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质调控

水质调控

水质调控
水质调控

水质调控

随着高密度、集约化水质养殖生产的发展,养殖水体的水质变化频率的加快,造成池塘水质富营养化,再加上现今池水污染源的增多,水质管理比过去更为重要,水质的好坏与养殖产量、病害和经济效益关系十分密切。水质管理要采取综合管理,使水质条件满足水产养殖对象的要求。

一、池塘进排水时机选择:

池塘进排水是改善水质条件的必要措施,经常进排水可以增加池内的氧气供应,及时排走代谢毒物,还可以补充池内小型饵料生物和控制池内单胞藻类的密度。高温季节进排水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底质条件和降低水温。其换水量可根据生长个体的不同生长阶段、水温及天气情况、个体的活动情况和水质状况来确定。掌握好进排水时间是进排水的要领。一是白天少换、晚上多换;二是天晴少换、天阴多换;三是有风少换、无风多换;四是大池少换、小池多换;五是池内生物量过高多换、否则少换;六是水色过浓透明度低于20厘米多换;七是进换水时,要先排后灌,排底层水,灌上层水。

二、池塘水质调控的多种途径:

1. 物理调控措施:

(1)使用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加大水体循环。主要方法是在晴天有太阳的午后使用增氧机1小时~2小时,其作用是使池水形成上下对流,将上层溶氧充足的水输入底层,散逸水中氨氮与有毒气体,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

(2)定期换水。定期放出或抽出底层20厘米~30厘米污染水,注入新鲜水。作用是排除被污染的有毒有害水体,降低池塘污染因子,减轻水体压力。

(3)使用吸附剂。全池泼撒膨润土或沸石粉,使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被吸附后沉淀于池底。使用量一般为膨润土100公斤/亩,沸石粉为13公斤/亩~20公斤/亩,在水质严重恶化时具有临时缓解作用。

2. 化学调控措施:

(1)泼洒增氧剂。增氧剂对水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为水体有机物的分解提供足够的溶解氧;二是增加水体钙离子,稳定水体酸碱度;三是降低氨氮含量,去除水中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四是可达到杀死致病菌,沉淀水体悬浮物的作用。

(2)氯法处理。氯法水体调控措施一般采用具有稳定性的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钠全池泼洒,用量分别为0.3ppm和0.5ppm,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水质情况适当增加30%以内用量。二氧化氯是是一种强氧化剂,不但能有效降解水体中有机物,降低蓝澡数量,破坏水体中的微量有机物,且可作为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辅助剂,是一种常用的具有水质调节和高效杀菌功能的水产药物。次氯酸钠同样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水体中经水解后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生

态氧,新生态氧的极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上的蛋白质等物质变性,同时分解掉水体中有毒有害的有机物质,起到净化改良水质的作用。

(3)化学沉淀法。此法一般适用于高浓度氨氮和碱性较强的水体中,pH太低不易沉淀,在生产中较少应用,作为参考。一般使用镁盐和磷酸盐,使之与氨氮浓度成1∶1∶1比例结合成物质沉淀,使水体中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此沉淀物不吸附重金属,亦是上佳的缓释肥料。

3. 生物调控:

生物调控是指利用生物的方法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

(1)接种光和细菌、硅藻、水草。

光和细菌在水产上的应用是因为其具有优良的特性:光和细菌的固氮作用将水体中的游离氮气固定在自身体内,使得生态系中的氮含量增加,这对氮限制的水体更有意义。光合细菌能驱除水体中的小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降低池塘有机物的积累以净化水质,并能促进物质循环利用。光合细菌能显著抑制某些致病菌的生长繁殖,达到以菌治菌的目的。光合细菌本身营养丰富,形成菌团后能被鱼类摄食,作饵料添加剂可提高饵料转化效率,增强鱼的抗病力。

接种硅藻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改良水质的新措施。硅藻是某些鱼类良好的天然适口饵料,在缺乏硅藻的水体中引入硅藻并使之成为优势种,必能提高鱼产力。但如何才能使引入的硅藻在与其他鱼类不易消化的藻类竞争中生存并成为水域中的优势种,并且长期保持优势,目前尚待研究。

水草能有效地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以及人工合成的有害物质,因此常常成为净化水质的手段之一。在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中常应用收获水草法移去水体中一部分氮、磷,以减轻富营养程度。在一些以游钓为目的的“藻型”池塘或主养喜清瘦水质的鱼类(如鲑鳟鱼类)的池塘中,适当接种水草可控制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加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但在主养滤食性鱼的池塘中不宜引入水草,以免鱼类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下降而减产。

(2)混养鱼类。鲤、鲫是杂食性底栖鱼类,它们在池底的活动会使底泥中的营养盐回到水体中参加物质循环,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鲤不利于水草的生长,并且使底栖无脊椎动物的丰度大幅度降低,但能提高藻类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混养鲤、鲫有利于池塘水体中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提高。

放养滤食性鱼类对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水质状况也会有较大影响。鱼类对浮游植物的大量摄食并不能使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降低,这是因为更小型的藻类得以增殖,而鱼类对浮游植物摄食则会减轻浮游植物所承受的摄食压力,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因而上升,鱼产力也会得到提高。另外,滤食性鱼类对大型浮游植物的滤食使得其水域初级生产力不会升得过高。可见滤食性鱼类对保持浮游植物多样性和维持池塘生态系的稳定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放养不同的鱼类对水

质会有不同的影响,根据鱼类各自的生活习性适当混养,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养殖格局,有利于充分利用养殖空间,提高鱼产力,更有利于维护鱼池生态系的稳定。

三、四季水质调控:

每年冬季和早春水温低,可利用养殖空闲,对池塘进行整理,包括干塘、冻晒、清淤。养殖过程中氮大部分被脱掉,而碳则被合成为腐殖质而保留,干塘、晒塘时好氧微生物则需要大量的氮,因此,将氮、碳比提高到1 : 12~15会大幅度提高有机物的分解速度,提高晒塘效果,缩短干塘时间。对越冬养殖池塘,在冬季应保持髙水位,及时破冰或淸除冰上积雪,保持和提高水中溶氧含量。早春及时更换池水,改善养殖水质。同时,早春季节加换新水还可起到施肥的作用,因为在冬季各种生物死亡后,其营养物质释放于水中,使水中营养盐含量增加,通过加水为池水补充养分,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增加水中溶氧和饵料生物的数量。春季或秋季放养鱼种时,应配养适量的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以调节和改善养殖水质。

春季到夏初(3~6月份),水温不断回升,秋季到冬初(9~11月份)水温又不断下降。这两个交替季节,水温在15~25℃或略髙的水平上波动,昼夜温差较大,水体上下对流交换好,水质处在良性变动中。根据主养对象的不同,进行适当追肥、投饵,可形成良好水色、水质,所以这两个交替季节是一年中养殖动物生长较快的季节,同样也是养殖动物易于传播疾病和敌害生物易于生长的季节,因此,在这两个时期,特别是交叉阶段,经常注人新水,并使用对症药物预防疾病,对调控水质尤为重要。

夏季7~8月间,水温髙,经常在30℃左右波动,并且昼夜温差小,水体上下对流交换差,严重时,甚至处于静止状态,水体上下的水温、溶氧和其他理、化、生物因子分层现象明显,池塘生态条件很差,加之通过春季养殖动物快速生长,池塘载荷量增加,池塘中营养盐类积累,此时期容易形成不良的水质,水色。一旦遇上天气突变(气压低,闷热天,雷阵雨),打破池水静止状态,水体上、下剧烈交换,水质极度恶化,极易发生养殖动物浮头、严重浮头直至泛塘,造成毁灭性损失。因此高温季节需人工调控水质。首先,当需要施肥时停止使用有机肥,巧施化肥。第二,经常注入或定期更换新水,并冲动上下水层。第三,用增氧机搅动水层以增氧,尤其是在髙温闷热天气、黎明及晴天中午应开启增氧机,防止养殖动物出现浮头或泛塘。第四,在池塘中培植适宜数量的水生植物,可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类,净化和改善水质,同时也可遮挡阳光,降低池水温度,利于养殖动物生长。

