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实验室中的质谱分析和质谱仪

临床实验室中的质谱分析和质谱仪

临床实验室中的质谱分析和质谱仪
临床实验室中的质谱分析和质谱仪

临床实验室中的质谱分析和质谱仪

然后在真空的作用子下迫使离子进入分析器,这类离子源有电喷雾(Electro-spray,ESI)、大气压中化学电离(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APCI)等。在固相离子源中,被分析物处于不挥发的沉积状态,这种沉积状态可由各种制备方法产生,其制备过程经常会涉及引入一种固体或非挥发性液体做为基质,被分析化合物的沉积随后经高能粒子或光子照射使沉积物表面的离子释放出来并在电场的作用下进入分析器,这类离子源有基质辅助激光解析(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等离子体解析(Plasma desorption)离子源等。

质量分析器

质量分析器可由不同的原理发展而成。大致而言它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时间的尺度将不同质荷比的离子进行分离,例如四级杆质谱;另一类则是以空间的尺度将不同质荷比的离子进行分离,例如离子阱质谱。当然分类也可以用质量分析器的其他性质,比如脉冲式的或是连续式的等等。随着仪器的发展,也出现许多将不同的质量分析器联用的组合,例如四级杆-飞行时间(Quadrupole-TOF)等。当评价一台质谱仪的性能,一般会考虑到以下这些因素:可分析的质量区间、分析速度、传送能力(进入分析器与到达检测器离子的比例)、质量准确度和分辨度。表一列出了某些常用质量分析器的基本特征。

两个或数个质量分析器可被串联起来使用,使得在前级质量分析器中的选定碎片在后一级质谱中得到进一步分析,这样的质谱被称为串联质谱(MS/MS或MS n)。也可以将色谱(气相或液相)连接在离子源的前端做为样品的输入装置,使得色谱的分离能力与质谱的分离鉴定能力得到叠加,被称为色质联用(GC-MS或LC-MS),联用的质谱部分自然也可以是串联质谱。目前临床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质谱就是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LC-MS/MS)。

检测器和电脑

检测器的作用在于使通过质量分析器的离子产生电信号(电流),此电流的强度与其丰度成比例。对离子的测定无非总是根据其电荷、质量或是速率。由于在每个特定时间点上由质量分析器中出来的离子有限,其所形成的电流也十分有限,因此其后部都连有放大电路。检测器与质谱的其他部件一样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以应对新的需求,例如测定质量很大的离子。

电脑在质谱分析中的基本作用与许多分析仪器基本相同,主要有三个功能:控制仪器、获取和加工分析资料集对数据进行解读,从而最后向用户输出一份分析结果的报告。这其中涉及到模数信号的转换、分析过程中的取样频率与分析质量的关系,用户也应该对所用数据库的特点有所了解,以便对电脑给出的分析结果有正确的解读。

三、质谱在临床实验室中的主要应用

(1)治疗药物浓度检测(TDM)

同样的药物用在不同病人身上效果往往是有差异的,这里面有遗传的因素也有环境的影响,其主要的表现则为代谢上的差异。对病人用药后血药浓度的检测将大大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并避免或减少副作用的出现。图二显示了血药浓度检测的基本概念。

图中的曲线显示了连续用药后血药浓度的变化:每次用药后血药浓度在较快的上升至最大浓度后逐渐下降,至一定的水平后给予第二次用药。合理的用药应该注意到两点:一是血药浓度的最高水平不得超越药物的毒性水平;二是后继用药必需在不低于该药物的最低有效水平前给予。具有下列特点的药物最应该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毒性大而且毒性水平与有效浓度之间区间窄的药物;个体间药代动力学差异大的药物;需长期使用的药物。或是还有一条:价格昂贵的药物。

用于器官移植等病情的免疫抑制剂是符合上述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环孢霉素(Cyclosporine)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并明显延长了接受器官移植者的生命。环孢霉素在化学结构上是一种亲脂性的多肽,溶解性差也不易吸收,其有效的血浓度范围很窄,每位病人对环孢霉素的吸收能力差异性很大,形成剂量高会造成对肾脏的毒性,剂量低则不能抑制排斥的出现,检测和控制血药浓度是必要的治疗手段。继环孢霉素之后又研发出一些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西罗莫司(Sirolimus)、依维莫司(Everolimus)等,用药时也都有进行血药浓度检测的需求。

以针对某种药物的抗体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血药浓度检测曾是广为使用的检测技术,但近年来发展成功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已经越来越成为主流的检测手段。主要的原因是:质谱可以准确地针对原药分子,而不像免疫测定难以避免的会与原药的某些代谢产物出现交叉反应;质谱法可以同时检测到多种药物的血药水平(如数种免疫抑制剂,图三);快速简便。

