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应激对种公猪的影响和控制措施

热应激对种公猪的影响和控制措施

热应激对种公猪的影响和控制措施
热应激对种公猪的影响和控制措施

热应激对种公猪的影响和控制措施

耿建新

(硕腾(中国)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河北省香河县065400)

摘要:夏季天气炎热,如果超过公猪等热区就会发生热应激,引起公猪的繁殖障碍,公猪在猪群中虽然比例很小,但影响面大,特别是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公猪发生热应激后主要表现为性欲低下,精液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导致配种不能按照原定的选配计划进行,母猪返情率高于正常水平,产仔数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公猪发生热应激的原因,以及降低热应激的措施。

关键词:种公猪;热应激;精液质量

环境温度是影响种公猪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公猪的等热区为14~25℃,当环境温度超过等热区时,就会发生热应激。表现为繁殖能力降低,易患睾丸炎,精液质量下降,使得受胎率下降,胚胎成活数减少。如何缓解热应激对动物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1]。本文主要探讨公猪发生热应激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睾丸(图1)是生产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睾丸生产的精子转移到睾丸上半部分,并在此处实现成熟、提供营养和保存起来。睾丸上半部和尿道之间由输精管相连接,精子与副生殖腺产生的分泌物相混合后形成精液。每个精细胞都需历经30~50天的精子发生周期才能成为精子。在此过程中,营养、环境、动物的健康状况等因素均会对精子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图1 公猪的生殖器官

热应激是能阻碍身体正常散热,引起热紧张的条件刺激,其本质是指环境温度超过热调控区上限温度所致的非特异性反应,夏季的高温很容易引发猪的热应激反应。

精子对热敏感,一旦精囊的温度上升就会大大减弱其功能。因此,为了不受体内热量的影响,猪的阴囊会露出腹腔并在肛门的正下方呈半球形隆起。阴囊扮演着一个“散热器”的角色。正常情况下,公猪阴囊内睾丸温度比深部体温低2~3℃,当环境温度高于34℃,会导致睾丸温度升高[2]。卢绪秀等[3]报道,公猪在热应激条件下,平均采精量有所下降,精子平均活率和平均密度下降,精子平均畸形率显著升高。Larssom等将公猪饲养在33~35℃环境

下100小时,结果导致精子畸形率显著上升,从而使精液品质下降。湿度可以通过影响细胞质小滴而影响精子发生,环境温度和湿度结合对精子畸形率的影响很大。Coron等在澳大利亚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进行试验,试验期间种公猪所处的环境温度为33.4~37.7℃,相对湿度为80%,在试验之后的2~5周内畸形精子头部畸形,细胞质小滴、尾部和中段缺失会显著增加。同时,试验也发现了个别的种公猪由于体温急剧上升而加剧了热应激的效应。

1 热应激发生原因

事实上,精子生成直接受到下丘脑一垂体一睾丸轴的调节。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经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促进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分泌。FSH作用于睾丸曲精细管生殖上皮,促进精子生成;LH作用于间质细胞,促进睾酮分泌,对精子生成也有促进作用。当血液中睾酮浓度过高,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GnRH,抑制FSH和LH 分泌,对精子生成起抑制作用。热应激导致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减少,垂体前叶激素分泌转移,使促卵泡素、促黄体素生成减少,从而引起睾丸、卵巢等发育受阻、功能减退或萎缩,出现繁殖机能下降甚至不育。

Tets等对大白种公猪研究发现,睾酮水平在6~9月一直处于升高趋势,在10~11月时睾酮含量显著高于2~3月。Stone等对性成熟的大白种公猪进行了急性和慢性热应激试验,结果发现在急性热应激过程中血清睾酮水平在一个短时间内会有显著的变化,随着温度的降低又可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失去了其正常的昼夜节律变化;而长期的热应激可使外周血中睾酮的基础水平下降,并损坏对促性腺激素刺激的应答反应。

另外,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TRH刺激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素(TSH),TSH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储存和分泌。当机体发生热应激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减少,因而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最终导致甲状腺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从而导致甲状腺机能受到抑制。甲状腺激素对性腺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成年动物甲状腺素缺乏会影响公畜性行为和精子成熟、母畜发情、排卵和受孕。

热应激可使公猪血液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从而使睾丸中的类固醇的产生受到抑制,致使公猪的交配欲减退,高温使精细胞发生变性,精液中会不断出现受害的细胞融合而成的多核巨型细胞,致使精液品质下降[4,5]。

范晓明等研究发现光照不足可能是封闭式公猪舍公猪精液品质不高和保存时间不长的主要原因。同时发现封闭舍公猪睾丸分泌睾酮的能力低于开放式猪舍[6]。照度计测量封闭式猪舍其光照强度平均在12.8 lx,种公猪需要的光照强度100~150 lx的1/10,合理的光照强度和时间可以促进猪的新陈代谢,加速生长发育,促进性机能发育,改善精液品质。

2 防治对策

2.1 猪舍内有效降温

封闭式猪舍通风和蒸发是最主要的降温措施。通风可有效降低空气湿度,带走猪舍内的

热量。蒸发降温是最有效的方法,常用的蒸发降温系统有湿帘一风机降温系统、喷雾降温系

统、喷淋降温系统和滴水降温系统。喷雾、喷淋会增加舍内和地面湿度,不宜在封闭式猪舍内采用,但可用于屋顶冷却降温。湿帘一风机降温系统能有效降低封闭式猪舍温度(可使舍温下降5~8℃),一般用于公猪舍。

2.2 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

在热应激条件下,水的代谢十分重要,当温度升高时,增加饮水量,可加大尿液排泄量。所以,公猪圈舍内应安装上自动饮水器或经常更换水槽中的饮水。

2.3 调整日粮配方

高温条件下,种公猪为了减少机体增热,减少散热负担势必会减少采食量,造成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从而影响机体的健康和繁殖机能。因此,进入夏季高温时期,增加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减轻高温季节猪的散热负担,也可增加动物蛋白,如每天每头种公猪可增喂2枚鸡蛋。

2.4 在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和小苏打

有研究表明,由于氯化钾、氯化钠、碳酸氢钠等3种电解质具有维持细胞渗透压的作用,在日粮中添加这3种电解质有利于恢复体内酸碱平衡、缓解并治疗热应激症状。碳酸氢钠还有健胃、抑酸、增进食欲的作用,为机体提供所需的钠,同时减缓呼吸性碱中毒,提高抗热应激的能力[7]。