四、各种水色水质调控:

1. 淡绿色、翠绿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

特点:这种水色在鱼、虾、蟹养殖中,都是希望得到的最佳水色。这种水色中以单细胞绿藻、裸藻为主,水质清爽,池面没有浮膜。这些藻类的品质富含营

养盐类及维生素,并易于作为营养物被消化吸收;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可向水中提供溶解氧。这种水色的水体,透明度大多在20-30厘米,水质稳定,水中有机、无机悬浮物较少,水产养殖中所要求的“肥而爽”之水质,即为这种水色的水质,这是保证取得良好养殖效益的优质水色。

培育和保持淡绿色、翠绿色水色调控技术:

(1)放养前,塘口先用生石灰消毒,并投放有机肥,一般每亩生石灰用量150千克左右,清塘后投放有机肥培育水质,视塘口底泥肥沃程度、用量在100-150千克/亩。

(2)养殖过程中,水色由淡绿、翠绿色变浓变深,可添注新水稀释调节。达到较长时间内保持这种水色的状态。

2. 茶褐色、黄绿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

特点:这两种水色的水中,浮游植物中硅藻门种类为优势种群,并有部分绿藻,如新月藻、舟形藻、褐指藻、甲藻为主。这些藻类中的色素呈褐色或茶褐色。这种水色是鱼、虾、蟹养殖中的最佳水色。这种水色中的藻类易于鱼类消化吸收,且营养丰富,富含钙、镁、铁等无机盐及多种维生素。水中溶氧丰富,有毒有害物质稀少,宜于鱼类生长发育,且病害发生率低。在苗种养殖阶段,这种水色水质为最佳水质。但是,这种水色的缺点是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10~15天后,易于转换成其他水色。

培养和保持茶褐色、黄绿色水色的调控技术:

(1)适时添注新水,在养殖旺期,每2-3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水量为养殖水体总量的1/10左右。

(2)适时追肥,追肥可用腐熟后的有机肥和含磷、镁、钙成份的化肥,如磷酸氢钙等。由于硅藻需要的营养元素得到补充,促进了硅藻的生长发育,故可使该水色持续较长时间。

3. 浓绿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

特点:水色呈深绿色,且浓度大,因此透明度较低,一般不足15厘米,水中的藻类以绿藻门为主,如螺旋藻、衣藻等。这种水色水质较肥,且较稳定,可持续较长时间,气候变化对其影响不大。在养殖盛期的塘口水体中,大多为这种水色。在浓绿色水中,藻类日趋老化,但光合作用较强,产氧功能好,可被消化吸收,所以在成鱼养殖中属良好水质之列。但是在养殖高温季节,这种水色水质要注意加注新水调节,以防由于残饵及排泄物增加,致使水质进一步变浓,造成水体底部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浓度加大,水中溶氧减少,水质变坏,从而使养殖效果降低,甚至会引发疾病,造成养殖损失。

控制调节浓绿色水色的技术措施:

(1)每日加注新水降低水色浓度,加水量为水体总量的5%-10%。

(2)适当降低投饲量。

(3)泼洒沸石粉或生石灰调整水色,用量为0.1kg/m3。

4. 蓝绿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

特点:由于蓝藻门中的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微囊藻所致),水质混浊、浓厚,在塘口下风处的水中有大量蓝绿色悬浮颗粒,水表层有带状、云状蓝绿色藻群聚集,形成油膜,并有气泡出现(又称水华),而在水体的下层则很清瘦。当水温达到28℃以上,藻类会陆续死亡,产生毒素,败坏水质。在高温季节的7-8月份,养殖密度过大的水体大多会产生这种水色。蓝绿色水质持续时间过长,对水产养殖危害大,易暴发鱼病。

消除控制蓝绿色水色技术措施:

(1)排放法:在养殖水体出水口处上方,开口放出表层水,将蓝绿藻排出塘口外,连续2-3天。或用人工密网、捞海在下风头处捞除。

(2)使用二氧化氯0.1g/m3,加沸石粉10g/m3,全塘泼洒,连续1~3天,可有效消除蓝藻。

(3)待蓝绿色水色减淡后,施用磷酸氢钙,重新培育成嫩绿藻水或硅藻水。

5. 黑褐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

特点:这种水色又叫酱油色水,呈黑褐色或深红褐、深黄褐色。形成原因是由于养殖中后期,投饲后残饵、排泄物过多,有机物在塘底腐败分解,形成富营养化水质,水中悬浮有机物增多,水质老化恶化,毒物积累增多。这种水色的水中,鞭毛藻、裸藻为优势种群,这些藻类可分泌毒素。在毒素作用下,养殖对象会暴发疾病,以至中毒死亡。其中以对蟹塘、虾塘的危害最甚。

消除调控的技术措施:

(1)立即减少或停喂饲料、加注新水。

(2)开动增氧机,增氧曝气,降低毒素浓度。

(3)施用以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为主要菌类的生物制剂。3-5天即可有效消除该不良水色。

6. 清澈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

特点:这种水色的水有两种情况:一是青苔水,即水体底部长满青苔,使水体变清变瘦,水中缺乏营养盐类,有益藻类绝生,养殖幼体进入青苔很难成活;二是黑清水,水色透明见底,但呈黑清色,并散发有腥臭味。水中浮游植物绝迹,有大量大型浮游动物出现,养殖上称“转水”。

消除调控的技术措施:

(1)青苔水的调控技术措施:

①首先要抑制青苔生长。可用有机肥挂袋的办法,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如鸡粪)装袋后,定置悬挂在生长茂盛的青苔上方,待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遮蔽青苔生长的阳光后,青苔自然死去,水色可逐渐变绿。

②泼洒生物制剂可调节水色,恢复到淡绿色好水。

(2)黑清水的调控技术措施:

①全塘泼洒敌百虫制剂,浓度为1g/m3,杀灭大型浮游动物。

②加换新水,并泼洒生石灰(化水后),用量为每米水深30-40千克/亩。

③最后泼洒有机肥或无机肥,增加营养盐类物质,调控到较好水色水质。经上述措施,一般经5-7天水色可转好,变为浅绿色水色。

五、水质参数调节:

1. 调控pH值:一般淡水养殖水体最适pH值为7.5-8.5。pH值的调节方法比较简单,当pH<7时,可根据情况施用适量的熟石灰或粉碎的石灰石;当pH >8.5时,可施用适量的石膏、无毒弱酸(如醋酸)等,培养适当丰富的藻类也有一定的作用。一般池塘在放养前先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改善淤泥通气状况,使其呈弱碱性;养殖生产期间,每10-15天每亩施生石灰25公斤-30公斤,可保持池塘水质呈弱碱性,并带动有机质沉淀。清晨如pH值下降到7以下,则应采用生石灰水来提高pH值,使用数量和方法同前。盐碱地池塘,清晨如发现pH>9以上,必须及时加注淡水。通常要求pH值不能超过9.5。

