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层热物性原位测试方法及仪器

地层热物性原位测试方法及仪器

地层热物性原位测试方法及仪器
地层热物性原位测试方法及仪器

最新食品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指导课件

食品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指导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吴佳

2016年5月

实验一苦味饮料中硫酸奎宁的荧光法测定 1. 目的意义 喹啉结构是“苯并吡啶”。即一个苯环与一个吡啶环稠合而成。奎宁是喹啉的衍生物,其结构如下: N 喹啉 CH2 CH N CH 3 O C H OH C H 2 N CH2 CH2 CH2 奎宁 奎宁是金鸡纳树皮中含有的苦味晶状粉末,抗疟疾药。疟疾曾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猖獗流行的疾病,曾夺走成千上万人的生命。17世纪末,奎宁由欧洲传入我国,曾称为“金鸡纳霜”,当时是非常罕见的药。后来,瑞典纳尤斯对这种植物的树皮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提取了其中的有效成分金鸡纳碱,起名为“奎宁”。“奎宁”这个词在秘鲁文字中是树皮的意思。直到1945年,奎宁才实现了人工合成。奎宁是碱性物质,与硫酸反应生成盐,俗名硫酸奎宁。 在饮料中硫酸奎宁是调味料,主要用在滋补品和苦柠檬水中,有调味及预防疟疾之功效,例如汤力水是Tonic Water的音译,又叫奎宁水、通宁汽水。是苏打水与糖、水果提取物和奎宁调配而成的。可作为苦味饮料或用于配制鸡尾酒或其它饮料。奎宁饮料以其微苦的口味成为畅销的解渴饮料,特别是在夏季人们大量饮用,但大量消费含奎宁成分的饮料对一些个体有害,如新陈代谢紊乱或对这种物质有超敏性的人要避免摄取奎宁,特别是孕妇。对怀孕期间每天饮用一升以上奎宁饮料的孕妇进行的调查显示,出生后24小时,新生儿就出现神经战栗症状,在他们的尿液中发现了奎宁成分,但2个月以后这些症状就不存在了。为此,对奎宁含量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2. 原理: 本实验包括荧光光谱和激发光谱测定,以及苦味饮料中硫酸奎宁含量测定。硫酸奎宁是强荧光性物质,在紫外光照射下,会发射蓝色荧光。在稀溶液中荧光强度与硫酸奎宁浓度成正比,可根据荧光强度求出硫酸奎宁浓度。 荧光(发射)光谱: 固定激发光波长和强度,在不同的波长下测定所发射的荧光强度,以发射波长为横坐标,以荧光强度为纵坐标,所作曲线为荧光发射光谱。 荧光发射光谱是选择最大荧光发射波长的依据。 荧光激发光谱: 固定荧光发射波长(一般在最大发射波长处),改变激发光波长,得出不同激发波长的荧光强度,以激发光波长为横坐标,以荧光强度为纵坐标,所得曲线称为激发光谱。

现代仪器分析与实验技术复习题

现代仪器分析与实验技术 一.名词解释 标准曲线:是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信号的关系曲线,由于是用标准溶液测定绘制的,所以称为标准曲线。 准确度:是指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常用相对误差来表示。 超临界流体:某些具有三相点和临界点的纯物质,当它在高于其临界点即高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就变成了既不是气体也不是液体而是一种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 延迟荧光:分子跃迁至T1态后,因相互碰撞或通过激活作用又回到S1态,经振动弛豫到达S1的最低振动能级再发射荧光。这种荧光称为延迟荧光。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的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灵敏度:指被测组分在低浓度区,当浓度改变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测定信号的改变量,它受校正曲线的斜率比较和仪器设备本身精密度的限制。 检出限:是指能以适当的置信度被检出的组分的最低浓度或最小质量。 线性范围:指定量测定的最低浓度到遵循线性响应关系的最高浓度间的范围。 梯度洗脱:指在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组成(如溶剂的极性、离子强度、pH等)和配比,使样品中的各个组分都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得到分离。 锐线光源:锐线光源是空心阴极灯中特定元素的激发态,在一定条件下发出的半宽度只有吸收线五分之一的辐射光。 自吸收:指当浓度较大时,处于激发光源中心的原子所发射的特征谱线被外层处于基态的同类原子所吸收,使谱线的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自吸收。 原子线:原子外层电子吸收激发能后产生的谱线称为原子线。 离子线:离子外层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所发射的谱线。 电离能:使原子电离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共振线:在所有原子发射的谱线中凡是由各高能级跃迁到基态时所长生的谱线。

