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俗文化旅游基地项目简介】民俗文化与旅游论文

【民俗文化旅游基地项目简介】民俗文化与旅游论文

【民俗文化旅游基地项目简介】民俗文化与旅游论文

【民俗文化旅游基地项目简介】民俗文化与旅游论文

葛根敖包民俗文化旅游基地项目一、项目名称:葛根敖包民俗文化旅游基地扩建项目二、行业类别:文化旅游三、项目简介:项目建设地点地处**大草原腹地,这里几千年来就是蒙古民族生息、繁衍和活动的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所以,搞草原生态旅游条件极好,建设民俗文化旅游基本也有非常丰富的可供开发的文化资源,而且地区特色、民族特点都很突出。这次扩建,投资不大,却能给基地带来较大经济效益,年服务收入将达到1200.00万元、利润109.84万元,可在较短时间内收回投资;

而且增加就业,增加当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繁荣活跃交通、餐饮、旅店、零售等服务业。当前旅游已成为时尚,草原生态游、民俗文化游更是许多游客的首选。近年葛根敖包民俗文化旅游基地游客不断增加,年接待规模已达3~4万人次,预计完成扩建后,加强市场推广力度,旅游人次可达到年6万人次。葛根敖包民俗文化旅游基地一直坚持以“大草原风光、蒙古族风情”为主题,以民俗文化为核心打造旅游精品,现在基地的基础建设已初具规模,旅游服务设施也比较完善,已成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在这个雄厚的基础上搞扩建,完全有把握把基地打造成文化旅游精品。葛根敖包旅游公司现资产达1357.46万元,是当地仅有的1处2A级旅游景点,这次扩建,将使其规模、挡次、水平都上一个新台阶,竞争实力更强,在当地同行业中起到较大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文化旅游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四、建设内容以完善和更新基地部分设施(备)为主,购置民族服饰30件(套)、灯光音响设备、摄影摄像设备、培训和演练用多媒体等设备各1套、葛根殿壁画修饰和内部设施更新、维修停车场12000m2、大门景区(壁风墙、门楼)1处、监控和收银设备1套。

5、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估算650万元。

6、效益预测:项目建成后,使旅游服务规模达到年接待中外游客6万人次,年服务收入1200万元。

7、前期工作:以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设计出基地规划效果渲染图。

8、合作方式:合作、合资9、联系单位:

/

感谢您的阅读!

民俗与旅游论文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课程名称 院部名称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课程设计地点 课程设计学时 指导教师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成绩

路线:昆明—大理—丽江—石林—西双版纳—昆明 行程大致安排: 第一日:乘机飞往昆明,入住酒店。 第二日:乘车前往大理(398公里,车程约4小时),游览【大理古城-洋人街】,游览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崇圣寺三塔】,乘车赴丽江(200公里,车程约3.5小时),游览【丽江古城】;入住酒店。 第三日:乘车前往游览【玉龙雪山风景区】(酒店至风景区车程约45分钟);乘坐【云杉坪索道】;游览【甘海子高原牧场】【白水河】【蓝月谷】;欣赏【大型原生态表演《印象?丽江》(雪山篇)】(欣赏时间90分钟左右);游览【东巴谷】;入住古城酒店。 第四日:乘车返回昆明(308公里,车程约4.5小时),入住酒店,可自由活动。 第五日:赴石林(80公里,车程约1.5小时),游览天下第一奇观【石林】风景区;参观3A 景点【七彩云南】;晚乘飞机赴西双版纳;入住酒店。 第六日:上午:早餐后沿中国第一条绿色高速生态公路前往【野象谷】,游览野象谷景区;乘【雨林索道】;步行路经观象台、树上旅馆、大象博物馆后观看训象表演;下午:景区内自由活动,返回市区,入住酒店,可自由活动。 第七日:上午:早餐后,参观【傣家村寨】,游览景洪城区【原始森林公园】景区内电瓶车40元/人)。下午:中餐后返回市区自由活动;晚餐后乘机返昆明。 第八日:乘机返回,行程结束。 景区费用: 第二日:【大理古城-洋人街】:电瓶车双程35元/人次,单程20元/人次。 【崇圣寺三塔】:门票120元/人次,三塔电瓶车25元/人次。 第三日:【玉龙雪山风景区】:门票45元/人次 【云杉坪索道】:索道费用57元/人次,环保车20元/人次。 【甘海子高原牧场】【白水河】【蓝月谷】:电瓶车双程60元/人。 【印象?丽江(雪山篇)】:门票190元/人次。 【东巴谷】:景区电瓶车50元/人次。 第五日:【石林】:风景区全票175元/人次,电瓶车25元/人次。