2. 调控溶解氧、总氨、亚硝态氮:当溶解氧下降到4毫克/升,对鱼虾生长即有影响。通常家鱼溶解氧下降到1毫克/升开始缺氧浮头,而特种水产品通常在2毫克/升开始浮头。总氨和亚硝态氮是有机物分解而成,水质越肥,水中有机物越多,总氨和亚硝态氮也越高。而总氨和亚硝态氮对水生动物是有毒的,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危及生存。当总氨超过0.5毫克/升,亚硝态氮超过0.1毫克/升,表示水中受大量有机物污染。精养池塘在夏秋季节往往超过此值,通常总氨为0.5毫克/升~4毫克/升,亚硝态氮为0.1毫克/升~0.4毫克/升。水质较好的池塘总氨不超过2毫克/升,亚硝态氮不超过0.2毫克/升;特种水产品养殖池总氨控制在1毫克/升以下,亚硝态氮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

一般可采用如下方法:①水生植物脱氮:淡水水体种植水草。②加注新水。

③合理使用增氧机。④使用微生物制剂,可促进有机物分解,具有改善水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⑤轮捕:捕出达到商品规格的鱼虾,降低水体容纳量。⑥“以鱼养水”,减少投饵和草食性鱼类,增放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⑦冬季整塘、清塘,清除过多淤泥。⑧铺设塑料隔膜,阻隔底泥中有害物质的释放。

3. 盐碱地池塘调控盐度:含盐量过高,对许多淡水鱼生长不利,甚至危及鱼类生存。各种鱼类都有一定的耐盐限度,如鲢鱼的耐盐限度,鱼种期盐度为5-6,成鱼期盐度为8-10;草鱼鱼种期盐度为6-8,成鱼盐度为10-12。但盐度过高,影响鱼类与饵料生物生长。故盐碱地池塘盐度应在5以下,最好在3以下。

如果盐度过高,可采用如下措施:①经常引淡排咸:池塘进排水严格分开,引入淡水,排出咸水。②施有机肥:施有机肥料使盐碱地塘底铺一层塘泥,使池水与盐碱土壤基本隔绝。③改造盐碱水质与改造成土质同步进行:在改造盐碱水质的同时,池埂上种植田菁等排碱绿肥。④高水位压盐:应保持池内水位高于外

河水位,防止地下水渗入池内。

4. 水温的调控方法:水温对淡水生物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水温可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水温影响鱼类的性腺发育和初始产卵时间;水温对水体溶氧量会产生较大影响,间接影响到鱼类。

在水温的调控方面,一般要注意:①储水池边不宜种植高大树木,池中不应生长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以免遮光,影响水温的升高。②风力较大的地方采取防风措施来保持水温。③引用低水温的溪水、井水饲养温水性鱼类,可以通过延长流程和储水时间来升温。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温泉水或工厂温排水来提高水温,也可以采取加热的方式。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首先要了解水产养殖中好的水质标准,掌握与水质好坏相关的主要参数及其作用,以及针对相应参数的调控技术,对保证养殖安全和产品安全尤为重要。 溶氧量 好的水质首先要达到符合养殖要求的溶氧量。一般情况下,在养殖季 节,每天必须不少于16小时的水体溶氧量在5mg/L以上其余时间不得低于 3mg/L。 水中的溶氧状况是影响养殖鱼类生长速度、饵料系数高低的重要因素。 当溶解氧下降到4毫克/升,对鱼虾生长即有影响。通常家鱼溶解氧下降到 1mg/L开始缺氧浮头,而特种水产品通常在2mg/L开始浮头。高密度养殖模式下,

容易引起池水缺氧以及池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氨氮、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大量增加。这些有毒物质达到一定数量后,会使养殖的养殖对象产生慢性中毒,从而使其免疫力低下、摄食量减少,体质下降,有时甚至出现病害。同时水质长期处于低氧的状态下,还会抑制了鱼对饲料的消化。 PH值 pH值的调节方法比较简单。 当pHv 7时,可根据情况施用适量的熟石灰或粉碎的石灰石; 当pH> 8.5时,可施用适量的石膏、无毒弱酸(如醋酸)正康元PH值 降解剂等,培养适当丰富的藻类也有一定的作用。 一般池塘在放养前先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改善淤泥通气状况,使其呈 弱碱性;养殖生产期间,每10天?15天每亩施生石灰15公斤?20公斤, 可保持池塘水质呈弱碱性,并带动有机质沉淀。 清晨如pH值下降到7以下,则应采用生石灰水来提高pH值,使用数 量和方法同前。 盐碱地池塘,清晨如发现pH> 9以上,必须及时加注淡水。通常要求pH

值不能超过9.5。 总氨和亚硝态氮 水质较好的池塘总氨不超过2毫克/升,亚硝态氮不超过0.2毫克/升;特种水产品养殖池总氨控制在1毫克/升以下,亚硝态氮控制在0.1毫克/ 升以下。 总氨和亚硝态氮是有机物分解而成,水质越肥,水中有机物越多,总氨和亚硝态氮也越高。而总氨和亚硝态氮对水生动物是有毒的,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危及生存。 当总氨超过0.5毫克/升,亚硝态氮超过0.1毫克/升,表示水中受大量有机物污染。精养池塘在夏秋季节往往超过此值,通常总氨为0.5毫克/ 升?4毫克/升,亚硝态氮为0.1毫克/升?0.4毫克/升。 一般可米用如下方法: ①水生植物脱氮:淡水水体种植水草。 ②加注新水。 ③合理使用增氧机。 ④使用微生物制剂,可促进有机物分解,具有改善水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 ⑤轮捕:捕出达到商品规格的鱼虾,降低水体容纳量。 ⑥“以鱼养水”,减少投饵和草食性鱼类,增放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

养殖用水体PH值调控技术

养殖水体PH值调控技术 PH的产生和调控 产生 PH值通俗讲就是用来表示水体中酸碱度的指标,是水体中H+的含量,是H+摩尔浓度的负对数,如水体中H+浓度为10-7mol/L时,即—lg-7的值就是7,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性水,以H+的含量多少取1—14。 适合水产养殖的PH值的范围 一般认为水产养殖用水的PH值得最适范围在7.5—8.5。低于7时水呈酸性,对养殖生物的鳃产生刺激,造成鱼虾等生物血液载氧能力下降,影响其呼吸机能,进而影响摄食,降低养殖生物的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同时还利于水体中H2S的产生,造成对养殖生物的毒害。PH值大于7时,水体呈碱性,随着水体中PH值的升高,水体中的NH3在总的铵态氮中的比例急速升高,也可能造成养殖生物的慢性或急性氨中毒(用氨水清塘即运用这个原理),即使水体中不含氨氮,过高的PH值也会使养殖生物的鳃丝棒状化,影响其与水体中的氧气交换和二氧化碳的排除。 水体中影响PH值得两大平衡系统 影响水体PH值的因素除了酸性或碱性底质和水体中的离子交换,理论上主要有两大系统: CO2—HCO3-=CO3-2 Ca2+—CaCO3 从上可以看出,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和水体的PH的关系相当密切,在实践生产中,白天晴天时,水体中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致使水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下降,从而PH值上升,所以在中午过后一段时间(一般2-4小时)水体中的PH值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到夜晚时正相反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增强,藻类呼吸作用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水体中的PH值下降。一般来讲在早晨日出之前,水体中的PH值达到一昼夜的最低值。严格科学的来讲,水体中的PH值的最高值为白天浮游植物或挺水(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体中一切有呼吸作用的生物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达到一个暂时的平衡时,这个临界点即为一昼夜中PH值得最高点,相反最低值出现在为浮游植物或挺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体中一切有呼吸作用的生物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达到另一个暂时的平衡点时。可以用PH每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简单判断水体中浮游植物(或挺水植物)和水体中浮游动物的多寡、浮游植物的活力。 第二个系统中钙离子的浓度影响水体的碱度,当钙离子的含量较高时,水体的缓冲能力较强(排除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的影响),水体的PH值日变化幅度小,另外水体中的养殖生物也需要大量吸收钙离子作为自己的骨骼(内骨骼或外骨骼)生长。 PH过高过低的调控措施 PH过高: 土壤为退海之地,土壤的碱性较高: 水体中的离子与土壤中的离子因压力差存在着离子交换,使水体中的PH值升高,可以采用泼洒盐酸或醋酸的方法,具体用量是盐酸(30%)0.5斤/亩.米水深。也可以采用不清塘的方法,原因有二,第一是利用渗透压使土壤中的离子不能或少量析出,二是利用池底的大量有机物产生的腐殖酸来平衡碱性底质(此种方法应加强塘底的改底工作)。另外也可以大量的使用乳酸菌,具体用量可以参考厂家产品的用量。 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强烈的光合作用造成的: 可以使用益生菌如加“酶利生素、芽孢杆菌、鱼虾舒乐”等,原因是益生菌有多种有益

