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方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答:略。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板书: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讲授新课]

大屏幕显示投影图:图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

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

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教师在总结南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时,用鼠标在地图上说明其地形位置和大致范围)在大屏幕图中找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分别说出其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提问)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武汉、广州——南方地区。

同学们请看课本第7页图5.9中四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填表(大屏幕显示,

板书:

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最冷月均温低于0℃

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最冷月均温高于0℃

活动1:(课文第8页活动第1题)

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内容

项目

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低于800mm 高于800mm

主要地形高原、平原、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活动2:在图5.9中找出长江、黄河,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区域?(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老师点拨、引导学生看图5.9,比较长江、黄河流量过程线。

提问:哪条河流径流量大?(长江)

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可以回答:流域内降水丰富。(另外:支流多,汇水区域广也是原因之一,在此老师要适当给学生说明)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说明的是,这两条河流径流量的差异,可以做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河流径流量的差异。

板书:北方地区:河流流量小

南方地区:河流流量大

思维发散:大家知道,水到0℃以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结冰)那么冬季南方河流与北方河流有何差异呢?

南方河流一般不结冰;

北方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5.9中两幅植被景观图。比较南、北方地区植被类型的差异。

南方:常绿林。

北方:落叶林。

教师做适当解释:这是在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下,长期适应环境的表现。

板书:

典型植被类型

北方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活动3:(课文第8页活动第2题)

分析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学生完成这个题目,可能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做适当的点拨、启发、引导)

承转:我们了解了南方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是不是它们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别呢?

看图5.9:哈尔滨与北京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相同吗?答:不同。

图5.10:东北林海雪原森林景观与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相同吗?答:不同。东北地区典型植被为针叶林。

比较图5.11海南岛植被与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同吗?答:不同。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确了解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植被类型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并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另外,同学们也了解到同一区域内部也有一定的差异。

关于这两个地区的差异还有许多,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收看”“收听”或“阅读”……,掌握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反馈练习]

1.填空

(1)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

(2)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度带与温度带、典型植被林与林的分界线。

(3)北方河流冬季普遍(结冰、不结冰),南方河流一般没有此现象。

(4)北方河流流量较,南方河流流量较。

2.判断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间差异性较大,区域内部特征完全相同。

(2)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是由气温这一要素引起的。

(3)北方地区最冷月的气温都低于0℃。

(4)下雪天不可能在南方出现。

参考答案:

1.(1)800 (2)暖温带亚热带温带落叶阔叶亚热带常绿阔叶(3)结冰

(4)小大

2.(1)×(2)×(3)×(4)×

教学反思:

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知道,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师生互动教学开展得好,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

发展,才能共建新课程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氛围。

这节课所学内容,结合当地实际,兴趣较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分析问题较准确。

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

其乐无穷!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南、北方的自然差异有哪些?(回答:略)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了解两区域在人文方面的差异。

[讲授新课]

放录像片段:分别介绍北方、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及熟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民居的特点等。

学生们会从:饮食、服饰、音乐等方面说出两区域的差异,教师要总结、点评。

大家想一想,造成这些人文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提问。提问时第一个同学回答完后,其他的同学则主要让

首先由同学回答,之后教师要做好点评,“去伪存真”。

活动:(课本第10页活动第2题)

橘树是喜温作物,移栽到淮河以北,因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热量不足,所以树木本身及果实发生了变化。

活动:(课本第10页活动第3题)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所以寒假较长。

南方地区夏季更热,所以暑假较长。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了解到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南、北地区自然环境

的差异,两地人文方面的差异也较大,这些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为主。

(2)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为主。

(3)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等。

(4)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等。

2.判断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作物熟制的差异主要是由两地的热量差异引起的。

(2)北方传统民居的墙体较厚,主要是因为此地冬季寒冷。

(3)南方传统民居墙体高,而屋顶坡度与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相同。

(4)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在南、北方地区基本没有差异,说明自然环境对现代建筑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

1.(1)旱地(2)水田(3)小麦大豆(4)水稻油菜

2.(1)√(2)√(3)×(4)×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主要原因

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地形、气候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气候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至三熟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为主,多用

汽车、马车

水运地形、气候

传统民居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气候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关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注意收集整理,并试着解释其成因。

教学反思:

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知道,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师生互动教学开展得好,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才能共建新课程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氛围。

这节课所学内容,结合当地实际,兴趣较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分析问题较准确。

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

其乐无穷!

