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综考前必背知识点(最全)

教综考前必背知识点(最全)

教综考前必背知识点(最全)
教综考前必背知识点(最全)

教育与教育学

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

1、因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剩余产品,为学校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2、国家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

3、生产、生活经验逐渐系统化、抽象化,并由此产生的分门别类的学问,客观上要求专门

的学校和专业的人员来传递这些学问。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学校教育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2、学校教育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学校教育产生的标志:文字的出现和应用

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由于文字和书籍尚未出现,教育内容、方式较为简

单;教育机会均等。

2、古代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等级性;教育方法崇尚死

记硬背、强迫体罚;具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形成了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制度;形成了个别施教和集体个别施教的教育组织形式;文字和书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

3、近代教育: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教育等级制,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国家加大对教育

的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育立法,依法施教;形成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教育逐渐摆脱宗教影响,走向世俗化;逐步确立了实用功利的教育目的,科学教育兴起;

学校教育逐渐完善

4、现代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深度、广度大大加深;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终

身教育与全民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最有号召力的教育思潮;不断变革是现代教育的根本存在形式;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全面发展的人正由理想走向现实;教育拥有前所未有的手段;教育日益整体化、开放化;教育地位逐步提高

教育学价值

1、提供日常反思教育经验

2、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

3、科学解释生活中的教育问题

教育与社会发展

经济对教育: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制约教育结构;影响教育目的;影响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影响教育手段、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

政治对教育:决定教育社会性质;影响教育目的、宗旨;影响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影响教育管理体制

人口对教育: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速度。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影响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文化对教育: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方法

教育的经济功能:

一、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具体表现为:1、教育可以培养出一批使用、操纵

现代化生产工具的人2、教育可以培养出在现代化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上有所革新的人

3、教育可以培养出在科学技术上有所发现、发明的人

二、教育是科学技术得以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具体表现为:1、教育是科学技术得以继承、

传递的有效形式2、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再生产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3、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再生产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

三、教育是创新、发展新科技的重要基地。

四、优先发展教育。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启动点2、改变“两基”,

实现“两全”是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核心3、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关键4、加大投入,预算优先是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物质保障5、依法治教,依法施教是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制度保障

教育的政治功能: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民主化;促进政治人才的培养;

教育的人口功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

教育的文化功能:传承文化;选择文化;改造文化;创新文化

教育与人的发展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素质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会随环境、人的实践活动变化而发生变化

4、遗传素质是造成人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二、环境

1、环境使得遗传素质提供的可能变为现实

2、环境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影响人身心发展进程和速度

三、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4、学校教育

辩证看待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发挥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

1、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得以发展的动机

人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不同年龄阶段其发展不均衡;个体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补偿性、个体差异性

教育遵循人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层次结构:

教育功能:

教育目的观:

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应依据人的需要而非社会需要来制定;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人生来就要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发展。

社会本位论: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效果应由社会功能的发挥程度来衡量;教育除满足社会需要外别无其他目的

文化本位论

生活本位论

教育无目的论

全面发展论

教育目的确立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人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对象的不同需要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基本思想:

素质教育的背景:教育自身存在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问题;当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当代社会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

素质教育内涵: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一、教育目的:

二、教育对象

三、教育内容

四、教育方法

教师与学生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的社会性地位:学生是权利的主体,学生享有合法的权利

学生义务:遵守法律、法规,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校纪、遵守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的制度

中小学生发展特点:1、生理成熟期提前2、心理问题增多3、学习目的多元化、实用化4、拥有崇高的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5、自我意识增强,社会交往能力提高

教师职业产生、发展:非职业化——职业化——专门化——专业化

教师职业角色:学生的朋友,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心理辅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教师劳动特点:复杂性、长期性、创造性、示范性

教师职业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崇高的职业理想,合理的知识结构(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精湛的教师专业素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傅乐的四阶段:教学前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教学情景关注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费斯勒八阶段:教学前引导,能力建立,热心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师范教育,自我教育,在职培训,

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策略:

1、确立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意识

2、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规划

3、以日常生活为资源,确立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规划:日常性教学反思;

师生关系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师生关系的构成:社会关系,心理关系,教育关系

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

教师:

学生:对自身义务的了解与履行情况,学生心理发育状况

环境:课堂环境组织、

师生关系特征: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民主平等,师生之间的群体关系——心理相容,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尊师爱生,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教学相长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方法:

教师:了解学生,尊重、爱护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学生:尊重教师合法权益,主动与教师沟通,自觉履行学生义务,做到自尊、自爱、自强

学制

影响学制因素:

政治

经济

文化

人身心发展规律

国外学制和原有学制的影响

当代学制发展特征: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普遍延长;改革中等教育,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职业结构、类型多样化;终生教育大众化

终身教育特征:终身性、全民性、多样性,自主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终身教育主要观点:(终身性)从胎儿到坟墓的全程教育,(多样性)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学习方式)自我导向的学习,(学习内容):无所不包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谐的社会和完善的人

终身教育的意义:使教育获得全新的解释,教育思想、观念发生变革;促成了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引发教育内容、师生关系的变革;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不断自我完善的道路

课程

类型:学科,活动课程;分科,综合课程;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影响因素:(外部)儿童,知识,社会;(内部)课程理论,课程传统,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规律

课程目标设置要求:系统化、层次化、具体化

新课程结构内容:

1、整体设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结合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把它作为必修课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课程内容层次:教科书,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选择取向

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

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博比特)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泰勒)

课程组织取向:学科取向,学习者取向,社会问题取向,混合取向(学科知识,学习者经验,社会生活经验)

