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届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三(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含解析)

2016届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三(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含解析)

2016届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三(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含解析)
2016届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三(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含解析)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第二部分专题三(一)

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含解析)

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

例1 (2015·江苏高考)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理论指导

1.《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刘安作《淮南子》

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

2.文献资料:文献可以理解为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不但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

3.实物资料是指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存的总称。比如说遗物、遗迹等。其主要作用有三:第一,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第二,文物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第三,文物可以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

例2 (2015·浙江高考)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理论指导

1.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决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就是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给予评价。历史上的部分文献作品往往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环境历史真实的看法,所以会对当时历史真实有所修饰。因此其作品源于真实历史,又有别于真实历史。

2.确定历史文献的准确性,要求研究者既要判断文献中叙述的合理性,又要判断叙述人的可靠性。文献中描述的事件发生时作者是否在场,作者是事件的参与者还是观察者,作者准确描述这类事件的资格如何,作者对事件的感情成分有多少,事件的结果跟作者是否可能有利害关系等。

例3 (2015·海南高考)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 )

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

理论指导

何谓谣谶?谣,是歌谣;谶,为预言。简单地说,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二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历史上的谣谶多是诳人之举,其人为因素非常明显,其目的无非是借谣谶以实现其政治企图,或穿凿附会,事后释谶,历史也最终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附会空间,谣谶与历史上某些现象的吻合只是偶然现象,并不是必然,并不能预示历史发展的走向,不能作为批判历史的依据。

例4 (2014·广东高考)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盛世危言》

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民国河北《元氏县志》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理论指导

本题考查对历史史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材料一、二同样是反映中国近代经济的两则史料,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如何正确认识其史料价值呢?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材料一认为中国小农经济完全解体,显然不完全符合历史真实,材料二认为中国传统小农经济依然存在,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存在的,但显然不具备普遍性。两则材料对照一下,就可以发现各

自的真伪性。材料三、四同样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但两则材料体现的观点也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两者都有合理的成分,之所以出现差异,是人们的角度和立场不同而已。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2.(2013·四川高考)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叙及“列克星顿的枪声”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殖民地民兵同英军的对峙交火,十分肯定地指出,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英军士兵首先向民兵开了枪。随之,“各殖民地带着同样的冲动,飞快地拿起了武器;他们同仇敌忾,相互发誓要‘准备应对这一极端事件’,整个大陆万众一心,高呼‘不自由,毋宁死’”。对这一颇具文学色彩的描述,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

①列克星顿之战确有其事吗?②各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的敌视态度是一致的吗?③能肯定是英军首先开枪吗?④“不自由,毋宁死”是“万众一心”的声音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5·济宁联考)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来证明唐代邯郸人口殷盛。但有学者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对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 )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诗证史,但须详加考辨

4.(2015·温州校际交流卷)“我国古代社会的传说里究竟是否全属伪造?在这些疑说纷纭,似是而非的神话般的古史传说中是否有真正的社会历史的素地……(考古学的发展)已经充分

证明这些神话的传说自有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煞。”尹达这段话意在强调( )

A.古史传说似是而非不足为信

B.古史传说有助于历史研究

C.考古学家已完全证明古史传说

D.应该科学地对待古史传说

答案精析

专题三高考对史学方法的考查方式

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

例1 C [秦琅邪石刻和《淮南子》关于国土何时达到流沙的记载不同,说明在史料运用的时候要持慎重的态度,首先要辨别真伪,才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故C项正确。《淮南子》仅叙述了颛顼帝、大禹、纣时国土达到的地区,无法体现以传说贬抑秦始皇,故A项错误。B项陈述了“差异”,没有说明题目主旨,故排除。石刻与文献记载的差异明显,无法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故D项错误。]

例2 A [对武则天的评价,由“唐人史著”较为客观的记载,到宋明“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说明主观意识会影响对史事的客观评价,故选A。对任何历史人物都会有定论的,排除B;个人意见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不能真实地反映真相,排除C;对历史评价的客观性在于把握历史的本质。至于历史的发展阶段,时代越近,其客观性越差,排除D。] 例3 D [谣谶本身就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说明其从根本上讲是唯心的,并不科学,因此并不能预示历史发展的走向,故A项错误;历史的发展是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的,谣谶并不能改变历史的走向,故B项错误;谣谶与历史上某些现象的吻合只是偶然现象,并不是必然的,故C项错误;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故D项正确。]

例4 (1)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不同: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

材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

(2)局限:材料一有夸大之处;

材料二只反映局部。

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

(3)不同:电影描述法国小镇在美国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

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

国际格局:两极对峙。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小农经济的特征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组织形式、生产模式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材料二“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分析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机轴之声几欲断矣”和材料二引文出处分析;第二小问综合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注意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分析,如材料三中的“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工厂才恢复了生产”、材料四中的“美国最新式战车”“‘3AEM’意为‘财政贷款’”;第二小问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