论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论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时间:2010-07-10 11:39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 66次 摘要:随着我国工厂化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水调控系统受到了普遍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各个组成单元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未来这项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调 摘要:随着我国工厂化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水调控系统受到了普遍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各个组成单元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未来这项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调控,研究进展 水产养殖业是我国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渔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我国的渔业发展重心由“捕捞为主”向“养殖为主”的转移,促使水产养殖业发生了巨大变化。2001 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达到 2726 万t,比1978 年增长 16 倍,在世界渔业总产量中,养殖的产量占了20%,而我国水产养殖产量约占世界养殖产量的80%[1]。同时,由于水产养殖的不断发展,原来粗放型的养殖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生产的要求。在养殖过程中,因残留饵料、养殖生物的粪便及残体等的腐败,造成养殖水体恶化。这些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的水未加处理就随便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诱发有害的水华或赤潮,损害养殖生产,甚至使整个生态环境遭到恶化。 1. 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是水产养殖业向现代化、企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养殖方式,实现高密度、高产量和高效率的渔业生产[2]。因其集约化和水质相对容易控制的特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国采用工厂化养殖系统来养殖生物现已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和设备[3]。丹麦的工业化循环流水式养鱼系统和地下室循环过滤养鱼系统都是高水平的,设备已出口挪威,以色列等国。日本采用循环流水工业化养鱼系统也较早,主要养鲤鱼、鳗鲡等,前苏联,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瑞典也都先后设计生产了各种类型的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系统,用于养殖海、淡水名优鱼类,我国工业化养鱼起步于二十世纪70 年代,是受世界工业化养鱼潮流的影响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而自行设计生产的工业化养鱼系统以80 年代末建立的中原油田养鱼工厂较为著名[4]。刘伟[5]等利用流化床生物滤器循环水养鱼系统进行了培育鲤仔鱼至乌仔的育苗实验。结果表明:鱼苗在10—15万尾/m2的放养密度下,鲤仔鱼在15d内达到了乌仔规格,成活率达到87%。 2. 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中的污染物 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中的污染物主要是未被摄食的残饵、养殖生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病原体及其他杂质。最终以悬浮的颗粒物、溶解有机物、氨氮的形式存在,为了使这些污染物的浓度达到养殖生物正常生长繁殖所要求的安全浓度之下,应具备不同的污染物处理单元,以维持整个养殖系统对水质、溶氧、温度及其他水化学参数的需要。 3. 目前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中的主要水处理单元与设备 根据养殖系统的特点和养殖生物对水质的要求,一般情况需要设的处理环节有:(1)去除悬浮颗粒物(粒径>100um);(2)去除微颗粒(粒径<30um)[6];(3)增氧;(4)杀菌消毒;(5)生物法除氨氮;(6)水质调控。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将这些环节组合,来净化养殖用水,现将各个处理环节所涉及到的有关设备及工艺分述如下: 3.1 固液分离去除悬浮颗粒物 在循环水养殖过程中,鱼类的粪便、及其所食饵料的20-60%最终以固体废弃物的形式排入水中,其中,悬浮性固体颗粒物占50% 左右[7],是养殖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按照悬浮颗粒物的特性(密度、颗粒的大小) , 又可分为机械过滤和重力分离两种技术[8]。

水处理十大技术

水处理十大技术 1、软化法是指将水中硬度(主要指水中钙、镁离子)去除或降低一定程度的水。水在软化过程中,只是软化水质,而不能改善水质。 2、蒸馏法是指将水煮沸,然后收集蒸汽,使之冷却和凝结成液体。蒸馏水是极安全的饮用水,但有一些问题要进一步探讨。由于蒸馏水不含矿物质,这成为反对者提出人的寿命容易老化的理由。另外利用蒸馏法成本较高,耗费能源,不能去除水中挥发性物质。 3、煮沸法是指自来水煮沸后饮用,这是一种古老的方法,在国内普遍地应用。水煮沸可杀死细菌,但对一些化学物质和重金属不能去除,即使其含量极低,所以饮用仍是不安全的。 4、磁化法是指利用磁场效应处理水,称为水的磁化处理。磁化处理的过程就是水在垂直于磁力线的方向通过磁铁后,即完成磁化处理的过程。我国对水的磁化处理,到目前为止仍是处于实践和研究的初级阶段,国外的净水器没有磁化功能的要求,因为磁化水不属于净水的范围,而是属于医疗方面的问题。 5、矿化法是指在净化的基础上再向水中增添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如钙、锌、锶等元素)。市售净水器一般通过在净水器中添加麦饭石来达到矿化的目的,但国家卫生部已经明令指出:“涉水产品不得宣传任何保健功能”。臭氧、紫外线杀菌这些方面都只能杀菌,去除不掉水中的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经杀死的细菌尸体仍残留在水中,而成为热原。 6、电解法是把净化后的水进行电解,始于日本,这种设备称为电解水机。它是把水先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再进行电解活化,其碱性活化水与人体内环境之PH值相对应,对人体有保健作用,适于饮用;酸性活化水可用于洗脸、洗澡,有美容作用。不过,电解水对人体到底有多大的好处,尚需进一步探讨。 7、活性碳吸附 可分为以下三种形态 A.颗粒活性炭较为常用,多用本质、煤质、果壳(核)等含碳物质通过化学法或物理活化法制成。它有非常多的微孔和比表面积,因而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有效地吸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此外在活化过程中,活性碳表面的非结晶部位形成一些含氧官能团,这些基团使活性碳具有化学吸附和催化氧化、还原性能,能有效去除水中一些金属离子。 B.渗银活性碳将活性炭和银结合在一起,不仅对水中有机污染物有吸附作用,还具有杀菌作用,而且在活性炭内不会滋长细菌,解决了净水器出水有时出现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问题。当水通过渗银活性碳时,银离子就会慢慢释放出来,起到消毒杀菌作用。由于活性炭对