临床实验室中的质谱分析和质谱仪

临床实验室中的质谱分析和质谱仪

然后在真空的作用子下迫使离子进入分析器,这类离子源有电喷雾(Electro-spray,ESI)、大气压中化学电离(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APCI)等。在固相离子源中,被分析物处于不挥发的沉积状态,这种沉积状态可由各种制备方法产生,其制备过程经常会涉及引入一种固体或非挥发性液体做为基质,被分析化合物的沉积随后经高能粒子或光子照射使沉积物表面的离子释放出来并在电场的作用下进入分析器,这类离子源有基质辅助激光解析(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等离子体解析(Plasma desorption)离子源等。 质量分析器 质量分析器可由不同的原理发展而成。大致而言它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时间的尺度将不同质荷比的离子进行分离,例如四级杆质谱;另一类则是以空间的尺度将不同质荷比的离子进行分离,例如离子阱质谱。当然分类也可以用质量分析器的其他性质,比如脉冲式的或是连续式的等等。随着仪器的发展,也出现许多将不同的质量分析器联用的组合,例如四级杆-飞行时间(Quadrupole-TOF)等。当评价一台质谱仪的性能,一般会考虑到以下这些因素:可分析的质量区间、分析速度、传送能力(进入分析器与到达检测器离子的比例)、质量准确度和分辨度。表一列出了某些常用质量分析器的基本特征。 两个或数个质量分析器可被串联起来使用,使得在前级质量分析器中的选定碎片在后一级质谱中得到进一步分析,这样的质谱被称为串联质谱(MS/MS或MS n)。也可以将色谱(气相或液相)连接在离子源的前端做为样品的输入装置,使得色谱的分离能力与质谱的分离鉴定能力得到叠加,被称为色质联用(GC-MS或LC-MS),联用的质谱部分自然也可以是串联质谱。目前临床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质谱就是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LC-MS/MS)。 检测器和电脑 检测器的作用在于使通过质量分析器的离子产生电信号(电流),此电流的强度与其丰度成比例。对离子的测定无非总是根据其电荷、质量或是速率。由于在每个特定时间点上由质量分析器中出来的离子有限,其所形成的电流也十分有限,因此其后部都连有放大电路。检测器与质谱的其他部件一样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以应对新的需求,例如测定质量很大的离子。 电脑在质谱分析中的基本作用与许多分析仪器基本相同,主要有三个功能:控制仪器、获取和加工分析资料集对数据进行解读,从而最后向用户输出一份分析结果的报告。这其中涉及到模数信号的转换、分析过程中的取样频率与分析质量的关系,用户也应该对所用数据库的特点有所了解,以便对电脑给出的分析结果有正确的解读。 三、质谱在临床实验室中的主要应用 (1)治疗药物浓度检测(TDM)

仪器分析习题解答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化工大学 仪器分析习题解答 董慧茹编 2010年6月

第二章 电化学分析法习题解答 25. 解: pHs = 4.00 , Es = 0.209V pHx = pHs +059 .0Es Ex - (1) pHx 1 = 4.00 + 059.0209 .0312.0- = 5.75 (2) pHx 2 = 4.00 +059 .0209 .0088.0- = 1.95 (3) pHx 3 = 4.00 +059 .0209 .0017.0-- = 0.17 26. 解: [HA] = 0.01mol/L , E = 0.518V [A -] = 0.01mol/L , ΦSCE = 0.2438V E = ΦSCE - Φ2H+/H2 0.518 = 0.2438 - 0.059 lg[H +] [H +] = k a ][] [- A HA = 01.001.0k a 0.518 = 0.2438 - 0.059 lg 01 .001 .0k a lg k a = - 4.647 k a = 2.25×10-5 27. 解: 2Ag + + CrO - 24 = Ag 2CrO 4 [Ag +]2 = ] [24- CrO Ksp

Ag CrO Ag SCE E /42φφ-= - 0.285 = 0.2438 - [0.799 + 2 24)] [lg(2059.0-CrO Ksp ] ][lg 24-CrO Ksp = - 9.16 , ] [24- CrO Ksp = 6.93×10-10 [CrO - 24 ] = 10 1210 93.6101.1--?? = 1.59×10-3 (mol/L) 28. 解:pBr = 3 , a Br- = 10-3mol/L pCl = 1 , a Cl- = 10-1mol/L 百分误差 = - - --?Br Cl Cl Br a a K ,×100 = 3 1 31010106---??×100 = 60 因为干扰离子Cl -的存在,使测定的a Br- 变为: a -Br = a -Br +K --Cl Br .×a -Cl = 10-3+6×10-3×10-1=1.6×10-3 即a -Br 由10-3mol/L 变为1.6×10-3mol/L 相差3.0 - 2.8 = 0.2 pBr 单位 29. 解:

gc-ms的工作原理详解

GC-MS工作原理 GC气相色谱 MS 质谱 GC 把化合物分离开然后用质谱把分子打碎成碎片来测定该分子的分子量 一、气相色谱的简要介绍 气相色谱法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一项重大科学技术成就。这是一种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它在工业、农业、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等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气相色谱可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气固色谱的“气”字指流动相是气体,“固”字指固定相是固体物质。例如活性炭、硅胶等。气液色谱的“气”字指流动相是气体,“液”字指固定相是液体。例如在惰性材料硅藻土涂上一层角鲨烷,可以分离、测定纯乙烯中的微量甲烷、乙炔、丙烯、丙烷等杂质。 二、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气相色谱法是指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由于样品在气相中传递速度快,因此样品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可以瞬间地达到平衡。另外加上可选作固定相的物质很多,因此气相色谱法是一个分析速度快和分离效率高的分离分析方法。近年来采用高灵敏选择性检测器,使得它又具有分析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三、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在石油化学工业中大部分的原料和产品都可采用气相色谱法来分析;在电力部门中可用来检查变压器的潜伏性故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可用来监测城市大气和水的质量;在农业上可用来监测农作物中残留的农药;在商业部门可和来检验及鉴定食品质量的好坏;在医学上可用来研究人体新陈代谢、生理机能;在临床上用于鉴别药物中毒或疾病类型;在宇宙舴中可用来自动监测飞船密封仓内的气体等等。 四、气相色谱专业知识 1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是一种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法,根据所用固定相状态的不同可分为气-固色谱(GSC)和气-液色谱(GLC)。 2 气相色谱原理 气相色谱的流动向为惰性气体,气-固色谱法中以表面积大且具有一定活性的吸

《现代仪器分析》_第二版-刘约权-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仪器分析习题解答 2009年春 第12章电位分析及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 P216 1.什么是电位分析法?什么是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 答:利用电极电位和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活度或浓度之间的关系来测定待测物质活度或 浓度的电化学分析法称为电位分析法。 以离子选择性电极做指示电极的电位分析,称为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 2.何谓电位分析中的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金属基电极和膜电极有何区别? 答:电化学中把电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或浓度变化而变化,并能反映出待测离子 活度或浓度的电极称为指示电极。电极电位恒定,不受溶液组成或电流流动方向变化 影响的电极称为参比电极。 金属基电极的敏感膜是由离子交换型的刚性基质玻璃熔融烧制而成的。膜电极的敏感 膜一般是由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且能导电的金属难溶盐经加压或拉制而成的单晶、多 晶或混晶活性膜。 4. 何谓TISAB溶液?它有哪些作用? 答:在测定溶液中加入大量的、对测定离子不干扰的惰性电解质及适量的pH缓冲剂和一定的掩蔽剂,构成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TISAB)。 其作用有:恒定离子强度、控制溶液pH、消除干扰离子影响、稳定液接电位。 5. 25℃时,用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测得电池:“玻璃电极|H+(a=X mol?L-1)║饱和甘汞电极”的电动势为0.814V,那么在c(HAc)=1.00×10-3 mol?L-1的醋酸溶液中,此电池的电动势为多少?(KHAc=1.8×10-5,设aH+=[H+]) 解:∵E1=φ(+)--φ(-)=φ(+)-(K-0.0592pH1) E2=φ(+)--φ(-)=φ(+)-(K-0.0592pH2)