针对训练

1.B [本题考查史书的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的人文性和时代性,贴近新课程改革。解读材料关键信息,关于黄帝的事迹,是由司马迁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撰述而成”,这表明了传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真实,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是对材料的表面理解。]

2.D [“列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所以列克星顿之战确有其事,依据排除法,排除带①的选项,故答案选择D项。]

3.D [由已学知识可知在历史研究中史料与史论直接关系非常密切,选用何种史料直接关系到史论的可靠性,一般而言实物材料价值高于文字材料,尤其是考古出土的实物材料价值最高,而一般文学作品可以作为历史材料引用,但史料价值不高并且必须详加考辨和配合其他材料共同使用才能证明历史结论的正确性,D项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上述史学研究特征,C项说法正确但不能保证历史研究的科学性。]

4.D [据材料“(考古学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传说自有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煞”,说明有些古史传说有真正的史实素地,不能一概抹煞,应该科学地对待古史传说,故选D项。据材料“切不可一概抹煞”,判断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古史传说真伪的问题,B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考古学不能完全证明古史传说的真实性,C项错误。]

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基本结构 根据近高考题的分析,一般由材料和问题组成 1、材料:涉及历史知识或热点知识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 2、问题:主要有八大类 (1)概括归纳、说明类的试题 (2)背景、条件、原因类的试题 (3)影响、意义类的试题 (4)启示、认识类的试题 (5)特点、特征类的试题 (6)分析、比较类的试题 (7)开放性设问、小论文类的试题 (8)评析、评价类的试题 二、解题技巧 解题过程应把握好五个环节:读(审题)、找(相关信息)、接(嫁接)、转(转换)、答(组答案) 1、读(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或解题的基础,审题一旦出错,则整个解题都毫无意义。审题分两步: 第一步是读材料,建议带着问题去读,读材料包括“引言、正文、出处”(引言包括题头、属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哪一类;正文包括表格的标头、图片内的清晰字迹;括号内的注解;明确材料涉及的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关键词等限定词,同时最好对材料能分出段落大意;出处包括文章的出处;出现的年代时间;涉及的事件人物) 第二步是审问题,审问题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审中心词,即答什么(要将试题设置的比较复杂的设问,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简洁明了的而且符合试题要求的设问;是答原因还是影响意义等将试题“对号入座”);其次要审限定词,主要指根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还有时空等限定词;问题内部的关系:并列、递进、因果,后一问是前一问的答题依据。再次要审分值,正如量体裁衣,我们答题也要根据分值写要点。文综历史科一般一个要点2--4分 【特别提示】 “根据材料回答”:概括归纳材料; “根据所学知识”:教材(这种设问大多表明材料只是抛砖引玉,真正的答案还得求助课本知识。先根据设问的指向,联系相应模块、单元或专题的历史知识,根据设问要求(特别是内容词和限制词),选择相应层次的历史知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教材;

2016届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三(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含解析)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第二部分专题三(一) 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含解析) 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 例1 (2015·江苏高考)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理论指导 1.《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刘安作《淮南子》

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 2.文献资料:文献可以理解为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不但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 3.实物资料是指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存的总称。比如说遗物、遗迹等。其主要作用有三:第一,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第二,文物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第三,文物可以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 例2 (2015·浙江高考)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理论指导 1.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决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就是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给予评价。历史上的部分文献作品往往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环境历史真实的看法,所以会对当时历史真实有所修饰。因此其作品源于真实历史,又有别于真实历史。 2.确定历史文献的准确性,要求研究者既要判断文献中叙述的合理性,又要判断叙述人的可靠性。文献中描述的事件发生时作者是否在场,作者是事件的参与者还是观察者,作者准确描述这类事件的资格如何,作者对事件的感情成分有多少,事件的结果跟作者是否可能有利害关系等。 例3 (2015·海南高考)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 ) 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通用版届备战高考物理考前复习指导教案

通用版届备战高考物理考前复习指导教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2012届备战高考:物理复习指导(一)要重视各章节的典型物理过程的分析,体会基本物理思想 高考物理试题要求对物理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并能熟练灵活的运用,特别要求能把所学的有关知识和规律应用到运动和变化的物理过程中。中学物理课程中,典型的物理过程总共约60个。 例如在《相互作用》一章中有"力三角"、"动态平衡"、"斜面上分析静摩擦力"等典型情景,在《牛顿运动定律》一章中有"瞬时加速度"、"斜面"、"连接体问题"、"传送带"、"临界状态"、"小球落在竖直弹簧上"等典型情景;《电磁感应》一章中有"导轨上有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线框穿磁场"、"闭合线框中磁场随时间变化"、"二次感应"、"在地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等一些典型情景。 在大量习题泛滥的题海之中,要抓往少而精的反映典型物理过程的重要例题,认真做,重复做,边做边认真体会其中的物理思想和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 在总复习中,只要抓住这些典型的物理过程,对它的各方面的细节进行深入详细的分析,就可以抓住解决这一类的一系列问题的共同线索,有利于举一反三,提高能力。在对典型物理过程的分析中,特别要注意易混易错的问题,如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性质的判断、守恒定律应用的条件等。 复习中要注意体会基本物理思想,例如对于形象化的物理图景的想象和感受;简化的物理模型;恰当选择参照系;重视进行定性分析;重视估算;把握对称性、可逆性、特殊点等等。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例如受力分析的具体方法;矢量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怎样选择和变换研究对象;怎样正确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怎样用图象表达物理过程的方法;逆向思维的方法等等。

