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代庐陵(吉安)籍状元、榜眼、探花名录

历代庐陵(吉安)籍状元、榜眼、探花名录

历代庐陵(吉安)籍状元、榜眼、探花名录
历代庐陵(吉安)籍状元、榜眼、探花名录

历代庐陵(吉安)籍状元、榜眼、探花名录

状元(18)

朝代姓名科别中状元时间籍贯

宋何昌言宋哲宗绍圣四年丁丑科公元1097年新淦(今新干县)

宋董德元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永丰

宋文天祥宋理宗宝祐四年丙辰公元1256年庐陵

明胡广明惠帝建文二年庚辰科公元1400年吉水

明曾棨明成祖永乐二年甲申科公元1404年永丰

明肖时中明成祖永乐九年辛卯科公元1411年庐陵(今吉安县)

明陈循明成祖永乐十三年乙未科公元1415年泰和

明曾鹤龄明成祖永乐十九年辛丑科公元1421年泰和

明刘俨明英宗正统七年壬戊科公元1442年吉水

明彭时明英宗正统十三年戊辰科公元1448年安福

明彭教明英顺八年甲申科公元1464年吉水

明罗伦明宪宗成化二年丙戊科公元1466年永丰

明曾彦明宪宗成化十四年戊戊科公元1478年泰和

罗罗洪先明世宗宗嘉靖八年已丑科公元1529年吉水

明刘同升明毅宗崇祯十年丁丑科公元1637年吉水

清刘绎清宣宗道光十五年乙未科公元1835年永丰

清刘福姚清德宗光绪十八年壬辰科公元1892年庐陵(今吉安县)

榜眼(16)

朝代姓名科别中状元时间籍贯

宋刘沆宋仁宗天圣八年庚午科公元1030年永新

宋罗惠儒宋度宗咸淳四年戊辰科公元1268年永丰

明练子宁明太祖洪武十八年乙丑科公元1385年新淦(今新干县)明尹昌隆明太祖洪武三十年丁丑科公元1397年泰和

明王艮明惠帝建文二年庚辰科公元1400年吉水

明周述明成祖永乐二年甲申科公元1404年吉水

明刘江明成祖永乐十六戊戊科公元1418年泰和

明陈文明英宗正统元年丙辰科公元1436年庐陵(今吉安县)明刘升明代宗景泰二年辛未科公元1451年永新

明刘震明宪宗成化八年壬辰科公元1472年安福

明刘戬明宪宗成化十一年乙未科公元1475年安福

明徐穆明孝宗弘治六年癸丑科公元1493年吉水

明罗呈明世宗嘉靖十七年戊戊科公元1538年泰和

明刘威明穆万历八年庚辰科公元1571年峡江

明萧良友明神宗万历八年庚辰科公元1580年庐陵(今吉安县)清姚颐清高宗乾隆三十一年丙戊科公元1766年泰和

探花(14)

朝代姓名科别中状元时间籍贯

宋胡幼黄宋度宗咸淳十年甲戊科公元1274年永新

明李贯明惠帝建文二年庚辰科公元1400年庐陵(今吉安县)

明周孟简明成祖永乐二年甲申科公元1404年吉水

明刘素明成祖永乐四年丙戊科公元1406年永丰

明邓珍明成祖永乐十六年戊戊科公元1418年吉水

明钟复明宣宗宣德八年癸丑科公元1433年永丰

明刘定之明英宗正统元年丙辰科公元1436年永新

明罗璟明英宗天顺八年甲申科公元1464年泰和

明曾追明宪宗成化十四年戊戊科公元1478年泰和

明罗钦顺明孝宗弘治六年癸丑科公元1493年泰和

明邹守益明武宗正备六年辛未科公元1511年安福

明欧阳衢明世宗嘉靖五年丙戌科公元1526年泰和

明刘应秋明神宗万历十一年癸未科公元1583年吉水

清王龙文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公元1895年庐陵(今吉安县)

中国历代状元轶事

中国历代状元轶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钦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四年(1256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状元翁同龠禾。他一生两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X,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癸亥科状元李遵顼。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于天庆十年(1203年)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年)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年)辛酉科状元X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进士状头(状元)、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历代科举考试中,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广羊、杨真宀、冯京、王岩叟等6人。 ○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人。 ○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年)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XX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杜(甫)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XX二十四年(1154年)甲戌科状元X孝祥。其词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X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年)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兆页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时后汉乾??二年(949年)己酉科状元王溥。他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不仅史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

清代状元榜眼探花一览表

清代状元榜眼探花一览表 科考年代状元榜眼探花会元及弟名次二甲三甲备注 顺治三年丙戌科傅以渐吕缵祖李奭棠李奭棠探花77 293 顺治四年丁亥科吕宫程芳朝蒋超李人龙三甲201 57 238 顺治六年己丑科刘子壮熊伯龙张天植左敬祖二甲10 77 315 顺治九年壬辰科邹忠倚张永祺沈荃张星瑞二甲48 77 317 顺治九年满榜麻勒吉折库纳巴海麻勒吉状元7 40 策试满州进士 顺治十二年乙未科史大成戴王纶秦鉽秦鉽77 319 顺治十二年满榜图尔宸贾勤索泰贾勤榜眼7 40 贾勤(一作查亲)顺治十五年戊戌科孙承恩孙一致吴国对张贞生二甲65 80 260 顺治十六年己亥科徐元文华亦祥叶方蔼朱锦二甲67 96 277 加科 顺治十八年辛丑科马世俊李仙根吴光陈常夏三甲137 77 303 康熙三年甲辰科严我斯李元振秦弘沈珩二甲1 40 157 康熙六年丁未科缪彤张玉裁董讷黄礽绪二甲39 40 112 康熙九年庚戌科蔡启僔孙在丰徐乾学宫梦仁57 239 李光地该科登第康熙十二年癸丑科韩菼王度心徐秉义韩菼状元40 123 王度心改名王鸿绪康熙十五年丙辰科彭定求胡会恩翁叔元彭定求状元50 156 康熙十八年己未科归允肃孙卓茆荐馨马教思二甲8 40 108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蔡升元吴涵彭宁求金德嘉三甲1 40 136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陆肯堂陈元龙黄梦麟陆肯堂状元40 121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沈廷文查嗣韩张豫章范光阳二甲1 40 103 康熙三十年辛未科戴有祺吴昺黄叔琳张瑗二甲5 40 114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胡任舆顾图河顾悦履裴之仙二甲4 40 125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李蟠严虞敦姜宸英汪士竤二甲1 40 107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汪绎季愈王露王露探花60 242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王式丹赵晋钱名世王式丹状元50 113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王云锦吕葆中贾国维尚居易三甲125 50 237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赵熊诏戴名世缪沅戴名世榜眼50 239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王世琛沈树本徐葆光卜俊民二甲1 50 124 康熙五十二年恩科王敬铭任兰枝魏廷珍孙见龙二甲3 50 143 圣祖六旬万寿恩科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徐陶璋缪曰藻傅王露李锦二甲8 40 147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科汪应铨张廷璐沈锡辂杨尔德二甲35 40 122 康熙六十年辛丑科邓种岳吴文焕程元章储大文二甲38 40 120 雍正元年恩科于振戴瀚杨炳杨炳探花60 180 清世宗登极恩科雍正二年甲辰科陈悳华王安国汪德容王安国榜眼80 215 外加钦赐1人 雍正五年丁未科彭启丰邓启元马宏琦彭启丰状元50 173 雍正八年庚戌科周澍沈昌宇梁诗正沈昌宇榜眼100 296 雍正十一年癸丑科陈倓田志勤沈文镐陈倓状元92 233 乾隆元年丙辰科金德瑛黄孙懋秦蕙田赵青藜二甲7 90 251 乾隆二年恩科于敏中林枝春任端书何其睿二甲3 80 241 清高宗登极恩科