现代仪器分析 第二版 刘约权 课后习题答案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现代仪器分析习题解答20xx年春 第12章电位分析及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P216 1.什么是电位分析法?什么是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 答:利用电极电位和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活度或浓度之间的关系来测定待测物质活度或浓度的电化学分析法称为电位分析法。 以离子选择性电极做指示电极的电位分析,称为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 2.何谓电位分析中的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金属基电极和膜电极有 何区别? 答:电化学中把电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或浓度变化而变化,并能反映出待测离子活度或浓度的电极称为指示电极。电极电位恒定,不受溶液组成或电流流动方向变化影响的电极称为参比电极。 金属基电极的敏感膜是由离子交换型的刚性基质玻璃熔融烧制而成的。膜电极的敏感膜一般是由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且能导电的金属难溶盐经加压或拉制而成的单晶、多晶或混晶活性膜。 4. 何谓TISAB溶液?它有哪些作用? 答:在测定溶液中加入大量的、对测定离子不干扰的惰性电解质及适量的pH缓冲剂和一定的掩蔽剂,构成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TISAB)。其作用有:恒定离子强度、控制溶液pH、消除干扰离子影响、稳定 液接电位。

5. 25℃时,用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测得电池:“玻璃电极|H+(a=X mol?L-1)║饱和甘汞电极”的电动势为0.814V,那么在c(HAc)=1.00×10-3 mol?L-1的醋酸溶液中,此电池的电动势为多少?(KHAc=1.8×10-5,设aH+=[H+]) 解:∵E1=φ(+)--φ(-)=φ(+)-(K-0.0592pH1) E2=φ(+)--φ(-)=φ(+)-(K-0.0592pH2) 1 / 15 ∴E2- E1= E2-0.814=0.0592(pH2- pH1) ∴E2=0.814+0.0592(-lg√Kc-4.00)=0.806(V) 6.25℃时,用pH=5.21的标准缓冲溶液测得电池:“玻璃电极|H+(a=X mol?L-1)║饱和甘汞电极”的电动势为0.209V,若用四种试液分别代替标准缓冲溶液,测得电动势分别为①0.064V;②0.329V;③0.510V; ④0.677V,试求各试液的pH和H+活度 解:(1)ΔE1=0.064-0.209=0.0592(pH1-pHs) ∵pHs=5.21 ∴pH1=2.76 aH+=1.74×10-3 mol?L-1 (2)ΔE2=0.329-0.209=0.0592(pH2-pHs) ∵pHs=5.21 ∴pH2=7.24 aH+=5.75×10-8 mol?L-1

质谱仪原理

王俊朋6 我的主页帐号设置退出儒生一级|消息私信通知|我的百科我的贡献草稿箱我的任务为我推荐|百度首页新闻网页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百科文库 帮助首页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技体育图片数字博物馆核心用户百科商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质谱仪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CHY-2质谱仪质谱仪又称质谱计。分离和检测不同同位素的仪器。即根据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能够偏转的原理,按物质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的质量差异进行分离和检测物质组成的一类仪器。 目录 质谱仪原理 质谱仪简介 用法 有机质谱仪 无机质谱仪 同位素质谱仪 离子探针 编辑本段质谱仪原理质谱仪能用高能电子流等轰击样品分子,使该分子失去电子变为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这些不同离子具有不同的质量,质量不同的离子在磁场的作用下到达检测器的时间不同,其结果为质谱图。 原理公式:q/m=2v/B2r2 编辑本段质谱仪简介 质谱仪以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离子检测器为核心。离子源是使试样分子在高真空条件下离子化的装置。电离后的分子因接受了过多的能量会进一步碎裂成较小质量的多种碎片离子和中性粒子。它们在加速电场作用下获取具有相同能量的平均动能而进入质量分析器。质量分析器是将同时进入其中的不同质量的离子,按质荷比m/e大小分离的装置。分离后的离子依次进入离子检测器,采集放大离子信号,经计算机处理,绘制成质谱图。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离子检测器都各有多种类型。质谱仪按应用范围分为同位素质谱仪、无机质谱仪和有机质谱仪;按分辨本领分为高分辨、中分辨和低分辨质谱仪;按工作原理分为静态仪器和动态仪器。 编辑本段用法分离和检测不同同位素的仪器。仪器的主要装置放在真空中。将物质气化、电离成离子束,经电压加速和聚焦,然后通过磁场电场区,不同质量的离子受到磁场电场的偏转不同,聚焦在不同的位置,从而获得不同同位素的质量谱。质谱方法最早于1913年由J.J.汤姆孙确定,以后经 F.W.阿斯顿等人改进完善。现代质谱仪经过不断改进,仍然利用电磁学原理,使离子束按荷质比分离。质谱仪的性能指标是它的分辨率,如果质谱仪恰能分辨质量m和m+Δm,分辨率定义为m/Δm。现代质谱仪的分辨率达105 ~106 量级,可测量原子质量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字。 质谱仪最重要的应用是分离同位素并测定它们的原子质量及相对丰度。测定原子质量的精度超过化学测量方法,大约2/3以上的原子的精确质量是用质谱方法测定的。由于质量和能量的当量关系,由此可得到有关核结构与核结合能的知识。对于可通过矿石中提取的放射性衰变产物元素的分析测量,可确定矿石的地质年代。质谱方法还可用于有机化学分析,特别是微量杂质分析,测量分子的分子量,为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提供可靠的依据。由

