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化学火灾(原始计算)

道化学火灾(原始计算)

道化学火灾(原始计算)
道化学火灾(原始计算)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一、计算过程

1 评价对象

油气处理分公司原稳装置具有爆炸危险性的介质主要为原油和轻烃,在本次评价中,利用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对设备、设施及工艺方面安全性单元中的加热炉、原油缓冲罐、稳定塔做定量评价。

2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

1)放热化学反应

3个单元均无放热反应,故取值均为0.

2)吸热反应

加热炉为物料吸热过程,故取值0.25。

3)物料处理与输送

所有Ⅰ类易燃或液化石油气类的物料在连接或末连接的管线上装卸时的系数为0.5。

4)封闭单元或室内单元

3个单元均为露天装置。

5)通道

生产装置周围有紧急救援车辆的通道,且在两个方向上设有通道。

6)排放和泄漏控制

3个单元周围为可排放泄漏液的平坦地,一旦失火,会引起火灾,系数为0.5;

3特殊工艺危险性

1)毒性物质

毒性物质的危险系数为0.2×N H。三个单元:N H =1

2)负压操作

本装置微正压操作。

3)燃烧范围或其附近的操作

3个单元未在燃烧范围或其附近的操作

4)粉尘爆炸

本装置无粉尘。

5)释放压力

计算公式:Y=/1000)3

6)低温

3个单元无低温情况。

7)易燃和不稳定物质的数量

工艺中的液体和气体的危险系数

(2)储存中的液体或气体(工艺操作场所之外)。

贮存中的液体和气体的危险系数

曲线A:

lgY=-0.289069+0.472171(lgX)-0.074585(18X)2-0.018641(lgX)3曲线B:

lgY=-0.403115+0.378703(lgX)-0.46402(lgX)2-0.015379(lgX)3曲线C:

lgY=-0.558394+0.363321(lgX)-0.057296(lgX)2-0.010759(lgX)3 (3)储存中的可燃固体和工艺中的粉尘。

贮存中的可燃固体/工艺中的粉尘的危险系数

曲线A:

lgY=0.280423+0.464559(lgX)-0.28291(lgX)2+0.06218(lgX)3

曲线B:

lgY=-0.358311+0.459926(lgX)-0.141022(lgX)2+0.02276(lgX)3

8)腐蚀

油品的腐蚀速率大于0.127mm/a,并小于0.254mm/a,系数为0.20;

9)泄漏——连接头和填料处

·泵和压盖密封处可能产生轻微泄漏时,系数为0.10。

10)明火设备的使用

加热炉在工艺单元内,并且单元中选作物质系数的物质的泄漏温度高于闪点,系数取0.10。

11)热油交换系统

无此项取值。

12)转动设备

无此项取值。

评价了所有的特殊工艺危险之后,计算基本系数与所涉及的特殊工艺危险系数的总和,并将它填入火灾、爆炸指数计算表中的“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的栏中。

特殊工艺危险系数的计算:

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基本系数+所有选取的特殊工艺危险系数之和

工艺单元危险系数的计算:

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

F3值范围为:1~8,若F3>8则按8计。

4计算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

1)火灾爆炸危险指数等级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是单元危险系数(F3)和物质系数(MF)的乘积。

下表是F&EI值与危险程度之间的关系,它使人们对火灾、爆炸的严重程度有一个相对的认识。

F&EI及危险等级

F&EI被汇总记入火灾、爆炸指数计算表中。

2)安全措施补偿系数

1)工艺控制补偿系数(C1)

(1)应急电源——0.98。

(2)冷却——无

(3)抑爆——无

(4)紧急停车装置——0.98。情况出现异常时能紧急停车并转换到备用系统。

(5)计算机控制——0。99。设置了在线计算机以帮助操作者,但它不直接控制关键设备或经常不用计算机操作时。

(6)惰性气体保护——0.96。加热炉设置氮气保护。

(7)操作指南或操作规——0.95。

(8)活性化学物质检查——无

(9)其他工艺过程危险分析——0.98。

工艺、物质等变更的审查管理0.98。

2)物质隔离补偿系数(C2)

(1)远距离控制阀——无

(2)备用泄料装置——无

(3)排放系络——无

(4)连锁装置——无

3)防火措施补偿系数(C3)

