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个这样的老师》复习题

《一个这样的老师》复习题

《一个这样的老师》复习题
《一个这样的老师》复习题

《一个这样的老师》复习题》

一.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怀特森老师给每个同学不及格,并登记在成绩册上,目的是什么?

2、“凯蒂旺普斯”在“我”的同学中代表什么?

3、一个这样的老师,“这样”是什么意思?

4、课文中出现了两次“正视”,请抄写这两个句子,并说出两个词的含义。

5、课文中的“比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摘抄描写比利的句子,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他呢?

二.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怀特森老师在第一节科学课上问我们:“谁知道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动物?”同学面面相觑。(“面面相觑”是什么意思?同学面面相觑说明了什么?)

2、老师把头骨拿出来让大家轮流观察,我们饶有兴趣地传看,记笔记。(“饶有兴趣”是什么意思?这又表现了什么?)

3、怀特森老师进行测验时,我胸有成竹地答好了卷子,交给老师。(“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4、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却惊呆了。(“惊呆”一词说明了什么?)

5、“很简单,”怀特森老师眼里闪过狡黠的光芒,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编造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过。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狡黠”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了?)

6、怀特森老师要让我们学到点什么呢?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7、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三个问句连用,表明我当时是一种什么心情?

8、怀特森老师认为我们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是知识性的错误吗?如果不是,那应该是什么?

9、怀特森老师编造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学会“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你知道“新怀疑主义”是一种怎样的学习方法吗?

10、本文的主要人物是,作者不仅对怀特森老师的和进行了细致地描写,还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我的以及我们的前后变化,加深了我们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这种通过对有关的人、事、景、物的描述,渲染气氛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叫。

三.品味下列语句的表达作用

1.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这是直接评价,表达了对老师的。

2.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间接评价,言外之意是,表达了对老师的。

3.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间接评价,表达对老师的。四.阅

四.读文段,做题。

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都是不寻常的探索。比如,有一次他说小轿车是活的生物,让我们反驳。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写小论文,说明小轿车和生物不一样。他看了后说:“勉强及格,你总算知道了什么是生物,什么不是。”

逐渐地,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义”。

我们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每堂课我们都十分注意听讲。有时老师讲着讲着,下面就会有同学清清嗓子,说:“凯蒂旺普斯,”接着他站起来,正视着老师的眼睛,说出怀疑的理由。这样做是很有趣的。当然,多数的时候,我们怀疑错了,但老师在纠正我们的错误时,就加深了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有时我们的怀疑是正确的,它又促使老师去纠正错误。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这里面的价值。有一次,我把怀特森老师的事讲给一位邻居,他惊讶极了:“那位老师不该这样捉弄你们。”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

1.“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这句话中的“时刻”一词,有怎样的作用?

2.“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3.如果你的老师不相信“新怀疑主义”,你会怎么办?

《一个这样的老师》复习题

《一个这样的老师》复习题》 一.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怀特森老师给每个同学不及格,并登记在成绩册上,目的是什么? 2、“凯蒂旺普斯”在“我”的同学中代表什么? 3、一个这样的老师,“这样”是什么意思? 4、课文中出现了两次“正视”,请抄写这两个句子,并说出两个词的含义。 5、课文中的“比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摘抄描写比利的句子,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他呢? 二.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怀特森老师在第一节科学课上问我们:“谁知道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动物?”同学面面相觑。(“面面相觑”是什么意思?同学面面相觑说明了什么?) 2、老师把头骨拿出来让大家轮流观察,我们饶有兴趣地传看,记笔记。(“饶有兴趣”是什么意思?这又表现了什么?) 3、怀特森老师进行测验时,我胸有成竹地答好了卷子,交给老师。(“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4、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却惊呆了。(“惊呆”一词说明了什么?) 5、“很简单,”怀特森老师眼里闪过狡黠的光芒,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编造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过。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狡黠”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了?) 6、怀特森老师要让我们学到点什么呢?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7、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三个问句连用,表明我当时是一种什么心情? 8、怀特森老师认为我们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是知识性的错误吗?如果不是,那应该是什么? 9、怀特森老师编造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学会“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你知道“新怀疑主义”是一种怎样的学习方法吗? 10、本文的主要人物是,作者不仅对怀特森老师的和进行了细致地描写,还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我的以及我们的前后变化,加深了我们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这种通过对有关的人、事、景、物的描述,渲染气氛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叫。 三.品味下列语句的表达作用 1.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这是直接评价,表达了对老师的。 2.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间接评价,言外之意是,表达了对老师的。 3.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间接评价,表达对老师的。四.阅 四.读文段,做题。 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都是不寻常的探索。比如,有一次他说小轿车是活的生物,让我们反驳。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写小论文,说明小轿车和生物不一样。他看了后说:“勉强及格,你总算知道了什么是生物,什么不是。” 逐渐地,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义”。 我们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每堂课我们都十分注意听讲。有时老师讲着讲着,下面就会有同学清清嗓子,说:“凯蒂旺普斯,”接着他站起来,正视着老师的眼睛,说出怀疑的理由。这样做是很有趣的。当然,多数的时候,我们怀疑错了,但老师在纠正我们的错误时,就加深了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有时我们的怀疑是正确的,它又促使老师去纠正错误。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这里面的价值。有一次,我把怀特森老师的事讲给一位邻居,他惊讶极了:“那位老师不该这样捉弄你们。”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 1.“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这句话中的“时刻”一词,有怎样的作用? 2.“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3.如果你的老师不相信“新怀疑主义”,你会怎么办?