水质调控

水质调控 随着高密度、集约化水质养殖生产的发展,养殖水体的水质变化频率的加快,造成池塘水质富营养化,再加上现今池水污染源的增多,水质管理比过去更为重要,水质的好坏与养殖产量、病害和经济效益关系十分密切。水质管理要采取综合管理,使水质条件满足水产养殖对象的要求。 一、池塘进排水时机选择: 池塘进排水是改善水质条件的必要措施,经常进排水可以增加池内的氧气供应,及时排走代谢毒物,还可以补充池内小型饵料生物和控制池内单胞藻类的密度。高温季节进排水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底质条件和降低水温。其换水量可根据生长个体的不同生长阶段、水温及天气情况、个体的活动情况和水质状况来确定。掌握好进排水时间是进排水的要领。一是白天少换、晚上多换;二是天晴少换、天阴多换;三是有风少换、无风多换;四是大池少换、小池多换;五是池内生物量过高多换、否则少换;六是水色过浓透明度低于20厘米多换;七是进换水时,要先排后灌,排底层水,灌上层水。 二、池塘水质调控的多种途径: 1. 物理调控措施: (1)使用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加大水体循环。主要方法是在晴天有太阳的午后使用增氧机1小时~2小时,其作用是使池水形成上下对流,将上层溶氧充足的水输入底层,散逸水中氨氮与有毒气体,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 (2)定期换水。定期放出或抽出底层20厘米~30厘米污染水,注入新鲜水。作用是排除被污染的有毒有害水体,降低池塘污染因子,减轻水体压力。 (3)使用吸附剂。全池泼撒膨润土或沸石粉,使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被吸附后沉淀于池底。使用量一般为膨润土100公斤/亩,沸石粉为13公斤/亩~20公斤/亩,在水质严重恶化时具有临时缓解作用。 2. 化学调控措施: (1)泼洒增氧剂。增氧剂对水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为水体有机物的分解提供足够的溶解氧;二是增加水体钙离子,稳定水体酸碱度;三是降低氨氮含量,去除水中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四是可达到杀死致病菌,沉淀水体悬浮物的作用。 (2)氯法处理。氯法水体调控措施一般采用具有稳定性的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钠全池泼洒,用量分别为0.3ppm和0.5ppm,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水质情况适当增加30%以内用量。二氧化氯是是一种强氧化剂,不但能有效降解水体中有机物,降低蓝澡数量,破坏水体中的微量有机物,且可作为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辅助剂,是一种常用的具有水质调节和高效杀菌功能的水产药物。次氯酸钠同样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水体中经水解后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产养殖智能化监控技术与系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产养殖智能化监控技术与系统一、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繁荣农村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已明确将“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和“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纳入优先主题,因此,建设现代化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水产养殖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水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结合浙江省的区位优势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对浙江省建设海洋大省和海洋强省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应用现代物联网技术,结合水产养殖特色,构建一套水产养殖水质环境信息感知—无线传感网路和可视化监控—智能化终端控制和预警预报系统,实现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水产养殖,对构建具有鲜明浙江特色的现代水产养殖新格局,促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统计显示,到2010年,我省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480万亩,产量达到190万吨,净增20万吨;产值(一产)达到350亿元,新增130亿;出口额达到10亿美元,新增6.5亿美元。但随着我省土地资源紧缺,水产养殖池塘逐步老化、病害多发、效益下降等突出问题,如何提高养殖产品的品质、直接增加了渔农民的经济收入,实现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水产养殖产业成为我省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传统的粗放水产养殖方式,采用人工观察,单纯靠经验进行水产养殖的方法,很容易在养殖过程中造成调控不及时,反馈较慢,出现“浮头”和大面积死亡等惨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上述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水产养殖精准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要求。基于上述问题,本项目重点研究水产养殖水质和环境关键因子立体分布规律和快速检测技术、水产养殖智能化和可视化无线传感网络监控系统、开发水产养殖环境关键因子(温度、pH值、溶解氧、

污水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书

污水采样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HDJCZ-ZY-02-2016 版本:第一版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实施日期:2017年12月15日 北京市海淀区环境保护局监测站 2017年12月15日 1 目的 适用于环境监测中水质样品的现场采集工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2 编制依据 (依据标准: HJ 493-2009、HJ 586-2010、HJ 776-2015、HJ84-2016、HJ 637-2012、HJ 828-2017 、HJ 503-2009、HJ694-2014、HJ 505-2009、HJ484-2009、GB/T 14204-1993) 3 采样设备 4 采样程序 5 采样的安全防护 1·0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环境监测中水质样品的现场采集工作 2·0 一般事项: 本指导书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 规范》HJ/T91-2002、国家环保总局标准HJ/T 52-1999《水质河流采样 技术指导》和北京市海淀区环境监测站《质量手册(2016年版)》。3·0 采样设备

水质采样可选用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样器、泵式采水器、自动采样器或 自制的其它采样工具和设备。场合适宜时也可以用样品容器手工直接灌 装。 3·1 样品容器 使用硬质玻璃、聚乙烯、石英、聚四氟乙烯制的带磨口盖(或)塞瓶,原 则上有机类监测项目选用玻璃材质,无机类监测项目可用聚乙烯容器。4·0 采样程序 现场采样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接受采样任务单 采样的准备 现场采样的实施 样品的交接 4·1 接受采样任务单 根据北京市海淀区环境监测站《质量手册》2016年版的规定,采样人员从 站长室接受采样任务单后,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的时间、地点、采样频 次、采样项目等内容。 4·2 采样的准备 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内容,从样品室领取合适的采样工具、足够的样品容器 和现场固定剂等用品。并逐一清点。 4·3 现场采样的实施 4·3·1样品的采集: 、硫化物、油类、悬浮物、在分时间单元采集样品时,测定pH、CODcr、BOD 5 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采样,只能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4·3·1·1 采样方法: 4·3·1·1·1 不同水体的采样方法 a. 从管道、水渠等落水口处取样:从管道、水渠等落水口处取样,直接用 容器或聚乙烯桶,要注意悬浮物质分取均匀。 b. 从排污管道中取样:在排污管道中采样,由于管道壁的滞留作用,同一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与控制技术及工程示范主题 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 滇池环湖截污治污体系联合运用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等两个课题 申报指南 水专项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五月

一、指南说明 本课题采取公开发布指南,评审方式择优选择课题承担单位。此次发布的课题申请指南为根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之主题--《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与控制技术及工程示范》的项目-《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的实施方案要求编写。 1、项目总体目标 围绕滇池水环境治理总体需求,针对主要水环境问题,结合流域“十二五”水环境质量改善及水污染负荷削减目标,在流域层次上,开展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研究,并进行规模化工程示范,形成高原湖泊流域污染源综合治理技术体系、重污染型高原湖泊入湖河流污染治理技术体系及高原湖泊规模化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建立高原湖泊水污染防治科技支撑技术平台;以科技进步引导建立严格、有效的全流域水污染控制综合配套集成矩阵式环境经济政策,为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撑。建立覆盖150 km2入湖河流小流域的大型科技示范区,示范区内全面实施 2

控源截污减排,示范区入滇河道水质由劣V类提高到Ⅳ类;滇池草海水质改善,实现规模化生态修复和有效管理;“政、产、学、研”结合治理机制全面实行。 2、总体研究内容与任务分解 依据“十二五”滇池治理的科技需要,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分4个层次开展“十二五”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的研究内容设计与任务分解。 (1)“十一五”控源治污工程提升改造的技术支撑 对现有控源治污工程的提升改造提供技术支撑,主要包括滇池环湖截污治污体系联合运用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和流域入湖河流清水修复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两个课题。 (2)“十二五”治滇重点工作的技术支撑 为“十二五”地方治滇拟开展的重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研究,主要包括滇池流域农田面源污染综合控制与水源涵养林保护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滇池水体内负荷控制与水质综合改善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滇池草海生态规模修复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外流域补水 3