高考历史选做题(选修)方法技巧汇总

高考历史选做题方法汇总 一、高考历史选做题分析 1、新课标高考历史选做题的命题特点: ●考查范围:《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 外历史人物评说》这四个选修模块列入考试范围; ●考查方式: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试题,采用的是“多量给题,限量答题”的模式,选做的选修模 块内容全部以主观题型呈现,每选修模块独立命题,模块间涉及知识不交叉,限定考生从中选定一题作答。 ●所占分值:基本上选做题每小题两个设问,共15分。 ●试题命制呈现出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特征,突出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以丰富的材料为 试题情境,转变试题的考查功能,淡化对知识点本身的过于关注,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释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强调“问题从材料出”而不是“问题从教材出”。 ●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只有2011年《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一选修模块的材料是以图的形式 出现的)。 ●考查的能力重心所在: ①直接提炼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的能力。 ②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嫁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③分析、归纳、概括、比较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概括材料中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并分析成因及影响,经常比较两件事或两个人的异同。) ④“论证历史问题、评论历史观点”的能力。 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体现了人文学科所特有的教育功能。(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目标立意)如: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设计的试题,体现出让学生通过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理解 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分析和比较诸多的历史改革现象,从中发现影响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明白改革的任重道远,能够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使学生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挥历史学“鉴古知今”的价值和作用。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模块设计的试题,能让学生了解近代这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 过程和发展趋势,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能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养成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模块的试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居安思危,形成对和平的追求及对人文精神的培养,自觉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高尚情操; 进而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权益以及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设计的试题,通过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杰出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 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能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意识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熏陶;是对他们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创造力与批判思维的训练;也是对国际视野的拓展。这还是作为高中历史教育传授历史知识时的主要目标之一。 2、高考历史试题选做题发展变化趋势 (1)变化: ①、考查目标在变。试题经历了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能力”和“目标立意”的变化。 ②、试题与课本的关系在变。综观试题和课本的关系,可用“渐行渐远”来概括。 (2)“不变”: ①重视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变。 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变。

高考地理考前注意事项及应 试技巧

高考地理考前注意事项及应试技巧 一、几个值得关注的点: 关注地球运动:地球运动在近几年全国卷中每年都出现,而对这部分内容考核却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出几个特点:由静态考察向动态考察变化,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察;从全面向局部的变化,即呈现材料不在以完整的一幅光照图来呈现,而是注重局部和细微处的信息呈现,考察学生的想象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面到线和点的变化,主要关注切点、交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交点,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及这些点的空间运动变化的规律;由光照图到模拟图变化,不再以学生熟悉的图形作为命题背景,而是另辟蹊径由书本抽象出一种变式图式来考察。要密切注意文图和图文之间的转换,把所给图形或文字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利于解题。 遇到光照图的变式要多考虑,记住尽可能缺图补图、变式图还原,努力实现图图转换和图文转化或文图转化,这样变不熟悉为熟悉,许多问题不难解决。 关注气候:气象和气候是高考考察的又一个钟情点,气象现象和气候要素的变化要善于从成因角度去分析,任何现象的产生必然事出有因,影响因素要从现象的有无地带性规律性去思考,地带性规律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而非地带性现象的产生多由地面状况造成,而其中地形因素是重要的非地带性因素。有些现象要从所给的材料中去寻找答题依据,而不是单纯靠记忆来完成的。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一般笼统地说成是“受西风和暖流的影响”,但要注意这主要指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是受西风的影响,有的地区要考虑地形的影响,如南美南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对一些小知识的放大考察是高考重要特点,如热力环流、如天气系统等,如果单独考察难度不大,而命题者往往把这类小知识放在大的解题背景中去考察,如考察大气环境问题中就可能会把热力环流、反气旋、锋面逆温等嵌入其中,往往不易发现解题点(或者得分点)。 关注人地问题:人地关系问题是地理学的核心问题,人地矛盾的加剧必然带来许多环境问题,对这类问题要注意从问题产生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危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生物等)、对策(法律层面、意识层面和措施层面——从原因方面找,尤其关注应急预案和预警系统的建立)等方面去考虑。实现人地和谐发展,要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方面去寻求答题的依据(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的