标准韩国语第一册课后练习答案

13课 1.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2. (1)?????. (2)??????. (3)????. (4)??????. (5)???????? (6)???????? 3. (1)?(2)? (3)? (4)? (5)? (6)? 4. (1)???????. (2)??????????. (3)???????????. (4)????????????. (5)???????. 5.(1)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6.(1)????. ???? ??????????. (2)??????. (3)?, ?????????. (4)?, ??????. 7. (1)?????? ???????. (2)???????????? (3)????????????. (4)?????????????? (5)??????? ?, ??????. 8.(1) ??: ??? ??: 18? ??: ?? ????: 1987?5?19? ??: ?? (2) ?????? ?? ??????. ???18??? ????????. ??1987?5?19???????????. 14课 ? (2)? (3)? (4)? (5)? (6)? 2. (1)? (2)? (3)?, ? (4)?, ? (5)? (6)?, ? 3. (1)???????. (2)?????? (3)??????. (4)?????? (5)??????. (6)??????.

六年级语文: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六年级语文:一个这样的老师 (教学设计)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六年级语文: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 课前游戏:(拆字说话) 科学 例:1、语文学科,学得很有趣。 2、我在上课,学知识。 3、一棵、两棵、三棵,学校里的树真多。 4、小孩子碰碰磕磕,学走路。 总结:孩子们,老师真高兴听到你们这样五彩缤纷的答案,它让我看到了你们的思维象春天的草一样,是新鲜的,是生机勃勃的,它让我感到了你们思维的活力。记住了,无论在什么时候,一定要让自己的思维是活的,是跃动的。因为,思维一旦成为定势,它将是一种灾难。 一、导入

师:从呀呀学语的幼儿园到现在的六年级,我们已经结识了不少的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新老师。 (板书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想问什么? 生: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师:带着你们的疑问,齐读课题。 师:请翻开课本117页,放开声音,自由地读课文,然后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说一说,你从课文中读出了一位怎样的老师? 生:(自由读文) 生:(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这是一个博学的老师, 他的问题让我们面面相觑 这是一个狡黠的老师 他故意让我们出错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老师 他让我们有了不同寻常的探索

标准韩国语第1册课文翻译

第13课1. 你好?我是王丹。 你好?我是李世民。 李世民先生是韩国人吗? 是的,韩国人。王丹是中国人吗? 是的,我是中国人。 2. 你好?许正姬 你好?陈文洙。陈文洙先生是学生吗? 我是汉城大学学生。专业是韩国历史。 3. 你好?我是金永浩 你好?我是王龙,很高兴见到你。 金永浩先生是学生吗? 不是。我在公司上班。王龙先生是学生吗?是的,我是大学生。 第14课1. 你好,王丹 你好,洪丹。去哪里? 去学校。 那么和我一起去吧 2. 陈文洙先生,最近忙什么? 学习韩国语。 在哪里学韩国语?

在汉城大学语言学研究所学习韩国语。 3. 请读 请写 请认真听 请跟着做 请提问 请回答 请看黑板 知道了吗? 有问题吗? 第15课1. 王龙先生,昨天做了什么? 在家读书了。李世民先生做了什么? 我见了朋友。 见谁了? 见了朴民洙先生 和朴民洙先生做了什么? 看了电影。然后聊天了。 2. 洪丹,昨天去了景福宫和博物馆吗? 去了景福宫。但是没能去博物馆。 为什么没能去博物馆? 没有时间。金智英做了什么? 我在家打扫了卫生。然后稍微休息了。

第16课 买东西 1. 快请进。 有面包和牛奶吗? 是的,有 要两块面包和一瓶牛奶。 在这里, 多少钱? 950元。 2. 大叔,这苹果多少钱? 500元。 那苹果多少钱? 那个是800元。 要那个苹果5个。 4000元。 给您钱。 慢走。请再来。 再见。 第17课 一天的工作 1. 王丹早晨6点起床。先做晨练。然后洗脸。8点吃饭。8点半去学校。9点到下午1点学习韩国语。1点半和朋友们一起吃饭。下午和韩国朋友一起去图书馆。