池塘水环境生态调控方法

池塘水环境生态调控方法 在当今集约化高密度高投饵的水产养殖模式下,水质恶化、病害增多药残问题突出。养殖水体净化能力下降、缺氧和有毒代谢物增多等等,严重影响养殖水产品的健康生长。应此如何利用各种水质调控措施消除这些不利应素,为让我们的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维持池塘生态环境就显得由为重要。以下就池塘水体及生态环境调控的三种方法供参考。 1、物理调控法 冬天干塘清淤,提高池塘肥力延缓池塘老化。干塘后经过冬天严寒风吹日晒,能杀死寄生虫和病原体。最重要的是有更多的氧气氧化分解底泥,消除中间还原物的产生,对经后养殖时的水环境的调节有重要作用。 适当注换水保持水质清新,保障水源质量,做到春浅(50厘米)、夏满(平台坡面80厘米)、秋勤(勤换水)。从而使养殖水体的生态系统得到改善。当池塘失控恶化时换水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加注新水后可以冲淡池中的有机物,平衡池塘生物量增加氧气。 使用机械增氧,让水上下对流增加和氧气的接触面,也就增加了水中的氧气。使用增氧机要做到三开、两不开、一随时。三开机晴天中午开机(2小时),阴天清晨开机(4小时),连续阴雨半夜开机(12时—8时),两不开机不论天气傍晚不开机、阴雨天中午不开机。缺氧浮头随时开。如傍晚浮头则开机后一直到明天清晨。(物理调控的好处是不给养殖环境带来污染,但是会增加生产消耗。) 2、化学调控法 化学调控就是利用化学特有的性质来改善养殖水环境的不利因素,第一个方法合理施肥,施肥可以增加池塘的生物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水质,使池水透明度适中增加浮游植物。而浮游植物在水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氨氮经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施肥的方法是抓两头、带中间、重基肥、巧磷肥。抓两头就是春秋两季用有机肥,夏天用无机肥,重基肥就是清塘后的第一次肥料要施得重,施磷肥时PH值要在7.5—8.5,不能低也不能高,比如石灰清塘后要隔10天到15天再施,不然造成磷肥失效或肥力降低。施有机肥时要加微生物制剂发酵或生石灰消毒后再用。 第二个方法化学增氧,指在突发情况下,如断水停电池塘浮头时。要用化学增氧,市面上有过氧化钙、过氧碳酸氢钠全池泼洒。 第三使用生石灰,生石灰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好的水质改良剂,定期使用它可以调节PH值增加水体硬度,培植浮游生物沉降有机质改良水质,同时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一般要求每个月用一次,每立方米用10—15克,使用生石灰要注意以下几点。新开挖的塘和清淤后的塘不能用生石灰,因为没有淤泥缓冲力比较弱一般不使用生石灰。生石灰在使用时要选择晴天上午现配现用,下午3点以后和下雨或天气闷热水温28度以上不能用。生石灰还不能和酸性的漂白粉同时使用,也不能和敌百虫一起用,因敌百虫遇钙会起化学反应变成敌敌畏,毒性增加危害养殖水产品。定期使用含氯杀菌消毒剂起到灭菌杀藻的作用(化学调控的优点是见效快。缺点是治标不治本,用量过大还对养殖环境造成污染,用得不好还会带来损失。) 3、生物调控法 就是利用生物来调整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

地下水样品采集技术指南

地下水样品采集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二〇一三年七月

目录 前言1 1适用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和现场监测1 5 监测报表格式8 附录A水样保存、容器的洗涤和采样体积11 附录B地下水采样参考方法13 附录C土壤采样技术22 附录D常见的采样器具及其所适用采样的样品种类22

前言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保护地下水环境,规范地下水样品的采集过程,保证地下水样品的代表性,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地下水样品的采集、保存及现场监测质量保证等。 本指南附录A、B、C、D为资料性附录。

地下水样品采集技术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地下水水样采集、保存及现场监测质量保证等内容,适用于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场地地下水的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2997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GB12998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GB 12999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DZ/T 0064.2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HJ/T 164-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DD 2008-01 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 GBJ 145 土的分类标准 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术语和定义 3.1地下水环境监测 指通过采集并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水样,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及监测点位附近水质动态变化情况。 3.2地下水样品采集 指通过使用适当的工具,从地下水监测点位中取得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样品。 4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和现场监测 4.1 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4.1.1 确定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的原则 依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监测井使用功能,结合当地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实际情况,力求以最低的采样频次,取得最有时间代表性的样品,达到全面反映调查对象的地下水质状况、污染原因和规律的目的。 4.1.2 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背景值监测井和区域性控制的孔隙承压水井每年枯水期采样一次。污染控制监测井逢每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各一次,全年两次。作为生活饮用水集中供水的地下水监测井逢每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各一次,全年两次。 同一水文地质单元的监测井采样时间尽量相对集中,日期跨度不宜过大。

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的技术方案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产养殖智能化监控技术与系统 ※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养殖经验丰富,养殖技术普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调整了发展重点,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量约占世界养殖产量的80%。已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另外国内市场的消耗量也在加大,沿海、沿江、珠三角、长三角一带是水产品主要市场,总体来看我国是一个水产养殖大国。 并且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繁荣农村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已明确将“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和“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纳入优先主题,因此,建设现代化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水产养殖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水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现状及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水产养殖生产经 营者多以追求产量和近期经济效益 为目标,养殖密度过高,滥用药物, 养殖病害和工业污染呈逐年加重之 势,加上水产养殖池塘逐步老化和保 护养殖环境意识淡薄以至于水域环 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产品质量 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水产养殖业可 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如何提高养 殖产品的品质,增加经营者的经济效 益,实现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水产养殖产业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而传统的粗放水产养殖方式,采用人工观察,单纯靠经验进行水产养殖的方法,很容易在养殖过程中造成调控不及时,反馈较慢,出现“浮头”和大面积死亡等惨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上述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水产养殖精准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要求。 影响水产养殖环境的关键参数有水温、光照、溶氧,PH、ORP、余氯、浊度、电导率、盐度等,但这些关键因素即看不见又摸不着很难准确把握。现有的水产管理是以养殖经验为指导,也就是一种普遍的养殖规律,很难做到准确可靠,产量难以得到保障。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市场调节失控,竞争越来越激烈,掌握准确可靠的养殖数据,科学养殖,提高产量与品质,势在必行。 ※系统概述 上海诺博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养殖现场考查和大量研究实验,针对水产养殖环境对象具有的多样性、多变性、以及偏僻分散等特点,研发出一套基于无线移动通信和测控技术的远程数据采集和信息发布系统方案。本系统可以实时测量水体参数,实现水产养殖数值化、信息化的连续监测和自动报警,让经营者能实时在线了解养殖环境水质的变化。并

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书

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书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水貭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 (依据标准:HJ/T92-2002、HJ/T91-2002、HJ/T52-1999) 1·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环境监测中的现场采集工作 2·一般事项: 本指导书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国家环保总局标准HJ/ T52-1999《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 3·器具 a.采样设备 水质采样可选用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样器、泵式采水器、自动采样器或自制的其它采样工具和设备。场合适宜时也 可以用样品容器手工直接灌装。 b.样品容器 使用硬质玻璃、聚乙烯、石英、聚四氟乙烯制的带磨口 盖(或)塞瓶,原则上有机类监测项目选用玻璃材质, 无机类监测项目可用聚乙烯容器。 4.采样程序 现场采样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接受采样任务单 采样的准备

现场采样的实施 样品的交接 a接受采样任务单 根据贵州博联检测公司《质量手册》2013年版的规定, 采样人员从接受采样任务单后,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 的时间、地点、采样频次、采样项目等内容。 b.采样的准备 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内容,从样品室领取合适的采样工 具、足够的样品容器和现场固定剂等用品。并逐一清 点。 c.现场采样的实施 d.样品的采集: 在分时间单元采集样品时,测定pH、CODcr、BOD5、硫化 物、油类、悬浮物、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采样,只能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5’采样方法: 不同水体的采样方法 a.从管道、水渠等落水口处取样:从管道、水渠等落水口 处取样,直接用容器或聚乙烯桶,要注意悬浮物质分 取均匀。 b.从排污管道中取样:在排污管道中采样,由于管道壁的 滞留作用,同一断面不同部位流速有差异,污染物分