材料热物性测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需求

材料热物性测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需求 陈桂生,廖 艳,曾亚光,付志勇,邓丽娟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21) 摘 要:材料热物性是对特定热过程进行基础研究、分析计算和工程设计的关键参数,是材料最基本的性能之一,在 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工业生产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也是各行业节能技术发展的基础。通过对材料热物性发展历史、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比较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装置研究上的差距,阐明了热物性测试的重要意义及我国在材料热物性测试领域仍未建全量值传递体系的不足。 关键词:材料热物性;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热学微系统;标准物质;量值传递体系中图分类号:O551.3;TK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124(2010)05-0005-04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and research status of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testing CHEN Gui-sheng ,LIAO Yan ,ZENG Ya-guang ,FU Zhi-yong ,DENG Li-ju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Technology ,Chengdu 610021,China ) Abstract: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are the key parameters for study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 design of special thermal process.As the most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s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are widely us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engineer design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field.They are also the basis for developing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in industry.In this paper ,thermal properties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were introduced.The difference of research on the guarded hot -plate device for therm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 betwee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China was compared.The importance of thermal properties testing was clarified.Finally ,the necessity of our country to establish full value transfer system in thermal properties testing field was discussed. Key words: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 ;guarded hot plate apparatus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rmal micro-system ;reference materials ;value transfer system 收稿日期:2010-04-11;收到修改稿日期:2010-06-22作者简介:陈桂生(1953-),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温度计量 测试研究工作。 1引言 材料科学是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的支柱和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基础,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高新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材料,材料日益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材料的热物性是材料的重要特征参量,它是指材料在热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反映各种热力学特性的参数的总称,包括材料的导热系数、热扩散率、比热容、热膨胀系数、发射率、热流密度等[1]。材料热物 性参量在航空航天、 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能源的有效利用、国防技术、微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以及建筑节能、空调制冷、石油化工、生物工程、医学、冶金、电力等工业领域都具有明显的科学意义和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能源短缺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 战,这使节能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被各国列为重 点发展对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一方面能源缺口逐年扩大,另一方面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仍然偏低,节能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大有潜力可 挖。节能技术的研究, 首先从关注能量的耗散开始。能量的耗散主要集中在热力转换这一过程中,如 电力生产、 炼钢、化工产品的分解与合成、建筑采暖等都是通过热力转换过程完成。因此, 提高热力转换效率及降低转换过程中的能源损耗是节能的重要途径。要提高热力转换效率和降低能源的损耗,合理地控制热能的转移和传递方式,就必须对材料的热物性参数进行研究,建立测试体系为各行业降低能耗和节能技术的研究推广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2热物性测试技术的发展过程 早在18世纪,人类就开始对材料的热物性进行 第36卷第5期2010年9月中国测试 CHINA MEASUREMENT &TEST Vol.36No.5September ,2010

原材料详细检验规程

原材料详细检验规程 编制:王刚 审核: 批准: 批准日期: 生效日期: 包头市新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序号名称页次 目录 1 阀体详细检验规程 2 2 减速电机详细检验规程 2 3 电路板组件详细检验规程 2 4 泽越电路板(RP2610) 1 5 壳体详细检验规程 1 6 基表详细检验规程 1 7 换能器检验标准 1 8 包装物详细检验规程 2 9 其它材料检验规程 2

1、阀体详细检验规程 1.1目地 检查阀体的质量状况并判断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外购、退库的阀体 1.3职责 1.3.1检验员负责检查和判断 1.3.2生产部负责材料的实验 1.4检验批的构成 以《报检单》中包含的产品为一个检验批 1.5检验内容、方法及质量要求见(表一) 1.6综合判断 各项检查项目均应符合相应判定要求时,判定整批产品合格,否则不合格。 1.7其它事项 1.7.1应遵循《质量管理制度》中原材料验收制度的各项要求1.7.2在验收制度中未提到的特殊现象产生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1.8记录 《物资抽检记录》

附:表一

2、减速电机检验规程 2.1目地 检查电机的质量状况并判定 2.2适用范围 适用于外购和退库的电机 2.3职责 2.3.1检验员负责检查和判定 2.3.2生产部负责材料的试验 2.4检验批的构成 以《报检单》中包含的产品为一个检验批 2.5检验内容、方法及质量要求见(表二) 2.6综合判断 各项检查项目均应符合相应判定要求时,判定整批产品合格,否则不合格。 2.7其它事项 2.7.1应遵循《质量管理制度》中原材料验收制度的各项 要求 2.7.2在验收制度中未提到的特殊现象产生时,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处理。 附:表二