历代庐陵(吉安)籍状元、榜眼、探花名录

历代庐陵(吉安)籍状元、榜眼、探花名录 状元(18) 朝代姓名科别中状元时间籍贯 宋何昌言宋哲宗绍圣四年丁丑科公元1097年新淦(今新干县) 宋董德元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永丰 宋文天祥宋理宗宝祐四年丙辰公元1256年庐陵 明胡广明惠帝建文二年庚辰科公元1400年吉水 明曾棨明成祖永乐二年甲申科公元1404年永丰 明肖时中明成祖永乐九年辛卯科公元1411年庐陵(今吉安县) 明陈循明成祖永乐十三年乙未科公元1415年泰和 明曾鹤龄明成祖永乐十九年辛丑科公元1421年泰和 明刘俨明英宗正统七年壬戊科公元1442年吉水 明彭时明英宗正统十三年戊辰科公元1448年安福 明彭教明英顺八年甲申科公元1464年吉水 明罗伦明宪宗成化二年丙戊科公元1466年永丰 明曾彦明宪宗成化十四年戊戊科公元1478年泰和 罗罗洪先明世宗宗嘉靖八年已丑科公元1529年吉水 明刘同升明毅宗崇祯十年丁丑科公元1637年吉水 清刘绎清宣宗道光十五年乙未科公元1835年永丰 清刘福姚清德宗光绪十八年壬辰科公元1892年庐陵(今吉安县) 榜眼(16) 朝代姓名科别中状元时间籍贯 宋刘沆宋仁宗天圣八年庚午科公元1030年永新 宋罗惠儒宋度宗咸淳四年戊辰科公元1268年永丰 明练子宁明太祖洪武十八年乙丑科公元1385年新淦(今新干县)明尹昌隆明太祖洪武三十年丁丑科公元1397年泰和 明王艮明惠帝建文二年庚辰科公元1400年吉水 明周述明成祖永乐二年甲申科公元1404年吉水 明刘江明成祖永乐十六戊戊科公元1418年泰和 明陈文明英宗正统元年丙辰科公元1436年庐陵(今吉安县)明刘升明代宗景泰二年辛未科公元1451年永新 明刘震明宪宗成化八年壬辰科公元1472年安福 明刘戬明宪宗成化十一年乙未科公元1475年安福 明徐穆明孝宗弘治六年癸丑科公元1493年吉水 明罗呈明世宗嘉靖十七年戊戊科公元1538年泰和 明刘威明穆万历八年庚辰科公元1571年峡江 明萧良友明神宗万历八年庚辰科公元1580年庐陵(今吉安县)清姚颐清高宗乾隆三十一年丙戊科公元1766年泰和 探花(14) 朝代姓名科别中状元时间籍贯 宋胡幼黄宋度宗咸淳十年甲戊科公元1274年永新 明李贯明惠帝建文二年庚辰科公元1400年庐陵(今吉安县)

中国历代文武状元名录

中国历代文武状元名录历代文状元名录 隋代状元(进士)榜 张损之孙伏伽侯君素杨纂房玄龄温彦博黄凤麟 唐代状元榜 孙伏伽陈伯玉杜绾李琚羊袭吉常衮李博杨凝张正甫陈讽班肃李顾行韦谌裴俅李余李从实狄慎思莫宣卿刘蒙赵峻许佑孙归黯羊绍素崔詹崔液宋守节姚仲豫严迪贾至杨护卢庚王溆王储牛锡庶李程徐晦李固言卢储李合陈宽崔岘顾标于瓖裴延鲁归仁绍郑合敬陆扆崔胶卢文焕李超弓嗣初常无名李嶷崔曙杨誉洪源张式魏弘简卢顼郑巨源武翊黄尹极白敏中韦筹郑确郑颢卢深颜标薛迈李筠孔缄郑贻矩苏检裴格赵蒙郑益李昂虞咸王阅李巨卿杨栖梧杨凭崔元翰尹枢

李随王源中张又新郑冠宋刓李肱 卢肇于珪崔铏孙龙光郑昌图孙偓 李瀚赵观文归佾杨仲昌许且范崇凯 王正卿刘单杨儇萧遘丁泽薛展 贾棱封孟绅柳公权郑澥李群杜陟 裴思谦郑言张温琪李亿韩衮孔纁 郑蔼杨赞禹崔谔归系吴师道王维 徐征赵岳杨纮齐映黎逢郑全济 苑论陈权韦瓘独孤樟柳璟李珪 崔囗易重李郜孔纬郑洪业归仁泽 崔昭纬崔昭矩杨赞图裴说 五代十国状元榜 崔邈陈逖崔光表王彻王归璞黄仁颖郭晙王朴扈载简文会梁嵩王克贞伍乔卢华寇湘王溥乐史邱旭张确费黄裳王崇古卢郢杨遂邓及宋代状元榜 杨砺张去华马适苏德祥李景阳刘察 李肃刘蒙叟柴成务安德裕张拱刘寅 安守亮宋准王嗣宗吕蒙正胡旦苏易简 王世则梁颢程宿陈尧叟孙何孙仅 孙暨陈尧咨王曾李迪姚晔梁固

