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文学介绍

儿童文学介绍

儿童文学介绍
儿童文学介绍

儿童文学介绍:

儿童文学的范畴

儿童文学通常由成人所编著,深层动机可以说是重造童年或教育儿童,许多儿童文学也会改编自成人文学作品作。由儿童自行创作也虽可广泛包含在内,但因儿童创作常流于鸭涂或不合艺术,仍须由成人鉴定是否为具文学价值。

西方在近代有《罗宾汉》、《圆桌武士》等向儿童灌输正确价值观的故事读物,但这两本故事书,都是从成年人的文学作品里面浓缩出来。第一本真正针对儿童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是1744年,由John Newbery出版的“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

现时出版界普遍根据年龄划分儿童文学的类别,这个分类亦与皮亚杰有关儿童成长发展的理论相吻合。这几个类别分别如下:

0-5 岁的学前儿童

5-8 岁的初年级小学读者

8-11 岁的高年级小学读者

11-13 岁的初中读者(英语称之为“Pre-teen”)

13-15 岁的青春期读者

儿童文学要求

教育性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即它对教育性特别强调。儿童的可塑性很大,古人曾用素丝来作譬喻。由于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其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儿童文学特别注意教育性。

形象性

抽象的说教是儿童不容易也不乐意接受的。对儿童进行教育要借助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儿童年龄越小,越依赖于形象化的手段。儿童小说要求和戏剧一样富于动作性,更多的以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儿童诗需要更多的“比”、“兴”,以加强形象性。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有声有色,娓娓动听。儿童文学应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来。

趣味性

儿童知识、生活经验不丰富,理解力薄弱,对那些复杂的整理不易理解,对成人的生活经验和某些思想感情也难以体会。他们对于自己没有兴趣的内容就不喜欢看,甚至不看。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在轻松愉快地说笑中,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或做一些有益的启示。

故事性

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要求结构单纯,情节紧凑、生动。强调故事性,并不是单纯追求情节离奇,不从生活出发,不写人,只写事。儿童文学主要是写人,刻画人物的性格、心理、思想。它的主人公不一定都是人,也可以使其他动物、植物,甚至无生物。这些在作品中都是人格化了的。不论写人还是写其他东西,他们的思想、性格都要着重借助故事情节表现出来,不宜多用静止的冗长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

知识性

儿童文学作品中应巧妙地穿插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以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满足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儿童文学理论

概念定位

儿童文学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谜语大全、民间故事、儿童故事、格林故事、幽默故事、儿童诗歌、儿童笑话。

司徒秀薇在《怎样指导初小学生的阅读》一书里指出:儿童的行为均以“追寻快乐,减少痛苦”为原则。如果在他的经验中,觉得看书或听故事是一件享受的事,他会将它们与积极的感受连成一片。因此,儿童文学的最基本原则,在于可以导引儿童享受阅读的过程,否则,一本书的内容不管怎样好,如果不能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也是失败之作。

简单而言,好的儿童文学该符合以下概念:

1)有大量高潮吸引儿童阅读,避免过长的描述

2)人物角色鲜明,并有突出的故事骨干

3)有教育意义

可读性特征

可读性,狭义的界定,是指容易被了解的程度。根据辛普森(E.Simpson)在World Book Encyclopedia“可读性公式”一节中,归纳了六个影响可读性的重要因素:

1.句子的平均字数。

2.常用字的多寡。

3.字汇的平均音节数。

4.长而复杂的句子数。

5.抽象观念的多寡。

6.人称代名词的使用。

以针对儿童的兴趣与教育并重为特征,由于某些儿童文学具启发性与教育性,成人也适合阅读。

许多成人作品引用了童话故事而改编(如《一千零一夜》原著、《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系列),在购书时要先弄清楚,欲购买的的书籍是从什么语言、依据什么版本翻译,并仔细审阅其序、内容。

与成人文学的关系

最初童话故事的听众除儿童之外也包括成人,因为许多儿童尚未识字,须由成人口述讲授,许多证据显示许多之后童话故事集里的故事都是根据成人的民间故事重新编写而成的。这些故事合集通常根据更古老的民间故事而来,像是《一千零一夜》、《吸血鬼的故事》(Vikram and the Vampire)及《彼勒与大龙》(Bel and the Dragon)。

许多儿童文学中的童话典故被成人文学大量引用,在杰弗瑞·乔叟的《坎特伯里故事集》、斯宾塞的《仙后》以及莎士比亚的舞台剧之中。《李尔王》的故事中被认为引用了大量的童话典故。在十六及十七世纪期间,意大利的Giovanni Francesco Straparola在《愉快的夜晚》(The Facetious Nights of Straparola)一书中重新诠释了西方文学中的故事,书中的故事包含了大量的童话故事,而巴吉雷(Giambattista Basile)的《那不勒斯人故事》(Naples)则全部都是童话。卡洛·戈齐在他的意大利歌剧场景中用了许多童话故事的典故,例如他的歌剧其中有一幕取自于意大利童话的《橘之恋(The Love For Three Oranges)》。与此同时,中国的蒲松龄在1766年他所出版的《聊斋志异》中也收集了许多童话故事。而童话故事本身在

十七世纪末叶的法国上等阶层中开始逐渐风行,寓言诗人拉封丹和另一位知名作家查尔斯·佩罗(睡美人及灰姑娘的作者)两人所编纂的童话故事是其中受欢迎的代表。虽然特拉帕罗拉(著有《穿靴子的猫(Puss in Boots)》)、查尔斯·佩罗和巴吉雷的童话集中包含了许多童话故事最早的型式,但这些编者也重新诠释这些故事以符合文学的效果。

与教育的关系

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有语言教育、人格教育、合群合作、同理心、见贤思齐...等。大体上,儿童读物出版与类别的多寡,以及读物品质的高低,可粗略反应出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形,以及文化、技术的进步程度;同时,也是该国文化素质与国民教育的参考指标。

Children's literature is for readers and listeners up to about age twelve and is often illustrated. The term is used in senses which sometimes exclude young-adult fiction, comic books, or other genres. Books specifically for children existed by the 17th century. Scholarship on children's literature includes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dedicated publications and university courses.