课程组织方式:纵向组织、横向组织,逻辑顺序、心理顺序,直线式、螺旋式

课程资源类型:校内、校外,显性、隐形,素材性、条件性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教师,

课程资源的开发离不开教师的介入,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不仅影响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载体,还是课程实施的首要条件。只有把教师的智力开发出来,才能最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

学生,

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社会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逐渐多元化,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学生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之间都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学校,

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对学校中的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的利用。对许多学校来说,这些机构、资源虽早已存在,但并没有把他们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对象来认识,许多图书馆、资料室、多媒体教室都没有好好利用起来。

社会,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性质:它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修课程(1-2年级,每周一课,3-6年级,每周两课),是跨学科课程,是动态开放性课程。

特点: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整合性、连续性

方式:社会服务、考察探究、职业体验、设计制作

第八次课程改革价值追求:

目标重建:

当代课程改革趋势:

教学

教学基本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能、体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帮助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环节:

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备课前写好三个计划:

1、学期计划(学年计划)

2、课题计划(单元计划)

3、课时计划

上课(上好一堂课的标准):目标明确,内容准确,组织严密,方法得当,积极性高

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种类:阅读作业、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作业)

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1、布置的课外作业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内容的要求

2、作业分量适当,难度适中

3、向学生明确作业的要求,规定完成时间

课外辅导要求:

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课外辅导内容

2、指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发挥集体优势,组织学生开展互帮互助活动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2、直观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

4、因材施教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巩固性原则

启发性教学与注入式教学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验法、练习法、参观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方法选择依据:

1、教学目标与任务

2、课程性质与教学内容特点

3、学生实际情况

4、教师业务水平、个性特点

5、教学条件、设备、技术、物质资源状况

教学过程本质

基本规律: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

2、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结合的规律

4、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结合的规律

教学过程基本阶段:心理准备、领会、巩固、运用、检查效果

影响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因素:教学内容、课程性质、师生比、物质资源状况与科学技术

教学组织形式类型: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班级授课制、复式教学、走班制

教学评价功能:

类型

教学理念变革:

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教学方法改革趋势特征:启发性、主体性、综合性、智能性、情感性

翻转课堂特点:1、使课内知识传授与课外知识内化发生颠倒2、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3、教学微视频成为教师与学生连接的新媒介

德育

德育内容选择依据:

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内容: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过程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德育过程一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交往中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解决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学生思想品德长期、反复提高的过程

德育原则:

疏导性原则

1、对学生晓之以理

2、对学生因势利导

3、对学生正面赏识

导向性原则

1、建立德育的正确指导思想

2、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任务总要求

3、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受教育者

长善救失原则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2、要利用后进生的有点克服其道德上的缺点

3、引导后进生正确评价自己

因材施教原则

1、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加以教育

2、根据学生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

3、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性地加以教育

严慈相济原则

1、要尊重、信赖学生

2、要严格要求学生

知行统一原则

1、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切实提高学生思想

2、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其道德行为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1、要积极组织培养班集体

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再通过学生个人力量影响、转变集体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做好校内、校外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2、做好学校各位教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

3、做好学生各阶段教育影响地一致性、连贯性

德育方法:

陶冶教育法

说服法

品德评价法

榜样示范法

自我修养法

实践锻炼法

思政课演变历程:82年,小学思想品德课以“五爱”为基础,85年,中学政治课更名为思想政治课,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1-2年级,品德与生活;3-6年级,品德与社会),16年,《道德与法治》。中小学思政课特点:综合性、活动性、生活性、序列性

实施: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知识性与价值性,多样性与统一性,灌输性与启发性,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建设性与批判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主导性与主体性

学科德育渗透途径: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注重教学德育效果,发挥教师德育示范

原则:自然渗透,整体渗透,有序渗透

班级

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维护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有利于锻炼学生能力,教会学生自治自理。

班级管理问题:班级管理方式过于专断,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

解决策略: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管理班级的能力

班集体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共同的生活准则,集体成员之间互相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班集体教育作用: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确立班集体共同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主任角色: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班级管理的设计者、优良班风的培育者、协调多方关系的艺术家。

职责:教育学生,管理班级,指导班级活动,协调其他教育者

素质要求:坚定的教育理念、崇高的思想道德、对学生炽热的爱、较强的组织能力,较强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工作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学生主体原则、严慈相济原则、集体教育原则、民主公正原则、以身作则原则

内容:了解、研究学生,组织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进行操行评定,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班级活动类型:思想引领类、个性发展类、社会适应类、学习提高类

班级活动设计、组织原则:生命化、民主化、生成性、开放性

班级活动过程(设计、准备、开展)

班级活动的设计:挖掘活动资源,选定活动主题,提炼活动主题,拟定活动标题,选定活动形式

班级活动的准备:撰写活动计划,落实活动计划人员,活动材料的准备,活动场地的选择,取得活动的外部联络

班级活动的开展:活动前让参与者熟悉活动方案,班主任在活动过程中做出示范,调动学生主动性和营造积极互动的氛围,注意语言技巧,活动开展过程中注意灵活多变

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心理学研究任务: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预测和控制心理

心理学研究内容: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统一的表现)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人基本的心理现象)、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20世纪20、30年代: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二战结束后,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任务: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相交叉的产物,它既是一门心理学科,又是一门教育学科,它的产生源于心理学科和教育学科的需要。因为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所以教育心理学兼具心理学性质任务和教育学性质任务双重任务性质。

心理学性质任务:

研究如何利用学习规律去设计教学,改革教育体制,以提高教学效率,加速人才培养。

教育学性质任务:

研究如何揭示学习性质、特点、类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条件,以促进心理学向教育领域纵深发展

