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限时训练12小粒子与大宇宙

(时间:20分钟)

1.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

B.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2.为了揭示微观世界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不是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

B.科学家发现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C.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的原子核高速运动

D.质子、中子、电子就是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

3.(2019·黄石中考)下面的现象与微观解释正确的是D

A.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则轻小物体一定带负电

B.摩擦起电创造出正、负电荷

C.固体很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没有间隙

D.腌制鸭蛋,盐分子能进入蛋中,说明盐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A

A.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电子

B.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电子

C.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电子

D.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电子

5.(2019·无锡中考)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B

A.液体很难被压缩

B.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粘在一起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D.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6.如图所示的情景,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B

,A) ,B)

,C) ,D)

A.天柱山薰衣草落叶归根

B.虹山村油菜花花香阵阵

C.清源山缤纷秋叶色彩梦幻

D.九仙山雾凇玉树琼花

7.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C

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B.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D.盐分子间有相互的斥力

8.如图,图a是一个中间系有棉线的铁丝圈浸过肥皂水后的情形,图b是用手指碰破棉线右侧的肥皂膜后的情形,这个实验说明了C

A.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D.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9.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一次重大变革。日心说的提出者是B

A.古希腊的克劳迪·托勒玫

B.波兰的尼古拉·哥白尼

C.意大利的伽利略·伽利雷

D.英国的艾萨克·牛顿

10.(2019·苏州中考)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地球绕太阳运行,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11.(2019·百色中考一模)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这是扩散现象;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其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隙。

12.给汽车加油时,会闻到汽油味,这是扩散(或分子的热运动)现象,烈日下,操场上单杠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其内能的。

13.(2019·江西中考)当液体温度升高时,其分子热运动加剧,以致于表层中有更多的分子脱离液体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去,气体分子间距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表现为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14.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相似,在原子核的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着原子核运动,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科学家们用一系列高能物理实验证实了大量微小粒子的存在,在原子、原子核、夸克、质子、分子、α粒子等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寸最小的是夸克。

15.如图所示,是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从其排列方式上我们可以推断,金原子间有很强(选填“很

强”“较强”或“微弱”)的作用力,如果我们用更先进的仪器去研究金原子,发现金原子有(选填“有”

或“没有”)进一步的结构。

16.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B(选填“A”或“B”)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厚度约3×10-8m,合30 nm。如图,水在“纳米纸”表面呈露珠状,两水滴靠近时常会自动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18.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在注射器筒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将筒内空气排除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嘴,再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实验表明分子

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选填“引力”或“斥力”)。若注射器内吸入的是一段空气,用手堵住注射嘴,用力向内推活塞,也感觉到很困难,这一现象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宇宙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惊人的相同规律。如图所示,是太阳系模拟图,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电子就相当于行星。

限时训练13温度与物态变化

(时间:20分钟)

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C

A.33 ℃B.35 ℃C.37 ℃D.39 ℃

2.日常生活中常使用水银体温计,对于它的认识及使用,正确的是C

A.50 ℃以下的温水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温度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

C.使用前要甩几下,否则可能测不准

D.任何角度都可以看清读数

3.(2019·百色中考一模)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B

4.(2019·凉山州中考)在炎热的夏天,凉山州部分县市气温高达35 ℃,小马同学在家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D

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降低气温

B.电风扇吹出的风为冷风

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能量

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

5.(百色中考)如图所示,能用来描述晶体凝固过程的图像是D

6.(2019·贵港中考)雨、云、雪……实质上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热空气升上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C

A.汽化或升华B.汽化或凝固

C.液化或凝华D.液化或凝固

7.(2019·黄石中考)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

A.冬季清晨草地上出现霜是一种凝华现象

B.冰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要上升

C.水在任何情况下沸点都是100 ℃

D.升华都是迅速先熔化再汽化的过程

8.(2019·孝感中考)寒假,小华一家人驾车出去旅行时,小华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后,不一会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水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水雾出现在前窗玻璃的内表面

C.水雾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D.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

9.(2019·荆门中考)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10.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选填“升高”或“不变”);说明海波属于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1.(2015·百色中考)常用的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在烈日当空下的海边砂石热得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主要是由于海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大。

12.(2017·百色中考)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云、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霜的形

成是凝华(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过程中要放出(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3.(百色中考)秋天的早晨,太阳出来后,环绕在山顶上的雾不久就消失了,这是因为雾发生了汽化(或蒸发)现象;刚从冰柜中取出的冰棒包装纸上往往结着一层“白粉”,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凝华

现象。(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4.小红对冰加热,她根据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的记录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像中可以看得出冰的熔点是0 ℃,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是6min。

15.(2016·百色中考)小明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画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

是98℃,此时的大气压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3)若烧杯内水的质量为0.2 kg,则实验中0~3 min内烧杯内的水吸收的热量是5.04×103J。若酒精完