层序地层体制中的陆相储层发育规律

收稿日期:20000529;修订日期:20000816 作者简介:樊太亮(1961)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层序地层与油藏描述等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九五0重点科技攻关资助项目(96-110-08) 层序地层体制中的陆相储层发育规律 樊太亮1,吕延仓2,丁明华3 (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21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濮阳457001; 31中国新星石油公司计算中心,北京100083) 摘 要: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着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与演化,并为预测陆相储层的发育与 展布提供了一个参照格架。在纵向上,基准面旋回通过控制物源区的扩大与收缩、河流地貌的 改造与变迁、沉积物的供给型式等,控制着储层形成条件与发育规律。基准面低位期是形成各 类储集砂体和岩性圈闭的有利时期;在平面展布上,储层沉积作用受到古构造和古地理格局的 制约,盆地内局部高地影响着水系的具体分布格局,古山口、侵蚀沟谷、古河道等决定着物源的 搬运通道,古断层、古斜坡和坡折带等决定着沉积物卸载场所。因此,沟谷、河道等负向地貌单 元与古断层、坡折带等地势梯度变化带相匹配的地理空间,是储集岩分布的有利所场。 关键词:基准面旋回;陆相层序;古地貌;储层展布 中图分类号:P6181130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000)04031507 0 引言 储层发育规律及其分布预测一直是油气勘探的中心任务。层序地层学的发展为认识不同类型储集层的形成条件、展布规律以及生储盖组合型式提供了一个理论预测模型[1,2],并在油气勘探,特别是隐蔽油气藏预测的应用中取得了成功[3]。虽然PR Vail 等提出的层序地层模型,明确地指出了在各个体系域中储层形成条件、储层性质和储层分布的地理空间,并特别强调低水位体系域对于储层预测的重要性,但由于盆地类型、结构复杂多变,控制储层发育和分布的地质因素众多且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储层预测、特别是岩性油气藏的预测,仍是油气勘探中的一个难点。因此,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作指导,研究陆相盆地中储层发育条件和展布规律,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尽管PR Vail 等人强调层序的发育受构造沉降、海平面变化、沉积物供给速率和气候4个主要因素控制,并且不同的因素对于层序结构、岩性与岩相组成等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但由于具体区分每一个因素所起的作用常常是比较困难的,因而在更多的时候,我们不是逐一地分析每一个控制因素所起的作用,而是考察4个因素的综合作用效应,即可容纳空间或沉积基准面的变化对层序和储层发育的影响 [4,5]。这也是本文探讨陆相盆地储层发育规律与)315)第7卷第4期 2000年10月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Earth S cience Frontiers (Chi na U niversity of Geosci ences,Beijing)Vol.7No.4Oct.2000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方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综合实验 摘要:本文分别采用了气质联用技术检测食品中的塑化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食品中的防腐剂,原子吸收光谱检测食品中的金属元素。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气质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 前言 现代食品的显著特点是食品的营养化、功能化、方便化,并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这就要求食品加工从原理的选择、加工过程到最终产品及保藏整个链条中对食品的成分及成分的变化有全面的把握和认识。传统的分析手段和分析方法尽管能从宏观上了解和掌握成分及其变化,但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食品加工业的要求,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已经成为食品分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分析手段。 实验内容 一.气-质联用技术检测食品中塑化剂的实验 (一)方法[1] 对于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GB/T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中规定了GC-MS作为检测方法。 1仪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凝胶渗透色谱分离系统,分析天平,离心机,旋转蒸发器,振动器,涡旋混合器,粉碎机,玻璃器皿。 2试剂: 正己烷,乙酸乙酯,环己烷,石油醚,丙酮,无水硫酸钠,16种邻苯二甲酸酯标准品,标准储备液,标准使用液。 3步骤: (1)试样制备:取同一批次3个完整独立包装样品(固体样品不少于500g、液体样品不少于500mL),置于硬质玻璃器皿中,固体或半固体样品粉 碎混匀,液体样品混合均匀,待用。 (2)试样处理(不含油脂液体试样):量取混合均匀液体试样5.0mL,加入正己烷2.0mL,振荡1min,静置分层,取上层清液进行GC-MS分析。 (3)空白试验:实验使用的试剂都按试样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后,进行GC-MS分析。 (4)色谱条件: 色谱柱:HP-5MS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内径)×0.25μm]; 进样口温度:250℃; 升温程序:初始柱温60℃,保持1min,以20℃/min升温至220℃, 保持1min,再以5℃/min升温至280℃,保持4min; 载气:氦气,流速1mL/min;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 进样量:1μL。 (5)质谱条件: 色谱与质谱接口温度:280℃; 电离方式:电子轰击源; 检测方式:选择离子扫描模式; 电离能量:70eV;