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该过程包含了学生(无论是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敬业精神等方面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主要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的编制、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教学理论和研究为基础)、教学环境(课堂管理研究主要范畴,学习过程研究、教学设计研究不能忽视的因素)、教学媒体(教育心理学所关注的一项独特课题)等五个要素,由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教育心理学发展阶段:

20世纪20年代以前(初创期):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大纲》《教育实用心理学》

20世纪20年代-50年代(发展期):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尚不具备独立理论体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内容庞杂,不够系统

2、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

《教育心理学》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成熟期)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20世纪80年代以后(完善期)

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成果,主要表现在:

1、主体性研究

2、反思性研究

3、合作性研究

4、社会文化研究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感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外部感觉:视觉、嗅觉、听觉、味觉、皮肤

绝)

1、感觉性与感觉能力成正比,与感觉阀限成反比

2、感觉适应(明适应、暗适应),感觉对比,联觉

知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注意(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

记忆

思维(本质特征:间接性、概括性,特征:广阔、深刻、批判、敏捷、灵活、独创)

情绪情感过程

功能:适应、动机、组织、信号

策略:

1、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并端正自己的情绪体验

3、改变个体认知

4、掌握调控情绪方法

意志过程(特征:独立性(首要特征)、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个性心理:

气质:无好坏之分

性格:个性的核心,有好坏之分,特征差异:态度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意志特征能力:智力是一般能力的综合,智力的核心是思维

学生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知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其本质是适应,而认知发展是儿童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认知发展结构:图式、同化和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5)

认知影响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过程

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

1、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儿童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决定的,因此儿童活动质量、社会交往决定了儿童成长质量。

2、儿童智力起源于活动,先是外部活动,而后内化为心理活动

3、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如儿童已掌握的规则、概念,二是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而教学应走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前头,教学内容因高于现有发展水平。

认知发展理论的教学意义:

1、认知发展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在学习时,个体所具备繁荣促进或妨碍学生学习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的学习准备是指从出生到成熟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影响而形成的心理结构。心理结构的每一构成因素都是对将来的学习产生影响,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原有准备状态进行教学。

2、教学要适应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

学习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所以各门具体学科都应对学生提出既不超过当时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适当内容。

3、教学要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只要教学的内容、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育可以加速学生认知发展。此外,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也证明了这一点。他提出的“最近发展区”

强调教学不能走在发展的后面,也不能只适应现有的发展水平,而是要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头,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自我,又称自我意识。它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基本标志,同时,自我作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

自我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其中,自我观念、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最主要方面。自尊是自我体验最主要的方面。自我控制、自我教育是自我调控最主要的方面。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同一性包括自我同一性和集体同一性)

信任与不信任(0-1.5)

自主与羞耻

主动与内疚

勤奋与自卑

角色统一与角色混乱

亲密与孤独

繁殖与停滞

自我整合与失望

人际交往

阶段:定向、情感探索、交流、稳定交往

原则:相互(前提)、平等(基础)、互利、相容、理解、信用

人际交往的指导:

1、提高交往认识

2、学习交往艺术

3、加强心理调适

4、培养交往能力(语言(明确说话目标,理解说话者话中的含义,学会倾听,敢于说话)

非语言)

学习理论

学习: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

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与个体经验的过程,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过程,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知识、技能、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创造性能力的培养,道德品质、健康心理写培养

加涅:《学习的条件》

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连锁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言语联结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学习结果分类:认知策略、智慧技能、动作技能、言语信息、态度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他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这种联结是由“盲目尝试-逐渐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反复过程习得。

学习规律:效果律(最重要)、联系律、准备律

评价: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很机械,由动物研究获得的学习规律不一定适用于人类,但他作为“教育心理学之父”应用动物研究于学习的第一人,其开创性成就获得了心理学界

的一致认可。后来的学习理论均与桑代克理论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评价:经典条件反射能有效解释有机体是如何使一个刺激去取代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的过程,但却无法解释有机体为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做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他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加反应概率的手段。

基本规律:强化、惩罚、消退、回避条件作用和逃避条件作用

教学应用:

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在操作条件理论的影响下,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成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在程序教学中,教材被分解成若干有内逻辑联并逐渐加深的小知识点,然后让学生按顺序学这些小知识,不断强化、反馈,使学生最终掌握这些小知识。20世纪60年代初,许多教材都以这种程序化方式进行编写,但在70年代,人们的热情有所降低,并逐渐放弃了程序教学。

掌握学习:布卢姆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能对所学的知识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是达到完成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的评价项目)。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反馈-矫正”系统。反馈-矫正系统一般分为四步:

1、每堂课结束前预留出十分钟时间,用课前编制的几个反映目标的小题目进行测验。测验

方法灵活,集体提问、个别提问、口答、笔答均可。

2、每个单元结束时进行一次形成性测试,测试要突出目标中的重、难点以及本单元的新知

识。

3、根据形成性测试,进行个别补救。

4、进行第二次形成性测试,对象是第一次形成性测试未能通过的学生,测试的内容是第一

次形成性测试做错的题目,目的是看能否进入下一个单元的教学。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他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是学习者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和理解力对情景及情景与自身的关系的突然理解,他还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在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对情景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的一种“完形”来实现。

评价:完形-顿悟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了观察、顿悟、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格式塔的完形-顿悟说与尝试-错误说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学习的本质也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他还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学习首先是获得新知识,获得新知识之后,还要对其进行转化,即超越给定信息,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最后通过评价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正确。

教学观:

(结构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发现法教学模式)

教学应用:

学习理论的四大贡献:结构教学观,发现教学模式,重视对直觉思维的培养、训练,学习情境结构理论

教学设计四大法则:教师必须先将教学情境和教材性质解说得很清楚,教师必须先配合学生

的经验对教材做适当组织,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认知方式对教材的难度、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做适当安排,教师在教材难易安排上必须考虑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符号所代表的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过程。有意义学习分为符号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学习。

条件:客观条件看,学习材料本身要具有逻辑意义。主观条件看,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再次,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旧知识发生相互联系。

接受学习的实质: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它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的心理过程有三个环节:一是在认知结构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二是找到新知识与其起固定作用观念的相同点,三是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同点。

先行组织技术: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教学应用:

逐渐分化原则:先应传授最一般、最广泛地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整合协调原则: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在外部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教学应用:提供合理的信息量,提高学生注意力,呈现有条理的教材,组织有效的复习,给予有效反馈,调控学生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自我实现人格观和内在学习论

康布斯全人教育(情感教育)

罗杰斯学习理论

罗认为学习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学习方式也有两种类型: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他还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营造一种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让学习自己决定如何学习。影响心里气氛的因素: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同理心。注意:罗、奥有意义学习区别:罗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奥则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

教学模式:p3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观:

1、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假说

2、知识的运用需要具体情境

3、知识需要基于个人建构的理解

学习观:

1、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2、学习具有情境性

3、学习具有社会互动性

学生观:

1、学生已具备相应的知识经验

2、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

3、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教学模式:

抛锚式:以问题为中心,将知识抛锚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创造力。

1、介绍学习目的,呈现学习内容

2、将不同类型的“锚”抛给学生

3、引导学生识别问题、分解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4、学生分组解决问题

5、教师进行总体评价

支架式: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来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1、搭建支架

2、进入情境

3、独立探索

4、协作学习

随机通达:学习者可以随机通过不同途径、方式进入同样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达到对同一事物的多方面的认识、理解。

1、呈现情景

2、随机进入学习

3、思维发散训练

4、协作学习

5、效果评价

认知学徒:“认知学徒”是指允许学生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中活动工具的方法来支持学生在某一领域的学习

1、示范

2、指导

3、消退

4、练习

自上而下

学习过程

陈述性知识:命题、命题网络、图式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知识的获得、保持、提取

知识的获得:直观、概括

提高知识概括成效的方法:

1、正例与反例相结合使用

2、正确使用变式

3、科学进行对比

4、启发学生自觉进行概括

知识的遗忘(遗忘原因):动机说,干扰说,自然衰退说,同化说

克服遗忘的方法:复述、精加工、组织策略、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产生式、产生式系统

学习过程(智慧技能、动作技能)

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

1、利用有意识识记和无意识识记

2、分段识记和整体识记

3、多种感官参与

4、复习形式多样化

5、画线

6、排除相互干扰

精加工策略:

1、记忆术:位置记忆法、谐音联想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关键词法、简缩与编歌诀

2、做笔记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

5、理论知识(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元认知(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核心))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态度(一种内部准备状态,不同于能力,通过学习获得):态度认知成分、态度情感成分、态度行为成分

品德(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

品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偶故事法):《儿童的道德判断》

自我中心阶段(2-5岁)

权威阶段(6-8岁)

可逆性阶段(8-10岁)

公正阶段(11-12岁)

科尔伯格认知发展理论(两难故事法)

前习俗水平(他律道德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阶段)习俗水平(“好孩子”取向阶段,遵守法律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原则取向阶段)

态度、品德学习一般过程:依从、认同、内化

学习条件:(外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同伴群体,(内部)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良好态度、品德培养:说服法、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

学习动机

功能:激活、指向、强化

基本结构:学习需要(学习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外部,获得地位与自尊)、附属内驱力)与学习期待

种类:内部、外部,高尚、低级,近景的直接性、远景的间接性

对学习影响:决定学习方向,增强学习时努力的程度,影响学习效果

学习理论:强化理论,成就动机学习理论(默里,阿特金森),归因学习理论(海德、维纳,稳定:能力、任务难易程度,内在:能力、努力程度、身心状态,可控:努力程度),自我实现学习理论,自我效能感学习理论

培养: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的互动作用,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与间接转化途径

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使用归因理论,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心理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影响因素:问题情境与表征、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有知识经验、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个体个性心理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质量(帮助学生牢固记忆知识;提供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教授、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教会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自我评价、反思),提供多种练习、活学活用的机会

创造力特征:变通性、流畅性、独创性

影响因素:环境、智力、个性(具有幽默感、独立性、强烈好奇心、喜欢幻想,有抱负、强烈动机,能容忍模糊与错误)

培养: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环境(创设宽松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内容);塑造创造力个性(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塑造具有创造力的榜样);开设创造力思维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学习迁移种类:正向、反向,一般、特殊,水平、垂直,同化性、顺应性、充足性,顺向、逆向

学习迁移的作用:对提高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是学习者原有知识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形成的关键环节,对教育工作者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迁移理论:(早期)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说,(现代)现代认知结构、产生式迁移、反省认知迁移理论

影响迁移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心向与定势

促进迁移的教学: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编排教学程序;教授学生迁移策略,提高学生迁移意识

学习结果测量、评价

教师职业道德:

师德与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两者是包含与别包含的关系,师德由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个人道德组成,它包含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体现公德,教师道德则兼有公德和私德的成分。

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作风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内容的继承性、意识的自觉性、行为的典型性、境界的崇高性、影响的深远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范畴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内容: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

2)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本质要求)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甘为人梯

工作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3、关爱学生(灵魂)

4、教书育人(天职)

5、为人师表(内在要求)

6、终身教育(不竭动力)

新时期职业道德规范特征:

1、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3、倡导性要求与禁止性规定相结合

4、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特点:内省性、自主性、实践性、持恒性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要性: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的道德特性,教师劳动具有的社会性、长期性、集体性,当代教育网络化、全民化、终身化理念的出现,当代社会师德失范、沦丧现象的大量出现(物欲膨胀,名欲,权欲,情欲)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理论学习、拜师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慎独,严格自我解剖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知识点归纳大全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1.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 2.计算机当前已应用于各种行业、各种领域,而计算机最早的设计是针对科学计算。 3.计算机有多种技术指标,其中决定计算机的计算精度的是字长_。 4.自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经历了四个时代,划分时代的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的电子器件。 5.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件是电子管。 6.早期的计算机体积大、耗能高、速度慢,其主要原因是制约于电子器件。 7.当前的计算机一般被认为是第四代计算机,它所采用的逻辑元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8.个人计算机属于微型计算机。 9.计算机可以进行自动处理的基础是存储程序。 10.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时的高精确度主要决定于基本字长。 11.计算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主要取决于编制的软件。 12.计算机的通用性使其可以求解不同的算术和逻辑问题,这主要取决于计算机的可编程性。 13.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很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辅助设计是用计算机进行产品设计和绘图。 14.当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但其应用最早的领域是科学计算。 15.最早设计计算机的目的是进行科学计算,其主要计算的问题面向于军事。 16.计算机应用中最诱人、也是难度最大且目前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是人工智能。 17.气象预报已广泛采用数值预报方法,这种方法涉及计算机应用中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18.利用计算机对指纹进行识别、对图像和声音进行处理属于的应用领域是信息处理。 19.计算机最主要的工作特点是存储程序与自动控制。 20.用来表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CAD。 21.利用计算机来模仿人的高级思维活动称为人工智能 22.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 23.所谓的信息是指处理后的数据 24.时至今日,计算机仍采用程序内存或称存储程序原理,原理的提出者是冯·诺依曼。 25.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程序存储。 26.计算机系统中,最贴近硬件的系统软件是操作系统_。 27.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中,可以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是机器语言。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知识点【全】

小学数学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单位是1。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连续自然数相差1。 【2】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整数含有数位的个数叫做位数。最小的一位数是1。 【4】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例如)读作:一百零二亿五千零二十万零五十。 【5】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例如)七十亿零三百万四千写作:00。 【6】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例如)把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125430 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亿。 【7】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例如)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13 亿。 【8】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 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省略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35 万;省略20 “亿”后面的尾数约是47 亿。 【9】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例如)6÷3=2(或2×3=6),那么我们就说6能被3整除(或6能被2整除),或3能整除6(或2能整除6)。

1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整理

大学计算机考试重点 1、CAD是指_计算机辅助设计。 2、CAM是指_计算机辅助制造 3、在计算机工作时,内存用来存储当前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4、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是低级语言。 5、 CAI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 6、关掉电源后,RAM的存储内容会丢失_。 7、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8、 8位二进制数所表示的最大的无符号十进制整数为255。 9、电子元件的发展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阶段。 10、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等特点。 11、根据规模大小和功能强弱,计算机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12、 bit的意思是位_。 13、计算机可分为主机和外设两部分。 14、随机存储器简称内存。 15、计算机主要是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精度高。 16、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类。 17、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 18、在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总线有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19、计算机的存储容量通常都使用KB、MB或GB等单位来表示。 20、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均表示为二进制数。 21、根据软件的用途,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2、计算机系统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3、常用鼠标器有机械式和光电_式两种。 24、随机存储器的英文缩写是RAM。 25、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的计算机语言。 26、计算机中的数,除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外,还常用十六进制_。 27、将十进制数-35表示成二进制码11011101,这是补码码表示。 28、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29、计算机的语言可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3类。 30、八进制数126对应的十进制数是86_。 31、控制器_是对计算机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 32、程序必须位于_内存内,计算机才可以执行其中的指令。 33、将十进制数34转换成二进制数是101110_。 34、CPU在存取存储器中的数据时是按字节_进行的。 35、微型计算机的字长取决于总线宽度宽度。 36、软盘的每一面包含许多同心圆,称为磁道。 37、软盘上的写保护口可以防止用户将非法数据写到磁盘上。 38、常用的鼠标器有两种:机械式和光电式鼠标。 39、目前,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40、用户要想在网上查询WWW 信息,必须安装并运行一个被称为浏览器的软件。 41、Internet 称为国际互联网。

小学数学必备知识点总归纳

小学数学必备知识点总归纳 常用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4、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5、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6、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常用数量关系等式 1、份数: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路程: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价量: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数据运算:加数+加数=和 和一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一减数=差 被减数一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常用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

世界古代史知识点知识讲解

世界古代史知识点 一个祖先——非洲的南方古猿就是人类的直系祖先。 1、进化过程: 1)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前——“猿人”。 2)在距今约25万年前后——早期智人; 3)在距今5万年前后——与现代人接近的晚期智人。 A.亚洲——中国的山顶洞人。 B.非洲——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 C.欧洲——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4)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2、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氏族。 3、发展阶段: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 4、主要特征: A.母系氏族:由于群婚,人们知其母不知其父,血统以母系计算。氏族 的首领多由年长的妇女担任。 B.父系氏族:一夫一妻家庭出现,血统以父系计算,氏族首领改由男子 担任。 5、氏族的瓦解: 由于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氏族开始瓦解,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国家也随之产生。 一个黑暗时代——教会的统治 1. 教会统治的确立——丕平献土:756年,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为报答教皇对他的支持,把用武力夺取的意大利中部一片领土献给教皇,形成了罗马教皇国,史称“丕平献土”。 2. 教会的统治的表现: (1)政治上:罗马教皇被视为上帝在人间的最高代表,有权废立国王,地位至高无上。 (2)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西欧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不但剥削领地上的农民,还要向全体居民征收什一税。