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30%被烧杯中的水吸收,则至少要消耗0.45×10-3kg酒精。[c水=4.2×103J/(kg·℃),q酒精=3.7×107 J/kg]

16.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使物质均匀受热。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2℃。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像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CD(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限时训练14内能与热机

(时间:30分钟)

1.(2019·成都中考)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B.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

C.把0 ℃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 ℃的水,其内能不变

D.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手的内能

2.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D

,A.金属勺放在热汤中) ,B.食品放入冰箱)

,C.取暖器旁的物

体温度升高

) ,D.反复弯折铁丝)

3.福建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海水与沙石相比具有较大的C

A.密度B.内能C.比热容D.质量

4.(田阳实中二模改编)以下情景中,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D

A.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电动机在通电转动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电磁感应现象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5.下列关于热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加润滑油减少机器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可以使热机效率大于1

B.一个工作循环对外做功一次

C.四冲程汽油机有两个冲程是对外做功的

D.热机不属于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6.(2019·武汉中考)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剖面图,关于其四个冲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

A.吸气冲程中,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进入汽缸

B.压缩冲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汽缸内气体的内能减小

C.做功冲程中,燃料释放的能量绝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

D.排气冲程中,废气带走了燃料释放的能量的极少部分

7.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同学们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食用油加热。关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

A.食用油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所需加热时间相同

B.食用油吸热升温较快,说明食用油吸热能力较强

C.加热相同时间,水升温少,说明水吸热能力较强

D.加热相同时间,水和食用油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8.(2019·仙桃中考)下列关于热机、热值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汽油机、柴油机都有火花塞和喷油嘴这两个关键部件

B.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是kg/J

C.柴油机工作的效率是35%,说明它工作时柴油燃烧释放的能量65%转化为有用功

D.四冲程内燃机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的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的

9.泡温泉时感觉身体会发热,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身体的内能。烈日下,小兵去游泳池游泳,他感觉到游泳池边的水泥地面很烫脚,但游泳池里的水却很凉,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10.(2019·威海中考)小明在燃气灶上煲汤,将质量为2 kg、初始温度为20 ℃的汤,升高了80 ℃,汤吸收了6.4×105J的热量,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汤的内能。[汤的比热容为4×103 J/(kg·℃)]

11.(2019·德阳中考)用天然气烧水,水烧沸腾时,壶盖不断向上跳动,此过程中能量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在标准大气压下用天然气把3 kg的水从20 ℃加热至刚沸腾时,水吸收了1.008×106J的热量。[c水=4.2×103 J/(kg·℃)]

12.(2019·铜仁中考)把1 kg的水从60 ℃开始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98℃;水从70 ℃加热至90 ℃需要吸收的热量是8.4×104J。[c水=4.2×103 J/(kg·℃)] 13.(2019·荆门中考)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大力提倡使用清洁能源。现要将20 kg的水从16 ℃加热到

50 ℃,如果使用效率为85%的电热水器,需要耗电0.93kW·h ;如果使用热效率为80%的天然气热水器,需要消耗0.11m 3天然气。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天然气的热值为3.2×107 J/m 3。(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1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烧杯中盛有20 ℃、质量为100 g 的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至沸腾,假如完全燃烧酒精3 g 。[c 水=4.2×103 J/(kg·℃),q

酒精=3.0×10

7 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此过程中酒精灯烧水的热效率。

(3)科学研究表明:1 g 100 ℃的水汽化成同温度的水蒸气需要吸收2.26×103 J 的热量。水开始沸腾后持续观察到沸腾现象,同时发现水的质量减少了5 g ,求此过程水汽化成水蒸气所吸收的热量。

解:(1)水吸收的热量Q 吸=c 水m 水(t -t 0)=4.2×103 J/(kg·℃)×0.1 kg ×(100 ℃-20 ℃)=3.36×104 J 。

(2)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放=q 酒精m 酒精=3.0×107 J/kg ×3×10-

3 kg =9×10

4 J ,酒精灯烧水的热效率η=Q 吸Q 放×100%=3.36×104 J

9×104 J

×100%≈37.3%。

(3)水汽化成水蒸气所吸收的热量

Q =2.26×103 J/g ×5 g =1.13×104 J 。

15.(百色田阳实中模拟)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设备之一,某种热水器每小时平均接收4.2×106 J 的太阳能,在5 h 的有效照射时间内,将热水器中质量为100 kg 、初温为20 ℃的水温度升高到40 ℃。求:

(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Q 。[水的比热容c =4.2×103 J/(kg·℃)] (2)热水器5 h 内接收到的太阳能E 。 (3)热水器的效率η。

(4)若改用煤来加热这些水,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煤?(煤的热值q =2.9×107 J/kg ,假设煤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解:(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Q 吸=cm (t -t 0)=4.2×103 J/(kg·℃)×100 kg ×(40 ℃-20 ℃)=8.4×106 J 。

(2)热水器5小时内接收到的太阳能E =4.2×106 J/h ×5 h =2.1×107 J 。 (3)热水器的效率η=Q 吸E ×100%=8.4×106 J 2.1×107 J