【民俗文化旅游基地项目简介】民俗文化与旅游论文

【民俗文化旅游基地项目简介】民俗文化与旅游论文 葛根敖包民俗文化旅游基地项目一、项目名称:葛根敖包民俗文化旅游基地扩建项目二、行业类别:文化旅游三、项目简介:项目建设地点地处**大草原腹地,这里几千年来就是蒙古民族生息、繁衍和活动的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所以,搞草原生态旅游条件极好,建设民俗文化旅游基本也有非常丰富的可供开发的文化资源,而且地区特色、民族特点都很突出。这次扩建,投资不大,却能给基地带来较大经济效益,年服务收入将达到1200.00万元、利润109.84万元,可在较短时间内收回投资; 而且增加就业,增加当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繁荣活跃交通、餐饮、旅店、零售等服务业。当前旅游已成为时尚,草原生态游、民俗文化游更是许多游客的首选。近年葛根敖包民俗文化旅游基地游客不断增加,年接待规模已达3~4万人次,预计完成扩建后,加强市场推广力度,旅游人次可达到年6万人次。葛根敖包民俗文化旅游基地一直坚持以“大草原风光、蒙古族风情”为主题,以民俗文化为核心打造旅游精品,现在基地的基础建设已初具规模,旅游服务设施也比较完善,已成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在这个雄厚的基础上搞扩建,完全有把握把基地打造成文化旅游精品。葛根敖包旅游公司现资产达1357.46万元,是当地仅有的1处2A级旅游景点,这次扩建,将使其规模、挡次、水平都上一个新台阶,竞争实力更强,在当地同行业中起到较大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文化旅游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四、建设内容以完善和更新基地部分设施(备)为主,购置民族服饰30件(套)、灯光音响设备、摄影摄像设备、培训和演练用多媒体等设备各1套、葛根殿壁画修饰和内部设施更新、维修停车场12000m2、大门景区(壁风墙、门楼)1处、监控和收银设备1套。 5、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估算650万元。 6、效益预测:项目建成后,使旅游服务规模达到年接待中外游客6万人次,年服务收入1200万元。 7、前期工作:以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设计出基地规划效果渲染图。 8、合作方式:合作、合资9、联系单位: / 感谢您的阅读!

中外民俗风情论文

中外民俗风情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安全1001 1028XXXXXXXX

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研究 —以凉山彝族为例 中英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彝族文化面临淡化、消失的危险,保护、利用彝族文化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措施。因此,保护传承彝族文化,对推进凉山彝族旅游和文化的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凉山彝族文化开发利用保护 凉山彝族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有独具特色的彝族服饰、饮食、婚俗、葬俗、节庆、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极具彝族特色的漆器、银器、彝族“达体舞”、民歌、毕摩文化等。这些民俗文化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物质上:主要包括建筑、服饰、饮食、生产生活用具及手工制品等。这是彝族民俗文化的一般物化表现,具有普遍存在性。 (2)精神上:包括民族精神理念、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宗教信仰等。这是彝族民俗文化的本质和源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其他:有彝族礼俗、礼仪、民风、民俗、行为举止及宗教仪式等。 一、凉山彝族文化保护利用现状 凉山彝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吸引了众多游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点措施: 1.举办中国凉山彝族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艺展演;在大型活动中推介彝族民 俗风情。 2.收集原生态的民间歌舞节目,并使之商业化,如成立多个彝人演唱组合、教群众跳“达体舞”等。 3.在电视节目中详细介绍了凉山的自然风光和彝族民俗风情。 4.开发具有浓郁彝族特色的服饰、漆器、银器等,并推向市场。 二.彝族文化保护面临的问题 1.自然消失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现代传媒、信息的快捷传播和渗透,凉山彝民族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他们接受了新的思想意识、新的文化观念,个别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因此废弃了彝民族自有的几千年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外旅游知识结课论文

中外旅游知识结课论文游齐鲁大地感齐鲁文化 姓名:凌晨 学号:913107810307

游天下奇观,悟真谛人生。览中外旅游知识,感世界之多彩。旅行是件意义非凡的事。旅行让我们发现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发现新的空间,把自己的照片经历拿出来与人分享旅途的乐趣。让我们找到心灵上的美感。旅行的意义可以是一个相当个人的经验。有些人在此“发现自己”。有些人的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和习俗。有些人前往世界或标志性建筑的奇迹。旅行自由的感觉,它给了他们。 旅行,你可以漫步在梦游过的仙境、可以流连与世无争的桃花园;去欣赏天空的表情,去看雨后彩虹的感动。看哪日出的光芒万丈,感受黄昏的茫茫。你会发现,人生是一种长途的问路。而接下来我想阐述的就是一段齐鲁大地之旅,去切身感受这片土地孕育的“一山,一水,一圣人”。 一:齐鲁大地 齐鲁大地,即今天的山东。所谓“齐鲁大地”,即古时齐国和鲁国的国土在今天合二为一成为山东省的区域。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清人高士奇语)。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各国诸侯了解周礼也往往到鲁国学习,鲁国成为当时有名的礼仪之邦。鲁国与周礼的这种密切关联,使得鲁国成为周朝在东方的文化中心。正因此时至今天,留下了“齐鲁大地——礼仪之邦”的美名。 1:“一山”——泰山,世界第一个自然文化双遗产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山。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因其气势之磅礴为五岳之首,故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誉。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古代历朝历代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可见泰山自古以来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登临泰山,对我而言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泰山顶上看一次日出,体验这壮观而动人心旋的一刻。为了看泰山之上的日出,需头天晚上便开始爬山,夜晚爬泰山确实别有滋味。一路除了随着海拔越高价格也越来越高的店家的昏黄灯光,只有星星和月亮能伴随你前行,遥望前后,皆为手电、头灯之类,曲曲绕绕。在泰山之顶等待日出的心情是激动澎湃的,终于终于天际之间开始泛红晕,随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喷射出万道霞光,最后,一轮火球跃出水面,腾空而起,整个过程象一个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在瞬息间变幻出千万种多姿多彩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 “泰山日出”只是登临泰山可观的奇观之一,此外还有云海玉盘,晚霞夕照等。泰山之上还有一个要提的地方,那就是南天门,可以说南天门是泰山的骄傲。尤其是南天门以上围绕着泰山极顶的区域,被称作岱顶景区,由于气压、温度诸因素的影响,景观与山下迥然有别,堪称奇妙,因此人们又称岱顶为“妙区”。置身岱顶只觉日近云低,

