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指数RTF 文档
- 格式:rtf
- 大小:43.49 KB
- 文档页数:2
婴儿黄疸指数正常值(专业文档)1、新生儿黄疸指数正常值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孩子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那么,怎么区分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呢?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 (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即为正常。
另外,生理性黄疸的孩子除了皮肤黄染外,在食欲和精神方面都没有多大影响,而且一般在一个月内症状就会自动消除。
病理性黄疸的孩子不但有皮肤变化,通常还又哭又闹又拒奶,这种情况下家长必须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接受治疗,否则可能会引发核黄疸,后果非常严重。
2、小儿黄疸指数正常值一般小儿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黄疸指数是什么?人体血中的红血球老化后经代谢产生一些废物,其中一种称为胆红素的废物最后经由肝脏排出体外。
在医学上以血中胆红素的浓度来代表胆红素累积的程度,如胆红素浓度为12mg/dl,表示100CC的血中有12毫克的胆红素。
而医护人员解释病情时会以“黄疸指数”来简称胆红素的浓度,如黄疸指数12表示胆红素浓度为12mg/dl。
如果这种废物产生过多(如红血球破坏过度)或无法排出(如肝胆系统疾病造成排出异常)就会累积在体内,引起皮肤、眼白泛黄,也就是所谓的“黄疸”。
所以说黄疸是许多不同的原因,造成胆红素堆积在体内而形成的临床表现。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新生儿黄疸其实你们可以在网上查到相关的资料的。
新生儿黄疸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的。
生理性的一般会自行消退。
但病理性的真的要治疗的。
当血清间接胆红素如超过20mg/dl(342μmol/L,就是核黄疸了。
也就是说胆红素透过大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去将中枢神经细胞核染成黄色,所以叫做“核黄疸”。
神经细胞被它染色之后,即不能进行能量代谢,于是发生变性坏死。
因此得这种病的时候,症状多以神经系统的损害为主。
早期出现精神不振、嗜睡、吮奶无力,随之不食奶(拒奶),出现呻吟、尖叫样哭声、眼睛不活动(凝视);如再加深,则出现头向后仰、角弓反张、抽搐等。
对付核黄疸,关键是及时发现早期病例,才能争取及时到医院治疗。
否则,拖延了病情,即使经治疗后挽回孩子的生命,也往往留下脑损害的各种后遗症。
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不要让它发生,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小孩得了黄疸,要注意观察。
如果太黄了,要去医院检查的以排除是生理性黄疸。
别太掉以轻心。
宝宝因为肝脏功能还没有发育好,在出生的第一周内足月产的宝宝有百分之六十会出现黄疸;早产的宝宝则有百分之八十会出现黄疸。
正常的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周内有轻微的黄疸,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但是如果黄疸太重或持续的时间太长则要考虑到宝宝的身体有某些不正常的情形存在,这些情形包括一些发育上的生理问题,以及一些疾病,许多都是不可以忽视的问题,必需适当的面对及处理,以下就是把常见的造成宝宝黄疸的原因加以分析叙述:一、正常的生理性黄疸正常足月产的小宝宝,黄疽在第二到第四天出现,平均在第四到第五天到达高峰在一周到两周之内会消失,早产儿的黄疸持续会较久。
黄疸的颜色不能太深(黄疸的深浅可以请教医师,或由验血决定),胆色素的数值平均十一到十二毫克左右。
新生儿的黄疸大约是由脸部先开始,以后再严重时才会影响到身体与四肢手脚。
在正常柔和的日光下看起来比较准,日光灯下也可以做参考,如果发现身体躯干部份在黄疸时,黄疸指数大约七至八左右,如果膝盖以下的皮肤也出现黄疸时,指数就会超过十二至十五,己经要请医师决定是否要光治疗?正常宝宝会有黄疸的原因:婴儿体内产生胆红素的量过多,但是肝脏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不能分解排出这些胆红素,再加上有些正常经由胆道已经排出到了肠内的胆红素又再被婴儿的肠道吸收回到血液内,这些因素加在一齐都会使新生儿特别容易出现黄疸现象。
黄疸病护理常规主讲人:孔双双2010-7-2 4:00-4:45 因感受湿热病邪,阻滞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
以目黄、身黄、溲黄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肝、胆,涉及脾、胃。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道疾病等出现黄疸者,可参照本病。
(一)护理评估l.皮肤、黏膜、二便的颜色、有无传染性。
2.腹痛、出血。
3.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辨证阳黄证、急黄证、阴黄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疑似传染性疾病时,执行消化道隔离。
(3)发病期间宜卧床休息。
(4)口臭、齿衄、呕吐者,做好口腔护理。
(5)皮肤瘙痒者,保持皮肤清洁。
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6)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黄疸部位、色泽、程度、体温、血压、舌脉、二便以及有无呕吐、腹胀、腹水、神昏等情况。
2)24小时尿量少于500 ml或黄疸急剧加深者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3)言语不清、神昏谵语或四肢震颤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4)呕血、便血或高热烦渴、恶心呕吐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用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
神昏不能口服时遵医嘱鼻饲给药或保留灌肠。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低脂,低蛋白、清淡、半流质为宜,忌食肥腻、辛辣、烟酒之品。
(2)黄疸消退后可食健脾祛湿之品。
4. 情志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解除忧患,积极配合治疗。
5.临(症)证施护(1)肝胆湿热者,遵医嘱用中药泡水频服。
(2)湿困脾胃,腹胀满重者,可遵医嘱用葱熨法;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
(3)热毒炽盛,病势急者,按有关急诊护理进行。
6.并发症护理(1)呕血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为及时输血输液做好准备。
