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经济学复习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22
第一章绪论一、运输:人员或物品借助于运力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生的位置移动。
二、运输业的形成◆运输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机械运输业的产生作为标志三、运输业的发展四个阶段:水运为主阶段(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铁路为主阶段(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综合运输体系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四、运输业的特点运输劳务不具有实体性运输劳务具有即时性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可替代性运输劳务的他率性运输劳务计量的特殊性运输生产过程具有流动性准公费服务特性五、运输业的性质(详细看书了解)物质生产部门论:19世纪中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运输业的物质生产特征▪运输业纯粹是实现劳动对象在空间上转移的物质生产部门。
▪运输改变商品的使用状态,完成消费的准备。
▪运输业所出售的产品是人和物在空间场所的变动。
第三产业论:1940年1、以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为代表,于1940年提出的划分方法按产业距离消费者的远近程度划分按产品是否有形进行划分按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否可以分离进行划分2、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划分方法生产活动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生产活动是对自然资源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生产活动是直接提供劳务效果本身的,即为了满足人类更高层次需要的。
基础设施论: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
社会公益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级差效益具有商品属性具有网络经济和规模经济特性第二章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一、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综述1、古典区位论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杜能假设:♦一个城市位于一大片平原地区的中心,该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是完全相同的;♦城市负责供应必需的工业品,城市周围的土地则种植各种农作物以供应该城市消费;♦城市与周园地区只依靠道路联系,并且从任何一点到城市都是直线运输,农产品运到城市的运输费用与其重量和距离成正比。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理论的核心内容:判断一个地方是否具备工业区位,要看那里的生产成本是否最低。
运输经济学重点第1章绪论1.运输经济学是怎样一门学科?答:(1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探讨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2运输经济学是要用经济理论与方法,去研究如何有效地在交通运输和其他经济活动之间分配资源,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已经分配用于运输部门的资源;(3也可以说,运输经济学研究特定范围内,即与交通运输有关的经济关系。
2.运输经济学的发展在最近几十年出现了哪些主要的变化?答:(1研究范围扩大,综合性日益加强;(2过去一向以政策论和经营论为主的发展线索有所改变;(3强调运输需求分析;(4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5与经济学和地理学等主要学科的关系发生了一定变化3.运输经济学目前包括哪些主要研究领域?答:(1运输经济基本理论;(2运输需求与供给;(3运输成本;(4运输价格;(5运输政策4.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1运输产业的基本理论;(2运输经济规律(3运输需求与供给;(4体现上述理论、规律和供求的基本原则、制度和具体方法。
5.如何学习和研究运输经济学?答: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系统理论是学习和研究运输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第2章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1.如何理解运输的涵义?运输有哪些分类?答:运输是一项范围非常广泛的经济活动。
从运输的对象来看,可以分成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从运输任务完成的主体来看,可以分成旅客或货主利用自己的运输工具完成的“自有运输”和由专门从事经营性运输的运输工具完成的“公共运输”;从运输方式看,运输业可以分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不同的运输部门。
从运输涉及的经济空间范围看,又可以分成市内运输、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的运输、城市间运输和乡村运输等;还有国内运输和国际运输之分。
此外,从生产过程来看,可以分成属于生产过程之内的“内部运输”和生产过程以外的“外部运输”。
2.运输产品是什么,它与“人公里”、“吨公里”这些统计单位有什么区别?答:(1运输产品是位移(2区别①位移是货物或旅客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而人公里和吨公里只是这种变化在人数/重量和距离方面的一个度量单位;②位移是具体的,而人公里和吨公里是抽象物,只表示共性内容;③位移包括运输的完整过程;而人公里和吨公里无法包括这些内容;④相同的位移可能产生出不同的人公里和吨公里数。
