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邓稼先》导学案及答案

(完整word版)《邓稼先》导学案及答案

(完整word版)《邓稼先》导学案及答案
(完整word版)《邓稼先》导学案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科目导学案

主备人陆勇钢复备人黄昌燕审核人日期班别小组姓名

人教版七上《华夏之祖》word学案

人教版七上《华夏之祖》word学案 【课题】第3课华夏之祖【课型】新授课授课时刻:2011.9.14 【学习目标】了解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奉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史实 【学习方法】阅读、讨论、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学习诊断】 1、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遗址的要紧代表有__________原始居民、__________原始居民、___________原始居。 2、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_______省,要紧粮食作物是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3、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________省,要紧粮食作物是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4、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都使用石器;分别会建筑、房子。 质疑释疑(四人小组互帮互助,解决疑难问题) 【成效检测】(注意审题,书写认真)新课堂14页1——9题 【知者加速】1、新课堂14页10——12题2、小综合 A、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期)居民是____ __和____ __。___ ___虽使用打制石器,但明白得磨光和钻孔技术,会制造。 B、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居民是___ ___和___ ___。 D、使用自然火的是______;会人工取火的是_____ _;使用骨针的是___ ___; E、会种植水稻的是____ __;会种植粟的居民是____ __;会制造彩陶的是___ ___;

有黑陶和白陶之分的是_____ _;显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是___ ___。【自主建网】(以人物为线索,列举其要紧事迹) 炎帝、黄帝、蚩尤: 黄帝: 尧舜禹 【因人作业】基础类:把握“人文初祖”提高类:识记普读求是环节。

看电视word导学案

5 看电视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却饱含深情。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 学生分析】 、学生都喜欢看电视,对电视很感兴趣: 但在家里当惯“小公主” 、“小皇帝”,以自己为中心, 掌握家中电视遥控器的主权。 2、基本掌握一些识字方法: 熟字相加变新字,熟字加偏旁,组词造句,生活中见过 等,自己会借助拼音来学习汉字。 3、在网络环境下能自主浏览网页,但仍有一些学生不听指挥,可能会浏览其他的网页;对一些感兴趣的文章会读,但不大喜欢读出声。 4、能使用拼音输入法在留言版上发言,但速度不是很快, 错别字还是很多。 课时安排】 本课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人互相关心、谦 让品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初步用自己的方法认识生字。 2、布置学生回家了解爸爸、妈妈等长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 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关、完、写、 全、爸、家”)。 2、会自主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3、会为刚学过的生字出字谜,组词造句。 『教学过程〗 、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1、猜谜语: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 (打一家用电器) 板书:电视 2、谈话揭题: 大家每天看电视吗? 出示图片。 老师问:“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呀?你们猜一猜?” 学生各自猜 说并说明原因(根据人物的表情动作来猜)。 你们猜得对吗?请你们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电视》

《邓稼先》导学案(含答案)讲解学习

《邓稼先》导学案(含 答案)

《邓稼先》教学案教与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全班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教与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背景及作者情况 提示: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

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第二节导学案》word版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主备:刘波涛备课(教研)组长:审核:授课教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获得原电池概念和组成条件的基础上,能设计出一些原电池实验,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 在探究设计原电池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 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②. 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原电池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②.赞赏原电池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认识原电池的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 对研究成果以及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与反思 【问题导学】 (请大家复习原电池原理,完成以下三个小题) 1、原电池是一种将的装置 2、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 (1) (2) (3) (4) 3、原电池中负极发生__________反应,正极发生___________反应 (填氧化或还原),电子从极流向极,电流从极流 向极。 【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P42-44 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完成练习册P24发展中 的化学电源部分) 2.我们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原电池中,一般来说活动

性较强的金属作为极,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为极。因此可以利用这一原理来比较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即:作为负极材料的金属的活动性作为正极材料的金属。 【合作探究】 一.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主学习”内容,并展示讨论成果: (老师订正部分答案) 二.小组合作讨论: (请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小组展示,其他小组随机发问、点评) 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 原电池原理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利用原电池原理可以设计多种电池,可以比较金属活动性等。 原电池中,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从理论上分析,任何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1.(完成练习册P24探究讨论2) 2.现有铜棒、碳棒、银棒、硝酸银溶液。请根据原电池原理,设 计一原电池,画出装置图,标出电子流动方向、电流方向,写出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老师最后给出答案并比较小组讨论结果) 【当堂检测】 教材 P45 3.5 练习册 P25 4.5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导学案(附答案)