《中国民俗与旅游》

目录 摘要 1 绪论 2 第一章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 3 1.1原则性导向鲜明 4 1.2文化特征鲜明 4 1.3地域性限制不强 5 1.4 参与体验性突出 5 第二章.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对象 6 2.1传统民俗文化景观开发 6 2.2民俗旅游基础设施开发 6 2.3民俗旅游服务设施开发 7 2.4民俗旅游地人力资源开发 7 2.5民俗旅游图书资料开发 7 第三章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 8

3.1原则性导向鲜明 8 3.2文化特征鲜明 8 3.3 地域性限制不强 9 3.4 参与体验性突出 9 第四章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对象 10 4.1传统民俗文化景观开发 9 4.2民俗旅游基础设施开发 9 4.3民俗旅游服务设施开发 9 4.4民俗旅游地人力资源开发 9 4.5民俗旅游图书资料开发 9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10 5.1因地制宜原则 10 5.2特色差异原则 10 5.3旅游者中心原则 11

5.4文化内涵原则 11 5.5多样性与主题性原则 12 5.6可持续发展原则 13 第六章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重点 14 6.1集锦荟萃式 14 6.2复古再现式 14 6.3原生自然式 15 6.4主题附会式 16 6.5短期表现式 17 第七章结论 18

摘要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开发特点、对象、开发模式、开发原则、开发重点等方面对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进行分析,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原则;重点

绪论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城镇化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民俗旅游业已经持续不断升温长达20余年,现已成为全国旅游经济大潮中的一支引人注目的劲旅。目前我国各地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开发,总体上已经离不开民俗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大量具有地方性和民族特色,实现规模化和品牌化开发管理的旅游景区及其文化产业,其产品创意来源,多数出自具有鲜活地域特征和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民俗旅游与观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商务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一起,成为我国许多地方促进改革开放、发展地方经济、解决社会就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龙头支柱产业,尤其咋中西部地区,从省、自治区、市县,到城镇、乡村,人们都对民俗旅游综合效益和美好前景报以极大地热情和期待。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的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占56.7%。目前,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北美的“活人博物馆”通过仿照当年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园组成的“移民村”,再现了几百年前欧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劳动和风俗习惯;科特迪瓦利用其独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现其传统文化,还举办了全国舞蹈节;突尼斯根据西方游客喜欢猎奇的心理,利用本国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宅、民族服饰和车马游玩等民俗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的旅游大国。在国内,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汇集了全国几十个民族的灿烂文化,昆明云南民族村也展示了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风俗,山东省长山岛“渔家文化”以及广东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和连南瑶族

有关云南旅游文化论文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 [摘要]:本文叙述了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特征以及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对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云南民俗旅游资源构成及优势作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游资源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一、前言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 云南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全国总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云南有51个,人口超5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白、哈尼、傣、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和村舍建筑等等,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云南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新型的旅游产品,使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二、民俗旅游资源特征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 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可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其中人文旅游 资源又可划分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两类。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礼节、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流行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民俗旅游资源是具有多种属性与 特征的文化现象,其表现形态千差万别,除了作为文化现象而具有科学、史学、文学、美学、和艺术等特征外,从旅游的功能与价值的角度看,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地域性。第二、民俗旅游资源的群体性。第三、民俗旅游资源的传承性与变异性特征。第四、民俗旅游资源的神秘性。

旅游管理系统论文参考题目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1、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 2、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3、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4、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5、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 6、文化旅游与文化市场建设 7、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8、主题公园高效益的成因探究 9、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 10、论城市在旅游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11、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 12、浅析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13、整体产品观念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4、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5、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 16、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7、论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接轨方式 18、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 19、关于商用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 20、论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视觉影响问题 21、旅游与社会互动关系初论

22、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23、论导游的品质对服务的影响 24、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25、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26、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7、需要层次论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 28、旅行社经营机制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9、旅游广告媒体对旅游的影响研究 30、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影响因素分析 31、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32、浅谈形体语言在旅游服务中的运用 33、论旅游饭店集团的成长方向 34、旅游饭店顾客导向定价模式浅析 35、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 36、浅论我国商务旅游开发 37、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 38、知识经济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39、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问题初探 40、旅游企业品牌战略探讨 41、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42、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43、旅游购物的投诉心理及服务对策