高考物理的考前必看的知识点介绍.doc

高考物理的考前必看的知识点介绍 高考物理的考前必看的知识点 (1)光的传播,折射定律及折射率的概念与公式,临界角的概念,典型现象与实际应用,光的干涉与双缝实验现象原理图,光的衍射现象。 (2)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pV=nRT,注意气体对外做功和外界对气体做功的区别(热力学公式中正负号的问题)。分子动理论,两个分子势能(及合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的图像,布朗运动现象及解释,气体压强的微观表述,气体温度的意义,理想气体压强p、体积V、温度T三者间关系图像。 (3)波尔能级模型及其公式,爱因斯坦光电效应现象解释及其公式。 (4)天体中人造卫星轨道变轨。轨道变轨源于助推器提供的动力,当助推器加速度时,卫星的总能量提高,向更高的轨道跃迁(R变大),不过伴随着轨道半径的增加,最终卫星的速度却降了下来。 (5)电容的基本特性,与电路的联合命题。如果电路中的开关打开,则电容板上的电荷不变(相当于断路,电荷无法流动),如果开关闭合,电容相当于并联于电路中,电压不变,等于电源电压。 (6)理想变压器与远距离输电结合的电路问题。变压器电压电流比例关系式,交流电的远距离输电线路简化模型,各部分功率、电压、电流的关系,消耗功率的计算,等等。 (7)伏安法测定电阻的方法,注意电路选择内、外接法的依据。当然,如果缺少电压表,能用一个定值电阻与另一个电流表串联起来代替。高中物理有所有电学实验原理、操作、误差的详细解析,同学们需要的话,可以去下载。另外,E-r的考察也是一个热点。王尚个人认为电学实验的考察可能性比力学实验要大。

(8)自由落体运动。比如,一个物体自由下落,一个物体竖直上抛能否相遇的问题,确定好正方向,列出对应方程,根据数学推到来判断是否有解。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物理wuli.in应用案例。比如火车过弯道轨道应该有倾角,汽车过拱形桥、凹形桥,齿轮传动设备,游乐场的摩天轮、旋转木马等等。 (9)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偏转。很有可能是复合场问题的考察,粒子的偏转角等于对应的圆心角,把几何关系找对,画出粒子的轨迹图,在三角形中求解圆周偏转的半径。 (10)电磁感应、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的综合题。这部分题目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除受力要分析清楚外,功能如何转化,动量守恒与否,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如何应用等等,都可能考到。 高考物理的实验题解题方法 分时间 课标卷高考物理一共有2个实验题,物理实验题时间安排8-10分钟为宜。 析本质 高考实验题常以一个力学实验+一个电学实验的形式呈现,从近几年我省的高考来看,电学实验乃重中之重.从实验内容上讲,电学实验内容并不多,但是每年实验得分都不是很让人满意。究其原因,是因为其千变万化,可以应用多种形式,各个角度断出题。 巧应对 不管实验题目以何种形式出现,其本质是从实验原理开始进行考查,只要我们从实验原理出发,就能够做到从容应对。我们应对的策略是:从基础出发,从实验原理出发,以不变对万变。把题归类,触类旁通。 高考物理需要注意的地方

高考物理总复习考前三个月选择题限时突破一

选择题限时突破(一) (限时:25分钟)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半径越大,其原子能量越小 B.在核反应中,比结合能较小的原子核转化成比结合能较大的原子核才会释放核能 C.β射线是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 D.氢原子从n=2的能级跃迁到n=1的能级辐射出的光恰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辐射的光也可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 B 解析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原子核较近的轨道上时,能量减小,减小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故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半径越大,其能量越高,A错误. 在核反应中,由比结合能较小的原子核变成比结合能较大的原子核才会释放核能,B正确. β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放出的电子,C错误;氢原子从n=2的能级跃迁到n=1的能级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为E1=-3.4 eV-(-13.6 eV)=10.2 eV,恰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辐射的光子的能量E2=-1.51 eV-(-3.4 eV)=1.89 eV,故不能使这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D错误. 15.如图1所示,一个质量m=1 kg的小环套在倾角为37°的光滑固定直杆上,为使小环能够静止不动,需对它施加一个水平拉力F.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则F的大小和方向分别是( ) 图1 A.7.5 N,水平向左B.7.5 N,水平向右 C.13.3 N,水平向左D.13.3 N,水平向右 答案 A 解析对小环受力分析,根据平衡知识可知:F=mgtan37°=10×3 4 N=7.5 N,方向水平向左,故选A. 16.如图2所示,圆柱体为磁体,磁极在左右两侧,外侧a为一金属圆环,与磁体同轴放置,间隙较小.在左侧的N极和金属圆环上各引出两根导线,分别接高压电源的正负极.加高压后,磁体和金属环a间的空气会被电离,形成放电电流,若从右侧观察放电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完整版)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模板)注意事项

