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孔子教学设计

21孔子教学设计

21孔子教学设计
21孔子教学设计

第21课《孔子》(教学设计)

沙河九年一贯制学校

吕盼

21、孔子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和形象风貌。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4个生字(仲、儒、祭、祀),会写10个生字(仲、育、儒、核、厉、粮、怨、祭、祀、覆),能正确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安守节操、为所欲为、翻来覆去、韦编三绝”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模式:

明确目标,激趣导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深入领悟——品读美读,积累运用——达标小结,促进发展。(“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和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和形象风貌;

3、了解课文大意,并学习第1、2自然段。

(一)明确目标,激趣导学

同学们,最近在电脑中观看了央视百家讲坛,一位中国当代知名文化女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她在为我们解读《论语》,点击率很高,深受广大网友的热切关注。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课件先后出示:“孔子像”和“圣迹图”(课本中的两幅图)。

确立学习目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且标出自然段。

三读:了解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从关注名人著作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课本中的两幅图画——孔子图、圣迹图,初步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

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

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设计意图:课前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阅书籍、向家长等不同途径了解孔子的生平资

料背景,经过课前热身,对孔子的其人其事将有更深入的了解与研究,为本节课的人物理解,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仲、儒、祭、祀。

(2)记、写生字:仲、育、儒、核、厉、粮、怨、祭、祀、覆。

重点点拨:

a.读音:仲(zhòng)、儒(rú)、祀(sì)。

b.笔画:怨(夕)、祭(“夕”里面再多一点)、祀(巳)。

①左右结构的字:

②上下结构的字:

③半包围结构的字:

c.多音字:处、论、卷、载。

①处[chǔ]:处理、相处、处事;处[chù]:到处、处所、好处。

②论[lùn]:讨论、理论、论文;论[lún]:论语。

③卷[juǎn]:卷起、龙卷风;卷[juàn]:试卷、画卷。

④载[zǎi]:三年五载、记载;载[zài]:载货、载人。

了解词意:儒家、仁、隐晦、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展示)

★儒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地位平等,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在汉武帝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仁:"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隐晦:含糊、不易理解、不明朗或不清楚。

★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是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2、整体把握,捋出线索。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孔子的生平。

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3、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

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

课文通过哪些事例说明孔子优秀品质的?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生字和新词,排除阅读障碍,为理解课文作铺垫。关注字音、字形、字义是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关键环节。对于基本技能的形成有其重要意义。】(三)达标小结,促进发展

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

课堂小结:

1、生字新词(音、形、义);

2、整体把握,捋出线索;

3、学习了第1、2自然段,了解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

课文通过哪些事例说明孔子优秀品质的?

【设计意图:经过初读课文,学习和理解了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脉络,弄清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顺势解决了第一部分的内容提出了学习主问题,为下一课时打下良好的基础。】(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回家完成一些书面作业,对所学的知识,加于巩固。坚持“以读为本”,熟读课文,读中感悟,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课文中具体讲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品读美文,领悟孔子的优秀品质。

3、总结本文的一些写作方法。

(一)复习导入,回顾全文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孔子的哪些信息?(孔子概况)

课文中还具体讲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以上四点课件逐一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引入,让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并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2、这篇文章是写人的,同学观察大屏幕,想想这篇文章在写人的习作方法上给你什么启发?

先概括人物的基本情况,再通过具体的事例体现人物的品质。(总起——分述)

【设计意图:借题发挥,进行写人习作的写法指导。】

(二)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1、分角色(子贡、孔子、叙述人)朗读第3自然段,讨论交流: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2、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设计意图:细读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这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之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是语文教学的要务之一。】

(三)品读美读,积累运用

3、分角色(子路、孔子、颜回、叙述人)朗读第5、6、7自然段,讨论交流:

(1)孔子是怎样谈论“君子”与“小人”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德行品质是君子所为,哪些德行品质是小人所为?

(2)口头练笔:君子()小人()

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注释: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又如: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小人(口若悬河,言而无信)……

(3)孔子对颜回“假装说”哪些话?后来又为什么对弟子们说那段话?由此,你对孔子有怎样的认识?

4、理解“韦编三绝”的意思。

(1)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例句: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5、积累有关勤奋学习的成语。

(废寝忘食、悬梁刺骨、凿壁借光、持之以恒、临池学书、勤学苦练、卧薪尝胆、驽马十驾、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6、读第8自然段,边思考边勾画:孔子是怎样读《周易》的?由此,你体会出孔子怎样的精神?