(3)思想文化上:教会是西欧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垄断教育,宣扬《圣经》是一切知识的顶峰,反对学习基督教神学以外的知识,禁绝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3.教会统治的影响 教会的统治,严重影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历史上把教会统治的时代称为“黑暗时代”。 一兴一衰——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拜占廷帝国的衰落 1、西欧城市的兴起 (1)时间:11世纪 (2)形成过程: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3) 琅城起义:琅城起义是城市争取自治权,反封建主斗争的典型。 (4)代表城市: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法国——巴黎、马赛,英国的伦敦等。 (5) 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2、拜占廷帝国的衰落 1.原因: (1)封闭保守,故步自封,不吸收先进文明的成果。 (2)皇帝查士丁尼频频用兵,民穷财尽。 (3)内忧外患,领土被蚕食,国家四分五裂。 2.灭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掉古老帝国。 两个文明发源地: 1、大河文明----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1)亚非文明都与大河有关,埃及---尼罗河、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恒河和印度河、中国----长江与黄河。 (2)原因:这些大河流域土地肥美、灌溉便利、宜于农耕,使这些地区最早出现农业,进而出现国家,出现奴隶制文明。

小学六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2019年小学六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2019年小学六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由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提供,供您参考。 一、位置 在学习位置时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起初确定一点位置是根据规定和约定。由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先画X轴,而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先用小括号将两个数括起来,再用逗号将两个数隔开。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为列数和行数。列数与行数必须是具体的数,而不能用字母如(X,5)表示,它表述一条横线,(5,Y)它表示一条竖线,都不能确定一个点。 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二、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法的算法: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数的化简: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关于分数乘法的计算:可在乘的过程中约分,也可将积的分子分母约分,提倡在计算过程中约分,这样简便。

约分的书写格式:把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特别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是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是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1的倒数是它本身。因为1*1=1 0没有倒数。 三、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就是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除以一个数是乘这个数的倒数,除以几就是乘这个数的几分之一。 比:两个数相除也叫两个数的比。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但仍读几比几。注:10/2=5/1,表示比读5比1,19:2=5,是比值,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1946年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名称是。(答案O A.ENIAC B.IBM https://www.doczj.com/doc/085917572.html, D.PC '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 _____________ 年诞生。(答案:B ) A.1940 B.1946 C.1960 D.1980 .体系。(答案:B ) A.比尔?盖茨 B.冯?诺依曼 C.唐纳德?希斯 D.温?瑟夫 2、世界上首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是 B _ 型计算机。 B 冯?诺依曼 C 温?瑟夫 D 唐纳德?希斯 【计算机的特点】 1.处理速度快 '现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数千亿次 (通常以每秒钟完成基本加法指令的数目来 '表示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这不仅使得许多大型数据处理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促成了天气预 '报、数值模拟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更使得许多实时控制、在线检测等处理速度要求较高的工 '作得以实现。同时,计算机具有很高的逻辑运算速度, 这使得计算机在非数值数据领域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 2 .运算精度高 '计算机一般都有十几位甚至更多位的有效数字,加上先进的算法,可得到很高的计算精度。 '例如,对圆周率n 的计算,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 数学家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算到小数 '点后500多位,而使用第一台计算机仅仅用了 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 ' 3 .具有逻辑运算和记忆能力 :计算机的存储器具有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功能, 它可以存储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计算机不仅可 '以进行算术运算,而且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可以对文字、符号等进行判断、比较,因而可解 '决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 4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计算机内部的操作、 运算是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的, 它能够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指 定的任务,而不需要人工干预。 ' 5 .通用性强 '计算机是靠存储程序控制进行工作的。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 只要编写和运行不同的应用软 :件,计算机就能在任一领域中很好地完成工作。针对不同的需要, 设计不同的程序,这就能 '使计算机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I 计算机的特点有 A.运算速度快 B.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C.存储容量大 D.计算精度高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1958年) 1946 年 2 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都属于 冯?诺依曼 现代计算机时 A 比尔?盖茨 。(答案:ABCD )

五年级数学必背的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必背的知识点 统计知识点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分数的基本性质知识点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 2、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3、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例如:6/12 4、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

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 公倍数作公分母。 5、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 (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 (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 (3)先通分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 (4)十字相乘法。 球的反弹实验球的反弹高度实验的结论:(1)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 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2)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 性是不一样的。 找规律知识点 1、单向平移求不同的和的个数规律:方格的总个数每次框出的个数+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 2、双向平移:如果平移的方向既有横又有纵我们只要分别探究出两个方向上各有几种不同的排列方法(和单向平移的规律一样)相乘的积是多少一共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一共有多少种贴 法=沿着长的贴法沿着宽的贴法 3、中间的数框出的个数=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注意:有些数字的和是不能框出来的(1)是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2)是虽然框出的每个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b=c,当b<1时,c 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 在进行因数与积的大小比较时,要注意因数为0时的特殊情况。 (四)分数乘法混合运算 1、分数乘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五)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第一、二章 1.计算机产生:1946年2月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计算机发展: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电子计算机发展时间: 第一代1946-1958 电子管计算机,主要应用科学计算和军事计算 第二代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 第三代1964-1971 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 第四代1971年以来至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深入到各行各业,家庭和个人开始使用计算机 3.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人工智能;通信与网络 1.科学计算(主要是科学研究等数学计算问题) 2.数据及事务处理(非科技方面的数据管理和计算处理) 3.过程控制(主要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控制,多用于航空 航天领域) 4.计算机辅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5.人工智能(主要是只能机器人方向) 6.通信与网络(上网听歌看电影玩游戏,qq聊天等) 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自动控制能力、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力强、存储容量大、通用性强。 4.计算机信息处理:计算机中的一切信息均采用二进制。(十六进制H,八进制O,十进制D,二进制B) 1.十进制转二进制:整数部分除以2取余,直至商为0;小数部分乘以2取整,直至 小数部分为0或达到所需精度为止。 2.十进制转八进制:方法同上。整数部分除以8,小数部分乘以8。 3.十进制转十六进制:方法同上。整数部分除以16,小数部分乘以16。 二进制的特点:逻辑性强、工作可靠、简化了运算 字符普遍采用的编码是ASCII码,一个字节,8位;汉字使用的编码是GB2312-80,两个字节,16位 5.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分为主机和外围设备,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五大硬件: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裸机) CPU的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 (1)运算器: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存储器 ①分类内存被CPU直接访问,存储容量小、速度快、价格贵