北方地区—区域特征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区域特征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差异,了解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北方农业在耕作方式、农作物、矿产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本课的学习,体会人地协调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材分析】: 1、教材首先讲述了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的特征。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明确该地区的位置、范围,熟悉该 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 2、课文第一段描述北方地区面积较小,仅占全国总面积的20%,但人口却较多,约占40%,是全国人口众多的地区之一; 课文第二部分讲述了北方地区在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方面的优势。 教学中可通过活动的安排,如结合“民居邮票”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了解,以及由于自然环境而 对人们产生、生活的影响,使之对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领悟更深。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朗读学生熟悉的反映我国北方的诗词,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导入我国北方地区区域特征的教学。 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北方地区地形”,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找出主要山脉、平原、高原、丘陵,了解北方地形特征。 (平原面积广大) 2、找出主要河流、湖泊,说说北方河流水文特点。 (湖泊少,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水资源短缺) 然后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并思考一下问题: 1、北方地区所占的面积、人口比说明什么问题? (北方地区是我国人口稠密的地区)

2、“黑土地”、“黄土地”分别指什么平原?为什么? (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北方地区范围”,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省级行政区域,了解北方地区行政区划。 教师小结: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南北方在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受这些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北方在农 业生产方式、物产等方面会有哪些特征和优势呢?引出下一课题——有关“北方地区物产丰富”的教学。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图“北方地区主要物产分布”,完成以下活动: 1、说出北方地区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旱地、水田、草地、林地等) 2、在图中指出林地、草地的主要分布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如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等;草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和高原,如东北平原、黄土高原等) 3、思考北方耕地的主要类型及原因。

生物的特征教案一

生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说明 基于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先从常见的生物引入,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展示学生平时能见到的生物,并引导他们对生物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系统地生物特征的概念。之后,通过举例说明生物的七个特征。 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讨论为主,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性。但由于学生刚进入初中,在科学观察、分析和总结等方面能力还略显不足,因此,教师应注重课堂的引导。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学生对多种生命现象的分析,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生物的七个特征,同时也明白生命的意义和神奇。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初步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材从内容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本节内容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典型事例来说明生物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教材对概念的理解要求不高,只需要学生能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以及通过具体事例分辨生物的特征即可。 (二)学情分析 进入初中的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他们学习生物的起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会有一些浅显的认识,但对生物本质的认识还不够,同时还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也是不同的,尽最大努力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观察生物与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⑵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型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重点难点 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 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区域特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导入部分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回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并重点强调北方地区的位置。通过展示北方地区一年四季的景观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北方地区四季变化,激发学习北方地区的欲望。然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本节内容共设计五大教学环节,现将五大教学环节展示如下: 自主学习一: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展示北方地区的地形图,通过观察地形图找出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秦岭、淮河,既而归纳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即北方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 淮河以北。 展示北方地区范围图,通过小组合作找出位于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大致的了解北方地区的范围。 自主学习二:自然地理特征 展示北方地区地形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后,自然而然的就知道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其次,复习回顾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让学生明确北方地区位于我国第二、三阶梯。为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北方地区的地形,我给学生展示了北方地区的地形景观图,并让学生观察土地颜色,为后面农业学习做铺垫。 展示北方地区的河流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到黑龙江、松花江、黄河、