张师德徐奭张观蔡齐王整宋庠王尧臣王拱辰张唐卿吕溱杨寊贾黯冯京郑獬章衡刘辉王俊民许将彭汝砺许安世叶祖洽余中徐铎时彦黄裳焦蹈李常宁马涓毕渐何昌言李釜霍端友蔡薿贾安宅莫俦王昂何焕沈晦李易张九成汪应辰黄公度陈诚之刘章王佐赵逵张孝祥王十朋梁克家木待问萧国梁郑侨黄定詹骙姚颖黄由卫泾王容余复陈亮邹从龙曾从龙傅行简毛自知郑性之赵建夫袁甫吴潜刘渭蒋重珍王会龙黄朴徐元杰吴叔告周坦徐俨夫留梦炎张渊微方逢辰姚勉文天祥周震炎方山京阮登炳陈文龙张镇孙王龙泽 辽代状元榜 高举高正郑云从石用中王熙载吕德懋王用极张俭陈鼎杨又玄初锡南承保邢祥李可封杨佶史克忠刘二宜高承颜史简鲜于茂昭张用行孙杰张克恭张仲举张渐李炯张昱张宥张仁纪刘贞 刘师贞冯立邢彭年王寔王棠张孝杰

四川出过状元榜眼探花传胪的县

四川省出过状元榜眼探花传胪的县 一.出过文科状元的县 1.阆中县 尹枢:唐德宗李适贞元七年辛未(791年);尹极:唐宪宗李纯元和八年癸巳(813年); 陈尧叟:宋太宗赵炅端拱二年己丑(989年);陈尧咨:宋真宗赵恒咸平三年庚子(1000年)。 2.成都县 李余:唐文宗李昂大和七年癸丑(833年);文允中:元顺帝妥懽帖睦尔至正11年辛卯(1351年)3.简阳县 王归璞:后唐庄宗李存勗同光四年丙戌(926年);张孝祥:宋高宗赵构绍兴24年甲戌(1154年)。4.资州(资中县) 赵逵:宋高宗赵构绍兴21年辛未(1151年)。骆成骧:清德宗载湉光绪21年乙未(1895年)。5.内江县范崇凯: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四年丙辰(716年); 6.三台县班肃:唐德宗李适贞元16年辛巳(801年)。 7.云阳县李远:唐文宗李昂大和三年己酉(829年)。 8.中江县苏易简: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五年庚辰(980年)。 9.南部县马涓:宋哲宗赵煦元祐六年辛未(1091年)。 10.仁寿县何栗:宋徽宗赵佶政和五年乙未(1115年)。 11.新都县杨慎: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六年辛未(1511年)。 12.双流县费黄裳:后蜀(年份不详)。 二.出过文科榜眼的县 1.眉州(今眉山县) 朱台符:宋太宗赵炅淳化三年壬辰(992年);杨浑:宋徽宗赵佶大观三年(1109年) 程洵武:宋徽宗赵佶政和二年壬辰(1112年) 2.成都县 王珪:宋仁宗赵祯庆历二年壬午(1042年);王任:宋神宗赵顼煕宁九年(1076年) 3.长宁 周洪谟: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年乙丑(1445年);李永通: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四年庚辰(1460年)。 4.洪雅县田锡: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三年戊寅(978年) 5.绵竹县杨绘:宋仁宗赵祯皇祐五年癸巳(1053年) 6.青城县杨栋:宋理宗赵昀绍定二年己丑(1229年) 7.盐亭县王奭:宋孝宗赵眘淳煕八年辛丑(1181年) 8.巴县刘春:明宪宗朱见深成化23年丁未(1487年)。 9.遂宁县李仙根:清世祖福临顺治18年辛丑(1661年)。 三.出过文科探花的县 1.眉州(今眉山县) 张汴:宋仁宗赵祯天圣八年庚午(1030年);唐重:宋徽宗赵佶大观三年己丑(1109年) 王翼:宋徽宗赵佶宣和六年甲辰(1124年) 2. 华阳县宇文粹中:宋徽宗赵佶崇宁二年癸未(1103年) 3.双流县梁介:宋高宗赵构绍兴二十七年丁丑(1157年)

古代最传奇的十大状元

古代最传奇的十大状元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 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 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 592 个状元中,亦各有千秋。 现摘录其中十位,以飨读者。 XX 历史上唯一可考的驸马状元 ——XX 自古以来,民间就经常把驸马与状元这两个词联系起来, 可以做驸马。实际上中国历代可考的驸马状元只有郑颢一位。 年的状元。本来他早有婚约在身,中状元后打算迎娶卢家的千金。可是这位年 轻英俊的状元被皇上看中了,非要将自己心爱的女儿万寿公主许配给他,郑颢 偏偏不爱公主,非娶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卢家小姐。唐宣宗便让宰相白敏中说服 他,白敏中费尽口舌,又多方威逼利诱,终于迫使他娶了万寿公主,婚后两人 生活得并不幸福,后来郑颢多次弹劾白敏中,幸好唐宣宗自知理亏,替白敏中 压下了弹劾的奏章。 脸皮最厚的状元 ——XX 唐文宗时,宦官仇士良掌权,朝臣的生杀予夺,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裴思 谦当时只是一个秀才,但他巴结权贵的功夫十分了得,很快便与仇士良打得火 热。这一年,裴思谦心血来潮,想当个进士,便向仇讨了个帖子,去找当年的 主考官高锴。高锴为官清正,将他轰了出去。裴思谦气愤之际,声称明年非状 元不要。第二年,裴思谦又拿着仇士良的帖子来找主考官高锴,对他说: 仇大人有信,荐裴思谦为状元。 ”高锴早把裴思谦忘掉了,对他说: “状元已经有人了,状元以外的可以按仇大人的意思办。 ”裴思谦厚着脸皮 说: 裴秀才非状元不放 ! ”高锴知道这次再得罪仇士良不会有好果子吃,就说: 既然如此,我要见XX 秀才。” x 说 “卑吏便是。 ”不得已,只好让他当了状元。自己去要功名,而且非要个状 元,此君脸皮之厚,状元中无人可比。 共有 592 人。这 好像中了状元就 郑颢是唐会昌三