新学期老师工作中最常遇到的24个问题

新学期老师工作中最常遇到的24个问题 各位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您有没有遇到过棘手的问题,却不知怎么解决?今天,我们整理了关于教师的24个“怎么办”,几乎囊括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各方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对每位老师来说,都是非常值得探讨和借鉴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文字数:6346 字 阅读时间:13 分钟 1 学生的问题教师一时解答不出怎么办? (1)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提问给予鼓励和支持,一定要注意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和主动思维的积极性; (2)如属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发动并鼓励学生集思广益,讨论解决;如不属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委婉地告诉学生,课后再给解答; (3)如果确实解答不出来,一定要真诚地告诉学生,老师一时回答不上来,等课后查找有关资料;或请教一下别的教师,下节课再给学生解答。切忌不懂装懂胡乱回答,或有意岔开问题,不予回答。 2 面对离异家庭的学生应该怎么办?

(1)寻找机会多与他们接触,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了解他们的性格,以及父母离异的原因; (2)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尊重。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关注他们的言行以及心理变化,随时与他们谈心; (3)鼓励他们多与其他同学交往。家庭残缺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与同龄人交往可在某种程度上填补感情空白,转移注意力; (4)帮助他们理解父母离异的决定。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父母也一样。一方面要尊重父母的决定,另一方面要培养独立意识,调整好自己的生活。 3 学生与校外品行不端人员密切接触怎么办? (1)向学生家长通报情况,并阐明危害; (2)采取两头控制的方法,学生在校期间,班主任和学校有关人员监督学生不和外来人员接触,放学后由家长监督学生不与校外人员接触; (3)学校保卫及有关人员要严格清理校园周边环境,保证校门口无闲杂人员,坚决控制闲散人员进入校园。 4 当学生沉湎于电视或网吧时应该怎么办? (1)经常跟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处理好电视、网吧和学习的关系,讲清学生过多迷恋电视和网吧的危害,提高学生的自控力; (2)培养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有意识、有选择地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标准韩国语第一册全部课文翻译

标准韩国语第一册课文翻译 第13课 1. 你好?我是王丹。 你好?我是李世民。 李世民先生是韩国人吗? 是的,韩国人。王丹是中国人吗? 是的,我是中国人。 2. 你好?许正姬 你好?陈文洙。陈文洙先生是学生吗? 我是汉城大学学生。专业是韩国历史。 3. 你好?我是金永浩 你好?我是王龙,很高兴见到你。 金永浩先生是学生吗? 不是。我在公司上班。王龙先生是学生吗? 是的,我是大学生。 第14课 1. 你好,王丹 你好,洪丹。去哪里? 去学校。 那么和我一起去吧 2. 陈文洙先生,最近忙什么? 学习韩国语。 在哪里学韩国语? 在汉城大学语言学研究所学习韩国语。 3. 请读 请写 请认真听 请跟着做 请提问 请回答 请看黑板 知道了吗? 有问题吗? 第15课 1.

王龙先生,昨天做了什么? 在家读书了。李世民先生做了什么? 我见了朋友。 见谁了? 见了朴民洙先生 和朴民洙先生做了什么? 看了电影。然后聊天了。 2. 洪丹,昨天去了景福宫和博物馆吗? 去了景福宫。但是没能去博物馆。 为什么没能去博物馆? 没有时间。金智英做了什么? 我在家打扫了卫生。然后稍微休息了。 第16课 买东西 1. 快请进。 有面包和牛奶吗? 是的,有 要两块面包和一瓶牛奶。 在这里, 多少钱? 950元。 2. 大叔,这苹果多少钱? 500元。 那苹果多少钱? 那个是800元。 要那个苹果5个。 4000元。 给您钱。 慢走。请再来。 再见。 第17课 一天的工作 1. 王丹早晨6点起床。先做晨练。然后洗脸。8点吃饭。8点半去学校。9点到下午1点学习韩国语。1点半和朋友们一起吃饭。下午和韩国朋友一起去图书馆。在图书馆认真学习。一般晚上6点左右回到寄宿房。晚上给朋友们写信。然后听音乐。11点睡觉。

《一个这样老师》教案2篇

《一个这样老师》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a teacher like this

《一个这样老师》教案2篇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一个这样老师》教案 2、篇章2:《一个这样老师》教案 篇章1:《一个这样老师》教案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答)面对怀特森老师的种种做法,“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怀特森老师的课堂,去感受他的魅力。 二、出示学习目标: 理解怀特森老师的做法,并认识到其中的价值。