淮河、海河,明确这些河流的地理位置,在此基础上补充华北平原 的来历。归纳北方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小;汛期短;有冰期,越往北越长;含沙量较大,黄河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次,通过闪烁图标展示了山东丘陵、辽东丘陵的位置,并明确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的地理方位。 展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图和温带季风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引导学生归纳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说出温带季风 气候的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如此推断出北方 地区的耕地以旱地为主。 自主学习三:北方地区的农业 结合课本P8 文字和图6—1—3 北方地区主要物产分布图完成下 列表格。 没有的农作物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的同时了解北方地区的物产。 自主学习四:北方地区的工业 展示北方地区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让学生小组内合作找 到我国第一大和第二大油田的名称及地理位置,找到大同煤矿、神

最新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培训资料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一、课标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二、课标解读 1.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2.说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3.说出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范围,说明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三、教材分析及教学处理 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体现自然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商品谷物农业则体现了社会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一个是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的地图和景观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组织学生查阅地图,挖掘地理信息,培养分析能力。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时,必须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去分析,找出优势区位因素来。 对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让学生先查阅水稻的习性及本地水稻田的种植特点;对于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的形成,让学生自主分析,教师引导,组织一些练习,让学生分析讨论。课堂结束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历范围内,说出一两个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形成条件,在班上分析讨论。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讨论法,联系实际分析法以增加感性认识,原因分析法,通过因果分析加强各知识的逻辑联系。 五、课时安排 2课时,每目内容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知识,请一位同学总结

学习这一内容的方法。 学生:确定学习对象、分析区位因素、总结生产特点。 师:如何进行区位因素的分析? 生:先利用地图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再分析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找出优势区位因素。 (学习新课) (第一目季风水田农业) 师:下面请大家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可以讨论。 (三分钟后) 师:现在请大家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生:要讲季风水田农业的自然因素,先要知道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在哪里。 师:那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生: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即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亚洲地图,让学生查找自己的地图,引导学生查找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位置。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分析区位因素之前要找出农业地域的位置。只有位置找准了,才能准确地查找地形、气候特征及水源情况,这就是寻找农业自然因素的过程。哪谁来概括季风水田农业的自然因素呢? 生:多平原地形,利于水田管理;季风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水源充足,满足了水稻生长的水分条件。 师:社会经济条件又有哪些呢? 甲生:这里是人口稠密区,对粮食的需求量很大,水稻产量高,种水稻很合适; 乙生:这里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人们的种植经验丰富; 丙生:这里人均耕地少,种植其他农作物很难养活这么多人; 丁生:这里人多,水稻精耕细作需要大量劳动力。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方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答:略。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板书: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讲授新课] 大屏幕显示投影图:图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 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 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教师在总结南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时,用鼠标在地图上说明其地形位置和大致范围)在大屏幕图中找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分别说出其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提问)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武汉、广州——南方地区。 同学们请看课本第7页图5.9中四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填表(大屏幕显示,

初中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难点和重点 重点: 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 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②学生准备生物标本。 ③有条件的地方,学生可去观察珊瑚。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什么是生物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或实地考察大自然。(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学生拿出自带的物体。通过观察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播放多媒体课件。 提出问题: “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结合自身,分析表述。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帮助分析。 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除我们已经了解到的生物特征之外,谁知道生物还具有哪些特征?”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 巩固练习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对平时认真观察生物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说明观察环境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区域特征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区域特征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特点。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运用南方地区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湖泊及黄海、东海和南海,分析其通江达海的交通区位优势。(重点)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重点) 3、运用图像资料,说出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及主要矿产和工业的分布。 4、运用图文资料,比较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地理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重点、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 【教学方法】多媒体导入法、探究法、列表对比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展示图片 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具有南方地区代表性特征的图片, 配以背景音乐《采茶舞曲》,据此判断,这儿 的风光反映的是我国哪一个地理区域?关于 该地区,你们还知道哪些,说给大家听听。 1、学生观赏图片,形成 对南方地区“山青水碧” 的初步直观印象。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 谈对南方地区的了解,增 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图片配以 轻音乐,给 学生耳目一 新的感受, 同时提升了 学生的审美 素养,激发 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对 祖国大好河 山的热爱情 感。 衔接过渡往昔之南方地区,古人曾留下许多美丽的诗篇;今日之南方地区,诸业兴旺,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山清水碧、物产富饶的南方地区。 明确目标 预习展示第一,教师向学生展示本节课教学目标: 1、运用南方地区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 的主要河流、湖泊及黄海、东海和南海, 分析其通江达海的交通区位优势。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南方地区的 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3、运用图像资料,说出南方地区主要农 作物分布及主要矿产和工业的分布。 一,学生读目标,形成目标任 务驱动。 二,学生反映课前完成《地理 助学》中“学习过程”部分时 遇到的困难,结合出示的教学 目标,提出本节课的疑惑:比 如 1、为什么秦岭—淮河一 课前结合地理 助学预习,能 够使学生对南 方地区的自然 环境特征形成 初步的认识。