瞬态法热物性测试仪

SHT-20 热物性瞬态自动测试仪简介及使用说明

0概述 众所周知,固体材料的热导率、热扩散系数、比热等热物理性质,随着材料,材料的结构、密度、多孔性、导电性、含湿率和温度的不同而变化。有些材料还与方向有关。对应于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试验条件,测量值会有很大的差异。测量材料的热物理性质,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热物性测量与力学测量、电学测量、光学测量等一样,是物性研究和应用的基本测量技术之一。 材料热物理性质可以用稳态法或瞬态法进行测量。目前,国内、外主要使用稳态法测量材料的热导率。本仪器采用瞬态法测量材料的热扩散系数、热导率和定压比热等热物理性质。所谓瞬态测量,是指在加热升温,或停止加热后的降温过程中,实现对材料热物理性质的测量。瞬态测量不要求恒温环境,测量系统也无需达到或保持热平衡状态。 SHT-20材料热物性瞬态自动测量仪,是一种新型的材料热物性测量仪器,也是替代稳态法测量仪器的升级换代产品。 本仪器用平面热源加热,在室温附近,可以分别用脉冲法或恒流法等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测量材料的热扩散系数、热导率和定压比热。 本仪器可广泛用于冶炼、能源、环保、建筑、热力工程和新材料研制等行业,作为科学研究,物性检测、生产过程控制与产品质量检验等领域;也可以用于理工科学生的物理实验、建筑物理实验,材料物理实验中,作为热物性测量的主导仪器。 该仪器将A/D 转换技术、数值计算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瞬态测量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运用于材料的热物性测量中,实现了热物性测量的自动化。仪器的结构合理,运行稳定,质量可靠,准确度高,运行成本不到稳态测量的十分之一,测量时间不超过300秒。 一仪器规格及主要技术指标 1.1规格、参数 试件尺寸:主试件: mm xmm mm mm mm xmm 202;200200≤≤××辅试件1:xmm D 3≥辅试件2:xmm d 2≥平面热源:有效发热面积mm mm 200200×1.2直流稳流电源 输入:电功率:100W 交流:220V 频率:50Hz 输出:直流电流在0.01-1.000A 之间精密可调。在热测量过程中,电流波动幅度: A I 001.0≤?1.3运行环境 温度:室温湿度:<85% 1.4主要技术指标 温度范围:室温—100℃ 热导率测量范围:0.03—1000[W/(mK)]热扩散系数测量范围:0.01—1000[mm 2/s]热导率不确定度:≤±1%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解读

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设计要点解析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邹瑜徐伟冯小梅 摘要:本文针对不同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结合《规范》条文,对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特点、方法及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系统优化 1 前言 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最利于与太阳能供热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供热与空调,具有良好的节能与环境效益,但由于缺乏相应规范的约束,地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呈现出很大盲目性,许多项目在没有对当地资源状况进行充分评估的条件下就匆匆上马,造成了地源热泵系统工作不正常,为规范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确保地源热泵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更好的发挥其节能效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13个单位共同编制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现已颁布,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由于地源热泵系统的特殊性,其设计方法是其关键与难点,也是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外热点课题,在新颁布的《规范》中首次对其设计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加深对规范条文的理解,本文对其部分要点内容进行解析。 2 《规范》的适用范围及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 2.1 《规范》的适用范围 该《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它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 (1)“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意旨不适用于直接膨胀热泵系统,即直接将蒸发器或冷凝器埋入地下的一种热泵系统。该系统目前在北美地区别墅或小型商用建筑中应用,它优点是成孔直径小,效率高,也可避免使用防冻剂;但制冷剂泄漏危险性较大,仅适于小规模应用。 (2)“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意旨不包括吸收式热泵。 2.2 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 地源热泵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简称地埋管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简称地下水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简称地表水系统)。其中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也称地耦合系统(closed-loop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system)

原材料检测标准模板

XXXX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原材料检测标准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目录索引

1.沥青 2.软化油 3.粉料 4.胎基 5.面膜 6.隔离膜 7.改性剂, 树脂 8.包装物( 纸心、包装袋、桶) 沥青

1 采样 1.1 液体沥青 常规检验样品取样量≥ 1L。 1.1.1 从槽车、罐车中取样 当车上设有取样阀或顶盖时, 则可从取样阀或顶盖处取样。 从取样阀取样至少应先放掉4L沥青后取样; 从顶盖处取样时, 由中部取样; 从出料阀取样时, 应在出料约二分之一时取样。 1.1.2 从桶中取样 按表1-1规定随机取样的要求取出样品后充分混合, 从充分混合后的样品中取1L液体沥青样品。 1.2 碎块状固体沥青 取样量应≥ 1.5kg。 散装的碎块固体沥青, 在散装车上均匀分布取20次以上, 总样量不少于25kg, 再用干净的适当的工具打至粉末状, 混合充分后, 从中取出不少于1.5kg供检验用。 2 技术指标