2.5 在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精液中的硒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抗氧化作用保护精子膜和精子细胞器膜免遭氧化损害。公猪缺硒可致附睾小管上皮变性、坏死,因而精子不能在附睾中发育成熟。缺锌时,生殖道内各种酶的活性降低,性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生殖器官的发育受阻,睾丸变小,造成精子的发生受阻[8]。

维生素对机体的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是种公猪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若长期严重缺乏维生素A,会使种公猪性反射降低,精液品质下降,甚至睾丸发生肿胀或萎缩最后丧失繁殖能力。维生素E对于保证种猪的繁殖性能是众所周知的,其特有的抗氧化特性有助于精子的成熟和精液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减少应激和维持精子细胞膜质结构的完整。在比较炎热的季节,种公猪饲粮维生素E的添加量达NRC推荐量的2倍较为合理,并且最好在1周内喂完配制好的饲料。Liu等报道,每天饲喂300 mg维生素C,公猪的精液质量和正常的精子数都好于不添加维生素C的公猪,特别是在炎热条件下。因此,在种公猪发生热应激条件

下,可以额外的补充微量元素和电解多维,将有利于缓解公猪热应激。

参考文献略

猪热应激的保健措施

猪热应激的保健措施 猪是恒温动物,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温度中能够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是靠其体热调节机能保持体热平衡来完成的,当环境温度的变化超出机体的适应和调节范围时,体热平衡将被破坏,出现体内积热过多,引起体温升高,生命机能随之发生障碍,将导致猪的生长缓慢,种猪生产力下降,甚至出现中暑死亡等,因此夏季预防热应激应成为养猪管理之重点。 1 热应激对猪的影响 1.1 对肥育猪生长的影响 在高温条件下,猪的采食量减少,以减少因采食和消化食物而引起的食后体增热,从而影响猪的生长肥育和饲料转化率,温度越高,其影响越大。当猪为加大散热而使产热增多,使猪的维持需要增加,不仅饲料转化率降低,也加剧了高温对生长和增重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采食量减少和热应激加剧,可导致生长增重停滞甚至减重。高温虽然会提高饲料消化率,但其升高部分不足以弥补获取营养的减少。 1.2 对种猪繁殖率的影响 1.2.1 对种公猪繁殖力的影响 公猪通过阴囊热调节机制保持睾丸温度比肛温低2―

3℃,当环境温度高于33℃~35℃,就会导致睾丸温度升高,精细管上皮变性,影响精子生成,使精子数减少。在附睾中发育的精子会受到损害,活力降低,畸形精子比例增加。高温引起的精液品质变差,与配母猪的受胎率降低。热应激也使公猪性欲降低,无性欲的比例增加。 1.2.2 对母猪繁殖力的影响 高温对母猪发情、配种、妊娠均有一定的影响。高温使性激素分泌减少,母猪发情率下降,母猪配种前、后各1~3周内遭受热应激,卵子的形成、发育、排卵以及早期胚胎的着床都会受影响,从而使乏情率上升,发情周期延长,受胎率下降,早期胚胎死亡和吸收的比例增加,产仔数减少。妊娠期的后三分之一是胎儿体重增加的关键时期,高温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加之高温使母猪采食量减少,营养不足,同时大量血液流向皮肤以增加散热,使胎儿供血和营养供应不足,从而造成胎儿初生重小,出生后生长缓慢。此外,母猪妊娠后期经过热应激,对母猪经胎儿的被动免疫传递也有一定影响,使新生仔猪对某些特定传染病缺乏免疫力。 1.3 对猪健康的影响 持续的高温作用,猪的呼吸频率和血液循环加快以促进散热,而这种调节又会使体内某些组织的氧化作用加强,脂肪、蛋白质分解加快,产热量随之增加,与此同时,快而浅的呼吸又使体内供氧不足,导致氧化作用不完全,未完全氧

热应激对种公猪的影响和控制措施

热应激对种公猪的影响和控制措施 耿建新 (硕腾(中国)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河北省香河县065400) 摘要:夏季天气炎热,如果超过公猪等热区就会发生热应激,引起公猪的繁殖障碍,公猪在猪群中虽然比例很小,但影响面大,特别是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公猪发生热应激后主要表现为性欲低下,精液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导致配种不能按照原定的选配计划进行,母猪返情率高于正常水平,产仔数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公猪发生热应激的原因,以及降低热应激的措施。 关键词:种公猪;热应激;精液质量 环境温度是影响种公猪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公猪的等热区为14~25℃,当环境温度超过等热区时,就会发生热应激。表现为繁殖能力降低,易患睾丸炎,精液质量下降,使得受胎率下降,胚胎成活数减少。如何缓解热应激对动物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1]。本文主要探讨公猪发生热应激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睾丸(图1)是生产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睾丸生产的精子转移到睾丸上半部分,并在此处实现成熟、提供营养和保存起来。睾丸上半部和尿道之间由输精管相连接,精子与副生殖腺产生的分泌物相混合后形成精液。每个精细胞都需历经30~50天的精子发生周期才能成为精子。在此过程中,营养、环境、动物的健康状况等因素均会对精子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图1 公猪的生殖器官 热应激是能阻碍身体正常散热,引起热紧张的条件刺激,其本质是指环境温度超过热调控区上限温度所致的非特异性反应,夏季的高温很容易引发猪的热应激反应。 精子对热敏感,一旦精囊的温度上升就会大大减弱其功能。因此,为了不受体内热量的影响,猪的阴囊会露出腹腔并在肛门的正下方呈半球形隆起。阴囊扮演着一个“散热器”的角色。正常情况下,公猪阴囊内睾丸温度比深部体温低2~3℃,当环境温度高于34℃,会导致睾丸温度升高[2]。卢绪秀等[3]报道,公猪在热应激条件下,平均采精量有所下降,精子平均活率和平均密度下降,精子平均畸形率显著升高。Larssom等将公猪饲养在33~35℃环境

心理应激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 第五讲心理应激 一、总论 (一)塞里的应激学说 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塞里将其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GAS与刺激的类型无关,而是机体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所引起的生理变化,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的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GAS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期。 (二)心理应激的定义 1.根据过程模型,心理应激可以被定义为: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2.根据系统模型,心理应激可以被定义为: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时,就是心理应激。 3.医学心理学将心理应激定义为:个体在觉察(认知评价)到威胁或挑战、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时的心身紧张状态。 4.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法则): ⑴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