如何审题 历史非选择题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任何脱离基础知识而空谈技巧的做法都无异于空中楼阁。所以,高考历史非选择题,首先是一个知识问题,其次才是解题方法问题。当然,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如果能掌握一些做题技巧,还是大有裨益的。 一、审:认真审题 认真审题是解题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答题之前一定要对题目设问仔细审读,明确题目要求。 近年来的历史非选择题,一般包含五个部分: 1.解题依据:“依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等。 2.答题要求: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如简述、说明、指出、阐述、概括、简析、简评、比较、论证、评述等。 ⑴简述:用简要的话陈述或总结。虽说是 “简”,但答题时要所涉及的“要点”还是多多益善。(点到为止,但“点”要全面。) ⑵说明:解释清楚,解说明白;证明,论证。 (作为问答题提示语,一般取前者,下同。) ⑶指出:(用浅显的语言或专业语言)指点出来。 ⑷阐述:阐明陈述,详尽深入地说明和陈述。 ⑸概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简明扼要。 ⑹简析:简要分析。分析指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跟“综合”相 ⑺简评:简要评价。评价指衡量评定人或事物 的价值或作用(解题时常用辩证法)。 ⑻比较: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比较的形式有横向比较(同类事物的相同属性在某时刻呈现的异同)和纵向比较(同一事物的同一属性在 不同时刻呈现的异同)。 ⑼论证:引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用论据证明论题的真实性。论证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法三个要素构成,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理论论证、比较论证、因果论证等。 ⑽评述:评论﹑叙述。对历史“小论文式”试题而言,一般要叙述观点、论证观点、评价观点(表明态度)。 3.限定词:时间、空间、答题范围、角度等。 4.核心词:原因、背景、措施、特点、特征、趋势、变化、区别、异同、结果、意义、作用等。 5.分值:每道试题后面后标有分数,该分数实际上是在告诉考生需要“答多少”。例: 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影响12 分 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 分 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8 分

高考数学考前3个月知识方法专题训练第二部分技巧规范篇第一篇快速解答选择填空题第2讲四种策略搞定填空题

第2讲 四种策略搞定填空题 [题型分析·高考展望] 填空题的基本特点是:(1)题目小巧灵活,结构简单;(2)答案简短明确,不反映过程,只要结果;(3)填空题根据填写内容,可分为定量型(填写数值,数集或数量关系)和定性型(填写某种性质或是有某种性质的对象). 根据填空题的特点,在解答时要做到四个字——“快”“稳”“全”“细”. 快——运算要快,力戒小题大做;稳——变形要稳,不可操之过急;全——答案要全,力避残缺不齐;细——审题要细,不能粗心大意. 高考必会题型 方法一 直接法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通过数学计算找出正确答案.解决此类问题需要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有关性质或结论等,通过巧妙变化,简化计算过程.解题过程要灵活地运用相关的运算规律和技巧,合理转化、巧妙处理已知条件. 例1 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cos B cos C =-b 2a +c ,则角B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2π3 解析 方法一 由正弦定理, 即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 得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 代入cos B cos C =-b 2a +c ,得cos B cos C =-sin B 2sin A +sin C , 即2sin A cos B +sin C cos B +cos C sin B =0, 所以2sin A cos B +sin(B +C )=0. 在△ABC 中,sin(B +C )=sin A , 所以2sin A cos B +sin A =0, 又sin A ≠0,所以cos B =-12 . 又角B 为△ABC 的内角,所以B =2π3 . 方法二 由余弦定理,即cos B =a 2+c 2-b 2 2ac ,

高考物理考前指导

高考物理考前指导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江苏省栟茶中学高考物理考前指导 一.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宇宙物理学观测研究表明,遥远的星系所生成的光谱都呈现“红移”,即光谱线都向红色部分移动了一段距离,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 A .遥远的星系正在向地球靠近,宇宙在收缩 B .遥远的星系正在远离地球,宇宙在膨胀 C .遥远的星系发出的光传到地球上时频率变大 D .遥远的星系发出的光传到地球上时频率变小 2.电磁流量计广泛应用于测量可导电流体(如污水)在管中的流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管内横截面的流体的体积)。为了简化,假设流量计是如图所示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的一段管道,其中空部分的长、宽、高分别为图中的a 、b 、c ,流量计的两端与输送液体的管道相连接(图中虚线)。图中流量计的上下两面是绝缘材料,前后两面是金属材料,现于流量计所在处加磁感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上、下两面。当导电液体稳定地流经流量计时,在管外将流量计前后两表面分别与一串接了电阻R 的电流表的两端连接,I 表示测得的电流值。已知流体的电阻率为ρ,不计电流表的内阻,则可求得流量为 A .)(a c bR B I ρ+ B .)(c b aR B I ρ+ C .)(a b cR B I ρ+ D .)(a bc R B I ρ+ 3.图表示LC 振荡电路某时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容器正在充电 B .电感线圈中的磁场能正在增加 C .电感线圈中的电流正在增大 D .自感电动势正在阻碍电流增大 4.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波向右以8.0m/s 的速度传播,某一时刻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a 、b 两质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无论再经过多长时间,a 、b 两质点位移不可能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 .再经过,a 、b 两质点位移第一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再经过,a 、b 两质点位移第一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 .再经过,a 、b 两质点位移第一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如图所示,S 为静止点光源,平面镜M 与水平面成θ角,当镜M 沿水平方向作振幅为A 的简谐运动时,S 在镜中所成虚像S ′的运动情况是 A 、在水平方向作振幅为2Asin θ的简谐运动 B 、在水平方向作振幅为4Asin θ的简谐运动 C 、沿S ′S 连线作振幅为2Asin θ的简谐运动 D 、沿S ′S 连线作振幅为4Asin θ的简谐运动 第5题