Scholarship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written in or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is primarily conducted in three different disciplinary fields:

(1) literary studies (English departments, language departments),

(2)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3) education.

There has historically been little overlap between the topics studied or the methodologies used to conduct research in each of these fields, but recently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how scholars from across disciplines might collaborate, as well as how each field of study contributes unique information and theories to scholarship related to children's literature.

Research from a Literary Perspective: Typically, children's literature scholars from literature departments in universities (English, German, Spanish, etc. departments) conduct literary analyses of books. These studies are considered literary criticism analyses and may focus on an author, a thematic (e.g.,) or topical (e.g., ) concern, a genre, a period, or a literary device (e.g., ). The results of this type research are typically published as books or articles in scholarly journals. The highly regarded research journals that publish literary studies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include Children's Literature Association Quarterly,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 Children's Literature, The Lion and the Unicorn, and I 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Research from a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Perspective: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has a long history of conducting research related to children's literature.

Research from an Education Perspective: Most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study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explore issues related to the us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classroom settings. Some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however, study home settings, children's out-of-school reading or parents' use of children's books, for example.

Literature is a powerful vehicle for helping children understand their homes, communities and the world. Even before young children can read, family members, childcare providers and teachers read them stories about people in far away places, sometimes from the distant past and sometimes about people whose lives are similar to their own. The impressions and messages contained in these stories can last a lifetime.

Books, at their best, invite children to use their imaginations, expand their vocabularies and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mselves and others. If the books reflect the diverse groups of people in the world around them, children can learn to develop respect for self and others. Literature should be both a mirror in which children can see themselves reflected, and also a window through which children can explore the world around them; books can illustrate the concept that people from diverse groups can play and work together, solve problems, and overcome obstacles. At its best, multicultural children's literature helps children understand that despite our many differences, all people have feelings and aspirations. Those feelings can include love, sadness and fear and the desire for fairness and justice.Selecting good multicultural books involves an anti-bias approach, an active commitment to challenging prejudice, stereotyping, and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good multicultural children's books challenge stereotypes, provide a realistic glimpse into the lives of diverse groups of people, help children learn to recognize unfairness, and provide models for challenging inequity. Unfortunately, not all children's literature conveys the messages that we want young people to learn. Books often contain the same stereotypes and biases of other media, and because children are interested in a story's plot and characters, it is unlikely that they will know or consider whether a book includes racist, sexist or other stereotypical messages. If young children are repeatedly exposed to biased representations through words and pictures, there is a danger that such distortions will become a part of their thinking, especially if reinforced by societal biases. It is, therefore, the responsibility of adults to select literature that is entertaining, age appropriate, and that provides children with accurate representations of all people. For example, instead of choosing Cinderella, which perpetuates the stereotype of the lead female character as passive, dependent and naive, adults could instead chose Robert Munsch's The Paper Bag Princess in which the lead female character is portrayed as brave and independent. Additionally, because there are such a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of children's books about people of color, people who are gay and lesbian or people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disabilities,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hat adults make every effort to ensure that high-quality children's literature by and about these groups is made available to children.

Anderson, Nancy (2006). Elementary Children's Literature. Boston: Pearson Education.

Chapleau, Sebastien (2004). New Voices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Criticism. Lichfield: Pied Piper Publishing.

Huck, Charlotte (2001).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7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Hunt, Peter (1991). Criticism, Theory, and Children's Literature. Oxford: Blackwell.

Hunt, Peter (1996). International Companion Encyclopedia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London: Routledge.

Lesnik-Oberstein, Karin (1996). "Defin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Childhood". In Hunt, Peter (ed.). International Companion Encyclopedia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London: Routledge. pp. 17–31.

Lesnik-Oberstein, Karin (1994). Children's Literature: Criticism and the Fictional Child. Oxford: Clarendon Press.

Lesnik-Oberstein, Karin (2004). Children's Literature: New Approaches. Basingstoke: Palgrave.

Rose, Jacqueline (1993, orig. pub. 1984). The Case of Peter Pan or the Impossibility of Children's Fiction.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Wolf, Shelby (2010).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Children's and Young Adult Literature. Cambridge: Routledge.

儿童文学介绍

儿童文学介绍: 儿童文学的范畴 儿童文学通常由成人所编著,深层动机可以说是重造童年或教育儿童,许多儿童文学也会改编自成人文学作品作。由儿童自行创作也虽可广泛包含在内,但因儿童创作常流于鸭涂或不合艺术,仍须由成人鉴定是否为具文学价值。 西方在近代有《罗宾汉》、《圆桌武士》等向儿童灌输正确价值观的故事读物,但这两本故事书,都是从成年人的文学作品里面浓缩出来。第一本真正针对儿童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是1744年,由John Newbery出版的“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 现时出版界普遍根据年龄划分儿童文学的类别,这个分类亦与皮亚杰有关儿童成长发展的理论相吻合。这几个类别分别如下: 0-5 岁的学前儿童 5-8 岁的初年级小学读者 8-11 岁的高年级小学读者 11-13 岁的初中读者(英语称之为“Pre-teen”) 13-15 岁的青春期读者 儿童文学要求 教育性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即它对教育性特别强调。儿童的可塑性很大,古人曾用素丝来作譬喻。由于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其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儿童文学特别注意教育性。 形象性 抽象的说教是儿童不容易也不乐意接受的。对儿童进行教育要借助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儿童年龄越小,越依赖于形象化的手段。儿童小说要求和戏剧一样富于动作性,更多的以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儿童诗需要更多的“比”、“兴”,以加强形象性。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有声有色,娓娓动听。儿童文学应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来。 趣味性 儿童知识、生活经验不丰富,理解力薄弱,对那些复杂的整理不易理解,对成人的生活经验和某些思想感情也难以体会。他们对于自己没有兴趣的内容就不喜欢看,甚至不看。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在轻松愉快地说笑中,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或做一些有益的启示。 故事性 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要求结构单纯,情节紧凑、生动。强调故事性,并不是单纯追求情节离奇,不从生活出发,不写人,只写事。儿童文学主要是写人,刻画人物的性格、心理、思想。它的主人公不一定都是人,也可以使其他动物、植物,甚至无生物。这些在作品中都是人格化了的。不论写人还是写其他东西,他们的思想、性格都要着重借助故事情节表现出来,不宜多用静止的冗长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