(注意抓住“晚年”、“喜欢”、“翻来覆去地读”、“还是不满意,说……”等语句,体会孔子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的“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精神,让学生懂得:两千多年来,孔子的好学精神和不断追求的精神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特色。)【设计意图:第5-8自然段是重点段落,通过反复品读,有效的美读。极大的重视“理解语言”、“感悟语言”与“运用语言”的有效整合。与此同时,采取口头练笔等方式,加强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从而,让学生懂得孔子的勤奋好学、不断追求的精神一直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内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全面理解了人物(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巨大影响。】

(四)总结反思,促进发展

1、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一些感受?

2、总结: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说说自己所搜集的孔子的故事。

3、说说本文的写作方法。

(1)本文按“总起—分述”思路行文;

(2)通过具体事例(四个小故事)反映人物的特点;

(3)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多种描写,并以对话描写为主,再现了事情的过

程及背景。从而,揭示为人处世的道理。

(4)详略得当:第3、4自然段(简略);第5-7自然段(详细)。

4、学习链接:把句子读准确,了解大意后背熟。

5、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反思得失,习得学法,促进发展。最后,再次质疑。把质疑贯穿始终。培养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实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五)小练笔

《孔子》(任选一题完成)

1、就文中的四个小故事,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谈谈你的看法。

2、把搜集到的孔子的其它故事,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写下来。

【设计意图:采取自由选项的方法,分别实现了谈谈自己的看法,简要复述的训练点。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和《活字印刷之祖》;

(推荐说明:这三篇文章讲述的是著名思想家孔子和庄子的故事,以及印刷“鼻祖”毕昇创造活字印刷术的经历。从孔子和庄子身上,我们能看到他们品德高尚是由于他们自小重视求学、热爱学习,以至后来学识智慧渊博;他们轻蔑权贵,不为名利所惑,因而被后人所崇敬。从毕昇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他执着的钻研精神、勤奋不懈的努力和对世界印刷技术的重大贡献。)

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读后感。

【设计意图:1、增强阅读量,扩大知识技能的外延;2、写读后感,是对所学文章更深理解的一种提高方式。】

六、板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不喝盗泉水安守节操

21、孔子君子与小人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学而不厌

总起—分述具体事例详略得当

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有人说“板书是微型教案”,好的板书设计既是教学内容恰到好处的体现,又是一种落实教学要求的艺术再创造。以上“板书设计”主要分成两大个部分:“基础板书”和“附加板书”。上半部分为基础板书,是课文的“骨架子”,也是文本的“精髓”;下半部分为附加板书,呈现了课文的写作特色,加强了写作方法的指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品析优秀文章的绝佳平台。】

《走 近 孔 子》教案

《走近孔子》教案 《走近孔子》教案 一、导入新课 导课:请同学们看一段影像——祭孔大典上诵读《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穿越时空的吟唱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二千多年前,去亲耳呤听一位圣人的谆谆教诲,同学们一起告诉老师,他是谁?(孔子) 二、提出学习目标 请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每个同学都能牢记自己的生日,那么,你们知道孔子的生日是哪一天呢?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每年的这一天,在孔子家乡山东曲阜都要举行庄严肃穆的祭孔仪式。从1984年以来,曲阜都要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今年是第23届。全世界崇尚中华文明的人

们每年的九月都把目光聚集到这个被称为东方圣城的地方。老师也想用这节课的时间引领同学们走近这位被尊为圣贤的老者,和同学们共同感受他的睿智、儒雅、虔诚与豁达。 三、了解孔子生平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段描述孔子生平的影像。在看的同时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孔子的思想主张,二是他有哪些作为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即言与行)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那个大国争霸、弱肉强食的战乱年代,孔子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他谈仁、话义、讲礼、论孝,他的诸多语言流传至今经久不衰,他的博大思想对后世影响举世无双,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他为人类社会留下了通贯古今未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文人倾毕生的精力来研究他的学说。接下来想老师想和同学们进一步探讨四个问题,即“仁、礼、教、学。” 四、探究孔子思想与教育主张 (一)“仁” “仁”是孔子整个思想的精髓,在《论语》中出现一百多次,“仁”究竟是什么呢?老师想先听同学们说说。“仁者爱人”“仁”就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地爱别人。孔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仁爱”的呢?《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在孔子观念中,人的生命比马贵重。奴隶社会,奴隶生活不如牛马,“人祭、