陈氏家族分布及辈分

全国各地陈姓字辈汇总 陈姓是中国众多姓氏中,按人口计算居全国第五大的姓。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陈姓为现代中国第五大姓。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陈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陈姓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香港、澳门及台湾都是第一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0位。 贵州省: 1、贵州省开阳县{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楠木渡镇(下马场镇)新风村}陈氏: 先祖陈俸忠(1735-1815),乾隆年间由四川到贵州开州府紫江县管下马场龙堰居住(现贵阳市开阳县楠木渡镇新风村); 祖籍江西林江府书市巷十字街桥这头,后从江西到湖广,到四川北道顺庆府广安州大竹县云安乡寒林里双河口陈家塆子。 字辈:俸、朝、章、子、国、大、锡、廷、思、培、祖、永、恒、昌、鸿、禧、熙、业、宗、序、维、昭(转宗) 2、贵州辈份是: 锡、大、天、先(薪)、应; 文、光、学(华)、世(永)、鸿; 思、余、平、安、义; 镇、国、定、庭、忠。 3、贵州金沙及遵义三河 流传的诗句:平地干戈闹红哇 红兵赶散各天涯 五马太子如雷吼 永赴麒麟江定巴 一家分为三五户 一户分为三五家 有人记得诗八句 不同宗祖也同华 4、贵州省赤水市元厚镇庆丰村 洪、万、启、光、登、先、明、永、远、福 5、黔南地区 炳、少、明、忠、玉 6、贵州织金(主要是阿弓、吹聋、鸡场一带)就有几万人。有传红鬃白马典故,辈分“进霸百景安,毯大万福先……再启玉文光,恩高(洪)开国相…… 7、贵州六枝、织金、安顺一带有明朝从江西吉安府大桥头小桥尾过来的陈姓后代上万人陈姓:字辈是:“朝、兴、先、芝、彦,宏、正、元、福、廷,明、光(伦)、开、富、贵”。好象是“彦”字辈有一支到了广东或广西 8、贵州独山县:是从江西来的,先到贵州省福泉后在1860年左右迁至独山,现字辈一段为:士、玉、开、志、国、文、兴.... 9、清康熙年间,陈之贵迁入贵州都匀骆家田 二十个流水字辈:荣、学、际、国、治、延、佑、宏、世、德、孝、友、惟、敬、修、光、显、永、尔、锡。

历代文状元名录

中国历代文武状元名录 隋代状元(进士)榜 张损之孙伏伽侯君素杨纂房玄龄温彦博黄凤麟 唐代状元榜 孙伏伽陈伯玉杜绾李琚羊袭吉常衮李博杨凝张正甫陈讽班肃李顾行韦谌裴俅李余李从实狄慎思莫宣卿刘蒙赵峻许佑孙归黯羊绍素崔詹崔液宋守节姚仲豫严迪贾至杨护卢庚王溆王储牛锡庶李程徐晦李固言卢储李合陈宽崔岘顾标于瓖裴延鲁归仁绍郑合敬陆扆崔胶卢文焕李超弓嗣初常无名李嶷崔曙杨誉洪源张式魏弘简卢顼郑巨源武翊黄尹极白敏中韦筹郑确郑颢卢深颜标薛迈李筠孔缄郑贻矩苏检裴格赵蒙郑益李昂虞咸王阅李巨卿杨栖梧杨凭崔元翰尹枢李随王源中张又新郑冠宋刓李肱卢肇于珪崔铏孙龙光郑昌图孙偓李瀚赵观文归佾杨仲昌许且范崇凯

王正卿刘单杨儇萧遘丁泽薛展贾棱封孟绅柳公权郑澥李群杜陟裴思谦郑言张温琪李亿韩衮孔纁郑蔼杨赞禹崔谔归系吴师道王维徐征赵岳杨纮齐映黎逢郑全济苑论陈权韦瓘独孤樟柳璟李珪崔囗易重李郜孔纬郑洪业归仁泽崔昭纬崔昭矩杨赞图裴说 五代十国状元榜 崔邈陈逖崔光表王彻王归璞黄仁颖郭晙王朴扈载简文会梁嵩王克贞伍乔卢华寇湘王溥乐史邱旭张确费黄裳王崇古卢郢杨遂邓及 宋代状元榜 杨砺张去华马适苏德祥李景阳刘察李肃刘蒙叟柴成务安德裕张拱刘寅安守亮宋准王嗣宗吕蒙正胡旦苏易简王世则梁颢程宿陈尧叟孙何孙仅孙暨陈尧咨王曾李迪姚晔梁固张师德徐奭张观蔡齐王整宋庠

王尧臣王拱辰张唐卿吕溱杨寊贾黯冯京郑獬章衡刘辉王俊民许将彭汝砺许安世叶祖洽余中徐铎时彦黄裳焦蹈李常宁马涓毕渐何昌言李釜霍端友蔡薿贾安宅莫俦王昂何焕沈晦李易张九成汪应辰黄公度陈诚之刘章王佐赵逵张孝祥王十朋梁克家木待问萧国梁郑侨黄定詹骙姚颖黄由卫泾王容余复陈亮邹从龙曾从龙傅行简毛自知郑性之赵建夫袁甫吴潜刘渭蒋重珍王会龙黄朴徐元杰吴叔告周坦徐俨夫留梦炎张渊微方逢辰姚勉文天祥周震炎方山京阮登炳陈文龙张镇孙王龙泽 辽代状元榜 高举高正郑云从石用中王熙载吕德懋王用极张俭陈鼎杨又玄初锡南承保邢祥李可封杨佶史克忠刘二宜高承颜史简鲜于茂昭张用行孙杰张克恭张仲举张渐李炯张昱张宥张仁纪刘贞刘师贞冯立邢彭年王寔王棠张孝杰

中国古代状元、进士主要地域分布

中国古代状元、进士主要地域分布(转贴) (2011-10-04 05:57:55) 原文地址: 中国古代状元、进士主要地域分布(转贴) 热热 一、文科人才 明清全国进士、状元的时空分布表 ★表1明代各省进士的地理分布 名次省份进士 1浙江3697 2江西3114 3江苏2977 4福建2374 5山东1763 6河南1729 7河北1621 8四川1369 9山西1194 10安徽1169 11湖北1009