池塘养鱼水质调控技术措施

xx 养鱼水质调控技术措施 一、xx 的几种水色 1.茶褐色水色 这是养殖生产中理想的水色,池水浮 游植物以单细胞硅藻、隐藻为主,各种生物的组成比较平衡,而且生长旺盛,繁殖迅速,所以天然饵料的质量与数量都好,另一方面,由于溶氧高,生物的代谢废物少。 2.xx 水色 这是养殖生产中第二种理想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硅藻为主,绿藻次之。 形成优势种时,水体pH 值适宜,氨态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较低或无,浮游动物只有少量的枝角类、无节幼体、纤毛虫和轮虫,水质清爽,池角不产生浮膜。 3.淡绿色水色这是养殖生产中的第三种理想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绿藻、裸藻为主,水体透明度适宜,水质的各项理化指标均正常,水质清爽,池面没有浮膜。 4.xx 水色 这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中大量的多细胞蓝藻繁殖形成绝对优势种,而且密度较大,水质浑浊水体透明度较低,池塘下风处水表层常聚集有大量的同样颜色的悬浮泡沫。这种水对生产不利。 5.红色水色 这也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池水浓淡分布不匀,成团成缕。水中以枝角类大量繁殖的浮游动物为主,浮游植物量很少,溶氧量很低,水体一般较瘦,严重时水面颜色泛红,水体pH 值偏低,亚硝酸盐偏高。这种水色对生产极为不利。 6.灰色水质这也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这种水色在温暖季节出现表 明 水质已恶化,大量的浮游生物刚刚死掉。

二、调节水质的主要措施1.水质调节的常规方法(1).适当施肥: 根据xx 的状况掌握施肥量: 其一是池水的溶氧量。对于几种鲤科养殖鱼类,要求在温暖季节溶氧量每天的最低 值(清晨、日出前)大致为3 毫克/升,生产中习惯用的掌握法是在生长旺季保持鲢 鱼和鳙鱼3-5 天轻浮头一次(以清晨4 点钟前后浮头,日出后很快 '下去为适 宜)。其二是浮游植物的数量。生产中一般多沿用较简便的方法,即根据透明度和水色加以判断。鲤科鱼类养殖在温暖季节要适度肥水,正常透明度应在25-30 厘米,水色应为茶褐色、黄绿色、淡绿色。透明度过大、水色过淡要加大施肥量,反之透明度过小、水色过浓就要减少或停止施肥。 基肥的用量一般为有机月巴250-400 千克/亩,在专门为调节水质而施肥时,应以化学肥料为主,磷肥、氮肥是绝大部分水域中经常不足的营养成份,一般每亩施磷肥、氮肥各为 1.5 2.5 千克。追肥施用的时间在晴天下午2-4 时较适宜,一般10-15天施一次,天气闷热和阴雨连绵、鱼吃食不旺和暴发鱼病时,要少施肥或不施肥。施肥要尽量“少量 多次”并要坚持巡塘制度,以便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施肥量。 钙肥有杀菌、消毒、净化水质、调节pH 值等多种功效,在 6、7、 8、9月份定期全池均匀泼洒,时间一般为每隔20 天每亩用10-15千克泼洒一次。 (2).加注新水: 这是调节水质的最有效、最主要的措施,在6-9 月份生长旺季,一般鱼池每7-10 天就要加新水一次,早春和晚秋也要每10-15 天加一次,每次加水20-30 厘米。 具体操作时要根据池水肥度,鱼群浮头情况和池塘渗漏情况而灵活掌握。发生泛池时,紧急注水是最实际、最有效的办法,而当池水恶化时,大量注水或大量换水(池水也是一个改善水质的有力措施。

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调控技术

人们由于缺乏水生态系统保护意识、片面强调养殖产量的增加和养殖规模的扩大,一些养殖水 体出现富营养化,导致蓝藻爆、赤潮(红潮、黑潮、黄潮)爆发,养殖效益下降、生态系统退化。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 1、投饲量加大,随着养殖时间的推进,养殖动物的增长,饲料的投入量就随之加大,残饵 的堆积,营养物质的大量涌现。外源投入品副产物加大了水体的承载量,水体自净能力下降。 2、微生物降解能力减弱,大量的粪便、残饵的堆积,微生物转化的能力处于一个超负荷, 这就出现了有机质的沉积速度远远大于微生物的降解能力,粪便、残饵越积越多,富营养化 形成。 3、有益藻减少,水中原生动物增加,随着养殖时间推进,水体的营养物质失衡,比如氮磷 比例失调,有益藻类营养源的不均衡,导致了藻类繁殖速度减慢,有益藻类的量减少,藻类 获取水里的营养物质的量也就随之减少,被分解营养物质无法全部被藻类利用,累积过多后 就出现了反馈抑制作用,造成物质循环受阻。 4、频繁的消毒,在养殖过程中频繁的杀虫消毒又不及时补充有益菌群,造成水体缺乏有益 微生物。从而有益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大大削弱甚至归零,使水体富营养化由于人为的干预出 现加速! 水体富营养化对养殖的危害 1、有害藻类爆发。由于水体的粪便残饵的堆积,微生物降解转化能力减弱,很多的物质就 以大分子有机物形态存在,小型的藻类无法吸收利用,但是如裸藻、甲藻、蓝藻等有害藻类 却能吸收利用,这种环境为有害、不良藻类提供了快速繁殖的条件,大量的裸甲藻及蓝藻爆发,导致水体pH值居高不下溶氧昼夜变化大。一旦遇到恶略天气倒藻直接导致水体缺氧养 殖动物浮头甚至翻塘,同时藻毒素大量产生。 2、水体化学耗氧量(COD)过大,由于水体有机物的大量堆积,就会出现有机物氧化分解 大量消耗水体溶氧,COD在整个氧消耗比例高达50%以上,是所有水体耗氧因子中的耗氧 绝对大户。 3、溶氧低下,水中有机质多不但COD耗氧多,还会导致水体发粘致使水体纳氧力降低,导 致了水体溶氧严重不足,不要说变天,就是晴朗天气,都会出现缺氧。 4、有害寄生虫(以有机碎屑为食的微生物)及有害细菌(厌氧菌)大量繁殖,病虫害的爆发。大多数有害微生物都是厌氧菌如果水体长期溶氧不足,厌氧菌会快速大量繁殖。 5、有毒物质大量沉积,出现氨氮、亚盐、硫化氢等等有毒有害物质大量沉积(聚毒层), 由于水体的氮源堆积过多,同时微生物转化能力不够,就出现了有机质堆积厌氧分解产毒。 水体溶氧不足,水体的氨化、硝化、反硝化循环受阻,养殖对象出现了亚硝酸盐中毒,其

环境水质监测采样方案.doc

水质监测采样方案 一、采样目的 为了加强分析人员的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根据《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HJ 494-2009 )的要求,在渭河草滩八路湿地公园段采样进行检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 x 河 x 段。 三、检测内容和方法 (1)检测点位确定 根据及《地表水和污水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在 x 河进入草滩段设置一个控制断面,一个点位进行取样详细见表 1、表 2。 表 1 采样垂线数的设置 水面宽垂??线??数说 ????明 ≤ 50m 一条(中泓) 垂线布设应避开污染带,要测污染带应另加垂线 二条 ( 近左、右岸有明显水 50~lOOm 确能证明该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流处 ) 凡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通量时,必须按本表设 >lOOm 三条 ( 左、中、右 ) 置垂线 表 2 采样垂线上的采样点数的设置 水 ????深采样点数说????明