有关云南旅游文化论文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 [摘要]: 本文叙述了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特征以及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对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对云南民俗旅游资源构成及优势作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游资源开发民俗旅游资源 一、前言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 云南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全国总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云南有51个,人口超5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白、哈尼、傣、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和村舍建筑等等,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云南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新型的旅游产品,使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二、民俗旅游资源特征 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 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可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其中人文 旅游资源又可划分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两类。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礼节、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流行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 民俗旅游资源是具有多种属性与特征的文化现象,其表现形态千差万别,除了作为文化现象 而具有科学、史学、文学、美学、和艺术等特征外,从旅游的功能与价值的角度看,还具体 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地域性。第二、民俗旅游资源的群体性。第三、民俗旅游资源的传 承性与变异性特征。第四、民俗旅游资源的神秘性。 近年来,民俗旅游资源已不再被一味的贬损为“落后”、“原始”、“迷信”、“蒙昧”,而是被认为是弘扬民族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旅游资源。 总之,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非常复杂、内容十分丰富,其形成之多样、分布之广泛、潜力之深厚、历史之渊博以及在旅游业开发利用上的地位及作用如此之重要,使其成为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的一类得天独厚的资源,对旅游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构成及相对优势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旅游资源系统庞大,尚未开发和发现的潜在的旅游资源还相当丰富,有待列入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有各地方政府公布的省级、地市级风景名胜区。在民俗旅游资源方面拥有独特的相对优势,如果说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以奇而绝取胜,那么人文旅游资源则以古而稀闻名。云南民族地区不仅有最古老的古人类遗址、古墓葬和众多的壁画石窟、寺院佛塔,而且还有各民族在发展过程形成的生动活跃、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传统节日、集会活动、民族歌舞、民族服饰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资源对发展旅游业来说是一种优势,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源流,这种个性上的独特性必然构成总体上的多样性。从总体上看,云南广袤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客观上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旅游环境和旅游活动内

民俗与旅游结课论文

民俗与旅游之上海

一、上海外滩 外滩,百余年来,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 在世人面前,她位于外白渡桥至南浦大桥的黄浦 江西岸,全长4公里,是九十年代上海十大新景 观和十佳旅游景点之一。外滩的东侧是浩荡的黄 浦江和漂亮的外滩新堤岸,在这里,游客可以领 略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风采,远眺对岸浦东陆 家嘴地区的新姿,或是散步于绿树花坛之间,感 受大都市园林的别有风味,享受大都市少有的清 新空气的明媚阳光。外滩西侧矗立着各种风格迥 异的中西建筑物,尽显"远东华尔街"风采,今天被 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建筑群。 夜晚,灯光下的外滩光彩夺目,显得格外迷人, 它是上海的标志和象征。在上海外滩,矗立着一片 租界时期的房子,号称“万国建筑群”。上海人向来把 它们看作上海的标志建筑。它们见证了上海沦于异 族之手的那段岁月,见证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 辱年代,可是,百年沧桑之后,它们仍然矗立在黄 浦江畔,却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它们成了上海的 荣光。昔今日的建筑,在精心的维护下,如今依然 光彩依旧,各大银行入驻于这些往日的金融中心, 并且越来越多的时尚酒吧国际品牌也来外滩,让她 了频添了几多时尚的味道。特别是那些楼与楼之间 的街道,印证着新与旧,历史与现代的变迁,别有风味。当你站在和平饭店老式的大门旁边遥望江对面高耸的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的时候,你闻到了历史与现代的奇妙味道。 这一片建筑位于南京路的东端接外滩,都是上海的优秀典型建筑,多为20世纪初的折衷主义风格和巴洛克风格。这些建筑大多都有爱奥尼克式的柱子,显得庄重,再加上线条一般都是鲜明的很,当然细腻的雕刻也是不少,尤其是窗户上的,刚柔相结合,的确是经典。

民俗旅游论文

兴宁的客家民居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机电学院 09机械师彭添华 2009095144040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 要说到全国各地比较有特色又能充分展现民俗特质的旅游景点肯定少不了兴宁的客家民居。兴宁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东北部兴宁盆地(粤东地区最大盆地),毗邻江西省。全市人中绝大部分为客家人,有部分少数民族,当地民居、民俗和方言都极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城市之一。兴宁素有“客家名城”、“文化之乡”、“华侨之乡”、“中国足球之乡”等数十个美誉。 兴宁的客家民居,主要分为北山南水两大风格。 兴宁的北边主要是山区,它的建筑以四角楼为主,村子成长方形,二层结构;因为地理关系,村子都傍山而建,一般也有水塘,旧是客家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经济,没有鱼塘的话,要吃鱼就困难了。据老人介绍,四角楼在修建的时候,花费极为惊人,特别是用于建墙和泥的浆水,用的全是糯米浆!由此建成的墙壁,极为坚固,一般铁钉都难

