的调节称为顺序反馈抑制。 试述酶活性调节、合成调节的异同点 酶分子水平上的一种代谢调节,通过改变酶分子活性来调节新陈代谢的速率,包括:酶活性的激活和抑制两个方面。 酶活性激活系指在分解代谢途径中,后面的反应可被较前面的中间产物所促进。

(完整版)发酵工程_题库及答案.doc

1、举出几例微生物大规模表达的产品,及其产生菌的特点? A.蛋白酶表达产物一般分泌至胞外,能利用廉价的氮源,生长温度较高, 生长速度快 ,纯化、分离及分析快速;安全性高,得到 FDA的批准的菌种。 B.单细胞蛋白生长迅速,营养要求不高,易培养,能利用廉价的培养基或生 产废物。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产量高,质量好。安全性高,得到 FDA的批准的菌种。 C.不饱和脂肪酸生长温度较低,安全性高,能利用廉价的碳源,不饱和脂 肪酸含量高, D.抗生素生产性能稳定,产量高,不产色素,,能利用廉价原料 F.氨基酸代谢途径比较清楚,代谢途径比较简单 2、工业化菌种的要求? A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大量高效地合成产物 B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或者说菌种改造的可操作性要强C. 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 D.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 E.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致病菌无关) F.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 4、讨论:微生物(包括动、植物)可以生产我们所需的一切产品,但是涉 及到工业化生产,对于某一种特定的产品,为何只有特定的微生物才具有大量 表达的潜力?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细胞对遗传信息作选择性的表达,实现代谢 的自动调节。代谢的协调能保证在任何特定时刻、特定的细胞空间,只合成必 要的酶系(参与代谢的多种酶)和刚够用的酶量。一旦特定物质的合成达到足 够的量,与这些物关系支持细胞自身的增殖(生产细胞),不支持(人的)目

的产物的过量生产(生产特定的初级代谢产物)。而工业化生产要求特定表达 某种或某类物质,只有正常代谢被打破,代谢协调失常的微生物才能达到要求 5、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 样品的采取→预处理→培养→菌落的选择→初筛→复筛→性能的鉴定→菌种保藏 6、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培养? 自然界中目的微生物含量很少,非目的微生物种类繁多,进行富集培养, 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 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使筛选变得可能。 7、菌种选育分子改造的目的? 防止菌种退化 ;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 提高生产能力 ; 提高产品质量 ; 开发新产品 . 8、以目前的研究水平,土壤中能够培养的微生物大概占总数的多少?什么 是 16sRNA同源性分析? 目前能够培养的微生物不到总数的 1%。以 16sRNA为靶基因,设计引物, 建立 pcr 扩增体系,再通过 DNA 测序进行细菌同源性分析。 9、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 自然选育就是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 程。

发酵工程知识点

第一章发酵工程概述 一、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特定的形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是将传统发酵与现代的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发酵技术。 二、发酵工程简史: 1590 荷兰人詹生制作了显微镜 1665 英国人胡克制作的显微镜观察到了霉菌近代发酵工程建立初期 1864 巴斯德灭菌法 1856 psateur 酵母导致酒精发酵 19世纪末 Koch 纯种分离和培养技术 三、发酵工程技术的特点 (1)主体微生物的特点 ①微生物种类繁多,繁殖速度快、代谢能力强,容易通过人工诱变获得有益的突变株; ②微生物酶的种类很多,能催化各种生化反应 ③微生物能够利用有机物、无机物等各种营养源 ④可以用简易的设备来生产多种多样的产品 ⑤不受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等优点 (2)发酵工程技术的特点 ①发酵工程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数十个反应能够在发酵设备中一次完成 ②反应通常在常温下进行,条件温和,耗能少,设备简单