(1)泄漏检测装——0.98。安装了可燃气体检测器,但只能报警和确定危险范围。

(2)钢质结构——无

(3)消防水供应——0.97。消防水压力低于690kPa(表压)。

(4)特殊系——无

(5)喷洒系统——无

(6)水幕——无

(7)泡沫装置——无

(8)手提式灭火器/水枪——0.98。配备了与火灾危险相适应的手提式或移动式灭火器。

(9)电缆保护——0.98。采用带有喷水装置,其下有14~16号钢板金属罩加以保护时。

3)工艺单元危险分析汇总

(1)暴露半径

R=0.256 F&EI

(2)暴露区域

暴露区域面积=πR2

(3)危害系数的确定

查图确定。

单元危害系数计算图

二、评价计算表

1单元危险度初期评价

单元危险度初期评价计算表

地点:东昊投资有限公司油气处理分公司原稳装置加热炉原油缓冲罐稳定塔

1.物质系数MF 16 16 16

2.一般工艺危险性危险系数范围危险系数危险系数危险系数

基本系数 1.00 1.00 1.00 1.00

A.放热化学反应0.3~1.25

B.吸热反应0.20~0.40 0.25

C.物料处理与输送0.25~1.05 0.50 0.50 0.50

D.密闭式或室内工艺单元0.25~0.90

E.通道0.20~0.35

F.排放和泄漏控制0.25~0.50 0.50 0.50 0.50

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 2.25 2.00 2.00

3.特殊工艺危险性危险系数范围危险系数危险系数危险系数

基本系数 1.00 1.00 1.00 1.00

A.毒性物质0.20~0.80 0.20 0.20 0.20

B.负压(<500mmHg)0.50

C.易燃范围内及接近易燃范围的操作

1.罐装易燃液体0.50

2.控制失常或吹扫故障0.30 0.30 0.30 0.30

3.一直在爆炸范围内0.80

D.粉尘爆炸0.25~2.00

E.压力0.23 0.23 0.23

F.低温0.20~0.30

G.易燃及不稳定物质的重量(吨) 1.80 135.51 20.16

2单元危险度补偿评价

单元危险度补偿评价计算表

3危险指数评价结果汇总

东昊投资有限公司油气处理分公司原稳装置各评价子单元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的分析过程及计算结果见下表:

危险指数评价结果汇总表

4爆炸半径及面积

单元的暴露半径按R=F&EI×0.256(m)计算,暴露面积按πR2(m2)计算。爆炸半径及面积的计算结果见下表。

单元的爆炸半径及面积表

化学实验室安全培训材料

化学实验学生操作的安全培训 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三中学化学组全体教师 为了提高实验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加防护知识,从防火、防爆、日常急救、用电安全、危险物品及三废处理几个方面进行培训。在其中会进行一些案例分析。 一、火灾 火灾是化学实验室,特别是有机实验室里最容易发生的事故。多数着火事故是由于加热或处理低沸点有机溶剂时操作不当引起的。 1.火灾的预防 有效的防范才是防止火灾最有效的方法。为了预防火灾,应切实遵守以下各点:①严禁在开口容器或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②废溶剂做好标识,严禁随意乱倒,应分类收集再集中处理;③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④严禁私自拉扯电线;⑤严禁携带烟火。 2.消防灭火 万一不慎失火,切莫慌惊失措,应冷静,沉着处理。只要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一般可以迅速灭火。化学实验室一般不用水灭火!这是因为水能和一些药品发生剧烈反应,用水灭火时会引起更大的火灾甚至爆炸,并且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用水灭火时有机溶剂会浮在水上面,反而扩大火场。下面介绍化学实验室必备的几种灭火器材: ①沙箱将干燥沙子贮于容器中备用,灭火时,将沙子撒在着火处。干沙对扑灭金属起火特别安全有效。平时经常保持沙箱干燥,切勿将火柴梗、玻璃管、纸屑等杂物随手丢入其中。 ②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化学实验室最常使用、也是最安全的一种灭火器。其 钢瓶内贮有CO 2气体。使用时,一手提灭火器,一手握在喷CO 2 的喇叭筒的把手 上,打开开关,即有CO 2喷出。应注意,喇叭筒上的温度会随着喷出的CO 2 气压 的骤降而骤降,故手不能握在喇叭筒上,否则手会严重冻伤。CO 2 无毒害,使用后干净无污染。特别适用于油脂和电器起火,但不能用于扑灭金属着火。 3. 灭火方法 一旦失火,首先采取措施防止火势蔓延,应立即熄灭附近所有火源,切断电源,移开易燃易爆物品。并视火势大小,采取不同的扑灭方法。 ①对在容器中(如烧杯、烧瓶,热水漏斗等)发生的局部小火,可用湿抹布盖灭。 ②有机溶剂在桌面或地面上蔓延燃烧时,不得用水冲,直接用干粉灭火器。 ③若衣服着火,切勿慌张奔跑,以免风助火势。化纤织物最好立即脱除。一般小火可用湿抹布包裹使火熄灭。若火势较大,可就近用水龙头浇灭。必要时可就地卧倒打滚,一方面防止火焰烧向头部,另外在地上压住着火处,使其熄火。 二、防爆 1.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大致如下: ①随便混合化学药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在受热、摩擦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 ②在密闭体系中进行蒸馏、回流等加热操作。 ③反应过于激烈而失去控制。 ④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有机蒸气等大量逸入空气,引起爆燃。