农业教学设计(成)

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 威海市乳山大孤山镇中心学校刘海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概念及分类。并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农业的重要性。 2、通过阅读图表数据,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3、认识我国农业地区的分布差异。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认识,树立热爱祖国的自豪感。并通过了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辩证的资源观、正确的人地和谐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农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差异; 2.教学难点: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互动)正如歌中所唱的,相逢是首歌,我很荣幸今天能够跟大家一起合作学习,听你们班主任说,咱们同学特别积极向上、也特别好客。所以我很有信心与你们完成这节课的任务,你们有信心吗?好,孩子们咱上课吧? 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位朋友,一个来自广东、这位来自新疆。为了尽地主之谊,老师用威海的特产招待他们。大家猜一猜老师请他们吃了哪些食物? 那么,这些食物都来自哪个部门呢?导入第二节农业 大屏幕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探究新课 (一)农业及分类: 1、教师问:你觉得农业是一个什么样的部门?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有狭义和广义分。狭义农业泛指种植业;广义农业除种植业外,还包括哪些部门呢?(请赶紧借助课本了解一下)。 2、农业的分类 教师:指大屏幕,这就是老师为远方的朋友准备的午餐,谁能将它们对号入座?。 (二)农业的重要性 1、 人类生存离不开农业 教师:这些饮食都来自于农业。 那么同学们再想想看哪些方面也离不开农业?请解释说明。学生自由回答:身上穿的衣服、鞋;用的课本、桌凳......联系实际利用身边所用物品进行教学。 教师总结:由此可知,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物品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农产品。农业为我们供给吃的、穿的,也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因此,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国家政策鼓励从事农业 漫画欣赏:《惠农政策》 教师:大家请欣赏这幅漫画,你能说出这幅漫画的含义吗? 老师也来自农村,记得以前种地需要交税,现在不仅不用交税,反而还有补贴。大大提高了人们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3、科学技术推动农业发展 同时还吸引了一批年轻大学生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来。教 师:假如你是农业大学的毕业生,你提倡农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学生回答。 ——播放视频 4、我国农业的现状 (过渡)教师:正如咱们同学所想的那样,国家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部门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分类 ① ⑥ ⑤ ④ ②

人教版八年级下教案第八章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一节自然条件与农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 2.能够在地形图上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 3.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4.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过程与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及其他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前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北地区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讲授: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自然环境特点还是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西北地区和我们生活的南方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西北地区,了解西北地区为什么干旱,以及干旱的环境下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板书:一、自然特征