三、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读文并思考:“我”和同学们对怀特森老师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请在文中标画出来,并读一读。 (时间:6分钟) 请同学们默读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好,6分钟之后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现在计时开始! 四、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五、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喜欢——怀疑——不满——敬佩(教师相应板书)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看看“喜欢”的部分。 六、具体深入学习 学习“喜欢”的部分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 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 为什么要证明?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因此,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实验、观察、归纳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有理有据的证明。 定义与命题 定义: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一般地,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 假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要说明一低点命题是假命题,常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备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公理、定理 公理: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 证明:演绎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

定理: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本书认定的真命题: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的距离最短。 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玙这条直线平行。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数与式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等式的有关性质,以及反映大小关系的有关性质都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 同角的补角相等。同角的余角相等。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对顶角相等。 平行线的判定;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载,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标准韩国语》第一册教案

教案 20 ~20 学年第二学期 学院(系、部) 教研室(实验室) 课程名称 授课班级 主讲教师 职称 使用教材《标准韩国语》第一册 二○年月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韩语二外(一)课程编号 总学时 64 讲课:64 学时 听力:学时 上机:学时学分数 4 课型必修课(√)选修课()理论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职称授课对象专业班级: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1.《标准韩国语》学生用书(第一册) 2.《韩国语实用语法》教师用书 3.《初级韩国语上下册》教师用书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韩国语的基本知识 使学生了解韩国语的文字创制原理、韩国语和朝鲜语的名称及差异、韩国语的 基本知识,了解韩国,树立学好韩国语的信心。 (二)语音阶段 使学生了解基本的语音知识,讲授韩国语字母(辅音19个、元音21个、韵尾 27个)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矫正发音偏误。使学生掌握各种语音变化及 语调、语气。学习600多个单词。 (三)课文 1. 巩固已学600多个单词,讲授600多个单词、130个语法项目。要求掌握 其中的1000个左右单词的意义及用法,会运用100个左右的语法项目。 2. 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主要段落。朗读速度为每分钟130-150音节左右,能复述课文内容。到期末根据所学内容能写出300字以上的作文。 (四)练习 1. 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做好课后练习,达到巩固课文知识的目的。 2. 利用课后阅读文,使学生接触课文以外的词语,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教学大纲要求的核心词汇及短语、句型结构等语言点及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1.篇章结构的分析及写作技巧的掌握 2.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平行线(含答案)

第一章 平行线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 已知:如图1,AB ∥CD ,∠DCE =80°,则∠BEF 的度数为 A. 120° B . 110° C . 100° D . 80° E D C B A 图1 图2 图3 2. ( 如,2,直线DE 经过点A,DE ∥BC,,∠B=60°,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C=60° (B )∠DAB=60° (C )∠EAC=60° (D )∠BAC=60° 3. 如图3,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T ⊥AB 于O ,CE ∥AB 交CD 于点C ,若∠ECO=30°,则∠DOT=( ) A.30° B.45° C. 60° D. 120° 4、如图4,有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是( ) A .30° B .25° C .20° D .15° 图4 图5 图6 5、某商品的商标可以抽象为如图5所示的三条线段,其中AB ∥CD ,∠EAB=45°,则∠FDC 的度数是( ) A .30? B .45? C .60? D .75? 6、如图6,已知直线a ∥b,∠1=40°,∠2=60°,则∠3等于 ( ) A.100° B.60° C .40° D.20°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题5分,共35分) 7.如图7,直线DE 交∠ABC 的边BA 于点D ,若DE ∥BC ,∠B =70°, 则∠ADE 的度数是 .

图 10 123 45A B C D E F 图7 图8 图9 8.如图8,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则∠3的同旁内角是( ). A .∠1 B .∠2 C .∠4 D .∠5 9.如图9所示,直线a 、b 被c 、d 所截,且?=∠⊥⊥701,,b c a c , 则=∠2 0 10.如图10,梯子的各条横档互相平行,若∠1=70o ,则∠2的度数是 A .80o B .110o C .120o D .140o 图11 图12 11. 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 ,b ,c 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a ∥b ,a ⊥c ,那么b ⊥c ; ②如果b ∥a ,c ∥a ,那么b ∥c ; ③如果b ⊥a ,c ⊥a ,那么b ⊥c ; ④如果b ⊥a ,c ⊥a ,那么b ∥c . 其中真命题的是 .(填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12. 如图11,已知CD 平分∠ACD ,DE ∥AC ,∠1=30°,则∠2= 度. 13.如图12,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50o 方向,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40o 方向,则从C 岛看A ,B 两岛的视角∠ACB 等于 . 三、解答题(共25分) 14、如图:已知;AB ∥CD ,AD ∥BC ,∠B 与∠D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15、如图,∠1+∠2=180°,∠DAE =∠BCF ,DA 平分∠BDF . C A E D B D C B A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实录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实录 成都市机投小学黄松 生:黄老师好!同学们好! 师:同学们,请坐!先跟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我叫黄松,现在在机投小学,但是在十多年前的时候,也在锦里小学上班,我十多年前接的班也是五三班,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是我的同事,所以我觉得非常的有缘份。我今天来锦里小学上课,又接到了十多年前的班,所以非常开心,大家开心吗? 生:开心 师:我希望今天这节课课可以一同来探讨《一个这样的老师》,我们现在就开始进入正题,,同学们在昨天已经学过第一课时,我先请同学们来概述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来讲一讲? 生:本文主要讲了怀德森老师上六年级的第一节科学课,用一个想象的动物凯蒂旺普斯告诉了大家,没有什么东西是一贯正确的。师:好,请坐,我再抽一同学。 生:本文主要写了一个六年级的科学老师,用一个虚构的动物教会了他的学生们新怀疑主义,要勇于怀疑,质疑老师所讲的地方,哪怕是怀疑错误了,也能加深自己对事物的印象。 师:大家觉得他们概述的怎么样?