道化学火灾(原始计算)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一、计算过程 1 评价对象 油气处理分公司原稳装置具有爆炸危险性的介质主要为原油和轻烃,在本次评价中,利用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对设备、设施及工艺方面安全性单元中的加热炉、原油缓冲罐、稳定塔做定量评价。 2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 1)放热化学反应 3个单元均无放热反应,故取值均为0. 2)吸热反应 加热炉为物料吸热过程,故取值0.25。 3)物料处理与输送 所有Ⅰ类易燃或液化石油气类的物料在连接或末连接的管线上装卸时的系数为0.5。 4)封闭单元或室内单元 3个单元均为露天装置。 5)通道 生产装置周围有紧急救援车辆的通道,且在两个方向上设有通道。 6)排放和泄漏控制 3个单元周围为可排放泄漏液的平坦地,一旦失火,会引起火灾,系数为0.5; 3特殊工艺危险性 1)毒性物质 毒性物质的危险系数为0.2×N H。三个单元:N H =1 2)负压操作 本装置微正压操作。 3)燃烧范围或其附近的操作 3个单元未在燃烧范围或其附近的操作 4)粉尘爆炸 本装置无粉尘。 5)释放压力 计算公式:Y=/1000)3 6)低温 3个单元无低温情况。 7)易燃和不稳定物质的数量

工艺中的液体和气体的危险系数 (2)储存中的液体或气体(工艺操作场所之外)。 贮存中的液体和气体的危险系数 曲线A: lgY=-0.289069+0.472171(lgX)-0.074585(18X)2-0.018641(lgX)3曲线B: lgY=-0.403115+0.378703(lgX)-0.46402(lgX)2-0.015379(lgX)3曲线C: lgY=-0.558394+0.363321(lgX)-0.057296(lgX)2-0.010759(lgX)3 (3)储存中的可燃固体和工艺中的粉尘。

化学实验室的火灾预防实用版

YF-ED-J8175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化学实验室的火灾预防实 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化学实验室的火灾预防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孟津县安全监管局谢莎莎邢进杰 案例 清华大学一化学实验室曾发生一次火灾,楼内上百名师生被紧急疏散,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据悉,发生火灾的是一个进行“高温烧结”实验的实验室,事发时一名学生在里面做实验,仪器开着人却中途离开,结果导致火灾。 相关知识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必需阶段,实验室也是

科研、教学机构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实验室由于所用材料、实验条件的复杂,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而在各类实验室中,尤其化学实验室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数量大、种类多,因此火灾危险性最大。 化学实验室的种类很多,其共同特点是,化学物品种类多,其中大多数是易燃易爆物品,还有一些不明性质的未知物料,有些物品能自燃,有些物品化学性质相抵触;在实验过程中,常需进行蒸馏、回流、萃取、电解等危险性较大的操作,用火用电也比较多,一旦操作失误,很容易引发火灾。特别是学校实验室,由于一些学生对实验要领掌握得不全面,操作不熟练,容易出现误操作,从而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分析化学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主要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误差 绝对误差δ=x-μ相对误差=δ/μ*100% (2)绝对平均偏差: △=(│△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3)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真值落在μ±1σ区间的几率即置信度为68.3% *置信度——可靠程度 *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μ±1σ

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有如下关系: s:为标准偏差 n:为测定次数 t:为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统计因子) (5)单个样本的t检验 目的:比较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和已知总体均数μ0。 计算公式: t统计量: 自由度:v=n - 1 适用条件: (1) 已知一个总体均数; (2) 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误; (3) 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n=35, =3.42, S =0.40,

(备择假设 , (6)F检验法是英国统计学家Fisher提出的,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 S^2,以确定他们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至于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则在进行F检验并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后,再进行t 检验。样本标准偏差的平方,即(“^2”是表示平方):S^2=∑(X-X平均)^2/(n-1)

两组数据就能得到两个S^2值,S 大^2和S 小^2 F=S 大^2/S 小^2 由表中f 大和f 小(f 为自由度n-1),查得F 表, 然后计算的F 值与查表得到的F 表值比较,如果 F < F 表 表明两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 F ≥ F 表 表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7)可疑问值的取舍: G 检验法 G=S x x - 第4章 酸碱滴定法 (1)共轭酸碱对Ka 与Kb 间的关系:KaKb=Kw (2)酸碱型体平衡浓度([ ]),分析浓度(c )和分布系数(δa )之间的关系 (3)一元强酸溶液的pH 的计算 [H + ]= 2 4w 2K c c ++ 精确式 pH=-lg c 近似式 (4)一元弱酸溶液pH 的计算 [H + ]=w a ]HA [K K + 精 确式(5-11) ( 关于[H + ]的一元三次方程)