于钉进。如兴宁特色古民居何子渊故居等。四角楼的建造依山傍水、建筑规模宏大。青山、绿水、小桥与老宅炊烟,构成了一幅独具特色的客家民俗画卷。四角楼建筑设计独特,布局合理,结构完整,有普通客家民居的共同点,又与普通的客家民居迥然不同,可谓是客家民居建筑上的一大杰作。四角楼,浓缩了客家建筑的特点,更是客家文化的一个缩影。 南边近似水乡,以围龙屋为主,主体结构是围龙屋,屋前有个禾坪,主要是用于晒谷等农事及红白喜事,禾坪前是口水塘,用于养鱼、洗衣和防火,夏天的时候,它就成了孩子们嬉水的乐园。大多数村子的前边都有一条用于农田灌溉的小河,小河里有鱼有虾。屋后有属于私人所有的茂密的竹林,竹林子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小鸟,与人们和平相处。 客家人从中原南迁而来,要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中生存繁衍,只能采取家族群居,建筑对外封闭、内部敞开的居住地,这就是客家围龙屋。兴宁市的客家围龙屋规模较大,造型独特,被中外建筑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一大奇观。兴宁围龙屋有大有小,一般是三栋两横一围屋,正中一大门,两旁一小门。大的也有多横层、多围层的,其小门也跟着层数增多而增多。如叶塘黄雀湖黄屋、宁新东兴围攻(九厅十八井)均为三层围龙,合水官塘下黄屋有四层围龙,宁新花螺墩长兴围罗屋计有六层,据知是兴宁市内围数最多最典型的围龙屋。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大门之

家乡民俗论文

论家乡民俗 高微200710600002 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通过对我的家乡乐亭的民俗的描述,论述了重视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民俗乐亭大鼓婚庆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各个民族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民族工艺、建筑形式等等,都各有特色,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景观。这些民俗文化现象,以其丰富的内容、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构成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说道民俗,能然我侃侃而谈的要数我的家乡乐亭了!首先要从民俗气氛来说非常的浓厚,比如说乐亭大鼓,秧歌等,其次是历史文化习俗,如家庭礼仪、衣食住行、节庆等古老的民俗事项。再次民俗旅游还有一些民间工艺品,如刺绣、剪纸、年画等。 民俗文化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此民俗旅游也就显得丰富多彩。民俗旅游的开发虽然有一定的模式,但因其自身的特征,它的内容选择和开发都应讲究一定的原则,那就是坚持民俗的独特性,只有保持各民俗旅游的独特性,所开发的民俗资源才是可游的,其旅游发展才是可持续的!比如说乐亭大鼓。据记载,乐亭大鼓这一名牌,有其偶然的来历。清朝建立以后,开始为旗人分封土地。被分封在乐亭的崔佑文的前辈们在乐亭县扎下了根,被称为"京东第一皇庄"。崔佑文的把兄弟中状元之后,使崔家更加财大气粗,可直通五府六部,结交于皇亲国戚。崔家酷爱民间艺术,他不但组建皮影班社、梆子班社、莲花落班社,还有很多大鼓艺人在崔家演唱。崔家也常年供养这些人。一次,崔佑文进京贡奉,带着大鼓艺人到恭亲王府献艺,艺人们的技艺深得王爷的欢欣,并确定了"乐亭大鼓"之名。这个名称一直延用至今。这就是乐亭大鼓名称的来历。它是我国北方的主要曲种之一,发源于乐亭县,靡声于京、津、冀东及东北三省广大地区。乐亭大鼓是历史文化的时代产物,是说唱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乐亭大鼓的产生,是在继承古代多种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演唱实践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据记载,乐亭大鼓的成熟应在明代中晚期,是吸取乐亭民颜、民谣的精华的基础上发展和成熟起来的。相传乐亭一带的人都有能歌善舞的习俗,逢年过节,都举办

日本民俗文化结课论文

浅谈日本民俗文化之艺伎 一提起日本,会映入我们脑海里也太多太多的影像,而对于我,最瞩目的是从阳春三月开始慢慢的开出一整个春天绚丽的樱花,浅粉的迷幻,不媚不俗,不矫不庸,诉说着日本民族里独有的温柔,而站在开的极盛极美的一树树樱下的婀娜的女子更是在我心中挥散不去。 纯白的粉妆,华美的和服,艺伎们的美有如樱花一般浓烈绚丽,她们精于两性游戏,在臣服于男性社会的同时,也在她们的温顺和优雅的背面展开秘而不宣的征服。 自江户时代以来,日本出现了一个充满美丽而又神秘的职业群体,那就是艺伎,她们既没有高贵的出身,也没有显赫的财富,甚至有些让人看轻,但她们却借着独特的魅力成为日本艺术领域一支独秀的艳葩,令所有的日本全世界的男性为之倾倒,而她们自身的柔美和优雅与举手投足间的魅惑又让众多的女子连嫉妒与诋毁的心思都消得一点没有。 日本艺伎的着装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非常注重古典艺术,她们的服饰也沿袭着传统的式样,迄今仍基本维持着江户时代的摸样。和服有既长且宽的衣摆和衣袖,艺伎所穿的和服也有其与众不同之处。 首先是料子讲究,必定是绫罗绸缎,上面印有绚丽的花纹,而且在不同的季节穿不同的应季图案的和服。在特别重要的场合,艺伎和服的双肩双袖和背部还要缀上标志艺伎所