仪器分析(第2版)魏培海 ,曹国庆,第七章 习题答案

第七章习题答案 1. (1) 2. (4) 3. (4) 4. (1) 5. (3) 6. (1) 7. (4) 8. (1) 9. (4) 10. (3) 11. (4)12. (2) 13. 选择性总分离效能 14. 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气体适当增加流动相的平均线速度柱温 15. 速率H=A+B/u+Cu 16.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火焰光度检测器 17. 答: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18. 答:气相色谱仪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记录系统。 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分离系统完成物质的分离;温控系统主要控制汽化室、色谱柱和检测器恒温箱的温度。检测记录系统由检测器、放大器和记录仪三部分组成。 19. 答:对担体的要求: (1)多孔性,即表面积大,使固定液与试样的接触面积较大。担体的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的含量可以越高。 (2)表面化学惰性,即表面没有吸附性或吸附性很弱,更不能与被测物质起化学反应。 (3)热稳定性高,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不易破碎。 (4)对担体粒度的要求,要均匀、细小,从而有利于提高柱效。但粒度过小,会使柱压降低,对操作不利。一般选择40-60目,60-80目及80-100目等。 对固定液的要求: (1)挥发性小,在操作条件下有较低的蒸气压,以避免流失。 (2)热稳定性好,在操作条件下不发生分解,同时在操作温度下为液体。 (3)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否则,样品容易被载气带走而起不到分配作用。 (4)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即对沸点相同或相近的不同物质有尽可能高的分离能力。 (5)化学稳定性好,不与被测物质起化学反应。 20. 答:柱温对组分分离的影响较大。提高柱温,可以使保留时间减少,加快分析速度。但各组分的挥发靠扰,不利于分离。降低柱温,样品有较大的分配系数,选择性高,有利于分离。但温度过低,被测组分在两相中的扩散速度大大减小,分配不能迅速达到平衡,引起峰扩张使柱效下降,并延长了分析时间。 选择柱温的原则是:在使最难分离的组分有尽可能好的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较低的柱温,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具体操作条件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而定,并与固定液用量,担体的种类相配合。对于组分沸点差别较大的样品,通常采用程序

gc-ms的工作原理详解

GC-MS工作原理 GC气相色谱MS 质谱 GC 把化合物分离开然后用质谱把分子打碎成碎片来测定该分子的分子量 一、气相色谱的简要介绍 气相色谱法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一项重大科学技术成就。这是一种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它在工业、农业、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等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气相色谱可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气固色谱的“气”字指流动相是气体,“固”字指固定相是固体物质。例如活性炭、硅胶等。气液色谱的“气”字指流动相是气体,“液”字指固定相是液体。例如在惰性材料硅藻土涂上一层角鲨烷,可以分离、测定纯乙烯中的微量甲烷、乙炔、丙烯、丙烷等杂质。 二、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气相色谱法是指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由于样品在气相中传递速度快,因此样品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可以瞬间地达到平衡。另外加上可选作固定相的物质很多,因此气相色谱法是一个分析速度快和分离效率高的分离分析方法。近年来采用高灵敏选择性检测器,使得它又具有分析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三、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在石油化学工业中大部分的原料和产品都可采用气相色谱法来分析;在电力部门中可用来检查变压器的潜伏性故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可用来监测城市大气和水的质量;在农业上可用来监测农作物中残留的农药;在商业部门可和来检验及鉴定食品质量的好坏;在医学上可用来研究人体新陈代谢、生理机能;在临床上用于鉴别药物中毒或疾病类型;在宇宙舴中可用来自动监测飞船密封仓内的气体等等。 四、气相色谱专业知识 1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是一种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法,根据所用固定相状态的不同可分为气-固色谱(GSC)和气-液色谱(GLC)。 2 气相色谱原理 气相色谱的流动向为惰性气体,气-固色谱法中以表面积大且具有一定活性的吸

仪器分析 质谱练习题

质谱分析习题 一、简答题 1.以单聚焦质谱仪为例,说明组成仪器各个主要部分的作用及原理。 2.双聚焦质谱仪为什么能提高仪器的分辨率? 3.试述飞行时间质谱计的工作原理,它有什么特点? 4.比较电子轰击离子源、场致电离源及场解析电离源的特点。 5.试述化学电离源的工作原理。 6.有机化合物在电子轰击离子源中有可能产生哪些类型的离子?从这些离子的质谱峰中可以得到一些什么信息? 7.如何利用质谱信息来判断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判断分子式? 8.色谱与质谱联用后有什么突出特点? 9.如何实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10.试述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迫切性。 二、选择题 1.3,3-二甲基戊烷:受到电子流轰击后, 最容易断裂的键位是: ( ) A 1和4 B 2和3 C 5和6 D 2和3 2.在丁烷的质谱图中,M对(M+1)的比例是() A 100:1.1 B 100:2.2 C 100:3.3 D 100:4.4 3.下列化合物含 C、H或O、N,试指出哪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为奇数?( ) A C6H6 B C6H5NO2 C C4H2N6O D C9H10O2

4.在下列化合物中, 何者不能发生麦氏重排? ( ) 5.用质谱法分析无机材料时,宜采用下述哪一种或几种电离源? () A 化学电离源 B 电子轰击源 C 高频火花源 D B或C 6.某化合物的质谱图上出现m/z31的强峰, 则该化合物不可能为 ( ) A 醚 B 醇 C 胺 D 醚或醇 7.一种酯类(M=116),质谱图上在m/z 57(100%),m/z 29(27%)及m/z 43(27%)处均有离子峰,初步推测其可能结构如下,试问该化合物结构为 ( ) A (CH3)2CHCOOC2H5 B CH3CH2COOCH2CH2CH3 C CH3(CH2)3COOCH3 D CH3COO(CH2)3CH3 8.按分子离子的稳定性排列下面的化合物次序应为 ( ) A 苯 > 共轭烯烃 > 酮 > 醇 B 苯 > 酮 > 共轭烯烃 > 醇 C 共轭烯烃 > 苯 > 酮 > 醇 D 苯 > 共轭烯烃 > 醇 > 酮 9.化合物在质谱图上出现的主要强峰是() A m/z 15 B m/z 29 C m/z 43 D m/z 71 10.溴己烷经 均裂后,可产生的离子峰的最可能情况为: ( ) A m/z 93 B m/z 93和m/z 95 C m/z 71 D m/z 71和m/z 73 11.在C2H 5F 中,F对下述离子峰有贡献的是 ( )