⑵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⑶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 ⑷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中起关键作用; ⑸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 5.心理应激理论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健康促进教育等领域具有多方面的理论与实际指导意义。 ⑴在医学认识论方面:心理应激理论特别是系统模型使我们认识到个体实际上是生活在应激多因素的动态平衡之中。 ⑵在临床医学的病因学方面:“过程模型”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心理疾病和症状的发生发展过程。 ⑶在预防医学方面:“系统模型”有助于认识和指导合理调整应激各有关因素的动态平衡,促进个体在不同内外环境下的健康成长或保持适应。 6.应激系统模型在医学心理学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应激系统模型及其基本法则在临床个体心理咨询(治疗)程式、压力管理和家庭婚姻咨询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⑴应激系统模型与临床心理咨询:首先根据系统模型,对患者的心身问题以及相关因素作出三级评估。第一层次的评估分析患者的应激反应和心身症状情况;第二层次评估进一步分析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程度,确定应激各因素在“问题”中的地位以及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三层次评估分析人格特点(特别是观念方面的人格特点),如求全、完美主义倾向。然后,在系统模型的评估基础上,以系统论与整体观的水平作出干预决策,可以决定采用心理教育、心理指导、系统心理治疗

奶牛热应激

丹尼尔:如何缓解奶牛热应激?——来自以色列的经验 丹尼尔(Daniel Hojman)以色列奶牛专家 奶牛热应激是怎么产生的 为了更好的理解缓解奶牛热应激的重要性,必须首先要了产生热应激的原因,奶牛热应激是由于奶牛体内的热不断累积对牛造成不良的影响,而牛场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牛同时也有一些措施,来缓解体内热的累积,牛跟人一样都是恒温动物,体温要一直保持不变!如果天气热的话,它的体温会上升,这时候牛的大脑和神经组织就会发出一些指令,来让体温下降。 牛体内的热累积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主要的来源是周围热的气温,湿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咱们说热应激,其实湿度也起了非常重要的因素。另外一个来源是牛体内自身产的热,这与产奶量成正比。没有进入产奶阶段的牛例如干奶牛,即使天气特别热,牛也不会有热应激的表现,因为它体内不产热,环境对它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跟人不同的是牛几乎不出汗!牛的汗腺非常少。在炎热的天气下,人第一表现就是出汗,通过汗的蒸发带走热气,从而降温。但而牛没有这个机能的,它不会出汗。 产奶量不同热应激程度也不同 现代牧业

产奶量不同,奶牛对环境温度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当牛出现热应激,体温上升,感觉不舒服的时候,牛的大脑会发出第一个指令,让更多的血液流到皮肤,进行热交换,把热量释放出去。如果这种方式不足以降低体温,牛就开始喘粗气,如果还不足够,奶牛就会减少采食量,以减少消化系统的产热量。吃的少,产奶量自然也就下降了。 热应激可使产奶量下降20% 对于一些牧场,如果不采取这种措施,高产牛的产量可能降低20%,妊娠率也会降低20%。如果降温效果好的话,产奶量可以只下降2%,繁殖方面下降10%。如果一头牛每天的产量是30公斤,那么降温和不降温就是6公斤和0.6公斤的差别!所以通过喷淋降温系统一头牛一天可多产5.4公斤的奶!产奶量反应降温系统效果的最直接因素。 小贴士:可以采用夏冬指数——夏季平均产奶量÷冬季平均产奶量衡量夏季降温工作的成效,夏冬指数越高越好。在美国,夏冬指数最好的能达到98%,如果不采取任何降温措施,夏冬指数为80%。 给奶牛降温主要采用哪些方法 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降低牛棚的温度。可以在牛棚里安装空调,像沙特阿拉伯这样比较富裕的国家就是这么做的。另外一种方法是降低牛周围的环境温度,主要是采食区的气温。不同的牛舍环境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炎热干燥的环境可以给牛喷淋或喷雾,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牛周围的气温。因为干燥,牛周围的水汽容易蒸发,这要就可以带走热量,降低牛周围的温度。但如果牛棚不是特别干燥,稍微有些潮湿,这种方法就不会很有效。 炎热潮湿的环境给牛体降温的主要方法是喷淋。而且喷淋时水滴要大,要有一定冲力,一定保证能落到牛的皮肤上,而不是只挂在牛毛上,这样才能给牛体降温。 1克水在牛皮上变成气态可以带走0.578千卡的热量。当水分挥发到一定程度时,牛周围的空气开始变得潮湿,这使接下来水分的挥发很困难,最后就像蒸桑拿一样,所以我们需要使用风扇,把潮湿的空气吹走。喷淋和吹风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降温的效果。 小贴士:喷淋的水压要有三个大气压,水滴要有冲力,一定保证能落到牛的皮肤上,不能让只挂到牛毛上。 现代牧业

母猪热应激的解决方案1

解决母猪热应激的方案 妊娠母猪受热可发生严重问题,配种受胎率降低,采食量降低、分娩率降低,仔猪初生重降低,窝产活仔数减少,死胎数提高,返情数增高,管理费用增加。因此我们要尽量减少因为热应激造成的基础群母猪及生产成绩的损失。 一.母猪热应激发生的原因 主要是母猪要在高温环境时机体对热环境做一系列生理反应,猪汗腺不发达,散热区较少,对热的敏感性较高致使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 二.表现症状 体温升高42度以上.全身发红.呼吸急促.张大口喘气.严重时尖叫站立不稳、拉干粪豆、不食等热表现。严重时会因心衰死亡。 三.发病猪治疗方法 可用解热药.抗生素.抗应激药物结合的方案治疗 方案1:双黄连注射液(安乃近)20ml+头孢3支+地米10ml 方案2:柴胡注射液(安乃近)20ml+头孢3支+Vc10ml 方案3:双黄连(安乃近)20ml+头孢3支+科特壮15ml(拜耳) 以上三种方案可选其一进行治疗 四.如何防止热应激的发生 1.水帘和风机组合或冷风机降温 每天检查舍内电路安全,水的供应,保证水帘和风机的正常工作,使用时关闭栋舍所有门窗。将风机温控器的温度调至母猪比较舒适的

温度(20度),当舍内温度超过20度时风机自动运转。水帘时间定时器调为每5分钟供应5分钟水,保证水帘使用时全部打湿并且有水珠向下流。也可以通过冷风机降温。 2.冲水降温 1、中午下班前按排专人值班巡察、给舍内每一头母猪冲水;要求将限位栏内地面及母猪身体全部冲干净,发现有膘情较好且微喘的母猪对其头部浇水1分钟。 2、下午下班前按排专人值班巡察、给舍内每一头母猪冲水;要求将限位栏内地面及母猪身体全部冲干净,发现有膘情较好且微喘的母猪对其头部浇水1分钟。 3.饲喂方法 干料改为水泡料,改善猪的适口性;增加采食量,降低体能消耗。4.保证清洁饮水 喂料后饲槽内剩料分给舍内体型较瘦猪,清洁饲槽后再放入足够清洁饮水。 5.药物预防 每日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碳酸氢钠+电解多维。提高猪群抗应激能力,额外补充能量,弥补母猪体力消耗。 6.及时清理舍内产热的热源等(粪便、尿液、保温灯等) 五、值班制度 中午饭后12:00--14:30安排人员在各栋舍巡查。保证风机和水帘的供电.供水,饲槽内清洁足量饮水,圈舍内冲水,异常猪只的发现