世界著名儿童文学作品及作家简介概述

《小布头奇遇记》 这是孙幼军写的一部长篇童话。这部童话叙述布娃娃小布头的奇遇,借此说明两点意思,一是怎样才是真正的勇敢,二是为什么要爱惜粮食。 小布头是幼儿园的小老师做的一个小布娃娃。小朋友苹苹得到了他,他就成了苹苹的好朋友。小布头想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有一天,他从酱油瓶上跳下来,碰翻了苹苹的饭碗,把米粒儿撒了一地。苹苹生气了,批评小布头不爱惜粮食。小布头也生气了,他从苹苹那里逃了出来。他一个人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遇到了很多事情…… 《安徒生童话》 推荐理由:童话中的经典,经典中的童话。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伊索寓言》 推荐理由:简单的哲理。 《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蚊子和狮子》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舒克和贝塔历险记》——郑渊洁 推荐理由;一代经典——舒克舒克舒克开飞机的舒克。 舒克是一个飞行员,他热心帮助朋友,贝塔是一名坦克兵,他和舒克是朋友,他们在一起不断地帮助朋友解决困难,他们因此也不断的身临险境,在他们的聪明机智和朋友们的帮助下,他们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他们认识了人类朋友皮皮鲁,于是,和皮皮鲁的故事又开始了,最后,小老鼠舒克和贝塔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归处和幸福呢,请看《舒克和贝塔历险记》。《三毛流浪记》——张乐平

儿童文学作品选

儿歌 1 儿童诗歌 2 童话 3-5 寓言 6-7 儿童故事 8-9 儿童小说 10 儿童散文 11-12 儿童戏剧 13-15 儿童影视文学 16 儿童科学文学 17-20 图文图画 21-22 xxxx 主编 10初教中文 6100xxxxxx

儿歌 概念:儿歌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儿歌又称童谣。儿歌这一名称在我国的正式使用是五四以后歌谣运动大发展时期。 文学特点:自然合节的音乐性;天机活泼的稚拙美;歌戏互补的可操作性。 陈伯吹《摇篮曲》 风不吹,浪不高,小小船儿轻轻摇,小宝宝啊要睡觉。风不吹,树不摇,小鸟不飞也不叫,小宝宝啊快睡觉。风不吹,云不飘,蓝色的天空静悄悄,小宝宝啊好好睡一觉。 传统儿歌《数蛤蟆》 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两只蛤蟆两张嘴,四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河南的儿歌《小槐树》 “小槐树,结樱桃,杨柳树上结辣椒,吹着鼓,打着号,抬着大车拉着轿。蚊子踢死驴,蚂蚁踩塌桥,木头沉了底,石头水上漂。小鸡叼个饿老雕,小老鼠拉个大狸猫,你说好笑不好笑。”

儿童诗歌 概念:切合少年儿童的心里特点,适合他们阅读。 文学特点:真率明朗的情感性;形象鲜明的叙述性;稚拙活泼的趣味性;流畅简洁的音乐性 《小小的船》叶圣陶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上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海边》泰戈尔 孩子们相聚在无垠世界的海边。 辽阔的穹苍在头上静止,不息的海水在脚下汹涌澎湃。孩子们相聚在无垠世界的海边,欢叫着手舞足蹈。 他们用沙来筑屋,玩弄着空空的贝壳。他们用落叶编成船,笑着让它们漂浮在深海里。孩子们在世界的海边自娱自乐。 他们不懂得怎么游泳,他们不晓得怎样撒网。采珠的人潜水寻找宝珠,商人在船上航行,孩子们却把鹅卵石拾起又扔掉。他们不找宝藏,他们不知怎样撒网。大海欢笑着翻腾浪花,而海滩的微笑泛着暗淡的光。凶险的惊涛骇浪,对孩子们唱着没有意义的曲子,仿佛母亲在晃悠婴儿入睡时哼的。大海和孩子们一同玩耍,而海滩的微笑泛着暗淡的光。 孩子们相聚在无垠世界的海边。暴风雨在广袤的天穹中怒吼,航船沉寂在无垠的大海里,死亡临近,孩子们却在玩耍。在无垠世界的海边,有着孩子们盛大的聚会。

儿童文学作家

儿童文学作家、作品 1.《伊索寓言》 伊索,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刺喻人的故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它不仅是启迪少年儿童明辨是非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 《伊索寓言》的艺术特色:广泛采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动物各自的习性,刻画得栩栩如生;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名篇寓意:《农夫和蛇》的故事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狐狸和山羊》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龟兔赛跑》告诫人们要谦虚。《乌龟和老鹰》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人必将失败。)《狼和小羊》《猫和鸡》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赫刺克勒斯和财神》表现了穷人对为富不仁者的不满。《马和驴》强者和弱者应互相帮助,共同合作,各自才能更好生存。 2. 《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丹麦作家,诗人,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安徒生童话》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是安徒生童话中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遍童话故事)等。 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 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3. 《格林童话》 格林兄弟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两颗世星。《格林童话》不是创作的童话,是哥哥雅格布·格林和弟弟威廉·格林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该书奠定了民间童话中引人入胜的“格林体”叙述方式。 《格林童话》在结构上采用三段式的反复手法;故事多限于情节的叙述,极少人物心理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更无时代历史背景的交代;表现形式上保存着生动质朴的民间文学素质,单纯、明晰、稚拙,带有民间文学那种朴素、洗练、幽默和自然的格调。 《格林童话》中名篇有《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红帽》《青蛙王子》《大拇指》《狼和七只小山羊》等。 4. 《克雷洛夫寓言》

儿童文学作家及作品

叶圣陶曾写过以下童话: 《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 《皇帝的新衣》、《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 《含羞草》、《快乐的人》、《芳儿的梦》 《春宴琐谭》: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倪焕之》:长篇小说 《隔膜》:小说集 《火灾》:小说集 【教育论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冰心 张天翼:儿童文学《大林和小林》、《洋泾浜奇侠》、《秃秃大王》、《金鸭帝国》、《罗文应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 陈伯吹:《阿丽思小姐》、《一只想飞的猫》, 贺宜《野小鬼》、《小公鸡历险记》 严文井《四季的风》、《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金近《红鬼脸壳》、《狐狸打猎人的故事》, 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