2)绝对卧床休息,保持适宜体位,使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
3)严密观察患者出血量、色、质、味,大便性质、颜色,神志,面色,唇甲、舌脉、汗出情况。
4)禁饮食,血止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婴儿30天黄疸值对照表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现象,根据病情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无需几天治疗即可消退,病理性黄疸需要特殊治疗。
可以从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中分析新生儿黄疸的30天对照表。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
如果孩子患了黄疸病,许多父母会特别担心。
婴儿出生后一周内,有50%的患者会出现可见的黄疸,这是新生儿的常见症状。
黄疸根据病情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会在两周内消退。
以下是婴儿黄疸值比较表的介绍。
婴儿黄疸值对照表可以与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进行比较。
一是生理性黄疸。
黄疸会在足月婴儿出生后2至3天出现,在4至5天达到高峰,并在5至7天内逐渐消退。
足月儿的血清胆红素少于221个单位,不会出现其他症状。
黄疸发生在出生后3至5天的早产儿,在5至7天达到高峰,并在7至9天逐渐消退,血清胆红素少于257个单位。
生理性黄疸时,血清胆红素每天增加少于85个单位。
二是病理性黄疸。
无论是足月婴儿还是早产婴儿,出生后24小时都会发生黄疸。
足月儿的血清胆红素大于221个单位,早产儿的血清胆红素大于257个,每天增加值大于85个单位。
病理性黄疸易复发,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4单位。
当我们了解黄疸的控制价值时,婴儿患有黄疸,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首先,必须判断黄疸的程度。
如果手掌和四肢也黄疸,则证明是严重的黄疸。
另外,观察粪便的颜色。
如果粪便是泥土,可以判断为病理性黄疸。
给新生儿多喝
水以清除体内毒素。
新生儿黄疸指数正常值是多少文章导读我们都知道黄疸是在新生儿当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现象,往往也是很多家长在宝宝出生时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但是一般黄疸在7到10天之后会自行的消退,有些婴儿黄疸情况可能会比较严重,但是我们会看到医生会根据新生儿黄疸指数来对新生儿黄疸是否严重进行判断,由于我们对医疗常识的了解比较少,不能及时的进行了解,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新生儿黄疸指数正常值是多少?新生儿黄疸指数正常值是多少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
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互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
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临床症状: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上面就是对新生儿黄疸指数正常值是多少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对新生儿黄疸就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一般在新生儿出现黄疸的时候,一定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对新生儿的肤色要进行观察,如果有黄疸的现象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治疗。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新生儿黄疸导语:新生儿发生胆红素代谢紊乱,致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而使皮肤、粘膜、眼球等处出现异常黄色的现象,称为新生儿黄疸。
那么当新生儿出现黄疸时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又该怎么办呢?下面就由jy135小编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发生胆红素代谢紊乱,致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而使皮肤、粘膜、眼球等处出现异常黄色的现象,称为新生儿黄疸。
据统计,6成的足月儿和8成的早产儿都会发生黄疸现象,前者通常在1周内发病,后者多发于出生胡24小时内。
新生儿黄疸主要由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生理性黄疸这是新生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有现象。
一方面,胎儿在母体为满足自身对氧气的需求拥有许多不成熟的红细胞。
出生后,这些红细胞会逐步破裂,将大量胆红素释放到血液中去,使得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远高于正常值。
另一方面,新生儿的肝脏还不那么健全,不能代谢如此多的胆红素。
这就造成了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1.母乳性黄疸母乳中含有可以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的孕二醇,这就降低了人体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从而发生黄疸现象。
其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在达到峰值后,新生儿继续出现黄疸现象并有加重趋势,哺乳后尤其加重,停止哺乳后黄疸现象有所减轻,但恢复哺乳后依旧加重。
此种黄疸不会引起新生儿身体不适,也不会影响其食欲,故对新生儿健康并无大碍,可用牛奶或奶粉代替母乳喂养,待病情有所好转后再给婴儿食用母乳。
2.溶血性黄疸此类黄疸是由亲子血型不同而产生,以ABO溶血最为常见,发病率大于10%。
亲子两代血型,与患病几率和严重性的关系,如下表:该类黄疸一般在新生后一天内发生症状,随时间推移,病情日趋严重。
4.感染性黄疸此病症是因为肝细胞被细菌或病毒所感染,代谢能力下降所致。
第十节新生儿黄疸讲稿儿科教研组尚启凤一、新生儿黄疸定义: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其原因很多二、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1、胆红素生成较多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8.8mg/kg,而成人仅为3.8 mg/kg.其原因是:①、胎儿期处于氧分压偏低的环境,故生成的红细胞多,出生后环境氧分压提高,红细胞相对过多、破坏也多;②、胎儿血红蛋白半衰期短,新生儿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20-40天,形成胆红素周期短。