考前三个月如何制定数量关系复习计划

考前三个月如何制定数量关系复习计划 距离考试还有大约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的时间不长不短,是否能取得好成绩关键就在这考前最后一段时间里。因此需制定一个科学的复习计划。 首先,你需要在最多一个月的时间里,翻看资料书或者讲义,同时做些专项练习,检查下常考的各类题型,还有没有没能真正掌握的章节,及时查漏补缺,同时进一步夯实基础。其次,在接下来直至考前十天的时间里,建议大家做一些真题,把平时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做题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两天或者三天做一套真题,上午行测下午申论真题演练,晚上以及第二天总结;同时建立错题集,把易错题整理下来。最后,考前最后十天,模拟考场考试,上午9点至11点模拟一套行测试题,下午2点到5点模拟一套申论试题,让自己并保持这种状态直至考试。 接下来再给大家提供几点在数量关系准备与考试方面的建议: 摆正心态。很多同学一开始就没有把数量关系列入整个复习计划内,认为数量关系较难,直接没有学习数量关系这一模块,或者准备把数量关系放在最后,有时间就做几个题,没时间直接蒙。据统计,70%甚至以上的考生能在120分钟内完成省考全部的120道题,你的竞争对手是从容的完成所有题,你在最开始的时间就感觉自己做不完,准备最后有时间就看看没时间就完全蒙,认真做题和边蒙边做肯定是有区别的。孔子曰:取乎其上得乎其;取乎其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这就告诉我们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如果你事先计算出,自己的努力刚好够达到某一目标,那么别人的竞争,再加上你努力过程中遇到的意外困难,都会让你事实上刚好不能实现期望值。每一个模块的存在都有原因,每个题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分值,考试还没开始,你就自己放弃了一个模块,如何能够取得好成绩! 克服恐惧心理。在部分考生心里已经把数量关系这一模块悄悄地贴上了“难”那么一个标签,这种做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无论是数量关系还是其他模块,每个模块的题都是有难易梯度的,不会哪个模块的题全部都简单,也不会哪个模块的题都难,可能对于部分同学数量关系确实存在一定难度,但是也肯定有简单题,如果同学们之前认真学习了这一模块,是可以搞定12道左右的试题(也就是战略性的放弃3道)。 取舍有得。在考场上时间较紧,建议先做稍简单的题目,如果有题目一时间解答不出来,不妨先暂时放弃,等你把所有题目完成再回头去思考,千万不要因为一道题影响整场考试。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情况,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高效率的学习,最终取的好成绩。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材料题分析方法和公式 1、历史背景类=(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3)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2、历史特点类:从背景、时间、目的、过程、内容、措施、程度、范围、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 3、历史原因类: (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政治+经济+思想) (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从历史发展趋势、生产力发展、和主观需要等方面考虑。 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管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进行思考; 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4、根本原因类: 经济现象: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考虑 政治现象:从经济方面考虑; 思想文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经济方面考虑; 5、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2)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3)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6、比较类:首先要明确比较对象(是相同、是不同、还是异同),从背景、目的、内容、结果、特点、方式、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首先要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然后行文上为”都-----“;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时,首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然后行文上为”A.---B---C---” 7、影响或意义类: 影响或意义=(积极+消极)(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 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8、判断成败及原因类: 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9、性质分析类: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 10、历史评价类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⑵事物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 ⑶观点评价=是什么(材料的观点或你的观点)+为什么(你的理由)+怎么样(对错的根源及正确的观点) 11、启示、认识类: 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 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 12、开放性问答题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否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高考地理考前寄语