质谱原理简介

质谱原理简介: 质谱分析是先将物质离子化,按离子的质荷比分离,然后测量各种离子谱峰的强度而实现分析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以检测器检测到的离子信号强度为纵坐标,离子质荷比为横坐标所作的条状图就是我们常见的质谱图。 常见术语: 质荷比:离子质量(以相对原子量单位计)与它所带电荷(以电子电量为单位计)的比值,写作m/Z. 峰:质谱图中的离子信号通常称为离子峰或简称峰离子丰度:检测器检测到的离子信号强度. 基峰:在质谱图中,指定质荷比范围内强度最大的离子峰称作基峰总离子流图;质量色谱图;准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多电荷离子;同位素离子总离子流图: 在选定的质量范围内,所有离子强度的总和对时间或扫描次数所作的图,也称TIC图. 质量色谱图指定某一质量(或质荷比)的离子其强度对时间所作的图. 利用质量色谱图来确定特征离子,在复杂混合物分析及痕量分析时是 LC/MS测定中最有用的方式。当样品浓度很低时LC/MS的TIC上往 往看不到峰,此时,根据得到的分子量信息,输入M+1或M+23等数值,观察提取离子的质量色谱图,检验直接进样得到的信息是否在 LC/MS上都能反映出来,确定LC条件是否合适,以后进行MRM等 其他扫描方式的测定时可作为参考。 1.0 指与分子存在简单关系的离子,通过它可以确定分子量.液质中最常 见的准分子离子峰是[M+H]+或[M-H]-. 在ESI中,往往生成质量大于分子量的离子如

M+1,M+23,M+39,M+18......称准分子离子,表示为:[M+H]+,[M+Na]+ 等碎片离子: 准分子离子经过一级或多级裂解生成的产物离子碎片峰的数目及其丰度则与分子结构有关,数目多表示该分子较容易断裂,丰度高的碎片峰表示该离子较稳定,也表示分子比较容易断裂生成该离子。 Ep hedri ne, MW = 165 多电荷离子: 指带有2个或更多电荷的离子,常见于蛋白质或多肽等离子.有机质谱中,单电荷离子是绝大多数,只有那些不容易碎裂的基团或分子结构 -如共轭体系结构-才会形成多电荷离子.它的存在说明样品是较稳定 的?采用电喷雾的离子化技术, 可产生带很多电荷的离子,最后经计算机自动换算成单质/荷 比离子。 同位素离子由元素的重同位素构成的离子称为同位素离子各种元素的同位素,基本上按照其在自然界的丰度比出现在质谱中,这对于利用质谱确定化合物及碎片的元素组成有很大方便,还可利用稳定同位素合成标记化合物,如:氘等标记化合物,再用质谱法检出这些化合物,在质谱图外貌上无变化,只是质量数的位移,从而说明化合物结构,反应历程等 如何看质谱图: (1)确定分子离子,即确定分子量 氮规则:含偶数个氮原子的分子,其质量数是偶数,含奇数个氮原子 的分子,其质量数是奇数。与高质量碎片离子有合理的质量差,凡质量差在3~8和10~13,21~25之间均不可能,则说明是碎片或杂质。

现代仪器分析第二版答案

第4章原子吸收光谱法P60 1.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宽度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宽度的因素有自然宽度ΔfN、多普勒变宽和压力变宽。其中最主要的是多普勒变宽和洛伦兹变宽。 3.原子吸收光谱法,采用极大吸收进行定量的条件和依据是什么? 答:原子吸收光谱法,采用极大吸收进行定量的条件:①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应小于吸收线半宽度;②通过原子蒸气的发射线中心频率恰好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ν0相重合。 定量的依据:A=Kc 4.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 答: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光源的作用: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原子化器的作用: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气态的能吸收特征光的基态原子。 分光系统的作用:把待测元素的分析线与干扰线分开,使检测系统只能接收分析线。 检测系统的作用:把单色器分出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以透射比或吸光度的形式显示出来。 5.使用空心阴极灯应注意些什么?如何预防光电倍增管的疲劳? 答:使用空心阴极灯应注意:使用前须预热;选择适当的灯电流。 预防光电倍增管的疲劳的方法:避免长时间进行连续光照。 6.与火焰原子化器相比,石墨炉原子化器有哪些优缺点? 答:与火焰原子化器相比,石墨炉原子化器的优点有:原子化效率高,气相中基态原子浓度比火焰原子化器高数百倍,且基态原子在光路中的停留时间更长,因而灵敏度高得多。 缺点:操作条件不易控制,背景吸收较大,重现性、准确性均不如火焰原子化器,且设备复杂,费用较高。 7.光谱干扰有哪些,如何消除? 答: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按其性质主要分为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和光谱干扰四类。 消除方法: 物理干扰的消除方法:配制与待测溶液组成相似的标准溶液或采用标准加入法,使试液与标准溶液的物理干扰相一致。 化学干扰的消除方法:加入释放剂或保护剂。 电离干扰的消除方法:加入一定量的比待测元素更容易电离的其它元素(即消电离剂),以达到抑制电离的目的。 光谱干扰的消除方法:缩小狭缝宽度来消除非共振线干扰;采用空白校正、氘灯校正和塞曼效应校正的方法消除背景吸收。 10.比较标准加入法与标准曲线法的优缺点。 答:标准曲线法的优点是大批量样品测定非常方便。缺点是:对个别样品测定仍需配制标准