奶牛热应激管理策略

根据温湿指数(温度和湿度所占的比例)我们可以判断奶牛是否遭受 热应激。过去我们认为当温湿指数为72时,奶牛会遭受热应激,而最近更新的温湿指数表发现,当指数在68时,奶牛就已经发生了热应激,产奶量和繁殖性能都降低。 约翰·史密斯博士(John F. Smith)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约翰·史密斯(John F. Smith)是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动物科学博士(1990年),现任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教授、高级奶牛专家,同时也是孟山都奶牛协会及私营奶牛场的技术顾问。约翰·史密斯博士已经致力于奶牛行业的研究和技术推广20多年,访问中国牧场已有7次,在奶牛牛群管理、挤奶厅管理、牛场设施、牛群扩群、奶牛舒适度与应激、繁殖、乳房炎和生产记录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水很神奇,如果喷淋和奶牛饮水用得恰到好处,将使牛场的防暑降温工作事半功倍!——约翰?史密斯博士 一、温度及其对奶牛的影响 ?奶牛适合在何种温度区间内生活?——5~20摄氏度左右 ?奶牛认为的最舒适温度是多少度?——13摄氏度根据温湿指数(温度和湿度所占的比例)我们可以判断奶牛是否 遭受热应激。过去我们认为当温湿指数为72时,奶牛会遭受热应激,而最近更新的温湿指数表发现,当指数在68时,奶牛就已经发生了热应激,产奶量和繁殖性能都降低。 新温湿指数表 奶牛发生热应激将会导致干物质采食量下降,维持需要量将增加35%,能量从产奶方面转移到自生的维持方面,它们将增加排汗和喘气以维持体温,热应激对产奶量、繁殖和健康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对繁殖的影响要比对产奶量的影响更大。奶牛在短时间内迅速升

高体温会导致受孕下降25%~40%,温度每增加0.5℃受孕率下降13%,而饲料采食量的增加又会导致体内的热负担增加。遭受热应激的奶牛,其奶产量会下降。如果奶牛在干奶期和泌乳早期遭受热应激,那么将导致未来的奶产量下降,而且产奶高峰期会缩短。 美国堪萨斯州不同胎次和月份的高峰产奶量 环境温度增加对干物质总采食量和干物质公斤数的维持需要影 响(露点=30)

母猪热应激的解决方案

母猪热应激的解决方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解决母猪热应激的方案 妊娠母猪受热可发生严重问题,配种受胎率降低,采食量降低、分娩率降低,仔猪初生重降低,窝产活仔数减少,死胎数提高,返情数增高,管理费用增加。因此我们要尽量减少因为热应激造成的基础群母猪及生产成绩的损失。 一.母猪热应激发生的原因 主要是母猪要在高温环境时机体对热环境做一系列生理反应,猪汗腺不发达,散热区较少,对热的敏感性较高致使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 二.表现症状 体温升高42度以上.全身发红.呼吸急促.张大口喘气.严重时尖叫站立不稳、拉干粪豆、不食等热表现。严重时会因心衰死亡。 三.发病猪治疗方法 可用解热药.抗生素.抗应激药物结合的方案治疗 方案1:双黄连注射液(安乃近)20ml+头孢3支+地米10ml 方案2:柴胡注射液(安乃近)20ml+头孢3支+Vc10ml 方案3:双黄连(安乃近)20ml+头孢3支+科特壮15ml(拜耳) 以上三种方案可选其一进行治疗 四.如何防止热应激的发生 1.水帘和风机组合或冷风机降温 每天检查舍内电路安全,水的供应,保证水帘和风机的正常工作,使用时关闭栋舍所有门窗。将风机温控器的温度调至母猪比较舒适的温度

(20度),当舍内温度超过20度时风机自动运转。水帘时间定时器调为每5分钟供应5分钟水,保证水帘使用时全部打湿并且有水珠向下流。也可以通过冷风机降温。 2.冲水降温 1、中午下班前按排专人值班巡察、给舍内每一头母猪冲水;要求将限位栏内地面及母猪身体全部冲干净,发现有膘情较好且微喘的母猪对其头部浇水1分钟。 2、下午下班前按排专人值班巡察、给舍内每一头母猪冲水;要求将限位栏内地面及母猪身体全部冲干净,发现有膘情较好且微喘的母猪对其头部浇水1分钟。 3.饲喂方法 干料改为水泡料,改善猪的适口性;增加采食量,降低体能消耗。 4.保证清洁饮水 喂料后饲槽内剩料分给舍内体型较瘦猪,清洁饲槽后再放入足够清洁饮水。 5.药物预防 每日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碳酸氢钠+电解多维。提高猪群抗应激能力,额外补充能量,弥补母猪体力消耗。 6.及时清理舍内产热的热源等(粪便、尿液、保温灯等) 五、值班制度

第八章 应激来源与影响

第八章应激来源及影响 (一)应激与应激源 简单运用: 结合实际说说什么样的刺激会成为应激源 (负性事件不可控性不确定性模糊性挑战极限)→ 生理/心理/社会性应激源领会: 1.应激研究的意义 应激源是引发反应的实际事件。对应激源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哪些事件更容易引起应激。 2.应激的性质 应激有时是不好的,而有时则是好的。分为烦恼与正应激。烦恼是指那些有破坏性的或不愉快的应激。正应激是一种积极的唤起,是一种挑战,可以加深意识,增加心理警觉,还经常会启发我们的高级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3.应激源的类型及特征 类型: 1)生物性应激源: 这是借助于人的肉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刺激在内的生物性刺激。 2)心理性应激源: 这是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动机冲突、挫折情境、人际关系失调及预期的或回忆的紧张状态。 3)社会文化性应激源:

社会文化因素是造成人的应激状态的最普遍最重要的应激源,尤其是急剧的社会文化的大变动。 特征:1)负性事件2)不可控性3)不确定性4)模糊性5)挑战极限 识记 1.应激 i.应激被定义为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是一种有外界施予的压力,是外在的客观刺激。(物质力量的观点) ii.应激被定义为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这就将应激视为一种特定压力性刺激的心理反应,偏重于应激事件之后的主观状态,特别是情绪体验。(心理学观点) iii.应激被定义为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生理学观点)★综上所述: 应激既不是环境刺激,也不是个人的性格,更不仅仅是一种反应,而是在需求与不以疯狂或死亡为代价的处理需求的能力之间的关系。(综合的观点) 2.应激源 应激源是引发应激反应的实际事件。即日常所说的应激,往往是指客观存在的威胁和挑战。 (二)应激反应与健康影响 简单运用: 以案例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特点 领会: 1.应激导致疾病的途径 1)直接路径:

浅析热应激对猪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浅析热应激对猪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热应激是指处于极端高环境温度中的机体对热环境对机体提出的任何要求所作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的总和。 一、猪热应激发生的原因 猪属恒温动物,因其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不善于通过皮肤蒸发散热来调节体温,故很不耐热。饲养实践证明,猪的最适温度随体重和年龄增加而下降,初生仔猪的适宜温度为30℃~34℃,断奶仔猪为21℃~24℃,生长育肥猪为16~22℃,产仔和哺乳母猪为22℃~25℃。在最适环境温度范围内,猪的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因此猪的体温保持恒定,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 当环境温度超过最适温度范围,猪的产热大于散热,猪就要通过增加呼吸蒸发和辐射散热,或通过减少采食量进而减少体热产生来调节体温平衡。通过增加散热和减少产热仍不能维持机体的体温平衡时,就会引起猪体温升高。处于高温下的猪,如果过多的产热蓄积在体内不能散出,则易使体温居高不下,导致猪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引起热应激甚至热射病。另外,猪的耐热性与品种和体型大小、体重和经济类型等因素有关。生产中猪群的饲养密度和设备受限也是使猪造成猪热应激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热应激对猪的影响与危害 2.1 对猪行为、生理的影响 处于热应激状况下的猪,饮水量增加,散群横卧,寻找有水低温处翻滚,呼吸和脉搏频率增加,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由于高度闷热,猪情绪狂燥,可能发生相互咬耳、咬尾情况。严重时可见到肌肉和尾巴震颤,黏膜发绀,站立困难,呈休克状,如抢救不及时则倒地死亡。也有看不到这些症状而突然死亡的。 2.2 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热应激可使母猪发情不明显,发情时间短,发情周期间隔时间增加而降怔常发情率,对于后备母猪可导致初情期后延30天以上,对于哺乳母猪则会使泌乳量减少,进而使仔猪抗病力减弱,死亡率增加。对于公猪则表现为性欲减弱,射精量减少,精子活力降低,如果温度高于27℃

猪热应激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猪热应激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本文概述了热应激以及在热应激条件下对猪的生产 性能、采食量及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并根据环境及营养两方面因素的调控,减少或消除猪只热应激的发生。 1 病历 某猪场157 头三元杂交育肥猪平均体重50 kg 左右, 饲喂全价饲料,每天每头平均采食量2.6 kg,每天早、中、晚各喂1 次。2012 年9 月2 日个别猪开始食欲不振,不愿站立或不能站,个别食欲废绝,粪便干燥,呈球状,尿量少,呈黄色。病猪被毛粗乱,消瘦,体温40℃左右,呼吸急促。后来逐渐扩展到全群90%以上,采食量明显减少。起初认为软骨症,维丁胶性钙肌肉注射,口服葡萄糖酸?}、骨粉。连续治疗3 d 不见效。后经观察,猪舍为单列式,坐北朝南,猪舍低矮,而且北墙没有通风窗口,运动场受太阳直射,热应激可能性大。 2热应激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2 .1热应激对猪体的影响 北方夏季,高温影响主要表现:种公猪性欲低下、精液品质下降,精子数量减少、活力降低、畸形率高进而造成母猪受胎率降低,空怀及后备母猪乏情或行为乏情(发情表现

不明显但是可以排卵);妊娠母猪采食量下降,进而仔猪的初生重下降,也可造成母猪的流产、早产、弱产、死胎、木乃伊。育成育肥猪采食量低下,增重缓慢等。 2.2 热应激对猪采食量的影响。 猪最适温度随体重和年龄而下降,初生仔猪为27~29℃,20 kg猪为21~24℃,产仔和哺乳母猪为10~16℃,生长育肥猪为18~21℃。当舍内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采食中枢兴奋受到部分抑制,维持需要的能量降低,从而导致猪的采食量下降。研究表明,气温每升高1℃,猪的日采食量约下降40 g。 2.3 热应激对猪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 环境温度变化可剌激肾上腺素等内分泌腺的活动,引起体液及细胞内的pH值、渗透压的代偿性调节,从而导致矿物质需要的改变。高温时,机体内的钾和碳酸盐排出量增加,氯和钠的排出减少,对体内矿物质平衡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研究表明发现,日粮中硫胺素需要量在30℃和35℃时可能大于等热区温度时的需要量。高温条件下,在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作用下,机体代谢速度可增加2倍,意味着猪需要耗费2倍的能源和其它辅助因子,产生更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CO2等。 3 减少猪只热应激的环境和营养调控对策 3.1 营养对策

急性应激障碍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与其处理

急性应激障碍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急性应激障碍? 在灾害事件发生时,幸存者会很快出现极度悲哀、痛哭流涕,进而出现呼吸急促,甚至短暂的意识丧失。幸存者初期为“茫然”阶段,以茫然、注意狭窄、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困难、不能理会外界的刺激等表现为特点。随后,幸存者可以出现变化多端、形式丰富的症状,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茫然、激越、愤怒、恐惧性焦虑、抑郁、绝望,以及自主神经系统亢奋症状,如心动过速、震颤、出汗、面色潮红等。这种异常的心理反应,称为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又称为急性应激反应(Acute Stress Reaction),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1小时之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多数病人发病在时间上与精神刺激有关,症状与精神刺激的内容有关,其病程与预后也与及早消除精神因素有关。本症不包括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生理障碍和精神病性障碍。可发生在各年龄期,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急性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很少。仅有的个别研究指出,严重交通事故后的发生率大约为13%-14%;暴力伤害后的发生率大约为19%。集体性大屠杀后的幸存者中发生率为33%。严重的灾害事件(如地震、海啸、空难、大型火灾等)的幸存者中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 2.病因和发病机制 决定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发展、病程和临床表现的因素有: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如剧烈的超强精神创伤或生活事件,或持续困难处境,均可成为直接病因;社会文化背景;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以及生活态度和信念等。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因素是导致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这些因素既可以是火灾、地震、交通事故、亲人死亡等,也可以是持久而沉重的情感创伤,如家庭不睦、邻里纠纷、工作严重挫折、长期处于外界隔离等。当精神刺激因素达到一定的强度,超过个人的耐受阈值,即可造成强烈的情感冲击,使个人失去自控能力,产生一系列精神症状。 精神因素是否致病,除精神刺激本身的特征和程度外,还与个人当时的健康状态及造成内心冲突的严重程度有关。前者如慢性躯体疾病、月经期、产褥期、过度疲劳等,后者又与病人的心理社会背景,如所受教育、爱好、愿望、价值观念等有关。有家族精神病遗传史及个人易感素质者,在遭受强烈刺激时,较易发生本病。