12陕西870 13广东857 14湖南481 15广西207 16云南122 17甘肃119 18贵州32 19辽东23 ★表2明代状元分布表(前五位)名次省份状元 1浙江20 2江西18 3江苏17 4福建10 5安徽6 ★表3清代各省进士的地理分布名次省份进士 1江苏2949 2浙江2808 3河北2674 4山东2270

5江西19 6河南1721 7山西1420 8福建1371 9湖北1247 10安徽1119 11陕西1043 12广东1011 13四川753 14湖南714 15云南694 16贵州607 17广西568 18甘肃289 19辽东186 ★表4清代状元分布表(前五位)名次省份状元 1江苏27 2浙江20 3安徽7 4山东5

5河北/福建3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明代进士、状元大多出生于南方,北方则全面落后。进士中只有山东勉强挤进了前五名,状元中前五名的省则无一是北方的。这固然与南宋以后中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有关,但南北能相差这么多,与蒙元一百多年间对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平原经济、文化、人才的全面破坏是分不开的。由于这一百多年的屠杀和破坏,北方元气大伤,有明一代恢复非常艰难! 再看清代的进士、状元分布,虽然北方依然落后,但已经出现了强劲反弹。尤其是河北、山东,无论是进士总数还是状元人数,竟双双进入前五名。这与明清几百年来北方,尤其是华北平原相对安定,人民休养生息,经济文化元气逐渐恢复有关! 总之,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文化、人口中心在南移的同时,也在加速向东北部尤其是渤海地区转移。随着清末民初,大量汉族人口对东北地区的迁移定居,这一趋势表现的更加明显! 二、武科人才 我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 明朝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清代统治阶级兴起于关外草原,尚武好兵的传统带入关内,使武举的情况大不相同,重视程度大大超过明代。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因此,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清代武举为国家提供了大批人材,其中产生了不少杰出人物。 清代的武会试,一共进行了一百一十二次。一百一十二年武状元的姓名都有记载,但目前能确知其籍贯者只九十二人。(其余二十一人还有待于考求。因 此这个统计不完备,但大略可见各省武举基础的差别。) ★清代武状元分布表

古代中状元为什么叫

古代中状元为什么叫“独占鳌头”? 科举时代,经殿试由皇帝钦点为进士中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谓之“独占鳌头”。 传说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鳌是龙头、龟背、麒麟尾的合体鱼龙。另一种传说,鳌是汪洋大海里的大龟或大鳖,法力无边,能背负高山浮游,他原本是海龙王的三太子,因偷吃了玉皇大帝的玉浆液,被罚到东海为鳌。总之,鳌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异之物。 上古时代,老祖宗往往视传说中的神异之物为保护神,其中的一种便是鳌。唐宋时期,在宫殿门前台阶上镌刻巨鳌的浮雕,所以宫殿又称鳌宫。 殿试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级考试,由万乘之主的皇帝亲自主持,录取的御赐进士,荣耀之至,在“金殿传胪”大典、“探花宴”上出尽风头。 明清时的“金殿传胪”,一般于殿试后两天举行。这一天,皇帝在太和殿召见新科进士,进士们个个身着崭新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得意洋洋,分左右两班站在文武百官后面,毕集于金銮殿丹墀下。 鼓乐声中,皇帝驾到升坐龙椅,群臣山呼万岁毕,礼部官员捧出钦定的金榜展开,由传胪官按榜依次唱名,即宣布考取进士者的姓名、名次、籍贯。 每唱到一名,由多个侍卫接力高声重复着从殿内传向殿外,其中一甲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均要连唱三遍,以示与众不同。新科进士听到传唱,走到中间的御道上站定,向皇帝叩拜谢恩,成了天子门生。 传唱完毕,传胪官引导一甲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走到天子座前的阶下迎接殿试榜。其中的状元位置居中,且稍前于榜眼、探花,如三角形的顶角位置,正好站在第一块御道石正中镌刻的巨鳌头部,独个踏占在鳌头之上,这就是“独占鳌头”的由来。 对此,清朝学人洪亮吉的《北江诗话》有载:“传胪毕,赞礼官引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趋至殿陛下,迎殿试榜。抵陛,则状元稍前进,立中陛石上,

清朝的文状元名单

清朝的文状元名单 清朝一共进行科考112科,以下是清朝状元的列表: 顺治三年(1646年):傅以渐(1609年-1665年,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人) 顺治四年(1647年):吕宫(1603年-1664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顺治六年(1649年):刘子壮(1609年-1653年,湖北黄州府黄冈县人) 顺治九年(1652年)满榜状元:麻勒吉(?-1689年,满洲正黄旗人) 顺治九年(1652年)汉榜状元:邹忠倚(1623年-1654年,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顺治十二年(1655年)满榜状元:图尔宸(?-?,满洲正白旗人) 顺治十五年(1658年):孙承恩(1619年-1659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顺治十六年(1659年):徐元文(1634年-1691年,江苏苏州府昆山县人) 顺治十八年(1661年):马世俊(1609年-1666年,江苏镇江府溧阳县人) 康熙三年(1664年):严我斯(1629年-?,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今湖州市)人) 康熙六年(1667年):缪彤(1627年-1697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康熙九年(1670年):蔡启僔(1619年-1683年,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 康熙十二年(1673年):韩菼(1637年-1704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人) 康熙十五年(1676年):彭定求(1645年-171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人) 康熙十八年(1679年):归允肃(1642年-1689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蔡升元(1652年-1722年,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陆肯堂(1650年-1696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沈廷文(?-?,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 康熙三十年(1691年):戴有祺(?-1711年,江苏金山卫(今上海金山区)人)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胡任与(?-1704年,江苏江宁府上元县(今南京市)人)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李蟠(?-?,江苏徐州人)。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汪绎(1671年-1706年,江苏苏州府常熟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王式丹(1645年-1718年,江苏扬州府宝应县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王云锦(1657年-1727年,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赵熊诏(1663年-1721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王世琛(1680年-172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王敬铭(1668年-1721年,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今属上海市)人)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徐陶璋(1674年-1738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祖籍昆山)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汪应铨(?-?,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康熙六十年(1721年):邓中岳(?-?,山东东昌聊城人)

状元诗榜眼诗探花诗part1纯手打

状元诗榜眼诗探花诗 唐朝 汾阴行 李峤 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豪雄意气今何在,坛场宫馆尽蒿蓬。路逢古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测。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及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烛 兔月清光隐,龙蟠画烛新。 三星花入夜,四序玉调晨。 浮烛依罗幌,吹香匝绮茵。 若逢燕国相,持用举贤人。 珠 灿烂金舆侧,玲珑玉殿隈。 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回。 彩逐另设专,形随舞凤来。 甘泉宫起罢,花媚望风台。