仪器分析(第2版)魏培海 ,曹国庆,第二章 习题答案

第二章 习题答案 1. (1) 2. (3) 3. (3) 4. (3) 5. (3) 6. (1) 7. (2) 8. (4) 9. (4) 10. (2) 11. 对称伸缩振动 反对称伸缩振动 面内变形 面外变形 12. Ar-H 伸缩 C=C 伸缩(苯的骨架) Ar-H 变形 13. 吸收峰的位置 强度 形状 14. 基团频率区 指纹区 15. 2 2 1 16. 答:条件:激发能与分子的振动能级差相匹配,同时有偶极矩的变化。 并非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具有红外吸收活性,只有发生偶极矩的变化时才会产生红外光谱。 17. 答:(1) 对称与反对称伸缩振动;(2) 面内弯曲振动; (3) 面外弯曲振动 H H σas σs C H H C H H (剪式, δ)(摇摆,ρ)C H C H (摇摆,ω)(扭曲,τ) 18. 答:能代表基团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谱带称为基团频率。 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1)电效应,包括诱导、共扼、中介效应;(2)氢键;(3)振动耦合等。 外因:试样状态,测试条件,溶剂效应,制样方法等。 19. 答:在IR 光谱中,频率位于1350-650cm -1的低频区称为指纹区。指纹区的主要价值在于表示整个分子的特征,因而适用于与标准谱图或已知物谱图的对照,以得出未知物与已知物是否相同的准确结论,任何两个化合物的指纹区特征都是不相同的。 20. 答:由于1H ,2H 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所以其伸缩振动频率会发生变化。 C 1HCl 3中,μ=12x1/(12+1)=0.9237 C 2HCl 3中,μ=12x2/(12+2)=1.714, 由于σ与u 平方根成反比,故氘代氯仿中,C-2H 键振动频率会向低波数位移。 21. 解:σ =,1)cm σ-= ()()6.868.97C O C Cl u u =-== 1()1732()C O cm σ-=== 1()803()C O cm σ-=== 22. 解: 1)cm σ-= O-H 的折合质量 16(161)0.9412u =+= 4110 2.77()cm σ-=

稳定同位素比例质谱仪(IRMS)的原理和应用

稳定同位素比例质谱仪(IRMS)的原理和应用 祁彪,崔杰华 同位素质谱最初是伴随着核科学与核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同位素质谱是同位素地质学发展的重要实验基础。当前我国同位素质谱技术已深入到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岩石年代学、有机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无机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各个方面,并在国家一系列重大攻关和研究课题中发挥重大作用,如金矿和石油天然气研究、水资源开发等。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出现加深了生态学家对生态系统过程的进一步了解,使生态学家可以探讨一些其它方法无法研究的问题。与其它技术相比,稳定同位素技术的优点在于使得这些生态和环境科学问题的研究能够定量化并且是在没有干扰(如没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环境危害)的情况下进行。有些问题还只能通过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来解决。现在,有许多农业研究机构和大学,已经开始使用高精度同位素质谱计从事合理用肥、果实营养、固氮分析、农药毒性、家畜气候对作物的影响以及食品质量控制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与原子能和地质研究工作相比较,在农业和食品方面应用同位素方法从事科研和检测工作,正处于方兴未艾阶段,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对农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今后大力开展和普及用现代化方法研究农业增产、改善果实质量以及进行食品质量控制检测的工作前途无限广阔。 一、有关同位素的基本概念 1、同位素(Isotope) 由于原子核所含有的中子数不同,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质量,这些原子被称为同位素。例如,碳的3个主要同位素分别为12C、13C和14C,它们都有6个质子和6个电子,但中子数则分别为6、7和8。 2、稳定同位素(Stable isotope) 同位素可分为两大类:放射性同位素(radioactive isotope)和稳定同位素(stable isotope)。 凡能自发地放出粒子并衰变为另一种同位素者为放射性同位素。 无可测放射性的同位素是稳定同位素。其中一部分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最终稳定产物。例如206Pb 和87Sr等。另一大部分是天然的稳定同位素,即自核合成以来就保持稳定的同位素,例如12C和13C、18O 和16O等。与质子相比,含有太多或太少中子均会导致同位素的不稳定性,如14C。这些不稳定的“放射性同位素”将会衰变成稳定同位素。 3、同位素丰度(Isotope abundance) ①绝对丰度:指某一同位素在所有各种稳定同位素总量中的相对份额,常以该同位素与1H(取1H =1012)或28Si(28Si=106)的比值表示。这种丰度一般是由太阳光谱和陨石的实测结果给出元素组成,结合各元素的同位素组成计算的。 ②相对丰度:指同一元素各同位素的相对含量。例如12C=98.892%,13C=1.108%。大多数元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位素组成,少数元素为单同位素元素,例如19F=100%。 4、R值和δ值 ①一般定义同位素比值R为某一元素的重同位素原子丰度与轻同位素原子丰度之比. 例如D/H、13C/12C、34S/32S等,由于轻元素在自然界中轻同位素的相对丰度很高,而重同位素的相对丰度都很低,R值就很低且冗长繁琐不便于比较,故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样品的δ值来表示样品的同位素成分。 ②样品(sq)的同位素比值Rsq与一标准物质(st)的同位素比值(Rst)比较,比较结果称为样品的δ值。其定义为: δ(‰)=(Rsq/Rst -1)×1000 即样品的同位素比值相对于标准物质同位素比值的千分差。 5、同位素标准(Isotope standard) δ值的大小显然与所采用的标准有关,所以在作同位素分析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标准,不同的样品间的比较也必须采用同一标准才有意义。对同位素标准物质的一般要求是:

氦质谱检漏仪基本原理简介

氦质谱检漏仪基本原理简介 氦质谱检漏仪是用氦气为示漏气体的专门用于检漏的仪器,它具有性能稳定、灵敏度高的特点。是真空检漏技术中灵敏度最高,用得最普遍的检漏仪器。 氦质谱检漏仪是磁偏转型的质谱分析计。单级磁偏转型仪器灵敏度为lO-9~10-12Pam3/s,广泛地用于各种真空系统及零部件的检漏。双级串联磁偏转型仪器与单级磁偏转型仪器相比较,本底噪声显著减小.其灵敏度可达10-14~10-15Pam3/s,适用于超高真空系统、零部件及元器件的检漏。逆流氦质谱检漏仪改变了常规型仪器的结构布局,被检件置于检漏仪主抽泵的前级部位,因此具有可在高压力下检漏、不用液氮及质谱室污染小等特点.适用于大漏率、真空卫生较差的真空系统的检漏,其灵敏度可达10-12Pam3/s。 (1)工作原理与结构 氦质谱检漏仪由离子源、分析器、收集器、冷阴极电离规组成的质谱室和抽气系统及电气部分等组成。 ①单级磁偏转型氦质谱检漏仪 现以HZJ—l型仪器为例.介绍单级磁偏转型氦质谱检漏仪。 在质谱室内有:由灯丝、离化室、离子加速极组成离子源;由外加均匀磁场、挡板及出口缝隙组成分析器;由抑制栅、收集极及高阻组成收集器;第一级放大静电计管和冷阴极电离规。。 在离化室N内,气体电离成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离子聚焦成束。并在加速电压作用下以一定的速度经过加速极S1的缝隙进入分析器。在均匀磁场的作用下,具有一定速度的离子将按圆形轨迹运动,其偏转半径可计算。 可见,当B和U为定值时,不同质荷比me-1的离子束的偏转半径R不同。仪器的B和R 是固定的,调节加速电压U使氦离子束恰好通过出口缝隙S2,到达收集器D,形成离子流并由放大器放大。使其由输出表和音响指示反映出来;而不同于氦质荷比的离子束[(me-1)1(me-1)3]因其偏转半径与仪器的R值不同无法通过出口缝隙S2,所以被分离出来。(me-1)2=4,即He+的质荷比,除He+之外,C卅很少,可忽略。 ②双级串联磁偏转型氦质谱检漏仪 由于两次分析,减少了非氦离子到达收集器的机率。并且,如在两个分析器的中间,即图

质谱仪指标解析

质谱仪的几个重要性能指标解释 1.质量范围:质谱仪器能检测到的最低和最高质量,取决于质量分析器的类型。因为质谱检测的是质荷比(m/z),而不是质量,所以仅当离子所带电荷数z=1时,才将质量上下限看成是能检测化合物的最高最低相对分子质量。若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的化合物,带10个电荷,其m/z=10000/10=1000,所以质量上限为1000的质量分析器也能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的化合物。 2.质量准确度:是指离子质量测定的准确性。 3.质量轴的稳定性:质量轴指质谱测定离子质量的坐标,亦称质量标尺。质量轴稳定性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质量标尺发生漂移的幅度,一般多以8h和12h内某一质量测定值的变化来表示。它和仪器的性能以及仪器操作条件有关,会随着仪器状态和操作条件变化而发生变化。目前商品化仪器均以48h来度量 4.分辨率:是指质谱分辨相邻两个离子质量的能力。不同质量分析器能达到的分辨率不一样,四极杆质谱和离子阱质谱均属于低分辨仪器,一般能分开质荷比相差1的两个带电离子,即通常所谓单位质量分辨。飞行时间质谱和扇形磁场质谱属于高分辨仪器。在GC/MS联用中低分辨质谱应用更为广泛,高分辨质谱目前主要应用在在二噁英和兴奋剂检测中。 5.灵敏度:有相对灵敏度和绝对灵敏度之分。通常仪器厂家所给指标指相对灵敏度,为一定进样量获得的待测信号强度(S)和噪声信号

强度(N)之比S/N,是无量纲的数值。对多数质谱仪器而言灵敏度和分辨率互为倒数关系。随着分辨率的提高,灵敏度会显著下降,灵敏度是反映仪器整体性能的一项指标,它和离子化效率、离子传输效率、扫描方式、扫描速度、检测器增益、进样方式等许多因素密切相关。 6.扫描速度:质谱进行质量扫描的速度,定义为每秒钟扫描的最大质量数。取决于质量分析器性能以及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接口的信号转换速率。扫描速度慢,质谱图中的离子丰度比将受GC组份浓度变化的影响,色谱峰形也会因为采样点数不够而峰形变坏,从而降低定量的准确性。

仪器分析第二版(刘志广)部分课后答案

1.简述色谱基础理论中的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 塔板理论是由以下四个假设构成的:1、在柱内一小段长度H内,组分可以在两相间迅速达到平衡。这一小段柱长称为理论塔板高度H。2、流动相(如载气)进入色谱柱不是连续进行的,而是脉动式,每次进气为一个塔板体积(ΔVm)。3、所有组分开始时存在于第0号塔板上,而且试样沿轴(纵)向扩散可忽略。4、分配系数在所有塔板上是常数,与组分在某一塔板上的量无关。速率理论:是由荷兰学者范弟姆特等提出的。结合塔板理论的概念,把影响塔板高度的动力学因素结合进去,导出的塔板高度H与载气线速度u的关系:Cu uBAH其中:A 称为涡流扩散项,B 为分子扩散项,C 为传质阻力项涡流扩散项A 气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地改变流动方向,使试样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类似“涡流”的流动,因而引起色谱的扩张。由于A=2λdp ,表明A 与填充物的平均颗粒直径dp 的大小和填充的不均匀性λ有关,而与载气性质、线速度和组分无关,因此使用适当细粒度和颗粒均匀的担体,并尽量填充均匀,是减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的有效途径。分子扩散项B/u 由于试样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是以“塞子”的形式存在于柱的很小一段空间中,在“塞子”的前后( 纵向) 存在着浓差而形成浓度梯度,因此使运动着的分子产生纵向扩散。而B=2rDg r 是因载体填充在柱内而引起气体扩散路径弯曲的因数( 弯曲因子) ,D g 为组分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分子扩散项与D g 的大小成正比,而D g 与组分及载气的性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组分,其D g 小, 反比于载气密度的平方根或载气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所以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 如氮气) ,可使B 项降低,D g 随柱温增高而增加,但反比于柱压。弯曲因子r 为与填充物有关的因素。传质项系数Cu C 包括气相传质阻力系数C g 和液相传质阻力系数C 1 两项。所谓气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移动到相表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试样组分将在两相间进行质量交换,即进行浓度分配。这种过程若进行缓慢,表示气相传质阻力大,就引起色谱峰扩张。 2. 色谱法区别于其他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色谱法是以其高超的分离能力为特点,他的分离效率远远高于其他分离技术如蒸馏、萃取、离心等方法。色谱法有许多优点:⑴分离效率高;⑵应用范围广;⑶分析速度快;⑷样品用量少;⑸灵敏度高;⑹分离和测定一次完成,可以和多种波谱分析仪器联用。 3.根据速率理论,提高色谱柱效的途径有哪些? 范氏方程式对于分离条件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填充均匀程度,固定相(担体)粒度,载气种类,载气流速、柱温、固定相液膜厚度等因素对色谱柱效能,峰扩张程度都有影响。组分在色谱柱内运行的多路径及浓度梯度造成的分子扩散和组分在气、液两相间的质量传递不能瞬间达到平衡,是造成色谱扩张、柱效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4.色谱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分别由哪两个参数表现出来?两个色谱峰的保留时间较大就一定能够分离完全吗? 色谱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因数是是保留值之差,而区域宽度是色谱分离过程中的动力学因数,他们分别是通过分离度和分配系数这两个参数表现出来的。不一定能分离完全,判断两个峰能否分离完全是用分离度来表现的,当分离度R=1.5时,分离程度达到99.7%,为相邻两峰完全分离的标准。 5. 某气相色谱柱的范第姆特方程式中的常数如下:A=0.01cm,B=0.57cm2·s-1,C=0.13s。计算最小塔板高度和最佳线速度。 答:H= A + B/u + Cu, H≥A + 2(BC)1/2,其中,B/u = Cu时,等式成立。代入参数, H=0.55cm ;u=2.09cm/s。 6.某物质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为65秒,半峰宽为5.5秒。若柱长为3米,则该柱子的理论塔板数多少?答:n = 5.54(t R/Y1/2)2,代入各数据,得n=774