最新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讲解学习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1.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g) (g /mol)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 (2)物质的量(mol )=() (/mol)?23微粒数个6.0210个 (3)气体物质的量(mol )=(L) 22.4(L /mol)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 2.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g) (mL)溶液质量溶液体积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g) 100%()(g)?+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mol) (L)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mol/L)1L (g /mol) (mL)(g /mL)???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摩尔质量1000溶液密度 ②物质的量浓度=mL (g /mL)(g /mol)1L ???1000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摩尔质量 3.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 (混)和总物质的量n (混):m() n()M =混混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ρ(混):22.4()M ρ=g 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1.01×105 Pa )的混合气体。 4.化学平衡计算公式 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又称为道化 学公司方法,是美国道化学公司首创的化工生产危 险度定量评价方法。1964年公布第一版,1993年提出了第七版(又称《道七版》)o它以物质系数为基础,再考虑工艺过程中其他因素如操作方式、工艺条件、设备状况、物料处理、安全装置情况等的影响,来计算每个单元的危险度数值,然后按数值大 小划分危险度级别。分析时对管理因素考虑较少,因此,它主要是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固有危险的度量。

10. 1概述 10. 2 10. 3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 法的分析程序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 法的分析过程 111 10. 4基本预防和安全措施10.5安全措施检查表

火灾、爆炸风险分析是对工艺装置及所含物料的实际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危险进行按步推算的客观评价。分析中定量的依据是以往的事故统计资料、物质的潜在能一量和现行安全措施的状况。, F&EI系统的目的是:

①真实地量化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事故的 预期损失; ②确定可能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装置; ③向管理部门通报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虽然F&EI 系统主要用于评价储存、处理、生产易燃、可燃、活性物质的操作过程,但也可用于分析污水处理设施、公用工程系统、管路、整流器、变压器、锅炉、热氧化器以及发电厂一些单元的潜在损失。该系统还可用于潜在危险物质库存量较小的工艺过程的风险评价,特别是用于实验工厂的风险评价。该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是易燃或活性化学物质的最小处理量为454kg左右。

(1)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道七 版)的分析所需资料 A (2)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道七版)的分析程序 bl (3)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道七版)的相关计算表 10. 2 道化学 公司火灾爆 炸指数评价 法的分析程 序

化学实验室的火灾预防(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实验室的火灾预防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958-82 化学实验室的火灾预防(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孟津县安全监管局谢莎莎邢进杰 案例 清华大学一化学实验室曾发生一次火灾,楼内上百名师生被紧急疏散,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据悉,发生火灾的是一个进行“高温烧结”实验的实验室,事发时一名学生在里面做实验,仪器开着人却中途离开,结果导致火灾。 相关知识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必需阶段,实验室也是科研、教学机构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实验室由于所用材料、实验条件的复杂,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而在各类实验室中,尤其化学实验室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数量大、种类多,因此火灾危险性最大。 化学实验室的种类很多,其共同特点是,化学物

品种类多,其中大多数是易燃易爆物品,还有一些不明性质的未知物料,有些物品能自燃,有些物品化学性质相抵触;在实验过程中,常需进行蒸馏、回流、萃取、电解等危险性较大的操作,用火用电也比较多,一旦操作失误,很容易引发火灾。特别是学校实验室,由于一些学生对实验要领掌握得不全面,操作不熟练,容易出现误操作,从而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防火措施 要确保安全,笔者认为,化学实验室应采取以下几项防火措施。 化学实验室应为耐火等级为一级或二级的建筑。化学实验室内有易燃易爆液体蒸气和可燃气体时,其使用的各种电气设备包括照明灯具、通风设备等,应选用防爆隔爆安全型产品,配电线路和各种接线应符合防爆要求。在实验进程中,利用可燃气体做燃料时,其设备的安装和使用都应符合防爆安全的有关规定。对可燃气体储罐、减压装置、配气或分流装置等要定期检查。

【强烈推荐】高一化学所有计算公式

高一化学所有计算公式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 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各种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以及水、电、煤气,还会经常遇到高温、低温、高压、真空、高电压、高频和带有辐射源的实验条件和仪器,若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因此实验室必须按"四防"(防火、防盗、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要求,建立健全以室主要负责人为主的各级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责任制和各种安全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一、重要规定: (一)穿著规定: 1. 进入实验室,必须按规定穿戴必要的工作服。 2. 进行危害物质、挥发性有机溶机、特定化学物质或其它环保署列管毒性化学物质等化学药品操作实验或研究,必须要穿戴防护具(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 3. 进行实验中,严禁戴隐形眼镜。(防止化学药剂溅入眼镜而腐蚀眼睛) 4. 需将长发及松散衣服妥善固定且在处理药品之所有过程中需穿著鞋子。 5. 操作高温之实验,必须戴防高温手套。 (二)饮食规定: 1. 避免在实验室吃喝食物且使用化学药品后需先洗净双手方能进食。 2. 严禁在实验室内吃口香糖。 3. 食物禁止储藏在储有化学药品之冰箱或储藏柜。