舟 征棹三江暮,连墙万里回。相乌风际转,画鹢浪前来。羽客乘霞至,仙人弄月来。何当同傅说,特展巨川才。 云 英英大梁国,郁郁秘书台。碧落从龙起,青山触石来。官名光邃古,盖影耿轻埃。飞感高歌发,威加四海回。 梅 大庾敛寒光,南枝独早芳。雪晗朝暝色,风引去来香。妆面回青镜,歌尘起画梁。若能遥止渴,何暇泛琼浆。 柳 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

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短箫何以奏,攀着为思君。 帘 清风时入燕,紫殿几含秋。暧暧笼铃阁,纤纤上玉钩。窗中翡翠动,户外水精浮。巧做盘龙势,长迎飞燕游。 旗 桂影承宵月,虹辉接曙云。纵横齐八阵,书卷引三军。日薄蛟龙影,风翻鸟隼文。谁知怀勇志,蟠地几缤纷。 早发古竹馆 合沓岩嶂深,朦胧烟雾晓。荒阡下樵客,野猿惊山鸟。开门听潺湲,入径寻窈窕。栖鼯抱寒木,流萤飞暗筱。早霞稍霏霏,残月犹皎皎。行看远星稀,渐觉游氛少。

我行抚轺传,兼得傍林沼。贪玩水石奇,不知川路渺。徒怜野心旷,讵恻浮年小。方解宠辱情,永托累尘表。 马武骑挽歌二首 五日皆休沐,三泉独不归。池台金阙是,尊酒玳筵非。巷静游禽入,门闲过客稀。唯余昔年凤,尚绕故楼飞。 昔下天津馆,尝过帝子家。夜倾金屋酒,春舞玉台花。试马依红埓,吹箫弄紫霞。谁言东郭路,翻枉北门车。 秋山望月酬李骑曹 愁客坐山隈,怀抱自悠哉。况复高秋夕,明月正裴回。亭亭出迥岫,皎皎映层台。色带银河满,光含玉露开。淡云笼影度,虚晕抱轮回。

30年全国各省高考状元“全军覆没”(附历届状元现状表)

30年全国各省高考状元因何“全军覆没” 第一部分:30年全国各省高考状元因何“全军覆没”? 尽管有关部门屡次忠告媒体不要炒做高考状元,但依旧挡不住记者们追踪报道的热忱。虽说聚光灯下的状元们不会像古时候成为皇上钦点的翰林,相府当然的乘龙快婿那样风光,但也会拥有相当多的粉丝,成为应试教育下苦难学子效仿的榜样。 不过,随着一个惊人事实的披露,状元们头顶眩目的光环将会彻底褪去,甚至可能被一些动机可疑的专家用来作为推动取消万恶高考的有利证据。 披露者系有博士学历、中国教育战略问题研究专家头衔的武汉市市教育局副局长田文江。他透露,首份《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表明,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 您会不会由此发出类似伤仲永式的感慨? 鄙人刚开始想发出这样的感慨,并对误人子弟的高考进行一番痛斥,但毕竟已经不惑,理智还是占据了上风,终于忍住没斥。 田专家面对“‘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真的公平吗?”这样的设问严肃地指出,这只是表面和形式上的公平,而实质上并不公平,因为这是以一种人才标准来衡量所有类型的人才,就像歌唱方面的人才嗓子再好在高考文化考试能有突破吗? 他说的无比有道理,但有个小难题需要反对现行高考制度的专家们解决: 那就是废除了过去荒诞但公平的考核方式,换成所谓体现多元人才观的、很素质的新型考核制度,怎么形成一个简便易行的统一选拔人才标准?您怎么证明一个农村的特会养猪的孩子就一定比城市会开宝马飚车的孩子素质低下?在当前教育体制存在严重计划及官僚化色彩的背景下,加上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及分布极其不均衡,这样的改革势必会被一些不负责任的同志打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旗号,以自主招生的名义,增加太多无法监控的人为主观裁量因素,为教育寻租大开方便之门。别忘了,直到今天,一个叫罗彩霞的可怜女生还在为

苏州历代状元

苏州历代状元 名人简介> 苏州历代状元首页> 中心分馆> 名人馆> 名人简介> 苏州历代状元 一、唐代状元(5人) 1、归仁绍,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父归登为宪宗朝工部尚书,封长沙县男。父归融,官至兵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封晋陵郡公。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己丑科状元。僖宗乾符四年(877)十二月为侍御史。中和间(881—905)官礼部侍郎。后历官祠部郎中、度支郎中。 2、归仁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归仁绍弟。唐懿宗咸通十五年(874)甲午科状元。官至观察使。 3、归黯(?—892),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归仁泽子。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壬子科状元。 4、归佾,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归仁绍子。唐昭宗光化四年(即天复元年,901)辛酉科状元。 5、归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归仁绍子,归佾弟。唐哀帝天祐二年(905)乙丑科状元。 二、南宋状元(7人,其中武状元3人) 6、朱起宗,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壬辰科武状元。

7、黄由(1150—1225),又名世保,字子由,又字居正,号寅斋,自号盘野居土,平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丑科状元。光宗绍熙间,权礼部尚书兼吏部尚书。缘事被劾,知成都。宁宗嘉定间,官至刑部尚书兼值学士院天章阁侍制学士。理宗时卒赠少师。 8、卫泾(1160—1226),字清叔,号后乐居士,平江昆山人。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科状元。宁宗开禧三年(1207),自吏部尚书拜御史中丞,封昆山开国伯,除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诛丞相韩侂胄功,封秦国公。后出知潭州等。卒谥文节。 9、周虎(1161—1229),祖籍泗州临淮(今江苏泗洪南),南宋靖康年间迁平江常熟。宁宗庆元二年(1196)丙辰科武状元。历任光州、楚州与和州(今安徽和县)知州。指挥和州抗金保卫战获胜。升武功大夫、成州(今甘肃成县)团练使。贬知徽州。理宗时卒谥忠惠。 10、刘必成,字与谋,自号爱闲翁,祖籍福建福安,南宋初迁平江昆山湓浦(今千灯镇)。少游国学,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丁酉科武解元,二年戊戌科武状元。理宗淳祐九年(1249) ,锁厅试文进士。官终湖南副使。著有《三分诗集》。 11、魏汝贤(1216—1245),平江吴江人。南宋理宗淳佑四年(1244)甲辰恩科(特奏名)状元。官知温州兼节制镇海水军。