1.位置和范围 阅读:阅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并提问:怎么描述西北地区的范围呢?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学生:(略) 师生小结: 位置: (1)经纬度位置:73°E-123°E,32°N-50°N (2)地形上: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古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3)邻国: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 范围: (1)地形: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2)政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提问:结合教材图,判断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哪一级阶梯?西北地区的地势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并发言,教师给予指导。 2.地形 提问:观察西北地区地形图,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单元有哪些?从东到西,找到主要的山脉、高原和盆地。 师生小结:从东往西,主要是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和河西走廊,西部由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阿尔金山。西北地区山脉纵横,从东向西逐渐深入内陆,水汽很难到达,降水比较少,因此西北地区比较干旱。 补充知识: (1)内蒙古高原地貌特点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在1 000米以上。高原上开阔坦荡,起伏和缓,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滚滚的荒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是较大的沙漠。 (2)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天山南北两侧,属于南疆和北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居于盆地内部,是我国最大沙漠。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内陆盆地,是一个半封闭的盆地。所以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进行比较,如下表所示: (3)吐鲁番盆地 天山山间断层陷落而成,盆地中的艾丁湖是我国陆地上的最低点,湖面低于海平面155米。提问:西北地区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呢? 3.气候 师生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是本区的显著特征。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较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勇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质疑和补充,积极参加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 生物的图片、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一)什么是观察 师:可我们需通过什么途径来认识生物呢?

学生:通过看,观察。 师:对,我们要研究生物的奥秘,经常要用观察的方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那观察一般需要哪些器材,又有什么要求呢?请大家阅读第2页的文字来找出答案。出示课件总结,并说明可借助工具,也可直接用眼睛观察。下面就让我们用观察,讨论,分析的方法来认识生物的特征。(激发兴趣,通过质疑引起下文,使学生处于特定的活动情境中)(二)什么是生物 老师收集了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片,请大家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说出哪些是生物?(出示课件展示图片)下面请你以某一生物为例来说明你认为它是生物的原因。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对,生物实际上就是有生命的物体,而在生物学中把有生命的物体划分为三类:动物、植物、还有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和真菌;与之相反,没有生命的物体就叫非生物。请大家仔细观察在我们的教师里有哪些生物与非生物。 生:仔细观察环顾四周说出生物有:老师,学生,细菌和真菌非生物有:黑板,粉笔,书,桌子,凳子,空气,笔,电脑等。 教师:我们本节主要来学习有生命的物体——生物。那怎么判断一个物体是有生命的呢?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我们人就是生物,下面就以人为例来得出所有生物的特征,请大家仔细想想,人有什么特征,你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证明人是有生命的? 小组讨论后回答:人需要吃饭,喝水。人能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能排废物(排汗,排尿,排便)人能从小长大,能生儿育女。人面对外界不同的情境,能做出不同的反应。人有寿命,会生老病死。人是由细胞组成。 教师:很好,现在我们就以我们人的特征为例,来看一下其它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是否也具有和人一样的特征,如果其它生物也具有,说明就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各抒己见,探讨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并找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的特征 因为学生对小动物较感兴趣,通过学生较感兴趣的小动物作切入点,创设情景。师叙述:我们见过电动玩具小狗,它会动、会叫,它是生物吗?与家里养的小狗相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回说出许多不同点。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启发:“如果你打它一下,它会跑吗?”“电动小狗会生小狗吗?以此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知道小狗的特征后,如何使学生对关于生物的认识达到共识呢?接着指导学生按照课本第二页观察的基本要求,观察课

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导案

第一节认识区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举例说明区域的含义、特点,能够叙述出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海南岛的交通和旅游图”的分析、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本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具使用】多媒体与教学案。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比较分析,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学法指导】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一:知识结构 二:基础知识点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 (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 3、划分指标

单一指标自然要素 综合指标人文要素 4、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 2、功能区 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 重点解释: 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 - 不一定。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 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 从类型、区位特征、共性、区间差异和边界形状五个方面分析判断。 东部季风区符合上述要求,是一个区域。 3、如何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 提示: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区别在于,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其划分的依据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而功能区内部则是在某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它是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如城市经济区就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并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4、为什么说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都存在差异性? 提示: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就是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区域进一步划分的基础,应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性就越小。我们所说的区域内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内部就没有差异,只不过是求大同存小异罢了。 5、为什么说区域既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反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提示:区域内的地理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整体。其地形、气候、土壤、生物等具有相似性,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各区域所处位置不同,水热条件、土壤类型、生物种类等也存在着地域差异。 6、认识区域特征有什么实践意义? (1)整体性对于利用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差异性有利于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开放性有利于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农业教学设计