×100%=40%。

(4)煤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即Q 放=Q 吸=8.4×106 J ,由Q 放=mq 可得:完全燃烧煤的质量m ′=Q 放q =8.4×106 J

2.9×107 J/kg ≈0.29 kg 。

限时训练15 了解电路

(时间:30分钟)

1.(HK 九P 60图片改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

片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子

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

C.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异种电荷

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橡胶棒转移

2.(2019·长春中考)甲、乙两个轻质小球靠近时互相排斥,若甲球带正电,则乙球A

A.一定带正电B.一定不带电

C.一定带负电D.可能带负电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1、S2,小灯泡L1和L2正常发光,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下列关于该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电流表测量干路中的电流

B.电压表不能测量L1两端的电压

C.取下L1时,L2可以发光

D.只断开开关S2时,电压表有示数

4.(2019·长沙中考)下列操作能使右图中的小灯泡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的是D

A.闭合开关S1、S2和S3

B.只闭合开关S1和S2

C.只闭合开关S2和S3

D.只闭合开关S3

5.(2019·通辽中考)有一种电动烤地瓜机,将地瓜放在托盘上,盖上锅盖相当于闭合开关S1,托盘旋转,再将温控开关S2闭合,开始加热;若只闭合开关S2,则不能加热。下图中是托盘电动机,R是加热电阻,对其内部电路设计合理的是B

6.(2019·百色中考一模)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穿毛料衣服容易脏,因为穿在身上的毛料衣服因摩擦而带上了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容易脏。

7.如图1所示电路,开关闭合后,电流表A1与A2指针指示的位置都如图2所示,则通过灯L1的电流是1.76A,通过灯L2的电流是0.44A。

8.(2019·郴州中考改编)如图所示,一根支在铁支架上的塑料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电吸管的一端,吸管被吸引,说明吸管在与餐巾纸摩

擦的过程中带负电。吸管之所以带这种性质的电荷,是因为它得到(选填“得到”或“失去”)了电子。

9.在如图所示电路中添加两根导线,要求: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

10.在“连接串联电路”实验中,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该处于断开状态。

(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小慧发现L1、L2两只灯泡都不亮,她用手按一下灯泡L1,L1、L2仍然

都不亮,按一下灯泡L2,两灯都亮,松开手两灯又不亮,则故障可能是L2与灯座接触不良(选填“L1灯丝断了”“L2灯丝断了”“L1短路”或“L2与灯座接触不良”)。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两灯同时亮,断开开关两灯同时灭;将开关S换接到L1和L2之间、L1和电池负极之间,观察到同样的现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探究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

11.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1)闭合开关,发现L1亮,而L2不亮。小易认为L2不亮的原因是L2短路,你认为他的判断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小易将电路中右侧的导线与电流表“0.6”接线柱相连的那一端改接到“-”接线柱上,其他都不动。这样连接的目的是测L2(选填“干路”或“L2”)的电流,请评价其可行性并说明理由:不可行,因为电流表

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小易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

(4)1

12.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9 V,电压表V1、V2规格相同,闭合开关S,电压表V1示数为6 V,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0.5 A,回答下列问题:

(1)灯泡L1和L2两端的电压各是多少?

(2)通过灯泡L1的电流是多少?电流表示数为多少?

(3)若灯泡L1灯丝烧断,则电压表V1和电压表V2的示数分别为多少?

解:(1)据图可知,由于电压表相当于断路,所以该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即L1、L2是串联的,电压表V1并联在L1两端,所以测量的是L1两端电压,则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6 V;V2并联在L2两端,所以测量的是L2两端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L2两端的电压U2=U-U1=9 V-6 V=3 V。

(2)L1、L2是串联的,已知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0.5 A,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可知,通过灯泡L1的电流是0.5 A,电流表示数为0.5 A。

(3)若灯泡L1灯丝烧断,此时电压表V2与L2并联后再与电压表V1串联,由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可知,并联部分的总电阻比L2的电阻还小,而电压表V1的电阻比并联部分的总电阻大得多,则并联部分分得的

电压几乎为0,电压表V1分得的电压接近于电源电压,即电压表V1的示数为9 V,电压表V2的示数为0 V。

限时训练16探究电路

(时间:45分钟)

1.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导体导电说明它对电流没有任何阻碍作用

B.导体的电阻越大,说明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

C.相同条件下,铜导线比铁导线的导电性能好,说明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有关

D.导体的电阻由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决定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B.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C.定值电阻R消耗的功率增大

D.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不变

(第2题图)

(第3题图)

3.如图所示,R0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A1、A2为实验室用电流表(接线柱上标有“-”“0.6”“3”),

闭合开关后,调节滑片P使两电流表指针所指位置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电流表A1与A2的示数之比为1∶4