3 检测 3.1 仪器及材料 电炉, 软化点仪, 电子天平( 0.001g) , 延度模具, 恒温水浴, 温度计, 针入度计, 标准针, 容量瓶( 250ml) , 针入度试样皿, 玻璃板, 刀, 延度仪( 启动时应无明显波动) , 甘油或刚煮沸的蒸馏水, 隔离剂( 以重量计, 由两份甘油和一份滑石粉调制而成) 3.2 延度 3.2.1准备: 取适量的沥青置于烧杯中( 保证取的样足够检测用) , 放在电炉上加热( 电炉上面要垫上石棉网) , 小心加热装样品沥青的烧杯, 并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加热, 直到样品变得流动。小心搅拌以免气泡进入样品中。加热至倾倒的时间不超过2h, 其加热温度不超过预计沥青软化点的110℃。 3.2.2 制作试件: 将模具组装在玻璃板上, 将隔离剂涂于玻璃板表面及侧模的内表面, 以防沥青沾在模具上。板上的模具要水平放好, 以便模具的底部能够充分与板接触。在充分搅拌之后, 把样品倒入模具中, 在组装模具时要小心, 不要弄乱了配件。在倒样时使试样呈细流状, 自模的一端至另一端往返倒入, 使试样略高出模具, 将试件在空气中冷却30min, 然后放在规定温度的水浴中保持30min取出( 25℃) , 用热的直刀

陆相层序地层学应用指南111

第二节断陷型湖盆层序地层模式与隐蔽圈闭 断陷型朔盆的生成发展受控于盆地边界的同生大断裂活动。 若盆地两侧均发育边界同生断层.则形成地堑型陆相盆地;苦亨地地一侧存在阶段性活动的边界同生断层,则形成箕状型陆相盆。断陷型濒盆由于向生断层酌发肯一股可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及岗位体系域,同一体系域内陡坡带、深洼区及缓坡带的沉积层序特补gf足下同。 低位体系域沉积时,较大面积山露地友,陆源沉积物被搬运到盆地内形成储集性较好的浊积砂体(图5—3),盆地陡坡的冲积扇或扇二角洲砂体的粒度粗、结构混杂,储集韧性较差盆地缓坡河流沉积的是在湖侵体系域早期,内早期河流Dt积物被湖浪改造而充填形成的分选好、泥质含量少、侧向变化快的砂体*易形成地层圈闭。低位体系域往往不具有品质良好的烃源岩(表5 湖侵体系域发育品质良好的烃源岩,即生油凝缩段。盆地缓坡发育滨浅湖或水进式三角洲砂体储层,它与湖侵体系域的期泛泥岩间互构成良好储盖组合的储层。陡坡发有的洪水型浊积扇砂体直接被沉积在较深水暗色泥省之中,形成良好的岩性圈闭。 高位体系域发育早期的盆地深洼区发育色暗质纯、分布相对较r的烃源岩(表5—2)c 高位体系域发育的晚期,在盆地缓坡发育河控型二角洲,在湖盆陡坡发育扇三角训,在盆地的断垒带之上发育沿长轴方向分布的三角训,在盆地深洼区发言滑塌型浊积朗(图5—3)。岗位体系域是某——层序户储集砂体最为发育、储集物性最好、油气资源量最多的层段。

序地层学与隐蔽圈闭预测以河南泌阳凹陷为例 陈文学姜在兴鲜本忠善 邱隆伟操应长” 第二节应用层序地层学预测隐蔽油气藏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一、相关理论 1层序地层界面的级别及成因意义 层序地层学对地层单元的划分具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之间以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界面为界。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的规模可以从层序、体系域、准层序组、准层序到纹层、纹层组、岩层及岩层组等。小规模的层序地层单元,如纹层、纹层组及岩层、岩层组等,可以作为各类沉积体的基本组成单位;而准层序、准层序组以及体系域、层序等更大规模的层序地层单元的重要意义则在J:它们能够记录地质历史上海平面的周期 性升降变化或海水的周期性进退。与梅相沉积类似,陆相地层中各级别的层序地层界面主要

v2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报告标准样式

xxxxx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 技 术 报 告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源热泵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建筑节能技术中心 二O一一年十月

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技术报告 项目名称:xxxxxx 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 测试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源热泵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节能技术中心 测试时间:2011-10-11 ~2011-10-13