小学数学必背知识点

小学数学知识概念公式汇总 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四年级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部编人教版教材世界古代史知识点汇编

世界古代史 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古代亚非和欧洲文明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 知识梳理 一、封建时代的西欧 1.背景:公元1世纪,基督教兴起,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立为国教,为之后西欧出现教权至上的社会秩序奠定基础。 2.政治 (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克洛维建立起法兰克王国,克洛维皈依基督教,将国有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亲兵和官吏,获得了罗马教会和部下等的支持。克洛维时期,法兰克不断扩张,实力强大。 (2)封建等级制度——封君与封臣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特进行了改革。改变过去无偿赏赐土地的做法,要求得到土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特点: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契约性。 (3)查理曼帝国 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他四处征伐,使法兰克王国成为西欧最大的王国。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又被称为“查理曼帝国”。查理当政时期,继续鼓励基督教发展,征收“什一税”,教会势力越来越大。世俗政权与教会的结合是查理曼政权的重要特征。 814年,查理曼去世,843年,查理曼帝国分裂,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国家的雏形。 3.经济——西欧庄园 (1)庄园经济 庄园经济盛行于9——13世纪,是乡村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居民为领主的佃户,庄园土地分为“直领地”和“份地”。为领主提供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 (2)庄园法庭——庄园是独立的政治单位的表现 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4.城市兴起 (1)自由、自治的城市 背景:10世纪起,西欧经济开始恢复,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开始重新兴起。 自由、自治斗争:由于城市兴起于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城市发展受到封建领主的限制(任意征税等),城市居民开始采用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的方式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自由与特权。 (2)市民阶层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城市的发展。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银行家逐渐成为早期的资本家。 5.大学的兴起 城市经济的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12世纪,大学兴起,大学课程包含文法、逻辑、修辞、算数、几何、天文和音乐的基础课程,还包含法学、医学和神学的专业课程。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受基督教会影响,另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 二、拜占庭帝国 1.《查士丁尼法典》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他组建了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成《查士丁尼法典》,与《法典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共同构成《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该法奠定了后世法学的基础,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7世纪,阿拉伯人入侵 9世纪以后,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进攻 11世纪,十字军东征 1453 封建时代的欧洲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新版)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7.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注意:倒数必须是成对的两个数,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做倒数。 8.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9.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 10.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11.分数应用题一般解题步骤。 (1)找出含有分率的关键句。 (2)找出单位“1”的量(以后称为“标准量”)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是”、“占”、“比”、“相当于”的后面 (3)画出线段图,标准量与比较量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即可,标准量与比较量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即可。 (4)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标准量×对应分率=比较量。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 。 几 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占”、“是”、“比”相当于“ = ”(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5)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解答。 12.乘法应用题有关注意概念。 (1)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 (2)找单位“1”的方法:从含有分数的关键句中找,注意“的”前“是、比、相当于、占、等于”后的规则。 (3)甲比乙多几分之几表示甲比乙多的数占乙的几分之几,乙比甲少几分之几表示乙比甲少的数占甲的几分之几。 (甲-乙)÷乙 = 甲÷乙-1(甲-乙)÷甲 = 1-乙÷甲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84862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它的名字叫ENIAC。 2、计算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辅助设计与制造、教育信息化、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等。 3、计算机按所采用的电子器件的不同,可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计算机运用的逻辑元件是电子管;第二代计算机运用的逻辑元件是晶体管;第三代计算机运用的逻辑元件是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第四代计算机运用的逻辑元件是大规模、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4、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5、计算机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机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具有自动执行功能。 6、计算机系统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7、CPU又叫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元件。CPU生产厂商比较著名的是Intel公司和AMD公司。 8、衡量CPU档次高低的主要参数有:主频,单位是MH Z;字长,单位是位(bit)、多核心等。 9、字长是指CPU在单位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 10、存储器分为存和外存。 11、存分为随机存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12、随机存储器(RAM)中的信息既可以读取,也可以写入,但断电后信息全部丢失。 13、只读存储器(ROM)中的信息只能读出,不能写入,即使机器掉电这些数据也不会丢失。 14、存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1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数组成,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15、微型计算机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鼠标、键盘、扫描仪、触摸屏等。 16、微型计算机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箱、投影仪等。 17、主要的外存设备有:硬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 18、存储器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存(RAM)。