生:完整。 师:很完整,是吧,我们概述一般的来讲应该有两个要求,一个要求是要简洁,另外一个要求是完整,是吧,我们班同学概述的很好,那前面呢,我们在预习部分,我们有一个要求,就是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勾画、圈点、批注,然后说一说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题目有没有告诉我们? 生:没有。 师:题目是《一个这样的老师》,但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我想我们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看法,来,我们听听,同学们的看法是什么样的? 生:我觉得怀特森老师是一位有趣的老师。 师:很有趣,能把“有趣”两个字写在黑板上吗,来,我们请这位同学把“有趣”写上 生:怀特森老师还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的老师。 师:“教学方法独特”。 生:怀特森老师还是一个博学的老师 师:“博学”, 生:怀特森老师还是一个对学生用心良苦的老师 师:“用心良苦”,来,都写到黑板上去 生:怀特森老师还是一个思想超群的老师 师:“思想超群”,

一个这样的老师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1 (一)导入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同学们也结识了不少的老师,一定有很多老师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今天在将要学习的课文中,我们会结识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让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读准生字。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3.反馈自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第一部分 1.找出描写“我”和同学们态度的语句,读一读,看看他们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思路: 变化原因 面面相觑老师讲了一种大家都不知道的动物 ↓ 饶有兴趣老师又让“我们”观察动物头骨,又解释它的特征 (传看记笔记画图) ↓ 胸有成竹学得很认真

(答卷) ↓ 怒火上升考试都不及格,老师说编造的东西是错的 不满的议论 ↓ 悟出“他的希望”听老师讲了不及格的原因 从探索中获得知识(重点理解第10自然段) 学习第二部分 朗读课文,想想,以后上课,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变化:学习方法改变了——采取“新怀疑主义” 原因:“我们”认识到老师这样做的价值,懂得了在质疑中分辩正误,探求真理。 (四)总结 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喜欢怀特森这样的老师吗?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了这篇课文,你在学习方面受到了哪些启示? (五)巩固练习 1.指导书写(重点:觑、黠、凯) 2.大家互相交流自己积累的成语和学到的新词,说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怀特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 2、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24。一个这样的老师 2、师:课题,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喜欢、博学、敬佩、独特、与众不同、用心良苦、特别……) 3、我想同学们在初读了课文之后都有了自己的见解,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学生汇报:两件 1)在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种他编造的动物,并进行了测试,结果“我们”都得了零分。 2)怀特森老师讲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寻常的探索。 (二)自主学习,深入感知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1)静心默读课文1——10自然段。 2)思考:在经历的这些事件中,我对怀特森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文中标画出来。 2、教师给足时间,学生充分自学 3、学生汇报、交流 1)学生:喜欢——怀疑——不满——敬佩(教师相应板书) A “我们饶有兴趣的传看,记笔记,有的同学还画了图。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喜欢) B“可是,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却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大的红叉!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师讲的写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怀疑) C “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的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教室里响起了不满的议论声。”(不满) D 我们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课堂,令所有的师生受益匪浅。(敬佩) 2)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看看“喜欢”的部分。 4、具体深入学习 学习“喜欢”的部分 1)看来同学们特别喜欢这位老师,你能说说嘛?这是一个受欢迎、博学的老师?你是从哪感受到的?能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吗? 2)学生读文,指导朗读 怀特森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科学课。课上他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已“绝迹”的动物

2019-2020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平行线》专项测试(含答案) (850)

浙教版初中数学试卷 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分)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按如图所示放置,有下列结论:(1)∠1 = ∠2;(2)∠3 =∠4;(3)∠2 +∠4 = 90°;(4)∠4 + ∠5 = 180°.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1 B. 2 C.3 D. 4 2.(2分)如图,已知 AB∥CD,∠A = 70°,则∠1 的度数为() A. 70°B. 100°C.110°D. 130° 3.(2分)如图,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 A.因为 AB∥CD,所以∠ABC +∠LC = 180° B.因为∠1=∠2,所以AD∥BC C.因为 AD∥BC,所以∠3 =∠4 D.因为∠A +∠ADC = l80°,所以 AB∥CD 4.(2分)如图,小明从A 处出发沿北偏东60°向行走至B处,又沿北偏西20°方向行走至 C 处,此时需把方向调整到与出发时一致,则方向的调整应是()