运输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运输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述一、运输:人员或物品借助于运力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生的位置移动。
二、运输业的形成:1、运输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2、机械运输业的产生作为标志三、交通运输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水运为主阶段(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2、铁路为主阶段(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3、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4、综合运输体系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四、运输业的特点:1、运输劳务不具有实体性2、运输劳务具有即时性3、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可替代性4、运输劳务的他率性5、运输劳务计量的特殊性6、运输生产过程具有流动性7、准公费服务特性五、运输业的性质1、物质生产部门论:19世纪中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
2、第三产业2、基础设施论: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
基础设施:国家为发展生产和保证生活供应创造共同条件及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设施和机构的总称。
第二章区位经济理论发展阶段(一)古典区位理论 P25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假设:运输费用即运输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布局的影响2、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生产集聚力是影响生产成本的三个最重要的因素。
(二)、改进区位论主要理论:市场区边界区位理论、综合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相互作用理论等。
(三)、区域经济理论主要理论:部门结构理论、 增长极理论、 “生长轴”理论、点—轴—带开发理论、第三章运输需求一、运输需求: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二、运输需求特征派生性、波动性、可替代性、规律性、广泛性、多样性四、利用需求弹性五种情况分析具体问题p68第四章运输供给一、运输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运输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运输产品或服务。
绪论1 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核心思想——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2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有利于劳动的地区分工和市场专业化●促进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沟通了国家、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扩大了对外贸易,密切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增强了国家的国防实力3运输业的经济特征:1、产品无形,不改变运输产品的属性2、时间与空间上不可替代,生产消费同时进行3、国民经济的基础结构4、运输生产既创造价值,也创造使用价值第二章运输需求1 需求●定义: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某一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条件:购买欲望;支付能力3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下,用图形来描述一种物品的市场价格与该物品的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
4 需求规律——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购买者便会趋向于购买更少的数量。
5 需求函数——商品需求数量和各种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Q=f(P)P为商品的价格;Q d为商品的需求量。
2 运输需求特点●派生性:运输需求是一种派生出来的需求●广泛性●多样性:运输服务提供者必须适应运输质和量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空间特定性:运输需求是对位移的要求,而这种位移是运输消费者指定的两点之间带有方向性的位移。
产生了运输需求的两个要素:流向、流程;流向和流程●时间特定性:客货运输需求在发生的时间上有一定的规律性时间特定性的另一层含义是对运输速度的要求。
产生了运输需求的两个要素:流时、流速●部分可替代性6 需求弹性1)弹性(Elasticity):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中某一种的反应程度的衡量。
核心:/E=/Q QZ Z,其中Z为影响因素2)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交通运输科学研究的两个方面:1)工程技术方面:研究提高运输工具的技术性能,改善交通设施的条件,即车辆工程学、道路工程学与交通工程学等2)运输经济分析:研究运输与生产活动、消费支出、运输价格、经营管理、交通规划等的关系2.运输经济学: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采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