上层指水面下 0.5m 处,水深不到 0.5m 时,在水深 1/2 ≤ 5m上层一点 处下层指河底以上0.5m 处 中层指 1/2 水深处5~ lOm上、下层两点封冻时在冰下0.5m处采样,水深不到0.5m 处时,在 水深 1/2 处采样 上、中、下三层三凡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通量时,必须按本表设置采>1Om 点样点 (2)采样方法 根据《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14581-93)的要求进行采样。 (3)测定项目 检测项目为:水温、流量、 PH、电导率、溶解氧、透明度、 BOD5、 COD、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总大肠杆菌、高锰酸盐指数、磷酸盐、硫化物、氨氮、悬浮物、碱度、钙、钙 和镁、酸度、亚硝酸盐、硝酸盐、动植物和石油类、硫酸盐、水质苯系物、挥发酚、苯胺类 化合物、六价铬、总磷、氯化物、总氮、水质甲醛、总残渣、矿化度、全盐量、氟化物、总铬、游离氯和总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臭氧、氰化物、钴、镍、汞、砷、硒、铋、锑、 铁、锰、铜、铅、锌、镉。 四水样采集 (1)采样工具 采样器材主要是采样器和水样容器。关于水样保存及容器洗涤方法见表3。 表 3 水样保存和容器的洗涤 ( 部分 )

水质管理——PH值的调整方法

水质管理——PH值的调整方法 调整PH的目的 养鱼先养水,这句话大家不陌生,但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呢?我的理解是:养水是指养殖用水的内在质量。我们用来“养水”的办法很多,比如,建立健全的硝化系统,培养出优质硝化细菌,水中添加氧气,和各类营养成分,通过检测毒素和微量元素而达到控制水中各种物质的含量,我们也可以借助其他一些手段间接观测水的质量。比如pH值(KH GH NH3+NH4 NO2 NO3 )测量。 那我们测量pH值得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要测量ph值?如果pH值不合乎我们鱼类的最佳生存要求怎么办?是不是直接调节pH值或是加入一些物质调节就可以呢?下面我与大家一起思考。 在我们养鱼水中,如果pH值出现了波动,那肯定是水质出现了变化而带动了pH值发生了变化,如果此时直接调节pH值再标准也不能解决水质的问题,虽然pH值调到了正常,但是水中的硝酸盐或其他有毒物质不但不会减少的,相反有的会因为pH的变动而加速累计。 关于水质的好坏与pH值的测量,我引用一句话说明,可能不是很恰当,但愿能说明白问题,——“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水体之中”。我们监测pH值的目的也不是在于单纯调节指数的高和低,,而是通过其指数的高低知道水质的变化情况,从而调整好水质,用调整好的水来改变pH值。所以现在很多鱼友测量pH值的目的,是为了调节pH值而调节pH值,是非常错误的,是不懂其养水的原理而为之。 尤其是调节跌酸水质,更不能单单的从pH值上下手,他需要一个有主有次综合的办法去调理水质,首先要弄明白在养殖水中跌酸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再从根本上下手。看看是否因为硝化细菌数量增多,氧化作用下生成的硝酸过多,溶于水后产生H+使水质变酸,最终积累下硝酸盐水质老化的原因,还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硝化系统引起的跌酸 在弄明白了跌酸的主要原因后,针对其做出动作,而不是一概而论的。 先谈谈主要的吧——硝化系统过强而引起的跌酸: 在治理本质的基础上(降低硝化作用)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辅助手段,减少氨源,(换水)加强水体KH值,KH值不等于暂时硬度,他是形成暂时硬度的必要条件,它在水中的作用主要是缓冲PH值的变化,KH值之所以起到缓冲作用,是因为HCO3能发生可逆的水解平衡反映。 请看:HCO3-+H2O ---> H2CO3+OH- KH值与水的硬度更没有关系。 比如饲养密度,喂食量,以及适量的换水等等,从根本上调理水质达到各项指标,只要把水质慢慢的调理到我们所要的地步,pH值也会慢慢的到达我们预期的数值。(我说的这些,是

成参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成参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水质是影响池塘养殖刺参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直接决定了养殖成败,对水质进行科学调控,是减少刺参病害,提高养殖效益的有效措施。 1、科学换水 保持适当的水深和换水量,是改善水质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换水不仅可以增加水中溶解氧,降低代谢废物的浓度,还能调节池水盐度与pH,改善池水生物组成结构。在一定限度内,换水量越大,刺参生长越快,成活率越高。 (1)换水方法通常的换水方法是:3月份到6月中旬,池水不宜过深,以充分利用阳光照射,加快水温回升,增加底层溶解氧,促进浮游单胞藻和底栖硅藻的繁殖,一般日换水10~20%,保持水深1.2~1.5m;6月下旬到9月中旬,随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换水量并加深水位,日换水从20%逐渐升至50%以上。其中水温最高的7~8月份,刺参多数已进入夏眠阶段,水温一旦过高或底质情况太差,很容易造成大量死亡,所以这一时期在遵循水质好、温度低、盐度等因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能自然纳水的池塘要有潮就纳、有水就进,无自然纳水条件的池,每天也要机械提水,保持水质清新,水深始终维持在2m以上的最高水位,为刺参营造良好的夏眠环境。夏眠过后,随着水温的下降,可将日换水量渐减至20%以下,水位降至1.2~1.5m。冬季刺参摄食量小,代谢弱,对水质污染较轻,主要是维持池水的稳定,可少换水,或只进水不排水,保持2m以上的最高水位即可。 (2)换水时注意事项 ①要有拦污设施池塘注水口设置40~60目筛绢网,海边抽水口最好也设拦污网等设施,防止自然水域中的敌害生物、杂物及油类进入池塘。 ②换水前注意海区和池塘水质情况如发现自然海水受到污染、发生赤潮等情况,要暂停换水。大雨过后,从陆地入海的淡水常带有农药等有害物质,并且pH常会大幅下降,也不要急于进水,待海区水环境恢复正常后再纳水。如发现池内水质恶化、刺参发病等情况,要立即大换水。 ③防池水盐度骤降暴雨前应将池水加到最高水位,雨后立即将表层低盐度水排掉。因刺参属狭盐动物,短时间盐度降幅过大,易引起溃烂甚至死亡。为此,可在排水口处设内低外高两道闸门,平日排水两道闸门均提起,降雨时关闭内闸,开放外闸,使表层的低盐度水从内闸上部溢出。 ④注意换水时间夏季高温期,尽量在夜间或凌晨换水,以降低池塘水温。有条件的地方可向池内添加深井水降温。 2、保持优良水质 池水要有一定肥度,达到“肥”、“活”、“嫩”、“爽”的感观标准,水色以浅黄褐色或浅黄绿色为好。池内保持充足的浮游生物含量,可增加水中溶解氧,吸收有毒物质,提高池水的自净能力,维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有利于水环境的相对稳定,对优化养殖环境,改善水质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一定肥度的池水还可使刺参避免受强光直射,改善刺参的栖息环境。故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池塘水质变化情况及时追肥。追肥时机要根据天气情况来定,一般在晴天时候为宜。为保证水质,在养殖期间一般不提倡多施用化肥,提倡多使用有机肥水产品,如“汉宝生态肥”或“汉宝淝”来进行肥水,肥水效果好,且对水质无污染。 3、做好水质监测 每天都要观察池塘水质情况,定期对一些主要理化因子进行检测。保持池水盐度26~3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