A.右转80°B.左传80°C.右转100°D.左传100° 5.(2分) 根据图中所给数据,能得出() A.a∥b,c∥d B.a∥b,但c与d不平行 C.c∥d,但a与b不平行 D.a 与b,c 与d均不互相平行 6.(2分) 如图,直线 a∥b,则直线a到直线b的距离为() A.13 B.14 C.17 D.21 7.(2分)如图,a∥b,∠2是∠1的3倍,则∠ 2等于() A°45° B. 90° C. 135° D.150° 8.(2分)如图,a∥b,则∠1=∠2 的依据是()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9.(2分)如图直线 c与直线a、b相交且 a∥b,则下列结论:①∠1 = ∠2 ;∠1 = ∠3 ;∠2= ∠3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标准韩国语第一册(修订本)翻译

前言:自学标韩过程中,发现网上修订本翻译几乎没有。我虽然可以看懂课文,但近来想用学英语的方式背诵课文,然而对于早过而立之年的我,臣妾做不到啊,所以尝试根据中文翻译成韩语。对于补充段落的翻译全程手打,谢谢支持! 第13课 1. 你好?我是王丹。 你好?我是李世民。 李世民先生是韩国人吗? 是的,韩国人。王丹是中国人吗? 是的,我是中国人。 2. 你好?许正姬 你好?陈文洙。陈文洙先生是学生吗? 我是汉城大学学生。专业是韩国历史。 3. 你好?我是金永浩 你好?我是王龙,很高兴见到你。 金永浩先生是学生吗? 不是。我在公司上班。王龙先生是学生吗? 是的,我是大学生。

第14课 1. 你好,王丹 你好,洪丹。去哪里? 去学校。 那么和我一起去吧 2. 陈文洙先生,最近忙什么? 学习韩国语。 在哪里学韩国语? 在汉城大学语言学研究所学习韩国语。 3. 请读 请写 请认真听 请跟着做 请提问 请回答 请看黑板 知道了吗?

有问题吗? 第15课 1. 王龙先生,昨天做了什么? 在家读书了。李世民先生做了什么?我见了朋友。 见谁了? 见了朴民洙先生 和朴民洙先生做了什么? 看了电影。然后聊天了。 2. 洪丹,昨天去了景福宫和博物馆吗?去了景福宫。但是没能去博物馆。 为什么没能去博物馆? 没有时间。金智英做了什么? 我在家打扫了卫生。然后稍微休息了。 3. 昨天去教保文库(书店)了吗? 是的,去教保文库(书店)了。

怎么样去的书店? 在家前面的地铁上车到钟阁站下车。 在书店做了什么? 买了几本韩国语教材,还买了电子词典。 第16课 买东西 1. 快请进。 有面包和牛奶吗? 是的,有 要两块面包和一瓶牛奶。 在这里, 多少钱? 950元。 2. 大叔,这苹果多少钱? 500元。 那苹果多少钱?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同学们也结识了不少老师,一定有很多老师在我们心目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今天在将要学习的课文中,我们会结识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让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语。(ppt) (学习生字、词语,随机板书) 2.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ppt)(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说说怀特森是怎样一个老师?(ppt) 博学多才与众不同 理解“狡黠”是贬词褒用,这种眼光中包含着善意。让人物形象更丰满。 这么一位博学多才、与众不同的老师,在他的第一堂课上同学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凯蒂旺普斯”事件中,同学们的情感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板书)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有这些情感表现的?我们的情感为什么发生这一系列的变化? 同学们的情感变化说明怀特森老师的第一节课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独特的方法让同学们震撼不小。 课文主要人物是老师,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来写我们? 写我们的反应是为了从侧面烘托老师的与众不同,以便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这种方法我们称侧面描写。 3.对于我们不及格的原因,老师是怎么解释的?(ppt) (学习9自然段)没有思考、没有质疑 4.老师故意捉弄我们,用意何在?想让我们学到点儿什么? (板书)我们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学习12自然段)新怀疑主义 5.“凯蒂旺普斯”事件之后,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学习13、14自然段) 二、学习写法(ppt)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面面相觑独立思考 博学多才饶有兴趣独立判断盲目相信老师 胸有成竹敢于质疑 与众不同惊呆气恼敢于探索新怀疑主义 愤怒不满坚持真理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知识点复习