密封线 第二节农业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概念、生产部门和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及分类。(重点) 2、读图说出我国的农业部门、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重点、难点)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际说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阅读地图并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说明地理事物分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我国农业的主要类型及我国农业部门,农作物的地区差异。教学难点:导致农业地区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读图、填图法、综合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对农业这两个字不陌生,因为我们就生活在农村,是个农民,我们的家长几乎天天与农业打交道。大家不妨把自己印象中

密封线 的农业描述一下。(学生讨论回答) 同学们说的这些活动都属于农业活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农业的有关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板书) 同学们在谈论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到农业的劳动对象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对,是生物。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 1、归纳:因此,我们把这种利用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练习:现在让我们小试牛刀:以下活动是否属于农业? 养鸡、养花、打猎、采草药、养蚕、种果树、捕鱼、种甘蔗等 3、按劳动对象不同,农业可划分为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农业部门。 4、农业的重要性:展示课件图片并读课本P91图文材料,完成P92活动题。 (学生分组讨论) 归纳:○1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我国众多的人口需要吃饭和穿衣,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 ○2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现代化。 从图4.7得出:目前,从总体上说,我国农业还比较薄弱,国家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多媒体展示各种农产品,提问水果中,本地可生产那些?其他的水果来自什么地方?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第一节_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南方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不同人眼中的南方地区 文人、画家笔下的南方: 摄影者、食客眼中的南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欣赏南方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 承转:我们面前的“南方”也就是我们的学习任务:一桌知识与技能的“大餐”,学会读图分析和感悟生活。 【讲授新课】 一、描述位置做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学生指图描述本区的相对位置和海陆位置;在描述边界线的基础上,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二、读图、查找定位置:认识南方地区主要的地理事物,熟悉其空间分布 1.找出边界:秦岭、淮河、青藏高原。标注海洋和河流:东海、南海、长江、珠江。 2.查找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查找山脉:横断山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南岭、台湾山脉。 3.识图填图:在相应的空格里,填上各地理事物的名称,检测读图效果。 三、分析、探究、找差异: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和内部地形差异,探究南方地区内部地形差异。

读南方地区分层设色地形图,对比高度表说出颜色如何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几个色区?估计各自的海拔大致是多少?各区域叫什么名称?结合我国地形知识,描述各区域的地形特点,将结果填到表中。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设计意图】学会读图,能够从图中提炼地理信息;学会比较,通过收集各地形区的资料,总结各地形区的特征。 四、分析资料说联系 (一)探究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查找北纬30°线和北回归线,并标注出来,分析南方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及所属的温度带、干湿区。通过本区域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到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通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特点。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气温高,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3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少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处于我国四大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综上所述,南方地区位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复习中国气候知识,提高阅读地图、总结规律的能力,进而获得新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分析地形、气候、土壤之间的关系 1.提供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找出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差别;在寒潮影响范围图上,找出云南和广州的大致位置,看看哪个地区最易受到寒潮影响。结合地形图和动画,分析两组同纬度的地区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育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 教具: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课时:1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出大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教学过程 [引入]: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 (课题)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 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 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在哪里──地理位置和范围(雄踞东方的大洲)