目录 1 测试目的和测试依据....................................................... - 1 - 1.1测试目的 ............................................................. - 1 - 1.2测试参考标准........................................................ - 1 - 2 测试原理与方法 ............................................................ - 2 - 2.1岩土热响应试验..................................................... - 2 - 2.2 现场测试方法 ....................................................... - 5 - 3 测试仪器和要求 ............................................................ - 1 - 3.1规要求................................................................ - 1 - 3.2测试单位测试用岩土热物性测试仪及其检定/校准证书 ........ - 1 - 3.3测试单位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技术研究成果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测试方案 .................................................................... - 3 - 4.1项目概况 ............................................................. - 3 - 4.2测试孔成孔条件..................................................... - 3 - 4.3岩土热响应试验测试步骤 .......................................... - 3 -5现场试验数据计算分析和测试结果 ....................................... - 5 - 5.1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 - 5 - 5.2钻孔单位延米(孔深)换热量参考值............................. - 5 -附录现场测试部分原始数据曲线图........................................ - 8 -

地源热泵测试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邯郸市康桥国际大厦位于邯郸市邯山区陵园路东段,总建筑面积48737.04m2,占地面积6916.9m2 。大厦地下2层,地上29层,局部30层。地下2层战时为人防,平时为汽车库,自行车库,及设备用房。1-3层为商业,4-29层为办公。总建筑高度为97.45m(地上),图1为康桥国际大厦总平面图。 该项目拟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来解决建筑的夏季制冷、冬季采暖需要。 图1 康桥国际大厦总平面图

(二)项目进度 康桥国际大厦已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11年05月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该工程即将封顶,部分施工面的空调、水、电等各专业已具备进场作业的条件。 二、项目测试背景及目的 (一)项目测试背景 结合项目的特点、周围市政供热的现状,并考虑到系统的运行费用,康桥国际大厦项目拟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及项目所在地土壤的地层情况作为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的核心、成败的关键,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该项目作为目前邯郸市最大的使用地源热泵空调这种清洁能源形式的项目,无已建成类似规模的项目实际运行数据可以借鉴,因此,为了确保本项目采用地源热泵空调形式的成功,并在邯郸地区起到示范作用,必须对项目所在地的地层情况、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等进行测试,取得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为项目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为了支持项目建设、配合工程进度,尽快确定地源热泵空调设计方案,北京金万众空调制冷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8月5日至2010年8月17日在工地现场组织进行了钻孔试验及地埋管换热器竖直换热管换热能力测试。 (二)项目测试目的 本次测试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通过本次测试,能够为整个项目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提供准确的原始数据。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项目所在地地层情况; (2)得出双U竖直换热管及单U竖直换热管的单井换热能力; (3)通过对单管换热能力测试给出群井换热能力分析。

尼龙产品物性

尼龙产品物性

原料级PA6系列 TF2450I ①原料描述部分 规格级别注塑级外观颜色本色透明颗粒用途概述电子接插件 备注说明高流动,易脱模,可替代新会美达M2500I ②原料技术数据 性能项目测试方法测试数据数据单位拉伸强度ISO527 65 MPa 断裂伸长率ISO527 8 % 弯曲强度ISO178 85 MPa 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ISO180 3 KJ/m2 密度ISO1183 1.13 g/cm3 洛氏硬度ISO2093/2 117 - 熔点ISO3416 220 ℃ 热变形温度/0.45mpa ISO75 165 ℃ 阻燃性UL-94 HB - 表面电阻率ISO167 1013Ω 填充量灼烧法0 %

增强级PA6系列 TF100 ①原料描述部分 规格级别注塑级外观颜色本色透明颗粒用途概述汽车配件、电子电器配件、电动工具、齿轮、机械零件等备注说明全新料,30-33%玻纤增强,高强度,易染色 ②原料技术数据 性能项目测试方法测试数据数据单位拉伸强度ISO527 170 MPa 断裂伸长率ISO527 5 % 弯曲强度ISO178 235 MPa 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ISO180 22 KJ/m2 密度ISO1183 1.36 g/cm3 洛氏硬度ISO2093/2 120 - 熔点ISO3416 225 ℃ 热变形温度/0.45mpa ISO75 215 ℃ 阻燃性UL-94 HB - 表面电阻率ISO167 1013Ω 填充量灼烧法30 % TF100-120 ①原料描述部分 规格级别注塑级外观颜色本色半透微黄颗粒用途概述汽车配件、电子电器配件、电动工具、齿轮、机械零件等备注说明一级回料,30-33%GF增强,易染色