3.运输经济学及其相关学科:运输经济学;运输地理学;运输规划学;运输工程学;运输经营管理学4.运输经济学的研究领域:1)运输的发展及意义,包括:运输发展过程、规律、趋势和它在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的中的作用、意义等2)运输需求与供给,包括: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需求与供给平衡理论等3)运输成本和价格,包括:运输成本,运输价格的组成、制定和管理等4)运输市场,包括:市场基本理论、国内运输市场和国际运输市场的分析等5)运输企业,包括:运输企业性质、特点、经济功能、运输业经济管理和发展战略等6)运输历史和运输政策,包括:运输政策的演变、历史评价、各种运输政策的研究等7)运输项目投资、评估和经营,包括:运输业及基础设施的投资立项、成本效益分析(CBA)融资、评估、经营等8)城市运输问题,包括:城市交通运输分析、配置、经济评价及交通拥挤等9)运输与可持续发展,包括:城市交通运输分析、配置、经济评价及交通拥挤等;5.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承认稀缺性的现实存在,并研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以便最有效地利用资源。
这一点是经济学独特的贡献。
6.稀缺与效率:经济学的双重主题——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这个定义的背后隐含了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即物品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地利用它们的资源。
7.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企业、家庭等单个实体的行为:单体如何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亚当·史密斯是经济学这一分支的创始人。
运输经济学部分第三章:1、运输需求的六项要素:流量,流向,流程,流时,流速,运价,运输需求的结构。
2、运输需求产生的原因:旅客需求:公务、商务、探亲、旅游货物运输需求: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产地的分离生产力布局与消费者群体的空间分离地区间商品质量、品种、性能、价格上的差异3、运输需求的特征:派生性,广泛性,多样性,不平衡性部分可替代性:外部替代:用运输以外的方式,使得运输需求消失内部替代:用另一种运输方式替代4、影响货运需求的因素:(1)经济因素: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经济规模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运输市场(具体的看第三章PPT)(2)政治、体制、政策因素,(3)技术因素,(4)运输网络与运输能力,(5)人口增长与分布5、运输需求弹性:运输需求弹性:用来分析运输需求量随其影响因素变化而变化的反应程度,即它是运输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6、运输需求价格弹性影响因素:货物价值;货物的季节性;市场状况;资源分布;工业布局7、点弹性,弧弹性,交叉弹性,相关公式看书,例题看书和PPT8、运输供给的内容:运输供给量;运输方式;运输布局;运输经济管理体制9、运输供给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科学技术因素10、运输方式的评价指标:运输成本;运输能力;送达速度;经济里程11、运输成本考虑因素:投资(规模);运输密度(决定运输能力);运输距离(速度与效益);能耗与人工12、各供给方式间的基本关系:某一供给方式垄断;两种供给方式间的竞争;各供给方式间的分工与协作13、协作系统的联动效应:占主导地位的供给方式所产生的联动效应大,处于辅助地位的供给方式所产生的联动效应小14、运输路线的布局:运输路线走向;运输路线的类型;运输线路的技术标准15,、弹性,函数,相关例题看书和PPT。
16、运输需求预测原理及方法:惯性管理:趋势外推法、时间指数平滑法、移动平均类推原理:产值系数法,增长率法,产运系数法,乘车系数法相关管理:回归预测法第四章:1、运输成本的构成:人工费,设备费,燃料费,管理费,其他费2、影响运输成本的基本因素:(1)运输规模对运输成本的影响能够以低于加倍成本获得加倍产出,则称之为规模经济,如果加倍成本只能获得低于加倍产出,则存在规模不经济。
运输经济知识点总结归纳运输经济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运输市场的特点运输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具有诸多特点。
首先,运输市场具有一定的空间特性,即货物和信息需要通过特定的交通工具在空间中流动。
其次,运输市场由于运输工具的固定和可变成本都很高,使得市场具有天然垄断倾向。
此外,运输市场受政府监管较多,市场价格和服务质量往往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
2. 运输需求与供给运输需求是指用户对运输服务的实际需要,受制于商品流动的需求和物流配送的需求。
运输供给则是交通运输企业提供的运输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服务的提供。
对于货物运输而言,需求与供给的匹配程度对于市场的稳定和运转起到重要作用。
3. 货物运输成本货物运输成本与运输方式、距离、货物量等因素相关。
一般来说,货物运输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车辆和设备的购置成本等,可变成本则主要包括燃料和劳动力成本。
货物运输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货物运输价格的制定,也影响了货物流通的效率和成本。
4. 运输服务的市场竞争与价格运输服务的市场竞争是运输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通常由于运输市场的天然垄断特性,市场竞争程度较低。
政府往往通过政策手段来促进运输服务市场的竞争,保护用户的利益。
同时,价格也是一个重要的竞争策略,运输企业通过合理定价来吸引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来获得市场份额。
5. 运输环境与气候变化运输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也是运输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
气候变化对交通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港口设施受损,极端气候事件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影响等等。
同时,运输活动也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废气排放、水质污染等,从而影响环境可持续性。