属艺馆的家徽。在式样上艺伎的和服袖子特别宽大,衣襟很长,最明显的区别和服后颈也不像普通妇女所使用的和服那样把脖颈盖得严严实实,而是将脖颈开的很大,并且有意向后倾斜,完全展现出优雅而白皙的颈部。而雪白而优雅的脖颈被日本男人视为最具美感的女性特征之一。这些精美的和服尽情展示着这些妩媚女子高贵与奢华的气质。纯白的粉妆源于日本古典能剧中演员所戴的面具。是一种欲语不语的矜持与似笑非笑的神秘,这样也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内心情绪,保持内敛、温婉、矜持、神秘的女性形象。而那种神秘与矜持也正是艺伎之于普通身份低贱为人歧视的妓女的最独特的一份不同。 日本文化对艺伎与武士的偏爱也正体现着如同菊与刀中展现的一种矛盾,武士是日本文化中审美的一种极致,好勇、善斗、忠贞、无畏,而艺伎体现的则是另外的一种极致。 首先艺伎和普通的妓女是不同的,艺伎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为了满足异性的精神欲望,而不是简单的肉欲需求。即所谓艺伎就是和顾客谈一场模拟的精神恋爱。温柔,美艳,优雅,抑或是狂暴而残暴,日本的艺伎们构筑了一个男性理想中的世界。它由金钱奠基,远离令人无可奈何的现实世界,就像一个被保护在玻璃盒子里的美梦。充满变化,同时也特别的容易破碎。艺伎的柔顺服从和善于取悦与男性也是日本文化的产物,日本民族崇尚各得其所。各守其份的思想,每

民俗文化论文:浅谈菏泽民俗文化艺术与旅游开发

民俗文化论文:浅谈菏泽民俗文化艺术与旅游开发 内容摘要:文化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旅游业的潮流,民俗文化是一种珍贵的旅游资源。山东菏泽地区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然而对其认识、利用还不够,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民俗文化资源,使其为菏泽旅游业一股新的活力与动力,已成为我们的新课题。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菏泽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异彩纷呈,民风、民俗纯厚古朴,是菏泽的一份独特的文化财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它已成为丰厚的旅游资源。本文拟通过对菏泽民俗文化资源现状的剖析,阐释民俗文化与菏泽旅游资源的关系,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菏泽旅游业中独树一帜。 一、民俗文化与旅游 “民俗”是人民大众参与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具有“实用性、知识性、审美性、神奇性”等多重文化品格。与自然旅游资源和其他人文旅游资源相比,民俗文化更有其独特的优势,表现出了强大的魅力与旺盛的生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潮流。文化旅游的许多特征与知识经济暗合的状况,决定了文化旅游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旅游热点。 二、菏泽民俗文化现状及优势

菏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菏泽是商王朝的发祥地,历史上曾经数度成为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凝聚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精髓,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1.资源丰富的戏曲之乡。菏泽“戏曲之乡”的美名得来已久,民间音乐资源十分丰富,各种民间小调、民间器乐曲、曲艺音乐、婚丧音乐、寺庙音乐等散存于城乡之间,尤其是民歌活动和民间器乐活动(如古筝、唢呐等)更是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相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传统地方戏曲有山东梆子、两夹弦等。曲艺有山东落子、莺歌柳书、山东琴书等,都已经收进了国家级、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香气四溢的牡丹之乡。菏泽是中国的“牡丹之乡”,栽培牡丹可追溯到隋唐时期,明代就有了“曹州牡丹甲天下”的志书记载。菏泽的牡丹种植历史距今已有上千年,是目前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菏泽的爱牡丹、赏牡丹、绘牡丹、画牡丹、敬牡丹、尊牡丹,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文化现象,并深深植根于菏泽人心中,而牡丹已经成为菏泽市的市花,受到多方推崇。因而,牡丹成为菏泽市独具优势的旅游资源。 3.异彩纷呈的书画之乡。菏泽是饮誉海外的“书画之乡

中外民俗风情结课论文

中外民俗风情结课论文 从姓氏文化角度看我国旅游业 学院:理学院 班级:光科0904 姓名:林旺 学号:09272101

摘要 我国的姓氏发展源远流长,姓氏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有待开发的文化产业,其文化价值、商业价值不言而喻。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中之重,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若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将会产生巨大的市场效应,文化会得到宣扬,经济也会快速腾飞。 关键词:姓氏、文化、旅游业

目录 1.引言 (4) 2.姓氏文化 (4) 3.姓氏文化游 (6) 3.1.姓氏寻根游 (6) 3.2.姓氏风俗游 (6) 3.3.姓氏文化遗存游 (7) 4.姓氏文化游意义 (7) 参考文献 (8)