B.通过R0与R1的电流之比为4∶1

C.R0与R1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4

D.R0与R1的阻值之比为4∶1

4.(2019·铜仁中考)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从而改变流过电路中的电流。

5.(2019·安徽中考)如图为电阻A和B的I-U图像。若将A、B串联接入某电源两端,则闭合开关后,它们两端的电压U A、U B之比是1∶2;若将A、B并联接入电源两端,闭合开关后,测得干路电流为0.6 A,则电源电压是2V。

(第5题图)

(第6题图)

6.(2019·绵阳中考改编)如图所示,灯泡L1和L2(灯泡中只要有电流就能发光)相同,电源电压小于灯泡的额定电压,且保持不变,开关S由闭合到断开,电路中L1变暗(选填“变亮”或“变暗”),电流表示数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两个标有“5 Ω 1 A”和“10 Ω0.6 A”的定值电阻,将它们串联起来使用时等效电阻为15Ω,电源电压最多为9V;若将它们并联,干路电流最大是1.5A。

8.如图,电源电压恒定,R1=30 Ω,R2=60 Ω,当开关S3闭合,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 A,则电源电压是9V;当开关S3断开,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45A。

9.(2019·百色六中一模)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P

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0.如图甲所示是电阻R和灯泡L的I-U图像。由图可知,电阻R的阻值是10Ω。将电阻R和灯泡L 接在图乙电路中,S闭合,电流表示数为0.3 A,则电源电压为4V。

11.(2019·百色一模)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电流表示数I与电压表示数U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3V,R2的最大阻值为10Ω。

12.(2019·绥化中考)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分别对“导体电阻跟它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实验中使用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表所示。

(1)

(2)分别将C、D两根合金丝接入电路,可初步探究出的结论是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粗细)相同(一定)时,长度越长(越短),电阻越大(越小)。

(3)分别将B、C(填编号)两根合金丝接入电路,可初步探究出的结论是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横截

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13.现有两节新的干电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在利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R x阻值的实验中:

(1)请你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2)实验前为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B (选填“A ”或“B ”)端。

(3)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 ,发现电流表始终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B 。(填字母)

A .滑动变阻器断路

B .R x 断路

C .R x 短路

(4)排除故障后,当电压表示数为2.7 V 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通过R x 的电流大小为0.3A ,它的阻值是9Ω。

(5)本实验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

14.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 1的阻值为20 Ω。当开关S 1闭合、S 2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3 A 。求:

(1)电源电压。

(2)当开关S 1、S 2均闭合时,电流表示数变为0.5 A ,电阻R 2的阻值为多少?

解:(1)由图可知,当开关S 1闭合、S 2断开时,电路为R 1的简单电路,电流表示数为0.3 A ,由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U =I 1R 1=0.3 A ×20 Ω=6 V 。

(2)当开关S 1、S 2均闭合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间互不影响,所以通过R 1的电流仍为0.3 A 不变,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得,通过R 2的电流I 2=I -I 1=0.5 A -0.3 A =0.2 A ,由欧姆定律可得R 2的阻值R 2=U I 2=6 V

0.2 A

=30 Ω。

15.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 2的阻值为30 Ω。闭合开关S ,电流表的示数为0.4 A 。当S 和S 1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求:

(1)电源电压U 。

(2)通过电阻R 1的电流I 1。 (3)总电阻R 的阻值。

解:(1)闭合开关S 后,电路为R 2的基本电路,通过电阻R 2的电流I 2=0.4 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U =U 2=I 2R 2=0.4 A ×30 Ω=12 V 。

(2)当S 和S 1都闭合时,由图乙可知,电流表的示数可能为0.24 A 或1.2 A 。当S 和S 1都闭合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量的是干路电流。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通过R 2的电流仍然为I 2=0.4 A ,则干路电流一定大于0.4 A ,所以总电流I =1.2 A 。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可知,通过R 1的电流I 1=I -I 2=1.2 A -0.4 A =0.8 A 。

(3)由欧姆定律可得总电阻R 的阻值

R =U I =12 V 1.2 A

=10 Ω。

16.如图所示电路中,小灯泡标有“6 V 6 W ”字样,当S 1、S 2闭合,S 3断开时,小灯泡正常发光;当S 1、S 2断开,S 3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0.6 A 。求:

(1)电源电压。

(2)电阻R 的阻值。

(3)若同时闭合S 1、S 2、S 3,会出现什么现象?