6. 政府政策与监管政府政策与监管在运输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运输政策、价格政策等手段来引导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
同时,政府对运输市场的监管也是确保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
运输技术经济学重点知识复习资料PPT(计算):第二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一章运输技术经济学概论(这个不要啦!)1.技术的含义:技术是人们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
2.经济的含义:①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②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③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换、分配、消费等生产和再生产活动;④指节约、精打细算之意。
3.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4.经济效果:经济效果就是对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所作的关于劳动消耗量的节约或浪费的评价。
经济效益是指实现了的经济效果,即有用的效果。
5.运输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1.工程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2.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4.可比性原则5.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相结合6.定晟的经济效益与定性的经济效益相结合7.经济效益评价与综合效益评价相结合20、风险分析21、研究结论与建议五、儿种选择原则与方法1、规模选择经济规模/规模经济2、位址选择地区选择/地点选择原材料原则市场原则劳动力原则能源水源原则运输原则3、技术选择先进适用经济环保第七章方案选择一、备选方案及其类型(一)独立方案(二)互斥方案(三)相关方案1、完全互斥型2、相互依存型/互补型3、现金流相关型4、资源(资金)约束型5、混合相关型二、独立方案的选择用绝对经济效益指标进行方案筛选三、互斥方案的选择互斥方案的选择一般先以绝对经济效益方法筛选方案,然后以相对经济效益方法优选方案。
(一)相同寿命的方案选择(二)寿命不等的方案选择为了满足时间上的可比的要求,就需要对各备选方案的计算期和计算公式进行适当的处理,使各方案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为满足时间可比条件而进行处理的方法:(-)最小公倍数法:用净现值判据比较寿命不同的方案,计算期应取互比方案寿命的最小公倍数,以便在相同年限内进行比较,并假定每个方案寿命期终了,仍以同样方案继续投资,如有残值也应绘入现金流量图中,视为再投资的投入。
运输经济学复习要点一章1.运输经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2.按照运输化理论,目前我国运输发展处于什么阶段?3.举例说明:“运输工具发展的最终目的不应该仅仅是减少运输费用,而是降低生产成本。
”4. 交通运输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二章1.运输业的产品和所售出的东西是什么?运输产品(劳务)的特性是什么?2.什么是运输需求?运输需求的组成要素有哪些?3.运输需求有何特点?4.构成运输需求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5.旅客运输需求来源何处?6.什么叫派生需求?7.什么是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什么是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和单位弹性?8. 解析运输需求的变动与运输需求量的变动概念上的差别,并请举例说明。
9. 解析运输供给的变动与运输供给量的变动概念上的差别,并请举例说明。
10.每当节假日期间,旅客运输供给总是显得不足,试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并就如何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三章1.什么是运输边际成本2.影响运输成本的基本因素有哪些?3.运输成本是随什么的变化而递远递减?4.运价结构的类型与含义?5.运输价格管理的基本手段有哪些?6.目前,我国采取的运价管理形式有哪些?7.我国一般公路客运运价和一般公路货运运价分别属于定价形式?8.什么是价格歧视?请列举运输服务中的1-2个例子,并分析它们是否控制范围内所容许的价格歧视定价。
9.运输价格有哪些基本手段,举例说明。
五章1.运输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哪些?2.运输中介对运输业具有什么作用?3.运输市场的功能主要有什么?4.区分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
5.什么是运输市场?运输市场有哪些主要特征?6.简述你对当前我国运输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看法。
7. 简述运输市场的特性。
八章1.运输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什么?2.运输政策的主要作用哪些?3.简述运输投资政策与运输财政政策。
九章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2.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括哪些?3. 实现交通运输经济可持续的关键是什么?4.控制交通环境污染的行政监管措施有哪些?5. 当前,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优先方向是什么?6.道路交通运输产生哪几方面的外部性?如何将这些外部成本转化为内部成本?7.简述我国城市管理中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大连港:全国最大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中国东北部最大的油品和液体化工品港口可靠泊全球最大的汽车滚装船秦皇岛港:我国北方著名的天然不冻港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以煤炭、石油输出为主。