秀才-举人-进士-(解元-会元-状元)

秀才,举人,进士,(解元,会元,状元) 秀才是古代中国对某些士大夫的称呼。明清时,一般指通过了科举中院试的生员,属士大夫中的最基层。 秀才一名在隋朝科举开始以前已有。在汉朝使用举察制时,由各州推举的民间人材称之为“秀才”。隋朝开始开科取士,最初亦为取秀才。到了唐朝初年,秀才是常科考试的一种。但后来“秀才科”被废,秀才一词一度变成了读书人的泛称。到了宋朝时,凡经过各地府试者,无论及第与否,都可以称为秀才。故此当时有“不第秀才”之称。 明、清时,秀才是经过院试,得到入学资格的“生员”的俗称。得到秀才资格,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槛。成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种特权。例如免除差徭,见知县时不用下跪、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见知县等等。秀才中部份人是贫穷家庭出身,但是得到秀才功名不一定可以带来财富。只有生员资格的秀才并没有俸禄,若果未能通过之后的乡试中举,亦不足以为官。很多秀才在功名上未能更进一步,只能回乡以教书等方法为生。这些在经济上并不富裕,但在社会上地位稍高于平民的读书人被称为“穷秀才”。在明清时的中国,秀才是地方士

绅阶层的支柱之一。在地方乡村中,他们代表了“知书识礼”的读书人。因为他们在地方官吏前所有的特权,故此经常会作为一般平民与官府之间沟通的渠道。遇上地方上的争执,或者平民要与官衙打交道,经常都要经过秀才出面。而一般平民家中遇有婚丧事,或过年过节,亦有请村中秀才帮忙写对联、写祭帐等习惯。 状元是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唐代举人赴京应礼部考试都须投状,因此称进士科及第的第一名为状元,也叫状头。宋代以殿试首名称状元。明、清会试以后,贡士须作殿试,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 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状元虽亦被称状头,但已不算正式名称了。 唐无榜眼,却有探花郎。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他们在曲江有盛大宴游活动,以最年少者为探花郎;原意只是戏称,与登第名次无关。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二、第三名进士为榜眼。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体的眼部地位,所以称作榜眼。北宋陈若拙并无文才而取中第二名,人们都嘲笑他是「瞎榜」。 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为探花,于是榜眼成为第二名

历代文状元名录

历代文状元名录 隋代状元(进士)榜 张损之孙伏伽侯君素杨纂房玄龄温彦博黄凤麟 唐代状元榜 孙伏伽陈伯玉杜绾李琚羊袭吉常衮李博杨凝张正甫陈讽班肃李顾行韦谌裴俅李余李从实狄慎思莫宣卿刘蒙赵峻许佑孙归黯羊绍素崔詹崔液宋守节姚仲豫严迪贾至杨护卢庚王溆王储牛锡庶李程徐晦李固言卢储李合陈宽崔岘顾标于瓖裴延鲁归仁绍郑合敬陆扆崔胶卢文焕李超弓嗣初常无名李嶷崔曙杨誉洪源张式魏弘简卢顼郑巨源武翊黄尹极白敏中韦筹郑确郑颢卢深颜标薛迈李筠孔缄郑贻矩苏检裴格赵蒙郑益李昂虞咸王阅李巨卿杨栖梧杨凭崔元翰尹枢

李随王源中张又新郑冠宋刓李肱 卢肇于珪崔铏孙龙光郑昌图孙偓 李瀚赵观文归佾杨仲昌许且范崇凯 王正卿刘单杨儇萧遘丁泽薛展 贾棱封孟绅柳公权郑澥李群杜陟 裴思谦郑言张温琪李亿韩衮孔纁 郑蔼杨赞禹崔谔归系吴师道王维 徐征赵岳杨纮齐映黎逢郑全济 苑论陈权韦瓘独孤樟柳璟李珪 崔囗易重李郜孔纬郑洪业归仁泽 崔昭纬崔昭矩杨赞图裴说 五代十国状元榜 崔邈陈逖崔光表王彻王归璞黄仁颖郭晙王朴扈载简文会梁嵩王克贞伍乔卢华寇湘王溥乐史邱旭张确费黄裳王崇古卢郢杨遂邓及 宋代状元榜 杨砺张去华马适苏德祥李景阳刘察 李肃刘蒙叟柴成务安德裕张拱刘寅 安守亮宋准王嗣宗吕蒙正胡旦苏易简

王世则梁颢程宿陈尧叟孙何孙仅孙暨陈尧咨王曾李迪姚晔梁固张师德徐奭张观蔡齐王整宋庠王尧臣王拱辰张唐卿吕溱杨寊贾黯冯京郑獬章衡刘辉王俊民许将彭汝砺许安世叶祖洽余中徐铎时彦黄裳焦蹈李常宁马涓毕渐何昌言李釜霍端友蔡薿贾安宅莫俦王昂何焕沈晦李易张九成汪应辰黄公度陈诚之刘章王佐赵逵张孝祥王十朋梁克家木待问萧国梁郑侨黄定詹骙姚颖黄由卫泾王容余复陈亮邹从龙曾从龙傅行简毛自知郑性之赵建夫袁甫吴潜刘渭蒋重珍王会龙黄朴徐元杰吴叔告周坦徐俨夫留梦炎张渊微方逢辰姚勉文天祥周震炎方山京阮登炳陈文龙张镇孙王龙泽 辽代状元榜 高举高正郑云从石用中王熙载吕德懋王用极张俭陈鼎杨又玄初锡南承保邢祥李可封杨佶史克忠刘二宜高承颜