《邓稼先》导学案(两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并理解词语,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2、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体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3、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重点:1、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教育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以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彷徨.páng 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选聘.pìn 元勋.xūn 鞠躬尽瘁.cuì ...妇孺.皆知rú殷.红yān 宰.割zǎi 筹.划choǔ 2、解释词语 可歌可泣: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层出不穷: 3、相关链接 (1)、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945年抗战胜

利时,从西南联大毕业,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进入美国印第安纳洲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成绩突出,不足两年边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校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荣获若贝尔物理学奖。与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在清华园是邻居。两人的父亲是深交的老友。少年的杨振宁和邓稼先一起打弹珠、爬树。后来又同在北平崇德中学读书,在西南联大又是校友。 (3)、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二、整体感知,完成下列问题: 1、读完课文你对邓稼先怀有怎样的感情?为什么? 2、这篇传记的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根据小标题给六部分概括大意。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是引子,,第二部分简介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3、在文章中作者对邓稼先有极高的评价,请速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根据你

四年级数学学案Word版

翠屏区凉姜中心校2012学年度(下)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学生姓名:班级: 课题:确定位置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 编制人:邹兰审核人:郭庆使用时间:年月日(星期) 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和学法指导。 1、基础性目标:(1)学习在具体情境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能力性目标: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展性目标: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4、学习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5、学习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6、学习方法指导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二、学习过程 上图是四(2)班座位情况方格图,从图中你可以看出小明的座位在第()列、第()行。请同学们试一试。 2、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例题1。 小红在第()列第()行,小娟在第()列第()行。 小组讨论一下怎么用点在方格图中分别表示出他们的位置? 小强在第()列第()行,并在课本方格图中用点标出小强所在的位置。 (2)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例题2。 议一议:每次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表示点的位置是不是比较麻烦呢?那同学们思考一下用什么来表示点的位置比较方便呢? 用()来表示点的位置更方便。用()加()表示,将点所在的列数写在(),行数写在(),注意用“,”把它们隔开。

(3)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1、2题,小组交流反馈,教师组织学生反馈出正确答案。 3、提升练习(课堂作业) (一)想一想,填一填。 (行) 9 8 7 6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列) (1)图书馆的位置在第( )列,第( )行。 (2)实验小学的位置是( , )。 (3)书店的位置是( , )。 (4)公园的位置是在( , )。 (5)(7,8)这一点在图上是( )。 (6)(6,5)这一点在图上是( )。 (二)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1)(2,3)表示位置为第2行,第3列。 ( ) (2)(8,6)表示位置为第8列,第6行。 ( ) (3)(7,4)表示位置为第7行,第4列。 ( ) (三)填一填。 李飞在教室的座位是第2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为(2,5)。陈翔在教室的座位是第3列第4行,用数对表示为( , )。(1,6)表明王军在教室里坐在第 列第 行。 (四)在图中标出下列各点的位置。 A(2,8),B(2,6),C(3,6),D(3,3),E(7,3),F(7,6),G(8,6),H(8,8),I(6,8),J(5,7),K(4,8)。

阅读电视word导学案

阅读电视word导学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却饱含深情。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 【学生分析】 1、学生都喜欢看电视,对电视很感兴趣: 但在家里当惯“小公主”、“小皇帝”,以自己为中心,掌握家中电视遥控器的主权。 2、基本掌握一些识字方法: 熟字相加变新字,熟字加偏旁,组词造句,生活中见过等,自己会借助拼音来学习汉字。 3、在网络环境下能自主浏览网页,但仍有一些学生不听指挥,可能会浏览其他的网页;对一些感兴趣的文章会读,但不大喜欢读出声。 4、能使用拼音输入法在留言版上发言,但速度不是很快,错别字还是很多。 【课时安排】 本课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人互相关心、谦让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初步用自己的方法认识生字。 2、布置学生回家了解爸爸、妈妈等长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关、完、写、全、爸、家”)。 2、会自主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3、会为刚学过的生字出字谜,组词造句。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1、猜谜语: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 板书:电视 2、谈话揭题: 大家每天看电视吗? 出示图片。

老师问:“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呀?你们猜一猜?” 学生各自猜说并说明原因(根据人物的表情动作来猜)。 你们猜得对吗?请你们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电视》。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学本课生字。 2、自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把字连成词。 把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3、同桌相互检查生字,并交流认字方法。 4、教师检查: ⑴出示加音节的生字(正音): 本课易错的字音有: 全、精、关 ⑵出示词语: 开火车朗读。 学生如有不懂的词语提出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如: 精彩、没完没了 ⑶出示6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认记。 5、学写生字,重点指导写“家”: 读字音。 分析字形。