我国“北煤南运”大通道的主枢纽港天津港:中国最大的人工海港是环渤海港口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是首都北京和天津市的海上门户,也是亚欧大陆桥的东端起点。
是环渤海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港口。
我国最大的焦炭出口港最大的稀土金属出口港青岛港:全国港口行业示范“窗口”进口铁矿石吞吐量居世界港口第一位进口原油吞吐量居全国港口第一位集装箱装卸效率铁矿石卸船效率世界第一是我国仅次于上海、深圳的第三大集装箱运输港口连云港:为横贯中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的东部终点港,被誉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和新丝绸之路东端起点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上海港:目前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第一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密度最高、覆盖面最广的港口出口—钢铁、化肥、玩具、纺织品、废纸、日用品等。
进口—粮、煤、石油、铁矿石、木材等。
宁波港: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是中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
国际一流的深水枢纽港。
集装箱、矿石、原油、煤炭、液体化工 5 大中转基地和港口物流信息平台。
深圳港:海面开阔,风平浪静,是华南地区优良的天然港湾。
集装箱吞吐量,稳居我国内地第二。
货物吞吐量连续14年排行内地沿海港口第八名。
广州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华南地区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到2010年全港货物吞吐量达4.11亿吨,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3位全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254.6万标准箱,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4位。
湛江湾是个天然的湾,水深浪静是中国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运输最经济的港口是中国大西南和华南地区货物的出海主通道是西南沿海港口群的龙头港和唯一亿吨大港中国南方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的主要流通中心,泛珠三角地区连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佳海上物流平台。
运输的范围:运输与非运输;经济活动中的运输与非经济活动中的运输;“内部运输”与“外部运输”;古代运输与近现代运输。
运输创造了空间和时间的效用。
运输化过程中初级和完善两个分阶段。
※运输与国民经济:①交通方面的消费支出;②运输及与运输有关领域就业的人数和他们的收入;③对运输业的政府投资;④运输业中的国民私人投资数量;⑤运输业在税收方面的作用;⑥运输业带动其他产业产品消费的作用。
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
主要是工业;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门。
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运输产业特征:(1)运输业属第三产业,运输生产具有服务性(2)运输业具有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特征(3)运输业具有隐性社会贡献的特性(4)运输业具有特殊的时空特性。
交通运输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水运为主阶段(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2)铁路为主阶段(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3)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发展阶段( 20世纪30~50) (4)综合运输体系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运输化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1)前运输化阶段:运输工具十分简单;运输基础设施十分薄弱;运送的货物品种单调,数量也不多;大多数人的出行距离很短,空间范围也有限。
(2)运输化阶段:陆续出现日益先进的机器运输工具;逐日形成日趋完善的运输网络;大批量、多品种、长距离的货物运输;大范围、长距离的人员出行。
(3)后运输化阶段:运输也在GDP和总就业中的比重开始下降;货物运输和物流相结合,日益向精细化发展;旅客运输向高速化、舒适化、人性化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段提高,只能交通和一体化运输进一步发展;越来越重视运输与资源、自然和环境的和谐。
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及其评价:送达速度;投资效益;运输成本。
《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06年9月颁布)将全国沿海港口划分为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五个港口群体。
沿海五大港口群已基本形成主枢纽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其他港口三个不同层次的布局。
运输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实现位移的愿望和具备支付能力。
运输需求包含以下六项要素:1)对象,运输对象,运输的货种及旅客的类型。
2)流量,运输需求量,通常用货运量和客运量来表示。
3)流向,货、客空间位移的走向,产生地和消费地4)流程,运输距离,货、客空间位移起终点之间的距离5)流速,货、客送达速度,单位时间内平均的位移距离6)运价,运输单位货、客所需(能承担)的费用(价格)。
运输需求由旅客运输需求和货物运输需求所产生。
旅客运输需求可分为生产性与消费性旅行需求。