高三地理——考前寄语 一.考前提示 考前复习紧张而充实,相信同学们做得很好。临上考场我只想问你这些你注意到了吗? 1.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亚热带和亚寒带气候的纬度位置不同,自然带位置也不相同。 2.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没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3.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中美地峡东侧这些地区远离赤道也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着热带雨林。原因何在?(纬度低气温较高;东南或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重点需要注意的地区,高考可能会就这几个地方拿出来局部地区来考察,注意这几个地方的轮廓形状,盛行风和暖流) 4.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集中了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注意复习澳大利亚的气候特征,环形分布) 5.科隆群岛地处赤道附近为何较冷?(秘鲁寒流);南美大陆西岸热带荒漠为何一直分布到南纬3度附近?(秘鲁寒流,离岸风形成上升流) 6.非洲大陆东岸赤道北侧附近(索马里海域附近)为何形成荒漠?(上升流。) 7.南美大陆东岸有一部分南赤道暖流往北去。(大陆轮廓影响) 8.巴塔哥尼亚高原离大西洋和太平洋都较近,为何形成的荒漠?(地处西风带,安第斯山的背风坡。) 9.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东亚。 10.雪线的高度既受阳坡阴坡影响,又受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影响,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低. 11.各类气候的典型地区 (1)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2)地中海气候—地中海黑海地区;(3)热带沙漠气候—撒哈拉地区;(4)热带雨林气候—亚马逊平原地区; (5)温带季风气候—亚洲东部地区;(6)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欧大陆北部等,另外注意课本上的一些由于飞地带性因素所形成的的典型气候;具体见必修1课本P39,认真看图,注意图中出现的所有气候特征,要能分析出原因,尤其是非洲,澳大利亚,南美洲,北美洲和中美洲,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地中海,红海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的气候等。 12.南亚7月份盛行西南季风——由于南半球东北信风带北移偏转形成,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盛行西北季风——由于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南移偏转形成,非洲几内亚湾附近赤道以北地区7月份盛行西南风——成因如南亚地区

2017版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版)高考生物考前抢分必做

四、生态类 一、近六年考查角度剖析年份题号 31 (文字表述) 考查角度以冻原生态系统的特点为背景,考查物种丰富度的概念,分析土壤有机物质积累的原 因以及用能量流动的特点解释食物链不会很长的原因。 31 (表格类) 本题考查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密度和能量流动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 问题的能力。 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群密度的估算、生物2015 全国Ⅱ 31 (文字表述) 的种间关系、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 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的 能力。 新课标全国Ⅰ 2014 新课标全国Ⅱ 31 (表格类) 30 (文字表述) 本 题考查了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定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不同群落的结 构特点等,同时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能够依据能量流动特点绘出食物网,以及种间关系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判断,生态系统的功能及 物质循环的概念的识记。 本题以常绿阔叶林的恢复为背景,考查群落的结构和演新课标全国Ⅰ 2013 32 (表格类) 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的类型及结果;识记群落的空间结构,能准确判断影响动植物垂直分层的因素;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

新课标全国Ⅱ 新课标全国 31 (文字表述) 32 (文字表述) 此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基本知识,回归教材。 本题的知识点是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和“鹿角效应”的模拟实验分析,对实验的分析是本题的难点,解题时要从实验的目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分1 2016 丙卷全国Ⅰ 2012 析入手。 本题的知识点是根据题干信息写出生态系统的食物网,2011 新课标全国 31 (文字表述) 根据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分析其种间关系,人类活动对野兔种内斗争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掌握是解题的基础。 二、基本模型回归 1.种群的特征内涵及相互关系。 2.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及其成因和应用。 3.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相关应用与分析。 4.群落的结构类型、特点及相互关系。 5.群落的演替及其相关规律辨析。 6.生态系统的成分及食物网分析。 7.生态系统功能的综合考查,特别是能量流动图解、物质循环图解和信息传递图解。 8.辨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原理及相关调节机制分析。 三、热点模型预测热点模型一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规律辨析 1.请根据下图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

高考物理考前指导.doc

高考物理考前指导 一.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宇宙物理学观测研究表明,遥远的星系所生成的光谱都呈现“红移”,即光谱线都向红色部分移动了一段距离,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 A .遥远的星系正在向地球靠近,宇宙在收缩 B .遥远的星系正在远离地球,宇宙在膨胀 C .遥远的星系发出的光传到地球上时频率变大 D .遥远的星系发出的光传到地球上时频率变小 2.电磁流量计广泛应用于测量可导电流体(如污水)在管中的流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管内横截面的流体的体积)。为了简化,假设流量计是如图所示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的一段管道,其中空部分的长、宽、高分别为图中的a 、b 、c ,流量计的两端与输送液体的管道相连接(图中虚线)。图中流量计的上下两面是绝缘材料,前后两面是金属材料,现于流量计所在处加磁感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上、下两面。当导电液体稳定地流经流量计时,在管外将流量计前后两表面分别与一串接了电阻R 的电流表的两端连接,I 表示测得的电流值。已知流体的电阻率为ρ,不计电流表的内阻,则可求得流量为 A . )(a c bR B I ρ+ B .)(c b aR B I ρ+ C .)(a b cR B I ρ+ D .)(a bc R B I ρ+ 3.图表示LC 振荡电路某时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容器正在充电 B .电感线圈中的磁场能正在增加 C .电感线圈中的电流正在增大 D .自感电动势正在阻碍电流增大 4.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波向右以8.0m/s 的速度传播,某一时刻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a 、b 两质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无论再经过多长时间,a 、b 两质点位移不可能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 .再经过0.25s ,a 、b 两质点位移第一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再经过1.0s ,a 、b 两质点位移第一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 .再经过1.5s ,a 、b 两质点位移第一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如图所示,S 为静止点光源,平面镜M 与水平面成θ角,当镜M 沿水平方向作振幅为A 的简谐运动时,S 在镜中所成虚像S ′的运动情况是 A 、在水平方向作振幅为2Asin θ的简谐运动 B 、在水平方向作振幅为4Asin θ的简谐运动 C 、沿S ′S 连线作振幅为2Asin θ的简谐运动 D 、沿S ′S 连线作振幅为4Asin θ的简谐运动 第5题