郑渊洁:《皮皮鲁传》、《蛇王淘金》《我是钱》《金拇指》《智齿》《病菌集中营》《鲁西西传》《大灰狼罗克》《舒克和贝塔历险记》《魔方大厦》 张之路:《羚羊木雕》。张之路非常“感动”、非常“可笑”、非常“神秘”三大系列作品 沈石溪:(动物小说)《斑羚飞渡》、《最后一头战象》 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女生日记》《男生日记》 秦文君:《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十六岁少女》《孤女俱乐部》《小丫林晓梅》 曹文轩:主要作品有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长篇小说:《埋在雪下的小屋》《》、《》、《》、《》、《》、《》、《》、《大王书》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史前期 1、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孕育于民间口头创作。民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故事、童话、笑话、寓言) 神话是最原始的人民口头创作形式,人类幼年时期的精神产物,大胆的幻想、离奇的情节。《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最集中于《山海经》、《楚辞》等。传说产生于神话,其中的人物是半人半神,劳动人民生活中广为流传的故事《鲁班的故事》。民间童话中人物是凡人形象,内容具有典型的人民性,《刘三姐》《阿凡提》。民间文学取材于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古代寓言: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狐假虎威。传统儿歌:童谣、孺子歌、小儿语。语言朴素风趣、短小含蓄、乐律和谐。 2、古典文学与儿童文学 在《诗经》和《春秋》中有一些儿歌,古代诗歌中也有一些儿童诗。在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明代杨慎《古今风谣》已自趋一体。诗歌内容通俗浅显,感情积极健康,语言生动优美,意境深邃高远。明代的吕坤《演小儿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儿歌专辑。清代《天籁集》48篇 古代小说里也蕴藏着一定的儿童文学因素,《西游记》。 3、启蒙读物与儿童文学《三字经》、《千家文》、《幼学琼林》 以上种种成为儿童文学的摇篮。 近代儿童文学的萌芽期 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改良主义文学运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大力倡导儿童文学作品和读物,以宣传其政治主张。梁启超《饮冰室诗话》 儿童诗——是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体裁。多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着重书写祖国的伟大、优越,以唤起民族的自豪与信心,勉励孩子为报效祖国、抵御外海而努力学习。如梁启超《爱国歌》 儿童小说——多是翻译或带有创作性质的译述、改写,内容多属于科学小说、爱国小说、冒险小说和教育小说,明显反映了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想意识。《十五小豪杰》、《绝岛漂流记》、《海底旅行》、《海底漫游记》、《飞访木星》 《小孩月报》1875 1903年我国第一种儿童报纸《童子世界》 中华书局《小小说丛书》 商务印书馆孙秀《童话丛书》 茅盾译介《三百年后孵化之卵》 叶圣陶短篇小说《穷愁》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发展条件:悠久优秀的文学传统的滋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推动,对世界进步儿童文学的积极借鉴与吸收。 1、“五四”时期 思想理论的建设,通过吸纳“儿童本位论”的合理因素,从理性上认识到了儿童文学必须以儿童为出发点,理解和服务儿童的重要性。批判虐杀儿童精神,禁锢儿童文学发展的封建制度,大力提高儿童的社会地位,提高儿童文学的地位。 对外国儿童文学的引进。在新型儿童观的指导下重译了西方大量的优秀大队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05823] 《儿童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OO八年七月 自学用书:《儿童文学教程》,黄云生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儿童文学教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科)的必考课程和汉语言文学(专科)的选修课程。它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多维的理论性、鲜明的师范性和较强的应用实践性,是从事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以儿童文学理论和儿童文学史构成两大基本板块。以文体考察和创作、鉴赏及阅读指导等作为基本理论的延伸和补充;以作家作品的介绍和评述充实历史内容;最后选择部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配以点评文章帮助理解和应用。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自学应考者在全面学习和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增进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语言教学水平和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胜任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着眼于儿童,立足于审美;阅读一定数量的儿童文学佳作;基础理论学习与作品应用实践相结合,尝试儿童文学创作,初步学会儿童文学的鉴赏和评论。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共分四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含义,明确古典意义和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范围。了解儿童文学读者的主要特点及成人读者参与儿童文学阅读的原因和意义。把握儿童文学基本的美学特质。 二、考核知识点 1.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2.儿童文学的读者。 3.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 4.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古典意义的儿童文学范围;(2)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范围;(3)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的特殊性;(4)儿童读者的多样性的特点。 2、领会:(1)怎样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2) 成人读者接受儿童文学的主要原因;(3) 根据儿童年龄的特点,儿童文学可分为哪几种具体形态?它们各有哪些主要特点?(4)何谓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3、应用:(1)试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纯真美、稚拙美、欢愉美、变幻美、朴素美(任选其中一点)。 第二章儿童文学的创作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简介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的概念:(广义)18岁以下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专门为他们创造而且适应他们发展需要,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学科(包括幼儿文学3,4—6,7童年文学6,7—11,12少年文学11,12—17,18)。 儿童观与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核心问题是儿童观的问题。 关于儿童观和儿童文学的审美创造? 1,人生派:文学研究会 2,本位派:注重的是儿童心理,儿童情趣与儿童需要。 3,教育派:上海鲁冰,教育文学就是教育儿童的文学,不要过分强调教育而放弃儿童本我,茅盾“政治挂了帅,艺术脱了班,故事公式化,人物概念化,语言干巴巴。” 4,多元派:曹文轩 儿童读物包括儿童文学 儿童读物包括哪些内容: (一)儿童启蒙图书《中国儿童启蒙名著通览》;道德伦理;科学知识,科学普及读物;儿童卡通图 画读物;百科知识读物《中国通史,少年彩绘 版》;少年儿童文学读物。