解:(1)当S 1、S 2闭合,S 3断开时,等效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因为灯泡正常发光,所以电源的电压U =U L 额=6 V 。

(2)当S 1、S 2断开,S 3闭合时,等效电路图如图乙所示。灯泡的电阻

R L =U 2L 额P L 额=(6 V )2

6 W =6 Ω,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R 总=U I =6 V 0.6 A

=10 Ω,

R =R 总-R L =10 Ω-6 Ω=4 Ω。

(3)若同时闭合S 1、S 2、S 3时,会造成电源短路,烧坏电流表和电源。

限时训练17 电功 电功率

(时间:60分钟)

1.有两个额定电压相同的电热水壶甲和乙,甲的额定功率为1 800 W ,乙的额定功率为1 200 W 。两个

电热水壶都正常工作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 .电热水壶甲两端的电压较高

B .电流通过电热水壶甲做功较快

C .通过两个电热水壶的电流相等

D .相同时间内,两个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一样多

2.如图是小明家里用的电能表,电能表的部分参数及上月末的示数如图所示。小明单独让一台卧室空调工作时,用停表测量出6 min 的时间电能表的指示灯刚好闪烁了160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

A .空气开关应该安装在电能表之后,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人触电

B .小明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不应超过2 200 W

C .指示灯闪烁得越快,电能表所在电路消耗的电能越多

D .这台卧室空调的电功率约为1 000 W

3.小欣把标有“6 V 3 W ”的灯L 1和“6 V 6 W ”的灯L 2串联后接在9 V 的电源上,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 后,两灯均发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 .灯L 1正常发光

B .灯L 2正常发光

C .两灯L 1、L 2都正常发光

D .两灯L 1、L 2都不能正常发光

(第3题图)

(第4题图)

4.(田阳实中模拟)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 闭合,灯L 正常发光,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滑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L变亮

B.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灯L变暗

C.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灯L变暗

D.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灯L变亮

5.(2019·临沂中考)如图甲所示电路的电源电压为3 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图乙是小灯泡的I-U图像。闭合开关S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时,灯泡变暗

B.电流表示数为0.4 A时,灯泡的电阻是25 Ω

C.电压表示数为2.5 V时,小灯泡的功率是1.25 W

D.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是0.25 W

6.(2019·乐山中考)LED灯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一个“220 V 5 W”的LED灯与一个“220 V60 W”的白炽灯亮度相当。若一个“220 V60 W”的白炽灯每天正常工作4小时,30天消耗的电能是7.2kW·h,这些电能可供“220 V 5 W”的LED灯正常工作1.44×103h。

7.某电视机的额定功率是110 W,则它正常工作时,电流是0.5A;1 kW·h的电能可供它正常工作的时间是9.1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8.如图所示是用来测量电能的仪表,这只电能表此时的读数是231.0kW·h。当电路中只有一个电饭煲接入电路,正常工作12 min,发现此电能表的表盘转过了500转,则这个电饭煲的额定功率是1 000W。

9.小刚早上8:00出门前查看了他家的电能表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关闭家中其他用电器,只让电冰箱工作。下午18:00回家后再次查看电能表,显示的数字如图乙所示。则小刚家的电冰箱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0.5kW·h,电冰箱的实际电功率为50W。

10.(2019·扬州中考改编)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为3 V,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示数为0.5 A,A2示数为0.3 A,则电阻R1的电功率是0.9W,在5 min内整个电路消耗的电能是450J。

11.(2019·昆明中考)如图是一个家用电热水龙头。打开龙头开关,几秒就可以流出热水,这种给水加热的过程很短,俗称“过水热”。某品牌电热水龙头的额定功率是3 000 W,额定电压是220 V,则该电热

水龙头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16.1Ω(计算结果精确到0.1)。某次使用该龙头加热水时,测得实际电压为235 V,

水的初温为21 ℃,加热14 s,得到0.5 L、末温42 ℃的热水,则加热水的功率是3 150W[c水=4.2×103

J/(kg·℃)]。

12.甲、乙两灯的额定电压均为9 V,测得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甲灯的额定功率为7.2W;若将甲、乙两灯并联接入4 V的电路中,两灯消耗的总电功率为3.2W。

13.(2019·日照中考)某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物中,小灯泡标有“3.8 V”,滑动变阻器标有“12 Ω 1.5 A”,电源电压6 V。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图甲所示电路,将图乙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小灯泡变暗。

(2)小明同学负责实物连线,他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时,灯泡立即发出明亮耀眼的光并很快熄灭。小明连线过程中肯定出现的错误是连接电路时没有断开开关,没有将变阻器的最大电阻连入电路中。还可能出

现了以下错误中的C(填字母序号)。

A.电压表串联在了电路中

B.电流表并联在了小灯泡两端

C.连接滑动变阻器时,用了C、D两个接线柱

D.连接滑动变阻器时,用了A、B两个接线柱

(3)小灯泡熄灭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该示数接近6V。

(4)更换上完全相同的小灯泡,正确连好电路,通过完全正确的操作获得数据如表。

由表中数据可知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1.52W。

从表中数据还可以看出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5)小明还想测量小灯泡不亮时的电阻,但是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也不能低于2 V。经过分析,至少有两种方案可行:一是,其他条件均不变时,换用总阻值较大的滑动变阻器;二是,其他条件均不变时,换用电压较小的电源。

14.(2019·深圳中考)如图所示,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 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甲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B端移动时小灯泡

变暗)。

(2)某小组连接好电路后,检查连线正确,但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发出明亮的光且很快熄灭。出现这一故障的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未调到最大阻值处。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