养猪过程中热应激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热应激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作者:迅达康兽药 热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对热应激源的非特异性防御应答的生理反应,其实质是指环境温度超过等热区中的舒适区上限温度所致的非特异性反应的总和。 1热应激发生的原因 猪属恒温动物,存在一个等热区,在这个范围内,猪借助于物理调节维持正常体温,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就得通过产热和散热来维持正常的体温。当环境温度超过等热区中的舒适区上限值时,即出现热应激。猪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不善于通过皮肤蒸发散热来调节体温,因此猪很不耐热。不同饲养阶段的猪均有其最适温度,而且随体重和年龄增加而下降。初生仔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34℃~35℃;3~4周龄子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30℃左右;稍大仔猪的 适宜生长温度为20℃~23℃;成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7℃~22℃。在最适环境温度范围内,猪的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因此猪的体温保持恒定,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 2、猪热应激的危害 在我国5-9月天气气温较高,较热时白天气温可超过35℃,高温对各个猪群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温影响主要表现:种公猪性欲低下、精液品质下降、精子数量减少、活力降低、畸形率高;空怀及后备母猪乏情或行为乏情(发情表现不明显但是可以排卵);妊娠母猪出现流产、早产、弱产、死胎、木乃伊;育成育肥猪采食量低下,增重缓慢等。因此,采用合理的降温设施,可降低猪群的热应激,从而提高猪群的生产成绩,达到提高猪群经济效益的目的。 3、热应激的控制措施 3.1改善猪舍外部环境 做好猪场的绿化工作通过在猪场道路两旁和猪舍之间种植高大乔木,如栽种速生桉、杨树等,可降低夏天热辐射60%~80%,降低猪舍环境温度3~4℃。同时,场区种植牧草,减少水泥地面所占的比例,以调节和改善场区的小气候环境。

第九章 应激:应对,管理和预防

第九章应激:应对,管理和预防 (一)应对与应对方式 ★★简单运用:结合实际分析各种不同应对方式的定义和特点(注意:待补) 1.问题焦点策略与情绪焦点策略 i.问题焦点策略:是一种直接处理问题或应激的策略。在此过程中,个体积极寻 找解决问题的信息,或者提高自己为改变情境所需要的能力。当人们相信自己 拥有的应对资源足以应对应激性情境的需要时,就倾向于使用问题焦点的应对 策略。问题焦点策略有助于于解决问题,从而降低或排除应激。 ii.情绪焦点策略:是指并不针对问题的解决,是一种情绪策略或认知策略,它着力于改变对压力情境的看法,或直接缓解情绪。当人们认为一件事情不能控制、 自己无法改变应激情境或是自己可利用的资源不足以满足应激的需求时,往往 会采用此方式。 2.斗争反应与预防反应 i.预防策略:通过认知重建来改变对需求的感知,或是通过增加应激影响的承受 力,从而预防应激源的出现。 ii.战斗策略:当某种应激源引发了防御性反击时,我们试图以一定的方式征服、减轻或击败应激源。 3.回避(淡化)与面对(警觉) 短期威胁用回避(淡化)策略更有效,而对于长期威胁用回避(淡化)不能估计和处理长期的问题,相反,通过面对(警觉)来处理威胁事件的个体可能更好地认识问题、调节情绪,因而能成功处理长期威胁。应对策略的有效性取决于应激源的持续时间。 4.独自作战与互助友好 独立作战是指当个体觉察到一个威胁的时候,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躯体迅速地被激活和唤醒,以对抗威胁或是逃避。由于社会生物学和社会化中的不同角色和特征,两性在应对发生上可能存在差异,对于雌/女性一般以互助友好策略为主。而雄/男性一般以战斗——逃跑反应为主。 5.自我防御机制 指自我用以避开正常生活过程中所面临的焦虑和冲突,进行自我保护的一些心理策略。 6.Janis的五种应对策略(详见P206) 无冲突继续、无冲突改变、抗拒性逃避、过度警惕、警惕 领会: 1.应对的概念 应对时任何一种健康的或不健康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努力,来预防、消除或减弱应激源或用最小的痛苦来耐受应激带来的效应。

鸡舍热冷应激常见现象及改善措施

鸡舍热冷应激常见现象及改善措施 “在鸡舍夏季通风降温中,常见的问题是降温困难,鸡只出现热应激,还有一些鸡舍特别是肉鸡舍和蛋鸡育雏舍存在冷应激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风速过低或过高、风向不对、湿度过大造成的。总结分析,既有配置方面的原因,也有操作不当方面的原因。” 1、为什么别人的鸡舍28℃鸡只没事?自己放入鸡舍28℃鸡都张着大嘴呢? 问题症结: 鸡背风速过低,鸡只体感温度高。当舍内28℃时,假设舍内相对湿度为70%,风速为2m/s时,鸡只的体感温度为22~23℃;风速为1.5m/s时,鸡只的体感温度为24~25℃;风速为1m/s,鸡只的体感温度为25.5~26℃。 原因分析: 1、有的养殖场只考虑夏季一般高温情况,忽略了高温高湿的气候,为了节省投资。风机配置少。高温高湿天气,湿帘降温效率低,只能靠加大通风来降低鸡只的体感温度。 2、风机质量差,性能不稳定,在较高负压状态下排风效率低。 3、风机缺乏维护,轴承磨损、三角传送带松弛或者被鸡毛堵塞,不及时更换和清理,风机的排风效率下降。或者风机老化,不及时更换。 4、计算错误,风机配置过少。 5、开启湿帘时负压过大,导致前面风大,后面闷气缺氧,温度不高照样伤鸡.尤其成鸡。改善方法:勤维护,即使更换轴承、三角带,清理鸡毛;更换使用年限较长、排风效率低下的风机;如果配置过少,增加风机配置,配置计算要以极端的高温高湿天气所需要的风速为依据。增加前面进风口面积.从而减少前面风速,增加后面风速,降低负压。