高三地理考前指导方法总结

高三地理考前指导方法总结 在高三的地理考试之前,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方法进行指导,才能引领自己走向正轨。下面就让查字典地理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地理考前指导方法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三地理考前指导方法总结篇一 考前时间紧,任务重,学生会产生焦虑和不放心的情绪,因此越是到了后期,越是要重视心理、生理等的调适: 1.重视心态的调整,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 要把其它的烦心事抛在一边,不让烦恼和焦虑干扰自己的学习。科学研究表明,当人们精神饱满时,脑垂体会影响血液中肾上腺素,使代谢加速,兴奋提高,此时学习效率会相应提高,而如果情绪低落、消沉苦闷、厌烦急噪时,神经系统转向抑制,学习效率低下,还极易疲劳,因此轻松的情绪、良好的心态的调整不容忽视。 2.重视信心的激励,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势。 成功的学生与失败的学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自信程度 的不同,要相信自己的实力,要相信只要每天努力了,每天都会有收获,要相信自己全心投入,必有回报。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处于过重的心理负担之下,会使情绪处于消极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思想上往往是杂乱无章的,思维活动也显得呆板迟钝,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学习效率的低

下,因此充满乐观的自信、健康向上的情绪是取得成绩的重要因素。 3.重视精力的调适,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 千万不要让体力透支,进行无节制的加班加点,这种拼体力、拼精力的做法反而会得不偿失,要把最好的状态调整到高考期间,使自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重视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运动来放松大脑,缓解紧张和疲惫,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认为,长期沿着一条单调的思路去思考,特别容易造成疲劳与紧张,大脑运转就会失灵。因此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做适当地活动,放松自己,反而对学习有好处。 高三地理考前指导方法总结篇二 复习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此时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复习效率。一些学生平时没有养成主动的学习习惯,不重视复习策略的科学性,还是追求大而全的复习,面面俱到,网撒得过大,反而重点不突出,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应该对自己的缺漏包括知识技能、思维能力、应试心理、答题规范、审题习惯等方面进行回放,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突出解决知识易错点、概念易混点、思维卡脖点、解题障碍点。同时根据考纲的要求,结合历年文综地理试题,突出抓好重点内容的复习,如经纬网图、区域图和等值线图和日照图的判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及主观题答题思路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及主观题答题思路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三看三思”的方法 审题干“三看”: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 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 围和空间。 三思:思是否符合史实;思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思是 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 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 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二、非选择题解题的“五步法” 1.先仔细研究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 2.带着每一个问题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相关材料,正确、全面理解材料含义,边阅读材料,边把与该问题有关 的关键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分值都勾画出来。 3.分层,材料越长,越要处乱不惊,要一层一层来找 层意,就是找段句号的关联句,每个段句号就是一个意思,每个关联词的转折和并列就是另外一层意思或者两个意

思的构成,这样就会清楚,有很大的得分效应。 4.回忆所学过的有关史实,观点及方法,根据问题的 要求,分析材料,提炼观点。 5.归纳整理,以简炼准确的文字去表述。 三、非选择题万能答题模式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 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 诸方面因素 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 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

2018年高考地理考前冲刺指导

2018年高考地理考前冲刺指导 知识篇:把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分析2014-2017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所涉及的考试内容可发现,高考试题丝毫不回避学科主干知识,近三年江苏高考以教材重点核心内容为主,主要集中在地理圈层、天气与气候、整体性与差异性、工农业、地理区位、交通、能源、环境等内容中。 要想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清晰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教师可先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针对学生遗忘或易错的高频考点,以构建知识体系的方式进行回顾,巩固强化考点知识。 自然地理重在掌握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复习回顾时,可以按两类主线为线索,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构建知识体系。 一是以地理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为线索展开,例如下图(图2),通过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将各地理现象有机的串联起来,也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重要规律。 也可以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为线索展开,例如下图(图3),以某一地理空间为主线,将这一地区的各类自然地理现象一一纳入其中掌握,这也遵循了地理环境具有地域性的规律。 图1 自然地理知识结构图 图2

异同因素;主要与主导;有利与不利…… 人文地理重在方法思路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其中,有一条明显的线索贯穿其中,这就是“区位”,从农业、工业、城市、人口到交通,把人文地理各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部分的“灵魂”。 区域地理重在区域特征及人地关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联系实际,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的思维能力。 图3 图4 人文地理知识结构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