江西历代状元录

自古江西就是人杰地灵之所,隋朝开始开科取士,到唐朝逐渐的完善科考 制度,这泱泱历史长河,江西共涌现出44 名状元,占全国状元总数的 11."5%(总共504 人不含武状元和女状元) 明代建文二年 1400)庚辰科和xx 二年 (1404)甲申科,鼎甲三人均为吉安人,这种连续两科包揽前三名的现象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 翰林多xx,xxxx! xx 三年 (1405)选翰林院庶吉士28 人入文渊阁,其中吉安府籍人占10 名。在全国性科举考试史上,出现过吉安府包揽前7 名的盛事,震动了全国。全国性的殿试几乎成了江西人的乡试。 永乐二年(1404 年)甲申科状元曾启是江西吉安永丰人,榜眼周水和探花是 吉安府吉水人。二甲第一名杨相是吉安泰和人。二甲 第二、"三、四名宋子环、王训、王直也是吉安府人。杨相又兼得会元。名内阁大学士担任甲申科主考官和读卷官解缙、胡广、杨士奇、胡俨、全幼孜人都是江西人。江西省这一光辉记录在全国科举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永乐二年甲申科的盛况不是孤立的。前一科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元胡广、榜眼王艮、探花李贯都是江西省吉安府人。二甲第一名吴溥,第三名朱培也是江西人,前6名中,,江西占了5 名。 在持续1300 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中,据现有的资料统计,共开科733次,共取进士66100 多名,包括金、辽、大西国、太平天国的科考取士在内。经过查实的状元名单,自唐代第一个状元孙伏伽起,有名有姓的是613 人。状元这个数字有明显的遗漏,如唐代开科考试263 次,有名有姓的状元只有143 人。

另外武状元是185人,也有遗漏,如明代举行武举考试34次,可只留下10 个状元的姓名。 江西是个好地方,正如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封建时代科举中,江西是人才辈出,自唐代会昌三年(843 年),卢肇考中第一个状元起,江西出了42个文状元,5个武状元,2个恩赐状元。宋代刘敞、董德元、赵汝愚三个人,本来殿试是一甲第一名的,因为宋代的某些制度的限制,因此由第一名被抑置为第二名,王安石本应第一,后被列位 第四。"明代王艮、清代文廷式殿试时本是一甲一名,因某种原因,由状元降为榜眼。宋代董德元后为恩赐状元。另外,根据各方面的资料查考,有姓有名榜眼33人(其中宋代一甲第二名7 人)、探花32人(其中宋代一甲第三名5 人)。其中明代黄子澄、刘定之、邹守益、金达、陈栋、邓以瓒获得探花、会元双重荣誉。还有宋代省元4人,明代会元6 人。因为资料不全,可能还有遗漏的。所有状元、榜眼、探花、省元、会元共124 人。他们中有21 人成为各朝代的内阁辅政大臣。另据有关人士初步统计,江西的进士是11105 人,占全国的进士98449 人的 12."27 %。这个比例是不小的,是十分之一强。在42 个文状元中,唐代2 名、南唐3名、宋代12名、元代2名、明代18 名、清代5名。其中郑獬、何涣、杨慎、刘子壮、刘福姚5 人是外省的名额,其原籍都是江西人,故此也算在江西状元之列。在状元中,宋代彭汝砺是省试第一,殿试又获 第一。"明代的吴伯宗在乡试获得解元,在殿试中又高中状元。这是不寻常的事。 在明代科举考试中,江西出了两件震动全国上下的事情。一是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该科共取进士110 人,但是状元胡靖(即胡广)、榜眼王艮、探花李贯都是江西吉安府人,而且连二甲第一名吴博、第三名朱塔也都是江西人,在前6 名中江西人占了5 名,吴溥还是会元。二是永乐二年(1404 年)甲申科,该科共取进士472 人。状元曾棨、榜眼周述、探 花周孟简;二甲第一名杨相、第二名宋子环、第三名王训、第四名王直,都是吉安府人,囊括了前七名。而杨相又是会元。这一科的主考、参与读卷定名次的7 名内阁大学士中的解缙、胡广、杨士奇、胡俨、金幼孜都是江西人。这次会试、殿试几乎都是由江西人把持。这两桩科举盛事,而且是连续的两科,可算是科举中的奇迹。整个明代产生了90 名状元(不包括武状元),江西19 名,占20%。居全国第二位。在崇祯十年

襄阳历代进士举人状元名录

襄阳历代进士举人状元名录 1、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唐朝襄阳人,后迁巩县,官修文馆直学士。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越南越池东南。杜审言是西晋杜预的子孙。在咸亨元年与状元宋守节同榜登进士第,任隰城县尉。审言凭借自己才能过人,为人高傲,被众人忌恨。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卒,赠著作郎。 2、张柬之(625年-706年),襄阳人。唐朝名相,诗人。张柬之中进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贤良征试,擢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等职。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升任宰相。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病发动政变,复辟唐朝。因功擢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后升为汉阳王。不久,遭武三思排挤,被流放边疆。张柬之被流放泷州,气愤致死。时年八十二岁。 3、张继(生卒年不详)、襄阳人。唐代诗人,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753年)登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4、张子容,襄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在世。先天元年(712)举进士,仕为乐城令,开元中谪为东城尉。又曾官晋陵尉。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死生交,诗篇唱答颇多。

复值乱离,流寓江表。后竟弃官归旧业以终。子容为诗兴趣高远,为当时文士所称,有诗集传于世。 5、柳浑(公元714-789年),柳悛六世孙。襄阳人。唐代宰相。少孤,志学栖贫。举进士,为监察御史。魏少游镇江西,奏署判官。后为袁州刺史,迁左散骑常侍。拜宜城县伯,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于德宗贞元五年,年七十五岁,谥号贞。 6、杜易简(?-673),襄州襄阳人。约卒于唐高宗咸享末年。九岁能属文。长博学,为姨兄岑文本所器。第进士,补渭南尉。曾任殿中侍御史,考功员外郎,开州司马等职。 7、杜诗礼,字号、生卒年均未详。出生世代官宦之家。襄州襄阳人,唐朝状元。祖父杜孝辅官至大理丞;父杜清官至检校员外郎;兄杜诗仁官至吉州刺史。杜诗礼于长庆元年(821年)夺得进士科第一。 8、杜陟,襄州襄阳人,唐朝状元。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辛亥科状元。考官是中书舍人贾餗。同榜有李远。历官水部员外郎、度支郎、杭州刺史。事迹失考。 9、张士逊(公元964年—1049年),老河口人,北宋政治人物、诗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举进士第,为湖北郧县主簿,除四川射洪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康定元年(1040)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皇祐元年(1049)卒,年八十六,谥文懿。张士逊曾经活跃于北宋政坛,在真宗、仁宗二朝三次拜相。 10、范宗尹(1100-1136) 南宋初宰相。襄阳人。宣和三年上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