1.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腾飞,我国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经济的稳定增长不仅使人民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更让人们开始更多的去享受生活,而旅游、观光就成为了人们主要的生活消费方式。但是,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什么好东西看多了也会腻,渐渐的一般的山水和历史遗存的人文景观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于是有需求就有供给,各种各样新型旅游文化随之出现。 人们在政界呼风唤雨、在商界赚的盆满钵盂、在军界叱咤风云,当这些都拥有了之后最想做的是什么呢?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用八个字来说就是:“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人们会大肆纪念祖先、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重修祖宗祠堂、更会请一些风水学家观测祖坟风水,如果不好的话会迁移祖坟等等。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物欲追求到极限之后就是精神追求。 人们都很注重自己的名声,而自己的姓氏、名字更是自己的招牌,看一个人往往先看他的招牌,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去关注自己姓氏的由来、名字的起源。于是当今社会就出现了以姓氏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并且我坚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姓氏文化游”将是旅游产业的一块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 2.姓氏文化 既然我们提到了“姓氏文化”,那么首先我在这里明确一下姓氏的来源:我们华夏民族在三皇五帝时期,也就是说从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开端时就已经有了姓,我们来看“姓”这个字,为什么这个字是一个“女”加一个“生”?究其根本,是因为当时我们正处在母系社会时代,那时的人们只知道有母亲而不知道有父亲,当时和姓氏有关的都是女字旁,也就是说最早的时候中国人是跟母亲姓的,姓的出现是人类摆脱了愚昧进入到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直到夏商周的时候,中国人不仅有姓,而且还产生了氏。姓是居住的村,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氏是从郡主所属的封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得来的。一开始的时候姓和氏是分开的。当时的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但没有氏。我们的祖先在那个时代就发现了一条定律:“近亲结婚对后代不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的发展 [摘要]民俗旅游,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民俗,而且是以地方性或民族性为标志的民情风俗。民俗旅游取自生活,追求自然,在平实无华的外表下,藏着生活的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具有宜感受,宜识解,宜参与的特点,以使游人能很快进入氛围,并将身心融入其中;民俗旅游的核心内容为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这种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既有物质的标识,制度的规范,又有具体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的鲜活体现。 一、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 民俗旅游范畴广泛,近年各地根据当地不同的民间文化习俗、历史文化特点而推出了不同的民俗旅游项目。民俗旅游首先要民俗气氛浓厚,如山东传统的民俗节目有大秧歌、抬花轿、踩高跷、跑旱船、舞狮子等。其次民俗旅游离不开民间工艺品,如刺绣、剪纸、年画等。再次是历史文化习俗,如农业生产生活、家庭礼仪、衣食住行、节庆等古老的民俗事项。民俗游对继承和弘扬传统的民族优秀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目前民俗旅游已和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旅游三大系列产品。从广意来讲,旅游实际就是民俗旅游,民俗和旅游是文化与生活的复合体。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才可能亲身体验和触摸到旅游地民众生活事项,体会到当地的民俗事项,体会到当地人民的生活的方式和、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实现审美与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在未来不久将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也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此,民俗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能把握好并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是提高我国旅游品位的关键所在。 民俗文化是古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它包含了各民族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了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

《旅游与旅游文化》结课论文

《旅游与旅游文化》结课论文

旅游,品味文化 摘要:旅游是心灵的鸡汤,能够让我们体味到无忧无虑的坦然,忘记平日的忧伤。旅游文化因素渗透在现代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旅游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源,也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旅游文化本身也具备着丰富的内涵及不同的分类。城市旅游文化及自然风景旅游文化代表旅游文化的两个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及着落点。本文重点讲述了城市旅游文化及自然风景旅游文化的内涵与着落点,以使我们对旅游文化有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让我们在旅游的同时获得的更多,收获的更多。 关键词:旅游旅游文化内涵城市旅游文化自然风景旅游文化着落点 绪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除了追求物资需求之外,更多的在乎了精神上的享受。旅游是一种很适合现代人的一种消费方式。现代旅游现象,实际上是一项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为基础的,涉及经、政、社会、国际交流等内容的综合性大众活动。 旅游是心灵的鸡汤,它可以让你忘记生活中的烦恼,忘记学习中的困恼,忘记工作中的苦闷,忘记社会中的无奈,它让你感受自然的纯洁、豁达,让你静心下来,体味无忧无虑的坦然。因而,每当节假日各个旅游景点都是人满为患。 于此同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旅游文化,文化因素渗透在现代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源,是旅游的灵魂。就于不同的文化对象,我把旅游文化分为城市旅游文化及自然风景旅游文化,本文我分别谈了我对这两种旅游文化的不同认识。 旅游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生机盎然的旅游形式。文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和深远。要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这首先是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 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其外出旅游的动机和目的在于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而旅游经营者要达到盈利的目的就必须提供一种能满足旅游者文化享受的旅游产品。 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要吸引和激发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就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内涵,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因此,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 其次,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旅游业保持自身特色的决定因素。人们常说:“民族的东西是独特的,文化的流传是久远的。" 一个国家的旅游业若缺少了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便失去了特色,不