2、局部区域的鸡只采食量不但不增加,反而暂时减少,该区域鸡只体重偏轻。这一现象一般在网床平养的鸡舍中。 原因1:设计风速过高。当鸡背风速高于2.5m/s时,鸡只的采食量会出现暂时性的轻微减少,不过很快就恢复了;当鸡背风速高于3m/s时,采食量会出现明显下降。 改善方法:在10~15%的风机线路上安装手动开关作为备用,一般情况下关闭,在极端高温高湿天气开启,或者在其他风机出现故障时开启。 原因2:风机分组不当,后面一组控制的风机过多,开启频繁,风速会出现突然性的提高,而且风速忽高忽低变化较大,从而导致鸡只应激采食量下降。 改善方法:更换环境控制器,增加风机分组,风速落差不超过0.5m/s。 原因3:两侧的湿帘进风口没有导流板,进风风速在3~5m/s,这么高的风速直接吹到鸡身上,造成应激。 改善方法:配置保温导流板,夏季导流,使空气向斜上方流动,不直接吹鸡,而且冬季保温。 3、大龄鸡的死亡突然增多,而且死亡的时间主要出现在晚上,死亡的主要是体重较大的鸡只。当舍内环境的热应激指数高于165,会出现上述现象,当热应激指数大于170时,会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 原因1:鸡舍过长。规模化鸡场的鸡舍越来越长,平养肉鸡舍很多120米,甚至有150米的,笼养舍80~100米较多。头端进来的低温空气在往尾端流动的过程中,鸡只产生的热量不断地提高流动的空气温度,从而导致尾端的温度高于头端的温度。鸡舍越长,温差越大。改善方法1:将15~20%的湿帘从头端挪到在鸡舍中部,使得前半部分的鸡背风速为2m/s,后半部分的鸡背风速为2.5m/s,这样可以降低温差,鸡只的体感温度也能保持基本一致。这种方法一定要计算准确,如果中部的湿帘面积过大,效果会适得其反。

母猪热应激怎么办

母猪热应激怎么办? 猪属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因此,猪很不耐热。热应激是指处于极端高温环境中的机体对热环境所做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的总和。随着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方式的发展,热应激使母猪繁殖力下降造成的经济损失日趋严重。 什么是热应激? 热应激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危害呢?“应激”是指面对变化和不利条件等压力,生物体本身对逆境做出的一种适应反应。应激是关系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等”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应激是无法避免的,而损害的大小跟则跟猪本身的适应能力有关。一般情况而言,应激都会使体内自由基数量增加,而自由基的增加不仅会增加机体能量的损耗,更会损害细胞、组织、器官,损害猪的健康。应激是很多疾病的诱因,在实际生产中,应激造成了广泛而严重的后果。 热应激对母猪有哪些危害? 1、母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19℃,超过30℃以后配种率下降20%,怀孕猪容易流产,死胎,114天以后还不分娩,死亡率增高。 2、热应激影响母猪发情和受胎率。有研究表明,在高温环境下,后背母猪的初情期平均推迟22天,当温度高于28℃时,母猪的性成熟延迟。而断奶母猪断奶后恢复发情的时间在7-9月份要比其他月份长。而受胎率在夏季也较低,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受胎率逐渐下降。 3、影响母猪胚胎的存活率。高温的强烈应激作用使母猪内分泌功能失调,也使外周血液循环加强,身体内部的血液供应量减少,影响到蛋白质的合成,使胚胎营养不足,出现胚胎早期吸收和死亡,因而产仔数明显降低。另外,高温还可使子宫内环境发生许多不良变化,死胎、畸形胎增多。 另外,热应激还影响母猪的产子数、影响母猪的哺乳性能,使泌乳量减少、降低母猪的采食量,从而使妊娠母猪不能够摄入足够的营养,导致生产时没有力气。 如何应对母猪热应激? 1、改善饲养环境 加强猪舍的遮阳、通风、隔热设施,如搭凉棚、植树、种藤蔓植物;厚垫草屋顶、双层屋顶、屋顶涂白色;电扇、通气扇、天窗等,密闭式猪舍可采取湿帘纵向通风降温系统。及时清粪,保持清洁卫生,减少舍内因粪中微生物发酵产热。经常用凉水冲洗圈舍地面和墙壁,条件许可安装风扇、空调,以降低猪舍温度。 2、提供足够清洁的饮水 提供足够的饮水,猪在超出体温10℃以上的环境中时,饮水量大增。若缺水或者在饮

解决夏季母猪热应激的八个方法

解决夏季母猪热应激的八个方法 热应激对母猪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母猪即使位于一个极致的低温环境中也有可能产生热应激。当温度超过21.1℃的时候〃根据湿度的不同〃母猪有可能产生消极的反应〃如饲料采食量降低。此时〃适当调整日粮可帮助母猪继续采食〃保持生产性能、并为母猪提供所需的营养。 母猪营养专家Vern Pearson认为〃母猪舒适的温度范围介于7.2-21.1℃之间。其中〃15.6-18.3℃是最佳温度。 Pearson说:“高温高湿相结合的情况会产生热应激指数〃只要稍不注意〃母猪就有可能出现问题。”他解释说〃热应激的母猪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不孕、窝产仔数更少、胚胎存活率下降、甚至造成死亡损失。此外〃热应激还有可能影响公猪〃导致其性欲低下、精子数减少、精子畸形〃以及生产性能下降。 通过调整猪舍温度能够有效减少热应激。为了使舍内有足够的空气流通〃可以采取的降温策略有:通风系统、空调机组、滴水降温、新鲜空气进风窗、水帘、水喷淋系统。不论采用何种装置〃Pearson都建议养殖业者经常测量猪的体温〃确保温度维持在7.2-21.1℃。 除了环境控制外〃想要让母猪在夏季表现出优秀的生产性能〃营养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Pearson说:“热量与母猪采食量下降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热应激的母猪通常进食量非常少〃这是由于食物消化过程会使母猪产生热量〃使母猪感到更热〃也就导致了其不愿进食。” “哺乳母猪通常会先哺乳好所产的仔猪〃并从饲料中摄取营养以维持体况。母猪一旦不进食〃体能很快就会被消耗掉。”他补充说〃“母猪在体况低下的状态下〃通常很少能够自主哺乳自己的仔猪〃因此〃我们必须让母猪进食〃保持良好的状态。” 为了使母猪在炎夏仍然能够进食〃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母猪营养小窍门来实现: 1.调整日粮保证母猪采食量 “夏天母猪的最大问题就是哺乳期采食量下降,” Pearson说。“调整日粮配比以避免母猪采食量减少〃确保母猪在整个哺乳阶段体况评分维持在3-5分之间。”可以添加一些夏季专用的饲料添加剂〃以维持干物质的摄食。 2. 分阶段饲喂母猪 维持好的体况评分对于母猪来说是很重要的〃因此〃建议在母猪哺乳期可让母猪自由进食(不限制采食量)〃在妊娠期则要限制母猪的采食量。