片P到某处,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若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中的滑片P向A(选填“A”或

“B”)端移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8W。

(3)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后,某同学又把小灯泡两端电压调为额定电压的一半,发现测得的功率并不等于其额定功率的四分之一,其原因是灯泡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4)若将小灯泡换成定值电阻,且电路连接完好,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是A(填序号)。

A.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B.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5.如图所示电路,已知R1=10 Ω,R2=20 Ω,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为4 V。求: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版)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一.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四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2017-2018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7.2电流的磁场同步测试 (新版)沪科版

17.2电流的磁场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如图所示,把螺线管沿东西方向水平悬挂起来,然后给导线通上如图所示的电流,请你想一想会发生的现象是() A. 通电螺线管仍保持静止不 动 B. 通电螺线管能在任意位置静止 C. 通电螺线管转动,直至A端指向南,B端指向北 D. 通电螺线管转动,直至B端指向南,A 端指向北 2.如图所示,小磁针静止在螺线管附近,闭合开关S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通电螺线管外A点的磁场方向向右 B. 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S极 C. 小磁针一直保持静 止 D. 小磁针N极向左转动

3.法国科学家阿尔贝和德国科学家彼得由于发现了巨磁电阻(GMR)效应,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如图是研究巨磁电阻特性的原理示意图.实验发现,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减小.当闭合开关S1, S2,使滑片P向左滑动过程中,关于指示灯亮度的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逐渐变暗 B. 逐渐变 亮 C. 亮度不 变 D. 无法判断 4.如图所示是教材中关于电磁联系的四幅图片,关于这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若将小磁针移开,导线周围的磁场也随之消失 B. 乙图中,若同时改变电源正负极的接线和磁体的N、S极同时对调,导体棒ab将向相反方向运动 C. 丙图的实验可以说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D. 丁图中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线圈中除了因接入电源而产生的电流外,还会产生感应电流 5.如图是拍摄机动车闯红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光控开关接收到红灯发出的光会自动闭合,压力开关受到机动车的压力会闭合,摄像系统在电路接通时可自动拍摄违规车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光控开关接收到红光,摄像系统就会自动拍摄 B. 机动车只要驶过埋有压力开关的路口,摄像系统就会自动拍摄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文档

2020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文 档 Contract Template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 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体会指的是接触 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 法和自己的理解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

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结合采用电子档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考知识点复习——九年级上期(沪科版) 第十二章从水之旅谈起 一.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四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练习13.4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3.4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 1. 关于热机的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做功同样多的情况下,热机的效率越高消耗的燃料越多 B. 一般情况下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 C. 热机的效率越高说明做功越快 D. 热机损失的能量中,废气带走的能量较少,主要是由于机械摩擦损失的 2. 对热学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的比热容是(),表示的水温度升高(降低) 吸收(放出)的热量 B. 热量是指物体具有能量的多少 C.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多 D. 热值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3. 下列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尽量增大受热面积 B. 选用热值较高的燃料 C. 把煤磨成煤粉,用空气吹进炉膛 D. 烧煤时,加大送风量 4. 下列关于热值和热机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热值 B. 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提高热机效率 C. 柴油机的热机效率通常为 D.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越大,热值越大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冠状病毒的传播是扩散现象 B. 即使煤炭没有完全燃烧,其热值也不会改变 C. 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它吸收了热量 D. 因为沙石的比热容比水小,所以吸收相同的热量,沙石比水升温快 6. 一杯酒精用掉一半以后,关于剩下的酒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热值和比热容都减半 B. 热值和比热容都不变 C. 热值不变,比热容减半 D. 热值减半,比热容不变