童话起源 (一)周作人“舶来体”,日本小说家《骨董集》山东京传。 (二)本土产生,洪讯涛 朱自强(儿童评论家)1909年由孙毓修编译,商务《童话丛书》为标志,这是中国刊物出现童话一词 ............。 《搜神记》--《叶限姑娘》 周作人《童话略论》《童话研究》《古童话释义》。 童话定义:以幻想精神作为主要审美手段,夸张,拟人,非写实的,用来表达和满足人类愿望(儿童愿望)的作品。 1988年当代作家,《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青铜鸟》,迟子建《清水洗尘》《清新土豆》《额尔古纳河右岸》。 1,童话的本质特征:幻想 人物:常人化,拟人化,超人化 情节:荒诞环境:虚拟童话语言:幽默2,隐喻,游戏精神,纸质 (一)儿童审美心理 怀特(美)《夏洛的网》《屋顶上的小飞人》《玛丽-波平斯阿姨》与《音乐之声》。 (二)成人理性隐喻

国内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历程

国内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历程 儿童文学,顾名思义,是指为儿童服务的文学。中外很多学者都曾为 儿童文学下过定义。瑞典儿童文学专家GoteKlingberg就曾将儿童文 学定义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中国学者郑振铎认为“儿童文学是 儿童的——便是以儿童为本位,儿童所喜所能看的文学”(郑振铎,1984)。中国儿童文学家鲁兵将儿童文学定义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 童的文学”(鲁兵,1981)。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初始时期,不同的 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儿童文学始于五四运动时期,但是以胡从经为首的学者认为“五四”时期仅仅儿童文学发展史上的 第一次发展高潮,而中国儿童文学事实上始于晚清时期,总共经历了 四个发展阶段:1)晚清时期的儿童文学;2)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3);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儿童文学;4)改革开放以来的儿童文学。(胡 从经,1982)尽管众多学者对儿童文学下过不同水准的定义,但因为 儿童文学在中国的起步较晚,以及儿童本身就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儿 童文学在中国长期处于文学范畴的边缘地位。儿童文学翻译的地位则 更不言自明。为促进中国儿童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本文将以 胡从经对儿童文学在中国发展阶段的划分为框架,试图在选材、翻译 方法和翻译语言风格三个层面上对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的发展做一个 浅尝性的回顾。 一、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1.晚清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胡从经认为中国儿童文学始于晚清时期。但因为这一时期人民大众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压迫束缚,因而儿童文 学仅仅零散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对西方儿童 文学作品的编译,几乎没有自主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1)选材:学 者李丽曾对晚清时期儿童文学译作的数量做过一个统计。据她统计, 在晚清总共只有120部儿童文学的译作,从事儿童文学翻译的译者也 只有寥寥59人。在如此小面积的范围内对儿童文学进行翻译活动,选 材自然十分局限。这一时期主要以科幻类的儿童文学小说为译介对象,其中尤以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和日本作家押川春浪的儿童小说译介得

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简介

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简介 《神奇的故事》是根据民间故事和古希腊神话改写的童话集。 纳撒尼索·霍桑(1804~1864)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和心理小说的开创者。出生在新英格兰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受清教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从1837年开始,他发表了几个短篇小说集。他的长篇小说《红字》(1850)是世界古典文学名著。《红字》是一个悲剧,霍桑写完后觉得很压抑,决定写一些欢快的作品,于是他写了四本儿童读物,其中两本就是后来很有名的《神奇的故事》和《福谷传奇》(1852)。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通过黑人吉姆和白人孩子哈克逃亡出走,在密西西比河上航行寻找自由州的故事,一方面描写两岸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另一方面歌颂两个主人公在逃亡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友谊。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原名塞缪尔·朗荷思·克利门斯。生于地方法官家庭,他十二岁丧父,之后便过着独立的劳动生活,做过印刷所学徒、送报人、排字工、水手等,他还曾去西部找矿几年,结果空手而归。后来他当上了弗吉尼亚州《事业报》与旧金山市《晨报》的记者,开始用“马克·吐温”这一笔名发表通讯和幽默小品。这期间的重要作品有《竞选州长》(1870)、《百万英镑》(1870)等。七十年代初,马克·吐温定居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此后,他写了一系列长篇小说,其中重要的有《汤姆·索亚历险记》

(1876)、《哈克贝利·芬历险记》(1884)、《王子与贫儿》(1881)、《傻瓜威尔逊》(1893)等。《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可以说是他最优秀的作品。 《白兔和他的敌人》选自一部美国童话《里马斯大叔讲的故事》,里马斯大叔讲的故事中,主角是兔子老弟。他在大森林中经常受到狐狸、狼、狗熊等动物的欺负和追捕,他们甚至要置他于死地而后快。但是兔子老弟聪明伶俐,总是用种种巧妙办法脱身,而且反过来给他们吃苦头。 乔尔·哈里斯(1848~1908),生长在美国南方,少年时当过印刷工人,受到一位新闻界人士的器重,被允许到他的大庄园图书馆里借阅书籍。在那里,哈里斯读了大量英国古典文学名著,努力学习写作,终于自学成才,从事报刊编辑工作,撰写文章。美国南方农场有许多黑人雇工,哈里斯小时候就听过老黑人讲故事,后来他把听到的故事写下来,还塑造了一位讲故事的善良可亲的老黑人,取名里马斯大叔,并把他写的童话称为里马斯大叔讲的故事。这些童话从1878年起在报上连续发表,随后结集出版,轰动一时。四十年代美国动画片大师迪斯尼把这些童话改编成动画片,那位蹦蹦跳跳的兔子老弟更是读者喜爱的童话人物了。 《秘密花园》讲述了一个孤苦无依的小女孩,她在自己的叔叔家发现了一个被关闭了多年的秘密花园,并因此重新找到了友谊和生活的乐趣,最后,她还帮助自己病卧在床的表兄站立了起来,恢复了继续生活的勇气。