平行线的证明知识点复习 7.1为什么要证明、7.2定义与命题 知识点1: 1、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_____________. _______的命题是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 2、公认的真命题称为____________,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_____________. 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举出一个反例: ①.若a>b ,则b a 11 . ②.两个锐角的和是锐角. 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一个角的邻补角大于这个角. (5).两个负数的差一定是负数. 专题 推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1.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在院里玩球,忽听“砰”的一声,球击中了李大爷家的窗户.李大爷跑出来查看,发现一块窗户玻璃被打裂了.李大爷问:“是谁闯的祸?” 甲说:“是乙不小心闯的祸.” 乙说:“是丙闯的祸.” 丙说:“乙说的不是实话.” 丁说:“反正不是我闯的祸.” 如果这四个小朋友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请你帮李大爷判断一下,究竟是谁闯的( ) A.甲 B. 乙 C.丙 D.丁 7.3平行线的判定 知识点2: 平行线的判定:公理:____________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定理1:___________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定理2: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定理: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___________. 专题 平行线的判定的实际应用 2、已知如图∠1=∠2,BD 平分∠ABC ,求证:AB//CD 3.已知:BC//EF ,∠B=∠E ,求证:AB//DE 。 4、小明到工厂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发现工人师傅生产了一种如图所示的零 件,要求AB ∥CD ,∠BAE=35°,∠AED=90°.小明发现工人师傅只是量出∠ BAE=35°,∠AED=90°后,又量了∠EDC=55°,于是他就说AB 与CD 肯定是平 行的,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A B E P D C F

标准韩国语第一册语法汇总

标准韩国语第一册语法汇总 ① -??? 接在表示场所的名词后表示去某处, 询问用????????? 去哪儿? ??????. 去学校. ② -?? 场所名词后=在某处(做什么) 表示动作进行的场所??????????. 在学校学习. ③ -?/??? 谓词后共动式终结词尾 =吧表示尊敬共动语气???走吧./ ????.读吧 ④ -(?)??? 动词后命令式终结词尾=请 . -(?)??表示尊敬语气,前者更尊敬????. / ???. 请看?????. / ????. 请读 ⑤?,-??? 谓词前,后=不,=没表示否定?????????没看报纸?????????? / ⑥ -?/? 名词代词后 =和… 一起 -??口语常用表示与人共同… ??????????和朋友一起去剧场了?????????和我一起去剧场吧①63 ???连接副词=还… 连接两个句子,表示顺接关系?????????. 我喜欢狗, ????????????. 也喜欢猫. ⑦???? 接续副词 =但是…,而… 连接两个句子,表示转折关系??????????. 昨天去学校了, ????????????. 但今天没去. ⑧ -?/?…??/?? 名词后 =有/没有表示存在与否 =在/不在???????? 有词典吗? ??????? 有谁在? ⑨数词有两种数词: 固有数词和汉字数词根据后面量词种类,选择使用固有词或汉字词 100以下-根据量词选; 100以上-用汉字数词固有数词-??20/??30/??40/?50/ ??60/??70/??80/??90 ⑩量词与汉字数词搭配 -????元分层号使用的量词????年月日周与固有数词搭配 -?????名次个头使用的量词????岁月时卷?????杯碗瓶张与量词连用时,固有词??/ ?/?/ ?/ ??需要转成?/ ?/ ?/ ?/ ?? 2005-8-15(?????????)2005年8月15 3:45’ (??????) 3点45分 3F# (??) 3层 / 20???(???) 20路巴士????. 3个苹果. / ???. 30遍. ①74 ?,?,?

一个这样的老师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3、体会侧面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4、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运用“新怀疑主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 2、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面面相觑狡黠(强化“觑”、“黠”的正确书写;明确词语在文中的准确意思。) 2.练读词语,回忆课文内容: 饶有兴趣郑重其事胸有成竹 绝迹惊呆狡黠编造 怀特森老师凯蒂旺普斯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0课《一个这样的老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写的是,怀特森老师把一个不存在的凯蒂旺普斯介绍给我们,我们没有怀疑,结果在考试是我们都不及格。这件事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下面我们根据自学提示,深入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深入研究 自学提示: 1. 默读课文1—10自然段,看看怀特森老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一想怀特森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2. 在这些事件中,“我”对怀特森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段。 展示交流: 1、怀特森是一个()的老师 2、我的情感变化()→()→ 预设: (一)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 (1)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戏弄学生的老师。 “很简单,”怀特森老师眼里闪过狡黠的光芒,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编造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过。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 师:狡黠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了?(引导学生理解怀特森老师的本意不是去捉弄孩子们。而是让他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 (2)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怀疑的老师。 怀特森老师摆摆手,让大家平静下来:“难道你们自己没有想过吗?既然是‘绝迹’了,那就什么也没留下。我向你们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根本不存在的现象,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1)怀特森老师认为我们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不是知识性的,而是没有对老师说的话做认真的考虑,发现其中的疑点。) 2)我们再看看怀特森老师向我们介绍的凯蒂旺普斯,看看我们该不该起疑心? 怀特森老师笑了笑,“那是一种夜行兽,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说着,他从讲桌里拿出一件动物头骨,向我们解释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讲完,他把头骨交给前排的同学,让大家轮流观察一下。 (引导学生把冰川期绝迹和动物头骨结合起来考虑,体会到在冰川期绝迹的动物留下来的应该是化石而绝不是头骨。) 师:在这次“凯蒂旺普斯”事件中“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我”眼中的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找到相关语句。(相机出示) ……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