《邓稼先》导学案7复习过程

总第课时 11.邓稼先(一)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2.深入阅读,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6分钟了解学习目标和预习回馈,8分钟合作探究,12分钟展示点评,5分钟质疑拓展,4分钟课堂知识总结,5分钟评价并布置学后训练。 【预习导学】 (一)资料助读 1.邓稼先: 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土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1950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3.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导形式,具有内容真实详细具体、形式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通讯最常见的类型有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二)自主学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筹划() 妇孺皆知( )锋芒毕露( )殷红() 2.在方格中正确填写汉字。 yùn 育仰mù shǔ名 zhì友 3.你能根据下面的词义说出成语吗? (1)比喻人的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 (2)指小心谨慎,不辞辛劳,竭尽全力,直到死为止。() (3)每家每户都知道。() (4)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 (5)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4.邓稼先,著名家,是中国的主要的理论设计者,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奖章。 5.本文是一篇通讯。这种文体要求能真实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以叙述为主,也可结合;

邓稼先 精品教学案

邓稼先 【学习目标】 1.积累并理解词语,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2.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体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3.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教育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以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为下列划线字注音 彷徨_____;鲜为人知_____;锋芒毕露_____;选聘_____ 元勋_____;鞠躬尽瘁_____;妇孺皆知_____;殷红_____ 宰割_____;筹划_____ 2.解释词语 可歌可泣:_____;鲜为人知:_____ 当之无愧:_____;马革裹尸:_____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_____;家喻户晓:_____ 截然不同:_____;层出不穷:_____ 3.相关链接 (1)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945年抗战胜利时,从西南联大毕业,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进入美国印第安纳洲的

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成绩突出,不足两年边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校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荣获若贝尔物理学奖。与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在清华园是邻居。两人的父亲是深交的老友。少年的杨振宁和邓稼先一起打弹珠、爬树。后来又同在北平崇德中学读书,在西南联大又是校友。 (3)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二、整体感知,完成下列问题: 1.读完课文你对邓稼先怀有怎样的感情?为什么? 2.这篇传记的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根据小标题给六部分概括大意。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案:第一部分是引子,,第二部分简介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3、在文章中作者对邓稼先有极高的评价,请速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根据你们找出的对邓稼先评价的句子,概括一下在你眼中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

人教版选修《简谐运动》word学案

人教版选修《简谐 运动》word学案 11.1简谐运动 【教学目标】 1.明白机械振动是物体机械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明白机械振动的概念。 2.领会弹簧振子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3.明白弹簧振子的位移—时刻图象的形状,并明白得图象的物理意义。 4.明白得记录振动的方法 【自主预习】 1.弹簧振子:把一个有孔的小球装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小球穿在________杆上,能够自由滑动,两者之间的摩擦能够忽略,弹簧的质量与小球相比________忽略。把小球拉向右方,然后放开,它就左右运动起来,如此的系统称为弹簧振子。小球原先静止时的位置叫做________。 特点:①表现在构造上,是用一根没有质量的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质点; ②表现在运动上,没有任何摩擦和介质阻力。 2.振动:小球在平稳位置邻近的________运动,是一种机械振动,简称________。 3.简谐运动:假如质点的位移与时刻的关系遵从________的规律,即它的振动图象(x -t图象)是一条________曲线,如此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________的运动确实是简谐运动。 4.正弦函数的一样形式是y=________。 5.平稳位置 振动物体静止时的位置,叫平稳位置。 6.机械振动 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平稳位置邻近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简称振动。 【典型例题】 【例1】关于机械振动的位移和平稳位置,以下讲法中正确的是( ) A.平稳位置确实是物体振动范畴的中心位置 B.机械振动的位移总是以平稳位置为起点的位移 C.机械振动的物体运动的路程越大,发生的位移也越大 D.机械振动的位移是指振动物体偏离平稳位置最远时的位移 【例2】如图甲所示为一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规定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试依照图象分析以下咨询题 (1)如图甲所示的振子振动的起始位置是________,从初始位置开始,振子向________(填“右”或“左”)运动。 (2)在图乙中,找出图象中的O、A、B、C、D 各对应振动过程中的哪个位置?即O对应 ________,A对应________,B对应________,C 对应________,D对应________。