③、其他来源的胆红素较多,如肝脏等器官的血红蛋白和骨髓中的无效造血的胆红素前体较多。
2、运转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刚分娩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影响血中胆红素与血红蛋白的连接,早产儿白蛋白的数量较足月儿为低,均使运送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3、肝功能发育未完善①、新生儿肝细胞内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含量低,5-10天后才达到成人水平;②、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移酶的含量低且活力不足,不能有效的将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酶结合成水溶性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③、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易致胆汁淤积。
4、肠肝循环的特性肠道内细菌数量少,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粪胆原、尿胆原;肠腔内葡萄糖醛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
由于上述原因,新生儿在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能力仅为成人的1%-2%,因此容易出现黄疸,尤其处于饥饿、缺氧、胎粪排除延迟、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等状态时,血肿加重。
三、新生儿黄疸的分类1、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的特点: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足月儿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
血清胆红素的标准:足月儿<205.2umol/L(12mg/dl)早产儿<257umol/L(15mg/dl)。
提出异义,因较小的早产儿胆红素<171(10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国外规定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0.59umol/L(12.9mg/dl),为界限,国内的限在205.2-256.5umol/L(12-15mg/dl)。
黄疸指数
基本概念
人体血中的红血球老化后经代谢产生一些废物,其中一种称为胆红素的废物最后经由肝脏排出体外。
在医学上以血中胆红素的浓度来代表胆红素累积的程度,如胆红素浓度为12mg/dl,表示100㏄的血中有12毫克的胆红素。
而医护人员解释病情时会以「黄疸指数」来简称胆红素的浓度,如黄疸指数12表示胆红素浓度为12mg/dl。
如果这种废物产生过多(如红血球破坏过度)或无法排出(如肝胆系统疾病造成排出异常)就会累积在体内,引起皮肤、眼白泛黄,也就是所谓的「黄疸」。
所以说黄疸是许多不同的原因,造成胆红素堆积在体内而形成的临床表现[1]。
指数正常值
成人黄疸指数正常值
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17.1umol为正常值范围
小儿黄疸指数正常值
小儿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在医学上以血中胆红素的浓度来代表胆红素累积的程度,如胆红素浓度为12mg/dl,表示100㏄的血中有12毫克的胆红素。
而医护人员解释病情时会以「黄疸指数」来简称胆红素的浓度,如黄疸指数12表示胆红素浓度为12mg/dl。
而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
贵阳肝病网专家认为,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只要超出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就称为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红血球较成人多(因此红血球代谢后废物较多),而且肝脏较不成熟(因此胆红素较不易排出),所以比较容易产生黄疸。
这种因生理现象导致的黄疸称为「生理性黄疸」。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到达高峰,7~10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
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除了皮肤、眼白泛黄外,无其他症状,通常不需治疗就会消退。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足月儿跟早产儿的标准不尽相同,妈妈只要发现以下情况就要送医院观察了:
1、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之内就发现黄疸,是“早发性黄疸”。
2、黄疸指数一下子升太高,一天增加5mg/dL以上,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的是溶血型黄疸(妈妈和宝宝的血型不合)。
3、黄疸指数升得太高,有15mg/dL。
4、持续的时间太长,一般生理性黄疸持续的时间是7~10天,如果超过两个星期就要注意了。
黄疸判断
首先,需注意宝宝是否有黄疸。
可将婴儿置于明亮处,观察婴儿皮肤及眼白的部分,若比前一天观察到的黄或比其他婴儿黄,就可能有黄疸。
同时观察不同的部位,若只有脸部泛黄,表示黄疸程度并不是很严重;若泛黄的情形向下延伸至腹部或以下时,则黄疸可能已经到达需要照光治疗的程度了。
新生儿的黄疸指数
正常新生儿黄疸指数最高约51.3μmol/L(3mg/dl),在生后4天左右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71~205μmol/L(10~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以后逐渐恢复。
凡登白试验呈间接反应。
尿中胆红素阴性,粪内胆色素增多。
脐血~24h ~28h 3~7dl
足月儿<42.8(2.5) <102.6(6) <128.3(7.5) <205.2(12)
早产儿<42.8(2.5) <136.8(8) <205.2(12) <265.5(15)
许多人会认为喂母乳与黄疸指数高有关,其实并不尽然,专家认为要把其他造成黄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说是因为母奶造成黄疸。
由于前1个星期的黄疸,有可能是因为喂食不足所导致脱水,这时如果指数小于20mg/dL就没有问题,因为至今还没有因母乳性黄疸产生脑病变报告的文献,所以一般不建议终止母乳喂食,但如果黄疸指数超过20mg/dL,可以暂时停止喂母乳,用婴儿奶粉辅助。
如果在48小时之内黄疸改善再重新喂食母乳,胆红素可能会稍微回升2~4 mg/dL,对宝宝不会有影响。
母乳所产生的黄疸,大约会在1~3个月内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