7. 关于热机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蒸汽机的效率高于汽油机的效率 B. 热机所做有用功越多,它的效率就越高 C. 内燃机的效率越高,它消耗的燃料就越少 D. 热机效率越高,它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比例越大 8. 煤炭是一种重要能源。为判断煤炭品质的优劣,最科学的方法是检验煤炭 的 A. 比热容 B. 密度 C. 热值 D. 温度 9. 下列提高炉子效率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把煤磨成粉,用空气吹进炉膛 B. 把煤粒在炉膛里吹起来燃烧 C. 把炉子密封起来不与空气接触,尽量减小热量损失 D. 用各种方法加大受热面 10. 如果甲热机的效率比乙热机的效率高,则可以说 A. 甲热机的功率比乙热机的大 B. 在单位时间内甲消耗的燃料比乙热机的少 C. 甲热机的转速比乙热机的大 D. 甲热机将燃气产生的内能变成机械能的百分比比乙热机的大 11. 燃烧煤炭易造成环境污染,氢是一种自然界中储量巨大的清洁能源。已知:无烟煤 的热值是,氢的热值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烧的无烟煤,放出的热量为 B. 完全燃烧的氢,放出的热量为 的氢和无烟煤均完全燃烧,氢放出的热量为无烟煤的四倍以上 D. 氢和无烟煤均完全燃烧,放出相同的热量,氢的质量为无烟煤的两倍以上 12. 下列关于热值和热机效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热值 B.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越大,热值越大 C. 热值和热机效率都是定值,与外界条件无关 D. 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提高热机效率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28人,从上学年考试成绩来看,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较差,物理成绩很不理想,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缺乏灵活应用的能力。二是物理计算能力不强。针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本期工作的重点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突破,如果能突破这两个问题,那么学生的物理成绩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3)教材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章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第十二章物态变化六种物态变化及其吸放 热、对一些物理现象的解 释 液化和汽化 升华和凝华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比热容;内燃机;热机效 率 比热容和热机效率的 计算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电路组成、串联电路和并 联电路、电流 并联电路、电流、电压 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电阻和变阻器;欧姆定律; 伏安法测电阻;电阻的串 联和并联 变阻器、电阻的串联和 并联 第十六章 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 关;功率;测量电功率 测量电功率 四、教育教学方法与措施 1、科学地布置作业,尽量减少重复作业,提高作业的效益。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采用书面作业与实践操作作业相接合的方式,通过作业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3、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4、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中拥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限时训练12小粒子与大宇宙 (时间:20分钟) 1.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 B.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2.为了揭示微观世界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不是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 B.科学家发现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C.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的原子核高速运动 D.质子、中子、电子就是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 3.(2019·黄石中考)下面的现象与微观解释正确的是D A.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则轻小物体一定带负电 B.摩擦起电创造出正、负电荷 C.固体很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没有间隙 D.腌制鸭蛋,盐分子能进入蛋中,说明盐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A A.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电子 B.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电子 C.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电子 D.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电子 5.(2019·无锡中考)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B A.液体很难被压缩 B.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粘在一起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D.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6.如图所示的情景,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B ,A) ,B) ,C) ,D) A.天柱山薰衣草落叶归根 B.虹山村油菜花花香阵阵 C.清源山缤纷秋叶色彩梦幻 D.九仙山雾凇玉树琼花 7.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C 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B.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九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版) 第十一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温度与温度计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三.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四.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五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一、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上册物理 7.1 电流 电压—电荷 同步练习(含答案)

7.1 电流电压—电荷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中正确描述原子结构的是() A.B.C.D. 2.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绝缘体的是() A.空气、油、塑料B.玻璃、油、大地 C.陶瓷、湿木材、橡胶D.空气、塑料、人体 3.用手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手上不掉,下列现象与此例实质相同的是()A.用潮湿的手去接触冰块时,手会被“粘”住 B.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被梳子“粘”起 C.将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D.将塑料吸盘挤压“粘”在玻璃上,可挂物体 4.如图所示,轻质小球甲、乙用绝缘细线悬挂,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都不带电 B.甲不带电,乙带电 C.甲、乙都带电,并带有同种电荷

D.甲、乙都带电,并带有异种电荷 5.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而且会变得蓬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是导体 B.梳子梳头后,梳子带电而头发不带电 C.梳子与头发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D.梳头发变得蓬松是因为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6.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不带电验电器A接触如图所示,之后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将A、B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验电器B最终由于得到正电荷带正电 C.看到的现象是A的张角变为零 D.电流方向由A到B 7.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 A.一定带正电荷 B.一定带负电荷

C.可能带负电荷 D.可能带正电荷 8.有A、B、C、D、四个轻质小球,已知C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捧排斥,A与C相吸引,A与D相排斥,B与D相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带负电,D带负电,B一定带正电 B.A带负电,D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 C.A带负电,D带负电,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D.A带正电,D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 9.下列有关电的知识判断,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B.电子带负电,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 C.原子核带负电,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 D.一个氦原子,其核中有2个正电荷,其核外有2个电子 10.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与吸管的A端摩擦使其带电,再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吸管,吸管的A端与橡胶棒互相排斥,B端与橡胶棒互相吸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管的A端带负电,B端不带电 B.吸管的A端带负电,B 端带正电

2018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物理课,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探究,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航天员在太空吃食物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DV 思考:为什么手与食物脱离后仍然会运动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让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预习案 1.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做实验得出吗? 3.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4.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5.什么是惯性?惯性与什么有关?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

6.请举出生活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的实例。 (三)课内探案 自主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 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阅读“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 ③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观察: 记录: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 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教版)汇总教学提纲

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 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 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 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

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 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3.噪音与乐音的区别:是否为有规律的振动 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 第二章 光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影子、日食、小孔成像、 2-1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特点: 光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点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 (3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是吸热过程。如冰化成水 3.晶体熔化:A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B 特点:(1)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 4.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铁水变成铁棒 5.晶体凝固:A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B特点:①放出热量;②温度不变。 5.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 (1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医用酒精消毒时感到手凉)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 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如雾、露水、各种“白气”。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四.升华与凝华 1.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升华是吸热过程。如用久了灯丝变细、卫生球变小、冰 冻衣服变干、干冰升华(舞台白烟、人工降雨)等 2.凝华:①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②凝华是放热过程。如霜、窗边冰花、灯管变黑 五.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一. 物体的内能 1.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2.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2)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实质上是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3.热量: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 二.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单位:J/(Kg。℃)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征,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吸收 的热量、温度的变化量无关。 (4)水的比热容是:4.2×103J /(Kg。℃) 物理意义:1kg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后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2.物质的吸放热计算公式:Q =cm△t