最新初中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农业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农业 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农业的地区分布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状况。 2.认识我国农业分布特点,理解造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差异的原因。 【学习重点】 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 造成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差异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新课导入】数据调查导入,通过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展示我国众多人口所消耗的产品数据,(例:中国人一天消费多少粮食?一天要吃掉多少头猪?吃掉多少个鸡蛋?喝掉多少吨纯净水?等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 (一)自主探究: 1.学生阅读课本P90-91页内容,独立完成P92页活动1、2,体会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小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学生结合本市县的农业生产概况,了解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状况。 教师小结:我国农业还比较薄弱,还未全面的形成农业的现代化。 (二)合作探究: 认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学生阅读课本P93页图4.10,完成以下任务: (1)图中的红线有什么地理意义? 学生指出:400mm等降水量线。 (2)以这条线及秦岭——淮河线为界,我国农业分布整体上体现出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表现为东西差异,南北差异。 2.结合课本文字内容,学生归纳整理,完成下列两个表格: (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区域产业主要分布地区原因 东部 种植业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 林业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和东南部的人工林 区 渔业东南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淡水渔业最发 达) 西部畜牧业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 区、新疆牧区、青海 牧区、西藏牧区) 主要由降水的空间分 布规律决定 (2)阅读课本P94页图4.11,列举出我国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差异。 分布地区耕地熟制主要作物原因北方 东北 华北旱地为主 一年一熟粮食作物:春小 麦 经济作物: 玉米、大豆、甜 菜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粮食作物:冬小 麦 经济作物: 玉米、花生、棉 花 降水较少、热量 较低 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秦岭—淮 河) (三)合作探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理解生物和非生物,会比区分生物和非生物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讨论和分析的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分析综合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家乡、珍爱生命的情感和逐渐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1、欢迎来到奇妙的生物世界,你知道哪些是生物?举例说明 2、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小游戏PK------生物知多少?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实物手电筒和绿色植物吊兰,提问:手电筒和绿植吊兰的区别是什么? 2、你们是怎样区分它们的? 三、阅读书本,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阅读书本P4--P7,分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1、植物和动物需要什么才能成活?怎么获得? 2、我们为什么只能短时间憋气?陆生植物的根长时间泡在水里,为什么根会烂掉? 3、动物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植物呢? 4、动物遇到敌害会怎么做?含羞草受到触碰又会怎么样? 5、一粒种子如何形成参天大树?大树又如何产生后代? 6、狗妈妈和狗宝宝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解疑合探总结归纳

1、学生独立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最后教师点评总结。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 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如……;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①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2、出示生石花图片:“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它属于生物吗? 3、播放机器人跳舞视频,提问:机器人能跳舞,做出各种动作,那机器人属于生物吗?五、课堂反馈及检测完成相关习题 六、课堂延伸,情感提升 1、你自己也有这些特征吗?举例说明。渗透生命安全教育,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让学生领悟到珍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2、生物还有其他的特征吗? 七、板书设计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八年级地理下册 6.1 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以及农业生产、资源与工业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获取地理知识,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北方不同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要素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差异性,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地区发展理念。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以及农业生产的特点。 2.分析北方地区不同区域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 1.掌握从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要素去分析概括某一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一般方法。 2.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读图导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上课用图、划分学习小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展示北方地区的雪景动画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知讲解

活动1: ?认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定位置 教师:展示北方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图,提出问题——如何描述北方地区的位置? 学生:北方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认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看地形 教师:展示我国地势阶梯图和北方地区地形图,要求学生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提出问题——北方地区所处的阶梯和主要地形区是什么? 学生:找地形。北方地区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是地形的主体,平原面积广大。 ?认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明气候 教师:出示我国的气候分布图。明确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 学生:本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教师:阅读两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区域差异。 学生:相同点——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不同点——哈尔滨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济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活动2: ?认识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政区 教师:展示北方地区范围图,找出东北三省和黄河中下游沿岸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说出它们的省级行政中心。 学生:完全位于北方地区的省份主要有:黑龙江省(哈尔滨)、吉林省(长春)、辽宁省(沈阳)、河北省(石家庄)、山东省(济南)、山西省(太原)等,陕西省(西安)、河南省(郑州)的大部分和安徽省和江苏省的一部分。 ?认识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农业 教师:出示表格,对比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农业的差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