法国儿童文学著名作家与作品简介

法国儿童文学著名作家与作品简介 《鹅妈妈的故事》可以说是最早为儿童编写的童话故事书,出版于1697年。它的全名是《鹅妈妈的故事,或寓有道德教训的往日的故事》,收有举世闻名的《小红帽》、《睡美人》、《穿靴子的猫》等8篇童话和三篇童话诗。 夏尔·贝洛(1628~1703)出身在巴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巴黎最高法院的律师,他自己也当过律师,并曾任皇家建筑总监。在少年时代,他就显露出文学才华,后来成为颇有名望的诗人,1671年,他被选入了法兰西学士院。他号召作家反映当代人的生活和道德观念。就在他这个思想指导下,他开始了民间童话的改写工作。由于他违背封建王朝的正统观念,受到宫廷的冷遇,晚年过着隐居生活。 《寓言集》里的许多寓言实际上就是童话,有的出自于作者的想象,有的则取材于希腊或罗马的传说。作者主要着意于道德教育。 佛朗索瓦·费纳龙(1651~1715)是法国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个代表。他出身于一个破落贵族的家庭,当过路易十四的孙子德·布高涅公爵的教师和冈布雷教区的大主教。从1690年起,费纳龙开始写散文寓言。他由于秘密出版《忒勒马科斯历险记》(1699)而触怒朝廷,被撤了教师的职务,回到冈布雷教区,不得外出,一直到死都不得志。1718年,出版了他的部分寓言,到1823年才出版了他的完整的《寓言集》。

《美妞与怪兽》讲述一个商人的小女儿,如何解救了一个中了魔咒而变成怪兽模样的王子。作家意在告诉读者,外表的美丑,永远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真正价值。 博蒙夫人(1711~1780)是法国十八世纪儿童文学作家,曾长期在英国当小学教师,为青少年写过不少教育性的小说和童话,如《真理的胜利》、《儿童杂志》等。童话中较著名的有《美妞与怪兽》、《谢里王子》等。 《金发小姑娘的故事》选自《新童话》,讲述了一个金发小公主受继母迫害,误入了一片被施了魔法的丁香林,并结识了被恶神变成鹿和猫的仙女和仙女之子,最终,小姑娘用自己的勇气和毅力,搭救了自己和自己的朋友。 塞居尔夫人(1799~1847)是法国十九世纪儿童文学作家。她为她的孙子孙女写了很多故事,五十六岁时发表了第一部作品《新童话》,以后陆续发表的作品有《模范少女》、《假期》、《驴子的回忆》、《两个傻瓜》、《索菲的灾难》、《杜拉金将军》、《雨过天晴》等。塞居尔夫人在十八年中共为孩子们写了二十部小说和童话,三部教育性论文。她是法国儿童小说的开创者。她的作品情节生动,有时富于幽默感,多年来为孩子们所喜爱。 《会说话的橡树》选自《祖母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孩子和一棵老橡树之间的终其一生的友谊。 乔治·桑(1804~1876),原名奥罗尔·杜班,婚后为杜德望男爵夫人,乔治·桑是她的笔名。她出身于巴黎小市民家庭,在诺昂她

儿童文学复习纲要

1、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①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②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③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④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 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的区别: 儿童文学属于儿童读物其中的一种,儿童读物还有包括其它种类。 儿童文学(literature for children),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偏于文学,适合9至99岁阅读,老少均可品味。 儿童读物,即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出版物,如:思想品德读物、自然科技和文史知识读物等。 “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的共同性主要体现 在它们的服务对象和价值功能上。他们都是成年人为了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创 作、改编、出版的精神产品,其服务对象主要为少年儿童,也即两者的主要生产者都是成年人,主要消费者都是少年儿童。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这样说:“儿童读物是为儿童准备的精神礼物”,“儿童文学是大人写给小孩看的文学。” 但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又有着很大的区别: 儿童读物的范围要大于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儿童读物的一种。所谓“儿童读物”,即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出版物,如:思想品德读物、自然科技和文史知识读物等。 在“适合于儿童阅读”这一点上,儿童读物与儿童文学是一致的;在内容上,儿童文学作品中也常常包含一定的知识信息,但是儿童文学作品并不以系统地介绍和说明知识为目的,它只是将有关的知识内容有机融入作品整体的审美世界之中,并诉诸儿童读者审美心理世界。 因此,儿童文学的文学性是作品中的一种有机构成,而不只是知识内容的形象化手段。相反,儿童读物可以是非文学性的,也可以吸纳、采用一些文学手法,但这些文学手法的运用只起到辅助的作用,并不具备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品格和审美价值。 因此,“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是两个内涵和外延都不相同的概念。儿童文学只是儿童读物中的一种,但它是儿童读物中最重要、最核心、最具审美价值与人文内涵的读物。 2、关于儿童文学含义的几种流行说法 ①儿童本位文学(20世纪20年代)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郑振铎 积极意义是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自觉提供观念上的巨大推动;不足是忽视了成人作者的主体性地位,忽视了儿童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②教育儿童的文学(20世纪50、60年代)贺宜鲁宾 积极意义是把关注儿童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强调儿童文学作家和理论家的社会责任感; 不足是忽视了儿童文学的审美、娱乐等功能。 ③解放儿童的文学(21世纪初)朱自强、王富仁

当今儿童文学创作现状与思考

当今儿童文学创作现状与思考 1引言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早期的儿童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中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当今社会对儿童文学的关注日益加深,很多专家学者都涉足儿童文学界,展开对儿童文学创作的研究。 从建国至今,儿童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辉煌到衰落再到辉煌的过程。在历史的沉淀中,很多优秀的作家成长了起来,他们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当今,儿童文学发展迅猛,新老作家佳作迭出,作品畅销。但是在发展势头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儿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儿童文学的创作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问题提出思考。 2当代儿童文学的创作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直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儿童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从建国初儿童文学达到第一个黄金时期,到“文革”时期落入低谷,再到八九十年代恢复创作进入又一个黄金时期,再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儿童文学的创作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 2.1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儿童文学就称为当代儿童文学。1949年至1966年,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达到第一个黄金时期,新老作家佳作迭出,如张天翼的《罗文应的故事》和《宝葫芦的秘密》,冰心的《小橘灯》,徐光耀的小说《小兵张嘎》,严文井的童话《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陈伯吹的童话《一只想飞的猫》,洪汛涛的《神笔马良》,孙幼军的童话《小布头奇遇记》,葛翠琳的童话《野葡萄》,贺宜的童话《小公鸡历险记》,阮章竞的童话《金色的海螺》,柯岩的儿童诗《小兵的故事》等。 然而,在繁荣的同时,儿童文学的创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创作题材范围狭小,在四五十年代,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执着于坚守“一片净土”,只写正面、光明、快乐与温暖,读者的诉求也仅限于此[1];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过于单一,多以英雄儿童形