奶牛热应激机理及其营养研究进展

专题论述奶牛热应激机理及其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张健1,蒋永清2,邵涛1* (1.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 摘要:热应激是导致奶牛夏季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奶牛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奶牛热应激机制及其对策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为缓解奶牛热应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营养调控、环境调控和育种途径。由于生产成本和奶牛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等原因,目前奶牛业生产多采用营养调控为主,辅以环境调控的综合措施。本文综述奶牛热应激与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奶牛;热应激;营养调控 中图分类号:S852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29-5130(2009)02-0088-05 奶牛的热应激反应是指奶牛由于受到炎热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由于奶牛体内热量的散发主要靠呼吸器官,易于发生热应激反应。大量的饲养实践证明,在夏季由于环境气温的升高,奶牛自身机体的热调节机能开始失调,正常的功能及其激素平衡等遭到破坏,并易发生皮肤代谢受阻,体内物质代谢发生障碍,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体温上升,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发情紊乱,受胎率下降,健康水平低下,抗病能力减弱,犊牛生长缓慢及死亡率增加。大量的统计学数字表明,在炎热的夏季由于热应激反应,平均每头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都下降[1-4]。 由于奶牛的汗腺不发达(不及人的10%)[5],所以判断奶牛是否处于热应激的状态不能依据人自身对气温的感受。对奶牛热应激的判断常规方法主要测定牛舍的温湿指数(TH I),奶牛的体温、呼吸频率和生产性能等指标。 当T H I即温湿指数大于72时奶牛将处于热应激状态,即牛舍的温度达到35e,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时。 测定10头正常奶牛的体温,如果有7头奶牛的体温超过3914e,奶牛处于热应激状态,若体温超过40e则处于强应激状态[6]。 测定10头正常奶牛的呼吸频率,如果有7头奶牛的呼吸频率高于80次/m in,奶牛已开始处于热应激状态;如果超过85次/m i n,则处于强应激状态[6]。 收稿日期:2008-02-27 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攻关项目(2006C1205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1530)。 作者简介:张健(1983-),男,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1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 111热应激对采食量及消化率的影响 当外界温度为25e~26e时,泌乳奶牛的采食量开始下降;30e以上时急剧下降;40e时,采食量下降40%。奶牛首先降低粗饲料的采食量,因为粗纤维在体内的消化和代谢会产生更多的热量,所以奶牛减少粗纤维的摄入量是一种抵抗热应激的本能反应[7]。 高温高湿严重热应激下,可引起消化率下降。瘤胃微生物对温度要求严格,39e~3915e最活跃,高于此温度对瘤胃发酵不利。夏季奶牛因炎热而大量饮水,导致瘤胃内容物流通速度过快,同样会造成瘤胃消化不良。瘤胃内一般纤维分解菌要求pH较严格,p H在616~7最为活跃[8],纤维素得以充分消化,而热应激导致奶牛采食量的下降,必然会影响瘤胃的pH值,造成消化障碍。 112热应激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热应激引起奶牛代谢机能和酶活性的改变,导致奶牛采食量的下降和饲料利用率降低,造成奶牛体内营养不足,能量消耗增加。王前[9]研究表明,温度与产奶量成强负相关(r=-018292),湿度与产奶量成中等负相关(r=-015390),表明温度湿度越高,产奶量越低。 高温除了降低奶牛产奶量,还导致牛奶品质降低,主要表现在乳脂率、乳蛋白和乳中非脂固形物等。粗饲料消化减少使瘤胃p H值降低,从而乙酸含量降低,导致乳脂率和产奶量下降。刘瑞生[10]报道, 27e以上温度时,乳脂率开始下降。高温与乳脂率的相关系数为-0123,与非脂固形物相关系数为-0161。夏季牛奶的乳脂率平均降低011%,且乳脂成分中短链脂肪酸下降,长链脂肪酸增加。热应激时,乳脂率平均下降013~015个百分点。

奶牛与热应激

奶牛与热应激 Rich Verbeck博士,助理研究员,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 John F. Smith 博士,著名奶牛专家,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 Dennis V. Armstrong博士,著名奶牛专家,美国亚利桑纳州大学 James Ma 译,王光文校 热应激在世界许多不同地区都对奶牛生产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影响。在美国,热应激问题在潮湿的东南部地区和干旱的西南部地区表现的最为突出。 1.热应激的由来 当奶牛所承受的热负荷超出它自身的散热能力时,热应激就会发生。所谓奶牛的热负荷是指由奶牛自身体内产生的热量加上环境中的热量(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动和阳光的辐射)所产生的叠加热效应总和。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温湿度指数(THI)。当THI超过72时,通常被认为是超越了热应激发生的临界点。它是由美国亚利桑纳州立大学的农业工程师Frank Wiersma博士研制出来的。这种指数图表能够帮助奶牛养殖者来确定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程度。 奶牛对热应激的反应能够从许多方面体现出来。比如,它们通常会寻找较为阴凉的地方呆着;减少采食量;增加饮水的次数和数量;更喜欢站着而不是躺着等等。另外,在降低体内器官中血液流动速率的同时,增加了血液在皮肤表层流动的速率。呼吸的速度加快;直肠的温度上升和出汗增加。这些现象和特征都说明奶牛在用它自己的调节方式来降低体热和向环境中释放热量。 奶牛能够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等方式与它们所处的环境进行热交换。 ⑴传导:传导是通过身体接触的传热形式。 ⑵对流:对流是随空气运动的热交换形式。 ⑶辐射:指外界环境温度低于体表温度时,牛体表以波辐射(红外线)放散体热的过程。 ⑷蒸发:对奶牛而言,蒸发是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一种散热方式。奶牛的蒸发散热主要通过喘气和出汗来实现。喘气是一种快速、较浅的呼吸活动,它能够使得鼻腔水黏膜表面的空气流动最大化。这种湿气的蒸发可以冷却吸入的空气。然而,出汗是这两种方式中最重要的。汗腺分泌的速率大体上相当于蒸发的速率,因此,奶牛的皮肤很少由于出汗而变得潮湿。 2. 热应激对奶牛的一般影响 在热应激期间,奶牛的呼吸速率和直肠温度增加了。对亚利桑纳州的奶牛在夏季和冬季里的表现进行比较时,发现在夏季泌乳的奶牛呼吸速率和直肠温度要高一些。和泌乳牛相比较,干奶牛和小母牛则受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