(三)药品领用、存储及操作相关规定: 1. 操作危险性化学药品请务必遵守操作守则或遵照老师操作流程或进行实验;勿自行更换实验流程。 2. 领取药品时,该确认容器上标示中文名称是否为需要的实验用药品。 3. 领取药品时,请看清楚药品危害标示和图样;是否有危害。 4. 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强酸强碱性、高腐蚀性、有毒性之药品请必定要在特殊排烟柜及桌上型抽烟管下进行操作。 5. 有机溶剂,固体化学药品,酸、碱化合物均需分开存放,挥发性之化学药品 更必需放置于具抽气装置之药品柜。 6. 高挥发性或易于氧化之化学药品必需存放于冰箱或冰柜之中。 7. 避免独自一人在实验室做危险实验。 8. 若须进行无人监督之实验,其实验装置对于防火、防爆、防水灾都须有相 当的考虑,且让实验室灯开着,并在门上留下紧急处理时联络人电话及可能造成之灾害。 9. 做危险性实验时必须经实验室主任批准,有两人以上在场方可进行,节假日和夜间严禁做危险性实验。 10. 做有危害性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里进行。 11. 做放射性、激光等对人体危害较重的实验,应制定严格安全措施,做好个 人防护。

化学计算公式

化学计算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通过化学式,根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量,直接计算分子量。 2.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式量:M=22.4ρ。 3.根据相对密度求式量:M=M ˊD 。??? ? ?? '=ρρD 4.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 ++?==%%)(Bb A M a M M 混合物物质的量总数 克物质的总质量 5.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21126?原子的质量一个一个原子的质量 C A 1、A 2表示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a 1%、a 2%表示原子的摩尔分数 ①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2211a A a A A (二) 溶液计算 1、V N N MV m V n c A === 1000C M ρω= 2、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C 1V 1=C 2V 2。 3、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 混=2 1221V V V C CV ++ (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不计) 4、溶质的质量分数。 ①%100%100%?+=?=剂质质液质 m m m m m a ②(饱和溶液,S 代表溶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 ③混合:m 1a 1%+m 2a 2%=(m 1+m 2)a%混%100100%?+=S S a ④稀释:m 1a 1%=m 2a 2% 5、有关pH 值的计算:酸算H +,碱算OH — Ⅰ. pH= —lg[H +] C(H +)=10-pH Ⅱ. K W =[H +][OH —]=10-14(25℃时)

图中的公式:1. A N n N = 2. m n M = 3. m V n V = 4. n n V = ×M ×NA 质 量 物质的量 微 粒 m ÷M n ÷NA N × ÷ 22.4 L/ mol 22.4 L/ mol 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下)

化学实验室的火灾预防

编号:SM-ZD-51355 化学实验室的火灾预防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化学实验室的火灾预防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孟津县安全监管局谢莎莎邢进杰 案例 清华大学一化学实验室曾发生一次火灾,楼内上百名师生被紧急疏散,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据悉,发生火灾的是一个进行“高温烧结”实验的实验室,事发时一名学生在里面做实验,仪器开着人却中途离开,结果导致火灾。 相关知识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必需阶段,实验室也是科研、教学机构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实验室由于所用材料、实验条件的复杂,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而在各类实验室中,尤其化学实验室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数量大、种类多,因此火灾危险性最大。 化学实验室的种类很多,其共同特点是,化学物品种类

多,其中大多数是易燃易爆物品,还有一些不明性质的未知物料,有些物品能自燃,有些物品化学性质相抵触;在实验过程中,常需进行蒸馏、回流、萃取、电解等危险性较大的操作,用火用电也比较多,一旦操作失误,很容易引发火灾。特别是学校实验室,由于一些学生对实验要领掌握得不全面,操作不熟练,容易出现误操作,从而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防火措施 要确保安全,笔者认为,化学实验室应采取以下几项防火措施。 化学实验室应为耐火等级为一级或二级的建筑。化学实验室内有易燃易爆液体蒸气和可燃气体时,其使用的各种电气设备包括照明灯具、通风设备等,应选用防爆隔爆安全型产品,配电线路和各种接线应符合防爆要求。在实验进程中,利用可燃气体做燃料时,其设备的安装和使用都应符合防爆安全的有关规定。对可燃气体储罐、减压装置、配气或分流装置等要定期检查。 化学实验室的建筑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上时,应设2个安全出口,安全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得设置门槛。