小学数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基本性质 ※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单位要相同) ※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一.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总价=单价×数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圆形的周长=直径×(半径×2×)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形面积=半径×半径× 扇形面积= 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即: 正方体面积=棱长×棱长×6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有12条棱:4条长,4条宽,4条高,六个面; 正方本有12条棱:每条棱都相等,有六个面,每个面都相等。 长立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体体积=半径2××高 圆锥体体积=半径2××高× 当赚钱时 卖价=成本×(1+赚率) 求赚了多少=成本×赚率 成本=卖价÷(1+赚率) 赚率=[(卖价-成本)÷成本]×100% 当赔钱时 卖价=成本×(1-赔率) 求赔了多少=成本×赔率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念总结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 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把0.25化成分数,即1/4,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4.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所以,比和比例的联系就可以说成是: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由至少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合而成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是比的意义。比例有4项,前项后项各2个. 1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16.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自考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 一、选择题 1、第一台计算机ENIAC淡生于1946年,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科学计算;信息管理;实时控制;办公、生产自动化;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电子商务;辅助设计(CAI);辅助设计(CAD); 3、计算机的信息表示形式为二进制,它采用了冯。诺依曼的思想原理,即以0 和1两个数字形式用于展现,“逢二进一”;它的基本信息单位为位,即一个二进制位。常用的换算单位有:1 B ===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1TB===1024GB;1个汉字===2B; 4、二进制换算法则:将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时除二取佘;二进制转化为八进制时以三位为一组,三位的权重等于八进进中的一位权重,二进制转化为十六进制时以四位为一组; 5、对于字符的编码,普遍采用的是ASCII码,中文含义为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作用通用信息交换标准。 6、计算机的系统的组成由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7、硬件系统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控制器和运算器合成为中央处理器即CPU ,存储器主要有内存和外内之分;内存又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断电内容丢失的是RAM,外存主要有硬盘(GB),软盘(3。5寸,。44MB),光盘(650MB左右),移动存储器优盘(MB),MP3(MB)等; 8、软件指在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各种程序及其有关的资料。主要有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软件即实用程序(如WPS,OFFICE,PHOTOSHOP等)。 9、计算机性能的衡量指标有: 10、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是计算机语言; 11、显示器的分辩率是显示器一屏能显示的像素数目,是品价一台计算机显示器好坏的主要指标。常见的主要有尺寸有:640*480 800*600,1024*768 12、打印机主要有针式打印机,喷墨式,激光打印机; 13、开机方式有:冷启动:加电,引导进入系统;热启动:CTRL + ALT +DEL ,也可以用于结束任务;复位启动法:RESET 键; 14、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通过非授权入侵而隐藏在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中,影响和破坏计算机的安全的程序;复制性,破坏性,隐藏性,传染性; 15、常见的感染病毒特征:计算机启动比平时过慢,运行异常;有规律的发生异常信息;访问设备时长时间不响应或异常,如打印机不能联机,乱码等;磁盘空间突然变小,或不识别磁盘设备;程序及数据神秘丢失,文件名不能识别;显示莫名信息及异常显示;经常死机,重启,不能正常启动;可执行文件大小变化及不明来源的隐藏文件出现; 16、计算机病毒清除:手工方式(DEBEG)杀毒软件(瑞星杀毒。KV3000,诺盾) 17、上网必须的设备是调制解调器(MODEM),即将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号和电话线传输识别的模拟信号进行转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考前复习)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 2016.6 一.不为0的量 1.分式 A B 中,分母B ≠0; 2.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 3.一次函数y =kx +b (k ≠0) 4.反比例函数k y x =(k ≠0) 5.二次函数y = ax 2+bx +c =0(a ≠0) 二.非负数 1.│a │≥0 2. ≥0(a ≥0) 3. a 2n ≥0(n 为自然数) 三.绝对值:(0)(0)a a a a a ≥?=?-?< 四.重要概念 1.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如果x 2=a (a ≥0),则称x 为a 的平方根,记作:x=,其中x 的算术平方根. 立方根:如果x 3=a (a ≥0),则称x 为a 的立方根,记作: 2. 负指数:1 p p a a -= (a ≠0) 3. 零指数:a 0=1(a ≠0) 4. 科学计数法:a ×10 n (n 为整数,1≤a <10) 5.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的乘积的形式 五.重要公式 (一)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m n m n a a a +?= ( a ≠0,m,n 都是整数) 2.幂的乘方法则:()m n mn a a = (m,n 都是整数) 3.积的乘方法则:()n n n ab a b =(n 为整数)。 4.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m n m n a a a -÷= (a ≠0,m 、n 都是整数),且m >n ). (二)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1.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及其逆用 2.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及其逆用 (三)二次根式的运算 ) 0,00,0)a b a b =≥≥=≥> (四)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当△=b 2-4ac ≥0时,x ;x 1+x 2= -b a ;x 1x 2=c a (五)二次函数 抛物线的三种表达形式: 一般式:y = ax 2+bx +c =0(a ≠0) 顶点式:2()y a x h k =-+ 交点式:12()()y a x x x x =-- 其中2b h a =-,244ac b k a -=,12x x 、为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的横坐标,且此两交点间距离为 12x x a -= 。 (六)统计 1.平均数:121 ()n x x x x n = ++… 2.加权平均数:11221 ()k k x x f x f x f n =++…,其中12k f f f n +++=L

人教版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 一、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小学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二、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乂高* 2。公式S= a xh *2 正方形的面积二边长x边长公式S= a x a 长方形的面积=长乂宽公式S= a x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乂高公式S= a x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公式S=(a+b)h十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乂宽x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x n公式:L= n d = 2冗r 圆的面积=半径x半径x n公式:S=冗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 n dh = 2 冗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 冗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二1/3底面X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 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三、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 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 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 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口:(2+4 )X5 = 2 X5+4 X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