儿童文学作家简介

---------------------------------------------------------------最新资料推荐------------------------------------------------------ 儿童文学作家简介 曹文轩作家简介: 1954 年 1 月,曹文轩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 20 年。 1974 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留校任教。 后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他的主要作品是: 《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随永恒》、《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长篇小说)、《红瓦》(长篇小说);还有一些学术性的著作,像《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曹文轩儿童文学论文集》等。 1985 年,曹文轩将儿童文学定义为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20 年后的今天,他认为说儿童文学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精神底色更恰当些。 以上摘自: /view/77898. htm 《小猪唏哩呼噜》书面郑渊洁作家简介: 郑渊洁,当代著名童话作家,八十年代已经因系列童话《皮皮鲁外传》等受人瞩目。 1 / 7

知名的作品还包括《舒克和贝塔》、《乔麦皮外传》、《鲁西西外传》等。 其作品因想象丰富活泼而被称为热闹派,但因语言比较粗糙,人物形象不够丰满,缺乏更深厚的思想内涵,而更适合低年级读者。 1955 年出生的郑渊洁今年 45 岁,从 1977 年开始文学创作。 其笔下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和罗克在中国拥有亿万读者,连成年人也被吸引,其童话被誉为适合全家所有人阅读。 郑渊洁的童话书刊总印数已经超过四千万册。 在中国大陆, 25 岁以下的人不知道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的已经不多。 1985 年创刊的《童话大王~郑渊洁作品月刊》是专门刊登郑渊洁童话的杂志,至今畅销不衰,最高月发行量曾达百万册。 这种由一人作品支撑的纯文学大发行量已持续 15 年的月刊,在古今中外文学出版史上尚属罕见。 1991 年,台湾《童话大王~郑渊洁作品月刊》创刊,郑渊洁的作品亦受到台湾读者的喜爱。 主要作品: 《郑渊洁童话全集》 33 卷。 皮皮鲁、鲁西西、罗克、舒克和贝塔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成为受法律保护的注册商标。 如今郑渊洁深居简出,远离尘嚣,不参加文学界的任何活动,

(完整word)儿童文学名著导读汇总,推荐文档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概念: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是为儿童创造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对儿童具有认识、审美、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儿童文学的定义: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具有独特文学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其中以专为儿童创造和编写的作品为主。 儿童文学的范畴:中国古时候有为儿童写的童蒙作品,但这些作品根据定义并不能算是儿童文学作品。叶圣陶20世纪20年代的《稻草人》才算是中国第一本儿童文学作品。西方在近代有《罗宾汉》、《圆桌武士》等向儿童灌输正确价值观的故事读物,但这两本故事书。都是从成年人的文学作品里面浓缩出来的。现时出版界普遍根据年龄划分分别是0~5岁的学前儿童、5~8岁的初小读者、8~11岁的高小读者、11~13岁的初中读者、13~15岁的青春期读者。对于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对他们非常适合,因为故事的每一页都有小量文字配衬着图画,使儿童不用明白文字的内容也可以理解。在西方,图画故事书是课室里导读课的好帮手。另外,儿歌和儿童戏曲都应列入儿童文学的范围。 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①儿童文学之所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而存在,是因为它有着自己特殊的服务对象和读者群体,这就是儿童。儿童文学作品是作家试图与特定的读者群一一儿童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艺术对话的产物。所以可以这么说,儿童读者是儿童文学首位的、基本的阅读者和接收者。②成人读者在儿童文学接受领域的存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成人读者是儿童文学艺术生产过程的参与者,也是儿童读者文学阅读过程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另一方面,成人读者参与儿童文学阅读也具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儿童读者的多样性:表现在年龄、性别、智能、心理个性、文化等诸多方面,其中年龄因素所导致的儿童读者的多样性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儿童读者的特殊性: ㈠童年龄特征:儿童文学的服务对象,包括了3-15岁的全部儿童。参考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我们一般把整个儿童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幼儿期(3~6岁)、童年期(7~12 岁)、少年期(13~15岁)。各个时期的儿童在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感情、意志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心理年龄特征。 ㈡儿童文学的接受能力:儿童文学的接受能力与儿童作为主体的生理一一精神现象有着多层次的网络联系,而且文学能力就是在这种网络联系中形成了自己的结构模式和接受特点。 儿童读者的文学能力结构包括生理、心理、文化三个层面。 儿童读者的阶段性:儿童阶段是人的一生中生活范围和生活内容迅速扩大、身心发展不断实现飞跃的阶段,也是文学阅读兴趣、范围、能力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

儿童文学作家简介

儿童文学作家简介 曹文轩 作家简介: 1954年1月,曹文轩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留校任教。后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作品是:《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随永恒》、《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长篇小说)、《红瓦》(长篇小说);还有一些学术性的著作,像《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曹文轩儿童文学论文集》等。 1 985年,曹文轩将儿童文学定义为“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20年后的今天,他认为说儿童文学“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精神底色”更恰当些。 秦文君 作家简介: 当代最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女性,以创作儿童小说闻名,其作品往往从儿童视角出发,展现儿童的所思所行,语言风趣幽默,且不乏感人之外,非常富于感染力。自然情况: 秦文君,1954年出生。上海人。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作品400万字,代表作有《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小鬼鲁智胜》,《小妖林晓梅》,先后四十余次获各种文学奖,其中《男生贾里全传》、《宝贝当家》、《孤女俱乐部》等作品分别获国家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及上海第三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三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并多次在由读者投票产生的“知音奖”、“好作品奖”中获奖。近年来,《开心女孩》,《男生贾里》等作品出版了日文版,英文版,中文繁体字版,德文版发行海外,并畅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小鬼鲁智胜》,《男生贾里》,《家有小丑》等十余部作品被改为电影、电视连续剧先后播映。作者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少儿出版社、《中国儿童文学》主编。