分析化学公式和计算

页脚内容 1、准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误差”来表示。 (1)、绝对误差:测量值x 与真值μ的差值,δ=x -μ (2)、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100%?=μ δ % 2、精密度:指对同一样品多次平行测量所得结果相互吻合的程度,用“偏差”来表示。 (1)、绝对偏差:d=x i -x (x i 表示单次测量值,x 表示多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平均偏差:d =n d d d d n ++++......321=n x x n i i ∑=-1 (2)、相对偏差: x d ×100% 相对平均偏差: x d ×100% 3、标准偏差:样本标准偏差S= 1 )(2 1 --∑=n x x n i i 相对标准偏差(RSD)%= x s ×100% 例:测定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以%表示),5次结果分别为:67.48%,67.37%,67.47%,67.43%和67.40%。计算:⑴平均偏差⑵相对平均偏差⑶标准偏差⑷相对标准偏差⑸极差 解:套以上公式 4、平均值的精密度: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来表示n s s x x =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n ts x ± =μ 5、异常值的取舍:Q 检验:Q= 最小 最大紧邻可疑x x x x -- G 检验:s x x G q -= 6、t 检验和F 检验 ⑴题目提供的数据与具体数值μ(权威数据)比较,t 检验: t= n s x μ -,如计算出来的值小于查表值,说明无显著性差异。 ⑵题目提供两组数据比较,问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时,F 检验+t 检验: F 检验:判断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F= 22 21s s (1s 是大方差,2s 是小方差,即1s 〉2s ),计算值小于,说明 两组数据的精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反之就有。 两组数据F 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后,进行两个样本平均 值的比较:2 12 121n n n n s x x t R +?-= , ) 1()1() 1()1(2122 2121-+--+-= n n n s n s s R , 如果计算出来值小于查表值,表示两测量平均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7、t f ,α,例,t 8,05.0表示置信度为95%,自由度为8的t 值。 ▲两组数据有无显著性差异的计算步骤: ①利用以上公式求出各组数据的平均值x 、标准差s == 1 )(2 1 --∑=n x x n i i 、 及各组数据的个数n ②F 检验的公式套进去,注意大小分差分别是放在分子和分母上,计 算F 值 ③与题目提供的F 值比较大小,如果计算出来的F 值小于的话就给出 个结论:F 计算<F ,所以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异 ④利用上面的公式求) 1()1()1()1(2122 2121-+--+-=n n n s n s s R , 代入2 1212 1n n n n s x x t R +?-= ⑤把计算出来的t 值与题目提供的比较,如果是小于的话就给出个结论:无显著性差异. 具体步骤看书上第25页的例题. 8、滴定终点误差:TE(%) = %1001010?-X ?-X ?t p p ck 强酸强碱滴定:K t =1/K w =10 14 (25℃), c=c 2 sp 强酸(碱)滴定弱碱(酸): K t =K a / K w (或K b / K w ), c=c sp 配位滴定:K t =K MY ′, c=c )(sp M 。 例:0.1000mol/L 的NaOH 滴定20.00ml 的0.1000mol/L 的HCl ,以酚 酞为指示剂(pHep=9.00),计算滴定误差。 解:根据已知条件计算 (1) c sp =n/V=(20.00mlx0.1000mol/L)/(20.00mlx2) =0.05000mol/ml (2)pHep=9.00,强酸强碱的pHsp=7.00, ΔpH =2.00 1410=t K ,c=c 2sp (3)带入公式,求得:TE(%) 9、滴定度(T B T V m T B = /),例: Fe O Cr K T /7 22=0.05321g/ml ,表示每

高中化学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常用公式总结 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 g g mol / (2)物质的量(mol )() = ?微粒数(个) 个6021023 ./mol (3)气体物质的量(mol )=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 L L mol 224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 g mL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g g ) ()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 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 () mol L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摩尔质量溶液密度(mol /L)1(L)(g /mol) 1000(mL)(g /mL) 100% ②物质的量浓度= ???1000(mL)(g /mL)(g /mol)1(L) 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摩尔质量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 (浓)·V (浓)=c (稀)·V (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 ① 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质量(g)100(g) (g) (g) =

化学实验室的火灾预防(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化学实验室的火灾预防(标准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化学实验室的火灾预防(标准版) 孟津县安全监管局谢莎莎邢进杰 案例 清华大学一化学实验室曾发生一次火灾,楼内上百名师生被紧急疏散,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据悉,发生火灾的是一个进行“高温烧结”实验的实验室,事发时一名学生在里面做实验,仪器开着人却中途离开,结果导致火灾。 相关知识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必需阶段,实验室也是科研、教学机构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实验室由于所用材料、实验条件的复杂,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而在各类实验室中,尤其化学实验室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数量大、种类多,因此火灾危险性最大。 化学实验室的种类很多,其共同特点是,化学物品种类多,其