③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 ④容易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⑤发酵过程中需要防止杂菌污染 (3)发酵工程反应过程的特点 ①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的 ②原料来源广泛,通常以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 ③反映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形式进行(同(2)①) ④发酵分子通常为小分子产品,但也很容易生产出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四、发酵工程的一般特征 ①与化学工程相比,发酵工程中微生物反应具有以下特点: 作为生物化学反应,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没有爆炸之类的危险,不必考虑防爆问题,还有可能使一种设备具有多种用途 ②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加入少量的各种有机或无机氮源,只要不含毒,一般无精制的必要,微生物本身就有选择的摄取所需物质 ③反应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因此数十个反应过程能够像单一反应一样,在称为发酵罐的设备内很容易进行 ④能够容易的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发酵工业最有特色的领域 ⑤由于生命体特有的反应机制,能高度选择性的进行复杂化合物在特定部位的氧化还原官能团导入等反应 ⑥生产发酵产物的生物物质菌体本身也是发酵产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酶等有用物质,因此除特殊情况外,发酵液等一般对生物体无害。 ⑦发酵生产在操作上最需要注意的是防止杂菌污染。进行设备的冲洗、灭菌,空气过滤

发酵工程课后题参考答案样本

发酵课后题参考答案 1.试述消毒和灭菌的区别。 答: 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无聊和设备中所有生命无知的过程。 灭菌是用无力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空气, 地表以及容器和器具表面的微生物。 消毒和灭菌的区别一方面在于消毒仅仅杀死生物体或非生物体表面的微生物, 而灭菌是杀死所有的生命体。另一方面在于消毒一般只能杀死营养细胞, 而不能杀死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等, 适合于发酵车间的环境和发酵设备, 器具的无菌处理。 2简述染菌的检验方法及染菌类型的判断。 答: 生产上要求准确, 迅速的方法来检查出污染杂菌的类型及其可能的染菌途径, 当前有一下几种常见的方法。 1.显微镜检查法。一般见简单的染色法或革兰氏染色法, 将菌体染色后镜检。对于霉菌, 酵母发酵, 先用低倍镜观察生产菌的特征, 然后用高倍镜观察有无杂菌的存在。根据生产菌与杂菌的不同特征来判断是否杂菌, 必要时还可用芽胞染色或鞭毛染色。 2.平板划线培养检查法。先将待检样品爱无菌平板上划线, 根据可能的染菌类型分别置于37或27摄氏度下培养, 8个小时后可观察到是否有杂菌污染。对于噬菌体检查, 可采用双层平板培养法。 3.肉汤培养检查法。将待检样品介入无菌的肉汤培养基中, 分别置于37或27摄氏度下进行培养, 随时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并取样镜检, 判读是否有杂菌污染及杂菌的类型。 4.发酵过程的异常现象观察法。发酵过程出现的异常现象如溶解氧, PH, 尾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发酵液的粘度等的异常变化, 都可能产生染菌的重要信息, 也根据这些异常现象来分析发酵是否染菌。 3 发酵工业用菌种应具备哪些特点? ①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生长, 且生成的目的产物产量高、易于回收;

发酵工程考试整理

1发酵:把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统称为发酵。 2发酵工程: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 酶活性调节:是指一定数量的酶,通过其分子构象或分子结构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反应的速率。3为什么要采用高浓度微生物的培养?微生物液体发酵大都采用分批培养,这 种培养方式的缺点 是:发酵液中最终细 胞浓度不高。如果通 过改进工艺技术,使 发酵液中微生物细 胞增殖到很高的浓 度,那么,高浓度的 细胞将会产生高浓 度的发酵产物,这样 就可以大大提高发 酵设备的利用率,降 低生产成本。基于这 种目的,人们开始研 究微生物高细胞浓 度的培养技术。采用 高细胞浓度培养技 术,发酵液中菌体浓 度比分批式培养可 高10倍以上 高浓度细胞培养的 方法:1流加培养2 高细胞浓度连续培 养3菌体循环利用等 4四大工程:发酵工 程 ( Fermentation )2 酶工程 (蛋白质工 程) 3基因工程 4细 胞工程 5菌种:用于发酵过 程作为活细胞催化 剂的微生物,包括细 菌、放线菌、酵母菌 和霉菌四大类。 6具有生产价值的发 酵类型有五种:①微 生物菌体发酵;②微 生物酶发酵;③微生 物代谢产物发酵;④ 微生物的转化发酵; ⑤生物工程细胞的 发酵 7初级代谢产物:在