21孔子教学设计

第21课《孔子》(教学设计) 沙河九年一贯制学校 吕盼

21、孔子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和形象风貌。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4个生字(仲、儒、祭、祀),会写10个生字(仲、育、儒、核、厉、粮、怨、祭、祀、覆),能正确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安守节操、为所欲为、翻来覆去、韦编三绝”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模式: 明确目标,激趣导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深入领悟——品读美读,积累运用——达标小结,促进发展。(“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和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和形象风貌; 3、了解课文大意,并学习第1、2自然段。 (一)明确目标,激趣导学 同学们,最近在电脑中观看了央视百家讲坛,一位中国当代知名文化女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她在为我们解读《论语》,点击率很高,深受广大网友的热切关注。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课件先后出示:“孔子像”和“圣迹图”(课本中的两幅图)。 确立学习目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且标出自然段。 三读:了解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从关注名人著作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课本中的两幅图画——孔子图、圣迹图,初步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 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

孔子游春课文

23、孔子游春 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盛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他甜蜜的絮语…… 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弟子们不知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 子路问道:“老师在看什么呢?” 孔子说:“我在看水呀。” “看水?”弟子们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 颜回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

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过了一会儿,弟子们三三两两散开了,有的采花,有的捕蝶,有的垂钓,有的戏水,只有颜回和子路在陪伴着老师。孔子说:“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 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孔子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了点头。 “颜回呀,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何不唱给老师听听?” 孔子说着,将琴推到颜回面前,颜回并不推辞,他调好琴弦,一边弹一边唱。孔子先是侧耳倾听,过了一会儿,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孔子》第二课时教案2

《孔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城关四小田秀萍 一、直接引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 二、学习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三、先学环节(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自学提示一: 快速默读3——8自然段,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那几个故事?并试着给每个故事加小标题。(3分钟后比谁会概括。)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板书: 推己及人安守节操识人不易学而不厌 自学指示二: 默读四个故事,画出孔子言行的句子,并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5分钟后,比谁阅读理解能力强。)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第一个故事

1、思考:孔子提出什么主张?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出示句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原则。概括成:推己及人。) 2、结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3、分角色朗读。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赞扬了他什么精神?(厌恶偷盗) 第三个故事 1、思考:孔子是怎样谈论“君子”与“小人”的? 出示句子:“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论语》 导读及经典赏析 教案

《<论语>导读及经典赏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成书过程和内容概要; 2.通过人物故事和专题归类两种方法引导进行学习,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根据《论语》经典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为人,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使学生体会到《论语》之美,并不断去践行《论语》精神。 4.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1.深层理解《论语》内蕴; 2.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论语》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

孔子与学生

《孔子和学生》导学案

《孔子和学生》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姓名:指导老师:张静 【轻松准备】一个哲人说过: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教学目标】 1,借助预习自学生字新词.能辨别多音字"教,处,为"的读音.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读出孔子和子夏对话时的语气.感受通过对话的表达方式把事情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孔子的教育方法,懂得要不断学习的道理,对"万世之师" 产生尊敬之情.积累孔子语录以及描写人物特点的词语.对《论语》产生阅读需求, 【预习检测】同学们,通过预习这篇课文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请认真完成下列各题。加油! 【结构化预习】 ◆相关知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以“仁”为中心,以“礼”为手段,后世逐渐形成儒家学派。孔子本人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他的学生把他的言论收集起来,编成了《论语》一书。 ◆教材助读 1、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勾画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读课文,查阅工具书,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包罗:严谨: 谨慎:敬重: 5、搜集几条孔子的语录,写下来,背一背。 【收获问题】写下你的读文收获和认为有价值或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的收获 我的问题

《孔子和学生》问题生成-——评价单班级:姓名:指导老师:张静 各位同学,请在预习的基础上,将生成的问题系统思考后,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并在单位时间内认真完成下列问题,经过合作探讨后,准备多元化展示。 问题一:孔子收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问题三: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问题四:师说:孔子桃李满天下,一点也不难理解,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遇见孔子,你有什么话想说呢?(学生交流)