(完整版)《邓稼先》教案

《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结合语境赏析精彩句段 2.学习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写作的手法,体会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 3.探寻“两弹元勋”的足迹,感受他为科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较长,课上时间有限,不能组织学生通读全文,要求学生课前必须熟读课文 2.文中两个古文小段,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吊古战场文》,课前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它。 3.课前搜集邓稼先和杨振宁的事迹,如此,既能丰富学生课外阅读,锻炼他们检索资料能力,又能使他们先对这位功勋人物有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一个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下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那段惨痛的历史(幻灯片展示图片)。1964年,随着中国大地上的一声巨响,“任人宰割”的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原子弹爆炸视频)在这背后,对这一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今天就让我们结识一位为我们中华民族铸造了“铁的脊梁”的人——中国的“核弹之父”、“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背景介绍 1、关于“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三、字词识记 读一读,写一写 邓稼先宰割可歌可泣鲜为人知鞠躬尽瘁家喻户晓锋芒毕露妇孺皆知说服热泪满眶马革裹尸平沙无垠风悲日曛兽铤亡群蓬断草枯殷红 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大家快速默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小标题的内容 本文共有六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现时代背景,突出邓稼先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了解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一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惘,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

Word文字处理学案

Word文字处理导学案 对于纯文字的文档,我们可以用记事本或写字板输入,但像含有文字、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表格的文档,用记事本或写字板就输入不了,就需要功能更强大,更适合我们日常需要的文字处理软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Microsoft Word——文字处理软件。 学习目标与任务: 一、认识word窗口 二、汉字的输入基本操作 三、文本的基本编辑 一、认识word窗口 重点:认识文档窗口和视图的调整 文档的新建、保存和打开等操作 1、Word的打开与关闭 Word是Windows98下的一个字处理程序,是一种文字编辑和打印的工具软件,具有编辑功能强、实用、操作方便等特点。那么怎么来打开Word程序呢?有两种常用的方法:一种是在桌面上有一个图标,只要用鼠标双击就可以打开(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跟着操作);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开始”菜单——“程序”——“Word”,用鼠标单击即可打开。(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跟着操作)如果要关闭的话,只要点一下窗

口右上角的“×”即可。(教师操作示范)(学生跟着操作)练习程序的打开与关闭。(小组比赛,看谁操作的快,操作的对。) 2、介绍Word的屏幕信息 (1)标题栏 (a)哪是标题栏?(b)标题栏有些什么? 位于屏幕的最顶端的是标题栏,显示的是当前文档的名字。标题栏的右边有一个最小化按钮、最大化(还原)按钮和关闭按钮。(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跟着操作) (2)菜单栏 菜单栏中有哪些菜单?各有什么作用? 菜单栏位于标题栏下面。使用菜单栏可以执行Word的许多命令。菜单栏共有九个菜单。当鼠标指针移到菜单标题上时,菜单标题就会凸起,单击后弹出下拉菜单。在下拉菜单中移动鼠标指针时,被选中的菜单像就会高亮显示,再单击,就会执行该菜单所代表的命令。如“文件”——“打开”,就会弹出打开文件对话框,等等(教师演示,对话框中选择“取消”)(学生跟着操作)。 生:练习使用菜单栏。 (3)工具栏 教师出示工具栏的幻灯片,生观察,了解有关工具栏

word导学案

第6课设计页面 教师寄语:在word2000中尽情的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吧。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常用的纸张类型,掌握设置页面的方法。 2、技能目标:学会页面的基本设置,掌握艺术字和图片的插入、设置等基本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技能,养成规范使用的好习惯。 【操作探究、知识梳理】 一、设计版面 1、常用的纸张类型,并举例A4大小_________,16开大小___________,A3与A4关系。 2、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并将新建文件名名为“学号姓名.doc” 3、设置A4纸张,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厘米,详见教材P26 图6-1。 [加油站]:页面设置影响整个文档的板式,一般来说应当在开始编排一篇文章之前就进行页面设置,以使该文档符合实际要求。 二、用图片美化封面 1、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并合理布局,详见教材。 2、探究嵌入式与其环绕方式的区别。 三、用艺术字设计标题 1、用艺术字设计标题,详见教材。 2、用艺术字设计刊号、时间、出版社等杂志元素。 3、思考艺术字设计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模仿教材设计封面。 2、提高要求:自已设计封面。

第7课编辑文字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图文混排的技巧。 2、技能目标:掌握字体、段落设置,学会运用符号、首字下沉的美化文档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页面合理布局的能力。 【操作探究、知识梳理】: 一、设置文字,编辑段落,图文混排,详见教材 1、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并将新建文件名名为“学号姓名编辑文字.doc” 2、设置A4纸张,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厘米 3、从班级博客中选择一篇文章,分别用普通粘贴和选择性粘贴完成,比较它们的区别。 4、在一张页面,合理设置文字,设置行距。 5、设计标题,合理布局插图,详见教材第6课。 二、设置项目符号,运用“首字下沉”格式。 1、设置项目符号。 2、设置“首字下沉”格式。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讨论图文混排中环绕方式的不同效果。 2、小组讨论项目符号应用的范围。 3、提高要求:试一试,将项目符号由文字符号更改为图片类型