菌体对数生长期所产生的产物,是菌体生长繁殖所必需的。8液体深层发酵优点:①液体悬浮状态是很多微生物的最适生长环境。②在液体中,菌体及营养物、产物(包括热量)易于扩散,使发酵可在均质或拟均质条件下进行,便于控制,易于扩大生产规模。③液体输送方便,易于机械化操作。④厂房面积小、生产效率高,易进行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稳定。⑤产品易于提取、精制等。因而液体深层发酵在发酵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9自然选育在生产过 程中,不经过人工处 理,利用菌种的自发 突变而进行菌种筛 选的过程 10诱变育种:就是人 为地利用物理或化 学等因素,使诱变对 象细胞内的遗传物 质发生变化,引起突 变,并通过筛选获得 符合要求的变异菌 株的一种育种方法。 11表型迟延现象:突 变基因的出现并不 等于突变表型的出 现,表性的改变落后 于基因型改变的现 象成为表型延迟现 象。 12原料:从工艺角度 来看,凡是能被生物 细胞利用并转化成 所需的代谢产物或 菌体的物料,都可作 为发酵工业生产的 原料。 13培养基灭菌的定 义:是指从培养基中 杀灭有生活能力的 细菌营养体及其孢 子,或从中将其除 去。工业规模的液体 培养基灭菌,杀灭杂 菌比除去杂菌更为 常用。 14灭菌与消毒的区 别:灭菌:用物理或 化学方法杀死或除 去环境中所有微生 物,包括营养细胞、 细菌芽孢和孢子。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整理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一、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 ⑴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比消毒要求高,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 生物。 ⑵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 剂。⑶抑菌: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常用的抑菌剂为各种抗生素。⑷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⑸无菌:不存在活菌,多是灭菌的结果。⑹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⑺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二、热力灭菌法原理: ⑴干热灭菌法:通过脱水、干燥和大分子变性。一般细菌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经1小时可被杀死,芽 胞则需要更高温度才能被杀死。包括:焚烧、烧灼、干烤、红外线。 ⑵湿热灭菌法:最常用,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效果更好,因为:①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 固变性;②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③湿热的蒸汽有潜热效应存在。包括:巴氏消毒法(加热至61.1-62.8℃30分钟,71.7℃经15-30秒)、煮沸法、流动蒸汽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103.4KPa (1.05Kg/cm2)、温度121.3 ℃、时间—15-20min;效果:杀灭包括芽孢在内所有微生物;应用:所有耐高温、高压、耐湿的物品)。 三、辐射杀菌法紫外线 原理: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260~266nm波长UV与DNA吸收光谱一致。其主要作用于DNA,使一条DNA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形成二聚体,干扰DNA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变异和死亡,并可杀灭病毒。特点:穿透力较弱。应用: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 四、滤过除菌法 用物理阻留的方法除去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 真菌。特点:只能除去细菌,真菌, 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L型细菌。应用: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的除菌。 五、口腔黏膜消毒可用3%过氧化氢;冲洗阴道、膀胱、尿道等可用0.1%~0.5%氯已定或1g/L高锰酸钾。 六、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一、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第四章噬菌体 一、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基本特点★个体微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无细 胞结构,主要由衣壳(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噬菌体分布极广。 二、噬菌体感染细菌有两种结果: ①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建立溶菌周期。②温和噬菌 体:噬菌体基因与宿主染色体整合,成为前噬菌体,细菌变成溶原性菌,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建立溶原性状态。 三、溶原性细菌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能与宿主菌基因组整合,并随细菌分裂传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不引起细菌裂 解。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细菌变异的类型:表型变异与基因型变异。 二、细菌变异的机理:?突变的概念,规律及分子基础。遗传性变异是细菌DNA的结构发生了改变而引起的,改变了 的性状能相对稳定地遗传给子代。 三、基因转移: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进入某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 基因重组: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某些特性。 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方式: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 四、转化:是供体菌裂解释放的DNA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DNA转入到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供菌的部分遗传性状。根据转导基因片段的范围,可将转导分为两类: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溶原性转换是指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以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基因组整合,成为溶原性细菌,从而获得由噬