最值得期待的八大儿童文学作家

2010年最值得期待的八大儿童文学作家 1.商晓娜 之所以把商晓娜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她持续出现在最近几个月的开卷排行榜的前十位,作为继杨红樱、伍美珍、郁雨君之后的又一位实力派校园文学作家,商晓娜有从事少年儿童教育指导工作的相关经验。她曾经做过小学老师,直到现在也喜欢看小朋友来信,乐于在贴吧和博客里跟小读者交流。她通过长期的亲身实践,在与小朋友的接触沟通中,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为图书作品积累了丰富素材。 商晓娜的作品是生活化叙事比较鲜明、反应成长内涵的小说,正逐渐地成为具有稳定市场的畅销书作家。据悉,在2010年底商晓娜的代表作《捣蛋大王王小天》将由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入了漫画,使王小天的形象更加生动、想象。 我们也希望这位新生代实力派作家能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献给小读者。 2.伍美珍 从今年的整个开卷排行榜的排名上来看,伍美珍已经逐渐成为儿童文学的霸主,超过了老牌儿童文学名家杨红樱。伍美珍有着十余年的少儿热线主持经历,和无数孩子直接交流,并为他们排忧解难。作者在指导帮助小朋友们快乐成长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灵感和心得体会。 她的作品或从读者来信中选取素材,或专为成长的烦恼度身定做系列故事,让每位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都体验到近距离的真实感,亲切而快乐,由此广受喜爱,自在情理之中。 伍美珍在年底也将有一部《魔幻季节的秘密》出版,希望能够有很好的销售前景。 3.郁雨君 前几天,报道中总是将郁雨君和秦文君、杨红樱一起来说,因为他们的作品在某一个主题上有些许相似,但是本质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信心的读者可以看出,近些年,很少再将郁雨君与秦文君、杨红樱放在一起说了,因为“辫子姐姐”有了自己自成一格的写作风格。 我感觉郁雨君的创作已经进入一种相当自由的状态,似乎达到了“率性创造”的境界。 她完全没有刻意追求与某种“主流”的契合,但一点也不“越矩”,而是处处体现出生活中弥足珍贵、特别需要的对弱小的扶助和同情,对小动物、对自然界任何生命的体恤,以及对长者的尊崇,对真诚友谊乃至纯洁爱情的执著追求,对未来世界的想像和憧憬,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向往,等等。 这一点在她的新作《一朵花开的时间》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4.沈石溪 个人感觉,沈石溪一直都是一个很低调的作家,没有博客,没有微薄,但是他一直都被小读者们时刻关注着。过去,中国儿童文坛写动物文学的作家都没有特别好的销量,几年后,沈石溪打破了中国动物文学的尴尬,一部《狼王梦》使沈石溪获得了“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的殊荣。 沈石溪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让小读者看到了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动物世界。在沈石溪的笔下,动物世界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天然的生命世界。虽然以人类的眼光作为叙述视角,动物没有语言,也没有为常人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通过对行为的描写,以及通过行为、目光透露出来的丰富心理变化与情感起伏,沈石溪将一个个关于亲情、爱情、勇敢、智慧等等的故事娓娓道来,读之令人动容。 他有多部作品入选了中学语文教材,可见其作品的教育意义是十分深远的。2010年底他的一部集结了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的作品选集《太阳鸟和眼镜王蛇》即将出版,让我们再次去领略“动物小说大王”的气魄与雄浑。

中国十大儿童文学名家

葛翠琳 著名儿童文学家。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代表作有童话集《野葡萄》、《进过天堂的孩子》、《最丑的美男儿》、《会唱歌的画像》等。另有散文集《十八个美梦》。《野葡萄》曾获得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并被评为瑞士儿童书籍国际优秀作品,《翻跟头的小木偶》、《会唱歌的画像》、《核桃山》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儿童剧《野天鹅》曾获文化部优秀剧目奖。 金波 1935年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诗集《我们去看海》《让太阳长上翅膀》等十余部,童活集《影子人》《乌丢丢的奇遇》《追踪小绿人》《蓝雪花》等多部;散文集《感谢往事》《和树谈心》《等你敲门》;评论集《幼儿的启蒙文学》、《能歌善舞的文字》以及《金波诗词歌曲集》。选集有《金波幼儿文学选》(4册);《“我喜欢你”金波儿童文学精品系列》。 白冰 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编审,现任接力出版社总编辑。主要作品有:儿童诗集《飞翔的童心》、作品集《绿太阳和红月亮》、童话集《吃黑夜的大象》、低幼童话《狐狸鸟》、“小老鼠稀里哗啦”系列等。作品曾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奖项。儿童诗《假如》、《写给云》等作品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 张洁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创作有小说、散文、评论、童话等。出版图书《阳光洒下来》、《飞鸟的天空》、《红舞鞋》、张洁美文系列《美丽的约定》《爸爸的灯塔》等。翻译儿童图书《米奇的奇妙世界》等。长篇小说《敲门的女孩子》出版英文版。曾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新人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上海文化新人称号等。 张秋生 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静海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长期担任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日报》总编辑、《童话报》主编等职。出版过儿童诗、童话、散文集百余种。作品《小巴掌童话百篇》《骑在扫把上听歌的巫婆》《鹅妈妈的西瓜蛋》《新小巴掌童话》等曾获中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及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汤素兰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委员。已出版《小朵朵和大魔法师》、《小朵朵与半个巫婆》、《笨狼的故事》、《寻找快乐岛》、《阁楼精灵》、《时间之箭》、《住在摩天大楼顶层的马》等数十部儿童文学作品。曾获湖南省青年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首届张天翼童话寓言大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和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翌平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中少社评为“十大金作家”。其作品曾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新闻出版署图书奖,北京市建国60周年文学作品优秀奖,上海优秀儿童图书奖等文学奖。 不仅出版大量儿童文学作品,更翻译外文作品100多册。主要作品包括小说:《少年摔跤手》、《早安、跆拳道》、《冬天的小号手》、《猫王》等;童话:《迷糊蛋与蹦蹦猪》、《骑狼的小兔》、《小鼹鼠的火车》、《小狗布丁》、《魔法猫》、《花喵咪的故事》、《克隆世界》、《网络大劫难》、《小飞虎》、《精灵鸭》等;译作:《一个孩子的诗园》、《布朗家的天才宝宝》、《布朗家的超级明星》、《威廉先生的圣诞树》、《中英双语图画书》等。 李东华 女,1971年生,山东高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儿童诗、儿童小说创作和儿童文学研究。出版有长篇小说《薇拉的天空》、《男生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