民俗与旅游结课论文

民 俗 与 旅 游 专业年级:英语10-2班 学号:22100645

姓名:石金艳 成绩: 论民俗与旅游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段课程,可是还是对我国的一些地方的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一些地方居住地有了概念。每个地方的旅游之地都有它一定的特色,而这些特色只有身临其境并用心去感知那些奇异的景、新鲜的事、可爱的人、多彩的文化才可以给与心灵最深沉的感动,只有用自己的双脚去真实的行走、印刻下足迹才可以最真切的体会,只有用自己的双眼去铭记所见所闻才可以直抵心灵。所以我想说眼界改变世界,行走改变命运,那么旅游无非是一个探讨民俗的好方式。 在旅游中我们发现美,在旅游中我们感受美。“珠穆朗玛之巅,圣洁的雪山女神遗世而独立,接受着山下传承万代的虔诚子孙顶礼膜拜;地中海岸,圆月从帕特农神庙顶上升起,清冷的光辉洒遍人类搭建过永恒神话的圣土;塞伦盖帝草原,角马群在如血夕阳下汹涌奔流,生生不息的原始法则在这里以生命为鼓而搏动;北极的冰山在水面上泛着幽蓝的光彩,艾尔斯巨岩在晚霞中现出缤纷的红与黄;加勒比海滩,手遮着阳光去拥抱天际,远远的阳光和微微的涛声,忽然都近在咫尺……这个世界从不缺乏美,只要你有一颗不断感悟的心灵。” 这是很久以前在一本介绍全世界美景的书上看到的序言,字里行间展示出来的美宏伟得让我印象深刻,面对这样的美有谁可以不为之心动呢?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强烈的向往到各地去旅行,去发现这些无数让人心动的美。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故有人称它为“文化”或“社会生活文化”。民俗文化源于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同时也随着时代的渐进和外界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变化。民俗文化包罗万象,大致包括3个大的方面:物质民俗文化,以生产、交换、交通、服饰、饮食、居住等为主要内容;社会民俗文化,以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为重点;精神民俗文化,包括信仰、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艺术等。并有着教化、娱乐和心理的功能。 在课上老师介绍了好多古城镇,那些美妙的居住格式吸引着我,梦想着有朝一日我也要去体验一下,其中最为深刻的就是丽江古城了。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县,又名大研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它始建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在城市格局、街道布置、民居建筑极具特色。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丽江古城就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旅游者。古城蕴藏着以东巴文化为代表的纳西文化内涵,是吸引世界各地游人到丽江游览的主要文化资源。这是丽江人民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造就和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古城纳西族人特有的人生观、道德观、生态观和审美观。 然而丽江古城的旅游开发却与民俗文化的发展有了矛盾丽江古城是纳西族规模最大的聚居地,独特的纳西民居形式、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环境、亲切宜人的绿化环境、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孕育和承载着丽江的纳西民俗文化。古城是纳西民俗文化的物质载体,而古城淳朴善良的原纳西居民则是民俗文化的天然守护者和创造者。古城居民取而代之的是商户,住户多为来来往往的旅客,这些人多没 1

旅游学结课论文

旅游文化结课论文 旅游规划与开发 学院: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摘要:旅游本身是一种体验,但休闲时代的体验对旅游提出了新要求,即旅游应突破原始的表面层次的被动式的体验,而达到一种被动式的经历与主动感悟相结合的真正意义上的体验,这就需要诱导人们进入体验的过程,以使人们在这个体验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和收获。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功能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者的重视,与此同时,人们的旅游观念相比较以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等当前旅游者的特征要求旅游业做出相应的变化来适应新的环境,进而要求旅游产品的开发也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 1.旅游资源 1.1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冬季并促动其实现旅游活动,可谓旅游业发展所利用,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的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创造。 1.2旅游资源的特征 旅游资源与其它资源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它有美学特征,具有观赏价值。尽管旅游动机因人而异,旅游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但观赏活动几乎是所有旅游过程都不可缺少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缺乏观赏性,也就不构成旅游资源。形形色色的旅游资源给游客以符合生理、心理需求的美的享受,使人们的精神、性格、品质等在最有美质的各类旅游资源中找到对象化的表现。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哲理悟性,至今仍给人以启示。 其次旅游资源还有较强的地域特征,地域风貌的差异造就了旅游资源资源千种样子,并难以模仿或复制。一种建筑样子形式如果没有了周边环境与民族习俗等的依托,在游客的视域中,真假泾渭分明。那些历史感强的资源,更无法离开特定地理环境的历史背景,否则将失去其本身的历史价值与观赏价值。 旅游资源,除人工可以栽培与繁殖的动植物外,可以说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将不复拥有。旅游资源的这种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护的重要性。巨大的需求对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可能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同时对旅游资源也可能是一股无法估量的潜在破坏力。 1.3旅游资源国家标准的分类 旅游资源被分为8个主类和37个亚类,共155个基本类型。其中八个主类分别是地文景观、水域风景、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志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2.旅游资源的开发 2.1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 狭义的旅游资源开发概念是指单纯的旅游资源利用的技术。广义的旅游资源开发概念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吸引力的综合性技术经济工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