弟子规21-40教案

《第二十一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一课围绕“信”这一理念,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通过“三勿”(勿轻言、勿轻传、勿轻诺)教导我们做到如何为真、如何言而有信。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以名人华盛顿的樱桃树的小故事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以伟人做学习的榜样,为学生的具体日常行为提供了方向。故事《崇祯轻信误国》以生动的事例诠释“见未真、知未的”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历史故事的形式,从反面告诉我们信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弟子规》的第五篇《信》,熟读成诵,感受古文的魅力,积累经典美文。 能力目标:通过古文的学习,感受古人的诚信和对学生今后的教育作用。 情感目标:使学生受到诚实守信、注重自我品德修养的教育。 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 感。 教学重点: 熟读第二十一课,理解性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中华传统优秀品德,学会诚实做人,踏实为人。 教学课时: 1课时 三、设计理念 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课外延伸教学五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

《孔子》教案

《孔子》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 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课时要求: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着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五年级语文上21孔子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21孔子教案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通过不同途径(上网、查阅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认识他的人格和坚持的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学课时两课时孔子 子名丘,字仲(zhòn??)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句导读:介绍孔子的名、字、出生时期和国家。]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rú)家学派?的创始人。[句导读:讲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优秀的有七十二人。[句导读:讲他作为我国最早的教育家所取得的非凡成就。][①能不能把文中的“相传”二字删去?] 段导读:介绍孔子,指出孔子的弟子很多。 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最后专心从事整理《诗经》《尚书》《春秋》等古代文献的工作。[②这句话包含哪两层意思?]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把他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编纂(zuǎn)成一部书――《论[lún]语》。[③从本句看,《论语》是怎么形成的?]这部著作是我们今天认识孔子最直接、最可靠的文献。在这部著作中,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样为?人处[chǔ]世。段导读:写孔子的贡献和《论语》的核心思想。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孔子并指出孔子的贡献和《论语》的核心思想。 论语》记载,弟子子贡曾经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人们很推崇这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准则?, 便把这句话概括成“推己及人”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段导读:写孔子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次,孔子在游历讲学途中,口渴得厉害。[句导读:“厉害”一词准确地描写了孔子当时渴的程度,急需喝水。]他看见路边有一眼泉水,正要畅饮解渴时,发现泉边石头上刻有“盗泉”二字。孔子非常厌恶这个“盗”字,虽然干渴难忍,也不喝

《孔子游春》课文原文

《孔子游春》课文原文 导读: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盛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他甜蜜的絮语…… 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弟子们不知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 子路问道:“老师在看什么呢?” 孔子说:“我在看水呀。” “看水?”弟子们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 子贡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

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过了一会儿,弟子们三三两两散开了,有的采花,有的捕蝶,有的垂钓,有的戏水,只有颜回和子路在陪伴着老师。孔子说:“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 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孔子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了点头。 子路问道:“老师能和我们说说您的志向吗?” 孔子微笑着说:“我就盼望着有那么一天,所有人在晚年的时候都能够安享幸福,朋友之间都能够相互信任,年轻的子弟们都能够怀有远大的理想。” “颜回呀,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何不唱给老师听听?” 孔子说着,将琴推到颜回面前,颜回并不推辞,他调好琴弦,一边弹一边唱。孔子先是侧耳倾听,过了一会儿,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21孔子教学设计教案分析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二)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1)(1.2)孔子的生平。 (2)(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三、练习 1.比较.组词。 核()怨()育 ()蔡()

最新孔子的故事教案

阅读推荐课 《孔子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内容;感受文字的魅力;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 走近人物,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个性.体会童年的快乐与忧伤。 3.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阅读。 活动准备: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努力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李长之(1910-1978),初名李长植。生于山东省。毕业于清华大学。是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学者,在文学批评和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造诣尤深。出版有《夜宴》、《鲁迅批判》、《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批评精神》、《文艺史学和文艺科学》、《梦雨集》、《苦雾集》、等专著。 二.故事简介:让学生了解目录和了解每个故事大概内容 (1)了解书本目录的作用 (2)通过目录,知道书中主要讲了哪几个故事。 (3) 请生概括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梗概。 本书记载了春秋末期儒学学派的”圣人”——孔子的出世、讲学、周游列国、删诗定礼著《春秋》,以及宣扬“仁政”、“德政”的故事,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解读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生轨迹的一本史料翔实的人物故事书。 全书分为四部分,包括: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青少年时期的孔子(公元前551年~前517年,孔子出生至35岁) 2、“道不同,不相与谋。”——孔子从政的故事(公元前517年~前497年,孔子35岁至55岁) 3、“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公元前496年~前484年,孔子56岁至68岁) 4、“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施教的故事(上)(公元前522年,孔子30岁开始收徒讲学,终其一生) 三.孔子介绍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在家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邹邑昌平乡。 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有一套虽不周密而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解。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 四.了解主要人物 你能说出的作品名称和主要人物吗? (3)说一说:

《史记》选读——《孔子世家》教案(选修)

一、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认识孔子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用孔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其人,不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实感,而且也使人觉得亲切感人。 二、孔子好学善思的品质: ①孔子适周问礼: 从此处可以看出孔子的好学,也是为了通过老子之口说明孔子是“聪明深察”“博辩广大”而正直的人,还用以强调孔子在与老子的交往中得到的提高。 ②孔子适齐闻《韶》: 主观感受——“三月不知肉味”;社会反响——“齐人称之” ③孔子在鲁学琴: “习其曲”“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以师襄子的不断催促和后来的折服来衬托孔子的行为和品质。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1 孔子|语文S版

21、《孔子》教学设计 连平县忠信镇中心小学黄小玲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学习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基本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点语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 竞赛激趣、自读自悟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活动] 一.抢答激趣,揭示课题 1古代最有名的老师,被世人尊称为“万世师表”的是谁? 2课文主要写了孔子的哪几个小故事?(用小标题概括)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之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过去曾有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现在则强调“半部《论语》学做人”。如果这节课我们能把《论语》中这四个小故事读懂、读通、读透,对我们怎样为人处事一定会有所思,有所悟. 板书课题并齐读:21孔子二.课堂学习大比拼 比赛要求:说清故事、感情朗读、会举例子、能写片段 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1.边读边思考 这些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2.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默读第3至8自然段 思考:想想孔子是怎样通过言传身教教导人们为人处世的?(要对每个小故事进行分析理解并划出文中让你体会深刻的句子) 想一想,说一说 ①.第一个故事: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你是怎样理解的?孔子教育我们要做怎样的人?。 ②.第二个故事:不喝“盗泉”之水。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从中你可以体会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第三个故事: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在课文中孔子是怎样谈君子与小人的?想想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④. 第四个故事:孔子晚年读《周易》。孔子是怎样读《周易》的?他说了什么?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019年精选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第五单元21 孔子语文版课后辅导练习四

2019年精选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第五单元21 孔子语文版课后辅导练习四 第1题【填空题】 写出近义词 文明—______ 渊博—______ 拜访—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我是拼音小能手 论语______ 编撰______ 祭祀______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读课文《孔子》,根据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 ①学识精深而渊博。______ ②感到可敬而心服。______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写出反义词 敬重—______ 黑暗—______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课前预习 ①孔子名______,字______,春秋时期______国人。他是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把他言行记录下来,编成一部书______。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给加横线字注音祭祀______ 隐晦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为所______ 推己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根据意思写成词语 ①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______ ②编连竹简的牛皮绳断了多次,形容读书勤奋刻苦。______ ③意思不明显,不容易懂。______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我会按提示书写下面生字,写得工整美观 仲育儒仁核粮怨祭祀 左右结构的字:______ 上下结构的字: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读课文《孔子》,说说“推己及人”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答案】: 【解析】:

21 我不能失信 精品教案(集体备课)

21*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会认“耀、庆”等5个生字。 2.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教学策略 1.识字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认读的生字有5个。建议在初读课文时,以学生自主识记为主,其中“耀”和光有关,可结合语境组词来记忆;“庆”是后鼻音;“盼、叠”可利用词语“盼着、叠花篮”来帮助记忆;“歉”是形声字,重点关注左边笔顺。 2.朗读教学 本文是略读课文,可鼓励学生默读、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 3.语言应用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多为人物对话描写。因此,可从生活实际的角度理解人物的语言。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语言积累,建立诚信 1.语言积累,初识诚信。 读记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课件出示名言警句) 课件出示 民无信不立。——孔子 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2.提取信息,感悟诚信。 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思考,读中品味,感悟诚信的可贵。 3.理解“失信”,板书课文题目。 “信”是什么意思?“失信”呢?(板书课文题目,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以名言警句入手,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初步感悟诚信之可贵,明白诚信的对立面是失信。 板块二关注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自由默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 ●学习导语:请大家默读导语,想想课文可能讲了什么。 ●回顾方法: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 ●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理解句子。 2.自由读文,初识文意。 (1)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概括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讲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关注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有方向、有针对地学习。 板块三运用学法,品读对话 1.初探印象,感知特点。 宋庆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诚实守信、讲信用) 2.默读课文,读文画句。 默读课文,画出体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庆龄坚定地说。