地源热泵空调工程热响应测试报告

地源热泵空调工程 岩土层热响应测试报告 2009年月日

目录 一、测试项目概况 (1) 二、热响应实验目的 (1) 三、热响应实验依据 (1) 3.1测试原理 (1) 3.2测试平台 (1) 四、热响应实验工程概况 (2) 4.1测试井定位 (2) 4.2测试井参数 (2) 4.3测试实验台搭建 (2) 4.4测试平台误差控制 (2) 4.5测试过程 (3) 五、数据整理与分析.............................................................. . (3) 5.1岩土层结构与传热分析 (3) 5.2测试数据整理 (4) 5.2.1土壤平均原始温度 (4) 5.2.2模拟实验数据 (4) 5.3测试数据分析 (7) 5.3.1岩土层导热系数 (7) 5.3.2埋管换热器热阻计算 (8) 5.3.3单孔换热量计算 (9) 六、测试结果与建议 (11) 6.1钻孔深度与钻孔难易程度 (11) 6.2测试数据整理与分析 (11)

一、测试项目概况 本工程位于*市:为把该项目打造为节能示范项目,拟采用目前国际先进、节能高效、绿色环保的空调系统—土壤热泵系统作为建筑空调的冷热源,实现节能减排。 二、热响应实验目的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主要就是土壤型热交换器的设计。由于土壤源热泵设计的特殊性,需要为后期进行地下换热器系统设计提供比较准确的数据依据,因此在设计前期必须对该工程所在地做土壤的热响应测试实验。本测试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测试孔勘查地质情况,并通过测试获取该处的岩土热物性,特别是导热系数,从而获得土壤换热器的冬夏取放热量,为项目决策和设计提供参考。 三、热响应实验依据 3.1测试原理 土壤型热交换器的设计,最主要就是确定地层土壤的平均导热系数,平均导热系数包含了土壤(岩石)、回填料以及塑料管壁等导热的综合情况。根据线热源理论,在恒定热流密度时,线热源温度与时间有待定的函数关系,模拟测试中我们设定固定电加热量,模拟恒热流密度工况,记录测试中埋管进出水温度。由模拟值与测试值对比可计算出土壤平均导热系数,再根据地源热泵规范的热阻计算方法计算热阻,从而计算出埋管换热量指标。 3.2测试平台 该测试平台运行方式如下:将仪器的水路循环部分与所要测试换热孔内的 HDPE管路相连接,形成闭式环路,通过仪器内的微型循环水泵驱动环路内的液体不断循环,同时仪器内的加热器不断加热环路中的液体,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就不断通过换热孔内的换热管释放到地下。在闭式环路内的液体循环的过程中,将进/出仪器的温度、流量和加热器的加热功率进行采集记录,来进行分析计算土壤的热物性参数。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1范围 本检验操作规程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规定了原材料的检验操作规格。 本检验操作规程适用于技质部对管材生产用原材料的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3682-2000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idt ISO 1133:1997) GB 15558.1-2003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1部分:管材 GB/T13663-2000 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 GB/T 17391-1998 聚乙烯管材与管件热稳定性试验方法(eqv ISO/TR 10837:1999) 3 检验项目及要求 在对原材料进行检验之前,应对原料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取样,获取供应商材料原始检测报告,对应的检测设备与检测方法。 3.1 杂质含量 杂质定义为除填充物外限定温度下无法挥发的物质。 3.2 外观 粒子应清洁无污染物,颗粒大小应均匀,整批原料应无其他杂质,包装完好。 3.3 熔融指数 熔融指数与原料质保单(当无质保单时,以产品说明书为准)标称值的偏差小于±20%。 3.4 灰分含量 生产原料杂质不得大于3%。 3.5 氧化诱导时间 原材料氧化诱导时间大于20min以上。 3.6 挥发份测试 原材料的挥发份应符合《原材料检验质量标准》中各原材料的标准规定。 3.7 拉伸强度 PE原材料拉伸强度不低于20MPa 3.8 断裂伸长率 PE原材料拉伸断裂伸长率应≥350%

4 试验方法及结论判定 4.1 原料外观 采用随机目测。 检验员对原材料开包抽查进行目测检验。 对于物理和力学性能试验时不同批次分开取样。 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应结合具体性能再做合格判定。 4.2 熔融指数判断 熔融指数的测试参数为190℃,240s。 检验员负责统计熔指各项数据情况。 4.3灰分含量 测试仪器及参数:马弗炉内密闭烘烧温度为600℃,时间为15min,。 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判为不合格,并通知技术部门对原料进行监控及处理。 4.4 氧化诱导时间 测试参数为200℃。 检验员对抽样原料进行检测。 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判为不合格,并通知技术部门对原料进行监控及处理。 4.5 水份测试 测试仪器为红外水份测试仪,测试参数为110℃,20min。 检验员每4小时对造粒车间进行一次抽样检测,每班对管材车间进行一次抽样检测。 对不符合表2的原料应判为不合格。 对于不合格的混配料与给水管自产料,应拒收,并通知供应部进行处理。 4.6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试验 4.6.1试样要求 图2 类型2试样