中大多数是易燃易爆物品,还有一些不明性质的未知物料,有些物品能自燃,有些物品化学性质相抵触;在实验过程中,常需进行蒸馏、回流、萃取、电解等危险性较大的操作,用火用电也比较多,一旦操作失误,很容易引发火灾。特别是学校实验室,由于一些学生对实验要领掌握得不全面,操作不熟练,容易出现误操作,从而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防火措施 要确保安全,笔者认为,化学实验室应采取以下几项防火措施。 化学实验室应为耐火等级为一级或二级的建筑。化学实验室内有易燃易爆液体蒸气和可燃气体时,其使用的各种电气设备包括照明灯具、通风设备等,应选用防爆隔爆安全型产品,配电线路和各种接线应符合防爆要求。在实验进程中,利用可燃气体做燃料时,其设备的安装和使用都应符合防爆安全的有关规定。对可燃气体储罐、减压装置、配气或分流装置等要定期检查。 化学实验室的建筑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上时,应设2个安全出口,安全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得设置门槛。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主要有: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守恒法、极值法、关系式法、方程式叠加法、等量代换法、摩尔电子质量法、讨论法、图象法(略)、对称法(略)。 一、差量法 在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温度改变(升高或降低),使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溶质(或饱和溶液)质量的差量;每个物质均有固定的化学组成,任意两个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均存在差量;同样,在一个封闭体系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尽管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但物质的量、固液气各态物质质量、气体体积等会发生变化,形成差量。差量法就是根据这些差量值,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方法。该方法运用的数学知识为等比定律及其衍生式: a b c d a c b d == --或c a d b --。差量法是简化化学计算的一种主要手段,在中学阶段运用相当普遍。常见的类型有:溶解度差、组成差、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在运用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相相同,差量物质的物 理量单位要一致。 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 ,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 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实验室用冷却结晶法提纯KNO 3,先在100℃时将KNO 3配成饱和溶液,再冷却到30℃,析出KNO 3。现欲制备500g 较纯的KNO 3,问在100℃时应将多少克KNO 3溶解于多少克水中。(KNO 3的溶解度100℃时为246g ,30℃时为46g ) 3.某金属元素R 的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 ,相同价态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 ,则金属元素R 的化合价为多少? 4.将镁、铝、铁分别投入质量相等、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所得各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的镁、铝、铁三种金属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 (A )Al >Mg >Fe (B )Fe >Mg >Al (C )Mg >Al >Fe (D )Mg=Fe=Al 5.取Na 2CO 3和NaHCO 3混和物9.5g ,先加水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9.6g 碱石灰(成分是CaO 和NaOH ),充分反应后,使Ca 2+、HCO 3-、CO 32-都转化为CaCO 3沉淀。再将反应容器内水分蒸干,可得20g 白色固体。试求: (1)原混和物中Na 2CO 3和NaHCO 3的质量; (2)碱石灰中CaO 和NaOH 的质量。 6.将12.8g 由CuSO 4和Fe 组成的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滤出不溶物,干燥后称量得5.2g 。试求原混和物中CuSO 4和Fe 的质量。 二、十字交叉法 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命题,即二组分的平均值,均可用十字交叉法,此法把乘除运算转化为加减运算,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 十字交叉法的表达式推导如下:设A 、B 表示十字交叉的两个分量,AB —— 表示两个分量合成的平均量,x A 、x B 分别表示A 和B 占平均量的百分数,且x A +x B =1,则有:

(完整word)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 g g mol / 即n= M m ;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2)物质的量(mol )= )(个微粒数(个)mol /1002.623 ? 即n=A N N N A 为常数6.02×1023,应谨记 (3)气体物质的量(mol )=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 L L mol 224 即n= m g V V 标, V m 为常数22.4L ·mol -1,应谨记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即n B =C B V aq (5)物质的量(mol )=)反应热的绝对值()量(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mol KJ KJ / 即n=H Q ?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 g mL 即ρ = aq V m 液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g g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 ) g g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即w= 100%?液质m m =剂质质m m m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mol L 即C B=aq B V n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mL) 1000(mL)(g/mol) 1(L)(mol/L)????= 溶液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 ②物质的量浓度=???1000(mL)(g /mL)(g /mol)1(L) 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摩尔质量 即C B = B M ρω 1000 ρ单位:g/ml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浓m 稀稀浓ωωm =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以已往的事故统计资料及物质的潜在能量和现行安全措施为依据。 目的: (1)量化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事故的预期损失; (2)确定可能引起事故发生或事故扩大的装置; (3)向在关部门通报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4)使有关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到各工艺部门可能造成的损失,以此确定减轻事故严重性和总损失的有效、经济的途径。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等级 步骤 1)选择工艺单元 2)确定物质系数MF 3)确定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F3= F1* F2 F1(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2(特殊工艺危险系数) 4)确定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 F3*MF 5)安全措施补偿系数:工艺补偿C1物质隔离补偿C2防火措施补偿C3 6)确定暴露面积:暴露半径R=F&EI*0.256 面积=π*R2 7)确定暴露区域内财产的更换价值:=原来成本*0.82*增长成本 8)确定危险系数:由危险系数(F3)和物质系数(MF)按图确定 9)确定最大可能财产损失(MPPD) 10)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MPPD)=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安全措施补偿系数 11)最大可能工作日损失(MPDO) 12)确定停产损失(BI):=MPDO/30*VPM*0.7 VPM为每月产值;0.7代表固定成本和利润选择恰当工艺单元的6个参数及还应注意的问题: (1)潜在化学能(物质系数) (2)工艺单元中危险物质的数量 (3)资金密度(每平方米美元数) (4)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 (5)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历史资料 (6)对装置起关键作用的单元 还应注意的问题:1)所处理的量至少为454kg或0.454m3 2)设备串联布置且相互间未有效隔离,要仔细考虑如何划分 3)要仔细考虑操作状态及操作时间,对F&EI有影响的异常状况,判别选择个操作阶段还是几个阶段来确定重大危险 4)在决定哪些设备具有最大潜在火灾爆炸危险时,可请教工程技术人员或专家物质系数的确定:由N F(燃烧性)、N R(化学性)决定。 当温度超过60℃,物质系数要修正。 对于可燃性粉尘,用粉尘危险分级值(S t)确定。 液体和气体的N F由闪点求得,粉尘或尘雾的S t值由粉尘爆炸试验确定。 物质、混合物或化合物的反应性等级N R根据其在环境温度条件下的不稳定性(或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按NFPA704确定。 N R=0:在燃烧条件下仍保持稳定的物质: ①不与水反应的物质。 ②在温度>300-500℃时用差热扫描量热计(DSC)测量显示温升的物质。