质谱仪的工作原理教案设计

质谱仪的工作原理教案设计---- 请教 作者:李学昌 (高中物理四川凉山物理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3 / 523 发表日期: 2010-08-02 09:19:29 这几天,我们都的任务都是分析其它教师的教案,我大胆猜想,这是培训组织者的一片苦心,让我们在评的过程中慢慢学会写教案。为不辜负,特将我上过的一节课整理出来,请多指教。 质谱仪的工作原理教案设计 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或其复合场中的运动情况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这一内容理论性强,考试形式几乎“套路”化,对重点高中学生而言也许不是难事,精讲精练即可过关。但对普通中学而言,可能还得让学生去探究,先感性认识再理性认识。如何探究呢?个人认为质谱仪就是最好的探究对象,其中已包含了带电粒子在纯电场中的加速运动、在纯磁场中的圆周运动、在复合场(即速度选择器)中的直线运动。 【设计思想】 带电粒子在质谱仪中的运动是速度快,就算将质谱仪拆开也无法让学生细观其详,为让学生感受带电粒子在其中的运行,我准备进行动画模拟、站位模拟,双管其下。 ★动画模拟。用Flash动画全程展示带电粒子在质谱仪中的运动情景。课件,就是要展示实验室无法完成或难于完成的事,否则就是为课件而课件了。 ★表演模拟。请学生高举标有N、S,+、-等符号的纸板模拟磁场、电场,再让学生模拟带电粒子在其中穿行。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基础差,但也不乏有初升高时发挥失常的“漏网之鱼”,对这部分学生,我们得让其享受“大熊猫”式的待遇。对大多数学生,也得紧扣大纲要求和我校的办学目标,让他们尽量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观察带电粒子在电场加速运动。 观察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行。 分析带电粒子的受力与运动的关系(重点、难点)

仪器分析 质谱练习题

质谱分析习题 一、简答题 1.以单聚焦质谱仪为例,说明组成仪器各个主要部分的作用及原理。 2.双聚焦质谱仪为什么能提高仪器的分辨率? 3.试述飞行时间质谱计的工作原理,它有什么特点? 4.比较电子轰击离子源、场致电离源及场解析电离源的特点。 5.试述化学电离源的工作原理。 6.有机化合物在电子轰击离子源中有可能产生哪些类型的离子?从这些离子的质谱峰中可以得到一些什么信息? 7.如何利用质谱信息来判断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判断分子式? 8.色谱与质谱联用后有什么突出特点? 9.如何实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10.试述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迫切性。 二、选择题 1.3,3-二甲基戊烷:受到电子流轰击后, 最容易断裂的键位就是: ( ) A 1与4 B 2与3 C 5与6 D 2与3 2.在丁烷的质谱图中,M对(M+1)的比例就 是() A 100:1、1 B 100:2、2 C 100:3、3 D 100:4、4 3.下列化合物含 C、H或O、N,试指出哪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为奇数?( )

A C6H6 B C6H5NO2 C C4H2N6O D C9H10O2 4.在下列化合物中, 何者不能发生麦氏重排? ( ) 5.用质谱法分析无机材料时,宜采用下述哪一种或几种电离源? () A 化学电离源 B 电子轰击源 C 高频火花源 D B或C 6.某化合物的质谱图上出现m/z31的强峰, 则该化合物不可能为( ) A 醚 B 醇 C 胺 D 醚或醇 7.一种酯类(M=116),质谱图上在m/z 57(100%),m/z 29(27%)及m/z 43(27%)处均有离子峰,初步推测其可能结构如下,试问该化合物结构为 ( ) A (CH3)2CHCOOC2H5 B CH3CH2COOCH2CH2CH3 C CH3(CH2)3COOCH3 D CH3COO(CH2)3CH3 8.按分子离子的稳定性排列下面的化合物次序应为 ( ) A 苯 > 共轭烯烃 > 酮 > 醇 B 苯 > 酮 > 共轭烯烃 > 醇 C 共轭烯烃 > 苯 > 酮 > 醇 D 苯 > 共轭烯烃 > 醇 > 酮 9.化合物在质谱图上出现的主要强峰就是() A m/z 15 B m/z 29 C m/z 43 D m/z 71 10.溴己烷经 均裂后,可产生的离子峰的最可能情况为: ( ) A m/z 93 B m/z 93与m/z 9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