《地源热泵系统项目工程技术规范标准》GB50366-2005解读

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66设计要点解析 1 前言 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最利于与太阳能供热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供热与空调,具有良好的节能与环境效益,但由于缺乏相应规范的约束,地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呈现出很大盲目性,许多项目在没有对当地资源状况进行充分评估的条件下就匆匆上马,造成了地源热泵系统工作不正常,为规范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确保地源热泵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更好的发挥其节能效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13个单位共同编制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现已颁布,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由于地源热泵系统的特殊性,其设计方法是其关键与难点,也是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外热点课题,在新颁布的《规范》中首次对其设计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加深对规范条文的理解,本文对其部分要点内容进行解析。 2 《规范》的适用范围及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 2.1 《规范》的适用范围 该《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它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 (1)“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意旨不适用于直接膨胀热泵系统,即直接将蒸发器或冷凝器埋入地下的一种热泵系统。该系统目前在北美地区别墅或小型商用建筑中应用,它优点是成孔直径小,效率高,也可避免使用防冻剂;但制冷剂泄漏危险性较大,仅适于小规模应用。 (2)“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意旨不包括吸收式热泵。 2.2 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 地源热泵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简称地埋管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简称地下水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简称地表水系统)。其中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也称地耦合系统(closed-loop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system)或土壤源地源热泵系统,考虑实际应用中人们的称呼习惯,同时便于理解,本规范定义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表水系统中的地表水是一个广义概念,包括河流、湖泊、海水、中水或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污水、废水等。只要是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统称为地源热泵系统。

层序地层学-许淑梅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层序地层学是研究以侵蚀面或无沉积作用以及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具有成因联系并具旋回性的地层年代格架内沉积地层和沉积岩系关系的一门交叉性边缘性的新方法论,综合研究地震、钻井、和露头资料,解释地层展布模式、沉积环境和岩相特征;通过综合研究,得出一个旋回式的、在成因上有联系的年代地层格架。在这个年代地层格架中,通过解释可以得出沉积环境及与之相伴的岩相分布。它能提供一种更为精确的年代地层对比框架,通过恢复古地理、地貌,在钻前预测烃源岩、储层和盖层的组合关系,预测潜在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分布区和可能的成藏组合。 2.设计思路: 层序地层学是一门关于划分、对比和分析沉积岩系和地层组合的新方法,其理 论指导的地层研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地层形成过程和盆地建造控制作用的认识。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已经证明形成不同类型沉积盆地内周期性层序的各种作用的重 要性。层序地层学与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已成为程序地层学的 研究重点,并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该课程的内容设置紧紧 围绕层序地层学理论系统指导下的新方法进行安排,让同学们掌握层序地层基本原 - 1 -

理和划分分析沉积地层的方法体系。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模块: 1、层序地层的理论基础与概念体系:主要讲述层序地层得基本理论和概念体系,不同类型层序得地层结构,层序边界的识别标志和层序内体系域得组成。 2、层序界面的识别与层序划分:其中包括地震层序界面的识别与地震层序的划分、测井层序界面的识别与测井层序的划分、沉积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与沉积层序划分。 3、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理论:陆相湖盆地质特征、陆相层序地层主控因素、陆相层序级别的划分、陆相层序地层模式和陆相层序地层与油气勘探 4、成因地层层序分析:掌握成因层序地层的基本理论,并能进行成因层序地层分析。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关于不同类型沉积盆地的沉积地层和沉积岩系分析的一个方法工具,目标是为高年级地学类专业学生提供对沉积地层分析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引导并培养学生用成因层序的方法来解决地层分析中的穿时等问题的能力。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 (1)要求学生掌握层序地层学的概念体系和层序的划分方法,并学会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预测岩性油气藏的技术。 (2)学会利用露头、钻井、测井、地震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分析,建立层序地层格架; (3)基于层序地层学原理,学会寻找岩性圈闭的勘探方法和技术。 (4)针对沉积地层分析中的实际存在的棘手问题(例如:地层的穿时性、沉积相变带、地层缺失带)开展小组讨论,并通过口头报告或书面研究报告形式提供研究结果;激发同学深入理解层序地层方法论在解决地层成因分析中的优势,提升解决沉积 - 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