发酵工程工厂题库(含答案)

2018发酵微生物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菌落:菌落(colony)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 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子细胞的群落。 3.病毒:是一类核酸合蛋白质等少数集中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 4.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培养基。 5.最适生长温度:某菌分裂代时最短或生长速率最高时的培养温度。 6.巴氏消毒法: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 7.温和噬菌体:能引起溶源性的噬菌体。 8.噬菌体:原核生物的病毒。 9.溶原性细菌:温和噬菌体侵入的宿主细胞。 10.噬菌斑生成单位(效价):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 二、填空题 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其特点是个体微小、构造简单和进化地位低。 2.微生物主要有三大类群: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③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3.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其中最主要的共性应是体积小,面积大。 4.细菌的形态主要有杆状、球状状和螺旋状三种,此外,还有少数丝状和棱角状等。 5.细菌细胞的一般构造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质膜、核区、间体、和各种内含物等,而特殊构造则有糖被、 鞭毛、菌毛、性菌毛和芽孢等。 6.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上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7.芽胞除了可长期休眠外,还是生命世界中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例如抗热、抗化学药物和抗辐射等。 8.根据进化水平和形态构造等特征上的明显差别可把微生物分成三大类,即原核类、真核类和非细胞类。 9. 支原体突出的形态特征是无细胞壁,所以对青霉素不敏感。 10.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包括了三个时期,即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 11.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能形成菌落和菌苔。 12.细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是裂殖,包括二分裂、三分裂、复分裂三种形式,少数细菌还能进行芽殖。 13. 可以在光学显微镜油镜下看到的细菌特殊结构有鞭毛、芽胞、糖被。 14、病毒的主要组成为核酸和蛋白质。 15、噬菌体的特点是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遗传物质多为DNA。 16、病毒的繁殖过程可分为吸附、侵入、增值、成熟、裂解五个步骤。 17、微生物类群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病毒以复制方式繁殖;细菌以分裂繁殖为主;而放线菌以分生孢子和 孢囊孢子两种方式形成无性孢子;霉菌较复杂,已有了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和两种繁殖方式和半知菌特有的准性生殖。 18、真菌细胞的线粒体是_能量代谢的细胞器。 19、真核微生物包括有:真菌,粘菌,藻类,原生动物. 20、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方式中最常见的是芽殖,少数种类具有与细菌相似的裂殖方式。 21、构成丝状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 22、真菌菌丝具有的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和进行繁殖。 23、真菌生长在基质内的菌丝叫基内菌丝,其功能主要是吸收营养物质,伸出基质外的菌丝叫气生菌丝,其功能主要是转化成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填空题(二) 1、微生物的营养要素有__碳源_、_氮源_、_能源_、_无机盐_、_生长因子__和_水__六大类。 2、营养物质通过渗透方式进入微生物细胞膜的方式有_单纯扩散、促进扩散_、主动运送、基因移位_等四种。 3、化能自养微生物以无机物为能源,以无机碳源为碳源,如硝化细菌属于此类微生物。 4、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基本碳源是有机碳源,能源是有机物,其代表微生物是__酵母菌__和__乳酸菌_等。 5、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的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及微生物的固体研究和大规模生产等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