新标准韩国语第一册语法

新标准韩国语(初级1)—语法总结 ①叙述形终结词尾 名词+???.(格式体-书面语)名词+???∕??(非格式体-口语)动词∕形容词+???.∕+???.(格式体-书面语) 动词∕形容词+??∕??∕??.(非格式体-口语) ②疑问形终结词尾 名词+????(书面语)名词+???? ∕???(口语) 动词∕形容词词干+???? ∕????(书面语) 动词∕形容词词干+??? ∕??? ∕???(口语) ③命令形终结词尾 动词词干+(?)???(书面语)动词词干+(?)??(口语) ④过去时制词尾 动词∕形容词词干+?∕?+???.(书面语) ??系列动词 -????.(书面语) 动词∕形容词词干+?∕?+??.(口语) ??系列动词 -???.(口语) ⑤将来时制词尾 动词∕形容词词干+?+???.(书面语) 动词∕形容词词干+?+??.(口语) ⑥尊敬阶词尾 现在时-(?)???∕(?)??.过去时- (?) ????∕(?)???. 将来时- (?)?????∕(?)????.

⑦询问听者意见的终结词尾 1-动词词干+(?)????《表示说话者征求听者对自己行动的意见》回答——+(?)??. 2-动词词干+(?)????《表示说话者建议听者一起行动》 回答——+(?)???. ????(询问他人对某事情、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意见口语用) ??????(书面语) ⑧否定形式 名词+?∕????. ?+动词∕形容词词干+???.∕??\??\?? +?????.∕???. ⑨指示代词 事物——??∕??∕??方向——?∕?∕?+名词 场所——??∕??∕?? ⑩助词 主格助词——?∕?∕??宾格助词——?∕? 处所格助词——?连接助词——??\??(口语) 位格助词——???????.(从家里来、表示起点) 对比助词——?∕?接名词后表示主语(话者想讨论的话题或者特定话题) 方向格助词——??(也)助词——?时间副词格助词——?

面试小学数学教师面试试讲实用模板12.24之欧阳家百创编

面试 |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试讲实用模板 欧阳家百(2021.03.07) 数与代数部分 例如《最小公倍数》这一节的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做一个报数游戏,依次报数,第一次报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第二次报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开始游戏)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大家有什么特别地发现吗?(学生自由发言)师:那么在这些站起来两次的同学中,大家知道为什么吗?能否找到最大的和最小的?又例如《角的分类》一节可以采用谜语,“一件东西手中握,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夏季摇来乐陶陶——打—生活用品”。通过扇子打开形成的角度,从而引出角。 图形与几何部分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编个小故事,熊大熊二植树,熊大在平行四边形土地上植树,熊二在长方形土地上植树,他们各自争论都认为自己植树面积大,到底谁大呢?或者编个国王的故事,国王将自己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土地分给大儿子,小儿子,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父亲偏心,到底有没有呢?等等都可以。通过这种编个小故事导入,这也是小学数学常见的导入之一,拓知教育做更好的教师培训。

对于小学数学教材,考试的时候对于数与代数部分和图形与几何部分是考查频率相对比较高的,因此这也是我们梳理和加强的重点,平时可以像这样多梳理几篇,形成自己的一个思路。剩下的是统计类的和数学广角部分,对于这两部分考查频率相对偏低一点,但是我们仍然建议考生复习和准备的时候要全面,找几篇去设计,训练这部分的内容。 统计类 例如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统计》,可以通过这种谈话的方式,拓知教育地址:合肥市蜀山区环球金融广场B座7楼。 谈话:同学们,前两天咱们刚刚开了运动会,喜欢看运动会吗?咱们今天再去看一场特殊的运动会,好吗?(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同学可能提出很多问题,如:有哪些动物参与了运动会,它们各有几只?有哪些竞赛项目?……又或者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同的情景, 例如,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大家想去什么地方玩?(播放公园、淘气猫乐园、香陈湾游乐园的美丽景色。)生:答……。师:刚才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只能去一个地方,怎么办呢?为了让去的地方使大多数同学满意,我们必须对大家的想法进行调查。(板书课题:统计)。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了解大家都愿去什么地方游玩?谁帮老师出出主意?(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意见和想法)师:大家开动脑筋想出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