邓稼先导学案及答案

《邓稼先》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2 课时 课题《邓稼先》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一)资料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关于杨振宁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

《邓稼先》导学案(含答案)

《邓稼先》教学案教与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全班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教与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背景及作者情况 提示: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

化学平衡学案Word版

专题八 化学平衡 【考纲展示】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4.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6.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表示方法:v= c/t 单位:或mol/L·min 公式法简单计算 化学计量数之比法影响因素 内因:反应物的结构、性质 外因 浓度:c 增大,v 增大压强:P 增大, v 增大温度:T 升高,v 增大 催化剂:使用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概念:可逆反应,条件一定,v 正 =v 逆特征:逆、等、动、定、变原因:外界条件变化,正、逆反应速率不同程度改变结果:再次v 正=v 逆 ,各组分百分含量又不变方向 v 正>v 逆,平衡正向移动v 正

《老师领进门》word导学案

《老师领进门》教学参考案例 学习目标预设: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恭恭敬敬”等词语的意思。 3、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部分句子的含义。 4、摘录、感情朗读文中描写“我”专心听课,尊敬老师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流程预设: 一、课前谈话 师:昨天晚上,我翻箱倒柜地找东西,家人都问我找啥。你们说我找啥?能找到吗?还好过了十年,二十年,也搬了很多次家,竟然还能找到我的宝贝。知道是什么吗?都是很早前我和我的老师们,我和我的学生们的照片、贺卡、信件什么的。看着一张张照片,读着一封封发黄的信,我感觉,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很多东西都已经改变了,但还有一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这也是《老师领进门》这篇课文带给我的感受。齐读课题。 二、学生谈感受 师: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是不是感觉挺简单易懂的?谁来简单地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 1、感受有深浅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文章,读出自己的感受 来。请你再读读课文,在你脑海里是否会印下几幅难忘的画面呢? 2、你脑海里留下了几幅画面?哪几幅?交流:一幅画面,是一年级开学第一天, 老师上课的情景。另一幅画面,是时隔四十年后的一天,师生相遇的情景。 3、你能给自己描述的(脑海中的)画面取个名字吗?板书上学上课路 遇(敬礼)四、品读第二大段 1、上课画面中的小男孩,也就是作者,当时多大了?六岁。按理说,很多记忆都会随着岁月流逝渐渐淡忘,甚至完全消失。但是,这四十年前的第一课却还深深地印在一个中年男子的心里。让我们一起回味这难忘的一课,建议你再读课文

《邓稼先》导学案(学生)

教学导学案(学生用) 七年级学科:语文执笔人:执教者:编写日期:2014-3-19课题11邓稼先课型预习+展示 导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导学 重点难点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邓稼先的品格与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导学 用具 课后 思考 【导入课题】 你知道“两弹元勋”是谁吗?他是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随着他的朋友一起感 悟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 【自主预习案】 【自主学习指导】 1、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了解邓稼先。 3、掌握生字词。 2、结合资料了解邓稼先、杨振宁生平。 提示: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 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 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 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 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关于杨振宁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 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 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 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 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 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 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 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一.学生自主学习 (一)积累字词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邓稼先___元勋____至死不懈___鞠躬尽瘁___选聘___ 无垠___殷红____彷徨____鲜为人知___锋芒毕露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__然不同chóu___划yǜn___育妇rú__皆知 马革guǒ___尸céng___出不穷家yǜ___户晓 3.你能根据下面的词义说出成语吗? 1.比喻人的锐气、才能完全显露出来,多用于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2.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为止。() 3.每家每户都知道。()

11《邓稼先》导学案附答案

11邓稼先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的耳畔。邓稼先,用他的朴实的语言和满腔的热血,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邓稼先,用他忠厚纯正的品质,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精神铸就荡气回肠的中国魂。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学习本文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 5.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元勋(xūn)鲜(xiǎn)为人知鞠(jū)躬尽瘁(cuì)孕(yùn)育罗布泊(pō)黯(àn)曛(xūn)铤(tǐng)邓稼(jià)先至死不懈(xiè)选聘(pìn) 无垠(yíng)殷红(yān) 2.解释下面的词语。 仰慕: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毫无愧疚地接受(名声、荣誉等)。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元勋:立大功的人。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