运输需求的特点:广泛性;多样性;派生性需求;与经济的相关性;时间与空间的不平衡性;部分可替代性(运输需求的部分可替代性分外部替代和内部替代)。
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经济因素;政治、体制、政策因素;技术因素 ;运输网的布局与运输能力;市场价格因素。
(1)需求函数 Q = Q (P, Y ) 需求函数的性质:非负性、单调性。
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Ed 反映了运输需求量对运输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表示为:其中: Q 、ΔQ —— 运输需求量及其变化值;P 、ΔP —— 运价及其变化值。
一般,Ed 也简称为运输的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或用 Ep 表示。
富有需求价格弹性:运价下降 1%引起需求量的增加超过 l %,此时,降低运价会增加总运输费用。
缺乏需求价格弹性:运价下降 l %引起需求量的增加不足 1%,此时,降低运价会减少总运输费用。
单位需求价格弹性:价格下降 l %会导致需求量增加 1%。
此时运价变动时,总运输费用保持不变。
QP P Q P P Q Q E d ⋅∆∆=÷∆÷∆=点弹性 —— 运输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εd ,即:弧弹性(中点公式) —— 需求曲线上某两点间的平均弹性 Ed ,即:(2)运输需求的收入弹性指当收人变化1%运输价格不变时引起运输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弧弹性 :运输需求收入弹性一般为正值。
因客运需求量Q 和居民收入水平一般按同方向变动,即居民收入增加时,消费性旅行需求增加。
(3)运输需求的交叉弹性即互价格弹性,主要是指一种运输方式的价格每变化百分之一将引起的另一种运输方式的运输需求量变化的百分之几,用公式表示为:不同的交叉弹性值具有不同的经济意义:Eij > O , (可替代性)说明运输方式 j 的价格变动将引起运输方式 i 的需求的同向变动。
Eij = O , (相互独立)表明两种运输服务互不影响。
Eij < O , (互补性) 说明运输方式 j 的价格变动将引起运输方式 i 的需求的反向变动。
(4)运输需求的生产派生弹性E G,指(工农业)生产水平变化百分之一,运输需求量会变化百分之几。
生产派生弹性一般用于分析货运需求。
运输需求的生产派生弹性可用于总体运输需求分析,通过生产派生需求弹性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反映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正确比例。
QP b Q P P Q d ⋅=⋅∂∂=ε21211212211221122/)(2/)(Q Q P P P P Q Q P P P P Q Q Q Q E d ++⋅--=+-+-=Q I I Q I I Q Q E I ⋅∆∆=÷∆÷∆=21211212Q Q I I I I Q Q E I ++⋅--=j ji i i j P P Q Q E //∆∆=式中: G —— 生产水平⊿G —— 生产水平变化值。
E G一般为正值,说明运输需求量Q 同生产水平G 呈同方向变化。
※运输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运输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运输服务的数量。
运输供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运输生产者出售运输服务的愿望;生产运输服务的能力。
※运输供给包含如下四方面内容: 1. 运输供给量。
通常用运输工具的运输能力来表示,说明承运货物和旅客的数量与规模。
2. 运输方式 3.运输布局 4. 运输经济管理体制。
运输供给的特点 : 1)整体性 2)一定的公共性3)非贮存性 4)不平衡性(时间,空间,运输方向) 5)巨大的外部性与成本转移性 6)部分可替代性影晌运输供给的因素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技术因素,其他因素。
※运输供给的大小通常用供给量来描述。
运输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和一定的条件下,运输生产者愿意且能够提供的运输服务数量。
一般情况下,QS与P 同方向变化,即供给量随运价上涨而增加,随运价下跌而减少,这是运输供给的一般规律。
(1)运输供给的价格弹性ES :运输供给的价格弹性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运价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的灵敏程度,表示为:弧弹性:※由于运价同运输供给量同方向变动,所以供给弹性值一般为正值,这样,供给量对运价变化的反应可以用供给弹性值的大小衡量。
当Es>l ,运输富有供给价格弹性;Es<l ,运输缺乏供给价格弹性;Es=l ,具有单位供给价格弹性。
※如果供给曲线为直线,则过价格轴的供给曲线Es>l ;过供给量轴的供给曲线Es<l ;过原点的供给曲线Es=l ;平行于供给量轴的供给曲线Es=∞;垂直于供给量铀的供给曲线Es=0。
※影响运输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1)生产要素适应运输需求的范围大小:如果生产要素适应运输需求的范围大,则供给弹性就大;反之,供给弹性就小。
2)调整运力的难易程度 :一般来说,能够根据价格的变动灵活调整运力的产业,其供给价格弹性大;反之,其价格弹性就小。
3)运输成本增加幅度大小:如果一种运输服务增加供给引起的成本增加较大,那么,其供给弹性就小;反之,如果增加的成本不大,供给弹性就大。
※运输供给价格弹性的特点:l )与考察期间的长短有关2)与运输市场上供需的相对状况有关,当低需求量时,通常运输市场供给过剩,因此具有较大的供给价格弹性;高需求量时,通常运输市场供给紧张,即使价格上升,也无大量供给投人,因此供给弹性较小。
3)与运价波动的方向有关。
一般地说,运价上涨时,刺激供给增加,运输供给弹性较大;运价下跌时,供给并不情愿退出市场,只有实在难以维持,才被迫退出市场,故供给弹性较小。
Q G G Q G G Q Q E G ⋅∆∆=÷∆÷∆=S S S S S Q P P Q P P Q Q E ⋅∆∆=÷∆÷∆=21211212S S S S S Q Q P P P P Q Q E ++⋅--=运输供给的交叉价格弹性ESij ,即某种运输服务价格的变动引起的另一种运输服务供给的变动的灵敏程度,表示为:其中:ESij —— j 种运输价格变化引起i 种供给的变化的弹性值;Qi 、ΔQi —— i 种运输服务供给量及供给量变化值;Pj 、ΔPj —— j 种运输服务价格及价格变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