常用计算公式

常用计算公式: (1)相对原子质量 (2)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 (3)混合物中含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度) (4)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g/L) (5)纯度 (6)溶质的质量分数

(7)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8)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 (9)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二. 化学方程式: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3)磷在空气中燃烧 (4)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5)硫在氧气中燃烧

(6)铁在氧气中燃烧 (7)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 (8)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9)氧化汞受热分解 (10)电解水 (11)锌与稀硫酸反应 (12)镁与稀硫酸反应 (13)铁与稀硫酸反应 (14)锌与盐酸反应

(15)镁与盐酸反应 (16)铁与盐酸反应 (17)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18)氢气还原氧化铜 (19)木炭在空气不足时不充分燃烧 (20)木炭还原氧化铜 (21)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2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2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24)碳酸分解的反应 (25)煅烧石灰石的反应 (2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 (27)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2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2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32)乙醇在空气中燃烧

(33)甲醇在空气中燃烧 (34)铁与硫酸铜反应 (35)氧化铁与盐酸反应 (36)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 (37)硝酸银与盐酸反应 (38)氧化铁与硫酸反应 (39)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 (40)氯化钡与硫酸反应 (41)氧化锌与硝酸反应

[实验室发生火灾的处理方法]实验室发生火灾办

[实验室发生火灾的处理方法]实验室发生火灾办 实验室发生火灾虽然比较少,但一旦发生就会对实验室仪器设备和人身安全造成损失。那么,你知道实验室发生火灾如何处理吗?今天为大家了实验室发生火灾的处理方法,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将可燃物与引火源或氧气隔离开来,可防止燃烧继续扩大。比如,在燃烧过程中,关闭相关的阀门和电源开关,将燃烧区附近的可燃物搬离现场。隔离灭火法的主要工具是四氯化碳灭火剂,它能蒸发冷却可燃物和稀释氧浓度。四氯化碳为五色透明液体,不助燃、不自燃、不导电、沸点低(76.8℃)。当四氯化碳遇火时,迅速蒸发,由于其蒸气重,能密集在火源四周包围正在燃烧的物质,起到了隔离空气的作用。四氯化碳是一种阻燃能力很强的灭火剂,特别适用于带电设备的灭火。由于四氯化碳在许多条件下能生成盐酸和光气,所以在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时,必须戴防毒面具,并站在上风口。 将氧气浓度降低至最低限度,可以阻止燃烧继续扩大。如在燃烧发生过程中,紧闭门窗,造成氧气不足,能暂时停止燃烧;用石棉布、湿棉被等材料覆盖在燃烧物上等方法均能起到窒息灭火的作用。窒息灭火的主要工具是二氧化碳灭火剂。 二氧化碳灭火剂的主要作用也就是稀释空气中的氧浓度,使其达到燃烧的最低需氧浓度以下,火即自动熄灭。二氧化碳灭火剂是将

二氧化碳以液体的形式加压充装于灭火器中,因液态二氧化碳极易挥发成气体,挥发后体积将扩大760倍,当它从灭火器里喷出时,由于汽化吸收热量的关系,立即变成干冰。这种霜状干冰喷向着火处,立即汽化,将燃烧处包围起来,起到隔离和稀释氧的作用。 由于二氧化碳不导电,所以常用于扑灭电气设备的着火。对于不能用水灭火的遇水燃烧物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剂最为合适,同时由于二氧化碳能不留痕迹地把火扑灭,因此非常适合用于扑灭精密机械设备等的着火。但二氧化碳也有缺点,就是冷却作用相对不好,同时还应注意二氧化碳能使人窒息的问题。 对于一般可燃物来说,能够持续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它们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自的着火温度。因此,将一般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或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停止。 用水冷却灭火是最常用的方法,水的吸热量比其他物质大,使1kg水的温度上升1℃需要4 186.6J的热量。水的缺点是水具有导电性,不宜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不能扑救遇水燃烧物质和非水溶性燃烧液体的火灾。另外,水与高温盐液接触会发生爆炸,这些都是用水灭火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