九年级物理全册同步练习(打包57套)(新版)沪科版

12.1 温度与温度计 基础训练 知识点1 水之旅 1. “林都”伊春,一年四季风景如画,下列现象的成因不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的早晨,河面飘荡着的白雾 C.秋天果香扑鼻 D.冬天,飘落的雪花 2.日常生活中水能呈现出三种状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眼睛能够直接观察到的是() A.冰和水 B.水和水蒸气 C.冰和水蒸气 D.水、冰和水蒸气 3.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如图4所示。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火山喷发时,大地呈态,岩浆以态形式喷出。 知识点2 温度 4.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5.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知识点3 温度计及其使用 6.关于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的示数为10℃ B.它的最小分度值为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7.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8.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 综合训练 9.冬天,长时间放在户外的铁块、木头、砖块,关于它们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块的温度低 B.木头的温度低 C.砖块的温度低 D.三者的温度相同 10.如图所示,温度计显示液体的温度是30 ℃,则温度计玻璃泡里测温液体的温度是() A.28 ℃ B.29 ℃ C.30 ℃ D.31 ℃ 11.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以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K相当于()A.-173℃ B.-100℃ C.273℃ D.100℃ 12.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实际气温是() A.27℃ B.30℃ C.32℃ D.37℃

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教案 (沪科版)

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下期(沪科 版) 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一、磁是什么 1. 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体还具有指向性。 2.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 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将静止后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N极),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S极)。 3. 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5. 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其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6. 磁场具有方向性,在磁场中某点,磁体北极所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8. 磁感线 (1)概念:为了形象而又方便地描述磁场分布情况而引入的假想曲线。 (2)磁感线的特点:①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北极发出回到南极;②是在空中不相交的闭合曲线;③磁感线分布的疏密可反映磁场的强弱。 9、地磁场 (!)地球周围存在着地磁场,由于地磁场的存在,磁体才有指向性。 (2)地磁南、北极分别在地理北、南极附近。小磁针静止时磁针两极是沿描述地磁场的磁感线指向地磁极,而不是指向地理南、北极,这样磁针指向与正南北方向稍有偏差。 二、电流的磁场 1. 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方向与通电导体中的电

流方向有关。 2、电流的磁效应:任何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其周围空间均会产生磁场,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3.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其外部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磁极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这一关系可由右手螺旋定则判断。 4、电磁铁 (1).电磁铁:插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2)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 (3)电磁铁的特点: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通入电流的大小及电磁铁的外形及匝数有关,磁极极性与通入的电流方向有关,有无磁性可由通断电流控制。 三、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导体中的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2.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导体(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转动。 3、直流电动机的能量转化: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4、电动机的优点:控制方便,效率高、污染小。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 一、电能的产生 1、电池:化学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 ①化学电池(干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蓄电池:充电时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③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④燃料电池: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 2、发电机: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 ①火力发电: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复习 班级姓名 第十二章温度与温度计 第一节.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水的熔点是0℃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如对病人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 度为沸点。水的沸点是100℃.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升、华化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第四节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50℃,最小刻度值为1℃。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5.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③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用功或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 6.热量(1)定义: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 (2)单位:焦耳(J) (3)计算公式: A物体的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吸收的热量: B物体的温度由C t?1降低到C t?2时放出的热量: 第二节.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J/(Kg。℃)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测试:自我综合评价(1)

自我综合评价(一) [测试范围:第十二章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 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 B.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 C. 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 D. 在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 2. 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B. 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 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D. 常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观察温度 3. 如图1-Z-1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图1-Z-1 4. 图1-Z-2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 ℃ B. 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 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图1-Z-2 5. 印度曾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1-Z-3所示。下列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 沥青属于晶体 C. 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 沥青被烤化属于汽化现象

图1-Z-3 6. 某些宾馆的洗手间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分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A. 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 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 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 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 7.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吸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什么物态变化( )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 8.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 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 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9. 生活中人们发现,如果不小心被同样温度的水和水蒸气烫伤,往往是被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常的是( ) A. 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更多热量 B. 水蒸气是气体,更容易进入人体 C. 水蒸气烫人的时间比水烫人的时间长 D. 水蒸气与皮肤的接触面更大 10.某同学做水沸腾实验时,得到水的沸腾图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6min时,水开始沸腾 B.该同学所处环境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C.t=5min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够保持持续沸腾 D.为了缩短加热至沸腾时所需要的时间,可以通过适当提升水的初温的方式来实现 11. 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