《孔子》教案

《孔子》教学设计 乐昌市实验学校林淑媛 一、教材容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它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地对他作了一些介绍。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作者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可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孔子的生平概况,是文章的总起部分,由此引出后面的故事。 第二部分(3—8自然段):具体讲了孔子的几个故事,作者选择了他生平有代表性的几件事一一分述。 课后安排了三道练习题和一道选做题。第一题是默读课文,并通过阅读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即“想想,课文讲了孔子的哪几个故事”,这是落实“读懂课文内容”这一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习题还要求“试着给每个故事加小标题”,是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第二题是对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这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第三题要求“读读写写”本文中的一些词语,是一般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带★号的题是拓展训练,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有关孔子的故事书,供参考选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等字;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等字;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通过学习孔子的几个小故事,感悟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 五、教学方法:引导法(即教师引导适时点拨),分角色朗读法 六、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 七、教师课前准备:课件、孔子的画像、生平简介等。收集孔子的生平故事和相关图片. 八、课时安排:2课时 笫一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了解课文内容及结构。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笫二课时: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1孔子|语文S版

《孔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采用联系上下文、结合资料、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课文先总后分的行文结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资料、联系实际,理解重点句子,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从不同途径(网络、书籍、向家长了解)了解孔子生平、小故事、哲理名言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读 1.导语: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吧!看:束发高冠,衣袂飘飘,先贤正在向我们走来。你知道他们是谁吗?[幻灯依次出示图片:黄帝、孔子、李白、杜甫、柳公权、李清照等,学生猜人物] 2.导语: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人的光辉足迹令人怀想,这一单元,就让我们走进《中华文化》,去了解先贤的故事,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吧!请同学们快速读导读,说说本单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我们需要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掌握什么? 生自读,汇报单元训练重点: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 二、初识孔子 导语:同学们,人们往往把人格最高尚、智慧最高的,在学问或是某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为“圣”,比如:诗圣——(生:杜甫),书圣——(生:王羲之),茶圣——(生:陆羽)……那么,你们知道,孔子被人们称为什么吗? 生答(孔圣人) 师肯定学生答案,板书“至圣”:至,最高,至高无上,不可逾越,孔子是人们心中圣人中的圣人哪!那么,为什么呢?同学们,能根据你们所了解的谈谈吗? (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 齐读“学习链接”孔子名言。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孔子教案 语文S版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孔子教案语文S版 教材分析 《孔子》一文有八个自然段,按“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分为“孔子生平”和以有反映孔子的思想主张、风貌的几个“小故事”两部分,为我们概述了孔子的生平和表现了他的一些为人处世方面的原则。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但可以了解这个名人,更可以从孔子身上学到一些道理,如做人要推己及人、勇于反省、严以律己、勤奋读书等。 学情分析 作为儒家学说创始人的孔子,其“仁”“爱”思想历来为世人所推崇。千百年来孔子也因此而备受中外人民崇敬。教学这篇课文,对于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其思想主张有一定的帮助,从而引导他们到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廊中去认识那些对我们中华民族有卓越贡献的人物。但五年级的学生历史文化和为人处世方面的认识比较浅薄,要全面地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并不容易。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和运用字词典等工具书,自学本课“仲”等10个会认或会写字,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翻来覆去”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 3、能给课文中的小故事试着加小标题,收集并了解一些孔子的其它精辟言论。 4、能复述课文其中的一或两个小故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点词句的理解。 2、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基本思想主张。 课时准备: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学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名人名言,你知道这些言论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话吗? (二)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字词并结合上下文、工具书来理解;对确实不理解的字词,可与同学小声讨论。 2、汇报阅读情况。 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孔子一课教案

2.1《中国圣人古代孔子》教案 【课标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 2、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重点】 1、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 2、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 1、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 2、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瑞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今天我们就一起探寻孔子的智慧 讲授新课 一、孔子生平及生活的时代 1.孔子的生平: ①自学礼乐:15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成为儒士,苦研《诗》《书》《礼》《乐》,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已任。 ②从政失败: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③周游列国:55岁时,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没被采纳。 ④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重国,整理编订《六经》,专门从事教育。 2.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代: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 影响:①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 ②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对暴政。 ③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④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条件 (1)时代因素: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 ①经济: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瓦解。 ②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 ③文化: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形成“士”阶层。 随着西周统治的崩溃,周平王东迁,社会形势混乱,王室掌管传统文化学术的官吏流散到周边各国,他们所掌握的学术和某些典籍也流散到各国。春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